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

第1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为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总体成效,有效化解脱贫“后半程”各环节风险隐患,全面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完胜目标,特建立XX县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一、把握目标要求

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坚持目标标准,紧盯“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聚焦产业扶贫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风险、扶贫小额信贷坏账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扶贫资金流失风险、脱贫不稳返贫风险、贫与非贫“悬崖效应”引发社会风险、涉贫事件舆情风险、政策养懒汉道德风险等各类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及时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领域各类风险,进一步提高扶贫效益,做足脱贫成色,巩固脱贫成效,为脱贫攻坚决战完胜、全面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工作机制

(一)发现问题

1、基层普查。各乡(镇)结合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群众为主体,围绕扶贫资金、项目、返贫、腐败、信访、舆情等扶贫领域各类风险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普查,每月最后一周逐级上报普查结果。

2、部门筛查。以县行业扶贫部门为主体,围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巡视对照检查、省委专项巡视、国考省考、主题教育检视、省委督导、扶贫审计等反馈交办问题,集中梳理整改未“清零”的问题和整改质量不高等风险隐患问题,开展“自查式”筛查,每月最后一周上报筛查结果。

3、信访倒查。县乡纪委、扶贫、信访等其它行业部门要通过完善来信、来访、网络、12317电话举报等信访渠道,梳理核实风险隐患点,开展“点穴式”倒查,按月进行通报。

4、专项督查。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督导检查办公室要将扶贫领域各类风险隐患纳入日常督查和暗访的重点内容,开展“机动式”督查,动态报告督查结果。

5、全面巡察。县巡察办要将脱贫攻坚重点乡(镇)以及其他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部门纳入县脱贫攻坚专项巡察范围,将扶贫领域各类风险隐患作为重点巡察内容。开展“覆盖式”巡察,专项报告巡察结果。

6、县级排查。要围绕政府债务等风险点和影响脱贫质量成色的共性隐患点,县扶贫办、发改局、能源局、民政局、财政局、教科局、卫健体局、医保局、住建局、水利局、金融服务中心统筹运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系统、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系统、低保五保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健康扶贫督战管理系统、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水利应用门户等县直行业部门各类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比对,开展“定期式”排查,每季末进行分析研判,并上报排查结果。

(二)风险处置

1、分类梳理处置。成立XX县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专项办公室,组成如下:

任: XX(县政府副县长)

XX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副主任: XX(县扶贫办主任)

XX(县财政局局长)

XX (县信访局局长)

XX(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

XX(县纪委常委)

成   员: XX(县委办副主任)

XX(县政府办副主任)

XX

(县政府办主任科员)

XX(县委巡察办主任)

XX(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县发改局局长)

XX(县教科局局长)

XX(县民政局局长)

XX(县人社局副局长)

XX(县住建局局长)

XX(县水利局局长)

XX(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XX(县林业局局长)

XX(县卫健体局局长)

XX(县审计局局长)

XX(县医保局局长)

XX(县能源局局长)

XX(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

XX(县城镇联合社主任)

XX(县扶贫办党组成员)

XX(县扶贫办副主任)

XX(县扶贫办副主任)

XX(县财政局副局长)

各乡(镇)长

专项办公室根据情况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听取行业部门、乡(镇)核实、处置风险隐患等工作进展,对基层普查、部门筛查、信访倒查、专项督查、全面巡察、县级排查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梳理整合分类,移交相关乡(镇)、部门处置。办公室设在扶贫办,上报资料联系人:

XX,电话:XX;XX,电话:XX。

2、行业归口处置。县直行业扶贫部门要对照专项办公室反馈的脱贫攻坚领域风险隐患,制定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责任领导、时间表、路线图,细化责任,到岗到人,能立即处置的要立整立改,对不能及时解决和需要长期督办的风险隐患问题,要分阶段盯住解决,对涉及面广或不能处置的风险隐患问题要及时上报县专项办公室。

3、联动协同处置。县专项办公室每季度要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就涉及部门多、处置时间长、处置难度大、影响面广等风险隐患线索,组织相关行业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制定对策共同解决,协调处置。

(三)追责问责

1、在“发现环节”追责问责。对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扶贫领域风险隐患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以及发现后不报告、不移交等问题实施重点问责;对因失职失责导致扶贫领域发生风险隐患问题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既追究乡(镇)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又追究职能部门的监督和专项责任。

2、在“处置环节”追责问责。对思想认识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懒散拖的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风险隐患问题久拖不改、处置不力的,对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的,该约谈的约谈、该曝光的曝光;对群众多次举报或多名群众集中反映仍然久拖不处置,导致严重后果、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等问题从严从重处理,并实行提级追责问责,追究村级和基层单位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责任。

(四)集中通报

县专项办公室要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形式,集中通报扶贫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不及时、久拖不处置或处置不力等情况,对虚报瞒报、弄虚作假导致发生重大风险事故或造成社会影响的,核查核实后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三、明确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党政、行业扶贫部门主要领导要把扶贫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扛起第一责任,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做到重要事件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处置情况亲自督查,即报即处,确保风险隐患防范化解落实落细落地。

(二)层层压实责任。

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依据各自职责,积极履职尽责,把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谋划、部署、推动。县行业扶贫部门就抓好本系统内风险隐患筛查和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乡村主要领导和基层人员就做好辖区内的隐患排查和上报工作负具体责任。

第2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宁夏固原模式;贫困户;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5)-0051-05

一、前言

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是贯彻执行中央金融扶贫决策部署的战略举措,是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有力手段,更是金融系统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为了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扶贫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金融扶贫等七项扶贫行动,突出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信贷政策的精准性。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也在201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发挥金融扶贫重要作用,切实提升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宁夏固原市不仅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更是革命老区。作为宁夏唯一的全域贫困市,全市5个县区均属部级贫困县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均占全区一半或以上。按照固原市扶贫攻坚整体划,全市到2018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26.7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3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016年宁夏固原市实现地方生产总产值为240亿元,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7.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为7646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85%,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22.5亿元,财政自给率仅为10.25%,因此,仅仅依靠财政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手段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宁夏固原模式”是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全力支持贫困农户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研究和推广“宁夏固原模式”对在国内集中边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宁夏固原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管理机制科学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支持效率

为了深入推进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宁夏固原市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人民银行等45家单位为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专门制定出台了《固原市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等,加强对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划指导,建立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指导和统筹推进全行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扶贫信贷投入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金融扶贫信息数据库,开发了《固原市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金融扶贫信息“精准采集、精准对接、精准支持、量化考核、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信用等级分类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无缝对接效率

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宁夏固原市以村为单位,在全市824个行政村专门组建了由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第一书记、包村信贷员等为成员的村级信用协会,以“五有两好”(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需求、有经营项目、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好、信用观念好)贫困户为主体,以综合诚信评价、家庭劳动力和人均纯收入作为主要量化评价指标,分A、B、C三个信用等级,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信用评级授信系统,为不同信用等级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建立失信行为修复机制,专门建立了“黑名单”农户分类释放制度,对以前进入信用“黑名单”的贫困户进行认真识别,实施特惠政策,分类释放。对不属于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的农户,采取减息收本等措施,在清偿贷款本金后,重新评级授信。对担保人进入黑名单的,本人愿意偿还担保责任应承担贷款的,先解除黑名单贷款限制,放宽参考不良信用记录贷款标准,重新评级授信。

