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扶贫资金管理范文

扶贫资金管理全文(5篇)

扶贫资金管理

第1篇:扶贫资金管理范文

关键词:扶贫工作;资金管理;创新成效

扶贫资金主要指国家财政预算分配用于扶持各省、地方加速社会经济增长,改善扶贫主体基础生活工作条件,促使贫困对象提升收入水平,加快消除农乡贫困问题的专项经费。由于扶贫资金存在监管难度大的特征,在扶贫过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急需多种政策进行严格监管。

一、扶贫资金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扶贫经费重复补贴,利用率较低

扶贫活动包含农业、民政、水利、公路等各个领域,并非只是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的任务。在扶贫资金控制中,应当统筹兼顾,保证“将钱用在刀刃上”。在生产生活中,各个部门有自身特殊的扶贫经费与扶贫方案,只重视自己业务领域内的工作,和其他相关部门缺少良好沟通,产生了不同的单位机构重复补贴现象,导致扶贫资金利用不科学,利用率较低,占用了其他扶贫工作的经费支持,不能及时补贴其他应急经费业务。

(二)财政补贴经费不够,扶贫经费应用较难

要保障贫困乡、贫困户彻底脱贫,不断提升贫困乡的居民生活质量,要求在教育、医疗、基建项目、产业转型等层面加强精准帮扶,所有项目均需要巨大的经费帮扶,扶贫经费的补贴金额有限,是扶贫活动持续开展的重大困境。

(三)资金监管不当,专项资金控制缺失

在扶贫经费直补到户时,会面临多种多样的情况,造成项目补贴不准确。例如,非贫困户随意申报成贫困户,早期申报成贫困户后续已脱贫、关系户与人情户等不满足贫困户要求的。相关部门核实不严,监管缺失,就会占用真实贫困户指标,扶贫目标缺少精准性,虚假领取扶贫经费的情况十分常见。

(四)注重现象项目与短期利益

扶贫项目是一个长久、艰巨的任务,有些单位部门为追求业绩,出现了挪用扶贫经费,搞形象项目的现象,贫困户的真实现况却未得到改善,违背了扶贫项目的初衷。

二、创新扶贫经费管理的方法

(一)“一上划”

“一上划”即员工编制上划,实施“统管”。转变以往基层农乡扶贫办、扶贫发展中心、世行服务站“3块牌子、2张桌子、1个人”的现状,把基层镇扶贫办组织、人事、薪资、扶贫工作等全都上划,通过扶贫办集中管理,项目实行由基层政府负责,各个乡镇均设置镇扶贫开发中心,员工在全县区域内选择,定编、定员、确岗、定责任,机构完善,团队稳定。

(二)“两下沉”

县下沉至镇、镇下沉至村,保证监管没有盲区。县扶贫办建立扶贫经费财会稽查组织,把全县扶贫业务经费融入县级“统一核算”,县下沉至镇给镇扶贫办负责记账,处理基层财务核算不标准等情况,各镇设置专门的报账员,定时报账。让基层扶贫办有更多时间,一心一意的下沉至村、户,支持村互助经费协会记账,督促村、组开展扶贫活动,真正保证扶贫工作有人抓,扶贫经费有人管。

(三)“三级联动”

村乡县各级党委齐抓齐管。县扶贫办和县财政机关强强联手,执行县级党委、镇、村业务职责与责任,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对扶贫经费的来源、方向、审批、报账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每一分项目经费支护,都先通过村委会、村监委会进行初审;公示没有争议后交给镇扶贫办与分管领导再次复审;然后由专门报账员提交县扶贫办、县财政机关依次核实以后,再交由扶贫经费稽核中心统一记账[1]。经部门交流、上下联动、多项并举,保证扶贫经费安全、稳定。

