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精选(九篇)

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

第1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第2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专业能力;示范课程体系

一、研究背景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从1998年网络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至今全国已有近300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从横向规模发展转变为纵向深度应用发展,社会对各种类型的网络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1.不断扩展的互联网应用需求,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技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适用性、网络协议性能与服务质量、网络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等提出了新的挑战,科研院所需要高层次的关于网络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后备人才。

2.网络设备制造企业和网络应用开发企业迅速崛起,网络相关软硬件产品更新换代以及产品系列化、企业规模化等,需要大量的网络软硬件系统研发人才。

3.不断涌现的新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与施工需求,大量原有的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扩容、升级与改造需求,需要大量的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信息系统集成、网络软硬件产品安装与调试等组网工程技术人才。

4.政府、军队及企事业单位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系统已成为各单位的一种基础性设施,急需大量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及安全保障人才。

5.各行各业的网络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岗位、新职业需求。

为了适应上述应用需求,一方面,作为一个跨学科、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首先,在专业内涵方面,需要涵盖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物联网、社交网络以及空间网络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基础、技术原理和工程方法等内容;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要培养包括网络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从培养规模来看,网络工程无疑已是一个较大规模的专业,而且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不禁会问,网络工程专业具有哪些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具有哪些专业能力?将来可就业于哪些工作岗位?为此,我们必须思考网络工程专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哪些核心知识单元?各专业方向需要开设哪些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扩展课程?应该进行哪些实践环节的训练?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差异与特色何在?本科、专科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培养定位又各是什么?

本文将围绕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专业能力和专业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面向网络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适时调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之覆盖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系统的管理与安全等方面。

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能力,能从事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研发、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组网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的中、高级网络技术人才。

三、专业方向设置

为了满足调整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可在网络工程专业设立“网络设计、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3个专业方向。覆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网络产品设计与开发、组网工程建设、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3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

各专业方向的内涵如下:

1.网络设计。包括网络理论与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网络硬件系统设计与研发、网络协议分析与新协议研发、基于网络的通用服务系统设计与研发、基于行业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研发、网络应用新技术与新型网络计算模式的研究等内容。

该方向侧重于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到网络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网络设备生产厂家、网络软件开发公司与网络服务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应用系统等的分析、设计、开发以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2.组网工程。包括网络系统需求分析、网络系统结构设计与规划、组网方案设计与论证、网络软硬件产品安装与配置、局域网络系统、广域网系统和互联网系统集成、多层构架的网络应用系统集成、跨平台多数据源的数据集成、网络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内容。

组网工程方向侧重于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到系统集成公司、网络服务公司、电信运营公司等从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与集成及IT领域技术支持与市场拓展等工作。

3.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协议及相关技术研究、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与系统部署、网络故障分析与维护、网络性能测试、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制订与实施等内容。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方向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到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从事办公自动化网络的管理、维护、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建设决策支持等工作。

第3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1.网络计划方法的优点

国内外实践证明,网络计划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与横道计划图相比,网络计划方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能明确反映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当某项工程的进度提前或拖延时,便于分析其对他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进度,有得工程建设进度的动态控制。

(2)能明确反映影响工期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住主要矛盾。

(3)能反映出工作的机动时间和计划的潜力所在,以便进行最合理的组织和指挥。

(4)能反映工程费用与工期之间的关系,因而便于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

(5)网络计划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优化和调整。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问题

(1)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达40%;地市级施工企业,每年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在约为15%;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应用网络计划组织施工面仅5%。

(2)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控制及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3)应用深度不够。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往往只能反映整个工程项目中各单元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

2.2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有些工程建设期限的确定违反科学规律,工程竣工日期一再提前,也使企业无法按网络计划去组织管理;工程付款不及时以及付款时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结合,从客观上减弱了企业对网络计划方法的应用。另外,目前市场上网络计划的编制软件很多,但适用于进度控制的软件却很少,而且通用性比较差,从客观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应用。

(2)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①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靠手工和经验来完成,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的原因是,认为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②施工管理粗放。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且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③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又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往往只注重施工技术,对进度的控制主要依赖于横道计划图,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的掌握不系统。

