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杨贵妃与安禄山精选(九篇)

第1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历史辗转了千年,那段情爱的绝唱随风而逝了,人们却真切地记住了以肥硕为美的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美人,三千宠爱集于一生,衣袂飘动,暗影浮光,《霓掌羽衣曲》的旋律,淹没历史的钟鼓。

杨贵妃靠一身姿色赢得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真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一次,杨贵妃恃宠骄纵,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谴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来。750年,贵妃偷了二十五郎的紫玉笛,独吹自娱。事发,以忤旨又被送出宫外。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张祜《分王小管》诗云:“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诗叩弹集》卷五)就是咏此事的。杨贵妃知道玄宗没有她,便寝食不安,更为骄纵,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杨太真外传》))李肇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证: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代帝王被几颗“妃子笑”迷倒,那才是历史的真正悲哀啊!

渔阳的鼓点惊醒一夜,马嵬坡、早就为《长恨歌》填上了一个苍凉的休止符。古藤老树昏鸦,有幸与千载难逢的凄美拴到一处。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这些是为安禄山后来造反奠定了基础,杜牧《过华清宫》诗: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755年11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次年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军队哗变,逼玄宗诛杨国忠,赐杨贵妃自尽,时年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玄宗与贵妃的悲剧故事。

杨贵妃能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杨贵妃写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烟芙容,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人生无常,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

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其:“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旅”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为千古绝句。贵妃死后,玄宗人蜀,“行至扶风道,……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杨太真外传》)这就是后来宋词《雨霖铃》词牌的由来。

一条丝巾怎能悬住生命的沉重?

一代帝王啊!你不是万人之上吗?却护不住自己柔弱的爱妃;你不是一言九鼎吗?却眼睁睁看着落鱼沉雁闭月羞花的容颜伸向死神的白绫。

把一场战争的罪过,加到妩媚的女人身上,这是男人莫大的悲剧。

红颜祸水?坐在龙椅上的帝王,你这样说吗?

第2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关键词:杨贵妃妖姬二重性格形象演变

杨贵妃在中国的祸国妖姬形象由来已久。由唐至宋元,文人笔下的杨贵妃形象基本遵循“祸水”的思维定式,乃至明清,仍有将杨贵妃写成妖冶女性的剧作。但仔细考察可发现,将杨描绘成祸国根源的历代文人,在提及她时却常流露出同情怜悯。这种既批判又怜惜的态度,令杨贵妃的“妖姬”形象前后颇复杂矛盾。

如元代白朴所作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的杨贵妃,其为一己之“留着解闷倒好”的心思帮玄宗阻杀安禄山在先,与之发生暧昧关系在后,七夕乞巧也是为安所设,却巧言令色讨了玄宗欢心。这样的杨贵妃,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但在马嵬兵谏一节,却借玄宗之口为其开脱:“他又无罪过,颇贤达。须不似周褒姒举火取笑,纣妲己敲胫觑人。”又说:“他是朵娇滴滴海棠花,怎做得闹荒荒亡国祸根芽?”又借高力士表示:“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杀了国忠,祸连贵妃。”明确表示,在安史之乱上,杨贵妃无责任。

又如元代王伯成之《天宝遗事诸宫调》,其中多套曲都牵杂杨贵妃与安禄山暧昧等宫闱秽事。杨的形象愈加妖艳、。即便如此丑化,也阻不住她临死时对玄宗的反诘:“又不曾背叛朝廷,篡图天下;又不曾违反国法,误失军期。平白地处死,无罪遭诛,性命好容易!”还有对高力士的嘱咐,其辛辣怨恨跃然眼前:“若得见君王,却教俺传示:把我生勒死,不知为何事?若施行了以后,却休教死骨头上揣与我个罪名儿!”

事实上,这种对杨贵妃评价的矛盾性贯穿于她身后的整个封建社会,远在白朴之前的文人就纠缠在这矛盾中。杜甫之《丽人行》,描绘杨氏一门因杨贵妃得宠而奢糜的景象;又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杨氏一门受宠,君臣一同奢华享乐的讽意尽显;又有《北征》诗云“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将安史之乱的责任直指杨贵妃。但是,杜甫对杨贵妃还有另一层态度,其《哀江头》云:“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往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表现了对杨的些许同情。又有《东狩行》云:“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较先前严厉批判缓和良多。李益、李商隐、罗隐、韦庄等晚唐诗人,也分别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对杨或贬斥、或同情,让她的形象充满争议。

即便是《长恨歌传》,对杨贵妃的态度也是矛盾的。《长恨歌》并未对杨贵妃做直接评论,但其对杨美貌的描写,以及对李杨坚贞爱情的叙述,都对杨贵妃的形象起了正面作用。然而《长恨歌传》在肯定白诗精神的同时,又加入了陈鸿自己的态度。他明言作“传”的目的,在于“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由以上种种矛盾处来看,纵使杨贵妃的“妖姬”形象在封建文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却无法坐实杨贵妃直接导致安史之乱、盛唐转衰这一指控,因而对杨的极力丑化,总有些底气不足。文人们似乎都在有意回避真正的致祸之源,在面对它时趑趄嗫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这样遮遮掩掩的句子行“讽谏”之责。

一、杨贵妃折射出的中国封建文人二重性格

一个祸国殃民的妖姬与一个无辜的弱女子,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在杨贵妃身后的文学和戏剧作品中并行,甚至可以在同一作品中共存。在对待杨的态度上,封建文人表现出一种“二重性格”。这种二重性格,尤其在涉及皇帝时表现极为明显。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在法理上不受限制,从而使其个人政治失误,在最终的责任推定中,被以“为尊者讳”的理由保护起来,而将根本责任加诸他人。

成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的《高力士外传》叙马嵬事云:“扈从至马嵬山,百姓惊惶,六军愤怒。国忠方进,咸即诛夷。虢国、太真,一时连坐。”(《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成于后晋之《旧唐书》则云:“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旧唐书》卷五十一《玄宗杨贵妃》)《新唐书》与之仿佛:“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新唐书》卷八十九《玄宗贵妃杨氏》)无论是“贼本”,还是“祸本”,后代史学家都是将杨贵妃视为致乱之源的,他们故意让玄宗退出了责任推定过程中的“嫌疑人”行列。《新唐书・玄宗本纪》对于杨贵妃与安史之乱的关系评价为:“呜呼,女子为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新唐书・本纪第五睿宗 玄宗》)这是欲加之罪,将杨贵妃比作韦后,又暗比武皇。杨贵妃是一个毫无政治野心的女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试图染指政治权力。精英知识分子做的是“有罪推定”,先定性,再罗织罪名。

精英知识分子对杨进行有罪推定的背后,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伦常体系。通过儒家学说延续下来的上古礼乐传统,强调仪式与秩序本身的重要性,要求社会的伦理政教与个体的身心情感融合统一,从而达到稳定和谐的效果。这个体系的前提,是君权的绝对性。从法理上讲,天子之权为“天授”,只有“天”有权对皇帝定罪。皇帝之于臣民是君,是父,这是以“君臣父子”为架构的封建社会伦常体系得以成立的前提。臣子无权为天子定罪,而历史被告席又不能空缺,因此像杨贵妃这样的女子便被推搡上去,她令唐玄宗远离“明君”要求的行为和“天生丽质”,都为后世史家留下把柄。

但无论文人对杨贵妃如何批判,他们都无法忽视其魅力,不管是亲眼得见,还是单纯想象。《旧唐书》虽斥杨贵妃为“女祸”,也不得不承认其“姿色冠代”,“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旧唐书》卷五十一《玄宗杨贵妃》)杨贵妃拥有绝代美貌,超乎常人的智商,卓越的艺术才能,还有温柔体贴、娇俏可人的手段,文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李白《清平调》中描写的杨贵妃,能不在文人心中勾引波澜?即便是受封秦国、虢国夫人的杨氏姐妹,在杜甫眼中也是“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秦虢尚且如此,贵妃更加无伦,难怪最终他也哀叹一声“明眸皓齿今何在”。

一面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必须将杨贵妃塑造为祸国妖姬,一面是无法拒绝承认杨贵妃的美貌和才华,更无法昧着良心推断皇帝与整个官僚集团在安史之乱中没有责任,也无法拒绝对玄宗与贵妃爱情的美好想象,文人们显然纠缠在这种矛盾里,造成了他们笔下杨贵妃形象的不统一。杨贵妃现象的背后,是个人的情感、欲望与传统社会规范、伦理、政教的冲突。这种冲突长期存在。如李泽厚所说:“这个强调社会的伦理政教与个体的身心情感相融合同一的礼乐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便愈来愈暴露出其中蕴藏的巨大矛盾。即社会的理性、伦理政教的要求与个体身心这两方面并不能经常真正统一融合在这种‘情感的形式’――艺术中。……社会生活的行进,使人们要求自己的情感、欲望,从传统的伦理政治的捆绑下解放出来。于是,政治与艺术、伦理政教的规范准则与情感自身的逻辑形式,便处在既有同一又有差异,既有统一又有对立以至冲突的复杂状况中。”(李泽厚.华夏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7)

作为矛盾的双方,总体上忠于伦理政教还是忠于情感自身,受到社会生活发展程度、物质产品丰富程度、消费需要扩展程度的影响,还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特定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状况的局限。于是在传统文化、伦常体系遭逢巨变的宋元之际,饱尝丧乱之苦的白朴,选择了总体上忠于前者;王伯成也终以传统的政教伦常体系为大。除《天宝遗事诸宫调》外,他还在《李太白贬夜郎》中斥杨贵妃与安禄山为“宫中子母,村里夫妻”,至于玄宗与杨贵妃,甚至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是否真情,他是否定的。但到了明代,情况有所改变,传奇《惊鸿记》对杨贵妃的指责便不如先代强烈,传奇《彩毫记》更强调了杨贵妃与唐玄宗感情的纯洁性,对杨贵妃的专情和知人之明持褒奖态度。

