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门诊部感染管理精选(九篇)

门诊部感染管理

第1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130031)【摘要】医院环境质量、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频繁接触以及门诊使用的医疗器械等均能够引发医院门诊感染。注重医院门诊感染的管理及组织建设工作,做好防控门诊感染的科普宣教工作,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并对医院门诊环境、医疗器械以及医务工作者等方面实施定期检查,防控好医院门诊感染的重要环节与相关因素,有效控制门诊感染的发生,最终增强本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院门诊;预防感染;感染途径;感染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R2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98-01 医院门诊感染是指住院患者、陪护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在病人就医过程中在门诊各部门感染各种微生物的过程或现象。门诊感染始终是医院中十分重要的医疗隐患,可导致病人发生交叉感染[1]。预防感染并控制门诊发生感染是增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治愈率并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2]。笔者对医院门诊的感染原因加以分析,并探讨应采取的控制措施,旨在有效降低医院门诊感染的发生率。1 医院门诊感染途径1.1 医院环境质量对门诊感染的影响:医院住院病人的全部辅助检查项目均在门诊进行,而且门诊病人具有较大的流量,其病情十分复杂,因此门诊部、门诊大厅、门诊换药室以及门诊采血室均是各种致病微生物比较集中的场所,在门诊的桌椅,床位、门把手等各处均有各种病原菌,所以说门诊是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的场所[3]。1.2 医护人员所引发的感染:在医院门诊部门中,医生、护士与病人之间的频繁接触,特别是在口腔科接触更为紧密,此外,在门诊换药室、门诊注射观察室、急诊抢救室以及内窥镜检查室等也常有护患接触,医生与护士在对病人实施观察及治疗时,时常接触到病人的唾液、血液以及伤口等,因此发生交叉感染可能性较大。1.3 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医院门诊经常应用多种医疗器械,倘若消毒及应用不当,将极有可能导致发生门诊感染,大部分的伤口感染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细菌感染伤口所引发的。特别是口腔科所应用的器械比较繁杂,极易经多个途径引发感染,而且也给消毒灭菌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困难。各种内窥镜的广泛使用,使得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等可能通过内窥镜进行传播,其他科室包括急救室以及门诊换药室等采用的器械也可能通过与病人的接触而引发交叉感染。2 医院门诊感染的控制措施2.1 保持环境卫生,加强控制感染:(1)医院环境导致的感染是较为直观的,对医院门诊的公共部分以及所有科室内部环境的消毒灭菌及卫生管理工作应做到分工明确,开展目标管理。并对各科室的环境实施监测,定期开展综合分析与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并监督其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2) 门诊环境以及部分的消毒灭菌任务由门诊打扫卫生人员来负责,但这些人员通常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在操作方面不能达到要求[4]。为此本院注重对卫生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及必备的消毒灭菌技术,指导并监督其执行规范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尽量避免由于卫生员而引发的门诊交叉感染。(3)加强门诊微生物学的监测工作。对全部能够接触到的物体表面,所有诊疗室内的器械、消毒液、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等严格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2.2 严格控制由医务人员导致的感染:医务人员与病人的频繁接触是医疗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过程,这就免不了引发病人与医务工作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所以本院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共同学习《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以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尤其是针对实习人员、新上岗以及进修人员给予严格的岗前培训。在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将"慎独"精神发扬光大,将医院门诊防控感染工作始终落实并贯穿于整个医疗实践中,控制因人的因素而引发门诊感染。2.3 控制医疗器械导致的感染:(1)严格执行标准消毒医疗器械:严格执行卫生部的标准对全部器械实施消毒灭菌,对消毒过程做好记录,确保科室全部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均满足卫生部规定的标准。(2) 规范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医务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诊疗操作常规。医务工作者的不规范行为将为医院门诊发生感染遗留隐患。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本院门诊特别加强了门诊各科室的业务培训,开展"三基"培训,制定统一标准,定期进行考试,保证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的技术操作完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以彻底杜绝医疗器械的二次污染。3 小结综上所述,在加强控制医院门诊感染的实施过程中,首选要注重医院门诊感染的管理及组织建设工作,做好防控门诊感染的科普宣教工作,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并对医院门诊环境、医疗器械以及医务工作者等方面实施定期检查,将医院门诊防控感染工作始终落实并贯穿于整个医疗实践中,并提高病人的防控感染的意识,真正防控好医院门诊感染的重要环节与相关因素,有效控制门诊感染的发生,最终增强本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周纯燕, 高惠璇, 杜晓琳.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J]. 全科护理, 2010, 8(1): 155-156.[2]聂秀霞. 加强基层医院门诊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6): 777.[3]孙孝芹, 崔霞, 程军. 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7): 852-853.[4]叶建英, 何颖曦, 乔玉巧. 口腔科门诊感染控制与消毒灭菌质量监测[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11(2): 113-114.

