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

第1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越来越为企业经营者看重。企业因自身所处的经营发展阶段不同、经营特点不同,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本文剖析了首都机场航空安保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财务管理方面困境,有针对性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控方法。希望能够对其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应用与发展。

二、安保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历程

财务管理是公司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购置、资本融通和经营中的现金流量的管理,以及企业的利润分配实现企业的整体性的经营管理。而在具体某个企业运作过程中,因为企业因自身所处的经营发展阶段不同、经营特点不同,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1]

安保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由初建到发展扩大,成为业界领先的公司。公司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的空防安全,与其他公司追求的利润、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在公司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的阶段,极易陷入“成本”困境。财务管理如何能够适应公司从初创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到成熟阶段的需要,如何促进公司的发展,是摆在财务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从加强制度建设、到严格的预算管理、到以提升经营效率为目的的财务管理,完成了安保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三次提升,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三、安保公司初创阶段,加强制度建设

(一)安保公司初创阶段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安保公司前期财务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对安保公司前期管理的状况归纳如下。

在安保公司成立初期,财务基础方面工作不够规范,财务人员少,财务管理方面的具体设置也非常简单,一个人常常要负责几个人的工作内容,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记账的工作,同时报税、工资核算等等也必须要完成。在这种工作安排和氛围之下,难以建立内部稽核及监管程序,一旦出现问题,员工之间的权责不够明确。由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和体系十分缺乏,因此在财务活动中很难做到有章可循,很多情况的处理都不够规范,尤其是资金管控、财务报销流程、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度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的财务管理,迫切需要进行规范。例如经营部门与财务部无收入核对机制,导致经营部门承接项目纳入部门业绩,而实际收入未入账;授权审批程序混乱,货币资金的支付手续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情况时有出现,影响了公司财务整体工作的稳定性,甚至影响到财务信息质量。而且随着安保公司的发展,管理层次逐渐增多,产业链条加长,业务控制环节多,财务管理监控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二)初创阶段提升财务管控的措施: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安保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完整、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的选用,并让财务人员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对公司的财务管理起到规范的作用。就此公司在成立初期,出台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从基础抓起,涵盖公司财务工作的所有领域,构建合理财务管理的空间,使公司的财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顺畅运作。同时,注重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公司财务人员的选用以专业为标准,要求持证上岗,到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财务工作者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按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对于财务人员合理配置,分工明确,让财务人员根据标准的国家会计制度以及公司制度与要求进行标准化操作。

公司初创阶段的财务制度不断建设和完善,除财务规章制度外,其他的管理规范也逐步建立,如合同管理规定、采购管理规定等。针对公司经营过程中风险和漏洞,逐步完善,逐步整合,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最终使公司各项业务能够按照流程、程序实行标准化运作。同时在管理制度设计中,强调监督和制衡机制,例如明确“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原则、关键岗位职务不相容的设置、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等。确保了公司各项制度的执行。

通过制度的系统建设、有效执行,为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使得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完成了第一次提升。

四、安保公司快速发展阶段,加强预算管理

(一)安保公司快速发展阶段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安保公司在2008年后,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收入的增长,职工人数增加,工资水平也不断上涨,再加上其他运行费用的增长,收入增长被成本费用的增长吃掉。

安保行业作为我国蓬勃发展的服务业之一,社会对其的需求正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之中,同时安保业务也向着市场化、专业化迈进,这就使得安保公司的管理者,有着更高更远的眼界。由于市场的扩大,客户增加,应收账款逐渐增多,资金周转天数逐年增加,营运过程中出现资金临时性短缺,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需求逐渐提高,对财务人员资金管理方面准确把控能力要求提高。而当时在安保公司之中,财务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这种对于资金的流入、流出预测及分析都显得非常薄弱。

(二)快速发展阶段提升财务管控的措施:加强预算管理

安保公司为了适应公司发展需要,控制人工成本、运营费用的过快增长,在2008年开始试行严格的全面财务预算管理,以强化预算管理方式提升营运资金的管控能力。

实际在2008年以前,安保公司已经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编制自身所需预算时,为降低预算执行的难度,经常从部门利益出发,尽量扩大预算,预算上报过程中“层层注水”,加大不合理预留。公司在整体平衡预算过程中,审核压缩预算难度加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了次年能够继续增加预算费用,会在期末将未使用的预算额度突击花销,造成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安保公司制定在2009年《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对所有收入、支出均纳入预算管理:

在收入的预算管理上,公司不但对客户的业务量进行预测,同时关注客户付款能力的考察,即加强对现金流入量的管控。公司按客户付款能力,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按不同等级客户采用不同的定价政策。通过对客户分级管理,客户付款条件的调整,使得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明显减少,增加了公司现金流入量。确保收入能及时变成现金的流入,避免了短期资金短缺的情况。

在支出管理上,由于安保公司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公司营业总成本较多,为控制人工成本,公司授权人力资源部订立完善的职工薪酬体系,员工薪酬按岗位、级别订立晋级机制;核定各部门岗位合理编制,岗位编制增加需报人力资源部核准。人工成本预算严格按岗位编制数与该岗位人员薪酬计算。既保证了每名员工福利,同时也确保人工成本总量控制预算范围内。运营费用管理上,全部运营费用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每笔预算均需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严格审查,确认有必要方可纳入公司预算。此外,每项运营费用设定一个部门归口进行管理,运营费用由归口管理部门而非使用部门上报预算,例如办公用品由采购部制定预算,并控制预算的使用;一线部门使用设备的维修费由维修部制定预算,并控制预算的使用。预算费用使用和管理分部门进行,有效避免了原来预算使用和管理为同一部门,各部门为了各自利益而扩大预算。

经过推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安保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逐渐完善,同时财务部逐渐建立适合的财务分析体系和模型,其中财务的预算指标分析,成为财务分析管理的重点,各预算执行部门关注的焦点,预算执行分析的结果,广泛使用于业绩规划、盈利分析、效率改善和薪酬制定中。加强预算管理使得安保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完成了第二次提升。

五、安保公司成熟阶段,提升经营效率

(一)安保公司成熟阶段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2012-2015年,安保公司业务收入逐渐从高速增长回落到平稳增长阶段,收入增长率降低,而航空保障规模日益增加,保障标准不断严格,为保障员工的稳定,人均人工成本必须保证一定幅度增长。业务收入与人工成本增长率的一降一升,直接导致安保公司面临亏损的境地。为了保障公司顺利发展,提高收入水平,公司逐步拓展安保相关业务。在拓展业务前,公司通过测算具体每个项目成本,确定对客户的合理收费标准。然而在各个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项目人员交叉使用,具体项目使用了多少人工难以界定,因此公司最重要的成本支出-人工成本难以单独核算。各项目负责人均认为承担的业务项目为公司提供了高额利润,希望公司能给予一定奖励。但公司总体利润并未得到提升,究竟哪个项目为公司提供了高额利润,哪个项目又是公司的“出血点”?如果财务管理不能合理分摊人工成本、清楚的划分各项费用,使公司项目利润不能确定,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层难以确定业务拓展方向,难以对公司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进而制约公司整体发展。

(二)成熟阶段提升财务管控的措施:提升经营效率

为保证公司顺利发展,安保公司的财务管理逐渐转向以精细化核算,分级预算管理为手段,达到提升经营效率的目标。

具体实施的措施有:

