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生产成本核算精选(九篇)

生产成本核算

第1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成本;核算;控制;管理  

1 成本核算

1.1 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就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1.2 成本核算的内容

工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过程,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如一月、一季、一年)为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即用货币形式表现的生产耗费就是该时期的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总和,就是产品成本。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等都作为期间费用,由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www.133229.cOM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耗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利用是否充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这一指标表现出来。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1.3 成本核算的要求

(1)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提供生产费用支出的真实资料。

(2)正确划分费用支出界限。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企业的一种费用支出,但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并不都属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了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划清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①正确划清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

②正确划清产品生产费用支出与期间费用支出界限;

③正确划清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④正确划清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④正确划清完工产品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3)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较复杂,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和准确,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①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②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包括在产品盘点制度);

③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④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

1.4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生产成本的核算是对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情况的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①生产费用的核算;②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费用核算,是根据经过审核的各项原始凭证汇集生产费用,进行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然后,将汇集在有关费用账户中的费用再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将通过生产费用核算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费用进行整理,按成本项目归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如本期投产的产品本期全部完工,则所归集的费用总数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期末有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则需采用适当方法将按成本项目归集起来的各项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2 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提高竞争水平。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

2.1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

2.2 成本控制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包括成本的分配与成本控制两大环节。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包括企业所做出的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

(1)成本分配。成本分配,即是将间接成本、共同成本或联合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工序或产品中。

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①确定成本对象。企业必须确定向什么部门、产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对象常常是企业中的分部。如果企业中的一个分部被授予一些决策权,并成为成本对象,那么会计系统将对该分部进行业绩评价;②归集共同成本并分配到成本对象中;③选择成本分配基础。成本分配基础是与将要分配计人成本对象的共同成本有关的作业指标。共同成本通常是通过成本分配基础分配计入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基础能够大致反映成本对象对共同资源的消耗方式。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据此,我们用下表说明成本控制的原理。

从图表看出:上级经理,通过计划职能为下级或成本中心经理制定“成本(业绩)标准”,然后由成本中心经理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上级经理或其委托人(比如会计)对成本中心经理执行标准的进度或结果进行计量即“实际成本(业绩)的计量”;最后将实际成本与成本标准比较,编制反馈报告送达上级经理,上级经理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决定是通过成本中心经理整改还是允许其继续运行。

3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注重成本效益观,树立“降本”新理念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

3.2 改进成本核算办法,加大成本控制新力度

基层车间、班组直接影响产品制造成本的大小,为充分发挥其成本控制的职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必须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如齐鲁石化公司采用的基层成本货币化核算,该办法使车间由对生产过程物料流统计向价值流统计转变;由原来仅对产品主要消耗成本核算向产品全部成本核算转变;由厂部每月成本核算向基层每13、每班成本核算转变;由厂级一级成本核算向厂、车间、班组三级成本核算转变。这样,车间工人可通过自己每天每班的车间成本核算,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变动实际情况,使职工能清楚看到通过自己优化操作取得的成果,增强了职工“降本”增效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潜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在生产力这一系统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1)企业可通过教育、学习、训练的途径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开发劳动者的智慧,为技术革新献计献策。(2)加大经营者激励约束力度。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股等措施,鼓励经营者注重长期的降本增效,通过加大外部审计力度,确保报表内成本费用数据真实准确。

3.4 开发并应用新技术,实现成本新突破

技术开发应用,是提高设备效率、优化工艺和优化操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化解各种制约、消除节能降耗“瓶颈”、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企业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影响重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分解目标、责任到人,组织技术攻关,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现代化成本控制系统,实施生产成本的全天候监控,实现节能降耗和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为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为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周保海.财会通讯[j].湖北:湖北省会计学会,2005,(05).

[2]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问题

一、成本核算对制造业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1.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助于市场合理报价,赢取市场份额

要想在客户对产品进行咨询时能够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价格,这不仅仅要求销售人员对产品的结构要非常的熟悉,而且还必须要有产品的成本历史数据。笔者所在的企业产品以轨道交通接触网配件为主,在对客户提供报价时,销售人员都会结合市场实际情况来给出合理的报价,由此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出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的信用度,最终有效的赢得更加多的市场份额。

2.有效的成本核算及信息化有助于提升成本管理,降低存货资金占用

通过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利于把生产计划单进行电子化,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对生产过程中每笔订单需要的钢板数量、管子以及配件的数量都能有一定的预测,由此能够有效的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避免随意采购或者下错单的情况出现。此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库存进行科学的消化,由此来对资金占用的成本进行降低。

3.清晰的成本核算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

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清楚的对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一个时期内产品的平均成本,分析成本构成各要素的合理性并进行调整,得出产品基准成本。如实际生产中产品成本较大幅度高于基准成本,分析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一定的方法,例如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或加强制度管理等,从而可以合理节约生产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

二、ERP系统环境下,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1.通过ERP系统,企业的信息可以实现高度共享

ERP成本管理系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成本管理方式中存在的沟通不畅,信息共享不足以及缺少信任的诸多问题,通过该系统充分实现了诸多部门在同一平台上的一个源头,并且共享一套数据信息,,并且有效的实现了各个部门例如采购、生产还是在财务、销售等诸多部门在整个生产活动以及成本管理流程中都能够有效的实现各尽其职。此外在成本计算中ERP系统包括了很多基础数据,而且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物料清单以及物料的主文件和工作中心等相关文件上进行了分别的存储,而成本计算的是否科学合理与这些数据的精确性以及及时性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2.通过ERP系统,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精细化的配置

通过高度的信息共享功能,ERP系统充分实现了依据预设的计划指标,而且每个部门的任务信息也都能够通过ERP系统进行有效的生成,并且更好的帮助各个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安排,从而实现采购、物资以及库存等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的优化和配置。此外ERP系统还有效的实现了自生产成本发生开始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的同步进行,而且信息的共享也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更加可靠的保障,使制造企业的内部资源能够得到更加精细、合理的配置,更加利于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

三、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都不是很高,所以导致工程效率非常低。此外因为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成本计算方法的情况出现。再有就是核算人员对核算的流程不是非常清楚,所以也会使得成本核算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而且再加上容易受到上级领导的指使,所以会出现人为调节成本问题,最终导致成本核算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

