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工民建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工民建毕业论文

第1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参与指导物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来看,民办高职学生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自己东西少,抄袭严重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下载各种信息的便利。从网络上搜集毕业论文相关资料成为可能,这样造成学生大量下载资料,大篇幅引用,而自己的见解非常少。复制率大往往造成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严重制约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对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消极影响。内容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尽管是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内容和结论,大多是课本或期刊早就存在的东西,这样造成文章内容陈旧,毫无新意。例如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引用的物业管理方面法律或条例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近年来的物业管理法律或条例被引用的不多。学生论文整体布局不规范,缺少论文组成要素,尤其是参考文献书写不规范,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重点内容不突出,有些论文还存在“跑题”现象。师生交流少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在理论上讲时间比较充裕,然而实际上这一学期学生大多在单位实习,甚至有少数学生还在外地实习工作,因此教师很难当面给予他们针对性指导,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少。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邮件或QQ,这样论文中存在问题难以解释清楚。只是在答辩前几天,学生才主动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造成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指导,所发现的往往只是毕业论文中的小问题,这对论文整体质量提高没有太大作用。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和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但是,目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基本上采用普通高校毕业论文模式,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而忽视实践性。这样毕业论文就不能充分体现民办高职专业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也不能体现民办高职学生的专业特长。由此,造成毕业论文选题普遍偏离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不出民办高职教育特点,也没有顾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撰写论文的困难度,也给学生草草了事、大面积抄袭他人论文提供了理由。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因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应往届高中毕业生,甚至有些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在现行高校招生体制下,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处在高考录取最后一个批次,在这一批次中学生分数比较低,知识基础较差,具体表现在这部分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高,概括、归纳、总结及提炼能力欠缺,很难把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因此,民办高职学生撰写理论性毕业论文存在很大难度,一些学生为了毕业,只能抄袭、找人论文,应付了事。此外,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学生对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心里不满意,没有个人职业规划,因此学习缺少兴趣和能动性,在毕业论文上表现为不主动联系教师,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少数学生根本不理会教师的修改意见,原封不动上交论文。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管理因素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然而,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把精力大多用在找工作或毕业实习上,放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指导教师只能通过邮件、QQ、电话等方式与学生联系,不能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使得指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事倍而功半。此外,民办高职学生没有开题报告这一过程,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该搜集哪方面资料,教师也不能提前了解学生撰写内容。指导老师因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不高,具有指导毕业论文经验的教师比例不高,也是影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原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普遍不高,不能激起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兴趣,表现为不能认真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往往是草草了事;民办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承担繁重教学任务,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时间有限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对每篇毕业论文给予针对性指导;专业教师缺乏,不能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专业指导,往往是非本专业毕业教师指导本专业毕业论文,教师根本不能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有些专业教师自己都弄不明白,更不可能有效指导学生。

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措施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求对症下药,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拟定符合民办高职教育特点的毕业论文主题选题是毕业论文第一步。要根据民办高职教育特点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尽可能做到毕业论文主题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篇幅适中,不必要求面面俱到,重点突出、结论合理就可以。毕业论文题目拟定要和本专业骨干教师一起研讨,这样可以确保毕业论文主题质量,避免出现偏差。严格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首先,抓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在学生寒假前完成,避免和学生实习、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通过开题报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拟定写作大纲,并帮助学生完成参考文献搜集工作;其次,做好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这个阶段重点检查学生毕业论文初稿,针对初稿提出格式、专业知识以及撰写内容方面修改意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后,做好组织答辩,此时教师要配合学校毕业生答辩安排,严格审查学生论文,确保毕业论文质量。严格指导教师管理民办高职院校队伍在师资水平、教师专业结构以及师生比等方面不像普通公办大学那样合理。因此,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必须严格指导教师管理。可以通过培训让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教师具备指导毕业论文能力;必须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应有责任心,认真对待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尽量让骨干教师协助指导年轻教师,避免毕业论文出现专业知识上的错误。

第2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目标,落实,服务,发展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是创业服务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景德镇市直机关工委自活动开展以来,坚持“服务创业促进发展”为目标,牢牢抓住“建设五型机关、提高服务水平”这个载体,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毕业论文提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为创业服务年活动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引领,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下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引领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指导意见》,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各单位得到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坚持做到“五个带头”:带头抓、带头学、带头调研、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宣讲。在市委理论中心组专题网站《景德镇理论网》开办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网上学堂,聘请了10多位理论工作者担任网上学堂主讲。召开了“全市推进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研讨会”,开展了“全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博文大赛”、“党员干部谈学习”、“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理论网上行”等活动,形成了“处处是学习之所,人人是学习之人”的良好氛围核心期刊目录。

二是以“服务创业,富民兴市”为主题,全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在全市机关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基层群众评机关”活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创业者对机关服务创业的意见建议,组织群众就机关服务创业的意识、效率和质量等进行评议,找准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开展了“三送”(送政绩、送服务、送温暖)、“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比三看”(比学习、看素质毕业论文提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比实践、看能力,比业绩、看贡献)活动。完善了“党务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党员承诺制”、“一岗双责制”等服务管理机制,明确了服务内容、时限和操作规程。健全了各类服务机制,切实做到工作职责、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服务内容、举报电话“五个公开”,增强办事透明度。

