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认识人民币范文

认识人民币精选(九篇)

认识人民币

第1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进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景。2、课件出示:羊村的超市情景,问:要到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钱)谁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用这个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之中,逛羊村超市营造一个使用钱的环境,最后画面定格在钱上面,直奔主题,减少干扰,追求情境的数学味。采用情景串使整节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一种简约流畅的感觉。]

二、自主探究,认识人民币。

1、激活经验:你们认识人民币吗?把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2、课件出示,介绍1元,说说认钱方法。从数字、单位到颜色指导认识。3、操作:生取1元,相机讲清硬币和纸币,新版和旧版的知识。4、认识1角、5角、2角,小结元和角是人民币的单位(相机板书:元 角)。5、听喜羊羊介绍人民币上盲点、国徽等相关知识,相机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提出“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这个核心问题。恢复学生火热的思考,呈现他们现有的水平,积极启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知识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最佳连接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真正体现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智慧。摒弃了“钓鱼式交流”,真正关注个性化发展,借助动画展示,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鲜活而到位。]

三、再现情境,学会换算。

1、自主探究元、角之间的进率。懒羊羊看中棒棒糖,买一个棒棒糖要1元钱,该怎么付呢?(1)想一想,想好了,轻声的跟同桌说一说。(2)交流,板书 1元=10角(3)懒羊羊提出能不能用不同的人民币呢?你有办法吗?

2、介绍更小的单位“分”(板书:分)了解 1角=10分 谈话:相机教育我们不能浪费一分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买棒棒糖这一情景,缩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深入地调查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的思考,聚焦在元与角之间的联系上,这是这节课的难点。经历1元就是10角的认识过程,并会计算,拿出10角钱,然后推理1角=10分。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

四、模拟生活,拓展提高。

沸羊羊,来到文具柜店,准备买文具,课件出示情景:铅笔5角 本子6角 美工刀1元 。

(1)你想买什么?怎么付钱?(2)铅笔5角,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摆一摆,看那两个小朋友的方法多?(3)课件点出尺,(没有标价)比本子贵,比美工刀便宜,请大家估算尺的价钱。填上标价,提问:老师只带了1元钱,能不能买到8角钱的尺?(4)小组合作,模拟购物。(5)讨论用1元钱最多可以买几种不同的文具。

[设计意图]: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通过学生动手买一买,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梳理总结,情感体验。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

2、听主题曲《喜羊羊与灰太狼》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一、关注知识储备——铺设台阶,拾级而上

我在设计这一节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时,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机, 调查他们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情况,确定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和人民币的应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因此,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如铺设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

二、关注活动实效——注重实质,淡化形式。

我在教学中尝试以买学习用品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在自主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深入,从而使简单的购物活动具有了丰富的内涵,逐渐递进的层次。

三、关注思维发展——合作求异,独巨匠心

本节课没有教师的“直接告诉”而是紧紧抓住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让学生人人参与换钱、买东西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真正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探究,培养了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了真实有效的教学。

四、关注知识运用——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第2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本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整体设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由简到难,使用了多种交互。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的反馈也能较快得知,便于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将生活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也是课件的可贵之处。

另外,课件集成了大量的视频、动画、图形,形象、直观地将平面知识以立体动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制作背景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课件是针对该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的。课件既适合教师教也适合学生自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课件。

虽然我用Flash制作课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对课件制作的向往让我无法停止自己对课件制作的研究。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我一次次地请教同事,寻求帮助,胜利油田教育管理中心为我的课件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引导,曾玲宏老师在技术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就这样,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一次次的反馈,再一次次的修改,终于完成了课件的制作。

教学策略

1.贴近生活

本课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课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学会学习、观察、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思维能力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直观出发,力求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本课件由四部分构成,包含了七个环节。从主页面点击“进入”按钮进入到学习页面后,在每一个页面的下方都有导航按钮。并且每页均设置了“上一步”、“下一步”和“快速退出”按钮。学习路径可选、学习进度可调,操作灵活简便、交互性好。

1.问题情境

情境引入部分主要是“我会看”环节。

在问题情境中设计了付钱、找钱和差钱的问题(如图1),用35元买2元的大象玩具,小朋友该怎样付钱?用20元买35元的洋娃娃玩具,小朋友还差多少钱?这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对人民币的已有经验。

“我会看”环节中,页面清晰美观,人物形象鲜明,声音清脆清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另外,可以通过调节页面上的声音控制器来调大、调小或者停止声音。课件人性化的设计增加了用户操作的方便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知识学习

作为本课的重点,该部分通过形象直观的人民币的展示、辨别、分类、兑换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的人民币分类和换钱,尤显优势。知识学习部分包含以下内容:

“我会认”环节主要是通过具体展示50元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应从哪些细节去辨认人民币的面值。另外,以5角硬币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硬币的面值(如图2、图3)。

当学生已经明白了如何去辨认人民币后,点击课件上的下一步按钮,可以展示出完整的第五套人民币和部分第四套人民币。其中,纸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硬币包括:1元、5角、1角、5分、2分、1分。当学生在人民币上单击时,会发出相应的人民币面值声音。声形并茂的设计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操作。

通过“我会认”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很好地认识人民币。因此本环节的学习是其他各个环节学习的基础。

3.知识应用

通过“我会认”环节,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人民币的认识方法,并且认识和了解了每一张人民币。本部分重在考查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多次修改后才面向用户的。

(1)“我会分”

