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系统操作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系统操作培训方案

第1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与科学的迅速发展, 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应用于油田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本系统的重要特色,集成了安全知识和技术学习考试系统、安全技能仿真训练和考核系统、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系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系统和安全培训考核管理系统等模块,可以使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对培训者掌握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工作能力以及提高安全培训系统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该系统能够帮助各油田企业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系统功能

 

按照国家和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和岗位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培训要求,立足于钻井、采油、采气、井下作业等岗位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提高,总结油田企业多年来在操作人员安全教育和岗位安全技能培训方面的经验,建立数字化生产安全仿真培训系统,使被训练者如临其境地去体验、学习、训练,并学会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去处理各种险情,以提高人员素质,消除事故隐患。

 

(一)系统整体架构

 

油田生产安全培训软件系统基于B/S系统架构设计,具体包括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

 

(二)系统功能模块

 

油田生产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考试系统该系统面向油田岗位操作人员,学习内容包括油气田生产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油气田生产安全基础知识、油气田安全操作技术等内容。由课程学习、同步训练(作业)、在线考试、信息查询、沟通交流等功能模块组成。通过灵活的学习、考试方式,利用教程和题库资源,使学习者有效掌握与岗位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术。

 

油田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应急预案演练系统该系统对油田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了总结分析,详细介绍了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事故原因、整改措施、事故教训等内容,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主要措施。其中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模块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案例模拟场景,按照应对安全事故的基本处理流程规范,可以迅速培训和提高油田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该系统采用文字、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事故案例进行全方位展示、分析和现场模拟,学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对避免事故的关键操作进行演练,真正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水平。

 

技能仿真训练与考核系统安全技能仿真训练和考核系统包括仿真训练与仿真考核两部分,主要利用仿真模拟软件对不同工艺实现安全技能操作训练。通过模拟工艺现场操作,多媒体交互,实现了安全培训的模块化、多媒体化及模拟现场可操作化,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该系统可用于培训安全应急操作仿真训练,包括压力容器、锅炉、防尘、防毒、防火、防爆、用电安全、危险物品操作等应急处理训练,也包括采油、采气、井下作业等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可以很方便地利用仿真技术对平时很难培训的紧急事故应急处理进行培训,特别适用于对新员工和在岗员工的实际操作安全技能培训。

 

课件素材制作子系统课件素材制作子系统主要面向培训教师和安全管理人员,由页面编辑、课程编辑、课件加载、导出等模块构成。教师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专用的课件编辑工具,将编辑好的内容和其他素材连成一个标准的课程包,直接加载或导出系统,组织和电子教程。

 

安全培训管理子系统安全培训管理子系统主要面向全体参与培训的员工,按角色划分为系统管理员、学习管理员、教师、学员四种类型;其功能由部门管理、专业管理、学习、培训、培训计划管理、定制查询、定制报表、档案管理、知识管理等模块组成。安全培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培训管理子系统,前者主要面向系统管理员,后者主要面向培训管理员。

 

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融合到油田员工的生产安全培训过程中,通过硬件实体模拟、软件效果仿真等手段,为油田员工生产安全培训的知识学习、岗位操作安全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重复模拟、操作以及应急预案演练的平台。

 

仿真性油田员工可通过使用计算机,采用多种交互手段,如语言、手势、数据手套及触觉等,与虚拟环境交流信息,并得到实时反馈。针对设备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油田员工利用系统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清晰、完整地看到其内部结构,简单地操作鼠标、操纵杆便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各个部件细节和工艺过程,从而使油田员工更深入地理解各种装置设备的生产安全属性和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要求。

 

场景性系统针对不同岗位在油田实际环境中的生产安全规范操作流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逼真地还原现场实景。系统能为油田员工设定各种复杂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以提高油田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将来的实际工作环境下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危机情况。

 

实用性全面系统化的安全知识学习、专业化的岗位生产安全技能考核、虚拟化的生产安全模拟仿真培训、流程化的课件素材制作和个性化的自我培训管理相互配合,将生产安全知识学习、岗位生产安全技能训练和模拟仿真操作三者完美融合,使油田员工不但能巩固并加深对生产安全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熟悉油田企业的各种生产安全突发场景和应急流程,更能培养油田员工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灵活性基于B/S系统架构设计,客户端除IE浏览器外,无需安装其他任何程序。试题库、试卷、课程能自由加载或自动生成。受训的任何油田员工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全自由地通过该系统进行有关操作,学习或训练某种生产安全技能。对于训练后还没有掌握的生产安全操作过程或技术,员工可以自己多次练习。这样,受训的油田员工可真正掌握生产安全培训的主动权,大大增强生产安全培训的效果。

 

安全性采用该系统模拟仿真的方式对油田员工进行生产安全仿真训练,油田员工可以在一个逼真的环境中熟悉并操作各种复杂设备,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真正发生危险;同时,油田员工可以进入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理解,这对于生产安全应急处理演习、油田生产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减少硬件投资、减少操作危险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扩展性采用多层次体系结构和模块化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开发了与实训设备硬件对应兼容的仿真实训功能模块以及通用接口。只要安装相应的仿真实训设备,完成对实训设备硬件的驱动之后,受训员工就可以直接利用该系统对各种仿真设备进行实训互动操作。

 

智能管理性从生产安全培训需求、生产安全培训计划、生产安全培训实施、成本核算、生产安全培训评估、生产安全培训统计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按油田员工部门、岗位、工种、考核、组织机构等自动分配课程,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通过对考核结果的在线评估和分析,生成详尽的生产安全培训总结报告,供油田企业领导层决策参考。

 

基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油田生产安全培训软件系统,可以满足油田员工的生产安全培训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等因素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生产安全培训的要求,降低油田企业生产安全培训成本,大大提高油田员工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增强油田员工生产安全培训兴趣,促进油田员工把生产安全知识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操作技能更紧密地结合,扩大生产安全培训受益人群,增加生产安全培训覆盖面,打造出全新的油田生产安全培养模式,强化油田生产安全培训学习型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油田企业在生产安全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

 

作者简介:

第2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Abstract: For the problems of high cost and poor training effect of traditional safety training methods in oil production plant, this paper designs and realizes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of safety training in oil production plant by using 3D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virtual human simulation modeling, static and dynamic objects three dimensional scene modeling method are mainly introduced, and the level of detail and collision detection key technologies are solved in this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results of practice show that the interactive operation drill and the highly reduced accident case obviously enhanced the security training effects, reduced the cost of oil field training and improved staff safety awareness and operational level.

