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前尘往事不可追精选(九篇)

第1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浮生辗转,流年轻度,迷乱尘世,尘缘阡陌;策马陌上,往事如烟。。。

-----题记

置身阡陌时光,素手捻来墨染流年の瓣瓣心香,蘸墨素笺,思忆添香···

纷飞の雨轻敲寂寞的窗,也敲痛了未愈の心伤。

在雨幕の衣袂里,独拥雨帘下の阡陌,看时光瘦去。。。

锁眉婉叹,尘缘为谁动?素笺成殇,心尘为谁染?

墨染指尖如昨の心事,

搁浅了曾经,以安静柔软の姿态,

游牧在那失色の时光里,

周而复始·心事沉重,苍凉了多少旧时の燃情,

遗落随风被雨淋湿;

如今捻花近唇,是你,用最美の温柔妆点了我波澜不惊の红尘故事。

红粉霓裳,为谁衣袂曼舞?红颜盛妆,为谁启唇欢歌?

一袭轻拥,暖了谁の一怀弱水;

一眼回眸,醉了谁の蹁跹心事;

一抹浅笑,惹谁倾一世相思?

而今,素笺平铺,只为蘸墨指尖轻舞千年の痴缠,

任冷风蚀了三生の眼泪,氲开心间些许の思愁,蔓延难了の牵念。

浮华尘世,低眉浅笑,繁华竞放又怎能比得上刹那间の回眸;

溺水三千,只需轻取一瓢;

繁华千万,独钟含苞一朵···每一次停留,只为一场遇见;

每一次遇见,只为等待千年生死相约の缘;

一笺柔情,一路风尘一世忧愁,若可,

我愿与你一程山水,一世漂泊,携一世浅唱,择一城终老。。。

谁站在时光の渡口,许一季花开,续一季缠绵,

看一季花落,听一季情殇,许一眼遥远の张望,

许一世停留,守一场执念,哪怕最后站成永恒の雕塑?

记不清谁曾说过:“一眼回眸,便是一道风景,一次转身,便是一次追溯。”

可谁又在谁の风景里驻足,忘了归期?

谁又在谁の梦里追溯,忘了来时の归途?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将是多么美好,眼帘柔波,眉间浅笑,彼此の欣赏,哪怕心甘情愿の为彼此停留。

涉越一程山一程水,每一份美好一份感动,记录一段往事,彼此徘徊在痴迷の尽头。

红尘阡陌,浅浅の想,深深の念,

无论时光如何老去,也挥之不去;

也许,那陌上の低眉浅笑,便明媚了所有,

或许,那一程心手相牵,一步步地把咫尺走成了天涯。。。

年华沧桑,携刻印记,以一抹寂寞の情怀,

揣一缕淡淡の牵念,缱绻在彼此相忆の时光里。

一直在唯美の尘世间追寻,在荏苒の流年间,

期许予陌上花开,将尘缘烟云散尽,

绽开成凄迷朦胧の烟雨,

第2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世事沧桑,轻思漫叹,意乱微步微行。

——题记

清风徐徐,夹杂这丝丝泥土的幽香,浅浅的抚过我的脸庞,好似一双凉爽的手掌,抚平了我内心的忧伤。心境渐渐平静,悠扬在心间流淌。斜躺在草地上仰望,朵朵白云过往,聆听溪水潺流,飞鸟轻鸣,轻风清吟。渐远的喧嚣的战场,渐隐的内心的悲伤,渐淡的逝去的过往,渐静的思绪在轻扬。

多么希望一直能这样,逃脱那些灵魂的悲伤,逃脱那些红尘的纷乱,逃脱那些无尽的哀叹。然而,身在红尘,命不由己。像是水底的鱼,就算潜得再深,也逃脱不了海的束缚;像是天上的风筝,就算飞得再高,也破不开头顶的那片青天。我们像是在水平线上行走,永远都回不了头。

叹了一世沧桑,醉了一生迷茫。岁月匆匆而逝,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紧紧地盯着,生怕跟丢了它的踪影。却从未想过,我们为何要去苦苦地寻求。茫茫天涯路上,只留下一道残缺的虚影,在追寻那些遥不可及的梦境。生长在梦中的梦,却是比水中月、镜中花更加的虚幻、迷离。我们没有察觉丝毫,或许,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愿吧!自欺欺人的谎言,执着着虚假的眷恋。匆匆地行走、匆匆地追寻、匆匆地圆满了那些行路的孤寂。

