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电子商务要素范文

电子商务要素全文(5篇)

电子商务要素

第1篇:电子商务要素范文

一、我国开征电子商务税的必要性

我国开征电子商务税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发挥税收杠杆作用

电子商务素有“朝阳产业”之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1年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初衷,就是为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即当经济过热,居民收入增加时,纳税人数增加,部分纳税人上升到较高的税率档次,出现“累进爬升”现象,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紧缩消费需求,使经济过热问题出现缓解;反之亦然。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采取主动干预的经济政策,尤其注重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面对当前电子商务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我们不能再将其束之高阁,弃而不用,而应该将其纳入到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体系中做全盘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使之为宏观经济发展服务。

(二)有利于筹集财政收入,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税收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收收入作保障,国家机器将无法运转。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高达95%以上。如果将电子商务产业纳入征税范围,不仅有利于规范产业发展秩序,也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电子商务的全球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纳税主体呈现国际化、虚拟化,无法准确判定纳税人身份和纳税地点,使得国际税收管辖权的界定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合理划分国际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三)有利于调整消费结构,体现国家经济政策

电子商务虽然是以虚拟经济为依托,但其交易对象大多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商品。因此,对交易环节的电子商务产品征税,可以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例如对烟、酒等不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产品适当加以重税,就可以纠正消费者的偏好误差,合理引导消费倾向;而对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产业,可以施行各种税收优惠减免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从而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

(四)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税负公平公正

无论是何种税种,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收入调节作用,因为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点毋庸置疑。电子商务虽然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但它并没有改变商品交易的本质,仍然具有商品交易的基本特征。根据税收公平原则,电子商务和传统交易方式应适用相同的税率,承担相同的税负。因此,从税收法定角度来讲,虚拟经济也应纳入实体经济的征税范围,不能使其成为税收的“真空地带”。

二、我国开征电子商务税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电子商务立法进程缓慢,税制要素确立困难

中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相关政策监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4年8月我国信息化领域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至2013年3月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我国先后颁布了十几项关于电子商务的法规和制度。无疑,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对20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与规范。但纵观这些法规制度,普遍存在立法层次不高,缺乏法律权威性,而且很多政策法规内容相互重叠,在实践中的遵从度很低,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另外,电子商务以虚拟经济为依托,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等税制核心要素的确立十分困难。根据交易的电子化程度,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有形电子商务和无形电子商务。有形电子商务仍然需要利用传统渠道,如邮政和快递服务等将在网上订购的商品邮寄到消费者手中,因此不存在课税对象难以确定的问题。但无形电子商务由于其数字化、信息化的特征,即可数字化的产品,如软件、音像制品、信息服务等则难以确定其课税对象。而且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交易双方均使用网络上的虚拟身份,交易行为超越了国家界限,联网的计算机IP地址还可在国际互联网中进行动态分配,这种直接、迅速的电子交易方式,省去了传统贸易的中介机构,使税务机关难以通过现行税制确认纳税人,代扣代缴体制根本无法实行。加之税率的确定也存在诸多难题。首先,税率和税种紧密关联,例如增值税、消费税的征税环节、缴纳方式和缴纳时间等难以有效确定,容易造成偷税、漏税。其次,我国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阶段,根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税收保护政策,税制选择不当就会出现“档次爬升”现象,阻碍产业的长期发展。

(二)电子商务税务登记管理制度落后,征管稽查难度大

我国现行的税务登记基础是工商登记,然而长期以来电子商务经营者只需注册,获得域名即可从事网络交易。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并未明确规定电商必须进行税务登记,虽然2010年工商总局颁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但此规定中的“实名制”形同虚设,电商经营者只需向网络交易平台的管理者进行实名登记,而无规定到工商部门进行实名制登记,因此形成“税收真空”,使电商成为避税天堂。而且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纸化交易使得各种订单、销售合同和其他各类票据等都以电子形式保存,我国目前尚未对电子凭证保存期限做出具体规定,且电子凭证易修改,不留痕迹,使查账征收失去基础。另外,匿名支付、代付等多种支付方式,超级密码和用户名等隐藏交易信息的保护措施,使税务机关无论从人力、技术,还是部门协调的角度,资料收集都十分困难,税务稽查工作成本高,效率低。

(三)电子商务交易开放程度高,国际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

电子商务交易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的特点给国家税收权益带来严峻挑战。首先,常设机构的确定受到挑战,跨国利润也难以在分总机构之间合理划分,使得很多跨国公司利用电子商务渠道成功避税,致使国家税收权益遭受严重损失。其次,电子商务纳税主体的国际化和虚拟化,IP地址和网址等虚拟空间事物并不能作为地域管辖权的判定标准,这些都给纳税人身份和纳税地点的判定造成困难,使税权划分和税收征管困难重重。

三、我国电子商务税制要素设计

电子商务发源于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伴随着产业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尤其是税收政策也日趋完善。目前,西方国家关于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既有分歧又有共识,分歧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按何种税种课征,而共识是应逐步对电子商务课税,就连一贯主张电子商务免税的美国也开始研究电子商务相关的税收政策。笔者通过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印、俄等新兴经济体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并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电子商务税制要素的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一)纳税主体