2.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准备不充分

(1)成本的三要素

①因为在制造企业中的生产过程中,其不管是原材料的种类还是产品的数量都是非常的多,如果监管不严的话经常会出现材料物资计量、收发以及领退和盘点制度等经常会出现不健全以及执行不到位,同时对于物资的出入库的数量也都没有进行精确的计算,再加上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最终导致材料成本核算出现很多的问题。②通常制造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因此其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当前很多制造企业其工作形式大多都是采用的固定工资形式,所以使得成本核算时,人工成本不能精确到产品当中去,而且对于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也没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也是很不利的。而科学的人工成本核算方式则是以财务核算年度单做人工成本的统计年度,并且以财务和专业的统计核算数据作为基础对其进行核算,再加上由工资核算统计部门对其独立的进行统计和结算。而且这个过程中,人工成本的统计结果与财务核算以及其他专业的核算结果必须要确保一致。③制造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摊销。目前,多数企业对制造费用没有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摊,而是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或笼统的分摊至当期销售成本中。所以怎么样对制造费用进行有效的摊销对产品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影响很大。

(2)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工序控制不严格

在制造企业中,尤其是轨道交通接触网的产品中,其配件是非常多的,而且生产的数量也是非常大,时间也比较紧迫,因此从产品的设计直至出产品,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出现很严重的损耗和浪费,因此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却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所以导致产品质量经常会出现问题。

3.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得不到相关部门重视

在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不管是“算”还是“管理”方面都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而且实际的工作中也没有做好有徐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在轨道交通接触网的配件生产中,其产品的数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单个成本却相对比较低,而且再加上很多部门对成本核算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算”、“管理”两面在衔接上不够密切。例如,对于物资采购中,采购部门并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生产的消耗来进行采购,所以很多时候经常会造成很大的库存或者物资短缺的情况出现,此外在实际的生产中,生产部门也没有严格按照具体的生产消耗来进行领料,所以在成本核算中,不能严格按照实际工序的损耗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此不仅对实际的生产过程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而且也出现了很多的浪费,再有就是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在产品定价时大多忽视了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依据市场行情来定价。

4.ERP系统应用成熟度还不足

在ERP系统中,其要求部门以及人员、施工流程以及单据都必须要以其为基础才能进行。在制造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是找外部软件公司来开发ERP系统,但是因为外部企业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是非常了解,所以制定的系统很难和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相契合,因此导致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所以制造企业设计ERP系统中,必须要选择成熟的,通用性以及功能比较强大的系统,而且要保障总账和ERP系统充分实现一体化,从而有效的保障通过模块生成凭证后再有效的传递到总账,从而确保总账和系统有效的保持。

四、提高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策略

1.针对ERP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制造企业中,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都是比较简单的,ERP系统则必须要具有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精细化的业务管理流程,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人为原因对系统产生不良的干扰。所以要想有效的确保ERP系统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要制定与之想配套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ERP系统为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具价值的贡献。

2.使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式

通常情况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分批发、定额法以及分步法和种类法四种,而且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在实际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制造企业要选择与其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核算方法。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制造企业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由此更好的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性。所以制造企业只有不断的条成本核算以及管理方式内容的完整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以及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3.给予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

成本核算工作对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最为直接关系,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把成本核算的贯穿到企业运行的每个流程和环节中,并且不断的给员工贯穿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思想。此外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贯彻执行,并且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来给企业员工贯穿正确的成本核算概念和意识。

4.严格遵守企业制度

要充分确保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要严格的度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予以认真有效的落实,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督促工作人员对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就是要实施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现审核人员在实际的成本审核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必须要严格依据规章制度予以严格的惩罚。

5.加强ERP关键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ERP系统是否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制造企业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计算机的培训工作,由此从整体上不断的提高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为ERP系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要提高企业业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大数据处理功能,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能力。由此才能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方蓓蓓.作业成本法在T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

[2]李倩.湖南某汽车弹簧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4.

[3]关连珠.论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加强[J].现代商业,2015,(9):193-194.

第3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1 农业环境成本的内容

    农业环境成本与企业环境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顾问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见,企业环境成本是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一个方面,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支出,属于会计范畴;农业环境成本不仅包括预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农业生产行为实际对环境造成损害,是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环境代价,属于公共环境经济问题。农业环境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农业生产本身所产生的环境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上游与下游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如化肥、农药的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秆造纸等。根据不同的生产部门,农业环境成本还可以分为种植业环境成本、畜牧业环境成本、水产业环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农业环境成本是指种植业部门的直接环境成本,包括动植物资源成本、土壤资源成本、水资源成本、大气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

    2 农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核算环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预防费用法、恢复费用法、生产率变动法、机会成本法、间接替代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等。不同的环境成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

    2. 1 动植物资源成本核算

    动植物资源的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是无价的,同样,各种动植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也蕴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核算动植物资源的环境成本可以采用恢复费用法和维护成本法。

    恢复成本取决于恢复的面积和单位面积恢复的费用,恢复费用的具体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劳动力费用、动植物资源引进培育费用和相关的技术费用等。其中动植物资源的引进培育费用是关键,对植物的稀有程度越高,费用就越大,一般常见的资源引进,费用很低,甚至不需要具体的费用。恢复成本既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但保护成本是长期的,同样道理,动植物资源的稀有程度越高,保护的费用就越高,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只需保证其生产空间,一般不需要额外的保护费用。相反,如果需要对野生动植物生长进行控制,费用另当别论。

    2. 2 土壤资源成本核算

    土壤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恢复费用法,即将土壤的自然生产能力恢复到一定水平的费用;二是生产率变动法,选择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核算由于土壤自然肥力不同或变动而引起生产率变动所产生的净收益差异(E)。

    式中,P为产品价格;Q为产量;C为单位成本;i为产品种类。

    使用恢复费用法计算土壤资源成本,关键在于选择恢复土壤自然生产能力的方法和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如果采用休耕的方法,其成本就是正常耕种的净收益,如果采用种植绿肥等方法,在以上基础上,其成本还应该包括种植绿肥或其他方法所产生的净费用。

    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干扰,采用生产率变动法很难直接测定由土壤肥力下降所引起的单位面积净收益的变化。土壤肥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单独测量化肥的超正常施用量,判定土壤资源的环境成本。首先是确定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单位面积净产值最大时化肥的最小施用量,然后计算化肥实际施用量与最小施用量之间的差额和相应的价值,最后将差价扣除因减少化肥施用而采取的其他环保手段的费用,就是使用化肥而产生的土壤资源成本。

    如果替代费用超过减少化肥施用节省的成本,就会出现替代不经济,所以替代品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同等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核算农药投入对土壤所造成的环境成本。事实上,无论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量如何减少,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损害,关键是把这种损害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是可以由土壤自身进行修复,二是可以通过其他比较经济的技术手段实现修复。

    2. 3 水资源成本核算

    水资源环境成本有三项内容,核算也分三个方面。

    核算水资源的浪费成本,关键在于确定水资源的价格、节水灌溉的用水标准以及相应所增加的灌溉设备费用,如果价格较低,水资源的浪费就是经济的。提高水价,水资源的环境成本就会由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节水灌溉的经济性就会增强。

