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舆情信息工作计划

第1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虚拟社区;

1网络虚拟社区舆情分析

Web2.0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且通过交互式平台传播的,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且具有煽动力强、隐蔽性强、控制难、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等的特点,使民众更乐于通过网络方式发表社情民意,形成舆情。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6.49亿,手机网民5.57亿,利用Web2.0平台传播网络信息已逐渐成为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在丰富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参差不齐的网络舆论情况。

当前,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人口发展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新兴媒体以发帖、跟帖、转帖、微博等形式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张扬诉求、宣泄情绪,有转载迅速、传播广泛、影响力大的特点。近年来,国内部分人口发展案例通过网络炒作,酿成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给人口发展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何亚福、易富贤、李建新和梁中堂在网易开博,网友易富贤建议尽陕停止计划生育,梁中堂写了一系列关于计划生育史的文章,李建新教授和携程网董事长梁建章出版《中国人多了吗?》,法学界和人口学界一些学者共15人的公开信,要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进行大修改,梁建章、易富贤、穆光宗和茅于轼先生等三十多人从我国人口结构、低生育率形势防止人口老化的角度要求停止计划生育。

在人口舆情中,公共政策和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遭到网络舆论议程建构的挑战,网络舆论的建构功能逐渐壮大,并占据优势地位。研究发现,高情感、低专业性的人口发展议题在网络舆论议程建构过程中速度最快,影响最大。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同比增710万人。比较两次人口普查结果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男性网友直呼:“单身已成定局啊!”有网友发问:“这3300多万有血有肉有生理需求的男人怎么办?出家人、当兵等也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社会该怎么去帮助解决这些人的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新京报评论:“不能再坐视人口结构失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指出:目前,世界上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的正常值上限,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35年过后的中国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引发各界热烈讨论。关于人口政策调整的话题也就成为近年来舆情热度很高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人民网发起的一项关于放开二胎政策话题的网络调查中,有75%以上的网友们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腾讯大成网做的一个类似调查里,有超过80%的网友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搜狐网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有大约87%的网友投票认为,全面放开二胎符合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局面,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有利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在人口舆情中,公共政策和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遭到网络舆论议程建构的挑战,网络舆论的建构功能逐渐壮大,并占据优势地位。研究发现,高情感、低专业性的人口发展议题在网络舆论议程建构过程中速度最快,影响最大。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同比增710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3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指出:目前,世界上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的正常值上限,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人口政策的“公开信”中也曾说,“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35年过后的中国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引发各界热烈讨论。关于人口政策调整的话题也就成为近年来舆情热度很高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人民网发起的一项关于放开二胎政策话题的网络调查中,有75%以上的网友们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腾讯大成网做的一个类似调查里,有超过80%的网友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搜狐网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有大约87%的网友投票认为,全面放开二胎符合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局面,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有利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2014年1月17日,中国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就是一对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子女。围绕着中国是否应该彻底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尊重公民生育权,鼓励生育,2015年1月5日,凤凰大学问沙龙和蓟门书院邀请数位专家用大量数据论证,结论是中国很快将要面临人口负增长,并导致一系列人口危机。易富贤教授称全国只有83.8万例申请单独二胎,其中还有很大水分。周孝正认为就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生育来说,小学水平的是4.80,初中的3.74,高中的2_85,大专以上的妇女平均2.05,妇女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档次平均少生一个孩子。失独家庭超过百万,每年增加7到8万,现在人们的生育行为远低于生育意愿。郑也夫指出生一个孩子是对社会犯罪,他们无法选择未来。

2管理策略

互联网不仅创造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正在颠覆一些传统的观念,使网民通过网络表达的政治诉求更容易展示其影响力。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且具有煽动力强、隐蔽性强、控制难、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等的特点,使民众更乐于通过网络方式发表社情民意,形成网络舆情。网络社团的开放性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强化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使网络参与者可以切实体验现代政治生活的民主性。截至2014年12月,48.6%的中国网民认同我国网络环境比较安全或非常安全;有54.5%的中国网民对互联网上信息表示信任;60.0%的中国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有43_8%的中国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53.1%的中国网民认为自身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