从表中可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中,电子商务的纳税主体都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或购买电子商务服务的消费者个人,根据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电子商务交易的受益者应是纳税义务人。显然,税务机关应根据电子商务的交易性质来对纳税主体进行划分,分为间接和直接纳税人两种。前者只是借助网络完成信息流与资金流,可参照传统模式确定其纳税主体;后者是完全借助网络的新型纳税人,其所有交易都在网上完成,可借助已出台的网络交易实名登记制度,根据交易双方的IP地址或交易服务器地址来判定纳税主体。在我国电子商务税制要素设计中,纳税主体的界定更是一大难题,欲解决此乱象,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借鉴受益原则来界定电子商务纳税主体的范围。

(二)课税对象

从表中可看出,大多数国家的课税对象都是电子商务交易的标的物,即交易对象。发达国家一般以电子商务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课税对象,而新型经济体则将各种交易商品视为课税对象。究其原因,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既是世界政治军事强国,又是电子商务最大输出国,它坚持税负公平,对电子商务企业征税,以确保其实现国际贸易利益最大化。而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阶段,大多是电子商务产品输入国,为了维护国家税收权益,防止税基缩小,削弱财政实力,才被迫对电子商务交易商品征收保护性关税。因此,我国在确定电子商务纳税客体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在原有几类征税客体基础上增加虚拟商品类或提供在线服务类,体现“见产品征税、见交易征税、例外免税”的原则,使税基逐步扩大,实现税制公平,同时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三)适用税率

从表中可看出,大多数国家都坚持在现有税制上对电子商务征税,即不开设新税或附加税,而是修改现行税制,使其适用于电子商务产业,以确保税基稳定。同时尽力避免对电子商务多重课税或税收歧视,一般采用低税率政策,以避免国际恶意的税收竞争,阻碍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设计电子商务税制要素时,应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将电子商务纳入到现有的税收体系,可借助“营改增”的契机,将其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设置低税率,例如实行1%~3%的比例税率。同时增加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个体工商户、大学生创业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电商可给予定额、定期暂缓征税,即制定一个税收优惠期限,在期限内,实现优惠税率,期限结束则施行统一税率。

(四)计税依据

从表中可看出,按电子商务交易价格计税,即从价计征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因此,为了确保国际的税负公平,增强电子商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将电子商务实际交易价格作为电子商务税的计税依据。同时强化税务机关与电子商务运营商、服务商、银行等的协作,有效控制支付宝、财付通、网银、微支付等在线交易平台,控制资金流,才能确保从价计征的准确性。

(五)纳税地点和期限

国外大多数国家关于纳税地点的确定,主要是参照纳税主体的确定方法,根据交易双方的IP地址进行确定或者根据交易受益原则,受益方为纳税对象,受益方所在地为纳税地点。由于电子商务交易中间环节少,方式多样,无法适用多环节纳税,因此,通常以现金交付时间或发票开具时间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所以,我国在确定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时,可结合实际参考这些经验做法,确保现行税法规定得以有效实施。

(六)征管体制

从表中可看出,绝大多数国家的电子商务税都是由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直接来征管。这些国家的通行做法是:在立法层面,赋予中央政府对电子商务税收的征管权,而税款征收,则具体由各级税务机关来负责,上缴后作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我国电子商务税的征管也应体现效率原则,由中央政府来负责,具体由国税局负责征收。税收征管由中央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全国统一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对电子商务税适用的税种(税率)、征管期限、税收减免等进行具体规定。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电子商务税源管理平台,实时采集和记录电子商务交易的税源数据,使全国税务机关可在同一平台共享电子商务税款的征管和稽核。

四、结语

第2篇:电子商务要素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相互关系

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的持续稳定推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逐步进入了快速有序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中国现代商业的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历史纪元,有效保障和提升了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发展事业,与世界经济整体建设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对接水平。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展开简要阐述。

一、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基础理论概述

通过查阅相关学术研究资料可知,与传统化商务交易实践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具备显著差异。电子商务是借助具备充分现代化特征的先进通信技术应用工具,以及相关辅助技术形态所实施的商品或者是服务要素市场交易实践行为,其在交易流程实施方式层面的主要表现特征,在于参与商务交易行为的买方主体以及卖方主体,在具体开展交易实践行为过程中,不需要实施面对面的交易信息要素商讨交换行为,其往往只需要借由现代通讯信息媒介,即可实现对商品要素或是服务要素交易信息的交流沟通,从而在具体开展的商务行为过程中,充分摆脱了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束缚特征,继而有效提升了我国现代商务领域在发展路径层次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实现水平。从具象化商务贸易实践活动的开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通常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划分为两个基本表现层次:第一,简单形式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形如由单一卖方主体与单一买方主体基于之前开展的商务信息交流沟通行为而具体形成的电子化交易合同文本。第二,具备全面性业务表现特征的电子商务交易业务形式,通常表现为借助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交换应用平台开展的,全面化的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其中涉及了商务交易流程、资金传递链条以及物流运输业务实践链条等多个具体方面。在我国现代电子商务产业稳定有序的历史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市场营销实践领域也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在网络市场营销,以及传统市场营销结合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现代市场营销事业逐步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获取了一系列全新的历史发展成果。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应用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在我国现代市场营销事业领域的充分引入运用,电子化市场营销正在逐步发展演化成为我国现代市场营销事业发展路径中的生力军,其在具体化业务交易流程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宣传导向影响作用,为我国现代国民经济与社会建设事业的顺畅有序推进,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实践影响作用。所谓市场营销,我认为其实质是独立企业借由对自身组织具备的各类可控因素开展的调整和控制,针对性开展自身生产的产品要素,或者是对外提供的劳动服务要素的市场性宣传推广,以及市场销售实践过程。从这一角度展开分析,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显著影响和改变了我国现代企业在开展电子营销业务实践环节过程中面对的外部环境,在企业实际开展的市场营销交易模式和交易渠道层面均注入了深刻的变革力量。