第2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课题。门诊注射室是患者人流较集中的地方、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加强注射室感染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门诊注射室感染管理持续改进的措施,报告如下。

1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在门诊感染的管理中,医院领导十分重视组织建设,组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门诊部主任任组长,门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及责任人。负责科室内日常工作的监督及消毒灭菌的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现目标管理。

2 改善环境,加强隔离预防

随着患者就诊的不断增长,注射室的面积就相对狭小,空气通流不佳,布局不合理,隔离设施不完善。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院内感染率的增加。门诊注射室应该做到环境清新、布局合理、宽敞明亮、湿度适宜,地面、墙壁、天花板便于清洁及消毒,应保持清洁、整齐、肃静,尽量减少无关人员进入。三区即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显。有完善的卫生及消毒设施,如洗刷设施、排放污水设施。注射室内布局合理、设备齐全。

3 加强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全员意识应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和相关医院感染知识,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知识讲座,有计划、有侧重内容的教育,特别是对新上岗、进修、实习人员采取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注射室。在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控制和改善。

4 规范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观念

第3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82-02 中图分类号:R 7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9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广西从2005年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性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行性病诊疗技术准入制,在各市县医疗机构开展创建统一管理的规范化性病门诊活动。我院在2000年设置性病门诊,2006年通过卫生部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评审。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在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一介绍。

性病门诊特点及控制感染的意义

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种复杂,性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其他如尖锐湿疣、阴虱、阴道毛滴虫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等常见性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性病传播途径不单纯是通过性混乱传染他人,也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不注意病区管理,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就诊者的、类似的多样化,一般合并多种性病,菌株呈多种耐药;另一方面,规范化性病门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一对一服务的诊疗方式提供及时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管理,提高医院优质服务,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大大地提高了性病门诊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性病门诊存在危险因素的探讨

1.环境因素 以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的性病门诊是一个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于患者的高流动性,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导致的污染,在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不仅可能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长期处于病区污染的环境中,而面临着职业安全威胁。

2.皮肤黏膜接触污染

由于诊疗需要,常需暴露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以及生殖器、肛周部位,检查的同时进行现场采样,目的是保持标本的新鲜,还有各种治疗操作,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接触污染,如对淋病患者的检查易接触其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的取材培养等操作。传播途径是病毒或者细菌直接接触皮肤或创面,进入组织、血液,引起医院感染。

3.侵入性诊疗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是性病临床的常用诊疗手段,如尖锐湿疣,常用手术切除、CO2激光或冷冻等结合干扰素和白介素-2肌肉注射和病损内注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也可将体内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性病门诊亦是临床易发生针剌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2]。

4.手工操作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双手来操作完成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内容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着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乃至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手的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以及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机会增加的危险因素。

5.医护人员自身的相关因素 性病门诊接触的大多是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患者,医务人员常会担心发生暴露后被感染相关疾病,此担心是有依据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不良的同事氛围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员工将会处于易感期。

性病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区域环境管理 我们参照卫生厅下发的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标准,遵循“环境舒适、满足功能、符合感控要求”的原则,对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设置时,一是保证足够的业务用房,并独立于其他普通门诊,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二是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并有实际物理屏障和醒目标志。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重视过程管理,确定与感染风险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一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目标,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位;二是制定《性病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诊疗操作导致环境污染和感染环节;三是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3.加强在职培训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定期进行培训极为重要。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等。只有工作人员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视为己任而自觉行动时,才可能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些现代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性病学科的发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机会。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做到一人一换,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但对患者,对医护人员也是保护性隔离,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医务人员反映良好。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完善手卫生设施,方便洗手;三是配备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一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处置病人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电灼与阴道冲洗时应戴塑料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提倡安全操作;二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劳逸结合和心理调节;三是定期进行体检做好健康评估;四是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重点是HIV/AIDS、HBV、HCV以及梅毒等意外暴露的处理。

我院通过创建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活动,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使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今没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2]陈 亮,张 敏,缪剑影.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33(3):166-169.

