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精选(九篇)

机械与自动化专业

第1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3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中职学校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不断提高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

一、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代中职学校的机械工程以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着“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的论述。因此,中职学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时,应当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在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同时明确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相关要求,注重教师结构的优化,并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推动我国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时,应当结合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专业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结构与特点进行仔细分析。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进修,不断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不断完善教师制度和工作制度,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指导年轻教师的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即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面向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是各大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时,应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专业理论技术知识与知识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中职学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件时,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研发实习设备和实验设备,为中职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同时注重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中职学校培养实践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基础保障。此外,中职学校应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社会型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在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自身特点,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中职学校在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时,应当注重课程群的建设,将专业课程进线管系统分类,以实现“培养大型施工祝艟盼没计、制造与使用管理人才”的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注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动态调整,及时根据市场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调整,使中职学校培养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此外,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时,应当融入当今社会先进的科研项目,及时更新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确保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具备学科前沿性。

四、完善教学体系

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和优化时,应当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其他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游戏经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一方面,中职学校在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时可以采用分段式宽口径教学方式,在前期注重对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后期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应当制定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并围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日常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

五、落实实验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中职学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服务意识不断进行强化,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倡导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研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实力。中职学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大力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实验式教学,并加大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在提升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质量的同时,使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具有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开展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优化时,还应当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中职学校应当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全方位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和制度,同时完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时,应当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完善教学体系,并不断落实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使中职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学根据专业特色,提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

[1]古莹奎,何学文,黄开启,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优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38-39.

[2]汪建华,袁新梅.《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10):119-121.

[3]郑夕健,罗继曼,袁从启,等.基于项目的工程机械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29-32.

第2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高职机械制造相关专业存在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程远大于实训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不能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同时,内容设置上抄袭现象明显,重点不明确,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与发展目标不符。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高职机械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枯燥的讲解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在课堂中教师无法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当前,高职学生存在明显的教学理念缺失、学习热情不高且创新能力差等特点。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实践人才的重任,但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其效果远远低于教学计划要求。

(三)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基于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特点,应增加校内实训基地,并实现校企合作等方式。但具体的运作中,受到观念、资金投入等影响,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或者无法实现。一些院校教学设备不足,仅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机械制造教学效率低下,其带来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进入社会后无法获得企业认可,对其生活和工作造成消极影响。

二、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措施

(一)优化课程设置,做到教学重点突出

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此应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岗位体制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的高效化。另外,高职科研教师应与企业联系,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平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要重视全面的考核方式,重视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另外,还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致力于机械制造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要求高职机械制造进行全面调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创新能力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教学课堂方式的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可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另外,针对机械课程的特点,还可开展课题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课题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能合理分配任务,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从而确保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相互合作过程也是对企业的模拟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学校的需求。

(三)建设教学实验室,强化专业教学实际效果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不足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职机械制造的投资力度。购进足够的试验设施和实训设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专业技能提高是学校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讲,要提高机械制造的教学效率,就要正视实验室建设与设计问题,确保其完善性和充足性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还应与时俱进,不断的研发新工艺,引进新设备。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还应在校内建立专业的平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的需求。在不同的岗位实习中,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其对自身的了解更加深刻,因此有助于高职院校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共同完成高职机械制造教育教学的目标,促进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企业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教师的安排存在偏差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完成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目标。

三、总结

第3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人才需求;培养现状;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概况

当今时代,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企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各学科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素质能力和对环境强有力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更快地投入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总之,现代化企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技工院校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时刻以“市场导向”的原则来培养学生,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相关软件及机械的操作能力,还需兼备机械日常维护和零部件检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当前我国职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1.专业培养方式与职位要求不符

当前部分职业学校培养方式不健全。首先,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招生规模扩大、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其次,与前沿科学技术脱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企业也会随时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而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一直采用陈旧的培养方式,对新兴事物接受不足,与现代化工业严重脱节,难以满足企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

