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项目评估论文精选(九篇)

项目评估论文

第1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计项目;后评估;原则;内容

一、审计项目后评估的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估人员对被评估的审计项目的评估资料及其相关情况等进行深入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掌握可靠和充足的审计项目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是指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必须使用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评估方法;遵循科学的评估程序是指审计项目后评估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以便从过程控制上保障审计项目后评估的科学性。

第二,公正性原则。坚持公正性原则,就是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要求评估者必须坚持公正的立场,不受权威或者利益的干扰。坚持公正性原则,必须做到:一是独立。要求从评估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履行职责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保证项目评估人员的精神独立和形式独立,减少危险、利诱和干扰,为后评估的公正提供组织保障。二是透明。透明就是要求审计项目后评估的标准、过程及结果要透明。

第三,全面性原则。“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坚持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要对审计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最终给出该审计项目的整体性评价。

第四,效益性原则。审计项目后评估第四个要坚持的原则是效益性原则。审计项目后评估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果,因此它更应该坚持效益性原则。坚持效益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审计项目的评估必须从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衡量,既不能过分强调审计项目的成本而忽视该项目的效益,也不能突出审计项目的成果而忽视审计项目的成本。二是审计项目后评估本身也要贯彻效益原则。既要坚持科学性,又要讲求效益性。

第五,实用性原则。审计项目后评估第五个要坚持的原则是实用性原则。审计项目后评估应少摆“花架子”,坚持实用性原则,才能切实、更好地发挥审计项目后评估的作用。主要是做到:项目后评估指标的设计、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程序的优化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适用的成熟做法;后评估报告问题应针对性强,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二、审计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一)审计项目目标的后评估

第一,对审计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对审计项目目标合理性进行评估就是对照审计项目在《审计计划安排情况表》中的立项背景及必要性、审计目标的论述和确定,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目标变更,评估项目立项和目标的合理性。一是要检查审计立项前是否广泛收集有关资料、信息,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对审计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风险、项目的难度和项目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充分的评估,以切实保证项目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是看审计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科学。具体地说,就是审计目标的确定是否反映了当初审计项目立项的愿望,是否抓住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审计结果公布之后,是不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是不是真正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了效率和效果。

第二,对审计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主要是分析和确认项目实际完成的各种目标与项目原定计划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具体地说就是目标确定的问题都回答了没有,预期目的达到了没有。审计项目后评估要对照原定审计项目目标去分析和检查实际完成的目标情况,检查项目目标的变化情况,分析项目目标实际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项目目标发生变化的合理性。

(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后评估

对审计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评估就是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审计方法、组织分工、风险防范和操作程序的健全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审计项目实施决策情况。要检查审计模式和具体审计方法、审计技术手段的选择、组织分工、时间安排等是否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评估审计项目实施决策不正确的影响,分析审计项目实施决策不正确的原因。二是审计项目的进度控制、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情况。三是“冲突”的管理控制情况。检查是否对审计项目中审计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冲突进行了管理和控制、管理和控制是否有效,分析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分析十分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如“持续改善”的方法等。

(三)审计项目效益的后评估

审计项目效益的后评估主要是对审计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审计项目的效益情况进行评估。

审计项目的成本。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结束所发生的与审计项目相关的费用之和,包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即包括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外勤审计经费。

审计项目的绩效包括收缴的违纪资金、案件的移交及查处、直接经济损失的挽回、微观制度的规范和宏观管理的完善等,还包括审计项目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和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审计项目创新包括:一是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如新的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新的审计方法的采用。二是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如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整合,审计、纪检、监察联合办案方式的创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完善等。三是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如人员分工、权责制约、激励相容等的创新。

审计项目的成本绩效进行评估就是找出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造成审计资源浪费和绩效不好的原因,使项目实施单位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以后同类项目的绩效。

(四)审计项目影响的后评估

审计项目影响包括经济和社会影响。经济影响主要是审计项目的收缴的违纪资金、直接经济损失的挽回、所审计项目的改进和宏观管理的完善等影响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主要是通过审计项目,审计机关移交案件线索、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大案要案、促进审计项目对象所在区域的制度完善和促进国家层次规范的修订与法律的完善等等,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宏观绩效。

审计项目影响的后评估就是检查、评价审计项目的经济、社会影响情况,总结审计项目产生较高经济、社会影响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影响审计项目产生较高经济、社会影响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促进审计项目的完善,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五)审计项目持续性的后评估

审计项目持续性的后评估就是检查该项目社会大众、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需要程度和欢迎程度、该审计项目的成功程度(或完成程度)、该项目的成本效益情况等等,评价这些审计项目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分析该类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而以后对审计项目的类别和重点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国家审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审计项目后评估方法

(一)对比法

第一,有无法。是指将审计项目实施前与审计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审计项目效益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对审计项目的计划、审计项目决策和审计项目实施的质量的评估方面。

第二,先后法。指将审计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没有审计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价审计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先后对比法主要应用于审计项目的效益评估和审计项目的影响评估方面。

(二)逻辑框架法(简称LFA)

审计项目后评估的逻辑框架法是将审计项目的多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用一张简单的框图分析其内涵和关系,以确定审计项目范围和任务,分清审计项目目标和达到目标所需手段(或程序)的逻辑关系,以评价审计项目活动及其成果的方法,通过应用逻辑框架法可以系统地分析审计项目原定的预期目标、各目标的层次、目标实现的程度和原因,从而评价审计项目的效果、作用和影响。它是审计项目后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综合评价法

第一,成功度评价法。审计项目后评估的综合评价方法可采用成功度评价的方法。成功度评价是依靠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综合后评估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审计项目的成功程度作出定性的结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打分的方法。

第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审计项目不仅有经济效果,更重要的是有社会政治效果,仅对经济效果评价,就难以全面、准确评价审计项目,因此应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而审计项目的社会政治效果难以精确计算,具有模糊性。模糊评价法是在评价中引入模糊性概念,运用模糊数学来处理审计项目评价的一些问题。模糊法常与分层法综合运用,称为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王洁,袁静晓.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法(执行).审计与理财,2004,(08).

[2]康波.审计方案入手切实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10).

[3]桂建平.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与国家职能定位研究,审计研究,2004,(05).

第2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对党建制度缺乏严格落实与控制

这一问题同样也表现在多个方面:①对相关的项目党组织没有进行明确的设置,党内的活动形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不仅如此,对于党组织的书记来说,并没有对其管理的职权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项目组织的管理难以同步进行。②在进行对于项目党组织的建立时,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而缺乏最重要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③对于有些项目党组织来说,可能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然而在落实的时候却没有完全贯彻,使得之前的工作功亏一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被大大降低,很大程度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造成影响。

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状况下,党内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开展的党内活动较少,且内容过于局限;党内民主生活思想过于单一,缺乏思想交流与交锋;对于相关工作的落实缺乏彻底性;信息反馈较为滞后,不具有及时性。难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党工委在项目管理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一)做好“四破四树”

1、转变观念,将原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于一切的思想破除,取而代之的是树立起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以及保证中心的新观念;2、在原先的观念之中,认为政治工作可以包揽一切,但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并非如此,因此应该将这种旧观念破除,而应当树立启发觉悟、丰富知识、规范行为的新观念;3、协调上下级关系,破除原先“我说你听”的就观念,树立职工团结凝聚观念、人格带动观念以及示范吸引观念;4、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破除原先的自我封闭观念,让职工充分的融入到集体之中,相互交流合作,全员参与,并树立全方位渗透、全过程控制的新型观念。

(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首先,合理有效的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安排过程中,还应当十分注意工作安排的科学性以及前瞻性。班子成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够充分掌握项目工作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并采取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而准确的解决,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的融入到以施工生产为主线的管理活动当中去。这样一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项目管理的发展。其次,对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也就是说,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让企业职工轻松接受。同时,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自身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在开展的过程当很有可能与项目的生产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克服困难,协调发展,适当的转变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方法,一切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

