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扶贫教师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扶贫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工作目标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三、实施对象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1.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全覆盖。

2.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市县扶贫办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按学段分年级做好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并与市、县扶贫办的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一个不少。按照定人定向原则,精准施策,跟踪救助,构建到户、到人精准资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3.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资助对象的评定办法,建立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克服和杜绝扶强不扶弱的情况。注重发挥资助资金的效益,按资助对象家庭贫困程度区分资助档次,切实解决“济困不解困”的问题。

4.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及时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免教科书费、教辅资料费。

6.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

7.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市直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进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并作为对县市区、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责任科室、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列前者牵头,下同)

(二)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1.2亿资金,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建设6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力争到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工程,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生活设施、体育场所达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县市重点建设的公办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及以上标准。

3.结合省、市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继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三)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改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开展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排查,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贫困村幼儿园的指导,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室内外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3.规范办园行为,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责任科室、单位:学前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

1.足额安排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2.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7-2020年),实施扶贫地区校长教师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扶贫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园长)、教师进行轮训。支持贫困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3.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责任科室、单位:教师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并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3.建立家校定期交流沟通制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继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各地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推动落实各地各学校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确保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以上。

责任科室、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六)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

1.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增加职业学校有效供给,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意愿,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

3.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

责任科室、单位:职成科、基教科、计财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七)扎实推进“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

继续推动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引导城镇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市直中小学校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效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力跟进,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

1.教育教学帮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帮扶。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室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镇以上中小学校

(八)建立贫困村教师补充、交流和帮扶机制

1.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每年交流到贫困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2.加大贫困地区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要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足额发放乡村教师津贴,教师体检常态化,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千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开展“乡村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王德华同志任组长,喻玲玲同志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统战部、总工会、团委、妇联、人社、民政、工商联等部门,抓好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间。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

(三)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地位,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市教育体育局2018年预算安排“点对点”结对帮扶专项资金100万元。加大教育经费统筹,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薄弱学校倾斜。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教育扶贫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预算扶贫所需经费,在财力上保障扶贫措施的落实。

第2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学校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0年,古浪县希望小学脱贫攻坚工作,在古浪县教育局、黄花滩教育工作站的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可持续性、根本性作用,着力抓好各方面工作,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现就我们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主抓,全体教师负责具体落实,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千师进万家”号召,广泛开展贫困家庭及人口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黄花滩镇马路滩村现有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529人,今年已经实现全部脱贫。具体做法:一是对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 建立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摸准摸实逐级上报; 二是建立贫困学生的在校情况档案,学校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三是学校领导、教师结对帮扶本村贫困学生12人。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

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及各项惠农惠学政策,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2020年,学校适龄建档立卡贫困生春季69人,秋季64人;辖区内适龄学生全部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及非寄宿生困难生活补助。同时广泛宣传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使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

三、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教科书政策,杜绝了乱收费和乱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四、认真做好防流控辍工作,全村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无辍学现象发生。

五、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教育帮扶工作,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六、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根据上级部门部署,组织全校师生在校园内开展了“扶贫日”、“济困助学,情系教育”等爱心捐助活动;另外学校还通过县教育基金会、社会人士等为贫困学生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总之,2020年,古浪县黄花滩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并努力抓好了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响应政策,按照“脱贫不脱策”“收官补收摊”的原则,继续抓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共同富裕!

第3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邹平深入分析了“教育脱贫一批”在扶贫开发“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委厅各部处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步伐,制订刚性细化的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认真学纪恒书记、陈豪省长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在怒江、镇彝威地区调研时的重要指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要突出关键、把握难点,认真落实好《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教育扶贫的相关部署,特别是要重视抓好直过民族地区,怒江、镇彝威地区和藏区的教育扶贫问题,完善14年免费教育,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加快乡村学校建设。

邹平要求,各职能部门要确立主要负责人抓扶贫的工作机制,要做到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制订更具体、更细化的教育扶贫工作方案。一要摸清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的现状,通过深入调查和比较研究,找出短板、找准问题、找准工作的落脚点;二要做好资金需求测算,要根据资金筹集的不同渠道,按照需求和标准科学测算出资金缺口;三要区分硬件和软件问题,通过创新筹融资模式等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四要成立专门调研组,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明确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刚性指标,制订长期、总体发展方案并及时启动相关工作;五要制订时间表、路线图,以时间倒逼、目标倒逼来落实、细化各项任务,同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来落实工作。

朱华山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教育精准扶贫在扶贫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可持续扶贫的重要手段,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重视“实施教育脱贫一批”,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目的,通过发展教育使贫困学生学会做人,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健康生活,为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把握以推动教育扶贫促进我省教育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尽快开展工作,摸清情况、提出对策、强化保障,认真落实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部署。

云南小学老师也可申请正高职称

云南网消息 近日,云南省召开了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等级更新为5级。这意味着,我省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可申报的最高级职称达到了俗称为“教授”的正高级职称。这项改革从今年开始,年底前完成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首次评聘,初步实现制度入轨,明年开始进入常态化评聘。