第4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 皮肤性病门诊;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治疗对策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在皮肤性病门诊的发生率,保障患者以及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为其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工作患者。必须要对皮肤性病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并且给予相应的管理改善措施,加强对皮肤性病患者的治疗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皮肤性病门诊科收治的皮肤性病患者共250例。患者年龄在23~58岁之间。总结归纳皮肤性比门诊科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皮肤性病门诊科共有2名主治医生,主管护士有1名。对比科室在2010年11月到2011年11月没有采取严格的医院管理措施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2 方法

1.2.1 高危因素分析 将2011年本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统计其年龄构成情况、营养状况、侵袭性操作情况等,分析其不同情况发生感染的几率,判断皮肤性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1.2.2 院内感染治疗方法 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的治疗,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查,严格根据药敏结果开展治疗,合理选择抗生素。其中皮肤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好化脓性链球菌,棒状杆菌属,假单胞菌等[3]。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致病菌类型开展治疗。另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局部的红肿,痛,硬等进行局部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常用的局部治疗外用药物包括有莫匹罗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若患者的感染严重时,则需要采取全身用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一线的全身药物有青霉素,头孢霉素和大环内酯类等药物。若患者出现耐药情况,除了根据培养结果调整药物外,还可以选择氟奎洛酮。

1.2.3 预防措施 根据高危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3.1 加强人员培训,加强防范意识

通过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防治意识,特别是护工工作人员,其对于医院感染的了解程度不深,当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较时,常常不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增加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作为常规的考核内容与绩效等进行挂钩。

1.3.2 环境管理 保持皮肤性病门诊的患者洁净是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的重要手段。每天需要进行湿式的清扫,门诊室中的各种物品需要采用过氯酸消毒液进行彻底搽拭。每天门诊结束后需要进行紫外射线的空气和环境消毒。皮肤性病门诊需要保持通风状况,使得门诊室内的空气能够得到角化。及时处理医疗废物,由于皮肤性病门诊的医疗废物具有较大的传染性,因此需要及时处理医疗废物,避免医疗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等传播,使得门诊的就诊环境大大下降,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

1.3.3 器械消毒和无菌操作 对于皮肤性病门诊的器械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特别是直接接触到患者的皮肤和分泌物的器械,在每次使用前均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发生器械之间的交叉感染。需要重复使用得分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统一的清洗,消毒以及高压灭菌,严格遵守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在有效期内使用[2]。另外,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保证医护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2 结果

2011年皮肤性病门诊的感染高危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具体的情况见表1。对比两个时间皮肤性病门诊科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其中2011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6%%,2012年的院内感染为4.40%,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皮肤性病门诊是皮肤疾病和性病患者的就诊部门,由于两种疾病的传染性均较高,因此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临床上,大多数的皮肤疾病和性病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难根治性等的特点[4],因此特别容易在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传播。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由于其自身受到疾病的影响,免疫力较低,使得医院感染更容易发生。

病情隐蔽是皮肤科疾病以及性病的主要特点。一方面是由于该类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不会很明显,甚至没有明显的外观性的表现;另一方面,皮肤性病患者,特别是性病患者,多会出现于羞愧等的心理,导致该类疾病的病情隐瞒度增加,对于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由于皮肤病和性病的发病相对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疾病的发病率要低,因此普遍人群对皮肤性病的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使得普通正常人感染皮肤性病的几率大大提高。皮肤性病门诊主要包括有医护工作人员和皮肤性病患者。其中皮肤性病患者,由于病情长且病情反复,患者均处于一种慢性带菌状态,患者的免疫能力会出现下降。加上多次往返门诊部进行治疗就诊, 使得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大大提高。另外,医院工作人员由于长期需要接触大量的皮肤患者和性病患者,这两种疾病的传染率相对较高,因此也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根据本文的结果显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是入侵性操作,门诊环境,医务人员的手部感染以及患者的年龄情况。诊断以上的高危因素,门诊科室需要注意规范相关医务人员的正确操作,保持科室环境的整洁,做好消毒处理工作等,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付玲利,门诊内科诊室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87.

[2] 王桂先. 基层医院门诊皮肤性病科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2010.8,8(24):3132

第5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作者单位:433199潜江市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王美蓉:女,大专,主管护师

摘要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门诊近2年来46起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纠纷发生原因主要表现在分诊服务不当、用药安全隐患、急危重症救治不及时、院内交叉感染等方面,提出加强分诊服务质量、注意患儿用药安全、做好高危患儿的救治以及严格执行院内交叉感染管理措施,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 儿科门诊;护患纠纷;管理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45

护患纠纷是医患纠纷的一部分,是指护理人员与患方(患者或患者近亲属)之间发生的纠纷,既包括由于护理活动过程中护方过错产生的纠纷,也包括与护理过错无关的其他纠纷,还可以是由于患者毫无道理的责难而引起的[1]。儿科门诊护理工作因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难预料性强以及家属陪护多等特殊性,而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本调查针对我院儿科门诊发生的46起不同程度的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加强儿科门诊薄弱环节的防范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回顾性调查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门诊就诊相关资料,2年儿科门诊就诊小儿共计124 100人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护患纠纷共46起,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8岁。具体包括:由于诊区分诊服务不当致纠纷21起,用药安全问题引发的纠纷16起,救治急危重症患儿引发的纠纷6起,患方疑院内交叉感染投诉3起。所涉及到的护士14名,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6名。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专8名,中专2名。