三、加强扶贫经费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综合部署,统筹策划

将扶贫活动脱离出来,设置一个单独的部门,主要负责扶贫项目,控制扶贫经费。要把每一笔资金均用于最关键的地方,为防止重复补贴情况的出现,能够集中监管各部门管理的扶贫计划经费,由扶贫独立部门进行统计,保证把扶贫经费最大限度的用在最需要财政扶持的地方,促进项目经费整合,统筹准确,保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创建、产业转型、教育培训等层面的经费需求,减小贫困区域和发达区域在教育、文卫等方面的差距,提升贫困户的生活质量。

(二)开发特色产业,制定扶贫信贷开发体系

要让贫困区域完全迈出贫困的怪圈得以脱贫,首先能够按照本地具体情况开发特色养殖与生态农业,扩展贫困居民的收入渠道,不仅仅是依靠低保与扶贫经费来维持生计,还能够发挥出财政经费撬动信贷经费的功能,优化金融扶贫开发体系,结合各大银行、农商机构、金融单位等,实施低额扶贫信贷担保项目,依靠资源优势,促使低额信贷项目发展,增加贫困区域发展的动力与活动,实现贫困户彻底脱贫,提高收入。

(三)加大扶贫经费监管力度,保证精准补贴

要全面预防骗取专项扶贫经费的现象,使真正满足贫困标准的群体及时获得扶贫经费支持,必须强化各级部门帮贫监管力度。组织以户为单位的具体贫困调查,创建贫困户信息档案,仔细审核贫困居民申报程序,对贫困居民资料实现动态管理,公布调研结果,使居民自觉监督,精准辨别扶贫目标,保证扶贫经费真正用于贫困户身上。

(四)优化扶贫工作制度,加大财政经费利用率

对于扶贫工作制度的缺陷,基于精准扶贫观念,对原本的扶贫工作制度及扶贫工作措施进行优化改进,以规范的制度保证扶贫经费用在准确方向上,严格查处违章利用扶贫专项经费的行为,防止产生资金短缺与挪用情况[2]。针对扶贫资金应及时公开,接受人民监督,倾听人们的意见及建议。

(五)规范政策支撑,地区政府配套

现如今,在扶贫工作持续开展的阶段,大部分贫困村达到了脱贫目标,还有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区域、交通、水利等环境的制约,开展扶贫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扶贫制度不完善、扶贫经费整合力度薄弱,要有国家政策扶持,中央及省级部门配套,从政策上改善扶贫经费使用现状。制定扶贫经费利用监管制度,在专项扶贫经费短期内很难见效果的状态下,要求持续投入经费,以期获得预计成效[3]。这时就要求相关部门制定长久的扶贫经费监管体系,由此保障扶贫资金融入扶贫工作中。

(六)加强扶贫经费统一核算控制

遵循一个“笼”进,一个“漏斗”出的原则。地区财力应增加对扶贫工作的投资,防止扶贫经费配套不全面和假配套。需进一步强化扶贫经费的监督控制,对大额扶贫经费支付,也别是项目管理资金级科技培训资金支出的监督,防止虚开套现现象的出现;要加大对专项用工代赈业务管理资金,均要引入县级集中核算领域;扶贫单位对报账票据要认真核实,避免不合格发票与虚开发票报账情况的出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扶贫资金是用在贫困区域扶贫活动的。在专项扶贫经费应用阶段,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造成诸多扶贫经费应用乱象,给贫困居民实现脱贫,解决贫困居民的目标造成了较大阻碍。加强扶贫经费管理工作,要求完善扶贫经费项目控制,执行严格的流程,加强检测力度,及时公示,为及早实现全面创建为小康社会,实现无贫困居民的目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彦军.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21):203-204.

[2]梁艳鸿,覃娟.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财政政策研究——以广西为例[J].西部发展研究,2018(01):54-66.