三是以开展“四级联动,携手共建”活动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在全市机关组织开展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速瓷都崛起”调研活动,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探求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开展“服务创业做表率,科学发展比贡献”实践活动,组织“创业创新谋赶超”大讨论133次,征集“我为创业、创新做贡献”建议988条。认真开展“四级联动、携手共建”活动,通过共建、共享、共帮、共创,增强了机关干部开拓创新、服务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毕业论文提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全市机关“五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是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重点,扎实推进务实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积极推行和完善“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岗位责任、服务承诺、公开办事、公文处理、督促检查、考勤管理”等制度,对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进一步改进完善工作机制,将主要精力转向政策制定、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大、空”,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削减“文山会海”核心期刊目录。打造了“民生邮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起覆盖全民、全企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民政互动通道,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积极开展了“五联五送”活动。

五是以推进“廉政阳光工程”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建设。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组织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之中毕业论文提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统筹部署,落到实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的要求和规定,做到制度面前无特权,准则约束无例外。不断探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责任型机关相结合,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公开服务承诺,聘请特约监督员,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第3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 民族院校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23-03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in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mployment-orientation

Du Ho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430074,China)

Abstract: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of basic industry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reform problem of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ver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cruit a large number of minority students, and the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re relatively backward, which gives a bigger challenge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in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us, based on employment-ori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in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ully explor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ydrological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for graduates from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ation;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水利建O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1]。目前,我国水利事业正加速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民生水利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依法治水等水务发展与改革面临着新形势,为水利相关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对水利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水利事业需要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水利已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管理等诸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为了妥善处理、解决现在的水利问题,需要大批既掌握水利专业知识与技术又具备其他相关知识,体现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现念,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明确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方向,注重专业知识与理论,课程实践、创新实践、专业实习以及人文科学的合理规划安排,既是水利行业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培养追求的方向[2]。

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主要在国土资源、水利、水资源、城建、环保、交通等部门相关领域从事管理、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如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水文工程勘察设计院、环境监测单位专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施工单位、企业、水文站、水利局等事业单位等,也可在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目前,我国高等院中设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超过50所,除几所著名的大学外,大部分院校水文R当究票弦瞪就业的共同特点是:(1)专业面偏窄,市场适应性较差,专业对口或专业相关就业较困难;(2)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单位大多数为事业单位,由于人事机制的原因,本科毕业生进入这些部门有一定的困难[3];(3)就业中选择攻读研究生深造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

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高校教学思想的影响,专业教育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导致学生专业能力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弱[3]。

(2)由于就业相对困难,水文专业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小,大部分高校没有水文水资源的实践实习基地或者平台,学生实习实践训练相对不足,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3)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方案等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培养的水文人才不能较好的满足现代水利行业的需求,造成学生就业相对困难。

2 民族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民族院校中,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仅有中南民族大学,该校于2011年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实际,中南民族大学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定位为培养具有较扎实水利科学知识,较好人文科学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应用能力与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专业知识的水文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为我国水利事业,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水利事业服务。

在招生规模方面,2011年、2012年的招生规模为两个班,每年约60人左右,从2013年开始,每年招生保持在1个班,30人左右。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南民族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同时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与其他开设水文专业的高校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基本一致。除了理论教学,中南民族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也开设了一系列实验、实践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如水力学实验,水信息技术与采集实验,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文预报、水文水力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文测验等课程设计。因此,该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比较广泛,主要是水利、水电、水文、水资源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攻读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11级、2012级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考取研究生和进入公司企业是民族院校水文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28.0%和42.4%。根据毕业生就业后所反馈的信息,以及对水利行业相关单位(主要是公司企业)的调研结果分析,当前民族院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重要专业课程开设时间较晚,从大三才开始开设,由于学生准备考研和找工作对这部分专业课程不够重视,导致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考研或以后工作;(2)与就业相关的专业实习实践偏少,工程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工作经验;(3)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弱,本科期间参与的科研训练不足,进入研究生学习以后初期感觉比较困难。因此,根据就业等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基于就业导向的民族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民族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水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适应就业需求的水文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优化培养方案,改善课程设置[4]。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本科生应围绕基础厚实、知识广博、能力出众、视野宽广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已设课程的基础上,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前提,优化培养方案,改善课程设置。第一,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评估和重新安排,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就业需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专业实践课程模块[5],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适应水利行业多口径人才需求。第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实施情况,将一些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提前,避免与毕业生准备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第三,根据校外生产单位的意见和调研结果,针对近年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在水资源分布和水质监测方面的应用,水资源规划和配置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适当增加3S技术、遥感技术、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

(2)强化实习与实践,提升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完善“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应用创新性实验”三阶段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增加开放性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6]。适当增加和调整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实习的教学环节学时数,毕业实践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毕业设计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利用实习单位的有利条件和业务方向;毕业生就业以毕业实习所在单位为重要渠道。通过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践锻炼,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究素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创新学分。学生可以通过应用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本科生创新项目训练、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发表文章、专利等多种途径获得创新学分。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和科研中大胆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等引入到专业领域中,以解决生产实际中复杂多变的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

(4)推进产学研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习基地,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对于就业有很大帮助。工作单位、学校以及科研机构都可以成为W生学习的场所,产学研用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学校而言,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科研机构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对企业和科研机构而言,与高校合作,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能够培养和选择符合自己单位需要的毕业生。通过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密切地产学研用合作,实现共赢多赢。

4 结语

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创新实践型水文专业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进步的要求。民族院校以招收少数民族考生为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为民族院校水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为了满足国家、地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民族院校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与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地区的水文水利事业提供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有兴,赵志涵.水利学子如何分享行业发展盛宴[N].中国教育报,2011-01-26.

