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

第1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发展趋势;技术

目前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了诸多领域,如电子科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以及机床自动控制方面。机电工程融合了多种技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逐渐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该重视机电工程的发展。

1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机电工程行业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在加大力度研究机电工程,甚至一些学校也专门开设了机电工程研究相关的专业,为我国的机电工程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机电工程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我国的机电工程,再设计和分析以及集成方面,已经逐渐完善,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并且许多高校开始开设机电工程科目,开始对机电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在机电工程的发展中,逐渐融入了不同的技术,如机械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通信技术等,这使得机电工程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且逐渐向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对于机电工程的发展,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机电发展的过程中开始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光纤技术等,为机电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2目前机电工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的问题等待解决。其中人才是机电工程发展的主体,但是目前机电工程方面的人才普遍缺乏。虽然我国注重在机电工程方面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机电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且发展比较迅速,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机电工程的发展。除此之外,现在机电工程的发展逐渐融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例如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意味着机电工程人员要全面的掌握各种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电工程人才的学习量,但是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总得来说,目前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缺乏专业的人才,同时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措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

2.2行业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机电工程逐渐走进了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不同的技术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向着多元化以及精细化的方面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一些特殊的行业新兴发展起来,他们往往对机电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机电工程针对这些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确保新兴行业对于机电工程的要求。针对行业的局限性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打破传统,对机电工程进行创新型的研究,以确保机电工程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要求,真正实现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管理。

3机电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科研部门经过精心的研究,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微型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他们的尺寸逐渐向着微米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微型化的发展,使得工作的过程中不在进行控制部件和机械元件的区分,就能够实现一些元件的融合。特别是一些传感器和执行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集成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缩小了机电一体化的体积。但是目前我国的机电微型化的发展仍然不够完善,有待于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先进的技术。

3.2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互联网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和网络相连接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远程监控技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远程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并且在机电工程的实施应用方面,逐渐引用了远程控制技术,这为我国技术发展开展了新的景象。其中在机电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确保机电工程产品的可靠性,让用户放心购买。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机电工程产品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因此机电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走的更加的持久。

3.3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已经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比较的多,并且其开发和研制的工作比较的复杂,缺乏相应的标准要求,因此新时代的机电工程一体化开始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制定相应的一体化标准要求,明确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目标,这样不仅能够加快机电工程开发新的产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生产规模。众所周知,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将逐渐向着微电子技术以及软件工程技术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机电工程在机电一体化的过程中,有着精确的标准。因此,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制订严格的标准要求,才能够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

3.4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据调查统计,机电工程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智能化也是机电工程今后发展的核心目标。其中主要因为,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各项技术都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要融合多种技术,因此机电工程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工程智能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自动实施换算,二是自动决策机制。与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现在的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对于人工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利益。现在我国市场上就出现了各种智能化的机电工程产品,如智能机器人。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机电工程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总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工程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发展,它将融入到各行各业,与各种先进的技术共同使用。针对机电工程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重视现在机电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正确的分析机电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红.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朱华瑾.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纵横,2014.

[3]路明宇.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4]李健.王建东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第2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变频调速技术;运用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当中,电力传动系统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并且在工业电气系统的运行期间,电动机长期在正向反向状态下频繁切换运行,因此使得电动机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状态下,电动模式以及制动模式不断转换。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有关电动机的调速控制工作有非常大的难度,如何保障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即对变频调速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

1 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1.1 维护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

在工业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实施中,通过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整体水平。同时,变频技术在实践应用中所积累的工作技巧与成功经验能够为整个工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加强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工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可依托与其在节能减耗方面的优势,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1.2 促进变频调速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建设过程当中,电动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以及电能消耗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工业生产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通过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达到维护工业生产建设的目的,结合实际电机的工作情况,对变频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从而促进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效果的进一步完善。

2 变频调速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变频调速节能效果的高低直接与电气设备的负载程度相关。以矿井工作面提升机为例,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设置有非常多的保护,包括的过卷保护、超速保护、低速保护、以及送绳保护等集中类型。在提升机正常运行的过程当中,这些保护装置对提升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督,在提升机出现异常运行情况时,保护装置能够发出相应的警报信号并采取相对应的制动措施,使提升机的运行能够得到保障。具体而言,变频调速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深度指示器保护失效