二、工商管理学中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的管理效应分析

第一,电子商务发展为现代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顺利实施,创造和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条件。在传统业务模式的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由于营销人员在具体的业务实践过程中本身需要经历较多数量的业务实践环节,因而需要投入较大数量规模的人力资源要素,以及物资资源要素。导致实际开展的商品市场营销实践活动,难以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获取较高水平的效率,而在借助电子商务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开展企业市场营销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借由对互联网信息传输与交换平台的运用,实现商品生产厂家与消费者群体之间高效的信息交流对接,确保实际开展的商务交易环节能够在高效有序的状态之下顺利完成。第二,现代电子商务产业的顺畅有序发展,有效拓宽了我国现有企业的综合性业务发展实践空间,在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快速有序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实践空间范围将会产生程度显著的逐年扩大趋势,甚至获取进入世界市场开展相关交易实践行为的可能性。

三、结语

针对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问题,本文具体选取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基础理论概述以及工商管理学中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的管理效应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做好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相关概念的理解分析,是学好工商管理学的基础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霞.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J].电子测试,2013(13).

[2]王睿.电子商务对工商管理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电子测试,2013(09).

[3]李远鹏.工商管理学中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J].科技创新导报,2012(36).

[4]李立威,薛万欣.中美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1(02).

第3篇:电子商务要素范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区域经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构建了线上线下紧密联系的网络平台商务模式,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其发展速度始终处于高位,规模与市场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国内电子商务的巨头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逐步向农村等细分概念市场渗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化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融合,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已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广泛实践,事实证明,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带动落后地区的生产与消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立足本地的优势资源,将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较低成本进入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之中。虽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政府仍在不断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新方式,但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场信息资源掌握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农村地区的地域特征、网络运用技能、地域特征、信息化水平、个人或组织的参与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农村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2.1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了农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与现代化

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农产品销售中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农产品的质量;二是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与销售渠道。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且农产品的质量是可控因素,而如何进行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与销售渠道的拓宽,则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过去,网络信息未有如此发达,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较差,从而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与渠道,无法使农村丰富的农产品向更大的范围推广。在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农产品品牌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拓宽了产品的宣传范围与渠道,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农民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有效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通过塑造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

2.2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农民开阔眼界,借助电商平台,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提升信息获取的能力,及时掌握市场上的农产品需求及动态,从而对农产品的种植与培育提供导向信息。农民还可以立足本地的地域优势发展形式各异的特色农业,建立起规模适度的生产—加工—经营的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推动城乡要素的交换与配置,有助于实现城乡的经济互补,推动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2.3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帮助农村地区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提出后,各地纷纷颁布相关扶贫政策,农村电子商务也成为农村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为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激发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农民能够在产品信息、推广及品牌建设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帮助农村地区建立起良性经济发展的生态圈,促进当地农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对于一些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来说,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它们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盈利空间,从而依托其产业优势实现地区的精准扶贫,提高农村的创收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2.4有利于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大学生往往选择去发展前景更好的大城市就业,农村地区面临大学生流失的现实,这也致使农村经济缺乏人才支持,陷入越发贫困的境地,同时也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农村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帮助农户提升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当前,已经有许多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从而使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人口的就业与经济的发展。

3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3.1进一步落实农村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

政策扶持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营造良好电子商务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保障。要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针对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制定与落实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提升电商扶贫政策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电商扶贫工作之中。其次,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资金扶持力度。农村电子商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除了需要政策保障之外,还需要资金的扶持。因此,要对农村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经济较为困难的农民,可以通过创业补贴、贴息贷款、简化贷款流程的方式提升他们开展电子商务创业的热情。最后,还需要提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准度。在当前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要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精准”是电商扶贫工作的关键,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如如何精准确定电商扶贫对象、如何精准选择电商扶贫方法、如何精准确定电商扶贫的范围等问题,简言之,也就是“扶谁、怎样扶、扶多少”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电商扶贫工作真正发挥实效。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中,充分结合现有的扶贫政策与计划,保证扶贫政策的连贯性。另外,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精准识别出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脱贫的人员,再对这些人员进行细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创业扶持,帮助他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对于那些没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可以依托电商企业,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通过就业实现脱贫,从而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溢出收益。

3.2借助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电商平台建设

农村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已是毋庸置疑。如何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树立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是推动电商平台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借助融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融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其打破了媒体间的平台限制,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有效整合,使各媒体资源实现互融互通,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范围。将融媒体与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能够帮助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体电商创业者进行市场营销策划与宣传,依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借助融媒体的各个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专属品牌。另外,农村电子商务还需要与融媒体平台及时进行信息互换,从网上、网下不同渠道做好产品推广工作。可以说,“融媒体+电子商务”的新模式有效整合了线上与线下的销售渠道,兼顾了产品的传播与销售两个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农村电子商务中,借助融媒体的优势能够进一步吸引客户,使客户获得信赖与放心的产品销售渠道。融媒体平台中有着大量的新闻资讯,可以借助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客户进行引流,对接优质的电商服务资源,从而打造出集新闻与购物于一体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影响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3.3注重产品升级,培育电商品牌