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涉及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和教研人员。我省于2015年底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前期工作,近日印发了《云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此次会议就此进行部署。

第4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XXX二中     2019年3月

在XXX教育局和XXX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会议精神,认真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坚持深入实际,办好实事,坚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上学而发愁,坚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现就我们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充分认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成立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调教育局扶贫帮困工作安排,认真学习了文件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措施和计划,做好宣传和布置工作,在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等各种会议上做好动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争当扶贫帮困的积极分子,共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为了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XXX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扶贫工作,总务处XXX老师任办公室主任,事务处XXX老师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安排帮扶村的包村教师。

2、走村入户,深入实际,调查摸排,吃透情况,抓紧抓实抓好教育扶贫工作。

(1)我们根据上级的安排,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深入调查,切实做到扶真贫。同时深入到每一个贫困学生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心声,针对不同情况,因户施策,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切实做到真扶贫。

(2)对申请一补的学生,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走村入户,与村委会人员一起深入到农户家调查落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村委会一起开会研究,确定一补学生名单,并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后,再一次进行反复调查,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妥善解决,确保用好政策,好事办好,不出纰漏。

如我校享受一补和营养餐补助学生本来是16人,但通过走访座谈发现,我校学生XXX,入学时户口本显示是冶墙村人,不享受营养餐补助,但后来又过户到了坡掌村,应当享受营养餐补助政策,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按照政策要求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最终确定崔雪娇为受助对象。

(3)深入贫困农户进行政策宣传和座谈,张贴相关宣传单。如宣传一补政策,如张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孟州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等,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农户全面了解党的扶贫政策,掌握每年每生的补助标准(一补对象1250元/年,营养餐800元/年)等。认真做好一补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完善相关档案,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及时反馈。

如XX村大学生XXX反映,2018年只补助了500元,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及时和中心校财务及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对高雅洁的补助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查证,最终确认是每季度补助了500元,一年2000元全部补助到位,把这一情况反馈给高雅洁后,高雅洁本人又经过认真核对,确认该补的钱一分都没有少,是自己马虎,没有弄清楚。

(4)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做好结对帮扶发,争取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我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每周都要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助学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

由学校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安排教师和贫困学生一一结对,平时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出色的成绩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 同时进一步发挥育人作用,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克服贫困家境带来的自卑心理、如何更快融入集体生活环境、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等。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信心、确立自己的崇高理想。

第5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计划只是给未来工作设定的一个大体框架,当然还是需要每个月、每一周、每 一天的合理安排和具体实施,而它所起到的是督促、提示作用,可以更快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借鉴!

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总体思路

20xx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本市列入xx片区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6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完成160人独居、散居贫困群众的搬迁扶贫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4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老区村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村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搬迁扶贫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迁户并村,充分考虑资源及就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搬迁,把迁户并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xx年计划完成搬迁50户200人,同时做好市级搬迁工作。

2.分类实施整村推进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xx年计划实施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规定重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3.搞好雨露计划培训

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600人。

4.稳步推进到户增收项目

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在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以村为单位,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xx年计划开展4个村,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

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帮扶效果,切实发挥省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目标,通过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对薄弱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市幼儿教育健康、持续、均衡发展。

二、主要内容

采取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如开展教学观摩、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捐赠等,促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贯彻落实,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同时,以农村幼儿教师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朴素的作风影响城市幼儿教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具体目标

1.改善办园条件。依据市级优质园的办园标准督促并要求农村幼儿园不断提高硬件设施的投入,备齐备足幼儿生活学习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品,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条件。

2.提高管理水平。城区幼儿园通过派遣骨干人员深入乡镇幼儿园指导、交流,或请农村幼儿园园长到城区幼儿园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乡镇幼儿园全面了解省优质园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乡镇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3.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城区幼儿园为乡镇幼儿园教师提供观摩、听课、说课、跟班学习的机会,同时,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骨干教师深入乡镇幼儿园举办讲座、开设示范课、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队伍素质。

4.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互赠书画、参观等形式,加强城乡幼儿相互学习交流。

四、工作措施

1.幼儿教育城乡结对帮扶工作,要以示范园为龙头,以各项交流互助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结对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目标、方法、步骤、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完成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3.结对帮扶幼儿园要建立专门的帮扶档案,各类帮扶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分别建档立卷,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

五、效果检测

被帮扶幼儿园:

1.配齐配足工作人员,严格按《纲要》精神实施活动,禁止小学化倾向。

2.教师优课率达30%,合格率达100%。

3.有专题研究的方案、计划,有每次研讨过程的详实资料。

4.家长工作有计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总结,资料健全。

5.特色建设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效,资料齐全。

6.每学年有教师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帮扶幼儿园:

1.每个月有专人到被帮扶单位看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情况。

2.不定期送教到帮扶单位,每学期送教不低于10课时。

3.接受帮扶单位老师的跟班学习,做好跟班学习老师的后勤服务工作。

4.每学期根据被帮扶单位的具体要求组织两次专题讲座。

5.帮扶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详细的过程资料。

6.*式考核。

教师个人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方乐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了解到该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二、让学生体会成功,少一些挫败感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上还存在过多的依赖性,方乐很多时候不喜欢独立思考,不积极主动思考,这就需要老师给她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她的思考、点燃她创新的火花,对于方乐而言,我可以设定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情景,让她体验成功。

使她尽可能多的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老师的赞许,让她体会到努力就会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三、关心学生,让她上进。

要求上进是每个学生的本质特点,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在课堂上我注意观察方乐,对她多一点温柔、亲切、慈祥,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不仅关心她的学习也关心她的生活,让师爱成为学生乐学的催化剂。

四、具体帮扶计划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她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1.加强思想教育我通过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2.加强关注程度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学生多一点温柔、亲切、慈祥,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师爱成为学生乐学的催化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从好的方面鼓励学生,然后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3.培养学习习惯我对待方乐学生,在她主动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一点点道理也不放过对她的鼓励。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我也会把她放大了表扬。

第6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区教育脱贫工作,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现将2020年上半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教育脱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印发了《2020年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大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方案》的通知,安排了假期“大家访”和结对帮扶的相关工作。 4月对各镇办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镇村下达整改通知,限期销号。5月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6-15周岁适龄儿童开展“四个系统”比对,进一步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

(二)抓控辍保学。紧盯“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这一刚性要求,完善行政、教育“双线”包抓机制和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新学期学生的变化,今年分两次对全区建档立卡6-15周岁适龄儿童进行摸排比对,确保底数精准。对发现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了劝返和送教上门。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季度评比、“七长责任制”等10 项控辍保学制度,深入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和“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和政策宣导,实时记录帮扶情况,对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扶志扶智扶心”帮扶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不厌学、学得好。

(三)抓精准资助。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区农村建档立卡学生资助面达到100%。2020年春季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资助总人数14861人785.04万元。其中,发放学前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2206人82.725万元,义务教育“一补”资金9079人343.9125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878人288.6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698人69.8万元。

(四)抓政策宣传。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印发了《商州区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持政策一览表》30000份,资助政策一览表宣传折页5000份。各学校(幼儿园)均采取教师会、班会、黑板报、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传,提高了政策知晓率。

(五)抓项目建设。江苏省援建的的药王坪幼儿园和李河幼儿园9月1日份已经开园。异地搬迁点的安置点(幼儿园)和谢湾安置点杨峪河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中我区53所学校的旱厕改造项目,目前53个项目,6月24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

(六)抓宁商协作。按照《2020年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工作计划。

(七)抓校地合作。春节前,学院开展文化扶贫送温暖活动,书法爱好者为七星村群众义务写春联。和政府协商并签订了《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度帮扶协议》,明确了双方职责。学院采取餐厅消费、职工福利、推销产品和校园零售等形式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累计消费农产品11万余元。合作共建的实验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重视第四幼儿园产学研基地建设,其办园特色成为幼儿教育的亮点。

(八)抓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问题自查自改,对于各级反馈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分管领导包抓,镇办中心校、区直学校具体实施,在保证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实现问题排查彻底、整改清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控辍保学合力不够。部分镇办、村级层面对控辍保学工作重视不够,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自身工作职责含糊不清,认为现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二)区外就读学生资助掌握不精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区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享受咨询函5164份,收回了1083份,回收率21%。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夯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扎实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加强送教上门工作督查指导,提高送教质量。

第7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大学扶贫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农村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农村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农村 贫困家庭 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 扶贫帮困 工作计划。

二、目标任务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要求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 千师进万家 号召,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结合国家的 两免一补 政策,再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3、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我们将组织少先队员、党员同志在校园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另外学校还将通过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争取各种奖学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奖学金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4、督促检查,严格考核

德育处要对各部门开展扶贫帮困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并报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对扶贫帮困活动进行检查考核、调度通报,对活动开展好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

第8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把教育帮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538万农村贫困人口、54个贫困县(含天窗县和享受待遇县)、5000个贫困村为重点,精准实施八大教育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建设、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学校保障基本、满足需要、均衡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到2017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通铺,基本实现结对帮扶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二、政策措施

(一)精准实施幼儿园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入园难问题。

1.支持贫困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需要,支持每个贫困县在城区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支持贫困县每个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建设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根据建设规模分别给予每所200万600万元不等的补助,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责任单位: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优化公益性、普惠性资源布局,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通过改善办园条件、支付租金、改善教师待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有机会接受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各县统筹安排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二)精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和生活条件,让贫困地区少儿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

