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材料作文范文

新材料作文精选(九篇)

新材料作文

第1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三维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3年高考作文来看,新材料作文已经占据了绝对主体,这是因为新材料作文有些优点是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无法取代的,它除了能考察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外,还允许了学生从多个角度立意,因此还能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给了学生更多的个性写作空间。纵观流传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都体现出考生对材料或独特或深刻或辩证的见解。而高校选拔人才就是选拔那些有思想有自我有独到见解的人才,新材料作文恰恰给这样的考生一个小试牛刀的平台,因此研究新材料作文对于高三语文来说意义重大。

那么高三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写出优秀的新材料作文,除了了解上述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考察目的外,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写好新材料作文还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面上的把握,二是纵深的开掘。

一、面的把握

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往往信息庞杂,初读时尽量面面俱到。一般来说材料都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对象、行为、结果、原因、关系。理清这几个要素基本上就把握了材料内容。例如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材料如下: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则材料它包含的对象行为结果原因关系如下表

对象 行为 原因 结果 关系

年轻人 苦闷的求教 认为平凡也应该值得尊重 明白又迷茫 珍珠与

沙子

老人 循循善诱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沙子 落入沙堆都不见 太平凡太普通太微小 无人赏识

珍珠 在沙滩上异彩纷呈 从蚌变成珠蜕变出华丽 令人瞩目

这种面的分析虽然机械却是认知的必经阶段,养成这种分析习惯,对于全面把握材料举足轻重,是深入分析的第一步,所有立意都得从这几个要素生发,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稳定情绪建立自信,不会因突遇陌生材料而焦虑慌张,熟练而游刃有余后,自会对材料了然于胸,也才能谈得上纵深的开掘。

二、纵深的开掘

指的是找出材料深层的指向及对象背后的深层含义。一般来说所给材料包含命题人的感情褒贬倾向,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主体内容和最主要的观点倾向。

例如曾有这样一则材料: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在对面的把握以后可以立意如下:第一,从乌鸦的角度,做事不从实际出发好高骛远。第二从牧羊人角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情。第三从小孩角度,要敢于尝试,要有知其不可而为的勇气。而从命题者的思想倾向来看,给出的小孩的语言“这只鸟也很可爱啊”反映出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透过繁琐的叙述找到材料最深层的思想,那就是挑战自我敢于尝试。在考场作文中大部分同学都围绕着乌鸦和牧羊人角度展开作文,一方面容易撞车,另一方面不够深刻,自然也就难得高分。

2013年辽宁卷也是同样需要深入开掘把握材料的深层指向。从面上把握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从年轻人角度立意――勤思善问;从老者角度立意――循循善诱给人在心灵上指点迷津;从沙子角度立意――平凡就容易被漠视;从珍珠角度立意――只有自身优秀才不怕被埋没。从阅卷老师反馈来看,大部分考生都从珍珠的角度立意,不愿平凡唯冀卓越。这种立意虽然扣住了材料的主体内容,但却不是最深层的内容。如果能从年轻人最后的自言自语中揣测出命题者希望考生能有更独到的见解更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平凡才能孕育伟大,社会的基石更多的是平凡人,立意自然高人一等。

在材料作文中凡是出现动物事物都要把它指向为人,只有透过这些外物向人性人品渗透,文章才能有深度。

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试题就有很多失败的例子。许多同学写的内容围绕着沙子如何变成珍珠,沙子如何成为坚固的基础性建筑材料或者一粒沙子的遭遇。有的同学运用了形象的拟人手法也有传神的细节描写,但是却很难得到高分,因为他们没有抓住所给对象的深层含义。他们的文章顶多算一种对材料的扩写,所以再瑰丽的想象曼妙的文笔也无法提高作文的档次。所给材料中的沙子代表着平凡朴实代表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珍珠代表着优秀的人才代表着掌声代表着光环。珍珠与沙子的关系不能仅停留在聚沙成塔蚌变成珠这样较浅的层面,而应着眼于平凡与伟大、人才需要磨砺等这一关系蕴含的深意,这样文章才能出自材料而高于材料,与材料神似而不是相似。

第2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反复提及的词句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关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要求略)

丹麦人奥斯特发现导线上通电流会使附近的磁针偏转,法拉第由此想到磁铁也能使通电导线移动,于是他发明了电动机。后来法拉第又想到,电能生磁,反过来呢?他立刻做实验,最后终于发现磁也能生电,这一发现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

