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第1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意义,分析项日干系人间的相互联系,沟通与效率的关系,以及沟通的一些关键要素,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沟通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项目沟通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九大知识领域之一,项目沟通管理在成功所必须的因素—人、想法和信息之间提供了一个关键性连接。在项目管理中,沟通是一个软指标,其所起的作用不好量化,沟通对项目的影响往往也是隐形的。但是,沟通对项目的成功,尤其是IT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本文就围绕沟通的重要意义、项目于系人、沟通对效率的影响、沟通的关键要素这几方面展开一些探讨,最后结合高职外语教学、综合测评平台项目,对沟通在小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1沟通的意义及项目千系人分析

项目管理要素有: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沟通,一个成功的项目与这些因素是紧紧相关、不可分离的。但是在项目的实际参与和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项目管理中的哪个因素,与其关联最多、涉及活动最多的是项目干系人,项目干系人一般包括最终用户、项目团队、项目公司的管理层等一些主要的利害关系者。项目管理中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等很大一部分是与人的沟通与人的管理有关,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如何组建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团队的所有潜力、如何与客户的关系日趋完善、如何做到让客户满意,这些都是在“沟通”管理中所必须及掌握的要素。

要做好各要素沟通,要实现于人的管理,就应站在这些“项目干系人”的角度上,从他们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通过项目实现他们的价值,如果脱离这些,那么项目是很难获得成功的。项目经理在与客户进行需求调研及交流前,一般先要充分考虑项目的需求性及可行性,然后列一个需求管理(包括详细的沟通计划及沟通要求)计划,并且要考虑需求沟通中所需的人员、资源、时间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需求调研的准确性。很多软件项目在其开发过程中,客户突然提出需求变更,给项目的进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虽然很大程度上这是客户主观因素造成的,但也说明项目组在和客户进行前期沟通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一些假设或约束因素,也没有充分明确列举沟通要求。

同样,除了和客户进行沟通之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及项目经理对团队的建设技巧也是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过程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项目进展、识别潜在问题、征求建议以改进项目绩效”,如果在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未把好沟通这道关,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项目失败,同样一个好的配合团队能使项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沟通的具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将在下文谈到。

2沟通与效率的关系

2.1项目复杂程度与实施效率

沟通路径所消耗掉的工作量多少取决于软件项目本身的复杂度和祸合度。原IBM在马里兰州盖兹堡的系统技术主管Joel Aron,在他所工作过的9个大型项目的基础上,对程序员的实施效率进行了研究。他根据程序员和系统部分之间的交互划分这些系统,得到实施效率表(见表1)

一般说来,底层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嵌入式系统、通信软件)的接口复杂度要比应用软件(MIS、操作维护软件、管理软件)要高得多。

在估算软件开发项目工作量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类别和复杂程度,因为抽象的、接口复杂的系统开发过程,其沟通消耗必然大。另外,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软件,要考虑开发人员为熟悉行业知识所需付出的沟通消耗。

2.2团队规模与实施效率

需要协作沟通的人员的数量会影响开发成本,因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更正沟通不当所引起的不良结果(系统调试)。

人与人之间必需通过沟通来解决各自承担任务之间的接口问题,如果项目有n个工作人员,则有nx(n -1)/ 2个相互沟通的路径。假设一个人单独开发软件,年实施效率为10 00行代码,而每一条沟通路径上每年消耗掉的工作量可折合500行代码,则团队规模和沟通消耗以及实施效率存在以下关系(见表2)。

2.3团队的默契度与实施效率

团队的默契程度对软件实施效率影响很大。一个经过长期磨合、相互信任、形成一套默契做事方法和风格的团队,可能省掉很多不必要的沟通,其合力甚至可以超越这个团队本身,而做出一些平时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成就来。相反,初次合作的团队因项目成员各自的背景和风格不同、成员间相互信任度不高等原因,就要充分考虑沟通消耗。

营造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并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规定和过程,但是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对这个小组承担的全部义务,成员乐于为整个团队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和志向,这样整个团队就一定有很强的内聚力,而且一个人置身于氛围良好、合作默契的团队中心情一般都较好,这种良好的氛围所能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持续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个团队的无形资产,而由之形成的一个自然、稳定、默契的开发团队就是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沟通的一些要素

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和协调管理者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对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他必然也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沟通研究专家勒德洛(LudIow,R.)提到,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花费80%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普通管理者约花50%的时间用于传播信息。缺乏沟通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技术来进行改进的,现在技术发展很快,但人们对沟通和融洽相处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沟通的效率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在项目成员间改善沟通将提高士气、生产率、质量,并可以减少成本,使得项目更好开展。但如果出现沟通问题,也可以遵循以下过程来有效地控制问题:找出问题的起因;实行纠错行为;加强工作环境中的沟通活动。

4项目中沟通运用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负责开发外语学院的英语网络教学、考试综合平台时,就充分考虑软件项目管理中沟通的一些要素。整个项目按小组软件开发过程(TSP)进行开发,其中每个步骤都涉及到了沟通。

4.1技术调研

该项目是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考试、以及评估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程的英语学习、测试,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动态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在技术采用方案中,我们打算用ASP.NET+SQL SERVER进行开发,分三层体系结构。在听取了他们构思的同时,针对项目调研情况,我们也从技术层面上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

4.2需求分析

项目的最终用户是外语老师和学生,我们开始与外语学院老师进一步接触,了解高职外语教学领域内的情况。为了防止或减少用户需求变更,产通目标中考虑了很多制约因素和假设因素,大概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沟通,一份完整的SRS文档生成,并且我们将SRS的段和节编号,用来确定每一个说明的来源。