明代,社会经济形态出现了一些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初现端倪,市民阶层扩大,其在戏剧上的审美取向与趣味也随之改变。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哲学思潮。李贽、汤显祖等承王阳明“心学”的“左派”一脉,强调个人情感欲望的重要性,对标榜崇古、追求仪式感本身的文学主张加以批判,令文人“二重性格”里忠于情感的部分力量高涨。对比汤显祖“情不知所以,一往而深”与传统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后者强调的是“礼”对“情”的约束力。而汤氏的“情”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约束,定要追求个尽情尽性方可。这种转变,也是促使清代出现《长生殿》的重要思想动力。

二、丑是道德的丑,美是道德的美

成于康熙年间的传奇《长生殿》,其杨贵妃形象的完美程度无疑是空前的,洪N心目中的杨贵妃仅是个普通的女人,她有大多数女人共同的弱点如善妒、性格单纯,完全没有政治头脑,这正是封建社会绝大多数普通女子的写照。杨贵妃爱情之路的特殊性在于嫁给了皇帝。妃子的身份,让杨贵妃被动地卷入政治和历史命运,最终导致她成为牺牲品。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梧桐雨》、《天宝旧事诸宫调》、《天宝曲史》(清代)中被批判和丑化的杨贵妃,还是《惊鸿记》、《彩毫记》、《清平调》(清代)中稍作美化的杨贵妃,又或是《长生殿》,以及后来的《太真外传》乃至近几年的《大唐贵妃》中几乎被完全美化的杨贵妃,其“丑化”或“美化”的过程都是从道德标准入手的。略为对比即可发现,杨贵妃形象的转变,不外乎以下几条:

一、 由儿媳妇变为身世清白的女子。出身是杨的“原罪”,丑化者要强调这一点,美化者要抹去这一点。杨贵妃是寿王妃,被玄宗先度为女道士,而后册为贵妃,此事几成定论。玄宗与杨贵妃原本是公公与儿媳,他们的结合,不管是因为真爱,还是皇权威逼,都不会见容于社会伦理。《梧桐雨》中的玄宗上来便直言:“昨寿邸杨妃,绝类嫦娥,已命为女道士,既而取入宫中。”毫不讳言这段感情违逆伦常的实质。

,兹事体大。实际上,之于安史之乱,之于唐室运衰非但没有直接关系,连间接关系都得存在。汉代私通之事见于正史者不知凡几,亦未见其致汉之衰。但伦常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根本,就算到当代,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欲美化杨贵妃的人,都不愿、不能、不敢让个人情感直接伦理道德,只好或不提、或篡改。《长恨歌》对于杨贵妃如何“一朝选在君王侧”不明言,《彩毫记》中的杨贵妃不是自寿邸取得,《长生殿》中的杨贵妃是一名普通宫人。到了齐如山的《太真外传》,杨贵妃成为了父母双亡的孤儿,由高力士安排在太真宫修行。李杨的相爱,肇始于充满浪漫气氛的邂逅。近年新编的交响京剧《大唐贵妃》,李杨相爱并未交待,除坚持杨贵妃不是玄宗儿媳外,还令其出身于“教坊”,原本是歌伎或舞伎。

二、 从不忠于明皇到坚贞不二。对爱情忠贞与否,又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梧桐雨》中的杨贵妃与安禄山有私情。白朴有意抛弃了对宫廷规范的理性考量,大量根据野史描写杨安私情。白朴笔下,玄宗对于杨贵妃的爱情是真,而贵妃对于玄宗的爱情是假,两相交错,愈发显得贵妃“其心可诛”。《天宝遗事诸宫调》继续大书杨贵妃秽乱宫廷的情节。王伯成的笔下,无论是玄宗还是贵妃都没拥有真爱,男女情事的高度,止于声色而已。《惊鸿记》详写杨梅二妃相妒事,倒不及于杨氏私通安禄山的故事。运用手段战胜梅妃的杨贵妃,面目不免显得狰狞,而其动机不见得是捍卫爱情,更多是保护自己的地位权势,感情的纯洁性有瑕疵。即便如此,《惊鸿记》里的杨贵妃在《七夕私盟》和《马嵬杀妃》两出中,还是表现出对玄宗的一往情深。至于《彩毫记》、《清平调》等,便无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私情,玄宗与贵妃的感情纯洁度都有所提升。到了《长生殿》,杨贵妃干脆连安禄山的面都没见过,她与玄宗两人对于爱情的忠诚度都登峰造极。杨贵妃与梅妃江采萍的宫廷斗争,转变成说明玄宗对贵妃爱念日深,不可一日或离。在《长生殿》里,还要借杨贵妃之口说出一点宫闱斗争的残酷性,而到了《太真外传》则几乎完全演变成杨贵妃作为一个女性维护爱情专一权利的合理斗争。

三、 道德净化之后的才能转嫁

传统戏剧的流变至《长生殿》,完成了对杨贵妃出身、秽乱、善妒三条“道德原罪”的净化,使其形象变得纯洁无辜。在此前提下,杨的倾国之貌、能歌善舞等先代史家及一部分文人眼中“妖媚惑上”的手段,就由罪孽转化为美丽。在《长生殿》中,洪N完成了一次才能转嫁,将《霓裳羽衣曲》的著作权授予了杨贵妃。无疑让杨贵妃在纯洁的品性、绝代的美貌之外又多了卓越的才华。

第3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环肥燕瘦”这一成语的来源,也与杨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身材是丰腴的,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材是清瘦的,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美人的胖与瘦,被苏轼老先生用来比喻书法作品风格各有所长,据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言:“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瘦谁敢憎。”美人的胖瘦本与书法隔着十万八千里,居然也被苏老先生联系到了一块,真是够别出心裁。此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也就流传开了,不过慢慢跟书法毫无瓜葛了,回归到它最本真的含义,说的就是女人的身材。

另有白居易的《长恨歌》,虽说对杨贵妃肥与不肥没多的描述,但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可让人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杨贵妃的丰腴。

周的“簪花仕女”,被称作是“唐朝女子的符号”,也让唐朝女人的壮硕与丰美,如一朵恣意盛开的花,鲜活、饱满地养了无数唐代人的眼睛。而且,唐朝不仅女人肥,男人也肥,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就是其中的一个,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三百三十斤,居然跳《胡旋舞》还能疾如风,真不可思议。更让人疑惑的是:唐人为何以肥为美?丰腴的杨贵妃缘何受宠?

唐朝是个富有的朝代,杜甫有诗记载“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家繁荣昌盛,人们丰衣足食,大多可放开肚皮畅快淋漓地吃香的喝辣的,具备了身强体胖的外在条件,也就保持了健康丰满的体格。

“环肥”之美,兴于盛唐,起自北方。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李唐王室由鲜卑游牧部落的关陇军事集团起家入主中原后,依然是保持着游牧生活的一些习性的,喜欢欣赏牡丹,热爱肥臀大马,崇尚壮硕之美。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就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丰腴的杨贵妃受欢迎,得到宠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唐人自信,无忧患,当时的唐代是高度开放的国家,与130多个国家交往着。唐代的长安城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都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会,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旅行家、学者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譬如波斯就与唐朝交往很是密切,唐长安城里有着大量的波斯人居住。

第4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好久没有写作了,还真的有点怀念这种感觉。其实写作也蛮好的,可以把自己心里所想、和想说的对一尘不染的白纸倾诉,它会认真的倾听你的倾诉、不会有一丝的不耐烦、也不会有一点的私心;其实才是我最好的朋友,难道不是吗?

其实有时真的想大发一场脾气,把心里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有时真的想大哭一场,把心里的委屈全部释放出来;有时有种莫明的烦燥;有时真的希望有位知己,把心里的想法与追求都讲给她听并共同探讨。

现在我真的能理解古代文人的一名话,那就是:人生求一知己足已。因为知己就像白纸一样,她不会不耐烦、也不会有私心,他们之前有共同的话题与语言,有共同的爱好与追求……

其实我也好想有一位知己,因为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因为他是一个完全了解你的人,当然你也是了解他的;他们在彼此的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肆无忌惮、可以共同探讨彼此的爱好、可以实现彼此的追求;有时闭上眼睛想想,这真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实我最羡慕的还是杨贵妃与唐明皇,他们真的是一对举世无双的知己与夫妻;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女孩,所以在同龄里根本找不到与我有共同语言的人。我喜欢历史,我喜欢春秋战国、喜欢三皇五帝、喜欢三国、喜欢水浒、喜欢红楼……但我更喜欢唐玄宗与杨贵妃。

有人会认为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杨贵妃使玄宗名声扫地,因为有她使得君王不在早朝;但在这里我不得不为她辩白,杨贵妃与玄宗之间是有感情的。从他们同坐一席共尝“合欢实”、从一骑红尘妃子笑、从与贵妃一见钟情后的形影相随、从寿王妃到女道士再到贵妃、从她穿的衣报的刺锈、从两次被遣回娘家、从她们在长生殿里的誓言、从霓裳羽衣曲到霓裳羽衣舞、从马嵬坡之难后玄宗的游月宫;无论是其中那张画面无非都是对他们爱情的描写。