【审题分析】

“反过来”在材料中出现了多次,显然是关键词。它指不拘泥常规思维,能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这样原本“山重水复疑无路”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可以立意为:换个角度天地新;打破思维定式;创新。

【提纲】

打破思维定式

开头:从一个生活现象说起,谈什么是思维定式。

其次,分析思维定式的害处。

再次,探究思维定式的成因。

接着,谈成功的人恰恰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最后,谈如何打破思维定式。

由果溯因法

世间事物往往都是互相联系的。审新材料作文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要求略)

一位根雕艺术大师在退休前告诉自己最得意的两个徒弟:谁能最先找来奇形怪状与众不同的树根,他就把根雕绝活传给谁。听完师傅的话,师弟马上就动身到木料场里去挑拣,又带上铁锹去地里挖,他费了很大力气,挖出的根也没能让师傅满意。师兄则把出远门的各种物资都准备好了才出发。他不辞辛苦地到各种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林区,在石缝中、沟壑间、悬崖峭壁上去寻找,果然找到了让师傅满意的好根。他虽然比师弟晚找来树根,却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后来师弟问师兄为什么能找到好根,师兄说:“只有在最险恶最艰苦的环境中生长出的根才是根雕人需要的,因为这样的条件会迫使它们变化出各种形态去适应,所谓环境造根就是这个道理。”

【审题分析】

从师兄的角度看,他找到好根的真正原因是他懂得并利用了好根的生长规律,可立意为:顺应规律;成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从师弟的角度可立意为: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要选准奋斗方向;方向错误必然事倍功半。

【提纲】

顺应规律

开头:分析原材料,探究师兄胜于师弟的原因――顺应规律。

过渡: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分论点1:顺应人的学习规律,培养其兴趣特长,也有助于他走向成功。

分论点2:顺应国家的发展规律,才能促使它健康发展,令国家繁荣昌盛。

分论点3:顺应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可保人类安居乐业。

结尾:引用诗句,揭示中心论点。

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

有寓意的新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可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要求略)

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他一路滚动一路唱着歌,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候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超越甲虫,有时候甲虫也超越他。他穿过沼泽和丛林,他上山、下山……他找到过太大的、太小的、太方的、太尖的,就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一角。他很高兴,开始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他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

【审题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可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缺了一角的圆”可看作有缺陷的人,把圆寻找一角的过程看作人们奋斗的^程,由此联想到与此类似的人生、现象等。可以立意为:过程与结果;勇敢面对缺陷;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珍惜不完美的人生。

【提纲】

不完美的完美

开头:缺了一角的圆的遭遇,让我想到人生。

分论点1:凡事要忌讳完美。

分论点2:错误让人生厚重。

分论点3:改变能丰富人生。

结尾:总括全文,强化论点: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甄别情感态度,明确褒贬法

有些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仔细体会命题者的感彩,才能确立准确的立意角度。

【文题呈现】

高考过后,国内某著名高校的官方网站突然瘫痪,不是因为黑客攻击,而是因为网站首页上的一张照片――一位回眸一笑的学士服美女。网友评论,这是该校使出的招生“撒手锏”。不少名校闻风而动,有的首页上的美女长发飘飘,有的端庄美丽。不仅有晒美女的,还有不少名校争相晒大楼、晒美景之类的。

专家评论道:秀一秀学子的美丽和校园的美景自然无可非议,但一座知识殿堂最值得骄傲和炫耀的,恐怕不是让人目力所及的美,而应是充盈的智慧和思想。

【审题分析】

这则材料讲的是高校招生时使用的“美人计”“美景计”等,这样的招生方式让庄严的学府瞬间变得温婉可人。但各大高校作为知识殿堂,秀的是漂亮“脸蛋”而不是智慧“大脑”,总让人觉得不合时宜,因为大学招生靠的应该是名师、学校的学术地位等。高校此举显然不合适。由此可以联想到社会上一些主要靠作秀吸引人,而不是靠真正的好产品吸引人的现象。作文应围绕“人应该注重内涵,而不能只靠外表”这一点进行立意。

【提纲】

要秀就秀内涵吧

开头:概括材料。陈述否定高校此举的理由。

理由1:自然界(桂花、河蚌)