天涯别离,只能够是相思难聚。寂寞的回忆,重合的情景。时间,在离别的那一刻禁止;画面,在转身的瞬间定格。内心的伤痛,也被暂停了,被无限的放大了,充满了整座心房。一颗心,却又是在瞬间,变得空荡荡。落寞的尘埃,诉说着离别的独白,伤心的眼泪,不禁跟着流了出来。坚持了梦想,遗憾了千年等待。奈何彼岸花落花开,你我犹在,却只能各自在此岸的乱世红尘中孤独地徘徊,敲磨着内心的悲哀。你我的感情依在,只是于红尘中,却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奈。思绪,连接了过往;情绪,培养了残殇。犹如那些凋零的花瓣,身形已经隐去,残留的暗香却依然。

醉里踏梦红尘,几时得一回首,有无尽头?痴痴地寻求,浅浅的伤口。一个梦想,难接一颗果实;一声轻叹,却是能增添些许悲伤。漫漫红尘飞扬,遮蔽了以前那些无知的向往,前行的道路曲折黯淡,偶尔还能拾起路旁的伤感。像蜗牛一样,肩负着沉沉的重担,慢慢地,爬行出自己的方向,一个没有选择的方向!

岁月,在历史中流淌;人生,在乱世红尘中游荡。红尘渐深,凡心渐乱,一世沧桑,半生虚妄,无奈望苍天,伤心夜难眠。哀叹,湮没了悲伤,铸就了失望。

第3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居里夫人的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这两把椅子让居里夫人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熏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居里夫人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

浮生若梦,我们被功名束缚,被利益驱使,被浮华怂恿。我们在凡尘中求生,几回兜兜转转,丢了本真,散了善心,没了自我,待浮生尽,终失己。

纷扰尘世,总该为自己留条清幽小路,踏寻远方的花明柳绿。

凡尘如墨,徜徉其中,难免一身黑。虽说人性本善,但在凡尘中摸滚几回,谁都变了颜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似已成人生定律。所以,人们开始追名逐利,挤破了脑袋向前冲。抢什么呀?虚名浮华当真好吗?不妨回头,在身后无人的静谧中徜徉另一种境界。范蠡激流勇退,于重耳复国之日辞了相职归隐江湖,弃官而从商,时人笑他痴。他立于扁舟,挥扇一笑置之,自去逍遥。自古重臣不过三代,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哪有负手游山水来得惬意潇洒?留一道白衣背影,我自去徜徉山水。权,不过过眼烟云。

凡尘如漩,涉足其中,绕得一头晕。当今世界,你不觉得似一漩涡吗?道貌岸然成为习惯,利欲熏心成了准则,冷漠无情成了常态。我们被凡事侵扰,丧了本真。名人明星为了赚取高薪,不惜赌上自己的名誉为不合格产品代言;所谓的慈善家为了脸面,一掷千金只为留张作秀的照片;高官领导为了利欲,暗藏手段贪污受贿。他们在某个深夜会不会从噩梦中惊醒,听见自己良心的呜咽与控诉?他们会不会可怜可怜自己,只顾向前而断了自己的后路,将自己逼到了深渊?或许,只有当生命殆息那天,才会惊觉自己看似忙乱的一生却是什么都没留下。人啊,早些收手吧,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第4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柳永出生于福建莆田(今福建崇安),青年时期随父仕宦于东京汴梁。柳氏家族在当时的家乡势位煊赫、富甲一方,柳永之父柳宜官拜工部侍郎,在京师开着几家珠宝店家资巨万(参见:叶一青,王光炤[主编]《柳永全传》[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年1月版)。汴京热闹繁华的帝里风光,给年轻的柳永留下了太美好太浪漫的回忆了。这时期他经常混迹青楼瓦舍,过着日日笙歌、夜夜喧哗、纵酒豪赌、眠花睡柳的放荡生活。关于这一点,有词为证,比如,“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笛家弄》卷)[1];“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戚氏》)

柳永纵情游荡于京都汴梁,与歌儿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为她们谱写新曲制作歌辞。柳永以一颗赤诚火热的心与她们倾心交往,把她们当作自己的红粉知音与之心心相印。柳永在词中坦言了对她们刻骨铭心的思念、怜爱与同情的真挚情愫,写尽了她们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色彩。比如: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木兰花》之一)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之二)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持俊。”(《木兰花》之三)

“稣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木兰花》之四)

以上诸词生动描写了这些歌伎们的姣好的容颜、袅娜的身姿、婉转的歌喉和曼妙的舞姿,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柳词中可以看出,与词人相好过的歌伎非常多,比如:秀香、英英、虫虫、师师、心娘、稣娘、冬冬、安安等等。词人分别叙写了与她们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着意描写了她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这方面的词证非常多遍难举数,兹举一例即可见一斑,如《西江月》:“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多情。安安更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此外,柳永词中还描写了作者敢于放下士大夫文人的架子,与歌儿们密切合作为她们制词谱曲这一不争的事实。如,“玉珊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樽前。”(《玉蝴蝶》);“平生身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传花枝》);“幸自苍黄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写了又重按,奸字心中著我”(《西江月》)。柳永词素以俚俗谐耳、通俗化、市井化见长,很受市民们的欢迎,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2]柳永深受歌儿们的崇拜与赏爱,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般,歌伎们也因唱柳词而很快走红身价倍增。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有这样的记载:“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邪狭。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3]