4.3概要设计

软件的大概要求和功能在得到确定后,项目流程到了概要设计阶段,这时项目开发小组完全启动,项目小组开始制定详细工作目标、角色目标等。

4.4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阶段定义好了各功能模块、明确了开发者责任之后,开始了模块内的细节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定义了整个平台数据库,在定义数据表和字段时,有两位成员的想法互不相同.两人各持己见,争的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最终双方把各自的想法和理由列个清单,征求了小组其他成员和外语学院老师的意见,经过大家共同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某一个成员的数据库方案,另外那个成员也心服口服。

4.5编码设计

在编码阶段的每次会议中,我们都要掌握各个成员的进度,询问下个阶段的安排,并要求每个成员在会议中都要开城布公地对待问题,不能隐瞒,使小组保持一种透明的风格。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并预见问题,以便能迅速进行调整。

4.6集成与测试

在开发后期,各个模块功能基本完成,在确认每个模块基本上无独立缺陷和比较好的质量后,进人了整体的测试。

这个项目在制作半年后完工,并测试合格,现运行非常正常,总结这个项目的一些经验,要确保软件开发质量和效率,与用户的有效沟通以及开发成员间的良好协作是关键,要达到这一点,一个团队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透明性、聆听、协商。透明性能使整个小组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并能预见问题,知道什么时候谁最需要帮助,并能保持整个小组工作的一致性。最好的交流者应该是非常善于聆听的人,这种聆听应该是全身心的,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和你进行比较深的交流,你也会准确地领会对方的意图。协商最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问题和分歧,能使得矛盾双方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第2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 项目成本; 管理体系

        一、工程概况

        呼和浩特市引黄供水工程排泥场项目,主要承建排泥场坝体土方和排泥管道的安装,主坝体全长8.9公里,副坝体长12.4公里,排泥场工程施工总投资2986万元,其中坝体土方工程2506万元。

        二、项目成本管理的实施

        (一)重视成本管理意识的培养

        排泥场项目成立之后,组建了精简高效的领导班子,但项目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尽相同,有深有浅。因此,项目领导很注重对各管理层的人员进行成本管理意识的培养。让成本管理的观念深入到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并将其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同时培养职工具备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战略观、人本观、系统观、效益观和科技观,运用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二)建立了完善的成本管理保障体系

        1.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

        项目成立之后,即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一个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规范各部门的工作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关系,使得成本管理能较好地实施。

        2.明确各部门及各职员的职责分工

        项目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小组及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对项目最终经营结果进行评审、考核并实行奖惩。

        工程管理部门——项目责任成本预测,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安排项目施工生产计划。合同预算报价部门——审核和签订分包合同,落实分包成本,编制施工图预算和工料机分析;计算、分析、落实和审核项目责任成本和各期项目成本收入。人财部——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主管工程师——负责施工项目组织设计,优化施工设计,协助编制用料计划。

        三、成本管理实施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排泥场项目充分考虑了项目成本的各影响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将现代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同时,排泥场项目还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将目标成本法穿插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标成本的确定

        在排泥场项目中标之后,施工企业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预算以及企业的整体情况,下达了一个目标利润,即要求排泥场项目实现利润的最低限。但是,排泥场项目并未根据这个目标利润制定目标成本,而是在考虑了当前市场状况和项目综合实力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成本目标。

        1.结合项目的实际状况和当前的市场价格,重新做出施工预算,确定施工项目的预算成本。

        2.在综合考虑了项目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之后,对施工预算成本中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重要工序再次进行分析,找出能够降低成本的关键点,进行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并根据其重新确定目标成本。

        (二)成本目标的分解

        成本目标的分解必须是在对部门、岗位、班组及其作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1.按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成本目标分解。整个工程项目是由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的,确定了项目的总体成本目标之后,要根据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费用的归集,并在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析、剔除不必要的作业的基础上,确定每个结构工程的成本目标。如表3。

        2.按工程进度进行阶段成本目标分解。排泥场项目的合同工期是8个月,在项目中标之后,必须尽快做好工程进度总体规划,排出进度计划。成本目标确定之后,就可以结合工程进度计划,将成本目标按照季、月进行分解。

        (三)成本目标的阶段控制与分析

        目标成本的确定与分解是对成本管理的总体规划,而真正使目标成本指标在各层次和个人都具有约束力,并准确及时予以反馈及控制,就必须实现成本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坝体土方工程施工成本分析:坝体土方工程的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降低了42.1万元,达到2.1个百分点。在坝体土方工程的施工中,人工费超过目标成本较多,主要是由于天气原因,影响了施工的进度。排泥场项目为了保证坝体土方工程能按进度计划完成,不影响整体工程的进度;不得不加班赶工,工人加班费用上升,导致人工费成本超支。排泥场项目材料费的节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材料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对材料采购、保管、发放以及仓储都有严格的制度。另一方面是排泥场项目与供应商取得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在价格方面享受了很多优惠。机械费的节约主要是因为项目对机械的配置结构进行了优化,从配合使用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机械费用。其他费用的增加是由于赶工造成的,增加了管理费用。

        另外,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每月按费用进行成本归集,并将其与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上例,排泥场项目坝体土方工程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相比较,总成本降低了,但就各分项成本来看,人工费、其他费以及间接费用均超过了目标成本,而材料费、机械费则略有降低。排泥场项目就每项成本的节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并针对找出的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成本项目及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具有可控性。

        (四)项目实际成本核算与分析

        排泥场项目成本汇总表如表5。由表5可以看出,排泥场项目的总成本比预算成本降低了173.6万元,比目标成本降低了51万元。人工费比目标成本超支8.5万元,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方面是因为物价上涨引起的人工费单价差,在制定目标成本时,对物价上涨的影响考虑得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赶工期间,人工加班工资要比平时高,而且对一些临时用工控制的仍然不够严格。