目前状况下,各地频频出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社会上对此问题十分关注,党工委应当对此重视,切实做好农民工资的保障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应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对于保障项目管理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以稳定大局为重,把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作为党工委在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长效管理制度的“抓落实”与阶段性的“重点监管”有效结合起来,明确工作重点。2、加大法律普及与宣传力度。党工委应该积极组织,为农民宣传法律知识,充分发挥民工学校作用,利用维权手册等多种形式,加强法律政策的宣传教育,告知农民工维权讨薪的合法途径;作为从源头上化解项目部农民工工资纠纷的举措之一,推广施工现场工资发放公示牌制度,畅通企业内部的投诉渠道。定期开展法律周活动,让农民了解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3、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党工委与行政机构,相互配合,建立与健全诚信机制。同时督促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筹集应急准备资金,指定专人负责接待处理拖欠工资的投诉、上访事件,及时妥善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积极配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置农民工催讨工资的上访事件;对借拖欠工资为名的敲诈等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农民工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保障,又可以提高企业信誉,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4、加强监督。党工委应当配合行政机构,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然后将其明确划分,分为欠薪报告制度、企业佣工制度、单位代偿制度。只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民工资发放的监督与管理,才能切实对农民工资按时发放进行有效的保障。

(四)做好项目安全工作

项目安全是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积极协助项目经理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执行上级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积极支持和指导职能部门和安监人员的工作。负责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及时掌握员工在施工工程中的思想动态,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党员安全监督岗”等活动,宣传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先进典型,积极维护员工劳动保护权益。

(五)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宣传报道工作作为喉舌,对企业来说,搞好宣传工作时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前提和需要,因此,发挥好舆论作用非常重要。党工委在进行计划时,要将宣传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工作中,可以成立相关的宣传领导小组,,同时制定项目部新闻报道工作管理办法,从项目领导到所属各队、部室采取定时间、定任务,并实行奖惩措施,充分调动项目全体职工的写稿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员工中广泛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搞好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定期公布,加强培训,发动群众,促使项目宣传工作的有效完成。

第3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

一、引言

2010年9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一系列文件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把节能审查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办法》的出台,一方面能够约束新上项目落实有关节能法规、标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与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相结合,从源头上遏制能耗不合理增长。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刚刚起步,各地区、各部门,相关机构和人员对能评工作会有一个逐步了解和熟悉的过程,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鉴于工业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比重较大,现就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做以下探讨。

二、节能评估程序

项目节能评估机构开展节能评估的主要工作程序包括:签订评估合同或协议、组建节能评估工作小组、开展节能评估、完善节能评估文件。

1.签订评估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书中应清晰描述项目的节能评估内容、要求、工作条件、费用支付、风险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法律等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节能评估机构要尽量避免由于对业务环境的复杂程度判断失误或不慎,或评估机构对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估计过高等原因,签订了超过自身业务能力范围的契约而产生的风险。如评估机构为了承揽业务,先签约再考核业务环境,导致评估成本过高,或造成评估报告的严重高风险等。

2.组建节能评估工作小组。接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后,评估机构应根据项目特点,组建专业齐备、能力合格、工程经验丰富的评估团队。评估团队应覆盖项目所属行业的各工艺专业,以及热能、电气和技术经济等节能评估工作所需专业。评估人员原则上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熟悉节能评估工作的内容深度要求、技术规范、评价标准和程序方法等,具备分析和评估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提出有效节能措施,核算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判断项目能效水平等专业能力。项目节能评估期间,评估团队应保持人员稳定。

3.开展节能评估。主要工作包括收集项目资料、确定评估体系和评估范围、评估项目情况、形成评估结论、编制评估文件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5000吨标准煤(等价值)以上的项目,应分专业评估并相互会签。评估期间,节能评估机构应与项目建设单位、可研编制单位等充分沟通。编制完成后的节能评估文件应分别加盖节能评估机构和项目建设单位公章,由项目建设单位报送节能审查。

4.完善节能评估文件。节能评估文件报送节能审查后,节能评估机构应组织各专业人员参加评审会,交流项目评估情况等,并根据节能评审和审查阶段所提意见,及时对评估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节能评估内容

1.评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相关标准及规范,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以及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等。

2.项目概况。(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等(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基本情况进行说明)。(3)项目用能概况: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3.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1)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2)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4.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1)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2)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3)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4)主要耗能设备,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5)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5.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1)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2)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可采用能量平衡表)分析评估;(3)能效水平分析评估。包括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建筑面积分品种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

6.节能措施评估。(1)节能措施。一是节能技术措施: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及保温隔热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二是节能管理措施: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能源统计、监测及计量仪器仪表配置等。(2)单项节能工程。未纳入建设项目主导工艺流程和拟分期建设的节能工程,详细论述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工程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量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3)节能措施效果评估。节能措施节能量测算,单位产品(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艺)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指标国际国内对比分析,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4)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成本及经济效益测算和评估。

7.存在问题及建议。

8.结论。

9.附图、附表。厂(场)区总平面图、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主要耗能设备一览表;主要能源和耗能工质品种及年需求量表;能量平衡表等。

四、节能评估方法

1.组建评估小组,进行任务分工。签订节能评估合同后,首先要组建评估小组,进行任务分工,必须责任到人。由于节能评估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项目能源利用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估,不仅专业性较强,而且政策性也较强,因此,评估小组的专家不仅要求对本行业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特别是先进的能源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非常熟悉,同时还要求具备较强的政策敏锐性。

2.收集项目相关资料。收集项目基本情况及用能方面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如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等。(2)项目基本情况:如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包括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改、扩建项目原项目的基本情况,改、扩建项目的评估范围等。(3)项目用能情况:如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项目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选择,改、扩建项目要分析原项目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4)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区属及其主要特征:如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制冷度日数、采暖度日数、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日照率等。(5)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和能源供应、消费概况:如经济发展现状、节能目标、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重点耗能企业分布及其能源供应消费特点、交通运输概况等。当现有资料无法完整准确反映项目概况时,可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和测试。现状调查中,对与节能评估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能源供应、消费、加工转换和运输等),应在现状调查中注意收集全面详细的信息,并尽可能提供定量数据和图表。如需采用类比分析法,应按上述要求全面获取类比工程相关信息。

3.确定评估依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并确定项目节能评估依据,主要包括:(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等。(2)相关标准及规范(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均适用时,执行其中较严格的标准)。(3)节能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等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等相关资料、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立项资料。节能评估文件应与各项评估依据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并给出评价结论。

4.选择评估方法。通用的主要评估方法包括标准对照法、类比分析法、专家判断法等。在实际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可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一种评估方法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1)标准对照法。是指通过对照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评估要点包括:项目建设方案与节能规划、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对比;项目平面布局、生产工艺、用能情况等建设方案与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对比;主要用能设备与能效标准对比;项目单位产品能耗与相关能耗限额等标准对比等。(2)类比分析法。是指在缺乏相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通过与处于同行业领先节能水平的既有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所评估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类比分析法应判断所参考的类比工程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评估要点可参照标准对照法。(3)专家判断法。是指在没有相关标准和类比工程的情况下,利用专家经验、知识和技能,对项目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采用专家判断法,应从生产工艺、用能情况、用能设备等方面,对项目的能源使用做出全面分析和计算,专家组成员的意见应作为结论附件。

5.项目节能评估。项目节能评估包括能源供应情况评估、项目设计方案节能评估、项目能源消费和能效水平评估、节能措施评估等工作,其目的是对项目的用能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作为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节能评估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对于能源消费量、产品单耗、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效益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测算(核算)给出定量结果。测算(核算)过程应清晰,要符合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及相关标准规定。如属改、扩建工程,应分析原有主要生产工艺、用能工艺、主要耗能设备的用能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及项目实施后对原用能情况的改善作用。

6.编制节能评估文件。节能评估文件应全面真实地反映节能评估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论点明确,便于阅读和审查。原始数据、主要计算过程等可编入正文或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献按引用时间次序列出目录;应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述。节能评估文件报送节能审查后,节能评估机构应组织各专业人员参加评审会,交流项目评估情况等,并根据节能评审和审查阶段所提意见,及时对评估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4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58-02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世界银行资助项目的重点领域,1981年至今,世行在华已实施了约60个项目,投资总金额近百亿元。农业稳定才能促进经济稳定,经济稳定才能促进国家稳定,国家稳定才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可以这样说,农业是“兴国安邦之大计”。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现代化,是其他部门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农业项目评估是随着农业投资项目借款业务的开展而逐渐引入我国的,评估工作是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可为委托方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公正和客观的依据。我国发改委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农业项目评估工作。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是一个关键措施,而我国目前针对农业投资项目的评估准确性太低,单从投资估算上看,偏差超过30%屡见不鲜,如果从项目的整体结果来考虑,评估的准确性就更低了。评估不准不仅造成决策失误,导致投资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评估业的声誉,危及评估业的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的稀缺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资金短缺,提高农业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资金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具备农业项目评估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是项目评估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而目前项目评估人才培养还没有引起重视,专业的项目评估人才缺乏是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员的数量和职业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提出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继而给出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及方法,从而促进农业投资项目评估行业规模健康发展。

