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红色音乐教育精选(九篇)

红色音乐教育

第1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课教育;红色经典音乐;美育

党课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关系重大,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办好业余党校,把党的历史作为党课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教学的方式以灌输、说教为主显得有些生硬,其次与高中的历史知识有不少交叉重叠的地方,导致教师在进行党课授课时,学生不愿意听课,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缺乏互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人多年以来结合美育和党课教学的经历,对大学生党课教育做了一些教学创新模式探索,希望和广大教师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一、党课的内容设计

(一)用历史科学的方法将党史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一门历史科学,在党课的内容选择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把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921年7月至1923年);2.国内革命战争(1924年7月至1936年10月);3.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4.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5.新中国建设时期(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6.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3月至今);7.迈向新世纪时期(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至今)。在准备党课内容时,可根据这不同的阶段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

(二)精心挑选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不同历史阶段,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同时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历史人物的涌现构成了党的发展历史的主线。在选择党课内容时,对各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材料要进行细心严谨的收集,经过加工整理,在讲课时可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简约的介绍,恢复党史发展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讲授共产党的成立时必然提到,历史人物必然讲到、陈独秀和;讲到中国民主主义时期必然讲到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讲到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必然讲到、;讲到改革开放时期必然讲到邓小平等。

(三)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不同阶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红色歌曲

音乐是历史各个阶段最好的连接点,一首歌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一首首红色音乐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鼓舞着一批批优秀儿女不断奋勇前进。如中国共产党成立阶段的《国际歌》,长征时期的《十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时期的《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改革开放以后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红色歌曲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紧跟革命和建设的脚步,生动反映了革命和建设的历程,这样的歌曲出于心、诉于情,具有永不衰退的魅力和激情。欣赏和演唱这些歌曲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就会历历在目。

二、将红色经典音乐与党课结合的实施方法

在进行党史的各个阶段授课时,先播放该阶段的一首代表性红色歌曲,从欣赏质朴简洁的歌词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欣赏完相应的红色歌曲之后,讲解该歌曲对应的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相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例如,在讲到长征阶段时,先欣赏《十送红军》这首曲调非常口语化的江西赣南民歌,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如泣如诉,让人感受到红军与苏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再现革命的历史画面。在讲到步入新世纪的阶段时,欣赏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引导学生注意欣赏这首歌的后半段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该歌词用“站起来”、“富起来”和“走进新时代”,很精辟地概括了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加速发展三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讲课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党课中去。例如,可针对该歌曲包含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唱该时期的革命歌曲,朗诵革命诗歌等,在实施过程中可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欣赏歌曲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实践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党课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提高学生对党课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首要目的。以前上党课时,有些学生不愿意听课,感到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课堂教学质量不佳。上述教学改革实践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笔者在2008年上半年在韶关学院医学院对200名党课学员进行有关党课课程兴趣的调查,结果表1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而将红色经典歌曲贯穿到党课中的教学模式尤其受学生的欢迎。有不少学生反映,他们学习完党课之后才发现,原来党的历史中不单有真实的历史,科学的理论,还有那么多令人激动的红色经典歌曲。每首红色经典歌曲里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和精神力量。党课不但是党的历史的教育,还包含艺术、音乐、人物等多个领域,听起课来很有意思。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实践结果来看,这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灵活多变、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过去上党课,他们在台下听老师讲课,就跟听报告没什么差别。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针对党课中的音乐、历史事件、党史人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亲自演唱红色歌曲,学生参与度提高,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第2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 美育 德育 实践案例

先圣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①讲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这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古人眼中学习音乐是人成长成才的完备阶段和最高要求,体现了音乐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当今大学,作为教育的高级阶段,作为美育的乐教当然不能少。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②意思是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众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体现了古代礼乐教育思想。近代民国时期,有教育院长蔡元培等人,用美育代替宗教等理论论述音乐对民众思想教化。可见音乐对人思想的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自古已有之。

当代音乐教育实践证明,音乐对于人的教育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用: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启迪智慧、强健体质。目前,有一些研究者涉及这一领域,他们对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加入音乐元素,也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中,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介于对以上的理解,笔者借音乐教育专业背景和高校思政工作之便,在提倡乐教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同时,也特别在这方面探索有效模式和实效性研究。经过几年在日常工作和教学中的努力摸索,得出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对笔者在非音乐专业的理工科院校进行试验的部分案例做简单的梳理。

一、拓宽平台,合理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依托手段与平台有:“音乐鉴赏”、“大学音乐”等公共选修音乐类课程;“形势与政策”等思政类课程;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学生班级建设活动;社团活动;器乐等教学活动。在这些平台,发掘可行、有效的模式,把美育与德育合理科学地穿插结合。通过策划、实践过程,对有效模式进行跟踪反馈,弥补不足,逐步使有效模式正规化、常态化、科学化,并将有效模式中比较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一个或几个模式进行优化、打造经典,并积极推广,不断探究其有效性的评价方式、标准等。

