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机械与电子论文精选(九篇)

机械与电子论文

第1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控制理论 控制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与自人类使用工具以来就有的机械工程相比,电子技术是二十世纪发展的新学科。机械工程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始于上世纪。起初,二者结合是分离的“块与块”关系,或者是功能结构上的相互替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推动,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通过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真正的机械电子工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渗透,使得机械电子在传统的机械系统能量连接、功能连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信息连接和驱动,并逐步使机械电子系统向具有一定智能的方向发展。

机械电子专业可细分为机械电子系统(传动和模拟技术,机器和设备,机械人技术及其运动系统,传感和执行元件技术,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等),微型,超微型机械(微系统技术,微型和精密仪器的功能组,微系统的测量技术等)和生物机械(机器人技术,生物系统,仿生执行技术,控制和设计,控制系统等)。

一、 控制工程学简介

控制工程(control engineering)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各种工程实现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控制工程是以工程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综合应用了信息理论和计算机理论的相关概念。控制工程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工程学科,在机械工程、采矿工程、管理工程、航空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程学科中都有同样而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工程还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其应用的控制理论主要有两种:“古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古典控制理论”的内容主要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主要研究单输入和单输出线性定常时不变这类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而“现代控制理论”是在“古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以状态空间方程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变参数、非线性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随着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智能机器人、轧机系统、先进加工控制系统不断涌现,与控制工程的结合愈来愈广泛而密切。

二、机械电子工程

早期的机械工业以手工加工为主,生产力低,但适应性强;三十年代开始集中在标准件和流水线,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但缺乏灵活性;现代生产一般要求转产周期短、生产灵活性强、产品质量高,因此常采用以机械电子系统为主要构成的FMS可以达到上述要求。与传统的机械工业相比,机械电子工程有着鲜明的特点:就设计而言,机械电子工程并不是一门有严格界线并且独立的工程学科,而是在设计过程中一个综合思想的实践。设计中,根据系统结构配置和目标,机械电子工程把它的核心部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汁算机技术)与其它领域的技术,如:制造技术、管理技术和生产加工实践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一种基于信息的自顶向下的模块化策略,完成设计就系统(产品)而言,机械电子系统(产品)结构简单,元件和运动部件少(如电子表),它用小巧的电子系统取代“傻、大、笨、粗”的机械系统,减小了系统的体积,提高了性能,但是系统的复杂性却大大增加了。

机械电子学要求机械与电子技术的规划应用和有效结合,以构成一个最优的产品或系统。现代的机械电子系统除了“块与块”之间的动力联系之外,还有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由具有数值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计算机来对机械电子系统的所有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人们已经认识到生产改革的未来属于那些懂得怎样去优化机械和电子系统之间联系的人;尤其是在先进生产和制造系统的应用中,对优化的需求将会变得更为迫切;在这些系统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以及先进的工艺制造系统将构成未来工厂的下一代工具。

三、 控制理论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

伺服系统(servosystem)是将指令信号精确、快速的转换为相应的物理实现。例如,飞机和船舶的舵角操纵由于所需的力很大,不可能由人力直接操纵,需要伺服系统来完成,伺服系统的作用就是使舵面的转角精确地跟随驾驶员的操纵动作。当使用自动驾驶方式时,伺服系统要使舵面转角精确实现自动驾驶仪输入的指令。

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关节,就用到了伺服系统。它的受控过程是机器人的关节运动。采用微处理机作为控制器。关节轴的实际位置由旋转变压器测量,转换为电的数字信号后,反馈给控制器。微处理机经过控制算法后,输出控制指令,再经过数模转换和伺服功率放大,提供给关节上的伺服电机。伺服电动机根据控制指令驱动关节轴转动,直至机器人运动达到输入参考信号设定的位置为止。

伺服系统是机电控制系统中典型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应用的主要就是控制理论来实现机械与电子的相互结合。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电技术的发展必然走向电子化,智能化,这是时代进步的需求,这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机电人员将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地与机电技术相整合,同时应用控制理论将这个机电系统设计好,使它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控制工程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促进了工业生产使机械自动化的方向更精准的方向进行,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总之,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保证机电一体化设计中控制装置的理论基础,此外在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2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文章以临沂大学为例,分析了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论述了对电子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给出了解决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难题的对策。该研究对于其他开设机械类专业的同类高校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引言