第2篇:扶贫资金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

近来山西省水利厅了山西省“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工作招标公告,其项目的范围你主要是包括了十一个地市以及有关的县(市、区)水利局对36个部级贫困县和22个省级贫困县进行实地踏勘。根据考察的结果规定了供应商应具备的资格条件、供应商购买招标文件必须携带资料、招标文件发售时间及地点等等。农村扶贫资金是国家为了改善贫穷地区的生产以及贫穷人口的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增强贫困生活的质量以及人口的综合素质,用来投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工程而专门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农村扶贫工作,其扶贫资金的规模也继续扩大,对农村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帮助,也进一步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扶贫资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上也是如此。

一、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由于农村所处的贫困状态相对较长,这就导致农村信息相对堵塞,村民观念随之落后。又因为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不到位,进一步使得贫困村民难以自力更生,并且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强烈的愿景,自身方面对经济发展盼望富裕的愿望并不强烈,加上小型农户意识形态严重,也就是小型的富裕就是安康,没有富裕也是安康,各种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依赖严重。甚至于存在部分的村民就指望着国家的救济和社会的资助。而往往越贫困的地区观念越落后,必须要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以及引导,必须要帮助贫困村民理清思路,重新输入新鲜的观念,才可以增加其摆脱贫穷,建设起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心。此作为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

(二)地方财政对水利配套资金的支持不足

当前地方的财政有着收入上移,而支出下移的趋势。也就是说地方财政财力在逐渐减少。而在国家实行一些扶贫水利项目的时候,往往都需要地方财政付出相应的一部分配套资金。各个层级的财政往往支付不起这部分配套资金,以至于在专项的扶贫资金下来之后,没有与之相互配套的资金,这就会使得农村的扶贫项目不能够有效的实行,会使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存在部门地方财政将所申报的其他项目的资金或者申报假项目来获得资金,用专项资金来配套扶贫的专项资金。这样不单单是进一步加大了项目申报的成本,而且对于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控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是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

(三)农村水利扶贫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严重

因为农村的信息交流非常的落后,又相当的堵塞。除此之外贫困地区其本身的财政收入就不多,入不敷出,各个地方的政府以及政府的工作人员工资方法变得非常困难,会使得农村水利贫困资金挤占和挪用的情况发生,并且十分严重。这是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

(四)农村水利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率不高

因为当前某些地方政府通常只注重项目的申报,还有投资计划的严重偏离现实。项目的前期经常缺少有说服力的论证,以及各项的经济指标也仅仅是在逻辑理论上得到认可。水利扶贫项目存在着注重建设,但是轻视管理的现象。此外,存在不按照实际的项目进度和需要量进行真实的申报,进行多报和谎报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到上面的拨款资金到位之后,仅仅是用少数的资金进行水利扶贫项目的建设,将剩下的资金挪用到其他项目当中,或者根本就闲置不用,甚至于被有关人员贪污或私吞,这都使得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使用率底下,效率不高。这是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第四个问题。

(五)尚未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当前存在部分的地方扶贫机构即是项目的实行单位,又有项目管理验收单位的身份。这就体现其缺少必要的监督,水利扶贫资金的配置没有办法和地方扶贫项目的完成效率和金额的使用效果进行直接的关联,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也缺乏必要的限制,这会导致部分地方机构单位容易出现争夺贫困的称号,为了争夺项目,争夺资金,但是管理以及责任和任务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落实。这是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第五个问题。

二、加强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扶贫宣传力度

需要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难以进行大力的推广,而加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削减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所以,扶贫管理机构在对政策进行宣传推广时,务必要耐心,不能够急躁,还不对落后的思想观念进行迁就。扶贫管理机构要改变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能让他们太过依赖于政府,要让他们有自己的生产积极性和对水利工程的主动性,才能够加强扶贫政策的说服力,更有利于被农民所接受。这是加强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对策之一。

(二)加强培训,增强文化素质

必须要把文化素质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农民加强培训,并且加强力度。应该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培训的方法。除了最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让科学的技术与人员切实到农民水利工作点去授课和培训,对于实践性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思考出多种解决方法。还有利于贫困村民掌握多种有效技能,以此来带动贫困户的科学生产管理理念。这是加强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对策之一。