(三)支持方式县域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产业带动效率

一是加大对县域主导产业的“输血”力度。为推动实现扶贫开发政策效用的最优化,当地人民银行全面推行“扶贫再贷款+小额信贷”机制,探索建立扶贫再贷款与金融机构信贷产品挂钩制度,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向带动贫困户发展力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具体扶贫过程中,宁夏固原市重点围绕全市“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扶贫产业链,全力支持多元产业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增强金融资源承载能力。目前,已初步形成原州区“冷凉蔬菜+马铃薯”、西吉县“马铃薯+西芹”、隆德县“冷凉蔬菜+中药材+花卉”、泾源县“苗木+肉牛+中蜂”、彭阳县“菌草+辣椒+经果林”的“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不断增强对县域主导产业的“造血”功能。从建立完善扶贫机制激发贫困农户的内在活力入手,建立完善了“主办行、示范行、示范点”制度,引导各金融机构科学确定金融扶贫支持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退耕还林还草土地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服务方式,如原州区建立的“涉农企业+贫困户”的订单融资方式,彭阳县建立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方式,西吉县建立的托管代养融资方式,泾源县建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全产业链融资方式,隆德县建立的资产收益融资方式以及“两个带头人+贫困户”的熟人融资方式。

(四)信贷创新精准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资金供给效率

宁夏固原市建立11.49亿元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充分发挥信贷担保基金对金融资源引导、放大和风险补偿功能,利用乘数效应为金融扶贫融资需求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有效克服了财政扶贫规模有限和效率不高等难题。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当地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按照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村集体经济、企业和经济联合体等类别,分类建立多种形式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有效解决了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截止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先后建立了2.37亿元就业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创业就业;建立1000万元特色农业发展担保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村和苗木等特色产业发展;建立1500万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门建立2000万元肉牛养殖融资担保基金,用以引导撬动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养殖企业、家庭农(牧)场和养殖大户等。

(五)宣传教育基地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能力提升效率

为了教育引导贫困农户转变思维观念,克服“等、靠、要”等依赖心理,充分激发贫困农户“穷则思变”的自我反贫困潜能,激活脱贫致富内在动力,宁夏固原市坚持扶贫先扶智,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扶贫宣传教育“六个”(校园基地、农村基地、旅游基地、宗教基地、社区基地和网络基地)基地,构建金融扶贫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努力打造“金融扶贫宣传教育基地”样板工程,扩大金融扶贫政策和信贷政策宣传的覆盖面、普及率,促进宣传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六)风险防范系统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风险保障效率

一是主动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为防范扶贫贷款风险,宁夏固原市专门建立了金融扶贫风险补偿机制,对贷款损失实行分类分担补偿。截止2016年12月底,宁夏固原市已建立风险补偿金1.16亿元,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损失补偿。二是全面开展脱贫保险。为了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宁夏固原市以政府全额补助的形式,积极开展精准扶贫“脱贫保”,兜住因病、因灾、因意外伤害返贫的底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撑起扶贫脱贫的保险“保护伞”。 截止2016年12月底,宁夏固原市脱贫保险参保农户9.8万户,参保人数15.79万人,占贫困户总数的139.01%,占贫困人口总数27.2万人的58.08%。三是探索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建立农业灾害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增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宁夏固原市充分利用国家农业保险政策,采取国家补助(中央、自治区、县区)和农户自缴的方式,在全市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截止2016年12月底,宁夏固原市农业保险参保基础母牛、母羊2.1万头,参保小麦、大棚等农作物131.1万亩。四是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通过保险为贫困户增信,为贷款安全提供保障, 2016年宁夏固原市累计农村小额扶贫贷款人身保险参保农户达5.13万户,投保额15.38亿元。

(七)服务体系的网格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满足效率

为了增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宁夏固原市主动探索建立以便民金融服务点建设为综合平台的金融扶贫新模式,实现金融扶贫资源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助推全市精准脱贫。当地人民银行将100个便民金融服务点选择建设在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100个美丽村庄中。按照统一外在标识、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要求,通过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自助存取款机、三农服务自助终端以及其它非现金支付工具,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取款、转账等金融业务,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八)考核方式最优化,提升金融精准扶贫评价奖惩效率

为了真正发挥脱贫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宁夏固原市专门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对于地方政府部门,宁夏固原市逐级建立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制定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监督清单,将脱贫攻坚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考核权重由7%提升到45%,并把贫困县区贫困人口减少数量、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程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状况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对于金融机构,宁夏固原市专门制定金融扶贫考核评估范围和标准,将金融扶贫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终考核评价中的权重由40%提高到50%,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统计监测和分析报告等专项制度,专门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并将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容忍度提高到3%。同时,加大对金融扶贫成绩突出优秀机构和个人的奖励力度,对于金融扶贫工作不力的金融机构,在通报批评的基础上,当地政府部门还将建议其上级单位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整。

三、“宁夏固原模式”效果评析

(一)“宁夏固原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1.有效扩大了金融精准扶贫综合效应。截止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贷款18.37亿元,增长328.21%,已获贷款户4.73万户,占固原市贫困户总数的67.09%,在金融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持下,2016年固原市150个贫困村,9.6万贫困户实现脱贫,分别占全市贫困村、贫困户总数的34.48%和35.93%。

2.有效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截至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完成评级授信14.5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5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00%,通过失信修复机制共释放贫困户1.52万户,重新予以信贷支持的贫困户达到2084户。

3.金融扶贫信贷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没有发生一笔扶贫不良贷款,不良率为0,低于固原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

4.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显著改善。截至2016年末,宁夏固原市共有助农服务点1268个,覆盖村级行政区820个,行政村覆盖面达95.13%;全市农村地区共有特约商户4417户,同比增长38.1%,累计布放ATM机390台,POS机5835台,同比分别增长52%和40.5%。全市农村地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客户数为108万户,办理借记卡246.3万张,办理贷记卡11.2万张,办理惠农卡10.3万张,富农卡5.44万张。

(二)“宁夏固原模式”与国内其它金融扶贫模式的比较

比较“宁夏固原模式”与“新疆模式”、“甘肃陇南模式”、“湖北模式”、“内蒙古模式”、“福建宁德模式”等国内典型金融扶贫模式发现,“宁夏固原模式”与这些典型模式在模式主导方、组织机制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组合扶贫、风险管理等方面均不同(见表1)。“宁夏固原模式”通过八个方面构建起涵盖“财政+金融+产业+扶贫”四个维度的全方位金融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了金融风险,为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相对其它模式更为全面成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政策建议

(一)关于“宁夏固原模式”推广的政策建议

作为六盘山集中边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宁夏固原市建立的“宁夏固原模式”对包括六盘山集中边片特困地区等14个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均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建议各地区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试行“宁夏固原模式”。一是建立金融扶贫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二是信用等级评定是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已被实践证明的可行方式,能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和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金融扶贫的信用风险。三是金融扶贫要围绕扶贫地区的优质特色产业展开,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四是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满足贫困户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将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给效率。五是金融宣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既能提高扶贫户的金融素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也能从根本上改善扶贫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六是金融扶贫的风险防控是金融扶贫长久开展的基础,关系到贫困地区的金融稳定和金融供给方的供给信心。

(二)关于优化“宁夏固原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继续完善村级金融组织体系。针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地域化、民族化、多样性等属性,为有效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议主动引导和鼓励各国有商业银行在村镇设立分支机构或立营业网点,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在村镇发起设立小额信贷公司或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具有人缘、地缘、血缘关系的村级互助资金组织或村级资金互助社等微小金融组织,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偏远地区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助农取款服务点或村级金融服务站,构建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满足乡村经济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二是继续完善村级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建议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作”原则,不断建立健全商业化动作的担保体系,壮大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激发金融精准扶贫的热情。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将当地作为扶贫突破口的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形成“保险+信贷+扶贫”的联动机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展特色农业保险、扶贫贷款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险种,提升贫困地区的保险密度和深度,分担产业波动带来的风险。三是完善村级信用环境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农户信用报告应用范围,完善贷款担保体系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深入开展诚信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诚信教育、金融知识及征信知识普及宣传,建立了征信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四是适当提高扶贫小额贷款额度。建议将现有的扶贫小额贷款额度提升至10万元。

参考文献

[1] 郭威. 农村金融扶贫的经验、困境与对策[J].理论探索,2013,(5):98-102。

[2]黄焰.行政主导与市场作用下的金融扶贫:莲花县案例[J].金融与经济,2007,(10):53-55。

[3]李善民.行政主导与市场作用下的金融扶贫:莲花县案例[J].改革与战略,2014,(11):35-38。

[4]钭利珍,梅继承,袁云峰,徐东涛.“丽水模式”:r村金融普惠扶贫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金融,2015,(3):67-70。