第一是划分业务单元:对各业务类型,结合部门、科室多角度将公司划分为不同的业务单元。划分的原则遵循业务单元能够独立核算,即能够准确的把握自身的收支状况为标准。

第二为了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将公司经营目标,层层落实、层层分解。使经营压力、经营利益有效传递到各业务单元。

第三为保证业务单元能够做到精确的核算,向业务单元派驻财务人员。由派驻的财务人员对业务单元的成本费用进行精细化核算,分析业务单元盈亏总体情况,和业务单元承担的不同业务项目的盈亏情况。

第四针对人工成本难以在各项目间清晰划分的情况,由业务单元派驻的财务人员,根据具体业务项目实际情况,协调业务项目负责人,协商确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如按实际工时记录计算人工成本,按实际人员配备比例分配人工成本等办法。

第五培养管理人员的经营意识。通过对各业务单元下达经营指标,制定合理的绩效奖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主动性。使管理人员为达到经营指标,积极改进管理,优化和缩减内部成本,同时向市场要效益,输出新业务,开拓新市场;做到开源节流,促进业务单元的良性发展。

2012年-2015年安保公司达到成熟阶段,为保证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稳步增长,财务管理上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才能促进公司收入的增长,保障员工薪酬的稳步提升,财务以提升经营效率为目标而实施的精细化核算、分级预算管理等措施的有效实行,使得公司财务管理完成了第三次提升。

六、结论及建议

从制度建设、预算管理到提升经营效率这三次提升,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有效促进了公司的成长。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率,任重而道远。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效率和成本原则。越规范细致的制度,其执行成本也越高,所以在实施成本细化管理时不要出现过分追求细化而影响运营效率的问题,过分拘泥于步骤和程序的细分到位,会造成公司付出大量的成本。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平衡好效率和成本的关系。

第2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 财务分析 资本博弈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一、“雷士照明”发展历程

(一)雷士照明初创大捷。

1998年底,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与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共以100万元的注册资本在惠州创立了“雷士照明”。以“控制权与制约关系并存”的结构为基础,三位同窗合力将企业迅速做大。

(二)经营理念导致分家。

吴长江一直想把企业做大,赚了钱就要投入,而其他两位股东则希望赚了钱就要分红。股东间矛盾逐渐升温,吴长江逐渐受到两位股东的联合牵制。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吴长江出售股权,三人的股份形成33.4%、33.3%、33.3%的均衡状态,工资、分红也完全均等。

在这之后,吴长江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开出退出条件:以8000万作为交换将自己的股权出让给胡、杜二人所有。然而,吴长江离开不到一周,便遭遇雷士全体经销商的倒戈,要求吴长江重掌企业,其余两位股东被迫各拿8000万元,彻底离开企业,此时企业流动资金全部支付两位股东。

(三)金融资本的介入。

2005年底,一位叫“毛区健丽”的资本达人开始协助吴长江融资。2006年6月,毛区健丽出资994万美元,购买了“雷士”30万股股份,占比30%。2006年8 月,在毛区健丽的牵线搭桥下,“软银赛富”投入的2200万美元,占“雷士”股权比例35.71%。2006年3月,经柳传志介绍,叶志如女士借了200万美元给“雷士”,并在到期前进行了“债转股”,叶志如对“雷士”的200万美元债权,转变成3.21%股份。

2008年8月,“雷士”以“现金+股票”的方式收购了“世通投资有限公司”,其中须支付现金4900余万美元。为此,“高盛”与“软银赛富”联合向“雷士”投入4656万美元。吴长江的持股比例因稀释而失去了第一大股东地位,持股34.4%,而“软银赛富”则因先后两次投资,持股比例达到36.05%,成为第一大股东,“高盛”以11.02%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三大股东。

(四)产业资本的觊觎。

“施耐德电气”作为产业的觊觎者,一直希望可以拥有“雷士照明”的渠道。2011年7月,“施耐德”以4.42港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溢价11.9%)的价格,从股东手中受让了2.88亿股股票。施耐德耗资12.75亿港元,股份占比9.22%,成为雷士照明第三大股东。

在这种悬殊力量对比背景之下,创始人吴长江最终出局。更为关键的是,吴长江空出来的CEO职位,由“施耐德”的张开鹏替补上,这更加强化了“施耐德”在“雷士照明”的控制权,以及进一步控制“雷士照明”的企图。

二、造成雷士困境的因素

“雷士照明”一直是中国照明行业的佼佼者,从创立之初的专卖店模式到后来的运营中心,都走在了照明行业的前列,并保持着遥遥领先同行的增长速度,2010 年的香港上市,更是让“雷士照明”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回顾“雷士照明”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投资者的资本博弈,造成“雷士”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东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差异。

创业初期,吴长江联合杜刚、胡永宏两人将“雷士照明”的品牌推向市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他们三个原始股东之间的关系却因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而逐渐恶化。

吴长江的经营理念是:公司财富最大化。即将先期利润扩大再生产,拓宽营销渠道,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而杜、胡二人的目标则是:获取最多的股利。观念上的分歧和目的的不一致,最终导致吴长江受到另外两位股东的联合抵制。从董事会决议的“每月分红”到杜、胡二人要求的均等分红,到吴长江被迫转让股权以达到分红一致,再到吴长江的销售营销渠道改革遭到杜、胡二人的强烈反对,三位原始股东的矛盾全面爆发,以致吴长江不得不提出分家的条件。最终的结果是,全国经销商的大力支持使得吴长江重新掌权,另两位股东则以“股转债”的形式退出了“雷士照明”。这从一定程度上给“雷士”以及吴长江后来面对资本困境埋下伏笔。其根本原因正是原始股东之间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理解。

(二)对待金融资本介入缺乏谨慎。

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积累来寻求发展,虽然是保持低风险的一种稳健做法,不过,这种缓慢的发展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寻找投资人进行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是企业发展中最常见的融资手段。

“雷士”的教训在于:吴长江对待金融资本的介入,态度过于随意,没有综合考虑特定资本介入的风险,只着眼于短期弥补资金缺口的目标,而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排除毛区健丽这一关键人物的诱导,吴长江本身并没有对投资者保持足够谨慎的态度。从“软银塞富”和“高盛”挤占股权,到“施耐德”成为“雷士照明”的第三大股东,吴长江始终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的股权一步一步被稀释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产业大鳄们联手设计的连环局。假使吴长江能清醒地意识到投资人引荐大鳄型产业进入企业的意图,或许就不会如此轻易地让自己的股份逐渐被投资人一一瓜分。

(三)融资管理的缺陷。

资金作为企业机体的“血液”,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不同企业的投资需求不同、生产产品不同、资金周转速度不同、不同企业之间必然会发生资金多余或不足。为调剂资金余缺,有必要进行资金融通,企业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的财务活动。

“雷士照明”融资的主要动机则是源于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为弥补由于胡、杜二人的撤股而造成的资金缺口,即支付能力出现了困难。“雷士”公司在整个融资的过程中,以发行股票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以“债转股”作为辅助。