一、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稀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工作在项目评估咨询公司,我国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些专业基本上会设立投资项目评估专业课,现有评估人员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从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或者是项目评估方向的硕士教育中获得的,在入行之前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据调查,社会上至今只有资产评估师、PMP项目管理师的培训机构,并未设立专门的农业项目评估人才培训机构,因此当前的农业项目评估人才主要是通过高校的经管专业本科培养出来的,而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想进入项目评估行业中,却没有学习的途径。这也是农业项目评估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

农业投资项目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效益低和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在农业投资项目评估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当前评估人才整体的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投资项目评估咨询公司数量不多,难以适应当前项目评估行业发展需要。二是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不高,经常导致评估结果发生偏差。单从投资估算上看,偏差超过30%屡见不鲜。三是专业的农业投资项目评估带头人稀缺,高校的学生在学习项目评估技能的时候,缺乏实践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也是导致现有评估人员水平有限的原因之一。四是缺乏专业的农业投资项目评估培训机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成为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的障碍,最终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根据当前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稀缺以及评估水平低下等情况可以看出,改变当前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在校期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农业项目评估课程的实用性。目前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基本上开设投资项目评估课程,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上采取说教式,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作为高校教师,除了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参与的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投资项目评估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现实的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2.有助于加强评估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度。目前高校为社会提供的评估人才多数为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这些人才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刚刚步入项目评估行业中时,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重新定位投资项目评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高校的评估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针对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实践环节,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4.有助于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增加评估人才的数量,提高评估人才的质量。目前我国投资项目评估人才稀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由投资项目评估行业中的专家做带头人,设立评估人才培训机构,拓宽现有评估人才培养途径,这样不但可以扩大项目评估行业规模,通过专家的指导,还可以提高评估人员的评估水平。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

1.改进现有高校农业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授课模式,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的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基本是来源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或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并且主要是从投资项目的环境评估、技术评估、财务评估、国民经济评估和社会评估几个方面来讲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但是没有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经历。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实验环节,进行案例模拟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高校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实用型评估人才的目标[1]。

2.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建立投资项目评估技术实习基地,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2]。目前,校企合作是高校在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内容,这种合作模式有几点好处:一是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实习平台,让他们在毕业前接触实际的工作,有利于在毕业之后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不会影响单位的工作质量;二是企业在聘用实习学生的同时,可以降低人员成本,也可以在实习人员中挑选可以长期聘用的员工,为学生提供了就业的岗位。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而言,自2003 年以来, 经管类各专业先后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等合作协议: 如财务管理专业与海通证券、物流管理专业与北大荒物流公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绥芬河海关,除此之外还与用友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但是对投资项目评估技术的应用,却没有相应的实习基地。因此,应该加强与项目评估咨询公司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3.成立项目评估人才社会培训机构,拓宽现有人才培养途径。当前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高校是主要的人才培养途径,输出的评估人才数量和质量有限。因此,要想使项目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在社会上成立项目评估培训机构。在高校和社会中发掘项目评估行业资深人士,让他们成为项目评估培训机构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势,给学员们传授最新、最直观、最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技术,为社会提供数量更多、素质更高的项目评估人才。

三、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农业投资项目评估的人才培养意识

目前农业项目评估人才培养并未引起高校及农业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通过提高农业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对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改善当前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缺乏的现状,也为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开了一个好头。

(二)完善高校农业投资项目评估教学资料

改变当前高校农业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增加农业投资项目评估课程的实践环节,完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农业投资项目评估教学配套资料,为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三)搭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

在高校内设置专门人员,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为高校输出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实习基地,为高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3]。

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也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业界人士的重视,大家齐心协力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改善当前评估行业的现状,最终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评估人才,为社会各界的委托方提供准确度较高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洪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J].

科技信息,2008,(12).

[2]熊才权,梅清,王春枝.校企联合的IT专业生产实习模

式研究与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7,(2).

第5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一、注重评估研究价值取向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早期的项目评估研究深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研究者的价值中立。实证主义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现象领域的应用,在本体论上认为社会现象是独立于人的认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主义的反映论。实证主义方法最基本的特点,便是主张社会现象是不依人的意志的独立存在,人们可以借助实践认识社会现象;人类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研究者只有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价值中立,才能科学地反映和揭示社会现象的本来面目。遵照这样一种方法论哲学,评估研究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十分强调价值中立。库巴(EgonG.Guba)和林肯(YvonnaS.Lincoln)曾经描述了实证主义评估的发展及其特点,认为其先后经历了以测量(measurement)、描述(de-scription)和判断(Judgement)为重点的三个评估阶段(Gu-baE.S.,LincolnY.S.,1989)。根据库巴和林肯的归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取向的第一代评估研究以测量为特征,其发展和成熟的标志是我们当今都非常熟悉的人类智商测量。第二代评估除了继承前一阶段取得的成绩以外,开始注重项目目标。测量不再等同于评估,而仅仅是检查项目设计好坏的一种手段。至于第三代评估,评估人员进一步对项目目标提出疑义;评估研究的评估内容不仅包括目标的实现过程,项目的目标同样应该是评估研究的内容。一些研究认为,评估研究的自然科学方法取向,是其在寻求学科认同过程中证明自己学术地位的一种尝试;但是评估研究如果仅仅将提供真实的研究结论为己任,实际上便失去了它更为重要的使命(GarawayG.B.,1997)。另有研究指出,评估研究除了包含描述与解释功能以外,还应该对研究问题作出评价(EisnerE.,1976)。从上述历程来看,第三代评估已经逐步摆脱前两个阶段评估研究纯技术性的价值中立地位,开始承担起项目价值判断的责任,特别是对项目目标分析判断的责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统评估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开始受到冲击,提升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自觉意识进而改造世界,日益成为评估研究的重要职能(GarawayG.B.,1997)。然而,评估研究方法上的根本性转型,即建构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全面抗衡,则是以库巴和林肯关于第四代评估概念的提出及其专著的出版为标志的(FishmanD.B.,1995)。建构主义在本体论上否定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将其视为个体意识建构的结果,有多少个体便有多少建构结果。在方法论上,第四代评估反对主客观二元结构,强调认识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与此相对应,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主义强调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以及不同观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对实证主义采纳的实验等人为操控手段。建构主义评估理论对前三代实证主义取向的评估研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它们过分强调评估研究的科学范式,过于依赖定量测量,忽略事物的前后背景联系,崇拜权威,研究思维封闭,缺乏道德责任,在评估研究价值中立的旗帜下违的价值多元论本质(GubaE.S.,LincolnY.S.,1989)。事实上,社会项目评估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评估行业极为重视的问题,纷纷确立这方面的行为规范。早在30余年前,美国教育评估标准联合委员会制定的项目评估标准(JointCommitteeonStandardsforEducationalEvaluation)便已经注意到评估研究的社会建构性问题。1995年颁布的美国《评估人员指导原则》(GuidingPrinciplesforEvaluators)更是在“一般与公共福祉责任”(ResponsiblitiesforGeneralandPublicWelfare)部分明确提出,在规划和报道评估研究时,评估者应该注意到项目相关方的不同利益;评估者必须明确并考虑到与一般和公共福祉相关的利益和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地说,便是项目评估者应该注意到服务追寻目标的适当性,判断其是否符合公众的福祉目标(SchwandtT.,1997)。除了美国,澳大利亚、以及由俄罗斯等国组成的国际项目评估网络也提出了自己的指导原则(LoveA.,RussonC.,2004)。在价值目标的内容上,相关的项目服务是否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成为当前西方社会项目评估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之一。汉伯格(AndersHannberger)从公民社会的内涵出发,认为传统的技术型实证主义评估方法尽管为决策者提供了项目和政策决策的依据,但其民主功能是间接的,评估研究应该为民主社会和民主目标的实现尽责,因而更为注重评估者的非传统职能,以便认识并直接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HannbergerA.,2001)。根据评估研究的不同功能,汉伯格区分了精英民主(elitistdemocraticevaluation)、参与民主(participatorydemocraticevaluation)和推论民主(discursivedemocraticevaluation)等三种不同的评估类型,它们评估的重点内容分别是预期的输入产出与目标实现状况、公众自我需要和目标发展、以及项目利益相关方的评价标准和真正的对话;评估结果的相关人员从仅仅包括项目设计者、项目执行者和自治组织人员,一直扩展到所有的项目利益相关者;对应的评估人员角色也从专家、倡导与促进者,演变为中间人和咨询者(HannbergerA.,2006)。其实,从汉伯格上述评估的价值论述中,已经涉及到对弱势群体价值的肯定。