在大部分工业设备的运行过程当中,所设计并实现的多重保护是以相应设备的运作行程为主要依据的。其中,深度指示器所发挥作用是非常确切的。若深度指示器运行失效,则将导致大量的保护模式同时失效。因此,在对深度指示器进行设计时,必须引入失效保护模式。在变频调速技术的作用之下,可采取的措施为:在电机启动状态下将编码器对各个采样周期内所采集的脉冲数信号进行累加,对采样前与采样后的数值进行独臂,若前后数据无变化则表示深度指示器已经失效。若判定为失效,需要进一步判断设备是否进入爬行区状态,如已经进入,则发送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作出相应的处理,若未进入,则需要采取安全制动方面的措施同时报警提示。

2.2 自动化适应电机模型单元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自适应电动机模型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对电动机输入电压参数以及电流参数进行检测,以识别整个电动机的基本运行状态。同时,电动机模型能够直接与变频器连接,从而直接参与转矩控制工作。同时,在大部分的工业生产与应用实践中,还能够利用该电动机模型单元对工业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精度控制,根据一体化运行的特点实现对闭环转速的选择。

在变频调速技术的作用之下,自动化适应电机模型单元能够对磁通比较器以及转矩比较器进行综合选择,通过对比参考值与反馈值固定时间的方式,利用滞环调节器对转矩状态以及磁场状态进行输出。以脉冲优化选择器为例,利用芯片处理信息,根据设计中调制方式的信号编码对相应的模块电路进行设计与实现,从而达到基于变频器对整个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的目的。更加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电容附近并联均压电阻的离散性影响,有利于提高节能效果,促进工业电子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实现。

2.3 变频器节能应用

在工业经济生产中,常常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业经济生产的成本开支,就必须做好对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通过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独立意义上的变频器是整个生产制造车间工作过程得以前面调动的基础所在,因此必须通过对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来保障电机工作运行状态的科学与合理,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保障生产制造的同时对高负荷电压进行有效耐受。

此过程当中,为了确保变频调速的应用效果理想,在配置电路的选用上应当满足电机的正常运行,同时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实现中需要对运行系统的编程进行统一,使双方工作步调一致,构成高效率的工作模式。除此以外,在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实现中,主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应当选用一致的变压型逆变电路,以完成电网导电机中电能的传输,将主电路与工业车间电路配合起来,达到对各类故障进行全面保护的目的,使设备与变频器之间的切换更加的灵活与稳定。

3 结束语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对变频调速技术进行应用的方式形成对用户终端电机功能的正常维护,在各个步骤中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运行的动态、全方位控制,其对于整个工业生产与制造过程当中电力系统的维护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中围绕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变频调速技术应用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的损坏,针对性的实现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维护,保障自动化运行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朱娟娟.刍议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18):60-60,70.

[2] 罗春芳.变频调速技术及其在制药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7):49-50.

第3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国务院在《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中,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出“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使机电行业所需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应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原来复杂的机械装置和简单的电气控制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逐步向被由机械技术、电气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取代。

为获取机电一体化行业分析、 岗位职业行动领域分析、 职业岗位群和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等信息,我们针对企业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拟定具体的调研问题。调研过程中以上述问题为调研的基本诉求点,通过现场考察、走访座谈、调查问卷、专题研讨等方式,结合企业的调研对象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并给出结论和建议,为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促进机电专业一体化专业的建设。

二、调研对象与内容

企业调研主要范围为广州周边地区相关企业,包括广州造纸厂等15家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企业,如表1所示。调研对象是这些企业的机电一体化一线技术员工、班组长、人事部门等。

本次调研共发出五种表格:包括面向专业技术岗位一线员工的实践专家调查表(56份),实践专家访谈记录表(37份),面向专业技术岗位班、组长的用人单位意见调查表(15份);面向企业人事部门的用人单位意见调查表(15份),以及企业座谈会议记录表(8份)。调研要了解以下内容:

1、机电一体化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情况;

2、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数及从业人员(包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3、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4、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课程设置在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

5、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与思路;

6、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培养层次的定位。

三、调研分析

(一)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将向创新性、高效性、节能性、可靠性、智能化、模块化、系统化等方面发展。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各种技术相互融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二)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与岗位职责要求

1、技能人才需求状况

对企业人才结构及来源调研显示:相关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学历主要包括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他们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等学生中招收,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从事维护、维修、安装、调试工作的平均年限是4-26年。从15家企业调查中获悉,从企业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以及未来3年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情况如表2所示。

机电一体化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相关工作的员工在机电一体化企业中约占76.8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应用主要两个方面: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生产。 前者主要需要完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装配、安装、 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后者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同企业对技能要求的类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规格也有不同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岗位职责素质、能力要求

通过走访调查行业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4个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求如表3所示。

