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1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经过十多年建设,尤其是通过“十一五”期间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推动,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地方教育网相互结合,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支撑远程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二是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正在形成。通过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大学和高职高专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国高教文献保障体系等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教育信息化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教育管理决策和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促进了教育信息公开透明,在政策公开、高考招生、学历认证等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高等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籍管理为实施学生资助、加强经费监管等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提高了教育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很多地方和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积极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经验和模式。围绕本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为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摸索了路子。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描绘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蓝图。为此,教育部将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1.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国家教育宽带网络建设,建立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为主干网,省级以及以下的各级教育宽带网络为接入网,学校校园网三个层次的网络环境,以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为补充,基本实现所有学校教育宽带网络全覆盖。要提升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实现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校园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2.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促进每一所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的课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以仿真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水平;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所有职业教育骨干课程。培养适应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高校要加快课程和专业数字化改造,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高校科研信息化水平。建设开放灵活的网络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城市的社区中心与农村学校,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社会。建立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管理体系与运行模式。开展学分银行试点,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3.要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学生、教师等对象的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综合信息系统,为教育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服务。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4.创新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

积极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专业的教育信息化职能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协调的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机制,大力支持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推动教育信息化成果转化,延伸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审核机制,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建立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多方投入,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倾斜支持。

5.要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根据目前的情况,教育信息化要建立四支队伍: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即管理队伍);实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技术培训(即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即专业队伍);加强国家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支撑国家信息化发展(即产业队伍)。

第2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内容摘要: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相继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林业信息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现代林业的建设也对推进林业信息化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本文从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分析了当前的现状,对推进林业信息化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未来林业信息化建设有所助益。

关键词:林业 信息化建设

进入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表现出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世界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一个行业综合实力或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林业经历了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式经营,再到现代林业建设的三大跨越,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建设现代林业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林业要求我国林业建设具有科学性,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内容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是现代林业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最集中的体现,是深化林业改革发展、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

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林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林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为了适应林业的高速发展,为这个高速发展提供现代化手段的支持。因此,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进程,对于推进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林产品竞争力的增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林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自2008年以来国家林业局相继制定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林业信息化建设战略文件,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正以此为指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深化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北斗系统、高分遥感卫星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林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林业,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城乡建设存在的“二元结构”的问题。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利用基层信息化工程,提高林农的素质,引导林农调整林果生产结构,打造林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有利于拓展林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015年林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应用,80%以上的省级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进一步完善部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完成8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80%的省级单位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连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完成我国林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健全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并在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中得到应用。

2020年林业信息化战略目标。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林业部门的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和加强,形成健全的林业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支撑政务办公、资源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形成科学、先进的全国林业信息化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并得到普遍应用。完成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连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有条件的地方可延伸到乡级;完成关系林业发展全局的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

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我国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林业信息化建设,相继设立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从资金投入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是电子政务网络框架正在形成。国家林业局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络基本形成,建立了全国林业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国家到省级林业部门的电子公文传输。各省级林业部门基本建成内部局域网,部分省级林业部门建成了连通省、市、县的林业专网。

二是林业数据库建设初步开展。初步形成国家和地方级的数据采集体系,建立了一批数据库。国家林业局实施了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试点示范项目,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TM陆地资源卫星图像数据库、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森林资源分布数据库。森林火灾、荒漠化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等数据库建设也取得了成效。大部分省级林业部门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库及有关专业数据库。

三是林业应用系统得到初步运用。国家林业局和部分省级林业部门相继开发了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营造林和林业行政审批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部分省建立了电子办证等系统。四是林业门户网站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为主体,以省市县级林业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全国林业门户网站体系。国家林业局和各省级林业部门门户网站经过多次改版,页面设计、结构功能、运行速度等大为改进,信息、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功能逐步完善。

(二)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信息网络逐步延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手段日益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技术推广步伐加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林农信息意识、科技意识逐步增强。但是,与促进林业高速发展,统筹城乡经济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林业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信息服务人才相对匮乏、与社会多元主体对林业信息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方面。

结论及相关建议

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已经吸引了社会上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多元主体对林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政府林业部门只有根据社会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大林业信息化的建设,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林业信息,满足社会多元主体对于信息的需求,现代林业建设才能产生倍增效应。

当前,林业信息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形势发展也对推进林业信息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新形势,下大力气推进林业信息化的建设。为此,建议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推进:

(一)正确把握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选准信息化服务的重点对象和目标

一是,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相对信息的需求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全国已经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定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和主体地位。因此,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已从国有林场和林业集体经济组织,延伸到农户和承包的农民。这一需求复杂化的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需求的热点。二是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林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化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信息应用的态势。三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林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林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应该看到,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它既包括计算机网络建设,又包含电视、广播、电话、报纸、杂志、图书、信息专栏等信息化建设内容。既是信息硬件建设问题,又是软件建设问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林业信息化建设当作服务林区和林农的大事来抓,着力建立、发展和完善林业信息体系。

(二)开展林业基层主体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其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要形成贴近林农需要的种苗生产、造林绿化、林木采伐、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以及政策法规、气象服务、劳务需求、村务公开信息等。在信息传输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公共通信网络和其他网络,适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终端,将信息及时到林农手中。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鼓励国内外软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平台建设,以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林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要引导和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林农使用的各类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积极推动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林业的种苗生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发展优质高效林业,提高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林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促进林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文化事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农村文化生活手段的创新。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用健康向上、形式多样化的数字产品,满足林农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积极开展农村村务管理,农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社会保障服务等管理软件和应用系统,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服务。

