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关联理论论文精选(九篇)

关联理论论文

第1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翻译;语用等效

Abstract:Relevancetomaketheoryholdsthattheproperunderstandingoflanguageneedstofindoutrelevancethroughcontextandinference.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canbeachievedonthepremisesoftheunderstandingoflanguage.Relevancetheoryhasbecomeaguidancetopragmatictranslation.Thestudyonpragmatictranslationfromtheviewpointofrelevancetheorycanmakeuscomprehendsourcelanguagebetter,findoutrelevanceandillustratethetrivalenttranslationprogress,whichinvolvesthewriterofsourcelanguage,translatorandreadersoftargetlanguage.Inthiswaythetranslatorcanidentifywellwiththereaders''''cognitionoftargetlanguagesoastoachievethegoalof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

Keywords:relevancetheory;pragmatictranslation;pragmaticequivalence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翻译虽然也是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却和日常语言活动所不同,它涉及到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语言,是一种语际交流。翻译研究着重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如何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和翻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1]。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1986年法国语言学家、哲学家Dan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提出了涉及交际与认知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这一语用学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和翻译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本文在概述关联理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并结合实际讨论语用等效翻译等问题。

一、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推理是语言交际的核心

一般地说,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模式过程则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2]。

依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前者指话语的字面意义,是交际者向交际对象传递某种信息的意图,后者则指交际者传递该信息意图的意图。交际者为使听话人懂得自己的意图,总是以明示的方式表达信息;听话人为了了解交际者的意图,必须将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依据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是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因此,交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编码—解码过程,而是更重要的对话语和语境信息的动态推理过程。例如:

A:Doyoulikerugby?

B:IamaNewZealander.

B的话语给A提供一个推理的认知环境,使A获得B是新西兰人这个语境信息;A再从自己的认知环境中确认新西兰人酷爱橄榄球运动这个语境。于是A就以这两项前提进行推理,推断出B的意图,最终获得B酷爱橄榄球运动这个结论,获得语境效果。又如:

A:WillWendybelong?

B:SheiswithTony,now.

B没有直接以yes或no来回答A的问话,而是采用了简洁的答话方式。假设A知道Tony做事雷厉风行,那么A会概括B的答语并结合Tony做事快这一语境信息推理出“No,shewon''''tbelong”这一结论(即B的交际意图)。但是,如果A知道Tony办事拖沓,那么A就会推理出“Yes,shewillbelong”这一结论。本例句说明,说话人可以利用相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交际意图,交际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听话人能否解码,更主要取决于交际者意欲传递的信息意图是否成功地示意给了交际对象,取决于交际对象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语境信息[3]。因此,选择正确的语境信息成为话语理解的关键。

2.关联性是话语理解的理据

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行为,明示—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性是关联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能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往往用一个单一的、十分笼统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排除其他的理解,而只认定一种是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即关联性。例如:

A:Didyouenjoyyourholiday?

B:Thebeacheswerecrowdedandthehotelwasfullofbugs.

A获得B提供的信息时,就在其提供的认知环境和语境假设中寻找关联,进行推理。A最终会从“沙滩拥挤,旅馆有臭虫”与“度假”的关联中推断出B的信息意图,取得“假期过得不愉快”的语境效果。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联性是理解话语的标准。我们根据话语信息,结合当时的语境假设去寻找关联;关联选取得当,就会取得相应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效果就会取得交际的成功。正如Sperber和Wilson指出:当新出现的信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能够取得语境效果,才说明语境假设取得关联;而且取得的语境效果越大,表明该信息与语境假设的关联越强[4]。

3.最佳关联

Sperber和Wilson认为,成功交际的关键在于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而一个话语要建立起最佳关联,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当话语能够产生足以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效果;该话语让听话人为取得这些效果而确实付出了一番努力。寻求最佳关联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关联原则:任一推理交际行为必须保证其最佳关联性。

最佳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联系就越清楚,这样人们在思辨和推理过程中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二、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的关系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也是一种交际理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因此两者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关联理论的语言交际模式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说明翻译过程。信息的载体是代码,翻译自然就是源语代码和译语代码的转换过程。代码模式过分强调了代码的静态、机械的转换过程,而忽略了译者在转换过程中的推理作用。而推理模式则更强调依据语境寻找关联的动态推理过程。如果说代码模式的翻译观是语义的翻译观,那么推理模式的翻译观则是语用的翻译观。关联理论能够解释翻译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最强的解释力[5]。

语用翻译就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要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的理解问题、重构问题以及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和原作的语用用意(pragmaticforce)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何自然认为,在翻译中要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就是要正确地认知和理解源语。即译者首先必须正确识别和理解源语语言的基本意思和规约意义,然后根据源语的背景信息和语境特征等关联知识,推导出源语语言的隐含意义和原文作者真正的交际意图。同时,译者也要考虑译文读者。为了让译文读者能够理解译文、推理出相关的含义,译者须对译文读者的知识面、认知能力和经历进行评估,还需要考虑他们的阅读期待,然后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这就要求译者具有百科知识,具有推理能力,具有将语篇中出现的新信息和自己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即背景知识或称旧信息)结合起来,找出其中的关联的能力[6]。

概括地说,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成为指导语用翻译的理论。

三、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意义

1.翻译中如何理解原文

根据关联理论,要准确理解原文,必须先重视原文的语境,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原文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

例如:Hewasfondoftalkingthathiscolleaguesnicknamedhim“magpie”.句中“magpie”意为“喜鹊”,在英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理解为“唠叨,饶舌”,但这个认知假设在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中不存在。在汉语中“喜鹊”与喜事、吉利、运气相联系,与“唠叨”无关联,在汉语中与此假设关联性最强的形象应是唧唧喳喳的“麻雀”。

2.寻找关联

译者要依据百科知识、原文语言提供的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以及原文的文化背景信息等对理解原文有用的信息。因此寻找关联的过程就是提取各种各样有效信息的推理过程。

例如国外某地修复教堂的新闻报道中有句话:“Thecushionwillbereplacedbyvolunteers.”如何理解这句话?若要准确理解它,首先译者要找出这句话与什么语境假设具有最佳关联。而这要靠译者的百科知识(常识):教堂座位上设有坐垫,有些坐垫则供教友跪拜之用;志愿者指志愿给教堂提供捐助的人士。那么这句话不是要求志愿者取代坐垫,而是希望教友志愿出资,更新坐垫或坐垫的布料。

由此可见,每一个话语都会建立起一种关联,围绕着关联就可以定出理解某一话语的标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目的语读者和源语作者拥有不同的认知环境,所以,译者在表达他的理解时,也要寻找最佳关联。

3.翻译是一种包含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的行为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过程,因此翻译被看做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行为。与语内交际不同的是,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行为,或明示—推理过程。准确地说,翻译行为包括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其复杂性远远超过语内交际。

关联理论明确强调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对翻译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翻译的全过程事实上涉及到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正如何自然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是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其中包括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原文作者提供的语言刺激(话语)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完成该交际过程后,译者进入第二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这时译者的身份是发话人/交际者,他根据原语篇、自己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译文语言环境和他对译文读者的期待的估计,向译文读者示意信息,而译文读者则对他示意的信息进行推理解释。因此,翻译活动涉及两个交际者和两个接受者,其中译者兼有交际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在第一个明示—推理交际活动中,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在第二个明示—推理的活动中,译者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关联原则的制约下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估计,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并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关联理论能以关联性抓住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对指导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请看例子:

Iseenooccasionforthat.Youandthegirlsmaygo,oryoumaysendthembythemselves,whichperhapswillbestillbetter,foryouareashandsomeasanyofthem,Mr.Bingleymightlikeyouthebestoftheparty.

这段话摘自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是班内特先生在如下情景下说的:有钱的单身汉宾利先生将要搬到他们家附近的庄园来住,班内特太太认为这对她的女儿们中的一个获得好的婚姻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她很兴奋地告诉班内特先生这个消息并希望班内特先生去拜访宾利先生,但班内特先生对此却丝毫不感兴趣,他是一个奇怪的人,思维敏捷,反复无常,说话还带着充满讽刺意味的幽默。在这段话里,他使用了讽刺来表示他对拜访的不感兴趣和对他的无知的太太的嘲笑,这也是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生动地刻画了班内特先生的性格特点。译者很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将原文所要表达的讽刺生动地在译文中再现,帮助中国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原文的意图,以取得很好的语境效果。请看孙致礼的译文:

我看没有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啦,要不你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宾利先生倒兴许看中你呢。

四、如何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经历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的认知环境就会存在差异,对事物的认知就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对同一件事,甚至同一语境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推理,产生各不相同的认知结果。翻译中的语用等效正是为了顾及读者的认知。我们看下面的句子:

Itisassignificantasagameofcricket.