1.精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对贫困地区每所中小学校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册、一校一图科学编制学校建设规划,准确建立每所薄弱学校的需求清单和建设台账。统筹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计划投入54个贫困县资金50亿元左右,建设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00多所,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宿尽宿、一人一床位,切实解决大通铺、大班额问题。(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县人民政府)

2.支持贫困地区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工作,坚持先建后撤,对于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逐步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及应用水平,使贫困地区师生能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建立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各县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精准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

1.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每生每年400元,并视情况逐步提高。(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2.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重点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需求。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贫困县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促进贫困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建立市县结对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精准实施县级中专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富民中的中坚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每个贫困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到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办学标准。(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2.改革专业设置。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中等专业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涉农专业,努力办好23个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特色专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市全覆盖。鼓励职教集团积极吸纳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成员单位,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强基地建设。面向全区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厅)

5.建立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支持高职院校和城市职业学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对口帮扶贫困县中职学校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招生等,力争对口帮扶县全覆盖,并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奖补。(责任单位: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精准实施高等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扶智富民中的作用。

1.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开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及相关平台建设,支持贫困地区高校申报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新专业,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每所高校建设1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增加贫困地区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配额,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

2.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并在定向生源不足情况下酌情降分录取本科第二批考生。区内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每年增幅不低于1%。贫困地区考生继续享受现有高考加分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3.加大贫困地区专项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招收免费民族预科生规模,2016年增加20%招生计划,招收1200名免费预科新生,并视生源情况逐年增加计划。在高等学校招收民族班,每年招收本科生1200名左右。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生300人左右。(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扶贫作用。每年举办高校科技服务地方新发展活动,支持高校与贫困地区在产业、行业技术深度合作,建立涵盖科技帮扶、科教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的多元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

5.落实高等教育结对帮扶和继续教育结对帮扶。落实国家统筹安排的东部地区开放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点),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放大学升级版,为贫困县每一个贫困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教育厅)

(六)精准实施特殊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合适的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扩建等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和康复设施配置的支持力度。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支持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县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各县人民政府)

2.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0元。(责任单位:财政厅、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实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建设试点项目。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遴选若干所中高职学校作为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对其校园和实训基地进行适合残疾学生入学的设施改造,为其配备职业教育的设备,提高贫困地区残疾青少年职业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

(七)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无障碍上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

1.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在现有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档资助,对特困生给予重点资助。(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2.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扶贫办)

3.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高校国家资助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历教育扶持政策,实行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应补尽补。(责任单位:自治区扶贫办、教育厅)

5.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确保精准就业。区内各高校指定专人负责,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技能培训、一项就业补贴等帮扶措施,举办专场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重点推荐,确保其顺利就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全区各高校)

6.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教育厅)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团区委)县级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八)精准实施教师队伍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培养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老师,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拓展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给予乡镇以下教师岗位适当倾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首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奖补。依法依规落实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为贫困地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将贫困地区教师住房建设纳入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以乡镇为中心,加快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3.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用编。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将教职工编制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其他系统改革调整出来的事业单位编制优先调剂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编制紧缺问题。(责任单位:自治区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职称(职务)评定向贫困地区倾斜。乡村教师在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论文不做刚性要求,免除外语、计算机考试。(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

5.推动优质师资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推动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每年从教育质量较好的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乡镇及以下学校支教走教。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6.教师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县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建设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每年组织自治区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等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送教下乡。(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7.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建设双师型教师。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通过多种方式调剂空余编制和岗位用于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提高优秀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检查验收

(一)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按年度分解下达任务,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和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逐年完成落实。

(二)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将教育扶贫工作作为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逐县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不定期开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经费管理、项目进度等专项督导或检查。

(三)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级各部门按照财政预算公开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当地媒体、门户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教育发展年度资金安排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为了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的具体实践,加快我乡脱贫步伐,实现与全面、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立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市委三三六六扶贫战略和1+6扶贫工程,县委《关于全力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坚持以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巴山新居为抓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严格领导责任,凝社会力量,加强基层基础,确保全市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1.因户施策,精准实施。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解决群众最急需的问题,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用电难、通信难、避灾难、增收难等外因性贫困和因病、因残、因技等内因性贫困,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战难六个精准,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2.统筹乡村,连片推进。坚持统筹乡村发展,强力推进连片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特色产业向农村拓展,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推广。按照先难后易、梯次推进、均衡发展、全面覆盖的原则,有序推进2大片5小片连片脱贫攻坚,确保建成一片、提升一片、实现全城脱贫。

3.改革创新,内外发力。让改革的思维推动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机制和方式,破除脱贫奔康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激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经营权。深入实施开放式扶贫,不断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引资引技引智,不断增强扶贫攻坚的动力。

4.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规划引领、政府领导、项目支持、社会动员等难题。坚持扶贫先扶志,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释放群众的内部动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三、总体目标

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要求,到2018年,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万元和2736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有增收门路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规划方案和措施