“我会分”环节是在学生对每一张人民币有了初步认识之后,通过对人民币的分类,来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这里列举出三种分类方法,分别为按单位、按材料、按面值。

图4是按单位元、角、分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操作者可以拖动人民币到相应位置区域,我对每一张人民币都设置了相应的热区,方便用户操作,避免人民币叠加。

对于按人民币材质分类和按人民币面值分类也是一样,通过简单的拖动人民币就可以实现操作。操作正确时,会有“答对了”的判断,错误的操作会有“答错了”的判断。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方便用户的操作。

(2)“我会换”

在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1元和角的换算关系,本环节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三个小环节:2角换一角、5角换2角或者1角、1元换5角、2角或者1角。

如图5所示,“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操作者可以拖动右边的1角硬币到红色区域,点击“确定”按钮可以判断拖动是否正确,可以点击“重做”按钮重新开始此操作。

通过学习一个2角等于几个1角,学习5角等于几个1角,慢慢地过渡到1元等于几个1角(如图6)。

在本环节中,借助Flash代码实现对人民币交换的方式设计了多种方法。例如,在1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角中,可以是1元=5角+5角,1元=5角+2角+2角+1角,1元=2角+2角+2角+2角+2角,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元=10角的知识,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我会买”

本环节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简单的买东西情境,进一步实现对1元=10角知识的掌握的巩固。

所选商品是学生的学习用品,便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尺子、圆珠笔和书。点击商品进入付钱活动中。如图7所示,买8角的尺子可以怎样付钱呢?操作者可以从左侧列出的人民币中拖动相应的人民币到付钱区域框内,点击确定按钮可以对其进行判断。点击重做按钮可以重新开始。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该课件中设计了多种付钱方式,如对于8角的尺子,可以这样付钱:一张5角、一张2角、一张1角(如图7),也可以这样付钱:一张5角,三张1角,还可以这样付钱:四张2角。在这里,借助Flash代码,实现了多种付钱方式。

买1元6角的圆珠笔如何付钱,买12元5角的书如何付钱,是更复杂些的付钱方式。课件同样支持操作者进行多种付钱操作。因此,我认为此环节的人性化设计是最让我感到满意的地方,非常适合小学生自学。

(4)“我会做”

“我会做”环节是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具有一定的人机交互性,在实现相关评判功能的同时,还以声音的形式进行鼓励与肯定。

练习题根据难度包含看图填空(如图8)、单位换算(如图9)和连线题(如图10)三种题型,每道题目都可以查看答案和重做。在每个页面上都有“选择题目”按钮,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要练习的题目。

连线题是人机交互较为明显的一项,其可对每一小题做出判断,并计算得分,给予操作者一个评价,也可以点击重做按钮,重新开始操作。

4.知识拓展

在知识拓展部分,也就是第七个环节“我会辨”,我主要是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民币。该环节,课件展示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人民币,并且教给学生如何辨别人民币的真假(如图11、图12)。

知识拓展的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关键技术处理

1.情景动画

导入部分的情景动画,并不是我个人一点一点画出来,而是借助网络资源,搜集到图片后,利用Flash的动画功能设计成动画,并配音,从而创设出了形象逼真的问题情境。

2.拖动人民币防叠加

课件“我会分”、“我会换”、“我会买”这三个环节都用到了这一技术。之前尝试过直接拖动,但是出现的现象就是之前进入区域里的人民币被覆盖在底下,导致用户看不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区域框中为每一张人民币都设好位置,同时为每一张人民币赋一个值,实现了人民币的对号入座。

3.多种付钱方式同时起作用

在“我会换”和“我会买”这两个环节中,课件支持多种付钱方式。采用的技术是在Flash代码中,为每一张人民币赋一个值,如5角的人民币,我就给它赋值为5,1角的人民币我就给它赋值为1,当要付8角钱时,只要进入区域框中的人民币相加的和为8都是正确的。

4.连线题和计分板

连线题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课件的人机交互性能。该技术是在同事的帮助下完成的。主要代码如下:

//显示计分板

scoreBar_mc._visible = true;

//分数由零开始计算

var score = 0;

for (i=0; i

if (check_array[i]) {

eval("q"+(quz_array[i]+1)+"_mc").gotoAndStop("right");

score += 20;

} else {

eval("q"+(quz_array[i]+1)+"_mc").gotoAndStop("wrong");

}

}

评价与反思

课件以Flash软件为平台将图片、文本和音视频兼容并蓄,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传统课堂中无法呈现的抽象知识鲜明、形象、具体、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但课件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对细节的处理不到位,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制作中继续努力。

我刚刚从事教学工作一年,收获却很多。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今后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我要多下功夫,掌握新型媒体和新型技术,使课件的每个环节都更加完善,深入研究和制作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质课件,让课件能真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

幕前幕后

我是第一次参加NOC活动,也是第一次去北京市昌平区,些许感触,些许感动。在此特别感谢NOC活动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感谢组委会给老师们搭建了观摩与交流的平台,更感谢各位专家评委的指导与点评。

另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团队——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从5月去威海之后,我就一直以自己是一名胜利教育人而感到骄傲。此次赴京亦是,在众多的选手中,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团队,我们有指导老师,我们有向导。正如我所在的比赛小组中,评委老师听到胜利团队后的惊讶与惊喜。所以,我特别感谢马建辉等几位老师的正确带领,从3月便开始进行课件制作,到7月底课件正式参加比赛,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先后组织了大约4次的集体课件演示,指导老师从颜色到结构、从字体到布局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地指点着近30位老师的课件。所以,我们是一遍又一遍地设计,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课件,有体力透支,更有脑力透支,但是对自己的信心和团队的信念让我坚持到最后,回头看看,一切还记忆犹新。