        材料费比目标成本降低了6.2万元,主要原因是与主材料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使得材料的价格上涨幅度比计划的要小得多;同时,排泥场项目对材料的管理也做得较好,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材料费用。机械费比目标成本降低了58.7万元,在燃油费上涨的条件下,机械费用仍然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项目部加强了对机械的管理,尤其是对机械配置结构的优化,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降低了机械成本。其他费用比目标成本超支了5.4万元,主要是受到物价的影响,现场经费有所增加,同时项目部管理费用也有超支。在项目经理部全体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得到了有效的实施。排泥场项目发生的工程实际成本为2272万元,比预算成本2445.5万元降低了173.6万元,比项目目标成本2314.3万元降低了51万元,实现了总体成本降低的目的。

第3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朱雅琴(1969-),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财务、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81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6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51-02

《财务管理》是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深入研究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级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提出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思路。

一、增加设疑式教学的比重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对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十分有效的,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可能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设疑式教学的比重。

设疑式教学主张学生大胆独立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例如,在讲授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时,可设置问题:居民在购买房产时,往往面临分期付款或一次性付款两种选择。假定分期付款每年末需付 10万元,共支付 8 年,银行利率为6%,而一次性付款需要支付 68 万元,那么居民如何决策才是理智的?再如,假设学生毕业后, 打算自谋出路,成立一家公司,启动资金不足,如何筹集资金?有哪些筹资渠道?可以让学生想出多种方案。学生可从成本最小的角度去思考,根据各种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最终做出决策。 分析、比较与决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加深了其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最初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师将企业管理的实际例子引入到课堂中,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自此引发了案例教学的兴起。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容易培养学生“重记忆、轻理解”及“重理论、轻实务”,那么,怎样让学生把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实际呢?案例教学,特别是把真实的案例与理论加以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是教师基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按照教学要求,以实际案例为基本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推断、归纳及总结,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应收账款之前,可让学生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寻找四川长虹公司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当然,上课时先按照传统教学法,系统讲授应收账款,然后请学生分析应收账款是导致四川长虹衰败的成因之一,明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这样,既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应收账款的知识点,又提高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又如,在讲授财务分析时,可采用深康佳A(000016)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分析案例,主要采用比率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获现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这样就可以把理论上所学的公式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为学生未来的实务操作能力做好铺垫。把一些案例成功引入课堂,认真分析、讨论和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要求教师注意搜集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并辅以适当的思考问题,逐渐构建一个财务管理系列案例,并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章节选择密切结合的案例进行探讨,对财务管理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是十分有效的。

当然,案例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应该指出案例分析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侧重点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面。要及时表扬善于思考、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达到学以致用。

三、采用项目教学法

“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曾以这样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占主流的教学方法,尤其在MBA教育中用得更为广泛。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个每个学生都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关注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更注重项目的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例如,在项目投资决策的教学中应首先,确定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依据市场调查结果,设计备选投资方案。其次,制定实施计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全面负责该组的讨论与分析,并对项目的实施做准备。再次,项目实施。在此过程中,各组组长要对组员合理分工。学生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净现值、获利指数及内含报酬率等对项目投资方案作出选择,确定最优项目投资方案。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须对每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既肯定做得好的小组,也要鼓励较弱的小组,让学生在项目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

四、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注重应用性,学生只有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之后,才能进行案例教学,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设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强调让学生先思考,但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原因在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些问题颇为复杂,这些知识点如果完全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效果不佳,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有利时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只流于形式。

此外,由于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价值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除了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等院校应定期聘请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等管理层进行专题讲座,阐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增强学生对企业财务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 曹中.对创建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新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5).

[3] 袁江云.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2009,(07) .

[4] 刘素荣.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第4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一,从主体的知识及能力基础分析。对于项目教学法而言,学生是项目的主体,从知识基础角度而言,高职学生经过了大学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高等数学计量方法及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管理会计课程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能力基础角度分析,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的延伸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后续课程。完成先导课程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处理企业财务会计业务的能力。在具备了“对外会计”应具备的业务能力的同时,相应的也难免形成按准则处理会计业务的思维定式,弱化了职业判断及主观创新。而管理会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则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强调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为学生打破思维僵局,灵活处理企业实际业务打下了能力基础。第二,从主体的学习动机分析。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部在招聘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过程中,不仅设置出纳、财务会计等传统会计职位,同时会有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综合岗位的需求,因此满足就业动机将成为选择此课程的最主要动机。另外,学生出于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也会逐步意识到管理会计师(CIMA)职业资质的含金量。随着CIMA中文版考试的引入,学生语言的压力减轻,有力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考试的通过率。因此,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职场的竞争力,亦将成为学习管理会计课程的动机。

二、项目选取的适当性分析

项目教学法项目的选取至关重要,项目的难易应当严格控制,使学生既能通过项目的实践构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又不会过于轻易的完成目标;项目的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从原理开始入手,结合原理分析项目、订制工艺。而实践所得的结果会使学生产生自问,解决思路是否按照课本所讲?解决方法涉及到哪些章节甚至哪些学科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自问及自我解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管理会计项目教学多围绕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或长期经营决策及全面预算等方面开展。

三、项目选取的实际案例———以“变动成本法”为例

1.项目目标设计。从知识目标角度,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从能力目标角度,学生可以掌握正确认识企业利润的能力;从情感目标角度,本项目力求创设恰当的工作情境、要求学生经过角色扮演和有序竞争、合同协作、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本项目的重点在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利润差异的原因,难点在于如何计算两种成本法下的利润,解决难点的方法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计算财务会计的企业利润,并根据变动成本法的成本构成,亲自参与利润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思考。