(一)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

1、通过扶贫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农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从拓宽致富门路和增加就业机会两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到2020年,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实现3千人以上稳定脱贫。

大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支持具有资源生态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的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鲜果、干果、中药材、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业、支持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名宿旅游达标户。帮助贫困村培育农投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要深度思谋、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全乡每年回引300人回乡创业,5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个,每村每年实施产业项目1―2个。

大力增收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八股一权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分股入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个人财产和集体三资股权,采取租赁、入股、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村房、地、林、人、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益。

2、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边远高寒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的三区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做到实施一批项目、安置一批群众、脱贫一批群众。到2020年,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稳定脱贫700人以上。

科学规划实施搬迁安置。对接移民搬迁政策,科学制定全乡移民搬迁规划。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合理安排搬迁地点、搬迁资金和搬迁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贫困农户自主搬迁,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加大项目政策整合力度。整合巴山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财政专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解决移民搬迁问题。配套发展稳定增收项目,完善公共设施,在新居建设、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到2020年,实现解决1296人以上稳定脱贫。建立健全乡镇扶贫救助中心,用政策保障农村五保、特困老年人、失独老人、孤儿和重度残疾、智障、重症精神病、重大疾病患者等无力脱贫特困群众最低生活标准。出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实施办法,到2016年末。将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养老院、精神病院等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城乡贫困群众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

4、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等措施救助扶贫。到2020年,实现医疗救助扶持减贫134人以上。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实行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设立贫困对象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对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补助。加大因残致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对贫困户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争取政策由政府全额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的三、四级残疾人,适度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全额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和民政救助范围,不足部分实行财政兜底。

5、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对因地震灾害、洪涝伤害、地质灾害等受灾致贫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帮扶。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对建不起房的特困户安排入住农村廉租房。科学规划,优先安排实施灾后急需民生项目,加快推进灾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重建。

(二)深入推进1+6扶贫攻坚行动

1、强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强基层组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在巴山新居、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探索推进连片贫困后进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增强党组织扶贫带动能力。每年确定12个后进村(社区),按照党群部门帮软村、政法部门帮乱村、涉农部门帮弱村、金融部门帮穷村的思路结对联姻,强力推进后进党组织整顿。实行村村帮建、户户帮带,探索实践驻村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支部联建党组织,形成帮扶共同体。大力推广三亲三带三本账群众工作法、四办一跟踪便民服务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扶贫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活动场所。加强村级组织活动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引导便民惠民公共服务集中配套,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整合闲置资产、整合组织资源等办法,按照社区活动场所至少达到20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90㎡的标准,在2016年底,完成邵家河、青山梁等村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建设任务,完成仙人嵌、马口背、朽石坎等10个村的改扩建建设任务。

夯实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扶贫工作队两支队伍,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扶贫攻坚开展承诺、述诺。按照一好双强标准,拓宽选任渠道,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选进村两委班子,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注重在回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务工返乡成功人士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强化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四项宣传,强化村(居)规民约建设,纵深推进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制度,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纪检监督机制。加强基层党务公开,细化完善党务公开目录,扎实抓好党务公开工作,将基层党务公开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活动,形成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引导、人民群众互动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局面。

2、强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全面落实省委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从最困难的区域、最困难的贫困户、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深化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进一步完善巴山新居建设规划,统筹实施巴山新居工程与连片脱贫攻坚,促进农户向中心村和聚居点、产业基地、重点景区、场镇聚集。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实施分类、分片、分年度建设巴山新居,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性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倾斜,与巴山新居工程统筹规划、同步设施。采取新建、购置、租赁、改造集体闲置房等方式,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为改不起、建不起房的特困户、贫困残疾人提供保障性住房。2016年到2020年,全乡完成2125户,其中贫困户625户,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1500户。新建847户,改造1278户,规划建设中心村1个,聚居点14个,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规划建设农村廉租房50套。

2016年全面启动巴万高速公路沿线村(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的巴山新居,结合贫困村的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载体,建设朽石坎村、双凤垭、盘龙山、马口背、永丰观、仙人嵌等村的巴山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900户,建设聚居点8个。

2017年,启动建设骡子坡、青山梁、贾村观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新建中心村1个,建设聚居点3个。

2018年,启动建设沙泥坪、天平寺、邵家河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建设聚居点3个

20192020年,巩固提升。

3.强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业,基本农田建设中低田土改造5191亩、坡耕地治理3004亩,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万亩;潘家河村建蔬菜基地200亩;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青山梁、潘家河、盘龙山、天平寺、沙泥坪、双凤垭村为主的干果、花椒5000亩;以仙人嵌梨、贾村观葡萄、永丰观英脆李为主的鲜果基地2000亩;发展林果、林药、林牧等林下经济1万亩。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畜牧产业,全乡建成以仙人嵌为主,各村小型场地为辅1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五万头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年出栏禽兽达到30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村村养牛30头以上大户一户,养猪50头以上大户10户,养鸡1万只以上大户5户;水产业发展,发展藕田、稻田养鱼1000亩,产值5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加快推进以产村融合发展的美丽幸福新村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变乡村旅游景区,由农田变景观。到2020年以巴万高速互通为切入点,建成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潘家河、贾村观、仙人嵌、马口背、永丰观、沙泥坪、双凤垭村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村,依托菜、牧、渔、果、林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园、开心农场、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等特色业态,围绕旅游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争用三年的时间,种植葡萄、梨、李、牡丹、薰衣草、莲藕等农作物,让农作物长成美丽风景,变成旅游产品,突出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业的格局,达到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经营点一村一个。