在北京参与活动的日子着实让我难忘,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似潮水般再次涌上心头,谨以下面几句话纪念与NOC活动相处的日子。

胜利赴京

青柳扶风伴彩霁,

胜利团队黄河启。

一笑一梦隔窗探,

半醉半醒京城里。

乍见昌平丝线密,

犹如女子着青衣。

晶莹双眸唇微启,

欲言又止欢而泣。

嘉禾长龙盘旋久,

对望无言诉肠饥。

暮霭沉沉天公急,

斜雨潇潇湿人衣。

京北香榭小汤山,

灯下掩面迎客栖。

京城长空添笑靥,

化工赛场谁得翼?

浅池映空云微动,

青莲翘首鱼儿嬉。

长风破浪附加项,

教管中心得佳绩。

问君胜利何所依,

且曰齐心又协力。

与时俱进为人先,

耕耘收获总相宜。

赴会朝阳现鸟巢,

龙腾擎柱又英奇。

犹如胜利正添翼,

展翅再约恩欧希。

评委印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时刻,我们需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合作性、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开发研究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友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王老师制作的这一课件是针对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设计的。课件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学习课件。纵观整个课件,体现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印象一:符合相关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件运用Flash制作,利用这一资源,进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以学生实际为依托,以直观为出发点,在唤醒学生已有感知的同时,展现出人民币的认识方式方法。可以便捷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大量信息的提供,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这样的学习,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一种投入状态,效率更高。

印象二:学生学习应用思路清晰。

本课件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组织媒体应用,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确定教学知识点的排列顺序,安排教学信息与反馈呈现的内容及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的方式等。课件由四部分构成,包含了七个学习环节。重难点突出,层次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王老师还针对学生可以自己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或题目都做了精心设计和及时反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即时评价,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印象三:界面美观,操作便捷。

第3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一篮子货币浮动汇率

2005年7月21日,我国公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地浮动汇率制度,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人民币对美元即升值2%。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所以能引人瞩目,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的深层次背景密不可分。从1979~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4%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5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11548亿美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我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各项金融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企业承受力也有了一定的加强,世界经济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升,这些因素促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启动了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

1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的因素分析

1.1国际收支状况

影响一国汇率的最直接或最具体的因素是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它是决定汇率走势的长期因素。一般而言,国际收支顺差,本币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从贸易收支上来看,中长期贸易收支状况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具有决定的意义。从资本收支上来看,当一国资本大量流入时,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上升。

1.2相对通货膨胀率

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降低,其对外价值(汇率)必然随之下降,货币的对内价值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一般来说,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表示其货币的国内价值的持续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其汇率也将随之下降。

1.3相对利率

一般来说,一国利率水平提高——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外汇市场上的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同时,利率较高——将吸收外资内流——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应相对增加。综合这两方面,利率的上升将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1.4国际储备

较多的国际储备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较强,因此,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有助于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储备下降则会引诱本国货币汇率下降。

2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2.1对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思考

从本质上讲,过去我国采取的盯住汇率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它相对成功地保持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定,增强了外部经济对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信心,促进了中国的涉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但是它的缺陷也在我国逐步放宽资本管制,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步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和不断多元化的贸易和投资结构,不利于名义有效汇率的稳定,并进一步造成贸易顺差的波动。在中国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特定的交易格局下,贸易顺差影响到央行的外汇占款的波动。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4~1997年外汇占款比重一直上升,1998~2003年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下,外汇占款比重的上升,则汇率水平得不到灵活调整,对中国货币当局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改革造成不利影响。

(2)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等于把主要国外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引入到中国的货币供给当中,不利于实现稳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独立性。

2.2对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的思考

一般认为,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能较充分地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多样化的特点,可避免在盯住美元情况下,因美元大幅波动引起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影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此外,在当期形势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更为重要的优点,是增加了汇率弹性,人民币的双边汇率随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而变化,不易出现在单一盯住美元而又扩大波幅时人民币汇率的一路爬升。

应认识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其主要表现为:

(1)升值预期强化带来的大规模资本流入。较低的升值不仅更加坚定了那些曾经认为该货币会升值的人的预期,而且使得保持该货币汇率稳定的承诺已经不具有可信度,打击了那些认为该货币会继续保持稳定的人的预期,并会使这一部分人迅速加入到货币具有升值预期的人的行列。其结果是导致大规模的外汇对货币的兑换。

(2)短期操作中可能面临投机冲击。参考货币篮子调整货币汇率,与最高浮动波幅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两者有时是不相容的。浮动区间有时不能消化货币篮子的价值变动,因此,一旦美元和欧元、日元之间的汇率发生急剧变动,市场就完全有可能预期货币汇率的收盘价即使处于浮动区间的端点,也不足以反映货币篮子的价值变动,货币当局完全可能在未来“参考货币篮子”调整中间价。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对货币进行短期的投机冲击较大可能性。

(3)无法使中国获得最优货币区的好处。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美国的实力加上国际交易长期使用美元的惯性,使得在相当长时期内,美元都将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盯住美元也成为世界上相当普遍的汇率安排。在周边经济体货币大多盯住美元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长期参考一篮子货币,就很难获得最优货币区的好处。理论上,各经济体都盯住同样的一篮子货币,也可以形成某种最优货币区。但它要求各经济体篮子货币的权重、汇率调控的方式完全相同。这显然很难做到。

