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电子商务就业精选(九篇)

电子商务就业

第1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就业 前景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该怎样有机的把电子商务课程组织好?学校该如何做好与社会的对接?是当前电子商务教育行业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

第二、学生的实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说到这一点,其实除了校方,学生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学生在这一方面自己应该主动做好与社会的对接。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分为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和综合管理型人才,根据调查、综合结果,我们在以上三类人才基础上对就业岗位进行进一步细分,并对不同岗位做简要介绍:

(一)技术类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1、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策划/编辑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规划、网络编程、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设计等工作。

2、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设计/开发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页设计、数据库建设、程序设计、站点管理与技术维护等工作;

3、电子商务平台美术设计(代表性岗位:网站美工人员):主要从事平台颜色处理、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工作。

(二)商务类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1、企业网络营销业务(代表性岗位:网络营销人员):主要是利用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业务、网络品牌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

2、网上国际贸易(代表性岗位:外贸电子商务人员):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贸易。

3、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代表性岗位:网站运营人员/主管):频道规划、信息管理、频道推广、客户管理等。

4、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的推广(代表性岗位:网站推广人员):负责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提供电子商务支持服务、客户管理等。

5、电子商务创业:借助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利用虚拟市场提品和服务,又可以直接为虚拟市场提供服务。

(三)综合管理人才岗位方向细分:

1、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项目经理):这类人才要求既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都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又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2、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部门经理):主要从事企业电子商务整体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根据社会所需人才来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就好业的一切前提,那么就必须知道电子商务专业到底须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在电子商务人才类型及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分析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如思科;懂得路由协议,TCP/IP协议等,熟悉局域网知识,网络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平台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目前有server2003;数据库有SQL server;电子商务应用有commerce server、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安全保证有ISA server等等。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比如界面设计,可能就需要涉及html、css、xml、脚本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Dreamweaver,Photoshop等网页设计和图象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

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应做好与社会的对接

1、学校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或高职院校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且办得红红火火。现有已经开设或正想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一定要领导重视,并在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硬件方面,建立高技术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同时对互联网络进行大规模改造,加快网络速度,增加带宽,为电子商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软件方面,购买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如电子商务师职业全国统一培训使用的电子商务师实验室(ECP)软件等。

2、师资建设方面

师资应引进来自于一线电子商务企业的操作人员或是具备电子商务师等资格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这些老师其中一部分必须懂得工业、商业、流通、外贸、消费领域等的商业贸易的模式,能够在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评价电子贸易时机,知道如何签订支持电子商务的贸易合同;了解如何建立支持电子商务的财务会计构建;做到同时精通企业管理和通晓技术。另一部分要熟悉、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解构建销售和服务的电子商务系统,懂得如何评价各种电子商务工具。

3、专业培养目标与知识体系方面

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企业对这类人才的工作能力来确定,因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所以在知识体系方面要考虑全面,至于其专业如何建设,课程如何设置,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国内外教育学者都在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建设。

在做好以上的同时,还应与社会、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实践基地,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

第2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的设定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当代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电子商务调查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操作员等,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要根据社会的具有需要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出具有丰富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人才,又要培养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的技能。教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营销管理理论知识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工作中为企业创造利益。

2合理设置电子商务教学课程

纵观我国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课程的和重点偏向于商务、经济类课程,或者是偏向计算机操作类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是不全面的,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之后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校电子商务课程使用的教材必选保证是最新版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技能实践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等大学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交际能力,英语技能也是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必不可少的技能。专业知识课程主要有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企业营销等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技能实践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弟子商务网站建设以及操作、数据开发等IT技术,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电子商务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3加强电子商务教学额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高校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我国高校基本都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电子商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数量少,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由于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时间晚,部分高校电子商务教师不是专业出生,要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培训。首先要鼓励教师进行再教育,学校加大教师培训投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加大对教师教研的资金投入。其次,可以聘请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企业优秀电子商务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专家讲座、会议等,完善电子商务教师团队。最后,加强电子商务教师的实践经验,组织教师走进企业去学习,熟悉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

4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情境教学有利于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比如模拟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办公等情境,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教学项目,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注重学生的探索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传统的电子商务理论学习是枯燥难懂的,而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5完善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学校要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电子商务人才,按照企业人才需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作,既解决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工学交替”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电子商务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企业在每个学期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实习中培养实践能力,有效地将所学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企业可以根据实习情况确定重点培养目标,优秀实习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购买先进电子商务实验操作设备,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6结语