2.1建立舆情引导处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收集处理管理制度,明确职能,突出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加强监测、预警、应对,确保及时采取具体行动,控制舆论走向、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充分认识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人口发展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作为―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网络舆情监测范围主要是在互联网上与人口发展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网络新闻、视频、论坛贴文、博客、微博等相关信息。重点关注可能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的网络舆情,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恶性事件、涉外事件及不利于人口发展国策、损害系统形象、误导公众言论的负面信息等。舆情监测员具体承担本街道的舆情监测任务,负责每日舆情的搜集、甄别、报告和分析。对于监测到的负面舆情信息,要及时报告、跟踪,力求不遗漏一条负面舆情信息。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不良信息,要及时掌握和报告,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并处置网络舆情信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2.2积极应对,妥善处置

要正确研判网络舆情形势,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避免不良信息的扩散及传播,要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在门户网站主页上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解答,解惑释疑;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主动性及靠前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网络舆情,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各类媒体关注甚至热炒、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敏感网络舆情,做到思想敏锐、行动迅速、应对得当、果断决策,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及时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表澄清性新闻报道,积极正确地引导舆论走向,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2.3建立舆情及时报告机制

及时针对舆情做出恰当反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舆情扩散蔓延。遇突发事件,安排人员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防止事态升级、恶化。

一是真诚沟通,提高公信度。在处置网络舆情信息反映的事件时,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要站在相对人的立场,第一时间告知,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对影响重大、确有必要向社会通报有关情况的,应及时新闻通稿或召开新闻会、通气会。

二是借助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在处理网络舆情时,积极主动地争取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各大网站等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

三是完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立体化网络监测评分和舆情研判筛选、舆情分级管理、手机直报等三项制度,完善落实突发事件新闻媒体应急处置和快速反映机制。

第2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上级检察机关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稳进、落实、提升”工作主题,结合全院检察中心工作和业务发展,努力构建宣传工作大格局,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增强检察机关影响力,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对外形象,制定此计划。

一、工作目标

加强全院各部门的联系,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配合作用,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更好的发挥宣传职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任务

强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着力本院检察宣传主阵地的建设,加大部级、省州级媒体投稿量,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以反映检察工作、队伍建设、司法体制改革、重特大精品案件、先进典型等,传递检察正能量,传播检察好声音。

(一)、加强宣传策划,紧跟时代需求,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创新工作形式。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开通“快手”官方平台,在各个平台上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围绕重点、亮点工作、各类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开设专题,加强短视频、宣传片的策划拍摄工作,做好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宣传。

(二)、举行新闻会,年度不少于两次。按照要求,将各部报送选题认真审核,选择内容,组织实施。针对重要敏感事件信息,设定专人负责,制定层层审批制度,确保信息安全高效。

(三)、严肃检察新闻宣传纪律,对新媒体平台信息的更新和专人负责和审核。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优化改版检察内网栏目,注重实效性;实行各类信息上报制度化、规范化,着重提升新闻敏感度和时效性,当日信息当日。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整合各部力量,各部设宣传联络员一名,负责及时收集、撰写本部门信息,要求每月上报两篇稿件,每月20日对各部门当月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对上报的稿件进行编辑修改,达到外宣的要求。

(四)、创新宣传方式,探索利用官方微博、抖音等开展直播,改版普法栏目“检察官说法”,推进各类专题栏目的制作。拍摄微电影、微视频、专题片,在社会广泛征集创作思路和群众演员,提升宣传检察工作满意度。

(五)、完善涉检网络舆情应急方案,建立健全涉检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亲自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加强对 “两微”后台留言的监管和回复,引导群众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按照上级院的要求做好网评工作,实行舆情软件每日专人监控制度,加强信息、政策解读、网络评论,提高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为检察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3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引导;Web使用挖掘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时代背景

近年来,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之迅速,传播信息速度之快,参与民众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网络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价值多元化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30年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所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整体上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和突发事件高发期。我国Web舆情监测引导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迫切需要提升与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舆情分析与监测是信息深加工,以往“剪报”式低价值、粗加工的信息服务,虽可按主题范围搜集,但提供的结果仅局限于单一的信息内容。传统的人工分类收集方式,已无法应对现实需求。