3、课程对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

针对现行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课程,对从事机电一体化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各门课程知识模块对从事此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由不重要的0分到很重要的10分依次给分),取调查数据的平均分,得到表4。从各门课程知识模块平均得分情况看,机械类和电气类课程较为重要,如机械识图、机械装配、电工技术等课程;而文化基础课和非专业课程较为不重要,如数学求解、英语阅读、计算机编程等课程。当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各门课程对从事此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有较大差异,例如:销售人员岗位对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和英语阅读等课程较为重要,而设备操作和装配岗位认为这些课程不重要。

四、调研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行业、企业内生产类、维修类、技术支持类、服务类的相关技术岗位。结合近年来我校、我系多年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经验,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面向机电制造业、机电设备安装及维修公司、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等的各行业、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机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维修与改造、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管理人员、机电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位,培养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通过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对应的岗位人才层次分类以及紧缺岗位人员数量需求,了解各企业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及所需专业资格证书等。本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可定位为:机电一体化(机械)方向、机电一体化(电气)方向、机电设备管理方向,各方向设置中、高级技工层次,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规范的操作与团队协作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设计能力、制定元器件加工工艺能力、简单数控加工能力。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的定位如表5所示。

依托行企开展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为我们今后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企业调研活动,我们体会到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还有许多细致繁杂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地完成。但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组织实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相信一定会完成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为造就更多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与文献

[1]王京,苏月,张松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企业调研报告[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7):25~26.

第4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矿山电器设备;电气安全;智能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235-01

1、 概述:煤炭是我国的能源支柱产业

煤炭工业在我国是很重要的能源工业,但是我国在煤炭工业上的人力投入、成本投入也居世界之首。充分发挥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以少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实现高产高效;降低百万吨死亡率,实现煤炭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企业的机械化、电气化逐渐的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告别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科技与煤炭生产的相互结合,让机电的角色发生重大转变。保证正常的安全生产就不能忽视机电,尤其是电器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

由于矿山的开采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它不仅作业环节多,而且作业场所处在经常不断的变化。矿井相对潮湿,经常出现顶板落石发生碰撞挤压事故。同时井下含有沼气的具有腐蚀性、燃烧性、爆炸性气体,尤其是生产一线,条件更加困难。这些对井下电器机械设备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当遭受这些状况威胁时,我们所使用的供电线路、电器设备可能发生漏电故障,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严重的和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更大事故,影响正常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井下还会经常发生短路、过负荷、过电压等等这些故障的发生都会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危及矿井及人身安全,不难看出电器安全的重要性。

2、电气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随着矿山经济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电器提出愈来愈多的要求。目前,电器结构与工作原理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品种与规格日益繁多是其特点之一,采区工作电压已经发展到3.3kV级以上,最低电压达到几伏以下。电源频率方面,大家熟知的直流与50赫或60赫兹工频交流电源仍在广泛地应用。此外,变频等电器元件与装置也被广泛地开发研制与应用。各种电器设备的保护装置,更加完整、灵敏、可靠,有效的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但是若要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经济效益还需从日常检修着手,保证检修质量,保证使用规范性。

矿山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器设备的检修技术也会要求越来越高,繁琐的控制线已经升级为集成电路板。复杂的辅助控制回路都被集成到一个箱子,一个盒子里,智能化、数字化是必将发展的趋势。简单化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困扰,设备更新过快使很难跟上技术的发展。那么掌握正确的处理问题方法,培养技术人才也将成为一项课题。

3、电气维修存在的问题

合理的维护和维修能够使煤矿电气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这无疑对煤矿电气设备的性能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传统煤矿电气设备维修的的缺点,提出合理的措施,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煤矿电气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把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分割开来,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相矛盾。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1)计划性状态检修。目前煤矿企业很少对其机电设备认真进行周期性的有计划的检修维护,生产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再去抢修,这样没有很有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没有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设备始终处于疲劳状态工作。周到的计划性检修,可在发现疲劳现象立即做出相应处理办法,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状态,降低故障率。2)出现故障后维修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设备的一生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设备被制造出来,经过一定的试验过程后投入使用,使用中不断的维修直到报废。这些都是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必须掌握这种规律,才能达到设备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对策,属于被动的。由于多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结果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这样很难达到高效率,高经济性。