第3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伴随电子商务学生结束学业,问题也接踵而至。从宏观上看,中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截止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依然偏低,并且还没有达到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平均水准。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社会各个行当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依然极为强烈;然而,社会的需求与就业率却不是正相关关系,问题出在哪里?在电子商务这一有着强烈时代烙印的领域,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却遭到了冷遇。根据经验以及调查结果,人才市场的兴盛或衰落会映射出某一领域或某类新技术以及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讲,已结束学业的学生求职无门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电子商务就业率偏低对电子商务科目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究竟是市场放弃了电子商务专业,抑或是电子商务人才在人才市场上脱轨,这一部分问题应引起重视。

(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解析

依照调研的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说到求职无门的原因时指出:对职业对口的岗位感到迷茫。

1.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意向不清

从毕业生的视角出发,就业意向不清是导致求职碰壁的关键性原因。因为无法精准定位求职的领域和岗位,所以,毫无特色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通常在初试就被淘汰;即便取得面试资格,因为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状况以及发展潜力不甚了解,对单位供应的岗位缺少实际工作履历和激情,用人单位弃之不用也情有可原。

2.招聘单位没有提到“电子商务”

招聘单位极少在招聘职位上注明“电子商务员”的职称,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调查的结果做出了如此判断:对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包含信息调研、市场策划、市场销售、国际贸易、电脑技术、财会、行政等等职位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然而,这部分单位并没有在职位的说明中注明“电子商务”。因为毕业生无法判断这份工作是否与自身的专业对口,因此选择了别的职务。并且,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并未将所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与某一职位融合,简历没有体现自身的特色,并且缺乏简历制作能力,谈吐能力也不是太强。

3.供需双方在概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差

例如,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缺少销售类职员,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在职位说明上会着重强调市场营销,单从名称上来说,市场营销毕业生在此职位上比电子商务毕业生更有市场。然而,市场营销在高校,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中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且电子商务毕业生还兼备运用高科技手段展开市场调查和解析、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途径销售、电子化国际贸易及电子化客户服务等拓展后的技能和学识,应该更有市场。也就是因为字面上的误差,导致8%的电子商务应届毕业生觉得对口的工作很难找到。

4.电子商务毕业生缺少技能训练

电子商务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商务科目,不论是电脑还是互联网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等都必须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经验。虽然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在朝着这方面努力并且开始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并使用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然而,这部分软件功能不是特别健全,而商务行为又是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缺少如假包换的生意人,将全部商业行为都固定化,这无异于是照本宣科。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相去甚远,即便面试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问题。对上述原因进行解析后,笔者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各方面都有着一定责任,无论是个体还是实体都应查漏补缺,力图改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状况。

二、电子商务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培养目标,适度进行专业调整

当前,大部分的培养机构制定的培养目标都比较笼统,以“无所不能”为培育电子商务人才的目标。万能人才确实是目前社会急需的栋梁之才,然而这与中国用人单位当前对电子商务人才在专业以及实际工作上的特征不相符。各个高等院校应依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为电子商务科目明确就业方向,对传统领域应细致划分,以特定领域的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的需要来规划专业发展蓝图。例如,国际贸易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市场销售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客户服务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等。李儒,客户服务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就是一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为客户服务能够为用人单位创造利润。传统公司无论领域、特性,都会愈加注重客户服务。电子化模式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客户服务学识和能力,而应聘者在应聘该职位时,其能力是被广泛看好的。这类专业能力是未来用人单位的向心力的来源。而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商务行为愈加倚重互联网技术,当前中国使用电子化技术进行国际贸易操作的就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许多并没有经过正式的电子商务培训。在未来,中国需要200万的国际贸易人才;但是,我国每年经济类学府毕业生才13万。因此,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经贸人才稀缺。中国当前有着大批做国内贸易的生产类公司以及服务类公司,1100万中小规模公司中,接近1/4的公司已经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从与相异岗位专业学识的融合来说,以后中国将缺少可以融合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管理、行政财会等多个行业的综合类电子商务人才。而它类的方向也大同小异,即是说:以电子商务技术为特长的专业人才将在未来很有市场与发展潜力。

