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插画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插画课程总结

第1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83-2

中高年段的语文插图与低年段相比有所不同:首先,由于课文难度增加,中高年段插图篇幅变小,每篇课文的插图数量也减少到一至两幅。有学者通过教育实践证明,小篇幅插图的信息密集度要大于大篇幅插图,因此大篇幅的插图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群体,小篇幅的插图更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群体。其次,由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变强,中年段的插图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插图更多运用了写实手法,如各类人物、科技的照片、写意画、工笔画等等。那么针对中年段插图特点,是否就要关注学生动眼、动口,而淡化围绕插图动笔辅助教学的功能呢?笔者认为围绕插图动笔不仅仅是低年级孩子的需要,中年段的孩子也一样喜欢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并且在他们随着成长等各项能力提高的有利条件下可以更好地开展以动笔方式的辅助教学,让学生不仅用眼睛观察,用脑袋思考,用嘴巴说,更多的课文插图可以用笔去写去画,在注释、描绘的同时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更喜欢插图,生动地学习课文。

一、结合插图特点带领学生进出文本,理解课文,优化教学

细究中高年段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我们可以简单归为三类:一是人物类,如《虎门销烟》中林则徐的塑像;二是事件类,如《番茄太阳》中明明与“我”的对话场景;三是景物建筑类,如《沙漠中的绿洲》中的阿联酋地貌。这些插图有的旨在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的意在突出课文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不同类型的插图特点,教师用动笔的方式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优化教学。

(一)结合插图预习课文,导入新课

教学有写景状物类插图的课文,可以用给图上事物画轮廓或画出文中所描述的事物的方法来预习课文。如《恐龙》一课,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可以给文中只有解说而没有画出的三角龙补白,也可以用给图上恐龙画轮廓的方式让学生预习课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预习,并且在预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文中描写的各种恐龙形象。

教学有人物类插图的课文,常用在课堂开始,可以利用人物背景资料导入新课。如教学《军神》时布置学生课前查找人物资料写在书中照片插图的旁边,上课时请同学们介绍故事主人公背景等相关资料。这就像是在制作人物卡片一样,除了激趣,还可以为复习服务。有时也可以以图设疑,再指引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感知课文,在字里行间寻找人物线索,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结合插图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这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课文中描绘事件类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画面之不足。

请学生在书中空白处把图中缺少的“虎”(实际上是一块插入了白羽箭的大石头)画出来,不仅激趣,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文,以石代虎;也在观察插图与绘画的同时,认识了古代的白羽箭;更能从作品交流中形象地明白白羽箭是“深深地扎进”石头里,从而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阅读本身有乐趣,如果和听音乐、观画面、游戏、摘抄等多种活动结合起来,学生既动眼,又动口、动手、动脑,就更有乐趣。”由此可见,给画面补白的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创作乐趣,在这种创作中,学生需要仔细读文,运用想象、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再造一幅更完整的插图。在这个过程中,课文内容变得形象鲜明,教学目标就逐步达成了。

除了事件类的插图可以帮助理解课文之外,写景状物类的插图也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形象地认识事物或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如《荷花》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用笔勾边的方式学习荷花的三种姿态,加深印象。

古诗教学也正是如此。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别、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诗人思想感情的深刻与否等因素的制约,使古诗教学的“解词析句,体会感情,领悟意境”等系列目标难以达成。小学语文教材为古诗精心选配的插图意境清新、含意深长、引人入胜,可以通过观察赏析来辅助教学。

(三)结合插图总结课文

教学有人物类插图的课文,有的学生可以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物身上体现的某种精神品质,作为学完课文后的感悟与总结。如学生学完《菩萨兵》一课后,教师请学生就刚刚所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写在文中人物塑像的空白处。给学生写的时间也就是在给他们充分思考与自我总结的时间,让学生再次明确文章的中心,并且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四)结合插图布置个性化作业

中年段的很多叙事说理性文章是进行小练笔的好题材,有的在课后的习题中就布置了相关的续写作业,学生在习作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视野,并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新的感悟。除此之外,插图它本身的色彩美、形象美比文字更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在教学一些有风景建筑类插图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以画的作业,但前提也是依照教学需要而定。利用不同的绘画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描述的意境或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同时又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结合插图动笔是为课前、课上还是课后服务,都必须正确地配合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插图类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到真正的优化教学。