对于叶志如女士提供的200万美元,“雷士”采用了“债转股”的形式,及时获得了部分流动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的压力,在“债转股”后,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了负债率从账面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其余的大部分融资则是通过投资方认购股票获得的,属于权益融资。发行股票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这种方式筹集到的是一种长期使用资金,没有到期期限,所以筹资风险很小。第二,股利分配的多少或者是否分配股利,是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需要而定,所以发行股票不存在固定股利负担。第三,权益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增强公司信誉,为公司吸收更多的债务资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发行股票同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在增发股票时,难免会增加新股东,分散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因此,融资方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需要保持高度的谨慎性和敏锐的洞察力,纵览全局,透彻的分析企业的现况与长远目标,在风险的可接受范围内,选择最为恰当的融资方式。或许可以依照李彦宏的模式设计投票权,以此来强化自己的控制权,把握住自己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

三、资本达人的融资博弈

(一)融资博弈的过程。

“雷士照明”由于分家导致的资金被“抽干”,为企业资金“补血”之时,又经历了一场资本博弈,而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亚盛投资的总裁,专门从事融资顾问服务的毛区健丽。

毛区健丽先期向“雷士”提供了2000万元的借款,帮助“雷士”进行资金周转。随后,她在短短的数月内找到投资人:“涌金系”掌门人魏东的妻子陈金霞、优势资本总裁吴克忠、个人投资者姜丽萍。毛区健丽说服她们三人共同出资400万美元(陈180万、吴120万、姜100万),为“雷士照明”投资。毛区健丽向出资人承诺,投入这400 万美元可以获得“雷士”10%股份,但是三人的资金必须先以她的名义投入“雷士”,之后再将“雷士”的股份转给她们。2006年6月,毛区健丽以合计994万美元获得了“雷士”30%的股权。入股交易达成后的第二天,毛区健丽随即把雷士10%的股份(10万股)转手兑现给了陈金霞等三人(

令人惊异的是,毛区健丽入股的994万美元,对应“雷士”的市盈率(每股股价比上每股收益)估值只有4.7倍(依据“雷士”2005年净利润700万美元推算)。通常而言,企业的第一轮融资,投资方给出的估值一般是8~10倍市盈率。无疑,吴长江把企业的股份卖了个“地板价”。实际上,陈金霞等人的400万美元实际上是以5.7倍市盈率入股的,而毛区健丽本人的现金出资部分则以3.5倍的超低市盈率入股。那么,相较于陈金霞等三人投入400万美元只占有10%股份,毛区健丽是格外划算的。

毛区健丽虽然趁机获利不少,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着眼物色更大的资金来源。一个多月之后,“软银赛富”在毛区健丽的牵线搭桥下为“雷士”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了“雷士”约55.5万股股票,占比35.71%。“软银赛富”入股“雷士”的市盈率估值约为8.8倍,远高于毛区健丽入股的市盈率,属于正常范围。

毛区健丽个人实际出资494万美元,购得雷士20万股(占当时20%股权)。之后的数年时间里,她向其他一些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分批出售了部分“雷士”股票,并从中赚得利润。截至“雷士”上市之时,毛区健丽共计套现四次,合计近1200万美元。仅此套现金额,已经远高于她当初的投入数额,她手头仍剩余近70%的股票。

“雷士”上市以后,毛区健丽将这部分股票在股价4港元上方陆续套现大约8000 万美元。综合计算,毛区健丽以494万美元的投入,至今获得了9200万美元的收益,近20倍回报。

四、结语

其实无论是从“雷士”公司的融资还是从毛区健丽个人投资的角度,都是成功的。

投资讲究的是利益,而不是学雷锋。资深投资人在危难时刻慷慨解囊援助,吴长江至今仍然能感受到当时被幸运眷顾的滋味。但是作为金融界资深人士,在风投行业经营多年的毛区健丽俨然是不动声色的“资本猎手”,促使她这样做的绝不仅仅只是一时的感性和侠义心肠。中国照明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雷士照明”产品的发展战略以及吴长江带领下的优秀经营团队使她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雷士照明”只是遇到了暂时的资金运转的困难。资金危机暂时缓解,“雷士照明”很快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亚盛投资”通过对“雷士”的全面考察,发现了企业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隐患。像所有的成长型民营企业一样,这些问题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阶段中回避不了的基因性缺陷,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内部整合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戴永良,孙晓勇.财务管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2]冯丽霞.企业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第3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现金流量;揭示作用;财务分析;经营管理

一、现金流量表的揭示作用及特征

我国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以及企业自身进行财务分析时,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核心都是利润指标。然而利润指标在企业业绩的反映问题存在一定的可操作性等局限性,目前,现量流量指标逐渐取代利润指标成为指标体系的核心。除此之外,现金流量表取代了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我国企业必须编制的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作为编制的主要报表之一,其对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六个揭示,一个体现”。揭示在一个会计期中企业现金活动的来龙去脉,揭示企业的真实获利能力,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揭示企业的支付能力,揭示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揭示企业现金活动及至经营活动中的异常情况。除了以上六个揭示之外,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一个体现”反映出来,即它进一步体现了企业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其数据较为全面地使信息使用者既能纵向了解本企业不同时期发展情况,又能横向与不同企业对比,从而衡量自身财务水平高低。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具有一定特征,包括客观性、相关性、适合性。

客观性: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相比更能保证收益的质量。由于利润表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具有很强的数字操作性,企业可以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来提高利润,所以时常会出现一个企业利润信息很客观但是仍总有现金断流的现象,或是利润规模较小,手头却有闲置资金的情况。而现金流量表反映信息是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种账实不符的现象,使得报表反映的信息更加可观,揭示会计利润质量的好坏。

相关性: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负债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并不那么令人可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和丰富。在传统的财务分析中,利用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时点指标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会遇到存货、应收款项等流动行不强的项目,以及用资产负债率、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存在的应计会计指标的缺陷[1]。

适应性:利用现金流量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科学地评价企业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对现金流动进行调节的能力,更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二、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从现金流量的“六个揭示,一个体现”来看现金流量分析内容的灵活性很大,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支付股利分析能力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等。

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从组成内容上来看,我国通常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正常情况下的经营现金流量除了要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周转外,还应该有足够的补偿经营性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以及支付利息和现金股利的能力。各现金流量都有一定的运作规律,并且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并且现金持有水平应该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企业初创期,现金持有水平不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大量支出为企业的扩张提供保障。而在企业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企业投资资金应该逐步回笼。总得来说,健康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该远远大于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时可能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投资活动的现金会有所减少;或进行额外贷款融资,相应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加,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通过“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结构比率=单项现金流入量(流出量)/现金流入总量(流出总量)”分析资金来源、现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以及凭借指标“流入流出比=各财务活动过程现金流入量/该财务活动过程的现金流出量”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并可用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2]。

2.偿债能力分析

运用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需要结合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主要指标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比率与现金到期债务比两指标不同之处在于现金比率中的流动负债有些是可以展期的,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使用。如果某公司的债务总额为28966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9万元,则该公司的经营现金债务总额比=3679/28966=12.7%。假设市场利率是10%,那么该公司最大的负债能力是3679/10%=36790万元,而公司最大的付息能力是12.7%,只要能及时付息,就能借新债还旧债,维持债务规模。从付息能力来看,扣除已借的债务,企业还可借债7824万元(36790-28966)[1]。

3.支付股利能力[2]

对于一个企业的股东而言,企业能否支付股利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支付股利能力的分析是获利能力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获利并非就能支付股利,获利是针对净利润而言,支付能力反映的是企业实际资产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率=经营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优先股现金股利+维持性存货支出)。如果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能够维持企业的经营能力,并且还有部分资金能够能够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4.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评价收益质量的财务指标。某些企业收支扩大,利润连续增长,然而经营现金流下降;还有一些企业报表中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例小,而营业外收入所占比例很大,甚至还有些企业销售大幅上涨,存货却为减少;应收账款数额很大,销售却变化不明显。由于存在这些虚假现象,通过收益质量分析来保证企业经营状况的客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该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利润,即使是盈利企业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