二、强调弱势群体发展

前面已经提到第四代评估在方法论哲学上的重大变革,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社会项目评估几乎所有新的发展趋势都是这种方法论变革的表现。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认为第四代评估虽然注意到项目利益相关方的不同价值取向、提出了评估研究的价值多元问题,但对弱势群体仍然关注不足,因而提出了第五代评估的概念(PalfreyC.,ThomasP.,1999)。这一发展趋向,在自决自强性(empowerment)评估和女性主义评估等针对弱势群体发展的研究中表现尤为显著,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项目评估自觉的社会改造意识。作为一种理论形态,自决自强的概念出自巴西人文主义学者和教育学家弗赖尔(Freire),试图借此通过教育帮助被压迫者赢得解放(HurM.H.,2006)。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决自强的概念一直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为对现有体制反叛的象征(陈树强,2003)。但是,诚如一些西方学者研究指出的,自决自强概念中的权力内涵被过于突出了。事实上,自决自强一方面是近10余年来西方学术界最为时髦的用语,广泛地用于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医院和社区护理等学科关于弱势群体的研究和服务之中,成果丰硕;另一方面它的内涵又极为模糊,不同学者对其界定有明显差异,被赋予不同的意识形态取向(LeonardsenD.,2007)。在一般意义上,自决自强既是一个目标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从目标上来说,自决自强被视为借助健康(自信、自尊、自我效验和自治)、知识(自我了解、意识提升、技能发展和能力培养)和自由(积极或消极的)对其生活质量的决断能力的提升。从手段上来说,自决自强意味着A和B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A对B在目标或问题的表述、决策和行动方面施加尽可能小的影响,帮助B获得对其生活质量更好的决断能力(TenglandP.,2006)。一些研究综述显示,不同学科领域对于自决自强概念的界定不一,通常个人层面研究的内涵较为保守,而群体、社区或社会层面的观念较为激进。例如,赫尔(MannHyungHur)指出,个人层面自决自强的提升,表现为个体克服其智力和心理障碍,获得自我决断、自我效能和决策的能力;而群体层面的自决自强则表现为通过行为克服障碍,实现社会变迁(HurM.H.,2006)。由此可见,自决自强概念的基本内涵在于通过改善个体或群体的自我决断(self-determination)能力提升其对生活的控制能力。在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领域,微观层面的自决自强更多表现为个体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而宏观层面的自决自强则更为强调社会行动,借此通过社会权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实现弱势群体对自我命运的把握。与自决自强的内涵一致,自决自强性评估的核心也是强调自我决断,“利用评估的概念、技术和发现来促进项目的完善和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自我决断”(FettermanD.M.,2001)。由此可见,自决自强性评估除了项目评估目标以外,还承担了促使项目利益相关者自我决断能力提升的道德职责,并试图统一两方面的目标。为此,评估人员改变了传统评估研究的主体地位,成为这一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中间人、合作人和促进者,通过对当事人的评估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增加自我评估能力(WandersmanA.et.al.,2005)。因此,自决自强性评估被视为一种参与性评估,注重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自我评估。自决自强性评估包括培训(training)、促进(facilita-tion)、倡导(advocacy)、启发(illumination)和解放(libera-tion)等五个方面的环节(FettermanD.M.,2001)。其中培训指的是评估者教会项目对象如何对其项目进行自我评价,促进是指评估者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扮演的指导角色,倡导是指项目对象以自我评估为手段对项目改进提出建议,启发是指项目对象在评估过程中获得对角色、结构和项目功能的新认识,而解放则是指通过评估项目对象从所在组织原有角色的束缚中获得解放。通过上面的评述可以看到,自决自强理论尤其注重弱势群体的利益,将这种关注作为一种道德责任,具体为评估实践赖以进行的要素,这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加强项目针对性、提高服务成效尤为重要。同时,自决自强性评估延伸了项目服务的功能,将服务对象的福祉、特别是增加其自我决断能力作为自己的目标,进一步强化项目服务功能,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善其困境实现持续发展。与此类似,女性主义评估也是建立在对女性在当今社会弱势地位判断的基础上的。女性主义评估主张,基于性别不平等的社会不平等存在于我们社会和文化的各个层面,评估研究就是要揭示社会项目背景中各种正式与非正式政策和活动所包含的这种不平等性。女性主义否认项目评估研究的价值中立性,认为人们在评估项目的观念和方法都已经受到预先设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受这样一种方法论哲学的影响,女性主义评估的任务便是要揭示评估研究的政治约束性,明确评估研究者的立场(Sielbeck-BowenK.A.et.al.,2002)。

三、关注项目过程机制研究

诚如上述分析显示,第四代评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实证主义评估哲学,建构主义取得了方法论的话语主导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今西方评估研究便是第四代评估及其建构主义哲学的一言堂。事实上,西方学术界在关于研究范式的争论及其重新认识过程中,愈益认识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前学科性以及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主张范式的综合(PeileC.,1988)以及不同方法的互补(SalomonG.,1991)。作为这种思想的反映,一种新的、多元论的综合性研究方法正愈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运用(BrymanA.,2006),而项目理论评估正是这种新的研究方法的集中表现。所谓的项目理论,便是关于项目如何产生预期效果的说明(Fitz-GibbonC.T.,MorrisL.L.,1996)。具体地说,项目理论便是社会项目的内在假设;它告诉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相应的结果是什么,什么是项目的下一步骤,可以预期的反应是什么,接着又会发生什么,等等(BirckmayerJ.D.,WeissC.H.,2000)。据此,项目理论评估便是揭示项目内在假设并证明其成立的一种评估方法。它的目的不仅在于告诉人们项目结果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上述结果是如何实现的;它是关于项目设计的活动及其各个环节结果之间关系评估的一种研究方法(WeissC.H.,2000)。项目理论评估的任务,一是要明确提出项目理论、并通过对项目过程及其结果的考察证明这一理论成立,二是运用项目理论假设指导具体的项目评估研究过程。因此,项目理论或项目的内在假设,是决定项目理论评估的内容和步骤的重要依据(Fitz-GibbonC.T.,MorrisL.L.,1996)。项目理论评估的假设验证是传统实证主义定量研究方法的继续,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社会项目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在项目评估过程中仅仅关注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但是对项目干预与项目结果之间发生的事却不加过问。因此,传统评估研究犹如一个黑箱,我们只知道为了项目执行调动了哪些资源、组织了什么活动、以及最终在服务对象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至于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出现这些变化则不得而知。项目理论假设的验证和评估,有助于我们破解项目成功的内在机制黑箱,梳理相关变化的因果链,明确项目影响结果实现的一系列中间环节,体现了人类对项目运行机制认识和评估研究的深化,显示了实证主义哲学方法不可或缺的作用。项目理论评估诞生、成长于建构主义和第四代评估盛行的20世纪80、90年代,这一现象无疑显示西方评估研究方法论哲学的多元化。进而,项目理论评估除了对项目运行机制理论假设的统计验证以外,还包含着对项目运行过程的定性描述评估,由此更集中表现了这一评估方法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取向。事实上,项目理论的验证离不开项目执行过程的分析,它有助于我们辨别项目成功或不成功的真正原因,排除项目干预以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社会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同于实验室环境,各种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如果不了解项目干预的实现情况,我们就无法判断项目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例如,如果不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即使我们发现某一项目没有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也难以判断其原因究竟是项目所依赖的假设存在问题,还是项目执行过程偏离了预期计划,抑或是干预力度不足,甚至是对干预效果的测量方法不够灵敏(ChenH.T.,1990)。因此,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是项目理论评估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在项目理论评估的机制评估和过程评估两个环节中,表现出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综合。