3.对策

3.1规范管理体制

(1)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使工程设计和工期确定科学合理,避免频繁变更设计和变更建设工期的主观随意性。

(2)完善项目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可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可促使网络计划编制得更可行。为此,签定施工合同时,应将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作与工程款拨付建立对应关系。

3.2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

(1)制定有关规程,加强标准化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应用。

(2)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大力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3.3 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网络计划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为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此,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提高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生死发展的高度,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2)采用易于接受的控制形式。横道计划图是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其缺点是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但横道图可在编制网络计划技术和调整进度计划后,转换成横道图形式去实施,这种做法既有与网络计划一样的严密性,又兼有横道计划图简单易懂的优点,减少网络计划实施中的阻力。

(3)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工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现赶工期,主要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第4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

ABSTRACTThelessonsandexperiencesintheconstruction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forelectricpowerenterprisesaresummarized.ThecoordinatedconfigurationbetweenhardwareplatformandsystemsoftwareofMIS,therelationbetweentheconstructionofhardwareplatformandthedevelopmentofapplicationsoftwareareanalyzed.TheprincipleforMISconstructionwhichshouldbefollowed,i.e.,constructionbystages,effectivenessforagivenperiodandendurance,isputforward,thebasisoftheprincipleandtheresultofapplyingitinpracticalworksareexpounded.

KEYWORDSMIS;construction;strategy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本文在结合组织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工作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并用以指导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实践,带动各基层单位的MIS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1正确认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利用图1所示的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诺兰(Nolan)模型”来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所处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单位处于初、中级阶段,少部分单位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其表现是:

(1)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TPS)较多,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多数是采用手工方式,只有少数单位设有数据转换口或共享数据库。

图1企业MIS发展阶段的诺兰(Nolan)模型

(2)少数单位有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还没有中等规模的(即能覆盖几个职能域、信息共享的)MIS,而且单位内部的数据还缺乏规范化。

(3)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困难很大,除了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4)人们的信息观念、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

图2分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米歇(Mische)”模型

(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

(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

(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未能按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办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例子不多,因而使一些企业领导心有余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心也不足。

2企业MIS实用化困难原因分析

在我国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我们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其它方面如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火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大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坚持MIS建设“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原则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工程控制策略,是作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原则,并以此较好地指导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MIS建设的阶段性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大型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MIS建设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增强了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3)MIS建设的持久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各级干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1)企业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参与程度,直接影响MIS形成后的可用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深度。

2)有一批热爱这一工作,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骨干,以不断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使MIS得以不断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3)企业进行MIS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较大,约束条件较多。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快,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否则投资虽较大,作用越来越小,将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

4实践与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网,以及信息资源网和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实现更困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编程人员与各专业部门的专家相结合,互相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MIS的集成开发成果。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信息主干网络与广域网建设的关系,系统软、硬支撑与应用软件系统应用的关系,原有子系统的集成与新系统的开发的关系,总体数据规划与应用子系统开发的关系,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MIS实用化的关系,近期MIS建设与长期MIS建设目标的关系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于1998年初适时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百日工作,抓住机遇,全面组织培养信息化意识,努力压缩“起步”、“蔓延”和“控制”各阶段时间,采用领导动员与专业技术讲座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代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等方法,配合总体数据规划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整个工程经过22名系统分析人员和36个部门的70多名业务分析人员奋战100多天,产生了由47个主题数据库和280个基本表组成的13个系统中的全域数据模型。

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注意了系统网络的建设与机关干部、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步进行。根据原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工作急需程度,选择一部分子系统进行先期集成开发。在集成开发工作中,充分利用总体数据规划阶段性成果,减少后期修改。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工程中,强调了总体数据规划成果对后续应用开发的指导作用,由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以及业务专家组成56人的集成开发队伍,各个子系统开发小组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多次滚动修正,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全面协调与检查。1998年9月底,东北电力集团公司MIS的20个子系统中已经部分或全部投入试运行,平均数据加载已达60%,初步应用效果已经得到用户的肯定,完成了第二个100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东北电力信息网主干网络已联接38个部门1050台桌面计算机和82台网络打印机。广域网络联接国家电力公司和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及电力企业有关单位的82个局域网,联接桌面计算机达28000台,基本构成了跨省、跨地区的超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注重企业数据环境的建设,在总体数据规划的规范下,建立了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集成了办公自动化、计划统计、电网实时信息等20个子系统,积累了3至10年的主要历史数据,运用Internet技术,建设了Internet站点和“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浏览查询,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软件实现了对系统资源及网络系统的在线监视管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并被授予MIS实用化达标单位的称号。