关键词: 三维模拟;虚拟仿真;场景建模;交互式控制

Key words: 3D simulation;virtual simulation;scene modeling;interactiv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78-03

0 引言

随着油田的深入开发,采油厂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各种作业工艺变得越来越复杂,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问题日益突出,安全事故经常发生[1]。因此急需对石油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进行切实有效的、系统的安全操作技术培训,特别是一些危险作业的操作方法的培训。提高油田工作人员安全技术水平和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对于石油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其中向油田职工展示以往的错误操作致使石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案例非常必要,以此达到警示的作用。

魍秤吞锇踩操作培训大部分是以文字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为主、实物操作训练为辅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2]。这种形式的培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通过书本学习的培训方式枯燥无味,实物操作训练的成本很高,设备和培训人员的数量都受到限制,难以控制设备的操作时间,由于无法还原事故案例现场,很多事故无法真正再现给培训人员,如果在实际生产操作中遇到了紧急情况,员工依然是手足无措、容易发生事故,培训效果不理想,无法实现实时交互式操作训练功能[3,4]。

因此,针对传统培训方法的不足,本文借鉴现代化油田安全培训方法,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采油厂的安全培训中,使用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再现采油厂发生过的事故案例现场,描述每个案例的经过和预防措施,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展现在员工面前,实现三维的高度仿真效果,使培训者如亲临生产或事故现场。将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油田培训工作中,让培训者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学习到正确的操作步骤,又能起到防范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油田培训中的困难, 对油田的安全生产与管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 系统设计

采油厂事故案例虚拟仿真平台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采油生产事故案例和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仿真,仿真平台主要应用3DS Max进行建模、贴图和渲染,通过Virtools工具将各个三维模型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集成,用来组建完整的场景,仿真平台可以通过接口如鼠标、键盘、控制手柄、操纵台等输入设备实现设备操作、故障处理等来实现人机交互。

本文的虚拟仿真平台根据系统的分层结构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数据服务层,仿真管理层、用户界面层三个层次。操作者与系统进行交互时,通过界面显示层输入数据的访问请求,通过仿真层中的各种服务,转换为对数据服务层的访问请求,数据服务处理请求后,将结果通过中间层,返回给界面层输出。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采油厂事故案例虚拟仿真平台由模拟仿真训练、事故案例再现、应急救援措施三个部分组成。模拟仿真训练主要实现采油工、电力变电、抽油机等安全操作的三维仿真,同时可以自由漫游于井厂配电间等;事故案例再现主要通过三维技术再现采油厂近些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并且分析事故原因;事故应急救援主要针对采油厂易发生的配电失误、油气泄露导致爆炸等事故,制作完整的事故应急救援三维仿真。系统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2 场景建模

在三维仿真系统中最重要的是场景数据库的管理与三维模型的建立,整个场景三维建模过程也就是场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过程[5]。建立场景数据库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和处理数据,并且确定场景数据库的层次结构,其次是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集成优化并测试,场景数据库建立流程图如图3所示。

采油厂事故案例虚拟仿真平台中的物体模型分为三大类:虚拟人、静态物体模型和动态物体模型。虚拟人为供操作人员控制的替身或是与操作人员控制的替身合作完成任务的助手或监护人等;静态物体模型为场景中静止不动的实体模型,例如房屋、树木、道路等地形、地物;动态物体模型指的是具有运动属性的各种仿真实体模型,如按钮、开关、阀门等[6]。

2.1 虚拟人建模

虚拟人是整个虚拟仿真平台的主体,其中人物模型的建立、人和动态物体间的行为描述对虚拟仿真平台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由于虚拟人具有运动的特性,为了使虚拟人的动作看起来更加流畅、更加合理,本平台采用曲面细分建模技术来构建虚拟人的外形,其特点是虚拟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皮肤拉伸和挤压不会失真,并且运用正向运动与反向运动学技术对人物骨骼的运动进行虚拟仿真,然后通过蒙皮技术将人物的外形与骨骼模型进行连接最终构建了完整的虚拟人。虚拟人的动作表现、行为控制、人与物体的交互也是虚拟仿真平台的关键问题[7]。

通过对油田作业中常见操作活动的分析,将油田工人的一个操作活动分解成几个基本行为,而每个基本行为是由几个基本动作的不同组合完成,现将这些基本动作进行分类,建立人物幼骺猓库中的动作包含了操作活动的所有基本动作,每个动作在语义上是独立的,并且具有可重用性和通用性,这样一个操作活动就可以通过基本动作的组合来实现。

2.2 静态物体建模

静态建模大部分是通过几何建模技术,利用建模工具从形状以及外观上对实体进行模拟,并且通过使用纹理映射等方式来降低模型的复杂度[8]。根据井场内实体的位置和重要程度确定建模顺序,然后分别对其进行建模,最后进行集成。3DS Max建模工具为用户提供了优秀的树状层次结构来组织管理模型,并且3DS Max中的图形操作非常灵活,因为可以从最基本的元单位点、线、面等开始建立自己的三维模型,而且建立的所有三维模型都是通过树形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2.3 动态物体建模