电子技术是临沂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其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机械类专业的各位师生普遍重视这门课程。由于机械类专业本身就开设大量机械类的课程,与非机械类专业特别是电类专业相比,电子技术课程明显具有课程内容较多,而学时安排偏少的特点。因此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选择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使其满足机械类专业的需求,是我们所有从事电子技术教学的高校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在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一)学生基础之间的差异

导致学生基础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因招生生源不同而引起的差异是最为主要的。临沂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几个班级招收的是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称之为高职本),由于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学习过与电工电子类专业有关的课程,因此在学习电子技术时感觉相对容易一些。而通过参加夏季高考考入的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该类课程,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时则感觉相对吃力,导致出现了不少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厌学现象。特别是随着机械类专业春季高考招生名额的逐年减少,这种现象已变得越来越严重。

(二)课程内容较多,学时安排偏少

在授课中我们选用的电子技术教材是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电子技术》(第七版)(下册),其内容一共有十章: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子电路中的反馈、直流稳压电源、电力电子技术、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1]。在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电子技术课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16学时。因此,要想在48学时内完成理论教学,16学时内完成实验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电子技术与机械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少,而机械类专业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于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所以学生对电子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现在还是以理论课成绩为主,所以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把理论课学好了就可以,导致出现了对实验课不重视的一些错误看法。从师资方面来说,机械类专业没有科班出身的专门从事电子技术教学的教师,不得不由非机械类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讲授。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任课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担任实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适应机械类专业特点的实验,从而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缺乏有机地结合。

(四)考核方式过于简单,考核结果以偏概全

电子技术理论课的考核通常是以卷面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考勤作为最终结果,但到底这二者分别占据多少比例才最为科学也是很难把握的,也无法去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灵活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由于电子技术实验设备是一定的,而每年大约有300多名的学生,任课教师只有2到3名,所以任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实验课的考核,再加上学期结束时每个任课教师还要承担大约20场左右的考试监考任务,所以对实验课的考核大多是以实验报告和考勤情况作为最终考核结果。

二、关于解决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难题的对策

(一)尽量减少合堂授课,优先采用小班教学

目前电子技术教学主要采取合堂授课,由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只有一个班,通常是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两个班合并在一起上课,因此任课教师只能采取一套完全相同的授课方式对这两个不同的专业进行讲授,无法做到与具体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长此以往必须会导致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之间的严重脱节。因此有必要对机械类专业进行具体细化,找准每个专业与电子技术的结合点,尽量减少合堂授课,优先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从2014年秋季开始学院已在电工学课程的授课中采用小班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今年学校已明确提出推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运行机制,扩大小班授课班级的比例,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将小班教学推进到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去。

(二)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学时

为使电子技术与具体的机械类专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必要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三个专业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取,使其更好地为专业需求服务。例如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已把电子技术细化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学期开设,以突出显示电子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的学时进行了科学地安排。同时学院领导也非常重视各种创新大赛,为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开放了航模实验室,电子设计实验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热情。

(三)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式,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围绕当前国家建设创新创业大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分别是主导和主体的角色,必须转变电子技术的教学思路,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兴趣驱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由理论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在大学课堂和企业车间(同地)、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操作(同步)融为一个整体,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完成根据机械类专业特点选取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二者完美结合的教学目标。在2015年学院选拔了30名优秀学生组建了卓越工程师班,这部分学生在春季开学时先由电子技术教师带队到青岛某企业完成不少于两个月的车间实习任务,然后再回学校开始两个月的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任务,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四)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

针对电子技术理论课单纯以学期结束时的笔试成绩和平时作业考勤成绩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期中考试环节,或者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单独进行考试,也可以采取撰写课程相关研究论文的措施。在考试试题选取方面,可以采取教考分离的方法由外校专家出题,或者通过采购电子技术题库由电脑出题。对实验课的考核,我们可以考虑将平时考勤、实验报告、理论测试和实验操作四者结合起来作为最终考核结果[2]。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把同学们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的获奖成绩融入到对他们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中去。