(4)长期参考一篮子货币将大大削弱汇率的名义锚(nominalanchor)作用,可能影响中国的物价稳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调控能力较弱,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往往将本币汇率盯住物价平稳国家的货币,以稳定国内物价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如果实行一篮子货币爬行区间(basket,band,andcrawling)等较复杂的汇率体制,尤其汇率调控区间较大、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手法不明确等情况下,汇率的计算非常复杂,市场参与者很难准确地判断货币当局的汇率政策和汇率走势。

综上考虑,笔者认为,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出发,参考一篮子货币可作为汇率机制改革的起步和过渡,而不宜长期实行。在汇率机制改革顺利启动后,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市场较为平稳,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转向爬行美元区间,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

3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分析

当前对人民币仍有升值预期主要原因是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持续增长,以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判断人民币汇率的高低,要以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为基础,均衡汇率是中长期内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一致的汇率,内部均衡以充分就业为代表,外部均衡为国际收支为代表。图1横轴和纵轴分别是国内实际需求和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人民币实际汇率,IB代表在充分就业下国内实际需求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组合;EB代表在国际收支平衡时国内实际需求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组合。IB和EB把平面划分了四个区域,其交点对应的E是人民币的均衡汇率。

有学者研究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一次明显的高估,两次明显的低估出现在1986~1988和1991~1995年,一次明显的高估出现在1983~1985年。另外1989年人民币略有高估,但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1996~1998年人民币再次出现高估,1999年后高估幅度有所下降,后来几年一直处于均衡水平。近几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这次汇率改革后,对人民币仍有升值预期,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仍然过低,这些对我国人民币长期汇改走势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4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国经济

一、劳工成本的改变

中国不只是个巨大的生产地,也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不同于亚洲早期崛起的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南韩。他们依靠进口加工与转口贸易崛起,所以一旦失去便宜的本地劳工资本,势必得产业转型,例如转型成高科技产业、金融中心、或是国家扶持大型企业。但中国完全不需要,人民币升值反而使得中国可以相对便宜地购买原物料,配合内需市场的增长,使得中国无须惧怕汇率变动所造成的外销萎缩,汇率变动只是将左手的钱换到右手去。亚洲四小龙所害怕的情况对中国经济体来讲完全不是威胁,中国经济并不会面临亚洲四小龙转型的阵痛期。生产商在中国面临汇率改变的情况如见表1。

生厂商会因人民币升值而以较便宜的价格进口原物料,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销售方面也可以因为市场大,求过于供,市场上的需求曲线比起供给曲线较不弹性,厂商可以轻易地将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成本上升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甚至因为需求曲线随着人民币升值右移,使得最后产出呈现略为增加的情况(见图1)。厂商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是相对小的,因为在需求曲线弹性小于供给曲线弹性的情况下,劳工资本价格上升的很大部分等于是消费者帮厂商支付的,现有厂商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就转移工厂的强烈理由(见图2)。简单来说,外商会在中国设厂本来就是考虑两点因素:一是劳力供给充足,二是可以就地销售。现在人民币升值并不抵销这两大因素,因为中国是个巨大的经济体,左手的钱换到右手去还是在自己身上。甚至厂商可以利用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哄抬货品价格,在短期赚取超额利润。

如图1所示,当生产曲线因为人民币升值由S1左移至S2时,Q1减少到Q2,但是因为消费能力也因为人民币升值由D1右移至D2,造成最后产出与价格是Q3和P3,而在中国这个生产便宜市场深厚,求大于供的情况下,生产曲线的弹性小于供给曲线,Q3毫无疑问的大于Q1。

如图2所示,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所负担的无谓损失三角形ACD小于消费市场所负担的无谓损失三角形ABC。而消费者负担的无谓损失的成本可以来由名目工资的上涨,也就是人民币升值的效果所抵销,这就是生产与销售的一体两面,一般人所担心的人民币升值的坏处,其实只是中国将钱从右边口袋放到左边而以,并不需要多虑。

二、东协诸国的取代能力

台湾方面早就鼓吹过南下政策,取代西进政策,从李登辉晚期到时期整整十年的时间,台湾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南下东协各国设厂,结果无一幸免,中国劳工的文化,才是造成中国生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劳工的勤奋与服从是东南亚那些劳工所不能比的,中国劳工所具备的沟通协调素质并不是一点点的工资提高就可以抵销的。另一方面来说,相对东南亚诸国的无能与贪污,中国地方官僚的能力是较令厂商信赖的。大型的跨国企业在选择生产基地时,通常都是风险趋避者,人民币缓慢升值,稳定了中国经济反而增加这些厂商在中国投资的诱因。

三、投机客货投资客的抉择

发展中的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吸引热钱。吸引热钱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本国货币升值,热钱不可能涌入一个货币一直贬值的地区。行为经济学里面非常强调所谓的预期心理,人民币升值会隐设中国经济的前景良好,反之人民币贬值则会暗示投机客这地方无利可图,进而使中国步上日本经济崩溃的后尘。

有人也许会说热钱不好控制,英国被击败过,日本也被击败过,泰国也被击败过。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中国,全世界唯一在社会主义下实行计划经济成功的国家,中国政府的执行力,是强大的。如果热钱想要藉由人民币些微升值时炒作房市或股市,在中国政府的眼下是不可能的,中国政府随时可以订立新的游戏规则惩罚这些外国投机客,例如中国曾经直接限制银行的贷放资金,这个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完全不存在的方法,控制了通膨,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打破蒙代尔三元悖论的经济体,中国并无须具怕热钱与投机客。相反的可以与这些投机客各取所需。