二、Web舆情监测引导的技术支撑

(一)Web使用挖掘

在浩瀚的网络中,政府如果仅依靠人工完成Web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不现实的。普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则和关系,并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Web挖掘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知识提供了保证。Web使用挖掘(Web Usage mining,WUM)可以追踪Web访问日志(Web access log)等有关用户访问和交互的信息,通过提取、转换、分析和其它模型化处理,提取用户的行为特征,发现信息存在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及信息内容的特定模式,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应用于网络舆情,可化被动防、堵为主动梳理、控制、监测和引导,为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提供极大地帮助。

(二)WUM过程

WUM分为数据收集、预处理、模式发现和模式分析四个挖掘阶段,如图1所示。

1.数据收集

网络信息的收集是网络舆情监测的源头,其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监测效果。对于明确主题的舆情信息采集,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方法。由于各个现存搜索引擎索引数据库的构造方法不同,其索引数据不尽完整,所以应将多个单搜索引擎搜索结果进行整合、调用、控制和优化。在Web中往复搜索可凭借启发模式、深度或宽度优先地发现相关信息,将Web空间按IP地址或域名划分为独立子空间仔细搜罗;或按照信息的具体类型来划分,如XML、HTML、FTP、Newsgroup、Word和各种音、视频格式文件等。Web舆情信息检索结果,可按相关舆情、人物、地区、机构、内容、正负面等划分,以不同维度分类统计展示,以便短时间内检索到精确信息。

2.预处理

预处理是为了从多个异构性的数据库、文件系统中提取并集成舆情数据,将形式不同的数据统一化,消除重复与冗余的数据。经过清洗数据,提取、分解、合成舆情信息,改进舆情数据质量,为舆情数据库表提供所需的源数据,提高后续挖掘精度和性能。例如,对采集到的Web舆情信息进行转换格式、清理和统计数据的初加工;对于新闻评议,剔除无关联数据,保存其的时间、来源、题目、内容、点击到达率、评议人、评议内容和数量等;对于BBS论坛,保存帖子题目、作者、发贴与回应的时间、内容、数量等,最后汇成标准化数据。

3.模式发现

利用Web挖掘算法,可以进行Web流量分析、典型的时间序列和用户行为模式分析、事务分析,发现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规律,创建、更新舆情模式库。若在模式挖掘中,一旦评估发现某一步骤与预期目标不符,都需重新调整,反复执行WUM步骤,各步骤间相互影响、不断反复,形成螺旋上升过程。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概率的原理对网络舆情数据各个关系中的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对用户浏览路径的长度和时间、页视图,进行访问量的时间分布、中间值、均值、频繁访问页和频率等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提高网络舆情挖掘的效率和质量。

路径分析:挖掘网站中最常被浏览的路径信息。对于信息搜集过程中的静态数据可采用该技术,用图的方法来分析Web页面间的路径关系。G=(V,E),其中:V是页的集合,E是页间的超链接集合,页面定义为图中的顶点,而页面间的超链接定义为图中的有向边。顶点v的入边表示对v的引用,出边表示v引用了其它页面,这样形成网站的结构图,从中可确定最频繁访问路径,此路径指向的信息极有可能就是互联网上的“热点”和“焦点”。

关联规则:发现Web用户访问站点的各种信息之间的联系,抽取数据项集间可能存在的潜在规则。利用该算法可从纷杂的舆情数据中,找出促使其出现、变化的内在因素,将影响因子间的彼此关联挖掘出来。如通过Cookie logs,可发现用户在一个访问期限中,从服务器上访问的页面间的联系,即便不存在直接参引关系。

序列模式:可把网络舆情交易集之间,有着时间序次关系的模式挖掘出来,由此明确用户将来的访问动向。在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汇集和解析的基点上,可早期预报社会事件发展中,靠近负向质变的临界值状况,提前发现不良事件的苗头,尽早梳通,快速应对,达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第4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2018年以来,********党委宣传部******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管理局宣传部网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和引导,趋利避害,对内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外树立********的良好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技术支持和舆论环境。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发挥网上舆论主导作用。以微信公众号“蓝江绿城********”为窗口,围绕********的中心工作,精心策划,进行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和影响网民。截至目前,18年微信平台月均浏览33301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1.6%,月均浏览人数13686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0%。