三、结束语

在文章中我们以临沂大学为例,针对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的教学现状,详细地分析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难题,并给出了解决相应难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该研究对于我校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它存在类似情况的同类高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机械类专业电子技术教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任务,为了早日实现国家要求的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总体目标,更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作者:卢兆信 单位:临沂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院校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太适合当前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论述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阐明了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大学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性质的课程[1],同时它是一门与机械设备控制紧密相关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大学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典型数字电路及应用等内容[2][3],基本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懂[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现今该门课程部分内容已不适应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理念对其知识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

1.教学改革意义

1.1 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各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其它与机械产品相关的工作。从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要求方面考虑,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意义突出。

1.2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5年,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在就业岗位上很难用到或根本用不到的知识点应该有所删减,这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门课程中在工作需经常用到的重点内容。

1.3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单元划分成学生毕业后工作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4 对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也是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理论基础决定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减少以及高考招生比率的逐年升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中阶段理论课程基础越来越差,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整体下降,让他们学习理论性过强的、且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用到的知识,是对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不负责任。

2.教学改革目标

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熟悉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和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与提高,达到基本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完备,同时突出机械设备中电动机控制和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控制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2.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达到以知识应用为目的,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碰到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内容,开展基于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

2.2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喜爱学习,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结束语

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抛砖引玉,从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现有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方面出发,讲解了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重点讲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当然,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克虎,王振?.工科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进方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7:122-123

[2] 秦曾煌主编.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第4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业机械;运用形式;提升策略

农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在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与有效耕地面积日益缩减的局势下,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被提出来[1]。以电子技术为首领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动着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那么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如何使电子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加快农业机械转型升级的目标,文章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的具体运用与提升应用效率的途径进行研究。

1 概述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实质上是一种综合型技术,其将信息技术、现代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信息收集、互换以及储存等系列性环节中均有所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相关应用程序,达到有效应用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大幅度的优化了农业信息资源被处理与应用的效率与程序,为现代化农业的生产与营销环节的高效运行注入活力[2]。可见,电子信息技术在推动国内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2 论述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2.1 电子装备技术

该种类型的电子技术通常运用于机械内部,比如将监控与自动控制系统添加进去。这里以拖拉机这一大型农业机械为例,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所以此时需要分布式控制技术与网络技术提供支持。对于体积庞大的现代农业机械来说,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之时,计算机控制终端(ECU)的辅佐是极为必要的,这样就可以借助智能化的形式达到对机械系统自动化管控的目标,具体是借助安设网络通信协议与规划标准接口的途径去达到优化农业接卸设施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的目标。

2.2 人机接口技术

对于任何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而言,其在运转的进程中均要有人的参与与管控。在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仪表盘逐渐被电子监视仪取而代之,继而凭借智能化显示终端去达到呈现数据信息的目标,此时人机交互界面性能的整体优化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也就是说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人机有效互动基础上的,否则电子信息技术的实用性难以充分的彰显出来,那么优化并应用人机接口技术是极为必要的。目前人机接口技术主要是对智能化显示终端设施进行应用,其可以参照操控者的实际需求,将不同子系统的终端信息在液晶显示器中呈现出来,继而在数据库技术的协助下,有关形状、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有效显示也成为可能;此外,智能化显示终端可以应用自体的智能储存功能,达到对田间信息及时性、动态化管理的目标,这样相关人员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对田间数据信息进行整体化分析,为提高农田管理效率以及创新农业机械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提高参照资料。