四、过度干预经济市场

配合新的工资法,可以大幅改善国内生活水平,中国是个强大的经济体,但就如以往其他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一样,面临了贫富不均的差距逐渐扩大,而中国是个以社会主义――大家一起富起来的理念而建立的国家,如何解决这严峻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也许新的工资法或造成些微的无谓损失,但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生活环境为出发点,这些损失是可以承受的,新的工资法与人民币的略微升值,可以将金字塔顶端的财富部分的转移到底部,改善财富分配的结构。说到底人民币升值与新的工资法,就是为了修正资金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建立真的平等。

在经济学中,任何产品与服务都有价值,市场机制会随着群众的心理给予这些产品与服务他应得的价值,但市场的调节有可能崩坏、有可能僵固,国家应该在这时候取代市场自然的调节插手扶植,中国不像其他过度民主的国家,不会为了选票与短期利益做出妥协,在劳工薪资不够有所保障的情况下调节劳动市场的价值是完全合理的。至于有人会担心此举会逼走厂商造成产业外移,这是多虑的。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个庞大的市场,外移的厂商得面对到一些自然的贸易障碍,所以他们是走不了的。重新建立生产基地所区付出的成本也不是这些厂商所能付出的。

从图3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也许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现在要投入的变动成本从TVC1上移到TVC2,虽然厂商要承受C1到C2的差距,却还是小于去其他地方开设新工厂所需投入的C1到A的成本。因此些微的汇率变动,并不可能造成产业外移,在现实社回中没有人可以轻易放弃早就投入的固定成本。

第5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怀揣着这样的理想,我们在每一天的教学中践行着“儿童立场”这一理念,下面就以苏教版一下“元、角、分”单元为例,谈谈我们的认识与实践。

一、站在儿童立场,确定教学起点

“钱”是什么?一年级学生没有概念。一些学生对用钱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是有意识的,也看到或经历过购物活动中询价、付钱等环节。但为什么会出现“钱”?钱有什么用?学生没有自觉追问的意识。这是认识人民币的意义的起点。

“钱”如何区分?学生对钱币上相关要素的把握往往是交叉的、割裂的。面对众多面值、众多材质的人民币,学生更是眼花缭乱。如果能从颜色、材质、单位、数值等维度进行分类,学生的记忆压力就可以大大减少,这是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的起点。

“钱”怎么用?由于超市收银员、收银机的普及,购物已不再需要自己计算,常常会看到学生把钱塞给收银员,拿起东西转身就跑,根本不知道算一算自己的钱够不够、还要不要找钱。如何根据商品价格和手中的钱币进行整体的规划?如何依据人民币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交换活动?这是认识人民币的换算方法的起点。

由于知识背景与经验基础的差异,学生对钱币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已经会熟练使用,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读,有的学生只认识很少的一部分,有的学生认识中有错误。而教育的力量正在于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在有差异的自然生态中,通过和风细雨的滋润,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共同的生长。

二、站在数学立场,我们再出发

数学课堂上的“认识人民币”与日常生活中的“认识人民币”在目标、方式、结果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要么被学生牵着走,过于关注真假币的辨析,要么把侧重点放在换算上,重复10以内、100以内的计算教学,缺乏知识间的沟通和转化,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唤醒和提升。

如何既顺应儿童的起点又站在数学的角度提升儿童的认识和能力呢?我们策划整体进入,以结构的方式铺展知识、提炼学习方法、优化教与学的过程。纵向,以钱币要素的认识为主线;横向,以认识进率运用的教学过程一一展开。在内容组织上,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打破匀速前进的惯习,增加对人民币各元素的完整认识。在方法提炼上,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出认识钱币的一般方法,从数学的角度感悟人民币“数值”与“单位”结合的价值;二是帮助学生通过数值的组合初步感悟“1、2、5”币值设置的科学性;三是利用“满十进一”的共性掌握简单的换算方法。

由此,我们对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确定了“元、角、分”单元的递进目标。第一课时:(1)掌握认识钱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各类元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认识的核心要素。(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3)初步掌握不同面值、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支付。第二课时:(1)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2)在购物问题的变化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并形成结构化的认识。(3)在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三课时:(1)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巩固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熟练掌握简单的换算和支付。(2)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3)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站在全员立场,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站在“儿童”与“数学”之间,教师应架设一座意义的桥梁,帮助学生自由而主动地跨越。在教学中,应通过结构化设计、重心下移和师生、生生互动,使学习始终向着学生的思维开放,向着全体学生开放。

1.教结构,用结构:自主认识每一张。

一方面,人民币上的要素有很多,有生活要素、国家要素、数学要素等,而学生尤其会根据已有经验关注颜色、图案、水印、盲文等。另一方面,多种不同面值的钱币,一张一张地认识,费时费力。因此,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必须紧紧抓住人民币上的“数值”和“单位”进行集中突破,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我们以“教结构、用结构”的方式展开教学:

【教结构】整体认识“100元”

(1)引发思考:这么多种人民币,怎么去认识它们呢?我们可以先来研究一张,如果找到方法就能很快认识其他人民币了。

(2)聚焦研究:这一张是多少元?和你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3)组织交流:请大家说说辨识的方法。