总之,词人以他那独有的细腻真实的笔触,为我们如实描绘了其早年放荡冶游的历历往事。这类描写歌伎生活及与歌伎交往的作品,在柳永词中居于大宗具有很强的写事纪实性特点,为我们追索探究词人早年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大量可资参考性的文献史料。

二、“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词人羁旅漂泊形象的生动展现

柳永早年“追欢买笑”的放荡生涯,为当时正统的文人士大夫们所不耻。再加上柳词骫骳从俗、词语尘土下,词人受到了后人们的不断的攻击和指责。如,吴曾在《能改斋词话》(卷一)中斥其:“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4]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贬其词“浅近卑俗”,“生态可憎”。[5]以至于仁宗皇帝“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切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6]柳永长期被排斥在官场之外,屡考进士屡次失败,以至其穷困潦倒被迫展转流浪。词人直至晚年改名后方才中得进士,中举后又常年蓬转于各地,担任着一些卑微的官职饱尝羁旅漂泊之苦。

柳词中叙写词人浪迹天涯羁旅况味的作品不在少数,这些作品为我们考察词人的行踪和足迹提供了可靠的线索。这些作品,也同样流露着非常浓郁的写实精神,具有很强的自叙传色彩。词人为了个人的功名仕进,像一棵无根的浮萍常年漂泊在外,行遍万里江山,足迹遍涉荆楚吴越。譬如,“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阳台路》),这是词人在荆襄路上行役的写照。“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收”(《破阵乐》),这里实写词人在姑苏一带漫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望海潮》),这是词人在杭州的干谒之作。“扬州曾是旧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临江仙》),这里写出了作者在扬州的行迹。另外,词人除了在江南一带常年梗泛漂泊外,还有过西上关中的多次行役。比如柳词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少年游》);“长安古道恨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临江仙》);“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引驾行》)等等。

词人善写羁旅行役,往往在写词过程中本着一种实录实写的精神,把自己凄凄惶惶奔走行役的紧张场景如实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比如《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乌。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该词描写了天朦朦未亮,词人早早起来策马扬鞭,踏着征尘走向了迢迢征途的真实画面。再如《塞孤》:“一声鸡,又报残更歇。秣马催发。草草主人灯下别。山路险,新霜滑。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渐渐西风紧,襟袖凄冽。”该词同样生动描写了词人风尘碌碌的羁旅场景:在一个深秋的早晨,天还朦朦未亮,地上铺着一层薄薄的冰霜。词人与店主人在灯下草草作别,迎着凛冽的寒风匆匆地上路远行了。这两首词如同影视片中生活片段的剪辑,这里面有人物、有场景、有情节如同小说一般,流露着强烈的写事纪实性色彩。

结束语

宋朝人项平斋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7]项氏

此论可谓别具有只眼,深刻揭示出了柳词的写实性特点。诚然如此,柳词具有浓郁的写实精神。遍检柳词可以看出,柳永时时处处在实录实说,词人无时无刻不在走着一条写实的创作道路。柳永往往取材于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物与景入词,叙写平生经历、自抒一己之怀抱。对柳永词感事纪实性特色的深入开掘,有利于我们以新的视角对柳词进行全新的诠释与评价。

注释:

[1]:姚学贤,龙建国(纂),《柳永词详注及集评》,第20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所引用柳词均出自该书,为行文方便不再一一标注出处)

[2][3]:张惠民(著),《宋代词学资料汇编》,第134页,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6]:唐圭璋(著),《词话丛编》,第1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5]:唐圭璋(著),《词话丛编》,第84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7]:转引自谢祧坊(著),《古典文学知识丛书•柳永》,第9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叶一青,王光炤,柳永全传[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2]:谢祧坊,古典文学知识丛书•柳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第5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也许是独爱黄昏里的夕阳,自已似也成了那个寂寞女子,迎着天涯来的风,静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为一抹夕阳忧伤着目光。久了,便忘记了自已是谁,与那棵红尘里的老树,站立成风景,经受着四季轮回,只是,做不到大自然赋予的景色这般从容。

面对荒芜的,繁华的风景,在眼前掠过,圆满的,不圆满的故事,拥挤在红尘的每个角落,真想如这夕阳里的黄昏,枕着最后一缕辉煌,沉睡在夜的梦里。任老去的故事,碎心的过往,被婆娑的树影斑驳零落。而那些未了心愿,望断天涯,望穿彼岸,随一叶轻舟,蜿蜒在一脉脉青山,夕阳中,安静的等候下一个轮回。

或者,在宁静的时光,独守心湖一片淡蓝的洁净,任时光斩落青丝,任岁月沧桑容颜。漫漫红尘,一路前行,一路回望,让任何一段久远的梦,成为你一份云水闲情…….