2.3 总线通信技术

为了使众多农业机械设施具有标准化与通用化的特色,电子信息技术在应用之时,可以借助将智能显示终端设备安设在机械驾驶操作平台上去实现上述目标,而终端设备的型号是由机械的类型而决定的,在光线电缆的协助下去到使相关通信有效衔接的目标。具体是在CAN总线技术的协助下实现上述目标,借助串联的形式与相对应标准接口关联在一起。在总线通信技术的协助下,农业机械系统内部安设的ECU与总控制器达到信息互换的目标,并以动态化监测的形式去强化自动化操作水平精准性。在农业通用化规划实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上的运用体现出兼容性的特征,就应该以总线通信技术标准为基点,为上述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若通用性标准要达到实现的目标,对与农业机械生产制造而言,只要在处理接口配套问题的进程中把握住重点即可,这些重点可能是ECU用户侧,也可能是相关设施的规划问题,还可能是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在农业机械通用性标准的编制方面,早在上个世纪末期国际上相关研究人员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现阶段,对于拖来机这一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而言,国际上对其编制的各项标准大体上是以DIN9684为基准的。

3 解析强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运用的对策

3.1 提升农民信息意识水平与农业机械应用能力

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践行者,借助教育与培训活动,强化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同时政府机关可以推行相关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将死现代化农业机械在农民群体中推行的难度。强化农民对现代信息化农业机械的使用能力,解决农民思想与技术等方面的各种疑虑,实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目标。

3.2 加大机械信息化研发力度

尽管现阶段各类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中的运用取得了可观的科研成效,但是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现代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与电子化水平与还是存在较大的距离。所以加大对高校、科研院等机构的投入力度是极为可行的,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农业机械科研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3.3 与“三农”问题有效关联

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与发展,应该紧紧围绕我国“三农”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农业机械研制、营销、应用、维修保养等程序的信息化质量,大幅度的提升农业机械在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水准,从而使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科研成效更加贴近农业、农民与农村的实况,为各类科研成效的推行与应用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由全文的论述,我们了解到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上应用效率是极高的,并且其运用范畴不断的拓宽,其在解放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而为了拉近国内农业机械与国际信息化水平之间的距离,积极的对限制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各类因素采取完善措施,同时有效的将理论成果进行转化,最终实现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刘学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举例[J].农业与技术,2013,05:8.

第5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越来越朝着现代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由此可见,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有着更好(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为了实现机械电子工程更长久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方向,并努力实现将控制工程运用到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中去(这不仅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更加的节约成本,使电子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本篇论文主要根据这一现状对当前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控制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的含义

1、控制工程。控制工程的含义是将计算机技术的理论概念和工程作为基础,利用自动化的技术进行解决控制工程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控制工程主要是探讨输出与输入的问题,将非线性的设计和参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当今社会控制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今后在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中也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和应用。2、机械电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同时拥有电子信息和机械专业的特征,本篇论文中主要从设计的层面进行研究机械电子工程的含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包含了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的指示,在进行实际的操作的时候主要是用模块化的方法。现在的机械电子工程与传统的机械电子工程不同,现在的更加的简易且体积小,并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提升,其内部的系统设置也越来越科学和复杂,所以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控制工程运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去,可以有效的促进其发展。

三、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发展的过程中,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有效的运用就是将职能化的系统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运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利用人工职能的放大进行模拟操作的各种流程,在各个机械机器人的系统中设定一定的运转系统,让机械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去工作。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主要是参照人类大脑的运转形式,所以当控制系统在实际的运转和操作的时候能够像人类一样去收集、分析信息,实现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升生产的效率.2、集成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当今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之中,我们最常见到的控制系统的运用就是集成化的自动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基于原来的信息技术,并将其信息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机械电子工程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中进行使用集成化的自动控制,能够实现将原来的信息技术与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强化集中的机械电子工程。集成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将信息技术和电子生产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运用更加高效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完成机械的工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现阶段的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将全部的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柔性的自动的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出现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同和,在数控机床的的实际操作中进行了有效的运用,在事先将设置好的控制程序和生产程序,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实现机械生产制造的高效率。3、鲁棒控制系统。控制工程中有一种鲁棒控制系统也是经常运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的一个系统,鲁棒控制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持在外界的干扰时,实现其某一性能的不便性。所以说鲁棒控制系统具有强大的稳定性能,所在在一些机械生产的制造过程中,更多的适用多个变量的鲁棒系统,以保持其操作过程的稳定性。比如,在进行柔性比轨迹的制造时,在滑膜变结构控制法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一种慢变的控制器,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整整个系统的控制器结构。在对操作的轨迹进行模拟的实验的时候,可以运用补偿控制的算法进行计算具体补偿的控制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在目标轨迹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性和精准性。