    2. 3. 2 地质灾害损失的核算

    在我国北部平原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浅层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目前在山东、河南、河北等19个省区共形成了59个漏斗区。并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地陷、裂缝等,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损失的核算,一是通过调查统计计算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预测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将来可能造成的损失。

    2. 3. 3 水污染环境成本的核算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因此水污染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与土壤资源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类似。二者的差别在于水的流动性较强,水资源的污染会进一步对动植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和损害的核算,可以分别参考动植物资源的环境成本核算和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

    2. 4 大气污染环境成本核算

    2. 4. 1 温室效应的成本核算

    农业生产的温室效应损失=温室效应造成的净损失×农业生产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

    农业生产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农业生产N[,2]O排放量占N[,2]O总排放量的比例×N[,2]O对温室效应的负责系数

    2. 4. 2 秸秆燃烧的环境成本核算

    首先确定秸秆燃烧所造成的损失项目,如交通事故、高速公路关闭、飞机停飞、火灾等,其次统计和计算相关项目的实际经济损失,最后将这些损失合计就是秸秆燃烧的环境成本。其中涉及生命与健康方面的损失,核算方法参见关于生命与健康成本的核算。

    2. 5 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

    在生产中与农药的接触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可以致病、致残甚至致亡,相应发生的医疗费、误工费,以及由于劳动能力的部分或全部损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属于生命与健康成本核算的内容。与农业生产不相关的行为,如服药自杀所造成的损失不是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精神损失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且难以衡量,也不在核算的范围。通常使用人力资本法核算生命与健康成本。

    人力资本法也叫工资损失法,它是通过市场价格和工资多少来确定个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并以此来估算生态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益。

    进一步计算疾病成本和劳动能力丧失成本:

    式中,R[,j]为农药对伤残的负责系数;Y[,0]为期望寿命(参考“WHO推荐的标准期望寿命表”);Y[,j]为第j人的实际年龄;E[,j]为劳动能力损失系数(死亡者系数为1,伤残者根据伤残轻重确定,具体可参照GBD伤残等级分类);W[,y]为年人均收入;D[,j]为年陪护费用。

    3 农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3. 1 维护土地的多样性

    目前,农村土地耕地化现象非常严重,不仅边边角角都被利用,就是原来的河道、林地、草滩甚至坟地也被开垦变成了耕地。土地的过度利用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一是使许多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农作物一统天下,不利于生物间的竞争与进化;二是土地耕地化使水土流失问题更趋严重,农作物的耕种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春播与秋播期间,地面没有任何植被覆盖;三是提高了旱灾与涝灾的成灾率,因为大量的水塘、沟渠甚至河道都被平整开垦为耕地,排涝蓄水以及灌溉的能力大大减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保护耕地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农村土地的多样性,林地、草地甚至荒地也要得到一定的保护,对池塘、河道、沟渠进行全面规划,禁止耕地对其侵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主要依靠技术与资金投入,而不是耕地面积的无限制扩张。

    3. 2 科学施肥,减少无机肥施用量

    全面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化肥的盲目使用。发展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压缩无机肥的施用量。生物有机肥技术是以畜禽粪便为原料,以秸秆、豆粕等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种剂,通过连续池式好氧发酵,使之在5~7天内除臭、腐熟、脱水,最终成为高效活性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内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能不断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多种植物生长刺激素。肥中除含有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附有含钙、镁、硫、硅、锰、锌、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保温能力,减少病虫害,改善作物品质。施用有机肥料的土地比施用传统化肥的土地一般增产10%以上。现在,生物有机肥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市场供不应求,发展生物有机肥,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第4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与控制

一 ERP简述与生产成本控制

1.ERP简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整合于一体,为企业领导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为了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巨变,成本控制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而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准确反应产品消耗的需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使企业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变化,获取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保企业经营决策的成功,为此我们引入ERP系统。

2.ERP生产成本控制的原理

ERP系统通过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以下所有的业务环节对成本施加控制,其中包括确定订单和采购计划、确定最佳库存量、生产制造、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运输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财务核算、成本控制、经营风险与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计划等环节。在各项业务发生之前,ERP管理模式能对引起成本发生的各种动因进行分析规划、分析和预测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及数额,进行事前控制,以确保实际经营过程的低成本运行。这里的成本是广义的成本,是企业为了获利而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耗费的产品生产成本和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三项期间费用。

3.ERP生产成本控制的流程

ERP 管理模式下的生产成本控制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步曲”的统一。事前计划起着对成本的事前控制作用,是指在成本发生前预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在事前对各种资源消耗各项和费用的发生进行限制;事中控制处于成本控制的中心环节,针对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与标准消耗之间的差异,迅速地发现并分析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原因,并且及时加以改进,纠正偏差;事后分析是定期计算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数额,查明原因并落实责任,总结经验,为防止不合理的支出和损失不再发生指出解决途径,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 ERP管理在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1.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生产成本的核算

首先,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核算仍停留在手工核算的阶段,以月为单位对生产资料耗用情况及物资供应信息进行汇总,并在月底对生产成本进行粗略核算。显然,这种核算周期长、效率低、准确性差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企业复杂庞大的数据处理需要,也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生产成本市场。

其次,制造费用分摊方法不合理,无法反映实际费用的发生情况,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采取按工时数分摊制造费用的生产成本分摊方法,不能反映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因此不能反映产品真实的成本。

最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生产成本的核算缺乏科学性和动态性,标准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从而引起现有标准成本数据不准确,其中包括计划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数据。

2.ERP管理模式下生产成本的核算依据

首先,ERP 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与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结合,企业实行ERP标准成本系统减少了期末大量繁琐的人工核算工作量,简化了日常账务处理。ERP管理模式下,在通过手工录入或使用库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相关系统获取成本数据后,ERP标准成本系统不仅可以自动计算出产品的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并将二者之间的差异结转出来,生成产成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以及成本差异分析报表等,而且还可以将差异具体细分为原材料价格、数量差异等差异,从而企业可以迅速准确的找到产生差异的直接源头,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其次,传统的成本核算中,大多数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利用工时或销量等的分摊生产成本的方法不科学,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成本控制,ERP管理模式下生产成本的核算是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摊法,即作业成本法。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特定数量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形成价值增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以此类推,直到产品最终完工入库。

最后,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在于它以作业为中心和基本的成本对象,ERP系统汇总生产过程所有作业成本,并追溯各自的作业动因,进而确定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能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更相关、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3.ERP管理模式下生产成本的核算操作流程

