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保密法知识竞赛精选(九篇)

保密法知识竞赛

第1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公司从规章制度、安全检查、教育培训、隐患治理等多方面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并对全省各级移动通信企业员工进行了广泛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教育,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安全知识比赛活动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企业安全知识比赛活动工作汇报一

为了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各级领导及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中国移动通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的通知》要求和安排,公司从规章制度、安全检查、教育培训、隐患治理等多方面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并对全省各级移动通信企业员工进行了广泛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教育,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提高了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为进一步做好移动通信企业安全保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安全生产竞赛活动。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中国移动通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的通知》精神,**移动通信公司成立了由人力资源部主任牵头、部室相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与预防常识》和《安全生产法知识问答》等法规、常识,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做好准备。同时为更好的完成本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与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我们进行了周密的计划部署,要求各分公司和直属生产单位由主管领导牵头组成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小组,组织进行统一的培训宣传教育活动。

二、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企业安全生产意识。

各分公司和直属生产单位采取悬挂由安全知识竞赛领导小组统一制定的安全生产宣传条幅、安全挂图的方式,营造一个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同时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常识》和《安全生产法问答》,统一观看安全生产教育录像和安全生产知识展览,并通过模拟消防演习和模拟事故应急处理演习等安全防范措施和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进一步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安全生产操作内容和流程,提高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有效增强员工火灾自救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营业厅、网络管理机房、基站和交换机房等移动通信生产安全防范重点部位的安全。

三、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基础建设。

针对个别单位、部门安全生产意识比较薄弱,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够和安全规章制度不落实的问题,安全工作知识竞赛领导小组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方式,深入基层,跟踪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采取有效措施,人盯人、点对点的解决安全隐患,把安全生产防范和宣传工作落到了实处,有效地保障了移动通信生产有序进行。

四、全员参与,切实落实,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工作。

各单位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常识》和《安全生产法问答》,要求每个参与学习的员工汇报学习体会,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通过这些让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与决策的方式,不但增强了每一位员工的安全生产与防范意识,而且推动了公司安全管理规章与制度的完善,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决策更具代表性和可行性。

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要求和规定,省公司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竞赛规则,领导小组成员深入现场组织考试,通过统一答题考试、统一查收试卷和统一阅卷的方式圆满完成了此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xx移动通信公司参加此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的有1320名员工,发放竞赛试卷1320份,收回有效试卷1317份,回收率为99.77%。通过抽样100份试卷来看:70分以下0人;70分-79分有2人,占总参加人员2%;80分-89分有6人,占总参加人员6%;90分-100分92人占总参加人员92%。

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下,此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宣传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真正提高了全体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防范意识。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督促整改,严格明确安全责任制,确保xx移动通信公司网络畅通和生产安全。

企业安全知识比赛活动工作汇报二

为深入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广大矿工安全生产认识,提高广大矿工自我防护能力,促进安全文明生产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我公司于6月17公司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相关总结:

一、赛前精心准备

自收到举行活动的通知之时,我公司便召开了会议,明确活动主题并成立了活动小组,对各方面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通过赛前会议的召开,公司各部门认真落实自己的任务,迅速开展了相关的准备工作。从宣传号召全体矿工主动参加此次活动到邀请比赛嘉宾、准备竞赛考题、布置会场以及后勤工作准备,相关部门严抓各个工作环节,及时发现不足并改进,将工作开展进度第一时间汇报上级。经过短期精心的准备,比赛如期举行。

二、紧锣密鼓拉开比赛帷幕

活动举行当天,我公司负责人、副经理亲自到竞赛现场进行了观看,上级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了广大矿工莫大的鼓励,更是调动了参赛选手的情绪,各个参赛选手都是意气风发、满怀信心。本次竞赛由各部门选出精英组成,竞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观众互动四个环节。竞赛试题从《安全知识题库》中精心筛选,题目涉及的范围广泛,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难易程度适中。在本次比赛过程中各支参赛队伍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回答准确、迅速。在竞赛各环节,大家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度,在比赛过程中,通过与各个参赛队员自信流畅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都对本次竞赛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赛前进行精心的准备。

三、巩固竞赛成果,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本次竞赛既巩固和加深了矿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扩大了安全知识面,调动了大家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对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安全工作是我们公司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在以后工作中,应号召大家消灭一切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实现公司安全管理的新跨越。

企业安全知识比赛活动工作汇报三

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总结为了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各级领导及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据远兴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和安排,公司从规章制度、安全检查、教育培训、隐患治理、安全标准化等多方面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并对各生产经营企业员工进行了广泛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和教育,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提高了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为进一步做好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安全生产竞赛活动。

根据远兴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各生产经营企业由安全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与预防常识》和《安全生产法知识问答》等法规、常识,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做好准备。同时为更好的完成本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与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我们进行了周密的计划部署,要求各生产单位由主管领导牵头组成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小组,组织进行统一的培训宣传教育活动。

二、全员参与,正确率高。

为实现“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人人皆知,人人参加竞赛活动的目标,公司于6月15—21日分别组织了煤炭企业、危化品企业、总部及服务业员工参与的三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为保证此次活动的效果,各企业前期组织内部选拔,成绩优异者参与远兴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此次活动共有160多名员工参加,合格率达到93%以上。