(四)建立健全基层信息服务组织,培养基层信息人员以提高林农信息运用能力

要不断提高林业信息的服务质量,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林农进行培训,努力提高林农信息运用能力。加强林农素质培训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信息服务组织的一项首要任务,要结合当地实际,针对林农特点,开展林农信息运用能力的培训工作。比如,与劳务输出相结合,收集有关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等相关信息,有效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与林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广泛收集林产品市场价格行情和需求信息,及时为林农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促进林农自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林业生产的结构调整。

(五)总结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培养和发掘在推广和运用林业信息化中的典型,大力宣传在运用信息促进林业生产增效的成功经验,让广大林农看到信息化对生产的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总结和提炼丰富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注意跟踪国际林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2008

第3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区长***

(2006年4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区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郊区新农村的高度,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理念,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区信息化工作。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我区的信息化工作,并对今年要做的工作作了通报,成绩讲得很实在,工作任务也很明确,有很强的操作性。3家单位交流了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借鉴、创新。夏以群副区长传达了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下一阶段我区信息化工作的任务,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完全同意,大家要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实绩,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对于我区信息化工作再谈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开路先锋来抓

在2月24日**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书记对**的信息化发展用了两句话来概括: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对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来说,虽然也是形势喜人,但更是形势逼人。

讲到成绩喜人,是我们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进展。几年来,在全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抓规划、抓落实、抓推进,各级干部信息化意识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区、镇(街道)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工作的机制、体制和服务体系初步完善,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信息化等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工作体系。信息化总体水平,尤其在应用和产业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讲到形势逼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要求越来越高,挑战性越来越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对我们的工作信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信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信息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信息化的应用、渗透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这次市信息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目标是:整体水平继续保持领先,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水平。到2010年**世博会时,在科技展示方面,**要成为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高、信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亚太地区信息通信枢纽作用突出的城市,充分展示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新郊区,体现郊区现代化的很重要的标志就是郊区信息化。江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书记和**市长在这次市信息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推进城市信息化,是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开路先锋”和“突破口”,在全市“十一五”规划中,“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要“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信息化”,“谁能执信息化之牛耳,谁就有未来发展的主导权”,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但是,从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实际来看,与全市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和市委、市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同兄弟区县相比,也没有优势;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许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大;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步伐不快;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信息化应用的覆盖面还不广,广大市民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许多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走不进寻常百姓,比如很方便的“付费通”,我们办公楼底层大厅里就有,使用的人却不多。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化工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牢牢把握当前信息化工作在面临着的巨大发展机遇,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抢先一步,加快推进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引领、支撑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我区信息化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四大板块”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进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总和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突破口,明确目标任务,抓住重点环节,强化统筹规划,在稳步扎实的前提下,加快速度加以推进。现在,下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主要任务已经明确,我们重点要在以下4个方面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力争有所突破。

(一)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切实提高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力和覆盖面。

近年来,我们在抓重点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深渗透、提高覆盖率。

一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管理效率。要加快信息技术在我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的融入程度,特别要与“四大板块”建设和新型城镇体系建设融合起来,以信息化手段加快各种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融合起来,以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全区产业的技术和管理能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融合起来,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要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不断拓展电子办公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应用领域,提高党政系统的现代化办公水平,提高办事效能和管理效能,加快行政办公的现代化步伐。我在这里重申一下,从明天开始,全区所有的非文件全部在政务网上,区信息委为了推行这项工作,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各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进一步办好**门户网站。作为**对外的窗口,**门户网站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共享和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今后要在优化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网站关注民生、集中民智、政民互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网站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关注,及时处理和解答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监督、投诉和咨询,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快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人口基础数据库、企业法人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综合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地集成和共享各种政务信息资源,为实现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人口综合调控等提供及时科学的基础服务,提高建设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五是全面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联合办公等新的政府审批模式,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依法行政的能力,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

(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目前,我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处于较为领先水平,我们要牢牢抓住已有的优势,以现代化新郊区新农村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为我区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规划要高起点,既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又要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要集约化,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这方面,区信息委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和统筹,确保集约化建设,集约化使用,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浪费的现象出现。

(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要强化以人为本事项,把便利市民生活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在教育、卫生、交通、社区服务等领域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社会保障卡、市民信箱、“付费通”等项目,进一步完善设施布点和功能优化,让广大市民享受到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综合信息服务,切实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同时,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市民中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化应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市民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让日常生活信息技术成为百姓用得着、用得起、用得好的基本技能,让使信息现代化更贴近百姓,更好地服务百姓,为我区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地社会环境。

(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实力

近年来,我区信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初具产业规模,以汽车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信息服务业等为主体的信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并逐步成长为推进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接下来的工作,一要重点围绕功能定位,启动**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依托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优势,推进信息企业集聚,努力打造与国际汽车城配套的汽车电子产、学、研“硅谷”。二要通过“小巨人”计划扶持和政策导向,引进和开发一批高信息化程度、高附加值、高资产利润率的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企业,实现信息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把信息产业培育成为**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三是要加快推进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在制造业领域,实施电子化水平提高计划,重点提升汽车、化工、机械等行业的智能化水平和产品能级;在服务业领域,不断增强企业信息化规划、测评、咨询、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推动全区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过“基础先行”和“重点突破”这两个阶段的努力,我区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政务信息化已经初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积聚了相当的资源。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强领导,优化环境,形成合力,使我区的信息化建设迈出新的、更坚实的步伐。