2儿科门诊护患纠纷原因分析

2.1分诊服务不当本次调查显示有21起是由于分诊服务不当所致,占45.65%。分析认为有时分诊护士对各类疾病的专科归属未能把握或就诊秩序未维持妥当或急诊优先的原则掌握不准以及护患沟通不良,造成护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由于分诊服务不当引发护患纠纷。同时,门诊医师数量不足、工作量大,儿科门诊的疾病具有季节性强、时间性强的特点,因此就诊时间较集中,易出现候诊时间长,导致患儿及其家长产生焦虑心理从而引发纠纷[2]。

2.2用药安全隐患本次调查中有16起护患纠纷与用药安全有关,占34.78%,这与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造成输液时输错药物、喊错名字等失误有关。还有些门诊常用药物因更新换代过快,药品种类过多,护理人员对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无法适时地掌握,进而出现不应该有的输液事故[3]。同时,有的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地巡视输液情况,一旦出现药物过敏、输液过快或过慢、局部肿胀等,可引发争执和纠纷。此外,儿科门诊有很多高热患儿行药物降温后,护士未及时交代用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处理方法,患儿可因大量出汗致虚脱,势必也会造成护患纠纷。

2.3急危重症救治不及时儿科门诊患儿自挂号起,已与医院形成了医患合同关系[4]。患儿在就诊的过程中可能随时随地突然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或疾病危象,而护士对这类患儿疏于关注和急救,或急救措施不当,延误了急救时间,这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例如,有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来就诊,由于就诊等候时间长,期间可出现体温骤然升高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有的因腹泻来就诊,候诊时又发生多次腹泻致重度脱水的危险;有的患儿不哭不吃,仅以精神萎靡的形式表现,但其已处于疾病危象状态。由于这些就诊意外有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患儿家长常常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加上对医学特殊性的不了解,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医患之间的纠纷难以避免。

2.4医院交叉感染本次调查中患儿家长怀疑在院内感染水痘2起和腮腺炎1起而遭投诉。儿科门诊存在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特别是诊断未明、症状不典型的小儿传染性疾病前期,如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疾病早期就诊时,由于分诊护士未及时分流到指定诊断室或感染性疾病门诊,在就诊期间有可能发生感染其他患儿的危险。一般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另外在护理查体、医师体检时由于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到位也可致医院交叉感染的可能。

3护理对策

3.1提高分诊服务质量据报道指出[5],门诊医师对护士预先分诊,了解疾病的专科归属和诊断治疗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较高。我院门诊部每月组织分诊护士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每季度考核1次,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年底考核评比中。要求分诊护士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一问:询问症状,现病史和既往史,流行病学史;二看: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面色、口唇颜色;三检查:测量生命体征;四分诊:高危患儿优先就诊,传染病患儿及时分流,普通患儿按挂号秩序就诊。同时,我们在每年就诊高峰的月份(1,7,8,12月)增加巡诊护士参与分诊工作,在就诊高峰时间段增加坐诊医师以缩短患儿等候时间,随着分诊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护患沟通的加强,护患纠纷也逐渐下降。

3.2注意患儿用药安全在儿科门诊,大多数患儿要进行输液治疗,用药安全尤为重要。护士长加强督查输液室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工作、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术并加强巡视。护士巡视察看输液滴速,穿刺局部有无肿胀、疼痛,注意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在输液过程中若发现患儿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等,提示发生输液反应,应即刻停止输液,并通知医师处理。我院输液室与儿科门诊诊室距离相距不远,以方便患儿家长及时向坐诊医师咨询。对于高热的患儿进行药物降温后及时补充温开水或牛奶,防止出汗引起的大量脱水。

3.3提高专科技能水平,做好高危患儿的救治针对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组织分诊护士和输液室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训练,如进行小儿心肺复苏、给氧、吸痰、头皮静脉穿刺等技能训练,并加强急救药械的管理。对突发意外的患儿,能就地展开急救并协调增援。冷育清等[4]指出,加强门诊高危患儿就诊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主动筛查有潜在突发意外风险的高危患儿,并对其整个就诊过程进行关注和早期干预,优先安排就诊、正确疏导、全程护送、及时救治,可有效地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率,确保患儿就医安全。在儿科门诊,大部分高危患儿家长会主动向分诊护士讲明病情并要求优先就诊,但仍有部分家长无此意识,这就要求分诊护士做好病情观察,一旦发生下列情况应及时安排就诊,如患儿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无力、呕吐、易惊或抽搐、烦躁不安或嗜睡、肢体抖动、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末梢循环不良、腹痛剧烈等。