二、运用案例与效果

(一)音乐课程中不失德育的影子

音乐课堂上,适当结合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领域内容,会达到特别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音乐鉴赏》等非音乐专业公选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音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前后多次对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正,最初的教学计划是以中西方音乐欣赏各占一部分,少量乐理知识。后来,加上了流行音乐文化审美。再后来把音乐与人文音乐心理等模块也加了进去,从当初的单纯欣赏到音乐技术、音乐审美及音乐文化的认识和音乐人文精神等。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只选积极、正面、上进的正能量的音乐,对于非主流的网络歌曲、低俗歌曲也进行对比和批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教学中注重总结音乐的思想性,让学生在欣赏或表演的同时,也受到思想的洗礼,达到把欣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其次,把传统音乐文化和传统的思想相结合,比如忠孝、诚信、友善等,在音乐中体验真善美,领会音乐的伟大和崇高,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学生听完讲解后领悟会更深刻,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要达到这种效果,赏前加入一些思想的引导,营造氛围,从人性的角度、作者阿炳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生轨迹,感受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反观当代人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大家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

(二)思想政治课上妙用音乐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要学会巧妙运用音乐。例如:在形式与政策课上,在讲到江西“红色文化”这一节时,以红歌把讲稿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加入音乐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改变上政治课不活跃的局面,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在红色文化中,红色音乐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从音乐切入主题。课上首先播放音乐《江西是个好地方》让大家一起唱,之后就以这首音乐及歌词展开讲“红色江西”。在讲到什么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时,以《长征组歌》对长征精神进行诠释。听《告别》讲长征开始,然后从长征追溯江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听革命歌曲《挑粮歌》和《十送红军》讲解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最后一部分以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红歌总动员”为切入点,从红歌会讲到江西红色文化与当前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讲稿结束。最后要求同学们列举所了解的江西红歌,一一写出来,并且要求他们课后收集江西本地的红色歌曲并学会演唱作为课后作业。在音乐加故事的课堂形式下,同学们兴趣浓厚,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尽情演唱,更深一步理解了江西的红色历史,了解了苏区精神和井冈山精神,正确认识了红色文化在当今江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课后大家觉得对课程很有兴趣,既学到了历史文化知识,又学到了音乐艺术知识,更爱家,更关注江西的历史和发展了,立志为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奋斗。

(三)文体活动是德育和美育结合的好“土壤”

在学生文体活动中,结合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引导学生。开展红歌的比赛和表演,比如各院系红歌合唱比赛;建党90周年的各党支部红歌比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最佳拍档”K歌大赛,以及纪念12.9小合唱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通过这些比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端正爱党爱国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利用各类音乐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人文修养,让很多喜欢音乐的人有专门的舞台和空间;用合唱团锻炼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团结友爱,配合默契的团队协作精神。合唱中大家真正感受到的是音乐带来的快乐,理解了音乐和声的美,懂得了团结协作实现目标,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互敬互爱,像和声一样和谐相处。

(四)音乐在班级建设上的运用

在班级建设中,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角色”。例如:在新生班级里,要求班级有自己的班歌,同学们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唱每周一歌。要求歌曲主题是积极向上的,体现团结合作,或者是感恩的题材。在班级中,经常举行歌唱比赛,或者带领大家一起唱歌,在班上形成快乐的学习氛围。另外,经常推荐一些大学生必听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和传统民间音乐等,学会欣赏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并且用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大脑,提高智慧。

(五)思政教育在器乐教学的探索

在一些非音乐专业学生中结合专业特色推广简单易学的乐器学习,比如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推广陶埙、陶笛等陶瓷乐器的制作和演奏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和学生一起研究制作、烧制出自己喜爱又实用的乐器。在器乐演奏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创造能力。学习一种乐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需要长久坚持;在乐器演奏上,引导学生即兴演奏,锻炼创造性思维。通过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的方式极易赢得同学们的喜爱,美育德育教育效果均较显著。

三、模式探究

(一)音乐与政治或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梳理

音乐与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音乐作为思想或精神层面的东西,常常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音乐活动会反映一个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良好的音乐社会环境可以促进社会风气和谐安定,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二)探索高校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模式

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比较丰富,将这些方法和途径进行体系化建构,可以创建多种有效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有效模式: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把音乐课堂加上思想政治的内容,或者是在思想政治课上融合音乐的元素,使课堂更活跃,强化授课效果;二是通过以音乐为主题的社团和兴趣小组,通过社团的组织和活动策划,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植入其中,广泛开展带有主题的音乐活动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歌唱比赛;三是通过汇演、观摩等方式,组织大学生通过音乐这个桥梁与社区、企业等群体互动,在主体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体验、感受、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三)探索高校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有效模式

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它们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共性,都承担着塑造具有合格的人文修养的公民的重要责任。两种教育的结合,会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积极探索,实现新的突破,德育与美育开出娇艳花朵。

注释:

①论语・秦伯.

②孝经.