四、重视评估过程的影响

社会项目评估的作用在于帮助社会问题的诊断和概念化,改善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提高项目产出和效率([美]罗希、[美]李普希、[美]弗里曼,2007)。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评估研究是一项应用研究,其目的主要是借助评估研究增强项目的针对性并改善及其效果,因而项目的评估使用(evaluationuse)或评估效用(utilization),特别是如何将评估研究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结合,便成为当今西方评估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和发展方向。有关评估研究的使用和效用问题的研究,首先涉及的是评估研究的目的。传统观点认为,评估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针对项目特定问题的准确结论(ShulhaL.M.,CousinsJ.B.,1997)。按照这种观点,评估与评估使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估者的角色与使用评估结论者的角色是分离的。评估研究者只要就项目的设计、执行和结果提供了评估结论就完成了其使命,至于如何根据这些结论判断现有项目是否需要延续、新项目是否需要立项,以及如何改善项目成效,那是项目发起者、资助者和实施者的事情。于是,从项目评估研究内容角度来看,一个好的评估研究应该能够回答评估研究委托人关心的问题、具有与这些问题的相关性(relevance),以及评估结论推广形式适当、具备传播质量(qualityofdissemina-tion)。此外,评估研究委托人使用评估结论的动机和能力,也直接影响到评估结论的效用(FeinsteinO.,2002)。与这种传统观念不同的是,一些研究者对评估研究成果的利用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认为评估研究人员有责任帮助决策者认识到利用评估研究结论的必要性,通过协商确认满足这些需要的信息种类,并在评估研究中提供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成果(ShulhaL.M.,CousinsJ.B.,1997)。在这样一种评估研究思想的指引下,一些学者认为使用和效用的概念过于狭窄,建议代之以影响(influence);同时,评估对项目实践的影响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其研究结果(result-basedinflu-ence),项目评估过程的影响(process-basedinfluence)开始得到关注(KirkhartK.E.,2000)。这种项目评估过程的影响,表现为对项目评估三个方面的功能和影响。首先,评估过程中的讨论、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对项目的理解;其次,参与评估过程有助于个人和团体对项目价值的认同;第三,参与评估过程将促使项目相关利益者关注社会问题、并对权力的运作产生影响(GreeneJ.C.,1988)。我们可以从下面评述的参与式评估(ParticipatoryEvaluation)和项目逻辑模式(logicmodel)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当代项目评估研究通过促进项目利益相关方对评估过程的参与、来强化研究结论使用的趋向。众所周知,专业研究者在传统评估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同于传统的评估研究,在参与式评估研究中,研究者与包括项目发起者、资助者、管理者、执行者和服务对象在内的项目利益相关方建立了一种崭新的合作关系。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培训帮助合作者掌握完成评估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促使项目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并完善项目的执行情况。专业研究者的任务不再是独立进行评估研究,而是需要为项目利益相关方提供项目监控和评估的技术咨询,协调各方共同完成项目评估目标,进而改进项目成效(CousinsJ.B.,EarlL.K.,1995)。根据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意识形态不同,参与式评估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取向。其中实用性参与评估(PracticalParticipatoryEvaluation)更为强调研究者与项目发起者、资助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合作,更多体现为管理取向;而改革性参与评估(TransformativePartici-patoryEvaluation)则更为倡导社会变革,意在借助评估研究促进服务对象、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自决自强(CousinsJ.B.,WhitmoreE.,1998),因而在评估研究中表现出更为彻底的服务对象取向。作为实用性参与评估的一个典范,逻辑模式是关于项目在特定情形下运作并解决特定的问题原因的说明解释,它为这一过程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说明(BickmanL.,1987)。例如,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曾组织一项青少年服务项目,试图通过提高服务对象对吸烟有害性认识,实现减少其吸烟次数和人数的目标。这里,项目的逻辑便是这样一个假设,即认识到吸烟有害于健康,将令青少年减少吸烟的次数或戒烟(陈锦棠,2008)。因此,逻辑模式的核心是关于项目目标实现机理的揭示(MillarA.etal.,2001),或者说明项目投资及其效果之间的预期关系(Taylor-PowellE.,HenertE.,2009)。由此可见,逻辑模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项目的过程评估和过程管理,帮助实务工作者在参与评估的过程中提高项目组织运作能力。为此,美国联合劝募会(UnitedWayofAmerica)及其在我国台湾的分支机构(UnitedWayofTaiwan)先后引入逻辑模式,期待其资助的非营利组织借此提升项目实施绩效(张英阵、许雅惠,2008)。

五、启示与借鉴

近年来,公共管理评估受到我国学界和实务部门的重视(邓国胜,2008),但总体上来说社会项目评估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王思斌,2008),对西方评估研究的众多新发展也不够了解。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发展变化,它对我国的项目评估研究、进而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又有哪些促进作用呢?首先,笔者以为,西方当前社会项目评估的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究其实质既是社会项目发展及其对评估研究新要求的体现,同时更是评估研究哲学思潮演变的结果,是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或第四代评估在政治内涵和认识论方面的反映(FishmanD.B.,1995)。对于这一变迁,我们既应该看到它的进步一面,也不应忽视它的局限性。从方法论哲学方面来看,社会现象确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具有建构主义所着力揭示的建构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社会现象作为存在所具有的客观事实性。因此,我们以为,在社会现象的研究或评估过程中,任何仅仅强调对象的客观性或主观性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应该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其次,对于上面评述的西方社会项目评估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从社会项目发展与评估发展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认识。应该说,所有这些新的评估方法,对于促进社会项目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评估研究与项目服务的相互促进,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但是,那些强调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强调弱势群体参与的评估研究,并不能反映和代表评估研究的全部内容。对此,考虑到专业评估研究者地位的转型和弱化,西方学术界存在着否这些做法评估属性的声音(ScrivenM.,1997)。对此,我们认为应该区分不同目的进行评价。如果从项目的自我完善或更为全面系统地倾听项目利益关系者、尤其是弱势群体声音的角度来看,自决自强性评估等方法倡导的方法变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从某些较为专业化的评估角度来看,如项目理论评估、或者需要运用高层次评估技术的研究,参与式评估借助非专业人员的做法并不能满足评估的需要。另外,我们还要区分评估和教育的功能差别。自决自强性评估一定程度上以教育目标取代了专业评估的目标,虽然这种做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宜过分泛化,甚至将其作为评估研究的惟一指导原则。最后,从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角度来看,西方评估研究的这些新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然而,考虑到我国当前社会项目服务管理水平和评估研究水平都不高,因而还需要特别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建立和完善评估政策,为评估研究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氛围。评估政策是对评估研究的指导原则,它既涉及到评估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涉及到对评估研究的本体性认识;它既可以是政府全国层面的,也可以是地方机构层面的[49]。正是缺乏这样一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政策指导,我国目前除了部分具有国际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及其资助的社会项目,不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部门的项目评估不但方式不够规范,与国际标准有差距;而且在评估意识上也很不健全,甚至是一些公共部门或公共经费资助的社会项目,即使做了评估其结果也往往不能公开。这种状况不但极大地约束评估研究的实施,而且也难以有效地提高评估研究和项目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二方面,应该重视社会项目评估中的价值取向。近年来,项目评估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其他部门的重视,但当前相当部分公共部门的项目评估方式仍然是根据项目目标确定的指标对结果的鉴定。甚至是政府部门也愈益认识到这种评估方法存在的局限,转而探索使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估方法(宁波市民政局课题组,2009)。从上面讨论的现代评估研究角度来看,鉴定方法存在着价值取向上的局限性,是以项目发起人或执行者的权威和价值取向为依据的。姑且不论这种评估方法不能包含项目评估的所有内容,而且对项目目标的合理性也缺乏应有的反思。事实上,社会项目可以给公众带来福利(welfare),也可以给公众带来伤害(illfare)。社会项目的评估离不开对项目结果的社会正义性评价,这一核心内容理应是我们进行社会项目评估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6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关键词 气象灾害;评估;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97-01