4、技术决定电气维修效率

提高技术水平是发挥效益性与经济性的有效方式。在井下发生故障时,正确的电气设备维护及故障查找方法对保障安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首先是加强人才的培养,矿山电器维修相对于大型设备的体力为主的检修有很大差异。不同于机械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它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经验与分析力非常重要。例如当井下发生某种电器故障时应按一下步骤操作。首先观察电气设备组成部分的外形变态。如,熔断器是否烧断、紧固件是否松动、绝缘器是否碳化发黑。观察监测仪表所指示的数值或指示装置所呈现的状态。倾听电气设备运行时声音的变化来判断工况。如,异步电动机单项启动不了,同时发出“嗡嗡”声;电动机轴承损坏时,发出“沙沙”声,等等。询问操作人员故障发生前后电路的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发生时的迹象,如有无火花、冒烟或是其他气场震动等故障先兆等,通过询问,往往能得到一些很有用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嗅闻电气设备运行时散发出来的气味。如电气设备因短路、过载等故障导致温升超限时,可出现刺鼻的焦糊味。通过触摸电气设备外壳温度来粗略判断低级绝缘设备或一般设备的运行工况是否正常。通过常用测量仪器测试电气设备的各种运行参数和绝缘电阻值。最重要的是根据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周期的要求进行经常性的清洁保养和检查、维护。

5、电气安全维修策略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特点决定于要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周期费用。应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并应通过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的维修工作也涉及到计划、物资、管理、运行、质量等各部门。 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从而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有序、正常进行和煤矿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后盾。

结论:现阶段煤矿电气维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计划性状态检修,在发现疲劳现象立即做出相应处理办法,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状态,降低故障率。尽量避免在出现故障后维修,这样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若多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结果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这样很难达到高效率,高经济性。提高技术水平掌握正确的处理问题方法是发挥效益性与经济性的有效方式。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用合理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能够使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

第5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电力行业

一、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设备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又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中,设备一般占到60%-70%,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外设备管理与维修体系的发展

设备管理是在设备维修工程学和综合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按照设备管理中维修管理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BM,Breakdown Maintenance)(1950年前)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目前仍然保留这种维修方式。

2.预防维修阶段(PM,Preventive Maintenance)(1950年-1960年)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为使每个机件都达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图1-1所示为设备磨损规律。

3.生产维修阶段(PM,Productive Maintenance)(1960年~197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采用此维修管理体制,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部分内容组成。

4.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形阶段(1970年至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月一尼斯・巴克提出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在借鉴学习美国生产维修的基础上形成的个员生产维修体制(Production Maintenance)的出现,世界各国在学习其他国家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

(三)设备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宇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

(四)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发、送、输酉己用电设备连接而成的大系统,这些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状况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也决定着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检修是保证电力设备健康运行的必要手段。

二、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变电站的数量逐步增加,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及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现阶段国家电力公司正大力推广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维修正如火如荼的在各地展开。

(二)电力设备故障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主要是对当前设备前期的、潜伏性故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找出它的故障规律,对这类故障的诊断是目前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图2.2即为故障诊断的流程图。

图2.2 故障诊断流程图

无论是常规变电站还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其监控系统中,都需要增加一个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用以作为辅助决策手段,进而提高监控能力。要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需要加入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内容,这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才更加完善和更有效。

(三)电力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1.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

检修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推行状态检修是电气设备检修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操在分析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状态检修技术的进展进行论述从配电设备测控技术的发展、电力供销体系变革、配电自动化资源的整体优化等3个角度对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

2.系统工程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总体与全局性的学科,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的理沦和方法促进现代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设备管理必须立足于企业全局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

3.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关键技术有扩频技术,全向天线,工作唤醒等。

4.结合新的设备管理体制和信息工程原理,提出了在该公司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北系统的硬件环境设计和软件逻辑结构。

三、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设备管理的主要趋势是,以状态检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以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而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 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而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

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而,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所以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有明显趋势。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噪声、油勤度、消耗量等各种参数。

四、总结

随着工程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中各种先进技术、先进理论和先进软件开发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应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也将在这些新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和进步。本文通过对设备管理发展的历史回顾,当今电力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并对未来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做了进一步展望。未来必定会朝着信息数据库化,集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软件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未来设备必定会越来越复杂,设备管理与信息工程将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参考文献

第6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仿真技术;发展趋势;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很多技术的融合,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消耗,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功能强、质量好、准确度好以及消耗低,因此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笔者就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机电一体化定义

我们所说的机电一体化也通常被称作机械电子学。通常情况下,学者都认为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将各种技术融入在机电产品中的学科,这是种学科需要机械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从这个简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三点:第一,机电一体化学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电子学科等相互融合的结果;第二,机电一体化的定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以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注重的是机械与电子的融合,而现代社会的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与很多学科的融合,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的进步会使机电一体化与更多的学科相融合,发展出更强大的技术;第三,机电一体化并不是各个学科之间的简单相加,它是各种学科有机融合的产物,注重的是学科技术在机电产品中有效的结合,从而使机电产品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制造业是应用机电一体技术最为广泛的行业,这个行业同时也是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因为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需要制造行业提供机电产品,因此各国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希望本国这项技术在世界上能取得领先地位。