(二)激励老师搞学术研究,提升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激励高等院校的老师进行学术研究,诱导其将商务和技术融合,并进行课题创新,并不断为自己充电,完善电子商务知识结构。老师应不害怕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积极参加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应具备前卫的意识以及观念;没有实际操作过,那么教会学生电子商务技能就只能是痴人说梦。另外,老师应在网络上购物、消费,尝试在网络上进行储蓄、取款、转账等,在互联网上发现商机,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特色、又与时俱进的教学方略。

(三)多元化教学,强化实践质量

目前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电子商务科目是一类要求动手操作的科目;老师应邀请业内精英对学生进行经验的传授;在案例教学中,应适度加进成功的老板或个体商人的口头表述。这样,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将难以磨灭。

(四)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应将职业目标规划、专业学识累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向用人单位靠拢。这样,毕业生在领域学识、电子商务的运用层面有着极强的知识储备,并且有着较强的感性认知,首次就业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值得一提的是:应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挑选工作单位时,应考察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身发展,并且有没有发展潜力。

三、结语

第4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关键词]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模式

作为一种代偿工具,互联网的发展对残疾人社会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电子商务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开创残疾人就业的第四种模式。

一、利弊:三种就业模式比较

目前,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绝大多数残疾人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就业是残疾人的基本人权。残疾人只有通过就业,才能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状况,减轻家庭负担,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业权即生存权和发展权。就业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首要内容。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模式主要有三种: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按比例分散就业和自主就业。福利企业是国家和集体为助残疾人就业而创办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企业。实践证明,在国家实行扶持保护政策的前提下,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模式对于扩大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和生存条件具有重要作用。按比例分散就业模式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社会单位必须按一定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或者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方式履行法律责任。其实质就是把残疾人就业作为全社会的责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安置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是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通行的政策,对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发挥其创造性具有积极意义。集中就业是残疾人事业处于收养救济阶段的高级就业形式,分散按比例就业是残疾人事业处于平等参与阶段的较高级就业形式。自主就业是相对于安置就业而言的,是一种初级的创业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体就业”和“灵活就业”。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自主就业规模要远超过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自主就业模式有利于残疾人就地安置、规避社会排斥,在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当然,这三种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许多不足。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福利企业是在政府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较低、体制不活、粗放式经营、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资金匮乏、产品落后、管理意识和手段落后等问题。在市场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国家和集体所有制为标志的福利企业急剧萎缩,不仅无法吸纳新成长的残疾人劳动力,而且还要排放大批下岗或失业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方式通常只能满足素质较高、身体条件较好的残疾人就业需要。由于多数企业对残疾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勒努瓦意义下的社会排斥,按比例就业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着“挂靠”现象;其实质就是用人单位不给应接纳的残疾人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只发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费。按比例就业演变成按比例救济,与充分利用残疾人人力资本、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社会融合的立法主旨背道而驰。对于自主就业而言,个体就业周期性、多变性、不稳定性矛盾比较突出,加之缺资金、短场地,大多从事传统经营项目,缺乏市场竞争力;灵活就业岗位技术含量很低,不利于残疾人的长期发展,工资待遇也仅能维持温饱水平。

二、残疾人就业现状与电子商务兴起

以上三种就业模式在解决残疾人就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大量统计资料上看,目前中国残疾人的就业形势和生存状态还不容乐观。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已经实现就业的有2266万人,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我国今后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15岁及以上残疾人口在业比例为31.02%,无工作的占69.98%,而非残疾人口的在业比例是72.67%。据《2009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度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13. 6%,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 2%的3. 2倍,而实际失业率远不只如此。2008年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仅为4.4%。另据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9%。2008年度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4%,高出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0.4个百分点。城乡残疾人通过就业自食其力还存在不小困难,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2009年,未就业残疾人生活主要来源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例在城镇为40.5%,农村为76.9%。可见,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残疾人的生存状态也亟待改善。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丹尼尔•贝尔意义下的后工业社会,又称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知识、信息和创意这些人力资本要素比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体力资本在社会大生产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而在知识、信息和创意等人力资本方面,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在信息社会中,互联网是一个新的生产技术平台。它将空间地理特征完全扁平化,消解了空间距离所形成的物理障碍,使残疾人能够和健全人完全无差别地参与虚拟网络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这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从广义上是指以电子设备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在狭义上是指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消费者、中介商等相关各方行为的总和,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通过互联网交互传递的过程。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每年都在稳步增长;从2005年底的1.11亿增长到2009年底的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也从2005年底的8.5%上升到2009年底的28.9%,超过25.6%的世界平均水平。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迅猛崛起。截止2009年底,中国网络购物使用率达到28.1%,使用规模为1.08亿人;网络购物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630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105.2%。互联网普及和电子商务兴起为残疾人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消除残疾人就业瓶颈、改善残疾人生存状态,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