一要加强领导。推进信息化,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和推动力度,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打铁先要自身硬”,全区各单位的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作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排头兵,有力地推动我区的信息化工作上新台阶。

二要形成合力。信息化是一个涉及面广、渗透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各单位都要树立全局观念,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切实打破部门界限,形成全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合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用,提高行政效率。从目前的情况看,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自成一套的现象还很严重,各部门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自己建网站、建系统,自己管理、维护,除了成本高,还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同时造成信息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重复和浪费,互相不对称,并且由于部门限制,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而且,由于条线分割和许多人为的因素,前一段时间信息资源整合的难度非常大。现在,市里已经明确,要加大整合建设跨部门的信息系统的力度,把各部门能够整合的信息系统尽量整合起来;在此基础上,以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整合开发一批能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当然,要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积极的姿态、认真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去推进这项工作。

第4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在九大产业竞争力调研和广东省信息化调研两大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我厅与省委政研室一道共同编制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20年)》,于*年7月由省委省政府联合正式,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0年)》也已编制完成,并经*年12月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进一步明确了“*”期间我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以建立“一套机制”、完善“两个体系”、实施“四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即建立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开放合作、协同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导向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和支撑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信息兴农工程、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实现纲要所提出的到2010年的各项发展目标,使全社会充分享有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厅还制定了《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基本完成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无线电管理“*”规划》以及《广东省电子政务“*”规划》的编制工作,全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已开始启动。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全省“*”期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体系。

(二)以消费类电子为重点,找准突破口,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自*年底省政府机构改革,我厅履行电子信息产业管理职能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保持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规模优势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巩固和保持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通过大力推动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认真抓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行业规范管理,加强对各市的调研,争取信息产业部的支持和指导,*年到*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5700亿元上升到7454亿元,增长30.9%,工业增加值达到1639.9亿元,同比增长34.2%。但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附加值高的关键器件配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根本改观。经过反复深入调研,并充分借鉴广东省九大产业竞争力调研和信息化调研的成果,我们认为,要真正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突破新型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关键器件配套不足的瓶颈,通过一些大的项目带动,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提高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考虑到我省信息产业在国内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制造和消费类电子两个方面,由于有华为、中兴等一批优势企业的支撑,我省通信设备制造的优势较为牢固,进一步加快消费类电子的发展成为巩固和保持我省信息产业排头兵地位的关键。按照长春同志、德江书记、华华省长、宁丰副省长关于加快我省消费类电子发展,做大做强信息产业的批示,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选择了两个突破口,希望以此提升我省的产业层次,提高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后劲。

一是着手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项目。这是一个代表消费类电子产品数字化、平板化、集成化趋势,凝聚整个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基础性、战略性项目,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是推动消费类电子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我省彩电、计算机以至整个消费类电子产业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我们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并广泛征集了省发改委、经贸委、国资委、科技厅、外经贸厅、金融办、人行*分行等部门,TCL、创维、康佳等省内主要企业以及*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意见,并与海内外有技术有实力的TFT-LCD企业进行了接触,均得到积极的响应和支持,*、*、*、*等地市也对此项目的建设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信息产业部也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为此,我厅与省经贸委共同向省政府提出了发展TFT-LCD项目的建议,华华省长、阳胜、宁丰副省长均批示支持,要求我们加强项目的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方案。*年12月26日召开的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12月30日的省政府常务会议连续对此项目进行了专题审议,决定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办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大力扶持,由省给予贴息支持,3年解决9亿元贷款贴息,抓紧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项目,并成立由游宁丰副省长任组长,省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经贸委为副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项目立项,结合TFT技术引进,组织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项目建设及开展吸收消化再创新等工作。目前,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正在抓紧制定。

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我厅联合省发改委、科技厅、广电局、质监局共同制定了《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力图抢抓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3C)融合的机遇,从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入手,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家庭产品和技术应用规范标准,组织制造、运营、服务三方面结成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联盟,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产业链,推动我省消费类电子实现产业升级,顺利过渡到数字化和3C融合的新发展阶段。这一计划的着眼点在于利用全省庞大的广电信息资源和其它网络增值业务资源,强化消费电子制造方面的优势,营造一个制造业、运营业、信息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产业聚集,使广东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家庭产品生产和消费地区。这一计划的提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现有的两大数字家庭联盟??闪联标准工作组和中国家庭网络标准产业联盟(E家佳),以及国际重要的数字家庭产业代表之一英特尔公司均与我厅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目前,我厅已将数字家庭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纳入*年度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12月26日召开的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该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按照“统一技术体系、全省互联互通、分级设置前端、共享频道资源、合理分配收益”的原则,尽快建立我省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统一技术业务规范体系、数字家庭产品和服务的应用规范,把广晟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作为广东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技术标准之一,把广东省有线电视网作为我省家庭信息化的主通道,安排一定的信道用于电子政务对公众的服务,全面推行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