二、借插图辅助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之大。这些图形象、逼真、生动、具体,客观地再现了教材的内容,弥补了语言文字表达的不足,给学生以无穷的想象。因此,结合插图动笔辅助教学除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之外,对于帮助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学生动手的同时就是对插图细致观察的时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因此,教学要使画面“动”起来,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会画外的意境。

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经常接触、观看文中的插图,特别是其中优秀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插图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和社会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幸福美好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对课文的理解用写的方式或画的方式概括出来,必定有思维创造的过程。如给插图配上韵味无穷、饱含哲理的诗句,配上工整又不乏美感的对联,配上简练的题目……

三、在实践中结合多种动手方式优化教学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和不同内容的插图,设计的教学思路也可能完全不一样。利用插图辅助中高年段教学,除了我们常见的看和说,动笔的并不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实践中笔者发现动笔辅助教学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画、写和写画结合。

画:画的方式很多,如沿着插图轮廓构边、临摹,凭想象创造新的插图,依据书上内容补白等等。不一定要求学生具备美术基础,只要学生感兴趣,能真正辅助课堂教学即可。画的方式依据课文插图的类型和教学需要而定,如果教学需要借助图中事物的形状直观地理解文字,可以用沿着插图轮廓给事物构边、临摹的方式;如果教学需要学生补充和插图相关的内容,可以采用联系课外绘制新的插图或卡片的方式;如果教学需要学生加深对文字优美、境界深远而无插图的课文理解,则可以采用在文字旁附上创造性插图或给画面补白的方式……

写:写比起画更容易上手,能写的内容也很广泛,如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介绍、自己读文的感受等等,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甚至可以是一首诗、一副对联。不同的内容为不同的教学任务服务。

写,正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创造、理解、建构、体验,形成自己独特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会调动一切感官,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大脑中储存的一些信息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这样,不仅在教学时激发了学生兴趣,以后学生再翻阅的时候,文字连同插图就会生动地浮现在眼前,对学习能力偏下的学生有特定的补偿性。

写画结合:也就是说,动手方式还是依照课文的特点来选择,可以有机地结合前两种方法。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学习海底动物之后让学生在插图中把各种动物对应的名称标示出来,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插图介绍动物。课文学完后再让学生想象或查找资料补充插图或绘制插图,通过动手、想象、联系课外知识体会海底的物产丰富。

插图――一位特殊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在动手画与写时,给学习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浓厚的兴趣,更多的是在动手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各方面的学习能力。然而成长快乐,不在乎一朝一夕,我们关注的是孩子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寄予几幅图的教学。长路漫漫,酒因久而香,如何让学生结合插图动笔时优化语文教学,教师要选用恰当的时机,视教材而定,在学会了基础教学方法后灵活应用,而不必也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式。

第2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能力

Abstract: Raises student’s ability using the illustration: First, raise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ility; Second, raises student’s observation ability; Third, raises the student imagination and the rich emotion; Fourth, raises the student language performance and the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using illustration; raise; student ability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1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

1.1结合插图,初步感知

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如果老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就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如我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周总理的衣着打扮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从插图中人物脸上的表情你又看出了什么?课文题目叫《难忘的泼水节》,让人“难忘”在哪里呢?由于学生好奇心强,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比尾巴》一课的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小动物尾巴的特征与插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借助插图中所画的小动物用尾巴在干什么,让学生来回答他们各自尾巴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比如一年级的连环画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师就要紧紧围绕本文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插图的能力,了解壁虎尾巴再生性的功能。

3利用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

4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在教《清澈的湖水》第二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我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山石让他们展开想象,

第3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一、观察插图培养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结合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如我在教学《亲人》时,先指导学生看图:从小姑娘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在这里干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捧着小姑娘的头?从年龄上看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课文题目叫《亲人》,她们真是"亲人"吗?由于学生都有好奇心强的心理,可以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课文内容上来,也为掌握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声、韵母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声、韵母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根据各自的插图,我采取启发联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a"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们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 的读音,可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可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文秘站: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结合插图,总结课文。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师生情》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看图后总结:图中三位小女孩的体态和神态各是怎样的?她们为什麽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她们在门外深情地看着、等着,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二、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如从二年级起就要培养有顺序地观察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三、观察插图培养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