三、第四种就业模式:优势与策略

电子商务主要分为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三种典型模式。与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是C2C模式。在C2C模式中,买家和卖家既可是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家、也可是普通消费者,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因而物流一般是双向的,交易地位可以随时转换。目前有不少残疾人在淘宝、拍拍等大型C2C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网上商店。但这些零星散落的网店淹没在众多的电子商务商家中,很难体现出竞争优势。因此,我们提出新的构想――打造专门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创残疾人就业的第四种模式,即电子商务创业模式。

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是以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以各地残联的管理服务网络为辅助、集就业和创业于一体的现代就业方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所有能操作电脑的残疾人,实现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家居办公)功能,有效地避开了现实空间中的物理障碍;同时,这种模式还有利于避开按比例就业中的社会排斥、发挥残疾人的人力资本和时间成本优势;此外,还有助于残疾人通过网络虚拟世界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消除在现实世界中被边缘化的不良影响。

这种就业模式的实施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规划和组建,建立独立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一种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协调,与现有的淘宝网、拍拍网等大型C2C电子商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由他们专门开辟出专属残疾人商家的、网络无障碍的商务专区。然后各地方残联对待业的残疾人进行电脑技术、商务知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对有开办网店意向的残疾人进行登记注册,使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率先实现实名制,消除网络虚拟空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交易风险。全国各地社区残疾人专管员要深入到户,帮助残疾人创业者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发挥各地优势,创办最具地方特色的网上商店,避免产品雷同所造成的价格竞争。各地方残联还可以组建残疾人的物流配送中心,为残疾人C2C电子商务提供快捷而廉价的统一物流配送。此外,各地残联还可以组建残疾人C2C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以行业法规来规范商家行为,打击不良商家,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可以对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和广告推广,汇集包括公益组织在内的各种力量把这个平台推广到社会中。残疾人商家既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办自己的店铺,也可以推销残疾人电子商务平台的产品,实现“网上下单、实店取货”的功能,进而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营销网络。

参考文献:

第5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质量

我系近三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9% 以上,签约率也达到85%以上。但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的调查来看,我系的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其就业竞争力在所抽取的38个样本中排名28。本人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辅导员,为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学校提出的高比例和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特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对我系电子商务专业 2010、2011、2012 届毕业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班级QQ群、电子邮件、电话询问和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毕业生几种方式。回收问卷147 份,有效问卷139份,占总调查问卷的95%。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就业单位性质:

由于不同性质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截然不同,因此,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也能反应出他们就业质量的高低。调查结果为,我系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民营企业。其中2% 的毕业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5% 的毕业生就职于国有企业,85% 的毕业生就职于民营企业,而有8% 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1.2 从事的工作岗位:调查结果为,毕业生中担任部门主管占14%,从事营销工作占69%从事基本技术的比例占14%,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毕业生仅占3%。从结果来看,营销类岗位占了主导,主要包括产品在线推广、销售、客户服务以及物流方面,这个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与人才市场对营销类岗位需求量大有直接的关联。电子商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也主要是这个原因。

1.3 工作报酬:工作报酬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一个侧面反映,调查显示,目前,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报酬主要集中在1200-2500元之间,比例占61%,2500-3000的占23%,3000-4000 的占10%,5000元以上的占到4%,仍有2% 的毕业生薪酬在1200以下。与我校的其他专业相比,居于中间位置。

1.4 学生换岗情况:调查结果为,我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换岗频繁,岗位稳定性较差。其中毕业后半年内换岗的比例高达59%,有的同学一年换过三次。换岗的原因有45%的同学是由于报酬不高,工作岗位没有技术性,未来没有发展空间等。

1.5 人岗匹配度:人岗匹配度是指人的特性与职业因素的适应性,即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程度,它是一项反映就业主体意愿的尊重性指标。调查结果为,电子商务毕业生人岗匹配度偏低,139名毕业生中,较匹配的占22%,一般的占46%,不太匹配的占32%。

