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系统分析师论文精选(九篇)

系统分析师论文

第1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 医学硕士研究生 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34-02

一、PBL教学法与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实践模式相符合

循证医学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将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以及患者的价值取向三者完美结合。循证医学被誉为医学实践领域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种基于证据进行决策的医学实践模式。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性地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和小组集中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启发、交流互动、评估和总结。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激发研究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获取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了研究生运用知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PBL教学法“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寻找证据、协作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循证医学“基于问题的研究,遵循证据的决策,关注实践的后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的理念以及“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的实践模式不谋而合。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将PBL教学法引入研究生循证医学的教学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医学硕士研究生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也是循证医学实践

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有两种:一种是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使用者,另一种是最佳证据的提供者。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证据的使用者,通过“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后效评价”的模式来实践循证医学。作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医学硕士研究生,还可以成为最佳证据的提供者。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证据”,“证据”的核心是质量,故“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实践的关键。高质量证据是指采用了足够的防止偏倚的措施来保证其结果的真实性、并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被认为是临床医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为循证医学提供了首选的高质量证据,为医学实践提供了全新、真实和可靠的医学信息。张静等调查显示:硕士研究生普遍对循证医学抱有很大兴趣,高达97.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实践循证医学。张静等认为,除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循证医学理论知识教学外,还应进一步强化循证医学相关技能应用,即临床最佳证据的制作和证据的评价方法、原则等。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医学硕士研究生通过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教学在医学硕士研究生中广受欢迎。

三、PBL教学法在医学硕士研究生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循证医学的教学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的教学特别适于引入PBL教学法。首先,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的操作性很强,学生必须积极发挥学习自主性,充分参与实践。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题目、制定研究计划—检索文献—筛选文献—文献质量评价—资料提取—资料分析—解释结果,撰写报告—论文投稿—修稿—。在上述每一个环节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笔者就以这些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而完成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撰写。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的教学,宜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符合PBL小组教学的要求的。2011年7月份至2012年12月,笔者应用PBL教学法对8名硕士研究生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撰写的教学。笔者成立了“系统评价/Meta分析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包括导师组以及2~3名硕士研究生学员。导师组成员包括临床专业导师、流行病学方法学导师以及有(发表SCI论文)经验的硕士研究生三方面人员,分别负责从选题、方法学以及具体操作细节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学员进行教学指导。尤其在选题、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分析这几个关键环节中,充分应用了PBL教学法。具体如下。

(一)以临床问题为中心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选题。选题的优劣是决定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成败以及能否成功发表的关键。由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还有限,对学科发展方向把握的敏锐性还不够,因此,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选题工作主要由导师(尤其是临床专业导师)主导。基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导师组提出候选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题目,硕士研究生围绕候选题目查阅文献、自主学习。然后,召开选题评估讨论会,硕士研究生汇报自己对候选题目的初步评估意见,包括选题的临床或科研价值、可纳入的原始研究文献数量是否充足等。最后,导师组指导教师在学员们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对候选系统评价题目作出最终评估判断。在此过程中,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选题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围绕系统评价/Meta分析选题进行文献检索。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是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的基本要求。尽管很多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也学习过文献检索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操作,对于文献检索仍是生疏的。围绕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选题进行检索,远比空泛的检索练习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笔者给学生讲授一些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以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接着,指导学生围绕选题进行文献检索实践,并围绕检索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集体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于检索策略的学习,导师组构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检索词有哪些”这个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硕士研究生通过文献检索,全面搜集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文、英文检索词,并提交导师组,导师组评估后汇总正确的检索词,然后反馈给所有硕士研究生学员。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文献检索学习,硕士研究生熟悉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必须能获取文献全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外文文献获取还是有较大障碍的。有一部分英文文献可以直接从学校图书馆购买的外文全文数据库中获得。对于那些无法直接获得的英文文献,则指导学生在相关学术论坛求助,甚至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联系原文作者求取文献等方式获得,以此培养学生获取外文文献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分析。文献质量评价需要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知识,故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之前,需要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强化教学,讲授相应的研究方法学知识,以打下扎实的流行病学基础。然后,围绕在资料提取和文献评价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学习。例如,对于评判纳入的研究“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这个问题,教师构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什么是随机分配?能够真正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判断文献中使用的分配方法是否真正的随机分配方法?必要时如何与原文作者联系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文献查阅等自主学习,并在小组讨论会上汇报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分析与评论,由此,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是否正确”的评判标准,并在后续文献质量评价中活学活用。通过围绕一个个问题展开学习,以点带面,学生不但能加深对流行病学方法学知识的理解,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的方法和技巧。另外,随着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型的增多,相关统计学方法发展也很快,一些新的统计学方法甚至难以找到相应的指导教材,这就给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提出了挑战。对此,应鼓励硕士研究生通过多渠道获得统计学方法学习资源。

四、教学效果

自应用PBL教学法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系统评价/Meta制作小组教学以来,8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水平、英语应用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如下:(1)论文写作能力:参加学习以来的一年半中,8名硕士研究生共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循证医学英文论文12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中文学术论文8篇,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2)科研水平: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撰写,加深了对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的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开拓了眼界,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提高了科研素养。8名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的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并分别协助导师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厅级科研课题2项;还有1名硕士研究生协助导师成功注册软件专利1项。(3)英语应用能力:由于硕士研究生在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检索和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也使用英语语言撰写系统评价/Meta分析,而且在SCI期刊投稿的过程中必须使用英文与编辑沟通,因此,8名硕士研究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参考文献】