2.项目介绍及项目情境设计。关于项目中案例的选取问题,本人曾从事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案例研究工作,深知一个案例的成型,从前期的调查访谈,资料收集,到组织写作,直至完稿投入教学,经过课堂使用再不断修改与磨合,历时之长,绝非易事。而且目前国内案例教学法即便是名校的MBA课堂,也以讲述国外案例为主,国内本土案例的是十分缺乏的。所以,本人在所提及的“项目教学法”中所选取的“案例”,也只不过是借用“案例”之名而已,并不强调案例本身多么的精深与完备,只求能够借用这种方法,使教与学的过程能够更加丰富有意义罢了。本文以“变动成本法”为例来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进行说明。“变动成本法”是继“成本性态分析”后出现的项目,作为管理会计教学的核心项目,本项目是管理会计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学生将习得如何利用变动成本法对企业的真实业绩进行评价。项目情境的重要性毋庸质疑,本例以多媒体的形式引入项目情境,简略如下:公司作为库存积压严重的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水平,特聘财务顾问李先生。但李先生的建议却是只提高产量而不顾及销量。虽然表面看来极不合理,但的确提高了企业当月的利润数字。此时由公司总经理介绍现有的工作资料并布置工作任务:重新计算企业的利润并分析财务顾问李先生的合理性。

第5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为了提高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物业服务3.0时代的需求,提出针对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调整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3个教学环节的顺序,采用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各教学环节,并在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采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和考核。

关键词: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任务驱动;项目管理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采用多种手段对物业进行综合管理的现代化物业管理将更加依赖先进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物业服务3.0时代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是物业管理行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一直以来都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物业管理信息的搜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可以及时提供物业管理者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帮助管理者进行物业经营管理决策[1]。在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支持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先修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和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时设置为32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64学时课程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明确物业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系统涉及的所有业务以及各业务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使用现行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现行系统的简单功能进行二次开发;自行开发功能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型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2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1)大多数学生认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抽象、枯燥,而且难学,从而产生了困惑和畏难情绪,影响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大多数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及相关参考书中案例较少,理论讲解过多,致使学生在对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被动地接受相关理论,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入手。

(3)学生对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等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只有部分学生具有高级语言编程的能力,而其他学生仅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师很难确定讲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业管理理念和范畴不断发生变化,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表现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备课的难度不断增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工作日益艰巨。若想应对这些挑战,做好该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力不从心。只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把教学内容以一种有主题的、合乎逻辑的、相互关联的形式整合在一起开展教学,才能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运用基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课程设计管理考核方式,事实证明两者相结合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行之有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

3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与项目管理技术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

3.1教学环节之间顺序的调整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的方式如图1所示,按照先理论、后实验、最后课程设计的顺序进行。这种串行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理论授课之后,上机实验学时不足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集中到学期末进行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内进行调研、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并生成设计报告,过程太仓促;学生提交了设计报告和系统软件,课程设计已接近尾声,教师来不及进行反馈和指导,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环节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改变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原有的串行方式,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3个教学环节并行进行,在时间安排上相互协调,在教学内容上相互照应。

3.2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

理顺了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后,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支撑,将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综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运用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以“案例”作为理论教学“引导”,以“项目”作为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的“主线”,把项目分解为若干“任务”模块,将教学中重点知识融入各个任务模块;以“任务”模块“驱动”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模仿,最后把各个任务模块“组装”,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将“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积极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2]。

3.2.1案例项目的选择

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教师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精心挑选一个和物业管理专业关系紧密、功能完整的项目(如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案例讲解是从高年级学生的作品中选取功能较为完备、更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课程设计作品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2.2项目分解

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我们对挑选出的案例进行剖析和设计,构成相对独立、简单的多个案例模块。分解项目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合理分解;其次,重新组合之后,分解的案例模块在功能上仍然具有完整性,而且前后各模块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前后模块之间具有一定的渐进性。以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可以分解成系统需求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字典、数据库设计、住户资料管理、住户投诉管理、住户报修管理、住户缴费管理、停车车位管理10个模块。分解的案例模块之间存在着先后关系,如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分析”模块后,才可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模块;完成了“业务流程分析”模块,才可进行“数据流程分析”模块的工作。

3.2.3任务安排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扩展问题的步骤完成每个案例模块的学习后,教师给定一个项目,编写如下材料:项目任务驱动教案、教学过程设计、项目任务书和任务完成评价表等教学资料;然后,引导学生按照理论课程讲解的“案例”,把项目分解成相应的任务,通过模仿、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自主学习方式;同时,指导学生参考案例,把知识逐步深化,每完成一个任务模块,就将其与前面的任务模块进行“组装”,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1-3]。

3.3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

案例分析和演示之后,就进入学生实践操作环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同时进行),教师在该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和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逐步深化。在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中把项目管理的思想应用于实践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1)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采取2~3人的“项目小组”形式,每个项目小组选择一个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订项目的相关计划、本组人员的监督和协调、组员的绩效考评等工作,是项目组至关重要的角色。

(2)为每项任务、课程设计过程制订进度表,监督和检查各小组是否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3)严格审查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阶段性的课程设计成果,加强质量监控,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设计作品的质量。

(4)借鉴项目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机制,利用考核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约束,但也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激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分为过程和结果两个部分。过程考核包括态度纪律、工作计划的执行两个方面;结果考核主要包括设计报告、作品和创新3个部分。根据以上5个考核指标汇总成绩,最后按照各项指标所占比例计算总分。

4结语

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积极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过程科学合理地融入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和考核,不仅能够使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如何进行物业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和管理,以适应现代物业管理的实际需要。案例项目任务驱动与项目管理技术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干、创新的行为习惯。由于改革时间不长,缺乏足够的经验,仍然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希望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王晓松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邓晓红,赵锦锴.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2):107-109.

[2]徐昊.基于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趋势探究[J].商情,2009(32):56-57.

[3]付力,王皓宇.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的探索[J].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09,8(11):87-88.