(三)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体系,就必须要对资金的配置进行转换。必须要将资金都集中用在扶贫的重要项目上。在扶贫资金拨款时务必要尽最大努力去减少中间流程。还必须提交基层单位必要的自主权利,才可以让基层单位更有执行力的去坚持效率原则。而存在部分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工作效率也不高的重点地区,在配置扶贫金额时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合理分配,必须要防止地方将扶贫的目的锁定在争抢扶贫资金上。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管理体系,还需要制定其完善的激励评估机制。要对贫困地区进行鼓励,还需要增加奖金力度,做好带头和领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对于部分整合资金不良,管理工作不善以及工作推进不力,要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这是加强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对策之一。

(四)加强对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监管

加强对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监管,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政府扶贫的资金得到较为有效的使用。对此,扶贫单位在进行的流程中要对项目的进程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公正公开,实行全透明化,以此来让人民群众进行监督。扶贫水利资金管理部门必须要进行不定期的并且是极其频繁的检查和抽查,而项目实行的单位必须要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倘若存在违法违纪的问题,就必须得坚决的调查和处理。并且要严格的落实部门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无论是法律责任还是义务责任。而审查统计单位,还需要在项目实行之前就做好预算的审计工作,当项目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决算审计工作。这样可以使得有限的水利扶贫资金发挥其最有效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这是加强农村水利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策之一。总而言之,扶贫终究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长久的任务。必须要稳定推动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以此加强农村扶贫水利资金的管理,进一步的升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海波.浅谈如何加强和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J].科学中国人,2015(36):23.

[2]陈新,沈扬扬.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与政府反贫困政策效果评估——以天津市农村为案例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4(03).

第3篇:扶贫资金管理范文

关键词:脱贫攻坚战;扶贫资金;方法创新

一、我国扶贫资金管理现存问题

(一)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

现阶段我国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各地方会计核算标准也未统一。同时,各省市扶贫办、财政局对扶贫资金管理制度重视度也不足,未能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健全,导致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执行力低。同时,部分政府部门在制定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时,未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导致制定出来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可行性,迫于这些因素导致相关个性指标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一系列扶贫资金管理问题。而且由于各地区扶贫情况不同,制定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异,进而加大了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的难度。对财政管理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等财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二)扶贫资金出现闲置,年底花销突击增加

目前,已经出现部分地区扶贫资金存在闲置状态,未能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减贫作用。扶贫资金闲置不仅对脱贫攻坚战产生不利影响,而且降低了减贫效果,甚至导致年底花销突然增加的现象,出现扶贫资金滥用等违法行为。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扶贫资金出现了两个极端现象,一方面是我国还有近8千万的贫困人口等待脱贫,另一方面是大量扶贫资金处于闲置状态。中央也高度重视扶贫资金的专项审计工作,并进行了详细的研讨,数据显示扶贫资金闲置比重最高已经达到11.8%。面对此种情况,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扶贫资金种类复杂繁多,扶贫项目多且杂。这也影响了扶贫资金使用效果,使扶贫资金普遍处于闲置状态。

(三)扶贫项目缺乏规范性

扶贫项目的申报、审批等工作与政策和情况不相符,甚至存在套取或者欺骗财政扶贫资金等现象。而且,有的地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缺乏公开性,不能保证资金使用的真实、准确,存在资金浪费贪污等问题,例如一些专项资金操作范围扩大,将划拨的专项资金私自挪用,被肆意吞噬,目前很多案件都与项目申报的公开程度相关。

(四)扶贫资金管理缺乏专业性团队,人才技术人员匮乏

面对当前形势,扶贫工作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聘用扶贫技术工作人员难度较大,特别是经验丰富、高技术水平的工程师、科技人才更为缺乏。而且扶贫工作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能力偏低,很难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入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中。所以,应制定合理的引导专业人才参与扶贫工作的战略。

二、扶贫资金管理创新方法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扶贫资金监管制度,保障各省各市会计核算统一标准