[2] 宋瑞明,马细霞,赵培培,王珂.基于现代化水利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法探讨――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34-35.

[3] 孙守国,蒋晓辉.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81-82.

[4] 郭纯青,周蕊,代俊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以桂林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11):83-85.

第4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族;高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新闻(1976-),男,宁夏中宁人,北方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刘芳(1970-),女,宁夏中卫人,北方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宁夏 银川 75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JY09-ZDB)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36-02

近些年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表现为办学设施的巨大改善、师资水平的大幅提升和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1]民族高校过去的主要任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培养管理干部,开设专业大多为文史经管类专业。为了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经济协调发展,一些民族高校根据民族学生所在地区工农业发展特点,陆续开设了一些工科专业。目前,民族高校中选择工科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其在校学生人数甚至超过了传统专业。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地区,加之汉语水平相对较差,[2]学习工科专业时显得较为吃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是民族高校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尝试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指导教师的培养机制。具体方法为:学生进入高校后,学校为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为其专业学习提供指导。在学生一年级期间,专业学习导师主要解答学生专业方面的问题;根据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大多回原籍就业的特点,在大学二年级期间,专业学习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向学生布置以本科生毕业论文为导向的专业教育计划,让学生在二、三年级这段充裕的时间内带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做学习汇报;进入四年级后学生对毕业设计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忙于考研或找工作期间可以从容完成毕业设计。此外,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结合目前本科生四年学习特点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3,4]联系相关企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最终为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发展培养出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专业导师制度

民族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不同,更多的表现为基础知识方面的差距,工科类专业体现尤为明显。由于高校对所有学生的毕业要求是相同的,这难免会导致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民族学生产生畏惧、自卑的心理。对于这种情况,除了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外,关键是要让这些学生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为此,民族高校可以尝试给每个学生指定一名专业教师,指导其专业学习。下面对专业指导教师如何开展工作进行探讨。

进入高校后,很多学生特别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对所选专业的理解还很模糊,加之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和高中衔接度较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疑惑,甚至产生懈怠情绪。此时,需要指导教师及时向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做系统性讲解,让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憧憬,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图1展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专业课程与本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去向。

学生自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课程,由于相关课程有的联系紧密,有的相对独立,学生学完专业课程后往往不能将其有机联系起来。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毕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和综合性应用,是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模拟演练,甚至是对专业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些年考研升温和企业招聘时间提前,考研的同学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找工作的同学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求职上,论文时间很难有保证,无法对毕业设计内容做深入思考,毕业论文也是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基于此种情况,有些专家甚至建议取消本科生毕业设计。通过建立专业学习指导教师制度,指导教师根据民族学生家乡工农业发展特点,在二年级时为学生设计一个毕业课题。教师通过早期布置和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和思考,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再结合实验实践环节的经验,消除疑惑,逐步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建立起完整的专业知识架构。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和无外界干扰的前提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困扰学生学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下面以北方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11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作为例证,以此说明此方法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二年级时布置了毕业设计题目《低压配电网TSC+SVG无功补偿系统设计》,题目下发后给学生讲解了系统的主回路设计,具体结构见图2。

按图2要求,学生根据表1给出的提示,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完成主电路参数计算并划分各模块的功能,并不断思考PFC和SVG的实现方法。

表1 TSC+SVG无功补偿系统设计内容与关联课程

设计内容 关联课程

主回路设计

(参数计算) 电路理论,供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无功负荷)

控制系统设计(PFC,SVG) 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DSP技术,单片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

采样、保护电路设计 电气测量、电子技术,继电保护

最终,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文献资料查阅,不断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利用PSIM和MATLAB仿真软件的混合编程模式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同时,通过交流发现其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学会了通过相关文献数据库等手段快速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不能实现,关键在落实。这需要专业指导教师通过检查汇报等措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工作进度,并对发现的问题给出指导意见。

二、实践教学机制的完善

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让工科类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民族高校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建设。但是,目前此环节培养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入校后近一两年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干什么。此外,在学校实验室建设方面,为了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完好率和简化实验难度,学校多数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室建设成集成度很高的“黑盒”实验平台,尽管做了实验,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依然比较肤浅。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