在虚拟仿真平台中,阀门的开关,分离液的流动等都属于动态物体建模。对运动部件进行动态建模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运动对象,其方法是在已经建好的模型文件中添加自由度节点,设立其相应的局部坐标,并进行定位[9]。在本文中通过粒子系统制作分离液和气体流动的动态效果,来实现液体、气体等不规则物体的模拟仿真。在不规则物体的建模方法中,相对来说粒子系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能够用很小的计算代价达到真实感很强的模拟效果,能充分体现不规则物体的动态性和随机性[10,11]。本文中把分离液和被分离出的气体都定义为粒子,这些粒子是具有生命周期并且是随机运动的,而且粒子的运动状态能够被改变,通过动态控制粒子的运动轨迹来实现液体和气体沿着管道内壁流动的效果。分液的流动效果如图4所示。

3 关键技术

3.1 层次细节技术

在本平台中采用层次细节技术进行场景优化,使用一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的层次细节模型描述相同的对象,在场景漫游时,根据虚拟人视点距离目标实体模型的远近来选择不同层次的细节模型,当视点和目标实体的距离较大时,选用细节程度较低的模型,反之则选用细节程度高的模型,动态调节虚拟场景中模型的复杂度,这种技术使系统在不影响整体视觉效果的同时又提高了场景的运行效率,实现不同视点观看到复杂程度不同的模型,建立的四合一罐效果如图5(a)、(b)所示。

3.2 碰撞检测技术

本文中虚拟平台的交互控制主要有系统漫游,控制阀门、开关等操作,而实现交互控制的重点就是碰撞检测。为了避免平台中两个不可穿透的物体彼此穿透,所以在虚拟现实的建模中经常会用到碰撞检测技术。

本文中的碰撞检测是根据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例如现在进行更换法兰垫片操作,虚拟人需要行走到设备前,系统实时检测虚拟人与设备的相对位置,当人与设备的距离L超过系统设定的距离Ls时,则不会发生碰撞,人继续朝着设备行进,当L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采油厂安全培训虚拟仿真平台,通过三维模拟仿真技术模拟了采油生产过程与典型事故案例的再现事故应急。由于在生产岗位中的各种关键设备,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是无法看见其内部结构和它们的运转情况的,培训时为了能使学员们了解设备的内部结构,本文在三维软件中按比例建立了四合一罐实物的整体和分部模型,建立场景数据库,然后进行整体效果渲染,模拟设备的运行,使学员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中的虚拟仿真平台融入了采油厂安全培训的知识,并且其平台的交互性与可操作性极大地增强了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与操作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油田培训的成本,对于油田的数字化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琳,刘贤梅.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油田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22(10):205-208.

[2]Wu J X, Chen G C, Chang C W, et al. Development of virtual-reality simulator system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using fractional-order vascular access [C]. SAI Computing Conference(SAI), 2016. IEEE, 2016: 1257-1259.

[3]张铭江.油田井控安全教育培训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6.

[4]闫苏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钻井安全培训系统设计[J]. 科技与企业,2015(13):73-74.

[5]Luca Chittaro, Roberto Ranon. Web3D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tivations, issues, opportunitie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7, 49(1): 3-18.

[6]李金永,吴寅生,郑建峰,等.基于Unity3D的油田作业仿真考核系统移动设备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技术, 2016,12(1):71-77.

[7]吴桐桐,周国辉.基于虚拟现实的三维建模技术的研究[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6,6(2):113-115.

[8]喻晓和.虚拟现实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9]赵国梁.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第3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  实训中心   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第4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0年《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14号文工学236号)。

作者简介:戴瑾,女,教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与并行处理。

摘 要:结合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为目标,提出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课程教改方案。详细介绍了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项目实训的质量过程监控方法,并对教学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操作系统;项目实训;实验课程教改

1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技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愈显迫切,也对计算机学科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将基础理论知识、工程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已成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作业-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由主讲老师通过“概念介绍、原理分析、案例讲解”等方法向学生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课后作业及上机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形式,通过书面习题或实验题来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近年来,各院校为适应发展适时修订教学大纲,提高实验课时,以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现有工作虽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教改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这种基于“课堂作业”及“上机实验”的计算机学科教辅手段在实际操作还存在一定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有课后作业主要通过习题设计方式,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该类方法虽能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强化感性认识。但由于缺乏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因此容易使学生落于解题模式,并陷入“只知其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院校都采用基于“单体实验+大作业”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该实验教学形式实质上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其中单体实验以演示性及验证性为设计目标,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大作业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该实验教学模式虽已考虑到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两类实验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整个实验教学存在“整体性不够、缺乏集成度”之缺陷,不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应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原理、技术、应用”为专业教学过程控制手段。其中原理是理解相关知识内涵的基础,技术是强化实践能力的核心,应用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途径,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实验教学环节是促成三者系统融合、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南大金陵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面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基于上述理解,我们提出了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课程教改方案,并以Linux系统编程及Linux内核分析两课程为实例,在南大金陵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教改试点。

2 基于项目实训的操作系统实验教学设计

2.1 实训项目的设计原则

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构思实训项目时,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基本设计原则:

1) 实训项目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工程应用需求为驱动,注重知识点的覆盖性与融合性,强调项目的可集成性与可分解性”的实训项目设计理念,开展渐进式实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

2) 实训项目必须以“强化学生综合应用技能”为宗旨,坚持“与课堂教学内容遥相呼应,通过项目实践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知。

3) 实训项目必须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为途径,引导“带着应用问题走进课堂,带回技术思路开展实训”的课程学习思路,走“边思边学、边学边干”的引导式教学路线。

以上述原则为基础,在具体设计实训项目时,我们提出从“工程应用”及“课程教学”两个角度来组织实训项目的构思方案。从“工程应用”角度,对学生而言,实训项目首先是一个为解决用户特定应用需求的工程问题,需要通过构造系统来满足应用需求。其中所涉工程问题可映射成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而对于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的求解,可通过课程学习所获知识得到可行技术解决方案。从“课程教学”角度,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标可通过基于项目实训、开发/设计系统来实现。因此,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模块应与工程问题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相对应,而知识点则是构成可行技术途径的核心要素。事实上,“单体实验+大作业”实验教学采用的是“自底向上”的设计模式,而基于“工程应用”及“课程教学”视角的实训项目设计方法有机融合了“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两种设计方法,这种融合有助于将“工程应用问题”与“课程知识体系”有效关联,将“学习的入口”与“应用的出口”有效关联,使学生走出“被动学习”,明白“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

