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机械制造理论范文

机械制造理论全文(5篇)

机械制造理论

第1篇:机械制造理论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低碳;制造理论;技术

引言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以往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大量开采资源和能源,导致严重破坏能源资源,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现阶段已经具备比较先进的低碳理论,为了健康持续发展国家经济,需要不断研究低碳理论和技术。

1低碳制造理论的基本概述

1.1低碳制造理论技术内涵

从本质上来说,低碳制造技术就是以最大化利用资源以及最小消耗能源为依据的现代制造方式,可以进行低碳生产,并且保证能够达到相互统一保护生态环境和机械生产的作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以上目标需要在每个生产环节中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机械生产以及资源利用等阶段,以便于能够达到增加节能减排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中逐渐发展形成低碳机械制造技术,此外还可以有机结合制造技术、环保观念、降耗技术、节能技术等,建立低碳制造技术,从机械制造方面来说,低碳制造技术具备一定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和改进机械制造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具备先进的低碳制造技术,存在更加丰富的内涵,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低碳制造技术。

1)应用清洁能源技术。

目前,应用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有潮汐发电技术、生物质技术、水能技术、沼气能技术、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等,合理利用上述技术,不但可以降低消耗传统煤炭、石油能源的产量,还能够有效降低排放污染的含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1]。

2)低碳设计制造技术。

低碳设计制造技术主要基础就是生产流程、制作设计方法、模型设计等,能够涉及很多领域。现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低碳制造技术,低碳制造设计数据库、低碳制造设计优化模型、低碳制造设计标准、低碳制造设计评价基础与流程、低碳制造设计方法和原则。

3)低碳制造技术。

对发展低碳战略方面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制造技术,低碳制造技术是面对实际机械生产的。在现阶段低碳制造技术主要有制造过程低碳技术、制造工艺低碳化、车间低碳技术优化等,实际应用低碳制造技术主要就是处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报废品、废弃以及油污[2]。

1.2低碳机械制造体系

低碳机械制造能够被当做在生产过程和系统资源,释放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低。现阶段,使用产品、物流运输、资源利用、生产制造等方面应用低碳机械制造技术。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据相关方式来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进行节能减排,从而达到机械制造目标。低碳机械制造体系包括原材料的开发、生产过程低碳能源和低碳化、低碳设计技术等三方面构成。其中由生态化设计、模块化设计以及轻量化设计构成低碳产品,低碳生产过程由生产管理、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构成,原材料和低碳能源包括能源和原材料[3]。

2机械制造中低碳制造技术的应用

2.1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在具备一定产品使用性能基础上,保证降低产品重量。轻量化设计是集性能、成本、配套设备、总量的一种综合设计优化方案,轻量化设计主要就是能够降低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消耗,以便于整体增加利用能源的效率,达到有效控制产品碳排放量的目的。轻量化设计在物流运输工程中降低污染排放以及能源消耗,例如,运输车尾气。德国奥迪公司首先合理应用钢的强度和铝的轻质的特点进行设计,能够降低车身重量,达到降低设计制造的能源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4]

2.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依据不同需求来优化组合功能模块。模块化设计机械产品属于实用的、前沿的一种设计机械产品方式,现阶段,由于不断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在航空航天、机械、军事、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低碳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核心实际上就是依据不同系统功能把系统分为不同步模块,然后优化设计组合不同需求模块,形成不同的产品。机械产品设计的时候会出现一定非功能单元。实际应用生产的时候如果利用相同标准来衡量非功能单元,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能源和资源,极大程度影响产品使用功能。以此衡量优化机械产品的时候应用模块化设计能够保证在正常产品功能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模块化划分机械产品,利用功能模块来制造机械产品,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便于及时改变低碳制造技术问题[5]。

2.3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设计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设计生产产品时,应该充分分析资源循环再利用和环境影响的相关问题。现阶段,国内不断发展绿色生态文明,已经广泛应用生态化设计。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可以仅仅考虑片面利益,也应该分析环境影响。在选择设计原材料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使用绿色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此外,也要增加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生态设计中应该包括废物利用和回收,尽可能重新制造能够被翻新、降解的产品。生态化设计可以降低产品报废、生产以后环境污染问题,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献礼,陈涛.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16(1):1-8.

[2]陆明.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才智,2011(29):38.

[3]李大涌.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41.

[4]王琴,王天宇.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1):228.