2.完善实践教育措施

(1)开展各种认识实习。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切身感受,体会到所学专业将来有用武之地,北方民族大学积极组织一 二年级学生深入对口厂矿企业,如组织电气专业学生到宁夏电力科技馆、宁夏马莲台电厂和生产电力系统智能仪表的宁夏隆基宁光仪表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认识实习。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前景,请实习单位的优秀年轻工程师给学生介绍其如何融入企业的发展,如何在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应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参观学习和交流使学生了解了所学专业概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改进实验教学。学校新建了电气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实验室,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由于购置的实验装置集成度、智能化程度较高,学生看得到的实验室装置一般都是一些接线端子,仅仅参照原理图做完实验很难有真切的感受。为了给学生一个立体感受,让学生对专业理论的体会更加深刻,学校近几年投入大量的经费对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专业课教师结合所授课程,对实验室装置的组成、运行录像后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穿插应用,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为了逐步转变以教师讲授和示范、学生被动模仿实验课教学方法,要将传统的以验证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逐步转变为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项目。明确提出对工程类专业学生需要重视工程教育的实际训练,直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工程需求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基于此,要求对现有本科教学体系进行合理优化。整个本科课程设置适合3+1的培养模式,具体结构体系如图3所示。

北方民族大学根据民族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一些不考研毕业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后顺利实现了就业。

三、结论

针对民族高校中一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基础知识薄弱,汉语水平不高,在学习工科专业时较为吃力的现象,笔者提出了建立专业学习导师制度,并完善实践教学措施,以提高民族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民族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民族高校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庞志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6-108.

第5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民办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但是活泼好动,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1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生源特征和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锐减,招生越来越困难,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差。报读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包括普高生,中职生,学生总体学习成绩偏差。随着生源越来越紧缺,为了保证学校发展,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一再降低入学门槛,学生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足,迟到、旷课频繁,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抬头率”不高。

2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性直接影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为培养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必须实行适合此类学生特性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适合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活动,必须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起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2.1全程实习实践

将实习实践贯穿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整个学习阶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实习实训课程。大一进行参观实习,比如参观仓库,配送中心,港口码头,物流园,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等等,让学生首先对物流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大二开展与物流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实训和课程实习,比如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配合企业物流沙盘实训、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组织学生到生产制造企业参观生产流程等等;大三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企业顶岗实习,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完成实习报告;最后针对具体企业存在的真实问题,撰写完成毕业论文。

2.2建立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学生毕业后的市场适应性,企业的人才储备及教师知识背景的丰富,学院的持续发展等都有重大意义。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有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产学研模式等。但是大部分并没有在人才培养方面,课程设置方面,实习实践方面及产学研方面真正深入合作,主要实施的是订单班和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模式),而且就这两方面的合作也存在诸多现实的困难。一方面,在物流行业中,很少企业能同时接纳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统一到企业集中实训一周以上,企业满足不了学校的实训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家境普通比较富有,学生个性独特鲜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很广,每一届学生毕业后很少会有十个以上的学生去同一家企业就业,校企合作的订单班效果很难实现,学校满足不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企业校企合作的目的则更多的是考虑利益,学校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目标不一致,单纯的订单班和实训基地模式实际上并不能持续。目前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投入严重不足,且实训的设施设备陈旧,完全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随着智慧物流时代的来临,物流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大型的物流企业每年花费高达数亿元的资金用于物流设备的更新换代升级,任何民办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凭自身能力与物流技术发展同步持续更新物流实训室。建立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将是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同时引进多家企业,共同投资,建立校企共享性实训基地。企业投资或者学校向企业租赁最新的物流设施设备,供学生实训及培训考证。学校和企业对物流专业实训基地进行统筹安排,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实训、培训、考证、技能大赛、科研等业务,实训基地还可以用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持续学习培训,甚至对社会开展培训服务。同时,各企业可以开展企业内部认证培训,将参与认证的学生培养成本企业的储备人才,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入发展,促使共享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派送教师下企业实践,企业可以借助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研发创新,帮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科研难题。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对学校对企业都是双赢的结果。

2.3物流技能竞赛常规化

物流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物流技能竞赛代表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现实要求,通过物流技能竞赛倒逼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及改革,并将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形式。目前开展的物流技能大赛,有政府组织的,有行业协会组织的,还有企业组织的。政府跟行业协会组织的物流竞赛,都需要先进行方案设计,再进行操作完成。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设施设备投入少,致使比赛中使用的大部分设备都是教学中没有使用过,甚至没有见过的。这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很难参与政府跟行业协会组织的物流竞赛。企业组织的物流竞赛大部分是线上比赛,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主要是物流专业知识及综合模拟经营,民办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广泛参与。但是,学校不认可这类比赛的成果。这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加物流技能大赛。民办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要真正在教学中融合物流技能竞赛,首先可以举行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赛,在专业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利用一些企业开放的物流技能竞赛平台,广泛开展校内的物流技能竞赛。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共享物流实训室,根据现有的部级技能大赛的赛项,配置物流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将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结合当前开展的技能大赛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逐步构建从课堂到校级竞赛到市级竞赛到省部级竞赛到部级竞赛的技能竞赛体系。再次,还可以组织结合合作企业真实运营情况的学生竞赛,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促进课程教学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各门物流专业课程也可以结合课程知识开展一些课堂竞赛,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并能学以致用。

2.4融入游戏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乏味,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比如,在企业物流管理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做“汉堡游戏”,让学生了解精益生产的相关知识点;“囚徒困境”游戏则让学生理解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及畅顺沟通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游戏教学使课堂变得轻松丰富,深受学生的喜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5毕业论文真题真做