[1]Naylor CD. Grey zones of clinical practice: some limits to evidence-based medicine [J]. Lancet, 1995(8953)

[2]Prince KJ, Van Eijs PW, Boshuizen HP, et al. 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 Med Educ, 2005(4)

[3]杨克虎,田金徽,马彬,等.兰州大学“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尝试性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4]田金徽,刘爱萍,杨克虎,等.PBL 在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

[5]郁正亚,李志新,梁存河,等.PBL 模式结合循证医学在七年制医学生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

[6]Montori VM, Guyatt GH. What is evidence-based medicine[J].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02(3)

[7]张静,仇玉兰,穆永成.在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中实施循证医学教学的比较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8)

[8]Lian Gu, Yan Yan, Jianxiong Long, et al. The rs11833579 and rs12425791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in an Asian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J]. Thromb Res, 2012(3)

第2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63

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重视。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主要由政治教师根据课本教材的编写进行课时安排。学生们对政治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依靠政治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相关的课后练习。而综合高中生的政治学习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碎和混乱的,他们对政治知识的运用也主要是集中在部分常见的政治原理中,而缺乏对整个政治理论的系统分析和运用。

因此,为了扩展高中生的政治学习视野,提升他们对政治和社会事件的分析评论的水平,建立他们对整个政治学系统的理性认识,对高中生开展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是极为必要的。笔者根据课堂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储备,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政治学习的整体观念以及之后政治思维的建立。因此,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编排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系统性。

针对高中政治内容的特点和性质的不同,政治教师可以采取系统分类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政治课堂的教学。根据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编排,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主要是从必修教材内容中得来。而必修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针对每个阶段的教材内容合理进行政治内容系统性的分配和整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前面主要提到政治教师需要根据每个教材的内容不同进行具体的系统性教学安排。所以,接下来主要就是讨论教师如何进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分配和整理。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授《经济生活》的内容时,一方面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章节分配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要注意每个经济理论之间运用的衔接,保证经济理论教学的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经济理论与日常生活的链接,帮助学生在学习经济政治的过程中树立全面系统的经济观念,提高对经济生活的正确辨析和评价。

诸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课本教学,主要也是依据《经济生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安排。而对《生活与哲学》政治内容的课堂教学,政治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集中为学生们提供系统连接的哲学体系知识,以便学生在学习哲学原理时,能够灵活运用,并能够在全面系统掌握哲学原理之后,进行深入分析前面所学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生活中的案例,从而建立完整系统的政治学观念。

二、教师指导课堂互动的系统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合理安排系统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课堂互动的系统指导,尽量利用先进多样的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活动的能力。

首先,高中生在经过教师对政治理论的深刻剖析之后,往往会对对系统的政治原理有个基本的认知,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步掌握系统全面的政治学原理。因此,为了巩固他们对这些相关政治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政治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的课堂互动。继而鼓励学生全体投入到相关的政治话题的讨论和辨析,最后根据大家的多种讨论结果,集中做出适当的评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的思维进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提高他们的政治思考能力。

其次,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系统互动的教学安排和指导时,往往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调动政治课堂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课堂参与的自觉性。

一般情况下,政治教师对课堂互动系统性的把握主要是通过互动话题的宏观指导、课堂互动氛围的及时调节以及学生互动参与全体的积极鼓励、课堂互动结果的客观评价的方式来实现。高中生在经过一定程度的课堂互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政治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知识盲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对他人的学习和借鉴,提高对系统政治理论的掌握能力。

三、教师教学考查的系统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和完成相关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政治考查。在教学考查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对政治原理的认知,进而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在考查中不断提高对系统政治原理的把握和政治原理应用能力的提高锻炼。

首先,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学考查,一方面表现为前文提到的课堂互动,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学的政治原理知识进行随堂提问,从而督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放弃对固有知识的温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查,可以督促学生将所学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及时的串接编排,从而进一步丰富对系统政治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政治学习的效率。

第3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摘要: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该文主要设计并实现了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首先,登录数字校园评教系统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中文分词并提取关键词;然后,采用语义相似度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词性标注;最后,利用已标注的关键词综合计算评教文本的情感得分,得到最终的情感分析报告。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该方法已经应用于实际的项目中。

关键词:情感分析 中文分词 语义相似度 词性标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is to realize the short text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of students’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digital campus. First, collecting data by logining in this system,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realize Chinese segmentation and extract keywords; then tagging the keywords by using the semantic similarity algorithm; finally, calculating the emotional score of the teaching text by using the annotated keywords and get the final emotional analysis report. We provide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prove our method is feasible and valid. Our method has been used in our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Emotional analysis; Chinese segmentation; semantic similarity; POS tagging

1 引言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在各个高校逐渐普及。如果使用发放调查问卷的传统方式不符合时展潮流,因此构建一个可用的数字校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是必要的、迫切的。

本文以学生评教信息作为数据源,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评教信息进行中文分词、词性标注,最后计算评论文本的情感得分。通过构建评教系统的初步框架,给出可视化界面的预构建,得出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自动反馈给老师,为自然语言处理更直观的成果,提高本研究的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价值。