三、领导带头,表率明显。

领导带头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在这次竞赛活动中,各生产经营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积极发挥表率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参与,为广大员工做出了表率。活动结束后,公司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对试卷予以评阅,根据成绩评选出了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1名、优秀组织将三个,并给予了相应的奖励。

通过开展本次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不仅健全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而且让广大员工学习到生产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逐步从不懂安全到我懂安全、我管安全,由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保安全,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在竞赛活动期间,加强了部室安全管理,加强了安全工作生产知识培训;提高了各部门管理者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2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2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现的关键一年。为全面提升我市妇幼健康服务整体质量和水平,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氛围,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充分展现出我市妇幼健康服务系统勤于学习、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塑造良好地社会形象,我市按照国家及省卫生计生委总体安排,结合全市“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定于7月至9月期间组织开展**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活动。本次竞赛融学、练、赛为一体,以“全员参与、立足岗位、强化基础、讲求实效”为工作原则、以相关政策法规和岗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术操作技能为培训重点、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竞赛目标,力使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临床操作技能进一步熟练、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切实强化妇幼保健工作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担当意识,以此推动全市妇幼健康事业持续发展。现将近期竞赛活动组织筹备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夯实部门职责。

为确保我市健康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有章可循,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经过多次协商,联合制定下发了《**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对竞赛目的、组织机构、竞赛内容、竞赛形式、参赛人员资格、参赛队要求、竞赛时间安排、竞赛试题拟定、奖项设置及有关工作要求等十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及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市卫生局主管局长为组长,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监察组以及专家组,具体负责竞赛的统筹协调、宣传及组织实施工作。

本次竞赛分别以县区和市直市管医疗保健机构为单位进行初赛。各县区卫生局及时会同辖区总工会、妇联、计生局联合制定下发了辖区内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实施方案,成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专家技术指导组和监督组。领导小组负责技能竞赛活动的安排、组织、协调;专家委员会负责竞赛命题和竞赛评判工作;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竞赛过程进行监督,不同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相互配合,为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市、县及各单位纷纷组织召开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活动动员会,传达和学习**市关于开展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使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了本次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迅速在各级各单位掀起了技能竞赛的热潮。

三、精心组织策划,保障活动开展。

此次竞赛活动由市卫生局、市计生局、市妇联、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市妇幼保健院为具体承办单位。为保证我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活动顺利开展,7月初,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织召开了全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专家委员会会议。邀请市直市管医疗保健机构相关学科带头人就竞赛涉及的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四个专业类别进行分组研讨,并要求按规定时限内提供一定数量的复习题库。

市妇幼保健院在会后及时收集整理了各专业参考书目购买地址以及市级四个专家组制定的复习题库,下发到各县区及各单位,供大家学习参考,为全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了政策性、技术性信息,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各县区及市直市管医疗保健机构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积极响应市级号召,均及时购买和下载了竞赛有关资料,采取自主学习、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妇产科、儿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扶风县着实把全员培训、业务学习作为本次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将健康技能竞赛活动与妇幼卫生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眉县妇幼保健院除购买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指导教材外,还出资购置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急危难产、妇科检查和妊娠胚胎发育等教学模具,用于人员培训和模拟操作演练。

四、秉承公正原则,树立竞赛权威。

竞赛试题由专家委员会统一命题,试卷打印、竞赛题的制作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各专家评委严把质量关,按照竞赛实施方案安排的程序、规则,对参赛人员严格进行资质审查,整个竞赛过程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陈仓区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进行,抽调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考务组、监督组、协调组、保障组,具体负责技能竞赛笔试的试卷收发、监考、保密、保障工作,力使竞赛中每个环节公开化、公正化、程序化。

五、表彰奖励优秀,激发工作热情。

    各县区及各市直市管单位均在竞赛结束后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团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陈仓区对取得竞赛第一名的女选手授予了区“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以此激励妇幼健康服务队伍钻研业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热情。扶风县除按照竞赛方案设定的奖项进行奖励外,将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成绩纳入妇幼保健人才选拔、人才培养规划当中,充分激发了广大妇幼工作者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工作热情。

第3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为鼓励积极组织参加全国档案法制知识竞赛的单位,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档案系统参加全国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组织委员会会议,根据各单位参赛人数和宣传组织情况等评奖原则,进行优秀组织奖评选,评选出41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其中,海淀区档案局荣获特等组织奖;朝阳区档案局、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档案馆等22个单位荣获一等组织奖;怀柔区档案局、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综合档案室等18个单位荣获二等组织奖。

希望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向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学习,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履行档案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责,为全市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获得特等组织奖单位(1个)

北京市海淀区档案局

获得一等组织奖单位(22个)

北京市朝阳区档案局

北京市丰台区档案局

北京市西城区档案局

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

北京市顺义区档案局

北京市东城区档案局

北京市通州区档案局

北京市石景山区档案局

北京市大兴区档案局

北京市延庆县档案局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档案馆

北京市工商局档案管理中心

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档案处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

北京市卫生局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科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档案室

北京市环保局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室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保密档案处

获得二等组织奖单位(18个)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

北京市门头沟区档案史志局

北京市密云县档案局

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

北京市房山区档案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综合档案室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水务局办公室档案室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

首钢总公司档案处

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室档案管理中心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室

第4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员工同志们: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和紧张、激烈的角逐,作为我公司安全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三届安全知识竞赛圆满结束了。这次比赛中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参赛队员责任心强、竞争意识强、素质高、热情高,整个比赛真正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效果,赛出了××公司的风貌。在此,我对本次比赛的圆满成功及各参赛队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对一贯关心和支持亚鑫发展、特别是今天能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的××总工会、××消防中队、××县安监局、××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感谢!