ERP管理模式下,生产成本的核算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步骤:第一步,信息收集,主要是收集资源(费用)、作业和成本对象信息;第二步,分别为资源、作业成本对象创建库、同质作业组(作业中心)和账户;第三步,创建成本动因,弄清企业中的作业是如何消耗资源的;第四步,指定资源与作业、作业和成本对象的对应关系,从而便于资源成本向作业、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分配;第五步,添加属性和工作指标量到对应的账户;第六步,添加成本清单,建立外部、内部成本元素与账户之间的关系;第七步,输入数据,包括资源成本、成本动因数量、产出量和其他数据;第八步,计算成本。

三 ERP标准生产成本控制

ERP作为具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思想的内部管理平台,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计划、分析、监控和控制,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ERP 系统对产品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进行相应控制。

1.ERP管理模式下标准生产成本的制定与系统录入

第一,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作为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是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产品生产成本是由构成它的原材料成本累积而成,即BOM(物料清单)揭示了组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及其构成,因此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可以从每个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出发。ERP系统 在控制领料环节,利用 MRP(物料需求计划)使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都有详细的物料清单记载。这样,原材料成本在领用的环节得到控制。

第二,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ERP系统根据企业人工历史成本数据结合企业的现状制定标准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旦遇到实际发生的人工成本与标准成本存在差异时,就要从人工效率和单位工资率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第三,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ERP管理模式下生产成本中制造费用的控制是基于活动的成本分摊法,即作业成本法。其方法和原理如前所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值作业,利用作业成本法控制生产成本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消除价值不增值作业,以此提高作业增值部分的运转效率,最终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的目的。

第四,标准生产成本的系统录入。标准成本的录入的数据应包括原材料用量、原材料价格、标准工资率和工时用量标准等数据,并形成原材料标准成本、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最终形成产品的标准成本。

2.ERP管理模式下实际生产成本差异的输出与分析

第一,实际生产成本差异的输出。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主要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方面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的计量包括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个维度,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对成本差异的产生进行分析及明确相关责任。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本账户登记标准成本,同时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将实际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有关的成本差异,并且分开计入相应的账户。

第二,实际生产成本差异的分析与生产成本的降低。成本差异分析时,实际成本小于成本的部分称为顺差,反之称为逆差。企业管理层要实现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目标就需要分析顺差和逆差产生的原因,对顺差进行经验推广,对逆差进行纠正。企业应将差异落实到成本责任中心,如产生了材料数量逆差,则生产部门需要负责解释;而产生材料价格逆差,采购部门则需要负责解释。同时,企业应将成本差异落实到个人,与个人绩效挂钩,这样才有利于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3.标准生产成本的修正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正和调整标准成本,深入分析因可控因素造成的成本差异,成本控制不达标的原因在哪里,成本控制比预期好的经验在哪里,掌握变化规律,依据差异产生的主次原因不断修订、完善标准成本,一点点改善那些阻碍成本管理的瓶颈点。同时对导致成本增长的因素采取积极控制措施,提高成本控制的刚性及效果,确保成本目标的可控性及成本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

4.存货及其他生产成本控制

目前许多企业追求零存货,因为存货管理是价值不增值作业。但是,零存货存在的风险很大,一旦出现供货商违约、延时供货或所供原材料质量有问题的情况,企业遭受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使用ERP系统之后,基于严格的需求计划,企业就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得到供货商供应的恰当的原材料,就没有必要保持很多的库存。企业只有在接到订单时才即时生产,在下一个生产步骤需要时各种生产部件才在生产线上进行生产。为了保证库存记录的准确性,ERP 系统实行循环盘点法来保证对库存记录的准确度,根据库存活动记录分析和识别慢速周转和不周转的库存,从而减少库存损耗。这样就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并优化生产计划,提高按需生产而不是按库存生产的能力,以减少完工产品的库存量,进而减少相关的财务成本和储存成本,同时避免库存产品过时的可能性。

从整个企业业务流程上看,ERP管理模式下的生产成本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缩短处理客户订单的反应时间来建立良好的利益客户关系;在供应商方面,提高了采购订单和编制每周发货计划的能力并进一步缩短订货至交货的时间;在生产方面,更准确及时的生产信息可以将错误减少至最少;在产品质量方面,ERP在线数据收集功能可以改善质量信息,随着质量问题减少,客户退货也会随之减少,进而降低了维修成本和服务费用;在货物发送方面,文件制作更有效率,发送完工产品更及时。

参考文献

[1]高艳茹、胡凤春、于渤.ERP 环境下成本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9(5)

第5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是指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活动的石油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进行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某一油气田区块的生产活动结束时,为油气生产活动建造的油气生产设施和设备、放弃的油气井、地下地上铺设的油气管线、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土地等等,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111(P4—45)因此,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在油气储量枯竭,报废相关油气资产后,应当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即拆除相关油气生产设施和设备等,并将油气田的地表恢复至油气开始生产以前的生产状态。未来拆卸、恢复和废弃成本就称为DR&A成本(dimantlmeriesIprationandaandormentcost)对于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来说,油气资产报废伴随的DR&A成本有着显著的三个特点:(1)与DR&A成本相联系的现金支出只有在相关油气资产终止生产时才会发生;(2)沫来现金支出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油气储量枯竭的时间;(3)未来拆卸、恢复和废弃成本的评估方法不可能是非常精确的,它将随着储量寿命、物价水平、技术进步和环保法规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评估人员必须相应地不断修正评估结果,以反映这些前提条件的变化对DR&A成本的影响。

对于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如何对DIfeA成本进行会计核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即使是在油气会计准则制定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美国,对于DRfeA成本的会计核算也一直没有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而相关的会计核算准则也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之中。1977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第19号财务会计准则文件(SFASNQ19)—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在其第37段中对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DRfeA成本的会计处理初次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实务操作中采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移除和恢复成本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不一致,无法为财务报告使用人提供可比的财务信息;2001年6月,FASB又了第143号财务会计准则文件(SFASNO143)——资产报废债务会计,对SFASNO19第37段的内容做了彻底的修订与完善,统一了DR&A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

SFASNO143的与实施将导致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DRfeA成本的会计处理实务发生重大的变革。新准则实施以前,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是如何对imA成本进行会计处理的?新准则的实施又将如何影响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对DR&A成本的会计处理呢?本文正是对此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二、SFASNC)19下D&A成本的会计处理

    在1977年以前,没有明确的官方文件对D通八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指导,一些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采用了SFASNQ5“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来对DI&A成本进行核算。1977年12月,FAS3了SFASNQ19在其第37段中,初次规定了DR&A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在确定摊销和折旧率时应当考虑估计的拆卸、恢复和废弃成本以及估计残值。141(Eu151但是,SFASNO19没有明确:把估计未来DR&A成本确认为一项负债是否合适;在把DR&A成本借记为折旧费的同时,与之相抵的贷方应当怎样处理;金额如何计量。由于缺乏具体指导,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在处理估计未来D琢A成本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常用的几种是:抵消残值法;负残值法;应计负债法;全部确认法。