2相关工作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借助微博等平台对评论短文本情感倾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总体来看,主要从词语、句子、篇章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Turney[1]提出的点态互信息SO-PMI,通过计算基准词和情感极性未知的词条之间的PMI来判别该词条是否为情感词语。Wiebe[2]使用相似度分布算法挖掘语料中的倾向性词语以及它们之间的聚类关系。Wiebe[2]和Hu[3]等利用大量语料信息并结合基准情感词典来探讨整个句子的情感极性。Narayanan等[4]基于时态信息和特征信息来标注语句类别,提出情感句子的分类方法,经验证,有比较好的实现效果。Woods[5]将提取的情感关键词和句子的情感倾向值加权求平均值来判断整个评论文本的情感极性。左维松等[6]针对篇章级商品评论信息,提出了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整篇文本的情感极性,获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词语的情感极性分析作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到对句子级的极性分析,最终进行篇章级的情感倾向分析,整体而言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系统架构;并且研究领域大多针对的是某一特定的领域。鉴于此,本文主要实现基于短文本的评教情感分析系统。

3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

本文实现的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首先,用户利用浏览器进入评教系统主页,当学生登录时,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并提交;当老师登录时,可以直观的了解每位学生的评教信息。

该系统主要在中文分词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础上实现的。首先,登录评教系统采集评教信息;然后,把评教信息经过中文分词、词性标注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理,最后,计算情感得分。主要模块包括交互界面、中文分词、情感计算等重要模块。

(1) 交互界面模块。首先,在评教活动开始后,学生登录评教系统,对教师评教,评教内容为一个主观题,完成提交;其次,在评教活动结束后,老师登录评教系统,查看学生对自己的评教得分和具体评教信息。

(2) 中文分词模块。中文分词模块是评论文本情感极性分析的基础模块。在本模块中,根据ICTCLAS3.0提供的文本预处理系统,通过阅读它的API,引入中文分词和词性标注功能,结合开源分词器Ansj,实现自己的中文分词器,系统实现了将评论文本中的词汇按照它的词性进行划分。

(3) 情感计算模块。情感计算模块在中文分词模块基础上,对评论文本进行情感极性计算。首先,对评论文本进行分词、标注词性;然后,抽取关键词,并与《知网》进行相似度匹配,如果匹配度大于设定的阈值,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出关键词的语义情感倾向;最后,计算评论短文本的平均情感极性值。在这里,我们把情感关键词作为评论文本判决情感极性的条件,对评论文本中不含情感词汇的文本直接当作中性处理。

4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本文利用MyEclipse8.5设计出一款模拟评教系统的软件平台,主要完成了中文分词和评论文本情感极性计算。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平台分别为:硬件设备:CPU Intel(R) Core(TM) i3-2330M,Frequency 2.2GHz,Memory 2G,Graphics card NVIDIA GetForce 410M。软件平台:MyEclipse8.5,Windows 7(64bit),jdk 1.6.0_45。

系统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验证系统,先初始化一个超级管理员,具有新建用户信息、角色信息、为用户分配相应的角色、为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等所有功能。如图2所示。

各种信息初始化完毕之后,当评教开始之后,学生和老师就可以进行登录了,学生登录进去之后的主页面如图3所示。

学生可以在主页面上输入对教师的评价信息,老师登录就能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如图4所示。

5 结语

为了更好的模拟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更真实的对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从中文分词模块、情感计算模块说明短文本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且给出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图。系统运行效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数字校园中学生评教短文本情感分析系统是可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Turney Perter D., Micheal L. Measuring praise and criticism: Inference of semantic orientation from association [J].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1(4): 315-346, 2003.

[2]Wiebe J., Wilson T., Bell M. Identifying collocations for recognizing options[C]. Proceedings of the ACL/EACL Workshop on Collocation: Computational Extraction, Analysis, and Exploitation, 2001.

[3]Hu M., Liu B. Mining Opinion Features in Customer Reviews[C].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4: 755-760.

[]Ramanathan Narayanan, Bing Liu, Alok Choudhary. Sentiment Analysis of Conditional Sentence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Conference on EMNLP, 2009: 180-189.

第4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师话语;评价理论;态度分析;积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63-02

国内许多学者对英语教师话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的主要方面包括语用学视角下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及功能分析,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教师话语分析,初高中及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分析,基于人际功能理论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认知语用分析,教师提问、反馈及纠错分析等等。这些研究的关注点在于对英语课堂里教师话语现象及其功能进行分析,虽然也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教师话语对学生习得语言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和分析教师积极话语所渗透的积极情感因素对师生互动及课堂发展的影响。本文拟运用评价理论对一节高中英语优质课中教师话语的态度资源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考察教师积极话语所表达的积极情感渗透及其对课堂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教师如何通过积极话语态度表达来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并提高英语课堂效果。

一、理论框架

(一)积极话语分析

积极话语分析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马丁(J.R.Martin)教授与1999年在伯明翰批评话语分析国际研讨会首先提出的全新命题。(朱永生2006:36-42)积极话语分析强调的是建设。马丁认为积极话语分析旨在协调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关系,注重语言设计如何有助于合作、和解和一致。(2004:179-200)马丁的积极话语分析观,有利于人们正面地分析和设计语篇,积极地进行沟通。积极话语分析家们既研究权利因素对话语的影响,更注重社团精神,其进行话语分析的目的具有建设性和积极性。积极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各种语篇。