又到了烟雨季节,行囊里,背着沉甸过往,还有一丝湿漉漉的奢念,沿一方方青石板路,踏入雨巷深深。雨落留迹,风过无痕,在这窄窄的人生巷道里,是否会邂逅旧人的身影,那扇夏花后的木门,是否有人再次扣响经年的沉重。

烟雨里,阴霾隐去了小巷黄昏,覆满青苔的青墙上,尘埃也停下漂泊,为那些遗落流年的故事沉醉,无意间,却沧桑了小巷容颜。梳理着额前青丝,夹杂着丝丝白发,老去的不仅是小巷,还有那些擦肩而过、偕手而去的人。

听着远处穿透潮湿而来的钟响,觉得连时光都在老去,老得记不清堆弃在小巷角角落落的故事,谁的梦断烟雨中,谁的心伤碎落一池荷塘。也许,谁的梦谁去圆,谁的梦谁去断,无论时隔多久,无论相距多远,只有故事的主角,最懂那份真情,哪怕它已碎落成尘。

总认为,不再触碰,便学会忘记。可是,当你循着岁月的轨迹,踱到初见时的巷口,依然能在青墙灰瓦间,寻到落满尘埃的过往,闻到那年夏花的芬芳。因为,那些有你的岁月,已被时光装订成一本本线书,安放在记忆的书架,宁静的黄昏,如水的月下,等你,吹落页上尘埃,慢慢翻阅。

往事如昨,瞬间便盈满了记忆。拂落石案上一片败叶,上面依旧蜿蜒着深浅不一的案纹,像你掌心的手纹,错落着岁月的沟壑。只是,再也品不到你掌中那盏清茶,再也执不住你掌中的温厚,经年,你煎我煮的茶根,惟有在记忆深处弥漫着浅香。

轻踏脚下,丹麦草的清新,绽着昨天的绿色,草从上,仲夏的雨让墙角的紫薇碎落一地素白,拾起一瓣,还有雨的湿润。相信,一朵花,一棵草都是有记忆的,那些前世今生的故事,总有一段凄婉着花心草尖那颗剔透的雨露,那些来往的脚印,总有一对是你踩过,相随而往,抬头望去,青墙下,那瓣雨袭落的夏花,漫长了小巷潮湿的雨季,转角处,隐约谁的背影没在烟雨深处。

抚摸肩上一抹寒凉,辗转在小巷深处,问世间,有谁能真正放下过往,让心静如佛前的那朵莲花。也许,前世,我便是陌上那丛带着记忆的花草,等候你的路过,收藏你片片四季的剪影。或者,因有了你的记忆,才让今生红尘的路走得如此曲折。明知秋深有红叶坠地的无奈,冬寒有雪落柴扉等不来归人的惆怅,却依旧为经年徘徊,尽管雨巷尽头的人,不再是旧时模样。

转身离去,轻抚小巷每一处青墙,走过一春,跨过一秋,还是来时的方向。望去小巷朦胧,是谁站在错过相约的路口,茫然四顾,是谁徘徊在细碎的光阴里,打磨着偶存在角落里的点滴过往。

第6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一季花开,是近日才在脑海中浮现的文字。搜索于网上,才发现“一季花开,陌上香;一季悲怨,枕上伤”已是飘红网络。细究其出处,发现并非古人所著,概是当下青年的有感而发,具体名姓已不得而知。另有芮铭羽的爱情小说《一季花开》,只是从未有机会拜读,本文的立意与初衷只是源自内心忽现的真实独白:飘散的往事如一季花开,错过了那个芬芳的时节,待到一季花谢,便只有回首惘然,留香于如水的文字。

都说“花自飘零水自流”,我们总是看惯了花开时的灿烂芬芳,不想在秋风萧萧下,烂漫黄花终会零落成泥,翠碎薄翼,留香于野。待到来年花季,哪一瓣娇蕊会忆起,晨露流过的痕迹,曾经是上一季花谢时,留下的最后一抹泪痕。就如当下的你我,可知今生相遇,是前生用了五百年的等候,才博得佛祖拈花一笑,放我们至凡间,在红尘相知一场。

人生如季,相识如花,花有凋谢,人存离散。如果没有花开,自不会有花谢;如果没有相遇,自不会有相知;如果没有相知,自不会有相离。花开是灿烂,相知是喜悦;花谢是凋零,相离?却又催生愁绪。如果有那么一天,如果天地因芬芳而感动,让四季如春,花开不谢;我愿意用一生的幸运换得曾经的相遇,从此再无离散……