这句话如果出自英国人之口,译者可能根据自己的百科知识知道英国人酷爱板球游戏,再加上逻辑信息和句子词语信息(若这不是一个孤立的句子,还须考虑原文的其他一些语境信息),找出关联,进行推理,从而确定原作的意图是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译者再确定原文所表达的形象在译文中能否保留。如果不能保留原文的形象,就应考虑更换形象,来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于是,这句话可译为:“这件事如同吃饭一样重要”。若不从语用等效的角度考虑原作者的意图,只按字面直译为:“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则这样的译文让人感觉不知所云。因此,译者在面对涉及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有所差异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如果译者预知译文读者对该现象不熟悉,译者可考虑用译文读者熟悉的现象或意境替换原文的形象、意境,或者省去原文的形象,只求意译。

1.语言语用等效翻译

语言语用等效翻译是指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来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例如:

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曹雪芹:《红楼梦》)

Hawkes将“鸦雀无闻”译为“Notabird''''scheepwastobeheard”。而杨宪益夫妇是这样译的:“utterlyquiet”。其实原作中的“鸦雀”是虚的,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用意就是:周围一片寂静。由此可见,杨宪益夫妇的译文较贴切。

2.社交语用等效翻译

社交语用等效翻译是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语用等效翻译所采用的方法最不固定,译者遵循的原则可以是多方面的,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译者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著,故译文不一定要拘泥于原文,而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变洋为土,使他们乐于接受,或强调以原文精髓为目的,译文力求体现原著的风格与文化背景,让读者领会异域风土人情,增长见识。试分析下面句子的两种译文: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曹雪芹:《红楼梦》)

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是:

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tcookamealwithoutrice.

Hawkes的译文是:

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tmakebreadwithoutflour.

两个译文无所谓优劣,关键在于译者的信念和如何对待文化差异。杨宪益夫妇的译文着重表现原作的中国文化,而Hawkes的译文是为了方便西方读者的理解。又如:

她认为离开了办公大楼,离开了政工部门,就是离开了政治,就听不到那些闲言碎语,谁知是离开了咸菜缸又跳进了萝卜窖。(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里的“咸菜缸”和“萝卜窖”都是中国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其语用含义或意图跟这两个形象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在译文中加上这两个形象表达可能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甚至导致误解,产生原文没有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省去原文形象,只传达原文的含义“越来越糟”(frombadtoworse)。

再如:Whenneighborsheardofthematter,they''''dlaughtheirheadsoff!译文:“这事让邻居们知道了,岂不笑掉了大牙”。汉语里常说:“笑歪了嘴”或“笑掉大牙”。英语却说“笑掉了头”,貌离而神合。考虑文化语境,处理好英汉间的文化差异,才能进行成功的翻译。可见翻译应以语境为依据,因为一方面译者与源语作者的有效交际要靠语境,另一方面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有效交际也要靠语境,而这两种语境是不完全一样的,要取得翻译等效,译者必须在忠实原文作者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切合译入语语境,取得与原文相同的意义效果。

五、结语

关联理论强调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以关联性抓住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对翻译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从而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活动是一种涉及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译者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源语的意图,然后找出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差异,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考虑译文在译入语环境的可接受性等。因此译者在处理译文时不必过于拘谨,不要一味照搬原文形象和表达方式,不顾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和差异。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译者可以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24(3):287-28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23-186.

[3]GuttEA.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105.

[4]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2nded.Beijing: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29-40.

第2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  关联翻译观  文学翻译  文化缺省

    Abstract  As a theo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relevance theory also provides literary translation wit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aling with cultural default. This paper firstly expounds on and further analyzes reasons for cultural default. Based on principle of optimum relevanc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translator adopts different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gnitive context to realize purpose of original-language authors and its aesthetic value and cater to expectation of target-language readers.

    Key words  relevance theory   literary translation   cultural default

    一、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法、英学者D. Sperber,和D. Wilson在其合作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专著中提出来的,1995年二人又出版了该书的修订版。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互明的前提是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最大关联(most relevance)是指在交际中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了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是指受体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途径研究翻译,就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它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翻译能力。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王治琴,2005)。

    二、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

    关联理论认为,对语言的使用有两种方式:描述性使用和解释性使用。翻译是对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在语言的解释性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原语和表达该话语的语句之间应该存在一种解释性相似。两个话语的解释性相似程度越高,所共享的明说和暗含意义就越多。翻译活动源远流长,研究翻译的文献亦可谓汗牛充栋,但学者们对于“翻译”从未达成过共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是很强的,它统一的理论框架可以“框住”人类的一切翻译活动,而且还可以根据关联理论平息翻译界经年不息的争执(赵彦春,2003)。任何一种翻译理论都强调翻译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原语,译者靠什么来推理作者的交际意图呢?关键是靠寻找最佳关联,推断出语境暗含。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一个对原文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要尽可能根据话语内容去推理原语交者的交际意图,而译语接受者同样也在自己动态的语境内对译文进行阐释和解读。所以,根据关联理论,我们可以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一个推理过程,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三、对文化缺省和关联理论的认识

    认知科学表明,人的知识和经验以图式(schema)的形式储存在人脑的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之中,每个图式由数目不等的空位(slots)组成。每当感官记忆(sensory memory)输入了某种信号时,认知机制中的记忆搜索(memory search)功能就会自动在长期记忆中激活属于该图式的空位,最终激活整个图式。认知是由记忆中的图式作用于未知实现的。因此,在语言交际中,新的话语必须以某种方式激发相关认知领域中的其它认知结构,理解才能达成。

    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交际和认知,强调认知语境在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中的作用。关联理论把交际看成是明示——推理的过程,设想每一个明示性的交际行为本身都具备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即受话人在理解话语时用恰当的处理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作为一种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必然包含了语言交际所遵循的“经济原则”(principle of economy)。说话人在明示过程中,为使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必然会对受话人的认知语境和先有知识图式进行合理预测,对双方认知环境里共有的无须赘言的内容会在话语中省去,处理为预设信息。而受话人在理解话语时,会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激活记忆中的心理图式,填补未表达的细节,通过推理,找到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语境效果。

    四、怎样运用关联理论在译语中重现原作品的文化关联机制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三方的互动过程,话语的两次输出和理解不可能完全相等,故对等原则不能衡量翻译的成功与否。“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是在保证效度的基础上求其信度” (张今,1987)即在保证交际效果的前提下,译作应尽量向原作趋同,提高信度(忠于原作者)。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阐释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完全对等(asymmetrical)的:防止和避免译语读者误解的责任完全在译者一方。因此译者必须将原作者的意图用明确的方式再现给译语读者,才能使读者解读原作者语用预设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交际的成功取决于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译者应尽可能为译语读者营造出一个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语境,以获得与原语读者趋同的语境效果。这就为对文化缺省的翻译重构提供了两点重要启示:一译者必须识别原语语篇中的文化缺省,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并以明示的方式再现给译语读者。二译者要对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合理推测,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合理补偿,为译语读者构建恰如其分的文化语境,以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的翻译观没有说必须译成什么,只是说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可能译成什么。

    1、重现(representation)。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在表达与语义上都相近时,采用重现法,也即直译法,以达到同原语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最佳关联。如: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水;百花齐放: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om;纸老虎译为paper tiger.下例就是通过重现的手法传达了原文本的艺术境界:

    (1) A melody is heard, played upon a flute. It is small land fine, telling of grass and trees and the horizon. The curtain rises.横笛吹起,优雅的旋律诉说着芳草、佳树、天涯,幕起。

    2、替代(replacement) 。当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征象不同时采用替代法,它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如:He that lies down with dogs must getup with flea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 Romeo: What have thou found? Mercutio: No hare, sir. (《罗密欧与朱丽叶》,Act II,)《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用了hare一词。Hare本为野兔,俗语是娼妓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野鸡”,谐“野妓”,故梁实秋先生将hare译为“野鸡”。

    罗:你发现了什么?

    墨:倒不是野鸡,先生。(梁实秋译)

    3、转换(reproduction)

    当原语中文化征象在译语中出现缺省时采用转换法或意译法,如:

    (3)现在合同已签了,真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好如此了。

As the contract has been signed, w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t be undone. (刘季春,1996:90)

    (4) “I beg your pardon,” said Alice very humbly: “you had got to the fifth bend, I think?”

    “I had not!” cried the Mouse, sharply and very angrily.“A knot!” said Alice, always ready to make herself useful , and looking anxiously about her. “Oh, do let me help to undo it!”(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Chapter 3)

    “……你说到第五个弯了,不是吗?”