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要求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但是对于毕业论文的标准非常模糊,要求也很粗糙。有些院校把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去顶岗实习之前完成,且只是作为一门课程作业来完成,对是否分析解决了实际问题并不考核,很多学生都是东拼西凑堆砌完成要求的字数,这样的毕业论文毫无意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目的在于加强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应该紧密联系实际,真题真做。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一方面,物流教研室可以组织物流专业的老师下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的实际问题采集真实的研究题目,组织学生选题并完成论文。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安排至少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可以安排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同期进行,学生可以在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形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环境分析问题,进而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完成毕业论文。同时,企业的指导老师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指导,确保毕业论文真正能联系企业实际并服务于企业。

3结论

作为一门实用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与企业需求一致。但是,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等资源有限,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如何通过教学改革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是每一位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吕贵鑫,冯卉苒.民办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468.

[2]梅阳寒,李笑勉,罗冬初,陈雪梅.多维度的校企资源共享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探——以东莞安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例[J].探索,2018(3)

第6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 毕业生 就业指导

一、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少数民族毕业生缺乏市场意识,认识不到竞争的激烈性。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生活在西北西南偏远地区、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就造成民族毕业生现代社会信息匮乏,在生活态度上陈旧思想严重,竞争意识淡薄。由此造成社会上对民族毕业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质疑,从而影响民族毕业生就业率。

第二,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市场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决定了市场发育的低水平。虽然国家、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就业市场起步晚、总体化水平低,造成相关制度落实不充分、政策配套设施缺乏、服务层次低、工作职责分配不到位等问题。

第三,现代企业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实际是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竞争,要想成功就业获得理想职业,在学校期间就必须刻苦学习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实际技能,提高择业技巧。少数民族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能力和素质,才能找到理想的、适合发挥自身才能的岗位。

第四,少数民族毕业生缺乏合理的就业策划。一方面许多民族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把理论落实到实践这一高度,造成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另一方面许多民族毕业生大学期间没有及时的结合社会需求而选修课程,造成知识面狭窄;最后许多民族毕业生对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合理的认识,造成准备不充分,面对招收单位应对不足。

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对策探讨

新一轮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做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就业制度改革必须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要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力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适应就业市场化的需要”。

(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拓宽就业领域

首先,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适合民族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使毕业生看到乐观的就业前景,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其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应积极做好就业前的规划工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理论知识的有利环境,所以所有学生都要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时间,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并做好就业的合理规划,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计划要随着社会的需要而改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努力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但搞经济建设不只需要经济管理类人才,也同样需要技术和研发类人才。那么,民族类高校的任务就不再是过多的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而是应该培养适应各个行业专业技术型的人才,来支撑起经济发展的科技基础,提升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

(三)做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提升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能力

民族高校在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敏锐的洞察力,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国家社会需要为导向,统筹规划全面布局,加强招生、培养、就业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首先,招生和培养工作要考虑充分就业这一目标。其次,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拓宽民族高校就业辅导体系

建立系统化、网络化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而当前形势越来越呼吁就业指导的个性化、网络化、信息化,即对不同少数民族群体、不同学科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针对化、差别化、突出特点的就业指导,对每位学生都设有信息库,针对学生发展动态进行定期指导,争取做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与院系专业辅导员联合指导学生就业,并针对弱势个体进行个别指导。

(五)加大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教育和指导力度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不仅解决了其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已成为许多民族学生创业者的“熔炉”,民族类高校应积极举办创业技能大赛,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积极鼓励引到学生自主创业,认真引到少数民族学生创业团队健康成长,同时,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艰难,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克服急功近利,合理规避创业风险。

(六)毕业生自身调整好心理状态

大学生必须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就业形势,及时更新自身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心态,成功了不狂妄,遇到挫折不气馁。关键是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按照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以在残酷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使得就业制度改革起步晚、实施慢,与全国毕业生就业水平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存在问题,但少数民族毕业生也有很多天然的“特殊优势”和“后发优势”,只要积极贯策改革措施,加速实施进度,转变观念,突破创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新水平。

参考文献

[1]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2]十七大宣传提纲.西藏日报.2007-09-15(1).

第7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一、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

1.迅速融入基层工作

选派一位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理论强、有责任心的骨干民警担当实习期的指导老师,参与学习指导的全过程。从熟悉单位总体情况、辖区情况、学习派出所工作规范、记写实习日记、了解接处警流程和参与办理案件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尽快融入自已所处的新环境。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师傅的传授内容都进行精心安排,以派出所实际工作应用为主线,把公安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穿插到具体案件的办理和各种警务活动的过程中。实习指导能够有的放矢,以提高警察院校毕业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主,特别注意通过民警师傅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去影响毕业生,以“与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理念教育他们。