(1)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除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外,还开通了网易号、搜狐号、百家号、大鱼号、以及企鹅媒体平台、天天快报等新媒体平台。抢占主流新媒体阵地,切实做到立体发声,在新媒体时代有自己的发声平台及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其中微信公众号与头条号的累计阅读均破百万。

(2)做好重大节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为使网上宣传思想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特进行实地采访,深入到各作业站田间地头,防火防汛行动一线,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均提前策划相关活动,截至目前,共采写出微信原创推送70多篇,各类活动20余次,拍摄出图片600多幅,制作各类短视频、H5动画30多条,并形成了以“俺们********人”为代表的系列短视频作品,在农场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反响。并在农垦总局公众号“微观北大荒”等总局级公众平台上发表多篇推送,开创了********网络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3)“蓝江绿城********”微信平台每周推送新闻信息4次以上,快速、迅捷地将农场的最新政策以及农场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公众号上登载、。在全场互联网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更好的服务农场百姓,******在年初了便民小程序,实现了场内订餐、打车、快递等等便民功能,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粘性。

二、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处理和舆论引导。

(1)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引导,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同时为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发挥网上舆论正面引导的作用,及时有效处置网络舆情,建立网评员队伍,及时对涉及********的舆情进行正面回应,回答网民疑问、引导涉及********网络舆论热点,为饶河社会、经济发展营造1个安全稳定和谐的舆论环境。截至目前,********今年共产生网络舆情26起,其中通过对网民的回复、解答等措施共解除舆情15次,通过协调相关单位共同处理舆情11次。

(2)加强社会舆情的收集研判工作。建立2级制社会舆情收集队伍。由各作业站、医院、学校、社区一线窗口单位设置专人收集社会舆情,一旦发生舆情迅速上报本办,通过初级的研判,形成文字资料上报管局******。

第5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政府网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互联网上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办好政府网站,是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做到更加自觉服务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加强市场监管、更加有为强化消费维权、更加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更加严格锻炼干部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优质高效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对提高工商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自身建设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在使用查询、交流互动、舆论宣传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重要政策措施和行动部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查询办事服务,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密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交流反映各地工作情况和经验做法,促进职能发挥和队伍建设,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贯彻总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的理念,着力突出政务特色,在总局统筹规划管理下,努力把政府网站真正办成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平台。要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为核心、以政府网站为平台”的服务理念,高度关注、深入分析人民群众最根本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丰富政府网站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网站的便民服务水平。

二、切实加大政府网站信息力度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公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作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及时公布法律、法规、规章,应当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数据;及时重大工作部署、重要会议、重要活动、计划规划、财政预决算、政府采购、重要人事任免及招考等重要信息;及时更新本部门概况概览、领导简介、机构职能等概况信息;围绕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政府信息;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主动、及时地权威政府信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各类工商业务信息的规范与指导,特别是公众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农资粮食等市场监管信息、商标广告监管信息、消费警示、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统计分析、驰(著)名商标信息的指导,保证信息符合程序、及时准确、权威规范。

三、不断提高政府网站在线办事能力

要从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出发,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在线办事能力和水平。要深入研究用户的类型和需求,全面梳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事项,逐步丰富网站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框架,并按照办事服务流程整合资源,提高“一站式”的服务水平。要利用网站公布本单位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提供办事指南、办理条件、表格下载、报送材料目录、报送材料说明或样例、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承办部门、下级承办部门的导航、联系方式、办理结果的形式、在线材料预审指引、全程在线办理指引、常见问题解答及其他相关信息等。要按照“网站受理、后台办理、网站反馈”的模式,积极推进网上登记服务、网上登记咨询、网上查询服务、网上消费维权、网上监管服务等网上办事服务,逐步建立网上办事大厅,提高网上办事能力,力争2012年100%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实现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提供企业登记基本信息查询服务,并确保数据安全。要结合公众使用习惯,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功能,开展以工商核心业务事项为主要内容的场景式服务导航建设,为公众提供直观有效的导航方式,提高服务人性化程度,方便公众在线获取政府服务。

四、积极推进政府网站互动服务

要加强互动栏目建设,不断丰富互动交流方式,为公众参与互动交流创造条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围绕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热点,积极通过政府网站开展在线访谈、热点解答,做好宣传和解疑释惑工作;开通局长信箱或公众监督信箱等,接受公众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开展公众留言办理工作,及时回复反馈公众咨询;围绕重要决策和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网上调查,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网站互动资源的整合,完善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互动服务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规范互动服务工作流程,不断提升网站互动效果。

