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面设计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

第1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火车站 广场 公园 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83-02

陆游《泛瑞安江》曾云:“俯仰两青空,舟行明境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瑞安始建三国,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享有“东南小邹鲁”之美称。悠久的瑞安文化还闪烁着独特的商业气息,瑞安历史上曾商贾荟萃,南宋时便是“温州八镇”之一。“通商惠工”、“义利并举”的传统重商文化是瑞安经济发展的“文化基因”。这造就了瑞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城市气度。瑞安是活力四射又极具区域特色的经济强市,也是温州地区唯一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县市。城市依山面海傍水,风景资源占瑞安市国土面积的1/5,集山的奇秀、水的柔美、海的韵味于一体,风光秀丽迷人,城市区位优越又极具山水魅力。

1基地概况

1.1 火车站规模

温福铁路在瑞安市飞云江南岸规划建设客货综合站(即瑞安火车站),在飞云江以北、潘岱办事处设置接轨站。瑞安火车站的主要指标为:(1)站场等级:规划等级为二级站。(2)列车对数:旅客列车初期6对,近期11对,远期16对;货物列车初期5对,近期8对,远期11对。(3)运量:远期旅客发送量为50万人/年,最高集聚人数为3500人;远期货运量为发送55万吨/年,到达72万吨/年。(4)建筑面积:主体建筑面积为8000m2。

1.2 区位和地位

温福铁路是国家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温州南站,途经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和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福安市、蕉城区、罗源县、连江县,南至福州站。铁路全长298km,其中浙江段69km,涉及瑞安段18km。项目一次建成电气化双线,铁路等级为国家I级,设计时速200km,是目前我国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之一,于2008年建成。瑞安火车站的吸引范围包括:瑞安市域、平阳县域北部以及文成县域的部分地区,其中核心腹地是瑞安城市中组团和南组团。

1.3 客流方式

火车站站房设计利用地形高差,定为上进、下出形式,并且出站口尽可能向北靠。站前流线组织分为:站外交通流线组织和站内交通流线组织。其中,火车站外部空间涉及的流线有七项,公交车流线、出租车流线、社会车辆流线、行包车辆流线、消防车流线、火车站内部车辆、步行流线(图1)。

2景观工程建设范围及设计目标

2.1 景观设计范围

本次瑞安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范围为温福铁路瑞安站站前广场,以及待建星级宾馆用地的临时绿化,总用地面积4.02hm2。设计场地以东是商务办公楼和商住综合楼,场地以南是居住街坊,场地以西是火车站站楼,场地以北是长途汽车站。

2.2 景观设计目标与绿地功能定位

根据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和温福铁路瑞安段工程建设指挥部2007年5月编制的《瑞安市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本地块城市景观设计定位是体现“都市水乡”,“城市门户”,“人性场所”。本方案在城市景观设计定位的基础上,确定温福铁路瑞安站站前广场及公园的设计目标:(1)满足火车站人流集散的交通功能要求;(2)满足附近居民以及商业办公人员在公园休闲需求;(3)作为“城市客厅”,必须能体现瑞安城市形象;(4)作为内河滨水景观,既要满足河道生态功能又要体现江南都市水乡风情;(5)作为现代城市广场及公园,景观元素与人之间必须是和谐的,景观元素之间也必须是和谐共处的。以上设计目标可以概括为“功能优先、展示形象、体现特色,创建和谐发展的人性场所”。

综上所述,本案设计既要满足火车站旅客通行、集散和休闲需求,又要体现城市形象,同时满足附近居民以及商住人员休闲要求。

3设计与建设布局及其特色

3.1 总体布局

本设计方案景观设计总体布局是“两轴、四区、多空间”格局。

商城文化轴(实轴),指的是火车站出站口―站前过渡区―站前大道―江南大道等系列空间,通过地面浮雕反映瑞安历史文化、展示其商业文化和现代瑞安风貌。

江南水乡轴(虚轴),利用开挖水道布置的能体现江南水乡风貌的景观节点序列,主要有临时绿地―大树―长桥―商舟―虹渚―乡河―花岸等系列景点元素。

四区:站前过渡区、站前广场区、水乡回忆区、水岸花园区。各区域的使用功能、空间大小、景观形象以及表达主题分别有各自表达重点和特色来完善空间游憩、生态功能并丰富整体景观。