2.脚踏实地做人做事

在派出所实习,既是学习做事情,更是学习做人。每当民警师傅指导讲解的时候,学生都应该非常积极的学习思考,并积极主动要求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不能够好高骛远。实际上,派出所工作也不可能会根据专业来定岗位,只要是工作需要就服从安排。民警师傅一般都是喜欢踏实好问的学生的,对学生的问题一般不但很乐意回答,往往也还可能将自己的办案经验甚至绝活传授给学生。初到派出所实习,接触到的有些时书本里从未接触过的新情况、新现象。有时候工作一项接着一项,任务很紧,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派出所工作需要,必须多干多学,甚至经常要放弃休息时间。实习生只有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积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才能够迅速增长才干,丰富经验。

3.注重实践积累和提高

派出所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治安专业的、侦查专业的,或者是还是其他什么公安专业的都具有“应用”的特点、“动手”的特性。派出所以“真案件、真环境、真警械、真流程”的方式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环境和指导,培养他们将派出所的实际各种警务活动中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获得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能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指导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办理各种警务活动过程中通过指导民警的身传言教、身体力行地随时指导而使学生迅速地了解并掌握一些工作细节和窍门。每完成一个具体实习内容,经历一个实习阶段,民警指导老师多及时给予准确点评,对反映出的的问题及时讲解。整个过程多采取鼓励法教学,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养成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耐心的优良习惯,具备严字当头,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是消除一切错误在实习过程中,确保毕业实习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

1.建立运行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

学生的毕业实习,是其走向社会和就业前的必经阶段,也是一个“预就业”的过程,除了要按照实纲要求完成全部实习任务之外,还应该学习和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必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各系(部)应根据所属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制订本系(部)毕业实习指导(联系)与过程控制和管理办法,办法中应明确规定带队指导教师的职责、职称要求、指导时数和次数,基层派出所巡查的时数和次数等。带队指导教师应按要求做好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和联系工作并做好记录,以各种通信方式进行的指导和联系,应将指导和联系内容格式化,即跟踪记录表、联系及指导工作情况记录表准确反映带队教师管理监督的情况,也方便今后的监督和检查。

建立健全分级管理体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搭建起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管理网络应该包括学校教务处、系部、实习派出所以及实习学生四个层次,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实习派出所—实习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及时上传下达,定时反馈信息,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解决。

2.实习前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保证实习质量

根据公安专业特点,有必要在学生确定实习任务后,进行为期2~3天的实习前强化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治安和侦查专业课的各种基本业务和派出所必须的常规业务技能。并请各学科专家开展一些相关的专题讲座,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毕业实习效果。

3.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监督和改进实习教学工作

实习巡查是学校联系派出所和实习学生的纽带。毕业实习派出所的民警业务能力、水平,派出所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派出所经费等诸多因素对于能否按质按量完成实习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依据各系(部)报送的学生毕业综合实践实施计划表,从实习开始后即采取实地巡查和电话询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实地巡查由教务处会同督导处指定检查单位,系(部)派员参加;电话询查由教务处、督导处随机确定检查对象,每周与各专业数名学生及其指导教师或单位实习主管部门进行电话联系。实地巡查和电话询查均有详细情况记载,每两周左右汇总一次并进行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系(部)共同研究解决。并充分发挥带队教师的作用,可采取实地巡视或不定期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进行,以随时监控学生是否在指定的单位(岗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并做好详细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处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及完成实习任务情况、工作表现和实习单位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指导,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从而加强实习工作管理。

4.建立健全实习考核和毕业论文答辩制度,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实习考核包括实习期间的日常工作考核如考勤、组织纪律、专业工作量等,由实习派出所和带队教师主要负责。毕业专题结束后,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实习报告从摘要、关键词到报告内容的材料、方法以及结果和分析讨论都要求以论文的形式来撰写。通过反复修改,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论文写作的要领和技巧,还重新认真回顾总结实习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一、关于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议案

届全国政协委员何伟提交的《关于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的建议》的提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无论是从因扩招影响的一年比一年多的毕业人数上看,还是从一直都不怎么高的就业率来看,再或者看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满意程度,都无疑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而创业无疑是规避就业竞争的一大有效途径,相对于考研而言,更现实。可纵观目前大学生创业情形,实在不容乐观。虽然,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对自主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觉得自主创业是一个很好体现个人才能的平台,还对自主创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大部分同学,只停留在臆想阶段,并不了解创业真正了解创业是怎样一回事。目前,社会上或者高校里都开始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或者创业计划大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就业或者创业有个提前的认知与了解的做法也成效不显,毕竟这种比赛只是比赛而已,并没有真正能够帮助个人自主创业提供一些经验。

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心理素质和技能筹备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中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按照议案中所建议的那样:

1、建议我国高校增设创业选修课。创业选修课的老师必须是有创业经历的人。

2、高校可以适当修改学制。因为一般高校的选修课都是一个学期一结课,而创业活动是长期的,所以在学制上,希望高校做出适当的安排。

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对此也是非常关注,特别着急,“要多帮帮这些勇于拼搏的年轻人!”所以在今年会上,他带来了关于“积极完善创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议案。他在议案中建议,一方面政府要夯实创业资金平台,除了按年度直接投入,还可以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面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另一方面优化创业机制,除了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机制之外,还要完善创业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创业破产救助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

另外,民建中央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政策体系》的提案中,也同样对大学生创业寄予厚望,希望政府给予积极关注,和足够的支持。