2006年6月是全国第五个“安全生产月”。本月,我们根据县、镇两级政府关于开展200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在坚持稳定生产、加强管理、持续改进的同时,组织了一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活动。我们刚刚举办的这次“安全知识竞赛”,就是我们“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月份是全年安全工作承前启后的关健之月,也是高温、雨季的事故多发期。“安全生产月”活动在这个月开展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接到上级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通知后,公司上下高度重视,从5月初便开始着手准备,并责成专人负责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

在此次安全月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以确保“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一主题思想的宣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自我防范能力为目标。成立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组,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周密实施,保证将各项工作的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安全月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本次安全月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利用知识竞赛、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对特殊岗位和工种的作业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名职工。

二、组织了一次安全系列挂图展出,使职工在参观典型事例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组织班组长以上的人员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法》知识的答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领导对安全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四、组织了全面安全大检查。根据工作安排,在各部门进行自查、自纠的同时,公司组织了全方位的安全大检查,进行了横到边,纵到底,细致入微的检查,做到随查随纠,立即整改,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

五、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针对各自的工作实际,补充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让职工在工作中切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六、根据县安监局的工作安排,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一次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的答题竞赛活动,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劳动防护用品在生产过程中重要作用。

第5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Abstract: The author thoroughly conducted a careful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by adopting the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ill help students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overcome bad athletics behavior, improve their sports skills,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deep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improve studen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referee capacity and enhance the class cohesion and so 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竞赛模式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track and field course;teaching contest model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16-05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运行体制的变革,社会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多的用人单位更加偏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这势必给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现有田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等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水平,还比较孤立地游弋于田径运动的浅层,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笔者查阅大量资料与咨询部分田径教学专家,结果表明:体育竞赛是最切合实际、最充分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核心的实践方法,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形式,也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为此,本研究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探索研究,努力促进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四结合”,即田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旨在运用田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田径教学,将“竞赛元素”渗入田径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以竞赛形式巩固学生的田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田径教学竞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田径教学实践的机会,可以在教学比赛的实训中实现田径教学的基本目的,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田径课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16个班的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共450人,其中1-13班为男生班,共379人,14-16班为女生班,共7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并查阅有关田径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以及推广应用情况,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就本研究的相关问题,例如:田径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田径教学竞赛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等,利用全国体育理论研讨会和全国体育学院田径锦标赛的机会,亲自走访与咨询了14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一线教师和资深教师,教师的职称结构及人数见表1所示。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4位专家的指导下,筛选11个原始指标,向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21位教师进行两次问卷咨询,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两次问卷内容评定的效度较高。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相关系数计算问卷的信度系数r=0.918,通过显著性检验,

p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实施前后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为实验提供客观依据。

2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

田径课程教学竞赛不是传统竞技运动的比赛,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进行的体育比赛赛事,而田径运动竞赛通常指一般的田径运动竞技比赛活动,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比赛。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法,后者是为取得输赢的体育赛事。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分为课内教学竞赛和课外教学竞赛,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下,根据田径各个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竞赛方式,内容是个人或集体之间的比赛;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是指利用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田径教学项目紧密相关的一系列的田径竞赛活动,内容是单项或者多项技能竞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田径教学的完整性,前者是以竞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补充,在学生田径技能习得与掌握的基础上,以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田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运用的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田径课程教学目的与标准的要求,以田径项目竞赛为教学手段,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相互比赛。

2.2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关于开展课程实训改革试点活动的通知》(沈体院发[2013]14号)的文件精神和教务处本项工作部署的要求提出并实施的,凸显以竞赛促进田径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把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打破现有田径课堂时间的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预习、学习、复习的空间,改变目前田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运用和田径教学发展的瓶颈等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田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规定,本研究从田径项目设置、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的体育精神,精心选择田径课程教学竞赛内容与形式,均匀分布在田径教学的不同学期与不断教学阶段。为了保证田径课程教学竞赛的开展与实施,在新学期伊始,针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开展了田径裁判知识的培训工作,制定了田径裁判晋级制度,定期举行田径裁判等级考试,适时参加学院、省、市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田径竞赛知识,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2.4 田娇纬炭文谕饨萄Ь喝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2.4.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以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杠杆功能,把田径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紧密结合。为此,针对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教学大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特别是考试考核方法进行了微调,并根据田径教研室承接的田径比赛活动,制定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计划表。见表2所示。