    那老鼠很凶很怒地道:“我没有到!”

    爱丽丝道:“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把吧!”(赵元任译,转引自《翻译批评散论》

    4、重构(rebuilding / recreation )。重构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与手段来疏解或化解原语的文化信息,再现原文的关联性。

    (5) 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译文: 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翻译批评散论》,P87)译文较好地重构了原文的意境,连用六个含“呆”的短语再现了原作中五个以s开头的词汇的艺术效果,堪称艺术的再创造。     (6)“If you mean Darcy”, cried her brother,“…but as for the ball, it is quite a settle thing, and as soon as Nicholls has made white soup enough I shall send round my cards”.

    (上海译文版)“如果你指的是达西”,她的哥哥大声说,“……舞会已经决定了非开不可,只等尼可尔斯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就下请贴”。

    (人民版)“……至于舞会嘛,那是已经定了的事。只等科尼斯把白汤备足了,我就下请贴”。(一种用白肉[如小牛肉、鸡肉等]加蔬菜熬制的汤。舞会结束客人离去前通常飨以热腾腾的白汤、咖啡或其它饮料。)

     White soup是西方舞会上一道必备的汤,原文作者在此运用借喻手法借白汤指舞会的各种准备。“白汤”很容易激活原文读者记忆中“舞会”的原型画面,使他们领会到作者的意图。而对于中文读者而言,记忆中并没有相关图式,在理解上很可能会形成连贯“空位”。因此,上译版采用文化过滤法,把作者的话说白,这样一来,中文读者根本不用花费努力就能获得连贯理解;可是,这又有一个问题:译文除了给读者一个阅读方便,并不产生其它任何语境效果。因为译者代替了读者在思考,而文学作品的的魅力就在于读者能动地参与。相较之下,人民版采用的文化诠释法更为可取。 “白汤”直接译出给读者以原滋原味的审美感受,文外脚注也不须读者花费过多的心理努力对文章获得连贯理解,并增强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语境效果和读者的处理努力相比要大得多,因而,人民版译文更具有最佳关联性在翻译的再表达阶段,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的存在,译者则不得不面对意义的再表达的种种选择和取舍。其中的得失,既有语言转换和文化播迁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所构成的客观原因,也有译者面对两种文化所做出的文化意义上的选择,以及个人审美情趣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选择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关联原则。译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品的最佳关联性,是否符合读者的期待,是否达到交流的目的。译者要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找出原作品中的最佳关联性,并将其再现在译语作品中,让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的最佳关联而达到正确解读译语作品的目的。

    五、结语

    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解释,它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

    文化缺省是符合关联原则的交际策略,而翻译是一个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读者三方的双交际活动,要排除文化缺省在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障碍,译者肩负着重大责任:一方面,译者要能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平,识别原文的文化缺省;另一方面,译者要对他的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合理预测,并根据最佳关联原则,选择适当的重构策略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合理补偿,为译语读者构建恰如其分的文化语境,以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和指导翻译活动。关联理论的翻译观以关联性抓住了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把它纳入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积极的指导意义。尽管关联理论不能解释翻译中的一切现象,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对翻译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申连云,张少雄.翻译研究的哲学层面考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

2.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3.王治琴.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诠释及对语言形式翻译的指导[J].上海翻译,2005;(2)

4.李延林.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5.王佐良.翻译:思考与随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6.欧阳利锋,彭玉.关联理论对语言翻译的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

7.赵彦春.关联理论和翻译本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

8.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9.陈宏微.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研究.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10.孙会军.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2000;(5):11-14

11.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1-32

第3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最佳关联;电影片名;翻译

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雅俗共赏、包罗万象,不仅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娱乐休闲、了解外面世界的手段,因此电影具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巨大的影响力。电影片名通常精练生动,画龙点睛,不仅体现电影的主题,还能给人带来感官的愉悦,因而好的电影译名必须既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期望,又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因为电影片名翻译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还直接关系到影片的上座率。(辛朝晖,2010:152)译者不但要尽可能地达到原片名的意涵和效果,还要考虑到目的语受众的文化特点及理解能力,在源语片名和目的语片名及影片内容中寻求最佳关联。

一、理论背景

关联理论是由Spether和Wilson(1986)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语用理论。Sperber和 Wilson认为人类的交际模式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人们言语交际活动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在语言交际中寻求最佳关联是交际双方共同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换句话说,交际的一方所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说话意图是最佳相关的,同时交际的另外一方也与推断对方所说的内容是最佳相关的,并由此从众多的可能中,推理出最佳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成功交际。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而要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就必须在推理思辨方面付出努力。人类的认知往往力图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Gutt依据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在翻译的这一双重过程中,作为源语受众同时作为目的语交际者的译者,必须阐释源语的意涵并将最具关联性的明示和暗含的意思传达给目的语受众。

二、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最佳关联原则

(一)从直译中体现最佳关联

直译是电影片名翻译中最常用的方法,直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当源语与目标语的片名在功能及意涵上重合时,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翻译方法。例如,Pearl Harbor直译为《珍珠港》,这一耳熟能详的电影片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太平洋战争,联想到促使美国最终参战的日本偷袭美国空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中英文片名及电影内容达到了最佳关联。另外如The Silence of the Lamb直译为《沉默的羔羊》。该片讲述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女特工克拉丽丝奉命缉拿一个变态的连环杀手。这个外号“野牛比尔”的嫌犯,并残忍杀害多名年轻女子,并将她们剥皮、碎尸。为了尽快了解凶犯的特殊犯罪心理,克拉丽丝不得不去狱中访问一个在押的精神病学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曾经是位受人尊敬的精神病医生,现在却成了变态杀人狂。克拉丽丝想通过与汉尼拔谈话来了解变态杀手的扭曲的心理,从而找到罪犯。汉尼拔要克拉丽丝讲出个人经历以换取所需线索。为了赢得他的信任,随着杀人凶手的谜底一点点揭开,克拉丽丝的过去也被慢慢揭开。最终,克拉丽丝说出自己父亲死后不住在亲戚家的原因。亲戚在屠宰羊羔,羊羔在痛苦的号叫,她想要救那些羊羔,却无能为力。人类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就残杀动物改变自己。可怜无辜的羔羊,只能在沉默中被人宰杀。杀人狂不过是通过残杀同类而改变自己!而被杀的人正像羊羔一样,任人宰割。这也许是电影取名The Silence of the Lamb的原因,将其直译为《沉默的羔羊》,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达到了最佳关联。《沉默的羔羊》,顾名思义,因为沉默而任人宰割。这个片名能引起人们的探究兴趣:谁是沉默的羔羊?为什么沉默?谁会是下一个沉默的羔羊?其他影片如The Spy Next Door《邻家特工》、Home《家园》、Everyman's War《普通人的战争》、Lord of War《战争之王》、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Brave Heart《勇敢的心》、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莫斯科不相信眼泪》、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American Beauty《美国丽人》、Titanic《泰坦尼克》、Jurassic Park《侏罗纪公园》、Star Wars《星球大战》、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Jane Eyre《简•爱》等,这些直译的片名不仅保留了源语片名的形式和意涵,而且体现了译名与内容的最佳关联。

(二)用意译体现最佳关联

并不是所有的影片片名都可以直译,死板的直译不仅生涩乏味,引不起人们的观赏兴趣而且往往会造成理解障碍。例如,美国经典影片Waterloo Bridge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伦敦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袭警报中,年轻的军官罗依•克劳宁与芭蕾舞演员玛拉相遇于滑铁卢桥上,他们一见钟情。然而,战争将两人分开,有情人最终未成眷属。影片的结局是女主人公在滑铁卢桥上葬身于车轮之下,让人扼腕。如将片名直译为《滑铁卢桥》,观众会被误解为是纪录片或科教片,甚至会把它和拿破仑联系起来。然而译者在翻译时将Bridge直译为 “桥”,同时借用了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蓝桥相会”的传说,再加上“魂断”二字,既表现了原片的悲剧内涵,又使译名更加典雅,更具文学意境,可以说达到了最佳的效果。将其意译为《魂断蓝桥》,既契合影片的内容,又体现了影片的悲剧色彩,可谓恰如其分。(辛朝晖,2010:153)美国电影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展示了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男主人公罗伯特•金凯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他开着一辆旧车终日浪迹天涯。一天他来到了弗朗西斯卡所住的乡村,要拍摄爱荷华州麦迪逊郡的廊桥,他请弗朗西斯卡带路,于是他们相识了。两人聊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两颗寂寞的心仿佛找到了依靠,于是他们相爱了,爱得刻骨铭心。罗伯特要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想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于是两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罗伯特走后,弗朗西斯卡把这段情深埋心底,直到她死后,其子女才在一封长信中知道这一切,并遵照其遗嘱将她的骨灰撒在令她魂牵梦萦的麦迪逊桥(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畔。影片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婚外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问题。正如片中罗伯特所说:“旧梦是美好的,梦虽没有成真,但我高兴拥有这些梦。” 电影片名翻译为《廊桥遗梦》不仅体现出了该片美丽凄婉的爱情主题,而且能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如果直译为《麦迪逊桥》,不仅毫无美感,也丝毫引不起人们的观赏兴趣。又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本身是杜鹃的意思,但在英文中cuckoos nest指的是精神病院。因此将其片名意译为《飞越疯人院》,不仅能更好地概括电影的内容传递电影的信息,还能在中西方观众中产生相似的心理反应。还有如Paper Heart 《脆弱的心》、Ghost《人鬼情未了》、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Rebeca《蝴蝶梦》等片名的翻译都体现了最佳关联的原则。