你我居身红尘,匆匆追寻的脚步,太多时候,迷失了前方的路途。奔跑于尘世的灵魂,总是忘记驻足守望,于每一个花开的时节,依偎于枫林桥畔,相拥爱人,赏花望月,享受片刻的休憩光阴。随着年轮的碾转,内心落下太多岁月的尘埃,遮住了眼睛,更迷失了方向。总是认为,最美的那季花开停留在前方,最精彩的那段故事还未达高潮,殊不知,或许就在你我走过的昨夜,月光如水,铺展开了流年的梦幻,散落在含苞欲放的荷塘,盛开了一片娇艳若滴的青莲。她们用尽一生的时光,只为灿烂的刹那,进驻你我的心里,从此相守此生,地久天长。只是我们的不经意、不珍惜,错过了最美的一瞬,待清晨醒来,花已凋谢,只微感淡淡余香,怅然有失。

耗尽此生,拾遗起岁月的遗憾,品味深存心底的淡淡苦痛。你我是否会忆起,曾经拥有过初见的美好与相知的温存,曾经痛惜过失去的容颜与远去的背影。这份本真的感觉,或喜或忧,或悲或愁,或伤或痛,总要胜过不曾拥有,淡若苍白。

往事成思,曾经微小、短暂的瞬间,在漫长的人生里,却终会成为划过尘世的永恒记忆。那些简单的一次触碰,一抹眼神,一个驻足,当时感觉微不足道,可待曲终人散,参悟岁月时,那季花开的芳香,便重新飘至心田,驻足守候,再也挥之不去。

曾经拥有过的悲欢离绪,曾经失去过的故事情节,那面微笑的容颜与转身的背影,从开始到结束,是一年一季、一天一时,还是一分一秒,其实都已不再重要。那弯笑靥与心存的情结,早已超越时空的界限,一颦一眉,一言一语,婘落在心的底层,长存在生活的眼眸。

莫要叹“人面不知何处去”,记得来年总会是“桃花依旧笑春风”。有过花开一季的美好回忆,珍存此生留香的美好馈赠,足矣。那面最美的容颜,伴花开一季,早已盛放在你我走过一方曲径,只因脚步的匆忙,错过了牵手的时节,待来年回转,花已飘零人已去,徒留残香漫天涯……

过往的情节已被尘风吹散在岁月的眉弯,初显褶皱的面容,却永刻下了那季花开时的灿烂和花谢时的柔香。或许经历岁月沉浮,我们才会懂得,未睹花开的容颜,无所追寻,是一种心憾此生的落寞;错过花开的时节,追忆韶华,是一种心念往昔的惘然。曾经拥有又失去的遗憾,总要胜过一无所有的苍白,女人如花,相知似酒,那时灿烂甜蜜,那时流连迷茫,那时心醉其中,只愿为人生长梦不长醒。

第7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走过了十九岁的天空,我又痴长一岁。整整十九年过去了,人也非,物也非,事事非,往日何处追?经流年,虽不是沧海桑田,但也如蝴蝶的蜕变。落花流水春去也,昔日的欢声笑语,已然成了十九年存封的记忆。聆听岁月的葬音,忧伤逝去的年华。渐行渐远的时光,留不下昔时的一袖清香。红尘阡陌,岁月悠悠,空回首,嗟叹的是、韶华不为少年留。都说人生苦短,怎奈何,少年不识愁滋味,苦短的人生怎样也体会不到。

十九岁,风华正茂,满头青丝我把生活乐逍遥;十九岁,青春激扬,何来忧思诉衷肠?然而,我却已经失去了最纯真的童年。追忆不回的流年,早已成了刻在漫卷人生之书里的画面。

花开花落,云起云落,梁间燕子去又返。荏苒岁月,白驹过隙,风华褪尽,芳华黯淡,魂归绛仙,未尽犹欢。岁月风干了曾经的风月,当初的画面还在,却已非昨,到今日,空留一声叹。叹,支离碎片拼凑不回的时光;叹,泪眼望穿终不抵红尘初妆。。。。。。红尘无奈,时光在蹉跎岁月中消逝,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我经历了的,只是我生命中的一小部分,但我也看到了和体会到了太多的事。世事变迁,人生人死。

如今来到他乡的这座城市,在我十九岁的蓝天上撒满了寂寞,尽管这座城,红尘嚣,熙熙攘攘,但在这繁华背后,却是满纸诉不尽的离殇。暮降临,夜微凉,看窗外烟花绽出月圆,灯火阑珊。一曲离殇空对月,万古凄凉广寒阙。梦里罗衾寒,心微颤,步履蹒跚,苦海欲渡无船。花凄凉,人惆怅,冷月凝霜。