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必修课共160学时,安排在二、三学期,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内容,营造比赛氛围,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体育精神。首先在理论课上普及田径裁判知识。其次,在实践课上,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活动,基本部分应根据各个项目特点以及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采用竞赛的手段,开展班级内部的比赛,个别项目可以在技术进程的后两节课举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任课教师与学生骨干担任裁判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轮换担任裁判工作。教师在竞赛活动中立足“主导”地位,肩负起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责任,做到积极施教、应变有术、引导有法。最后,单项结业考试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分组轮换体验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①强化“早操”教学辅助手段,达到补充学时,弥补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第一、四、五、六学期在校期间出现田径课程“真空”状态。每周3次课,8-10周为一周期,教学总学时达480学时。早操活动内容以开展竞技性比赛游戏和复习巩固课内学习的项目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目的是保持体能锻炼,夯实田径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②每个单项结业后,利用早操与课余时间举行单项技能大赛,由各班班长与任课教师设定方案,担任评委工作。③每学期定期组织、安排学生1-4田径项目的“通级竞赛”活动,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学生的通级竞赛成绩情况由田径教研室存档,开展项目:100米、跳高、跳远、铅球、跨栏、标枪、铁饼、中长跑。④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期末,开展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田径“五项全能”结业竞赛考试,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五项全能内容:跳高、跳远、铅球、跨栏、男1500米/女800米。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田径竞赛等级裁判晋升培训与考试工作,参加学院、省、市、企事业运动会裁判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考核方法:为了能够激励学生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参与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课内与课外考核有机结合的方法(见图2所示)。课内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教学竞赛活动表现等;理论成绩包括田径裁判知识与基本知识等;技术评定与达标主要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参考国家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规定。课外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以及五项全能达标:平时成绩包括早操出勤率、参与课余竞赛活动情况以及裁判实习效果等;技能成绩主要参考所举行的各个单项技能竞赛成绩;通级竞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通级水平(两项通三级或者一项达到二级水平)评定成绩,五项全能达标赛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纳入学生的年终结业成绩。

2.4.2 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担任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田径部级裁判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裁判能力。同时,为保证早操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见图3所示。

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3.1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由于田径教学引入“竞赛元素”,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相结合,给田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生转变了对田径教学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对田径的意识程度,如表3所示,认为田径知识、技术、技能得到较大提高的学生比例由实施前26.9%上升到实施后的92.6%,认为能丰富身体锻炼方法的学生百分比由实施前的19.3%上升到实施后的91.7%,认为田径教学竞赛模式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知、调节能力的学生人数都比实施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表4可以看出,不太喜欢与非常不喜欢田径教学的人数逐渐在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向着良性方向变化。这都说明了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学习价值观念。

3.2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影响

由于对学生的田径认知及态度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学生参与田径的行为也发生质的变化。从表5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出勤率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实施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前经验、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积极性不高,旷课、迟到以及请假频频出现,随着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与深化,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请假、旷课以及迟到总人次从120、368、108明显下降到24、70、19。这说明竞赛模式的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培养了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3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竞赛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对达到相应运动员等级水平的学生,颁发相应运动员等级的荣誉证书。灵活的竞争与激励措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从表6可以看出,在一学年共举行的六次田径竞赛活动,除因伤、病等事假外,其余学生全部参与各单项技能大赛,每次比赛,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到了二级或者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3.4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的影响

在田径教学竞赛模式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技g的探究与竞赛实践活动的机会,加深对田径知识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见表7所示,自从2014级实施教学竞赛模式后,无论是从理论考试的及格率上比较,还是从技评测试合格率上进行比较,2014级学生的成绩都明显高于2013级学生,尤其是技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知识与技术上的提高,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3.5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始终以早操课与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辅线来开展教育教学田径裁判实践工作,除参与学院内部田径竞赛活动裁判工作外,多次带领学生通过承担、组织辽宁省、市、地区各企业、系统及大中专院校的各种田径裁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施期间,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有400多名学生陆续参加了全国体育院校田径锦标赛、辽宁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辽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共有200多名学生荣获优秀裁判员的称号。

3.6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班级内部凝聚力的影响

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除了开展课外竞赛活动外,变革了课内外竞赛内容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竞赛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长跑比赛和接力赛,例如:以班级为单位20人团队1000米技能赛和 20人×50米迎面接力赛,主要目的是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与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⑤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⑥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发挥班级团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2 建议

①需要相关的人员来调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②需要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身体素质和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成绩和早操分别列入田径学生田径成绩考试内容,使之成为长效机制。③需要进一步改革田径理论考试方式,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建设新型的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库,做到以考代学,学考结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奔腾.“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提出[J].体育教育,2014(6):111.

[2]李清,邬燕红.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及实施效果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9):58-62.

[3]孙美,王永强.比赛教学法在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9):75-76.

[4]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1-3.

[5]练文.比赛教学法对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职业圈,2007(22):88-89.