1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定义与意义

1)定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根据规划、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气象要素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其衍生灾害特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类气象灾害可能导致的人身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危害等进行综合风险计算分析,为规划建设项目的选址、功能布局、气象灾害防护等级与措施、应对灾害事故方案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2)意义。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有效地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并有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防灾减灾能力。防御气象灾害一直是国家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气象部门履行政府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

2 吉林市开展评估的必要性

1)吉林市地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复杂,山区、半山区、丘陵、平原、盆地、谷地和湖泊交错分布,气候多样,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2)贯彻国家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吉林省气象条例》《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吉林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从国家法律到地方性法规分别规定了建设项目应当充分全面地考虑其在气候方面的可行性和可能受到的气象灾害风险性,尽力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吉林市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履行部门职能的必然要求。

3 评估现状

吉林市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于2012年,是由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发展而来,现已形成了以雷电、暴雨、暴雪、大风、大雾、冰雹、高温、严寒等吉林市主要气象灾害对项目可能造成的风险评估。评估范围涉及有大型建设项目、爆炸火灾危险环境、普通住宅、重点工程、人员密集场所等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至今已完成了百余个项目的评估。

4 评估报告内容与地位

4.1 评估报告的内容

1)规划或者建设项目概况。根据发改立项确认书、规划建设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及风险评估现场勘查情况综合得出评估对象概况。

2)气象资料来源及其代表性、可靠性说明。评估使用经省气象主管机构审查通过的气象资料,吉林市城郊气象站因有较长的观测记录,在资料年代和气候环境上其均均有代表性,故选为评估中参证站。

3)吉林市气象灾害历史与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4)规划、建设项目可能受到的雷电、暴雨、暴雪、大风、大雾、冰雹、高温、严寒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极端气象灾害并存的危险程度评估,预防及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措施。

5)规划、建设项目选址地点的气候条件背景分析,极端气象灾害出现的概率,通过对暴雨、雪压、风压等不同重现期的计算得出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及防灾减灾措施。

6)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规划或者建设项目的评估结论及建议,提出应对气象灾害,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意见和建议。

7)其他有关内容。关于评估报告的说明、结束语及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法律依据等。

4.2 评估报告的地位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论及建议作为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并已纳入政府行为,成为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行政审批中非行政许可审查的必备要件。

5 几点建议

1)细化评估范围。作为本地化法规,《吉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若干规定》及《吉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虽都规定了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及城市规划、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等应当由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但《吉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若干规定》也同时规定了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的范围,即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与当地发改委、住建、交通运输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依法确定。目前吉林市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针对的是所有新、改、扩建建筑物,不区分项目大小及性质,这样容易造成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小的小型建设项目对评估工作的错误认识。

2)充分利用气象数据。目前所利用气象台站多年观测记录多是进行气候分析统计及气象极值出现概率统计,应加入闪电定位数据、大气电场及卫星雷达产品的使用,充分体现出气象数据的全面性及科学性。

3)完善丰富评估方法。目前尚未出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面的技术规范,开展评估只针对规划或建设项目整体,缺乏项目分区评估,如一建设项目内部各个单元的自身参数及周边环境取值不尽相同,所面临的风险值是不同的,相应评估的技术结论意见也不同。

4)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气象相关部门应当对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强度、出现次数和造成损失等情况开展普查,建立完备的气象灾害数据库,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能够准确地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分区进行。

5)提出针对性的评估建议。针对不同的项目,选择其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种类进行评估,选择符合其特性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并应根据评估对象特性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估建议。

6)加强相关部门交流协作。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应加强与城市建设、规划、国土及水利等部门的学习交流,使得评估报告更具科学性。

吉林市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开展较早,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操作流程,原始气象数据详实可靠,内容全面,评估思路清晰,计算分析精密,结论科学合理的评估报告模板。但评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需要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来保障评估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为吉林市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的福祉安康作出积极地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关键词:CDIO理念 资产评估 实训教学体系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一种合作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设计、规划,最后独立实施完成项目。基于CDIO 教育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以培养合格的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资产评估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资产评估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资产评估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使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得以优化、全面协调发展。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借鉴CDIO理论和应用“做中学”方法,创新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模式。CDIO理论主要是借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创造的“做中学”工程教育理论,将其应用到建设项目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开发实践性工程资产评估教学实验项目,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完全可以应用“做中学”方法,实现由传统“通知教育”向现代“通识教育”转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延伸就业链。平时,学生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掌握只局限于一些资产评估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等纯理论性知识,在资产评估实务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从事资产评估具体实务操作,也不具备应对经济社会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因此,在资产评估专业中开设资产评估实训课程是提升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提高了资产评估教育质量,延伸了学生就业链。

(三)有利于培养高端资产评估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需要变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对广西加快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广西资产评估行业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

二、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目前高校培养的评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构建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评估行业培养高素质的评估人才。

(二)深厚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相关领域理论。评估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关领域工程基础知识和经济基础知识,以满足服务经济需要。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服务工程基础,注重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三)融合国际规范,突出国际化特点。评估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力,评估人才就必须符合国际化标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熟悉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等。

三、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课程设置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与现实企业合作的大型实训项目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资产评估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构建的实训教学平台。

(三)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资产评估专业应按照CDIO的理念,即按照“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进行实训教学层次体系设计,将实训教学细分为阶梯状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入门阶段,也是通识课程基础实验阶段和专业基础性实训,通过这一阶段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第二层次是小项目综合实训与若干小项目组合的综合实训,是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一个过渡阶段,构成了实训教学的提高教育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设计能力;第三层次的现场实训,则体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场情况的交叉与渗透,是实训教学的创新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融合专业知识、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为了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资产评估专业应构建“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爱,张伟民,张志红.房地产估价实训教学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

2.杨志奇,高雪铁.基于 CDIO 模式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讲坛,2010,(33).

第8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培训;项目;评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52-02

党校是解读中央文件、传达中央精神的重要喉舌,是领导干部统一思想的“熔炉”。加强各级省委党校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是有效抵御现代社会风险,提升工作绩效,完善管理体系的时代要求,而完善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和阶段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对培训项目的效果验证,从而达到在对干部的综合诉求及行为心理的分析中,构建现代公共管理部门的发展模态以及设计的培训项目是否贴合实际,是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中发挥评价、促进、创新作用的重要环节。

在职能部门需求多元化的今天,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项目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与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挂钩。现阶段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因此培训的目标设定要以强化这五个方面为中心。党校对党政干部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学员的体验程度来评价这个项目的设立和完成情况,来帮助党校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进而在对项目构架进行拆分重组的过程中,提炼出哪些内容可以共享、哪些内容可以持续、哪些内容可以推广、哪些内容可以改进。

一、在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阶段引用评估的目的

培训评估从广义上来讲,即为对培训项目、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前评估是干部所在单位组织部门根据党校培训分类别、分层次要求对领导干部进行知识、能力和工作态度考察,以作为进入党校学习的人才储备,党校根据参训部门要求编排培训计划能够使培训项目组织合理、运行顺利,达到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项目预期。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中评估意在通过培训实施过程中的评估,以能够控制培训实施的有效程度。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后评估是对培训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是培训评估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目的是使党校能够明确对领导干部培训项目选择的优劣,从而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期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党校针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只侧重于对每个培训单元课程评价的总结,演变成单一评价教学质量优劣导向,忽略了培训评估本身的价值,那么培训者参照评估的指标进行设定项目,由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特点是政治理论性强、技能操作功能弱化,因此培训课程的评估标准较为平面化,以学员个人体验的主观因素为主,由于学员所在公共部门管理领域多样,职能层级有异,统计出的评估结果往往南辕北辙,比如说针对领导干部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培训评估的导向就是信息量的容量,那么培训者的课程设计就是引用管理模型和大量的实例论证,再比如说针对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与训练的培训,培训评估的导向会以互动为主,侧重学员的心理感受。对于不同类型的针对领导干部的课程培训,要有不同的评估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