花已落,余馥不存。悔当初,虚度过了一段又一段的年华。悔当初,韶华倾覆。天涯尽处,红尘街头,守候。守候那消失在烟雨中的一段温柔。灯光下,我用一纸白笺,写下两行心酸。文字可以让我写得了当初,却让我回不了昨天。无果的守候,湿了月光的枕头,叶落暗黄,再回头,酒已凉,抛却时光,一则笑语为流年哀伤。曾经,那些花儿很美,曾经,那些风儿很柔,曾经的悲喜,令人迷茫,也令人欣喜,似水流年已经成了模糊的记忆,像窗外枯干的藤蔓缠绕着旧的时光。

第8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从生命之初到生命之终,一路匆匆不能回头。没有一个季节可以省略,没有一段过程可以迟疑,其间的风景故事却是属于自己。过往不可重复。当走过那“时间”,已然远去,是否有一种心情叫追毁莫及?一步便会留下深深的印迹,也将为一生的命运做出相应的代价。

许多人的一生,都沿着时光的脉络,在山水与人文的风景里,寻找名流痕迹,挖掘美文佳句。他们也许没有高才雅量,也许只是天地间一粒渺小的尘埃,却依然做着含蓄与奔放的追求。滕王阁,这座位临赣江东岸的千年楼阁,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带着天南地北的烟尘匆匆将它赶赴。当年王勃一定是站在此处吟咏。因为只有这里才可以远眺秋水长天,才可以观望落霞孤骛。

独立楼台,看沧浪横流,感天地玄冥,人生如同萍散萍聚,千年的转变也不过是瞬间。曾经的那将高楼望断的人,身在何处?倚风长啸。这样的一个才子,就这样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灭,断送了自己本可以辉煌的一生。就是一个转身,便会错过多少刹那的相逢阿?而那些昨日的烟云故事,还能划过今天的如流时光吗?恐怕不能吧!时光,我何时何地能听见你消逝的声音,那么或许我就可以谨慎的走过今天的每一步,未来也不会诲恨当年了吧!

当生命散淡闲置,或者庸禄无为之时,也许你会渴望一种所谓的放逐。

你的起程,或许没有方向。可是每一次的前进,都会有一处景致与逆度过一段时光。无论它是甜蜜或痛苦。无须知晓它有过的故事和永远当你匆匆离去,景色依旧。只是,生命中有过这一段与风景相依的际遇,也就足以填满人生那空白的一笔。伫立楼台,看烟色苍茫,碧波无垠,小舟在如镜的湖面上往返,他心系边关故事,倚窗远望,禁不住泪流。这就是杜甫,纵然落魄他乡,一身病骨,也许他已无当年壮志豪情,可是忧国忧民之心不改。当你踩着历史散落的足迹,登上岳阳楼,遥望一湖碧水,怎能不想起杜甫的一生、李白的一生?当年的李白正值流放途中遇赦。

一步就勾勒了一生。

关于嫦娥,留下了太多美丽的神话。自盗取灵药那日起,就开始了她一生孤独的等待。“误吞灵药去,千古自绝尘”。广寒宫,是谁落下了诲恨的珠泪?

月光如练,吐露着淡淡的霜华,那位叫昭君的女子,正怀抱着一把琵琶,拨弄着幽魂的清音,倾诉着汉家宫阙的思念,回不到自己的国家。每当弹奏《汉宫秋月》,心疼卷上眉间,柔情似水,一生的无奈痛苦。皇帝是都也遗憾追诲心碎?

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苏轼一生的放逐,在远离亲人的边江,独自承受些这份痛苦,恋家怀人。人有着悲欢离合的自然规律,一生就如同月亮盈虚消长。

一曲《春江花月夜》如行云流水,拨开了一池潋滟的春水。遥望浩瀚无垠的江潮上,一轮清朗的明月升起,将万千世界浸染成如梦的幽境。张若墟临着江畔的月色进入一个虚渺纯净的世界。也许他不该写出这么深刻的哲理与宇宙无穷的奥秘诗句吧!

一路风尘地行走,落下一地的记忆,而这些些记忆又无数次地反复拾练,“一错再错”倘若说是消磨光阴,耗费青春。那么,也该有思索和自己的人生追求吧。

比如张爱玲、或是陆小曼,或是陈三毛,又或是林徽音。无论他们过去怎么样,命运如何,他人的评价定论又如此讽刺或热爱。至少他们懂得自己的,直面惨淡的一生,或是幸福的光阴。是否,转弯发现这世界不再是原有的方向时,就注定寂寞一生?