[5]谭正航.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变迁、检视与创新[J].理论导刊,2016,(6):20-24。

[6]王敬力,刘德生,庄晓明.金融扶贫机制的新探索:拾荷模式[J].南方金融,2011,(4):54-58。

[7]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99-103。

The New Exploration on the Model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

the Model of Gu Tuan in Ning Xia

He Wenhu Yan Zhijian Dao Xiaoqiang Zhang Ming

(PBC Guyuan Sub-branch,Guyuan Ningxia 756000;PBC Wuzhong Sub-branch,Wuzhong Ningxia 751100)

第3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总体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5.9万农村贫困人口绝大部分越过扶贫标准线,基本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十条“干货”走出重庆扶贫新路子。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形成外通内畅、互联互通的交通网。2017年底行政村通畅率达 100%。

2.水利项目实施差异化投资倾斜政策,市级及以上补助资金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优先安排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优先在贫困村实施。

5.加强贫困村通信设施建设,实现三网全覆盖;农业信息化改革相关项目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县实施;建成一批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二、落实产业扶持措施

1.推进贫困区县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产业链向贫困区县及其贫困村、贫困户延伸。

2.布局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特色轻工、矿产资源加工、机械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工项目。

3.在贫困区县建设10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围绕7个百亿级重点产业链建设8个技术研发中心、24个综合试点推广站。

4.统筹各类扶贫基金集中打捆使用,并拿出一定比例股权量化到贫困户。

5.优先安排贫困区县特色林业产业项目,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营造林计划重点向扶贫区县倾斜。

6.引导贫困地区群众通过入股、劳务等方式,参与高山旅游地产、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庄等服务。

7.充分保障贫困区县发展必要的用地空间,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三、实施教育扶贫

1.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区县倾斜。

2.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将贫困户子女纳入资助范围。

3.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入户(站),基本建成贫困农村“半小时文化圈”。

四、推进人口转移就业

1.制定支持政策,引导贫困人口梯度转移。到2017年底向城镇转移人口20万人。

2.统筹各类职业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信息化水平。

3.全面落实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

五、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1.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计划首先保证贫困户搬迁,在落实人均8000元市级以上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贫困户搬迁再按人均2000元补助。

2.对贫困区县和贫困户搬迁宅基地复垦,优先备案入库、优先复垦、优先地票交易、优先直拨价款。建立贫困户复垦周转金制度。

3.加大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实现每户搬迁户有1―2个增收项目。

六、开展医疗卫生扶贫

1.优先推进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定向免费培养一批医学专科生。

2.建立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

3.探索医疗机构建立贫困人口医疗帮扶专项资金。全面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七、落实低保“兜底”政策

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政策有机衔接。将2015年农村低保标准统一调整到230元/人・月。

八、提供金融扶贫支持

1.在贫困地区建立多层次融资机制。对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利率在正常利率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2.实施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工程。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

3.推进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在贫困区县全覆盖,探索推进新型特色产业保险。

九、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1.组织市属国有企业组建4个国资系统扶贫集团,集中力量帮扶城口、巫溪、酉阳、彭水等4个重度贫困县。

2.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支持政策,倡导民营企业包乡包村扶贫。

3.充实和优化18个市级扶贫集团,把成员单位履行扶贫责任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4.从贫困区县对口帮扶部门和乡镇选派得力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不脱贫、不脱钩。

十、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贫困区县主体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区(县)委书记或区(县)长担任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为各项扶贫攻坚政策的落实提供财政支撑。对专门用于贫困区县的资金,脱贫“摘帽”后3年过渡期保持不变。

3.全覆盖落实“抓乡强村”,配强乡镇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

4.加大扶贫攻坚考核力度,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第4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一、决战目标

三类人群户户达标:第一类:巩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户88人脱贫成果,确保所有脱贫人口稳固脱贫不返贫;第二类:二类脱贫监测户(返贫风险户)4户11人动态监测,巩固保稳,严防返贫;第三类:二类边缘户13户28人动态预警,及时救助,防范致贫。

三类村村村提升:第一类:2个出列贫困村巩固退出标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环境卫生全部达到示范村标准;第二类:7个重点村(有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全部达到贫困村标准;第三类:4个一般村(没有贫困人口)按照省市相关政策做好保障。减少出现致贫人员风险。

问题清零: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2019年度国家成效考核、国家巡查、省成效考核、省专项审计、省专项调研等各级各类发现反馈问题全部整改清零不反弹,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全面落实到位无短板;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两不愁三保障”及行业扶贫领域制约脱贫攻坚成效问题清仓见底,以工作实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高质量完成攻坚任务。

二、决战体系

(一)设立“百日决战”总攻行动指挥部

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人大主席担任镇决战总指挥,分管领导党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总指挥,负责全镇脱贫攻坚“百日决战”总攻行动的决策、指挥、部署,其他分管领导落实挂牌督战职责,日常工作由镇脱贫办承担。

(二)划分决战领域,下设7个战役作战部

突出扶贫政策落实,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确定饮水安全、医疗保障、住房安全、教育保障、综合保障、产业扶贫、就业保障7个重点领域总攻决战,分别设立战役作战部,由分管市领导担任指挥长,涉及站(办)所负责人担任指挥,全面推进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落准、落细。

(三)划分决战区域,下设13个决战战区

突出解决“三类”人群脱贫、返贫、致贫问题,以各村行政区域划分决战战区,由各村负责人担任指挥,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如期保质完成辖区内脱贫攻坚的决战收官任务。

(四)划分保障重点,下设4个决战保障部

突出总攻决战全面保障,设督战、作风、宣传、资金4个作战保障部,由分管纪检、组织、宣传、财政工作的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各站(办)所负责人担任指挥,具体保障决战行动的责任监督、作风建设、学习宣传和资金保障工作。

三、决战任务

(一)13个战区决战任务

任务一:制定各战区决战总攻实施方案,建立决战总攻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决战任务,细化决战责任。

任务二:巩固辖区内脱贫成果,脱贫监测户脱贫保稳,贫困边缘户防范致贫。

任务三:全面排查、彻底整改各级各类发现反馈问题。

任务四:负责协调各站(办)所落实辖区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医疗保障、安全住房、教育保障、综合保障、产业扶贫、就业保障等扶贫政策措施。

任务五:统筹包保帮扶力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不断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任务六:村、户脱贫攻坚档案等各项基础工作全面精准达标。

(二)7个战役决战任务

1.饮水安全决战任务

任务一:6月1日前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任务二:配合水利局、卫健局对新建供水设施和原有集中供水水质检测,确保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检测全部合格。

任务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整改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方面和水质监测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日常监管工作机制,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检测达标率100%。

2.医疗保障决战任务

任务一: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把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险补助范围,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参保台账。

任务二:做好“先诊疗后付费”“一单制结算”政策宣传。同时重点宣传市域内定点医院住院费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市域内慢病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联系纳入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的医疗机构并告知贫困户。

任务三:强化医疗保障。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定点医院、村卫生室建设全部达标,为无卫生厕所的村部建设卫生厕所。村卫生室常用药品齐全、通网络、可报销。

任务四: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档案全覆盖。加强贫困患者大病救治,开展贫困慢病患者“回头看”并实施分类管理。

任务五: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抓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采取乡聘村用、卫生院代管、邻村共用方式为全镇村卫生室配齐合格驻村医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管理包”付费工作,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任务六:提高医疗扶贫政策知晓率。以镇为主体,联系卫生健康部门、医保部门,加大对医保报销目录和特殊疾病诊疗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镇村干部、贫困人口的政策知晓率。