日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成果很显著,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方面,他们将计算机芯片等技术与机电产品有机的融合起来,制造成功了能与人进行视频,并且拥有触觉的智能机器人,当现场发生故障时,智能机器人能够监测到故障并且及时的处理,不仅减少了故障发生的概率,还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的支出,最为关键的是,避免了相关人员因为维修设备而出现意外事故。西欧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支持这项技术的发展,希望工厂能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而美国在这方面也加快了研究的步伐,希望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减少产品生产周期,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方面还远远落后于上述的发达国家,但也因此说明了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我国充分意识到了发展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和企业都加快了研究的步伐。针对我国目前发展状态,国家提出了优先研发机电一体化的6项关键技术,如今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数控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我国几乎完全掌握了这些技术的要领,并且建立了数控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基地,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很多数控技术方面的人才,在数控技术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产业,成果很显著。这些成果也为我国未来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考。

三、仿生硬件的容错技术新思路

基于仿生硬件的容错研究,对建立借鉴生物进化机制的硬件容错新理论,提高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胚胎型仿生硬件的容错体系结构和容错原理

仿生硬件可以分为进化型和胚胎型,其中胚胎型仿生硬件也称为胚胎电子系统,是模仿生物的多细胞容错机制实现的硬件。胚胎型仿生硬件的容错体系结构,主要由胚胎细胞、开关阵和线轨组成开关阵,根据可编程连线的控制信号完成开关闭合,控制线轨内各线段的使用,胚胎细胞包含存储器、坐标发生器,换向块、功能单元、直接连线、可编程连线、控制模块等存储器用于保存配置数据位串,并根据细胞状态和坐标发生器计算出的结果,从配置位串中提取段经译码后,对胚胎电子细胞的换向块和功能单元进行配置,坐标发生器根据4个细胞最近两侧(左侧和下侧)邻居细胞的坐标为其分配坐标。

2、胚胎型仿生硬件实现容错的策略

为了实现对故障细胞的容错,常用的容错策略有两种:行(列)取消和细胞取消策略,通过记录有错的单元位置,重新布线,用其他各用的单元来代替但是对于连线资源故障,这此策略并未给出相应的对策,在深入研究胚胎仿生硬件容错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种针对线轨故障的容错策略:

2.1行(列)取消策略在行(列)取消中,若个细胞出错,则它所在行(列)的所有细胞都将被取消,而该行(列)细胞的功能将被其上行(右列)的细胞所代替,即当一个细胞出错时,细胞所在行(列)上移(右移)到 一个备用行(各用列)来代替它当前的工作。

2.1细胞取消策略在细胞取消中,用各用细胞代替故障细胞分两个阶段当某行的出错细胞数超过各用细胞数时,整行被取消,行细胞上移,用备用行取代出错行的功能

四、新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展望

机电体化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等技术,其发展进步依赖并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新时期机电体化技术呈现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等发展趋势。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机电体化技术也呈现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智能化即要求机电产品有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0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国家的重视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这项技术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国技术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在技术领域也必然会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再加之,我国已经培养出很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这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未来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才。本文是笔者多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操作经验的总结,希望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更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辉,王磊.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2009(S4)

第7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故障诊断;诊断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49-0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能够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包括动力控制部分、机械本体和执行单元等,系统中涉及到电、气、磁和光等。其中计算机起到控制设备动作的作用,而机械本体负责执行动作,只有两者协调合作,才能保障设备正常工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特性有:(1)机械零件多并且易被磨损;(2)缺乏自动诊断能力;(3)没有明显的报警提示,部分故障有提示,而一些故障没有提示;(4)缺乏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企业机械加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设备价格较高,机床的寿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如果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故障,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看到该设备的效能,对于如何合理操作设备并不关注,部分设备甚至经常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因此经常发生由于设备故障而停工的情况。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效能,合理操作设备并定期进行故障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2、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设备中比较常用的故障诊断技术有以下几种。

2.1 振动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设置相关检测设备的振动参数,并根据检测设备的信息特点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诊断的技术就是振动故障诊断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故障检测,由于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剧烈的震动,使用振动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到振动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加速度和速度等。在检测过程中要想获取充足的检测数据,并对机械设备的运作状况进行准确判断,就需要对测量点的位置进行正确选择。这种故障诊断技术操作较为简单,检测得出的设备运行状况报告清晰明了,也增加了检测和诊断故障的准确率。