第6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冲击着陈旧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油田基层工会组织怎样发挥作用,更好地组织劳动竞赛,这是基层工会组织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劳动竞赛活动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单位各级工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大力开展独具特色的劳动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物探公司的改革发展。

1.员工的素质有明显提高

目前基层工会组织都能够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从强化干部教育,提高干部素质,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水平入手,组织开展了争做“优秀员工”、争创“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强、职工参与面广的争先创优活动,职工群众都能在每一项竞赛活动中,都能够自觉按照创建标准和条件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理论,从而使干部职工的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2.职工的敬业精神空前高涨

基层工会组织对在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技术标兵、学习标兵、业务标兵,大都采取物质奖励及上宣传栏、组织演讲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干部职工通过学习都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本单位形成了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和掀起学业务、练技能的热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创新工作思路,立足本职,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3.劳动竞赛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劳动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但在劳动竞赛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传统性的竞赛项目多,创新性的竞赛项目少。部分单位不能根据当前工作的中心,创造性地开展一些与中心工作结合很紧密的竞赛项目,大多的劳动竞赛项目多年不变,年复一年,没有新意,致使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太明显。劳动竞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点多线长,劳动竞赛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劳动竞赛的效果。笔者认为活动开展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劳动竞赛活动需要做的几项前期工作

劳动竞赛是基层单位抓好现场施工环节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挖掘和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把劳动竞赛有效开展起来,抓好赛前的组织宣传工作很重要,活动中要抓好三个环节:

1.召开动员大会

召开由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和施工班组骨干参加的动员大会。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要做动员讲话,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成立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基层单位党政正职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单位副职和各班组长骨干为成员,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文字综合、情况通报、后勤保障等工作。

3.分级负责,层层落实

班子党政正职要认真抓好劳动竞赛活动,带头参加活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推动和影响本单位劳动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首先施工项目要根据上级单位劳动竞赛的文件精神,搞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提高思想认识。基层政工干部要利用文件、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开展劳动竞赛的意义、目的及重要性,使全体员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条幅,营造劳动竞赛氛围。让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和明确竞赛活动的宗旨、方法以及竞赛活动的总体要求。防止并克服雷声大、雨点小和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倾向。其次为确保目标实现,要根据现场实际和计划目标及时调整变更,对施工组织、技术方案、资源配置、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加强。围绕施工重点、难点,精心策划劳动竞赛方案,进一步明确提出“计划有保证、安全有保障、质量创一流”的竞赛总体思路。以全方位的创新方法来保证劳动竞赛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地开展起来。

三、劳动竞赛活动要精心组织策划,创新劳动竞赛途径

1.调查研究,细订方案

劳动竞赛目标确定后,就要制定劳动竞赛实施方案。竞赛方案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而言,竞赛方案应有以下内容:劳动竞赛的名称;竞赛指导思想;竞赛的形式;竞赛的内容、要求、标准和目标;参赛范围和人员;劳动竞赛起止时间;竞赛考评和奖励办法。竞赛方案的制定要体现群众性、可行性、为大多数参赛者接受,力求指导思想明确、竞赛方法规范、竞赛程序合理,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参赛者的积极性。

2.多种途径齐头并进,提高竞赛效果

一是要综合利用多种形式,做到灵活多样,搭配合理,要做到理论知识竞赛与业务技能操作结合起来,注意提高综合素质;要做到传统项目与创新项目结合起来,注重巩固专业技能与培训新知识。劳动竞赛开展要与各种目标责任制挂钩,量化考核;单项竞赛开展要在提高员工技能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突出时代特征;专项比赛要突出为阶段性的中心工作服务。

3.围绕效益创新,降本增效的开展劳动竞赛

地震勘探施工最大的问题就是点多线长,成本降不下来,职工缺乏创新精神,守业有余,开拓不足,长此以往,必将陷入困境,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开展“推广职工先进操作(管理)法”、“金点子行动-争提合理化建议”等以创新、增效、节支为主题的活动,提出了“五小”的口号,“五小”即小核算、小改进、小建议、小节约、小经验,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这些活动赋予劳动竞赛新的载体和平台,并促使劳动竞赛的功能由生产型、活动型向经营型、效益型转变。

第7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学模式;物流竞赛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自创办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目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人才培养特色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独立学院来说至关重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日益成为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物流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及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同时更需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将物流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中的物流管理类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物流企业“用工荒”与物流人才“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促进物流教育与物流行业的科学对接,实现物流教育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许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开始注重物流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实践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而竞赛型教学法便是其中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的教育。

1 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竞赛为核心、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及技能融入比赛项目,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知识、发挥专业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物流知识的热情,同时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高度逼真性的专业竞赛。通过让学生自主处理一个完整独立的比赛项目,使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操作技能,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反映课程理论性太强,实践操作少,教学不够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同时,独立学院也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学历与能力不符等现象突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理论教学方法无法迎合学生的学习爱好,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推行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完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的不足,进而推动我国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的发展。

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创新性地引入专业竞赛,能够实现“三促”的目的:一是以赛促教,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教师专业知识及实践指导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二是以赛促学,通过竞赛对学生进行考核,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专业知识并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三是以赛促改,通过竞赛对教学成果进行考核,检验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成效,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总之,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协作的热烈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促进物流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做到专业竞赛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又能给物流从业人员和物流企业新的启迪。