(一)抵消残值法

当估计未来DR&A成本不太重要时,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一般采用抵消残值法。在这种方法下,一般假设未来拆卸、恢复和废弃成本将与相关材料、设备及设施的净残值相等,因而在账务处理上不作任何会计分录。如果估计未来DR&A成本发生了变化并且预计远远超出了净残值,则企业就会选择其他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二)负残值法

在SFASNQ19后,许多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运用负残值法来处理诸如拆卸、移除海上平台等估计未来DR&A成本比较高的情形。油井、设备及设施的资本化成本反映了发现和开发油气储量的历史成本,通常不包括估计未来DI&A成本。为了遵循SFASNO19的规定,折旧基数将包括油井、设备及设施的历史成本和估计未来DR&A净成本。这个基数除以每一矿区的估计探明可采储量,可得到每一桶当量油的折旧率,用此折旧率乘以实际生产数量就可得到当期的折旧费。用公式表示即为:

估计未来DR&A净成本=估计未来DR&A成本一净残值;

折旧率=細井、设备及设施的历史成本+估计未来DR&A成本一净残值)4古计探明可采储量;折旧费=实际生产数量X折旧率.

在这种方法下,油井、设备及设施是按历史成本入账的,而估计未来DR&A成本未予入账,折旧基数包括这两部分成本在理论上,累计折旧最终会超出记录的相关资产的历史成本。这一折旧过程直到矿区寿命期末进行资产报废清理时结束,在这时,累计折旧将超出相关资产的历史成本,超出的金额即为估计未来DI&A成本的金额,这就导致企业的账上出现负资产的现象。一些企业对负资产问题感到比较棘手,就把负残值法进行了变换,改成当相关资产的净值为零时就中止贷记累计折旧,转而开始贷记应计负债科目这就避免了负资产问题。当相关资产终止生产进入报废清理时,贷记的应计负债正好等于DI&A成本的金额。

(三)应计负债法

实务中被广泛运用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在一开始就把估计未来DR&A成本应计为一项负债。折旧基数包括相关资产的历史成本和估计未来DR&A成本,因而折旧费也体现了这两部分成本(折旧费的计算与负残值法相同)。当借记折旧费时,同时贷记应计负债科目贷记的金额为折旧费里反映的估计未来DR&A成本的那部分金额。当资产生产活动终止时,贷记的负债金额将等于估计DI&A成本的金额。

(四)全部确认法

全部确认法,即当资产报废债务发生时,估计未来DI&A净成本,将其资本化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的一部分,同时以相等的金额贷记为负债。这种方法在矿区进行开发生产时即确认了全部的估计未来DR&A争成本,相应地,折旧费中也包括未来DR&八成本。许多企业觉得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因而较少采用,但此方法却是SFASNO143的雏形。

据美国注册会计师ChalotJWih对美国陆上油田和海上油田所做的两次调查表明,在实务操作中,陆上油田大多采用抵消残值法,而海上油田由于DR&A成本更为重要,通常采用应计负债形式的处理方法。131总之,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各个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对Df&A成本采用了互不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财务报告使用人很难比较那些具有类似资产报废债务但会计处理却不尽相同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就要求相关会计准则必须进行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以便统一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对资产报废清理成本的会计处理实务,改善财务信息。

三、SFASNO143下DR&A成本的会计处理

2001年6月,FASB了SFASNQ143主要目的是为资产报废债务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会计处理规范,并为确认资产报废成本和将该成本定期分摊入经营成果中提供会计处理规范。[6SFASN:〗143的实施使未来DR&A成本的会计处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SFASNO143下,引起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DRfeA成本的债务事件被称为资产报废债务(AROS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资产报废债务发生时,若其公允价值可以合理估计,企业应确认为一项资产报废债务相关负债;若其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则当其公允价值可以合理估计时再确认负债。估计负债公允价值应采用现值法。

第二,在初始确认资产报废债务相关负债时,企业应以相等的金额将资产报废成本资本化并增加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在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里采用合理而系统的方法分摊入折旧费。

第三,在初始确认的以后各期,企业应确认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对未折现现金流的初始估计数在时间或金额上的修正而引起的资产报废债务相关负债各期之间的变化。企业应该首先应用利息分配法来计量由于时间的推移而弓I起的资产报废债务相关负债的变化,并增加负债的账面价值,同时作为一项增值费用列示在损益表里。对未折现现金流初始估计值在时间或金额上的修正而引起的变化,企业应确认为资产报废债务相关负债和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增值或减值。同时相关资产在后续各期的折旧,也应按调整后的资产金额计算。

第四,企业应当披露有关资产报废债务的以下信息:(1)对资产报废债务及相关资产的总体描述;(2)用来清偿资产报废债务而受法律限制的资产的公允价值;(3)只要报告期间下述四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重大变化,对资产报废债务的期初账面价值和期末账面价值的调整应分别列示以下要素引起的变更:当期发生的债务;当期清偿的债务;增值费用;估计现金流的修正。如果资产报废债务的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则应披露该项事实以及公允价值不能合理估计的原因。

第五,企业应当提供其能够清偿资产报废债务的保证,这些担保形式有:履约保证、保险单、信用证、其他企业的担保(第三方的担保)、建立信托基金或其他用来偿还资产报废债务的资产证明等。与遵循保证条款相关的成本必须与资产报废债务分开,并单独进行核算。

第六,相关资产寿命期末终止生产活动进入报废处置阶段,资产报废债务得以清偿。由于资产报废债务初始确认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即假设是由第三方来进行相关资产的报废处置。而实际上,企业很有可能不依靠第三方而自己进行报废清理,这样,履行拆卸、移除和恢复的实际成本可能比应计的资产报废相关负债要小,则企业应当确认一项利得。相反,如果实际成本大于应计资产报废相关负债,则应当确认一项损失。

SFASNQ143于2002年6月15日开始的会计年度起开始施行。该准则为现行实务提供了过渡性的会计处理方法。初次采用SFASNO143时,企业应采用现时的脚采用SFASNO143之日)信息、现时的假设条件和现时的利率来确认和计量过渡金额。在初次采用SFASNQ143之前,资产报废债务已经发生的,应当假设该准则在资产报废债务发生的当日已经生效并得到一贯运用湘当于追溯调整法)。企业应当在财务状况表中确认以下项目:(1)已调整到采用该准则之日的ARO负债的金额(包括其初始公允价值和累计增值)(2)资本化的资产报废成本并反映在相关长期资产的账面余额上;(3)按照该资本化成本确定的累计折旧额。资产报废成本应按照资产报废债务发生之日的金额进行计量。累计增值和累计折旧的金额应从资产报废债务的发生之日调整到采用SFASNQ143之日。同时企业还应将初次采用该准则作为一项会计原则变更并确认其累计影响,在经营报表中披露的累计影响调整金额应为以下两者之差:(1)在采用SFASNQ143之前企业在财务状况表中确认的金额(在SFASNO19下确认的金额)(2)采用SFASNO143后企业在财务状况表中确认的净额。