(4)小结:人民币上有很多信息,但关键是它的数值“100”和单位“元”。

【用结构】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1)提出要求:你能不能像认识“100元”那样去认识其他人民币呢?把学具人民币介绍给同桌,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同桌,两个人都不认识的就放到盘子旁边。

(2)突破难点:有不认识的吗?如果有请其他同学来介绍,如果有争议,把有混淆的两张放在一起比一比。

(3)检测方法:这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重点关注学生不常见的分币。

(4)及时小结:抓住数值和单位就能确定它的面值了。

(5)快速反应:看PPT上的人民币,快速报出它的面值。

从一张学生比较熟悉的“100元”钱币入手,带领学生找到辨识的关键――数值和单位,再放手让学生进行互动,运用这一方法与同桌快速辨识其他的人民币,体验“抓关键、快速认”的方法,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模糊的感官认识走向清晰的、有目的的数学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互动、及时小结,数学认识的独特视角和认识人民币的一般方法自然凸显。相信走出课堂,面对其他国家、其他面值的钱币,学生也会用这样的数学眼光和数学方法去学习。

2.多元分类:自主寻找每一种。

如何让学生对人民币的辨识从认识走向清晰化、结构化?需要进行系统梳理。如何带领一年级学生进行梳理?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分类。学生对类型的判断、区分、表述的过程,就是其思维走向系统、清晰的过程。

这时,教师提出一个具有引领性的问题:“小钱包里这么多钱放在一起,找起来真麻烦,如果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是不是能找得快一些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动手操作,经历边分边说、逐步明晰类型的过程。在交流中,学生发现可以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也可以按单位分为元、角、分,还可以按数字分为1(10)、2(20)、5(50)。在此基础上再次带领学生体验:你能很快找到指定的人民币了吗?学生依据分类标准再去找时,就会发现按单位分的只要找数字,按数字分的只要看清单位。最后还是聚焦到人民币的核心要素――数值和单位的组合,但现在的认识已经向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和拓展更进一步了。

3.开放练习:自主成长每一个。

人民币的换算涉及元与角、角与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和组合、换币等一系列开放的、多元的实际运用,学生往往会觉得听听容易、做做糊涂。因此,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与十进制建立清晰的概念,学生就不需要额外进行记忆了。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也可以采用教结构、用结构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变化中的不变,掌握换算方法。

开放式的练习能面向每一个学生,低重心的练习能锻炼每一个学生,而结构化的尝试、指导、再运用的方式则直接指向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以开放式的模拟购物活动贯穿全课。

例如:整体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模拟的跳蚤市场,面对1元商品区琳琅满目的商品,教师先激活学生的需求:“悄悄告诉同桌你想买什么。”同时提出困难:“可是我没有1元币,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1个1元、2个5角或10个1角等多种方式付币,由此顺水推舟,认识“1元=10角”。这一探索发现的过程融于购物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认同。同理,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也就类比推出了……

诸如此类开放式的练习,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也能基于自己的水平发出不同的声音,更能在同桌互动、生生交流、师生应答中获得更为丰富、完整的认识。

4.有机渗透,感悟数量关系。

人民币的使用在生活中十分广泛,但无不与物品的价格、付出的钱和找回的钱这三个量有关,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也不外乎部总关系和相差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三个量的存在和两种数量关系的聚类,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在“人民币的运用”环节,我们设计了一个购物情境,集中呈现购物中的三个基本量,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沟通中进一步感悟和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6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2. 在活动中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 在用币、找币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3.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知道进率.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同学们,许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可喜欢过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 你知道钱可以用来干什么吗?

师:嗯,钱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呀!

追问: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人民币.

点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

【设计意图:转变:这样的引入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对钱的用处的认识以及对于“人民币”这一名称的了解,这里教师及时小结是自然结构提炼成知识结构的方式. 另外从过年引入,考虑到了此情境的简洁、关键,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与接下来装红包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高效性. 】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 认识1元

(1)谈话:同学们认识人民币吗?

师:那好,桌上的盒子里就有人民币,取出你认识的一种人民币轻轻放在桌上.

(2)认识1元.

提问:多少钱?怎么认的?(相应地出示课件)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取的也是1元,但和他的不一样?你怎么认识的?

观察:看仔细咯,这三个都是1元,但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思考:虽然它们的颜色、材料不同,为什么它们都是1元?

小结:这些人民币我们不仅看到数字1,还看到有元(介绍大写的圆),元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这个“元” (板书:元).

2. 认识1角和其他的人民币

(1)(1角和5角)说说怎么认的?(让学生完整地说)

(2)出示多个人民币,进行举手抢答.

(3)出示:5分、2分和1分.

提出要求:这些呢?怎么看的?

明确:“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4)启发:刚刚看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都是怎么认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重点放在数字和单位,揭示数字和单位合起来看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三)单位进率换算

1. 1元=10角

(1)学生活动,装1元红包.

(2)提问:你是怎么装的?这样包怎么就是1元呢?(选择多种装法)

学生回答过程中明确:1元 = 10角或者10角 = 1元.

启发:看了这么多种包法,你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

【设计意图:转变:1元红包的装法很多,学生自主装出的1元红包是其原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但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清楚,这就是我们的课堂需要给予学生的,在学生不同的装法中通过不断的反问以及不同方法的比较,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是因为10角 = 1元的道理. 那么在建立了这样的结构知识之后的启发性地提问: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给予孩子一个总结的空间,又是一次知识的提升与加固. 】

2. 猜红包活动(装相同纸币)

思考并讨论:有多少张这样的1角?有多少张这样的5角?