4、强力推进以四网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成区域便捷交通运输体系。严格执行规划,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实施乡村道路工程,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网络。

①县乡道改造工程.火杨路于2015年启动,2016年全面完工,长太路2018年启动改造工程。

②通村通畅工程.2015年解决双凤垭村的通畅工程、各村断头路11条20公里。

③村道公路改建工程,窄路面加宽28条78.1公里,村道延伸联网17条30公里,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畅通毛细血管。

④渡汉桥工程.建成16座307延米,建成渡汉桥工程,总投资2456万元。

⑤建农村客运车站1个,所有村通客运班车。

⑥抓住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建设机遇,争取高速路段互通工程,并予以建设。

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务保障体系。以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取用方便、保障度高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净化处理工程,管网入户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一是完成场镇自来水供应常态化,立足实际,加大加强水源工程的可靠论证及建设,确保场镇居民用水与农民用水间矛盾。二是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至少1.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工,资金到位,覆盖人数,水质达标四个100%三是搞好场镇污水治理,新建场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排污干管建设;四是实施好小务水工程建设,整治维修病险库7座、山坪塘109口蓄水66万立方米,解决缺水村旱山村缺水问题,建微水池350口蓄水10.86万立方米,建提灌站21个,新建及维修渠道80.5公里,建成冬屯水田2000亩,新增灌面9120亩。

构建保障有力的农村供电设施及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从未改造村电网改造,农网升级改造全面覆盖,加快实施进村入社到户电路升级改造工程,合理布局农村变压器台区,加快解决农村电网过负荷用电问题,消除农村供区低电压现象。

构建覆盖全面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细化、信息化动态管理。到2016年末,所有村通宽带。到2017年来,基本实现村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全覆盖。到2018年末,农村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65%以上。互联网宽带速率达到100M水平,实现4G到乡,3G到村,光纤到户的目标。到2020年末,所有行政村、村民聚居点、农村学校信息资源实现全覆盖。

5.强力推进公共服务配套。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产业。构建帮扶体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深入推行乡长、村长、家长责任制,严格落实父母予以监护人职责,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2015年秋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实行学费减免、补助生活费等教育资助政策。学前教育贫困儿童纳入三儿资助范围。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按规定免除学费并享受助学金,对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新生第一次入学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补助,按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按照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努力办学农村各类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办好必要的村小或教学点,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失学、不辍学。

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实问题,自2015年以来开始到2018年底前,所有贫困村建成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2020年底前全乡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到2018年底乡卫生院有全科医学,每千名农村居民至少有1个乡村医生。看展贫困人口诊疗服务。2018年底完成全乡3071建卡贫困人口疾病筛查,提高一般疾病治愈率,规范治疗常见病和各发病,引导大病分级住院治疗,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政策:一是提高医疗报费标准;二是建立医疗费用补助制度;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大病救助;四是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治疗;五是实现医疗扶贫专项兜底。通过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扶贫。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骨干培训。开展科普站、栏、员建设工作,实现乡、村、社区科普站、栏、员全覆盖。加快建设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

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通江县文化惠民扶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造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上:

①、2015年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

②、到2020年,建标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4个,建成2个农村出版物销售网点和3个乡镇阅报栏。

③、规范管理14个农家书屋和一个社区书屋,建一个标准的通江县图书馆分馆,并及时更新和补充各类时需出版物和地方文艺人才出版物。

④、健全村村响应急广播体系,并实现2020年乡村应急广播体系网络化。

⑤、2016年争取新建高标准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一个。

⑥、2020年争取全乡14个村,2个社区,村村有像样的文化活动阵地,有一支群众文艺骨干组成的村级文艺宣传队。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上:

①、积极参与各上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继续搞好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进村入户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文化活动表现形式,做到群众自发参与广场活动天天有,文化站文化基础培训活动周周乐,群众集体活动月月红,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年年见。乡镇组织大型活动一年3-5次,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都有地方特色节目参与。每周定期进行一次文化基础免费培训活动,提高全面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力争在2020年,村村至少有一支拿得出手,出得了彩的文艺宣传队伍。

②、加强红色文化管理和红军精神传承,对本辖区两处部级文物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管理,让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在本辖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对本辖区21个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让我们地方文化得到安全保护和有效传承。每年进行春秋两次定期文物安全检查的保护工作。