第2篇:机械制造理论范文

1.1生态化设计

就我国目前发展状态而言,生态文明应紧密联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社会文明,令不同方向的文明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我国目前已经有不少机械制造企业开始认识到低碳、环保、节能生产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实施初步改革。最初企业的改革尚存在一定盲目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已经由传统单纯追求总产值,增加新生产项目状态,转变为展开制造、生产工程的同时综合考虑环境成本以及资源成本,对环境的负载压力极大下降,在生产上更注重综合、稳固发展。机械制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从实际着手,不仅要保证制造的经济产值,还需要减少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相关原材料的消耗。在低碳制造理念下,机械制造企业能够利用生态化设计,不仅保障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还能够极大减轻对生态效益的损耗。原则上生态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在制造、使用等多项环节中对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中生态化设计应用广泛。生态化设计促使人们不再片面的追求短期利益,而是用长远的远眼光考虑到现阶段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有所作为。对于机械制造产业而言,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可优先采用可重复、可循环、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一方面保障材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减轻材料消耗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废旧材料以及回收材料也应列入生态化设计范围之中,对各类型资源尽可能的翻新、分解,并制造出新的产品。将低碳制造理念运用于机械制造中能够极大减轻产品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对企业的生态化建设以重大。

1.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指的是通过不同功能的模块加以优化组合,保障不同需求的生产。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更为实用、前沿的达到生产要求,对于绿色环保理念更是加以利用。在模块的帮助下,机械制造不再会浪费更多的原材料,且在制造生产的时间上极大节省,同时也减轻了人力资源的消耗。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且这些理念在航空航天、机械、军事、电子等多方面均广泛应用。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能够根据不同,功能将系统分为不同模块,之后通过模块之间的组合,按照需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模块功能划分主要原因在于在机械制造产业中,非功能性单元种类较多,而能源以及机械资源的浪费便由此出现。这里浪费会对机械的维护以及运行产生影响,且对机械制造产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阻碍。另外,目前尚无一个唯一标准来衡量机械制造产品中一些非功能单位。因此在实施了模块化管理后,资源消耗以及能源消耗能够被合理地划分以及评估,一方面保障了设备的可靠性与功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与能源。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在实施低碳制造理念时必须对制造技术所产生的成效加以验收,了解这一理念为企业带来的资源节约程度。

1.3轻量化设计

轻量化设计属于优化设计的一种,是能够综合考虑配套设备、产品性能、产品成本、产品重量等多方面因素的设计方式。目前在我国汽车、军事、火车、船舶、机械等领域均运用了轻量化设计,在机械制造企业中作用重大。轻量化设计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点分述:首先,轻量化设计能够降低噪声污染,对环境中的噪声予以控制;其次,轻量化设计能够在降低原料以及能源资源消耗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碳排放量,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最后,轻量化设计能够缩短原材料与加工制作之间的过程,减少在原材料加工、本成品及成品安装、物流运输、产品调以及运行使用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提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上可能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现象,未综合考虑环境与资源成本。在采用了生态化设计后,企业能够从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控制能源等方面的消耗,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实际行动既保障企业经济产值,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结语

第3篇:机械制造理论范文

机械制造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然而在实际工程制造领域中,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于知识管理这一思想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少。在国内,南京理工大学的相关研究者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制造企业的概念,知识型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在原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以知识资本为战略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直是以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知识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不断的发展,使得知识密集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如何开展知识管理,在实际运行中缺少实践经验,对其中复杂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解决问题方面也没有深入到整个机械制造和知识管理中,使得知识管理仍停留在支持知识共享和重要的技术方面,无法满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需求。

2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得应用

2.1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框架

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复杂性、未知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共享,还需要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知识来满足实际需求。知识管理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过程、技术、企业文化。其中如何通过企业文化的改进来促进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机械制造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充分利用、综合各项新技术和设备,以便促进对知识的管理。根据欧美等国家的研究建立了综合知识管理在实际开展中的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效果评估、知识管理策略、人与社会化的知识管理问题、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案例分析和应用、知识共享等。

2.2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有技术和知识管理的融合

其一,融合知识管理中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软件MRPI系统的基础上,以企业供需链管理为主,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辅,融合了SE、E-DI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每个环节的运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组织、规划、指导、协调、控制等,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构成标准的通畅的动态反馈系统,使得企业管理向一体化、区域同步化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和柔性,促进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二,融合入知识管理中的SPC系统。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据统计方式进行过程控制的工具。在制造企业中,一般会采用SPC技术对产品的质量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区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并对异常进行预警处理,提醒技术人员采取异常消除处理,确保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SPC的操作过程需要确定被测量、描绘控制图、数据采集、过程分析等步骤进行,其中被测量的确定和过程分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基础上。