第3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新材料作文材料来源: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等。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下面就从审题、拟题、布局以及材料运用等方面谈谈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一、审题立意策略

原则: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方法:抓关键句法、因果分析法、多角度切入法

1.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主要指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和结语句。

例1:有人问巴西球员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立意:永不满足,再接再厉 追求无止境

例2:中国移动通信有一则广告词,它引用了一位业余攀登爱好者的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其实最难攀登的是我们自己。有时哪怕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立意:挑战自己、超越自我、不断树立新目标、不要忽视一小步、勇于登上自己的高峰、做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2.因果分析法。

例3: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抗不了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原因:它们实在抵抗不了甜酒的诱惑

结果: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立意:戒贪婪 懂得放弃

例4: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结果:鲤鱼――鲫鱼――米虾――一无所获

原因:井里捞鱼,空间不宽;水域狭窄 藏鱼不多

例5: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它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能更鸣)

立意:c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治标不如治本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方法

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或结果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多角度切入法。

例6: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立意:

从画眉鸟的角度:

①内心的限制是最大的束缚;②打破惯性思维;③适应新环境;④走出框框;⑤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

从主人的角度: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等。

第4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一、新材料作文教学现状

新材料作文这一新型的作文写作题材符合了当前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作文的全方面发展。新材料作文与以往的其他作文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求学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找到文章的写作主旨,自行进行命题,这一形式的作文写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当前新材料作文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是师生没有做到协调统一,教师在进行材料作文讲述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进行讲解,没有结合学生当前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产生课堂上的互动,使得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意图没有真正的做到理解。第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在进行新材料作文的讲述时还沿用传统的讲课思路,主要讲解写作的理论性知识,没有做到培养学生写作的积累和内涵训练,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三,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材料作文讲解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使学生不能够正确地进行审题和立意,在审题时往往出现偏差。

二、提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材料确定写作的思路

进行新材料作文写作,最重要的就是作文的立意,只有对材料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够确定写作的思路。因此,为了学生能够有效地开展材料作文的写作,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认真地阅读材料,并且要充分掌握材料中表达的重点思想,从而真正地理解材料的含义。例如,教师在讲解故事型材料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正确分析,并且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路的扩展。例如,有这样一个寓言类材料。在黑暗中,石头对钻石愤愤不平的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那么喜欢你,把你视作宝贝,在黑暗中你和我又有什么两样呢?”钻石说:“是的,在黑暗中我们都一样,不会发光,但是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露出了一丝星光,钻石立刻变得璨璨生辉,甚至比星光还要更加耀眼。这篇文章的立意是要正确认识自我,并且要善于借助外力来成就自己,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且为我所用,从而成就真正的自我,并且学会欣赏他人和正确对待他人。在寓言类材料的写作过程中,只要能够抓住材料的因果关系,就能够正确的进行运用,并且快速的进行思路的构建。

(二)对命题角度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确定

在进行材料作文写作时,写作的角度在作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角度的选择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入的理解。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写作的难度相对有了一定的增加,尤其重视考察学生的审题立意,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进行选题思路的确立。因此,教师在进行选题立意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把讲述的重点放在立意上面。材料作文中多以文字性的材料和图片为主要形式,这些引导性内容是作文写作的关键,既涉及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又涉及了一些多余的信息进行迷惑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状况。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对材料进行审题立意的方法,并且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行最佳角度的选取。有这样一段材料:林肯小的时候,父亲低价买了一处农场,但是由于山头有很多石头,母亲建议搬走,父亲说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小山头和大山是连在一起的。有一年母亲和我们一起干活,决定把石头搬走,我们开始挖那块石头,不久我们就把那块石头搬走了。这则材料的命题角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父亲的角度,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放大挫折或困难,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另一方面可以从母亲的角度进行分析,应该敢于去尝试,并且要怀有必胜的信念和勇气。

(三)审题立意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

语文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中,也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这能够提高作文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并且能够防止言论的空洞。所以学生在进行材料作文写作中应该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并且审题应该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例如有这样一则写作材料。孔子有一个学生救了一个孩子,并且接受了孩子父亲的感谢,孔子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认为只要冒着危险去救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接下,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挖掘立意,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践行道德的过程中和利益是不发生冲突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写作手段,并且教会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锻炼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第5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下面首先简明地说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原则”。