3.2 建设重点

(1)站前公园功能与城市形象窗口。

站前广场公园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火车站的交通集散功能,其次要考虑市民休闲娱乐功能。瑞安站是高速铁路二级站,非始发站,上下客停留时间短;站前区景观工程建设是推进跨江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因此在站前广场功能定位时要考虑城市形象问题。

(2)恢复河道功能与江南水乡景观。

原基地南北侧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新建的站房处有一段河道将两者相沟通,因此,景观规划考虑了河道局部改道和泄洪工程。新河规划位处站前广场当中,既保证基地内的排洪、泄洪功能,又凸显了江南水乡景观特色。

(3)宾馆选址与临时绿化景观建设。

站前星级宾馆选址考虑了火车站总体景观协调和交通组织等问题,也考虑了经济平衡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规划原则,其可行性经过前期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论证,但也有意见指出不能在站前广场内建宾馆。因此,本次景观设计对规划中的宾馆选址用地暂时以绿地予以衔接,在设计形式和内容上充分考虑了绿地的临时性特色。

3.3 具体设计

(1)商城文化轴。

瑞安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民间商贸往来,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素有“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繁荣景象。因此提出商城文化轴设计概念。

①站前过渡空间。站前方是旅客出车站的第一个空间。根据火车站规划设计,旅客是在本区域等候出租车,因此,本场地设计主要考虑人流和车流的空间需求。设计内容主要考虑在出租车等候区和站前大道之间的绿化带里以植物柔化建筑;配合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了“帆”造型特色景观灯柱增加景观细节特色。

②站前大道。站前大道从站前过渡空间开始一直延续到江南大道,路宽50m,总长104m。站前大道是本区块内体现瑞安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景观形象简洁,旨在建立怀念历史、尊重现实、展望未来的步行体验序列,让人们一出站就能体会到瑞安的历史文化、瑞安的精神以及瑞安的现代风貌。

③江南大道连接处。站前大道与江南大道连接处设入口广场,以增加入口的景观形象,同时可以让人们在此欣赏整个广场。

轴线主题体现依托环境艺术雕塑设计,具体表达为:自站前开始到江南大道为止设置花坛与地雕组合,先后表现瑞安“三国置县”、“南宋设府”、“元贞升州”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轶事以及瑞安传统的“重商文化”,在通往临时绿化的桥至江南大道以地雕和花坛组合表现现代瑞安人们生活片断,以展示瑞安现在作为温州重要的一翼的风采。

(2)江南水乡轴。

江南水乡轴以地域特色的江南河道水系为纽带,沿河设置能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情趣”、“玉海书径”、“白乌祥瑞”、“临时绿地”等主要空间节点。

①“湿地情趣”节点。在水体较宽的边缘设置小岛屿,用木栈道连接,并在期间种植水生花卉,表现湿地景观。人们穿行其中“以小见大”体验湿地氛围。

②“玉海书径”节点。在河岸绿化较宽处以文化墙围合成小型休闲,景墙上雕刻“玉海文化”浮雕。为人们提供在河边林荫休闲的同时体味瑞安的“玉海文化”。

③“白乌祥瑞”节点。在江南公交车站附近,近水岸边通过连续的平台、景观柱和情景雕塑来表现“白乌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这个瑞安来源典故。

④“明镜虹渚”节点。中央湖北侧设置茶室、亲水平台、跌水景墙以及曲线变化道路,营造“喝茶、休闲、聊天”的氛围。同时,本景点与“商舟广场”以及站前大道形成对景。

⑤“临时绿地”节点。在规划建设星级宾馆的场地内以花灌木、地被、草坪等为主,组成造型源自于火车站建设之前“休闲绿地”,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空间。景观建设成本低,利于拆除,同时在形式上也能与站前大道向协调。

(3)商舟广场。

商舟造型广场位于站楼前站前大道边,以石材营造成码头与轻钢造型的船,表现瑞安传统“重商文化”码头桅杆林立的繁华景象。同时又寓意瑞安在新时代乘风破浪,创建更强、更和谐的新瑞安。该场地设置大量铺地、林荫广场、趣味雕塑等,为人们提供开敞休闲空间。

4结语

瑞安火车站站前广场公园景观设计与建设工程既充分满足了交通、游憩、生态安全等功能,也深刻体现了火车站总体景观形象和地域特色。本案景观设计与建设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相关政府机构的城市远见,其基础是充分解读并严格遵循了前期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其保障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严谨、求实工作作风。

本文谨此交流该项目工程设计经验,以为今后的火车站站前区广场工程的实施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J].东南大学,1999.