第6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一、引言

 

电子机械也被称为机电一体化,他是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向结合的产物,在未来有着很好的发展前途。电子机械专业包含机械的理论知识和机械的各种设计,计算机的软件硬件的应用。可以承担各种各样的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的工作。

 

电子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子机械在机械设备的设计制作中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汽车、航空的制造技术以及机器人、精密仪器、医疗技术、多媒体技术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我国电子机械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在工业方面的发展迅猛,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制造业开始快速崛起,导致我国在电子机械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迅速扩大。其次,电子机械教育研究的均在机械的前沿领域,总体的研究水平均在国内和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另外,电子机械教育是多个学科的相互交叉,因此他的科技成果在未来的产业中水平很高。

 

二、电子机械教育的现况

 

众所周知电子机械专业是机械学和电子学向融合的一门学科,他为各种电子设备解决了很多问题,包括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作、机械与电子相结合部分的某些技术问题、每种机械的参数不同,对电子设备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机电一体化以及电子之间的相互组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电子机械学科的教育是以最精密的机械技术作为主导,同时与控制技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各种边缘学科紧密联系,被称为当前综合型的一门新兴学科。设立电子机械学科的目的既要为我国培养了解机械技术,能从事生产一线,又要对电子技术熟悉的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1、当前我国的电子机械专业发展

 

在1949年,我国在部分高校就建立了机械制造专业,1986年被评为国家的重点学科。2000年,电子机械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中,电子机械学科又包括电子设备的结构、电子的精密机械、工业自动化、电子工业的专用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工艺。

 

(1)电子设备结构专业

 

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现代的电子设备不但拥有一个很繁杂的电子线路,而且电子设备的内部涵盖了繁杂的机械结构。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机械参数对各种电子设备的性能产生何种影响,然后合理的应用学到的机械物理设计以及磁学、电学和热学等等专业的学科知识去解释这些影响。

 

(2)电子精密机械专业

 

该专业是机械与电子、光电、和磁电等器件相融合,再与线路相组合而形成完整的设备系统。该专业的学习重点包括信息的传递和转换、贮存和记录等等与精密的机械相关的一些知识。同时该专业也受到了电子线路的影响和计算机的控制。

 

(3)工业自动化专业

 

该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包括电机的控制以及自动控制的理论、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机的控制技术。

 

(4)电子工业设备专业

 

工厂生产任何一种电子产品都不能缺少机械,而该专业的重心即是学习各种电子机械涉及到的所有器件,对器件的设计使用进行研发。

 

(5)电子设备的制作工艺专业

 

电子设备的完美组装依靠的是整个各种各样的机械工艺。装配工艺的好坏会对电子产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世界电子机械的发展现况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在高校都设置了电子机械专业,比如苏联设置了无线的电子机械设备的研究及制造、邮电机械设备的研究和电真空的机械制造这三个学科;而德国的电子机械教育则主要是以机械作为主导,电子作为重点。瑞士则设立的机械、电子、光学三者相结合的专业,更好的培养了新型人才。西欧的其他国家几乎全部都设立了电子机械专业,设置几个国家联合组成了电子机械学会。他们会每两年进行开会讨论电子机械专业的具体教学计划。

 

三、 我校电子机械教育

 

我校在建校初就开始采用机电结合的形势培养人才。目前我校的电子机械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

 

1、我们的办学方向以机为主、与电结合

 

学生首先要拥有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特别是机械学。要引导学生合理的分配学习重点,做到以机为主,而又机电向结合的主导理念。否则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重点,盲目的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教学课程体系要及时得到优化。学生要清楚机械是以设计为主,而机电式机与电两者的融合,要在学好机械的同时,兼顾好其他课程。

 