5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5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现代物流系统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现有商务的各个环节,提高现有商务的运作效率,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开辟一个全新的交易场所。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在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必须充分研究涉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统筹规划,形成尽可能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

1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指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给定未来企业的商务模式,设计支持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内容,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有所不同,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尽管它对企业的商务活动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以企业商务模式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前提,它是在企业既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集中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还包括商务模型规划和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1.1商务模型规划

这是一种战略层的规划,目标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商务模型规划并不直接针对企业未来需要建造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商务模型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未来如何发展,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务运作方式获取市场利益,即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式;其次是确定支持企业商务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规划企业的商务模型。

1.2商务系统规划

商务系统的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于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

商务模型的规划确定企业未来核心业务的路线,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未来的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战略层次的规划,确定这种规划的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商务管理和决策层面的人员。商务系统的规划则给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可依据的一个基本框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商务活动。由于这种规划过程侧重于技术实现,所以它的主要参与人员以熟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2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步骤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1商务分析阶段

这是实现电子商务应用计划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商务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业自身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和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客户分析、供求分析和竞争分析等)两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创新速度加快,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拟建的电子商务系统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尽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失利。此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资源、未来发展的分析,等等。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管理与业务流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部。

2.2设计阶段

在完成上述商务分析的基础上,在掌握电子商务最新技术进展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商务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规划,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角色,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格局,亦即确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以及与商务模式密切相关的网上品牌、网上商品、服务支持和营销策略四个要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由此展开,也即从子系统、前台、后台、技术支持、系统流程、人员设置等各个方面全面构架电子商务系统。此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和将来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和应用的成功与否。

2.3建设变革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调整、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运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进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完成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2.4整合运行阶段

上述建设变革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将经过变革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与已经建好的电子商务技术平台整合起来,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试运行。再经过必要的调整、改进以后,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工作就可以进入整合运行阶段,开始实现电子商务应用。

3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所谓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系统规划的内容,界定系统的外部边界,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系统的处理流程,给出未来系统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3.1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到整个硬件平台不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网络吞吐能力,还要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

(2)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对确定的硬件结构中的每台计算机指定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

3.2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可以把电子商务系统看作是由不同职能的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和模块,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就是由这些功能模块构成的。每个子系统都有为完成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工作的专用或公共场所用的计算机程序。在每个职能子系统内部都包含用于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的具体应用。

3.3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数据处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协作式数据处理三种方式。在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中,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由该中央系统完成,终端是客户机,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本身不做任何处理。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处理能力分布到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成为可能,这也使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协作式数据处理方式中,系统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合处理数据,处理既可集中实施,也可分区实施。协作式计算允许各个计算机合作处理一项共同的任务,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仅在一个客户计算机上运行;协作式计算允许计算机在整个网络内共享处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上的处理能力完成任务。除了具有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上处理任务的能力外,该类型的网络在共享资源方面类似于分布式计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方式。

4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技术框架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架构体系必须突出以下特点:有利于软件维护及系统管理;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便于业务级权限管理;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网络数据流量和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保护前期已有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应用系统层次结构如下:

(1)基础系统平台。指为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的部分,包括网络(内部网、互联网)、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等)、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