2.人才数量庞大,质量不佳

近些年来,面对我国制造业市场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院校进行大量扩招。但师资力量及基础教学设备等却没有及时更新,这导致学生数量确实增加不少,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相关需求。

3.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据调查@示,近78%的职业教育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忽视了品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这使学生入职之后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跳槽。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是既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校企合作不密切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的现状是校企合作不密切,学校难以真正把握正确的培养方向,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以及行业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适应性差,最终造成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局面。

三、新形势下职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方式

1.将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相融合

在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学校应时刻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定向培养”的方式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由于企业需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因此企业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情况。从本质上讲,“校企合作制”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学校要定向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原动力”;而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的导向及现代化机械实际训练场地等,从而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达成双赢的和谐局面。

2.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人才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以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教育的逐渐改革,素质人才成了人才培养的重点。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学校重视素质培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时刻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以综合素质来衡量教育的质量。

3.推进“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与职业教育理论,还应该深入企业接受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需要教师组建起“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会“教书育人”,会“传道授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需要建立教师高职教育综合能力测评体系,提高教师的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开展以职业教学能力、职业教育思想、专业基本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测评工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戴勇.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第4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模式 开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MTC

WANG Wei, ZHU Gang, ZHANG Jun, YANG Tao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0)

Abstract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train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Centre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DMTC Mechan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ssion, conduct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o explore from teaching content, pattern, etc., to establish a "main line, four-dimensional cooper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basic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ficiency.

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novative ability; mode; open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基地,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上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①实践教学模式及体系是工科类高等教育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它在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随着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基本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基本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力,强化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认识的整体性及全局观,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及技能培训中心在实践教学模式及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引入DMTC(设计(Design)、制造(Manufacture)、检测(Testing)、控制(Control))教育理念,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传统教学分类方法中的两种形式,长期固化的教学理念使得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③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基本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很多高等院校都进行了积极的、广泛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也有一些高等院校在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每个院校、专业知识构成与产业结构需求都各不相同,探索与院校、专业、产业需求相适宜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实验教学模式是当前实验室教学改革实践的新方向之一。④⑤⑥目前,综合分析国内其他高等院校及我校实验室开放的情况,还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教学体系完整性、系统性欠佳。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只是对原有实验项目的整合,或在某些环节进行改革,或增加部分科技活动与竞赛等内容;实验项目学时较短,只是被动的模仿、演示、验证,实验内容分散、孤立,实验教学体系完整性、关联性、系统性欠佳,无法达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形成。⑦⑧

(2)实验开放模式适应性不够。实验教学开放仅限于时间与空间,实验内容没有开放,这就无法摆脱对理论教学的依附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也难以实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使得“注重学生基本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目标落空。⑨

(3)实验软硬件条件有待提高。实验教学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原本紧张的经费更加捉襟见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类机床、数控系统、液压系统、测试仪器等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学生基本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⑩

2 实验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探索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是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借鉴国内外其它院校在机械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以及结合我校专业及行业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

2.1 实验体系的构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含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三个方向,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年级,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进,建立了适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一条主线,四维协作”实验教学体系,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年纪、知识结构水平、兴趣等选择实验。图1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图1 实验教学体系框架

从图1中可知,实验教学体系包含3个平台,即基本技能实验平台、专业技能实验平台及设计研究型实验平台。基本技能实验平台主要培养学生机械工程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实验平台注重于培养学生在机械专业方面的实践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这两个平台在正常的教学计划内执行,总学时为32学时,必选实验20学时,任选实验12学时以上。设计研究型实验平台在正常教学计划外执行,选修16学时,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学生科技活动、机械设计大赛、校实验创新基金项目等。

2.1.1 基本技能实验平台

基本技能实验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在机械工程方面所具备的基本实践动手能力;此平台涵盖机械设计软件应用、工艺工装、刀具结构及其应用、检测技术和机电液传动控制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由若干实验项目组成,内容涉及软件基本技能、机床结构分析与工艺基础、常用刀具结构分析、传统检测手段、检测工具、电机控制、液压回路设计与组装等,教学模式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2.1.2 专业技能实验平台