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从帆没有张起来,可以联想到是逆风行驶;从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纤夫们都在使劲;从纤夫们的衣着、外貌、神态可以联想到他们的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从而体会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4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一、火眼金睛――发现配角的独特作用

1.插图具有培养观察力的作用 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告诉了我们观察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与能力。

2.插图具有培养理解力的作用 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利用插图理解文字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画面,直观地理解词句意思,如此图文结合,可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

3.插图具有培养想象力的作用 课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是无声的,是课文内容的体现。也正因为它的静止与无声,为学生在观察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他们透过画面想象隐含在背后的事物,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电影场面感,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插图具有培养表述力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几次简单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

二、随机应变――调整配角的登场时间

1.开门见山,导入新授课文 放在讲读课文之前利用插图直接导入新课,主要是为了激趣,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开门见山”式地使用插图的方法简洁、有效,能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后面的新课学习作出很好的铺垫。

2.润物无声,结合课文理解 在讲读课文中使用插图,主要是实现图文结合,以文赏图。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此时若能利用插图,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画龙点睛,课后归纳总结 有的插图放在讲课文之后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主要功能是赏析、深化对课文的认识,体会文中没有表达和难以表现的内容。课文中的很多插图都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再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依据插图,联系课文,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并发挥插图的整体性记忆功能。

三、因图制宜――彰显配角的最大魅力

1.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由图引出课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文图的衔接点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

2.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插图往往同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密切相关,教师可利用插图作为解读难点的突破口,化难为易。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物的刻画,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同样作为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它也包含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生活体验以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高渡浓缩,精辟的理解或延伸,也有的是对课文某一片断精心的描绘,也有的是对课文重难点的直观展示。这些无不渗透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文章旨意的理解。

3.利用插图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插图的过程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这些插图,作出自己的评价,而给插图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大语文”教育者张国生就极力推崇这一方法,他在上“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展示了不同形态的荷花图,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给图取名或配以诗文。学生兴致极高,根据不同莲的特点,分别取名“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给图命名,用文字来诠释图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利用插图帮助记忆 古人曾经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的好材料。

5.利用插图渗透美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课文中,很多插图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中外文化名人、学者、民族英雄的插图凝聚着他们的人格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画像来感受他们卓越的思想、济世的抱负、旷达的胸怀,引起学生的景仰之情。

第5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手绘插图;招贴设计;高职课程;表现形式

将手绘插图运用到招贴广告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和较高的欣赏价值,受众通过招贴上的插画,能迅速准确地读懂它的用意,消除了语言的障碍。[1]本文对手绘插图在招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美学意蕴进行梳理,进一步探究其在高职招贴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一、概念

(一)手绘插图

手工绘制的图画和文字的共同配合组成了手绘插图。目前,除了表现在纸质上的绘画方式,还有呈现在数字媒介上的多种绘画方式,例如利用鼠绘、电脑三维图形软件加工等手段绘制的也属于手绘插图。因此,除了呈现在纸质媒介上的手绘插图,本文研究的范围也包括呈现在数字媒介上的手绘插图。

(二)招贴设计

招贴海报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其英文名为“poster”,也称作“海报”。招贴是户外广告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常见于车站、机场、道路、剧院、博览会、商业区、公园等户外场所,在外国也被称作“瞬间”的街头艺术。

二、手绘插图在招贴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美学意蕴

(一)手绘插图的艺术表现形式

1.写实表现写实风格即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真实描绘,很少对真实的物体进行异化和变形。写实风格的手绘插图运用在招贴中最大的优势是让观众能够较容易地辨识画面内容,从而准确接收招贴所要传递的内容。2.抽象表现抽象表现是剔除事物中个别和非本质的属性,提取出相似和本质的属性,主要以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构成画面。抽象风格的手绘插图在招贴中一般较为简单,但细细品味却往往令人回味无穷。3.装饰表现装饰表现形式是集总结、提炼、夸张、形变等一系列技法的应用形式,它强调事物形式上的美感以增加其感染力。它在招贴设计中往往对受众构造更强的视觉冲击,也更为简洁地表现出设计者自身风格。4.漫画表现漫画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政治漫画。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等国家出现了以幽默的漫画形象为特色的各种招贴广告,画面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对受众,尤其对儿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使用手绘与电脑相结合的图形表现形式中,漫画风格被运用最为广泛。