[4]邓晓红.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工作分析 课程教学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达到699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为自己缺乏工作经验,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而苦恼。工作经验来自实践,来自应用,因此对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中,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种途径。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摇篮,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培养出能够又快又好地担当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工作分析具有重要地位,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企业招聘、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各个环节。因此,工作分析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被称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目前,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学完之后学生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等。因此,改革工作分析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工作分析课程主要通过对工作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整个过程,进而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因此,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由于国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工作分析课程的时间较短,再加上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模块,工作分析在企业中运用得较少,②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工作分析的重要作用。因此,目前在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只能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再加上许多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本身缺乏实际运用知识的经验,教师只能在课堂上依照课本内容给学生讲授理论,教学过程枯燥,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在课堂上难以产生共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抽象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更不用说进行实际操作了,从而造成学生毕业后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对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学加以改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达到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2 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使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开放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它将企业带入课堂,通过对一些真实的、特定的管理情景的分析,使学生获得一些真实的管理感受,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分析案例,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其成为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对于工作分析课程来说,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目前在工作分析课程中,很多教师都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除了必备的工作分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相关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应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③如果教师自身缺乏这样的素质,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案例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案例教学需要有典型案例库,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即具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目前,工作分析课程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现有的工作分析教材中,案例数量较少,内容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分析的作用。综上所述,要使用好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教授工作分析课程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具有相当的理论素养,还要具有必要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背景。这就需要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和社会结构进行挂职锻炼,增加社会工作的体验;同时,还要编写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建立案例库。案例要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不断进行更新,形式要多样化,不仅仅使用PPT展示案例内容,还可以使用图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直观地说明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

2.2 借鉴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方法在以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应用比较广泛。2004、2005年,我国新一轮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拉开帷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凸显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满足用人单位对一线技能人才的质量要求。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徐国庆认为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④工作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借鉴项目教学方法的理念,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直接获取经验的项目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采用虚拟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模拟建立一家公司,形成自己的组织结构图,为自己刚刚建立的公司分配部门和岗位,每个学生在公司中担任不同的角色,⑤进行角色模拟,并采用一定的工作分析方法,对自己担任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最后制作出本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项目驱动与课程教学模块结合起来,学生先自学相关理论内容,然后操作项目中的相应部分,教师要及时跟进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研究,对自己所学的有关工作分析的知识有了一个应用理解的过程。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总结评价,澄清疑惑,并设法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让学生对本校处级岗位、甚至辅导员岗位等进行调查,小组讨论制作工作说明书,真刀实枪地进行练习,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应用。

2.3 改进和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虽然有时也将平时作业、实验作业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但所占比例较少,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由于工作分析课程理论知识较多,较繁杂,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取得高分甚至不惜冒险作弊,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对工作分析课程的考核中,要考核的不是学生死记书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而是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考核中要求教师认真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知识构建和能力迁移过程中的表现,要加强对学生课堂表现、案例分析、项目实施等环节的考查,适当降低测验考试所占的权重,如平时成绩可以占到60%,不仅包括出勤率,更重要的是案例参与程度以及项目最终完成情况如汇报作业、小组讨论记录、现场制作的工作说明书等,其余的为期末成绩,主要以课堂讲授的理论为基础进行考核评价。

3 结束语

对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目的在于不仅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动手操作能力,这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工作分析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论是进行案例教学,还是项目教学,都要求教师事先做好教学准备,善于启发和引导,与学生平等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应进一步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不仅要做到“学高为师”,更要进一步做到“授业有道”,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过程中能如沐春风、甘之若饴。

注释

① 范建丽,陈国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5.

② 李理.《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

③ 朱琪,龙新宪.《工作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浅析[J].科技资讯,2008.19.

第7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会计管理领域,给会计应用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创了会计领域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强大、效率极高,但同时使得会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有扎实的会计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充分的信息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社会需要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交叉系统论、管理学、IT技术和会计学的边缘性学科。《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是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设计思路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的课程。然而实际教学中,重应用操作轻分析设计,在分析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老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一、《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基础薄弱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会计专业、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看,计算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直接从计算机角度去讲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从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枯燥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开发方法、各个模块(如账务处理、工资、固定资产等)的基本需求分析、基本功能结构设计、代码与库文件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思路等,从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安排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会计专业、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内容显得很枯燥。

(三)教学方式落后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授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最后老师讲得很累,学生没有积极性和参与性,又影响老师的讲课激情,从而引出恶性循环。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

从课堂表现看,学生课堂中被动的听老师讲解,课堂气氛很沉闷;从学期成绩看,学生只是机械的去记忆一些知识,没有体会和理解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从学习后反馈看,学生普遍反映没明白这个课程到底学到了什么。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项目教学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目前,项目教学模式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新加坡)已经非常流行。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财会理论及实务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科学、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而是一种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需要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做具体项目中去培养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案例具体充实,并把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点应用到具体项目开发和设计中,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课堂讲解、学生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性很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下的不足,因此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运用显得很有必要。

三、项目教学法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

以下从授课对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四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授课对象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考虑到授课对象的专业基础和今后的工作发展,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是具体的专业开发人员,而是使用者、管理者、评估者、参与开发人员等,在参与开发时,能够和专业开发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并提出的明确的需求,根据这个培养目标需要选择合适教材,需要调整传统模式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选用《会计信息系统:商务过程方法》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主要商务过程出发来考虑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设计,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该教材案例很多,这也非常符合我们要用项目法进行案例设计和讨论的要求,把国内的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作为参考教材。原先从计算机角度出发注重单个模块如总账、工资产等子系统的基本需求分析、基本功能结构设计、代码与库文件设计、程序设计等教学内容作调整,调整为站在会计人员的视角,从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出发,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学计划中安排总课时32学时,课内讲授20个课时,案例讨论4课时,上机8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概念和工具,内容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讲授各章基本知识点,并结合案例进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介绍、商务过程入手进行事件分析、会计数据系统的描述、风险和控制分析。每次课后布置案例题目,学生分组选定的案例,课后完成案例题目并要求制作PPT,在第一部分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集中课堂讨论。