五、大力加强网上舆情的把握和引导

通过网络倾听公众呼声、了解舆情动态、解决群众诉求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职能转变、服务公众的重要方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的把握,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正确引导、有效管理”的要求,大力加强对网上热点问题的应对和引导。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结合互联网舆论传播特点,密切关注互联网上的社情民意,加强有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网上舆情研判和情况通报,积极研究,有效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网上发言人制度,提高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大网络舆情发现和预警能力。要建立网上舆情监督、引导工作机制,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要积极利用网络渠道及时主动说明情况,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良好舆论环境。特别是要重视做好突发事件和的网上舆情引导,在第一时间权威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

六、不断规范和改进网站展示形式

政府网站页面设计要科学布局、重点突出,页面层级要合理规划、深度适中(原则上应不超过三级),要按照用户类型组织栏目,栏目设计划分要清晰合理、便于公众快捷获取所需内容。设计风格要庄重简洁、美观大方。首页显著位置应显示工商徽标志,标注本行政管理机关的规范名称,工商徽使用和行政机关名称标注应规范统一,符合《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标识规范方案〉的通知》(工商办字〔2010〕2号)要求。政府网站英文域名要以“.gov.cn”结尾,符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申办计算机网络域名注册的通知》(工商办字〔1997〕第258号)的规定要求。政府网站IP地址划分应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建设规范》(GS/T17-2006)要求。

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网站运行管理机制

强化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落实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政府网站管理机构,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及时性、确保在线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升公众参与效果等服务目标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网站日常维护的长效机制,结合部门职能将政府网站信息采集、编辑、审核、等维护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确保政府网站内容维护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政府网站信息机制。要编制信息公开目录,明确责任部门、公开范围及公开时限;制定信息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编辑、审核、、共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政府网站的信息和管理。要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审查,确保信息内容和的程序合法合规。按照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严格审核把关,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得上网,严禁信息上网。要将网站工作列入各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范围,落实责任,建立政府网站工作绩效评估及监督检查等相关制度。要根据实际工作,围绕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质量、增强办事服务能力、注重政民互动实效等要求,积极探索通过绩效评估促进网站建设、提升网站服务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升网站工作效果。

第6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我局成立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何基雄担任网络新闻发言人。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互联网信息工作,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报区网信办备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确保互联网信息工作顺利实施。

为加强互联网信息工作,掌控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导权,营造有利于地税工作发展的良好网络环境。我局制定了《__区地税局政务微博管理办法》、《__区地税局涉税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相关制度、确保互联网信息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主动掌握社会公众、媒体对税收工作的关注点。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政务公开栏等,以重要税收政策及调整、税务案件、税收管理重大决定为主要内容,及时公布客观、准确的权威信息,避免信息传播失真、失控,化解涉税误解,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纳税环境。与此同时,我局还设立网评人员,专职负责网络舆情的收集和上报工作。负责重点监控辖区内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系统内外重大事件的反应,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澄清事实,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针对网络上发生的国内多起热点舆情进行专题研究,互联网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办公室全体参与进行学习。年初制定互联网信息工作计划,年末进行总结,纳入全局绩效考核。

我局继续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从源头上避免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参加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报送、处置的学习并充分掌握,强效保障在网络舆情发生时做到及时响应。分管领导多次参加与网络舆情相关的联系会议,总结相关经验,形成记录。同时,我局大力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程序意识,严格执法检查和税务稽查,规范税收执法程序,既维护纳税人权益,又持续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大力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组织单位职工进行互联网信息培训,邀请市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蒋晓平开展题为《互联网舆情处置与公职人员理性作为》的专题讲座,让全局干部职工对网络舆情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组织应急办全体领导和成员观摩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视频演练,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选派办公室信息化工作骨干蔡珊珊参加全省机构单位网络与信息化能力建设培训。并利用每周五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学习活动,提高全局网络舆情应对管理水平。