(二)手绘插图在招贴设计中的美学分析

从形式美的角度来说,将手绘插图运用在招贴中具有较强的艺术美感。它不是简单机械的图像累加,而是通过特定的形式创作来表达作者对事物看法;从功能美的角度来说,招贴中的手绘插图更能准确清楚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将信息简单明了地传递给受众,能有效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无论是在材料表现上,还是在笔触和肌理的表现上,手绘插图都蕴含着回归自然的人文情感,这种自然的状态是摄影或者电脑技术所制作的插图无法比拟的,因此这种方式可满足社会对原生态艺术的需求。[2]

三、高职院校招贴设计专业应用手绘插图的课程设置

目前,在招贴设计中完全运用手工方式绘制插图的情况已不多见,绝大多数都是采用电脑和手工配合完成,即先进行手绘插图创作,再利用电脑进行整理和编排。高职院校招贴设计专业学生既需打牢手绘基本功,又需能熟练使用电脑。专业课程设置要兼顾合理性、实用性、层次性、互动性。

(一)课程设置应具有合理性与实用性

招贴设计课程如果只是单一地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电脑软件技术来绘制招贴中的插图,只会培养出简单的绘图员,而不会培养出拥有专业素养的综合技术型设计人才。所以高职院校招贴设计专业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实用的手绘插图课程体系,手工绘图能力和电脑软件制作能力并重。

(二)课程设置应具有层次性与互动性

具体教学实施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能力,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其次,教学内容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符合手绘插图在招贴设计中产业化生产的基本条件。再次,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学习,从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目前较多高职院校往往容易忽视理论类课程的重要性,这一点需引起重视;最后,还应当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做到因材施教。例如,鲁迅美术学院插图设计工作室主任李晨教授曾说到:希望自己能教出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风格类型的插图作品。他不希望人们看到学生作品的时候想到的是这是某某的学生。这样就失去了他教学的意义。[3]

四、高职院校招贴设计专业应用手绘插图的教学培养目标

(一)提升学生创作的表现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就必须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对美的理解因人而异,所以,对于学生绘制的作品,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只需做大体内容的规限与点评,不需要硬性区分好坏,尽量少设定条条框框,让学生自由发挥;其次,多进行作品欣赏与交流,提升学生自身艺术感知力。例如,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只需为学生提供大体的艺术欣赏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进行交流,阐述个人的看法,总结优秀作品的共同点;再次,要加强美术技法训练,协调好电脑和手绘这两种表现技法,提升学生创作表现力,引导学生不断发掘新的表现手法,提升手绘插图在招贴设计作品中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营造适合创新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招贴设计课程特有的魅力,采用引人入胜的情景模式,使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养成对事物敏锐的察知能力。[4]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在互相交流讨论中碰撞出灵感和创意的火花;最后,及时进行评价总结。良好的评价总结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为后期的创作提供借鉴。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建立多元化的激励评价体系。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高职招贴设计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回归自然,体验和感知自然之美,从而开阔眼界,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艺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将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融入作品设计之中。真正优秀的手绘招贴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识;最后,定期开展国内外优秀作品欣赏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及审美意识。[5]

五、总结

手绘插图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在招贴设计中,不同风格的手绘插图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知。在招贴设计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手绘插图不仅没有失去活力,还使创作者的作品因具有独特的手工质感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也手绘插图广泛应用于招贴设计中,也会使手绘插图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慧.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2]姜芳.手绘插图艺术表现形式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3]王萌萌.在高校艺术类中普及插图设计专业与课程的必要性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5.

[4]刘虹.视觉传达专业手绘插图的延展性教学[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1).