下面选取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报告的数据进行运用。

该表格为苏宁电器经营结果,2008年、2009年、2010年的主营收入现金回收比率分别为7.65%,9.53%,5.14%,表明2010的营业收入实现现金流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企业收入质量不高。这三年的净利润现金比率分别为128.83%,143.35%,71.45%。三年的净利润实现现金回收的比例都较高,应收款项的比例较低,表明利润质量较高。2009年、2010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都大于营业利润的比例,可能是由于收到了以前年度的应收款项。

三、现金流量与管理运用

为了保证企业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最终还得运用管理知识合理管理支配。结合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情况,对企业资金的筹集、生产资金的投入、产品成本费用的形成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计量、财务分析等,并且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持有水平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起进行评价,并且注意分析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相关现金流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各种风险及财务危机,建立起财务控制系统,使企业管理者正确把握现金流量信息,调整好资金用途,尽量减少现金冗余或不足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效率[3]。

参考文献

[1]李宁.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偿债能力[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

[2]顾文新.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

第4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出现了技术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股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创新,也给企业财务和会计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发展。在出现的知识型、创业型的企业组织中,企业人力资本作用日益增强以至于出现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传统财务资本即物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共同参与企业的剩余收益分配权和控制权的发展趋势,财务与会计面临结构性的调整与变革,构建这一进程中新的财务与会计的管理与制度基础,将成为必然。

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变迁的经济时空中,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要素或经济资源配置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力资本逐渐取代了物力资本(即传统意义的财务资本)成为企业经济资源的主导整合因素。在一些新兴行业如IT行业,新兴企业如网络公司已体现出这种明显的变化,虽然这些企业初创期的利润不够理想,但是该类企业的价值却能得到很好地创造,并通过创业板证券市场充分地体现出来。事实上,许多创业企业的崛起并不是建立在丰富的物力资本的基础上的,其企业价值也并非完全源于物力资本的贡献,象微软这样的企业其企业价值的创造被公认为主要源于核心的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而非主要源于传统的财务资本,其企业的实际价值也不反映在现有财务会计核算的传统财务资产上,而被公认为体现在以人力资产或智力资产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上,因此在其实际企业价值和账面的企业价值之间出现了“价值空洞”。就当前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言,财务会计上还无法核算人力资产,亟待在核算方法上做出变革。而从财务制度来看,企业战略性经济资源的结构性变化也将引起了财务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成将由传统的“融资”“投资”“优资”“酬资”的财务结构发展成“融智+融资”、“投智+投资”“优智+优资”和“酬智+酬资”的新型结构,许多新的财务管理概念在新的财务管理内容结构的设计中逐渐凸显出来,由此需要设计新的、系统的财务制度与管理创新以支持财务实践的要求。相关地,企业的财务管理将面对如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引发的财务职能的创新,人力资产价值管理效率要求财务分析趋于完整,以及出现财务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职能协调的新问题.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影响的财务管理

1、财务目标需要重新表述。在企业这种契约型经济组织中,财务关系中的各个利益主体的讨价还价能力即谈判的能力是不同的。在一个股东利益至上的治理结构下的企业,股东具有绝对强势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其支配着企业,并决定着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保障程度。这种条件下,对于企业经理人、公司员工,处于一种被支付工薪和给予激励性报偿的地位,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刻划了股东的强势利益集团地位,并间接地反映出其他利益集团在企业的地位,现在被公认为现代企业理想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事实上就是这样一种完全的“股东治理逻辑”的产物。然而,当经济形态发生根本的变化如知识经济形成,企业性质变迁产生知识型企业时,其对于创新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依赖使得人力资本的地位提高,并且伴随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加大,企业一些核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如企业家的谈判能力增强,甚至超过资金的提供者。企业契约的某些旧有的条款将被打破,于是会出现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其产权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的企业制度安排,这就标志着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逐渐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其代表将进入公司的治理结构,需要通过诸如财务制度等企业制度来保障其初始的利益份额和利益的不断增值,促进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从而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要求。

2、财务管理内容的维度加大。鉴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存在和介入,财务管理将由对物力资产的价值管理扩展到对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传统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物力资产的价值管理,表现为融资、投资、资产管理即“优资”和利润分配即“酬资”,这一结构已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当把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纳入财务管理以后,现有的以融资、投资、优资和酬资为管理维度的财务管理内容将面临扩容,即形成投资与投智并重,融资与融智并举,优资与优智并事,酬资与酬智并行的财务管理的新格局。在企业引进人才和进行人力资产投资如岗位培训时,必须借助于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和决策,如进行人力资产的价值评估、投资价值分析,以及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如对引进人才和培训支出对企业价值和企业利润的财务影响进行分析等等,这些都形成财务管理的新内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要保证企业人力资本处于一个最优的结构,最优的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比例,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来衡量其优劣,这即所谓的优智。与对物力资产的财务管理一样,要充分发挥财务决策、计划、控制、评价和分析等财务职能在人力资产或智力资产的价值管理中的作用,使财务管理扩展的内容能被纳入规范有效的价值管理之中。

3、财务管理职能会拓展。从以往的财务理论探讨中,只是在建立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上提到财务激励,而并没有专门的财务激励的探讨,更没有把财务激励作为与财务控制和财务计划等财务管理的职能来相提并论的。我们认为,这是受到现有财务管理观念和理论的局限。实际上,当财务管理把人力资产纳入其价值管理,甚至于人力资本的产权所有者参与企业的剩余收益的分配时,财务管理对象的维度相应增加,财务管理的手段也需要创新。财务的激励职能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尤其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涉及人的方面,财务激励将发挥其他决策、控制职能难以取代的作用。财务激励在协调企业股东和管理层目标也很有效,保证了股东财务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的实现,其可通过股权激励来实现。因此,从激励方式、协调的对象和提供的激励诱因来看,我们认为股权激励在管理激励中就是财务激励或称经济利益激励的内容,而不归属于其他的非经济利益激励。因此,一个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财务结构会自然而然地合乎逻辑地拓展出财务的激励职能,以适应财务管理对象衍生和财务管理内容丰富的客观需要。

4、财务分析的内容趋于完整。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得知,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能简单地从物力资本的各个相关维度来进行财务分析,因为这样将无法反映一个企业真实、完整的财务状况和企业全面的价值最大化的实现状况。而围绕着人力资本和人力资产的相关财务分析的财务指标的加入,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广义财务资源或称泛财务资源的分布信息。扩展的指标中将包括企业的人力资产的比重,人力资产利润率和创值率,人力资产的流动率或维持率,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产权比率和人力资本产权的回报率等,这些指标将满足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将丰富企业财务指标,更完整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创值性财务目标实现的程度。

5、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需要协调。当财务部门把人力资产也纳入其管理对象时,必然会面临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冲突,其中存在着部门职能的协调的必要,即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分工和协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主要进行人才的招聘、培训、定岗和轮岗,实施如晋级、工作多样化等非财务激励即事务性激励,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事务性管理。而财务管理部门立足于价值管理,对人力资产的投资价值评估、投资决策、人力资产价值的增量,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分配、激励性报偿进行规范、科学地管理。可以这样来看,财务管理部门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具体的人事规划、人才招聘、岗位设置、培训安排,就无法进行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而人力资源没有财务部门的投资价值评估、分析与决策,人力资源或人事部门往往很难保证其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无法确保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会为企业带来价值创造。