3.住房安全决战任务

任务一:严格实行“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动态调整”制度,开展贫困户住房(含彩钢房)安全保障再排查,对亲属子女接养、租住借住等贫困人口的原有住房情况在3月底前完成排查、鉴定。对年龄较大、生活自理能力差,与子女等直系亲属共同生活的贫困户,现住房要有住房安全的鉴定报告。

任务二: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危房进行全面排查,对长期废旧、无人居住的危旧房全部拆除。

任务三:对住房鉴定为C级、D级的,在6月15日前全部进行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确保所有贫困户不住危房,所有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

任务四:妥善做好贫困户中“无房户”的住房安全保障。对贫困户中“无房户”有宅基地、原住房自然灭失、无其他安全住房、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且有建房意愿的,纳入危房改造计划予以保障。

任务五:全面完善好脱贫攻坚以来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基础档案。

4.教育保障决战任务

任务一:动态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台账,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实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任务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校车费、餐费。

5.综合保障决战任务

任务一:落实“两线合一”政策,对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自身劳动或项目带动稳定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脱贫后收入未能达到低保保障标准2倍的低保贫困人口,落实渐退政策,在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

任务二:落实和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做到动态管理。

任务三: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持续做好政府代缴贫困人口养老保险费工作,应保尽保。

任务四:设立并实施60周岁以上老年贫困人口补贴,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6.产业扶贫决战任务

任务一:认真落实《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年)》,切实把规划中的产业项目与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对接。

任务二:充分发挥全镇9名产业指导员的指导服务作用,为全市扶贫产业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保障。

任务三:配合开展好农技专家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行动,持续培育扶贫农民合作社,贫困户参加比例达到50%以上。

任务四:全镇扶贫项目达到规定的收益比例,在实行基础分红、奖励分红、倾斜分红、劳务分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好扶贫产业收入保险政策。

任务五:强化扶贫产业项目和资产监管,对扶贫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进行全覆盖核查,保障攻坚期后产业带贫作用持续发挥,扶贫资产可追溯。

任务六:借助“梅河臻品”区域公共品牌,开拓出新的销售市场,大力推进销售富硒木耳、扶贫大棚蔬菜等扶贫产品,让贫困户增收。

7.就业保障决战任务

任务一: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全镇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台账。

任务二:落实各级各类就业扶贫政策,开发农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道路维护、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看护等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和扶贫特岗,兜底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

(三)4个决战保障任务

1.强化责任监督

任务一:监督检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贫困人口脱贫保稳长效管理机制是否健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以及各级各类发现反馈问题是否整改到位;是否存在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及贫困村、贫困户虚假“摘帽”等问题;是否存在扶贫助困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问题。

任务二:监督检查行业扶贫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控辍保学,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和安全住房保障,贫困户医保参保和大病救治、慢病门诊报销、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政策是否落实到位。

任务三:监督检查帮扶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对扶贫对象经济收入动态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其家庭收入、人员就业变化等情况底数不清、更新滞后,虚假走访,只有记录没有行动,或让村干部代为走访等问题。

任务四:专项整治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扶贫物资发放中出现的贪污挪用、虚报冒领、截留私分、优亲厚友、雁过拔毛以及滞留、发放不及时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以及擅自改变扶贫资金投向、变更扶贫项目等行为;重点监督检查教育、卫生医疗等扶贫资金违规使用发放,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任务五:5月份,对全镇脱贫不稳定人口及贫困边缘人口情况进行彻底摸排,检验脱贫成效,并将摸底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站(办)所,督促指导其保质保量按时整改到位。

任务六:精准执纪问责。对明知故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甚至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党员干部加大惩处力度。建议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积极主动、落实政策不到位、完成工作不好的镇村干部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

2.强化作风建设

任务一:创新开展“沉到一线转作风、践行初心助脱贫”帮扶奉献活动。从4月1日开始,2个月内全体包保党员干部每周至少到包保贫困对象家中一次,开展“四帮一促两排查”工作。即:帮助谋划春耕生产,找准种植方向,解决春耕难题;帮助拓宽增收渠道,研究如何发展产业、调整种养结构,协调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来源;帮助改善人居环境,整理院子、园子,改造屋子、房子,做好拆违治乱,深化“百村示范”;帮助解决实事难事,一对一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医疗、教育、综合保障等各类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排查扶贫工作深层次问题、排查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困难。

任务二:开展脱贫攻坚“三个一”工作,即:“搞好一次培训”。深化拓展“脱贫攻坚知识集中学习月”活动,5月底前完成新一轮全覆盖培训。“开好一个座谈会”。配合市里开展市直包保部门领导、扶贫干部、镇村干部和贫困户面对面座谈,共同研究破解困难问题。“抓好一次测试”。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好扶贫政策应知必会知识和扶贫干部业务能力测试。

任务三:配合市里开展组工干部联系基层蹲点调研工作。

任务四:镇纪委监委、镇脱贫办等将深入各村各户全面跟踪督查。对工作落实到位、成绩突出的站(办)所、村和镇村干部通报表扬;对责任不清、重视不够、弄虚作假的站(办)所、村和镇村干部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时整改,坚持不懈抓好责任和工作落实。

3.强化学习宣传

任务一:多渠道、多层面、多方式深入开展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学习教育活动,统一发放学习资料和应知应会手册,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任务二: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主题,调动一切有利资源,全角度展示镇脱贫攻坚特别是“百日决战”的进展和成果,在全镇营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劲氛围。

任务三:要总结好经验,挖掘好典型,推广好成就。

4.强化资金保障

任务一:优先安排“百日决战”所需的各项政策资金。

任务二:倾斜保障“百日决战”所需的各项办公物资经费。

任务三:及时调配“百日决战”所需公务用车,提供会议、接待等后勤保障支持。

四、决战部署

(一)决战启动阶段(3月23日—3月31日)。各战区、各战役作战部、保障部按照决战总攻实施方案,和《“百日决战”作战时间表》以周为单位精准落实决战任务,全面启动百日攻坚决战。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军令状),做到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层层压实责任、人人负起责任,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确保“百日攻坚”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5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让医保扶贫更好惠及贫困群众

**县医疗保障局 

2019年4月19日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重要指示精神,把医保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从因病致贫、病贫叠加等突出问题入手,精准靶向施策,完善长效机制,扎实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医保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整县脱贫摘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全面覆盖奠基础。按照扶贫政策要求,贫困人口必须一个不少地全部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为了完成好这项任务,每年新农合筹资时,县合疗办及时与县脱贫办沟通衔接,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准确底数及详细名册,根据名册在新农合信息系统中逐人逐户进行比对核查。凡是在本县参合的贫困人口,全部在新农合信息系统中进行标注;异地参合参保的贫困人口,留存印证资料备查;未参合的贫困人口,立刻通知其所在镇办补办参合手续,实现了建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让医保扶贫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精准施策见成效。根据健康体检结果,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名慢性病患者,纳入新农合慢病补助管理,贫困人口的慢性病申报实行“每月申报,次月生效”,并将限额提高20%,最低可报1800元、最高可报2.4万元。将全县筛查的**名重症精神病患者统一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全额补助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生活费。在市级定点精神病院开通门诊慢性病网上即时结算,有效减轻了需长期服药的精神病贫困患者就医负担。

六重保障解民忧。为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及时出台了《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政策》《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办法》《贫困人口补充医疗救助办法》等一系列医保扶贫政策,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打造了“新农合基本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贫困人口补充医疗救助”的医疗保障模式。2018年,在中央网信办的支持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和蚂蚁金服公益,推出“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为全县18-60周岁的建档立卡脱贫户提供专属扶贫公益保险,形成了健康扶贫第六重保障,切实降低了贫困患者实际费用负担。