2.2 实训项目的课程安排

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课程一直被历届学生认为是最难的课程之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1]。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开设Linux系统编程及Linux内核分析课程来开展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其中Linux系统编程课程讲授Linux的操作使用、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及Linux环境下的网络编程技术,使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加深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学会在Linux环境下工作,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实现文件操作、标准I/O库、多线程编程、Socket网络编程的技巧,学会在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上编写较大规模的应用系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Linux内核分析课程通过对Linux 内核具体实现方式和机制分析,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操作系统知识体系进一步了解Linux 内核环境、程序执行机制、内核多线程实现机制、进程调度和进程通讯、内存空间管理和访问、系统调用、系统中断和异常的实现和处理机制[3]。由于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代码是开源的,通过对内核代码的阅读和分析,不仅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一些重要组成环节的具体实现方法,而且对于学生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2.3 实训项目的选取

在Linux系统编程和Linux内核分析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实现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的FTP服务系统”为实训项目,将课程所涉知识模块(如Linux多线程、Linux文件系统/存储管理编程、Shell程序设计、System V IPC编程、进程通信编程、网络编程、用户/系统管理等)有机融合。更进一步要求学生修改Linux系统的内核配置和部分内核代码来优化FTP服务系统的性能。学生通过开发应用系统和对具体的内核实现方式进行分析,对操作系统的实现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实际体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强调具体编程方法的实现与基本原理方法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软件工程素养和培养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为目标。

2.4 实训项目的教学体系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建立了“以实训项目为主线,以分解式实验为途径”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整个实验教学围绕一个项目来开展,通过该项目将课程教学所涉知识点串联,采用分解式实验来实现实践技能的进阶训练。在该实验教学模式中,我们取消了课后书面作业,通过项目过程管理来考核学生平时成绩。主讲老师将在开学初介绍课程概况时将解释实训项目的功能需求及相关知识模块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建立对课程总体知识体系的认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将结合知识模块讲授情况适时分析实训项目中对应功能需求,激发分析关键技术问题,思考可行技术方案,构造分解式实验。学生在平时上机时,根据教学进度并结合项目要求,自行确定每次实习内容,主讲教师基于功能点完成情况来检查实验进展。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完整的项目资料(包括可执行文件、源代码、设计文档、运行手册等)。

3 项目实训质量过程监控

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教学方式有效融合了“工程应用”中的应用需求及“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体系,形成了“识于课堂、践于工程”专业知识认知模式,为实现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可行方案[4]。为有效引导学生围绕实训项目要求开展自主实践、培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综合技能,避免抄袭、拷贝其他同学作业或下载其他网络资源,我们提出了基于过程化管理的项目实训质量监控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举措。

1) 鼓励组建项目团队,开展分工合作。建议每个项目组由2~3个人组成,并推荐一个项目leader,负责任务协调(若拟单独完成,必须事先向主讲老师提交项目进度规划(设计)报告,由主讲老师通过面谈确定可否)。为避免部分学生的“搭便车”现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提供任务分工说明书,说明任务分工情况及与其他成员在功能模块上的接互关系。在考核过程中将根据任务分工说明书进行检查[5]。

2) 基于功能模块的实验质量评估机制。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模式通过基于功能的分解性实验取代课后作业,任课老师在开学初公布实训项目考察的功能点。具体检查时间由各项目组根据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申请。检查时,首先由学生现场演示功能运行效果;随后口头汇报设计思路、技术难点、实现方法、具体实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由任课老师随机抽取功能实现代码进行现场提问(将针对主实现人及同组成员分别提问)。通过现场考察后,方可就实现部分完善实验报告。

3) 基于项目答辩的技术交流与项目结题考核机制。为鼓励学生开展技术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将组织两次答辩(中期答辩及结题答辩)。每次答辩时间为8分钟,其中汇报5分钟,提问3分钟。答辩前需事先准备好答辩PPT,不允许在PPT上出现成段文字。答辩时首先由leader介绍项目组的分工情况及总体进展,随后各组成员分别介绍各自工作进展。随后进入提问环节,由任课老师或其他同学就答辩内容进行提问。

4 实验教学成效总结

我们以Linux系统编程及Linux内核分析两课程为实例,对基于项目实训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教改方案进行了试点。从实施情况来看,该方案对优化实验教学成效、提高课程知识融合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成了自主学习氛围的形成。该实验教学方案以实训项目为主线,任课老师从宏观角度将“工程应用技术问题”及“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关联,而可行技术解决方案需要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来探索。该方式避免了传统的固化作业模式,增强了作业的灵活性,有利于唤发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从对学生实训项目考核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实现项目的过程中,已形成一定软件开发意识,不再满足课程知识、更注重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尝试通过查找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图书资源)来解决技术问题、优化系统性能。

2) 基于过程化监控的实验质量监控机制有效杜绝了作业抄袭行为,增加了作业压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效。在项目设计中我们高度关注解决方案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引导同学通过不同方式设计解决方案,开展创新思维。在过程化监控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之间已形成一定的技术交流氛围,师生之间的沟通也逐渐频繁。通过对已提交的项目系统来看,直接抄袭他人实验代码或下载网络资源的现象已变鲜见。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FTP服务系统的项目中,同为一组的两位男生在实训中期以 “希望更好挖掘自己项目实践潜能”为由,主动提出分解成两个小组。最终两个同学均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实训项目。与此同时,过程化监控中的答辩环节还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基于项目实训的实验教学体系还满足了“因材施教”之需求,助成了优等生的成长。为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开展探索,我们对部分功能的实现机制提供了可选方式,并通过提高难度系数来吸引感兴趣同学开展实践。该方法有效挖掘了部分学生的创新潜能,并加速了这些同学的后期成长。例如2006级一学生在实训项目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创新意识。为进一步拓展其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该生在大三结束时被推荐到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重点实验室参与一项国家863项目的示范系统研制。该同学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实验室师生的高度赏识,还吸引了用人单位的积极关注与青睐。

5 结语

南大金陵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面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IT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通过实践证明了这种基于项目实训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是符合时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尽可能把这种基于项目实训的教学改革方法提炼成一种模式,并把它逐步推广到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孙钟秀,费翔林,骆斌. 操作系统教程[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2] Neil Matthew,Richard Stones. Linux程序设计[M]. 4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 费翔林主编,李敏,叶保留.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01-384.