四、SFASNO143与SFASNQ19的差异比较及其意义

SFASNO143是对SFASNO19第37段内容的修订和完善,SFASNO143的实施将消除因采用SFASNO19而造成的资产报废债务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不一致现象,从而为财务报告使用人提供更为客观而且可比的财务信息。下面对两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

1. 在SFASNQ19下,资产报废债务的处理是以损益表为导向,是一种费用确认模式,因而企业把资产报废债务的相关成本(PDRfe八成本)在相关资产的寿命期内按一定比率确认为折旧的一部分或在资产报废债务发生时将其费用化;而在SFASNQ143下,资产报废债务的处理则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因而在资产报废债务发生的当期,企业必须确认一项负债并以相等的金额资本化为相关资产账面金额的一部分。

2.在SFASNQ19下,实务中对资产报废债务的金额运用成本累计法予以确认;而在SFASNQ143下,资产报废债务的初始金额是按其公允价值进行确认的。

3.在SFASNO19下,在决定摊销或折旧比率时,将DR&A成本包括在内。因此,许多企业将资产报废债务作为一项资产备抵在相关资产的寿命期内确认。在负残值法下,企业确认的累计折旧超过了相关资产的历史成本;而在SFASNO143下,资产报废债务作为一项负债进行确认,在资产报废债务发生时便予以确认。企业在确认ARO负债的同时,也以相等的金额增加了相关长期资产的账面余额,因而对该资产的折旧不会导致确认的累计折旧超过相关资产的历史成本。

第6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炼化企业 成本核算 对策

1引言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可以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分析、计划、控制和考核来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加强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石油石化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和方法进行概述,对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结合石油石化企业的实际生产特点,提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思路,促进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增强石油石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谓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 炼化企业特点

  对于国际国内炼油炼化产业经济发展来说,目前国内炼化企业有很多,但与炼化公司流程特点相近的却很少,其不仅仅生产高品质清洁燃料油,还生产油田化学品、高端化学品等国内规模较大和质量一流的产品。关键点在于要实现产品的专一性、差异性和高端性。炼化公司将全力形成油田化学品、高端化学品、高档润滑油等特色产品为主导的高档次、系列化产品体系三足鼎立的格局,始终保持特色、高端产品的优势地位、良好效益和领先水平。 依托科技进步支撑企业发展,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改技措,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效益,持续改善经济技术指标。同时,深化与石油化工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单位的产研结合和技术交流融合,力争使公司成为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放大基地。因此如何控制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和迅速捕捉市场机会是每一个炼化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出现了按产业链延伸的资源垄断、市场垄断和大规模并购。围绕主导产业的资产置换和资源整合,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开发,另一方面,合并与联盟、销售渠道、资产优化、信息系统等综合影响成本因素成为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

    炼化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覆盖了有机化学原料,无机化学原料、炼油及制品、树脂、化学纤维等领域,与人类生活资源密切相关。从全局考虑,炼化工行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采用技术系数法来实现装置的成本核算。炼化行业的生产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过程,即:每套装置的产出同时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半成品或产成品。

(2)资源与环境保护。化工行业所依赖的资源主要是矿产、水和炼油。

(3)技术依赖性较强。行业的发展与不断创新的技术革新息息相关。

(4)连续过程大生产。

(5)装置的正常生产常常是多投入、多产出的过程,其投入、产出关系可用“X”型结构模式来加以描述。

(6)整个企业的物流过程呈“网状”结构。

3成本核算作用及建议

    全面核算企业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人力成本的核算。与其他类型企业一样,炼化企业对人力的现实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而人力资源又必然要耗费企业的资本,增加企业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毫无疑问的应该纳入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内。炼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人力使用所产生的各种费用,面对逐年增加的人力需求和人力成本,炼化企业应提高自身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做好人力需求预测和规划,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将无形资产核算纳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中。对炼化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需要将无形资产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入账方式,将无形资产的价值计入产品成本中。需要注意,由于无形资产中知识资源的特性,在进行摊销时要实行弹性摊销期限。三是将环境成本核算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围中。根据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炼化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需要增加能反映绿色成本的项目,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在核算时应科学、全面地判断环境成本支出,重点监控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或因环境问题受到质疑和罚款的项目。

4结论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目前大都采用成本系数分摊法。成本系数分摊法是指,按系数将不同类别的产品总成本在产品成品和正在生产的产品之间,以及在产品成品中各种不同类别的产品间进行分配的方法,又简称系数法。它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生产正常,产销量大,售价稳定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并将其成本系数定为“1”,而将其他种类产品的分配标准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进行比较,其比值就是该种产品的系数。成本系数一经确定,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在原有的成本系数分摊核算方法下,很难真正反映出这些石油和石化产品的成本消耗,从而给企业决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断改善石油石化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与国际通用方式的接轨,不仅有利于客观考核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降低成本,同时对于石油石化企业建立科学评估和决策体系,增大石油石化企业生存和经营的科学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信息化应用工作,采用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法则,以企业取得的实际效果为目标,才是企业信息化的正确道路。吉化公司、山东海化和云天化等企业深刻地体会到:信息化建设不要追求技术水平如何高,而是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让企业真正见效益,否则就没有生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应根据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企业规模、实施目标和投入大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决策,不能不切实际,以投资决定系统的选择。

文献

[1]萧琛.全球网络经济.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朱国宏,刘子馨.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第7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 TU52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混凝土的生产企业中,物流成本占据相当大的成本支出,要合理管理物流成本,需要加强物流成本的科学核算,在传统核算中,是以成本会计作为基础,把物流成本分为直接、间接成本与日常费用的,再经过现有的财务报表给予成本核算的,具有信息决策的关联性差与信息准确度低等缺点,在物流成本核算当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即ABC法,可有效获取准确物流成本的信息,提高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一、作业成本法在混凝土的生产企业中实施物流成本核算必要性

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将作业当作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并以成本的动因理论作为前提,实施作业动态分析。作业成本法已广泛应用在各领域当中,效果良好,但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不多,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混凝土物流成本具有其必要性的,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是在市场经济下,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传统小型企业大多被大型的混凝土集团取代,直接成本利用全过程自动管理得到大幅度减少,不过大量间接成本降低,需运用作业成本法给予有效管理与控制。