(2)J2EE架构平台。Java技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面向对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应用的事实上的标准。J2EE(企业级Java)把数据库访问、企业级Java组件、命名和目录服务、动态页面生成、XML、消息服务、事务服务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级特性,使之特别适合构建复杂的大型应用,并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3)业务平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要涉及许多具体的业务平台,业务架构平台是新一代的业务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可以使基础技术平台与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有机隔离,应用系统的执行只与应用架构平台有关,而与基础技术平台无关,同时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的组件。对于企业级应用,以信息门户和交易门户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组件,以办公自动化软件OA为核心的系统管理组件是重点。系统还可以包括,以进销存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组件,以账务、报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组件,以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组件,以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为核心的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组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业务组件,最终形成了全面企业电子化管理方案的产品组合。

(4)门户网站。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过安全隔离通道(防火墙)与企业内网、专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数据接收、。

(5)维护管理平台。为系统提供各种管理维护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内容维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等。

(6)安全解决方案。为系统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等多个层次,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是PKI技术,包括CA认证机构、RA系统、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等部分。

参考文献

1丹尼尔·阿莫.电子商务:变革与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6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1: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题目.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跟随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20世纪后10年,以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契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网络,任何一个规模企业尤其开始依赖网络,没有网络企业就面临着落后.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丹青等《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huitema《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kyas《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由于题目结合了"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使得题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于是进行《企业网络设计——基于集散企业的综合网络设计》具有现实意义.超级秘书网:

第7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首先要对物流园区的类型与功能进行定位

对物流园区功能和类型的定位可依据:(1)对物流园区现有软硬件环境的分析评价。(2)对物流园区建设的各类条件和要素进行分析评价。(3)对物流园区乃至区域整个物流业发展大势的预测。(4)政府对区域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的定位。(5)对区域物流规模、物流市场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

就物流园区的类型而言,从不同角度来看,物流园区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功能的完备性分:综合性物流园区和专业性物流园区。(2)按物流作用地域范围划分:全国性、区域性和城市物流园区。(3)按服务对象划分: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物流园区、面向商业零售服务的物流园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物流园区。(4)按物流作用的专业领域分:有行业型、社会型或第三方物流园区。但不管什么类型的物流园区,其都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功能:(1)综合功能: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作业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2)集约功能:能集约物流主体设备等有关方面的管理、通信、商贸等。(3)信息、交易功能:集中汇集物流信息,控制物流过程,实施集中管理。(4)集中仓储功能:充分发挥仓储功能,减少工商企业对仓库的投资。(5)配送加工功能:借助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提供配送、加工和其它服务,包括物流方案设计、库存管理、实物配送和搬运装卸、包装加工等物流服务。(6)多式联运功能:有效地集约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各种运输服务。(7)辅助服务功能:通过引进一批配套服务企业,提供从金融、保险、工商、税收、设施检修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8)停车场功能:可以为外地车辆集中停放、城市货运车临时停放、物流园区用车提供场地。

二、要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进行方案设计并做出经济评价

根据客户的物流需求和预测分析及物流服务功能互补的原则,确定入驻物流园区的各类物流企业如仓储企业、货代企业、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数量、规模。在确定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时,必须详细考察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相互间尽量做到专业化和互补性的结合,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减少在物流设施及装备上的重复投入,还可防止相互间在低层次上进行竞争。

根据统一规划设计、远近结合、经济合理、方便客户、货畅其流等布局原则,考虑货物品种、数量及储存特性,同时考虑与物流园区配套的附属设施,设计物流园区内各类企业的空间布局及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货运通道的布局,提出几个功能布局方案。

在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方案的设计中,还必须研究物流园区建设中与物流园区配套的货运通道的建设方案,确保货畅其流。

物流园区的功能布局方案的经济评价分析主要评价物流园区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促进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公共物流设施利用的方便性、客户进区后的方便程度、物流园区空间利用率等方面。根据物流园区功能布局方案评价的结果,最终确定物流园区的最佳功能布局方案。

三、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从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宏观大势来看,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各级政府应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设计。特别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工作要充分考虑物资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全面规划设计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鼓励国内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要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相结合。政府部门对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物流园区的建设,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防止出现贪大求洋和盲目重复建设。

对具体的物流园区而言,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尤为重要,除了在宏观上保持与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应从具体的方面来着手,如物流通道、交通设施、广场绿化等方面。同时,物流园区内的市政设施建设也十分重要,它是物流园区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设计设置各类物流设施,协同各自的功能,才能使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正常开展。