目前,各地方政府扶贫资金监管并不完善,应重新建立健全的扶贫资金监管制度,并保障各省各市会计核算有统一的标准。制定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要保障其具备地方可实施性,应结合审计、纪检、财政、扶贫办等部门机关共同参与调研,编制一套规范标准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编制过程中要详细考量,根据该地区的财政情况进行合理的扶贫资金监管。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要体现出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已经完成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还要进行二次审核、完善,保障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有效。而且,各地方政府部门要对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会计核算办法等账务制定统一的标准,特别是扶贫专项资金会计项目要有严格统一的指标,保障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有效。

(二)改变扶贫资金闲置状态,大力降低年底成本费用

当前,我国扶贫资金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而且年底的成本开销较大,国家应正确认识各政府机关部门的职责,保障各岗位坚守职责,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脱贫攻坚战的内容分配到各政府机关,具体到各岗位职责。省级政府应包括财政、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扶贫资金监管工作,市县级政府应明确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意识,保障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相关资金划分安排,建成联动扶贫机制。另外,政府应将财政部门作为扶贫资金的主要监管部门,认真梳理扶贫政策,制定一套适合该地区的扶贫资金监管制度,掌握扶贫资金项目的资金使用和流动情况,加强与扶贫资金有关的各部门间的联系,多沟通、合作,避免应扶贫资金流动信息存在差异而产生矛盾,有效的减少扶贫资金闲置情况,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也制止了年底花销突然增加的发生。

(三)加强扶贫项目的资金监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是为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应不断建设扶贫资金管理,严格要求扶贫专项资金的透明、合理,避免和行政、经营相关开支挂钩。进行扶贫项目时,要对每个扶贫项目环节进行监督,项目的申报、资金的划拨、工程活动费用的申报、发票凭证以及工程验收等都要严格进行审核、查收。国家扶贫督查组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贫困县为了获得扶贫专项资金,联合各村虚报工程,将获得的扶贫资金变为自有资金。因此,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制定严谨的审计监察制度,实时走访贫困地区,添加第三方监督工作,提高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另外,会计核算要保证精准有效,开出的原始票据要检查其是否真实和完整,在使用扶贫专项资金时,审计部要改变以往方式,避免滞后现象。有的贫困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经常出现财务账目混乱,与实际不符情况,村委会应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将村级组织作为核算主体,理清村内资金使用情况,有效监督会计委托机构,对每个单位的职能详细掌握,监控资金操作流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

(四)培养脱贫志向,建设财政助理现代教育

在扶贫过程中,有的贫困群众出现政府扶贫的依赖性,“等、靠、要”的愚昧思想,没有脱贫志向和勤劳致富的精神。因此,国家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还要培养他们脱贫致富的志向,现代财政是符合当展的财政,将供给和需求相结合,建设乡镇教育,建立图书馆、希望小学,邀请名师专家讲座,给当地群众带来新思想、新方向,使贫困群众既在物质上脱贫,也让精神脱贫。

参考文献:

[1]王卉.江苏省Y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第4篇:扶贫资金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优化思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财政扶贫开发属于关键的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资金,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农村地区脱贫,真正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以及生产条件,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在此过程中,做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以及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会直接影响扶贫资金的使用价值。但就具体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影响财政扶贫政策贯彻到实处。基于此,管理人员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建立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激励机制,推动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速度。

一、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对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与管理来说,管理人员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因为贫困地区大多数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不高,采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不利于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挖掘与使用,进而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基于管理理念滞后的背景下,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整体管理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无法达到预期的脱贫目标。

(二)资金使用不合理对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以及管理来说,使用方式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许多农村地区没有以农民的收入以及利益为主要指标,做好资金管理的工作,不仅没有与资金流经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的利益直接挂钩,而是以政府部门利益为基础进行资金管理,会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我国农村地区脱贫政策的落实。

(三)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单一在农村财政扶贫的发展进程中,缺乏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我国对于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转移支付,大都对各省扶贫人数、农民收入等进行综合性考量,并且进行差异化的拨付。而在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考核阶段,也需要对各省上报扶贫人数损益情况进行科学化评价。采用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没有充分了解各个农村丢弃贫困人口实际的变化情况,使得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标准与扶贫工作之间脱节。在进行农村扶贫工作的时候,有些地区政府将重心放在扶贫工作中,对农村宏观经济目标重视度不足,存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如果长期追求GDP的增长率,而忽视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就会制约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不利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工作的推进。