农村丰富的产品资源是其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与优势,对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发。因此,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就要立足本地的产品特色,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挖掘与开发产品优势,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与升级。在培育特色电商品牌的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度。农村在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不断培育本地的电子商务人才。针对本地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扩大基础性人才的数量,注重深层次人才的培训,从而培养全方位的电子商务人才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在培训中,还要注重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的创新。加强对农民电子商务实践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要想真正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融合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以当地的历史文化优势为突破口挖掘产品文化,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区域文化故事的推广与传承,促进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农村电子商务的特色经营战略,在打造电商品牌的同时,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也已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既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村地区只有从内外两方面做好保障,才能使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拉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琪.农村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J].电子商务,2020(1):23-24.

[2]韩弘.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9(9):118-120.

[3]张艺,许静.“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2):112-113.

[4]刘仲妮,成鹏远,严铠,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9,15(5):23-26.

第4篇:电子商务要素范文

[关键词]质量安全;产品监管;电子商务

1前言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消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大有成为主流消费模式的趋势。但电子商务市场鱼龙混杂,商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像实体店消费那样直观,这使得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难免受到损害。针对此种情况,由质检总局带头,对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进行优化的工作被提上日程。通过净化互联网环境的方式,确保电子商务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维护消费者权益,相关产业自然拥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近几年,国内的电子商务展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市场保有率和占有率均有所提升。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电子商务将成为社会经济与流通的主要方式,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由于电商产业所涉及领域较为多元,衍生服务业自然拥有了前进的动力,在诸多衍生服务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为物流业。研究表明,随着快递交易量的持续增加,不仅经济得到了发展,研究的就业形势也有所缓解。对电商产业而言,网民是确保自身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无论是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还是中国银联、苏宁易购等传统企业与电商平台的结合,均已就前进方向达成共识,即以电子商务独有优势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同价销售的方式,使消费过程更加透明。[1]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功能,在将时空界限打破的基础上,精简中间流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为各国经济的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

3产品质量安全概述

众所周知,保障人类生存的前提是安全,而物质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产品无处不在,要想使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每个人都需要承担可能由产品带来的风险及危害。文章讨论产品质量安全,对产品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与国家现行法律及相关规定相符;其二,能够达到行业的强制性要求,为社会、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其三,以能够合理预见为前提,允许产品存在不会给顾客带来危害的轻微危险,确保顾客安全。从降低概念理解难度的角度考虑,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详细论述:有危害人身或财产安全因素存在的,不符合“产品”要求。在设计并制造产品时,有关人员应将上述危害避开。如果所制造产品缺少能够约束其质量的法律标准,则应将人身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作为前提。整理上述内容可得出以下结论:从宏观的层面来看,如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则表明该产品受质量安全影响,给社会、人身与经济带来行业性、系统性和区域性的损失;从微观的层面来看,这一概念所指代内容,主要是产品有质量安全问题存在,使顾客受到人身及财产方面的伤害。

4质量安全监管策略

在新形势下需提高电商平台的入驻门槛,可对电子商务产品是否拥有理想质量进行全面监管的模式,通常分为四部分:首先,确定抽样方案,对样品进行抽取;其次,以抽样结果为依据,全面分析产品的稳控性;再次,结合风险级别发出预警信息;最后,通过平台公示结果。

4.1确定抽样方案

抽样是指提取有代表性的部分样品,通过对部分样品进行研究的方式,得出具有普适性的结论。在监测电商产品风险方面,有关人员应以确定抽样方案为前提,只有抽样并获得相应数据,才能使后续工作顺利完成。如果抽样对象是实体店产品,则要确保卖家、执法人员和检验人员在场,电子商务并不满足该条件,部分电商平台拥有独立的商品存储仓库。当然,还有部分电商平台与商品仓库的关系是独立存在的,对有仓库的电商,执法人员可以按照实体店的抽样方案,对产品进行监管。而尚未建设自营仓库的平台,通常由快递公司对产品进行配送,无法做到全程监控运输过程,这就需要执法人员购买样本,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2]