那么夺儿媳的臭名又能说明什么呢?虽然命运的结果他们无能为力,但他们的相遇决不是一个错误。相反我非常看中他们两个,我最瞧不起的还是寿王李瑁。同是男子汉为什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所做的无非就是忍耐,跟本没有争取的一丝表现,我想杨玉环跟了他也是不会幸福的吧?但她与玄宗就完全不一样了,玄宗为她做的种种、改变她的身份,让她做女道士也是使杨玉环心理的道德上的疑虑得到缓解;才真正地接受他的爱,也是无非就是对她的尊重。如果不是对她有感情,那他大可不用这样做;直接霸占,谁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因为他是君;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玄宗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主要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而她也无非是被一位执着的男人所感动。杨玉环也是一人聪明的人,玄宗有一次与李白下棋;只见李白大大咧咧地说:“现在认输,可以体面地给您一个平局,过一会儿,可就悔之晚矣!此时,杨玉环凑了上来,一看皇帝要输,故意把怀中抱着的哈巴狗儿撒开,放狗搅乱棋局:“哎呀,这小东西,怎么说跑就跑啊!李白大为不满:“娘娘怎么放狗搅局呀,鹿死谁手马上就要昭告天下了……”一抬头,却被杨贵妃的美艳惊倒,一时诗兴大发,遂拈来一首赞美之。李白如此的狂妄,玄宗出于爱才之心,没有加罪于李白,这使得杨玉环更加敬慕唐玄宗。而杨玉环这一举动无非加深了玄宗对她的爱意。

据史书记载,玄宗生性风流,在位时虽然嫔妃众多,但大多数只是博取他一时之欢的,能够博得他的真情的女人很少。他只对极少数女人保持着专一的感情。但作为一代帝王能做到这一点,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纵观玄宗的一生,除了与之患难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长久忠情的女性仅有武惠妃和杨贵妃。自王皇后爱衰之后,武惠妃一人专宠近二十年。然而史书并未记载武惠妃有多么美丽,她死时已40多岁,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女人四十豆腐渣”。但玄宗仍伤感不已,长久的郁郁寡欢,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让他摆脱心中的寂寞惆怅。在武惠妃死后的第三年,他认识了杨玉环。也许是杨玉环与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处,让他一见钟情。在此后的十几年,与杨贵妃形影相随,直至杨贵妃死后,还始终占据着玄宗生活的全部。可见,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那是因为贵妃的貌美,说玄宗看重是色、是欲。事实上,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玄宗也确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寄托在她身上。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主要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贵妃起舞《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人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

玄宗与贵妃虽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可以发现,他们象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妇,更象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有一年宫中的橘树结了许多柑橘,玄宗发现其中有一个“合欢实”(即两个柑橘长在一起)。他欣喜万分,与贵妃一起玩赏,并说此橘似通人意,知你我心心相印,固如一体。然后同坐一席共尝“合欢实”。他们完全沉浸在两人相爱的喜悦中,他们欣赏和分享“合欢实”的情景如一幅画映在你我的脑中,难道还要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吗?《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着玄宗与贵妃温柔缠绵、相亲相爱的故事。一次玄宗酒醉,两天后方醒,醒后他拥着贵妃同赏牡丹,并摘折一枝与贵妃交臂相闻,玄宗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

据史书记载,杨贵妃曾两次被遣回娘家。第一次是天宝5年,即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贵妃因嫉妒触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贵妃被赶出宫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玄宗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随即就令人将御膳送去,当夜将贵妃接回宫中,从此对贵妃更加恩爱。第二次是天宝9年,贵妃因违背玄宗旨意,被遣送娘家。后来贵妃认为自己骄悍不逊,有些过分,便剪下一绺头发,让人带给玄宗并说:“有罪当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玄宗大为感动。通过这两次,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按照皇家惯例,后妃触怒圣上,只能在宫中处治,重则斩杀,轻则囚禁或被打入冷宫,从不见有送回娘家的。玄宗却开了这个特例,如同寻常夫妻吵架一样,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由此可见,玄宗并非视贵妃为,他们能象普通夫妇一样互相迁就。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可以说,玄宗是将贵妃当作伴侣、妻子看待的。

《怅恨歌传》载:天宝十载秋,七夕之夜,玄宗与贵妃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郎织女重逢的悲欢场面,密誓要世世结为夫妻,言毕,抱手呜咽。这就是白居易《怅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莲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七夕之夜,对天起誓,足见爱的至深,情的至诚。说明他们生死与共超乎寻常的爱情的确是存在的。

安史之乱,造成了历史的遗憾,却也造就了一段爱情佳话。对贵妃的死,玄宗耿耿难忘。甚至问仙访道,以求与贵妃相见。可以说,玄宗在风蚀残年的最后时光,都是对贵妃的深深思念、中度过的。对于国难,就贵妃本人而言是无罪的,但对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灾难,她只能为情献身,更是为国扑难。对于贵妃的死,玄宗是负有很大的责任的,但事到临头,也是被迫的。他只能无奈地说”贵妃是无罪”。回到长安,玄宗让画了贵妃的像挂在殿中,朝夕与之相伴。对于宫中的一草、一木、一房、一院都令其触景伤情,睹物思人。玄宗也就是在这样孤独伤感的思念中,日渐衰老,几年就追随贵妃而去。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虽然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终以悲剧结尾,但他们毕竟曾经拥有过,只不过这份爱,降落在帝王世家,使它多了几裹朦雾。他们的爱情悲剧,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感叹不已。在危难关头,不舍贵妃,即舍江山,熟轻熟重,玄宗自然知晓。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玄宗对贵妃的爱。用今天观念来看,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当功与私发生冲突时,玄宗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无私精神,更显出其伟大。

唐玄宗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接手的唐朝无疑是个烂摊子,但他都一一化解了;他开僻了开元盛世,他使唐朝走向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他使得那时的中国万国来朝;他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与兄弟的感情非常好,在他的身上从未上演过试兄杀弟的悲剧。晚年的他因为对他所统治的局面有所满足,同时也遇到人生中真正的知己,他重用安禄山;最后导致爆发了安史之乱。有人把安史之乱的责任全部归于一人或是玄宗、或是杨玉环、或是李林甫、或是安禄山。但我却认为这个责任不能归于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承担这个责任,这对他们都不公平。如果玄宗能像唐太宗一样独具慧眼,那么也不会免除张九龄任用李林甫,更不会重用安禄山与杨国忠了;如果杨玉环能你见樊姬一劝谏楚庄王一样劝谏玄宗,那么之前玄宗的如果将不在是如果了;如果安禄山有一点忠义之心,如果李林甫能像魏征一样讲谏玄宗;那么历史上将不再会有安史之乱的出现。太多的如果,但如果有一条实现了,那么历史将对这位有所作为的君王做出如何的评价呢?大概更多的人也不会说杨玉环是红颜祸水了吧!

我真的对把责任全部推到女人头上的人十分不解,都说女人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就像说西施亡吴一样,那么试问当时吴国的人在做什么,难道都死绝了吗?就眼看着西施来亡他们的国吗?那么我在试问又是谁亡了越国呢?是谁亡了秦二世了呢?难道也是杨贵妃吗?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为什偏要把一个连君王与臣子的七尺男儿汉都不敢承担的问题留给一个小女子承担呢?

可见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是多么的荒廖,是多么的不可理?桑?训啦皇锹穑靠晌揖褪窍不端?牵?春盟?牵灰蛭??堑陌?橹辽偈蔷?斓仄?砩竦模??侵?涞陌?榛?旧鲜谴拷嗟模?芟蠼裉斓哪信?谎??沟锰菩?谥话??蝗耍????ldquo;三千宠爱集一身”,甚至到了“后宫佳丽皆失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可见唐玄宗对她的倾心程度。虽然命运的结果他们无能为力,但他们的相遇决不是一个错误。有些事情不一定要那么完美的,因为缺憾也是一种美,有时它胜过一切完美……真是这份缺憾造成了历史的遗憾,却也造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第5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故貂蝉是王允家中的歌妓这一说法流传最广。王允是汉献帝时的司徒,因不满于太师董卓的跋扈,一心想除之,但苦无良策,终日茶饭不思。他视为亲女儿的歌妓貂蝉窥知情由,表示“如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于是王亢精心设计了个“连环美人计”,先将貂蝉许给董卓义子吕布,未及迎娶又献于太师董卓,挑起董、吕两人的矛盾。貂蝉对王允的意图心领神会,一会儿在吕布面前扮成早已以心相许,却被董卓霸占的痴情人,一会儿又在董卓面前装作受吕布调戏的无辜者,使董、吕彼此恨之人骨,终于反目成仇,最后吕布杀董卓,夷其三族。貂蝉的出色表演,使王允的计划实施得天衣无缝,顺利地铲除了当时朝中一大祸害,后人叹日:“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于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另有“董卓婢女”一说。据《后汉书·吕布传》载,董卓任吕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两人誓为父子。有一次,吕布因小事不如董卓之意,董卓大怒之下持戟向吕布掷去,幸亏吕布手脚轻健方得避开,从此吕布对董卓暗怀怨愤。后董卓派吕布守中(宫中的小门),这是对他的信任,吕布却趁机与侍婢私通,两情相许,又惟恐董卓识破,由此生出许多矛盾。由于这段记载与三国故事中貂蝉约吕布在凤仪亭相会,董卓明画如刺吕布的情节相合,人们认为使董、吕反目的貂蝉,实际上是董卓的婢女。

还有人认为,貂蝉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曰,曹操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向曹操请求说,吕布派部将秦宜禄外出求救,城破之后,请把秦之妻赐我为妻。曹操答允了。后关羽又多次提及此事,使曹操产生好奇心:那秦宜禄之妻是否乃绝色之人?于是,在城破之日派人先将秦妻送入自己营帐,随后便“自留之”,关羽因此“心不自安”。元代杂剧就在此基础上附会出一个《关公月下斩貂蝉》的故事来,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遣貂蝉前往引诱。貂蝉使出千种柔情,百般挑逗,关羽不为所动,最后杀死貂蝉,以示心迹。这里,貂蝉与秦宜禄之妻便合二为一了。

此外,徽剧、川剧、绍剧、京剧都有《斩貂》剧目,写吕布在白门楼殒命后,其爱妾貂蝉为张飞所获,送至关羽处。关羽甚爱怜之,但念及古今英雄豪杰往往以迷恋女色而身败名裂,便逼令貂蝉自刎。因而,又有“貂蝉为吕布之妻说”。如果貂蝉成为吕布妻(或妾),是在吕布杀董卓之后,那么此说与一、二说不矛盾,有人据此认为此说不能自成一说。