参考文献:

第3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发现二: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小学生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

发现三: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而参与各种有关民族音乐活动甚少;

发现四:近八成学生认为红歌老土,对红歌的关注及认知态度不令人振奋。

一、问题的提出

革命战争年代,在赣南这块红土地上曾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中瑞金、兴国两县闻名于世。瑞金是“红色故都”,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兴国是著名的将军县、烈士县,开国将军达54名。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者达5万多人,兴国被誉为“模范县”;宁都有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以及文乡诗国的美誉。学习民族音乐,唱响红歌主旋律,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对红土地上的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体裁,而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以下现象引起笔者的关注。

现象一:笔者在上民族音乐欣赏课时,绝大部分学生心不在焉,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令人怵目惊心的事情:笔者给学生播放二胡独奏曲《光明行》,让他们回答曲作家是谁时,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茫然。于是笔者提示他们:“此人是国乐的一代宗师,是一位中西兼擅,理艺并长的民族音乐家,姓刘,名字为三个字。”顷刻间,他们一个个情绪激昂,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齐声欢呼:“刘德华!刘德华!!”,有的学生还作出小沈阳的搞怪腔调“华仔,华仔,我爱你”……

现象二:笔者所在学校有两名叫“刘德华”的学生,一位是男生,一位是女生,男“刘德华”因与天王巨星同名同姓而引以为豪,而女“刘德华”觉得自己与天王的距离相差遥远,同名不同命,会遭人嘲笑,并执意要求学校把自己的名字改过来。然而,同学们都极力反对她改名字。为什么?居于此,笔者做了一次“关于与天王巨星刘德华同名同姓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68的同学都认为:与天王“刘德华”同名同姓是一种荣幸,一种骄傲,是件风光的事……这些就是他们反对她改名字的理由。

学生只知道天王刘德华,却不知道国乐一代宗师刘天华,只迷恋流行音乐,而忽视民族音乐的存在,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共同现象?难道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出现问题了吗?我们该如何看待基础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江西赣南的一些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编制问卷

问卷编制基于被调查的中小学校音乐课程设置中,大都安排了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开展了民族音乐教育的有关活动,特别是以江西电视台每年热播的“中国红歌会” 借助舞台表演和电视节目形式传播先进文化的背景。问卷设计力求简单易答,内容力求能够完整地反映调查目的,采用封闭问题“是否式”,问卷初稿设计后,分别送给有关专家及研究人员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后发放。本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民族和西洋乐器的调查、学生参与民族音乐活动及对民族音乐教学期望的情况调查和中小学生对红歌关注态度的调查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选取赣州市(章贡区)、1个代管县级市(瑞金市)和宁都、兴国、于都三县的10所中小学校的学生作为被试人员,每所学校选取的年级分别为小学(四、五年级)、初中(初二、初三)、高中(高二、高三),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赣南老区10所中小学校发放关于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相关事项的问卷,共计750张问卷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均250份,送发问卷由各校音乐教师亲自到现场发放,对问卷相关内容亲自作解释,以保证问卷填写质量和回收率。在各校领导和音乐教师的努力下,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在调查数据统计出来后,笔者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并组织音乐教师进行了座谈,就当前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展开讨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

在对学习民族和西洋乐器的调查中,优先考虑学习民族乐器的小学生占49.6,初学生占32.8,高学生占20.8;优先考虑学习西洋乐器的小学生占50.4,初学生占67.2,高学生占79.2。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民族乐器在中小学生中的吸引力不够强大,这一现象也可从专业院校招生和业余乐器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器乐的人数惊人的悬殊中反映出来,但令人可喜的是,小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尤其对二胡、笛子、古筝的学习,人数在不断的增大。

二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接触流行音乐持肯定态度的占62,初中生占73.2,高中生占81.6。在接触民族音乐的学生中,小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占38,初中生占20.8,高中生占16,在接触古典音乐的学生中,小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占21.2,初中生占34.4,高中生占44,通过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成果正在体现出来,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小学状况优于初中,而时过境迁,高中学段则出现了严重的知识断层的情况。见表2。

三学生对流行音乐兴趣浓厚,而参与有关民族音乐活动甚少

调研结果使我们感到音乐教学表面繁荣后面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在填写我国的京剧、赣南民间音乐等内容时,对京剧持肯定态度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占有一定比例,许多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排斥高雅的艺术,对中国的民族音乐却知之甚少,表现出无知与淡漠。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国粹――京剧 、富有客家文化底蕴的赣南采茶戏、曾经流传着“一只山歌三个师”美谈的“兴国山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极少数学生居然将集我国戏曲之大成的京剧说成是“实在让人受不了,居然有人喜欢听?”、“京剧的男扮女装和泰国人妖艺术又有什么区别呢?”

四近八成学生对红歌的关注及认知态度不令人振奋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歌唱红歌的目的所在,但问及到是否希望红歌走进校园时,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持肯定态度的比例逐步减少,在第三部分所设计的8个问答题中,近70%―80的小、初、高中生对红歌的关注及认知态度的回答并不令人感到振奋。有的学生对红歌的认知态度虽持肯定回答,但仅仅是停留在对舞台的灯光布景、乐队的伴奏、参赛选手前卫时尚的衣着打扮、电视的表现手法等映射着流行音乐的元素感兴趣,而并非是被红歌本身催人奋进、感人肺腹的艺术魅力所感动。见表3。

音乐教师在主持发放问卷调查的同时,也组织了与部分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发现近八成学生认为红歌土,旋律过于张扬,政治色彩太重了,缺少生活的东西……,有些学生还希望将红歌唱成摇滚,却谓之:青春活力!当问及到要不要实施“唱响30首红歌”音乐校本课程,将红歌纳入音乐课的必修内容,由音乐教师负责教学并在每学期组织测评等相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