因此,基于企业财务资源的泛化,企业财务部门必须和人事部门以及技术开发等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及时地沟通信息并进行职能的协调和重新定位。从事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的财务工作和从事人力资源的事务管理的人事工作,在人才竞争力作用显著、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产价值管理工作的战略意义凸现的经济环境下,两个职能的工作协调和重新定位是个事关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兰艳泽《论财务管理的泛资源观念》(《当代财经》2002 12)

钟朋荣《老板与员工的谈判力》(《特区经济》2002 11)

第5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1月21日晚间,麦考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考林”)宣布了并股计划:将公司美国存托股(以下简称ADS)兑换普通股的比例进行调整,由原来的每ADS代表7股普通股,调整为每ADS代表35股普通股。由此,ADS的交易价格将自动按比例提升。公告中称,调整兑换比例是为了股东的共同利益,令公司能够满足纳斯达克的要求,继续挂牌交易。

2月1日,并股实施首日,麦考林以2.76美元开盘,涨收盘报于2.70美元,跌幅为12.76%,这表示公司“以退为进”的计划开始生效,而其高级副总裁、CFO张磅身上的压力仍在。

麦考林先生

从一个靠目录邮购方式销售女装的公司起步,麦考林曾一度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目录邮购公司”,之后又以“中国电商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纳斯达克。然而,在中国概念股被海外机构不断狙击和做空的大环境下,自2010年17.5美元高调上市以来,麦考林就笼罩在“财报失色”的阴影下。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信任与支持,仅上市后的1年内,张磅就参加了400多次投资者会议,会见了500多位投资人和分析师,代表麦考林公司与全球的投资者进行了坦诚和明晰的沟通。

他被市场称为“麦考林先生”。

2011年,电子商务行业融资总和超过50亿美元,一旦某行业或细分市场收益超过市场平均利润,资本就会大量涌入,直至市场过分饱和。因此2012年,行业整体环境趋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麦考林舍弃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目录)+实体店”的运营模式,重新定位,寻找公司转型的着力点、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方式:全面推动还是确定重点?主推自有产品还是延续官方平台?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精细化运作和品牌建设,还是单纯从资本市场融资?这都是麦考林需要完成的选择。

上市之后不久,行业的基本面发生很大变化,竞争格局变得比较严峻,资金充裕引发的价格战,导致公司不断下调财务预期目标,甚至引发诉讼。“投资者自然会不理解、会恐慌,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积极地沟通,辨明现有股东清单中有哪些机构是关键的,予以重点关注,并在投资者沟通会议上进行解释。无论对方接受与否,至少我们做到了透明。”

张磅用坦诚的态度传递公司的策略,提醒投资者适当忽视资本市场盈亏,而关注长期利益。“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公司内部团队,做到了对股东负责。”

“减法”时代

秉承这样的态度,麦考林决定暂时搁置股价表现,根据财务分析做出对公司历史负责的转变。

与亚马逊、淘宝、阿里、京东等大型电子平台相比,麦考林仅有官方网站这个单一交易平台和数量有限的线上商品,支出几乎相同的广告费用,就资金回报而言得不偿失。2012年底,公司决定与韩国Giosis公司合并成立新的合资公司“GiosisMecoxlane”,利用其出色的互联网平台以及自身产品设计、售后服务团队的优势互补,重新定位并进一步渗透市场。

与此同时,公司决定继续发力门店产品,将线下和线上产品分开。线下和线上产品所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同,产品选择、消费习惯和定价也存在差异。“起初我们希望线下产品看做为品牌广告,将客户引至线上,现在看来,线下还有很多客户需求尚未被满足,因此,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品牌和价格。”

从平台到品牌,麦考林一直全力以赴把公司最强项发扬光大,从战略发挥企业优势,捕获市场未满足需求,主观上避开了“战斗”。战术上说,公司清楚现有可调度资源的总量,并且希望合理利用帮助公司实现未来成长。

作为战略决策的参与者,张磅带领财务部门,将所有财务信息透明化,判断公司在哪些产品领域可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哪些领域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让管理层成为最终的决策者,而非被动接受方案。

从财务部门整体来看,在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整个流程更加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与公司ERP系统、BI系统精确对接。同时,通过事中和事前控制,利用过往经验和现有模型,假设分析服务于业务决策。运用既有的数字,影响业务发生的结果,而不是单纯汇报过往业务。“这个过程花了我们很多气力,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业务素质,还要和相关业务部门‘耳鬓厮磨’,用最为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沟通指标。反复验证、推敲、调整模型,我们的模型才可以更加精确。”

可以预见,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麦考林需要时刻窥见协同作战的可能性。在张磅眼中,通过财务方式和并购手段,实现“强强联合”,甚至“弱弱联合”,将优势互补,也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事实上,公司的专业人士也正在市场上搜寻合纵连横的机会,以求为股东创造更多回报。

阻力和压力贯穿整个过程。比如网络平台的外包,就不可避免地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挑战。张磅把战略调整比作再次创业,起步阶段好比小船遇到风浪,身处险境时选择同舟攻击、贯彻执行落实新的战略,还是主动逃离选择旱涝保收,需要团队员工自主决定。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境,任何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经历此阶段,只有说服和引导研发、市场、供应链等各部门,清楚交流未来可能的结果以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险情,才能保证吸纳具备风险偏好的人共同奋斗,贯彻落实战略。为了主观优化决策,张磅尽力将CEO提及的战略转型通过模型建立和数据测试的方式更加清晰地传递给整个团队。

捂着钱袋“过冬”

作为服装零售行业的一员,麦考林现金管理上的工作重点是维持健康的现金流。纵观整个电商行业,2012年麦考林阿谓“捂着钱袋过冬”。公司并不希望通过进入资本市场大量吸纳资金,牟取市场份额的最大化,投资减少之后是否还可以持续是更值得分析的问题。

公众看到的,是麦考林宁愿向资本市场传达营收下降的趋势,也杜绝盲目投资,并解释改变不同投资渠道资金投入的原因。公司为控制库存周转,即去库存化,从订货源头出发,保证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相对缩减起订量;同时,追加订货之前,以最快速度周转过季产品,保证现金流的充足。

基于长远目标和内部文化,麦考林倾向选择合理收益和可控风险。“任何业务产品都存在生命周期,通过对现有业务线增长潜力的分析和新业务线的发掘,确保新增资本投入的回报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张磅说。

第6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经营战略;财务报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当前,市面流行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书籍多种多样,在这些书籍资料中,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被概括为比率法和趋势法。所谓比率法其实就是指对财务报表中的某个数据和另一相关数据的比率进行分析,根据相应的数据结果,最终做出结论。所谓趋势法其实就是指对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的同一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相应的数据结果,明确某种变动趋势。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切入点,通常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基于盈利质量的报表分析。毛利率、税前利润率是常用的比率指标;收入的趋势分析、成本的趋势分析、各项费用的趋势分析等是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成长性和波动性是盈利质量分析的重点。