总之,貂蝉的故事,或出于小说,或出于戏剧,文人的渲染与演绎使她越来越不可捉摸。由于这些故事或多或少与史实有关,真真假假,更为难辨,以致历史上的貂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就成为难解的悬案了。

王昭君

王昭君名王嫱,昭君是她的字。西汉元帝时她被选入宫,但一直未见过元帝的面。

西汉时,北方的匈奴十分强大,经常南下到汉的边疆上骚扰掳掠,西汉的对策是软硬兼施,一面经常派大军 征伐,另一方面又常用“ 和亲”的方法笼络。所谓和亲,就是皇帝将自己的女儿(实际上多半用皇族姑娘甚至宫女冒充)嫁给匈奴的最高统治者单于,结成亲戚关系以求暂时的和平共处。

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汉元帝,汉朝廷隆重欢迎,关系很融洽。呼韩邪表示:愿 做汉家的女婿,复和亲之好,元帝很高兴地同意了。这时,住在深宫从未见过元帝面的宫女王昭君听见此消息 后,主动提出愿意充当和亲人选。传说批准后元帝当众召见王昭君,见她长得非常美貌,后宫里少有,于是有些留恋不舍之意。但由于已答应了呼汉邪单于,不便失言,只好让她远嫁匈奴了。

昭君出塞到匈奴,旅途上骑乘什么,打扮如何,历史没有明文记载。唐代人则猜想是骑马去的,身穿红斗篷,怀 里抱着琵琶。因此唐诗中也就多半这样描述了

杨玉环

杨玉环,祖籍弘农华阴,后徙居蒲州永乐,因父杨玄琰为蜀州司户,而出生于四川。杨玄琰早逝,杨玉环被其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收养。她十分美丽,能歌善舞,也很聪明。开元二十二年,第十八子寿王 瑁纳玉环为妃,于是,她从河南来到长安皇宫。

李瑁为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所生。由于武惠妃特别受宠,又生了儿子,所以,她的地位超过了未生儿子的王皇后。地位优越的皇子与杨玉环这样的美女结为夫妻,理应是美满的婚姻。但是,好景不长,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死了。玄宗两位爱妃先后世,终日郁郁寡欢,高力士于是寻得美人杨玉环献给玄宗 天宝四载八月,杨玉环正式被封为杨贵妃。这时,玄宗已经六十一岁,杨贵妃才二十七岁,相差三十四年的老夫少妻生活是可想而知的。

杨贵妃一人受宠,杨家满门飞黄腾达,除了他已死的父亲被追封为太尉、齐国公外,三个姐姐地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杨贵妃与这些皇亲国戚,奢侈腐化,挥金如土,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开支。仅其三个姐姐的脂粉费每年就需一千贯钱。至于诸杨的住宅,更是富丽堂皇,非一般官员可比。

杨贵妃虽然过着听歌观舞,纸醉金迷的生活,但却时刻提心吊胆,稍有疏失,便使玄宗不悦,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杨贵妃曾经两次冒犯玄宗,以忤旨罪被逐出皇宫。第一次是在天宝五载,杨贵妃被送到其堂兄杨?家中。由于杨贵妃去后玄宗心情不佳,半日不思饮食,对左右的人横加捶挞,于是高力士奏请迎回杨贵妃。杨贵妃见玄宗,伏地请罪,玄宗才得之如初。第二次是天宝九载,杨贵妃又被逐出宫门,玄宗很快后悔,派人送去御膳,杨贵妃也表示有忤圣颜之罪,并剪发一缕,献给玄宗。杨贵妃遂又被迎回宫中。尽管有过这两次曲折,但总的看来,玄宗对杨贵妃还是十分宠爱。每年十月,玄宗都要到华清宫(在今陕西临潼)过冬,杨贵妃照例陪同前往。在华清宫修有端正楼,作为杨贵妃的梳洗之所;还有莲花汤,专供玄宗沐浴;另有芙蓉汤,是杨贵妃沐浴之所。韩国夫人、虢国大人、秦国夫人等也随同前往,并在骊山下修有住宅。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碌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次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进逼长安。玄宗问策于宰相,因杨国忠曾遥领剑南节度使,主张去四川避难,玄宗遂决定逃亡成都。玄宗带杨贵妃姊妹、太子、高力士等少数贵族、亲信,仓促离京。午时到了咸阳,打前站的宦官王洛卿与咸阳令都已逃走。玄宗与杨贵妃饥饿难忍,无人献食,杨国忠买来蒸饼,暂解了燃眉之急。

西行至马嵬驿,护卫玄宗的禁军将士饥饿疲惫不堪,怨声载道。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通过宦官李辅国与太子密谋,先诛杨国忠,然后宣布杨国忠是引起祸乱的罪魁祸首。在穷途末路之际,玄宗离不开军队的保护,不仅没有追究军士擅杀宰相之罪,反而亲自慰劳军士。但军士仍然不满,陈玄礼说:「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应正法。玄宗替杨贵妃辩护道:「杨贵妃深居宫中,怎知杨国忠谋反!高力士说:「杨贵妃虽然无罪,但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还在你身边,军士岂能安心!玄宗自然清楚,军队是否稳定与自己的安危直接相关,于是不得不忍痛割爱,命高力士缢杀杨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一个年方三十八岁的美丽女子就这样在逃难途中告别了人世,但亦有一说被缢死的只是一名宫女,杨贵妃本人则逃到日本,到安史之乱平后,玄宗欲召贵妃回长安,但杨贵妃已沦落风尘,已再无颜面面圣了。

第6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长生殿》是真正的“传奇”。洪先生的文字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读起来常会感受到天人合一的飘逸;他笔下的人物在地狱、人间、天上自由走,人、鬼、仙之间倾情交谈,因为爱而生死无界;安禄山谋反这一贯穿全剧的政治历史事件,以跌宕的戏剧性带动全剧情节的进展,帝妃之尊的唐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最终被揭示为是至情至爱的一对男人和女人;风趣的群众场面透露出唐代天宝年间的民风、民情……但是,原封不动地将《长生殿》搬上舞台是不可能的,如何将他的古典美与现代剧场交相融汇,这是我们要做的功课。

体现古典美的前提是尊重原著,张扬原著的文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继承昆剧以演员精湛演技、演绎完整文本的传统,以此作为确定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演出的特征。了解、揣摩现代观众看戏的心理,也就是探索在现代剧场演出经典剧目、舞台呈现如何引领观众欣赏,又适应观众的需求。演出剧本整理是全剧创作的第一环节,经过反复推敲和试验,最终确立“删繁就简,调整结构,保持抒情性,加强故事性”为整理演出剧本的原则。

当前剧场演出的节目,通常在两个半小时完成。就是说,要将《长生殿》分割成若干个两个半小时的文本,每一本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生活在快节奏中的观众,可以选择观看全本或是只看一部分,而每一本必须能够反映出全貌的精彩。最初,我将全本划分为五本,学习章回体小说的形式,每一本结尾处均留下悬念。原设想将剧中宫廷梨园班首李龟年请出来担任“说书人”,组织、贯穿全剧表演进程,戏里戏外自由出入,寻找想象中的300年前家班演出时的遗风,由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扮演李龟年,他定会将全剧的演出串联得有声有色。如果这样,《长生殿》累计演出时间将远远超过10小时,太长了。这个设想最终被压缩为四本所代替,就是现在的《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官重圆》的结构,累计演出10小时(实际上超过10小时)。看似“闲笔”的折子《偷曲》、《献饭》、《看袜》、《私祭》、《驿备》、《改葬》、《雨梦》、《怂合》,其实与主干是有机联系的,有些已经排演,因为时间所限,不得已又合弃了。因为《私祭》一折具有劫后余生、故人重逢的悲凉意味,能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现只能纳人中英文对照的《长生殿》演出剧本,并在《弹词》一折收尾处,对贯穿人物永新和念奴的命运做了最后交代。在实际演出中《弹词》一折的结尾是按原剧本演的,李龟年巧遇知音,食宿有了着落,演员最后流露喜悦的高腔,每每博得观众喝彩。

“削足适履”,大致可以形容结构框架、铺排内容的基本创作状态。整理演出剧本,需要大量地做文字减法,归纳、合并相关联的场次,最终做到四本戏呈现均衡的布局和相似的分量,每一本为九出(重复《传概》),全剧累计包含四十三出。接着,需要谨慎地尽量不留痕迹地做唱词量的减法,在保持曲牌体唱词的结构完整(特别是保持经典折子中唱段的完整)的前提下进行,最终减去了较多的篇幅。归纳、合并场次的原则是:凡零散的非连贯的小场次,存在内容延续的、人物行为延续的、不同人物的目的性延续的折子,将其进行归纳合并,例如第二本中的《闻乐・制谱》;第三本中的《冥追・情悔・神诉》,第四本中的《骂贼・刺逆》;以及《觅魂・寄情・补恨》等,取得集散为整、丰满内容、便于演出的效果。《仙忆・见月》原是唐明皇在人间和杨贵妃在仙界的两折独角戏,合成后采用唐明皇和杨贵妃重唱的方式,“杨贵妃唱:他那里思牵旧缘愁不了,唐明皇唱:朕这里思牵旧缘愁不了;杨贵妃唱:咱这里泪滴残魂血未干,唐明皇唱:她那里泪滴残魂血未干”。强调他们身处两界、依然两心相同。《傍讶》原是高力士和宫女叙述同一个事件,现在干脆变成了高力士的独角过场戏,明显简捷了。