原则一:熟悉材料类型,明确要求。

原则二:通读材料,找准角度。

原则三:联系社会现实,寻找材料主旨和现实的契合点。

文字材料是指用文字叙述的材料,一般分为寓言性材料、评述性材料、事件性材料、文学性材料等。对文字材料审题的“妙招”是深挖材料,靠“抓手”,提炼观点。以下用文字材料作文为例子说说新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的“四个妙招”。

妙招一――对寓言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如全国卷的作文材料: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叫着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针对这则有故事性的寓言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抓准隐藏寓意的句子,以此为“抓手”,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妙招二――对评述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如宁夏高考作文试题材料: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了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地发现,别涅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在于你要用心发现。

这就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最后一句“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关键在于你要用心发现”的议论性句子即为“抓手”,抓住这一句,仔细推敲,认真品味,就不难提炼出观点:创新在于发现。

妙招三――如果面对的是事件性材料,怎么办呢?

请看下面材料:

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更为猛烈地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睛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材料里面揭示结果的语句是: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揭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第一次进攻“它失败了”,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通过分析,这“因”“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容易找准材料的主旨:在多次挫折与失败面前,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停止努力,而应冷静地分析,寻找到新的出口。

妙招四――文学性材料的准确审题。

一般来说,作为作文材料的文学性材料,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涵着丰富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断。如卡之琳的小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第6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新材料作文提炼主题离不开原材料,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所以说,主题是内在的,不是随心所欲、单纯“主观意念”的产物。主题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审题时要更加用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介绍了不少审题立意的方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正反对比法,角度变换法,辩证分析法,由物及人法,明确褒贬法,联系实际法,等等,这些方法是切实可用的。但由于材料的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分析时关注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不少的误区,本文以下面的一则新材料作文为例,就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问题一:理解模糊,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点

学生读到一则新材料时,常常感到很茫然,头脑里可能有许多想法,好像什么都可以写,但却找不到一个重点。甚至有些材料学生都没理解意思,这时如果匆忙写作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不合题意的作文。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阅读完材料,不妨作如下分析:

平时

喜爱 遗憾

一群白羊 农夫 一只黑羊

淹没 晃动

暴风雪

根据图示,抓住“一群白羊”和“一只黑羊”的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可从“农夫”和“羊”的角度立意,得到如下观点:

从农夫角度来看:1.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2.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真遗憾”。3.宽容“异类”。

从羊的角度来看:1.优势与劣势的关系。2.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3.事物本应丰富多彩。

审题提醒:1.审题时先细读材料,罗列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点,比如,所有对象及相应关键词。2.减去相对次要的内容,抓住核心内容根据不同材料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关系型材料就要分析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果式材料就要探究原因;并列式材料就要寻找共同点,等等。

问题二:断章取义,没有联系材料语境

上面的这则材料,有学生根据材料中“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遗憾”一词,确立了这样一个观点“关于残缺美”。这样的立意跟原材料是没多大关系的,虽然材料中说到“一群白羊中有一只黑羊让人感到遗憾”,但这种遗憾要跟“一群白羊”的完美相对而言,决不能孤立地谈“缺憾”,甚至偷换为“残缺”。

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全面深入地理解材料。以偏概全,没挖掘本质,被局部所蒙蔽迷惑,断章取义。

审题提醒:1.审题时要有全局意识,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2.抓住关键词要有语境意识,不能孤立地理解。

问题三:思想肤浅,缺乏立意的深度

第7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编者按:新材料作文将话题作文中“材料”与“话题”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考生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材料的类型不一样,审题立意的方式自然会有差异。所以,考生应该根据材料的性质,量体裁衣,选用合适的方式写好新材料作文。

名言警句,从狭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从小事中悟出大道理,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富有知识的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较为出名的话;从广义上来讲,是指有意义的,向人们揭示一定道理的言语或流传于世的谚语、格言等。

名言警句因其富含深邃的哲理,具有较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故一直深受命题者青睐。如2011年高考上海卷的“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2012年高考福建卷的冯骥才对“时间与路程”的阐释,山东卷的孙中山对“革命”的论述;2013年高考安徽卷的萧伯纳的名言“为什么这样与为什么不能这样”等。

从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来看,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三种。

1.单一观点型

所谓单一观点型就是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只有一个。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的材料为冯骥才的名言:“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句话明显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在人生有限的“时间”内要跑出最远的“路程”。又如2013年高考上海卷的“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明显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不要只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是要放眼世界,突破自我,做有利于社会、世界的事情。