(三)从跨文化交际中体现最佳关联

不同于其他体裁的翻译,电影片名的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译者不仅要译出眼泪,而且要译出悲哀;不仅要译出笑声,而且要译出快乐;不仅要译出拍案而起,而且要译出义愤填膺;不仅要译出效命疆场,而且要译出赤胆忠心;不仅要译出有形之事物,而且要译出无形之情操。(埃文,2002:93)英语和汉语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若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有准确而透彻的理解和把握,体会并感受原片的内涵,并用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寓意悠长的汉语作为片名,便能体现文化意涵上的最佳关联。例如,经典音乐喜剧片Bathing Beauty翻译为《出水芙蓉》。在中国文化中,“芙蓉”常用来形容举止文雅的女子,而“出水”体现了 “bathing” 在片中的真正含义。人们一看到该译名就能联想这样一幅画面:音乐响起,女孩在水中翩翩起舞宛如“出水的芙蓉”,《出水芙蓉》的含义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非常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该译法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片名语言形式上的束缚,更多地考虑了中国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再如,美国影片Everybody Fine讲述的是一个失去了妻子的鳏夫,决定去探望多年未见的孩子们,共叙天伦。他穿越大半个美国,就是想知道子女们的生活。但他发现寄予厚望的孩子们各有各的烦恼,过得并不如意。在四处寻访的途中,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老了”。该片片名译为《天伦之旅》,不仅与原片名及主题形成最佳关联,还能引起中国观众在情感及文化上的共鸣,可谓佳译。The Hours《此时此刻》、Once on a Time in America《美国往事》、The Remains of the Day《去日留痕》、You Can Count On Me《诚信无价》、Sleepless in Seattle《缘分的天空》、Terminal《幸福终点站》、Post Grad《毕业生生存指南》、Confessions of a Teenage Drama Queen《高校天后》等片名的翻译同样体现了文化上的最佳关联。总而言之,译名的美感功能需讲求译名的 “大众化” “通俗化” “口语化”和 “艺术性”,做到雅俗共赏、文情并茂。(包惠南,2001:92)

三、结 语

翻译是一门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对原影片的一种艺术再创作,译者在翻译中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既要尽量减少原片名和内容的信息流失,又要使译语片名画龙点睛,让观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这就要求译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影片的内涵和原片名的独到之处,努力实现原片片名及内容与译名的最佳关联。

[参考文献]

[1] 辛朝晖.变译理论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J].电影文学,2010(14).

[2] 埃文.翻译与情操[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第4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国际学术会议是国际间的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它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 不同文化的背景的学者提供平台,展现各自学术成果,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在此过程中,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对于会议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议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关联理论的初步阐述,对于如何提高国际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沟通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国际学术会议;跨文化交际;关联理论

一、跨文化交际及国际学术会议

跨文化交际则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他们的文化认知和符号系统迥异并能改变整个交际事件(Samovar,2009)。

国际学术会议则是国际间的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以传播信息,展示成果,授业解惑,阐明事理为目的,具有专业水平高,信息密度大,交流活动集中等特点(胡庚申,2010)。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渐频繁,在华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数量逐年上升,参会人数也不断增多(孙泽厚,2009)。这些参会学者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学科背景,思维模式亦有所差别,这对于信息的呈现和解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成功顺利的跨文化交际沟通对于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提高学术国际学术会议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关联理论基本框架为出发点,分别从明示-推理、关联原则、语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提高国际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关联理论基本框架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研究话语理解,创立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认为,影响话语理解的主要因素是听读者关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即“认知语境”(Cognitive context)。听者根据认知语境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做出语境假设,假如说写者设想的语境与听读者实际使用的语境不匹配(mismatch),就可能导致误解(张少云,2007)。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理论,它试图解释在口头交际中话语是如何被理解的,因而在解释语言现象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关联理论进行阐释。

1、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cator produces a stimulus which makes it manifest to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that the communicator intends, by means of this stimulus, to make manifest or more manifest to the audience a set of assumptions.

(2001∶63)

根据明示-推理理论,言者要表明两个意图。一是信息意图,让听者明晰言者的一系列论断;二是交际意图,让言者和听者都明晰言者具有的信息意图。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包含言者的明示和听者的推理。从言者角度看,交际是明示过程,需要清晰地表达其信息意图;从听者角度看,交际是推理过程,听者需要在言者明示行为和自己情景假设的基础上完成言者的交际意图。

2、关联原则(The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Relevance

An assumption is relevant in a context if and only if it has some contextual effects in that context.

(Sperber & Wilson 2001∶122)

由此看出,语境效果又可叫认知效果。当言者呈现的新信息和听者已有的语境假设相互作用时,语境效果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加强已有假设;消除已有假设;与已有假设结合产出语用内涵――结论是输入信息和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个因素的结果。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效果是关联的充分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越大。而语境效果的获取和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加工程度紧密相关。加工努力指在加工话语时付出的脑力劳动,即找出话语的命题形式,从话语中获取语境效果,推断隐含义以及选择特定的语境解读言者的话语。同等条件下,在处理加工话语过程中,加工程度越大,关联越小。因而,关联是程度问题,由语境效果和加工程度决定。

关联两原则分别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根据Sperber 和Wilson,

Cogni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Human cognition tends to be geared to the maximization of relevance.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a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Sperber & Wilson 2001∶260)

从关联认知原则可以看出,人类注意力和加工资源分配给看起来相关的信息。从关联交际原则可以看出,言者对听者讲话并期待最佳关联。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言者试图解释其每一句话语期待其话语具有最佳相关;在理解过程中,听者试图找到能满足其最佳关联期待的解释,在此过程中,听者获取的解释如果和言者表达的意思出现不一致,就是造成沟通障碍。

3、语境(context)

在听者对言者话语意义解码过程中,语境和背景信息在正确理解话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则认为,语境不局限于即时的物理环境或话语本身语境,语境是动态的,并非固定和提前知道的,它是根据每一个新的话语不断重造的,这和传统意义的语境有所不同。

听者在理解言者话语过程中会在大量可能的语境中选择出最能解释言者话语意义的一个,即特定语境的选择受到关联性制约,听者选择的语境是基于最小的付出和最大的语境效果。

然而,百科知识,和认知能力和文化背景因人而异,听者实际采用的语境在很多情况下并非言者所指。因而言者和听者语境的差异可能是交际过程中导致沟通失败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通过以下方式解释明示交际:言者发出明示刺激,听者需要付诸加工努力。由于人的思想倾向于给最具关联信息分配注意资源,如果想要被听者理解,言者至少需要产出值得听者注意的关联刺激。在假设言者话语关联的基础上,听者才能准确地解读明示刺激,达到其期待的最佳关联。

三、运用关联理论促进国际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

基于以上对关联理论的介绍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在处理和解释人类日常交际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国家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最佳跨文化交际沟通的效果。

1、 明示―推理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明示-推理过程,包含言者的明示和听者的推理。这就要求学术成果展示人员在做展示过程中,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从各个方面对研究本身进行阐述解释,包括明确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最后得出的结论。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展示者可以在口头陈述的同时,可以借助于其他视听手段,如借助于投影、幻灯、录像、录音,以及其他图谱、表谱、实物等作为口头宣讲的补充(胡庚申,2000)。与此同时,在言语交际出现障碍或冲突时,展示者可以采用非言语行为作为补充策略,比如通过手势,说话语音强弱等。对听者而言,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领域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对展示者的明示行为进行适当推理,这种推理是建立在对展示者本身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研究问题基础之上,对当时特定语境的正确解读下获取的。