[2] John.L.Motloch(美).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7,1.

第2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泉州西湖公园;城市园林景观;传统闽南建筑文化

Abstract:Thepaperisconcernedwithplanningparkentrancegateincitilizationregionenvironment,combinedwiththedesigningofwestgate&northgateofQuanzhouXihuPark.Theenvironmentandinhabitantdemandofthecityareemphasizedtoreachtheharmonyandunityofarchitectureandcity,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architectureandhuman.

Keywords:QuanzhouXihupark;citygardenslandscape;traditionalMingnanarchitectureculture

1环境特点与设计概况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hm2,其中水域面积82.28hm2,广场道路面积1.72hm2,绿化面积16hm2,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的翠色相呼应,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西湖公园将滞洪排涝工程和园林景观合二为一,使泉州市民有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清晨,来这里休闲散步、晨练的市民如梭织,或把茗而谈,或竞舟而逐,得到社会的广泛称誉。

西湖公园不收门票,是一处完全开放的公共绿地,体现了泉州市委政府超前的意识。因此,大门的目的一方面方便公园的管理,另一方面给公园增加一些景观点,增加其休闲游憩功能,使公园环境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

2大门设计要点

一提起园林,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的景象。古代的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花园,其服务的对象是少数权贵阶层。对传统园林的评价标准也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情画意。但是现代的城市园林,其服务的对象是众多的普通市民大众。对现代城市园林的评价,除了“诗情画意”的审美功能外,还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要。因此,现代园林景观不是单纯为了美而设计的,而是强调景观功能,强调为人的日常游憩需要服务,强调满足人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具的要求,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公园为了便于管理,界址四周多设园墙和大门,城市公园大门大多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位置显著,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视觉中心。大门建筑功能很简单,主要由售票检票,出入口以及部分小卖、办公等用房组成,建筑面积要求不太,但由于公园大门是公园内外交通的咽侯,游人进园首先要经过大门。因此,大门建筑功能简单与环境作用显著之间的反差,使大门设计常常成为整个公园设计中的难点重点。西湖公园实质是一个城市景观的改造工程,除了对公园内部绿化进行疏理修饰,增加相应设施外,重点放在了公园边缘环境景观的改造上,包括公园周边道路拓宽改造、周边违章建筑的拆除、公园封闭式围墙的拆除,新建通透式围墙内纵深绿色的疏理改造,其中新增的两个大门工程结合城市广场的建设成为改造工程中重要的一环,使这两座园林建筑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一部分,与城市景观作一体化设计,它们不仅仅满足公园的使用要求,而且成为城市主干道沿街景观中的景点,并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创造合适的市民休憩场所。

西湖公园四周环境主要为博览建筑和居住建筑,她北面为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南和西面是城市新兴的居住区。在这样的城市景观背景中,园林建筑从设计手法、建筑体量、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必须与城市的地域文化相适应。因此,设计手法上以现代构图原理为基础,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运用到园林建筑中,把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如立体构成形式、建筑虚构架、灰空间等的运用。同时,公园园林也借鉴西方园林外向型的布局与设计手法,大量增加草坪、树木、喷泉、广场等。

3环境分析及设计构思

3.1大门规划设计中的环境意念

作为建筑小品的大门是位于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节点性建筑。它在不同区域之间起到联系、通行、标识等作用。它侧重的不是其室内的空间关系,也不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过渡和穿插,而是重点处理室外空间的关系,或者称之为群体空间关系[1]。建筑处理的重点体现在开放型的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园林空间的融合与连接上。

3.1.1公园北大门(图2)

西湖公园的北面是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规划设计将公园的北门位于泉州博物馆的中轴线上,将它们之间的城市交通道路下沉立交,避免道路交通对博物馆广场的影响。北门设计配合泉州博物馆馆前广场的尺度和泉州博物馆的造型特点,利用一组10m~12m高的墙体组成的牌坊作为博物馆馆前广场的界限,平面上采用圆弧曲线构成,形态像广场上的飘带,柔和飘溢的曲线与西湖公园的景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西湖公园开放式的初衷。

大门的左右两侧是对称布置的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它们通过3m高的片断式景墙与牌坊式的大门出入口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曲线形的通透式的牌坊式公园出入口与直线形的实体片墙围合组成的公园辅助用房形成对比张力的美感进一步丰富博物馆馆前广场的景观,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西湖公园,大门,广场和泉州博物馆的整体感,增加了西湖公园的文化品位。(图3)