2.基于资产质量的报表分析。各项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对应负债的比率是常用的比率指标;各项资产的趋势分析是常用的趋势分析法。资产结构和现金含量是资产质量分析的重点,而退出壁垒、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是资产结构关注的重点,财务弹性和潜在损失是现金含量关注的重点。

3.基于现金流量的报表分析。在现金流量报表分析汇总,趋势分析法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变化趋势的分析。

二、企业各个发展阶段财务特征

1.初创期的财务特征

初创期企业的财务特征是:企业生命周期初始阶段的经营风险相对是很高的,这是由于产品还没有在市场中流行很久,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生产规模也比较有限,产品成本也较高,盈利性不是很好,与此同时,投入的资金是很大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开发新产品和市场的拓展,并且产品市场的扩大能够使这个产品有较充裕的发展空间和补偿投入的成本基本上不能确定,也没有在根本上形成核心竞争力。站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角度上来看,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之间的状态是流出要大于流入,资金相对匮乏,现金净流量是负数,这样的话,内部资金是很难形成一定积累的,而现金的唯一来源就只有是筹资活动。

2.成熟期财务特征

当企业成功渡过初创阶段,直接步入较为稳定的成熟阶段。在企业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企业增长速度和前期以及经营风险相比较会有一定的降低;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相对已经较为稳定,账款不断收回,资金的周转效率比较高;与此同时,因为没有过多的新增项目,现金流出较少,企业净现金流量基本上为正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净收益。

3.衰退期财务特征

对衰退型企业而言,经营业务的减少和产品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再投资获利的机会已经很小,经营的目的只是为了继续谋求生存的转机。

三、经营战略分析

1.基本思路

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时候,首先,对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以及行业生命周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对企业发展阶段以及行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地掌握,可以在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更为准确。我们与发展阶段以及行业周期的不同情况相结合,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以及内容是没有可比性的。其次,对企业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在同一个行业中,每一个企业所经历的发展道路都是完全不同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也没有可比性。在实践中,大部分企业的经营开始多元化以后,最终都没有取得相应的成功,大多数都是因为退出的成本过高。就算是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它还是要开发新的行业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在这样的过程中,成本和代价之间还是存在很多很多差异的。因此,怎么样在已有行业积累的前提下,对企业实施转向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

2.需要关注几个财务信息

(1)流动性。所谓流动性,其实就是指企业资产变现时间的安排和金融以及不确定的因素。流动性能够针对企业一年内的变现的资产和应偿还的复杂信息进行相应的研究,在研究企业负债资产表和负债过程中,流动性是很好的依据。

流动性实质是指,企业常规经营中现金的分布以及经过理财活动的分析,重新调整现金流。因此,企业战略财务报表分析需要对流动性的指标重点考虑,并且与现财手段相结合,并且不能仅仅局限在财务报表的分析范畴中。

(2)财务的弹性。财务弹性其实也可以称之为财务的灵活性和财务的适应性,主要是指,企业通过相应的手段改变现金流入的金额和时间等,同时使企业在即发性的现金需求上,抓住机遇,实施有效地投资,在企业盈利的能力和评估未来现金流量中,财务弹性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风险评估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在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企业的财务报表还要在实际中对财务报表中无法显示的资源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3)预期现金未来流量。价值存在的形式就是现金,而支付和交换也需要在现金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作为一家企业,对现金流入预测的能力要很高,这样的话,企业才能够在多变的市场中迎接多种挑战。现金流量的信息是在现金流量表中得以体现的。决策者在实施决策的时候所产生的经济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预期现金未来流量是需要提供最多的信息。

(4)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将企业经营的业绩准确地反映出来。

四、理解和调整财务报表

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的基本概念,熟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掌握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的具体账务处理方法,能判断一个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

五、盈利性和风险分析

盈利性和风险分析的主要工具有以下几种:财务报表同型表、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和财务报表比率。

1.财务报表同型表

将财务报表上的项目表达为一定的百分比形式,亦即编制共同规模财务报表。例如,将收益表上的项目表达为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将资产负债表项目表达为资产的百分比。通过观察和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同型财务报表,我们就可以发现各公司之间财务状况与经营情况的差异。例如,通过两个公司之间同型收益表的比较,我们就可以首先发现其销售利润率的差异,然后再进一步寻找导致利润率差异的原因――如:毛利率的差异,经营费用率的差异,或投资利润对销售收入比率的差异等。

2.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

每一个项目之前到本期的变动百分比都是通过这种财务报表进行反映的,或者多个会计期间的平均变动百分比也是需要这种财务报表反映出来的,将每一个项目的变动趋势提供出来。

3.财务报表比率

(1)盈利性比率。盈利性分析可以在四个层次上进行:第一层次,对企业整体的盈利性进行评估,资产收益率和普通股权益收益率是其评估的主要内容;第二层次,资产收益率和普通股权收益率要依据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相应的分解,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是通过资产收益率分解获得的,资产收益率和杠杆比率是通过普通股权益收益率分解获得的;第三层次,各种费用和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通过销售利润率分解形成,各种资产周转率则是通过资产周转率分解形成的;第四层次,运用产品或者地区分别数据,对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以及资产周转率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2)风险比率。所谓风险分析,其实就是通过现金流量的数额和时间两个层面,比较企业创造或者获得现金的能力和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现金需要。由于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变化,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和偿付现金的需要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对企业的短期流动性风险和长期偿债风险进行同时分析。其中,短期流动性风险比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长期偿债风险比率主要有以下几种:债务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六、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企业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发展的走势进行正确地判断,所以,在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中,财务报表分析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玉珊.企业财务战略:“企业战略中的财务”还是“财务中的企业战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0(09).

[2]闻新燕.构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1).

[3]李慧.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4]周昀.浅淡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0).

第7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 财务预算; 财务风险; 现金流量; 筹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多,其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应属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企业财务风险是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较为重要的一种风险。其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外部法律和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中存在先天不足的原因。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总体分析,一个基本判断是: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正在逐渐加大,不能排除发生突变的可能性。

为什么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会出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呢?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诸多潜在风险因素集中暴露出来;二是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性缺陷和深层次的问题;三是我国国有企业大都是高负债经营,负债率平均在70%以上;四是企业内部机制呆板,资产盈利能力低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亏损严重,损失浪费惊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已经进入了高财务风险时期,发展趋势令人担忧,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任务日益紧迫。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狭义范围内,而应从更广的范围去思考,充分认识到其它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部分,企业想要回避财务风险,获得顺利发展,必须要搞好财务预算。一般而言,财务预算所考虑的不仅是利润,而更重要的是现金流量的确定性与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财务部门应尽量通过预算安排好资金的使用,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预算着眼于公司资金的运用,同时可以指导公司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公司的财务结构。在公司的各种资产中,流动性资产过多,流动性虽相对较好,但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公司财务结构中,短期负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相应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的财务预算就是要处理好资产的盈利性和流动性,财务结构的成本和风险的关系。而财务预算的核心是企业的现金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需要强调的是,财务预算必须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消极应付。在进行财务预算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公司的业务情况来安排企业资金的使用,并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作出选择,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企业的财务结构。

三、企业处于不同阶段时的财务预算

企业在初创时期,必然是现金流出较多,除了固定资产开支以外,其他方面的开支也相应较多,使得企业净现金流量为绝对负数,同时新产品开发的成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要搞好投资项目的总预算,对投资项目的总支出进行规划,并对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劣进行选择;项目预算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充分考虑项目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若公司是从无到有建成的,这时全部是自有资金,对应的财务风险就较小,公司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创建自己的品牌,迅速打入市场,为顾客所接受。项目预算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决不能忽视,既不要盲目上项目,也不要放弃企业发展的契机。若要回避财务风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时间上考虑项目支出的时间安排,进行筹资预算,满足资本开支的需要。