(二)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理论,它关注说话人如何在语篇中建立自己的态度立场问题(胡壮粼等,2005)。马丁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2003:23)它包括三大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评价理论是积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近些年来,评价理论被较多地运用于报刊话语、政治及历史话语分析中,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评价系统最初的形成源于对学校和工作场所话语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将它运用在随意的会话(Eggins and Slade 1997)和一语学习(Painter 1998)等各个方面。(李战子2004:1)本文旨在用评价理论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态度资源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态度资源可以过来评价失误,人的性格特点和感觉。Martin和Rose根据评价的事物的不同可以把态度评价分为三类,这三类态度评价分别被命名为情感、判定和鉴别——既对人的情感的表达—情感,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判断,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鉴别。(2003/2007:23)其中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方面;判断有正面和负面的评判;鉴赏也分积极的意义和消极的意义。

本文将运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从积极话语分析视角对高中英语优质课的一节对话课“Healthy Eating”中教师话语的态度资源进行分析。探究教师如何可以通过教师话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对师生互动、课堂的发展和学生语言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及效果。

二、英语教师话语态度资源分析

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是通过完美的教学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种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话语对于师生互动,课堂发展以及教学效果的影响颇大。本文所选高中英语优质课的听说课中的教师话语涉及了态度系统所包括的三种态度自愿,即情感自愿、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

评价理论的评价资源主要表现在词汇层面,下面是应用评价系统态度子系统框架对态度资源的具体分析,表一是笔者对所选教师话语中态度资源的量化统计:

教师课堂话语12态度情感12判断12鉴赏21211124表1的数据表明课堂里英语教师话语态度资源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判断和课堂行为表现的鉴赏。这表明,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正面判断以及积极的鉴赏来调动同学们互动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一)情感资源

英语教师话语在课堂中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组织教学,更是为了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以便促进学生语言习得。情感资源是表达语篇中体现的情绪、感情、关系亲疏的资源。(杨婷婷2010:21)在英语教师话语中,相对于判断资源和鉴赏资源,情感资源较少。情感资源可以分为积极情感(positive)和消极情感(negative)。虽然有时教师需要通过表示消极情感的词汇来表达当时的情绪或者说是为了帮学生们指出问题所在。例如:Sorry.I think there are two.教师这里用到消极词sorry就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即便是这样,还是会注意语音语调,尽量避免让学生尴尬。但在实际的教师话语中,积极的情感资源数量远远超过消极的情感资源数量,因为积极的情感因素更加有利于课堂活动,及师生互动的顺利进行。即使用到消极词汇也不一定表达消极情感,也只是为了表达教师当时的感情和情绪或心理状态。例如:I am sorry to hear that.这里教师用到“sorry”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遗憾,因为很多同学表示状态不是非常好。

(二)判断资源

判断资源是用来评价人的品质、行为和性格的资源。判断可分为正面判断和负面判断。三种态度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判断资源,并且基本上都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及课堂表现做出的积极判断,没有出现消极词。例如:

(1)Very good!(这面判断)

(2)Well,yes.(这面判断)

(3)Oh,good!(正面判断)

(4)You are really very clever.(正面判断)

(5)Is he right?Yes!(正面判断)

(6)Isnt she wonderful?(正面判断)

(7)The two boys are imaginative.(正面判断)

(8)Excellent!(正面判断)

(9)Good!(正面判断)

(10)It is really very clever of them to talk about other causes.(正面判断)

(11)I know some of you are very active in class.(正面判断)

从以上表示判断的词可以发现教师话语的判断都是正面判断,只是程度有所差异。这种积极评价不仅可以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害怕回答错误或者说回答不理想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时积极的评价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语言水平的成长发挥,有助于实现有效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语言习得。这一点在实际的课堂里学生们的表现就是个很好的实例。

(三)鉴赏资源

鉴赏资源是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价的资源。在教师话语中,鉴赏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表现的反馈和评价。鉴赏资源也可分为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本次优质课中教师话语里的鉴赏资源如下:、

(1)Thats a very good expression.

(2)That is a very good way to fall asleep.

(3)This is really very good advice. But remember to use the verb in present tense because you are talking about problems now.

(4)Id like to listen to some of the useful tips.

从以上句子可以看出,本次课上教师话语的鉴赏资源既包括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反馈评价,如句子(1)(2)(3)也包括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句子(4)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即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认可,从而让学生自身感受到成就感,并产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可见,教师课堂话语中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很多,教师在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用正面积极的评价词汇,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环境,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良性循环。

三、结语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人对实际课堂教师话语有过较深刻的分析,本文选取高中一堂优质课为语料、应用评价理论、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所选语料进行分析。根据对所选教师话语分析中各种评价资源的分析,发现教师话语里的正面评价资源要远远超过负面评价资源的量,这种差别体现了教师话语的积极话语功能。本文通过积极话语分析总结出教师话语的有着三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有助于学生创作力的开发,负面的评价资源容易压制创造性;(三)有利于课堂活动的顺利进展和师生互动的成功,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本文的语料局限于一节英语优质课,所以分析的结论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在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英语教师话语分析,可以促进教师话语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驳与补充[J].英语研究,2006,(4):36-42.

[2]Martin,J 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Solidarity and change[J].Revista Canaria de Estudios Ingleses,2004,(49):179-200.

[3]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05).

[5]Martin,J.R.& Rose,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 & New York:Continuum,2003.

[6]Martin,J.R.& Rose,Davi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Continuu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2007:23.