3、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拓宽两者的关系,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机电学科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制造生产过程,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重要。在处理好基础课程的同时,不能忽略专业的拓展。

 

四、小结

 

二十一世纪,电子机械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等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大投资,培养出等多优秀的人才,生产更好的电子产品,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7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械可靠性工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电力特色;科研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2-02

作者简介:张建平,男,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风力发电、寿命预测与可靠性分析、电磁除尘及储能技术;徐达成: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磁除尘;王琛: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寿命预测与可靠性分析;方芳,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材料性能仿真;吴懋亮,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快速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和优化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节能LED照明灯失效机理及加速寿命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应用”(B类)项目(编号:13XD142520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大容量储能钠硫电池关键部件机械性能及其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编号:11160500600、11dz2281700、09DJ140020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磁场和扩散荷电对ESP中PM2.5捕集效率影响的机理研究”(编号:14ZZ154、13ZZ130)、上海市科委部分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编号:13160501000)、上海电力学院能机学院“十二五”内涵建设(编号:“085”工程)的科研成果。

可靠性是指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公认的现代工业产品四大质量指标(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之一。可靠性工程利用概率数学理论分析各种不确定的实际因素对产品质量及性能的影响,用概率来定量表述产品可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可能性。[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机电装备的性能、精度和复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条件和维修条件也更加严酷,对其可靠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可靠性工程的科目学习对于机械学科的研究生来说刻不容缓。

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将机械可靠性工程作为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习课程,不仅需要研究生掌握必要的可靠性知识,还需要提高科研应用能力。但是,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满堂灌”的理论讲述为主,不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难以将课本知识真正应用到科研实践中去。深化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在十报告中被再次重申,作为高等教育重头戏的研究生教育更亟待变革,以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教学质量。[2]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可靠性工程的教学质量而进行了教学模式上的设计与创新,提出了如何在我校电力特色背景的条件下发挥学科专业特长,并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科研项目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研究生解决电力生产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优化的考核方式来合理地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及其应用的科研能力。

一、设计具有电力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状况标志着一个国家机械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因此,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发展我国机械电子科学技术的必经之路,也是振兴我国机械电子工业的主攻方向。机电一体化覆盖了机械优化设计、传感器检测技术、机械可靠性工程等相关课程,而机械可靠性工程这门课程对于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点的研究生培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机械可靠性工程涵盖了可靠性理论基础、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等教学内容,很少涉及电力与节能可靠性方面的内容,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节能LED等。我校作为一所具有电力特色的高等院校,如何将机械可靠性工程与学校电力特色结合在一起,成为这门研究生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关键。

我校经过多次调研,选用了《机械可靠性工程》作为上课教材,[3]主要包括典型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系统可靠性模型与可靠性分配,以及可靠性试验等方面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在主要介绍典型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讲解了将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知识点如何应用到电力设备与节能产品的可靠性分析上,如汽轮机的疲劳寿命预测、风力机叶片的优化设计与安全运行、节能LED产品的加速寿命预测等。此外,对系统可靠性模型与可靠性分配、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结合我校的电力特色,而且深化了研究生电力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生产水平;应用

引言

加强控制工程在机械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有利于实现对机械电子设备实践应用中的科学控制,并保持机械电子工程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其发展注入活力。因此,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对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加强其应用效果评估,以便满足机械电气工程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

1机械电子工程与控制工程概述

所谓的机械电子工程,是指在有效的技术支持下,使得机械控制及信息处理性能得以优化,并在性能可靠的机械装置支持下,构建出功能强大的系统,与机械工程及电子控制工程密切相关。实践过程中重视机电一体化发展,将更多的信息元素融入到机械电子产品中,有利于提升这类产品的潜在价值,从而为机械电子工程更好的发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所谓的控制工程,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工程技术,在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问题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过程中了解控制工程的相关内容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工程控制论,并了解计算机及其它相关的理论,促使控制工程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当前形势下控制工程很有用中融合了多种技术,像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因此,为了促进机械电子工程发展,充分发挥出控制工程的实际作用,需要落实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2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基于模糊控制工程的机械电子工程