3结束语

第4篇:机械制造理论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信息化

1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在理论教学方面,针对繁多的知识点,尤其课程内容大多是对实际加工过程的描述和分析,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就会感觉课程内容相对单调、枯燥,通过教学设计,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很好的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堂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以视频的方式加入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对先进制造基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②将材料成型过程中零件的变形过程做成动画,融合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的分析成型过程中的应力与变形;③通过计算机技术,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制作装配体的爆炸图,让学生对机器的装配和拆分过程能够很好的掌握;④借助于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模拟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观看者如若身临其境,对加工过程有深刻的认识;⑤应用Master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及加工仿真,模拟中不但能显示刀具和夹具,还能检查刀具和夹具与被加工零件的干涉、碰撞情况,使学生体验复杂曲面的加工过程;⑥应用ADMAS对秸秆打捆机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加深学生对两件结构加工工艺性的理解;⑦将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制作运动小车,进行先进制造技术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⑧利用ANSYS对零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求解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让学生对材料成型过程结构设计有直观的了解。在应用以上软件工程中,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所有的操作过程都结合课程内容提前操作并录制成视频在教学中应用,对于数控仿真软件提前编制好G代码程序,课堂上调入程序现场演示。

1.2课后措施-针对性专题

为了强调某些难理解的知识点,每节课都会留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下课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视频,在下次课提问或者在课间以学生讲授PPT以及播放相关视频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课堂问题导学法,提出问题,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短轴类铸件在车外圆、钻内孔后的变形会怎样?大型箱体类零件镗孔后孔的圆度超差的原因?四爪卡盘的拆装视频?丝锥在攻丝过程断到孔里面如何拿掉?等等。

1.3业余小组参与项目及学科竞赛模式

将部分学生组成业余小组,以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为抓手,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然后根据项目内容设定多个课题发散设计,形成多个小组,鼓励学生创新设计,申报专利,并参与“全国智能农业装备大赛”“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3D创新设计大赛”等多种学科竞赛,反过来将竞赛结合课程教学,形成“任务式教学”的思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在课堂讲授时有意识地增加图片、视频、动画以及软件应用等先进信息技术和针对性课后专题,尽量结合生产实际,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通过案例和课堂问题导学等等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实验教学是提高工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通过8个学时实验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例如,通过型砂性能实验通过配制型砂、制作试样、测试各试样力学性能及透气性,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在先进制造技术试验中,无论是数控线切割还是激光加工,都鼓励学生独立设计方案、计算机绘图、独立加工制作,使学生对产品的生产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金属工艺实习教学模型陈列柜进行开放,同时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列入陈列柜,激发学生比、学、超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3结束语

总之,由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存在的课程特点,导致教师课堂难教、学生课堂难学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个人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的方法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通过有效方法的实施,作为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在课堂上获得了更好的授课效果,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也获得更好的效果,更有效地培养了实践创新能力,相关同学在国内各种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利,杨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2):260-261.

[2]秦园园.浅析我院《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200.

[3]李玉平.《机械制造基础》应用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7,22(06):109-112.

[4]周京博,刘利剑,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111-112.

[5]苏再军,黄艳香.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08):200.

[6]肖志锋,张帆,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及实践》教学改革[J].农业工程,2017,7(03):150-152.

[7]巩亚东,朱立达,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4-5.

[8]王应彪.农林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6,44(09):46-49.

第5篇:机械制造理论范文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工程伦理教育;机械制造装备

0引言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启动的一项部级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是我国主动实施的面向未来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1]。新工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德才兼备的总体要求,新工科培养的人才除了具有前沿的学科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家国情怀、工程伦理、跨学科和系统思维等综合素质[2]。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工程师的主要储备人才,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思维,提高他们的工程伦理决策能力,有助于他们能更好地承担未来工程师角色责任以及在未来的工程活动中履行角色责任[3,4]。地方高校的新工科建设要与其现存的教育及教学改革密切结合[5]。机械制造装备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及金属切削刀具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等。该课程的知识面较广,与机械加工制造生产实际联系紧密。高校围绕该课程及相近课程展开了大量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王利等人[6]探讨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徐学林[7]拟出了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新思路。杨赫然等[8]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在课程的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机械制造装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从盐城工学院的实际校情出发,选取机械制造装备课程作为教研载体,尝试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使本科生在专业教育中接受工程伦理教育,培养本科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意识。通过机械制造装备课程中融入工程伦理教育的教学实验,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适应地方应用型大学的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途径。