2 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竞赛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创新方式,要发挥其对教师、学生及教学改革的三重作用,离不开具体、有效的实施。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物流竞赛平台以及促进物流模拟教学四个方面进行。

2.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竞赛计划

制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竞赛计划是竞赛型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中顺利实施的关键。独立学院应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具体需求,再结合各专业技能和校内外各类竞赛项目,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每学期至少设置一门与物流专业竞赛相匹配的实践课程,并合理构建竞赛型实践教学体系,将物流竞赛融入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需求及行业规范去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国内举办的物流专业竞赛都紧跟当前最新物流技术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而且能够密切联系物流企业实际,为学生系统呈现专业知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因此,独立学院在物流管理教育过程中,应合理制订竞赛计划,在竞赛时间上,保证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相衔接;在竞赛内容上,保证专业竞赛结果能够有效对接企业,并较真实地反映独立学院各项教学改革的成效。

2.2 建立健全竞赛实施机制

健全完善的竞赛机制是竞赛型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首先是组织机制。必须成立由物流教研室牵头,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赛前指导小组,注意教师的专业、年龄和特长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在应对全国性竞赛时,根据学院组织的分阶段比赛成绩,精心挑选出参赛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其次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教师及学生激励办法,将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评和职称评聘工作,并对学生实施“以赛代考”等教学改革,即针对专业课程采取校内或班级竞赛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获得全国专业竞赛奖励者可用竞赛成绩直接折算成学分,并免修相关课程。通过这一系列制度,鼓励教师及学生积极融入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竞赛教学氛围。最后是经费保障机制。不管是组织校内竞赛还是参与校外竞赛,充足的经费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障。学院应出台相应的文件政策,根据竞赛级别对物流教研室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并对竞赛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的奖励。通过组织、制度、经费这三个方面给予完善,竞赛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机制基本上已经健全,能够发挥其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的推动作用。

2.3 搭建物流竞赛平台

物流竞赛平台是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载体。为了将物流竞赛与教学过程有效地结合起来,物流竞赛平台的搭建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独立学院为了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可以依托实验实训基地、围绕课程设置、借鉴校外竞赛等方式搭建校内物流竞赛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竞赛中学习的机会[1]。实验实训基地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学习、研究和创造的环境,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日常技能训练顺利实施;课程设置将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竞赛项目中,组织学生围绕课程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培训,并通过竞赛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组织参与校内及校外竞赛,校外竞赛具有较高的社会及行业认同度,竞赛结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校内竞赛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能有效考察学生对物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竞赛平台的利用上,还应大力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对应的第二课堂活动或校外实训活动,保证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外实训活动与竞赛活动有效对接。

2.4 促进物流模拟教学

全国物流精品赛事是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积极组织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参与全国精品竞赛,包括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并主办的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全国物流技能竞赛、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等。这些公开竞赛是政府或者行业组织开展的各种通用性比较强的物流专业竞赛。大赛紧扣市场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社会及行业认同度,实现了物流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充分展现了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水平,推动了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物流竞赛促进了物流实践教学的研究,是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的一大创新。

3 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对独立学院物流教学的推动

3.1 以赛促改

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独立学院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独立学院结合自身优势,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将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富有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物流专业竞赛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前瞻性的思维视角[2]。积极践行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及校外各项物流专业竞赛及社会各种竞赛平台,并在竞赛任务的驱动下,组织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注重企业和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竞赛使得物流业内各企业、组织间接参与到独立学院物流教育的过程中,最终实现独立学院物流教育实现新跨越。

3.2 因材施教

物流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若只局限于课堂讲授,从课本上获取知识,那么学生接受的仅仅是物流理论和观念,缺少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也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有所欠缺,学习的深度也受到限制。但是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在学习中不满足于课本知识,更乐于在实践中寻找真理,而物流专业竞赛恰好能够满足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学生强烈的实践动机需求。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因材施教,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建立竞赛型实践课程体系。通过组织专业性较强的竞赛,提高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了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的特色。

3.3 贴近需求

学生的就业情况及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是衡量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物流专业竞赛,让学生进行具体企业运作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提高了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贴近了用人单位的需

求[3]。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缓解物流企业“用工荒”与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就业难”矛盾的一大利器。如每届全国物流技能竞赛都吸引了全国近百家院校的数千名学生和近2千名来自企业、高校的在职员工报名参赛,该竞赛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赛引领院校物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向,紧扣市场的需求。在物流竞赛的项目中,物流沙盘经营决策模拟、物流管理系统软件操作比赛、叉车操作、物流配送方案设计等竞赛项目正是当今物流行业发展中急需人才的岗位,培养社会急需的物流类人才。如全国大学生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就是以实际物流企业为背景,让每个参赛者都置身于实战场景,锻炼参赛者全局观念及规划能力。依托于各项物流竞赛的竞赛型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学生实践教学相结合,拓宽了物流专业学生的成长通道,实现了物流管理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4 结束语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独立学院物流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唯有发展和创新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要。竞赛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实践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完成教学过程中设定的竞赛项目,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技能和理论水平,而且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团队合作及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该教学模式把独立学院、学生、企业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紧密结合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使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不仅为全体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同场竞技的机会,而且挖掘和培养出了一批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竞赛型教学模式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前瞻性的思维视角,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杰. 交流技艺、促进成长——借鉴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J]. 成功教育,2011(1):213-214.