根据DMTC教育理念开设一系列实验,其目的是通过一些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此平台涵盖先进设计分析、先进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四个系列,每个系列又由若干实验项目组成,内容涉及典型机构动力学分析、数控机床编程加工、特种加工技术、三维逆向技术、液压控制、伺服控制等。实验项目采取小组分工形式,小组中的学生需根据自己专业方向、学习兴趣等从中选修一些实验项目。让学生熟悉整个机械工程的实际流程,强化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认识的整体性及全局观。

2.1.3 设计研究型实验平台

计研究型实验平台是通过专业综合应用系列、科技活动、专业技能竞赛等开放性、设计研究型的项目,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其中专业综合应用系列为三个专业方向必修实验,分别为机构创新设计实验、组合夹具组装实验、机电综合实验;科技活动主要有大学生实验创新性项目、学生科研项目等;专业技能竞赛主要有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数控技能竞赛等。

2.2 实验平台的实践

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课时已经超出人才培养的计划课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转变实验教学的理念,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不是完成教学计划任务。我们把基本技能实验平台的全部实验和专业技能实验平台大部分实验安排在人才培养计划课时中执行,专业技能实验平台少部分实验和设计研究试验平台则利用课外执行。开发一些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或鼓励学生自带实验项目走进实验室,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学生申报了高速加工中心切削性能测试、数控机床调试实验、凸轮轮廓形检测实验的开发与设计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累计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重庆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部分学生参与的项目成果已经应用到其它实验教学中,如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制的凸轮廓线检测仪,已投入到基本技能实验平台的实验教学中;部分系列实验已经发展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如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编程实验等发展为数控机床操作培训项目,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就可颁发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

3 探索与实践的几点体会

(1)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为出发点,兼顾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2)专业实验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也较迅速,仪器设备的投入也比较大,要多途径、多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如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外实验中心、虚拟实验室等。(3)实验室开放这一教学模式逐步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服务了教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技术日新月异,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我们将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实验教学体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重庆理工大学重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一条主线 四维协作”,建立适应机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项目资助([2013]57号) (下转第79页)(上接第75页)

注释

① 卢东宁.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39-141.

② 杨少卿.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Z2:50-51.

③ 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186-189.

④ 张瑞珠,郝用兴.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综合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2:70-72.

⑤ 徐格宁,陆凤仪,孙大刚,等.创建地方高校部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3.

⑥ 李仁兴,施江澜.机械实验教学创新及其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55-56.

⑦ 吴景华,尹念东.新建地方高校机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3-115.

⑧ 李锻能,何汉武,张湘伟.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132-135.

第5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专业;高职;校企合作;实践;问题分析

机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的关系。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为企业提供了能迅速满足企业工作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同时,职业教育也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社会生产的对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目前,随着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正在进行的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兴起,校企合作正在职业教育领域稳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校企合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械制造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近年,我国的高职教育正着力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笔者所在的黑龙江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也正在积极探索进行校企合作。下面是黑龙江职业学院机械专业校企合作的一些做法。

(一)引企入校。“引企入校”即将企业引进学校,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

在校企合作中,黑龙江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将哈尔滨天宇模具有限公司部分生产设备引入到学校的工业中心,创办了校企合作机械加工“校中厂”, 天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以部分设备、原材料、技术工艺入股100万元,黑龙江职业学院以设备、场地入股100万元,建立机械加工厂。加工厂成立后天宇公司将企业的大型摇臂钻床等设备迁至学院工业中心,并派企业技术操作人员进行产品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学生可以在工业中心体会到企业真实的产品制造场景。天宇公司将产品的部分工序安排在工业中心我院的设备上完成,这样学生可以在生产性实训期间完成真实产品零部件的加工,教师还可以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工艺技术研发,实现了共享资源双方共赢。