3.4严格执行院内交叉感染管理措施首先,加强对门诊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医院感染的管理,强化护理管理以控制和预防门诊的医院感染[6]。我院儿科门诊纳入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督查管理之内,由管理小组每月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对医护人员的手、诊区空气、物表每月监测1次。其次,儿科门诊诊区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物体表面、地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30 min后清水擦净,每日2次;空气消毒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每次1 h,每日2次;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体温计、血压计均消毒备用;及时处理候诊区排泄物及呕吐物,用含氯消毒液配制成1:100的浓度,混合1 h后倒掉;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例患者后,一律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再次,为防止传染性疾病在院内引起交叉感染,我院成立了专门的诊疗小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负责对小儿手足口病、麻疹、腮腺炎、水痘等小儿传染性疾病的诊治。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对儿科门诊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防范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能有效降低各类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保障患儿就诊安全,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严秀芳.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9-70

[2]张菊芬.儿科门诊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2):43-44.

[3]平荣,徐春艳.安全隐患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69-70.

[4]冷育清,李玉芬,商月娥,等.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6-1008.

[5]聂英娟,田晨杰,刘晓波,等.门诊医生对护士素质要求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6-17

[6]曹国秀.加强护理管理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42

第6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漏报;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5-02

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是卫生行政部门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渠道,而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是我国疫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医院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自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得到空前重视,2006年我院开始实行传染病24h网络直报,但仍然存在漏报现象?为防止传染病漏报,我院预防保健科每月对全院住院病人和门?急诊就诊病人都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制定一系列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2013年开始全院门诊日志电子信息化管理,漏报率明显下降?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院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和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门诊日志上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以及实验室结果查询为阳性的病例?

1.2 方法

预防保健科人员每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查门诊部?急诊科门诊日志和住院病人的登记簿,将上述登记簿上诊断为传染病的与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登记本及网络直报病例数进行核对;通过实验室查询结果为阳性和影像科摄片提示为结核的病例与传染病网络报告病例进行核对,定期到医院病案室按疾病分类查询出院诊断为传染病病种的病例与传染病网络报告病例数进行核对,没有上报者均为漏报?

2 结果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计报告各类传染病1193例,共漏报20例(内科门诊5例病毒性肝炎?泌尿外科2例淋病?输血科1例梅毒?儿科9例手足口病?妇科门诊3例尖锐湿疣),漏报率平均为1.67%?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计报告各类传染病毒1181例,共漏报6例(感染科2例病毒性肝炎?妇科2例梅毒?儿科2例手足口病),漏报率平均为0.5%?

3 漏报原因分析与讨论

1.部分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认识不足,法制观念不强,执行医院制定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力度不够?医生认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增加了自己额外工作负担,因此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责任性不强,如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确诊某种法定传染病,到出院时才报告,造成迟报,甚至有些出院时未及时上报,没有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个别病人曾入住普通病区,因诊断未明确,最后造成漏报?

2.门诊日志管理存在缺陷 2012年门诊日志是手工登记,临床医生超负荷工作,部分医生对登记门诊日志的认识不足,认为登记意义不大,造成漏报,因门诊日志登记不全,预防保健科无法准确查漏?

3.检查科室与感染科医生?防保科之间信息反馈不及时 检查科室查出阳性结果后,病人拿了结果没有到感染科医生处就诊,门诊日志又没有详细记录病人信息或无记录,检查科室与感染科医生和防保科之间没有及时信息反馈,医生因而不能及时进行填写传染病报卡,预防保健科疫情人员无法追踪,造成漏报?

自2012年8月开始,我院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知识及报告的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的医生进行岗前培训,向每个医生发放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相关知识材料,制定严格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要求门诊医生必须按盐城市疾控中心要求填写门诊日志,对没按要求填写的医生进行一定的处罚?2013年我院实行HIS系统管理后,把传染病报告纳入系统管理,门诊日志电子化管理,大大减轻了医生工作量,同时门诊日志登记率达100%?科室医生?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每天在HIS系统上可以查看所有就诊病人信息,督查各类传染病报告情况,并通过查看检验科信息,查询到病人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要求医生在规定时限内报出传染病报卡,从而保证防保科疫情人员实行传染病24h网络直报?

4 对策

目前人类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任重而道远?为防止传染病漏报,确保传染病能在规定时限报告?具体措施如下:

4.1 加强传染病法规培训

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明确报告疫情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特别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认真掌握传染病断诊标准,明确传染病报告的报告时限和报告病种?