[7]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

第5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81-0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本课程在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信息系统建设的概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规划、实施、维护以及评价,重点讲解基于结构化思想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简单介绍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思想和方法,最后对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我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承担信息管理和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审计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顺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该课程是实现我校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课程。

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的探讨

1.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定位及特点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了解信息系统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信息系统常用开发方法,掌握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内容,同时能够基于组织、管理和技术全面地分析、设计实际的信息系统。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信息管理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管理学等,在学习完成这些课程基础上,在大三的下学期开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之后紧接着就是大四第一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该课程是毕业设计之前的先修课程。无论从开设课程的体系结构上还是开课时序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是实现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为信管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的内容多,抽象程度高难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通常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展开介绍的,信息系统开发的五个阶段,重点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对于从未有过开发信息系统的经历的同学,这些内容多而繁杂且抽象,尤其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中用UML进行信息系统建模具有相当高的抽象程度。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以及开发工具不断更新,要求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的更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只有通过实际案例的实现才能理解其理论,掌握其开发技术。所以如何设计、安排课程的实践内容是该课程的重要任务。

1.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时数90其中包含54课时理论和36课时的实验课。课堂上教师主要借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讲解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具体教学过程上,通常第一节课教师首先介绍该课程在我们信管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结构及主要内容,介绍在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考核的形式。其后,根据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事例来解释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教师批改后通过习题课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1.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中的优点

1.3.1 教学内容易于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教师结合了具体的实例,加强了学生的理解,如对数据存储条目,不只是告诉学生其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还配备了具体的例子,给出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存储条目,让学生明白数据存储条目的具体定义。

1.3.2 课堂加强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讲完相应的知识点后不但会给出例子,还会给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动手自己做,并把作业当堂上交,这不但使学生得到了练习,还可以作为学生的考核。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

1.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听课人数较多,主要采用的是以老师讲为主间或学生提问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缺少师生互动,学生就会抱怨课程枯燥乏味,他们就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授课思路进行思考,使得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他们的信息,并没有通过学生大脑再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将过去的大班教学分解成小班教学,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以及互动探究、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教学由注重知识灌输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多向信息交互交流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最终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由教师主导,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角色完整的开发团队,成员扮演着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操作员等角色,承担着整个开发过程每一阶段的任务,在协作过程中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针对老师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授课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学的探讨

2.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组织系统的抽象描述和建模的能力,熟练使用分析工具来描述信息系统模型,进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后期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开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它也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运用中的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二部分,一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课,二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设计。

2.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的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验课程共计36课时,内容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操作用友ERP-U8会计财务管理软件,学生操作完成后,系统实现的每一部分功能能够绘制出它们的数据流程图。第二部分是借助CASE工具如MS Project、MS visio等软件,学会绘制甘特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以及系统结构图。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后,能够了解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所使用的CASE工具,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课程设计共安排40课时,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大纲等相关教学资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承担信息系统开发不同阶段的任务并协作完成。每个小组的课题可自行命题也可根据老师提供选题来确定。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对所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完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文档。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同学们更好地熟悉了开发信息系统的整个过程,掌握了开发文档的撰写,培养了同学们互相协作精神。因此,课程设计非常有效地服务了课堂的理论知识。

2.4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在内容、教学方式、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教学安排上有些不合理。我们准备对今后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作一改进,即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系统规划”完成后,就开始布置课程设计工作,将放在学期结束后的课程设计的部分内容提前到前面,使得学生对系统的前期调查和分析有较充裕的时间,课程结束后学生利用课程设计时间集中撰写各种文档。同时,在教学过程加强校企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更加紧密地了解社会对信管人才的确切需求。

3 结束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随着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出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效能。结合课堂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信管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群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科学与术,2007(4).

[2] 成卫,张小川.信息系统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报,2006(11).

[3] 陈玉栋,郭长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福建电脑,2006(5).

[4] 张富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1).

[5] 黄双颖.关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优化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8,4:112-113.

[6] 余梅,郑悦林,余肖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2009, 21:222-223.

第6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之后,我们也应当对最后的毕业论文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在课程学习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特将自己在撰写计算机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体会写成本文,供将要着手进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参考。

一、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着重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专业。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若按当前人才职位来讲,就是“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同学们对此应有准确的认识,和自己所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当符合这个角色定位。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当适于进行“系统分析”的目的,这与一些“纯”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探讨研究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既关注组织机构,又研究计算机技术,是一个“管理”、“技术”两门包的专业。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专业课程中既有“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工具”,又有“管理经济学”的原因。所以我们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

目录

众所周知,撰写毕业论文是各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在毕业之前最后的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综合使用在学

院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讨论实践中的话题。它主要考查大家掌握知识、结合实际和表达的能力。 ............... 1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 2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满足这样的要求:

探讨管理信息系统(MIS)学术领域内的课题

选题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展开论述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的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什么就写什么”

尽量不要选择他人写过多次的题目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所需资料

在确定了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了。此时收集相关的参考材料十分重要。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就是“分析建设系统”。无论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参考材料来提供信息。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系统分析”是绝对的重点,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核心。既然本专业培养的是“系统分析师”,那么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怎么可以在论文的“系统分析”内容部分马马虎虎、漏洞百出呢?因此,为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准确分析一个单位的工作与业务,

就必须搜集该单位的相关工作资料,比如相关工作流程、制度、规章及单据、报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材料可以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这个单位,准确做出分析。

由于“系统分析”是全文的重点,将来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时,系统分析部分也是评委们关注和考查的重点,因此这部分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资料收集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系统分析阶段。在后面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中,相关的资料也会为你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在进行程序设计时,相关的参考书会成为重要的依据,书中汇集了众多程序方面的智慧成果,可以从中借鉴,丰富自己的信息系统。