(二)校企互动。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学生在教学中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既获得了技能训练,提高了专业技能,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了价值;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制造类专业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这一校企合作方法,笔者所在的黑龙江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和十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如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中航东安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实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接收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在企业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有针对性的授课和指导,使学生能尽快达到所从事的岗位能力要求。

二、机械制造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深度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现象。目前,由于多数企业用工需求较大,企业在招收学生顶岗实习留用就业方面积极性很高,主动找上门进行合作,但在涉及校企深度合作时,往往积极性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校热企冷”现象,多数靠学校和企业之间个人关系建立发展校企合作。

(二)校企合作松散,机制不健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从程度来看,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尚未形成机制和制度。主要表现在合作的程度参差不齐,没有整体规划,多是随生产需要而进行合作,没有达到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发展职业教育的深度。

三、机械制造专业校企合作问题解决思路

(一)以应用性科研为纽带,全面提升为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企业不同于学校,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必然的、基本的价值追求,校企合作中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是校企合作能够深入开展、长效进行的关键。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在学校能够实实在在地服务企业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提升价值,校企合作的本质仍然是“基于市场规则下的等价交换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学校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针对合作企业的技术难题立项应用性科研项目,这样应用性科研项目研发完成后,其成果转化为企业应用,做到了“三提升”,即企业在这样的合作中获得利润回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培养锻炼了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升力师资能力;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真实案例应用于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这样的校企合作,必然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校热企冷”变为“校热企热”,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目前,校企合作多是学校和某个企业的个体行为,这样的合作注定是松散的,要把松散的校企合作变为紧密的形式,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高职校企合作宏观协调和指导,通过政策鼓励推动高职校企合作向高层次发展,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发展机械职业教育。

依托校企合作委员会,明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共享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等长效运行机制,以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发展;工业生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29

0 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在原来的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之上与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主要涵盖了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它可以解决现代工程中见到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业生产难题。这门学科对于当今我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也是非常依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所以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是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的,让我们的经济建设实现智能化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我国政府在近些年加大了对于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投入,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也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 概论我国当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将经济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发展飞速,工业化大生产有着很大的突破。但是我们的机械设计还是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我们的很多工业设计缺乏自己的创新思维,简单直白的说就是缺少我们自己的特色。很多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不能跟上实际工业对于机械设计的要求。是一套脱离实际生产的理论。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在企业中做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工业设计。

(2)我们的机械设计制造有很多是仿造国外的设计,不能切实有效的为企业生产带来实际的收效。国外发达的工业发展是领先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的,但是国外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要求与我国的实际生产情况有着相当大的出入,它们有的设计并使用与我国的工业生产。所以即使我们做出了国外机械设计的高仿版,但是并不能真正的运用于我国的工业生产之中。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很多真正的机械设计师的作品得不到真正的法律保护。从而使得这些作者的实际劳动成果没有得到承认和保护。让那些热衷于山寨做仿版的人不劳而获。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下真正愿意做机械设计的骨干人物越来越少,它们会缺乏做设计的热情。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优势

2.1 我国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特点

我们国家的机械设计制造业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家政策是鼓励经济发展,支持人才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变得炙手可热。机械设计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人力去操作的机械,使得机械产品中渗透了新的技术。机械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较,新技术要求我们的机械设计里面有更多的智能化的东西。多种元素的融合让我们的机械设备能面对更多的工业生产方面的问题。自动化背景下的机械生产的功能性更加的强大。我们的机械设计自动化不是单方面的将各种技术累加在一起,而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机械设计。

2.2 我国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存在的优势

与其它的专业相比较,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是该专业有很强大的技术性。通过我们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的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的是实际改善企业生产状况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不论是国企还是外企或者是民营企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是求贤若渴的。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是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等等。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还是偏重于重工业的。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1)高校要积极培养专业的机械设计人才。很多高等院校甚至是高职高专都开设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良莠不齐的。真正能够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很多。但是社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需要量是越来越大的。我们需要积极的培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机械设计人才。