4.2 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

加强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的执行力度,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生传染病漏报追究首诊医生责任,并进行一定的处罚,所属科室科主任也负连带责任?对传染病报告?转诊及时的临床医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4.3 加强传染病督查力度

疫情报告专职人员充分行使自已的职责,利用每天下科室收卡时机,提醒?督促医师及时报卡,发现问题立即找本人修改或重填,加强和临床医生?检验科的联系,及时将传染病阳性检验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通知首诊医生及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坚持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检查各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以及住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反馈给漏报医生,及时补报?

4.4 加强传染病网络建设

进一步完善门?急诊的门诊日志登记工作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种疾病监测登记簿?避免以前因手工登记字迹不清的弊端,既减轻了临床医生工作量,也方便了预防保健科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同时在电脑管理系统中设置报病预警程序,在医生诊断传染病时能自动提醒医生报告传染病卡,以杜绝传染病漏报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7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1口腔科门诊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1.1口腔门诊环境污染。口腔科门诊患者集中场所,狭小空间聚集数量较多的人员。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空气污染较重。就诊患者咳嗽喷出飞沫。修牙时高速涡轮手机,洁净牙齿洁牙机的水雾混有患者血液、唾液,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是构成空气污染的因素。

1.2口腔治疗自身特点。口腔科治疗操作范围限定在口内进行。口腔内唾液、血液是多种病原体的载体,例如HBV,HIV等,口腔门诊患者中,多数口腔粘膜因病变原因及治疗操作因素完整性破坏。导致高度易感性,易于受到病原体侵袭。

1.3医护本人操作时个人防护措施不严格。在诊疗操作时,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接触患者诊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手套没有一人一次一用或应用一次性手套。医护人员的手就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这些极容易造成感染的传播和病毒扩散。

1.4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科器械多种多样,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以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操作过程中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手机附件包括机头、机头内的涡轮腔、水管道等,存在复杂的腔隙和管道。钻完牙齿后产生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内腔中,消毒不彻底会导致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根管治疗器械、拔牙钳、牙挺、凿子、手术刀、牙颌模型和正畸治疗器械等也是传染疾病工具。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口腔科门诊应用最多,污染最重的医疗器械,内部难以消毒,治疗后将水汽开关关闭,冲洗1分钟。在使用2%戊二醛棉球将钻头残垢擦掉,管口喷入牙科手机清洁剂,袋装封口注明日期。高温灭菌消毒。

2预防及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措施

2.1门诊诊室空气消毒。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消毒,每天保持空气流通,用湿式清洁,避免菌尘飞扬,做好诊室清洁卫生,每天使用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后开窗通风。诊室的工作台、手柄开关、痰盂地板应用有效氯含量5克/升速效净擦拭或消毒两次。

2.2做好隔离措施。慢性传染病不能通过问诊或口腔检查确定,因此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假定每位患者有血源性传播感染性疾病,在诊治过程中严格防止交叉感染原则进行。

2.3做好口腔科医护人员感染预防。医护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每3~6个月进行胸部X线检查,肝功能检查和经血传播病原抗体检测。便于及时发现感染及动态观察健康状况。定期检测医护人员手和鼻咽部带菌检测,避免成为感染患者的传染源。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疑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头,立即注射抗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保护率。整个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戴手套和口罩,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唾液溅入口咽部和手的皮肤破损处。防止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被锐器刺伤,用过的针头等锐器进行无害化处理。口腔科就诊患者,诊疗操作过程中,采集有关病史和必要检查,了解患者的其他健康情况。妊娠期牙科工作人员尽可能避免和风疹、麻疹、疱疹、肝炎患者接触,戴手套、口罩和保护眼睛。

2.4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器、拔髓针、洁牙器小器械使用天使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使用清水擦干。探针、镊子、拔牙钳、剪刀、持针器等用过后有效氯500毫升浸泡30分钟,消毒后,毁形装入黄色塑料袋装入密封桶放置,制定部门回收无害化处理。

2.5预防措施。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是目前口腔科器械灭菌切实可行办法。我院口腔科临床使用后污染手机、吸唾液、车针、扩大针需要压力蒸汽灭菌135度,作用10分钟后器械上附着细菌被杀灭。检测指标合格。

3讨论

第8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关键词】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消毒隔离;感染管理

综合医院的口腔门诊是最易发生交叉感染的部门,也是医院进行感染控制和管理的重点部门。口腔门诊的微生物传播途径较多,不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还可以通过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且其大部分的操作都是在患者的口腔内进行,因此,口腔门诊的医护人员属于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严格做好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口腔门诊的感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就对综合医院口腔门诊消毒隔离护士工作的体会进行总结与梳理,以期能够为临床的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1医护人员的手卫生