第6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一次语文课后,我发现班上一个小女孩正在做手工,便好奇地凑近一看,原来她正在完成“大作”——皮贴画,用的材料是她妈妈皮件厂里废弃的皮边、皮角料等,真不愧是咱皮件之乡的孩子,懂得废皮利用。我不禁被她专注的神情所吸引。再细看那幅作品,画中景物栩栩如生,还呈现出别样的立体美。其实,自己的“画”是孩子眼中最美的!

翻开现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插图都会让人耳目一新。这些插图有的是照片、有的是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深深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着他们求知的欲望。它最明显的作用是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望着那孩子美滋滋欣赏大作的神情,我的脑海中便有了这样一个想法:为何不使用我们自己绘制的插图呢?既体现了我校的皮艺特色,又能巧妙地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使学生学起语文来省时、省力、省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插图的艺术性,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贴”在板间,情在心中

尽管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但我仍认为“插图”是不可或缺的,它的便捷、灵活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只不过随着新课改精神的贯彻,全新的理念应该逐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到凸显。

在语文教学中若能根据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地运用插图,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儿童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那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应如何巧妙利用这一宝贵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呢?

在平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每堂课的插图我都会预先精心设计,尽可能地体现图形美、结构美和整齐美,让它成为我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成为整堂语文课的一处亮点。

之前上一堂公开课《爱如茉莉》前,设计插图时,为了让孩子们被文中淡淡的真情所感染,于是,我抓住体现中心的爸妈的细节动词,看似无规律地写于画板上,再用白色的皮精心剪出三朵相偎相依的茉莉花,边上点缀以绿色的线条,淡雅清新。这样一来,这幅插图简洁、清晰、美观。相信这几朵洁白纯净的茉莉花所散发出的缕缕幽香,定会在课堂上弥漫开来,让孩子们沉醉于茉莉花般芳香的亲情中。那轻轻勾勒的几笔看似随意,实则有心。

老师们要善于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经过雕琢后,让它成为你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贴画”是我在插图设计中的常用的“伎俩”,也是让许多老师羡慕不已的一手“绝活”。真可谓是:画在妙处,贴得妙哉!花虽然是“贴”在了板间,但那份真挚的情感却早已留在心中。

二、师生共创,诗情“画”意

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课文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要好。于是,我更为自信继续研究着,充分利用自绘插图,给学生开辟合理的想象空间,提供自由驰骋的广阔情境。

闲暇时,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又在创作新的皮贴画了,原来是在准备参加“赵小校园文化艺术节”皮贴画制作赛的作品。他们一个个设计得精美绝伦,剪皮小心翼翼,贴画专心致志,俨然是一幅动人的立体画。突然,我联想到我们的自绘插图,“画”“贴”时不也应如此吗?当我们握笔、提剪、黏贴时,不能随意涂鸦,也得讲究技巧。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古诗《江雪》时,发现这首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通过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景象,抒发了作者孤独郁闷的心情和顽强抗争的斗志。虽然寥寥20字的诗句,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很难通过文字分析来体味诗中的意境。

于是,我就想来个大胆的尝试,示范起了插图的绘制。一边讲,一边绘,还注意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学生们边听、边看、边想、边记。我用手中的“笔”绘画,配以剪过的皮和布,巧妙布局于画面中,孩子们仔细看着我的每一个步骤。不多时,一幅与诗句内容相符的山水皮、布贴画就完工了。接着我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自学诗句,给老师刚绘制的插图找“碴”,再让他们根据诗的意境,加上诵读后的感悟,动手改画,再现诗中描绘的意境。他们顿时来了兴趣:读得书声琅琅,摇头晃脑;改得头头是道,技术还算是“精湛”。这样的创作,自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参与皮贴插画的绘制过程,体会诗的意境就容易多了。

创作插画时,需精技巧,要新方式。师生创作精心设计,细心勾画,小心剪裁,耐心拼贴,最终才能呈现出完美无瑕的画面,孩子们自然就会在“画”前驻足欣赏,在“诗”中流连忘返。

三、“文寓画里”,趣味盎然

自绘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些美丽的图画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好的插图既是对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体现,又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它渗透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思熟虑,对教学重点的研磨提炼,对课堂教学重心的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在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找机会适当运用插图,这样才能突出重点,以求最佳效果。要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步入“文寓画里,画添锦上”的境界。