二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混凝土企业生产经营核算,与传统制造业特点相比,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不仅有原材料成本,还包含大量隐性的间接成本,再运用传统核算方法,已不能准确反映物流成本,现行成本核算信息准确性遭受质疑,传统成本核算存在内容不全,费用标准不合理与成本管理的目的不够明确等问题,需要引入新成本核算法,加强物流成本的科学计算。

三是商品混凝土的品种繁多,专业技术服务强,人员素质要求高。随着混凝土不断发展,商品混凝土代替了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产品的种类多,细分程度比较高,生产不连续,并且客户需要实施专业化技术服务,间接成本在产品中进行分摊较为困难,需要引入业成本法强化间接成本费用管理水平。要提高成本费用核算管理水平,需要具有高业务水平管理的人员,特别是高素质高水平财务人员,给作业成本法实际应用供以恰当条件。

二、作业成本法下的物流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原理

在物流成本核算中,作业成本法是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按照所发生物流作业,对物流成本分配到服务、产品与顾客当中,其理论基础为产品消耗、作业消耗与资源,产生的成本等,在作业基础上,一项资源对多个作业进行服务时,需要通过资源动因将资源消耗合理分配相应作业,以形成作业的成本库,而资源消耗和成本产生间具有因果关系,把物流成本库当中的成本有效分配给成本对象,即为物流的作业动因,在成本对象与作业成本库间,构建因果联系,可形象解释成本的形成动态,其目标为计算对象成本,经作业管理给成本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其作业成本法原理如图1所示。

图1作业成本法原理

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在作业成本法下,对我国原有成本核算进行改进,其核算内容主要包含资源、成本对象、作业、作业动因与资源动因等,在商品混凝土的物流成本法中,其步骤能分成四步。首先,对商品混凝土的企业资源进行分析确定,构建资源库,物流资源为企业物流作业基础,所消耗资源主要包含能源、工资与设备等,若具体到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中,则主要包含耗油、人工、办公、折旧与维修费用等;其次,对混凝土企业的物流作业进行分析确认,构建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法核心要素为作业,商品混凝土的企业物流活动包含搅拌生产、订单处理、质检与物流运输等活动;再者,强化资源动因确定,对资源耗费与作业成本库进行合理分配,在作业耗费资源分配中,资源动因是其依据,有效联系着作业与资源,并把资源成本有效分配于各作业当中;最后,对成本动因进行合理确定,将作业中心里的作业成本分配到商品混凝土。

三、作业成本法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实施物流成本的步骤

作业成本法是对我国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是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资源、作业、作业中心、成本对象、资源动因、作业动因、作业成本池和成本要素等,在大型混凝土的生产企业中,也经营相关的商品混凝土,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实施全面的成本管理与精细管理越发重要,原来成本核算法已不能满足该企业的商品混凝土的经营形势,需要改进成本的核算法,以减少物流成本。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中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项:①分析和确定商品混凝土企业资源,建立资源库。物流资源是企业物流作业得以进行的基础,活动消耗的资源可包括工资、能源、设施设备等。在混凝土企业中,具体说来可以是直接人工、油耗,折旧、办公费用、维修费用等。②分析和确认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作业是作业成本法中的核心要素,混凝土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订单处理、搅拌生产、质量检验、物流运输等基本活动。③确定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耗费至作业成本库。资源动因是分配作业所耗资源的依据,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并将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作业。④确定成本动因,分配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至商品混凝土中。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油价不断上涨,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商品混凝土的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发展,需要加强作业环节的成本控制,尤其是物流成本的核算控制,作业成本法作为先进核算方法,对物流成本核算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建华,董润东.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0)

第8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论文关键词:服饰行业,生产效能,成本核算,软件体系结构

1现状分析

经济的全球化,给服饰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也给生产制造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陈旧的管理方式使得服饰行业一直处于粗放型状态,传统的进、存、销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可模块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走向。传统的成本核算过程很不完善,主要依靠人工核算数据与流转来完成各个环节的协同处理,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验算和审核时间,这不仅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一定需要依靠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走专业化的道路。只有深入了解自身的业务运营情况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绩效和获利情况,分析生产效能的差异,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耗能,才能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成本核算概述

2.1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系统是企业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及产品附加成本的综合分析,并得出产品成本组合中的有效环节、待优化成本、及盈利情况的分析,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直观服务的系统。通过成本核算系统,企业可以对各阶段的成本有了一体化的核算过程,对原材料的成本、加工的成本以及其他额外的成本有一个综合的分析,能更快、更有效地知道企业生产的盈利情况、产品在生产中材料的损耗情况、企业产能资金分配效率以及企业各项产品结合销售的盈利情况,给生产、市场和企业提供有利的数据依据,可以帮助企业内部调整、纠正、重新分摊成本,保持企业对业务成本数据的紧密控制,使得企业做出正确、中肯的决策分析。

2.2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1)成本归集:对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费用,根据其具体的各种用途,编制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表,按照要求制定表格,将各自的费用和成本记入表中,等到一定时期做费用的最终归集。

(2)部门费用分配:由于辅助生产部门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所以辅助生产部门所消耗的费用,应根据其提供的劳务数量、消耗的费用和各部门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计算。

(3)产品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车间若生产多种产品,则应归集于基本生产车间“费用明细表”中的金额,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该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当中通过制定“制造费用分配表”的方式来进行具体计算。

(4)计算完工的产品成本: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配之后,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费用,都集中于“标准成本明细表”、“成本分摊明细表”、“制造费用清单”。这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产成品成本的大小、各种费用所占的比重、定额资料是否完整等,确定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产成品的全部成本·。

第9篇:生产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成本核算;会计;核算成本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绝大多数企业进行各种产品材料消耗费用统计的基础核算方法,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其产生的各种产品消费针对某对象进行归类和统计,以此来进行企业总成本的核算和单位成本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时,通常使用会计核算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货币作为计算的单位,具有统一性。成本核算是一种管理活动,按时间划分,将某段时间内企业支出费用进行分类统计,以此计算出各项成本。成本核算的存在,是为企业提供正确、有效的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等各项资料,能够在企业进行决策时起到“有据可依”的作用,此外,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企业能够直观地从核算中看到它的不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改进措施,比抽象的推理要有效得多。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所反映出来的各项成本值,不仅是该企业管理水平的写照,也是进行成本预测时和经营决策时的重要数据资料,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不仅是对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核算,也是对企业的各项消耗费用进行真实有效的统计,反映出企业的真实发展路线和过程。成本核算作为一种基础的会计核算方法,它的正确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对产品的成本预测以及企业发展规划,因此,成本核算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体系不断更新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新的发展形式,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意味着要将企业的产品生产与时代经济特点相结合,在原有的成本核算基础上改动,才能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中汲取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更好地进行企业成本管理,进行真实的信息反馈。进行企业成本核算,是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真实有效地了解企业当前现状,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企业。