单一观点型是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中最简单的一种,考生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审题立意:①明白材料的感情倾向,找准材料所蕴含的真正观点。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和2013年高考上海卷,考生的立意点只能是后半句而不能是前半句。②紧扣观点中的关键词,以免偏离题意。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和2013年高考上海卷,考生立意的关键词必须是“时间”“路程”和“重要的事情”。③让思想驰骋于材料之外,八方取材,联系社会与人生,写出观点的现实意义,但行文时一定要用观点中的关键词扣题。

2.对立观点型

所谓对立观点型就是试题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有两个,并且这两个观点是并列、对立的关系。如2011年高考上海卷的材料:“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2013年高考安徽卷的材料:“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对立观点型新材料作文题,名言中蕴含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对立且没有主次之分。以2013年高考安徽卷为例,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写作:①赞同第一个观点。凡事有果必有因,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所以考生可以用历史的眼光探究“会这样”的原因。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反思历史。②赞同第二个观点。从此角度立意,旨在引导考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的世界。“为什么不能”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延伸下去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要敢于做梦、追梦、圆梦。③辩证地看待两个观点。我们既要用历史的眼光反思过去,更要有开拓未来的勇气,因为任何反思都以未来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所以,考生可以立意为人不仅要站在过去,更要站在未来;人不仅要追问过去,更要追问未来;人要多为梦想作准备,而不是抓住过去不放手等。这样,就可以写出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

3.相辅相成型

所谓相辅相成型就是指试题材料中蕴含几个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命题者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它们要么互为补充,要么正反对比,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的材料,中国作家丰子恺认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质疑,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痛惜,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对于这三个人的观点,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探讨一个话题——童心。

此类型是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中最复杂的一种,它实质上是多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变体。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①树立整体意识。因为试题材料中的几句话是一体的,考生切不可只抓住其中的一句而抛开其他几句,以至于偏题。②提炼话题。考生要善于提炼几句警句中共有的关键词,一般此关键词就是试题所要求探讨的话题。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的三句名言都涉及孩子与心灵,所以试题是在要求考生对“童心”话题进行探讨。

【误区警示】

偷换关键词。名言警句中一定有承载着警句内涵的核心词语,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的“时间”“路程”。这些核心词语实质上就是考生立意的关键词,考生必须紧扣这些关键词才能准确审题立意。从高考情况来看,一些考生将关键词偷换,以至于文章偏题。如有考生将“路程”换成“历程”。

立意较浅。考生抓住名言警句中的关键词,仅仅是审题立意的第一步。文章要想写出深度,还必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出名言警句所蕴含的哲理,挖掘出寓意。不过,有些考生仅仅停留在名言本身,根本不去联系社会、人生,这样虽说不能算偏题,但是很难得高分。

第8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 拟题技巧 考生 题目 摭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25-01

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一眼窥见考生的精神面貌,也展示出考生的写作水平。要想高考作文拟题具备准确、简明、醒目、新颖等特点,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和首肯,则必须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新材料作文怎样拟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文题实例谈谈几种常见的拟题技巧:

1、抓关键词语拟题:即摘选能体现材料主题或某个撰文角度关键词语拟题,寓言性材料抓揭示寓意的词语,评述性材料抓议论抒情的词语,事件性材料抓揭示因果的词语,文学性材料抓体现哲理的词语,以及反复出现的词语。例如:

1990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既是一个激励民心的年份,又是一个勿忘国耻的年份:鸦片战争150年纪念,庚子之变90年血祭,圆明园被焚毁130周年……

明镜照形,古事知今。坐落于首都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遗址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武装侵略的明证,这历史的伤痕,这往昔繁荣的灰烬,刻下的是一个东方民族的耻辱。(节选自秦晓鹰《读着历史,读着青春》)

认真审读分析材料,不难发现“勿忘国耻”“90年血祭”“民族的耻辱”这几个关键词语。据此可拟题为:《勿忘国耻》《90年血祭》《民族的耻辱》《伤痕、灰烬――明镜》等。

2、抓关键句子拟题:即摘选能体现材料主题或某个撰文角度关键句子拟题,寓言性材料抓揭示寓意的句子,评述性材料抓议论抒情的句子,事件性材料抓揭示因果的句子,文学性材料抓体现哲理的句子,注意材料中开头句、结尾句、中心句、过渡句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例如:

有个国王清早到花园散步,惊讶地发现所有的花都枯萎凋谢了,探问之下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高大俊秀所以厌世,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多结果子,也不想活了,所有的植物都因为恨己不如人而全无生机。而在花园的某个角落,却有一株小小的安心草,在暮气中开着灿烂的花朵。国王欣喜地问它为何可以如此?它说:“因为我知道你种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其主旨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由此可拟题为《快乐地做好自己》。

3、抓关键词语,添加前后缀,形成作文的观点拟题:按照上述第一点的方法找出关键词语,然后添加前后缀,拟写成观点式标题。例如: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放手”,例如事情成功与否有时不受自己控制时,就应承认自己有所不能,这时需要放手;不把现成的答案提供给别人,而是让他从错误中学到东西时,需要放手;为了从失败中成长,为将来积极策划时,需要放手;放手,不比坚持来的容易,它需要直面艰难抉择的勇气,以及权衡得失的智慧、刹那取舍的决断。放手,是选择,不是放弃;是乐观,不是悲观;是在人生路途中转一个弯,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装上阵。

通过分析,可以把握本则材料的关键词语是“放手”。围绕这个关键词,可拟写观点式标题:《学会放手》《放手也是一种爱》《 绝不放手》《放手不等于放弃》《有一种爱叫放手》《放手――风雨后的晴空》等。

4、抓关键句子,提炼成作文的观点拟题:按照上述第二点的方法找出关键句子,然后提炼成作文的观点拟题。例如:

电学天才梅因泰斯有一段为人乐道的轶事:某电气公司的大型发电机运转不正常,于是被请去“会诊”。梅因泰斯围着机器仔细转了转,听了听运转的声音,然后果断地在一处用粉笔画了一道,说:“把这里的线圈减两圈。”机器果真修好了,梅因泰斯也赚到1000美元。事后有人不服,说:“用粉笔画一道就值1000美元?”梅因泰斯听了一笑,在收据上幽默地写道:“用粉笔画一道,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999美元。”

此材料的关键句子是“用粉笔画一道,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999美元”,提炼观点后可拟题为:《“要害”见真知》《技艺价更高》《简易中的最难》《“一笔两圈”的奥秘》等。

5、揭示材料中心拟题: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材料中心,最后再斟酌字句拟出中心论点式的题目来。例如: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打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第9篇:新材料作文范文

一、抓关键词句法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体的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法。抓住最关键的一个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他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得球王之后说的,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了他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

二、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关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畦畦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乙卷)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人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呀!”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他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三、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与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3: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地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它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毒液,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从蜗牛的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的角度:某些短处,有时恰似成功的利器。

四、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这样我们可以从材料的情感倾向人手来审题立意。

例4:苏联解体后,经济一片萧条,普通人的生活困顿不堪。一天,某公应邀去一个俄罗斯朋友家里度周末,去之前,他曾想也许能吃到一顿丰盛的晚餐。

开饭后,他才知道,和平常一样,没有面包,也没有牛肉和洋葱,吃的只有土豆和不多的西红柿酱。但是,杯盘及其讲究,中国的青花瓷盘、银质的刀叉,摆得一丝不苟,仅有小半瓶伏特加酒,均匀的分到6个银质的杯子里。因为夜晚,他们还点起了蜡烛,为了节约,5个头的烛台,只点燃两个。好客的主人虽然已经度了很多,但仍然像往昔一样风度翩翩,酒在唇上只沾一点点,颔首致意。煮熟的土豆剥皮后被切成不大不小的长块儿小心地分送到每个人的餐盘里。期间,男主人还给大家演奏了手风琴曲。

某公说,这是他最难忘的一顿晚餐。十多年后,他还感慨万千。

命题的情感倾向:由“没有”“也没有”“只有”“仅有的”“为了节约”“应了很多”“洗得发白”但是“极其讲究”“一丝不苟”“均匀”“仍然风度翩翩”“朴素干净”“演奏手风琴”等关键字眼可以品味出俄罗斯夫妇在经济萧条、困顿不堪、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们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笑对生活、从容淡定的气度令人敬佩。命题者对他们在生活困顿中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示肯定、赞赏。

五、联想实际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例5: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分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