2、 关联原则

从关联原则中的语境效果可以看出,语境效果是获取关联的充分必要条件,而语境效果的获取与听者的加工努力程度有关。这就要求听者付出最大努力,全方位调动认知机制和背景知识,找出展示者话语的命题含义,推断隐含义以及选择特定的语境解读言者的话语。而从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来看,展示人员要尽可能围绕研究问题进行展开,不要偏离核心问题的探讨导致失去听众;而听者也要在解读信息之后做出合理的回应,可以通过提问题论证等方式明确展示者交际意图,从而获取最佳关联。

3、语境

关联理论中的语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语境(指一个特定词或者部分文本的前后语言环境),抑或物理语境(话语发生的物理环境)。关联理论认为,语境不局限于即时的物理环境或话语本身语境,语境是动态的,并非固定和提前知道的,它是根据每一个新的话语不断重造的。然而,百科知识,和认知能力和文化背景因人而异,听者实际采用的语境在很多情况下并非言者所预期的。这就要求听者不仅要提前了解展示者本身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研究问题,还要尽可能通过言者解说展示各个环节努力获取语境信息,在大量可能的语境中选出最能解释展示者话语意义的一个。

四、结语

国际学术会议不仅对于获取学科前沿信息,扩大研究视野促进国内创新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升国内相关领域科研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交流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对于确保国际学术会议质量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指导学术会议中的跨文化交际,对提高跨文化交际沟通,进一步保证学术思想学术成果的成功分享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学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Samovar, L., Porter, R., & McDaniel, E. (2009).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Cengage Learning.

[2]Sperber, D. & Wilson, D. (2001).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3]胡庚申.国际会议交流英语[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孙泽厚.学术会议质量国内外对比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第5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摘要:依据关联理论,科技英语翻译的过程即为原文作者、译文读者都取得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另外,科技文章在其用词、句法、结构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关联理论与文体学观照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策略,指出为了使译文具备最佳关联性,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体学;科技英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6-0185-004

科技英语是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的一种文体。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科技英语和科技英语汉译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科技领域日益繁多的国际交流已使得科技英语翻译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从关联理论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科技英语翻译策略问题,从而为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希望能够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有些实际指导作用。

一、关联理论的基本概念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西方近20年来影响较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随着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关联理论被引入到翻译理论的研究中,为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它把翻译看成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确的推理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相对以前静态的翻译理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关联理论下的翻译论框架基本思路明确,对翻译的解释力也很强。但目前该理论多用于中外文化差异较明显的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极少见到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研究。

1.交际的推理本质

在关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涉及两个示意――推理过程、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认为人类交际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交际的本质是推理。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而这种推理是通过对关联性的考虑来指导进行的。严格地说,关联理论只适用于明示――推理交际。译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原文语言刺激和语境信息推理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将其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结合,决定阐释什么和如何阐释,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译。由此可见,翻译的本质是交际,而交际的本质是推理。

2.语境与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认为,语境即“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它指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原文作者须基于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先进行推理。[1]Gutt指出,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译者能够根据动态语境进行推理,而动态语境又依赖于语言与环境的关联。实际上,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语境推理和选择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关联性。“关联性”极大地取决于语境效果。在同等条件下,语境的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2]。

3.关联与最佳关联

Gutt认为,辖制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特别是最佳关联。根据Sperber和Wilson,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是成功交际的关键所在。而要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原则必须与最佳关联的要求保持一致。根据最佳关联理论,译者就能通过构建最适合的语境,准确地理解源语文章,并且比较贴切地将其译成目的语。

4.语言的解释性和描述性用法

基于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有两种不同方式:描述性使用和解释性使用。很显然,由于科技英语翻译即将别人用某种语言所言所写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再次加以表述,它属于对语言解释性使用的范畴。故不难理解其翻译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忠实原则的约束、制约,译者在译文文字的取舍上就必须“尽可能在相关各方面使之与原作相似。”[3]

二、关联理论对于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的适用性

在关联理论的观照下,科技英语翻译是一种双重认知――推理活动与交际行为。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话题框架与科技英语翻译:

作为原文最初的读者,译者须努力挖掘出原文语境所蕴含的最佳关联,并进而推理,确切传达作者的深层意义。

2.认知环境与科技英语翻译:

译者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须结合所获的语境信息,假设读者的认知语境,明确翻译目标。

3.翻译目的与翻译策略: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语境因素之一。译者必须事先分析假设的目标读者,才能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将其对原文的理解以具有最佳关联性的形式在译文中加以表述。

由上可知,科技英语翻译过程始终体现着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是一个“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以意图为归宿,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4]。作为一种实质上在科技语域中语际间的明示推理行为,它必然受关联原则的指导。

三、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

科技英语是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的一种文体。在语体上科技英语是一种书面语,非常正规,逻辑严密。科技英语以概念的准确性、判断的严密性、推理的周密性为特征。关联理论认为,译者为达到译文的语用等效,基本前提是他对自然语言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熟练掌握科技英语文章的文体特征。

1.大量使用专业科技词汇,这是科技英语在词汇上的最大特点。一般而言,科技英语用词谨慎,词义既无感彩,又少形象特征,其词义结构要比普通英语单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词增添了新义,另一方面又扬弃了那些不适应该语体需要的词义,从而使词义结构产生了变化。变化结果是词义带上了专业色彩,词的用法和搭配得以相对稳定。

2.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复杂长句多。因为科技英语用于表达科技事实、概念、原理及解释自然现象,需要用逻辑思维严密、结构严谨、表达客观的语言来阐释因果、条件、让步、目的、对比等上下文逻辑概念。

3.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大量使用及某些句型经常出现,如强调句型、分词及其分词短语、不定式等。

4.语言规范、行文简洁:科技英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语言规范、精练。由于科技英语表述的都是客观事实、信息量大,决定了其语法规范无误。科技语言总的要求是以最少的文字符号传递最大的信息,所以其语言简洁客观,在此类文章中被动句的使用较多。科技英语语言的精练简洁既表现在词汇层,也表现在句法层。

四、关联理论与文体学视域下科技英语

的翻译策略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由于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有不同的认知语境,两种语言的用词、句法与语义又有差异,译者须运用关联原则并基于其文体特征,结合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仔细推理原文,努力提高译文的语境效果。为此,译者需审时度势,适当取舍,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应力求通过增删、改写、调整等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并使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和表达规律。

1.直接翻译

在科技英语源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接翻译(即努力保留原文所有交际线索,以保留原文的风格)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它主要集中在源语中的科技术语以及具有专业概念的语言单位的翻译之中。

科技术语专业性强,在专业范围内意义相对稳定、单一。对术语翻译的根本前提是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应的汉语术语,因为在特定专业领域内科技术语在两种语言中的对应性强,可以进行对等翻译。如在汽车专业英语中,一些基本技术术语如:thermostat(节温器),crankshaft(曲轴),distributor(分电器),hypoid gear(准双曲面齿轮),4WD(四轮驱动)等翻译时可实现英汉对等翻译[5]。

另外,对于说明性医学语篇,应采用直接翻译。因为任何内容或形式的改变都会误导用户,导致严重后果。译者应译出原文每一条信息,注意使用“祛风”、“止痛”、“慎用非处方药”等专业词语和科技语篇中典型的祈使句,同时保留原文标题和各分项的版式,用粗体字突出注意事项,实现与原文的大写字体同样的语用功能[6]。

2.间接翻译:可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相应的翻译技巧。

(1)词义引申:词义引申即改变原文的字面意义,以适应上下文、逻辑关系及词句搭配上的需要的翻译策略。词义引申时,可从词义转译、词义具体化、词义抽象化、词的搭配四个方面来考虑,达到准确翻译科技词义的目的。为此,译者不但要熟悉原文所涉及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通晓词的基本含义和引申含义以及词在特定科技领域中的特定含义。例如:Excessive shaft deflection can be the death of an otherwise well designed machine.(轴的过度弯曲变形能使一台在其他方面都设计得不错的机床报废无用。)句中“death”的词义在当前的语境中得到了引申,译为“报废无用”,更加忠实于原文语意。

(2)转换:转换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具体体现为词类转换与句子成分的转换。但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不可截然分开。例如: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句中名词application和exploration分别转译为动词“用来”和“探索”,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3)增译:增译即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并使译文在修辞、语法结构、词义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增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比较常见。例如:The best constr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英语原句在保证读者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增译方法,译文中补充了“导体电阻”一词,准确传达了原意。

(4)省译:省译即翻译时将原文中的某个(些)词不译出来,包括省译冠词、介词、代词、连接词、动词与名词。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省译较增译更为常见。例如:Evidently semiconductors have a lesser conducting capacity than metals.(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显然比金属差。试比较:显然半导体具有比金属差的导电能力。)科技英语在叙述两种物质的特性比较时,常使用动词have。译时应将英语的形容词译成汉语的谓语,并将have略去不译,使译文简洁晓畅,文约意丰。