昆剧曾经有过“家歌户唱寻常事,三岁孩子学戏文”的兴盛,也出现几乎消亡的衰败。审视昆剧自身,“曲高和寡”是诸多原因中较为重要的。据不完全统计,今天上海2000万人口中(含流动人口)只有约2000位昆剧观众,于是,培养新观众,是延续昆剧艺术生命力的重要途径。整理全本《长生殿》演出剧本,努力使“曲高和寡”的昆剧向“平易近人”靠近一点。现代观众接受古老的《长生殿》,需要克服古诗辞难懂和昆剧演唱难懂的两个障碍。全剧开场的一折《传概》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必须让观众一听便懂,能被顺利地带人剧情之中。原剧本的《传概》有好大一段唱词,预先交代全剧即将发生的种种情节,文字概括性又很强,这对于不了解剧本和历史的观众来说,是难以听明白的,可能会由此失去观看的兴趣。于是,在四句定场诗唱过之后,我将开场白“传概”归纳为简洁的“道白”:

“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话说天宝年间,唐皇李隆基、妃子杨玉环,生死同心,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忠臣子孝,总有情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演唱传奇《长生殿》。”

寥寥数句,意思有了,气势也出来了,观众听得明明白白。每一本演完,说书人再以最直白的语言、简单地总结剧情,例如第二本结尾处说书人道来:“昭阳宫内,唐明皇杨贵妃和好如初;大漠边关,安禄山率番兵铁骑直向长安城。听,渔阳鼙鼓动地来!请继续观看第三本《马嵬惊变》。”待到第三本开场时,说书人做第二本剧情回顾:“前一本表的是:郭子仪天德军史肩担沉重;杨贵妃闻仙乐“霓裳羽衣”,唐明皇沉湎声色危机四起,安禄山沙场练兵直驱长安。下面请看第三本《马嵬惊变》。”

今天,观众中出现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和外国人,这也许是未来昆剧观众的主体之一,我们重视剧本和字幕的中英文配合,有幸的是杨宪益先生和戴乃迭女士提供了非常得体的英译本作为今天中英文对照的依据,帮助观众理解剧情。曾有一位女大学生在幕间时兴奋地说:中文不懂的看英文,英文不懂的读中文,今天的昆剧全看懂了!

《长生殿》是昆剧舞台上常演的戏,它的八个经典折子久经磨砺,脍炙人口。全本《长生殿》又是很新的戏,其中三分之二的篇幅是从未演过的。于是,需要将八个经典折子和三十余折新戏交相融合,使经典折子在四本戏之中匀称布局,发挥支柱作用。第一本《钗盒情定》含九折,《定情》一折紧随《传概》之后,也可以说是全剧的开场戏,是八个经典折子之一,几乎是各种版本《长生殿》演出必选的,只要唐明皇开唱:“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便起到为全本《长生殿》定场、定位、定调的作用。第二本中的《夜怨》、《絮阁》,第三本中的《惊变》、《埋玉》、《闻铃》,第四本中的《哭像》、《弹词》,都是全本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都有机地贯穿于剧情之中,老观众得到欣赏熟悉唱段的满足,新观众领略了经典唱段的精彩。

洪先生的《长生殿》剧本借“男女之情”抒发“国家兴亡之感”,两者在全剧中各占半壁江山。爱情故事是观众熟悉的,安禄山和“安史之乱”在常演的折子戏中却很少表现,舞台形象是被忽略的。在全本《长生殿》中,要将“安史之乱”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与帝妃爱情构成并重的双重线索,纠葛着向前发展。安禄山和“安史之乱”是造成唐王朝由盛至衰、帝妃爱情悲剧的原动力,在演出整理本中,突显了它那贯穿的、跌宕的、快节奏递进的戏剧性,以及特有的浓烈和强悍场面。第一本中《贿权》一折,安禄山上场时是匍匐在丞相杨国忠脚下乞求保命的一条狗;很快,皇上赦其前罪,授职在京,《禊游》一场便耀武扬威、原形毕露。第二本中《权哄》一折安禄山被授命为范阳节度史;《合围》一折沙场练兵,谋反野心昭然若揭。第三本攻克潼关,虎视眈眈直向长安城。第四本安禄山成为唐皇宫的新主子,转瞬间,便在子嗣争夺太子人选的刀下而毙命。两条线索互为经络和血肉,舞台呈现完成了长眠三百年的剧作家洪异先生的夙愿。

第7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剧中人物:陈玄礼 唐玄宗 杨国忠 杨玉环 高力士

第一场 盛世阴云

第二场 宫外献宝

第三场 贵妃干政

第四场 中途生变

第五场 败退离都

第六场 马嵬陈冤

第七场 定计除奸

第八场 香消魂杳

第一场 盛世阴云

金銮殿上。唐玄宗踌躇满志,满脸喜气,端坐在那里,批阅着一本奏章。高力士手执拂尘立在旁边。

唐玄宗:

承祖传拓祖业怎能怠慢

除民瘼解民忧滴漏更寒

数十载宵衣旰食自勤勉

开太平盛世美名儿天下传

我乃唐玄宗李隆基是也,本为先帝第三子,皆

因平定内乱,屡建功勋,敕封为太子,监国有道,

承蒙厚爱,父皇及早禅位于我。四十余载以来,

天下大治,真乃河清海晏民安逸,工序纪维国富

足。

近时来精力差反应迟缓

自古起迫七旬帝王稀罕

位不逊身宜退修身向善

凭宰相定是非乐享天年

高力士何在?

高力士:陛下,奴才在此!

唐玄宗:朕打算传旨,天下诸事托付相国,朕只决断大事,你以为如何啊?

高力士:(欲言又止)这······

唐玄宗:(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嗯?

高力士:(马上自扇耳光)瞧奴才这张嘴,言不由衷,不知好歹,该掌、该打!

唐玄宗:好了,收起你那一套吧!马上传旨,国中一切军事杂务,交与国相秉公办理,不得有误!

高力士:(深深一礼)是!陛下圣明,奴才这就照办。(走出宫门,苦笑了一下,摇头而去。)

杨玉环:(凤冠霞帔,喜气盈盈,由宫女簇拥而上)天生丽质世无双,日日夜夜伴君王。参见陛下。(行礼)

唐玄宗:爱妃免礼。来,坐到朕的身旁。(亲切地拉她坐下,二人交谈起来)

高力士:遵从御敕把旨传,回宫复命一身轻。(上前与玄宗、贵妃行礼,侍立)

杨国忠:(一步三摇走上来,目空一切,小人得志的样子)

某,杨国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今国舅宰相是也。

翻手云覆手雨多重变幻

凭某一时兴趣方也成圆

太子爷眼见你为期不远

我杨氏好运头才到中天

适才听高公公传信,陛下欲将天下事托付与我,实乃梦幻成真,好不乐煞个人。我来面君,谢主隆恩也。啊!哈哈哈!

(进殿面君。又与玉环、力士行礼,落座。)

陈玄礼:(急匆匆上)

奸臣当道雾迷惘

老迈君王无主张

霎时招致天下乱

拼死明心保家邦

疾风显劲竹,乱世识忠臣。禁军大将陈玄礼是也。忽闻安禄山作乱,情形危急,故而等不及通禀,直奔金銮而来。

(行礼)末将参见陛下!

杨国忠:(惊讶地立起)嘟!大胆陈玄礼,陛下白白训教了你这么多年,一点规矩都不懂。来人,给我将陈玄礼拿下!

唐玄宗:哎,慢来慢来!陈将军匆匆而至,必有缘由。玄礼平身。有什么急事,你须细细道来。

陈玄礼:末将失礼,谢陛下不究之恩!陛下,大事不好,接驿站急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啦!统领马步军十五万人,一路斩关夺隘,杀奔长安而来!

唐玄宗:(惊得站立起来)你胡说什么?朕待安禄山恩深似海,他怎会这般忘恩负义?

杨玉环:(满脸茫然)禄山义兄待我胜似亲人,有求必应,这怎么可能?是你们搞错了吧?

杨国忠:(扭头说风凉话)怎么样?我早就提醒你们,安禄山有反心,都不相信,还庇护他。被我说着了吧?这叫自作自受!

陈玄礼:陛下、贵妃,密报千真万确,玄礼不敢儿戏。当务之急,是如何退敌。

唐玄宗:(恢复了镇静)从范阳到长安,相隔几千里,沿途那么多驻军是摆设吗?

陈玄礼:陛下,天下承平日久,武备渐宽,兵不知战,所以,叛军屡屡得手,而且,他们还振振有词……

唐玄宗:叛逆就是叛逆,还什么振振有词!有什么词?说下去!

陈玄礼:末将不敢说。请陛下屏退左右!

唐玄宗示意宫女们退下。见陈玄礼还是不开言,又示意两杨回避。杨国忠冲陈玄礼哼了一声,不情愿地走了下去。

陈玄礼:(突然下跪,行礼)陛下,忠言逆耳,还望恕末将直言冒犯之罪!

唐玄宗:(双手将陈扶起)哎呀,陈爱卿,都什么时候了,还如此多礼!恕你无罪。快快平身,如实道来。

陈玄礼:万岁啊!

太平盛世乾坤朗朗

谁会料到祸起萧墙

都说是安禄山温顺恭让

却原来外衣下反骨包藏

他也曾三番五次亲近我主

为的是探听虚实谋篡朝纲

唐玄宗:是朕亲信了这个遭天谴的谎言。朕不明白,朕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陈玄礼:陛下,请御览—(陈从袖兜里掏出一份传单,展示给玄宗)。

唐玄宗:(不禁念出声)奸相杨国忠二十大罪状。啊呀,安禄山造反,和国相有什么关系呢?

陈玄礼陛下,您有所不知啊?

杨国相势力大运鸿势旺

安禄山不服软好胜争强

明里争暗里斗互不忍让

杨国忠占上风贵妃相帮

剪党羽诛亲信安贼魂丧

举大旗发反兵征讨奸狂

唐玄宗:这可如何是好啊?