总平面上公园北大门进门不远有湖面阻挡,空间进深不大,所以大门空间沿东西伸展形成面宽大,进深小的总体布局。

3.1.2公园西大门(图4)

西湖公园的西门位于泉州邮电小区的对面,这里有大片的新兴的具有泉州特色的住宅小区,一条城市交通干道将它们隔开;基于这种环境,公园西门平面上由大门外广场空间,大门建筑和大门内广场序幕空间组成。门外广场是游人首先接触的地方,与城市空间直接相连,门前交通流量较大,尤其节假日人流、车流更为集中,前广场负有缓冲交通的作用,大门建筑是公园前广场空间的构图中心,并且与公园外城市景观连成一体,它以公园园林为背景,面向现代城市空间,受到城市景观的制约,服从现代城市景观的要求,成为从城市空同到园林空同的过渡。由于西湖公园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公园,因此门内广场空间具有约束性空间和开放性空间的两重性:一方面,市民自由出入公园,门内广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集会聊天的场所,因此需要有一个约束性空间来营造这一场所;另一方面,门内广场需要把游人引向开阔的湖面空间,引导到公园的主干道上,所以门内广场设计为纵深较大的,以完全开敞的湖面大飘台作为门内广场的收尾。这是由于这样的空间系列,公园入口空间形成一条中轴线:门外广场——大门建筑——门内广场——湖面大飘台——西湖的中心岛景区;把市民和游人从城市空间引导到园林空间。西大门平面与北大门平面异曲同工,大门前广场为圆弧形平面,三栋经过现代建筑处理手法精心设计的具有传统泉州民居特点的建筑对称布置在弧线上,它们分别是入口门房,公园管理办公室和小卖部;它们通过化整为零的布局方式,不仅有利于表达出建筑意境上的乡土气息,而且有利于塑造门前广场空间的围合感,避免市政交通等对门内广场的干扰。(图5)

3.2大门建筑造型服从于环境

大门建筑一方面属于园林建筑,它们除了满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外,还着重于园林造景的作用,如点景、框景、围合园林、空间对景、障景等等[2](图6,图7);另一方面大门建筑也从属于城市景观,造型服从于城市区域的整个规划要求,其造型设计意念、材料都应与城市建筑协调一致。首先,造型的设计手法上充分吸取传统闽南建筑文化特点,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设计手法运用到大门设计中,借鉴了泉州传统民居的形式,以不同体量、材质的墙体组合构成丰富的入口空间(图8~图10);其次,建筑材料上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和再现传统建筑工艺在建筑上的表达。在石雕的应用上,根据不同的材质而采用不同的手法,燕尾砖花饰与石雕花窗的细腻,装饰石柱的粗糙给人以厚重充满力量感的印象,精细的龙腾浮雕墙如画一样精雕细琢。(图11~图13)

北门和西门建筑设计上,优美有力的弧线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特色并具标志性,传统泉州民居元素配以简洁的构架景墙造型,显得端庄典雅,气派不凡。

4结语

通过西湖公园两个大门的设计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以公园大门为代表的一类完全向城市空间开放的园林建筑与城市景观紧密联系,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许多市郊绿地变成城市中心绿地,被城市建筑包围、园林建筑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园林建筑设计上首先应站在城市景观设计的高度上来考虑分析,解决了在传统城市肌理中,新旧建筑文化的融合问题。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古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得到升华,反映了历史文化古城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创造出有现代感有时代特色的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第3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景观设计;建筑;虚拟技术

通过计算机来对图形、文本、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其虚拟技术是集成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网络、多媒体多种技术手段处理的新成果,通过三维空间来塑造全新、直观、以及更准确的景观设计;另外其独特的设计手段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能充分达到景观的视觉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目前,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平面设计上,逐渐趋向于立体、三维、甚至多维立体效果的视觉、听觉感受。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推广,设计中各种新材料不断被引入:金属、玻璃、橡胶、夜景照明等等,从而整体拓展了景观的表现方法和理念,使当前景观作品更新颖,意义更明确。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中多个场馆的建筑都采用了最新的媒体技术,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颖的建筑特色等都充分体现了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效果。因此,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也更应该向多媒体方向发展,提升景观表现形式、整体美观度。