明确:10张1角是1元,2张5角是1元.

3.出示单位换算练习

在练习中出示:5分+2分+1分=?

再添2分又是多少呢?

引出:1角 = 10分.

【设计意图:1角=10分的认识突破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而是将其放在练习中,由原有的8分再加2分后学生在10分和1角的矛盾回答中知识迁移,自主发现10分 = 1角. 】

二、用人民币

1. 谈话:认识了部分人民币,我们一起去小小超市看看.

谈话:你们想买吗?听好活动要求:

四人一组,前面的同学转过去,组长做营业员,营业员要热情礼貌,更重要的是收钱找钱时不能弄错. 其他小朋友是顾客,买东西要按顺序,可以用红包里的钱,也可以用盒子里的钱,听明白了吗?

2.四人小组购物

(1)提出要求:你买了什么?怎么付钱的?

师:还有哪名同学也买了铅笔,但付钱的方法不同?(这里有找钱的知识、不同的付钱方式)

提出要求:除了铅笔,还买了别的什么?

第7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关键词】县域残损币 兑换投诉 成因及对策

一、辖内投诉案件的基本情况

1月15日,县渡江镇廖某持1200元,共计12张残损币到农社营业所网点兑换,被告知要出具村级证明才可以办理,该群众持币离开后在县内另一家金融机构办理了兑换,廖某认为渡江营业网点做法违规,因此投诉。

2月14日,县城居民杨某持100元一张残损币到工行一网点兑换,当班人员未进行必要解释,未办理兑换,杨某电话投诉至县人行营业室。

3月22日,马沽溏镇温某持60元三张残损币到建行一网点兑换被告知要到人行进行鉴定才能兑换,客户认为没有必要,因此投诉该网点。

5月20日,杨村镇农民赖玉娟7100元、共计71张,因交通事故起火,造成人民币残损。事后持残损币到赣州银行龙南支行某网点兑换,被告知短期内难以办理,告知客户可以到当地农行网点兑换,赖某持残损币到农行后也被告知需到其它行办理,客户对此很有意见,随即到人行投诉上述两网点。

二、金融机构被投诉的主要原因

(一)兑换残损币缺乏主动性

一是兑换残损人民币属于无偿服务,多数金融机构主动回收残币的积极性不高。各金融机构认为,残损币 “凑把”、“凑捆”难,占压库存时间长,个别金融机构人员既怕麻烦又怕承担赔偿风险,影响了其主动回收残币的积极性。二是办理残损币兑换费时费力,而且没有任何效益,兑换残损币缺乏主动性。

(二)法规意识淡薄,服务意识不强

在柜面业务繁忙时更是不愿花时间处理兑换残币,甚至漠视群众需求,使脸色、推诿扯皮,甚至拒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因此造成投诉。

(三)缺乏必要的兑换条件

部分机构没有配备兑换认定书,对残损币标准把握不准,不敢兑换,甚至推诿到人民银行办理。还有些金融机构没有配备兑换尺、兑换仪等必要的辅助工具,在兑换操作中缺乏客观科学的认定,因此在兑换标准的确立上,把握不准,客户难以接受。

(四)培训缺乏力度,业务知识更新缓慢

个别金融机构在员工培训上存在片面性,残损币兑换知识缺乏。目前,金融机构新员工多,主动学习业务知识不够,对破损严重的人民币不能准确鉴定真伪和确定兑换标准,还有一些老员工在残损币兑换上仅凭多年前的老套路,不能满足百姓的正当诉求。

二、残损币兑换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人民币知识培训工作缺乏力度

新员工对残损币兑换相关业务知识不熟悉,对残币兑换标准把握不准。况且多数行、社残损币兑换没有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无形中影响了临柜人员对残损币兑换的情绪。为方便残损币兑换工作,人民银行为金融机构每个网点都配备了残币兑换的标准尺,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标准尺由会计主管人员归档保管,没有发挥其作用。临柜人员怕标准控制过严,群众有意见;标准掌握过松,到上级行、社交款时,难以过关,甚至会作为工作差错,同时由于人民币残缺、污损后,真假鉴定的难度加大,临柜人员害怕误收假币不敢兑换。

(二)利益的驱动,责任难以落实

兑换残损币是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无偿服务的。与盈利性经营目标相悖,且兑换残损币工作量大,成本高,会影响到更多的客户办理业务,所以面对要求兑换残损币的客户,临柜人员积极性不高。近期,不断有群众手持鼠咬、火烧、水浸等原因造成残损币到人民银行营业室要求兑换。

三、对策建议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各金融机构负责人要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作为稳定金融秩序和服务金融工作的大事来抓,以加强金融服务为立足点,以树立行业形象为着眼点,以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全面落实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人民币的宣传力度

一是要从源头上减少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发生,引导老百姓及时将手中的现金存入银行,避免因保管不善而造成残缺、污损;二是要加强爱护人民币的长效宣传,采取柜面、电子屏幕宣传与深入农村、社区服务站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让百姓全面了解人民币知识,养成自觉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三)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

临柜人员接触的群体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改进服务方式,在接待客户上要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不能兑换的残损币要耐心做好解释,并依照操作流程操作。

(四)加大人民币知识的培训力度

金融机构要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将《人民币管理条例》和残损币兑换基本知识纳入员工培训内容。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突出过程、细节,突出法规运用,突出服务跟进。