听他言不像虚妄

倒叫朕无有主张

一边是封疆大吏

一边是朝廷脊梁

依朕看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怕只怕局势失控大唐遭殃

(突然变脸)嘟!大胆陈玄礼!竟敢如此评论国相,该当何罪,你自己认吧!

陈玄礼:(不亢不卑)陛下,末将说的都是实情。要不怎叫忠言逆耳呢?(生气地将头转向一边)。

唐玄宗:

在往常君王脸面不能撞

又道是君无戏言在朝堂

可如今大敌当前有情况

我怎能逞威施严伤忠良

杨国忠仗朕撑腰做事委实不当

平日里风言风语常到朕的耳旁

靠国相御强胡难符众望

办大事朕还得另选贤良

罢罢罢,现如今正当用人之际,朕暂且不究你冒犯之过。力士,你且记了,如陈玄礼再妄议国相,一并追查。

高力士:(瞥了陈玄礼一眼)奴才记住了。

唐玄宗:陈玄礼,朕来问你,可有退敌之策啊?

陈玄礼:万岁啊

国濒危时方显谁是良将

扭转乾坤还须改弦更张

在外线设重兵层层阻抗

朝廷内速启用国家栋梁

唐玄宗:你就明说了吧!

陈玄礼:符众望善用兵胸怀宽广

不枉法不贪赃重振朝纲

唐玄宗:朕还是听不明白啊。

高力士:大将军,您是不是说启用太子呢?

唐玄宗:嘟,谁让你来多嘴!陈爱卿,朕要你亲口说出来。

陈玄礼:高公公所言极是。末将所举荐的正是当今太子!太子年富力强,堪当大任。如今扶大厦之将倾,拯全局之既乱,非太子莫属啊。还望万岁三思!

唐玄宗:那国相呢?国相何用啊?

陈玄礼:这……

高力士:陛下,奴才倒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唐玄宗:噢?

高力士:太子主外,国相主内,陛下掌控大局,不就结了嘛?

第二场 宫外献宝

杨国忠在门外来回行走,忐忑不安。

眼看着天降大任到某肩上

不曾想陈疯子把绊脚石当

心不安意牵扯口风打探

谁胆敢将相爷好事搅黄

高力士匆匆而来,杨迎上。

杨国忠:高公公为社稷日夜操劳,辛苦辛苦!某在此恭候多时了,这厢有礼了!(作揖状)

高力士:(马上拉住杨)哎呀,国相,折煞我也,折煞我也。等我何事,尽管吩咐。

杨国忠:(掏出一件玉器)此乃传世之宝,放在某这儿也糟蹋了,请公公笑纳!

高力士:(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笑着点点头,还小心地把东西装好)又让相国破费,这是怎么说的。(看看周围没人,将嘴凑近杨国忠)国相,势头有点不对啊。

杨国忠:(马上收敛了笑容)怎么样啊?

高力士:圣上要启用太子当兵马大元帅,总揽军国之事,经我据理力争,才弄了个太子主外,国相主内。

杨国忠:(急得在地上直打转转)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到手的荣华富贵眼看就要飞走,这……这……(他近乎绝望地看着高力士)。

高力士:我知道你和太子素来不和。(做思考状)这样吧,你去娘娘那里讨个说法,问问她怎么办?好吧,陈玄礼随后就要出来,这个陈将军哪,圣上都让他三分,咱们还是躲着点吧!

杨国忠:〈白〉岂有此理!我不躲!好事就坏在他的身上,这个陈疯子,我正要找他算账去!

高力士:(一把拽住他)〈白〉你个死犟头,给我回来吧!(拉着杨国忠走去)

第三场 贵妃干政

杨玉环寝宫内。唐玄宗刚刚入睡,杨玉环给他盖上自己的衣服。

抬眼窗外天放亮万籁寂静

轻拍圣君入梦乡思绪难平

琼露儿润湿了香腮凝脂

恍惚间梦醒人惆怅莫名

忽觉得眼前客不同形影

难寻觅想当初甜蜜柔情

忆清晨杨国相前来商定

但听说推太子位高权倾

闻此言恰如同晴空雷动

转眼间断送了杨氏前程

一日里放身段三次请幸

天将明万岁爷才到寝宫

唐玄宗:(忽的醒来)爱妃,什么时辰啦?噢,天色放亮你怎么还不睡呀?

杨玉环:哀家不困,看着陛下入睡哀家就满足了。

唐玄宗:哎,哪有不困的道理啊!朕也是年纪大了,受不得一点劳累,觉睡得多了,梦做得多了,不像当年那般的精力。该禅位了啊。

杨玉环:那……陛下打算禅位给谁呢?

唐玄宗:这……军国之事你问它作甚。

杨玉环:(撒娇地摇动着唐玄宗)不嘛,哀家想早点知道嘛!

唐玄宗:(推开杨玉环,揉了揉眼睛,站了起来)当然…是禅位给太子了!

杨玉环:(突然哭起来)呜!陛下这事你可做得欠妥!

唐玄宗:(故作吃惊状)噢,有何不妥啊?愿闻其详。

杨玉环:那就恕哀家直言了。前天您刚刚下诏,让国相总领天下之事,今天怎么能收回成命呢?这不成儿戏了吗?天下人又怎么议论呢?

唐玄宗:(猛地一挥手)现如今不是出了安禄山一档子事吗?你以为朕愿意这样做吗?朕也是大势所迫啊!

杨玉环:(盯着唐玄宗)陛下,难道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吗?

唐玄宗:(自知理亏,不敢直视杨玉环),好吧,容朕想想。

第四场 中途生变

陈玄礼:(走在进宫途中)

贤太子传唤某颁发密令

不由得心澎湃豪气顿生

十余载知音少弦断难正

抗奸党行忠义力单言轻

我大唐有后继金瓯永定

怎容得鼠辈们肆意横行

还天下清清白白太平日

保太子端端正正坐龙廷

高力士:急匆匆上,与陈玄礼打了个照面。

陈玄礼:啊,高公公,为何这般行色匆匆啊?

高力士:陈将军,你有所不知啊,圣上又下了一道谕旨呀!

陈玄礼:说了些什么,公公可否透露一二。

高力士:(看看周围没人,压低声音)怕太子忙不过来,又分给国相兵权啦。

陈玄礼:(一脸不悦)杨国忠会带兵吗?分给他什么兵权?

高力士:(手指谕旨)这不,圣旨上说,让他负责国都的军事防御呢,权力不小啊!

陈玄礼:这是哪跟哪啊!高公公圣旨你暂时缓发,且待我跟万岁陈明利害!

高力士:我的大将军哎,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个月喽!太子都答应啦,咱们干着急有什么用啊!

陈玄礼:(痛惜地一跺脚)杨国忠啊,你又要误大事了啊!嗐那就等着为万岁谋划退路吧!

高力士:望着陈玄礼远去的背影,不解地摇了摇头。又说什么疯话呢?

第五场 败退离都

宫内。唐玄完和杨玉环正在宴饮,宴乐席中频频举杯,一派危中偷安、苟且偷生的享乐景象。

宫外。刚下马的杨国忠丢盔卸甲、衣冠不整败将模样。

杨国忠:

潮水般安史乱兵来进犯

某只得小心翼翼赴潼关

守城的主将凭险要拒敌

恐怕他变节反叛投凶顽

因此上强令他倾城平叛

不料想陷入胡儿的埋伏圈

二十万精锐军所剩无几

主将降某逃回委实可怜

眼看着长安城朝夕不保

劝万岁速离开莫再盘旋

报!万岁呀,大势已去,乱军突破天险,杀过潼关啦!

唐玄宗:(大惊失色,猛地一愣,吓得手中的酒杯也掉到了地上,旁边宫女为他拾起)你说什么?潼关失守啦?你个蠢材!你说,朕的二十万精锐之师哪去啦,啊?(顿足捶胸,抚案痛哭起来。)

杨国忠伏地叩头,不敢起来。杨玉环过来,劝着玄宗。一会儿,玄宗没声音了,木然地坐在那里。杨玉环向杨国忠使了个眼色。

杨国忠:(跪着挪到玄宗前面)陛下,反贼们快要进城了,时间不多了。与其等着受辱,不如移驾蜀地吧!

杨玉环:(惊得“啊”了一声)长安离那蜀地中途遥远,况又山高路险,极难行走;目今宫中人口众多,补养甚是艰难,就无他法可寻了吗?

杨国忠:唯有这条路,虽说难行,但不易被发现,更别说追上了。至于说人多嘛,那好办。咱们悄悄地走,少带点人,不就得了嘛!

唐玄宗:你这无能之辈,还有脸面在这白话!当初让你督军,是朕在太子面前替你说了好话,打了保票,如今可怎么向太子交代?哎,你气煞朕也!

杨玉环:陛下,您就饶了他吧。国相啊就是这么个人,好心往往办了坏事。大敌当前,您还是早做定夺吧。

唐玄宗:(狠狠地瞪了杨国忠一眼)谁让你是朕的国相呢,活该让朕跟你一块受罪!

杨国忠:(磕头如捣蒜)罪臣无能!罪臣该死!

唐玄宗:看在贵妃的份上,且饶你性命。高力士!

高力士:奴才在!

唐玄宗:传旨!秘密起驾,不得有误!

第六场 马嵬陈冤

陈玄礼一行正行在路止。

陈玄礼:(停马)前面是何所在?为何那么多人跪于地上?

小校:在下已然打探过,此地进入马嵬坡,前面乃逃难的百姓,他们说有冤情要亲口问您申诉。

陈玄礼:那还不递过投名状来!

小校: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玄礼:如实道来。

小校:自打西出长安,哪天不碰逃荒乞讨之人,咱且不能衣食无忧,还顾得许多?