(5)编译:编译即译文对原文的切割、加工和整理,以减少译文读者阅读与实际操作无关的资料及猜测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时所付出的处理努力。例如:Is cloning technology becoming the sword of Damocles to human beings?(克隆技术是否正成为人类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无时无刻地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呢?)句中巧加释意,引出“达摩克利斯剑”的意义,读来通顺流畅且形象鲜明生动,较好传达出原文信息与文化内涵。

(6)反译:反译即翻译时突破原文形式,采用变换语气的办法处理词句,以使译文合乎汉语规范或修辞要求而不失原意。具体包括:将肯定的译成否定的;将否定的译成肯定的。例如:The central fact of biology, evolution, was not established until modern science had been in existence for over two hundred years.(生物学的主要学说进化论,直到近代科学产生二百多年以后才建立起来。)[7]译文将原文的否定形式改用肯定的句式予以表达,言简意赅。

五、结语

关联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具有强大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它能够较好地从理论上解决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碰到的许多疑惑,能从深层次上揭示其内在规律性。根据关联原则,译者在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通过各种交际线索找到源语交际者的真实交际意图,然后通过推理目标语受体的认知环境,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翻译策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基于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从关联理论的视域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有效指导科技英语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Sperber Dan an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5-16.

[2]Gutt,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48.

[3]Wilson, D. And Sperber, D. Representation and relevance. In R.M. Kempson (ed.) Mental Representations: The Interface Between Language and Real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224.

[4]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问题的关联论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3):117―121.

[5]吴远庆,肖德法.科技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误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10-113.

第6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关联理论;字幕翻译;《阿甘正传》

1995年,《阿甘正传》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六项大奖。影片通过对一个智障者走向成功的生活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下面笔者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分析《阿甘正传》字幕翻译中使用的几类翻译方法。

一、浓缩法

字幕翻译被称为“保持均衡的艺术”,是受制约的翻译。因为一般从口语对白到文字的转换中,原文就要缩减1/3。通常说话速度越快,信息压缩量越大。字幕翻译者需要在“对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力的判断基础上,对信息接受者在有限的时空中的认知活动中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可进行删减节略,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李运兴,2001:39)。因此,时空制约决定了字幕译者必须采用浓缩法,以突出主要信息。浓缩法一般包括省略和压缩两种,浓缩尽量保持原电影的精髓部分,让观众有足够时间欣赏电影画面。

1毖顾醴

例1:Split everything right down the middle.Man,Im telling you,50-50.全部五五分账。

Man,Im telling you,50-50.这句话是对前句话Split everything right down the middle的补充说明,使其变得更为简单易懂。因此,翻译时将这两句话浓缩为一句,可使字幕更简短,让观众有足够时间和空间欣赏电影。

例2:And I make his breakfast,lunch,and dinner every day.我每天做三餐给他吃。

此例当中的“breakfast,lunch,and dinner”被浓缩为中文的“三餐”,既简练又为观众熟悉,且涵盖了与源文中相同的文本信息。

2笔÷苑

省略法即省略不译。对对白速度加快,画面来不及显示,且意义重复、关联性不强的信息进行省略。译者出于一定的考虑,对一些晦涩生僻的文化意象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采取省略不译的方法,以减少读者不必要的推理努力。

例3:She lived in a house that was as old as Alabama.她住的房子非常古老。

“Alabama”是美国南部的一个洲,相传很早以前就有居民居住在那儿,1702年曾作为法国的殖民地。短语“as old as Alabama”在句中用来形容Jenny居住房屋的非常古老。“非常古老”是观众们需要从电影中获得的信息。但是如果翻译时把它原原本本地译成中文,不仅颇费周章、篇幅冗长,而且造成目的语观众理解上的困扰。因而,译者对“Alabama”这一词省略不译,即节省了画面空间,又不妨碍观众理解整句话的意义。

例4:Would you marry me,Forrest?你会娶我吗?

此例句中“Forrest”在中文字幕中被省略了,因为在电影画面中,我们清楚地看到Jenny正和Forrest讲话,“你”即指“Forrest”,“Forrest” 无须译出。就电影而言,视觉形象是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对字幕译者而言,省略那些可以从视觉上获得的信息不愧为明智之举。

另外,口语对话中,当说话者想着接下来要说什么,他们总是借助一些语气词诸如“um”“ah”“okay”“so”“you know”“well”“anyway”使他们的话语不中断,我们在《阿甘正传》中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例子:

例5:(Forrest recalled the first day when he met Jenny):

You know its funny what a young man collects.

年轻人的记忆有时很奇怪。

例6:(Forrest told the passersby how he got his name):

And anyway,thats how I got my name,Forrest Gump.

我名字的来由就是这样…… 福利斯・甘。

二、补充法

增译,又称补充法,是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之一。补充法的使用绝非画蛇添足,而是从方便译文读者理解的角度出发,对不太熟悉的传统风俗做出简要点明,以求读者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例7:Now,it used to be,I ran to get where I was going

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take me anywhere.

我到哪里都是跑着去。

从未想到会跑出什么名堂来。

阿甘/福利斯・甘的赛跑能力是被一群坏男孩开着车子追赶激发出来的,从此以后无论他到哪儿他都跑得很快,他从未想过他的赛跑能力能为他带来什么好处,但事实上他却因此而上了大学并加入了学校足球队。“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take me anywhere”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跑到哪”而是“他的赛跑能力导致了他从未想象到的成功”。如果把“I never thought it would take me anywhere”直译为“我从未想到会跑到哪儿”,目的语观众就会百思不得其解,并返过头再看中文字幕,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影响观看进程。

3敝币爰幼

直译加注的补偿方式使译文一方面能够产生与原作相同的语境效果,另一方面保留了原作品表达的简洁与自然,从而取得与原文本的最大相似。

例8:(Man:)Coons are trying to get into school.

浣熊(黑人)想进入学校。

(Forrest:)Coons? When raccoons tried getting on our back porch,Mama just chased them off with a broom.

浣熊?浣熊若跑上后廊,我妈就拿扫帚驱赶。

例9: And we were always looking for this guy named Charlie.

我们一直在找叫查理(越共)的人。

以上两例句带有很重的文化色彩,“coons”是指黑人的动物,而“Charlie”则是越战中美军对越南共产党的专称。如果简单地把他们直译为“浣熊”或“查理”,那中国观众肯定不知所云;如果把他们意译为“黑人”和“越共”,原语的文化色彩又会消失殆尽;况且,福利斯・甘的智力水平比一般人低下,当别人与他提起“coon”和“Charlie”时,他果真认为是浣熊或者有一个美军一直在搜查叫查理的人,如果直译为“浣熊”和“越共”的话,必然造成与原文的极大脱节。从这一意义上说,直译加注既保留了原文色彩,又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

4惫槟煞

除了归化法,把一些不为观众所熟悉的单词或词组归纳到一些为观众所熟悉的单词或词组当中去,也是处理电影文化意象阻断的好办法。

例10:President Kennedy met with the collegiate all-American football team at the Oval Office today.

今天肯尼迪总统在白宫接见全美足球队。

此例中“Oval Office”并不是指任何椭圆形的办公室,而是指美国总统在白宫接见外国领导的办公室,这一词语同样带有浓厚的美国文化色彩,如果直译就会使观众认为肯尼迪总统为什么要在这一办公室而不是其他办公室接见足球队,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字幕上加注或有更细的解释;再者,肯尼迪接见足球队的具体地点对观众来说不是很重要,字幕译者把它概括为白宫虽然不是很具体,但却扫除了观众们观看影片的障碍。

5惫榛法

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二分的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归化和异化不仅体现在语言形式层面上,而且表现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归化法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原文的文化特色也要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而异化法要求译者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在风格和形式上应完全保留源语的特色。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影视剧字幕中文化信息的处理主要以归化为主,因为在字幕翻译中为观众添加解释性的字幕以扩大观众认知环境的方法几乎没有可实施性。为了使观众更好地以最小的处理努力理解演员的对白,翻译最好以观众的认知环境为归宿,且电影为大众化的欣赏艺术,归化策略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亲切熟悉的对白会使电影为更多的观众接受喜爱。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归化有明显的优势。

例11:From then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

Jenny and m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就像秤不离坨。

这一场景发生在Jenny和Forrest上学的第一天,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阿甘坐,只有珍妮让他坐在自己旁边。从此阿甘和珍妮就成了好朋友。阿甘用豆子和胡萝卜来形容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一比喻具有浓重的美国文化色彩,为中国观众不熟悉。在美国,豌豆和胡萝卜是经常搭配在一起做菜的原料,他们的关系就像中国的秤和坨一样紧密。秤和坨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意象,用秤和坨代替豌豆和胡萝卜更易为中国观众理解、接受,不会产生文化阻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和指导翻译实践。影视字幕译者应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源语与译入语观众认知环境,合理运用各种翻译方法,灵活处理文化问题,为目的语观众创造最佳关联的译文字幕,从而起到文化传播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 Ernest - August Gu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Brookland: St.Jerome Publishing,2000.