三、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范围受限

范围受限,是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常见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问题。在企业的产品生产中,设备和生产环境至关重要,有的产品自身对生产设备和环境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从基础条件的选择上就抬高了成本,有很高的成本浪费值。但时代的发展将先进科技融入企业的发展当中,很多企业为了节省产品生产的成本,购买生产速度和能力都令人满意的设备,此外,生产的技术也不断更新,种种因素共同作用,将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这其中就出现了成本差,但多数企业往往只注重生产过程的硬性规划和设计,完全忽略了成本差,导致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有了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核算时遇到的局限性,多数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缺乏真实性,无法准确有效地反映出产品的总成本值和单位成本值,对于企业的产品实际生产和规划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

2.核算方法不合理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消耗费用的类型来选择核算的方法,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核算的结果,从而决定企业的后期产品规划方向。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的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品种法和分布法是我国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但有些企业会选择分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偏差性,很容易导致核算结果失真。对于核算方法的选择,当前很多企业处于盲目跟风的状态,一味的套用其他企业的方法,而不结合产品生产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自然与真理背道而驰。此外,有些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没有详细查看产品生产的过程、消耗等相关资料,其中的复杂没有进行周全的考量和访问,十分主观地进行核算,根本不了解产品的各项成本费用,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3.会计核算管理方式老旧

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管理不到位,是成本核算问题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我国当前的很多企业都只注重如何最大程度地获取产品的经济利益,虽然对产品的规划、核算方面有一些调整,但是忽视了从管理方式入手,反而在核算过程中走了许多冤枉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会计核算的管理,有很多企业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但他们自身的核算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在进行核算时出现“步骤跳跃”现象,有的核算人员不一步一步根据资料进行核算,直接跳跃核算,导致核算结果缺乏真实有效性。过多追求经济利益,就忽略了对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一直得不到更新,无法快速有效地完成工作。此外,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也不到位,进行核算时把产品自身的投入的成本进行忽略,导致资金利用率降低,浪费了财政部分分配的专项资金,延缓了企业的发展进度,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这些都是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管理漏洞,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进行改进。

4.核算内容复杂

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过程十分繁琐,不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产品原始记录档案,还要对产品的各项材料费用、货物盘点进行统计,成本核算量庞大,所以当前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复杂,信息缺乏完整性,是成本核算问题中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成本核算包括的内容较多,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借助到产品知识的所有权者和生产人力资源,这两个条件是产品生产的必备因素,有些企业则忽略了这两个因素自身所具备的“成本费用”,殊不知21世纪的劳动力资产和知识资产尤为重要,将他们排除在成本费用之外,导致核算时费用不真实。第二,进行成本核算的人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核算的范围,认为产品生产时所用到的人工成本不在核算的范围内,忽略掉这一部分,导致核算信息的不完整。第三,企业成本核算只注重产品在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损耗,而没有注重产品产前的规划、材料购入和产后包装、宣传的费用,导致核算结果对不上号。第四,企业核算人员将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消耗的成本核算,对环保支出等费用核算忽视。

四、解决对策

1.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

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在当前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对策中,就应该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应该从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建立职业道德两方面入手,提高业务能力,应该督促他们进行全面的资料审查,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成本费用的组成;建立职业道德,应该建立一个奖惩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的会计人员受贿于他人擅自更改企业成本核算结果,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有关部门应该对这种情况严惩,端正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保证企业的正常经济发展和经营决策。

2.完善监督体系

完善成本核算的监督体系,是企业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要对策。有效的监督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监管,成本核算时注重的问题很多,可以建立专门的小组对核算资料进行检察。完善监督体系,应该从企业内部进行调整,首先,应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对成本核算的本质和相关操作进行硬性规定,保证其正常操作。其次,是对成本核算人员的道德规范,严格把关,可以分周期对其核算结果进行审查,必须杜绝相关人员从中谋取利益。最后,企业应该定期和其他企业进行学习交流,成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学习小组,在进行企业的相关学习交流时,能够有效地记录下其他企业的核算优点和发展特点,方便学习。完善监督体系,着重还是要对成本核算进行监督,无论是核算方法、核算范围,还是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都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完整的监督体系,才能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最大限度保证公司的发展。

3.规范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规范成本方法,是保证企业成本核算结果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的有效措施。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水平,就应该能够独立选择出一个适合本次核算的核算方法,当前我国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运用的方法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定额法,但这四种方法适合不同的核算类型,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清晰地分析出产品生产的费用类型,以此选择核算方法。除此之外,规范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还应该注重核算中的多重费用组合利用性,有的成本费用加上其他成本费用就不再适用之前的核算方法,所以需要核算人员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分析其成本类型。此外,规范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之外,还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结合当前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让核算更具先进化和科学化,进行核算的人员应该将企业资产、产品库存和产量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能够对企业的发展特点了熟于心,再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各项硬性规定相结合,创新出一种更加适合且可行的成本核算方法。

4.确保核算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成本核算应该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这是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时所缺乏的,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改进。第一点,无形资产,很多企业将知识资产和劳动力资产排除在产品生产成本之外,导致核算结果不准确,应该对无形资产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将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类,采用多种核算方式,将无形资产的成本计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同时,企业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知识资源的特殊性,在知识资源消耗时,使用科学的核算方式,对其进行弹性摊销期限的设定。第二点,有些企业在核算时忽视了环境成本核算,在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时候应当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加强对环境保护成本的核算。

5.更新企业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理念

拥有一个良好的成本核算管理理念,是企业获得良好发展道路的基础条件。企业的领导人,是企业发展的决策者和带领者,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很大程度影响企业的规划道路,所以领导人自身应该加强对于经营成本管理的意识,同时能够通过一些内部推广的方式来提高其他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视性,做到全民动员,共同监督成本核算。良好的成本管理理念不仅是做到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良好管理,也要做到经营的良好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的水平。此外,企业应该更新产品的生产理念,对产品自身进行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做到成本的多项管理统一,进而可以进一步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不断节省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大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经济的基础核算,能够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经济经营决策和产品生产规划的重要对照材料,它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十分重要。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经济发展也衍生出不同的经济走向,企业对于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也应该根据时代经济需求进行相关的调整,才能更贴近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我国的企业众多,每个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时间、方法都大不相同,也存在形形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调整,从根本解决其问题。

参考文献:

[1]祁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