[4] 国家精品课程网.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EB/OL]. [2010-10-11]. /vc/66838643.

[5] 叶保留,费翔林,葛季栋,等. “操作系统”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4):47-50.

Operation System Experiment Course by Project-based Training

DAI Jin1, YE Baoliu2, FEI Xianglin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89, China;

2.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第5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摘要:高职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其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从高职教师培训现状分析入手,借鉴了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的教师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教师培训;实效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2013/03/144);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和应用”(项目编号:2014-R-30254)

作者简介:卜树坡,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52-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强调“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目前,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社会逐步接纳职业教育,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岗位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要求学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资格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专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的高职教师培训,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采取了大量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

一、高职教师培训的现实状况

高职教师培训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些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政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考察活动中,也将教师培训视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和指标。[2]但是,总体来讲,培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教师培训主要归纳为国培、省培和学校培训等形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培训方案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培训方案的设计都是指向高职教师群体的,但培训方案设计都比较笼统、空泛,缺少针对性。还有国家与地方层面教师培训存在定位冲突,学校培训、地方培训、国家培训三个层面分工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缺少沟通,各自为战;(2)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从教师培训开展的情况来看,培训内容简单、随意、零散和重复,不能反映教师的实质需求,大多包括高职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这些培训还远不及高职学生的培训,缺少订单式培训,更少有为专业教师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训;(3)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不论是国培还是地方培训都是立足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提高,忽视绝大多数专业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不深入、不具体,许多培训目标定位在了解、理解层面;培训对象被动培训占多数,主动学习、实践操作占少数;(4)培训考核缺乏公正性。高职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考核缺少统一和规范的机制,有的培训缺少实质性的考核,甚至交了培训费都能通过;不少培训老师自行制定培训方案、讲授培训课程、拟定考试试题、批阅试卷等状况,根本做不到教考分离、公平公正。

二、借鉴国外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十分重要。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教师培训,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十分鼓励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在职培训。在美国,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标准很高,不仅要有相当的学历,还要有教育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业教师要有硕士以上学位,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等学科,专业教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3]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从联邦政府到职业学院都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紧跟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熟悉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大学毕业生不能直接任教,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再进入实习学院进行两年的实习,再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岗位资格证书;在加拿大,针对教师的培训有省级教育培训和学院教师培训,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尤其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示范性能力。[4,5]我国的教师培训没有那么系统和规范,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使教师培训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教师培训的案例分析

笔者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教师培训为案例进行剖析。

(一)学院办学理念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地方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理念。学院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使命定位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1)“地方性”是把人才培养工作的服务区域定位于地方,即以“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为落脚点,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服务苏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应用性”是把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为应用型,即培养面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3)“职业性”是强调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即培养“职业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为核心,在职业素养、职业品质、职业操守、职业文化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接受教育,力争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二)培训总体目标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一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学院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后续培养学生、培训企业员工的能力。

(三)培训方案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使得培训方案目标定位准确并切实可行。(1)培训项目。项目1:电子元件拆与焊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2:单晶片实用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3:数字逻辑设计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2)培训对象。项目1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项目2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项目3针对通信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下面以项目1为具体案例。

1.培训地点。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

2.培训时间。实用级/专业级各1周,每周三下午学科考试,每周五下午术科考试。

3.培训目标。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培训零件拆焊、测试、维修及设计、制作等能力。

4.培训重点。认证说明,实务课程,症状排除;具体内容包括学科理论讲解和理论测试,实用级术科应试说明、拆焊成品板(SCBL)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专业级增加周边圆孔板(SCBH)讲解、SCBL拆焊和SCBH布线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

5.培训考核。学科理论测试认证从500题中随机产生50题,闭卷测试;实用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包括装配、焊接、调试SCBL板并正确显示,然后再拆卸板上所有器件;专业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又增加了周边圆孔板电路布线设计与制作,最后SCBL+SCBH板联调,显示正确并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6.培训证书。学科测试6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实用级证书;学科测试8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专业级证书。

(四)培训效果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培训效果统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专业级证书88.9%,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通信工程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3.8%、专业级证书93.3%。

据了解,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签发的能力认证证书获得了台湾电脑工会所属四千多家电子信息企业的认可。

四、高职教师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是教师能力持续发展的需要;(2)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3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与江苏省高校创建的首家联合认证中心,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专业培训和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中心由电子元件拆焊能力认证中心、单晶片能力认证中心和数位逻辑设计能力认证中心组成,该能力认证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据统计,目前在苏州市注册的台资企业1万余家,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苏州已发展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台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化工、医药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无论投资规模还是用工人数均位居第一。笔者对12家台资电子信息类企业进行了调研,企业对毕业生要求排在前两位的是品德修养和实操能力。教师获得该协会颁发的能力认证证书后,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学生实训后通过认证考试,获取认证证书,毕业时可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学校培养到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得到华硕、宏基、高创和冠捷等50多家台资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为了培训台资企业员工。在苏州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台资三千余家,企业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提高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学院自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以来,广泛地与台资企业联系,利用学院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实训设备和具有能力认证监评资格的教师开展对外服务,已为华硕和高创两家公司培训员工总计93人,正在与苏州明基、力晶和友达等公司商谈具体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通过这次培训,带来了诸多启示。培训内容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动手操作,理论讲解占20%,实际操作占80%;培训过程严格要求,从讲解、练习、测试、模拟考试到正式认证考试,每个步骤、环节都体现出很高的职业性;培训考核严谨务实,无论是学科考试,还是术科考试,严肃考场纪律,要求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考试未通过者,下次再参加培训和考试。这为高职院校教师后续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雪利.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系统化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13(13):49-54.