第7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在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上,我会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有领导分管此项工作,配备有专兼职网评人员,设有专人负责舆情监看、网络问政工作,积极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网络信息员培训,并加强舆情收集、舆论引导和属地网站、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管理,及时落实县委宣传部、县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安排的网上宣传、网络评论、舆情信息报送等工作,加强对属地新媒体管理,配合县委宣传部做好辖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积极开通微博、微信,办好用好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认真做好网络问政部署及贴文办理。建立了网络监管处置机制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监管联动处置机制,积极参与全县重大舆情网络值班,建立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强化文化发展政策措施,结合工作,抓好了《中共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的工作任务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有分管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积极上报学习贯彻实施意见工作信息。

我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的维护和使用,完成了年度计划,档案规范管理到位,安排专人值班,积极上报各种公共文化场所开展活动的信息。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做到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积极支持和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类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实施文艺精品打造工程,在辖区内有民间文艺团队和县文联各协会会员,组织文艺爱好者创作一批文艺新作,在文化产业上推进有思考、有举措,形成了短、中、长期规划,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文化旅游工作进展顺利;文物开发保护有创新。

我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内容,开展有效的学习教育和法制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等“崇德向善·厉行法治”主题活动,以及在乡镇中心广场、商业区、车站、码头、景区、建工地围挡等投放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做好了“好人宣传”和“好人”评选推荐工作。我会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并开展三月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和“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诚敬做产品”活动、寻找“最美家庭”、“最美人物”活动和“邻里守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厚德·与善同行”道德实践活动。我会关心支持乡镇中心学校以上中小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学校少年宫建设情况明、工作清、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支持督导学校开展美德少年评选宣传活动;支持督导乡镇中心学校建设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站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在加强志愿服务工作上,我会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和“微文明·美丽”、“微文明·美丽”等道德实践特色活动。坚守舆论引导底线,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设有专、兼职通讯员,主动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做好了外宣工作,认真完成了媒体接待、采访服务、新闻供稿等工作。我会加强社会宣传,充分发挥大型广告牌、标语、横幅、LED屏、专栏、专刊等的造势宣传作用,结合中心工作开展氛围营造,按照阶段工作要求,制作各类宣传标牌、专栏。辖区内“四下乡”活动丰富多彩,积极邀请、支持、参与县级各部门在辖区内开展的“四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做好了各项中心工作的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认真开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对理论学习有科学全面的整体规划,坚持党委“一把手”亲自抓理论。

我会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并积极上报信息,使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员干部学习能力切实增强。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我会高度重视辖区内干部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形势教育和社科普及活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和社科理论研究,完成了社科理论文章和调研文章。

第8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社会管理,其本质是政府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基于新的管控理念与管控技术,对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因以组织身份归属为基础的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失效所导致的秩序与权力真空的重新填补。这体现了一种反冲突的、强调社会自身功能结构协调的社会治理思路。其理念是:冲突在任何意义下,都不具有正面的价值功能;而稳定均衡则被赋予了最高的价值地位。

网络舆情管理目标

网络舆情是指作为主体的网络媒体与网民,借助互联网技术,针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尤其对一些焦点问题的关注、传播,并就该问题发表带有一定倾向性和社会影响力的言论。具体表现为主体一定强度的情绪、意愿、态度、意见以至于行为倾向,并进一步形成某种具体时空条件下的社会舆论态势。

网络技术的运用,使舆情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形态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网络技术的“赋权”效果使公众对于舆情的形成机制、导向与社会影响都具有了更大的主导作用,舆情的社会政治效果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与放大。汹涌澎湃的舆论所产生的政治压力,以及网民“线上行为”与“线下行为”之间密切的联动性,使得任何自由演进的舆情过程都可能成为重大社会风险的诱因,从而冲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所以,舆情管理最初就被认为是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方面之一。网络舆情管理是整个舆情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决议中更是提出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完成舆情监测分析需要人工操作,同时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也可以提高工作的成效。通过借助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舆情信息智能检索、数据挖掘等技术,可以逐步实现舆情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

目前,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可实现对网页信息的自动抓取采集,对热点话题进行识别、分类,并实现对后期数据的存档、查找、挖掘等自动综合处理,并具备了舆情报警功能。当然,信息技术也须与人工研判、编制舆情分析报告相结合,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舆情。