第二部分:理解和开发会计系统,内容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开发设计数据模型、查询和报表的设计、窗体的设计等,能用数据库软件(如ACCESS)进行开发实现,并安排8个课内上机实践。第二部分结束后安排一次课堂讨论。

第三部分:业务循环,主要指第八章内容,包括获取循环和收入循环,是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知识进行综合,由于课时比较紧,可以在获取和收入循环中任选一个课内讲解,另一个课外自学。

第四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与开发,主要指第九章内容,介绍一些技术和开发方面的内容。

项目案例是项目法的核心内容,学生把所学的各知识点应用到项目案例分析设计中。项目分配时需要把班级人员进行分组,3~4人组成一个组,准备3~4个案例,每个案例分配3~4个组进行讨论案例。如下表1列出各章节内容和分组案例(取4个案例,每个案例有4个小组负责为例)的关系情况。

(三)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老师讲解方式,采用半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包括三大部分: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课堂讲授安排20个课时,先讲授基本知识点,然后结合案例把知识点进行应用。案例讨论课内安排4个课时,学生分组选定项目案例后,课外小组讨论完成并制作PPT,课内讨论时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进行评论并总结等。上机实践课内安排8个课时,用ACCESS进行上机实践。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的半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既不会因封闭而枯燥,也不会因全开放而放养,这种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深得学生喜爱。

(四)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从多方面来考虑,具体见下表2。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具体案例中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老师来说,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不再是唱独角戏,由主角换成配角,做指导和引导;对学生来说,学生成为主角,参与整个项目的分析与设计,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商务过程出发分析事件、制作活动图、进行风险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上机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设计能力,通过项目分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通过课堂案例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运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再是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员,而是具有一定复合知识和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L•琼斯,达萨拉撒•V•拉玛.会计信息系统:商务过程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2]周晓慧.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9.

[3]米青,杨延军,王霄峥.“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2.

第8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案例教学法;管理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82-03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对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学科式教育,被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围绕此目标,各高职院校都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此目标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主流;怎样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这种工作领域“载体”映射为学习领域“载体”承载下的学习内容,成为整个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点所在。在这个关键环节中,找到合适的教学载体将成为课程改革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项目作为常用的教学载体对工科类学科是恰当的,因为项目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和结果。但是,管理类学科所针对的岗位群是管理类人才,他们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更多的是一种管理和决策过程,很难将其凝结在一个具体的产品或一项具体任务中。因此,项目教学法在管理类学科中并不一定是最优的。本人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觉得管理类课程更适合以案例作为教学载体。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使用已有一定历史,是世界管理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于80年代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本科教育的课堂。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日益增多。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直接引入本科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的推广和普及,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缺乏高质量、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配套案例。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穿插的案例大多数来源于参考资料,这使得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不紧密。首先,有些参考资料的案例甚至直接引用了MBA教材,这些案例有着强烈的行业背景,动辄上千字,信息量过大,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背景知识和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高职专科层次的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如果直接引入这些案例,学生面对庞大的案例文字很容易感到迷惑,不知如何分析推理,最后案例教学达不到应有效果。其次,有的教师喜欢引用一些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发展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与高职学生今后的就业环境——中小和私营企业实际不相符,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最后,对高职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有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有具体实务的操作,来自企业基层的现场操作与管理案例更贴近高职教育,而这是传统案例教学所没有包含的内容。

2.缺乏对案例教学的课堂控制。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会出现以教师为中心或放任自流两种情况。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时候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自己将案例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叙述和讲解一遍。这种做法只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原理,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不能提高其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情况是教师让学生全程讨论、分析,不给予任何提示或者进行过程监督,学生很有可能讨论偏题,甚至讨论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同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念,构建出一种适合高职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十分必要。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应用的若干建议

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一方面,通过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分析和见解,提高其交流沟通能力。这是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优势,也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做到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今后大多从事服务业,上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案例教学法要在教学中发挥作用,需要从教学的各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课堂教学的控制和考核三个方面。

1.案例的设计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哈佛大学每年要动员大批教师编写案例。每当开设新课时,学校都要求教师至少要准备20~30个案例。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设计时有以下步骤: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案例前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案例教学来支持,有些概念性的知识不需要案例就能让学生非常明白;还有些知识只需教师用一些简单案例解释一下学生就能理解;有些知识是必须用案例分析讨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在备课时做出恰当的分辨,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只有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才能正确地选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正、反面典型案例,寓理论于案例之中。②合理地改编案例。管理案例的主题有多种多样,情节有长有短,所涉及的范围或大或小,在案例中必须把事件发生的背景、案情反映的问题、矛盾和冲突表达清楚。同时所选案例避免背景模糊,情节冗长、脉络不清、平铺直叙等情况。案例的收集过程是个不断筛选积累的过程,收集的案例要有针对性与典型性。改编和编写案例时,需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难易度等问题。目前适合高职教学的案例可以说非常少,为了符合高职教学的需要,教师通常需要对一些已有的案例材料进行修改。有时教师甚至需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践经验编写案例。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课堂教学应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对背景复杂的案例,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使其叙述简洁、条理清晰、明自易懂。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也才能积极讨论案例中的问题。相反,案例过易,答案显而易见,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达不到教学要求。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③将改编好的案例合理地编排入课堂教学,案例编排好后,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将案例融入课堂。一个好的管理案例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目的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问题做出判断。需要对某一章节内容进行总结时,可以安排融合几节课内容的综合案例进行讨论。需要进行讨论的案例,一般情况下一次课一个为宜。讲解新知识点时,可以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案例分解开,在讲解知识点后立即进行启发式的案例分析。或为加强一节课的主要线索,将单个的案例串连起来,组合数个案例,使案例发挥最大的价值。