三、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

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要用术语(不要用俗语)。计算机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文章应具备自己既定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这样便于统一交流。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包括内容提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在正文中,应注意一些公认的格式规范,比如“图”要有图号(按章编号:章-号)和名称要写在图的下方,“表”的表号(按章编号:章-号)名称要写在表的上方,即“图下表上”原则;应注意一张图或表与其名称不能分开在两页上,应当保证整张图、表及名称打印在同一页;注意各段落开头空两格,行距要适当等等。

计算机毕业论文的用语应当准确规范。例如“数据流图”(DFD)不要写成“数据流程图”,这样的“笔误”会暴露出你概念不清。在答辩评委审阅时,看到你在文中连基本的格式、概念都不懂,十有八九会影响成绩。因此请同学们记住:书写毕业论文,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咬文嚼字”的过程。

四、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文档

“软件=文档+程序集”——根据这个公式,同学们开发的信息系统——一个软件,包括文档和程序两个部分,那么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同学来讲,应当重点着手准备哪一部分呢?综合本专业的特点,同学们应当着重书写文档部分。

如前所述,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系统的分析能力,分析的成果就是文件——分析报告。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必须准确表达绘制出来,它们可以说是单位工作的“照片”,是下一段论文设计、实施的基础,也是最后论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绘制得“天衣无缝”,确保图例符号正确、逐层分解准确、布局合理、命名规范。否则,对于你的毕业论文成绩来讲“后果是严重的”。对此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之所以要强调大家多多关注文档,是因为总有一些同学几乎是“出自本能地”想尽早尽快地着手进行最后的程序开发,不注意前面的文档撰写。对此必须明确:现代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集体协作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两个人的作坊式生产(黑客除外)。而这个开发软件的集体,包括分析、设计、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所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分析人员”,即要分析出系统应当“做什么”( What to do),写出文档。至于“怎么做”(How to do)那是程序员的事情,而不是你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这一点,就对这里所说的“着重文档”有所理解了。

整篇计算机毕业论文文档篇幅规模不能太低,基本上不能少于6000字,否则不容易将一个系统描述清楚,更不用说准确设计、实施了。这也是

前文提到“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定规模”的原因。

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络

在整个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对自己毕业论文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进行交流、探讨,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正、改进论文,确保文章的质量。

一些同学因为是业余学习,平日里工作繁忙,有时无法按时在约定的日期与指导教师见面,为此应采用其他方法与老师联络,如电话、传真、E-mail等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参加老师约定的见面会。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确保自己的毕业论文沿着合格正确的方向进行。

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论文成绩是很有发言权的,其中包括你平日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成绩。因此,不要给指导教师留下你对毕业论文漠不关心的印象。

比如个别学生只是在最后论文答辩的那一天才来见一见老师交毕业论文,这样的做法应当竭力避免。

正文结构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正文一般有8个部分,一般要求6千字。

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

2、需求分析。从用户角度来看,软件有哪些功能,处理那些数据和性能等;

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从专业角度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

4、具体的实现过程(用的控件、技巧和方法),从系统中截取图(少量);

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网站的特点)

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7、致谢;

8、参考文献。

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

零碎提醒

第7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现状分析

为了进行此项研究,笔者对在甬高校设有日语专业的大学进行了调查和深入的研究。调查表明,设有日语专业的94%在甬高校将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辅导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即实习的同时撰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指导初期,学生们还能够准时参加导师的辅导,但是后期由于实习单位岗位责任的严格管理及时间要求等多方面原因,许多学生不能如期回校参加导师的毕业论文指导,这样就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教师们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大四的日语专业毕业生们进行远程指导式的学习与写作。开展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系统选用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指导毕业生创作毕业论文,演示适用于毕业论文教学的模块与资料,链接指导毕业论文写作所需要的内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所要求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内容,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选题,提供毕业论文学习的相关视频与文字资料,提供教科书以外的相关学习内容,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此期间,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探究

我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即多媒体与互联网络融会于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多媒体辅助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的环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各种素材和信息,突破单个老师辅导时难以达到的从抽象到形象的难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论文写作过程,改善教学效果。但少数教师认为,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有的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共享,上网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对他们来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设计的课件质量也不佳。故而不建议使用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综上分析,实证研究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试图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就多媒体课堂教学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宁波工程学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提高;(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时,真正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哪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院教学水平的全面检验。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是本研究的重点,即教师在毕业生论文指导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教学过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日语专业成立于2004年,共有9名教师。基于日语专业小班制的授课特点和研究获取数据的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符合以下三项基本要求:(1)该教师在2004年9月起教授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能获取最近一次的教学评估分值;(2)该教师在2005年9月后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3)教师在本项研究期间即2004年-2010年教授本课程。经调查核实,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9名教师都符合上述条件,现对他们进行研究,其具体分布如下表(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和多媒体课堂教学传播系统评估表(学生用)。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共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21项指标,采用五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是: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第二部分,主要为三道开放式问答题。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等,每个部分由4-7个问题组成,采用五级评分回答,分别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好。

3.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由教学评估处施行,调查对象为相关班级的学生,做答前给予统一指导语,评价级别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由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共发放宁波工程学院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211份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学生用)211份,其中回收有效量表:宁波工程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198份,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学生用)196份。本研究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系统评估表的数据采用马尔柯夫链评估法进行技术处理,使用MicrosoftExcel2000进行统计处理进行分析。