网络舆情引导制度

要保持舆情的可控性,政府自身的主动出击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的制度包括构建自己的主流网络平台,主动设置舆情议题、组织新闻报道评论,吸引更多的受众;合法地把宣传部门的舆论引导要求传递到自己主管的媒体单位上,这可类比于行政组织的内部程序;培育网络意见领袖,既包括以在线访谈等形式为手段的“专家型”意见领袖,也包括以共同参与等形式为手段的“网民型”意见领袖;完善的新闻与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新闻已经走上了网络平台,许多政府部门都开设了自己的微博,通过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社会风险的舆情问题,与公众展开互动,化解公众的对抗情绪,避免在舆情处置过程中的被动局面。

舆情引导是一项通过参与公共讨论而使自身意见、观点获得广泛影响力的过程。因而,必然对与公众展开对话的技术有所要求。只有掌握了有关的技术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对话效果。这包括说服技术,即要使被劝说者接受传播的信息;暗示技术,即用含蓄、间接的手段方法对群体的心理与情绪施加影响;团体规范技术,即通过个人所在网络社群内部的规范机制来影响与约束成员的言行。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这里包括两部分,并以行政强制性权力为后盾。一是对网络信息内容的一般性管制。因为舆情本身也是网络信息的一种。任何具体的网络信息都可能助长某些舆情态势的激烈化。比如,某些煽动犯罪的网络违法信息就很可能促成线下行为的发生。所以,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必然牵涉到对网络内容的一般性管理。这主要是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行政法规)规定的九类法定违法信息的管理。比如未成年人色情等违法信息一直是世界各国网络内容管制的主要对象。政府对它们的管理理由并不基于对舆情管理的需要。但也有某些违法信息类别的产生可能与舆情管理的需要有关。比如“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这样的违法信息定义过于宽泛,并使某些涉及政府腐败、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存在被行政机关解释为包含违法信息的可能。这就使行政机关能够以管制违法信息之名实行某些舆情干预,而在实质上不同于对一般性违法信息的管理。

此外,网络内容管理也是政府对行业自律准则的要求。通过社会组织的合作参与,行政目标可比单纯从外部实加强制得到更有效地实现,因而相关的行业自律机制也在舆情管理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第9篇:舆情信息工作计划范文