四、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加强民族音乐文化基础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迫切任务。本文根据调查结果与发现,提出如下以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普及民族乐器学习

大力普及民族乐器学习,并非人人都要亲手去弹、唱、吹、拉,才达到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而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首先,要努力完善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结构,尤其是开头要新颖、衔接要巧妙、结尾要精彩,这三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也是体现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再次教师要不断提高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辛勤积累的宝贵财富,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教师可以从容做到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学生情感的最优化掌控。

其次,通过欣赏教学感受民族乐曲。音乐欣赏带给学生的感染和震撼是其它艺术形式取代不了的,通过对民族音乐进行欣赏,不仅使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同时还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及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提高对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得到提炼与升华。同时,在欣赏民族音乐过程中,学生可体验民族乐器,如常见的笛子、二胡、琵琶、古筝、锣、鼓等,让学生看看民族乐器的构造,摸摸乐器的制作材料,听听它们的音色。通过这些方法可让学生产生了解我们民族乐器,激发他们对民族乐器浓厚的兴趣。

第三,通过演奏民族乐器感受民族乐曲的魅力。对于爱好乐器,音乐天赋比较好的学生,学校可组织他们参加民乐队接受专门的训练。民乐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缜密的教学风格,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音乐综合知识和扎实的演奏功底,学生通过训练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后,学校可举行民族乐器的专题晚会,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热爱民族乐器。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与民族音乐

在中小学生中,过于迷恋流行音乐,崇拜港台、日韩歌星的学生为数不少,树根立魂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应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而今,这种精神在不同程度的淡化和流失,就值得我们关注了。如果任其发展,国民音乐素养如何提高?祖国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发扬?因此,不能把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仅视为个人的某种爱好,而应视为文化遗产是否能继承与发扬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辩证分析流行歌曲与民族音乐的依存关系,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大力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并非一定要阻止学生们去接触这些商业文化,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感知经典音乐的“美”,逐渐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分辨音乐。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教师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某些流行音乐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与丑。音乐教师可以搜集民族音乐的有关资料带,通过音乐活动课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参与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并能自觉地做到抵制庸俗的流行音乐。

学校应经常开展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的比赛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中外优秀曲目,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自然会不为社会流行音乐所动容。

三 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高唱红歌主旋律

以往的红歌,大部分都是革命歌曲,再经典的红歌也会过时,而要现在的学生去演唱、去理解的确不太容易,为有效引领学生热爱红歌,高唱红歌主旋律,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将具有时尚元素的红歌溶入学生的心灵。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在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的基础上,组织音乐教师整理一批具有时尚元素的新红歌。时代在发展,红歌传唱也要发展,一些有时代元素的红歌,同样可以起到教育的目的。“红歌也需要与时俱进”,很多新创作的爱国歌曲、励志歌曲,都应属于红歌,如《红土香》、《红旗飘飘》、《把一切献给党》、《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爱国歌曲和以往的经典红歌比较起来,简直就是一首情歌,不仅时尚,更能唱出感情,这些带有流行元素的红歌推荐给学生,肯定会受到追捧。“唱响红歌”是对学生思想与灵魂的深刻洗礼,是对红色精神的一种传承,是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德育的一大特色与亮点。特别是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要让90后的中小学生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追寻党的光辉历程,树立起永远跟党走的坚强信念。

我们还可以根据条件组建“红乐队”,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亲手摸,亲自演奏民族乐器来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创建“红歌队”,“红歌队”的创建,有利于培育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与高尚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因此,音乐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藏歌会” 、“川歌会”、“蒙歌会”等的比赛;学校还可组建“红舞队”,通过学习各民族的舞蹈,让学生在民族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民族舞蹈之丰富,领略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这对激活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 音乐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56-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对于儿童而言,音乐是一套有联系、相互依赖和个体化的活动,也是其个体发展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来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可以促进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所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表演方式,让幼儿从音乐和故事中体验到学习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促进儿童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提高。

一、幼儿年龄特征及学习思维分析

3―6岁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由于幼儿还没有内化的思维,他们很难把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所以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学习,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音乐故事表演策略

1.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角色表演创设的是一种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表演中可以表露出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及行为方式;角色的表演及分析、讨论,可以使孩子们意识到内隐的心理过程,提高孩子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促使自身不断地成长。因此,音乐故事教学要通过角色扮演,通过建立问题情境,让孩子们来演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最终培养孩子们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选编和指导音乐故事表演。选择或创编音乐、故事的关键是故事情节和音乐节奏要匹配。在选编音乐故事时,教师要注意音乐和故事的互相融合、有机渗透。在选编音乐故事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故事中的角色不能过多,以1―2个或2―4个为宜,否则幼儿不容易把握。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时,要求幼儿密切注意别人的表演和情节的变化,不至于和别人发生碰撞或跟不上情节的节奏。其次,选编的音乐要形象鲜明,段落清晰,衔接和转换处要特征明显。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在音乐中加入声效,以减少对故事情节转换的提示。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教师在一些音乐处加入了狮叫声效,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的动作。可通过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