(三)大力推动突破体制工作,初步形成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

为真正解决困扰我省信息化建设多年的投资分散、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瓶颈问题,我厅按照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的指示要求,在游宁丰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深入探索突破体制的途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是制定了《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对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管理、效果评估和数据交换及共享等都进行了规范,初步形成了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首先,把好建设投资关,规定对财政出资的、将建的信息化项目由我厅进行审核,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和概算标准,统一规范项目立项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概算标准进行投资预算;其次,把好资源共享关,由我厅牵头制定省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交换目录和信息交换协议,规定对政府内部数据交换和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要求;第三,把好效果评估关,规定全省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绩效评估,以评估意见作为项目建设和各市、部门电子政务工作考核的依据,从而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通过《办法》的实施,作为关键体制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确保了新建项目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年一年,我厅审核全省电子政务项目16个,核减预算9000多万元,核减的部分都是属于可共享的公共网络或应用系统,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促进了资源共享。

二是加强跨部门、跨地区信息系统建设,以此作为突破体制的试点。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我厅按照联合共建、深化服务,省定规范标准、各市分头建设的思路,牵头编制了《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业务规范》,对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过程中的各业务流程、数据结构、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等进行全面规范,突破部门壁垒,实现了条块结合,整合了全省工商、国税、地税、质监、银行、海关、信息等7个部门和21个地市相应部门所掌握的全省190万个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的集中共享和公开。为加强对交通违章事件的监管和服务,我厅会同省*厅、交通厅、保监局大力整合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联合印发了《广东省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工作实施意见》,于11月共同建成开通了全省交通安全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交通、保监会等部门核心信息的共享,促进了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和业务协同。另外,我厅还大力推进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资源,使人大可实时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截至目前为止,深圳、*、江门、*、*等市都已实现了人大和财政部门的联网工作。

(四)以信息化应用拉动信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产用互动”的良好局面。

我厅积极推动我省有优势且取得重大突破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其产业化。采用华为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市无线政务共网试验取得成功,为在*举办的第七届“亚洲文化艺术节”的组织提供了通信保障,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已决定采用华为GT800数字集群系统建设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地面调度通信系统试验网。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推动华为、中兴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我省应急联动、民航、医疗救护、市政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我省Linux软件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也有了积极的进展,全省新上的电子政务系统服务器端基本采用了Linux系统,桌面端的应用正在包括省*厅、信息产业厅在内的省直部门以及*等地市逐步试用和推广,全省还确立了第一批共7个电子政务Linux应用试点单位,试点项目涵盖了电子政务综合平台、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推进等多方面的Linux应用。此外,我厅还将《基于Linux的政务办公应用系统业务规范》纳入了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突破Linux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关键瓶颈,继续加大Linux软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力度,促进和带动我省Linux软件产业的发展。

(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信息化在全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我们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我厅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山区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开发农业科技、市场供求、山区旅游等信息资源,完善了山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采用手机短信、视频点播等多种渠道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山区信息服务体系已覆盖全省28个山区县及其下属镇和村,信息化培训体系也将为全省51个山区县开展培训服务,有力拓展了山区生产及流通渠道、带动了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了招商引资成效,*年全省通过山区信息化广农网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已签署的合同意向交易额达1.27亿元。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我厅分别与英特尔公司、广东移动公司签署了推进山区信息化的合作备忘录,借助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促进山区信息化上台阶。由英特尔公司出资,带动相关电脑厂商、网络运营商联合建设的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已陆续在*市*县、*市*县和*市的*、*、*和*等县市建成。广东移动公司支持的“全省山区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系统”也将很快试运行,爱立信中国公司也捐助了1000万元用于促进山区信息化建设。由我厅和省委组织部共同主办的面向51个山区县分管副县长的“山区信息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讨班取得了园满成功。我厅还与省中小企业局联合组织,以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微软(中国)、用友软件、英特尔、金蝶软件等17家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一批信息化服务企业和信息化应用企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共同推进我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此外,我厅在18个地级市建立了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交流学习与合作的良好平台,在21个市和部分县区举办了56场“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巡回讲座,共计6300多家企业、13500人次参加。

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也已全面展开,完成了《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专项规划》,与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签署了有关软件业、电子商务、无线电管理等方面的10多项合作协议,成立了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确立了在软件、粤港通关、无线电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合作任务,并重点围绕粤港通关便利化,与香港合作积极推动RFID试点应用的有关工作。

(六)加强无线电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民航等重要领域无线电通信保障安全。在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和发射设备监管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民航、铁路、水上等重要无线电业务的安全保障。我厅起草了《广东省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规定》,并已提请省政府以政府规章的形式,以**机场等为重点建立无线电严管区,净化机场周边电磁环境,力图从根本上保障民航无线电通信安全。同时,我厅还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军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密切合作,成立了广东省保护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办公室,建立了广东省保护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工作长效机制。另外,针对*年入夏以来我省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厅全面加强了汛期三防无线电通信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三防专用频率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汛期三防无线电通信顺畅,无线电系统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全省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以高山监测站为重点,加强全省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确定了*、*、*、江门、*五个高山监测站的布局方案,全面覆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实时无线电监测与测向。目前已完成总体技术方案设计,整个高山监测站一期工程建设将全面展开。为切实提高无线电监测水平,我厅改变了以往平均分配无线电管理资金的做法,集中力量建设能够切实提高全省无线电监测管理水平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了**机场无缝覆盖无线电监测试验网、*和*市无缝覆盖无线电监测试验网、*东海岛沿海无线电监测固定站、*市水上无线电监测站、*市水上无线电监测网南澳监测站以及粤东五市监测联网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积极推动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紧密跟踪国家3G发展政策,完成了3G网络技术试验频率的清理和回收,同时,积极支持推动我省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配合开展3G出口产品试验,为我省迎接3G的发展作积极的准备。全面清退800MHz模拟集群频率,为数字集群在我省的推广和应用腾出了频率空间,组织开展了“广东省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规划研究”,加快数字集群共网平台的建设步伐,推动我省国产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