2.2 油液磨屑分析故障诊断技术

机械零件的磨损失效约占设备失效的80%,是设备最主要最常见的失效形式,而对其起决定性作用的两大因素为:摩擦副的性质和所用剂(油脂)。

2.2.1 油液磨屑分析技术原理

运动副的表面磨损会产生磨屑颗粒,以悬浮状态和灰尘等杂物一起进入并存在设备的系统和液压系统中,而这些磨损颗粒为设备故障和失效提供很重要的信息。磨损颗粒的不同特性(形状、尺寸、表面样貌、数量以及颗粒的分布)反映了设备不同的磨损失效形式(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等)。

2.2.2 油液磨屑分析故障诊断技术实用性

油液磨屑分析故障诊断技术一般用于机械系统和液压系统中,是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油液磨屑进行识别分析,通过了解油液的成分以及油液磨屑颗粒的形态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判断。该故障诊断技术可以根据油液颗粒的尺寸对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进行判断,而磨损的类型可以根据油液颗粒的形状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微粒的成分来判断机械磨损发生的具置。

2.2.3 油液磨屑理化性能的分析

根据油液磨屑颗粒的特性可以判断设备运行的情况,如表1:

2.3 射线扫描故障诊断技术

Y射线扫描诊断技术属于一种新兴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它一般用于检测工艺设备。该检测技术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判断的方法主要是对扫描图谱的特点进行分析。

3、影响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可靠性的因素

3.1 元器件失效

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基本构成单元之一就是元器件,而单个元器件的可靠性为整个设备的可靠性打下了基础。根据概率运算的准则,机械设备各组成部分的失效率之和构成了整个机械设备的失效率。因此,应该选择失效率较低的元器件产品,以降低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的失效率。

3.2 元器件的组装和连接

机电一体化设备中有十分复杂的控制系统,并且元器件纵横交错连接在一起,要想提高整个设备的可靠性,就需要正确进行元器件的组装和连接。设备如果某个插件出现接触不良,可能导致信号传输失灵,这也是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机电设备中的温度或者湿度有很大的变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粉尘的污染或者机械振动等都可能影响到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3.3 电磁影响

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电能工作,设备中必然会出现电磁能量的相互转换,这种电磁不仅影响到周围的环境,也影响到设备的制动、电源负载等多个方面。

4、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

4.1 缺少设备故障检测的精确度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我们已经掌握了机电一w化设备的诊断的相关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是仍然缺少一套完整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我国国内的诊断技术大多是针对设备的某一部分或者是某一具体类型的设备来说的,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诊断技术的方法和理论;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做好诊断的精确度问题,处理好设备故障和检测信息之间的关系,提高诊断技术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使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

4.2 缺少检测的实际经验和方法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在一些领域里仍然处于理论阶段,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在设备诊断的模糊理论、小波分析、神经网络、智能方法这些领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只有一些相关的理论作为设备故障检验的支撑和研究。我们应该加大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工作生产过程中,积累故障诊断和修复的实际经验,能够使理论和经验完整的结合,形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完整理论和方法。

4.3 缺少设备故障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有很多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但是缺乏相应的设备故障检测人员。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专家智力支持系统,形成专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队伍,专业地维护设备的运行,实时进行设备故障的监督。还要培养设备故障诊断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水平。

5、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的。我们要做好设备故障的诊断工作,提高设备故障的诊断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来提高国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的精确度,形成一套完整故障诊断理论,丰富实践经验。以此来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护和正常运行。

第8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发电厂;设备检修;状态捡修制度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70-02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发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状态检修制度,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赘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状态检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前景预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的目的就是科学保养设备,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状态检修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和电力行业“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相一致。

状态检修有政策依据,也是时代要求。早在1987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中就提出

“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又在《“八五”后三年工交企业设备管理工作重点》中进一步明确指示:

“耍继续破除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建立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原电力部颁发的《发电厂检修规程》也增补说明“运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预知维修与状态检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些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探索先进、科学的检修制度指明了道路。国外一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也指出:“减少停电和缩短维修时间以提高有效性应成为商业经营的目标”。一些国家也都向传统的维修制度告别。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不仅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四、对状态检修管理的实践

针对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电站,当然不能从宏观制度上去寻找改革的路子。近几年,在机组小修工作方面,沙溪口水电厂在计划性检修制度的框架下,对具体的检修次数和天灾作了重新安排和调技,几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机组小修机会(12天),每次小修的时间也根据实际状态有所减少,这主要是依据设备的健康状态作出的决定。对机组的大修同期也作了一些变动,如3机到了大修周期,但设备健康良好,而#4机距大修周期还差一年,而设备的健康状况较#3机差,我们就作了调整,对#4机先进行大修。三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原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断设备状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使检修更具有针对性。关于数据采集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分门别类地将全厂机组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家设计规定,按设备合帐方式建立数据录入计算机:

②建立设备现有的备品备件数据库;

③实现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有选择地采集现场的一些实时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加工,进行分析整理,建立数据信息库:

④建立表示设备运行状态的电量、水头、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直方围以及变化趋势的曲线等;

⑤定期(每日或每季)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2.完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设备异常状态分析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厂对机组等主要设备安装了一些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有:机组的振摆度测量:定转子的间隙测量,温度、压力等。当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实行异常状态分析和重点跟踪,如今年#3机调速器在运行中多次发现振动,波及压力抽管道,我们就采取了强化跟踪监督措施,掌握状态变化规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现在运行正常,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好坏,对设备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透平油的处理,油的加注,设备轮换运行,甚至设备吹灰等清洁工作,每一项都不应该忽视。沙溪口水电厂的调速器为进口产品,对油质要求相当高,因此我们采取现场循环滤油,故障率比以前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周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处理,做到大缺陷不过天,小缺陷不过班。确保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4.应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

要使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首先要找出统计数字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我们对机组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启停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有些设备虽然检修周期已到,但其运行小时累计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少,于是就适当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设备虽然未到大修周期,但其运行小时已超过计划小时s我们就适当提前小修,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运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了预测,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节省了检修时间。

5.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尽量缩短检修工期

由于对设备进行了较全面的状态监督和技术分析,掌握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检修项目,如:每次大修,我们根据设备的原始监测数据,分析设备各部件的健康情况,大胆取消了一些重大项目,对机组以往大修都是全拆,吊出转轮体,工期长,工作量大。拆出后未发现转轮存在问题,又重新装复回去。而近几年,我们只拆到发电机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检修工期,每台机可节省15天工期。检修投运后,未发生任何临时性检修现象,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五、结束语

改革传统的检修制度,实施状态检修制度是设备管理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不仅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还可使广大策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主义基层的设备管理者从过去指令性计划的单纯执行者跃升为自主决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仅仅是电力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形势发展的需要。

摘要: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奎、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剖析了当前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出了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发电厂;设备检修;状态捡修制度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70-02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发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状态检修制度,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赘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状态检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前景预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的目的就是科学保养设备,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状态检修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和电力行业“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相一致。

状态检修有政策依据,也是时代要求。早在1987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中就提出

“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1992年,国务院经贸办又在《“八五”后三年工交企业设备管理工作重点》中进一步明确指示:

“耍继续破除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建立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度”。原电力部颁发的《发电厂检修规程》也增补说明“运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预知维修与状态检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些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探索先进、科学的检修制度指明了道路。国外一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也指出:“减少停电和缩短维修时间以提高有效性应成为商业经营的目标”。一些国家也都向传统的维修制度告别。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不仅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四、对状态检修管理的实践

针对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电站,当然不能从宏观制度上去寻找改革的路子。近几年,在机组小修工作方面,沙溪口水电厂在计划性检修制度的框架下,对具体的检修次数和天灾作了重新安排和调技,几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机组小修机会(12天),每次小修的时间也根据实际状态有所减少,这主要是依据设备的健康状态作出的决定。对机组的大修同期也作了一些变动,如3机到了大修周期,但设备健康良好,而#4机距大修周期还差一年,而设备的健康状况较#3机差,我们就作了调整,对#4机先进行大修。三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原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断设备状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使检修更具有针对性。关于数据采集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分门别类地将全厂机组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家设计规定,按设备合帐方式建立数据录入计算机:

②建立设备现有的备品备件数据库;

③实现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有选择地采集现场的一些实时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加工,进行分析整理,建立数据信息库:

④建立表示设备运行状态的电量、水头、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直方围以及变化趋势的曲线等;

⑤定期(每日或每季)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2.完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设备异常状态分析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厂对机组等主要设备安装了一些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有:机组的振摆度测量:定转子的间隙测量,温度、压力等。当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实行异常状态分析和重点跟踪,如今年#3机调速器在运行中多次发现振动,波及压力抽管道,我们就采取了强化跟踪监督措施,掌握状态变化规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现在运行正常,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好坏,对设备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透平油的处理,油的加注,设备轮换运行,甚至设备吹灰等清洁工作,每一项都不应该忽视。沙溪口水电厂的调速器为进口产品,对油质要求相当高,因此我们采取现场循环滤油,故障率比以前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周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处理,做到大缺陷不过天,小缺陷不过班。确保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4.应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

要使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首先要找出统计数字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我们对机组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启停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有些设备虽然检修周期已到,但其运行小时累计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少,于是就适当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设备虽然未到大修周期,但其运行小时已超过计划小时s我们就适当提前小修,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运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了预测,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节省了检修时间。