当我看到孩子们用皮贴出的课文插图时,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到欣喜。他们用各色的皮剪出了绚丽的《五彩池》,亲手贴出《变色龙》的可爱模样,更用布和皮装扮出了一幅安宁、平静的《清平乐村居》图……在全新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早已把文中的字句印在脑海中,再让它变成画面,展现在眼前,分享着彼此收获后的喜悦。

学习《黄鹤楼送别》这篇“文包诗”的课文时,在和孩子们感受依依不舍的真情,吟诵李白千古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前,我大胆放手,让孩子踏上讲台,带领大伙儿一起学习这首送别诗。“小鬼”见有机会“当家”了,自然很积极,高高举小手,个个自信满满。选好小老师,给予充分准备时间,其余则先预习。“同学们,上课了!”一声令下,他踏上讲台,带着甜甜的微笑,笃定的神情,边讲边“画”的娴熟技巧。在感情诵读之余,文中描绘的美景:黄鹤楼、江水、孤帆……逐一在他手下“诞生”,再贴于画中,这幅自绘插图为他的讲课锦上添花。他讲得条理清晰,大家学得津津有味。他们,不就是优秀的“老师”和出色的“学生”吗?

第7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拓宽语文教育渠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插图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重要的课本资源,然而在教学中,师生忽视插图学习的现象屡见不鲜,多认为插图就是一张图,其内容无关大局,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殊不知,这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小插图,其作用却不可忽视。因此,要充分利用课本呈现的插图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一、运用插图组织教学

插图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可感性的特点,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教材中的插图用途广泛,我们教师切莫让插图“寂寞开无主”,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充分利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学生,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焕发出生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很多地方使用插图进行教学。

1.运用插图导入新课

如果一开课,教师就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将会给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在授课时图文并茂,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又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而激发灵感、激活思维,为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如,教《祝福》(人教版高中第二册)时,可让学生先欣赏文中祥林嫂的一幅插图,并适时提问学生画中人物的身份(乞丐)和年龄(看似六七十岁,实则四十多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祥林嫂的兴趣,然后教师可提问:是什么原因使一个正值壮年的女子看似一个六七十岁、朽木似的老太太。这样导入新课,能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去挖掘主题。

2.运用插图理解课文

插图以视觉的直观性、形象性再现课文内容,并且可以表达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这些特点使插图可以从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两个方面影响学生,调动学习者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整体记忆、想象和理解,从而对学生阅读理解产生积极的效应。有的课文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受生活实践所限,单凭文字叙述,很难有切身、直观的感受。而一幅插图的出现,就可让学生一目了然,理清文章脉络和作者思路。同时,又可以把插图与文字进行比较,切实感受作者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功力,从而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审美愉悦。

例如,《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他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难的问题。文中写到:“北上的列车到了南面,就用两个火车头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尽管这段话写得很清楚,可是学生没有见过“人”字形铁路,只读过这段话,要弄清“人”字形铁路是如何在山间修筑的,也是有困难的。因此,课文中加了一幅真实、美丽的插图,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人”字形铁路,一列火车的两个车头正冒着白烟,从“人”字形铁路折向西北前进。教学时教师借助插图,稍加指点,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体会出詹天佑的“杰出”。

3.运用插图把握人物形象

课本中的插图有不少是表现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如果插图与人物相关,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插图,使学生产生了解人物具体情况的愿望,激发其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感知人物的内心,以插图的直观形象促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故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有幅中年闰土的插图:脸色灰黄,皱纹很深;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又粗又笨的手里提着一个烟袋和一只长烟管,对“我”恭敬有加。学生一般可以总结出此时的闰土:面黄肌瘦,双眼红肿,手脚皴裂,神情木然。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个活泼可爱的闰土会变成这番模样呢?学生可以归纳出这是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凋敝,苛捐杂税,阶级压迫的结果。在肯定学生的总结后再反问:这样的现实难道不应该改变吗?这样的社会难道不应该改造吗?最后明确指出:这就是作者塑造闰土形象的目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图文对照的探讨过程中接受了新知。