二、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优化思路

(一)创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对于地方政府扶贫部门来说,需要结合农村地区扶贫工作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化、可行性较强的财政扶贫计划,彻底转变传统的扶贫理念。只有财政扶贫理念产生变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扶贫效果。做好对各个地区的考察工作十分重要,不仅需要充分考量人口致贫原因的差异性,还需要结合地方资源实际情况,实行精准扶贫,为扶贫资金管理的开展做好铺垫。自然,要想实现造血式扶贫、精准扶贫,最重要的还是解决扶贫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资方式,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将更多的社会资金引入到农村中,帮助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扶贫工作,以此持续提升农村生产力。在建立扶贫新模式的阶段,提出相应的策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以有限的资金达到良好的扶贫效果。此外,在扶贫的阶段,提升农村地区贫困人员自身减贫的能力,避免出现脱贫又返贫的问题。

(二)建立全面科学的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机制我国地方政府扶贫部门需要与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沟通与协作,真正的转变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方式,将各个部门对扶贫资金的绩效考核以及参与作用发挥出来。对于扶贫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来说,彻底的转变以GDP为核心的扶贫评价体系,而是结合农村地区的战略发展计划,落实科学生态发展评价指标,贯彻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全面的体现出来。对于农村地区来说,要想紧跟城市发展的脚步,就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地方特点,积极提出可持续发展计划,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出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落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

(三)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发挥作用,进一步开拓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尤其是做好招商引资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到农村扶贫事业发展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未来的扶贫攻坚工作当中。而某些地区农村扶贫事业的效果不明显,究其根本就是扶贫资金不充足导致的。所以,在开展农村财政扶贫工作的阶段,都应当将资金短缺的问题作为基础内容。农村扶贫配套资金的融资,能解决各个地区扶贫工作开展面临的焦点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在进行考察的阶段,需要发挥出扶贫地区的优势,积极主动引入社会化扶贫资源,逐步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在建立地方扶贫专项融资平台的基础上,使得更多的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到投资活动中。在建立专项社会资金引入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采用税收减免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扶贫事业。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目前采取了新的农村扶贫方式,将农村地区的扶贫事业进行社会化运作,以多元化的渠道筹集扶贫资金。就实践情况进行分析,这种做法积极有效,可以为其他丢弃的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并为资金的筹集与利用,提供创新思路。

(四)健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制度地方政府扶贫目标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制度。对于具体的财政扶贫资金利用过程进行分析,需要建立专业人士构成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委员会,使得在专业人士管理以及监督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有限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用。通过引入地方居民参与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以及管理的方式,使得该地区人民明确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以及用途,还能够积极吸收以及借鉴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建议。在建立地方财政扶贫网络公开监督体系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披露平台,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动向公开性,邀请社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人员进行监督。通过建设地方财政扶贫专业化管理集中报账制度,避免出现制度不完善导致的挪用资金、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发生。

(五)建立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激励机制在制定农村扶贫计划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制定长远的扶贫发展计划。对于农村地区的扶贫资金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在以往农村扶贫事业开展的同时,建立长远的农村扶贫资金激励体系。通过考察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绩,分析历届政府制定农村扶贫计划的推进情况,避免出现政府换届,就需要重新出台扶贫政策的问题发生,确保农村扶贫事业的科学性以及连续性。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建立农村扶贫资金激励机制,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层级进行划分,对具体的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平均发放,确保不同地区群众的实际利益。此外,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定点扶贫资金,实现对重点对象的精准扶贫,提升其脱贫能力,打造精准扶贫的良好示范,使得其他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以充足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撑,才能确保财政扶贫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建立财政扶贫制度的阶段,一旦缺少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支持,就无法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相关人员需要更加注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以及利用,做好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以及管理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解决财政扶贫资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此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穆轲.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强化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9(35):42-43.

[2]杨慧琳.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及管理途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4):212.