③、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进一步得到合适的管理和利用,结合远程教育做到每年每村不同形式的开展1-2次读书活动,或者法律、科技、文化致富知识讲座。全面提高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

6、强力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工作思路,整合农业、人社、民政、扶贫、残联、妇联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免费对贫困家庭劳动力集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品牌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培训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确保乡有一个产业领头人,村有一个致富带头人,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7、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催生新生态,培育新优势,释放生态红利。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以现代林业建设为核心的生态脱贫攻坚。一是强化生态系统建设。到2018年底,全乡完成公益林建设1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加快乡场镇聚居点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乡场镇、村、居民点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帐篷。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聚居点、道路和水系绿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到2018年,实施新村绿化1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5%,乡场镇生活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以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乡村垃圾处置长效机制,达到田园清洁化、家园整洁化、水源洁净化。二是加快生态经济建设,1万亩鲜干果树基地,以两线一片为重点,着力打造巴万高速公路以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村鲜果产业线,以朽石坎、骡子坡、青山梁、鹿溪沟、潘家河、盘龙山、双凤垭、天平寺为主的核桃花椒产业线,以鹿溪沟、潘家河、仙人嵌、贾村观、居委会、马口背、永丰观、邵家河、双凤垭鲜果产业示范区。以优质干果树5000亩为载体,以巴山土鸡、空山黄牛、中药材等特色品牌为抓手,大力推进林下培育、养殖、种植等林业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建林果专业合作社14个。

(三)建立健全扶贫攻坚投入机制。

1、财政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科学编制规划,抓好规划对接,做好项目储备,加快项目申投积极争取省、市、县对我乡的支持,力争每年上级投入我乡资金在同类乡镇中位列前列,达到村村年年有事干。二是加大整合力度,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以扶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贫困区域为平台,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动精准扶贫,按照资源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以行政编制、优势产业、连片区域、新村建设为平台,整合住建、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形成财政资金合力,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三是撬动社会投入,加大财政贴息,整合各类财政贴息政策,不断扩大贷款贴息范围,增加贴息资金规模,引导金融资金参与脱贫攻坚。

2、金融支持。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信贷定向扶贫机制,二是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增收行动。建立征信系统,确保915户贫困户100%获得评级,98%的贫困户获得授信,100%的授信贫困户获得贷款。三是扩宽特色信贷产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巴山新居、扶贫小贷、农村产业抵押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担保贷款等适合我乡贫困人口需求的信贷产品。四是深化推进农村产业制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扩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范围,简化程序,着重发展八权一股抵押贷款。五是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3、不断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开展挂包驻帮定点扶贫,市、县部门对我4个贫困村联系指导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基层组织、软弱散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落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户由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结对帮扶,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由乡、村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二是支持行业金融扶贫;三是返乡创业扶贫,每年回引2个以上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确保每年每村有1个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发展。

(四)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攻坚战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县上统筹、部门主帮、扶贫到户的管理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切实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乡(镇)成立脱贫攻坚办公室,明确抓人抓扶贫、配备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肯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

2、从严落实责任。实现领导干部扶贫攻坚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村一把手对辖区扶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村传导压力到组和帮扶党员干部,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驻村工作队、村要承担落实责任,主要做好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卡,上报衔接争取扶贫项目,组织和带领群众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和反馈等工作,让每一项扶贫政策、扶贫措施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把整村扶贫规划宣讲到每个人,把每个扶贫行动组织到每个人,把扶贫兜底的政策落实到每户每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联系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的帮扶联系干部,全体扶贫人都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苦干实干,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新进展真时效,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主导、部门主帮、乡主责、村组主力、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积极优化服务环境,充分组织和动员政府、市场、群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要实行脱贫攻坚专项目标管理,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台帐,每年对各村(居)下达减贫任务,乡及时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定期考核验收,完成一项销号一项,要强化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的全程动态监管,建立效益评估机制,对脱贫攻坚实行公示公告、项目承诺、明主决策、专家验收、县级财政报账、项目审计、一票否决等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4、逗硬督查考核。切实强化脱贫攻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权,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把扶贫攻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认真落实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和问责办法,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各村领导班子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年度任务完不成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并对村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推进扶贫攻坚、同步奔康,各级党委干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能不能应对挑战,攻坚克难,持续快进,要看我们这班人;能不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也要看我们这班人。全乡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将扶贫攻坚的重担扛在肩上,按照县委赵万先书记对全县干部提出的要更加注重实在、要更加注重实干、要更加注重实用、要更加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破难攻坚、创新大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心血,书写决战贫困的光辉篇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把教育帮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538万农村贫困人口、54个贫困县(含天窗县和享受待遇县)、5000个贫困村为重点,精准实施八大教育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建设、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学校保障基本、满足需要、均衡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到2017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通铺,基本实现结对帮扶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二、政策措施