陈玄礼:(正色道)民怨载道,当政者不得不察。

小校将告状者领来。

告状者:(跪道)小民不怕死,愿青天大老爷听闻其详。自安史之乱以来,乡民们衣不蔽体,食难果腹,生不如死,踏上了茫茫不归路。无奈之下,易子相食,或骨瘦如柴,或肤肿似鼓,浩浩盛世,堂堂天朝,竟出此惨状,好不令人心伤。此乃谁之过?只因奸臣当道,善举不彰,致使天下大乱,民众遭殃。素闻大将军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想必您心知洞明,比我等小民更为详察吧?

陈玄礼:(将之扶起)如今国难当头,乃非常时刻。官民同心,各安其道,方能共渡难关,化险为夷。

告状者:(固执地)倘若大将军不答应拯救万民于水火,我等蚁辈苟活在世还有何用?不如一头撞死,倒落个心净!(说着,向路边一巨石撞去)

小校等人见状,忙上前呼喊、抢救。

陈玄礼:

呀!竟有如此刚烈之人,愧煞我也!

阴风号战火烧生灵涂炭

魔鬼笑冤魂哭心如油煎

逃难人尚如此侠肝义胆

大丈夫不作为枉活世间

第七场 定计除奸

杨国忠在府内正和吐蕃使者相谈甚欢。

府外。陈玄礼带兵匆匆而上。

陈玄礼:

军情紧战事急形势突变

几天来接密报喜忧相参

喜的是贤太子指挥不乱

在前线严军威捷报频传

忧的是杨国忠昏庸误判

走麦城好势头毁于瞬间

匆忙中退至这马嵬驿站

举目观凄惨惨好不心酸

闻听得吐蕃使来会奸党

暗地里和太子计定连环

为国家哪怕他碎尸万段

除大逆平民愤意笃志坚

勇士们! 有!

陈玄礼:奉太子之命捉拿奸相,不得有误!

得令!(进府将杨及吐蕃使拿下。)

杨国忠:(愤怒地站起)嘟!大胆!我乃当今国舅,堂堂的相国,你们这帮蟊贼竟敢犯上作乱!

陈玄礼:犯上作乱的是你这奸贼!(吩咐兵士)给我绑了!

一见奸贼肺气坏

千仇万恨涌心怀

这多年你欺君罔上坏事做尽

这多年你贪赃枉法欲壑难塞

这多年你私设刑罚惑乱纲纪

有多少忠良在你的圈套里栽

堂堂天朝转眼间由盛衰败

就是你等把那祸根儿深埋

败坏伦理连亲人都遭你践害

将你千刀万剐也难释我心怀

杨国忠:

你血口喷人,我要面君!

陈玄礼:

孽障不除民不安,

奸佞不清国难泰,

奸贼!你罪恶累累铁证如山,

纵然是天王老子也无奈!

第八场 香消魂杳

在临时行宫里,唐玄宗正在打坐参禅。杨玉环在一旁沉思。

杨玉环:

宝马香辇宛昨宵

玉衣貂裘怎恁好

如今凋零疮满目

贵人尚虑温与饱

想哀家金枝玉叶之身,来至这荒凉驿站,无都市之华丽,有村野之破败,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愁明天,苦啊!

高力士匆匆而来,看到唐玄宗在闭目参禅,停下脚步,欲言又止的样子。

唐玄宗:(睁开双目)说吧!

高力士:回陛下,陈玄礼有要事禀报。(凑近玄宗)他把杨国相给绑起来了,还抓了一个吐蕃的奸细。

唐玄宗:(大吃一惊,猛地站起来)陈玄礼好大的胆子……(看到杨玉环,又把后边的话咽了下去。)啊!爱妃,你暂且回避,朕有要事打理。

杨玉环不情愿地一步一回头地走了下去。

唐玄宗:传陈玄礼!

高力士:陛下有旨,传陈玄礼晋见!

陈玄礼:

听到一声圣旨宣

玄礼匆匆面龙颜

连夜突审证据足

不怕魑魅翻了天

(行跪拜大礼)末将有一事禀报:杨国相见大势已去,竟私自接见吐蕃来使,欲留后路,以备叛逃!

唐玄宗:此等大事,非同小可,尔言叛逃,有何凭证?

陈玄礼:(拿出供词)末将不敢大意。接到杨国忠私通吐蕃的秘报,末将即到杨府查勘,亲眼见到杨贼正和吐蕃来使密谈。经过连夜突审,吐蕃使对杨贼里通外邦、准备叛逃一事供认不讳。现有证词在此,请陛下御览。(将供词递给高力士,高又呈给唐玄宗。)

正在这时,被五花大绑的杨国忠不顾卫士的阻拦,冲了进来。

杨国忠:皇上,为臣冤枉啊,救救为臣吧,为臣是被这个疯子陷害的呀!

陈玄礼:奸贼休要胡言!尔犯重罪,铁证如山,还敢狡辩!来人,把奸贼羁押,不准他动弹!

上来二卫士,将杨国忠制住。

唐玄宗:人证确凿,还有何言?

杨玉环:(从内室匆忙跑出)万岁,手下留情,刀下留人啊!哀家给您跪下啦!(跪倒在玄宗面前。)

陈玄礼生气地直跺脚,“唉”了一声,将脸扭向一边。

唐玄宗:

国相做事欠思辨

里通国外证据全

欲准贵妃从宽奏

又恐众人平怨难

若使玄礼遂意志

怎让贵妃展欢颜

哎呀,此事难以两全,怎的办好,难煞朕也!

高力士:〈白〉陛下,奴才倒有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唐玄宗:言来无罪。

高力士:遵旨!陛下,何不把太子殿下请来,一同商议?

唐玄宗:这……

杨国忠:陛下,这可使不得!谁都知道,某与太子有仇。太子一来,我命休矣!

陈玄礼:

贵妃迫相煎急某又烦乱

怕只怕万岁爷心慈手宽

紧要时某必须处之泰然

一计废二计生果断除奸

末将请奏,不知当否?

唐玄宗:爱卿请讲。

陈玄礼:杨国忠暂且收押,重审证人,再作结论。

唐玄宗:(对杨玉环)爱妃,各让一步,朕看可以,你莫要长跪了,还是起来吧。(伸手去拉杨玉环)

杨玉环看看杨国忠,没反对,便顺势被唐玄宗拉了起来。陈玄礼乘机对一卫士耳语了几句,卫士点点头。二卫士给杨国忠松了绑,押护着他走了下去。

杨玉环:

见国相松了绑我怒稍缓

接下来细打点熟路轻船

大不了多多美言悦龙颜

保从兄拨开云雾见青天

这时二卫士匆匆跑上来,仓惶地说:陈将军不好了,国相出大事了!

陈玄礼:怎么回事,如实报来!一卫士:我们三人刚出大门,国相便要逃命,我们没追住。天色已晚,前面是悬崖,国相没看清楚便栽了下去。

陈玄礼:是死是活你等可知?

另一卫士:那么高的悬崖,九死一生啊 !

听到这里杨玉环啊了一声,倒了下去,高力士急忙将他抱住大叫道:娘娘,您醒醒啊!

陈玄礼:多找几个人,快去悬崖下面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二侍卫:得令!出门来相视捂脸一笑,一个道:将军计策高,娘娘被骗了!

杨玉环在高力士的呼喊声中醒来,不禁哭出声来。高、陈将她扶到座位上。

闻听国相噩耗现

哀家心中受熬煎

倒下擎天柱一根

从此杨氏逍遥难

这时,门外有众人喧哗。

唐玄宗:高爱卿,去看看门外何事?

高力士去了一下,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高力士:陛下这下麻烦可大了,他们哪找到了杨国相的尸体,说什么杨国忠一个人死了不算完,还要——

唐玄宗(神情紧张)还要怎样啊?

高力士将唐玄宗拉到一旁,压低声音说:还要揪出杨国忠的后台,不然他们说就要各奔西东,不保驾了!

唐玄宗:(急得直搓手、跺脚)唉呀,这可如何是好?

高力士:他们说,只要交出娘娘,陛下还是他们的好皇帝,还像以前那样为您保驾哪!

这时,杨玉环走了过来,两人抱头痛哭。陈玄礼、高力士在一旁冷眼相向。

(画外歌响起)

白绫三尺悬佛堂

运去时乖难风光

温柔乡里溺豪杰

第8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她就是华清池。“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华清池,她背靠一座骊山,北临一条渭河,气势何等惊人,这里先后上演过自西周以来诸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温汤戏神女、李隆基专宠杨玉环、安史叛军入长安、康熙巡幸、慈禧驻跸、张学良哭谏等振聋发聩的历史活剧……

海棠汤里的情浴

华清池位于西安临潼,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山光水色,殿宇辉煌,楼阁起伏,浴室宏伟。

华清池东区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华清池”金字匾额。进得园内,但见庭深廊回,亭阁错落,虬劲的松柏夹植道旁,微馨流香。各样的温泉浴池东一座西一座的散落着。“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每一处都有别致的名称,拱壁围栏,飞檐琉瓦。中国有许多温泉,如浙江宁海、武义,吉林的长白山,云南的腾冲等等,但华清温泉至今被称为天下第一温泉。

在华清宫内的所有池,都叫汤。也许你会问,如此著名的景地怎么建有浴池在内?这要从华清池的温泉说起。

据资料介绍,华清池温泉千年涌流,每小时流量达110余吨,水温达43摄氏度,而且水中富含碳酸锰、碳酸钠、二氧化碳等矿物质。早在周秦时代,人们就利用它来降污治病。相传两千多年前,周幽王就在华清池修建了“骊宫”,供其游玩取乐。后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先后在华清池大兴土木,兴建楼阁殿宇、浴室行宫等。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天子帝王,都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他们游玩享乐的行宫别苑。尤其是唐玄宗在此广修华清宫,极兴奢侈靡游之能事。当年,唐明皇在每年的十月,都偕同杨贵妃和朝廷百官、家眷,到这里来“避寒”,连商议“国事”、接见朝使等都在这里进行,骊山华清宫成为了事实上的临时“国都”。

遥想当年,大唐天子李隆基纳天生丽质的绝色美女杨玉环入宫,并以金钗钿盒作为定情信物,赐为贵妃,两人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湖光山色宜人、宫馆楼台雄秀、温汤滑润愉悦的华清池内,明皇与爱妃或芙蓉帐暖,春宵欢娱;或温泉嬉戏,笙歌曼舞;两情依依,缠绵温柔。后河北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唐明皇被迫仓皇西逃至马嵬坡时,众将士逼玄宗赐死杨玉环……

唐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经过三年多的发掘,在4,600平方米发掘区内,清理出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莲花汤”、“海棠汤”、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汤”以及“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不过,皇家汤池遗址如今都已干涸,我闻到的香味,不是自然造化的骊山温泉,而是历史味道,很浓,很冲。不是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故事,还有西安事变的枪声……

贵妃池,芙蓉汤,杨玉环就是从这里出发,酿造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开拓君王不早朝的先河。芙蓉汤又叫海棠汤,是专门为杨贵妃修建的沐浴汤池。形如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池身用24块青石砌筑,精雕细刻。汹涌的游人隔着栏杆俯着身子向积满尘埃的池子观望着,向长远的历史投去好奇的眼光。那首绵绵的《长恨歌》,难道还残留在这华清池的一脉泉水里么?