二、城市景观与多媒体的联系

目前的社会环境,传播学使城市景观设计上的“传播(设计师)”与“接受(大众)”两个方面处于平衡对等的关系,设计师不再起到核心的主导作用,大众对设计的认可度、视觉、听觉各方面的反应同样重要。城市景观属于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传播媒介的特点,与多媒体技术一样都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因此城市景观设计的质量,就要从是否满足当代人们对景观的需求来评价,所以运用多媒体多技术集成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以及景观材料运用,是目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三、多媒体技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前景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人们对景观设计有更直观的了解,这属于人与环境、空间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空间环境的模拟,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的虚拟环境。从而让设计理念、文化、景观等信息更直观、更新颖展示出来。

(一)城市景观设计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城市景观设计随着时代变化,经济发展,也不断在转变,主要在设计方式、设计理念、文化体现等多个方面。就目前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的发展对城市景观设计影响很大,景观从以前的观赏性到如今功能性、实用性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看出,景观设计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且当前社会有许多受科技影响而著名的景观设计实例,比如:美国芝加哥广场的皇冠喷泉(LED技术、艺术、水结合的城市景观作品)、上海世博会、北京世贸天阶、重庆幸福广场水幕电影等等著名的城市景观作品,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结合多媒体技术出现的经典作品。

(二)城市景观与人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整体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人们审美观的转变,新颖、刺激、梦幻是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城市景观设计发展至当前环境,已经不止是单纯的设计,而是从文化传播、审美观念、实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整体。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其设计是否被人们所接受是当前景观设计的主要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结构多媒体技术手段从视觉、嗅觉、触觉多方面满足人们需求,以及达到城市整体规划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正处于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审美、功能性需求、整体实用性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更是由于各种新媒体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广泛运用,新颖、有创造性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各种经典的景观设计涌现,体现了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的新高度。多媒体技术运用对于城市景观设计作用明显,要保证高质量的景观设计就需要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提升景观的效果,让人们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感受景观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凝玉.浅议景观设计师与媒体的互动[J].新西部(中旬刊),2013,(06):117-118.

[2]刘岚.探析新媒体时代城市景观新生的同质化和异质化发展[J].新美术,2013,(10):129-131.

第4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l、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来》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 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 、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 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 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误区六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的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景观设计师更容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擅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可是,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结束语

第5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绿色景观;广场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57-02

一、绪论

(一)引言

绿色是生命的代名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绿色的享受日益如今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城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城市广场,广场调整了城市的结构布局,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城市广场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有的城市一味跟风,而不懂得在这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个性化景观设计。走进广场我们获得的不是一种审美的愉悦,相反倒是一种被强行限制的感觉。当下城市广场的无个性无特色的流行复制,已经造成了人们审美感官的疲惫和麻木。

(二)研究背景

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有利于抵抗猛兽攻击的地域,便成为人们的居住地;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所以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居住;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向集镇、城市聚居,以获取便利的生活没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时至今日,污染严重、环境变坏、再加上人口增多、资源缺乏等现象的出现,使城市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然而,目前许多居住区在建设中,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不够重视,绿化建设随心所欲,绿量少,植物配置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城市广场个性化设计的表现

现代城市广场总是被市民和来访者作为城市或区域的象征和标志。着力研究广场各个特殊条件,就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其个性:

(一)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越鲜明,该文化就越有价值,这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就城市广场的设计而言,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把该城市的历史特性和文化特性充分考虑进去。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广场设计上应因地制宜、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一样。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突出城市广场的个性,就要开掘地方文化的资源,突出民族的地区性,文化的地域性。只有那样的城市广场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深受喜爱。

(二)体现“人性化”

城市广场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活动的重要城市空间,因此在广场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充分发挥广场的效能,使广场始终充满活力。有效发挥城市“客厅”的功能和作用。广场是市民的广场,其设计应坚持为“人”所建、为“人”所用的根本原则,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尺度来建构亲切而有人情味的广场环境。

三、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着眼点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提条件。其必须与居住区总图规划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其主要特征是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即绿地率高于40%)。并使人均绿地率大于四平方米;注重绿地布局和设计,努力做到生态化、景观化、实 用化的有机结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结合绿脉规划设计

对于居住区绿地来说,室内外绿色景观的链接是相当重要和必需的,既要使室内绿化、阳台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及中心花园绿化相连,更要使居住区绿地延伸到居住区外即与大绿地自然生态系统相连。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居住区内外保持树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造园艺术,使居住区外的绿地也成为居民晨练、散步的场所。并且能听到鸟叫声和蛙鸣声,所以说绿脉是动物迁徙、鸟类聚居的场所和载体,同样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