二、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议案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在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如果这最起码的社会责任都不具备,那么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败,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失败!这将导致道德天平将严重失衡,在诚信体系基础上的社会将会变得残缺,也将由此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守诚信道德,把诚实守信当作人生的第一要义。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是大学考试中的舞弊;

二是大学生学术研究中的诚信危机,包括毕业论文抄袭剽窃,伪造各类技能证书;

三是大学生经济信用问题,如恶意拖欠学费,不履行助学贷款承诺等;

四是大学生求职信用缺失诸如虚假求职,频繁违约;

五是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的信用危机。

鉴于此,从学校的角度探索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了如下建议,可以说颇具使用价值。

第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无信不立”的信用道德观念。

首先,以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

其次,丰富校园诚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深刻性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之中,潜移默化地将诚信观念融入到学生内心深处。如定期召开诚信评议会、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进行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征文或演讲赛、“个人求职不掺水”签名、“远离作弊”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校园”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诚信。

最后,建立诚信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诚信教育网站,让学生通过无记名对不诚信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道德教化的教育层次上,还应当在实施教育的动态过程中,适时把握学生的诚信状态,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

第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基于诚信档案,对学生诚信状况按级别科学分类,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诚信测评体系。

第四,完善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高校的纪检部门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每年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诚信品德的评价状况,收集师生反映的情况汇报。

总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要形成统一的道德风尚,柔性的道德要与刚性的法律,维护公共道德秩序,约束非诚信的行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良性教育循环的格局。

三、加强高校与民企沟通与协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胡成中在3月5日提出,希望政府加强高校与民企沟通与协作,从而解决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也是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有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3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我国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在春节之后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据初步统计,地区节后用工缺口约200—300万,地区用工缺口达80万。加强高校与民企的沟通与协作,统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对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建议道,建立高校与民企的信息对接机制。

一要加强舆论引导,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引导他们到民企就业。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民企的发展成就、企业文化、用人标准和福利待遇等,增强民营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二要建立专门的高校与民企网络沟通平台。我国现有招聘网多为综合性网站,专门为民营企业招聘大学生而设的网站很少。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设立全国性的民企高校招聘网,拓宽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定期全国民营企业用工信息和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校友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引导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培养方向等,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

同时,可以适当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民企招用大学毕业生。对应届毕业生初次到民企就业,各级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补贴,支持企业对他们开展岗位培训。对促进就业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要在财政、税收、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为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提供绿色通道。我国很多省市实行了居住证制度,但办证条件、办证程序限制很多。有关部门要实施更优惠、更便捷、更贴心的居住证政策,缩短办证时间,完善服务,让持证的大学生享受同城待遇。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兴建人才公寓,解决大学生的住房难问题。

另外,适应民企的用工需求,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大学生就业的难点主要在普通本(专)科院校。这部分院校的毕业生整体专业水平不如名校生,实践技能不如职校生,处于基数大、就业难度也大的境地。建议:

一是教研机构编写教材时,要广泛征求民营企业的意见,提高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二是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不愿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培养。政府部门要帮助和支持高校在民企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是高校要聘请来自民营企业的兼职老师,通过授课或讲座,使大学生更好地熟悉民营企业的岗位要求和生产技能。

四、对于大学行政化体制的建议

日,大学行政化体制。学社在《关于去除行政化,治理大学腐败的提案》中分析指出,随着大学不断扩招与规模扩张,高校基建以及招生事务成为大学腐败高发之地。

“解决我国大学腐败的关键就是去除高等教育系统的行政化。”对此,呼吁,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腐败的治理,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惩处犯罪分子,严肃党纪政纪,使干部受到警示教育,尤其是对各类学术腐败案件,教育主管部门要态度坚决,及时督办,消除学校内部的包庇、袒护;严格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高校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防止个人独断专行。

提案资料还指出,要尽快落实《高等教育法》,改变大学行政权力至上、学术权力微弱的现状。大学要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宗旨,形成尊重教师与学术、行政为教育科研服务的风气和环境;要取消实际存在的大学行政级别,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要改革大学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清除学术腐败产生的诱因。

建议尽快制定《高等院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条例》,强化教代会和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权利;明确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完善其在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中的辅助决策机制,保证学术性权利在学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9篇:工民建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71-03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一些高校工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甚至不如某些高职院校、技校的毕业生就业分配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差。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促使工科毕业生的素质提高一个层次。因而,从可实践的层次,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力求改善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这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及极力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现状及其分析

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众多优势资源,如煤、石油等,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能够高效转换为经济,是目前新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欠发达、教育事业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在这种客观条件下的少数民族工科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以新疆大学三个工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昌吉学院和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工科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地调查,通过细致梳理和分析以及结合自身多年给“民考汉、民考民”班级授课,得出了影响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1.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据调研,由于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生源上的“先天不足”――中学、高中数理化基础薄弱,从而导致他们在大学学习工科专业课程时显得非常吃力,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觉得好多公式推导难以理解,尤其是涉及到复变函数、高等数学、概率论等知识就更难理解了,因此与其对应的相关理论知识就不能完全掌握了。