四、依据需求做好物流园区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在物流园区功能布局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物流园区的配送中心、仓储中心、海外组装中心等的详细功能设计,这部分的设计需要结合物流园区的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等,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每一功能布局模块都有自身的特点,在满足物流园区总体功能布局的前提下,可根据物流需求方的特点进行设计。如仓储中心的设计要根据可能承担的物流服务对象、物流规模,考虑进出的物流量分布、货物品种的特点、流动方向、运输距离、作业环节和次数、出入库方式、仓储面积利用率、设备的选择、作业流程、设施的规划设计等,确定仓储的建设形式、规模、结构形式、占地面积及详细设计仓储内部功能分区。

五、要注重物流园区运作的网络系统规划设计

物流是供应链程序的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有效流通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对于一种具体的物品而言,它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所经过的各环节串联而形成物流链。对于多种具体物品而言,它们所经过的环节则可结成一个网络,即物流网络,这个网络是由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多个渠道的集成,为了使物品在网络中有序运行,在网络中可设立若干物流节点,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等,以系统化完成物流运作的全过程。物流网络有两层含义:(1)物流企业相互联系形成具体的输送物品实体的企业运作网络,它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统一网络,无严格的等级之分,属企业的自身行为。(2)物流的商务网络,它是指产生和控制物流的权限等级网络,具有严格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等级之分。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物流园区的网络特征:(1)物流园区包括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中心、加工中心、商务中心、物流企业、商务中心和研发基地等,这些物流环节都可以以具体的物品流动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柔性的网络。同时,物流园区各物流环节相互协作、相互联系也形成一个实体网络系统。(2)由于物品流通具有灵活性和弱地域性特征,许多物品在物流园区机构的调控下进行流动,发往全国甚至全球的最终消费者。

物流园区物流运作网络则指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功能辐射区域内物流运作的通道系统。根据区域物流量、基础设施、运输设施等的现状分布物征,对物流通道和节点进行设计和布局,以形成经济的物流网络,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要从长远的角度确定物流运作网络上该物流园区与其它物流园区及中心的关系及运作的相互联系,协调好各自的网络功能。另外,对物流园区自身物流量的分布、流向、规模等的分析也是进行网络线路的筛选和规划设计的依据之一。

六、要做好物流园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研究物流园区分期建设规划设计及有关建设费用,估算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总额,研究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提出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在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的方法。主要是对物流园区的建设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并分析预测物流园区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定性评价包括对提高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水平,提高全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轻物流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改进城市的物流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增强吸引外商的投资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分析物流园区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作用以及所处的交通是否便利,其占地是否影响城市的发展,建成后是否影响城市景观等方面。定性分析可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而定量评价主要评价物流园区建成后在提高物流效益、提高物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定量分析可采用效益费用比、内部受益率等指标进行经济评价。

七、规划设计要着重研究物流园区信息平台

信息化与网络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发展现代物流服务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支持。尤其在一些开发区,外资企业对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特别强烈,希望通过与固定物流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物流服务商能为企业提供零库存等现代物流服务。物流企业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库存情况,及时安排车辆,为企业输送原材料、半成品等。通过EDI技术还可与海关等部门实现无纸传送、提前报关,提高通关速度等。在各行业众多的企业中,所有技术都要企业自己开发是不现实的,也是最不经济的。区域物流园区为企业提供信息平台,不仅可整合企业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水平,而且可有力促进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提高区域内的信息化、网络化应用水平。在对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进行规划设计时,除考虑与当地政府共用信息平台的连接外,还应充分考虑区内的一些特殊企业(如外资企业等)对时效性、零库存及其将物流功能外包的要求。对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总体规划设计,需要确定物流园区各功能模块的详细功能及开发次序,如可优先开发仓储管理、货物跟踪查询、配送管理、车辆调度、订单管理、财务结算等模块。另外,还要研究信息平台建设策略,明确信息平台开发主体,制订分期实施规划设计等。