政策宣传重实效。从全县卫计系统抽调精干力量和各镇办、各部门单位包村干部120余人共同组成宣讲团,采取走村入户、“院坝说事会”、“社会爱心团队+贫困村”“多名志愿家庭+贫困户”等方式参与精准扶贫,开展政策宣讲,做到户户宣传、人人见面。在中小学开展“精准扶贫、快乐成长”手拉手活动;针对智力障碍等特殊人群政策理解难、办事能力差的实际,实行由村组长、中心户长、计生专干帮助办理医保手续的代办制度;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健康扶贫知识小手册》、贫困人口就医流程图等宣传资料印发全县所有农户、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组织多场县级领导、包扶部门参与的医保扶贫知识宣讲会,局长、主任亲自讲解政策;开展县、镇干部政策掌握情况测试,督促帮助大家学政策、记政策,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干部群众对医保扶贫政策知晓率进一步提高。

第6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xxx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委会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提高脱贫质量,坚决防止返贫为着眼点,持续全面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实现贫困户全面脱贫和脱贫成果有效巩固。现将鲁克沁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其中:葡萄5.07万亩。下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818人,其中:汉族2700人,占总人口7.34%;其他民族238人,占总人口0.64%。辖区有8所中小学、13所幼儿园、1个卫生院。共有党组织37个(党总支部10个,党支部27个),党员878名。2019年农牧民人均收入14852.5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0528元)。

全镇有自治区级贫困村两个:x尔克甫村和x个x村(2014年11月拆分为x个x村、xxxx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3户4268人。贫困人口分布于10个行政村:xxx村539户2021人.

2020年3月17日,县委将原有的两个脱贫攻坚前方指挥部增加到5个前方指挥部,增加了各方力量,明显提升了4个扶贫村1个重点关注村的脱贫巩固提升能力。

两个贫困村已于2016年10月退出,1130户4257人已分别于2015年、2016年脱贫,3户11人2019年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

1.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镇党委、政府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从严从实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认真学习《扶贫论述摘编》、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吐鲁番市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鄯善县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等,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要求上来。今年以来,组织3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脱贫攻坚专题学习,不间断地学习扶贫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做到了认识再提升、底数再清楚、目标再明确、措施再落实、责任再压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在健全机构上,进一步完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双组长制”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各村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班子分工,安排一名副书记、一名副镇长专职分管扶贫工作,为镇级扶贫工作站补充1名干部,镇级扶贫工作站干部达到6名。

3.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带头作用。坚持抓好班子,配强村级第一书记。按照“六个精准”要求,10个行政村选派10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其中市派6名,县派4名。同时,镇党委、政府加大资金保障,为镇、村两级扶贫工作站配齐了专用车辆、电脑、打印机、桌椅等办公运行设备,有效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坚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30户党员贫困户全部脱贫,成为政策宣讲员和致富带头人;2020年45名贫困户脱贫带头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3人,发展对象5人,5名转为预备党员。

4.强化扶贫队伍,充实工作力量。为4个贫困村(含拆分村)和1个重点关注村配备专职扶贫副书记。在选配村“两委”和“访惠聚”驻村干部作为专职扶贫干部基础上,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的支持,通过招录定向“三支一扶”扶贫专干、公益性岗位等,精选了22名干部充实到扶贫干部队伍,目前全镇扶贫专干达到75名,均落实工资待遇。镇扶贫办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资金150174元,用于54名扶贫干部工资补贴。其中,月工资最高3291元,最低1488元,落实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待遇。贫困村和重点关注村扶贫专干均达到5人以上,其他非贫困村扶贫专干均达到3人。利用“冬季攻势”“日常培训”,采取“请上来、沉下去、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对村第一书记、书记、扶贫专干等干部进行了多轮次、全覆盖的业务培训,共开展培训326场次60507人次,有效提高了全镇各级扶贫干部整体工作水平。落实关爱激励制度,推荐提拔了脱贫攻坚工作出色干部1名,推荐16名镇村两级扶贫干部评为市、县级优秀干部。

5.优化工作机制,减轻基层负担。在进一步完善月例会、联席会议及整改调度等制度基础上,为解决脱贫攻坚数据不精准的难题,镇党委、政府及时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扶贫资源共享、数据反向推送”工作运行机制(即:每月20日前扶贫办负责推送系统数据至各科室、站所,每月25日前26个相关科室、站所结合行业工作提供35项相关动态统计数据和名单<如社会综合兜底、就业创业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有关数据和实名台账>精准推送到村,村复核后上报镇扶贫办,镇扶贫办将全镇数据共享的模式),明确行业和属地扶贫任务,压实责任、相互监督、相互印证,有效突破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瓶颈,确保了各类统计精准无误。同时,大幅减少了村级填送报表负担,让村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开展入户走访摸排等工作。

三、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全力配合做好市委包联督导。根据《吐鲁番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包联督导工作方案》文件精神,配合市、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包联督导组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召开脱贫攻坚包联督导巩固提升动员会,对全镇“两不愁三保障”、转变思想观念、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提质增效、扶贫项目建设、扶贫小额信贷、扶贫领域问题整改、档案资料整理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2.完善一户一策,确保精准扶贫。今年,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和21233包联干部对全镇1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面走访摸排,详细掌握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收入、住房、就业和惠民政策享受、脱贫巩固困难、返贫风险等情况,要求根据摸排结果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症下药,进一步压实镇村两级和21233包联干部责任,逐户制定“一户一策”,动态掌握收入情况和问题风险,坚决做到摸排困难精准、查找风险精准、分析问题精准、制定措施精准。

3.推进就业培训,助力稳定脱贫。

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133户,4268人中有劳动力2096人(16--60岁)。

一是结合“冬季攻势”全力开展就业培训指导,冬季攻势开始以来,全镇共开展技能培训43场次,覆盖1762人,其中贫困户445人;

二是全镇1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937户1135人,灵活就业301人。

同时,组织社保、民政、扶贫、卫生院等站所联合编组反复入户评估调查,共有197户425人确定为不具备转移就业条件(体弱评残、需要照顾重病家人或哺乳期、已有高收入产业、已经稳定创业等)。

我们采取“动员自主创业解决一批、协调企业解决一批、动员大户商铺解决一批、开发岗位解决一批”的办法想方设法实现就业,其中企业就业194人,机关事业单位就业191人,个体工商户就业261人,设施农业养殖业就业121人,建筑行业就业148人,公益性岗位就业61人,自主创业105人,灵活就业287人。

4.推进产业提升,巩固脱贫。我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主要以葡萄种植和畜牧养殖以及服务行业为主。1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1093户种植葡萄4589.1亩,1058户养殖牛羊6628头。近年来,通过扶贫项目完成葡萄架式改造2811.2亩,架改完成率为62%,修建防渗渠42.6公里,引进葡萄干加工龙头企业2个,修建鲜食葡萄销售场地57个,修建冷库80座储量达到4400吨,极大提升了葡萄产量和品质。同时,建设规范化养殖棚圈164座,发放健康生产母羊1188只生育率达90.4%,极大增强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在巩固前几年产业脱贫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研究,深挖增收潜力,着力提升产业品质,一方面加快实施2020年1777.9亩葡萄架式改造项目,实现贫困户4589.1亩葡萄架式改造全覆盖,另一方面协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逐村开展种植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指导,确保农牧业发展能够持续得到巩固提升。3月份,

5.实施综合保障兜底脱贫。2020年以来,1133户426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员全民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为100%,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医疗保障制度做到全覆盖。全镇432名大慢病家庭全部办理大慢病卡(144名大慢病卡手续正在办理),262人次领取医疗救助23.9万元,120户残疾贫困户享受残疾人补贴,5户遭遇重大变故的贫困户得到临时救助;11户边缘户纳入低保,社会兜底脱贫政策取得了实际成效,但依然不能排除其他家庭因病返贫的风险。因此,我们坚持“动态调整、应纳尽纳”的原则,一旦发现有贫困户、边缘户、一般户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及时研判分析,对确需综合兜底保障的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争取落实社会综合保障。