4.运用插图理解诗词意境

我国一直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宋代著名文学家张舜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人作诗,讲究诗画统一,图文相生,图文并茂。如,《饮酒》(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中的图画展示出的背景:远方,耸立着高山,其轮廓隐约可见;近处,一株弯曲的松柏旁,埋着一行篱笆,五柳先生手擎小花,头顶蓑笠,微微前倾的身姿给人一种隐士的风度。目睹画面,便会有超凡脱俗之气韵。作者那种弃绝官场,回归自然的心境明白如镜。这种情景、心境“欲辩已忘言”,即使到今天,也很难说出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之妙处。

二、巧用插图训练写作

中小学生由于生活单调枯燥和缺少阅历,其作文的致命弱点是缺乏写作素材,因而文章显得内容空洞,华而不实。运用插图进行作文训练,学生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源泉,再不是无米之炊了。学生经过阅读教学,容易展开联想、想象、创造性思维;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也可以信手拈来,在笔下生辉,运用到语言的实践中去。运用插图进行作文教学,其形式可以写只言片语、日记,也可以写完整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运用插图,从教学环节上看,预习、上课、练习、辩论、课外活动、作文、写日记时都可以安排,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好这一丰富的“资源”。

1.巧用插图,设计拟题练习

高考作文往往要求“题目自拟”。可见如何拟一个好题目,也是作文考查的一个能力点。有不少的插图,仅交代课文出处,没有标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仔细观察插图的前提下,拟一个恰当的题目。这种拟题训练,可从课本中选句选词拟题,也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自行拟题。课文中的大部分插图没有标题,根据学生平时作文多不善拟题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带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插图画面的前提下,为课文插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例如,学习《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中第二册)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原诗中各选出两句诗为文中的一幅插图拟题。学生根据插图,有的选出的诗句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有的选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这类题目或能抓住画面的主要内容,或能透过画面体会内涵,都是不错的题目。诸如此类的拟题练习,可在教学中随时随地进行,既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拟题能力。

2.运用插图看图作文

(1)插图扩写

培养和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每一幅插图,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利用它训练学生写作,学生会“言之有物”,加上老师指点会“言之有序”。在学句学文的基础上,从同一个角度去扩写下面的句子、短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2)插图改写

训练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到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或者从几个角度看到问题。”由此,在学文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插图,改换一个或几个角度,指导学生联想,让学生改写插图。如改换观察顺序,改换表达方式,甚至改换叙述内容。这样,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自己配置插图,丰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就像文海中的颗颗珍珠,闪烁着耀眼而智慧的光芒。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在讲授、学习过程中加以重视,既可获得审美愉悦,又可同语文学习结合,为最终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希望广大同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能从单一的文本教学中解放出来,走一条紧跟时代步伐,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施娟.苏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及其运用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第8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语言表达

一、培养观察力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主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教师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能力。如从二年级起就要培养有顺序的观察能力。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先全面观察再重点观察等。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声、韵母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将声、韵母的音形与插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韵母“a”,是韵母教学的重点,而“o”和“e”的发音是难点。根据各自的插图,我采取启发联想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a”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图上检查嗓子的小女孩发“啊”音,并启发学生观察女孩梳着小辫子的头,引导他们将女孩的头部形象与“a”的形体进行比较。公鸡是孩子们熟知的,它的啼鸣也是孩子们乐于模仿的,教“o” 的读音,可让学生模仿大公鸡“喔喔”地啼叫。教学“e”时,可借鹅的名称帮助记音,并以鹅在水中的倒影促进字形的记忆。如此图文结合的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使枯燥无味的字母音和形变得具体形象,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培养想象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师生情》,从学生带着的雨伞等想象到外面正下着雨;从窗内的吊瓶想象到是来看望生病的老师;从她们踮着脚可以想象到她们那种急切想看到老师的表情。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画,从帆没有张起来,可以联想到是逆风行驶;从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纤夫们都在使劲;从纤夫们的衣着、外貌、神态可以联想到他们的悲哀、痛苦、不满和反抗,从而体会出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作者作画的意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中年级的写作打好基础,就要活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教学第四册《识字1》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表现春天的事物、场景,再在学习四组和春天有关的词语之后,就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的内容,在学生看、说的基础上,可以把它写成一段“春天来了”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根据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达到表述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插图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表达。例如,在三下课本《“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插图,一位教者在完成复述课文这一目标时,设计了以下的观察交流题——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行为,由人物的表现你会想到文中人物的对话吗?这一问题的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回顾,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建构,为复述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内容复述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加以创造性发挥。我们要牢记奈尔·诺丁斯在《教育哲学》中说过的这样的话:“一切知识都是人们建构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在这里运用了课文的插图,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这一认知的主体进行了对知识的自我创造。