[2]余婉娜.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2(1):40-42.

[3]王勇强.高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5):77-79.

[4]王华.论高职教师培训主体缺位与多主体参与[J].继续教育研究,2011(2):32-34.

第6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1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有4个方面:①煤矿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关注不够,对“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安全意识提高就是经济效益”认识深度不够;②煤矿企业相关管理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1],存在管理松懈、要求不严、督导考核不到位、工作开展不扎实现象;③基层单位领导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配合不够密切;④部分职工自身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从内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2]。(2)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制度涉及的具体条款、要求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严格或未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如:做不到文件规定的脱产培训;不能按要求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或即使召开也多是流于形式;按照安全培训要求需教考分离的,实际流于形式等。(3)实操基地不完善。缺少实操基地,很多工种不能进行实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影响培训效果。(4)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教师教案更新不及时,敷衍应付[3],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论什么工种,培训内容都是统一内容[4]。

2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提升的对策

(1)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之路。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证,也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为此,在每期安全教育培训开班之初,做好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确立合理的专业课程、培训流程、年度计划内需培训人员和教师队伍安排是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各项培训政策得以落实的组织基础。(2)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基础保证。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5],目前各矿井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方面已基本健全,体系也基本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的诸如制度仅以文件下发后,未组织有效学习、考核或未采取较为透明的如悬挂牌板、组织宣传、明确各项流程等方式贯彻落实或制度、体系更新不及时,与当前形势不适应等问题。因此,不断梳理、完善现行制度,明确职责,及时更新体系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3)创新授课、加强实操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必然举措。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照本宣科”等的授课方式[6],已不能满足当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而“PPT+投影”的授课方式,易存在课件内容缺乏新意、动态体现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实操方面:缺乏长期性场地、实践和可操作性的设备及组织人员、政策性鼓励等因素,致使部分实操练习难以实现也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创新采用“案例+动画演示+制度解读+趣味讲解”和充分的代入或引入互动式的授课方式[7],配合合理的实操练习、实操比赛等组织活动,是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必备举措。(4)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有力保障。措施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督促、考核,为确保教学质量,引进工程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概念是很有必要的[8],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督查考核单项,明确各项教学管理细则,与职工收入相结合,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强化思想理念与职业操守责任制,明确管理过程侧重点、及时兑现各项奖惩,将是保证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力保障。

3建议

(1)坚定领导、强化协调、积极引导。管理者重视是安全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9],因此,矿井的培训工作要首先有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例会,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不支持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现好的单位或学员表扬奖励,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基层单位管理者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负责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管理者的沟通交流,争取基层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另外,培训教师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1011],让学员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严把教案审核,积极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由于每期培训的对象、工种都不一样,负责培训单位要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提前了解当期参培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并要求当期培训教案提前报送负责培训单位审核,确保教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新颖、切合实际。(3)认真开展教学评比,加强后期跟踪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当期培训结束组织参培员工对授课老师进行评比打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评定为优秀的授课老师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对当期培训学员,通过每周基层单位学习会结合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检验培训效果。(4)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素质。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上,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12]。同时,在做好一般工种、特殊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分系统、分专业组织对班组长、质量验收员、安检员等与安全质量密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第7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警察职业技能;信息技能

作者简介:靳慧云(1958-),女,辽宁人,浙江警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网络安全及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基于岗位应用的公安信息化职业技能培养与教学实践研究”(编号:ZC09082) 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5-02

一、 公安信息化视野下警察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的内涵很广,包括工作技能、办事能力、身体体能等多个方面。警察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的控制技能、快速处置重大事件的能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而在公安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能力无一不与信息密切相关,信息技能构成了在公安信息化视野下的警察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

公安信息化就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应用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实现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其主要目的是落实“科教强警”战略决策,在现有的公安工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和不断完善全国公安通信网络和全国公安信息系统,推动公安各业务系统的应用,与全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为基础,以“数字化警察”为目标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在这个大的信息化背景之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深入人心, “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操作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已经成为共识。一个“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受益”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因此,作为警察职业技能中的信息技能要求,更显突出,备受关注,成为当前警察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要任务。

警察,出于职业的需要,信息技能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规范化采集能力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以实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开展公安信息化应用技能培养和教学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全警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是公安信息化下警察职业技能教育中的一项紧迫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二、警察职业教育中信息技能教育的缺失

(一)在教学上,缺少警务信息技能的相关内容

虽然,警察职业教育一直强调与实际工作保持同步,但在警察职业技能教育上,特色不够突出,教学内容实战性不强的现象仍有存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缺少警务信息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与实战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尽管这源自许多客观的因素,比如公安网的保密性、学员警察职业的不确定性等等,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警务信息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因为这种缺失将导致在信息化背景下警察基本的职业能力缺失。

(二)在方法上,缺少足够的实际操作训练

尽管一些院校注意并开展了警察信息技能教育,但并未深入改进或创新教学方法。讲授居多,训练技能的环节较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际操作和熟练掌握信息技能的机会。同时,缺少必要的教学环境和设施,难以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更做不到实情、实景和实战训练,其结果是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信息技能,难以达到实训的预期效果。