6.改善住房条件保障脱贫。目前,全镇1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建设了安居富民房,均实现了住房有保障。但3月份经过摸排,发现有153户因住房观念或未装修等原因至今未搬入安居房。为此,按照上次调度会要求,逐户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专班,大力推进已有124户搬入安居富民房,剩余23户争取在5月5日前全部搬入安居房。一般户未入住还有123户,计划5月25日前入住完毕。另外,针对2020年1559套富民安居房新建任务,经过积极联系施工单位、协调砖厂复工、协调建筑材料,坚持每日召开调度会议解决问题,组建或联系建房建施工队伍72支862人,确保了今年安居房工作任务有序推进。截止4月24日,全镇开工1423套,其中放线568套,已经竣工47套。同时,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双联户长作用,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建立卫生管理包干到户责任制,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定期清洁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着力实现村庄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不乱泼乱倒,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整洁卫生,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目标。

7.坚持结对帮扶助力脱贫。市县17个后盾单位,县级39个帮扶单位、12个帮扶企业结对帮扶鲁克沁镇扶贫工作,市、县、镇三级1572名干部包联全镇1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包联督导工作以来,包镇厅级领导、包村县级领导高度重视脱贫巩固提升工作,多次召集各后盾单位、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帮扶干部召开会议,各单位和帮扶干部认真履行结对帮扶责任,发挥各自行业优势,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帮扶的村理清思路,参与制定贫困户一户一策,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帮扶的工作机制,助力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有效推进。

8.推进项目建设深化脱贫。紧密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发展、脱贫巩固提升的需求,紧盯产业薄弱环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需要走”原则科学谋划,筛选储备项目103个,已实施完成42个,已获批入库扶贫项目37个,月初县扶贫办评审通过新增入库项目20个。

2020年第一批实施扶贫项目7个,涉及资金944万元,其中机电井更新15眼(已完成10眼,预计5月20日完成),防渗渠建设16.6公里(12.7公里已开挖完毕,预制板安装5.2公里)、葡萄架式改造1776.7亩(71072根水泥立柱和35536根椽子已经发放完毕),目前资金拨付达30%。

9.加大问题整改提升脱贫。坚持问题导向,对今年以来中央第六巡视组“回头看”、自治区督导组、市委巡察组等各级反馈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统筹起来,认真梳理整改内容,加强系统分析,同类事项合并整改,一体推进、一体整改、一体解决。一是对认领的中央第六巡视组“回头看”等51个问题确定了整改目标和整改时限,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人,目前整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二是针对2020年吐鲁番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监督检查组督导反馈的41个问题,逐条核实问题情况,深入分析问题原因,认真研究整改措施,指定专人跟踪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毕40个,剩余1个问题正在逐一核实整改(安居房入住)。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贫困户对于就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内生动力不足,思想观念上的“贫困”还没有根除,扶志扶智工作还需加大力度。

2.扶贫产业发展以葡萄种植为主,产业单一,且人多地少,农民的种植管理水平不高。

3.各类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还不够规范,还需进一步完善。

五、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深入调研,多方征求市、县、镇、村各级和贫困户意见,边推动工作边解决问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积累经验,完善细化各类工作方案,确保各项措施精准有效。

2.指导xxx镇进一步加大摸底排查力度,动态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脱贫困难、返贫风险,定期对“一户一策”中的帮扶措施进行回头看,对不符合实际的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完善,确保帮扶到位。

3.指导鲁克沁镇持续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多方争取协调就业岗位,树立就业致富先进典型,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就业致富主动性和积极性。

4.指导xxx镇发挥好现有扶贫项目带动作用,积极争取产业扶贫项目,提升扶贫项目质效,增加扶贫户收益。

5.指导xxx镇积极对接建设单位,动员本地劳动力组建施本地工队充实到安居富民建设工程中,积极协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第7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成功的督查来自周密的部署。这次扶贫改革督查,主要围绕以下四项工作展开:一是完善考核机制的有关情况,主要是省级对贫困县的考核情况,以及约束机制的落实情况。二是贫困识别退出情况,包括贫困人口、贫困村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情况。三是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包括扶贫项目资金审批权限下放、扶贫资金整合、监管使用等情况。四是扶贫小额信贷情况,包括贷款余额、累计发放量、利率、投向等情况。

此次三个组的督查工作均采取自行督察和实地督察相结合的方式,要求督察组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两个贫困县,重点是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的重点县。每县选择3个村,其中要有两个是贫困村。在每个省份的督察时间不少于5天。记者了解到,因时间紧任务重,督察组每天工作时间均在十四五个小时以上,白天入户访谈,晚上举行座谈会,座谈会常开至晚上十点后,回到房间还要对一天的工作情况做出整理。第二天一早,又风雨无阻、跋山涉水地进行入户调研。

新疆篇――边疆扶贫暖人心

新疆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5月5日至9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带队,邀请国办秘书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及北京市相关援疆同志参加,共赴新疆和田地区督查。

这次督查分三个小组赴和田地区8县、市中的7个展开了调研,共走访了15个贫困村、46个贫困户,考察了9个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填写了69份农户调查问卷(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地区、县、乡、村分别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想法建议。调研活动结束时,调研组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反馈了调研意见。

在内源扶贫和对口援疆的共同作用下,十以来,新疆自治区贫困人口从353万下降到180万,减少173万,减贫幅度历史少有。督查发现,新疆重大基础设施和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6万公里,全疆“无电村”全部通电,96%的农村人口可享用安全饮水。“两基”(即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目标全部实现,南疆地区率先实现14年免学费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在和田地区的入户访谈中,没有听到缺衣少食的现象,尤其是“安居富民工程”的实施,使贫困户住房条件大大改善,68%的农户住的是钢筋水泥或砖木结构房屋,还有部分房屋正在建设,93%的农户住房面积超过60平米。访谈中,群众纷纷表示,对安居富民工程十分满意。每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员长期驻村,帮助群众做实事。工作队所做的事情中,95.7%的农户知道“宣传扶贫政策”,78%的农户知道“开展建档立卡”。超过80%的农户在遇到困难时会首先选择向村干部或驻村干部寻求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都制定了具体脱贫计划,采取了一些帮扶措施。

尤其让人感到振奋的是,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愿望强烈。群众都很朴实,真心拥护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脸上充满笑容。商贸集市比较繁荣,极少见到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许多贫困户虽然家庭条件不太好,仍然坚持让小孩读书。民丰县有一位身患疾病的独身妇女,带着一个正读高二的儿子,她没有等着政府来帮忙,而是凭着自己的手艺在街上开了裁缝店,兼卖衣服维持家计。这位单身妈妈说,这辈子很苦,但不管有多难,都要让孩子上学,把书读出来就有希望。百姓的这种变化,得益于当地帮扶工作的扎实开展。

攻坚战仍需迈大步

督查发现,新疆在贫困识别和退出上还没有完全做到精准,群众还存在致富门路不多、缺乏贷款支持的困难。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贫困民族地区群众更期盼的是雪中送炭。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瞄准特困地区、特困群体、特困家庭,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帮扶,必须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结合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督察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金融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立足疆内开展劳务输出脱贫;三是以“姥姥讲故事”为载体,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四是选择光伏、四翅滨藜等实用技术、项目,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五是加强边境扶贫。

一路督查,一路看真贫、听真情、想实招。刘永富指出,生产、经营大户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乡村干部要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小微企业和合作社要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基层扶贫办要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

在一些村委会看精准扶贫档案和图表时,刘永富强调,精准识别要做细、做全面,被帮扶对象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措施要准确到位,狠抓落实。贫困户的退出要精准,贫困户在观念转变、能力提升、收入稳定等方面取得实效才算真正脱贫。要通过政府宣传教育,调动大家积极性,实现群众有想法,干部找办法。积极落实好各项政策,宣传、利用好扶贫小额信贷,为群众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重庆篇―― 5年政策 3年到位

5月10日至14日,由欧青平带队的第二督察组来到山城重庆,先后到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的黔江区和武隆县,分两组实地查看了4个乡镇共9个村,其中4个是2015年的脱贫摘帽村,4个是未脱贫村,还有1个是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共走访农户32户,召开了8次村级座谈会。5月14日下午,督察组与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刘强交换了意见。