第9篇:前尘往事不可追范文

【关键词】《尘埃落定》;三个层面

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式,然而它具有社会意识的共同性,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形态,文学属于艺术的一个部门,文学艺术具有其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特殊性,这就是它的审美本质。而文学和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文学具有强烈的审美性,而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往往只是认识对象,不具有审美性,人们认识它们,只能从道理上来认识这些规律,得到理性的启迪,但不能产生美感愉悦。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同,它不仅能使读者得到某种人生的启迪,而且能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一种审美愉悦,从而得到美得陶冶。

那么,我们通常将审美的层次结构分为三大类: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即常说的“言、象、意”。以下笔者以新生代作家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为研究对象,对三个层次结构由表及里进行分析。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代表作,是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出版于1996年。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小说讲述了一个不复杂,却很曲折迷离、跌宕起伏的故事:麦琪土司是康巴众土司中的一个,他和汉人太太生下来一个看似傻瓜却常常道破天机的儿子。之后,老土司不顾齐嘎活佛的阻止,靠着汉人黄师爷引种的鸦片迅速富足,成为最强大的土司王。然而“魔花”罂粟却扰乱了人的心性,大少爷迷恋于权势和;老土司为了央宗和金银杀死了忠心的查查头人,贪心的他为了不让其他土司发展,发动了“罂粟花”战争,使诅咒和巫术再次在两边的领地蔓延,次年其余部落的灾难又让粮仓丰足的麦琪家族发了大财,建筑起边疆城镇进行贸易往来。在这看似麦琪家族的鼎盛时期,汉人来了。随着大炮的轰鸣,土司官寨灰飞烟灭,旧制度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一切奢靡烟消云散,只留下了尘埃落定后的死寂。

一、文学话语层面――言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艺术性主要集中在语言使用的艺术上,语言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

《尘埃落定》中这个人人认定的傻子与现实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傻子,一个在尘埃中苏醒,尘埃中死去的傻子,所以这里面的话语层面是非常有意味的。

傻子在他的尘埃里像做梦一样的醒了过来,他张口就说“那是个下雨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群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傻子醒过来的第一句话没有带一丝的傻气,那语气反而恬淡的真像是雪天里嘴里哈出的雾气,清清白白,吸引人看下去。

阿来以他的蕴涵着丰富的引人深省道理的简洁果断的文字征服了读者的心。这个不同凡响的傻子,他说着别人不懂的傻话,他的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这些描写都极富心理蕴含性,那些表面上平淡的文字,那些看似简单的对话,都不能像普通话语单纯的理解。例如在小说就要结束时,傻子的一句傻话“我是傻子,我父亲就要死了”,便让麦其家的仇人去杀死了他亲生的哥哥,让他英勇一世的哥哥一败至死,而傻子当上麦其家的土司。小说中一切的惊心动魄都是在阿来平静的笔下娓娓道来,那感觉就像在一条平缓的小河里流淌,这里,阿来是在平凡中求得不平凡,朴素平实的语言才是文学话语的最高境界,而表层的淡漠与内里的焦灼又使得小说具有了极强的张力。

《尘埃落定》中的文学话语层面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语言上给人一种陌生而新鲜的感觉。颇符合俄国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就是在遣词造句上常常打破常规,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第六章一开头的句子:“从麦琪土司的领地中心,有七八条道路,也就是说,周围的土司能从那七八条道路来到麦琪领地。也就是说,周围的土司们能从七八条道路通向别的土司领地。”这样反复用“七八条道路”,也写出了土司们之间的勾心斗角的复杂关系。第九章有一段:“通常,喇嘛们看见过分工巧的东西,会为世界上有人竟然不把心智用来进行佛学与人生因缘的思考而感到害怕。书记官不再是狂热的传教僧人了。两个人对着一瓶墨水和一支自来水笔,却不知道怎样把墨水灌进笔里。笔帽拧开了又盖上,盖上了又拧开,还是没能叫墨水钻进笔肚子里去。对着如此工巧的造物,智慧的翁波意西也成了一个傻瓜。”从一支小小的钢笔来写“文明”的差距,可以说是很巧妙的。

二、文学形象层面――象

形象,也叫艺术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称为文学形象,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能够诉诸人的感觉和感情,使人获得审美感受的具体、生动、完整的感性形式。文学形象层面在文学话语构成的表层层面的感染下,经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便构成了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