4.2实施抽检流程

文章所研究内容为电商产品质量安全适用监管模式,此项工作往往涉及诸多步骤,只有准确把握抽检流程,才能使抽检价值得以实现。4.2.1管理抽检计划由制定人员结合抽查单位所下达任务,对抽检计划进行制定。以管理抽检计划对应编号、级别、内容与时间为前提,实时编辑并查询抽检计划,随后,启动抽检计划,开始王誉璇: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物流与供应链制定采样任务。以抽检计划为依据,由制定人员对采样任务进行拟定,一般来说,采样任务涉及产品类别、数量、价格及买样要求等诸多内容,这点要引起重视。在确定采样任务后,对志愿者类型加以选择。目前,志愿者常见类型为一般志愿者、物流公司。对未拟定状态任务进行预处理判定,参考产品类型和买样要求,结合评估所得结论,判断采样资源与任务要求是否符合。待上述环节告一段落,先将采样任务状态改为“已拟定”,再对其进行募集。正常情况下,只有完成募集和整理资源的工作后,才能对财务预算进行分配。对志愿者类型是物流公司的采样任务而言,募集状态便可直接更改为“完毕”。4.2.2采样并执行抽检负责制定采样任务的人员,应以类别为依据,仔细筛选采样资源,通过建立词库的方式,提升筛选采样资源的精确度。此外,导出筛选结果,经过人工处理,向采样任务进行导入。随后,由负责人导入采样资源,定期整理并样品资源。而维护人员的任务,主要是以样品资源为依据,设定产品类目,确保过期资源可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对抽检进行管理的要点,可被概括为:首先,由抽检组长对采样产品链接进行分配,若电商平台采用第三方代付形式,则应以分配任务为前提,对代付账号的名称进行保存。其次,由买样人员对抽检计划与采样任务进行选定,以电商提供方式为依据,对产品进行购买,若由第三方代付,通常要先确定操作平台,再统一付款。[3]最后,抽检组长应实时跟进样品的交易情况,定期汇总购买和退货数量,供其他环节参考。4.2.3志愿者协作志愿者以采样任务报名为依托,对采样任务所要求时间加以了解,酌情提交申请。若申请得到响应,志愿者便能够了解自己需要执行的采样任务。随后,登录相关系统,查看详细计划,将货品取出后,以物流单号为依据,将样品登记并寄出。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结合收寄件效率和成功率,给出相应的评分。4.2.4管理样品和检测报告对已经发货但没有登记入仓的抽检样品,管理人员应查询并展示其批次,通过导出清单的方式,为管理工作助力。登记人员逐一匹配买样物流单号与收到的物流单号,登记入库并更新状态。随后,利用扫描设备,对样品进行快速登记。在开展取证工作时,有管理需求的要素,主要是产品是否为“三无产品”,是否有退货的必要。在此基础上,按部就班地完成管理样品库存、送检等工作,方可使样品质量得到有效监管。而样品管理中心的职责,可被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根据抽检计划,汇总购买样品数量,对样品总和进行展示;其二,分组统计商品类目;其三,将样品信息列出,参考样品状态、订单号等信息,对其进行准确查询。而负责管理检测报告的主体,通常为报告管理中心及附件中心。前者以管理人员为主导,主要被用来查看汇总后检测报告;后者的职责是以样品打标号为依据,对样品检测报告及附件进行快速查询。

4.3其他监管策略

第一,要想使电商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质检部门应将企业视为主体,确保电商企业拥有更为理想的保证能力,为主体责任的落实助力。事实证明,只有做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使地方政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形成监管合力,叠加效应自然会得到展示。此外,以下内容也要引起重视:其一,真正做到社会共治,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通过充分凝聚现有资源的方式,打造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并宣传维权举报等途径;其二,全方位帮扶电商企业,严格把守质量关,使质量示范项目的培育工作获得理想成绩;其三,对监管工作内容进行创新,确保其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使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等活动得到落实,为违法行为的查处提供便利;其四,对以网络交易的活动资金流向加强第三方监督管理。第二,在建设质量监管体系时,质检部门肩负着重要职责,具体来说,就是向电商企业提供所需检测服务,通过组建信息协作网和搭建公共平台的方式,使电商企业拥和电商分销者有更加理想的产品质量把关能力。此外,质检部门还需要为电商企业提供以下指导:将产品条码及组织结构代码视为基础,建立可使产品质量得到追溯的制度,确保电商企业能够做到以政府监管、顾客反馈和内部检测情况为依据,使产品投诉拥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满意度。第三,在整治违法行为方面,质检部门还应加大抽检和风险监测力度,将投诉较多的热销产品作为重点,以举报处置中心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为前提,通过无缝对接电商平台的方式,确保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均可得到按部就班的开展。而需要引起重视的内容,还有加大违法企业惩罚力度,以网上抽检、追溯源头和属地查处为原则,完成质量监督机制的建立工作,使诚信体制拥有建立的基础。

5结论

总之,对电商产品质量管理而言,依托互联网平台所衍生出的风险监测,始终作为技术保障而存在,该技术强调以抽检所得数据结果为依据,在风险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对应对策略进行及时调整的方式,确保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以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为顾客利益提供保障。由此可见,以电商产品为主体,围绕质量安全开展风险监测工作,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相关人员应对此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蒋宏,蒋奕平.AHP层次分析法在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20(6):56-57.

[2]陆品,童艳,黄时炜.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构建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9):72-73.

第5篇:电子商务要素范文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智慧农业;云服务联盟式产业链智能运作体系

引言

解决农民增收、促使农业转型发展、确保农村稳定提升,是当今社会的焦点和热点,借助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为农村增添新生机,还可以拓宽农民视野,更重要的是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主体间建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农产品与市场精准匹配,进一步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提高农业供给侧的应变力;同时,能够为农业赋予新要素,凝聚新动力,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新转型。

1、农业电子商务与智慧农业

农业电子商务

1)农业电子商务的内涵农业是我国主要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需要“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的有机融合和协调促进,农业电子商务不是简单地把农产品搬到网络上销售,必须能够指导农业供给侧提高预决策性,精准投放、科学标准生产、规模运作、差异化经营。因而,农业电子商务是指以农村为地域、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产品为对象,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物流链、运营链和服务链提供服务的,集产供销用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商务模式。农业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转型、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渠道、提升农村内涵、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现代农业新型的运营模式。