(二)结合地形地貌规划设计

例如上海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较少,相反不利条件较多,如用地紧张,地下水位高,在规划时既要要保护士壤、防止水土流失。形成地形地貌有如下优点:

(1)丰富植物景观层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

(2)增加绿地面积。这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居住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空中发展―堆地形,能改善地下水位高的弱点,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向底下延伸―挖地造湖,广场下沉,增加绿地面积,丰富景观层次。

(3)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对排水非常有利。

(三)结合水体规划设计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改善小气候;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在一些大型居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使人们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四)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

理想的植物配置应是:(1)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居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绿视率。(2)配植高大乔木时,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选择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利用色叶植物,例如红叶李、红枫等。

(五)活动空间的重要性

根据居住区人口密度,合理规划活动空间,例如健身场地、儿童乐园及小型集合场地等,以满足居民游憩、交往之需要。

四、城市广场个性化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广大人民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广场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1、宏观上创造自然环境为主题,以人为核心,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愉悦舒适,尺度适宜,亲切近人的人性化环境。

2、微观上把人的行为与环境设计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与空间交往的机会。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等多种因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更趋向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尊重人,关心人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落实到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中。

(二)主题突出的原则

城市广场要想个性鲜明,就应该有准确的定位主题。把握好广场的主题、风格取向,将直接影响广场的生命力。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化特色,各种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城市广场的一大亮点。只有准确定位的广场才能够很好的反映城市的脉络,才能有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

(三)综合效益平衡的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的功能已向综合性和多样性递进,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凸现。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不能片面的考虑问题,而是要意识到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种效益的协调平衡。不仅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设计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城市广场地方风格,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结合广场的不同功能根据城市的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广场的功能多元化效应.把城市广场的规模和结构合理地匹配起来,以某种功能为主导,兼顾其它多种功能,这样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当前广场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不主要在于设计的美学方面,而在于其与现有城市的地域自然条件、社会人文特色及其城市空间规划的契合关系。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个性表现的必要性、表现形式、设计的原则等的论证和思考得出结论: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设计应该具有的是,一方面需要吸取历史上城市广场设计的经验,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中城市环境新的建设要求和人的生活特点,同时应注意通过广场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创造与时代相适应、个性鲜明和优美舒适的城市“客厅”。同时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与居住区总图规划同时进行,合理规划硬质景观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 则;以人为本,从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良性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居住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高介华.建筑与文化论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金俊.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3][英]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张永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王柯、夏健、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

[5]马建业编著.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6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最新动态

由于市场消费需求在年前集中释放,节后市场需求乏力,本月电脑整机、DIY配件、消费数码等3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景气指数齐现回落,市场景气指数和价格指数双降。2011年2月电子市场景气指数收报1054.91点,环比下跌32.67点,同比上升33.52点。价格指数收报88.58点,环比下跌0.37点,同比下跌3.40点(如图表1所示)。

2月各类电子产品市场表现

电脑整机市场:价格和景气指数双双下降

2月电脑整机市场价格指数为96.21点,环比下降0.32%,同比上涨1.22%。市场景气指数为1283.11点,环比下降4.78%,同比上涨2.46%。

景气方面,2月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卖场客流量急剧减少,景气下降趋势明显。价格方面,2月上旬由于英特尔一款代号“Cougar Point”的6系芯片组存在设计缺陷,主流笔记本厂商及时控制问题产品出售,很多经销商面临有市无货的尴尬局面。2月中下旬,厂商又重新生产了原来的老产品并且陆续到货,使得笔记本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中关村价格指数分析师预计3月份整机市场景气指数将随着学生的增加有所回升,而价格指数则会有所回落。

消费数码市场:价格指数上扬,景气指数受挫

2月消费数码类价格指数出现上扬,指数为77.62点,环比上涨0.27%,同比下跌1.16%。市场景气指数为983.51点,环比下跌4.10%,同比下跌3.16%。

2月消费数码市场受春节假期影响较大,市场货源不稳,产品价格出现一定涨幅,加上市场的休市,影响了整体的交易量。中关村电子指数分析师预计,若3月新品能大量到货,价格指数便会随之走高,景气则将因价格的上涨出现维持现有水平或下滑的走势。