(一)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评估的价值导向有误

1.将培训项目评估简单异化为培训课程评估

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夯实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储备源源不断的力量,不同领域的领导干部对党校培训项目的需求不同。将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类别化层次化,是党校培训的重要步骤,因此相对于课程内容,在组织培训前党校培训部门要对培训项目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编排培训项目时,党校需要将培训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参训干部的需求度、整体培训的时效性作为项目制定的宏观考虑。在设定好项目结构后,进而对项目模块中的课程内容进行微观把握。但是,党校等培训机构仍然重视课程而轻项目,缺乏从宏观角度的整体掌控,以名师名将作为项目设置的首要因素,不能从项目需求出发,还有待改进。

2.将对培训评估的分析简单异化为培训数字的统计

党校将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结果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实施末位淘汰制来实现培训评估考核的目的是错误的。诚然,培训评估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但是并不是唯一标准。在学员的评估过程中,学员易受到个人主观情绪的干扰做出判断,因此,只以评估分数做为统计并不科学,也让进行培训评估的目的出现偏差。对培训评估分析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党校教学工作的稳步提升,而不仅仅是作为奖惩的工具。对评估分数低的教师应该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做出贡献。如果只是一味地将培训评估作为考核标准,不仅会造成教师与评估者的矛盾,还会对教师的经验分享造成影响。

(二)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评估分析不到位

1.量化分析不到位

在对某一门课程或单元进行评估时,培训部门往往只根据评估问卷来评定教学质量,会造成武断定性的后果。由于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学员在写评估问卷时,受个人喜好、能力高低、需求程度影响,往往主观随意性较大,问卷的质量仍有待考证。培训问卷的量化分析是进步,但是量化的标准内容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如果对于项目的模块参差不齐、过于悬殊,应该召集专家、学员、教师、培训管理人员共同分析问卷,也许由于学员背景差异,结果和看到的会不一样。

2.标准分析不到位

由于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课程项目重在理论层面,常常会忽略用定量的思维来诠释,其实量化标准是有的,只是在干部培训的探索上还不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只要不能量化表明就没有科学依据。在西方,尤其在英国,非常注重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比如,评价缉拿走私的警察指标合格率时,没有诸多的评价指标,也没有以走私犯的数量来界定,只有一个指标,那就是走私物品的市场价格,如果趋高,则打击力度有效,反之则无效;他们在评价人事部门的主管时,不是以工作的量来衡量,而是以优秀干部的离职率来评判。在中国,民航飞机的评价指标也借鉴了这一量化思维,以正点率来评判,因为一架飞机的正点与否包含了诸如燃料的供应、服务的水平、食品的供应等方面。同样的量化思维需要我们在干部培训中进行标准分析,不是以简单的学员感受来衡量。

三、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评估对策

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现代培训与国民序列、社会一般培训等传统培训导向机制、侧重点不同,传统培训侧重高级别层次满意度,侧重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现代培训侧重学员层次的满意度,侧重素质能力、态度行为表现。党校培训体系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党政体系的培训科学化,更为现代培训理念注入能量。

(一)培训评估全面化、客观化

党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是一个整体、动态连续的过程,评估的对象应该是项目的教学整体,不是仅仅因为一个教师的课堂表现、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或者个别学员的课堂反映来评定,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激发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培训评估中,培训管理者要注重项目的难易和专题的深入程度,一些项目课程可能会受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的局限,使得在客观条件中体现出的教学水平难以发挥到极致。常常会出现在党校任务繁重的压力下,专题程度较深,预留时间较短,教师们在仓促备课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小瑕疵,需要学员们的理解和时间上的完善。

评估机制的客观透明不仅需要教师与学员的双向评估,更加需要培训管理者、甚至一些培训专家的参与,这样才能使得评估结果更客观、更全面,培训专家和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评估成本,尤其在项目本身对重大现实问题、工作实践以及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中心工作的针对性上有重大帮助。对于评估的结果,培训管理者第一时间要做的不是根据结果划分奖惩,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并根据评测结果完善问卷的设计体系。只要评测的结果无论从教师、学员还是培训管理者三方都无异议,那么可以说测评结果满意,测评内容合理。

(二)培训评估定位理论实践相结合

党校培训的目的是使得领导干部在培训中不断提升胜任岗位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和价值导向性,并注重将学员的理论价值在工作实践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轮训班的教学以运用所学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为主。专题研讨班的教学主要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进行集中研讨。”这表明,在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中,理论在指导实践的问题中,要注重好两者之间的匹配协调。

党校的教学内容多元化和教学形式多样化在现阶段的评估问卷占较大比重,但是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却没有计入评估问卷中。可以说,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将教学内容的效力最大化的表现出来,教学形式发挥重大作用,如果教学内容丰富,但是并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反之亦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在评估模型上,可在欧盟的通用绩效评估模型上加入项目特色元素,重新设计与完善,同时注意在设计作用和影响指标时,协调好两者的因果关系。

(三)培训评估的指标科学化

评估的指标是否科学与其复杂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相反,越是简单易操作的评估方法,越是有效,更加说明成果。而且,评估指标的科学性不是一个短期的效果,需要中长期的检验与诊断,需要显性和隐性的评估相结合,问卷的比较需要紧密的相关度。对于指标的设计需要多次尝试,方案多样化的纵横相比较才能科学合理。

要比较评价指标的相关度,教学氛围、教师形象、授课内容、教学形式等要作为备选内容进行与项目效果的相关度比较,越是相近选项的比值也就越高,相反,则越低。至于如何设计也是我们在设计问卷时的难题,比如课件的内容丰富性可否用于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测。无论内容如何,最后的综合评判效果必须以项目效用最大化来评定,显性的评估指标可以以课件呈现度、教师对课件的掌握度、课堂的整体秩序等设定,隐形的则以学员的个人感受、教师的受邀次数、项目的重复率、学员对教师的咨询次数来界定,有效地避免了向学员个人感受主观化的单一化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宁,余翔,于宁.做好培训评估提高培训质量[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无名.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J].理论探索,2008(5).

[3]张金高.公务员培训评估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9.

[4]肖小华.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机制[J].探求,2013(6).

[5]陈美贞.从责任视角论党校精神[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5).

[6]杨中华.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演进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

收稿日期:2014-10-30

第9篇:项目评估论文范文

目的:为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的完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探索英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的特点及其对英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了解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结果:英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工作方式公开透明,管理流程清晰,评估方法严谨,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度高并且专业团队充分协作。而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流程、严谨的方法、合理的章程以及项目评估结果的落实机制。结论:建议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和方法制定全国指导,着手建立一个部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抓紧构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人才支撑网络,并健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传播机制。

关键词:

公共卫生项目;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评估方法;英国

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是指对公共卫生项目(如高血压预防项目、戒烟项目、健康运动提倡项目等)的开展状况,包括项目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成本—效益性、项目施行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等内容进行的系统的研究。公共卫生项目评估通过客观、真实可信的评价,追求有限卫生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更高的质量和效益。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巨大挑战,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引入决策,为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决策提供循证证据,对推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健康干预手段,提高优质高效公共卫生项目的执行度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在发达国家已取得较大发展。

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areExcellence,NICE)凭借其对公共卫生项目、健康干预项目的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本研究通过对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进行梳理归纳其先进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现状讨论其借鉴意义,为我国形成更加科学的公共卫生项目政策制定机制提出可行的建议。

1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和技术方法

NICE是一个非政府部门的独立公共机构,主要负责卫生技术(包括药物、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技术等)的评估,制定卫生领域多类国家指导,为英国卫生部和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NHS)的重要决策提供证据和支持[1-2]。NICE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了57项公共卫生指南[3],其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清晰,严格遵循流程;技术方法严谨,始终处于国际前沿。

1.1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管理流程NICE对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设定了精细流程,组建的项目评估团队负责协调评估参与者,按流程完成项目评估并最终向社会评估结果。