四是开展更深层次的粤港澳间无线电管理协作。成立粤港无线电监测合作专家组,成功开展了*与香港两地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联网试验,实现了穗港两地无线电监测资源的共享,从而显著提高了粤港跨地区干扰查处能力;粤港双方在推动RFID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提出了开展盐田港集装箱管理和宝供物流公司仓库存储管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技术应用试点的计划,宝供物流公司的项目经报国家批准,已经开始实施。

(七)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我厅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年上半年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深入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剖析、查摆、谈心等方式,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整改方向,同时通过广泛深入、开诚布公的的谈心,增进了同志们相互之间的理解,促进了队伍的团结,厅里的工作气氛更融洽、和谐。

根据厅机关自身查摆出来的问题,并结合省委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中涉及到我厅的七个方面的要求,厅党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狠抓重点,加快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克服体制;加快山区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提高无线电管理监管水平等六个方面的整改实施方案,并对各项整改任务进行分解由每位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落实。经过深入的整改落实,我厅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保障了*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厅依据自己的职能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将固本强基工作做好做实,选派三位同志到*市茂港区覃社村蹲点帮扶,并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多方筹集资金开展了速生丰产林、乡村道路硬底化、村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深入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交通、水利等困难,受到了村民以及*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针对群众对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产生辐射的担心和投诉问题,深入开展了城市尤其是人员密集地区的移动通信发射基站的管理和清理工作,制定了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对全省基站开展抽样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违规设置的基站坚决清理,同时加强对新建基站的规划和审核,以科学的态度做好群众的说服解释工作,半年多来,群众的投诉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按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要求,基站电磁辐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

三、主要体会

“*计划”实施的五年,正是我厅组建开展工作的五年,从组建之初的摸索,到大胆开拓取得今天的成绩,为“*”期间的各项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经历了许多曲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我们体会,要推动信息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是领导的重视。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年专程到我厅调研,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张德江书记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深入解决当前我省面临的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信息化尤其是电子政务存在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体制的问题,德江书记还亲自前往北京,委托中国科协邀请包括28名院士在内的100多名专家来广东开展信息化调研。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10年)》,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从长春书记主持制定《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到德江书记主持制定《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两任省委书记都对信息化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黄华华省长在*年与*年两次召开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突破信息化建设体制和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问题。游宁丰副省长多次对信息化发展的各类重大问题作出批示,引导我省信息化建设进入规范、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信息产业部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都对我省信息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王旭东部长三年内两次到我省调研,对我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国信办曲维枝、陈大卫、杨学山副主任,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娄勤俭、苟仲文、蒋耀平副部长也都多次到我省调研指导工作,推动我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快速发展。

二是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依靠各部门、全社会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进展。实践证明,我省信息化建设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的建设,依靠的是信息、工商、税务、海关、银行、质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与省编办密切配合,加强电子政务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山区信息化建设充分依靠山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助支持。另外,全省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实时在线财政监督预算系统建设,Linux行动计划、数字家庭行动计划的提出和实施都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目前,我省已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一些国内外的大企业纷纷参与到我省山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信息化发展。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仍然要继续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推进。

三是准确的政府职能定位。五年来,我厅对如何履行好政府职能的认识逐渐深化。厅组建之初,我们就提出要找准厅的定位,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不越位、不错位,形成了“制定专项规划、研究产业政策、抓好重点项目、加强管理协调”的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年初,游宁丰副省长在对*信息化进行调研时,提出了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谋大局、立规范、重应用、抓共性的工作要求,据此,结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厅进一步提出了“抓规划立规范、抓共性促应用、抓评估促实效”的工作要求,要求全省信息系统将工作重点从具体管理项目、资金转到为投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认真做好综合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注重解决关系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按照这一工作要求,我们从信息化发展的全局入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广东省“一站式”电子政务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及《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草案)》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同时找准行业的共性问题,积极推动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加强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等,使我省信息化建设逐渐步入规范、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要找准关键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信息化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坚持资源整合、以应用为核心,从最关键的环节入手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突破信息化建设体制两项核心任务,从最关键的环节入手,突出抓好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项目、制定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开展跨部门跨地区信息系统试点建设等重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信息化发展最关键的瓶颈问题,带动整个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打开了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为*期间我省信息化继续保持全国的排头兵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工作重点

*年是“*”开局的第一年,要在认真总结“*”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0年)》为主线,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项目。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争取国家支持,深入细致地开展项目立项、申报、融资、对外洽谈等工作。结合TFT技术引进组织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建设TFT-LCD生产线及其配套项目。探索形成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工作机制,抓紧对海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展新型显示技术和产品的自主设计、研究、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和载体,推动我省消费类电子的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争取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显示器件生产基地。