三、相关数据与分析情况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系统评估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克龙巴赫的α系数法来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最后得到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系统评估表的α系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信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此教学的真实评价。

(二)多媒体辅助论文指导的效果分析

1.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个体效果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本院的9名任课教师,以下为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质量分值表,其结果见下表(表2):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导日语毕业论文,与教学质量高低有关。我们可以通过这组数值进行对比,看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教师使用多媒体后的教学质量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教学质量。

2.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的总体效果分析

按照外语教育规律组织外语教育活动,通过管理,体现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外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对祖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欣赏、尊重、领悟、理解、包容。教师要以对文化的追求和学习为内趋力,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共生,作为教学的根本追求之一,以影响和推动学生对多种文化的追求。除了要借助外环境之外,我们注意独立建造一个自我营养的个人文化环境。要拥有一定量的母语文化、对象语文化、世界文化的图书、光碟、音像资料和设备,以此来培植对多元文化的兴趣。为了考察此研究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这9名教师的总体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作了差异性检验,其结果如表3: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这9名教师中,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严格按教学计划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执行情况良好。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合理,培养模式等环节又能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

3.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的硬件模式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9位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学生对教师的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内容较为满意。

(三)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1.学生因素和教学质量的相关分析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素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课堂语言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的语言技能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指导下的语言技能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相关,此外,教师在使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的指导后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同教学质量也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为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数值愈大,相关程度愈高,下同)

2.教师因素与教学质量的相关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毕业论文指导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进一步加工处理教学信息,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中的作用不会低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而教师方面的因素与教学质量的相关关系见表6。表6数据显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与教学质量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教师使用多媒体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其教学质量分值也相对较高。

3.教学质量与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回归分析

教学质量与教学大纲有密切的关系,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实验实习和考试的指导性文件,是完成教学工作、培养应用开发型学生的重要依据。1)教学质量与学生因素的关系分析本研究以教学质量为因变量,以学生因素的3个子因素为自变量,由回归分析建立线性模型。结果如表7:表7回归分析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程度最高,其次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由此表明,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结论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效果分析

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建以来,围绕日语情景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自学校推行多媒体教学以来,在各专业都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9名教师的课件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教师对课件的内容的选择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平;1名教师在校青年教师比武中,荣获一等奖。我院日语毕业生论文,在教育厅论文检查工作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全体日语毕业生,除2名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外,全部合格。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辅助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活动,已经被广大的日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同,同时也得到学院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接受和扶植,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潜在的巨大优势。

(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研究的欠缺

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日语教师,教师数量少,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少,受这个现实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此项研究也仅局限于比较窄小的范围之中,不能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传播系统的解析做更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再则,在研究中所得到的教学评估分为学生评价所得数据,由于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会给教师评估分造成误差,这给本项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负面影响。在今后的日语教学工作中,应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通过学习、走访、调查、论证,实施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8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1.1 研究背景

目前,纵观全国各地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得以广泛实现应用,有一些学院依旧用手工录入的方式进行管理;经过仔细对比,很多高校使用WEB方式进行论文管理时的相关操作,在功能上及相应的业务流程比较相似;都使用较简单的方式,如都使用论文提交、审核,及搜索模块,基本上来说都没有题目选择或者导师互动等模块。在本课题在这些基础上,加入前期论文题目及导师的互动选择功能,从而使得论文的各个过程都能在网上进行,从而方便了审核人员,导师和学生。在线的论文指导(站内短信)功能可以导师和学生进行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在线修改功能也能避免线下修改造成的纸张和时间的浪费。

1.2 研究内容

做为一个涉及多个权限用户的系统,这就需要对用户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再加载不同的用界面。根据该论文系统需求特点,要求平台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论文的整个过程方便,简单,界面更加友好。整个过程首先由有相应论文指导权限的教师上传可供学生选择的标题,教师所在的单位审查通过后,便开始了基于该网络平台的互动论文选择过程,学生以志愿的方式选择相应的论文标题进行申请,然后相应教师对申请学生进行选择,系统接着对结果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落选双方进行第二次双向选择,最终完成选题的过程。然后教师与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开题报告,正文写作等过程,最后教师对论文进行评分。就是基于上面这一个论文过程,进行仔细分析,最后开发出这个系统。

1.3论文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1.3.1 LAMP(LINUX+APACH+MYSQL+PHP)

网站主体采用执行效率极高的PHP开发,使用AJAX技术辅助,数据库方面采用与PHP之最佳组合MYSQL,web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则采用apache和linux,这就是所谓的LAMP建站方案。

2 相关技术综述

2.1 PHP编程技术介绍

PHP是一种公开源代码!运行在服务器端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允许程序员将语言嵌入HTML文件当中,并且PHP对不同的技术提供了编程环境与接口,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开发各种功能完备!交互性强的动态页面,为网站建设提供了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

2.2 MySQL数据库技术介绍

MySQL是一个精巧的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它不是开放源代码的产品,但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自由使用。由于它的强大功能、灵活性、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精巧的系统结构,受到了广大自由软件爱好者甚至是商业软件用户的青睐。

2.3 开发环境

LAMP即操作系统: LINUX,web服务器: APACHE,数据库:MYSQL,服务器端脚本PHP的第一个字母组合。LAMP通过多年的发展,迅速由草根阶层走出来,在世界范围的层面,一旦谈及WEB服务器标准,人们就会自然谈到LAMP。也正是因为LAMP都是开源的组件,不断完善其兼容性,它们的应该场合越来越广泛,普遍。并成为一个相当强大的WEB平台。