八、要对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短期内重点工作项目做好安排

对物流园区近期建设工作的重点给予适当的规划设计安排,有利于物流园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搞清楚建设工作的契入点。有时,政府部门手里拿着规划设计方案,可却不知从何处着手,而近期建设规划设计可以说是从方法规划设计到实践的一个过渡。近期建设项目是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或一些具有启动和带动作用的项目,通常有以下几类:(1)物流园区征地。(2)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的物流设施。(3)网络系统与信息平台。(4)人才的引进及优惠政策的制订。(5)重点企业的引进。通过前期的重点工作,为企业的入驻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同时,短期内重点工作项目的安排也是整个规划设计方案与实际的融入点,在前期工作中,可进一步评价规划设计方案,对其中的一些不适当之处进行修改,使规划设计方案更能与实际相结合。总之,近期工作项目的安排十分重要,它基本上奠定了整个物流园区的建设框架,前期工作做得好,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第8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职 网络 培养 方案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引 言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是很多职业教育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旨在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性网络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在国家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教育水平,人才需求结构,就业状况等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网络技能人才是网络专业的核心,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合理、科学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就显的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培养网络技术人才,组织教学的依据。

设计背景

1.网络人才遍布在各行各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在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汉中、安康、商洛等市的高职院校80% 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网络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巨大。

2.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目标中提到,要做强、做大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环境,必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3.本地区对计算机网络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和专业定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掌握某一专业的人才未必能够在市场上立足,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操作、测试和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能真正把基础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能力合二为一的网络建设、 操作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紧俏商品”。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正是培养此类人才。

通过调研汉中市及周边地区的典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定位。其中主要走访调研了以汉中四通公司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汉中移动、联通公司为代表的通信运营业;以及汉中钢铁厂代表的制造业、政府机关和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对网络搭建、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等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提出了岗位要求。

设计过程

通过行业企业市场调查等方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共同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按照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建网”、“管网”、和“用网”。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要求,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工程、网络管理、IT产品营销、数据库设计开发、网站建设等。

1.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统计,网络及安全管理员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普遍需要的职业岗位。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一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围绕考取职业证书安排教学。主要取得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用网基础)。以达到基本职业素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入门水平,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

第二阶段“生产性实训”是指三年制的第二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以“典型工程项目”安排教学。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较高水平。

第三阶段“顶岗性实习”是指三年制的第三年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目标主要是在校内、外的企业顶岗工作。以达到专业应具备的企业经验和综合素质。在校内安排企业真实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在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顶岗实习。

2.在课程开发方式上,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学习如上岗”的模式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召开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根据前阶段的工作分析和成果,共同讨论和初步确定了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框架体系

1.确定职业岗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试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体现工学结合为特点,以职业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确定其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初步提出培养目标。

2.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它反映了该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形式,应包括完成一项任务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完整的过程。在该步骤中,确定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便对该职业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再根据三级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小型企业级局域网组建、网络工程测试与验收、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16个典型工作任务。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描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它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因此设计学习情境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学习领域设置的原则:一是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三是各学习领域排序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所有学习领域组成生产或经营过程。

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即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建网”、“管网”、“用网”。

4.课程体系结构

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需要有成熟的课程载体、规范的工作岗位或实训中心,熟练的指导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就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来说,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平台+学习领域课程”的构想,兼容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保证学生多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第一学年奠定一个基础和平台,从第三学期开始采用纯粹的典型工作任务模式的构想。

5.教学计划设计

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编制教学计划表,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当专业的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的幅度大时,或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按常规教学周无法很好实现教学目标时,可对3年6学期制进行变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教学计划开出的课程,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认证代考试”、“以竞赛代考试”、企业实践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企业实践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逐期载入学生学业成绩登记表,毕业时归入本人档案具体归结为:通过两种方法来考核,一是教考分离,通过国际、国内认证考试,二是形成性考核。

教学条件配置

1.师资要求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实施本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师的数量和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1)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应用开发和信息安全专业中级以上的IT认证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

(3)信息系统工程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专业至少有一名教师有实际工程经验,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实际项目,若能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则更好。

(4)教师“双师”素质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5)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25左右,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实习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80%。