2.“低进低要求”。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新疆高校对少数民族的入学门槛放低,并且当地政府也给少数民族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加分政策,从而导致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学习非常吃力,学习效果不好。虽然任课教师对他们的课程考核要求放低、放宽,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好几门课程,甚至包括专业核心必修课程的考核不及格,频繁出现挂科、重修及补考的现象。大四的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指导教师对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并不是很高,有些只是对专业课程某个知识点的简单应用,主要包括梳理、设计、仿真,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导致毕业论文进行二次答辩,甚至还有二次答辩仍不能通过的。

3.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弱,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试,留给自己实践的时间偏少;二是他们不善于多动手进行试验操作,除了尽力完成每门课程按计划要求的实践学分,很少主动去设计、制作一个实践工程项目,学习非常被动;三是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理论考试,轻视技能培养”的现象。

4.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全面。这里以昌吉学院能源动力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设置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军训、劳动课、社会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训、电子工艺实训、煤化工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实训、DCS、仪表及过程控制、电子线路CAD实训、毕业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专业实验有:电路基础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专业基础实验。这些实践环节还有些薄弱、不够全面,并且94%都是在校内实验室模拟完成的,没有推广面向企业,因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5.实践教学评价及监控体系不够完善。通过走访、深度访谈的方式,共对十个班级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了解,学生反映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部分是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组织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各个方面的需求极不满意,比如对承担难度大、趣味性差的实践课程任课教师打分较低。但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调查问卷统计表明,竟然达到95%的教师自我评价为优秀,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了较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一个比较健全、客观、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及监控体系。

6.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有待壮大。据调研发现,承担实验、实训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专职教师,比如实验员、实验师等,人数非常少,且他们学历并不是很高,主要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博士研究生学历只是极个别,而且他们中有90%的都没有在企业访学、进修以及企业工作的经历,从而导致学生进企业实习会出现校企导师对接不连贯等一系列问题。

二、解决对策

针对影响新疆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低的6大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如下三条解决对策。

1.构建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以区域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坚持“应用技术主导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根据“拓宽基础、强化实践、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本文构建了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强化、综合仿真设计、校外实践4年不间断的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该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改革前提下,通过校企导师对接,让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优化毕业论文设计,确保产学结合的高效对接,并组织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着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然,高校不仅要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验、实训学时,还要延长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学时,才能有效实现“三层次实践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图2中,基础实验模块是指图1中的基本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强化的验证性实验;自选设计模块是指图1中的综合仿真设计以及自行设计类实验;综合创新模块是指图1中的综合仿真设计和校外实践环节。

2.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文构建了实践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其构成总结为“一个目标、三个保障、三个系统”,如图3所示。

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目标就是逐步培养大学生的三种能力,即从培养基础实践能力开始,逐渐过渡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专业实践能力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培养工程实践创新素质。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三个保障,即组织机构保障、规范制度保障和执行过程保障。其中,组织机构保障就是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相互沟通信息,集体研究问题,制订实施方案;规范制度保障,就是建立符合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规律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依据,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执行过程保障,此过程的主要责任人是一线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一定要把好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关。有这三个保障,三个系统就可以顺利运行。其中,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就是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事后调控;同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激励教师、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师、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时做出评价并进行奖惩。因此,构建如图3所示的监控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从日常的教学运行过程、课程建设(尤其是实验指导书的完善)、教师的培养培训(包括学历进修、单科进修、访学、外出教学会议、企业学习等)、教研室教研活动、教师备课授课听课评课、讲课比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比如通过教学研究立项的方式,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项目、实验模式、实习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实践教学中,将会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高校借鉴以下三条措施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①安排校内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重在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力争逐渐培养为“双师型”;②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政策优势,聘请对口支援院校的优秀师资作为校内教师的导师,提升校内师资队伍的水平;③深化校企合作关系,采用一种“师徒结对”的培养模式,就是让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校内教师的导师,对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进行“一对一、一帮一”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校内教师尽快成长为业务全面的实践教学能手,为了保证培养效果,培养时间不少于2年。同时,建立校内外教师衔接、联合培养大学生的工作机制。

将学校与当地企业、行业紧密结合,通过调研、论证,本文构建了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训强化、综合仿真设计、校外实践4年不间断的多样化工科实践教学体系和“一个目标、三个保障、三个系统”实践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改革前提下,采取校企交叉的学习方式,通过校企导师对接,让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并进行完整的毕业设计等流程,从而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研究能为新疆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现实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运兰,朱宝忠.工科院校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14):149-151.

[2]Christenson B T,Schunn C D.Spontaneous Acess and Analogical Incubtion Effects[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5,17(2-3):207-220.

[3]Pawlak Z.Rough sets and intelligent data analysis [J].Information Sciences,2002,(147):1-12.

[4]Smola A J.Scholkopf B.A Tutorial on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J].Statistics and Computing,2004,14(3):199-222.

[5]杨丹.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5.

[6]赵立辉,霍春宝,陈晓英,等.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07-108.

[7]王丽梅.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9-21.

[8]章结兵,任秀彬,汪广恒,等.高校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新探索[J].山东化工,2013,42(1):76-77.

[9]赵萍.团队式角色定位型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13,(1):74-75.

[10]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