(三)在师资上,缺少有经验的复合型教师

案例和实训项目的设计是整个信息技能训练最重要的环节,虽然,我们的教师一直以锻炼、定期调研等多种形式保持与基层的密切联系,但是,毕竟大多数时间是在院校内工作,在以信息技能为重点的案例和实训项目设计上,特别是以真实案例、疑难案例、甚至未侦破的案件为实训材料时,任课教师仍感势单力薄,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却难以如愿。建立和强化院校专职教师与住校教官的协调配合机制是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工作。

三、公安信息化视角下的警察信息技能教育的改进

(一)以公安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警务信息技术基础+专业警务信息技能”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教育训练内容的公安职业特色,是提高警察信息技能的基础。公安院校是培养职业化公安人才的专门学校,培养目标非常明确。新时代对公安人才有更高的期许,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中,要充分突出鲜明的公安职业特色,特别是对信息技能的传授方面,应该摒弃冗长的传统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公安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也是体现公安专门人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

根据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民警信息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公安信息化知识和警务技能。为此,从警务工作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和训练内容进行梳理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警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常用信息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知识与操作;利用Word制作公安文书;利用Excel制作案(事)件数据处理及相关警务数据处理;利用PowerPoint制作案(事)件调查或相关工作汇报[2];利用公安网搜索引擎在公安网上进行串并案信息搜索;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与警务相关的社会信息等等。第二部分是警务信息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安信息化基本知识、公安部“信息系统和资源库”的操作与使用;部省地综合应用平台的操作和使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和使用;用于时空轨迹[3]分析的一些单应用系统;网上作战常用的工作法、技战法及经典案例等等。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校内机房实训+模拟实战平台实训”的新的教学方法,突出训练的实战性,是提高警察职业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1.在警务信息技能教学中,将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单一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来确定教学课程和学时安排的传统思路,构建并形成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警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授课过程。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公安实际中的真实案例以及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设计和遴选公安案例作为实训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这种案例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广大民警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网上作战的经验、提炼了公安信息应用的工作法和技战法,为教学结合公安实际提供大量的资源。及时地将实际应用的信息知识、新方法融入在教学中,贴近了实际。尽管这种教学还不完全是实景、实情的真实过程,但通过优化设计,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感。

2.在警务信息技能教学中,建立模拟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感受能力、采集能力和初步的系统应用能力。实训是提高信息应用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公安计算机网络的性和实时性,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和实训直接在公安网上进行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模拟公安网的实训平台,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学生可以完成规范化的信息录入实训,而规范化的信息录入和海量的数据是信息应用的前提,因为公安信息的应用以及信息研判的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信息源的质量和数量;二是由于系统是模拟的,学生拥有各种系统的权限,可以保证模拟网上侦查实训的顺利进行;三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同时进入某一系统时,带宽足以保证实训正常进行。总之,建立一个虚拟的公安应用实训平台和专门的情报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系统中、虚拟的环境下,完成从数据录入、信息查询、分析研判等一系列的操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规范化的信息采集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3.建立案例和实训项目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提高学生主动应用公安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案例和实训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育训练最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讲,案例库应包括三大类的实训项目,一是虚设案件,让学生网上展开侦查,由于此类实训室是按照常规的工作套路进行设计的,因此能够在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训练;二是疑难真实案件,此类实训案例是基于已经侦破的真实案件设立的,所以,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结论与案件侦破过程对比,查找不足,提高适用性,主要训练的是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三是未破案,这是一种拓展训练,学生可以开展讨论,如果说前两类实训项目是练的话,第三类则是真实的“战”,学生在校其间就可一定程度的置身于公安实战。这种突出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在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训化、教学与公安实战的一体化”的要求。

(三)以服务实战为宗旨,构建“教师+教官”的新型教学团队,拉近教学与公安实战的距离,是提高警察职业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当今警务工作模式由传统方式逐渐向传统+信息化方式转变,并且越来越青睐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公安实战一线的鲜活案例以及提炼的工作法与技战法,无疑对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的培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解决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难题,一方面,承担公安信息技能教育与训练的教师到基层锻炼,学习和了解一线民警公安信息应用现状,亲身参与公安信息应用的过程,了解公安机关的需求;另一方面,聘请基层公安信息应用能手作为驻校教官进驻学校担任部分教学工作(三年一个周期,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另外半年时间回原单位工作,以保证与实战不断线),教师和教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形式、共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共同备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警察职业信息技能教学和训练紧密联系公安实际的程度,同时,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

四、结语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用足、用好公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民警公安信息应用意识和技能,显然,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知识和技能主要途径,而信息技能是当今警察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构建“警务信息技术基础+专业警务信息技能”的教学内容体系和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达到提高警察信息技能的目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安信息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作为警察职业基本技能的信息技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能教育和训练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8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P键词】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培训;问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56-01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是放映数字电影的关键,为规范放映人员的行为,保证放映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放映人员展开专业的培训,帮助其了解数字电影及其放映技术的相关内容,从而促进数字电影的健康发展。

一、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培训的教案编写

(一)教案编写内容。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培训的教案编写是培训的关键,因此,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把握好内容的结构体系。通常情况下,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培训的教案要涉及培训时间安排、培训的具体知识点、需要用到的教材、相应的配套练习题目、培训需用到的器材等,且对每一项内容都要有详细的描述,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培训用到的放映机,要明确其放映技术、标准分辨率、亮度/对比度、投影距离等参数,并明确其功能配置、接口配置以及设备特点等内容。还需要将银幕以及放映机支架等的规格参数进行描述,让学员对放映设备有所了解。

(二)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员掌握与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相关的知识,但具体到每一次培训,还需要明确具体的培训目标,从而围绕该目标展开培训工作。

(三)安排好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从教材出发,并根据教材做好教学讲义,在实际培训中,以学员实际的学习情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练习题,在学员给出答案后,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答案的正确性。并且,在教案中,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指出实际的操作技能,并安排好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对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内容等作出详细描述。