(一)精准实施幼儿园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入园难问题。

1.支持贫困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需要,支持每个贫困县在城区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支持贫困县每个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建设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根据建设规模分别给予每所200万600万元不等的补助,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责任单位: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优化公益性、普惠性资源布局,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通过改善办园条件、支付租金、改善教师待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有机会接受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各县统筹安排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二)精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和生活条件,让贫困地区少儿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

1.精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对贫困地区每所中小学校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册、一校一图科学编制学校建设规划,准确建立每所薄弱学校的需求清单和建设台账。统筹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计划投入54个贫困县资金50亿元左右,建设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00多所,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宿尽宿、一人一床位,切实解决大通铺、大班额问题。(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县人民政府)

2.支持贫困地区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工作,坚持先建后撤,对于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逐步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及应用水平,使贫困地区师生能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建立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各县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精准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

1.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每生每年400元,并视情况逐步提高。(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2.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重点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需求。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贫困县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促进贫困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建立市县结对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精准实施县级中专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富民中的中坚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每个贫困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到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办学标准。(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2.改革专业设置。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中等专业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涉农专业,努力办好23个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特色专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市全覆盖。鼓励职教集团积极吸纳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成员单位,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强基地建设。面向全区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厅)

5.建立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支持高职院校和城市职业学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对口帮扶贫困县中职学校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招生等,力争对口帮扶县全覆盖,并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奖补。(责任单位: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精准实施高等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扶智富民中的作用。

1.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开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及相关平台建设,支持贫困地区高校申报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新专业,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每所高校建设1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增加贫困地区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配额,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

2.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并在定向生源不足情况下酌情降分录取本科第二批考生。区内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每年增幅不低于1%。贫困地区考生继续享受现有高考加分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3.加大贫困地区专项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招收免费民族预科生规模,2016年增加20%招生计划,招收1200名免费预科新生,并视生源情况逐年增加计划。在高等学校招收民族班,每年招收本科生1200名左右。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生300人左右。(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扶贫作用。每年举办高校科技服务地方新发展活动,支持高校与贫困地区在产业、行业技术深度合作,建立涵盖科技帮扶、科教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的多元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

5.落实高等教育结对帮扶和继续教育结对帮扶。落实国家统筹安排的东部地区开放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点),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放大学升级版,为贫困县每一个贫困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教育厅)

(六)精准实施特殊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合适的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扩建等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和康复设施配置的支持力度。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支持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县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各县人民政府)

2.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0元。(责任单位:财政厅、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实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建设试点项目。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遴选若干所中高职学校作为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对其校园和实训基地进行适合残疾学生入学的设施改造,为其配备职业教育的设备,提高贫困地区残疾青少年职业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

(七)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无障碍上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

1.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在现有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档资助,对特困生给予重点资助。(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2.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扶贫办)

3.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高校国家资助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历教育扶持政策,实行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应补尽补。(责任单位:自治区扶贫办、教育厅)

5.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确保精准就业。区内各高校指定专人负责,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技能培训、一项就业补贴等帮扶措施,举办专场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重点推荐,确保其顺利就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全区各高校)

6.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教育厅)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团区委)县级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八)精准实施教师队伍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培养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老师,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拓展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给予乡镇以下教师岗位适当倾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首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奖补。依法依规落实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为贫困地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将贫困地区教师住房建设纳入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以乡镇为中心,加快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3.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用编。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将教职工编制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其他系统改革调整出来的事业单位编制优先调剂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编制紧缺问题。(责任单位:自治区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第9篇:扶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 分工明确

为了切实抓好扶贫帮困工作,学校上半年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姚锋校长任组长,刘全浩任副组长,全体教职工为成员的扶贫工作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分别与各教职工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明确扶贫攻坚主体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限期脱贫。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校校长高度重视,举全校之力,认真分析研究和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

二、上下联动 密切配合

我们根据党委政府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学校不断整合帮扶资源,形成“贫困户+教师”的“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模式,不断强化扶贫措施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在帮扶过程中全体教职工进村、进户、进心灵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三、深入实际 扎实工作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支部村委了解情况。与村委支部对各帮扶户进行规划,询问了帮扶对象家里的生活来源、劳动力情况、生产状况、主要困难诉求等,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全体教职工利用节假日进村入户,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道尽千言万语与你们交心谈心,拉近离走进心灵,与之成为知心朋友。想尽千方百计争取政政策、长远规划、鼓励发展,让各家庭尽快走出困境脱贫致富奔小康。

(3)确保人员到位。学校抽调一名教师完全脱离教育教学岗位,全力配合镇人民政府、土主庙村支两委开展扶贫工作。

(4)着力抓好教育扶贫。智力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惠民政策,教职工关心关爱学生,将教育扶贫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5)做好政策宣传。学校教育扶贫更快政策宣讲小分队利用暑假,走进砥坝辖区六个村宣讲党的政策,关注学生假期学习情况,关注假期安全。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和一户一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拟定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