2.4 B/S体系与三层配置模式

B/S结构从逻辑上讲分为四个层次:客户机、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客户机主要负责人机交互,Web服务器主要负责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集中管理,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应用逻辑的集中管理,它也可以根据其处理的具体业务不同而分为多个;数据服务器则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数据库的分布式管理、数据库的备份和同步等等。

2.5开发方法:原型法开发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作为一套论文综合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是根据具有本学院特色的论文管理模式进行编写的,具有通用性,同时也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以方便学院师生论文操作和提高论文效率为核心,采用以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2)规范的软件结构搭配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该文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并根据软件设计的思想,运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技术,使得整个系统可靠性,适应性,维护性及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3)方便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采用的浏览界面更加的友好,更加的清晰,布局也更加的合理,无论是那一种角色用户得能方便地操作,提高了他们使用系统完成任务的效率,最大化地使用户得到好的用户体验。

3.2系统设计目标

本系统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了使得整个论文过程网络化,提高过程的完成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论文信息的查询、纪录等工作的速度,使得论文的整个流程更加地完善。以便更加方便、直接、快捷地为我院师生提供服务。

3.3设计方案

3.5系统描述

该文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论文的过程管理,它包含了系统管理的多个方面,内容上比较复杂、广泛,必须使得系统核心任务十分稳定,并且与系统其它模块的协作也要十分稳定,流畅。论文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论文,人员,以往论文,新闻,系统内短信等功能模块;及能根据系统赋予的角色权限对相应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统计、修改等操作的功能。

其中核心的论文管理行为包括:

1)本系统的院系管理员负责管理系统各种信息。管理教师和学生用户的论文操作权限;

2)非管理员用户只能检索、查看系统相关资料信息。

4 总结

论文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所做的工作。在这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网站开发上的灵活和效率高的特点,应用PHP和MYSQL数据库以LAMP架构开发本系统。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本对系统的设计的过程越来越清晰,也更加熟悉PHP的程序应用,对系统整体的架构设计,模块划,页面的整体布局设计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更好地学习,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描述元数据规范课题组.学位论文资源分析报告[J].http://cdls.nstl.gov.cn/cdls2/w3c/2003/SpcMetadata/387298,(AccessedMar.19,2005):12-20.

[2] 朱红.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5):124-126.

[3] 冯建华.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0-57,100-120 .

[4] Andy Harris.PHP 5 /MySQL Programming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 (Paperback) [M].10-180.

第9篇: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998年教育部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林业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学5个背景专业整合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我校于2001年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组,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时间。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该专业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包含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这些课程特点也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在强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本文将就我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本身复杂度较高

由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综合性、专业性较强。分析、建模、设计、实施、编程的流程很多,而且也十分繁琐。所以该课程的实验复杂程度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如涉及到企业具体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较长,另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等多种复杂的问题。因而实验本身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2 实验设备单一

目前,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没有专有的实验室。用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的设备仅为常规的计算机软硬件,没有其他相关的实验环境支持。这势必会使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受到限制。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对网络、ERP、DSS等专业概念的认识和了解。

1.3 学生认识程度不够

信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课程基础,平时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验课都是以程序设计、编程、调试、运行为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一些较为具体化的问题。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了解整个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利用管理学的知识、数学的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结合信息化的方法构造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模型,然后再利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将问题逐步细化,最终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构造出真实的信息系统。整个过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往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实验上,认为上机实验就是编写程序做出系统,缺乏充分的分析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仅凭空想做出来的系统即使界面友好,功能也很齐全,也无法取得好的实用效果。

1.4 实验教学内容综合程度不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较广,旨在培养学生对多种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实验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过程将成为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而事实上,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却较为陈旧,传统验证型实验内容占主要地位,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的综合型、设计型以及创新型的实验开设较少,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1.5 实验过程缺乏有力的反馈机制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过程还缺乏良好的反馈机制。没有好的反馈机制就没有办法使老师更多更好的了解整个实验在学生中开展的情况,也不能让老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目前,多数高校用于检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是通过书写实验报告,而学生对待实验报告的态度往往是敷衍了事,所以老师很难真正的从实验报告中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另外,实验过程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检查往往耗费的时间较长,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而且由于一次实验课的时间有限,老师并不一定能检查到所有的学生,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反馈的效果并不明显。

2 解决思路

2.1 扩大对外交流

交流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对实验教学的建设更应如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请进来”主要是请其他高校有关方面的资深学者介绍其所在院校该课程实验环节的设置和开展情况。另外我们还可以邀请本地知名企业的代表介绍企业对本课程知识的需求和使用状况。这样便于我们根据需求及时的调整课程结构并设置更为合理的实验项目。“走出去”一方面可组织老师到其他高校去学习和观摩,了解他们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上的经验和进展。另一方面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及时了解专业建设的最新动态,并应用到实验课程的程建设中去。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必要保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只有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对实验教学有所贡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实践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倾斜,使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另外还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到其他实力较强的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实验操作技术,巩固专业知识。

2.3 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本身综合性较强,包括的内容范围较广。针对目前我校该课程实验内容较为单一的特点,我们需要根据理论课程的内容重新设计实验环节,在原有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设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教授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实验教学方案,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

[2]景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6).

[3]连仁包,陈端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