在此过程中,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又如在活动“小老鼠上灯台”的结尾处,教师加入了“小老鼠逃跑”撞到东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将小老鼠逃跑时紧张害怕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在幼儿真正进入角色表演之前,教师可以先合作分角色扮演,表演力求精彩;或教师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观看各个角色的表演,这样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及主体性的发挥,为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作铺垫。

2.让幼儿专注的体验音乐

在幼儿通过分角色创编动作和分段表演,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欣赏音乐的环节能使幼儿专注、完整地体验音乐中的故事形象,分清每段音乐所表现的特定角色的特点,体会在音乐中故事情节是怎样逐渐展开的等等。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在教学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听、说、玩、演四个环节,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开展,提高幼儿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讲演的方式并辅以道具把音乐故事的内容讲给幼儿,例如“小兔子乖乖”这首音乐,教师在讲与之匹配的故事时,要把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扮成大灰狼、兔妈妈、小兔三种角色的声音和动作,而不是一个声音和动作平铺直叙地讲下来。同时要有与之相符的图片或头饰进行展示,幼儿在讲演的氛围中能深刻地理解音乐故事的内容,为音乐故事表演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想让幼儿专注于音乐的体验,教师可根据故事情节和内容进行设计提问,如故事里有几种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等,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角色特征和情节变化,通过模仿、迁移进行分段、分角色的动作创编和表演,用各种具体形象的姿态语言、面部表情表现音乐故事情节,深刻表达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领会。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启发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故事具体生动地表演各种角色,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但是,教师在指导的同时也要考虑音乐的结构、节奏和风格,不能因刻意追求角色动作和表情的翻新而忽略音乐本身的特点。例如在狮王进行曲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音乐,再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提问:什么地方像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像狮子在走路?什么地像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像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像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又如在小兔子乖乖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连续完整地倾听音乐和观看与之匹配的道具,分辨兔妈妈、小兔子和大灰狼的节奏变化特征,分清哪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节、主要是哪个角色在活动、什么时候表现的是角色冲突,等等。有效地增强了音乐感受能力。另外,在组织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注意不要使用太多的口头语言,而是通过表情、眼神及个别的肢体语言提示幼儿倾听和体验音乐的展开以及音乐变换所带来的情节变化等,为下一步的角色表演作铺垫。

3.让幼儿自由的抒感

在幼儿理解音乐情节和熟悉音乐故事后,教师可让幼儿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协商角色分配,然后进行音乐故事表演。以狮王进行曲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一是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表现兴奋与激动?二是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模样)三是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四是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在表演中,要不断提醒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为了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和内心的愉悦情感,使他们更好地进入表演情境,有时教师要根据音乐故事内容和幼儿一起布置简单的情景,制作适当的道具。如活动“小兔子乖乖”中小兔子、兔妈妈的房屋以及相关的头饰,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的灯台和桌子,活动“小红帽”中的小红帽、花、礼物等。这些道具的运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角色并进行表演。在表演中,教师在不影响幼儿表达情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启发引导,以期幼儿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参与角色表演,以促进表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参与角色扮演,能使幼儿从心理上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并能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活动结束后,可以以提问或讨论的形式让小朋友自由的表达感受和抒感,例如:“小红帽”音乐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问幼儿小红帽是否聪明?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聪明?大灰狼可恨还是可爱呢?幼儿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表达出喜欢小红帽,憎恨厌恶大灰狼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音乐故事教学的构思和设计上,要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故事刺激下产生兴趣,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和思考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音乐故事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更能表达出孩子的情感。

收稿日期:2011-06-0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青年课题(10SB083)

作者简介:许春蓉 (1983-),女,四川广元人,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 贾小红.浅谈幼儿教学活动形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6).

第5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红歌是红色歌曲的简称。它催人奋进,促使人们燃烧理想,释放激情,并能让人们把内心那种阳光的、高尚的、健康的、主流的东西表达出来。但是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健康向上、积极的因素和氛围正在被点滴侵蚀。一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俗的东西乘虚而入,挤占着大学生的精神阵地。尤其在音乐歌曲方面,人们传唱几十年的红色经典歌曲在校园中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谈情说爱的流行音乐、疯狂的摇滚音乐,表达的是个人狭隘的情感世界,毫无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可言。在大学生特别是90版后的大学生心中,周杰伦、蔡依林、陈奕迅、潘玮柏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根本不知道李谷一、关牧村、蒋大为、杨洪基等老一辈歌唱家是何方神圣。倒不是说流行音乐、摇滚音乐全都是糟粕,一无是处,不能传唱,它们也有触动人们情感神经的的地方,但红歌——斗志昂扬、洋溢民族之魂、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红色歌曲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不能,也不应该屈于流行音乐之下,不能被大学生淡忘直至在校园中销声匿迹,不能成为大学生眼中的“out-fashion”,它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热切追求的主流文化。我们不能阻止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盛行,但我们要做的是,在红歌逐渐迷流之际尽快、尽我们所能地采取措施促使在高校中唱响红歌,这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1)红歌简单而有艺术气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的特殊载体,其歌词本身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其内涵也非常丰富:歌曲《英雄赞歌》、《保卫黄河》和《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些感人肺腑的唱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责任心,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国家的利益、民族存亡和自身前途的关系。学生通过演唱能更加感受到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国儿女的责任,而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2)红歌唱出了革命故事,传播了革命真理。红歌的词、曲作者通过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反映出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向人们诉说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道出实践证明的革命真理,从正面弘扬积极、昂扬向上的精神,体现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时代性特征。《南湖的船》向人们讲述了中共一大代表在革命的危机关头不顾个人安危,避开敌人围堵在南湖召开会议的动人故事;《洪湖水,浪打浪》向人们讲述了洪湖赤卫队队长韩英被捕后大义凛然、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红歌”的深厚积淀,就像诗一般,只有了解了它背后的动人故事和感人情怀,才能唱出时代的情感。这就能促使大学生能够重温历史,通过生动的人物和事件使他们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受到洗礼,使他们的爱国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和膨胀。