互联网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础和载体,自其诞生之日起,便表现出强进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应用的日趋丰富,新的应用和传播形态不断涌现,网络新闻、BBS、博客、微博、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等网络媒介相互交织,互相借力,构成了一个多元立体的舆论传播路径,极大地拓展了网络舆情的传播空间,多元化的舆情传播格局大大增加了舆情监测和把控的难度[18]。同时,新媒体迅速向经济、文化等多领域渗透,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影响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大大增强了新媒体的舆论传播功能。有调查显示,微博已成为食品安全等负面舆情曝光的主要源头和重要传播渠道。2012年上半年,浙江“杨梅膨大剂”等近10件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传闻就是通过微博第一时间曝料的[5]。网民是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超出2011年世界平均水平的30.2%,我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19-20]。在网民数量迅速攀升的同时,一方面,网民上网的娱乐化追求倾向明显降低,网络议题从日常生活琐事转向社会公共事件[21],涉及一日三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自然成为网民最为关注的公共话题;另一方面,网民应用互联网的角色也逐渐从信息获取者向信息制造者转变,大众麦克风时代催生了一个巨大的“网民压力集团”,政府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一言一行都会被高倍放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舆论讨伐。除普通网民外,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日益不容忽视[22]。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安全、有保障,但一些深层次制约因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生产主体素质不高,部分生产经营者故意违法现象屡禁不止,违法手段花样翻新,传统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尚未杜绝,新的违法添加等风险隐患又不断出现,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检测工作等带来很大挑战[23],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尚不完善,基层监管力量薄弱,这些都决定了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处于多发期,安全消费矛盾凸显。从“镉大米”、“药袋苹果”、“有机食品风波”等热点舆情来看,无论是产品、生产过程还是政府监管行为,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触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具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成为近年来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然而在网络媒体发挥舆论传播和监督功能的同时,其自身道德失范现象也层出不穷。有些媒体片面追求时效,为抢占先机不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讹传讹,造成谣言传播;有些媒体为吸引眼球,断章取义,动辄冠以“致癌”、“剧毒”等字眼加以报道,加剧公众恐慌;还有些媒体为提高关注度,夸大负面新闻,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典型化、普遍化,扩大事态影响,甚至冲击整个产业[24-25]。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为不实舆情,极大地增加了政府部门回应网络舆情的负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零容忍的态度愈加强烈。但客观上任何食品都没有“零风险”,由于官方风险交流机制不健全,消费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也比较薄弱,消费者在媒体的推波助澜或误导下,容易以偏概全,产生认识误区,难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客观认识,消费心理敏感而脆弱,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负面信息都极易引发非理性的共鸣。“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尽管国家对乳制品的监管和抽查力度空前,但国内乳制品消费信心还是一蹶不振。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控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随着网络舆情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日益加深,网络舆论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干预机制也应运而生。近年来,在应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危机实践中,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已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但与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网络舆情日益上升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特别是个别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放大炒作对产业和消费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2008年,农业部办公厅就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互联网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信息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和处置工作”。201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舆情收集和分析”。2011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制度,主动、密切监测舆情”,从国家层面对舆情监测提出了制度性要求。2012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再次提出“着力强化舆情监测,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与预警信息平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定期调度、分析和综合研判制度”,将强化舆情监测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制度性安排。为落实舆情监测工作的制度安排,支撑实际工作中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置与应对,近年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陆续启动了舆情监测工作。部级层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向常态发展,一是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收集、整理,确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快报(日报)制度,并深化舆情总结分析,编制舆情跟踪和重点舆情专题分析报告,帮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读网,为舆情响应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二是依托新组建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强化了专家组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职责,针对重大舆情不定期组织会商分析,为应急处置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三是安排专门经费开展网络舆情监测体制机制研究工作。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纷纷将舆情监测纳入监管工作内容,如江西省成立了舆情监测小组,设置了舆情监测信息员,建立了舆情报告制度,编印舆情简报,及时上报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26];重庆市组建了舆情信息监测专家团队,并建立了舆情信息收集整理、跟踪巡查和干预制度;上海市在舆情监测及处置机制、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畅通舆情沟通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此外,部分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建立了舆情监测和报告制度。随着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重视程度的上升和应急处置经验的积累,近年来网络舆情应对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都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在实践中渐显成熟。“激素黄瓜”、“香蕉乙烯利”、“茶叶农残超标”等一系列不实网络舆情发生后,农业部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解释,借助权威媒体澄清事实,采取网络访谈、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正面引导舆论,有效阻断了谣言传播,有力保护了农民和产业利益。“药袋苹果”等安全隐患一经报道,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界定了个案性质,防止了媒体扩大炒作,最大限度减少了产业损失。“河南瘦肉精”等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得到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排查和督导工作,尽快查清事实,公布真相,回应社会关切,并依法开展责任追究,树立了政府部门的正面形象。虽然各级农业部门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有关舆情监测的制度要求仅在相关的文件和办法里有所提及,没有针对舆情监测系统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舆情监控工作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同时,由于开展舆情监控工作的时间较短,目前尚缺乏集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反馈于一体的运作机制,农业部门内部的共享机制、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对接机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机制等也尚未形成,有些地方舆情监控工作往往是仓促应急,就事论事,多以经验为主,舆情监控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网络舆情的特点、规律和应对环境都有别于传统舆情,相对于网络舆情短时间内的快速蓬勃发展,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手段调整略显滞后,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一是监测手段不适应,传统人工监测的信息获取手段已无法满足对海量信息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分析方法不适应,对舆情信息的汇总、舆情周期的判别、舆情走势的预测和重要舆情的预警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撑。三是应对方式不适应,固守传统媒体、忽视网络阵地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对新媒体和新型舆论平台的运用较为有限,多数部门不善于适应网络环境、运用网络语言、与新闻媒体见面、与网民对话,缺乏应对舆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舆情发生时,难以及时缓解舆论压力,化解矛盾[27]。目前农业系统普遍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团队研究并开展网络舆情应对,特别是地方农业部门,监控力量薄弱,没有确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现有的网络舆情人员大多是兼职,并且缺乏系统培训,缺少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再加上管理薄弱,现有的人员力量难以支撑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响应工作,更难以保证舆情应对效果。同时,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舆情监测硬件设备投入不足,软件设施开发和购置也受到限制,有人员没设备、有设备没监测手段的现象比较突出。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控管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