1.1.1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参与者。对每一个评估项目,NICE组建项目评估团队,协同合作完成每个项目的评估及相关指南的制作。每个评估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相对固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中心(主要负责选题和任务委托分派)、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决策制定)、临时组建的专题项目管理团队(主要负责管理协调工作)、外部研究团队(主要负责评估研究)、利益相关者以及指南制定和执行的相关支持团队等。CPHE(TheCentreforPublicHealthExcellence,CPHE)是NICE公共卫生指南制定的总负责机构,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宏观管理和行政协调工作,总体把控指南质量,确保指南及时更新、证据可靠、与现实问题相关等。公共卫生咨询委员会(PublicHealthAdvisoryCom⁃mittee,PHAC)。PHAC基于内部或外部收集的相关证据,结合干预措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制定相应的措施指南。PHAC由CPHE任命,包括委员会主席在内约12~18个成员。主席通常由项目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或学者担任,其余成员包含6~12个任期3年的核心成员,以及在某一项目开展过程中临时指定的主题专家成员。专题项目管理团队(NICEprojectteam)。专题项目管理团队是NICE开展某个项目时临时组建的,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其职责包括对证据的系统性回顾和评审或检查指导、确保术语的正确等。NICE专题项目管理团队通常由13~15个人构成,有1~2个项目经理,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团队。外部研究团队。NICE在制定公共卫生指南时,可能需要委托相关的领域外部专家团队(大多来自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外部研究团队通过两种形式参与决策:一是以书面形式向PHAC提交评估报告和专家意见;二是部分成员参与指南制定论证会接受PHAC提问。利益相关者。NICE在制定公共卫生指南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包括病人、护理员、相关商业机构如药企等)高度介入。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符合NICE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均可申请注册成为利益相关者,在NICE指南制定的过程中提供建议、进行监督。利益相关者在确定项目主题和公开咨询环节通过电子邮件、NICE官方网站和参加PHAC论证会议的方式参与项目评估和指南制定,提出评价和建议,NICE对其进行反馈并向社会公布,PHAC将其中合理部分纳入决策依据。

1.1.2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指南制定和的管理流程NICE制定公共卫生指南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选题、项目评估、论证和决策、指南,具体流程及大致时间分布见图1。

1.2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是基于循证决策科学理念的应用,NICE评估综合多种技术方法并且注重方法应用上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以保证评估结果为决策提供最佳证据。

1.2.1科学合理的实践证据评估。(1)文献研究。评估团队收集证据,并对其进行系统综述,对项目的功效、有效性证据的准确性、精确性等进行详细分析。(2)公开咨询。NICE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公开咨询等途径,不仅确保极高的公众参与度,还拓宽了证据收集渠道和项目评估路径。(3)实地调研。当公共卫生项目涉及全新的、具有争议性的领域时,NICE会展开实地调研,预测相关政策建议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指南执行和政策转化的难易程度。

1.2.2经济学评估。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经济学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经济学评估,可利用量化指标,对比每个项目的干预成本、健康产出关系评估项目效果,为公共卫生项目是否适合推开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学证据。经济学评估主要基于四种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4]。NICE较推荐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1.2.3NICE指南相互引证。指南间的相互引证是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重要方法。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项目和卫生技术彼此相关,各类指南也并非孤立存在,指南之间存在交叉。指南相互引证,增加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重复性研究,节省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资源耗费。

1.3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总结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始终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和严谨的评估方法,具体而言,具备以下优势。

1.3.1专业团队充分协作并提供独立意见。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PHAC、专题项目管理团队、外部研究团队等多个多专业跨学科的团队明确分工、独立研究的同时相互协作,依据各自的专业特长,为项目评估、指南制定提供专业建议。

1.3.2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方便的参与渠道。NICE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评估,并提供了电子邮件、NICE官方网站和参加论证会议三种渠道,征求其意见并接受其监督。极高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使得无论是病人、医疗服务提供方、药品或器械生产者以及社会大众都能很好地接受NICE的指南。

1.3.3工作方式公开透明,管理流程清晰。NICE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每一环节均实行标准化管理,并坚持循证、透明、公开、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原则,都有利于确保评估和指南制定的质量和科学性。

1.3.4评估方法严谨科学。NICE制定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指南,并严格遵循指南中的评估方法,多种评估方法择优选取或交叉使用,既保证了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确保针对特定项目评估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且保持持续关注,以保证一旦有相关最新证据发表,能够及时更新评估结果。

1.3.5评估结果政策转化顺畅。NICE作为非政府部门的独立公共机构,被赋予了制定全国指南的职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是项目是否推行的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样的流程机制保证了评估结果不仅在决策过程中得到采纳,还通过国家指南得以应用。

2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现状

我国公共卫生项目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步伐很快;而我国公共卫生项目的评估工作起步更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和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中开始逐步得到发展[5]。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并没有类似英国NICE的专门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评估机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以科研机构为主,主要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挂靠在高校、研究所和医院等单位。目前,已有学术研究得到发表,根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进行文献搜索,仅研究高血压干预项目评估的文献就有254篇,但是,发表质量层次不齐,而且极少数采用了先进的经济学评估。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起步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评估管理流程和方法指南缺失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缺乏国家层面评估机构以及完善的评估体系,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流程和方法指导。由于行政主体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不足,现有开展评估研究的学术机构间合作零散,缺乏宏观统筹规划,并且评估研究方法缺失,质量也有待提高[6]。

2.2项目评估透明度不足我国公共卫生项目指南或规划通常由相关机构和部门直接制定,整个项目评估过程主要由专业人员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缺乏公众意见表达渠道,存在高度不透明现象。

2.3项目评估证据收集难度大由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制尚未形成并且没有提供可靠证据的数据库平台,项目开展过程中根据非评估标准收集的数据难以被直接应用于项目评估,特别是经济学评估中。

2.4项目评估结果决策转化难由于缺乏专门的部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和决策转化机制,评估结果政策转化程度极低,评估结果一方面难以应用于是否推开某个项目的决策中,另一方面也难以转化为实际实施指南。

2.5项目评估成果利用率不高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通常只是零星于某些期刊杂志,或以课题形式汇报给卫生部门,没有专门的的信息平台进行统一收集、公布的工作,限制了信息交流,公众对研究结果的知晓度低。

3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我国国情,借鉴NICE评估体系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工作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3.1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和方法制定全国指导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透明度不高,公众介入程度极低,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建议参考英国NICE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其不断完善:制定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章程,保证评估过程的标准化;在国家指导中确立公开透明原则,引入社会公众对项目评估进行监督;确立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允许利益相关者参与;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规范公共卫生评估流程,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3.2建立部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缺乏一个进行统筹规划、协同管理的评估体系,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无法保证。根据欧洲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发展经验,建议建立一个部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协调各方相关部门和机构,形成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公共卫生决策依据,确保患者能享受标准化公共卫生服务。长期来说,为保障程序顺畅运行,需要在国家层面构建一个独立的评价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研究和流程技术把关。构建一个部级的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对提高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卫生技术评估的学科地位和决策层面的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3.3抓紧构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评估人才支撑网络未来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必然需要三类知识和技术人才支撑:第一类是从事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专家;第二类是进行基于社会选择、政治需求、财政可持续性等因素的宏观政策导向评估的公共政策和卫生政策专家;第三类是提供项目执行具体环节咨询的利益相关者代表。需要鼓励相关的人才培养,加强现有人才的评估专业培训,积极构建科研合作网络,将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紧密联接起来,通过一定的人才培养和合作磨合周期,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将得到稳定的人才支撑。

3.4健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传播机制,推动评估结果的政策转化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宣传十分重要,建议加强对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传播、政策转化和推广。一方面,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建立和持续维护信息传播的网络平台,注意专业语言通俗化,为公众获取评估结果提供渠道。另一方面,提高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决策转化,在加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相关机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将评估结果转化为推行政策,并将政策建议细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推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决策转化。

参考文献

[1]CulyerA,MccabeC,BriggsA,etal.Searchingforathresh⁃old,notsettingone:theroleofthe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J].JournalofHealthServicesResearch&Policy,2007,12(1):56-58.

[2]UKDepartmentofHealth.HealthandSocialCareAct2012:Chapter7,ExplanatoryNotes[S].UK:UKDepntmentofHealth,2012.

[3]RawlinsMD.NationalInstituteforClinicalExcellence:NICEworks[J].JournaloftheRoyalSocietyofMedicine,2015,108(6):211-219.

[4]DrummondMF.Methodsfortheeconomicevaluationofhealthcareprogramme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5]吴博生,陈英耀.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