3)传唱“红歌”能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歌正是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英雄儿女》、《红梅花儿开》等红歌向人们展示了中华儿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顽强不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爱国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国人特别是热血澎湃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传唱红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不断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一支红歌催生一种精神。像上述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催人奋进的无数经典红色歌曲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一直萦绕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基于红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在高校中唱响红歌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它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园中推进“唱响红歌”工作应该责无旁贷。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使他们从心底里认可在校园中“唱响红歌”是极为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持消极抵抗、不屑一顾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其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唱响红歌”的主题。如在学生军事训练的休息时间可开展“教红歌、唱红歌”活动,还可在学生党支部、班级和学生社团中开展“唱红歌”比赛,寓教于乐,这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昂扬学生保卫祖国的斗志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校园十大歌手”活动中增加“唱红歌”单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激励机智调动学生“唱红歌”的积极性。最后,可在大学生网站、各学院网站中开辟红歌专栏,如网络红歌音频比赛等,构建红歌宣传平台,固守坚不可摧的红色教育阵地,等等。我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红色歌曲会走进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在高校中“唱响红歌”活动也将会走向深入、持久、高效。

作者:罗敏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第6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音乐文化;音乐教育;音乐传播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079-01

音乐文化表现为人类习得的群体性认知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行为,具体反映为音乐文化在精神层面的认知。音乐教育是指音乐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育是伴随着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全过程的,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行为,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本源,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实现的渠道,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要求我们炎黄子孙去积极的面对和解答,必须去探究更有效的音乐教育形式和教育传播途径,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化孕育在音乐教育当中。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音乐教育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确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文化领域的壮举,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理想信念、行动指南等等。在当今国际音乐文化多元发展的态势下,有精华亦有糟粕,精华的当吸收和借鉴,糟粕的当识别和剔除,这就需要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找准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音乐教育的有效对接形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产生出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观念和文化需求,使得国际社会的文化呈现出多元纷呈的特点。在音乐文化的大前提下,导致音乐教育也必然是多元的。在知识全球化背景下,曾有人类学的“跨文化生存”和“再阐释”概念对当今音乐教育理论造成冲击,似乎要将人们带入单一文化认识的限制之中,这就提出了解决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西方的音乐文化已经对本土的音乐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寻求中音乐文化定位和传播民族的音乐文化,甚至是透过音乐文化去反映民族特色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好的问题。不可否认,不同文化间的逾越、碰撞、融合已成为当代文化交流中不可回避的趋势,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最为活跃、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形式必然首当其冲。尽管音乐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会有着不同的形式,但其有意性、目的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必然对其实行着导向作用,通过对音乐文化中最重要因素如传统、经验、技能的传授与熏陶,使受教育者接受其影响和教诲,从中积累音乐知识,得到音乐教育的教化。因此,可以说,音乐教育活动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载体,音乐教育活动向人们传递的知识和影响包含于其所传递的具体内容之中,这些内容即表现着音乐文化的基本内核,使后来人对先行者所创造的音乐文化通过耳濡目染的过程得到适应,继而认可和继承前人所创造的音乐文化,使得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不同音乐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并在延续和传承的过程中保持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主体风格。

传承音乐文化,文化主体的主观意识是核心因素,文化认同结果的取得来源于文化主体特质的文化属性。所以,在音乐文化传承中,我们主要依托的就是音乐教育这一载体,而音乐教育在当代中国和多元化的世界音乐文化格局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方向性才能够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把音乐文化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强化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应有的地位,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的音乐文化没能充分对外传播,而没能对外传播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和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音乐文化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强化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入研究,发掘其内在深刻的民族精神;二是进一步探索传承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当代的国情,让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新面貌和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

第7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朋辈教育 推广 合唱 实践模式 校园文化

一、“朋辈教育”模式

(一)“朋辈教育”模式理念的诞生

2011年,华南师范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朋辈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提出之初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因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华南师范大学一直鼓励学生间的专业互补,这一理念逐渐成熟之后孕育了“朋辈教育”。在这一背景下,华南师范大学以合唱比赛拉开“朋辈教育”实践的序幕:音乐学院学生作为合唱专业指导,在校园合唱比赛中,辅导各非音乐专业学院学生组成的合唱团。

(二)“朋辈教育”模式特色

1.互助

在“朋辈教育”模式中,施教与受教两者的角色是相互交换的,因为两者年龄相仿,在心理、思想等方面都较为相近,交流沟通也自然方便。在合唱指导中,音乐学院专业指导担任了教学者的角色,在指导之余的日常交流过程中,非专业同学能够丰富专业指导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是施教与受教两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际,也能在互助的环境下学到多领域的专业知识。