1工程伦理教育现状

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部分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国外开展的工程伦理教育。进入21世纪,工程界、教育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关注持续增强,最终形成工程伦理教育全面进入工程教育的一致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8年5月了《关于转发<关于制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要求从2018级起开设工程伦理课程作为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9]。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层面,本科生阶段的工程伦理教育还比较少。在本科生阶段推广工程伦理教育还面临一些困难:(1)教材问题。由于本科生实际接触的工程问题较少,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工程伦理问题常常隐含在工程问题中,通过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剖析方可探究工程伦理问题。因此,面向本科生的工程伦理教材不易选择或编写。(2)教师问题。部分教师对工程伦理教育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重视知识传授,忽略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工程问题中的工程伦理问题的积极思考,缺乏对工程伦理的深度理解,不能有效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教学。(3)学生问题。工程伦理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问题理念。因此适合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然而高年级本科生面临就业以及升学等压力,如缺乏合理引导和考核机制,就比较难吸引学生认真学习,造成教育效果较差,有可能使工程伦理教育沦为形式教育。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本科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可尝试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本科生的专业教育中,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工程伦理规范和理念,培养本科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意识。该方法可作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2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盐城工学院的机械制造装备课程理论教学为40学时,但该课程包含的知识面较广,教学内容繁多。因此,在该课程中增加工程伦理教育时,不能单纯地增加工程伦理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将工程伦理教育有机地融入该课程教学中。

2.1工程伦理教学内容选取

合理选取工程伦理教学内容,既要达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意识的工程伦理教学目标,又要内容适度,确保不影响机械制造装备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选取的工程伦理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当前关注点(升学、就业等)相关,还要和机械制造装备及机械行业易于关联。因此,重点选取了文献中工程风险、安全与责任和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两部分内容。

2.2工程伦理教育的切入点

在机械制造装备课程增加工程伦理教育时,需防止出现为了开展工程伦理教育而强行植入工程伦理知识,使机械制造装备课程的知识体系出现间断及跳跃的现象。此外,切忌生搬硬套工程伦理知识。否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困惑,还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紊乱。因此,需要在深度理解和掌握工程伦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课程中工程伦理教育的切入点,使专业课程知识较为流畅地过渡到工程伦理知识。

2.3融入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之一,课堂提问须精心设计,通过课堂提问实现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的目标。围绕机械制造装备知识点设置工程伦理方面的问题,通过提问和对学生回答的评述及补充,引导和强化学生对工程伦理的认识与理解。此外,可通过简单提问课后自学的相关内容,考察自学效果,并督促学生主动进行课后自学。

2.4融入课后自学

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较多,课堂上仅能讲授较少部分内容,为了使学生较全面系统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工程伦理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后自学。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自主学习工程伦理的理论知识,效果不理想。因此,也需要将自学工程伦理知识融入自学机械制造装备知识中,对自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包含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自学。

3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途径

3.1展开案例教学

教师在精心策划选编典型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与机械制造装备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一致性,还要考虑案例与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性,需要在案例中设计增加工程伦理方面的知识点。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作工程伦理方面的思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既要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装备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思维。

3.2学生主题演讲

(1)演讲主题。将机械制造装备的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知识点,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这些知识点作为演讲主题。要求在班级范围内每个知识点都被选取,且选择每个知识点的学生人数大致相当。在选取演讲主题时出现争端,要求学生们先自行协调处理,如争端不可调和,再联系教师协调处理。通过班级范围内学生演讲主题选择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调能力和组织责任感。(2)演讲内容。要求围绕演讲主题组织演讲内容,演讲内容必须包含工程伦理相关知识,演讲内容选材可为小项目、小论文和小设计等,但不允许节选教材内容。通过组织演讲内容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工程伦理知识,并可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查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演讲评分。教师要设计演讲评分表,并提前将评分规则公布到班级群中,使学生熟知演讲的要求及边界。通过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围绕该规则要求设计演讲的全过程,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目标和责任意识。(4)演讲规则。要求学生设计演示文稿(PPT),且要撰写演讲稿。要求学生设计演讲过程,演讲要具有逻辑层次性,还要体现对工程伦理方面的思考。此外,演讲时间必须控制在5~7分钟内。

3.3考核方法改进

考核方法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指挥棒”,为了可以有效地考察机械制造装备中的工程伦理教育的成效,需改进机械制造装备的考核方法。目前盐城工学院机械制造装备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模式。对于机械制造装备中工程伦理教育的效果,宜采用平时成绩的方式考核。因此,我们对机械制造装备课程平时成绩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占比做了些调整,调整后的平时成绩由主题演讲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作业成绩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成绩的占比依次为50%、30%和20%。如此即可将主题演讲和课堂提问作为工程伦理知识考核的主要形式。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