总之,课文插图的作用远不止以上几点,就看我们如何去挖掘。观察是少儿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奈尔·诺丁斯. 教育哲学.

第9篇:插画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好奇心;性格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的问题

1.缺少童趣与幽默

如今的小学生好奇心越发强烈,对图片的兴趣也远远大于对文字的兴趣,如果插画缺少童趣和幽默,便会降低学生对整个语文教材的兴趣。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而言,比较有意义、有趣的、可以激发他们联想和想象的插图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绘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时候,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插图制作方式和制作风格,因为文章的插图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点,所以应格外注意插图的布置方式和风格样式。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绘制卡通插画,而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插图应力争简洁明了。同时,在插图的布置上,应采用分散式的小插图,便于在文章的各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插图不符合文本内容

在如今许多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插画都没有和文本内容做准确的对接,究其原因,是插图的制作流程过于程式化,重视文本内容而轻视插画内容。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如若插图和文本内容不相符,就极易使学生根据插图联想其他的内容,对文章文字内容的理解便会产生变差甚至是误解。因此,插图的绘制要紧扣文章内容,服务于文章中心内容的表达。

3.插图不符合课文意境

插图不能准确地表达文章意境,会让学生在理解时对文章中心含义产生分歧,而课文内容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就会被解读成各种各样的“版本”,非常不利于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总结和概括。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且比较顽皮,如果插画的内容与他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某一种事物或某一件物品相似,就容易造成小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主观上的改动,以符合自己内心对于插图的定位,这样的做法并非是由于学生不尊重教材,而是因为插画的内容与课文意境相去甚远,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语文教材插画的优点

1.插图内容简洁明了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简洁明了是一大特点,这也是由于小学语文文章解读难度较浅,中心思想比较好总结的缘故。简洁明了的插图内容会使教材内容看上去简单易懂,这就让小学生在潜意识里乐于接受这样的教材。同时,简洁明了的插图更能直观地表现文本内容,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时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插图中找到答案。

2.插图所表现的精神积极向上

这是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最重要的特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小学生看图胜过看枯燥的文字,通过这些富有我国民族精神的插图,可以更深入地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3.插图在课本中的颜色多为暖色,让学生乐于接受

在艺术绘画领域,颜色分为冷色和暖色两种,暖色调的插图会让小学生感受到温暖、舒适,乐于接受。同时,让小学生多看一些暖色调的插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内在品质,帮助他们营造“温暖和谐”的精神生活,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改进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建议

1.绘制教材插图的出发点应是符合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

简单易懂而能使学生快速理解的插图才算是成功的插图。小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能力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和大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乐于接受所有外界赋予他们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的插图还要做到在思想表达上积极乐观。同时,注重趣味性和色彩搭配也是插图制作需要注重的点,色彩的选择上多采用亮色和纯色,不可使用对比度太大或太小的颜色搭配形式,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颜色的搭配也要不同。

2.教科书插图的表现手法应符合课文类型

在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而插图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体现着插图之间不同的特点,如何在文章的合理位置合理地添加不同表现形式的插图,或是融合各种形式的插图,是每个教材插图绘制员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插图没有很大的创作空间的文章,如比较严谨的说明文,就应做到循规蹈矩,采取实物图像或是照片来表达文本内容,增强文本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基于上文所提到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优点和弊端,教材编排人员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不同的插图绘制和格局分布,融合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优点,改进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缺点,累积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插图绘制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更好地发挥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

总之,教材中的插图一直是最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地方,插图制作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整本教材的喜爱程度。插图的制作一直是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材编写时,编写人员一定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教材,进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