重庆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5.9万,贫困发生率7.1%;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1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22.6%。2015年脱贫95.3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57%,新增和返贫5万人;贫困村脱贫808个,占贫困村总数42%。督查了解到,重庆的主要亮点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制定了“1+1+13”扶贫攻坚政策体系,提出了“6年目标3年完成1年扫尾2年巩固”的路线图,通过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前调度等方式,实行“5年政策、3年到位”,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财政资金需求。为此,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组建了18个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18个贫困县,组建了4个市属国有企业帮扶集团帮扶4个深度贫困县。

超常目标须有超常举措。“5年政策、3年到位”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重庆市首先大幅度加强扶贫投入力度,2015年,市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落地40.1亿元,较上年增长48%。在2015-2017三年脱贫攻坚期内,重庆将新增投入财政资金82.8亿元,其中增量投入67.8亿元,提前调度15亿元。按照重庆市建立的贫困区县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市级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区县和基层,并重点向贫困区县倾斜,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量主要用于贫困区县。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扶持谁的问题必须解决好。督查了解到,重庆市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动态调整都坚持了按程序规范退出,贫困户“摘帽”和“四类人员”清退都经过了村组讨论和民主评议,群众认可度较高。为确保脱贫实效,重庆市还委托市社科院、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涪陵、潼南脱贫摘帽情况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试点。

有了资金保障,确定了扶持对象,重庆市全力实施转移就业、搬迁安置、产业带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和兜底保障“六个一批”。督查发现,重庆在兜底问题上并没有完全依靠低保一兜了之,而是根据贫困户特点增加不同的产业帮扶举措。

对当前脱贫成效应保持清醒认识

督查结束时,督察组向市政府反馈总体印象如下:一是思路清晰。重庆市按照“6年目标3年完成,1年扫尾,2年巩固”的工作思路,提出“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确保2017年基本完成贫困县摘帽、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越线”的工作目标。二是目标符合实际。6年目标3年完成,既打足了提前量,又安排了缓冲期,体现了积极稳妥的原则,极大地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紧迫感,市县对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充满信心。三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相应提出“6年政策3年使用”,集中投入,集中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瓶颈”问题。四是客观认识脱贫成效。当前贫困村、贫困县“摘帽”还是低水平的,真正实现贫困户的“三保障”难度更大。对当前的脱贫成效应保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

为更好地推动工作,督察组还对重庆市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前谋划扫尾、巩固工作。二是抓好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和落地。三是要抓好典型、总结经验、营造氛围。四是要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比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新模式,做好旅游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两篇新文章;注重发挥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提高农户防控风险、稳定增收的能力。

安徽篇――总书记金寨考察添动力

4月24日,深入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为安徽省脱贫攻坚工作再添强大动力。5月4日至7日,洪天云带队赴安徽实地督查。督查组选取了2个贫困县(区):安庆市岳西县、六安市裕安区;每个县各选3个村(其中2个是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选5-6户脱贫户进行督查。共召开了6次座谈会,走访了21户脱贫户。督查结束时,督查组与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就此次督查情况交换了意见。

这次督查总的印象是:安徽省党委政府在完善考核机制和落实约束机制、贫困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执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扶贫小额信贷开展等方面,思想认识比较到位,工作落实比较到位,对贫困户的思想发动也比较到位,工作成效比较显著。

具体来说,在完善考核机制方面,贫困县全部取消GDP考核,并专门设置了贫困人口减少幅度、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率等考核指标,在与减贫密切相关的指标设置上加大分值权重,并对16个市、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248家省直帮扶单位扶贫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精准识别上,安徽重点核查扶贫对象识别不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真不真、帮扶措施制定是否具有针对性、帮扶责任人是否落实到人、“四项清单”制定是否具体、建档立卡档案资料是否齐全。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核查月核查,进一步核实了扶贫对象数据,提高了数据质量。在精准脱贫上,安徽省采取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开展了“六查六解决”。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安徽省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增加。2016年安徽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亿元,为上年预算的3.5倍,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75%。督查发现,安徽正在研究制定涉农资金整合办法,规定省级部门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原则上不低于40%。为增强扶贫小额信贷的富农作用,安徽省设立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为获得信用贷款的贫困户购买了“扶贫小额信贷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立了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并联合银行系统对贫困户实现了评级授信全覆盖,执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

六个经验可推广

通过扎实细致的调研,督查组发现,安徽省在贯彻落实扶贫改革举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一是六安市总结出了十“子”精准举措。根据4月份在安徽扶贫考察的指示精神,六安市细化梳理出十项精准扶贫举措:一是走进户子、做好精准识别。二是摸清根子、剖析致贫原因。三是找对路子、谋划脱贫途径。四是瞄准靶子、开展精准帮扶。五是做细单子、编准“四项清单”(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扶贫目标和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扶贫责任清单)。六是用好票子、提高资金时效。七是结成对子、强化结对帮扶。八是打牢底子、健全长效机制。九是压实担子、抓好责任落实。十是不出格子、严明各项纪律。

二是对贫困户的思想发动到位。在岳西县走访脱贫户时发现,脱贫户对脱贫出列均未表现出不愿意和疑问,主因是岳西县脱贫宣传和贫困退出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决脱贫户后顾之忧方面,岳西县始终贯彻三个“讲清”的宣传政策。一要讲清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二要讲清贫困户标准。三要讲清脱贫不脱政策。通过加大宣传,使贫困户树立脱贫光荣的理念。督查发现,岳西的贫困户退出时,会领到一本有激励意义的“光荣证”。

三是脱贫指挥体系有创新。岳西县拟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并定位为常设机构。根据“五个一批”设五个指挥室,另加一个综合督(巡)查室和一个综合协调室,共七个室。设立指挥部的目的是把涉及扶贫工作的部门调动起来,减少协调难度。

四是在光伏扶贫上探索出安徽示范经验。光伏扶贫在安徽试点总体看比较成功,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好结合了安徽本地的日照和降雨条件(适当的降雨可冲刷掉光伏面板灰尘,减少贫困户清除灰尘的劳动量,提升发电效率)。二是兼顾本地发电和用电需求实际,发出来的电供本地区优先使用。三是结合国家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让贫困户充分享受到扶贫政策支持。

五是开拓出驻村帮扶工作经费的开支渠道。安徽省财政厅印发通知,明确规定省直单位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及慰问活动所需经费,可从机关经费结余或定额公用经费中列支,并鼓励所属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有关方面积极捐赠和赞助。

六是出台了扶贫正负激励机制。为解决干部“为政不敢为”的担忧,岳西县从2016年3月起,建立起“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容错免责机制,并报经市纪委审批且已获同意。即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只要达到尽职要求,即使行动错了也能够获得责任豁免。有正向激励,还有负向倒逼机制。在每个季度的时间节点,乡镇或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度若未达标,就会收到“蜗牛奖”,以此来倒逼任务的如期完成。

第8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作为祝站镇李畈村精准扶贫工作小组专班的成员之一,对祝站镇李畈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李畈村是祝站镇20xx年建档立卡的18个重度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中部,与孝感城区相距约2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5公里。全村总人口1470人,总户数423户,辖八富湾、斋公湾、六屋湾、小黄湾四个自然湾,4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27人,村两委干部4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98亩。全村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导产业,20xx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230元。

目前,全村路、有线电视、宽带、电话、自来水都已经通到村组户。居民用电已接通到户,但存在进线老化,电压不稳的情况。已建成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12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入户摸底调查。我所在的工作专班将人员分为四小队,每一小队负责对李畈村中的一个自然湾开展调查,根据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培训会中识别工作思路要求的两套名单原则,在20xx年建档立卡确认的贫困户、贫困村名单基础上,入各湾进各户再进行一次详细调查,确保贫困户信息的实时更新。第二阶段,精准识别。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新增贫困户名单逐一对比甄别确认。最后对贫困户名单进行民主评议和票决,最终确定李畈村产生的贫困户数为132户,总人数为505人。第三阶段,制定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四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132户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并填写了调查摸底表,建档立卡,分类管理,按贫困程度分为了重度、中度、轻度三类,按致贫原因又分成了因病、因残、因教、缺技术缺劳力4类。