[3]魏弘,杜珊珊.试析我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行效率[J].纳税,2017(06):80+83.

[4]刘作琴.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36):55+58.

第5篇:扶贫资金管理范文

(一)财政扶贫资金拨付、支取不及时,影响扶贫工作效率

近年来,尽管财政部门采取措施加快了资金支付进度,但在资金拨付、支取等环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留现象。当前看,造成资金拨付不及时形成滞留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扶贫项目库建设不到位,没有事先储备好项目,没有科学可行的项目支撑,形成资金等项目,导致项目进度慢;二是项目实施进度缓慢造成资金滞留,资金拨付一般根据项目进度进行拨款,项目建设的滞后造成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扶贫资金效益;三是项目实施完毕后结余资金长期既没有重新安排,也没有及时收回,造成财政资金闲置。

(二)扶贫政策落实有偏差,资金使用范围、用途比较随意

对政扶贫资金的用途、范围,上级有规范严格的政策规定,但部分基层部门在落实这些政策规定上,仍然存在学习领会不到位,政策执行有偏差等问题,随意改变财政扶贫资金的用途,导致项目建设与项目规划不符,项目资金缺口大,不能按期验收等问题。

(三)日常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挪用套取现象

近几年,各级对扶贫资金管理三令五申,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制度办法,绝大多数基层部门已经认识到,扶贫资金是“禁区”,是不能碰的“底线”,但仍有极少数项目存在不按照规定采取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手续,直接签订相关项目合同,甚至有的将扶贫资金用于其他项目,不按项目批复擅自调整使用范围等现象发生。

(四)扶贫对象的确定有漏洞,定期调整机制不健全

扶贫对象确定后,长期不调整,造成原有贫困户脱贫后仍然享受扶贫政策,新的贫困户不能及时纳入扶助范围,既影响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笔者所在的地区,原先确定的8个省定贫困村,均不同程度存在这种现象,直到近期才进行了调整。

(五)财政扶贫资金分散,整合力度不够,影响扶贫资金效益

在扶贫资金管理上,一些主管部门职能职责上存在交叉重叠,缺乏统一规划、条块管理、“资”出多门,有限的扶贫资金涉及农业、水利、民政、环保、国土等是十几个部门去落实,项目资金量小、扶贫重点不突出、“撒芝麻盐”、监管不到位、效益低、难以形成扶贫资金集中使用合力等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造成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较为分散,缺乏统筹安排,扶贫项目没有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效益。

(六)扶贫资金档案管理不规范,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为了尽快申报项目,争取扶贫资金支持,按时按成报账手续,扶贫项目中的有关会议、合同、筹资、验收等资料不同程度存在造假现象。部分项目完工后,不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和严守,竣工资料不完善,“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

县、乡、村各级组织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增强对扶贫资金“高压线”的认识,严格按照上级级制定的各类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执行,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实施好扶贫项目,坚持“项目跟随规划走,资金跟随项目走”的原则。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促使扶贫资金管理与项目实施步入更加规范的轨道。

(二)不断规范扶贫项目运作,加强扶贫项目管理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运作,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应实行招投标或比选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操作。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着力加强项目检查验收,对不按项目要求实施,在项目实施中以虚报、虚增工程量等手段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三)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规模效益

加强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专项资金的整合,构建多元化财政扶贫投入机制,形成扶贫整体合力。可以在县级设立统一的协调机构管理财政扶贫资金,将财政扶贫资金与农业、水利、林业等专项资金中具有相同建设内容的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统筹规划和实施全区的扶贫建设项目。这样既可集中资金实施优势项目,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又可防止项目重复建设、同一建设项目多头申报资金等问题。

(四)规范档案管理,完善报账资料

要确保项目报账资料的真实性,不能为报账而报账。报账资料中有关会议、合同、筹资、验收等资料,要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真实的实施情况。对有不同资金来源的整合项目,应将项目财政资金报账资料及整合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全部纳入项目档案,以便客观、全面地反映项目实施情况。

(五)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