(五)完善残损币兑换考核机制

金融机构要提高人民币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残损币兑换看成维护群众利益和金融机构形象的大事来抓。完善内部奖惩制度,把残损币兑换工作纳入员工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各金融机构内部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使群众的意见在第一时间可以在内部得以解决。

(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第8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损污人民币兑换办法》的情况进行了暗访调查,拿残损人民币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政储蓄、联社各别网点兑换,面对残损人民币,各商业银行反应不一,有的勉强给予兑换,有的却以各种理由不予兑换。

二、原因分析

1 金融机构对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的认识不足。做好损伤券的兑换工作是维护人民币信誉、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币持有人合法权益、确保人民币正常流通的有效手段。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及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为了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往往偏重于拉存款、放贷款等能为其带来收益的业务,普遍对残损币兑换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商业银行未设立无偿兑换残损人民币公示牌,只是将兑换残损人民币作为其附带服务,没有指定专人专柜办理。

2 金融机构对《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落实不到位。残损币要通过各金融机构来兑换和回收,金融机构没有把兑换残损人民币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加以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只把兑换残损人民币作为一般性要求,让一线员工自觉执行,有的仅写在纸上,挂在墙壁,有的营业网点“残损币兑换”挂牌随意性很大,有的就根本不挂牌。

3 金融机构对于兑换残损人民币没有制定奖励办法。在兑换残损人民币业务中金融机构没有相应的奖励办法,无奖励费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自然积极性不高,而且一旦兑换标准掌握不好还会给临柜人员造成损失。部分员工认为兑换残损人民币是给自己找麻烦,怕苦、怕累、怕脏,积极性不高干脆不兑换。

4 金融机构对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培训不到位。各金融机构工作岗位经常轮换,人员培训不及时,有的出纳人员根本不熟悉残损人民币兑换标准,在兑换尺度上把握不准,造成专业知识缺乏,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的需要,给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在去年的多次检查中也发现,临柜人员有很多是新调来或新招收的未经系统培训的员工,他们对残损币兑换业务技术掌握的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对新《办法》学习不深不透,违规操作现象较为严重。

5 金融机构网点的残损人民币上解有一定难度。部分金融机构要求各网点损伤券上解时要成捆或成把,而部分基层网点业务量较小,大面额的损伤券较难成捆成把,一般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凑足上解,较长时间无偿占用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和效益,从而严重影响了兑换积极性。

6 人民银行对“拒兑”行为的界定较难。《人民币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已明确规定了对“拒兑”行为要进行处罚,但实际工作中对“拒兑”行为的界定有些困难。残损币一般有被火烧、霉变、鼠咬、破损、液体浸蚀、化学腐蚀等六种情况,往往使人难以对其立刻进行准确判定,尤其是对一些损伤较重的残币确定其真伪难度更大,有些就需要到人民银行进行鉴定确认,而一些机构对一些并不难判定的残损币也往往以“要求持币人到人民银行鉴定真伪”为由而拒绝兑残,我们对此种行为是否属于“拒兑”也较难界定。

7 群众爱护人民币的意识缺乏。人民币是我国的本位货币,是广大人民群众几乎每天都接触,使用最频繁的经济生活用品,由于一些人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不强,人为地增加了残损币的数量。这种情况对于一些农村群众尤为严重,农村群众的比例就占到60%以上。还有一些肆意损坏人民币的行为。这些问题的结果,进一步造成了残损币数量的增长,人为地加大了“兑残”工作的业务量。

三、几点建议

残损币兑换难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人民币的信誉,使《人民币管理条例》难以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会使一些金融机构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到其他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了人民银行日常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1 建议各金融机构逐步改变经营理念,加强服务。正确认识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严格按《人民币管理条例》、《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等制度执行,同时抓好制度落实,应制定出详细残损人民币兑换考核细则,对员工的付出给予足够的认可,确保群众手中所持的残损币能够及时、准确地兑换。

2 加强对出纳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行《残损人民币兑换上岗资格证书》制度,与《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二证合一管理。经办人员业务素质低、标准掌握不准是造成损伤券兑换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加强对金融机构一线出纳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出纳人员素质稳步提高已是当务之急。此外,鉴于损伤券兑换与假币收缴业务在岗位上的一致性,《残损人民币兑换上岗资格证书》与《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二证合一管理切实可行,可有效促进残损人民币兑换工作与人民币反假工作同步开展。

3 建立一套完整的残损币兑换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即临柜人员在遇到“兑残”业务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确认结果,完成“兑残”工作,只有出现客户对此提出异议的情况,才能建议客户到人民银行进行复议,以防止“拒兑”行为的发生。

第9篇:认识人民币范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切实抓好此次“人民币发行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我支行领导高度重视,在支行内部成立人民币宣传小组,组织员工了解并掌握人民币图样管理,人民币买卖管理,整治拒收现金,防伪与反假知识普及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人行的有关规定,以便更好的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和讲解。

二、广泛宣传,增强实效

活动月期间,我支行以营业网点为宣传基地,在营业大厅设立宣传服务专区,LED显示屏,液晶电视等宣传载体展示活动宣传标语,在网点内摆放人民币宣传折页,方便客户阅览;安排专人向客户分发宣传折页,并提供业务咨询,全方位向客户介绍人民币买卖,拒收现金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切实履行金融机构义务宣传的社会责任。

另外,我支行组织人员进入当地小区进行宣传,向社区居民讲解人民币防伪特征,辨识真假币的方法,买卖人民币、拒收现金的严重性与危害性等相关金融知识,真正做到提升公众金融知识和提升风险责任意识,共同维护人民币,净化流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