2.教学设备配置

(1)校内实训室

支撑实践教学计划所需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包括“网络集成实训室”和“网络工程实训室”,辅以2个普通多媒体机房,可以满足每届招生1个标准班(40人)的实训基本要求。出于安全等原因,企业网络的生产环境不会轻易让学生使用,校内实训环境应尽量扩大规模和覆盖面,以保障实训需要。条件许可时,应跟随技术发展,增加安全、无线、IP语音、网络存储等实训环境,尽量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从事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中心。最需要真实网络环境开展“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实习却很难在企业进行,“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须借助网络工程类企业开展实训实习。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除从事网络工程和应用开发的少部分企业能一次接纳多人外,一般企业接收的学生数目也就1到2个,且不会每年接纳,因此校外实训基地最好能够达到每个标准班级(40人)4个以上,并尽可能多。

总 结

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先进的思想指导,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需校企合作,走工学合作之路,同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资料:

[1]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课题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M].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2.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9篇: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从横向规模发展转变为纵向深度应用发展,社会对各种类型网络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本文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3个专业方向和6种专业能力,并围绕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给出了一个示范性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专业方向;专业能力;示范课程体系

一、研究背景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从1998年网络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至今全国已有近300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从横向规模发展转变为纵向深度应用发展,社会对各种类型的网络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1.不断扩展的互联网应用需求,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技术对网络体系结构的适用性、网络协议性能与服务质量、网络应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等提出了新的挑战,科研院所需要高层次的关于网络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后备人才。

2.网络设备制造企业和网络应用开发企业迅速崛起,网络相关软硬件产品更新换代以及产品系列化、企业规模化等,需要大量的网络软硬件系统研发人才。

3.不断涌现的新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与施工需求,大量原有的企事业单位网络系统扩容、升级与改造需求,需要大量的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信息系统集成、网络软硬件产品安装与调试等组网工程技术人才。

4.政府、军队及企事业单位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系统已成为各单位的一种基础性设施,急需大量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及安全保障人才。

5.各行各业的网络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岗位、新职业需求。

为了适应上述应用需求,一方面,作为一个跨学科、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首先,在专业内涵方面,需要涵盖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物联网、社交网络以及空间网络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基础、技术原理和工程方法等内容;其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要培养包括网络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从培养规模来看,网络工程无疑已是一个较大规模的专业,而且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不禁会问,网络工程专业具有哪些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具有哪些专业能力?将来可就业于哪些工作岗位?为此,我们必须思考网络工程专业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哪些核心知识单元?各专业方向需要开设哪些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扩展课程?应该进行哪些实践环节的训练?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差异与特色何在?本科、专科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培养定位又各是什么?

本文将围绕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专业能力和专业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面向网络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适时调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之覆盖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以及网络系统的管理与安全等方面。

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能力,能从事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研发、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组网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等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的中、高级网络技术人才。

三、专业方向设置

为了满足调整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可在网络工程专业设立“网络设计、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3个专业方向。覆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网络产品设计与开发、组网工程建设、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3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

各专业方向的内涵如下:

1.网络设计。包括网络理论与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网络硬件系统设计与研发、网络协议分析与新协议研发、基于网络的通用服务系统设计与研发、基于行业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研发、网络应用新技术与新型网络计算模式的研究等内容。

该方向侧重于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到网络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网络设备生产厂家、网络软件开发公司与网络服务公司、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应用系统等的分析、设计、开发以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2.组网工程。包括网络系统需求分析、网络系统结构设计与规划、组网方案设计与论证、网络软硬件产品安装与配置、局域网络系统、广域网系统和互联网系统集成、多层构架的网络应用系统集成、跨平台多数据源的数据集成、网络系统测试与验收等内容。

组网工程方向侧重于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到系统集成公司、网络服务公司、电信运营公司等从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与集成及IT领域技术支持与市场拓展等工作。

3.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协议及相关技术研究、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与系统部署、网络故障分析与维护、网络性能测试、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策略制订与实施等内容。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方向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到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从事办公自动化网络的管理、维护、安全保障与信息化建设决策支持等工作。