结合机械电子工程的实际应用概况,可知其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加工流程复杂化的特点,对控制方法的要求非常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在控制工程的支持下,将模糊控制工程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中,促使其加工过程中的程序得以简化,且实现对机械电子工程中复杂加工问题的有效应对,满足其产品生产制造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在模糊控制工程的支持下,机械电子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偏差范围将会得到科学控制,进而提升其整体的生产实践水平。

2.2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机械电子工程

作为生物学基础上所得到的重要控制方式,神经网络控制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功能强大的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应用范围扩大带来了保障作用。实践过程中若将神经网络控制方式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中,能够实现对机械加工中大量数据的科学控制,促使机械电子工程生产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为其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及生产水平提升提供保障。因此,机械电子工程发展中应注重神经网络控制方式的合理运用。

2.3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机械电子工程

为了使机械电子工程发展中能够实现对控制工程的高效利用,也需要充分地考虑控制工程作用下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为:①基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机械电子工程,能够使整个生产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并保持机械电子设备良好的使用功能,促使机械电子工程的潜在应用价值不断提升;②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支持下,机械电子工程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将会加深,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变化。同时,为了实现机械电子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科技化与创新化,也需要重视自动控制系统的引入。

2.4基于专家控制的机械电子工程

实施机械电子工程中的磨削生产计划时,为了满足其精度控制要求,应考虑控制工程支持下的专家控制方式使用。在此期间,基于专家控制的机械电子工程中磨削精度控制,将会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形问题、磨削力等不同因素的科学应对,使得机械磨削精度得以不断提高,保持其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机械电子工程中若加强专家控制系统的构建与使用,将会使其磨削加工中的误差控制的有效的范围内,给予机械电子产品质量提高必要的支持。长此以往,有利于加快我国机械电子工程发展速度,促使其磨削加工精度控制水平不断提升,保持产品良好的加工质量,降低加工问题发生率的同时优化机械磨削加工控制方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电子工程发展过程中,若引入控制工程,扩大其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有利于实现机械电子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而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机械电子工程发展中应给予控制工程的合理应用更多的重视,从而使机械电子设备性能得以不断优化,并拓宽机械电子工程的应用领域,满足实践生产计划实施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禹志.浅析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7(09).

[2]崔海花.基于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05).

第9篇:机械与电子论文范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 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157-02

1 概述

机电一体化也叫机械电子学,它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相互影响、渗透与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首先在汽车上应用,7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广到工程机械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工程机械的面貌,实现省能化、自动化、智能化。据调查,现阶段国内外许多高性能工程机械普遍应用电子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并且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衡量某种工程机械性能的高低是看其机电一体化水平的应用程度。

2 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和工程机械的关系

现阶段工程机械较传统工程机械来说各种性能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如操作舒适性提高;机械功率高且能耗小;可靠性提高;作业精度及作业效率提高等。工程机械各种性能的提高正是因为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到工程机械中,使得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目前现代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都应用了电子技术,表现为应用电子控制装置(系统),这种装置(系统)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诸如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拌和设备称重计量过程的自动控制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越来越先进、结构越来越复杂的电子控制装置将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程机械上。

2.2 机电一体化对工程机械功能的改进

现代工程施工通常要求工程机械具有较高的性能:1)具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功能、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功能;2)机械功效高且能耗小;3)技术性价比较高;4)自动化程度及精度越高越好;5)使用成本较低;6)操作安全、简单,使用寿命长。

下面对现代工程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进行说明。

2.2.1 控制柴油机

发动机排放质量与最低油耗间的矛盾,给柴油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冷风扇的转速随温度的变化自动控制、电子节能液压泵系统减小能耗、根据负荷条件自动调节柴油机油门、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等装置的应用,使柴油机在各种变工况下自动选择能同时满足经济指标和排放指标的最佳喷油定时,充分实现节约能源、净化排气、提高效率的目的。