(二)组织实施《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联合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各成员单位,制定我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整体规划,包括数字家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数字电视发展专项规划、数字家庭技术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我省数字家庭产品和服务的地方应用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建立我省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统一技术业务规范体系。建立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搭建公共结算平台、媒体资源库等公共支撑系统,组建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国内外数字家庭产业链企业,用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式共同开拓市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以行政区域为范围进行综合试点,建立数字家庭体验中心,与市民互动。促进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内容产业的互动发展。

(三)继续加大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力度。按照《广东省电子信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目录指南》,推动消费电子与网络通讯、软件与社会信息化、新型元器件及电子设备等三个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提高我省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面向3C融合的数字家庭网络平台关键技术与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设备、IPv6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数字音视频核心技术与产业化、基于linux的政务办公应用系统业务规范、嵌入式软件、中间件技术、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设计制造、电子产品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四)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制定省、市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目录,建设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在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交换共享。会同省府办公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共同推进政府核心业务之间的畅通,推进政府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协同办公。大力推进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建设,实现首批省直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共同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南、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概算标准,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抓紧建设全省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与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一道,共同制定完善省政府应急联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在原省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方面专业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应急联动调度。加快“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首先推进省、市、县各级行政机关建立和完善部门网站,初步推行网上审批,逐步实现各级行政机关面向公众和企业的主要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抓好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试点工作,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规范和工作程序。

(五)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大力推动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的作用,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整合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国际物流通关的电子化管理。大力推动电子标签(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在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领导下,重点利用RFID技术促进粤港通关便利化。制定全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等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第5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256-02

近年来,世情、国情、社情、舆情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公安边防部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世界发展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发展,迅速提升部队核心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公安边防院校作为公安边防部队的人才培养基地、干部素质提升基地和应用性理论研究基地【1】。而基础信息化能为院校工作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技术保障和支撑,充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提升学校管理、应用水平。因此,结合时展的背景与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1 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公安边防院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需要,坚持以提升信息化服务中心、保障教学为目标,以一体化平台和业务系统推广应用为抓手,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院校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一个从以基础建设为主向以教、管、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1)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安边防院校基础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初具规模,硬件建设方面基本都建成了千兆以太校园网,拥有设备先进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相关计算机应用机房,个人计算机拥有率已达100%。2)教学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为方便学校对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开创教学督导新局面,院校在多媒体教室加装了语音采集系统、建立微格教室,为教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现代化、高效能的技术平台。3)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从管理制度方面,公安边防院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各级网络管理员及使用人员职责,有力保证了信息安全和网络的正常运行。4)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日渐强化。院校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监管手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能力持续提升,初步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

但是,从院校整体看,还没有形成信息化深度应用大格局,应用层次较低、质量不高、方式不智能、效能不明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公安信息化“集成融合,深度应用,高度共享,全面支撑”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距离。“抓应用、提能力、上水平、谋创新”是“十二五”边防信息化工作的主攻方向。从近期来看,为师生服务的以优质教育资源、科研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有待建立;为管理服务的由各单位建设的业务系统难以集成学校的基础数据库,学校的基础数据量少而分散,信息的整合度低、共享度低,中心数据库亟待建立;在条件建设上,硬件设备亟需更换、升级以及扩容,校园网的提质优化、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资源有效使用的运行监控系统有待配置【3】。从长远来看,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猛,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变革不断深化,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始终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 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尽管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学校在下一步的基础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基础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

有些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基础信息化的建设中忽略了管理信息化、教研科研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其中的几个方面。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部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部队院校的基础信息化,必须努力使院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员都科学认识部队院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部队院校信息化的科学本质,创新思维,转换视角,与时俱进,确立与院校信息化建设相适全新的思想观念。

2)重硬件轻软件,缺乏统一的应用平台

有些院校在信息的共享、协同、服务与分析方面缺乏建设,尤其是在教学、人事、科研等几条管理主线方面,大部分环节尚处于手工工作状态,影响到管理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信息化建设也得不到统一的规划,缺乏统一共享的应用架构,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购买了先进的网络设备而不重视了应用建设。基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配合、软硬件并重。在部队院校中,特别是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要想能够尽快发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以信息化的应用为驱动力。

3)信息化应用不深入,缺乏层次

当前公安边防院校信息化应用还存在基础类应用不深、综合类应用受限、高端智能类应用匮乏等问题。基础类软件应用层次较浅,发挥作用不突出;综合查询应用因信息分属不同部门,共享难度大,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决策指挥、分析研判等高端类应用很缺乏,无法满足部队指挥作战需求。信息化应用还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业务应用推进不力,信息化应用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4】。因此,院校要加强校园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抓好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营造一个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环境。

4)信息安全体系尚不完善,缺少保障体系

当前公安边防院校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监管手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能力持续提升。但尚未形成科学、完整、高效、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表现为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安全技术缺乏创新性与自主性。因此,院校要加快推进相关安全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大力增强网络信息安全责任意识,各机构还应统筹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体系建设,提高基础信息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抗毁性、容灾性。

总体来说,当前公安边防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还十分薄弱,需要通过规划相关建设项目的实施来将使院校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更上一个台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服务过程的优化,从而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3 对策

院校基础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具体问题。笔者认为,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才能切实解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面临的具体问题。加快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安边防院校信息化水平。要通过深化建设、深化应用、深化共享,全面实现教学训练网络化、决策指挥实时化、业务管理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化。