口腔门诊中最常见的感染就是接触性感染,特别是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后,如果没有处理好手卫生,那么医生的手就会携带致病微生物,成为传染源。因此,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的处理工作是抵御感染的重要途径。指导医护人员按照正确的洗手方式进行清洁双手,使用感应水龙头,避免医护人员接触水龙头导致病菌遗留在水龙头上发生交叉感染。将肥皂换成洗手液,并且增加消毒液的使用,对医护人员的洗手效果进行检测分析,不断改进卫生处理方式,提高洗手的有效率和合格率,确保安全卫生。

2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

口腔门诊中所用到的医疗器械多数是直接与患者的口腔进行接触的,因此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上会大量的附带患者的血液和唾液中的致病微生物,成为感染源。因此,对于口腔门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定进行。我院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对于耐热耐湿的医疗器械用纸塑包装材料塑封之后采用压力蒸汽高压进行灭菌处理。在整个医疗期器械灭菌的过程中严格执行灭菌操作规程,首先用流动水对医疗器械进行初步冲洗,除去其上的血液和口腔分泌物,然后采取1:150的酶洗液超声进行20min的清洗,酶洗液超声清洗完成后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冲洗干净后,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之后,对其进行需要的标注之后,进行封袋包装、再次灭菌,然后将其贮藏在无菌柜中进行备用。为了更好地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建议口腔门诊在诊疗过程中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和用品[1]。

3口腔门诊内空气的清洁与消毒

提高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空气清洁消毒意识,有效地做好科室内的空气消毒与清洁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最简单的保持空气清洁的方式就是开窗通风,使室内的空气流通,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口腔门诊的诊治过程中会使用到高速涡轮机,高速涡轮机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会使患者的血液和唾液等发生喷溅,使其在空气中进行高速的传播,使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因此,在下班前,医护人员需要借助紫外线消毒方式对整个科室进行消毒,每日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且在下班前完成,消毒工作执行责任排班制,每日执行完之后由当日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这样才能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2]。

4合理布置诊疗区和消毒区流程

诊疗区是医生为患者进行诊断和实施治疗的区域,因此,诊疗区的清洁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患者诊疗使用过的座椅、灯把手等物品,要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仔细的消毒清洁,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消毒区是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清洁的专门区域,这里备有小型的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该设备对清洁后的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进行快速灭菌,医疗器械和物品经过灭菌之后,按照其用途和灭菌时间进行标注分类存放在无菌柜中。

5口腔门诊医疗垃圾的合理处置

口腔门诊在诊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携带致病微生物的医疗垃圾,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置要严格地按照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理。医护人员在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时要严格执行医院的医疗垃圾处理等级制度,及时、准确、真实地反应医疗垃圾的处理情况。将治疗过程中使用过的锐器要及时地放到锐器室进行处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为了提高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由医院的感染科对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测,感染科的医护人员对口腔门诊的医疗清洗器消毒、医护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以及空气消毒情况进行定期的生物检测。从而提高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消毒抗感染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落实好门诊内的消毒隔离工作,使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提升,确保医疗安全[3]。

总之,严格做好口腔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口腔门诊的感染控制,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春香,韦涌初.对临床护士洗手行为加强教育及监管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20):82-83.

第9篇:门诊部感染管理范文

1.1临床资料

我院共接诊发热患者493例次,其中男286例次,女207例次。做胶体金检测490例次,采集并送检鼻咽拭子129例次,收治隔离观察6例次。

1.2方法

1.2.1发热门诊的布局合理

发热门诊单独设立在医院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其他门急诊,出入口与普通门诊分开,标识明显,用绿色大字书写有一定版面的“发热门诊”字样,挂在发热门诊醒目位置,使人一目了然。地面设有明显的指向标志,用红色箭头在通道上一直将患者引向目的地。发热门诊采取全封闭式就诊流程,挂号、收费、化验、取药、检查在同一区域完成,避免引起交叉感染。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各区域保洁物品专区专用。有独立的输液室和患者使用的卫生间。在出入口放置快速手消,地面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脚垫。

1.2.2人员组织管理

为加强禽流感防控能力和应急准备工作,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组,下设医疗救治专家组、院感防控组、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组、后勤保障组。医务科制定了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和详细的工作流程,组建了一支有防治非典经验的医疗救治队伍。护理部在各临床科室经过严格筛选,抽调一批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工作满5年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到发热门诊。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主要来自急诊科、呼吸内科、传染病门诊、重症监护病房等。人员相对固定,避免人员频繁更换,减少医务人员不必要的感染机会。发热门诊护士长由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经验的高年资门诊部护士长担任,主要负责发热门诊的人员排班和日常管理,监督指导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落实情况。为了保证发热门诊晚夜间护理质量,护理部每天安排一名护士长晚上备班。