“尘埃”中的傻子是阿来的傻子,阿来说他是傻子,大家就都认为他是傻子,可是这个傻子他老早就明白了土司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是没有亲情可言的,所以宁愿做一个无害的傻子。谁会注意一个傻子的胡作非为呢?当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傻子时,他聪明的哥哥,他的土司父亲都爱着他,但他哪点傻呢?他傻到讨回了高原上最漂亮的老婆,他傻到让他聪明的不可方物的老婆怕他,他傻到让麦其家的领地变成了高原上十七个土司中最强大、最富饶的土地,他傻到让人民安居乐业,把他当做神一样膜拜。傻子的形象就这样驻扎在读者的心中,使读者在他的傻中不明就里,在他的超现实的灵感中顿悟。我本人看来,这个形象的成功很大成分取决于作者把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把握地非常到位。现实中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在尘埃中醒来,又在尘埃中死去的傻子,未卜先知,超现实灵感这些无疑是假的,然而,土司制度的由兴到衰,落后边塞被文明取代是真实的。在这里,虚拟和真实完美的结合了,种种荒诞离奇的假定的虚拟的情节,表现了作者真切的感受,蕴涵着丰富的道理,把一个偏远荒凉的边塞随着时代前进而逐渐走向文明,最后在战争中毁灭的历史进程在一个傻子眼中向人们延展开来,把种种人性都裸的剥开呈现在人们面前。

当然,在形象层面的其他方面,阿来也塑造的非常成功。比如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方面,阿来留给读者很多需要自己思考的空间,傻子的一切都是有争议的,所以给人的引诱和美感也就越大。

三、文学意蕴层面――意

《尘埃落定》的主题非常复杂,也就是说,它所表现的绝非单一的东西,也有人说它什么也没有表现,只是作者个人的情感流淌。所以,这本小说的文学意蕴层面是最值得分析,也就最难分析的。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审美层次的总深层次,对于人生意蕴的领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也就是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和追求。较之于对于人生真实情况的发现,道德价值的裁定,人生况味的体验而言,这是更高一层的领悟和追求。因为,这种领悟和追求是对于身边日常生活的疏离和超越。

以《尘埃落定》来说,由于其主题的复杂性,所以无论在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还是审美意蕴层都体现了丰富的意蕴,接下来,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1、历史内容层

《尘埃落定》描写的是川藏高原上土司家族由兴到衰,最后在战争中毁灭的过程。如作者所表达的意想“我看见土司的精灵只在匆匆尘埃中走了一遭……”。这样的小说的文学意蕴中包含丰富的历史内容是不待言的,傻子形象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社会内容,而阿来便从历史的高度来把握了这样一个独体的人。

2、哲学意味层

《尘埃落定》中,阿来带给人一份若有所思的暗示:因为如今这社会上有太多以权力为中心,相互勾心斗角的“土司”们了,珍惜的却是那傻子一般的不想以战争开辟新世界的人。土司们热衷权力,所以不是在战争中毁了自己,就是在革命浪潮中被淹没,魅力的塔娜和狡诈的黄特派员喜欢趋炎附势,终也逃不过这股浪潮的冲击,而只有那似乎还不懂“权力”为何物的傻子在这股新浪潮中活了过来。细细体会作者在其中的铺陈渲染后,不正是要告诉我们“不争之争是上争”的至真道理吗?故事之中有很多的他山之石,我们不妨间以来之分析一下。首先是罂粟与小麦的选择性种植问题,当罂粟已在各土司领地普遍种植时,哥哥力主继续种植罂粟使麦其土司领地更强大,而傻子却不去争,提出了该种小麦的建议,结果麦其领地获得了空前的丰收。再次是战争征服和互市共处问题,聪明的哥哥穷兵黩武,总是力争用武力去占领其他土司的领地,而傻子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在边境守望之时,他没有去征服别人的念头,而是在他所处的地方设互市,成为各方土司经贸的集结地,并因此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开创了新时代的一幕。从这里,争与不争的结局判若云泥,另外一个,也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问题――麦其土司继承人问题。应该说,全文的所有情节设置都是紧紧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哥哥所有力争的表现,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两兄弟中最聪明的,但傻子弟弟在“不争”之中的众多反常表现,取得了很大成绩,获得了最终胜利。可以看到,故事之后蕴涵着鲜明的启示:“不争之争是上争”。

3、审美意蕴层

应该说,这是本文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文学艺术就是以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也就是“以形传神”,读者通过阅读,首先被作品中优美独特的艺术形象所吸引,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自己的思想感情也随之发生变化,或悲或喜,或愉快或激愤,并通过寻索玩味,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换一种说法,如果一部作品使读者在感情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得到美的感受,并有自己的体会和启示。那么这部作品在审美意蕴这个层次上可以说就展示了充分的魅力了。《尘埃落定》作为一部优秀小说,当然给了读者许多美的享受。而在文学形象上,它也达到了我们通常说的艺术至境状态,正所谓“妙在可言和不可言之间”,傻子形象便是可言和不可言的完美结合,留给读者极大的自由创造的美感和空间。最后,正如阿来自己写的:“尘埃终究是尘埃,无论曾经多么飘扬,总要落回到地上的”。我想,《尘埃落定》正是这样,给了我们极深的启示:人,就像尘埃一样渺小,迟早都是要归于黄土的,何必去追求在高空中飞扬,追求至高无上的,追求高于其尘埃的特殊权利呢?

【参考文献】

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