2.2.2 保证成品的作业精度

电子控制系统应用到工程机械设备上,不光使称量精确且过程自动化,同时避免了人工测量误差较大的弱点,提高成品的作业精度。如混凝土搅拌站的计量过程大多都实现了自动化,这种电子计量系统广泛采用微机控制。推土机上采用激光导向和电液伺服控制技术,自动控制铲刀的切土深度,减少了推土机往返作业的遍数和行程,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2.3 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

传统工程机械的燃料能量利用率仅为20%左右,非常低,所以提高能量利用率在现代工程机械的发展中势在必行。新型节能控制器(OLLS系统)应用于日本小松公司生产的新型挖掘机上后,燃料可节省23%,节能效果良好,因为该系统能使发动机转矩和泵吸收转矩经常保持在最佳配合状态,可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功率,使作业机构动作迅速,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时在使用质量差的燃料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的情况下,由于微机控制系统能自动调节油泵吸收转矩,不会出现以往发动机冒黑烟或停车的现象。

2.2.4 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

电子监控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置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监控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运行状态,在故障发生之前预先发现问题,从而避免损坏机件事故的发生,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同时能动报警并准确地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提供处理方法,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降低设备故障率及停机台次,保证设备安全、稳定及长周期运行。如日本三菱Ms160O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美国卡特皮勒公司生产的936型装载机等都备有电子监控报警系统。

2.2.5 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方式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作业精度也不会受到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的影响,达到提高工程机械的运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例如,日本和欧美各国研制的新型挖掘机可实现作业模式自动化,工作装置—铲斗的形状与运动轨迹可由操作人员预先在在自动化的挖掘轨迹控制板上设定,完成后各种传感器将信号将传输到微机控制系统,动臂、斗杆和铲刀受到微机系统的控制而按预设定动作,完成各种特定形状和断面沟槽和斜面等,从而减少操作人员因经验不足产生的误差或事故的发生。

2.2.6 提高安全性

为了防止了翻车和断臂事故,提高作业安全性,国外塔式起重机和轮式起重机大多装有微机控制的力矩限制器,一旦超负荷立即发出警报。此外,国外的许多井下挖掘机采用无线电遥控装置,实现无人驾驶,使工程机械在有放射性物质污染地区和高温或水下等危险地点上进行作业。

3 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展望

目前,国内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远落后于日本和欧美等国,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未来应该加大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今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

3.1电子控制理论

随着以微电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推动了自动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上应用和推广,成为工程机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等。自动控制技术可应用于工程机械作业的控制和操纵,比如摊铺机应用基于CAN总线的工程检测系统,实现自动找平、行驶速度和车辆转速控制。目前,最优控制方法和自适度、模糊控制方法被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广泛采用。

3.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及输出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主要是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处理技术成为促进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尚需研究开发的课题有:人机接口装置信息的智能化、可编程控制器的标准化等。

3.3传感器技术

目前,现代工程机械上传感器得到广泛应用,发动机应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等来检测和控制发动机的运转状态;沥青摊铺机上角位移、倾角等传感器的应用使摊铺机在工作时实现自动找平且行走速度不变,摊铺出来预定的平整度、坡度和厚度的路面。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可靠性与稳定性不断提高,精度越来越高,采集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并将向集成、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越来越多种类的传感器将应用到工程机械上。

4 加快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4.1 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总体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日本和欧美等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服务面太窄,产品结构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少;发动机、液压系统和传动系统等基础零件质量一直不过关等。

4.2 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1)重视科研技术开发工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全面规划,实现多层次发展,循序渐进,从完善普通低成本的数显装置,电子化仪表做起,逐步实现设备的半自动化,如带有一定职能的工程机械专业系统,到最后实现机械与电子深度结合的产品与系统,如工程机械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2)振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把立足点放在提升基础技术和基础部件水平方面来。应采取国内突破,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以及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配套各种模式并存的方针;3)改变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在人的知识结构上体现“一体化”。 我国工程机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必要的调整和改革,让其学习有关新技术成果方面的知识,学习有关控制论、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5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今后将继续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遵循设备使用和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想更好地融入科技含量越来越浓厚的现代工程施工中,维修和管理人员尽快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黄洪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