1.2.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工作要求》、《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和《江苏省早发现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分级实施方案(2013年第1版)》《流感病毒标本的采集及检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等知识的培训。凡到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除了参加市区卫生局、医院组织的培训,还必须接受发热门诊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发热患者就诊流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预检分诊指征、职业防护及各种消毒隔离知识。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多次防护操作模拟演练,并进行现场穿脱防护服示范。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了各种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指南。

1.2.4制定科学的就诊流程

首先,在门、急诊预检台分别设置高年资护师分诊、导医,所有进入门、急诊大厅的患者先测量体温再挂号,一旦发现发热伴流感样症状的患者,立即向患者、陪护人员提供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对腋下体温≥38℃(包括虽无流行病学史,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伴咳嗽或咽痛患者由专人陪同引导并按照指定路线到发热门诊进行处置。

①当排除传染病者,则由护士指导患者到普通门诊做进一步治疗。

②如疑似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入住单间隔离病房进一步诊治。

③如不能明确诊断且不能排除传染病者,请专家会诊。同时要详细询问患者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就诊日期(要求记录到分钟)、姓名、性别、年龄、常住地址、联系电话、体温、症状(如咳嗽、咽痛、全身酸痛、肺炎、其他)、既往接触史、处理意见、胶体金检测等项目,以便追踪随访。

1.2.5加强职业防护

做好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发热门诊按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用品,如标准医用防护服、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快速手消毒液(含氯)、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衣、N95防护口罩等。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补充,确保防护用品数量充足。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点所有医务人员每日测量体温,并排查有无“发热”,有无流感样症状,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发热门诊严格执行一级防护。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时应穿工作服、工作裤、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后严格执行手卫生,用流动水洗手或含氯(乙醇)手消液快速手消。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口罩每4h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采集咽拭子和血标本时要戴医用防护(N95)口罩和防护目镜。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脱去工作服和工作裤。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督导个人防护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不受感染。同时加强患者及陪护家属自身防护的指导。

1.2.6环境处置和物品消毒

H7N9禽流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发热门诊强调开窗通风,保持通风良好。桌椅、门窗、地面每天常规清水擦拭,有污染时去除污染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1000ml水加1片)消毒。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用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后的口表和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洗干燥后备用;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衣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患者排泄物等直接排入有污水处理的下水道。发热门诊产生的一次性废弃物,如一次性隔离衣、口罩、帽子、鞋套、手套等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发热门诊使用带盖的脚踏垃圾桶,桶外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桶内用黄色双层垃圾袋,扎紧袋口,做无害化处理。

1.2.7标本采集储存及运送

制定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程序,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掌握标本采集方法及运送储存操作流程。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采集呼吸道(鼻、咽拭子等)和血标本,采集后的标本放在专门运送容器内,24h内将标本送疾控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标本的运送由专人负责、专车运送,并做好标本登记与交接工作,运送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2.8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发热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发热门诊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能够做到自我保护,早发现,早隔离,及时就诊医治是最关键。在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发热患者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疾病认识不够,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压力很大。护士应主动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沟通,讲解有关H7N9禽流感知识,发放宣传手册,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告诉患者及家属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在关注流行疾病的同时不必恐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结果

在H7N9型禽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患者493例次,采集并送检鼻咽拭子129例次,采集血标本117例次。其中收治隔离观察6例次,经专家会诊排除H7N9型禽流感,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我院实现医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无漏诊、误诊。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无漏报、瞒报和缓报。

3讨论

3.1重视培训是防控禽流感的重要保证

在H7N9禽流感流行初期,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普及医务人员防治禽流感知识的学习,医务科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呼吸内科、ICU等多位专家反复多次授课,讲解H7N9禽流感的诊断、治疗和防控,要求医务人员短期内掌握标准、流程及各项制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使用强化训练和穿脱隔离衣操作流程训练。包括:隔离衣、防护服和口罩帽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各种消毒液配制方法等。每日疫情最新动态。由于有了2003年“非典”的经历,医护人员对H7N9禽流感有较为理性的认识,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和预防。

3.2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

做好环境的管理是阻断禽流感传播的关键,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制度和工作流程,并认真实施,落实到位。

①消毒隔离措施管理:室内定时通风和紫外线灯消毒,保持空气流畅,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min,2次/d。物体表面、地面、坐椅、门窗、公用电话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②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重视参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保证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工作时必须严格按流程穿隔离衣、防护服、戴口罩、防护镜及手套。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按流程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下班后做好个人卫生处置。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排班,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合理,保证营养,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