1)提前谋划,统筹安排,全力做好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篇之年,公安边防院校必须紧紧把握这一关键时间节点,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按照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的规划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能解决各层次问题、调动各层次资源,可操作性强的“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核心需求和终极目标,为院校的下一个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完备的顶层指导。着眼教学需求和长远规划,抓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体系。

2)以需促建,全方位提升信息化应用普及程度

信息化建设应紧紧把握住“以需求为导向,贴近基层一线,服务教学中心,建管用并重,发挥最大效能”的原则,最终实现科学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目的,为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和培训任务提供坚实支撑。一是需求牵引,明确目标。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师和学员服务。抓住学校转型发展有利时机,借鉴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结合学校实际,以需求为建设导向,明确阶段工作目标,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建管结合,健全机制。“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不是技术,而是管理”,各级在工作中,要切实走好“建管结合”之路,避免出现重建轻管,只用不管的现象,在项目建设、管理应用、维护保养等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管理机制。三是把好推广应用关。正确处理好建设与应用的关系,把重点放在“用”上,树立“系统重在应用”的观念,从贴近工作需要入手,开发教员和学员想用、愿用、会用的应用系统,防止建设与应用脱节。

3)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硬件建设、软件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要持续性投入增添支撑信息系统与服务运转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建设改造多媒体教室和配备升级终端设备为重点,加快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持续改善基础条件。要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效率必须充分整合资源,依据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按照“硬件分批到位,软件同步跟上”的建设原则,避免谁用谁建谁管的单打一模式,树立大局意识,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把各项建设全部统筹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一并部署、一并推进;避免盲目“一步到位”,造成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建设;避免用新废旧,重新轻旧,确保各类设施和装备合理使用。

4)优化结构,科学培养,抓好信息化队伍建设。

把提高全员信息素质、抓好信息人才建设作为公安边防院校基础性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来抓。科学统筹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结构上依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科学确定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确保信息化人才质量。同时,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岗位需要和人员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专业人员适应岗位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取人所长,拓宽视野,努力建设起一支宽视野、肯钻研、懂技术、会管理、善协调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4 总结

公安边防院校承担着边防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目前的边防信息化在不断的推进发展,因此公安边防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要不断地跟随其发展的步伐,紧密结合最新信息技术,以服务教学为牵引,以提升院校基础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开展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一流的网络环境,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院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边防教育事业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王兴华,姜欢.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公安教育,2011(3).

[2] 周书奎副局长在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深度应用推进会上的讲话.2013年7月.

第6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创新应用正在孕育新一轮社会变革。“十二五”以来,北京市抢抓机遇,继圆满完成“数字北京”建设任务之后,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慧北京”的新目标,2012年市政府实施《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统筹实施行动计划。

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前列。但是,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智慧北京”建设仍任重道远,比如在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仍有明显差距,城乡间、区县间区域发展并不平衡;电子信息产业在挖掘并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信息化在缓解交通拥堵、保护生态环境、创新民生服务、优化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巨大能量还未充分释放,利用“智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智慧北京”建设要进一步实现创新突破,走创新、集约、务实、安全的发展道路,进而推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突破“城市病”

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服务城市管理,进一步明晰“智慧北京”建设路径,聚焦治理大气污染、节约资源能源、缓解交通拥堵、严格控制人口等重点工作,在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下,各部门分工配合,全力打好“攻坚战”,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加快建设人口有序管理、交通智能监管、生态精准调控、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在调控人口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完善统一的实有人口资源数据库,实现对人口变化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为相关部门实施人口调控措施提供支撑。加快推进市民卡工程,使之成为市民身份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标识,实现“记录一生、信用一生、服务一生”,进而实现对户籍人口、无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的分类管理。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依法采集、披露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推进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生产自动化改造,减少对一般产业工人的需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整合交通指数、实时路况、自驾车路径导航与公共交通导航系统,合理化引导出行,探索推广汽车分时共享服务,加快速通卡的省际联网,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加快网上办事服务的推进步伐,大力推广网上审批、网上缴费、视频会议、网络购物、远程办公、远程医疗,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出行压力。构建全市停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接入路侧停车、P+R停车系统、封闭式停车场等停车动态信息系统,实现基于位置的停车信息和诱导系统,最大限度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反映全市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找准污染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生命线管理体系,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地下各类管线的实时勘测,防患于未然。推广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和供热计量器具的应用,实现能源安全供应和动态智能管理。

建设 “智慧北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托“智慧北京”建设,解决“大城市病”也绝非一日之功。在明确新时期“智慧北京”建设努力方向的基础上,要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安全管理等六大方面加以保障,逐步推进,持之以恒,直至任务目标的完成。

发挥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智慧北京”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发挥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作用,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做到“四个注重,四个避免”,即注重统筹推进,避免各自为战;注重顶层设计,避免零敲碎打;注重资源整合,避免“信息孤岛”,注重应用实效,避免“盆景工程”。

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部署基于IPv6网络基础设施。继续扩大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光纤覆盖全部城镇家庭用户,并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政务网站尽快全部完成下一代互联网改造,鼓励商业网站向下一代互联网迁移;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资源共享,提高移动宽带接入能力和质量;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及异构网络的融合应用平台,使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标准。