企业在成长时期,急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开发市场潜力,这时预算管理的重点是借助预算机制与管理形式来促进营销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取得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现金预算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营销策略是财务预算的核心工作,进行财务预算时要考虑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同时,这时公司各项借款较多,要注意在时间上进行安排,必须为未来长期负债的偿还做准备。假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现金流动状况不好,有即将到期的债务,到期展期的可能性又不大,公司营销策略就不能单求扩大市扬而应以现金回收为主,其他各项开支也必须有所减少,以度过难关。企业成熟时期,市场增长虽减缓,但企业已占有相对较高、较稳定的份额,一般来讲现金流量为正数,且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此时公司的潜在风险是成熟期长短变化导致持续经营的压力与风险,是成本控制压力与风险。这时成本控制是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企业欲达到期望收益必在成本上进行挖潜。邯钢经验正是强调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与主线,以达到增大现金净流量的目的。若企业考虑上新的项目,成熟期的末期最为合适,因为此时企业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市场销售情况较为稳定,利于筹资。

在企业衰退期,销售出现负增长,这时不该继续扩大产品的生产,编制财务预算要做到监控现金有效收回并保证其有效利用。此时公司有较多现金,若无较好的短期项目,应该归还可以还掉的负债,减少公司财务成本。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的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五、预算编制方法上的选择

固定预算也称静态预算,它是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预算。这种预算对业务较为稳定的企业比较合适,但是,对业务水平经常变动的企业就不合适了。相对而言,弹性预算则是考虑了业务的变化水平,把产品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企业工作成果的好坏。滚动预算的主要特点是连续不断地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的预算期末补充一个月的预算。这种预算一年中头几个月的预算要详细完整,后几个月可以粗略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较粗的预算逐渐由粗变细,以此反复,不断滚动。滚动预算不但可以保持预算的完整性、连续性,而且由于预算的不断调整与修订,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所以,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建议采用固定预算,而处于其他时期的企业则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更为适宜。

另外从时间上考虑,时间较短的预算要比时间较长的预算作用大得多,因为时间间隔越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多。通常企业的财务预算可以按季或月编制,但当企业的经营活动很不稳定时,以周为单位的预算就可能很必要。

总之,企业编制财务预算,通过加强对现金收支的控制,可以增强优化现金流量的意识,增强企业防范与化解风险的意识,强化财务监督,从而确保经营有序地进行,确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8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摘 要 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将会保证更好实施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本文在财务战略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油田企业实际情况,介绍了油田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关键词 油田企业 财务战略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根据企业战略要求和资金运动规律,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国际油价的不断上升,油田企业制定并实施财务战略,为长远发展谋划,已经变得势在必行。

一、油田企业财务战略的现状

(一)忽略了可持续增长的管理问题

油田企业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风险增长阶段,生产循环性差,安全问题严重,管理者的目标是收益的快速增长。因此,为增加收益而盲目追求规模数量的扩张,财务战略的制定偏重投资规模,忽视投资质量,多以自有资金和外借债务来维持企业运营,导致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困难,资源未能优化配置,从而导致短期增长率过高,而影响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现行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杜邦分析体系、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的业绩考评体系、以每股收益为核心的资本结构决策分析方法、以市盈率为核心的企业风险与价值模型等。这些评价方法,偏重于考核短期利益,易诱发企业利润操纵或盈余管理,同时,这些财务指标主要对过去结果的反映,难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融合。

二、油田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

油田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首先要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综合考虑石油经济波动情况、油田生命发展阶段和油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而且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一)要考虑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

一般来讲,经济周期内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高涨阶段总需求迅速膨胀,在繁荣阶段过度繁荣,在衰退阶段进行紧缩性经济调整,严格控制总需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要求企业顺应经济周期的过程和阶段,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对于油田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石油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要做到与国际油气发展的大环境相协调一致。近年来,油价不断上涨,并且由于石油为非可再生资源,在获得新的替代资源之前,油价将会一路上涨,整个国际的油气市场是处在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油田企业财务战略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相结合的方式。

(二)要考虑油田生命发展阶段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要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匹配。初创期,企业资源有限,投资项目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此时油田企业如何制定合适的财务战略,以最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生存下来,是企业初创期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扩张期,企业员工设备已初具规模,产品有一定市场,并具备有较强的融资能力,此时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财务战略;在成熟期,企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增长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战略一般应采取“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的稳健型财务战略,在此阶段,为谋求企业更好的发展,应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故油田企业在此阶段除了将目标放在本国的市场上,还应该积极地开拓国外市场,制定合适的国际财务战略;对于处于衰退期的油田企业,面对低产量的油井,低落的市场行情,应该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将资本最大程度的回收是首要任务。

(三)要与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油田企业财务战略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企业真正的长期增长要求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而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基础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财务制度的创新力度。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特点,建立适合的财务制度,使企业高效率运转。

(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

所谓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与适应环境能力的综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达到协调统一,才能把战略性目标与战术性目标结合起来。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必须有偿、合理且可持续性地开采。从基于资源的战略观点看,石油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于有效地获得与运营石油资源,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提升石油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对于油田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要结合国家政策、集团油公司的发展战略,综合分析本国和外国石油政策等外部环境,综合考虑国际油气发展方向及需求情况,国际油气和成品油市场及油价趋势,本土油田的开采程度,国内油藏的勘探开发形势等各方面,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战略。

三、油田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要遵照制定的相应的战略,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具体的实施措施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确定年度目标

将企业的财务战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结合,以财务战略来指导短期内的财务目标。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将这种战略目标年度化时,应做得具体一些。比如采取竞争战略的油田企业年度目标一般是按业务、区块、石油产品分类的市场份额,采取稳定战略的油田企业年度目标是盈利增长。

(二)对油田经营管理全过程做好财务管理

油田企业要有效实施财务战略管理,采取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的方法。要强化集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于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并按照责任与职能相匹配的原则,分析各项成本的可控性,细化成本控制目标,分级明确责任主体,使成本目标能够真实反映责任主体的主观努力结果。

(三)做好油田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

在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经常检查企业战略的根据或基础;经常比较战略实施的预期和实际进度或结果;及时采取纠正行动或应急措施以保证目标或计划的实现。

(四)遵循原则控制油田企业财务战略实施

在进行具体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以利于内部协调。

四、油田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

(一)强化竞争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财务部门作为油田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首先需要自强。主管领导、全体财会人员要充分认识制定和执行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对于油田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深入调查研究和了解油田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学习掌握可持续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时展的要求。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通过价值驱动因素来进行资源配置管理。如果要使预算在企业中发挥更大作用,那么就需要改进传统预算模式,包括保证预算制定的过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从而采用高水平的财务模型来拓展年度预算的框架,建立以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预算程序,进而监督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建立预算与战略计划之间的联系。其具体内容包括:(1)将传统的预算方式转化为一种以作业单元和价值链为基础的分析工具,用以衡量企业所开展的各项工作。(2)通过良好的预算技术,使企业既定的衡量尺度从现行的财务报告具体科目转变为企业的预算目标指标,并与企业战略充分对接。(3)分解和评价产品在每一个环节所形成的经济增加值。(4)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数据模型,反映经营管理行为与年度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健全财务预警机制