1.6 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对现有工作的心理满足度,是反映就业主体内在感受的主观性指标。调查结果为,139名毕业生中,满意的占19%,一般的占48%,不满意的占33%,我系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偏低。

1.7 职业发展空间:职业发展空间是指毕业生就业后能否在工作中以参与培训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具有良好的晋升发展空间。调查结果为,139名毕业生中,较好的占24%,一般的占46%,不好的占30%,可见,我系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不太看好。

2 电子商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建议

从调查结果分析,我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性质、从事工作岗位、学生换岗情况、人岗匹配度、就业满意度以及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整体就业竞争力偏低。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

2.1 多方位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积累所具备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它决定毕业生能否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能否把工作做好。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借助包括参与校内外的竞赛、社团组织、学生会等机构、寒暑假社会调研、各种兼职等社会实践平台,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危机处理等综合素质,提升学习、适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2.2 强化校企合作,注重校外实训对就业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载体、以兴趣为指引,将专业学生分方向教学,借助企业的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另外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挖掘出网站建设方面的优秀人才,大大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技术方向比例,另外网络营销岗位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组建团队,帮助企业整合营销以及做相关的策划工作,通过实际项目来带动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工作经验,积累工作成果,从而提高学生未来在这方面的就业就业质量。

2.3 合理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由市场决定,由用人单位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定位,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宽度和广度,涉及面要覆盖所有电子商务职业化岗位,不必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精度,要能体现高职学生" 理论知识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直接上岗快" 的特色。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以" 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把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商务平台建设与推广和网上贸易方向。

参考文献

[1] Mycox:苏州市职业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

[2] 郭汝惠: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及发展前景[J],教育与职业,(36 )

第6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 电子商务 就业 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3-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社会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了大批的电子商务人才。然而,在人才市场上并存着许多电子商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大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专业对口岗位的供需错位现象,说明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突出教学的方向性和实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

一 优化教学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定教育。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短,许多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将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模式和方法直接应用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弱化了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实用性和职业性。为了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必须立足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这一大方向,以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行业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积极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系统规制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定位,既要关注目前的就业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业务要求,也要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把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实际操作技能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形成扎实的电子商务专业素质,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二 优化教学内容

电子商务作为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新型交叉学科,在专业课程上涵盖了计算机、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现代物流等诸多内容。这种缺乏重点和深度的大拼盘式教学内容的设置,培养的人才没有专业个性,当然就失去了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要敏锐地预测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培养既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能力,又有现代管理知识和商务活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主旨,优化专业教学内容。一是要结合行业细化特点和学生的职业趋向,有侧重地开设医药电子商务、媒体电子商务、汽车电子商务、房地产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二是围绕不同行业对电子商务的特定需求,强化信息服务、物流应用、营销应用等专业教学内容。三是结合就业岗位需要和学生接受能力,对通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通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强化、删除或添补优化处理教材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从而确保学生专业强项与岗位需要的对应,有效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实务处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 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映,是为宏观把握教学双边活动而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仍没有摆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中引导不够、灌输过多,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现代高职教育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电子商务教师要在教学中主动地优化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教师角色由教学主导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转变,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四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求职就业,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状态、情感意识、意志品质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教学方法的优化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而言,教师应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网络营销、产品图片处理、商务网站维护、品牌的包装宣传等业务技能训练,把学校教学与社会电子商务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社会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诸如建行“e路通”杯大学生网络商务大赛等商务技能竞赛,切实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创新能力。

第7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关键词:就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依赖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及组织方式都要紧密结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紧紧围绕“就业”这一导向。

一、我国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及就业现状

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大中型企业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很多企业已经基本实现订单及付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电子商务的健康长足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市场的需求每年可达20余万,而所有电子商务毕业生每年不超过10万人,人才短缺。但事实是:用人单位不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人才,而学生毕业找不到对口的企业。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对口率不到20%,远低于其它专业平均水平。一个尴尬的局面是: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难以就业,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一般情况下,我们把电子商务人才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技术研发型;(2)营销管理型;(3)商务操作类型;(4)物流服务型;(5)高端集成型。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受经济环境和电子商务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许多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存在方向模糊,专业定位不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普遍“大杂烩”的现象。