2.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好案例讨论的组织工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此时教师只是主持人的身份,需要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对别人的看法提出挑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开拓他们的视野,逐步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努力加强学生各主要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讨论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信心,案例教学注重全员参与,不忽略任何人。但实际课堂上不少学生不爱参与讨论,这除了案例设计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跟学生的个性有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实际上对案例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通常羞于表达。因此,老师需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和鼓励。对于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当他们在发表新颖、有创意的观点时,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其口头表达能力。当他们发言的观点不成熟或者偏颇时,教师不能轻易否定、粗暴打断,应对他们的参与积极进行鼓励。同时询问原因,了解为何存在这样的观点,以对观念和理论理解偏差的地方进行纠正。可以说,案例讨论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好方法。②对课堂讨论进行过程控制,在讨论初期,教师要介绍清楚案例发生的背景,不要有任何暗示性的语言,更不能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小组自由讨论,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在几个小组中倾听讨论,进行过程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明确告知学生的讨论时限,并要求学生按组表达讨论结果,不能对学生的讨论过程不管不问,任由学生发挥,这样会造成学生讨论偏题,甚至讨论与课程不相关的话题。③不能忽视案例讨论后的总结,在每次案例讨论后,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发言和观点进行总结。首先,要肯定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符合逻辑的分析方法,鼓励学生今后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其次,也要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少走弯路。对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例如建立配送中心决策方案的选择,重点是总结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而对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要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案例—理论”这一过程,学生有了案例讨论的经验,此时的理论总结可加深印象,让其更清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3.构建合理的案例教学成绩考核机制。为了案例教学法能在课程教学中长期有效实行,需要对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可以是口头演讲打分和书面报告。对学生案例分析成绩的评定,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意克服主观随意性和局限性。在口头演讲时,如果案例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尤其是预测型的案例,例如对上述的建设配送中心的可行性分析时,学生能够理由表达充分,自圆其说,均应给予肯定。另一种形式,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尽述案例分析的切入点、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好的建议和意见等,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近年来,为了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的新形势,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频繁使用,本文总结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使用的现状和一些问题,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应用上的若干建议。

参考文献:

[1]沈思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张艳.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管理课程的重构[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3]赵平,等.浅谈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教学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0,(1).

第9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数据挖掘;推理研究;公共工程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共工程及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工程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直接或间接投资形成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交通、邮电、水利水电煤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科教、医疗卫生、体育场馆、文化娱乐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因此,公共工程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因而风险高、宏观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等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峡大坝水利工程、青藏铁路、北京奥运场馆、载人宇宙航天项目等项目的实施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要巩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和企业有责任也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和投入。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诸类大型公共工程的建设大多仍然处于初期运营阶段,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仍是个未知数。另外,工程中存在诸如超预算、超工期、设计过于标新立异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项目没有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便草草上马等诸多问题,使得项目频繁变更,沟通和索赔方面的成本费用增加,导致效率极其低下,最终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果。分析其原因,突出表现为对公共工程项目决策的短视行为,也就是政府官员的短期任职制与公共项目的长期运作不合拍。此外,政府公共项目决策标准单一、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缺乏约束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决策者对项目前期决策阶段没有清醒充分的认识。在我国,工程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知识水平、背景、经验以及性格,人的非理性因素决定了决策的感,调查研究趋于形式化,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参与、透明、民主的原则。因此,需要新的方式来提高公共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现有的工程管理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储存、传输和简单分析,并为项目决策人员提供实时动态、进展报告,最终为其决策和反馈服务。但该类系统缺乏对工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利用的能力,前瞻性较差,决策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管理决策者的经验和直觉。随着工程项目日益庞大、复杂,管理难度的加大,使得现有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程决策的需要。因此,研究和开发新方法来解决公共工程决策问题是工程实践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DM)和基于案例推理(CBR)的结合,探讨该平台在公共工程决策机制中的应用。(图1)

二、数据挖掘(DM)

(一)DM概念及阶段划分。数据挖掘是一种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你感兴趣的或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根据Berry and Linoff的说法:分析报告给你后见之明,统计分析给你先机,数据挖掘给你洞察力。可见,数据挖掘的影响力和价值。它是一门结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信息检索、知识获取、模式识别、数据可视化等的科学,该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发展和应用,如商业、银行、保险、网站开发和生物信息等领域。

Berry and Linoff将一个通用的数据挖掘过程定义成了不同的阶段。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之前,工程管理决策人员需要明确工程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广泛的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下面就数据挖掘在银行和商业中的应用做简要描述:首先,对潜在目标客户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将办理相同储蓄或者贷款的客户分为一组,分析其消费习惯和偏好,通过应运数据处理转换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助于识别主要核心客户组,对其制定相应特色服务;同时对潜在的可能流失的客户进行跟踪分析行为特点,避免流失过多。然后,对客户感兴趣的负债和收入等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对贷款偿还可能存在风险的各因素进行识别,以确定并维护客户信用等级和规避风险。最后,通过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找出已有数据库中隐藏的关系网,并对新加入客户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居住区域、文化程度以及购物类别等指标挖掘分析,进而不断的丰富数据库资源。这样银行作为客户和商品厂商的纽带,在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二)DM主要分析方法。数据挖掘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型、偏差模型。下面就各种分析方法及其在公共工程中的应用做简要叙述:

1、关联分析: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系网。它分为简单关系、因果关系和时序关系。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成功的标准是按时完工、节约成本、客户满意等。与传统工程项目不同的是,公共工程项目有社会效益大、生命周期长、后期影响较大等的特点,其评判标准不一。实际中,存在超预算、超工期并且在当时备受争议的项目,建成后不仅取得了成功有的还成为国家和时代的标志。这就需要分析背后成功的原因,是必然造成的还是偶然造成的,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和说明。最终完善公共工程项目成功的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当新项目遇到类似争议时,通过关联分析比较研究后,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聚类关系:对记录分组,把相似的记录归在一个剧集里。它和分类的区别是聚类不依赖预先定义好的类,不需要训练集。这里用Davies-Bouldin index来评判集群分离质量:DB(U)=,其中(Xk)表示聚类Xk内部网的距离,(X,X)定义为聚类X和X的距离,c为U的组成部分的聚类数量。一般来说,值越小对应的聚类效果越好。