现在,华清池依然那么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华清池贵妃像不远处有两个莲花一样的台子上,有向四处排放的小口,供人体验。只是,贵妃沐浴的那个池子早已枯竭。也许,华清池里的那眼温泉就是专门为杨贵妃而生的吧,就像杨贵妃专为李隆基而生的一样。没有了杨贵妃,温泉无水,李隆基主宰下的大唐王朝也黯然失色。

五间厅“西安事变”的枪声

沿九龙池拾级而上,在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东面,有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环园。走进环园,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阁,池东是白莲榭,沿着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阁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间厅。

五间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名五间厅。五间厅是环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气宇轩昂。与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相映成趣。

这五间厅可谓来历不浅。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这里有一处杨妃池。但此池非贵妃彼池。后来她也知道,其实杨贵妃压根儿就没在那个地方沐浴过。当然,后来蒋中正、、梅兰芳等,亦相继在此沐浴过,有的这极为大师级人物的营造,此处,也就足够与海棠汤媲美吧?

五间厅1934年修葺后,这里又成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1936年10月、12月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住进华清池,也许是在做黄帝梦,也许是体验历代君王作乐的一种感觉。可惜他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至今五间厅墙壁上、窗棂上仍留着累累弹痕。半个多世纪前那透切夜空的枪声早已平息,但历史不会忘却,国人不会忘却,在民族危难之际,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扬眉剑出鞘,他们的千秋功劳为后人敬佩。而离此不远的骊山半山腰还建一座“兵谏亭”,供后人怀念。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人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只有团结了才能抵御任何不犯之敌。我们既企盼着祖国强盛起来,更企盼着两岸同胞团聚,祖国早日统一。

九龙池上的《长恨歌》

经月宫门,穿九龙宫,一池烟波赫然入目,这就是九龙湖。

碧波倒映的九龙池位于一组金碧辉煌、美丽悦目的建筑旁,殿宇、浴室、亭榭、龙树、竹石等分布在它的周围。池间的石砌龙堤上,有九个水流不断的龙头,称为九龙戏水。水从龙的嘴里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湖边垂柳婀娜,轻拂水面,引来一群群红色鲤鱼,水中立着一尊贵妃出浴汉白玉雕像,骊山倒映水中,清风吹过,波光涟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而真真切切地站在来到了华清池九龙湖畔,观赏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时,我一下子被那华丽缤纷、美轮美奂的盛大场景震惊了,这场令人荡气回肠的实景演出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此说来的话,杨贵妃还没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此延续着与玄宗绵绵的爱情。何必恨?何必长恨成歌?要知道,他们为后代展现了一部无以比拟的美丽的神话。 华清池还有一处梨园遗址博物馆。阳春四月,正是梨花朵朵开。

第9篇:杨贵妃与安禄山范文

相传杨玉环不仅有闭目羞花之貌,还善歌善舞,精通音律。这些都使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如痴如醉。杨玉环喜吃鲜荔枝,玄宗便派人从南方的产地驿驿相传,飞马送来。农历七月七那天,他俩还仿照民间习俗,晚上在华清池摆下香案,双双立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然而,李隆基与杨玉环在华清池结下的爱情之果,早已包含着悲剧的种子。天宝十四年,杜甫途径华清池附近,忧愤于宫墙内外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写下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慨叹,暗示了唐王朝危机重重的社会矛盾。不久,安禄山在范阳举起了反旗,向长安逼进,“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仓惶逃离,一行人马行至马嵬坡,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众将士不再前行。要求杀奸相杨国忠以谢天下,杨国忠被戳后,众将士又要求处死杨玉环以平天下怨恨。李隆基为情势所迫,只得赐玉环三尺白绫自缢,玉环死后,尻体又被放在驿庭,陈玄礼等人入庭观后,众人方才“免胄释甲,顿首请罪,山呼万岁。”随后整顿军队,护卫着李隆基向四川前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记其事说:“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相传杨玉环闻知玄宗赐她一死,哭成了泪人,走一步,回头一望,悲悲凄凄,跟着高力士向三门佛殿那颗梨树走去。看到门边卧着两个呲牙咧嘴、怒目圆睁的石虎,便自言自语道:石虎-啊石虎,难道你们也象圣上一样寡恩少义,对我杨玉环没有一丝情义吗?话音未落,石虎倏然消失了。至今马嵬一带民间还流传着“常从马嵬过,不知石虎哪里卧”的俗话。这是传说,不足为信,但杨玉环死时心中的凄惨,当是真实可信的。当初她16岁入宫,被册封为李隆基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来玄宗一见,惊为天人,遂以过渡手法据为己有。先让她出家去做道姑,五年后由太监高力士奉旨密召进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此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海誓山盟相许,杨也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才艺为皇帝增添欢娱。此刻,本是同患难之际,自己却要沦为牺牲品,心中怎能好受。杨玉环死后,鉴于后面叛兵紧紧追赶,玄宗命人在路边挖了个坑草草埋葬,尔后启程离去。一代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杨贵妃墓在明代就列为“百步耕耘之禁”处,历史上曾几经整修,其中以民国26年(1937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倡导的一次修复规模最大,今天重修的杨贵妃墓,其门楣上的“唐杨氏贵妃之墓”的匾额,就出自当年邵力子之手,墓园也基本保持了邵力子主修的格局。大门为朱红色,内有献殿三间,过了献殿,便是一个大约三千多平方米的庭院,墓冢位于庭院之中,高三米,呈斗圆形,墓前石碑上,刻有“杨贵妃之墓”五个大字。院内绿树成荫,东、西、北三面围墙前是碑廊、五十多通石碑上,刻有白居易,李商隐、温庭筠、林则徐等诗人、名士的题咏,林则徐的题诗是鸦片战争之后被贬往伊犁时路过陕西而作的:“六军何事驻征惨,妾为君王死亦甘。抛得蛾眉安将士,人间从此重生男”。清代何承燕诗云:“霓裳惊破太仓皇,掩面君王失主张。七夕盟言忘不得,牵牛要骂李三郎。”诗中“三郎”者,盖指李隆基也。

其实马嵬坡之贵妃墓,只是一个衣冠冢,杨玉环究竟葬于何处,还是个谜。据记载: “安史之乱”平息后,玄宗便由成都返回了西安,风景依旧,不见故人,太上皇常常孤灯挑尽未成眠,绵绵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令中宫前往马嵬寻觅杨玉环的墓坑,但墓坑挖开以后,却是空空如也,“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中宫无法回去交差,正在发愁,忽有人告知杨贵妃在佛殿前的梨树下自缢时,遗落了一只靴子和罗袜,这些遗物被一个驿卒拣到了,驿卒将此物带回家里交给他的母亲保管,说来也怪,这靴子和罗袜异香扑鼻,远远都可闻到,引得人们成群结众前来观瞻。中宫听到这消息后,以高价买下了靴子和罗袜,然后埋在了贵妃墓这个地方,回去向玄宗交差,而贵妃到底葬于何处,却无从寻觅了。

近年有研究认为,杨玉环未死于马嵬之乱,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不忍处死贵妃,遂与高力士合谋,以侍女代死,而杨玉环则在今上海附近杨帆东渡日本,在日本安度后半生,并辅佐孝谦女皇治国,深得日本人民尊敬。至今,日本文津县的二尊院,还保存有杨贵妃的墓地,该处已被日本列为重点保护文物。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还在电视上展示了杨氏家谱,声称自己是杨玉环的后裔。至于描写杨玉环在日本的文学作品,近年更是屡见不鲜,日本有,中国亦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位绝代美人的命运还是比较同情的,不希望她死得那样凄。惨。

参观杨贵妃墓的人都会注意到,杨贵妃墓上的封土堆全都用青砖包砌,这是什么缘故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当地有一个又黑又丑的姑娘,嫁不出去,她很苦恼,晚上便独自来到杨妃墓拍打着坟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痛哭,怨老天不公,没有把自己脱生成玉环一样的美人。回去后洗掉沾在面上的土,皮肤居然变得又白又嫩。此事一传开,许多妇女都来贵妃坟取土。为了使坟墓能保存下来,人们便用青砖将墓冢包砌起来,加以保护。此事在《西安府志》上也有记载:“贵妃粉出马嵬坡上,土白如粉块,妇女面有黑点者,以粉洗之即除。”墓地碑石诗刻注解中也说:“墓上生白粉,土人呼之为贵妃粉,能悦颜色,春日游女拾取馈面”。如今,游人无法从坟上取土了,便常在游览之余,从坟的远处撮点土,包入纸中,带回去,当然以之洗面的人已不多,多半是留个纪念,或向未来过贵妃坟的人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