(2)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该专业的重视。因为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机械设计专业的教育。高校应该提出一套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关于机械设计人才的培养规划。真正的为我国的工业发展输送专业的人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它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并且可以与实际相结合。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培养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培养出能够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方式结合起来的人才。该专业有着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工业领域中还是很缺乏技术性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机械设计人才还是有很好的施展舞台的。

参考文献:

[1]赫新雨,赵东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第7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目标

作者简介:周知进(1969-),男,湖南新化人,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胡燕平(1957-),男,湖南邵东人,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教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30934)、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21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55-03

一、专业发展与定位

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81年,原专业名称为矿业机械工程。自2008年初该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立项建设专业以来,按照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要求,根据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认真规划和建设。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引进了矿山机械工程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敬业精神强、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充实和改善了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毕业生成了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考研录取率为12%;学生在省、市和学校“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获得奖励2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三等奖16项)、专利1项。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2人,博士8人,硕士13人。在建设期间,学校为该专业实验室新增1500多万元的实验设备,购置了“钎具冲击振动测试系统”、“矿井提升系统”、“超高速铣削实验系统”和“三坐标测量机”等实验设备;2008年学院又首批获得了“地方特色学科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购置了“液压支护模拟实验系统”、“薄材叠层激光快速成型机”、“8站MPS机电控制试验台”等实验设备。2007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作为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又投入了1500万元试验设备,增加了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2009年获得矿业特色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3000万元;科研成果不断增加,2009~201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4项;2009~2011年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努力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建设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该专业依托的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机械设备健康维护实验室”被确定为省重点实验室;“先进矿山装备”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是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要求,面向机械制造业、矿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应用型人才。

创办之初,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是面向煤炭行业服务的,所以面向矿业培养人才仍是该专业的特色,这个特色一直保留,且经过了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后,根据专家意见,结合自身传统优势学科情况,矿业机械行业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自1998年9月起,在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湖南科技大学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管理体制,明确了成为湖南省工科人才培养基地,由原来的面向行业服务转向为区域经济服务,而工程机械作为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为适应湖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要求,经过调研与研讨,及时拓宽了专业方向,由以前的纯煤矿机械向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现代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拓展,加大了工程机械额、矿山机械相关领域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在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不断对实验室进行特色建设,每年都有可以满足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工程要求的新实验设备到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实验室建设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些都为“面向矿业特色的机械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专业特色建设思路

1.专业课程设置特色

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机械专业方向与矿山机械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机械与矿业机械技术岗位需求与任务,合理的设置课程,及时补充新技术、新设备及生产案例,坚持以“突出技能、服务岗位”为原则,以典型工程机械与煤矿机械整机为载体,以基于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操作、运行与维护维修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为原则,由通用机械到专用机械设计与制造学习任务,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将课堂设在实训室和生产厂矿岗位,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为工程机械与煤矿机械技术岗位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应用人才。

首先,在设置工程机械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时,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织了工程机械企业一线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院教研人员和专任教师等,对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专业岗位进行系统、科学的工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次,确定课程内容。将各门课程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同类合并与归纳,形成基本课程单元。再次,根据各单元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补充与完善,使单元内容既保持相互之间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又保持各单元的独立性,设计出教学模块。最后,将各教学模块合并构成新的课程。由于新的课程内容是经职业分析直接得到的,因而具有实用性强、目标明确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如开设的新课程有:“工程机械发动机原理”、“工程机械构造”、“工程机械电器设备原理”、“工程机械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机械”、“公路施工机械”、“工程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检测技术”、“工程与建筑机械营销”等课程。

在设置矿山机械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时,在充分考虑就业领域特点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设有以下课程:“采煤概论”、“采掘运机械”、“液压支架与泵站”、“矿山固定机械”、“煤矿机械与修理”、“矿井提升机”、“电力拖动与控制”等课程。