二、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培训应考虑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要为实际操作服务。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理论知识的培训应突出主题,围绕主题将各知识点发散出来,并且这些理论知识应该是为流动放映的实际操作技术服务的。比如,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母版是一种数据文件,其产生于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在对这部分理论知识进行培训时,除了要突出放映母版的用途外,还需要将其制作过程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母版是在电影节目的数字后期制作完成后,在制作数字电影发行母版以及数字电影数据包的缓解中形成的,其组成包括如下环节:第一是图像格式的转换;第二是图像的压缩;第三是加密;第四是数据封装打包;最后是秘钥传送消息。只有对放映母版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培训者才能理解其原理,从而熟练的进行实际操作。

(二)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培训的内容,是学习者实际操作的理论基础,因此培训者应该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每一知识点。讲解人员在培训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所讲的知识都要有据可依,只有其传递的知识是正确的,学员才可能掌握真正的放映技术,并在以后培训他人时,将知识准确地传递下去。比如,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主要是指用于农村、社区、厂矿、学校等流动、非专业固定场所、放映银幕宽度为4.5-7米的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如果培训人人员对银幕宽度的范围描述不准确,就会让学员对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产生误解,从而导致其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传递错误的知识。

(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训。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员掌握放映技术,能够在实际的放映过程中熟练地运用相关技术。因此,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最好是能通过现场演练来开展培训工作。并且,培训人员还应根据学员的现场反应,适当地调整思路,更换培训模式,从而提高培训效率。比如,在讲解多声道模拟音频输出时,应将其支持的左声道、右声道、左环绕声道等6种声道的名称罗列出来,分析每种声道的作用、性质,并在讲解到相应内容时,现场操作每种声道的设置,以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在实际操作时能灵活运用该知识点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才能让放映人员全面的了解与数字电影,及其放映技术相关的内容,从而帮助其熟练的开展放映工作,确保放映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教案编写的合理性,培训用于的准确性,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宏涛,杨敏.数字流动放映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电影技术,2014,(9):42-43+36.

第9篇:系统操作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 规范 培训 建库

要规范地建设好校园网,必须做到:规划、培训、建库,然后建网。

一、规划

要规范地建设校园网络,必须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网络,需要校园网络来干什么?通常学校对校园网络的要求有以下几种:

1.最简单的校园网络:包括一个微机房、一个教师电脑办公室以及几台教师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这样的配置基本可以应付日常的计算机课程和教师办公、校务管理。学校也可以使用校长管理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几个独立的管理系统。

2.中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若干个微机房、一个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电脑一台、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教师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管理、办公、教学、辅助教学的大部分要求。学校可以使用校长办公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网站等。

3.高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足够的微机房,一个大型的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微机若干台(甚至学生人手一台微机),每个教师配备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实现所有的自动化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自动化。学校可以使用各种的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实现真正的网上教学。

利用校园网络最基本可以做到学校管理自动化,例如:人事档案管理、教师办公、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如果配置允许,还可以实现校内无纸化办公、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师辅助教学系统、网上学校等。所以要建设校园网络前必须先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好校园网络。

另外,建设校园网还需要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统一的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必须认清形势,了解到学校日后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潜力,统一规划好校园网络的架设。

二、培训

校园网的建设,必须先进行全员培训,即先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再考虑架建网络。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校园网就算是架设好了,也会由于使用人员水平问题而不能正常运行或发挥最佳的运行效果。所以当规划好校园网,找到了合适的硬件厂商和软件公司后,立即要着手做的就是对全校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进行全员培训。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全员培训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1.全体教师的培训。教师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办公系统的使用;第三,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的使用;第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第五,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六,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七,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2.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相应的管理系统的使用,第三,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四,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五,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3.网络管理员的培训。网络管理员是最重要的人,整个校园网络能否正常运行就取决于这个管理员的水平。学校最好是聘请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来从事这一项工作,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服务器的安装和维护;第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使用;第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第四,互联网技术,第五,网络安全的技术。

4.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不可能长期依赖于硬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硬件的维修人员来维护学校的网络和硬件以及办公设备。硬件维修人员应该参与到学校的整个网络铺建的工作中,熟悉全校的网络线路的布局。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的架设技术;第二,微机的安装和保养;第三,微机故障的处理和维修;第四,网络故障的处理和维修。

5.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也不可能长期依赖于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软件的维护人员来维护学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软件维护人员应该参预到学校的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熟悉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数据库的技术;第二,软件开发平台软件的技术;第三,系统设计的原理;第四,系统故障的处理和维护。

以上五种人员的培训工作都必须走在学校建设校园网络的前面,尤其是第四、第五种人员。教师的培训主要由学校自己找合适的人士来培训;第二、三、五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编写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负责培训;第四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铺设校园网络的厂商负责培训。

三、建库

校园数据库内容包括很多的内容,我们都称之为教育教学资源。也就是要建立好校园网络,必须先建立起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的内容有:人事档案库、财务档案库、文件档案库、教学信息库、教育信息库、多媒体信息库等。

人事档案库包括:教师档案库、职工档案库、学生档案库。教师档案库中包括了教师的一些基本个人资料、教师在学校的历任和现任职务、教师在学校期间的考核资料、教师在学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学生档案库中包括学生的成绩、评语、奖惩、身体发育状况等。

财务档案库包括:校产档案库、工资档案库、收支档案库。校产档案库中包括了常规教学设备资料、电脑电教设备资料、图书资料、水电维修和木工资料、环境保护资料。

文件档案库包括:政府下达文件库、学校下发文件库、学校各种获奖文献库、学校的各种计划和总结文件库。

教学信息库包括:各学科教案库、试题库、教学改革信息库、教学研究信息库。教案库中包括了各学科教师对每一节新授课、复习课的教案,以便日后教学总结及提高教学能力之用。试题库中包括了各种难度、各阶段的练习、测试、考查的试题,而且是每一题试题都已经经过分析并得出其难度的题目,以便从题库找出相应的题目组成一份试题。

多媒体信息库:包括了声音素材库、图像素材库、影视素材库。多媒体信息库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都必须使用到这一类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