第8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基本功;大赛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100-04

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育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展现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检查、评估于2003年始,前三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5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院校举行。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于5月23日至30日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全国共23所学校组队参加了本次大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法通过查阅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关文献,如其历史变迁、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课程设置等,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 数据统计法 收集参加本次比赛的各参赛高校的相关材料,包括地域范围、学校类别以及本次所有参赛队伍的比赛总成绩和分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届基本功大赛的特点

2.1.1 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发展和壮大体育教师队伍,提升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竞争力,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是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保障,是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性因素。此次比赛的举办,正值“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大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关键年头”,大赛意义特殊。

此次比赛体现了基本功大赛的竞技多元化功能。通过竞赛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检验各学校教学、训练和科研水平;通过竞赛杠杆作用拓宽培养人才的途径,并从教学竞赛中发现、分析、总结和完善课程设置及竞技项目的组合创新,以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通过竞赛推动各高校的积极性,提高各高校知名度并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

2.1.2 把承担比赛作为学校一次对外交流,扩大影响的平台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统一、行动上一致,为搞好比赛夯实了基础。作为承办院校的武汉体育学院为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到大赛的举办,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武汉体育学院在教育部及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学科组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的赛前筹备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发挥举校体制,形成全校一盘棋,从专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志愿者、经费筹集、场馆器材和整个比赛安排等各方面为大赛提供服务,努力实现竞赛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2.1.3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科学设置竞技项目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普通高等院校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教练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夯实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基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届基本功大赛的比赛项目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综合、外语和计算机操作三项内容;运动技能包括田径、体操、足球、武术等四项内容。基础理论知识类的比赛内容在保证一定深度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了掌握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广度性和操作性。运动技能类项目是在竞赛堆积确定的范围内,由秘书长会议抽签,确定了4×400m、跳远、跳马、单杠、足球、武术为比赛项目。

本届基本功大赛的比赛项目所涵盖的内容基本上较全面地反映出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符合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2.1.4 竞赛组织形式体现公正、公平、公开 为了体现竞赛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组委会要求本次大赛不仅参赛的项目随机抽选,而且参加比赛的8名学生(6男,2女),也是由各参赛单位的代表随机抽签决定的。按照竞赛规程,第一次报名,由教育部确定参赛学校名单并通知参赛的省和学校,比赛前,在武汉体育学院召开的参赛队秘书会议上采取现场电脑随机抽签,确认参赛人员及姓名、性别、相片,确定比赛具体项目、参赛学生名单和预赛项目和分组,并在规定时间上报参赛学生的报名表、资格审查表等相关材料。比赛的透明度增强了,整个比赛得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顺利进行,本次比赛没有发生参赛选手资格问题。

大赛裁判长或分项裁判长,统一由教育部指定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专项负责人担任,裁判员由承办单位选拔报教育部审批后确定,承办单位为了高质量完成赛事任务,拟选一批德才兼备,具备国际级、部级等级的高层次教师承担临场执裁工作,从而保证各项目比赛组织、管理、临场等方面规范有序。

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平衡发展,部分参赛项目,严格要求参赛的女生人数。同样,为了在比赛中体现体育教育必须注重基础性教育的原则,各参赛队全体队员必须加强广播体操比赛。

2.2 对本届基本功大赛成绩的分析

2.2.1 团体总分成绩剖析本届 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成绩由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比赛两部分成绩组成。团体总分满分为450分,其中基础理论知识225分(50%),运动技能225分(50%)。根据参赛队两大类七个单项成绩的总和排定名次,其基础理论知识类、运动技能类总分,以及团体总分、总名次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参赛队团体总分的最高成绩为422.5分,而最低成绩仅为62分;基础理论知识类团体总分最高成绩为满分209分,最低成绩仅为23分;运动技能类团体总分最高成绩为213.5分,最低成绩为39分。这表明各参赛队之间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实力悬殊较大。而根据现场观察,同一参赛队队员之间差距也比较大。因此,学校间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对于进一步促进全国体育教育教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表3可以看出,2009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体现着较为明显的地域特点。相比而言,东部

和中部地区的学校在基本功大赛的团体比赛中更为突出,其整体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各高校的平均值比西北地区各高校的平均值要高出158分,差距较大。西部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2.2.2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与运动技能成绩分析

2.2.2.1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与运动技能成绩对比 通过表4可以得知,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和运动技能水平并没有得到均衡发展,部分学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和运动技能水平相差较大。但两部分的对比值与其总成绩的排名及其地区、学校类型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均衡全面发展与各高校自身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不同的学校在比赛中体现出了其自身优势所在。其中,总成绩排名第一的天津体育学院在比赛中也表现出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

2.2.2.2 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成绩分析 基础理论知识类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综合(100分)、外语(75分)和计算机操作(50分)三个单项。其中专业基础理论综合是比赛中一个重要项目,同时也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理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所以在比赛中占分比较大,团体总分第1名为100分,为全部比赛项目之首。