2)农业电子商务的特点农业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互联网、农业、贸易、加工、生产、服务的一次跨界与融合,是将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新型的农业运作模式,其突出了新理念、新要素、新动力和新转型。

新理念。就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链上各主体间建立起利益攸关的关系,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数字信息、电子商务模式经营管理农业。

新要素。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农业电商,在原有的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要素之外,增加信息、科技、金融、物流、产品等要素,以网络为依托,实现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的经营模式。

新动力。农业电商是一种将传统经营方式和渠道,与网络经营方式和渠道完美对接的新兴农业经营运作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兴互联网科技,让农业突破没有“预见”的瓶颈,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

新转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融合了信息、科技、经营、销售、物流、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于农业系统,在实现农产品流动的同时,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人力资源也在流动,能够促使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生态化经营、持续型发展,以使传统农业快速地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2、农业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作用

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由此看出农业电子商务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元素,农业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农业领域中借力电子商务,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有过之而无不急的作用。

2.1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能够推进农业供给与农业需求的对接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业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结构,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加快实现农业智慧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率,保障产品安全,培育生态农业,创新农业资源环境的友好发展途径。第二,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加快建立向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能够促使产业链上游的数据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主体和产业链下游的销售、物流、售后外包等主体建立起利益共同体,为产业链中游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贴切的精准服务,提高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第三,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加快实现虚拟农业和信息农业的实现,完善用数据“分析、决策、管理、服务”的机制,提高信息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确保农业供给侧真正引导需求的消费。

2.2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

随着智慧农业的开展,农业经营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从业人员,需要集约程度高和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这些统称为新型的经营主体,它们分别以联盟、农场、合作组织、产业企业等形式出现。

1)农业电子商务可以成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农业”的一种应用,是一种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新型模式。在农业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文化、有素养、有经验、懂管理、会技术的有识之士参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就要培养或引进“高级”人才,潜在之中造就了一批有别于传统农民的“内涵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简单的样本调查,目前的农业经营主体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90%为男性,67%都有在各类城市从事经营的经历,18%的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年轻有为,富有创新和创业经验。同时在各类农业中的从业人员41%的具有初高中文化或接受过系统培训,这在无形中创建了一支高素质农业从业队伍。同时在农业合作社、农庄联盟等经营所在,招聘了一大批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工,农民返乡打工将渐成趋势。通过对郑州市周边的新密、中牟等农村的调查,15%来自城市企业管理人员到农业经营中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或从业,12%曾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同时约有一半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务农。

2)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意识通过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够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的对称,需求侧消费的升级,供给侧可以通过设备升级、技术创新、品种换代、工艺革新、经营模式创新来满足。一方面,在我省新型农业经营过程中,生产加工设备换代升级,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积极引用新品种提高产量和需求性,在培育和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以降低成本,规范生产和加工。据调研在农业的小麦、玉米、水稻等生产加工中57%的企业引进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在草莓、石榴、大枣等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和淡水养殖、加工过程中约46%的企业使用新技术和新品种代替传统作业的技术和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种植中对农作物的浇灌,约75%的经营者积极采用喷洒式灌溉,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能够提高灌溉的覆盖面积和作物获取水滋润的均衡性;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约54.15%经营主体引进或培育新品种,以产出国标化、高营养、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与此同时,大型涉农企业组织技术攻关小组潜心研究,在种植、收割、捕捞等方面发明专利,以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据调查在我涉农企业中平均2.18个企业拥有技术专利,一些企业还取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被认定为省、部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对新郑枣业有限公司、南阳镇平玉业的调查,观念的转变,工艺的革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为农业产业带来了高于传统农业劳作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空间,增值效益明显增多。

2.3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使三大产业有机融合

在河南省焦作温县以铁棍山药为代表的种植、加工经营主体覆盖了该区域农业的41%,在衍生产品加工、种植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产品精加工、物流、仓储、运送等岗位上,为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占82%,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上万个,约26%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务工。在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中平均招聘长期和短期从事生产、加工人员20多人次。从中看出注入电子商务的现代农业,不仅可以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且方便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在做好主营农产品业务的同时带动区域内的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企业的成长。同时还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和农民返乡做职业农民,经营、创业和就业。

2.4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农业智慧经济形态的生成

1)农业电商是农业智慧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农业电商自身是以互联网络、移动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为保障的,因而它可以更好地使这些技术在农业产业中成熟、安全、标准地应用。农业电商平台可以方便供需双方和产业链条上各主体间的沟通和交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快捷地实现信息的流动和精准数据分析,首先,使得农业生产的预测、决策可以方便地获得真实的数据信息,为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精准性、差异化提供了保障。其次,也迫使农业供给侧必须应用3S技术以满足需求侧对绿色、环保、健康产品和产品追溯的新需求。第三,使农产品价格调节的市场范围极大扩大,农业生产的相关要素主体能够根据开放的市场信息、价格信息和需求信息做出相应的资源供给调整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看出,发展农业电商必须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农业物流、技术和服务业等新业态的发展;发展农业电商要融合云计算、产品追溯、智慧农技专家等新技术为其保驾护航;发展农业电商要建立农业联盟、生产合作组织等新型主体;发展农业电商能够增加一二三产业间的粘性,派生出农业式的加工制造业、农业式的服务业和农业式的物流业等。所以发展农业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表现出来,使一些新技术和新组织成为智慧农业的中坚力量。