通过专业方向的划分,调整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使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协调发展。形成以研发、工程、应用人才队伍为主体,管理、市场及服务人才队伍规模适度的人才体系。

根据上述专业方向的分工,不同类型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本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学生的特长,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例如,有的可以侧重于培养与网络技术的研究、网络新产品与网络新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相关的科学研究与系统设计型人才,有的可以侧重于培养与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组网工程的实施等相关的工程型人才,有的可以侧重于培养与网络系统的使用、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网络系统安全防护等相关的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能力构成

综合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以及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技术要求,我们将网络工程人才专业能力归纳为“网络硬件设备研究与设计、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6个方面。

1.网络硬件设备研究与设计能力。熟悉网络设备与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物理层、链路层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具有初步的网络硬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2.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能力。熟悉网络协议体系结构,掌握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TCP/IP、网络安全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及其他网络应用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具有初步的协议分析与设计、协议实现、协议测试与验证等方面的能力。

3.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熟悉客户机/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P2P等网络计算与服务模型,掌握软件设计、开发与测试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掌握Web服务技术、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技术(如网格计算、网络存储、云计算技术等)、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套接字API、.NET、J2EE等主流的网络程序设计技术,具有初步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

4.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熟悉网络设备与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安装、配置与使用方法,具有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路由设计、子网、VLAN与IP地址规划与设计、网络可靠性方案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部署、网络服务部署、综合布线方案设计、网络施工方案设计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5.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管理模型和网络管理系统功能与结构,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等技术与方法,具有初步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能力。

6.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如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病毒防杀系统的安装配置方法和使用方法,具有从事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制订、安全系统部署、安全事故预防、监测、跟踪、管理与恢复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各专业方向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和典型的工作岗位如下表所示。

专业方向、能力与岗位对应表

专业方向 专业能力 典型工作岗位

网络设计 网络硬件设备研究与设计能力 网络硬件工程师、网络设备测试工程师等

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能力 网络协议分析师、网络协议测试工程师等

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 网络软件工程师、网站设计师等

组网工程 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 网络规划师、网络架构工程师等

网络工程建设与系统集成能力 网络组网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等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 网络管理员、网站设计与维护工程师等

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网络安全评估、安全管理与维护工程师等

五、课程体系设计

在设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既要充分考虑对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的继承性,同时还要考虑与这些专业的差异性,以体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3个方向和6种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示范课程体系。该体系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扩展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组成。

1.专业基础课程。首先,由于网络系统仍然是一个特殊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硬件与软件体系结构等与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一脉相承,所以,网络

图2 网络工程专业示范课程体系

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继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其次,数据通信是网络的基本功能,通信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区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标志,所以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涵盖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最后,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等专业硬件系统基础,所以,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也必须继承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综上所述,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包涵电子技术基础、通信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系统基础等多个学科基础,以体现该专业多学科交叉综合的需求。

2.专业核心课程。作为3个专业方向都必须修学的知识,必须覆盖网络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各方向的深入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由5门课程组成,覆盖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组网与系统集成基本技能、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基本原理等内容。

3.专业扩展课程。为了加强各专业方向的核心能力培养,对每个专业方向设计了一组扩展课程。其中,网络设计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能力,必须熟练掌握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设计与分析和软件工程等相关原理与技术。组网工程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网络系统集成能力,必须熟悉Linux操作系统、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等相关原理与技术。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方向的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网络故障维护、网络性能分析、网络安全防护等能力,必须掌握网络测试与性能评价、网络故障诊断与维护、信息安全基础等相关原理与方法。

4.专业实践课程。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在实践环节中可包括以下5个层次的实验与训练:(1)网络原理验证类实验;(2)网络设备与网络系统操作配置类实验;(3)网络应用系统设计类实验;(4)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与学科竞赛、创新实验计划;(5)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训练。

参考文献:

[1] 徐明,曹介南等. 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蒋宗礼. 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0).

[3] 陈鸣,胡谷雨等.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

[4] 徐明,曹介南.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0).

[5] 蒋宗礼.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8(8).

[6] 蒋宗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7] 常欣,袁华等. 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与教学体系的创新模式探索[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