2.课程体系不合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既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要侧重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大致相同,方向和特色不明显。

3.理论课教学质量不高。许多课程缺乏必要的衔接,一方面,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杂,难以形成教师之间的教学团队,使得教师很难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专业研究更是不能优势互补,难以形成合力,很难共同承担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不能很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改善学生理解理论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目标上模糊混乱,学习缺乏动力。

4.实践、实验教学环节效果不好。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实践、实验环节尤为重要。对师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很高。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部分毕业于相邻的经济管理和计算机专业,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和研究工作,受其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教学中难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在实践、实验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突出。

三、以就业为导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1.明确培养方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其交叉学科的特点,设计不同方向的培养模式,供具备不同专长的学生选择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可以从以下五个训练模式中选择1至3个来确定自己的专业知识方向:(1)信息技术方向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信息处理能力。(2)物流方向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物流配送业务经营管理能力(3)网络支付与结算财务管理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资金流量管理及电子支付与结算知识运用能力。(4)电子商务技术方向模式。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5)集成模型。此模式整合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个知识模块,宽口径和复杂的培训目标侧重于综合性高端人才的培养。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实训环节要求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和真实的电子商务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有效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和扩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将来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3.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长,组成教学团队,并以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专业课程群建设。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深入研究各专业课程间的关系,研究和探讨各种教学方法,倡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项目,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4.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课堂上采取讨论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中,经常举办专业活动,加强学生学习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5.优化课程体系。真正从实际需要出发,深入进行企业市场调查和研究,精心设计专业课程开设的时间和内容,紧紧围绕就业需求这一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拓宽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设计要清晰、完整。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践活动,尝试利用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创办电子商务网站,组织学生接触实际,进一步了解B2C和B2B业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子商务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现代社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求必须具备全面的动手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

6.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设施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综合教育平台。公共基础课的设置要满足商贸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的知识要求,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经济贸易课程内容,同时又具备计算机网络及电子通讯知识基础,课程内容设置要遵循理论够用即可。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要围绕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及商流四条主线,课程内容上要侧重实验、实践环节,可操作性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而不厌,在实验与实践中获得专业能力。综合教育平台鼓励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力求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巩固实践教学成果。

设置“模块”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的设置要依据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查和掌握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专长及他们的专业方向与就业趋势,可以设置为网络营销方向模块,电子商务技术方向模块,物流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学生课程方向的定位可在大学三年级进行。大学四年级时的课程可以设置为全实践教学模块,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选择进行实践教学模块,并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将专业知识与就业结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结论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改革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做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办学,只有这样电子商务专业才能健康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呈现电子商务人才供不应求的美好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顾科健.中国加入WTO和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中国加入向WTO与湖北怎么办-加入WTO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对策研究,2000.

[2]胡街镇.依靠发展本地企业的优势,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A].2010年教育技术培训的第三次国际会议上(第8卷),2010.

[3]张文斌,蔡大象.编年史权利;上海蔬菜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调查报告[A].东中国农学会周年会议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年度农业会场会议论文集.

[5]迪江南.讨论开放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施工,营销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8]蔡瑜,李心在.电子商务中的信任和建立方法,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年度会议论文集.

[9]周江,郭勤.批发市场开展电子商务研究.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和流通现代化研讨会.

第8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就业率

一、引言

2008年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281.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82.5%,人均网购金额超1600元,比上一年增加582元。网络购物已经广泛渗透至网络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电子商务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一波一波崛起。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表现为数量的扩大化、层次的丰富化和节奏的紧迫化。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大量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据新华社报道,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仅为20%,这不得不引人深思: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该何去何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去解决?

二、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电子商务培养模式多样化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高校开始开办电子商务专业。早期开办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有三类方向:第一类是外贸方向,主要注重国际电子商务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这一方向对学生的英语要求很高,一般主要在外贸领域就业。第二类是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技术方向,培养的是偏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第三类是以经济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方向,培养的是偏管理的电子商务人才。目前,第一类较少,大部分是偏技术或偏管理的培养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相当多的企业不知道招电子商务的学生究竟能做什么,因为培养模式的差异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以他们干脆直接招收了外贸类专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做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贪大求全