2.双赢

在“朋辈教育”实践过程中,在受教者学习的同时,施教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朋辈模式提供的平台可以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锻炼和巩固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其他人的优点。所以“朋辈教育”模式下的合唱推广,是为非专业学生提供接触学习音乐的机会,也是为专业指导提供教学实践平台,让大家拥有一个艺术实践的平台。

3.成效

“朋辈教育”就是利用大学生自主教育、学习的独特魅力,产生了良好的教学反应,使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具成效,促进大学生在群体内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合唱比赛是多人合作的团队性比赛,合唱团的团员包括了不同年级的同学,在“朋辈教育”模式下推广合唱,专业指导与非专业同学建立深刻友谊,合唱团员之间也建立了深刻的友谊,有利于大学生群体间交流互助,学习、交际等方面都相应得到提高。

二、“朋辈教育”模式下的合唱推广

(一)以合唱艺术实践的推广形式

“朋辈教育”模式下的合唱推广形式以合唱艺术实践为主,也就是校园合唱比赛。从2011年至今以成功举办四届。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在这个模式下,合唱的推广在不断加深。

在合唱艺术实践的推广形式下,音乐学院顺势提出“以艺反哺”的教育理念,在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开设了由各学院非音乐专业合唱团骨干学生组成的校合唱公选课,和各参赛学院指挥培训课等课程。旨在通过课程提高学生在合唱艺术的专业知识,使合唱推广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持久。

(二)合唱推广的主要内容

1.合唱比赛

2011年-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合唱节已成功举办四届,每一届都精心策划一个主题,极具科学性、艺术性。通过每一年主题的变化,曲目难度的增加,促进了专业指导与同学对合唱艺术的不断追求。

(1)第一届――“红色经典歌曲”

红色经典歌曲是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标志,通过合唱,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牢记历史,继承传统。在全国高校课程中,都涉及红色历史,可是对于红色经典歌曲的传播还不够广泛。华南师范大学在首届合唱比赛中,将红歌作为主题,意为宣扬华师学子对祖国的热爱,对为新中国做出奉献的先烈的缅怀、致敬。在此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可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体会不同学科对于红色经典歌曲、红色历史的理解和感受,开拓眼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正因如此,首届华南师范大学“朋辈教育”合唱比赛开辟了合唱推广之路。

(2)第二届――“唱响青春”

第二届在必选曲目上要求较高,多数为20世纪80-90年代的经典作品,内容多为歌颂青春、梦想,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这充满青春积极的作品,恰巧能表达当代大学生对青想追求的心声。且经过了第一届的积累,各学院都拥有一批优秀的骨干团员,合唱的整体水平在不断上升。

(3)第三届――“校园经典歌曲”

经过第二届的“唱响青春”,第三届更具青春代表性的“校园经典歌曲”,其中包括了受国外影响的流行曲,其对于音乐艺术领域的影响极其深远,对当代大学生更是伴随成长的记忆。这届合唱比赛呈现了在“朋辈教育”模式下合唱推广的成效,各参赛团大胆选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合唱作品,且决赛举办地由原来的手球馆,转移到音乐厅。此举为了使合唱更为专业,广东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长安主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4)第四届――“中外名歌”

在前三届的基础上,第四届做出了更大胆的举动,规定参赛合唱团的两首曲目,一首中国民歌,一首外国名歌,且要用原文演唱。这不仅考验专业指导在选曲、风格把握等方面的能力,也考验团员在经过三届合唱比赛的洗礼之后,能不能将合唱艺术做到专业化。此次主题恰巧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化,意在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同时吸收国外优秀音乐。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对于国外音乐文化的视野。此次比赛更是受到了广东合唱协会副主席苗向阳老师的高度评价:“这个合唱比赛的曲子,比我在某些专业合唱比赛做评委见到的曲目难度要大,平均的演唱水平要高,你们当中一些队伍完全可以去参加比赛。”

2.培训课程

除了合唱比赛,通过小范围的培训课程,使部分同学更加深入地学习合唱艺术,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不断传播,使合唱艺术的推广得更加深入。所以在合唱比赛的基础上开设了合唱公选课和合唱指挥培训课。

(1)合唱公选课

通过各参赛合唱团的推荐和老师的筛选,组成了合唱公选课,旨在为各学院合唱团培训骨干,且更加深入的学习合唱艺术。这门课程,通过学习经过精心安排的合唱曲目,在课堂上讲授合唱艺术的历史,曲目的背景,如何去对待一个作品,怎么样去排练,如何做到更加高效的合唱训练等知识。这门课程从更加深入的层面去推广合唱艺术。

(2)合唱指挥培训课

通过开设各学院的合唱团指挥培训课,同时接受观摩学习。这个课程旨在培训各参赛学院的合唱指挥的正规合唱指挥手势,如何通过自己的手去掌控合唱团,如何去把握合唱作品。在培训各学院指挥如何去掌控合唱团和作品的同时,也可以让观摩学习的同学学到合唱指挥的知识。