[2] 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白英华.关联理论诠释下的电影大片的字幕翻译[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9).

[4] 赵宁.试析电影字幕限制因素及翻译策略[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5(10).

[5]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7).

第7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四川古镇景区的中英文介绍文本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对四川古镇景区介绍英文翻译的指导。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最佳关联;古镇;景区介绍;翻译

一、引言

中国古镇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后期进入迅猛发展时期。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为了更好地将四川古镇旅游推向国际化,景区介绍的英文翻译很重要。本文旨在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川古镇景区介绍英文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提高翻译质量。

二、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

1986年,Sperber&Wilson 在《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其后,Gutt根据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研究,并于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中提出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强调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即听者能以最低的加工成本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而不用花费不必要的努力。因此,翻译的原则标准就是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而不必使读者付出不必要的努力。译者的责任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林克难,1994)。为了成功地实现这种吻合,达到翻译的目的,需要一些翻译策略和方法。通常归纳为2种:一种是间接翻译法,另一种是直接翻译的阐释法。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对其翻译策略作出补充,提出有直译、直译加注、音译、意译、替换、改译、增译、补译、摘译或将信息重组等(郭亮,2011;赵娟,2012)。

三、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四川古镇景区介绍英文翻译

(一).古镇景区内容

四川古镇景区介绍的内容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古镇名字的由来、历史、地位、名俗风情、特色建筑和特色活动等等。对于这些内容的翻译,译者既要注意保留原文的特色,又同时得消除读者的认知障碍,提供最佳语境效果。翻译策略的合理利用,可以较好的实现这种目的。下面就以“洛带古镇”景区介绍的翻译文本为例,阐释相应翻译策略的运用。

(二).洛带古镇景区翻译策略

1.音译法

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尤其是地点的翻译采用音译法,能够快速的让读者与原文作者的期盼相吻合。而且音译后的英文翻译,也能快速的帮助读者找到想要的地方。例如,“洛带”(Luodai),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Guangdong Guild Hall,Jiangxi Guild Hall,Hunan and Guangdong Guild Hall,and North Sichuan Guild Hall),“三道财神”等(“Sandao Caishen”)通过这种音译的方式,可以让读者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找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实现了最佳关联。

2.直译法

采用直译法,能够让读者直观地了解景区信息,并激发其进一步了解的好奇心。例,国家AAAA级景区(National AAAA Scenic Area),可能会促使外国游客进一部了解什么是AAAA,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景区;对于“火龙节”、“水龙节”(“Fire Dragon Festival”,“Water Dragon Festival”)这些活动,直译可以很快地在游客头脑中形成明确的形象,想象着火龙和水龙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其去现场观看的欲望。

3.改译法

中西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事物理解的差异性,因此对于部分内容,我们不能直译,而是采用改译或者意译法,给外国游客提供最简明的信息,实现最佳关联语境。例,囿口美食城(Youko Restaurant City),文中直接将美食,译为Restaurant,因为原文作者的意图就是告诉读者囿口美食城就是吃饭的地方,所以改译后,更能直接给读者提供想要的信息;“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Top Hakka Town in the Western China”),选用top,而不是first这个词,能更好地体现洛带古镇的历史地位,消除歧义。

以上翻译策略的运用,使相应的译文达到了最佳关联效果,但是还有其他一些部分的译文没有达到这一效果,因此,还可以采用更多的翻译策略进行补充,比如增译、夹注、解释、集注等方法。

四、结束语

关联翻译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最佳关联,而景区介绍的主要目的是为游客提供信息,并诱发其行动,因此在古镇景区介绍翻译的时候,译者要致力于提供与读者认知能力和期待最佳的语境效果,并通过适当的翻译策略体现出来。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仅对洛带古镇景区的中英文介绍文本进行了分析,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四川古镇旅游的国际化发展。(作者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社会管理与外国语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SB056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Ernst 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Basil Blackwell Ltd,1991.

[2] Sperber.D &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3] 胡壮麟.2002,《语言学教程》(修订版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郭亮.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庐山景点翻译[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5] 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04).

第8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摘要:基于关联理论对英文报纸标题这种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报纸标题标记语的特点,然后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英文报纸标题标记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以期对报刊撰写者和读者有所帮助。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或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以下统称“话语标记语”)是当今国外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学科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然而,由于人们对其研究的出发点或侧重点不同,至今还未能对其从名称到定义达成一致的见解(Jucker,A.H.&Ziv,Yael 1998;何自然、冉永平1999,何自然、莫爱屏2002)。现有对话语标记语研究的理论存在不足之处,不能很好地解释话语标记语这一对语言有制约功能的语言现象。莫爱屏(2004)指出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l986,1995)对话语标记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英文报纸标题这种特殊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一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现状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这一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一派从连贯理论(coherence theory)出发,认为话语标记语能够使语篇话语产生连贯。他们的研究围绕着连词、副词、小品词、插入语这些话语标记语研究标记语是否有意义。(Sehiffrln 1987.1992;B~ton 1996:Wiembickal986)另一派语言学家则从关联理论(relevahcetheory)出发,研究话语标记语对受话人认知推理的约束及其如何同受话人产生关联。他们关注话语标记语同语境假设、理解认知的关系,以及由标记语所引发的推理、强化、否定等语用功能。关联论者认为,话语标记语制约、引导着受话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以实现认知过程中用最小努力获得最大认知效果为目标;他们的研究超越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篇连贯层面,将话语标记语提高到了人类的认知心理层面,强调话语标记语对受话人的认知推理过程的控制(monitor)及其对受话人最佳关联的引导功能。(Blackmorel992,2002:Fra.serl999)。

虽然他们在一些认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对话语标记语的主要功能这一点上基本是认同的,那就是: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更好地使受话人领会自己的意图,不仅要表达命题意义、传递主要信息,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手段或者语言成分来组织话语,使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话人对主要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这种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那些不直接参与话语内容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实现的。话语标记语就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

报纸标题标记语的特点

报纸标题的时态、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用标记,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标记形式,和常规的语用标记所不具有的特点。新闻标题常用的有主题、副题、插题、引题、提要题等几种形式,这里谈及的是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报刊的“眼睛”。因而它应该是生动和炯炯有神,这样新闻才会为之生色,引人入胜;反之,就会使读者却步。它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只需三言两语或寥寥数字,就点出了文章的主题或新闻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使初读报刊者能看懂标题,这里就标题在文字上的特点、动词时态等作一简介。

英文报纸标题的特点

1用一般现在时标示时态标志

英文标题须言简意赅,不可能采用英语中所有的时态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新闻一般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所叙述的是已经发生或是刚刚发生的事,按英语语法的时态规则,应该使用过去时态或过去完成时。但是为了避免使读者产生新闻不新的感觉,英文标题广泛采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为此,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时态特点。英文标题中常见的动词时态有三种: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和进行时。(1)一般现在时增强了报道的新鲜感(~hness)和直接感(imm-editicy)。例如:

FBI SaysAnthrax Probe Lass

WASHINGTON(AP)一FBI Director Robert Mue3er saidtoday progress 0n the anthrax investigation has been slow--……The Associated Press(Nov.2,2001)

Militia Guards Calif.Bridges

SAN FRANCISCO(AP)一National Guardsmen with M-16s and Hum.vees patrolled the Golden Gate and other key Califor-nia bridges today,……--The Associated Press(Nov.2,2001)

(2)标题中动词的将来时表达形式除用一般将来时“will+动词原形”外,更多的是用“be+动词不定式”结构来表示将来,其中动词不定式前面的助动词“be”通常省略,以节省标题数字。动词不定式在英文标题中可以直接表示将来动作。

Blair(Is)To Hold Talks With Chirae And Schreeder--The Guardian(Nov.2,2001)

(The)Judge(Is)to Redew M icrasoft Terms The Asso-ciated Press(Nov.2,2001)

(3)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或动作,标题经常采用现在进行时"be+现在分词”这一形式,通常将"be”省略,剩下的“一ing"分词在英文新闻标题中就可直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变化的事件。

U.S.Asking Russia to Ease Joint Limits oIl Missiles

WASHINGTON,Jan,20-Admims~afion said today that itWas asking Russia t0 renegotiate the Anti-ballistic Missile reaty……――The New York Times(Jan 21.1999)

China Considering Letting Foreign Banks Operate on TrialBasis

BEIJING(AP)一China is considering letting some foreignbanks do businessin a district near Shanghai on 8trial basis a8 a

pos-sible first step towards……――The Associated Press(June20,1996)

2报纸标题中的标点符号作为标题话语的题解参数

(1)英文报刊标题常常省略and,用“,”代替。例:Vohn.teer,terrorist killed in an ambush(=A volunteer and a ter-mristase killed in an ambush一志愿者与一遭伏击身亡)

(2)标题中的冒号用在引语之前表示“说”(says),引出下文。

例:Reporti Fixed investment rises(=A report says thatfixed investment rises报告称混合投资上升)

(3)破折号放在标题里;引出说话者。

例:MDS amodem killer――British professorf=A Britishprofessor says AIDS is a modem killer英国教授说艾滋病是当代杀手)

(4)问号表示怀疑式预测,这种标题不是真正的疑问句式,而是陈述句后用个问号。例:1)Oil price to rise?(石油要涨价吗?)