3、分类:找出一个类别的概念描述,代表这类数据的整体信息,一般用规则或决策树模式表示。在公共工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目标层是寻求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因素,准则层影响因素的各个指标,比如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的可操作性、决策的效率和决策的稳定性等,方案层为影响公共工程决策的具体因素,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状况和筹资能力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项目实施期间国家的经济状况分为:过度膨胀、稳定增长、略微下滑和严重紧缩,以应对不同时期项目该采取的措施。

4、预测:利用历史数据找出变化规律,建立模型,并由此模型对未来数据的种类和特征进行预测。众所周知,对于大型公共工程来说,项目的投资方为国家或各级政府,而他们的资金和管理水平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结合社会其他各方的资源。现在常见的融资方式有:BOT、TOT、PPP、PFI和ABS等。具体选择哪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或组织形式需要对比类似成功项目,结合新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模式。

5、时序模型: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重复发生概率较高的模式。对于公共工程项目而言,其建设周期长,并且部分项目展现的是我国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周期和房地产市场运行周期,避免毫无目的地扎堆重复建设。例如,奥运会的举办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如果能够对其经济周期各阶段(申办、筹办、举办和后期运营)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研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公路、桥梁和大型体育设施中出现的维修、改建、扩建情况进行追踪记录,这样有助于合理安排资源和减少资源的浪费。

6、偏差模型:发现或排除数据库中数据存在的异常情况。一方面如果数据库中存在大量异常情况的案例,那必将影响到整个样本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特殊情况下工程项目也必然会导致异常数据结果。例如,在公共工程项目中,涉及投资额巨大,如果投资方不能按时发放进度款,将会影响工期的进度计划;再如,如果项目所在区域发生各种不可预测的地质条件或气候的变化(地震、干旱),也必将影响项目的整体运行。因此,要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实反映项目情况的应保留,否则排除。

(三)DM数据分析工具。当应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来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时,各种分析方式是建立在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的基础之上的。数据挖掘技术中包含了一些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分析工具,主要有决策树工具、贝叶斯分类工具、神经网络工具以及基于案例推理工具。尽管所有这些工具能够用于分类或者预测,但每个工具只有在某种特定的条件环境下才能正确地执行。例如,决策树和贝叶斯工具不能用于支持预测,而神经网络和案例推理工具能同时支持分类和预测功能;决策树和神经网络工具只需要在第一次使用时建立模型,而贝叶斯和案例推理工具在遇到一个新的案例时重新建立模型。

在公共工程项目中,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参与人员分析数据并使得决策更有效率,同时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潜在的问题更具有洞察力。它能够提供如下问题的解决方法:①项目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形式?②项目适合的组织形式和融资方式?③投资额多大,工期多长?④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哪些?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哪些?

三、基于案例推理(CBR)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为决策者提供充分利用经验、具体问题的情况和公共工程案例的专门知识,案例可以是具体的经历或者相似案例的集合。根据Aamodt and Plaza,CBR方法的中心任务是明确当前情况,寻找与新项目类似的已完成工程项目,利用该项目来寻求对新问题的解决办法、评估建议的解决办法以及通过对新项目经验的总结来更新系统。大体上一个CBR周期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检索与目标项目最匹配的案例;重新利用信息和知识用于新项目;修改建议的解决办法;保留案例用于解决今后问题。而检索又包括:条件分析、初步匹配和最终确定三个阶段。

(一)案例检索阶段。主要任务是应用检索工具通过比较新工程项目与历史记录的案例进行相似度的比较,如果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值大于预定于的阈值,那么历史案例将被选择作为参照。因此,计算相似度就成为本阶段的关键步骤。应用这样一个工具,每个输入的参数都会被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的大小由专家根据参数间的两两比较分析得出,相似度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计算:

Similarity(N,O)=×100%(1)

其中,N和O分别代表新旧工程项目,n表示输入值的数量,N和O为它们各自区间的值,w则是所对应权重,f是N和O所对应的域i的函数。

对于逐项描述性参数,当相比较的案例参数具有相同的值时,相似度函数输出1,否则返回0。对于清单型参数,返回值由下面的表达式计算:

f(N,O)=(2)

其中,f(N,O)表示相似度,N∩O指在N和Oi域中由子值所构成的一个新的清单型数值,而Count(X)是X域子值的数量。

(二)案例使用阶段。用以往的解决方法来处理新工程项目的问题,通过分析历史案例的情况,借鉴其经验教训来指导本阶段的决策。

(三)案例修订阶段。调整匹配案例的解决方案来寻求问题的新解决途径。并对新的工程项目决策的质量做出评估,并及时反馈。解决方案得出的是一个清单型参数,它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子值构成。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出匹配案例中解决方案的值:

Score(v)=(3)

v表示一个子值,Score(v)则是v的得分,k是匹配案例的数量,O是匹配项目之一,而g(v,O)是一个判断函数,当v包含了O的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返回值1,否则返回值0。

(四)案例保留阶段。当新的工程项目被验证通过之后,它将被加入数据库中。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丰富数据库资源并进一步改进系统。

四、结论

我国公共工程决策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也迫使有关人员不断探索一套解决其问题的有效方法。数据挖掘是能够从历史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强大工具。同时,通过DM-CBR的结合可以帮助参与决策人员简化数据的利用和分析过程,以提高公共工程决策的效率。本文阐述了DM与CBR结合的理论框架,也就它们如何提高公共工程决策进行了说明。尽管本文把焦点集中于DM在公共工程决策中的运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其他建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如风险分析、可行性研究、人力资源研究以及价值工程等领域。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