这两个培训课程,都得到了同学的热烈响应和好评,可以看到非音乐专业同学对于合唱艺术的追求热情,同时他们热情也在影响着音乐专业同学。在小范围的培训之后,通过同学之间的传播,使合唱艺术更加深入推广,这就是“朋辈教育”模式的核心成果。

三、合唱艺术推广的意义

(一)校园品牌活动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朋辈教育”模式下的合唱推广采用校园合唱节为平台,作为一个校园品牌活动,三个校区每个学院都积极响应,南海校区更是从第一届的一支队伍发展到如今的五支队伍,涉及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在校园内掀起狂热的合唱风潮。这股风潮带动了一群潮气蓬勃的大学生聚到了一起合唱,收获快乐、友谊、知识。将会是他们大学四年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一起拼搏、一起高歌在校园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情。

校园合唱节带动的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合唱比赛参加人数多,影响范围广。其意义就在这,以合唱艺术为纽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将艺术大众化,促进高校艺术教育,挖掘高校艺术教育的新模式。做到艺术教育真正普及化。

(二)合唱推广促进艺术实践平台

1.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

“朋辈教育”模式下的合唱推广,其实给了音乐专业学生一个实践的平台。音乐专业学生去指导非专业合唱团,涉及到团队管理、选曲、排练、时间协调等工作。其次利用学生之间交流便利的特点,知识的传播显得更加便捷。当专业指导充当施教者时遇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思考如何更加正确的将自身所学传授于他人,从而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2.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展示、学习平台

在“朋辈教育”模式中,非音乐专业学生扮演着受教者的角色。在合唱推广的过程中,他们是受益群体,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的切身感受对推广的成效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唱团的训练,非音乐专业学生可以获得音乐知识,而合唱比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艺术学习的舞台,这也许是许多同学大学唯一的实践机会,也是实现自身艺术价值的机会。

第8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1.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师队伍,镇江市级、扬中市级骨干教师各一人。各自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年纪轻,观念新,又各具特长,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2012年,在各级各类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中,徐月红老师获扬中市、镇江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陈道军、张相春老师获扬中市一等奖,徐平老师获二等奖,何英老师获三等奖。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文件,学习《行动纲领》中的重要部分。常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重点地学,有目的地学,感悟后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学习,教师们理念新了,思想通了,方向明了。

3.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经验。订阅各种教育杂志,购买各种教育书籍;主动积极地外出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渠道,捕捉教学信息,开展交流学习。

4.紧抓业务学习。针对音乐学科特点,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5.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网上浏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互相学习与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立足课堂,创出特色

素质教育走进音乐课堂,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音乐教育工作重要,人人皆知,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普遍有重语数英,轻其他学科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并不气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激励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是轻松快乐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

1.扎扎实实上好随堂课。教师们充分运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平时的随堂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课专用,专室专用。对随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讨论,及时解决。在多次的调研听课中发现,教师们的课结构新了,形式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参与面广了。在教育局对我校进行的大规模随堂听课活动中,朱星梅、李静、马万红、祝玉桃、朱明亚等老师执教的随堂课获优秀课。

3.着力建设打造特色项目。越剧进课堂、器乐、舞蹈、合唱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作为课程进行开展。

5.学科整合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蓝本备课,教育现代信息化,全面提高音乐课程效益。

三、开展活动,活跃校园

第9篇: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融入一定的情景让幼儿去体验,去感知,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

首先教师要以自己在审美欣赏中的情绪表现感染幼儿。教师对美的音乐要有敏感性,善于发现、捕捉、审视、由衷的赞叹。无论是唱歌、跳舞、听音乐,都应满含情感,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与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如:在音乐游戏《蝴蝶找花》活动时,教师从心理上引导分析,让孩子们意识到,面前是一片花丛,你看到后惊奇、喜爱,然后想去闻,想去摘,但又怕损坏了它,又怕别人看见。幼儿从心理变化中去找、看、闻、指、摘,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通过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游戏的内容包括: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游戏;带情节和角色表演的表演性游戏,通过听声音与音乐并作出快速反应的听辨游戏等。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注意律动性,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其次,音乐游戏活动要注意情趣性,音乐、动作、活动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情感;再次,每个游戏的动作,都要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其次,教师应该以不同的角色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小红帽、大灰狼、白雪公主、魔术师、小白兔、小鸟等。教师要十分愿意和灵活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带幼儿进入音乐之中,如音乐欣赏《春天》,教师是春姑娘,将融化的小河、发芽的柳枝、飞舞的燕子变成音乐给孩子们听,从孩子充满生机的眼睛里,“春姑娘”知道孩子们懂了。于是,在秋天爬山活动之后,孩子们用“沙沙”的沙锤声表现风声;用小铃的清脆“叮铃”声表现燕子的叫声;用大鼓“咚咚”声表现红红的苹果和一大排苹果树;用铃鼓表现小朋友的欢呼声……

再如,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幼儿,音乐游戏做累了,教师可以用规则去调整幼儿心态,“月亮出来了,闭上眼……”并马上蹲下不动。或者说:“午睡铃声响了,休息了!”。宽松愉悦的环境是孩子们审美情感发展的基础。任何一项音乐活动,幼儿都会受到表演的暗示,模仿成分很多。教法得当,可以使幼儿喜爱想象的特点的潜在优势得到发展;教法不当,很容易把孩子教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