可持续财务预警机制作为衡量企业价值实现、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具有监测、信息反馈和预警的功能。尤其对当前已经处于成熟期的油田企业来说,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帮助油田企业发现面临的关键问题,及时找到导致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健全监控机制,严格管理,有效监控

企业整体战略得以遵循并顺利实施的核心保障体现在这个方面。总之,有章可循,财务活动才有规范按章办事,财务管理才能有序而高效地推进。没有财务政策的规范与监督,企业资金运行就将陷于紊乱、低效的状态,财务战略也就无法有序地实施,各职能部门的财务行为也就可能偏离高校整体战略目标。

(五)建立可持续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

企业要建立可持续绩效评价和激励制度:一方面通过财务评价对企业的各种活动、运营过程进行透彻了解和准确把握,并为企业战略规划、战略管理服务,建立具有战略性、整体性、行为导向性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标杆;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反映经营者、员工等的努力对于实现企业目标作出的贡献,并以此决定奖惩,完善激励制度,从而激励经营者、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此外,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油田企业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油田企业职工参加,这是确保财务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财务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

参考文献:

[1]刘东景.论企业财务战略类型及理性选择.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2):83-84.

第9篇:初创公司的财务分析范文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分析;现金流量指标

一、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分析要点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量情况的总称。通常,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是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来实现的,它是通过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一种动态情况的报表。与此相适应,可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流量三部分。首先,从经营活动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其外部筹资的情况下,通过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是否具有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等能力进行分析。其次,从投资活动来看,对投资活动所支付的现金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增加对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资源转出的程序的了解,而且也能够及时掌握以前资源转出所带来的现金流入的信息。再次,从筹资活动来看,对筹资活动中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益及获得前期现金流入而付出的代价。

在具体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应结合企业具体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来分析现金流量的数量及其增减变动,不能单纯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是正数还是负数来判断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为正数,由于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常常与现金流量不一致。对于适销对路、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活动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增量;而对于销售规模大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超过现金流入的企业,现金流量净额可能为负。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为负数,但也要结合前后各期的现金流量表评价企业的投资收益,如果过去投资的回报大或进入稳定的投资回报期,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可能为正数。对筹资活动来说,如果企业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为正数,但企业可能由于偿还贷款等原因,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可能为负数。所以,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的评价,很难说增加了就一定好,减少了就一定不好,要结合各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二)应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是动态报表,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状况;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静态报表,它能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任何单个报表提供的信息都不完整,应把三张报表结合起来分析企业当期现金收支情况,借此判断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财务弹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其风险等。

二、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项数据在企业现金流入量中的相对意义。其公式为:

现金流量结构比率=单项现金流入(出)量现金流入量总额

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占现金流出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较好,财务所担的风险就越低,这说明现金流入结构就越合理。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比例进行分析,获得更多的信息。当该指标为正指标、比值增高的时候,单位现金流出换回的现金流入就会越大,现金流出的效率也就会越高;反之,则说明现金流出的效率越低。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的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表明该企业处于产品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其资金来源只有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判断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时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销售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表现为经营活动中大量货币资金回笼,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企业仍需要大量追加投资,而仅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可能无法满足所需投资,必须筹集必要的外部资金作为补充。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进入产品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产品销售市场稳定,已进入投资回收期,但很多外部资金需要偿还,以保持企业良好的资信程度。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市场萎缩,产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流出,同时企业为了应付债务不得不大规模收回投资以弥补现金的不足。

(二)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现金等价物为编制基础,旨在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出、流入的信息,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进而判断企业流动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适应能力等。本文主要介绍以下现金流量指标:

1、流动性比率

现金对流动资产的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该指标旨在衡量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非现金流动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应收账款变现过程复杂且通常会产生坏帐,存货需经过销售才能变为现金,因此剔除后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资产比率计算得出的比率越高,变现潜在损失越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由于现金本身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若比率过高,则会不利公司利润最大化。

现金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这个指标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严格,可以直接反映企业的直接支付能力,因为现金是偿还债务的最终手段。若该比值小,说明企业缺少现金,企业对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能力低下;若该比率高,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对偿付债务是有保障的。

2、盈利能力分析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如果该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的现金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破产。

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现金净流量是否足以支付资本性支出所需要的现金。该比率越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如果该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所需现金,除经营活动提供外,还包括外部筹措的现金。

3、筹资及偿债能力分析比率

筹资与支付能力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之间的比较,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筹资能力以及偿忖债务或费用的能力。

外部融资比率=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净额+筹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量总额。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在金融市场筹措资金的能力,或经营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这一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筹资能力越强。

到期债务本息偿忖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这一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可由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支付的程度。分母中债务本金及利息支出的数值取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若比值小于1,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息,企业必须通过加大筹资力度进行弥补;若大于1,则说明足够支付。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旨在反映本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足以抵付流动负债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属当期流量,而流动负债表示将来须在一年内偿付的债务,也就是说该指标是基于假设“当期的现金净流量是对未来期现金流量的估计”,该指标着重点在于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能否产生足够现金流量以偿还到期债务。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根据传统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利息杠杆比率变化而来,将借款含非现金项目的经营利润改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样分子分母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衡量基础,表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是因支付利息所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倍数,这一比率与同业水平相比,可反映企业变现能力及支付约定利息的能力。

4、财务管理比率

每股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该指标旨在反映流通在外普通股的现金流量,说明企业在维持期初现金存量下,有能力发给普通股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金额,比值越大,说明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该指标反映企业每股现金流量比较真实、直观,具较强可比性。

支付现金股利的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该指标反映现金股利宣布日企业年度内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支付本年度现金股利的比率。若比率大,则说明企业支付本年现金股利保障系数大,企业现金资金比较充裕,现金股利支付的能力强。若该指标值过低,说明企业虽然了现金股利信息,但兑现的时间长,且有一定的风险。

三、现金流量分析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多种筹资方式和渠道,筹资和投资效果的好坏及财务状况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增减,现金流量信息日益受到理财人员的关注。

现金流量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企业筹集资金额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确定企业筹资总额。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状况越好,现金净流量越多,所需资金越少;反之,财务状况越差,现金净流量越少,所需资金越多。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现金流量是企业评价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指标,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有动态法和静态法,动态法以资金成本为折现率,进行现金流量折现,若现金净流量大于0或现值指数大于1,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该投资项目不可行。静态法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即原始投资额除以每年现金净流量,若小于预计的回收期,则投资方案可行,否则,投资方案不可行。

现金流量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现金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资产,具体表现为:流动性最强,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应变能力;现金本身获利能力低下,只能产生少量利息收入,相反由于过高的现金存量会造成企业损失机会成本的可能,因此合理的现金流量是既能满足需求,又不过多积囤资金,这需要理财人员对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做出权衡,寻求不同时期的最佳资金平衡点,有效组织现金流量及流速以满足偶然发生资金需要及投资机会的能力。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资产如股票等的估价,在估价方法中,现金流量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估价高低取决于企业在未来年度的现金流量及其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报酬率。现金流入越充足,企业投资风险越小,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低,企业的价值越大。企业价值最大化正是理财人员追求的目标,企业理财行为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2、周民.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及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上海会计.2003.

3、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4、张立军.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J].财经与实践.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