5.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尽量缩短检修工期

由于对设备进行了较全面的状态监督和技术分析,掌握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检修项目,如:每次大修,我们根据设备的原始监测数据,分析设备各部件的健康情况,大胆取消了一些重大项目,对机组以往大修都是全拆,吊出转轮体,工期长,工作量大。拆出后未发现转轮存在问题,又重新装复回去。而近几年,我们只拆到发电机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检修工期,每台机可节省15天工期。检修投运后,未发生任何临时性检修现象,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第9篇:机电一体化的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故障诊断;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2-0169-01

1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述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指在机构的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控制功能以及主攻能上引入电子方面的技术,将电子化的设计与软件以及机械装置有效的结合进而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主要是从系统的观点来出发,综合运用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传感测控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的目标所要求的,从而进行布局。每个功能单元合理配置,在高质量的、高可靠性的、多功能的以及低能耗意义上来实现具有的特定的功能。

2故障诊断一般过程及方法

2.1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的诊断步骤

首先是要对设备状态的特征信号进行检测;然后是提取一些相应的征兆从检测到的特征信号中;最后要根据这些出现的征兆和其它诊断出来的信息来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识别,以此完成对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的诊断。其检测设备的特征信号,通常来讲,表现为其所具有的两种形式:其一,通过温度、射线、弹性波、电流以及振动等表以能量的方式而表现出来的特征信号。其二,通过直接看到的裂缝、锈蚀,或者以设备所产生的油液、排放的烟雾等等以物态形式从而表现出特征信号。对于这些通过检测能量方式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信号,如不对其使用人的感官,那么一定要对其进行传感装置的使用,因为这类信号的检测是能量通过交换才能完成的。其中,以物态形式进行提取,通常只采用特定的直接观测或者是收集装置,而不对此使用传感装置。

2.2现代故障诊断方法

(1)神经网络诊断。为了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要对神经元的感特性进行利用,把不一样的故障特征数据进行交叉处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神经网络技术,例如,蚂蚁算法、遗传算法进行融合,以此对故障诊断的准备率以及其执行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2)专家系统诊断。所谓的专家系统技术是指把专家的专业诊断知识通过汇总,做成一个数据,系统可以自动分析机电设备故障的特征数据,并能监测机电设备的状态,从而利用数据库中专家知识数据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

(3)模糊技术诊断。模糊技术诊断是在合理的模糊规则判断逻辑下,根据不同故障因素的权重进行故障诊断,主要用来对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故障类型进行准确判定。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

3.1机电设备机械磨损

通常情况下,机械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装配误差和制造误差,所谓的零误差都是相对的,所以经常会有直接受力部件之间相互接触相互磨损的现象出现。

3.2电气设备线路老化

由于受到电压的影响和电流的冲击,机电设备的电子元器件难免会发生氧化、疲劳和绝缘老化的现象,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分析,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为电气线路老化而造成的。

3.3液压元件密封问题

在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过程中,设备的液压元件需要承受压力和交变荷载的冲击。而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设备中液压元件会出现疲劳现象,久之,元件的密封性就会出现问题。

3.4人为因素

在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工作,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就会使机电系统在工作时出现故障,不仅会造成停机,甚至还会带来安全事故。

3.5工况环境差

在机电系统设备的运行中,工作人员容易忽略设备工作环境的因素,缺少必要的保养和维护,这都会造成机电系统设备故障频繁出现,甚至设备会过早的报废。

4机电一体化系统维护管理的具体策略

4.1实施状态维修策略

所谓的状态是指机电系统设备的各种状态,主要包括设备的待机状态,运转状态,过载状态等,获取这些状态全部依赖于设备工作人员的操作记录日记和传感器的监测。而状态维修是指要根据机电设备的状态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维修的策略,例如要根据机电设备的实际状态,来确定大修、中修、小修还是不修等策略,如果个别不是很关键的零部件出现磨损,但对机电设备的整体运行没有造成影响,就可以采取不修的策略。

4.2引入监督体制、提高操作规范性

在机电系统设备的运行中,要引入监督体制,提高操作规程的规范性,安全人员要在操作工位上定检、巡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并通过完善监督机制,降低机电系统设备故障发生的机率。

4.3重视维护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于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以便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诊断,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年限。

5结束语

在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会更加的完善,但是由于机电系统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较高,发生故障的机率也比较大,所以要认真分析机电设备故障,并制定合理的措施,定期认真的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有效的状态监测预防各种机电设备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金森,张小扬.论机电一体化技术[J].有色金属加工,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