2.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行业背景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形成了理论课程基础实验,特色设备认知实验、针对行业背景的课程设计——创新实验,综合课程设计、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三个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教学改革和专业特色教学的要求,构建了基础、专业、科研三级实验平台,加大投入,完善了五大实验中心功能,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分模块成梯次相互衔接的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能开设90多个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达到100%。独立设置了4门实验课程,增加了2周综合性实验环节,单独排课,单独考核。改进和新增实验项目95项,开出的设计型、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达到实验项目总数的82%,90%的毕业设计(论文)面向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工程实际选题。采取了理论与实验、教学与科研、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互动的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科研促进教学显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该专业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80%以上的教师拥有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以来,与三一集团、江麓机械、湘电集团科研合作更加紧密,且合作的这些项目均紧紧围绕特色专业建设这个中心。如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关于“退役产品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技术应用示范(2012BAF02B0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混泥土泵车项目、与湘潭平安电器公司合作的“矿井风机绿色制造设计”项目、与湘电集团合作的150吨装载机项目等等,都大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1)结合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任课教师所承担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该专业已具备了容纳较多学生参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良好条件。近几年,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学生逐年增多。自2001年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该部分选题均在30%以上。

(2)结合科研课题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际创造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几年,以迎接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契机,加大了抓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工作的力度,并聘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任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结合所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丰富、充实了教学内容。如唐果宁、庞佑霞、陈平、刘厚才等教师在讲授“摩擦学”课程时,结合课题组长期从事矿业机械的摩擦磨损及其抗磨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采煤机截齿、煤矿排水系统的摩擦、磨损及其抗磨技术研究成果作为相关内容的例子进行教学。教师们将研究成果汇集成专著,编入教材,如唐果宁、陈安华等教授分别将摩擦磨损与抗磨技术、振动冲击与诊断等课题组的有关研究成果编著成《水力磨蚀与耐磨胶粘涂层》、《故障诊断的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等著作;庞佑霞教授将课题组在冲蚀磨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部分成果编入煤炭系统“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摩擦学基础》中,丰富了“摩擦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近五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任课教师共出版专著6部(本),出版教材8本。

(4)结合科研进行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随着教师承担科研课题的增加,对实验室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机械传动实验室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任课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磁力金属传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项目组研制磁力金属带传动实验装置为契机,研制成了多功能机械传动实验台,在该实验台上可以完成机械传动效率、机构创新综合试验等多个实验教学项目;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室结合振动冲击与诊断课题组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机械传动与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旋转机械突发性故障的非线性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实验需求,研制了转子实验测试分析系统,该系统在信号检测与分析综合实验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承担的“零偏差π桥溢流阀的产业化研究 ”、“多作用壳转型低速大扭距端面配流液压马达的关键技术及CAD研究”、“大排量壳式端面配流液压马达研究”等课题需要,研制了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台,在该实验台上可完成液压元件、液压系统性能检测与分析综合实验等多个实验教学项目。

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师创造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下,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的成绩。学院积极支持学生的科技活动,近年来举办的两次“科技文化活动月”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每年一届的“创维杯”科技作品大赛上不少新人脱颖而出。近两年来,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屡有收获,2002年7月,李江成同学的“发电式减振器”获湘潭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陈迎春、张栋、宾光富三人合作的简易单手操作全自动开收伞荣获湘潭市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02年12月,李江成同学的作品“废水冲压洗池节水系统”和陶徐、张海雄两同学合作的作品“复杂载荷变刚度超静定梁通用求解方法”荣获湖南省第五届“挑战杯”三等奖,2004年12月黄家厚等同学的作品“多芯重锁防盗锁头”获湖南省第六届“挑战杯”特等奖,获得实用发明专利1项。