加快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法人、人口、空间、经济、交通、教育、医疗、资源能源等重大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基础数据“一表化”、“一口式”采集和应用。升级市区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最大限度满足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完善法人统一认证服务平台、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和电子证照库,促进各种公共服务流程和标准的有效衔接和集成,支撑重大应用的后台统一认证服务。加快建设电子政务云,不断集成和整合网上政务服务,带动全市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政务流程的协同。

改革创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运营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开放国有单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市场。鼓励采用政府投资、公私携手等投资模式建设公共信息化项目,推广BT/BOO/BOT等模式。政府部门要逐步开放可让社会利用的原始政务数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其掌握的公益类信息,加快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网,以利于IT企业进行大数据深度挖掘,繁荣首都经济,服务民生需求。

选准突破推出惠及民生的重大应用。加大医疗、社保等领域应用整合力度,尽快整合多种卡,推进一卡多用。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监测等工程,提升就业、养老、旅游、食品安全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产业运行监测、财政收入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养老助残、“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着力点,整合社区资源,为市民提供服务,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

第7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明确责任。自开展信息化工作实施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先后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信息化工作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信息化工作、规划及网站群建设等任务,并对全市各单位信息员进行了网络基础维护及网站维护基本操作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研究情况。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及家庭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积极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信息化。”为贯彻这一规划,我市编制上报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按照上级信息化建设方针、原则和信息化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的优势,条块结合、联合共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社会共享。规划从目标、指导原则、基本任务、主要措施四个章节,详细规划了“十一五”末如何推进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及家庭信息化建设,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信息化专项经费。按照“统一规划、加强管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提供服务质量,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今年,我市累计投入万元专项资金,增配了相关硬件设备。实现了党政部门、乡镇、部分行政村的三级联动和统一接入互联网的目标,并完成了与上级党政网的接入工作。

(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互联网宽带用户户,与上年相比增长率为%。电话普及率99%,与上年相比增长率为1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户;小灵通用户户;移动电话用户户。广播电视覆盖率100%,与上年相比增长率为5%。有线电视用户户,与上年相比增长率为%。

(五)信息化建设人员培训。为增强全市办公系统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市委办、政府办、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联合对全市公务员200余人进行了专业培训,对信息化的认识、发展,全市网络结构和维护,TRS网站后台基本操作、各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及OA平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培训比例达到99%。还对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对所有建站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为期1天的网站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政府综合门户网站栏目结构与设置、部门对应栏目权限分配、WCM后台V6的常用操作、网站材料如何收集等,培训比例达99%。

(六)加快政务门户网站建设。完成了“*市政务综合门户网站”为主站的政务网站,人民团体网站和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共计个。截至目前,我市政务信息网站共动、静态信息万余条,日平均访问量余次,公开回复社会公众各类问题余件。“*市政务综合门户网站”设有政务公开、在线咨询、状态查询、信箱类栏目、调查类栏目、公众留言类栏目及辅助功能栏目。

(七)农业信息化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农业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规划》,规划分年度确定了目标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人,规划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法、保障措施和建设标准等初步建成了市、乡镇、村(协会、企业)、信息员四级信息化服务网络,农业信息化专兼职信息员38个,基本实现了资源整合、一网多用、专网专用、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传递落后的问题。

(八)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我市将信息安全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工作思路,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积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先进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紧缺。我市财政困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靠本市财政难以实施。二是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意识不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低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各部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及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趋势性等认识不强,导致各部门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力度较低。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在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把我市电子政务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省市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我市将把信息化工作列入党政“一把手”工程,作为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全市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搞好资源整合。协调各级各部门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务信息在政府公众信息网上。

(二)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宣传培训力度。一是通过广告宣传、培训和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信息化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分期分批分层次抓好全市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信息化培训,抓好企业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员培训,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认真做好信息化发展规划。对各镇区、市直各单位、部分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化应用需求以及经济特色等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好全市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

第8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我市是过去全国最大的煤炭城市,其上游型产业、资源型产品,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落后,面对新兴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尤其在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项目和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上,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市政府还应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要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小陈老师工作室制作

第9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范文

继信息产业部与微软签订备忘录推进西部地区信息化进程之后,这次与英特尔签约是信息产业部又一次与企业合作,推进信息化合作,缩小数字鸿沟。该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信息产业部与信息技术领先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并将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根据备忘录内容,英特尔将在合作备忘录有效期内利用3000万美元资源以支持中国在推广农村信息化及其它信息化方面的建设。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政府开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将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信息化不仅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产业部官员表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2006年信息产业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复杂而艰巨,需要社会各界的全方位参与与通力合作。

英特尔副总裁、亚太区联合总经理兼中国区总经理杨旭说:“我们将与中国信息产业部等有关政府部门积极沟通,充分利用英特尔在产业界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大力支持我国农村信息化产业链的建设,探索高效、可持续的农村信息化推广模式,为建立完善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备忘录的实施,将着力于两个方面:推进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英特尔将配合信息产业部建立持久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产业链、找到适应中国农村信息化的推广模式,并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在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方面,英特尔将与信息产业部共同建立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验证实验室,搭建各种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实验环境,测试并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解决方案。

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上,将建立一个中国信息化平合研发中心,进行专用解决方案与信息终端的研制开发。英特尔还将配合各地区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并协助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工作,以推动信息技术在地方主管和农村基层干部中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