从基础理论知识综合的总成绩来看,各高校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水平相差较大。总分最高分209分,最低分23分;体育理论知识笔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分;外语最高分75分,最低分6分;计算机最高分50分,最低分4分。各个项目的测试成绩差距较为显著,这与各个高校的人才质量密切相关。但其中,西部地区没有一所高校进入前六名,而且成绩普遍偏低,这说明了西部地区在体育理论知识、外语与计算机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综合方面与东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待于全面的提高。

2.2.2.3 从术科运动技能比赛成绩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学生掌握扎实的运动技能基本功是极上重要的。运动技能类项目的比赛体现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本要特征,不仅通过体能类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体能进行比试,而且通过技巧类项目对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考查,更通过比赛考核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田径、体操、足球和武术等项目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传统而且重要的教学项目,本届基本功大赛,运动技能类考试包括田径(75分)、体操(50分)、足球(50分)、武术(50分)4个单项,田径单项作为运动技能的基础项目,设置相对略高的分类是合理的。从本次大赛结果来看,各个高校的运动技能成绩是参差不齐的。总分最高分为213,5,最低分仅有39分。除此之外,从表6也可以看出,各个学校在运动技能水平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足球、武术、体操和田径等各个专项中前五名的学校分别不同,而且仍然有总分排名较后的学校在专项比赛中成绩突出,如在4×400项目的比赛中,有的学校跑出了3min35 s76的好成绩,在跳远项目的比赛,男子与女子的最好成绩分别是7.15 m和5.27m,这些成绩与各个学校的优势项目密切相关。运动技能比赛成绩基本能反映各参赛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训练、竞赛及科研水平,反映了各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现状,对于发现问题、加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相互交流,提高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水平意义重大。

2.3 各类高校成绩分析 此次参赛的队伍与前几次相比,有较大变化。本届比赛除天津体育学院和河北体育学院属于专业体育院校,其它参赛队都属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而且多属于近年来新升格为本科的学校,而创办体育教育专业较早的只有河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少数学校。

参赛高校代表着不同的专业特性,本次大赛中综合院校12所、体育院校2所和师范院校9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比赛中展现出学校的不同办学特点和优势。综合性院校在理论知识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体育院校整体实力较强,体现了体育院校办体育教育专业的优势所在;师范院校则在动作的规范性上更胜一筹。

3 结论与建议

3.1 建议 1)促进体育教育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建设与竞赛有机结合。历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的开展在客观上促进了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其比赛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增加了其考察范畴,更加趋于完善;比赛的评价体系逐步科学化和人性化。但其比赛传统的竞技化形式仍较突出。因此,基本功大赛应充分体现其功能价值,发挥其对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引导作用,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与竞赛的有机结合,促进体育教育学科的发展,促进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2)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制定合理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符合时代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具体要求,必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核心位置,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实现由单一的体育专门人才到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转变。不仅应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而且需要在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中贯穿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知识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新型体育人才。

3)充分发挥品牌赛事资源,扩大社会赞助,加强大赛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提供经济支撑。在大赛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寻求广泛的社会合作与社会支持,促进大赛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对社会及企业赞助商应做好其沟通协调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最大化体现赞助企事业单位的利益,促进赛事和企事业单位的“双赢”。

4)促进体育教育学科的区域均衡发展。国兴则体育兴,经济基础成为决定竞赛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此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中,东西部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差较大,这跟西部的经济水平、师资力量、场馆等条件密切相关。投入的相对缺乏会制约西部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西部体育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促进东西部高校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5)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师范能力的培养。各类高校在此次基本功大赛中体现了不同的特色,各具千秋。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性质的专业,不论是综合院校,还是体育院校、师范院校,都应在发挥各自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师范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前沿的体育发展成果、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6)加强新闻宣传,提升大赛社会影响力,打造大赛品牌。基本功大赛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借助新闻媒体、报纸、电视转播等方式提升大赛的社会影响力有助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利于拓宽人才和市场需求,扩大就业率。寻求新闻媒体对大赛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扩大社会对高校竞赛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力。

3.2 结论 1)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是检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杠杆;是各高校交流人才培养经验的平台;是向社会宣传、推销体育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2)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的项目内容设置,体现了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特征,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3)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的竞赛方式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4)参赛高校比赛结果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

5)参赛高校比赛结果呈现出区域间不平衡的态势。

第9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一、竞赛名称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争当矛盾纠纷化解能手——县人民调解员知识竞赛活动。

二、参赛人员

全县人民调解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

三、竞赛内容

《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合

同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劳动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民调解工作方法与技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等。

具体以县局的复习参考题为主。

四、活动方式和实施步骤

全县人民调解员调解知识竞赛活动从6月启动至8月结束。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6月份,县局组织骨干培训班作出布署,各司法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提高广大人民调解员对此项活动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并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

(二)初赛阶段(7月)。由各乡镇司法所为各调村级委会的人民调解员进行初赛。

(三)复赛阶段(8月)。由县司法局组织各乡、镇选派的代表队进行复赛。并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给予表彰奖励。最终,选出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