4.培育专业特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没有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难以打造一流的学科,更不能培育出专业特色,更难以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在矿山装备现代设计方法学科方向,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本方向形成了以矿山机械为工程背景,在冲击机械创新设计、非线性动态反演设计、可靠性与稳健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形成了矿山装备现代设计方法这一稳定的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特色研究工作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冲击机械创新设计。针对矿山开采广泛应用的冲击机械,从冲击机具与岩石相互作用机理出发,深入研究高效破岩方法与机具响应,创新冲击加载工作机构设计,发展了消减P-C振荡冲击加载装置;采用独立的液阻并联半开式水路和转阀结构设计,实现同一压力水源完成冲击破岩、推进和排渣的多个功能,研制了环境友好型全水压支腿式冲击凿岩机。

(2)非线性动态反演设计。针对矿山、工程机械力流密度高、动载荷大等特点,突破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发展了直接根据动力学特性设计机械结构的动态反演设计。深入研究了冲击部件几何结构、复杂工况、反演过程等诱发的非线性问题,以机械效率和寿命为目标,成功地进行了矿山机械设备中冲击活塞、提升机绳系等部件结构参数动力学反演设计。

(3)可靠性与稳健设计。针对矿山机械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发展产品全寿命周期随机性分析与设计。提出了性能稳健偏差、基于证据理论和最小误差点的可靠度建模方法,评估设计目标和设计约束的不确定性,发展了区间型参数和混合型参数稳健设计优化方法;通过系统可靠性模型重构与仿真分析,建立基于数值仿真的考虑系统可靠度、维护成本等指标的优化设计模型,发展面向维护的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

三、总结

经过近四年来的专业特色建设,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专业建设遵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规律,强化其传统领域优势,突出工程机械与矿业机械特色,紧密结合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与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发挥专业传统优势的同时修正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加强特色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研项目结合。具体而言,就是办学思路清晰,专业定位准确,人才引进与学科、学术人才培养专业特色鲜明,在抓专业特色内涵建设的同时拓展外延,密切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湖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逐渐形成并强化了特色,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升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彦铎,王海晖.以专业规范为指导,科学构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1,(1):16-20.

[2]张钢.依据专业规范制定分专业方向培养方案的实践与问题探讨[J].Computer Education,2008,(1):106-109.

[3]易晓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选修课建设的定位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1).

[4]谢宏全,周丽,高祥伟.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测绘通报,2012,(2):99-102.

[5]刘春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6,(11):157-158.

[6]聂时君,岳舟.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4):3481-3482.

[7]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要求[Z].2007.

[8]王春海,陈明.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14(3):50-52.

第8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1.1把机械设计制造与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效结合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高级形态,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人类对机器的看法,机电一体化使得机器不在是冷冰冰的钢铁,是机器拥有了智能化的特点。改变了机器的模式。

1.2把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大,机械设计制造没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在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乃至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以密集的人力劳动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工厂面临市场的洗礼,实时转型成为工厂生存的关键。机械制造与计算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增加企业抵抗市场洗牌的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1.3在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网络化

同计算机一样,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机械的制造、组装、推广都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机械成品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网络的作用。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同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前些年,我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牺牲了环境,现在我们正在品尝环境污染的恶果,特别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的侵袭。从食品工业的机械自动化来看,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本身机械工业是一个污染比较强的工业类型,发展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好、投资不多、见效快,是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工业水平,但在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减少耗材,走绿色化、可持续化之路,总之,经济不应该以环境作为代价。

1.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需要较强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因此,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现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只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把理论和创新能力结合,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并不是单纯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本专业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去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第9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

专业选修课: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工艺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成组技术与CAPP、智能机械概论、微小机械概论、虚拟样机技术、市场营销学、在线检测与控制、实用控制系统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们将来可以从事科技研发、运行管理、应用研究、销售等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些职位。该专业的学生们需要具备机械制造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毕业生们可以参加到机械制造以及设计、机械、电气、气压、液压等控制设备的维修维护的一些工作中去,为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