2)Police allowed jail break?(警察允许越狱?)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Jucker和Ziv(1998)总结了话语标记研究的4种途径及功能:1 从语篇角度看,话语标记是语篇的组构手段,包括话题转换提示词(topic―switchers)、话轮提示词(tern.takers)等;2 从情态角度看,话语标记是情态和态度指示手段,即语用标记(pragmatic markers);3 从对应角度看,话语标记是提示说话人一听话人意图和关系的标记手段;4 从认知角度看,话语标记是引导如何处理话语的标记手段,包括提示词(cue words)、联系语(connectives)等(陈新仁,2002)。

马萧(2003)提出英汉语标记语在话语交际中有共同的语用功能:

1制约功能

就说话A/作者来说,话语标记语是以明示的方式告诉听话人/读者怎样理解说话人/作者的话语,从而减少听话人/读者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最终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当听话人/读者在众多的语境假设中面临选择困难时,说话人/作者就必须使用标记语对听话人/读者的语境假设加以限制和制约,最终消除听话人/读者在话语诠释过程中可能出的误解,并将话语理解引向说话人/作者意欲诠释的方向。

2提示功能

在交际中人们总是倾向于以最小的努力而取得最佳关联效果,对听话人/读者而言,话语标记语为话语活动提供了话语线索与标记,有助于听话人/读者依据这一线索与标对话语活动进行分析与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

3谋篇布局功能

话语标记语能够组织、协调话语行为,在语篇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连接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和逻辑联系信息,也标示着话语行为的语境关联。

五从关联理论角度对英文报纸标题标记的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过程,认为言语交际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活动。Sperber&w ilson(1986/1995)明确提出两条关联原则:认知原则(第一原则)和交际原则(第二原则)。第一原则阐明了人类言语交际活动的本质属性。关联性的内在倾向性使人类的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亦即人类固有的认知模式。然而在具体的交际行为中,交际环境随着社会发生变化,人们的理解并非朝着固有的认知模式发展。因而,第二原则揭示了动态交际中的交际原则。话语标记语的存在首先是人类认知属性的必然,其次也反应了人类具体言语交际行为的要求。因此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必然要寻求话语的关联性。但交际活动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交际出现障碍或变化时,说话人就需要采取明示的方式,而听话人必须根据明示的信息意图进行推理,寻求最佳关联。英语报纸标题标记这种话语标记语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因此,英语报纸标题标记的存在是一切言语交际的共性,是关联性的要求,是确保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手段。

1英文报纸标题标记语具有语义蕴含、结构调整功能

英文报纸新闻标题总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起到提示、浓缩或评论新闻内容的作用。它能为行文内容提供最大的关联。它既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又是读者读报时的“向导”。如:在新闻报道中,标题里常用缩写词,即将几个词的首字母加在一起合成一词,全部用大写字母拼写,来代替一组冗长而复杂的词组或名称,可在有限的版面里多容纳信息,更好地提示新闻内容,给读者以简洁、大方、典雅之感。

2英文报纸标题标记语对读者的推理过程起到制约、引导作用

报纸标题、话语标题的原语用意识规约着以标记特征向读者提供的信息假设(assumption)和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利用标记语连接话语同语境的功能,不仅能连接毗邻单元,而且还能直接将话语同语境连接起来,这对读者的推理过程起到制约、引导作用。报纸标题向读者提供的明示标记语使语境规约传输,限定读者认知搜索边界,收窄读者对话语关联语境的寻找,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认知努力。

3英文报纸标题标记对于方便读者对行文内容关联性的寻找具有很大的作用

中文报纸因汉字既能占较小的版面,又能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新闻标题倾向于“全体性”(tqtallsm),不仅有主标题,还有副标题(deck)及眉题(eyebrow)来补充主标题。英文新闻标题因多音节(polysyllabic)的英文单词占用版面字数(unit letters)多而表达概念少,故难以达到中文标题同样的功效。英文报纸新闻往往偏重于“重点化(accentuation),它用简练的文字概括了新闻中最主要或最值得注意的内容,从而使阅读理解不那么费劲,标题与新闻内容的关联性增加,方便了读者对行文内容关联性的寻找。此时标题就成为读者迅速选择自己所需新闻的向导,大多数读者在繁忙中匆匆浏览标题就可略知国内外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参考文献:

[1]李勇忠.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c].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

马萧.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5)

[3]莫爱屏.话语标记语的关联认知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4(3)

[4]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

[5]冉永平.语用过程中的认知语境及其语用制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6]王正元.报纸标题标记性质及功能分析[J].外语学刊。2007(1):94-98

[7]于国栋,吴亚欣.话语标记语的顺应性解释[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8]

Sperber,D.and n Wihom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第9篇:关联理论论文范文

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特征

结果显示,2组的细胞密度和微球体大小均十分相似,提示采用细胞悬浮培养法可以从乳腺癌组织中成功培养获得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图1)。4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共有12例获得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其中8例(66.70%)病理分级为Ⅲ级、4例(33.30%)为Ⅱ级。根据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对这12例患者进行分型:luminalA型9例,luminalB型1例,ER、PR和HER-2三阴性2例。培养至第7~10天,可观察到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形成,此后微球体逐渐增大,数目逐渐增多;培养至第14天时,微球体趋于稳定,直径可达100μm。12例患者中,2例的微球体形成率为6.0‰,2例为7.0‰,1例为9.0‰,3例为10.0‰,以及11.0‰、12.0‰和13.0‰和15.0‰各1例;平均微球体形成率为(9.67±2.84)‰。

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干细胞样表型特征的鉴定

在获得乳腺癌组织来源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细胞后,采用FCM分析其微球体细胞中CD44和CD24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微球体细胞表现出CD44+/CD24low/-的特征,且CD44+/CD24low/-表型细胞所占百分率(24.71%)明显高于原代乳腺癌细胞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A)。对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细胞进行了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RFQ-PCR检测结果显示,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细胞中SOX2、Nanog、KLF4、OCT-4和MDR1mRNA的表

乳腺癌组织来源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BCSC是乳腺癌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根源,BCSC对化疗和放疗均表现出明显的耐药,可能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因此,根据是否形成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进行分组,并分析了微球体形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2例获得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其微球体形成与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PR状态、HER-2状态和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5,表1),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和初潮年龄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表1)。生存分析显示,微球体形成与否与DFS和OS无明显相关性(P>0.05,表1)进一步按照平均微球体形成率,将12例患者分为微球体高形成率组(≥9.0‰)和微球体低形成率组(<9.0‰),未发现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可能与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关(表3)。

近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证实,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存在着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其中只有极少量的肿瘤细胞充当干细胞的角色,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细胞被称之为肿瘤干细胞[1]。细胞悬浮培养法是利用干细胞能够在富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中悬浮生长并形成微球体的特性以富集干细胞。最早由Dontu等[2]和Ponti等[5]采用该方法分别从人乳腺组织和人乳腺癌组织来源的细胞中培养获得微球体,此后便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细胞系来源的肿瘤干细胞的富集[6]。然而,对于乳腺癌组织来源的原代BCSC的研究[7,8]却很少。

本研究选择4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参照乳腺癌细胞系MCF-7来源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采用无血清培养方式和细胞悬浮培养形成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方法,获得12例患者乳腺癌组织来源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由于原代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培养时间较长,因此微球体形成率较低,平均仅为(9.67±2.84)‰,较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微球体形成率低。推测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从乳腺癌组织中分离乳腺癌细胞时所采用的机械和化学消化对细胞可能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细胞活性下降;体外培养环境与体内环境不同,从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胞需要一段适应期才能适应体外培养环境;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干细胞的数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