(一)因病致贫。家庭成员患大病,巨额费用导致家庭困难,全村共有5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4.69%。如李坤占一户,其儿媳熊莉莉患白血病,治疗花费近30万元,报销7万元,自费22万多元。

(二)因残致贫。家庭主要成员因残疾或痴呆傻精神障碍丧失劳动能力,导致家庭收入低,全村共有2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42%。如李友青一户,李友青本人、妻子陈梅芳均为精神残疾,住房破旧,儿子李俊因贫辍学在家。

(三)因教致贫。家庭中有1-3个孩子上学,学费生活费压力大,同时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镇内高中学生全部在孝感市区或市外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全村共有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06%。

(四)缺劳力缺技术致贫。主要是家庭结构异常,以老人和小孩为主,或五保、孤儿,或家庭青壮年成员非正常死亡、失踪、出走、家庭无能力创收,全村共有42户,占总贫困户的31.81%。

四、制定扶贫计划

根据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情况,结合我村发展实际,初步确立两产业一精准的发展思路,即传统水稻油菜产业和水产养殖业齐头并进,因户施策,对特殊贫困农户精准扶贫。

(一)发展村特色产业,两条腿走路。目前,水稻、油菜种植产业是当前李畈村的主导产业,在群众中有一定基础,为了使我村的传统水稻、油菜种植产业走上规模化道路,需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80万元,改造塘堰2口,清理沟渠1公里,新建小型滴灌站3个。坦塘面积有60多亩,可以发展水产、家禽养殖业,相应增加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扩大农机具补贴在水产养殖中的补贴范围。同时,将积极引导种植农户成立合作社,打造品牌,开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实现农超对接,带动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适龄人员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就业能力,就近推荐安置到市、区、镇招商企业务工,提高收入水平。

(二)因户施策,精准扶贫。根据每户致贫的原因按照轻度贫困户在20xx年至2016年脱贫,中度贫困户在2017年脱贫,重度贫困户在2018年脱贫的目标,争取全村在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同时,根据致贫原因制定不同脱贫帮扶计划。①因病致贫的,纳入大病救助和争取慢性病补助;②缺乏技术技能的,组织开展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和就业技术培训;③因学致贫的,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减免学费或补助生活费得到资助;④完全没有劳动力和收入来源的以及所有五保户,实行政府兜底,纳入低保救助或五保供养。

(三)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对居民生活、生产电网进行改造。计划争取国家项目资金57万元,对全村每户的照明电进户线进行升级更新,同时,架设1500米八富湾至小黄湾的生产用电线路,解决生产用电安全问题。二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计划投资82万元,对村湾内4处近3000米排污沟进行清理。卫生方面,配齐配全保洁人员及保洁工具,加大对卫生的投入。三是开展村庄亮化美化工程。计划投资18万元,对村级公路两旁以及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植树绿化,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硬化一条长100米、宽3米的斋公湾至坦塘路。

五、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拟定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与包村单位联系、沟通,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扶贫格局,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

(二)重视农户身体健康,加大宣传健康科学生活理念的方式方法。李畈村因病致贫的户数占贫困户总户数的44.69%,几乎占了总贫困户的一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除了做好对已患重大疾病农户的医疗救助和大病补助等帮扶措施外,还要防患于未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并由政府和卫生组织联合通过宣传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来引导农户践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更大程度上保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是实现造血式扶贫的重要基础。

(三)加强孝文化在扶贫工作中宣传力度,以孝扶贫。扶贫济困是孝文化的直接体现,孝感又是孝文化名城,通过大力宣传孝亲文化价值观,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加扶贫工作,可由地方政府引导搭建自助公益平台,通过政策表彰激励等途径,统筹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增添更多的扶贫力量。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XX扶贫搬迁办发〔XXX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X万人,建卡贫困户X户X人)。

截止XX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X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X公里。耕地面积X亩,其中撂荒土地X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第9篇:扶贫专属保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贫困;农村扶贫;城镇扶贫;中央与地方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8-01

一、我国用于扶贫的公共财政项目和资金支持

(一)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资金情况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中,支持政府扶贫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地方配套扶贫资金和针对贫困个人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支出,均属财政转移支付。

(二)农村扶贫计划

农村扶贫政策主要靠中央政府出资和规划,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将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脱贫结合,通过地区经济增长为贫困人口提供各种市场机会和就业机会;二是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转变,针对有劳动能力和生产资料的贫困人口,通过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等多种创收活动来提高收入消费水平,同时通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区域瞄准,确定592个贫困县,中央绝大部分扶贫项目和投资主要针对贫困地区,而不是直接针对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四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1998~200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占扶贫总资金约为83%,并制定扶贫政策;政府鼓励民间慈善机构的援助,与政府扶贫相比,民间扶贫规模小,其活动比较专一,集中在有优势的专业领域,更具创造性和效率。

200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缩小瞄准区域,确定14.8万个贫困村,将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务输出转移作为新的扶贫干预途径。

(三)城镇扶贫计划

城市扶贫主要针对失业下岗职工及处于社会底层缺乏工作能力的人群,须由地方政府负责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扶贫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低保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部门,纳入财政预算并列为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由地方民政部门进行工作管理。不同城市低保的覆盖范围和补贴标准差异较大。到目前为止,城市低保制度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4年3月,全国936万城市居民家庭中的2249万人正在享受低保补贴。

截至2003年底,全年我国各级财政支出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达156亿元。

二、对我国公共财政支持扶贫的政策建议

(一) 加大公共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

一方面,从国际比较角度看,1997年美国的贫困发生率约为13.8%(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援助贫困人口的财政支出占联邦总支出的比重为12.94%,资金供给比重与贫困人口需求比重相当,而1999年,我国中央三项扶贫资金仅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98%,当年贫困发生率约为9%,资金供给远远不及贫困需求。另外,前文提到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如果按国际标准划定贫困人口比例,那么我国的贫困发生率肯定高于9%。

另一方面,我国扶贫政策着重倾向于解决农村贫困区域的发展问题,而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无偿投入存在较大缺口。据我国扶贫专家估算,要稳定地解决一个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年人均资金投入一般应达到1500~2000元(世界银行标准为年人均5000元)。笔者按人均1500元计算,2004年初农村贫困人口为2900万则应投入435亿元,而当年中央财政扶贫投入为122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假设地方均实现30%的配套额,实际仅为15%~17%)和扶贫贷款约为200亿元,2004年扶贫资金缺口至少约为75亿元。

同时,地方配套资金不及要求比例,且扶贫专项资金漏出问题严重。我国地方政府对中央专项扶贫资金的配套额均未达到30%的要求,同时省级财政又要求贫困县及所在市提供配套金,市县两级财力不足以支持配套资金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笔者建议降低30%的配套标准,通过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定其扶贫的主导地位。

(二)需要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对城乡扶贫进行补充

在农村地区,中国农村家庭在面临各种风险时非常脆弱,有证据表明疾病和残疾已成为重要的致贫因素,巨额医疗费用或劳动能力的丧失使许多家庭陷入贫困。因此农村地区急需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机构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达985万人,约占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42%。笔者认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贫困生存生活基本问题的首选保障方法,只有保障了其生存权,其他扶贫措施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在农村地区,政府需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是“八七计划”划定的贫困县,关注已脱贫和尚未脱贫人群。

城市扶贫应更加关注阶层贫困人群,主要通过社会保障的完善将不同的贫困群体纳入保障体系,特别是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民工的社保问题等。

参考文献

[1]David N .Hyman.公共财政:现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蔡荣鑫.国外贫困理论发展述评[J] ,经济学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