2)农业电商能够优化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业成本

农业电商平台具有及时、高效和零边际成本的信息传递优势,在商家与众多消费者间建立直接通道,通过沟通、交流和交易谈判,让更多的消费者,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可在众多商家中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不但扩大了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电子商务还能为仓储、物流、配送企业提供大数据共享服务,实现物流线路的优化和资源配送的优化,精准传递产品,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中的损耗和中间成本。

3)电商能够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升级,推动创意农业的发展首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升级。电子商务是一个开放的全产业链式的农业运营平台,不仅具有交易实现功能,还能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为农产品消费者构建产业链全覆盖的市场信息搜集获取、经营数据分析、物流、配送、服务、产品追溯和品质监控体系。产业链全覆盖体系的建立,将会使采用无机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次充好、不符合标准的不良现象无处遁形,引领绿色生产、生态运营、科学生产的生产方式。其次,推动创意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借助电子商务“即时、高效、便捷、精准”的特点和“零边际成本”的电子商务平台汇集产业链上的各方面信息,尤其是生产和消费需求信息,以订单生产、认种认养、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作业,用充足的供给满足差异化的现代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创意生产和经营,放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和绿色回归的发展理念走创意之路,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推广绿色种植,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3、基于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途径

3.1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体系

1)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平台由于农产品“色香味鲜”的特点,线下要建立“公司+园区+农户”的合作组织。其中公司是主导,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负责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研发、规范的制定,生产资料物资的供应,智慧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农业资金融资的组织。园区是实体的农产品的展示、交易的集散地,场地要符合要求、服务要全面和一流、技术要先进、管理要现代化和科学。农户由农业联盟、生产合作组织和部分个体构成,主要负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线上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搭建农业式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集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有主体、业务、服务需要的功能于一身,实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为农业经营提供预测、决策依据,为生产、加工、研发提供技术和功能服务,为产品流通提供新媒体营销和物流快递服务。

2)建立多元的经营模式多元的经营模式是指农业产业打破传统的耕种、收割、存储、销售模式,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系和运营的模式。在农业产业链上,各方主体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而产业链的效益取决于经营体制。在多无经营模式中品牌是农业经营异军突起的制胜法宝,没有品牌就不能提升产业链的价值。传统农业发展不畅的原因之一就是链条信息失衡,种植、加工没有标准、规模小,无法规避行情风险,没有品牌引领。

3.2建立云服务的联盟式农业产业链

借助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将农业产业链上具有共同战略利益合作的企业,组成一个联盟式的利益共同体,在博弈中合作,在合作弈,利益多方共同抵御风险,以便利益最大化。基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要以电子商务为纽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借助科学技术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它覆盖农业生产前的数据搜集分析、种植养殖计划、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由信息链、生产链、物流链、科技链、运营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价值链。农业电子商务分别在PC端和移动端开展,业务处理和信息的流动是靠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来实现的,政府与企业联手建立资源信息共享体制,六个链条互相支撑、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农业有计划有标准有目的的精准种植、养殖和加工,提高农产品的产出供给效率和需求侧的满意率。

1)信息链为链条上各主体间提供数据信息共享服务为了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提高农业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市场竞争力,链条各方要协同共建共享一个透明的产应链体系,保证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信息畅通和共享。在链条上可以对农业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和市场反馈信息进行搜集并进行有效加工处理和分析,以帮助产业链上的信息链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预测、育种选种,生产链上的经营主体依此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标准的种植养殖和精准加工。需求方借助PC端平台和移动端APP能够对产品溯源,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配送全流程了解,对产品是否标准、原生态、是否达标了如指掌。科技链可以准确将农业经营方的科技需求,技术专利研发信息,及时在农业经营过程中进行应用和推广。运营链在平台上能够扩大营销范围、提供整体外包服务、精准寻找营销对象。物流链通过平台可以与产、供、销等多方沟通交流,设计最佳的物流配送方案,便捷快速地实现商品转移。

2)科技链可以为“智慧”融入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科技链有助于在农业经营过程应用互联网技术和生产加工科学技术,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让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可追溯,标准耕种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销定产,节省人力,降低成本。经实地调研在种值农场,由于使用了有机生物肥和环保型农药,不仅减少了伤害,而且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和安全。据调查,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不仅节约农资资源(节省32%的农药和98%的水),降低成本(约降低53%),而且能够提高利用率(85%以上);在育种、育苗过程中实现智慧农业,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通过科学数据和优质配方种植和养殖,能够提高亩产量,缩小供需双方对产品需求的差距;利用3S技术智能化耕种、养殖,参考标准指数,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度;跟踪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反馈,定时、定点调整,定量作业;借助自动式收割机、机器人,收获小麦、玉米、山药、石榴、大枣、板栗、草莓、苹果等农副产品,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模化作业。

3)生产链可以变粗放型生产为精细化生产信息链上的种植养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供求信息、物流配送、生产资料、科学技术等信息的流动,可以有效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规范生产和加工,变初加工为深加工和精加工;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以及科学种植养殖技术的运用,也能够变传统的收割加工为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的精细化生产。