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类专业,其竞争优势就在于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培养综合类人才很困难,许多的学校给电子商务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是:专业课程当中,一半为商务管理类课程,一般为商务技术类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合理,而在实际中就是因为培养过程中没有重点,贪大求全,导致了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什么竞争力。因此电子商务本专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太受欢迎,就业率一直偏低。

3.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严重落后于实际,教学资源跟不上实际需要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实际发展非常迅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严重落后于实际。高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一方面缺乏大量具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实训基地,导致理论知识和应用脱节,教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与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4.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和高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定位错位

目前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主要有两类:少数比较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和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对高校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电子商务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是全面的、精通的,安置在哪一个节点都能发挥最大效用的,可是即使高校依据企业需求进行定位培养出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了,企业却又不敢用了,因为企业虽然很清楚岗位定的愈细、分工愈明确,带来的效益就会愈高,可是每个岗位只是发挥了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很小一部分潜能,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解决电子商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对策探讨

1.准确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的成功运作需要各层次的人才,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根据市场的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层次可分为应用层、策划层和管理层。如果把电子商务三个层次的人才按金字塔结构排列,管理层是塔尖,策划层是塔身,应用层是塔基,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该是塔基的应用层。这一层次的人才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力量,对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校实际,在全面讲述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同时,把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不同的方向,而不应该是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博而全”的电子商务专业通才。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根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要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宽度和广度,涉及面要覆盖所有“电子商务化岗位”,但不要求理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精度,只需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以“够用”为原则。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以“小方向,重特色”为原则,把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网上贸易和物流管理等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生态链。电子商务实务的完成并非依赖一己之力,而是强调多方协作,因此,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当中也应始终贯彻这一思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专业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需求,根据电子商务专业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找准自己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生态链中的位置。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大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多渠道引进掌握电子商务新技能、拥有电子商务新思想、关注并能准确判断电子商务发展新动向的高新技术人才。

(2)聘请行家到校任教。社会上不乏电子商务行业领军人物和电子商务业界践行代表,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他们到校任教或作为实践课指导老师,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他们意见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安排教师进修和交流。很多的组织和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高职院校应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先进经验、捕获有效信息,完善和修正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短处和不足。

4.完善实训设施,抓实实训教学

(1)引进或自主开发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目前市场上有部分比较成熟的、高仿真的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比如德意数码、浙大科技等开发商推出的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可以帮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提高电子商务的实训技能,高校可以通过对其考察评估后出资引进,有实力的高校也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择自主研发。

(2)带领学生参与具体项目设计,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任务分解成单个项目,由教师指导,带领学生学习团队或小组,进行“项目驱动式”或“体验式”教学。比如,在网络贸易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解成网络营销组、贸易洽谈组、商品采购组、单证处理组、财务处理组、物流组、售后服务组,针对一笔订单,各小组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这笔业务,获得下一笔订单时各小组成员轮岗,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既熟悉了这一教学环节的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又掌握了实践技能,教学效果非常好。

(3)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或实训实验室,实现“工学结合”和“商学结合”。选择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训教学项目,高职院校师生均可获益,比如淘宝公司推出的“淘宝创业实训基地”项目,高职院校只需很小的投入就可以建立起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而且淘宝公司免费提供规范实用的师资培训、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网络实训平台等资源,优秀学生还可以获得淘宝网实习、就业的机会。

(4)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免费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商务流程。互联网络蕴含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成本极低甚至接近0成本,充分合理引导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利用这些资源也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比如淘宝网、拍拍网等还有其他的一些论坛和虚拟社区,不仅能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训学习的平台,还可以作为他们自主创业的平台。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以技术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商务模式主导的趋势锐不可当,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高职院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认真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特征,结合高校自身专业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借鉴先进经验,形成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出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锋.商场现代化.电子商务就业路在何方[j].2005,(9).