电脑配件市场:年后电脑配件景气价格双回落

2月电脑配件价格指数为83.03点,环比下跌1.41%,同比下跌11.79%。景气指数为1106.72点,环比下跌0.79%,同比上涨20.37%。

2月末,经销商们纷纷下调春节期间出现上涨的产品价格,市场价格开始回落。由于大部分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基本在年前选择了产品购买,年后市场景气出现下滑。预计三月随着学生的返校,卖场客流量较二月将有所回升。

办公外设类价格指数维持平稳,景气小幅回暖

第7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广场景观;环境设计;植物种植;灯光照明

[作者简介]邓志林,潘百钊,梧州市园林绿化工程处工程师,广西梧州543001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99-03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现代的城市居民日益需要经常性的休闲活动来平衡身心,保持健康的体魄。对此,梧州市人民政府在2003年适时提出了实施“三百项目”和“三年一大变”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于是,一个融娱乐、休闲、赏景于一体的,以健身、康体、大众参与文化活动为主题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由此产生,并在方案招标中获得选用。

一、现状分析

设计中的梧州市政广场景观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市政府办公大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现在的江滨大酒楼)周围地块,占地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座落在梧州市的行政、文化中心位置;三大建筑物坐落其中,造型独特,雄伟壮观,各具特点。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政府广场,喷泉、雕塑、绿化相互衬托,融为一体,景观效果很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政府大楼前广场虽然景观很好,但面积较小,入口太窄,铺装地不足,对广场的开放、外延不够,缺乏大气的景观效果。(2)三大建筑物的每个广场主题内容不够明确,缺少文化内涵。(3)三个广场之间各有一条街道相隔,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缺乏相互间的有机联系。(4)三个广场在原设计时,只考虑灯光照明,夜景效果则欠考虑。

二、设计构思

基于该环境特点和特定的功能要求,结合梧州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宝巾市花为艺术特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相互交流,将广场建成一个高起点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娱乐休闲赏景相结合的、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的行政、文化中心场所,充分展示梧州城市的新形象,因此,在设计构思时重点考虑如下几点:(1)重点突出政府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充分展示行政中心的形象。(2)强调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以雕塑、园林小品的表现形式,赋予文化内涵,突出时代气息。(3)加强三大建筑物前广场景观空间的有机结合,使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营造一个大气整体的环境空间景观。(4)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特别是突出亚热带棕榈科植物和市花宝巾以及开花乔木,既突出景观效果,又注重生态效益。(5)加强灯光夜景的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梧州市政府广场景观工程,既是政府办公楼、文化中心和新迎宾馆的前庭广场,又是奥奇丽路延线上的一块公共绿地,也是市政广场功能互补的活动场所。因此,在总体布局上,着重考虑政府广场前的植物景观和提高灯光夜景效果,以圆形、椭圆形、扇形和自然流线形进行构图,通过对交通流线上的组织分析,利用铺装、绿化、灯光、水景和园林小品这些景观元素,把三大建筑物前的景观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渗透,互为对景,组成各具特色的、简洁大方的、色彩明快的景观空间。整个布局大致分为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三个景观空间和一条奥奇丽路街景。

(1)政府广场(喷泉广场):在保留原有喷泉、雕塑和绿化的基础上,着重充实提高广场的植物景观效果,重新铺植草皮,多植大树,特别是棕榈科乔木(如大王椰子、国王椰、短穗鱼尾葵等),再配植一些常绿开花灌木和色块植物(如宝巾花、红继木、黄金叶、黄榕、大叶红草、福建茶等),组成一个具有平面疏密变化、立面层次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的群落景观。以简洁明快的植物景观效果来衬托政府行政中心的形象;以增加广场铺装、不同标高平台和卵石小径来加强政府广场与文化中心广场、市政广场的过渡与衔接,运用古榕、丛状短穗鱼尾葵、小叶榄仁、桂花和花灌木以及色块植物等植物景观来协调广场之间景观的联系。

(2)文化中心广场(宝巾花广场):以广场砖拼合图案的铺装为主,在文化中心建筑前的广场中心以一组用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的宝巾花图案(因工期紧未做)和周围广植宝巾花(梧州市花)以及特定设计的宝巾花灯来点出广场的主题,烘托出梧州市花宝巾花的文化氛围和植物特色。在文化中心建筑南面布置了一片以阵列式种植垂榕的方式形成绿荫停车场,在与奥奇丽路交接的广场东侧,开辟一块带状的绿荫休闲生态停车场,以种植2~3行高大粗壮、树形健美的油棕(后改为小叶榕古榕)作为阵列式种植组成群植效果,停车场地作镶草生态铺装,以这种大气的带状植物景观作为政府广场与新迎宾馆广场之间有机联系的纽带。