4)运营链和物流链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商品转移效率产品运输、配送、投递是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末端,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一方面,农业电子商务,拓展了线上营销渠道,增加了推广和宣传平台。另一方面,智能物流能够提高协调和配置效率,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保证农产品的原有特性。

5)价值链能够使链条上各方共赢智慧农业产业链上的各方虽然承担不同的责任,提供不同的服务,但相互之间存在多元纽带关系,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撑、互相约束才能共赢发展。在链条的正常高效运转下,共享信息打破了各主体生产运营中数据堡垒,使预测有了科学依据,运作有了标准模型;生产、运营和物流等部门依靠先进的种、养、加工技术和培育技术,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土地等生产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科技主体为产出规范标准产品、特色产品、文化价值高产品、绿色健康农产品负有重大的使命;发挥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功能,可以实现智慧运营和智慧物流主体;生产主体专心致力于生产,按需生产、订单生产、标准生产、无公害生产,实现精准生产、差异化生产、国标生产。电子商务环境下链条上各方在正当博弈游戏规则下协同发展,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丰富的种类、多元的渠道、个性化的服务和适时交易,农业价值被社会认可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增值价值。

3.3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内生力作用

1)从顶层规划设计区域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农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比如河南省除了在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形成了大蒜、大枣、怀药、黄花菜、毛尖、苹果、西瓜、生猪、黄河鲤鱼等特色农产品。因而我省政府要发挥优势产业,放大要素禀赋,“三产”融合,对优质小麦、优质畜产品、蔬菜、和肉类加工等主导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线路图、规划和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顶层制订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蓝图。

2)借助农业电子商务拓展营销渠道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延伸的联盟产业链,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市场动向和需求侧的意向进行分析,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域特点,打造两到三种品牌产品,派生衍生和附加产品,通过品牌价值,提高增值收入。

第一,以龙头带动集群企业,以品牌创声誉。一些农业大省,比如河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种植养殖优势。如郑州的萧记烩面,新郑的大枣,周口逍遥镇胡辣汤,三全食品、四大怀药在河南已经家喻户晓,并享誉全国,有些还远销海外。因而,借力发展,放大这些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地区性的集群式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深入挖掘农产品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研发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和派生产品,将科技价值融入农产品,是走品牌发展的最佳路径。

第二,探寻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结合优势资源,创设饮食文化品牌。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往往富含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多来源于农村和乡镇,来源于农民的辛苦劳作,是劳动人民多年的智慧结晶。我国多年形成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说法,造就了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经典风味,也是地域特色产品的凝聚。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优势和特色明显,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渊源,“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等众多美食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因而,要抓住当下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打造“四合院”“农作物耕种”“饮食养生”“纺织”“印染”等主题,创设富有自然特色、文化底蕴的农业品牌。

第三,创立“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消费者的追求也日趋个性,作为供给侧来说,必须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为特定群体订制产品,创设健康、养生、舒适、新奇的产品引导消费者消费,利用引入了电子商务的农业市场的时空无限优势,通过供求信息、生产加工、流通数据能够实时监测和传递,超前预测、加强决策、精准营销、标准运输和配送投递,成为引领消费的独角兽农业企业。通过网站、手机等移动端等渠道,可以建立新媒体营销渠道,及时搜集消费者需求意愿,按需订制生产和加工农产品、蓄产品和农业衍生品,差异式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的广大农村销售休闲旅游产品,并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都是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的例证。

3.4构建智能运作体系

现代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是农作物、蓄禽、水产品和衍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要由人工转为智能,由分散向集中、由自发向规划、由经验向科学转变。

1)建立自动化系统和平台在种植、养殖等作业环节大力推广自动化机器和设备,实现无人运作,建立对土壤、大气、水资源等的影响监控、耕种分析、科学配方、环保生态肥料调配等的种、养、耕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和平台,挖掘区域特色和自然生态条件,通过科学技术革新农业生产工艺和流程,产出具有差异性的、国标或地区标的、绿色环保和原生态的产品。

2)构建农产品溯源系统利用物联网、无线技术和大数据,构建农产品溯源系统,从农产品施肥、种植、养殖、深加工到产品运输配送等过程,做到步步跟踪,数据及时记录、存储,并能适时同步查询相关数据或影像;通过手机扫描食品识别号,可以查询验证农产品或蓄产品的全程信息。

3)建设智能装备和设施现代生活消费需求中,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基本物质需求,而涵盖了养生、健康、舒适的高一级需求,人们需要的是绿色、环保、营养、原生态式的食物与对人体无害、美丽大方得体的服饰。因而催生农业的种植、养殖、加工过程,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3S技术,在园区、大型农场、车间等生产、加工场地,使用智能设施和设备,测土配方、茬口作业,将生产加工运作流程和产品标准,通过数据传送感知、预警信息;通过智能设备作出分析给出决策,利用无线技术聘请专家在线指导,以提供标准规范的无公害农产品和蓄产品;通过物联网和无线技术建立农场生产资料管理、耕种、养殖等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侯秀芳,王栋新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择[J].北京,宏观经济管理2017(12).

[2]韩楠我国发展智慧农业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研究,2018(11).

[3]陈峥嵘,王进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6(05).

[4]张怡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农业经济,2019(5).

[5]许远以农业供应链为基础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探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9(2).

[6]魏敏“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