第9篇:电子商务就业范文

1.1 研究背景 据我国2014年1月16日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已突破6.18亿人,因特网普及率达到45.8%,并呈持续上升趋势[1]。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00720.4亿元,同比增长22.6%,预计2017年交易规模达到20万亿元,复合增长率21.0%[2]。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各地区间的商品、信息、人才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加快建立地区商务交流机制,培养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是电子商务行业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近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未来5年,我国现有的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尝试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更加趋紧。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680万人[3]。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也蕴涵着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我国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人才建设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采取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但与此同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针存在问题,导致其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实现了经济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科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此情况下,一些高职院校过分强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且泛化。相比于其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核心能力,这直接影响了其就业质量。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详见图1)显示,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为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毕业生难以找到符合其专业能力要求的岗位。

1.2 研究现状 王冠宁等(2011)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组织模式和课程体系,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电子商务行业输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懂技术,精操作,能管理,善运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朱一青等(2011)指出从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现状来看,需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公共课的开设和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5]。彭焕文(2011)提出以网络营销为实践支持,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6]。

从现有的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来看,大多注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法、培养途径及对策的研究,而对电子商务人才所需具有的核心能力研究较少。本文在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研究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指标,并提出了合理化的人才培养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参考和借鉴。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2.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析 近些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其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其岗位分工也趋于细化,岗位数量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加。此外,除了电子商务行业之外,一些传统行业,如加工制造、旅游、传媒、工贸等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较好。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盲目的,人才需求标准不明确,缺乏科学的人才衡量标准。例如有些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虽然有的在岗位需求一栏注明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但多数岗位则将网络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结合在一起,并不一定是电子商务专业。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岗位方向,我们可将其就业岗位划分为商务类和技术类两种类型,每一类型的就业岗位都有其专门的职业岗位群,详见表1。

2.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对各职业岗位都制定了明确的人才需求方案,并列明了相关要求,如需求人数和职业能力要求等。按照电子商务企业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得到各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详见表2。

据统计,在所有电子商务企业岗位中,针对网站建设和推广设置的岗位主要有网站策划、平台推广专员、产品策划以及网站策划等;针对产品销售和相关服务设置的岗位主要有销售代表、销售工程师、电子商务专员等。各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差别较大,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外贸电子商务员和销售代表这两大岗位群的招聘职位数量最多,企业的需求最大。同时,企业招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位主要侧重于商务层次,其原因是针对专业性强、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网络技术等职位企业更倾向于招聘计算机专业学生来承担。

3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分析

3.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定位 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并迫切要求培养和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化职业人才,以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通常会关注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消化能力、职业道德与契约精神、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而言,要想学好电子商务,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就必须培养其电子商务感,提高其运用电子商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商务为主,以技术为辅的职业能力,并能理解和掌握商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在电商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信息技术发展和商务的关系,特别是通现代信息技术对商务的影响,包括对企业、市场、消费者、商务流程等各方面的影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岗位都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同时还要求员工具备一些必要的商务管理技能。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培必须积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计算机、信息、经济与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分解 我们可以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从而得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分解表。详见表3。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表3包含的6项二级能力指标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使其具备这6项专业二级能力,提升其就业综合竞争力,增加其就业优势。

4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培养学生胜任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更强调学生职业的发展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以使学生能适应将来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强调所有学生应具备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

4.1 通过仿真教学项目,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仿真的实践教学,利用电子商务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企业有关岗位角色参与到电子商务交易及管理流程,体验电子商务的完整交易流程及相关的岗位设置。例如,我们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中利用博星电子商务教学系统模拟B2B、B2C、C2C等交易,使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的同时既能对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有全面的认识,又能在模拟的市场竞争体验中提升职业技能。

4.2 通过全真教学项目,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在每学期安排一些全真教学项目,并通过真实的实践内容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电子商务的完整流程,明确岗位设置的标准和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项目,并通过岗位实习和体验了解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从而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同时,学生通过与企业接触,不但锻炼了其专业技能,而且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4.3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高职人才培养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时效性,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其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各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应用至课堂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比如在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增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为学生分配具体的项目任务,并要求其在同学的协助下完成任务,最后老师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时归纳本次任务涉及的知识点。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其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的过程。

4.4 通过参加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在日常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融入竞赛机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级各类电子商务类技能竞赛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和提升其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在竞赛参与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商业问题,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其专业能力素养。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全程电子商务模拟经营大赛等,学生在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可以积极与企业沟通与交流,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竞赛方案,从而激发其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并有效锻炼其职业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

4.5 通过双证书机制,增强学生职业技能 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双证书机制,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提升其专业能力,增加其就业资本。在电子商务企业中,各岗位的能力需求标准存在很大不同。如助理电子商务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网络应用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电子交易能力等。另外,学生可以在考证的同时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识,积极了解当前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形势,并通过参与专业实践的方式提升实践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将资格证书考试标注融合在网络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实务这两门课程中,以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