(3)新迎宾馆广场(叠水广场)。在新迎宾馆入口以北的广场中心,以玻璃钢制作的三层叠水钵(高8.8米)结合环形八个涌泉景观的椭圆形水池,既作为新迎宾馆广场的主体景观,也作为宝巾花广场的视觉中心。远观近赏,主景壮观美丽。新迎宾馆人口两侧以高大粗壮、树姿优美的大王椰子来衬托宾馆建筑,简洁大方。在宾馆之西、文化中心之南的通往市政广场道路,选用华盛顿椰子流线型列植于道路两旁,整齐美观,富于动感。整个广场以大王椰子、华盛顿椰子来突出棕榈科植物的景观特色,装点新迎宾馆的亚热带风情。

(4)奥奇丽路街景:整条路为南北向,全长750m,路宽14m。设计时以柱状垂榕和“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一道白天景观优美、夜景五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而且柱状垂榕在道路平面衬托下,竖向景观明显、突出。

四、绿化设计

整个绿化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注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种植,通过植物高矮、疏密、色彩的合理搭配,以简洁大方明快的植物配置来突出植物的空间和色块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

(2)以棕榈科植物为主,常绿开花乔木相结合,突出亚热带地方风情特色。如大量采用一些大王椰子、油棕、国王椰、华盛顿椰子、短穗鱼尾葵、散尾葵、美丽针葵和古榕、木棉、小叶榄仁、垂榕、桂花、大叶紫薇等高大粗壮,树形优美,枝叶茂盛,花大色美的南方特色树种,充满亚热带风情。

(3)大量种植宝巾品种,突出梧州市花特色。如在宝巾花广场周围广植各个品种(大红、水红、紫、黄、白、花叶等)的宝巾花,以突出宝巾花梧州市花的城市象征物,以尊重市民热爱乡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运用彩叶植物的特点。为了突出色块种

植的景观效果,如政府广场大面积运用了福建茶、黄榕、大叶红草的绿、黄、红色搭配种植,对比强烈、色彩艳丽、富有动感,充分展现流线型色块的景观效果,用彩叶草等点缀八个花钵,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双面红继木球点缀于绿树丛中,达到丰富植物景观效果的目的。

五、灯光设计

针对三栋主要建筑的功能、特点及周边环境,在夜景照明总体设计中,通过建筑立面照明、硬质景观照明、绿地照明、水景照明和道路照明等夜景照明手法,进一步提升广场、建筑、园林和水景及道路相关景观夜景的景观效果,让夜晚的政府广场庄严雄伟,文化广场光彩飞扬,新迎宾馆金碧辉煌,奥奇丽路星光灿烂。

(1)政府大楼庄严雄伟,其灯光设计以黄光来勾勒大楼的主线条,以投光灯、泛光灯来照射大楼的外表面,玻璃幕墙采用蓝色内透光,充分体现建筑结构和材质的美感。文化中心造型独特,线条流畅,灯光设计以内透光表现主体建筑,通过黄、白两色投光协调主体建筑。新迎宾馆夜景的灯光设计以黄光为主色调,适当的蓝光构图,形成着实的灯光配景。

(2)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新迎宾馆广场及周边绿地的夜景以市花宝巾花庭院灯为主要景观照明,以草坪灯、投光灯为辅助照明,通过宝巾花灯和一组用花岗岩石材或进口地板砖拼合成宝巾花图案的地埋灯(因工期紧未做),将政府广场、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有机地过渡和结合成一体,并提升文化中心广场的文化内涵,充分突出宝巾市花的主题。在政府广场雕塑水池两侧的绿地内各点缀了三株椰树灯增加夜间绿地的景观效果。奥奇丽路则以“星光灿烂”钻石灯组成带状的夜景景观效果。

(3)新迎宾馆广场中心水池的主体景观(三层叠水钵和八个环形涌泉)采用防水的彩色水底投光灯,让夜景的叠水涌泉水光交融,流光溢彩。六、铺地设计 为了统一广场硬质景观效果,文化中心广场和新迎宾馆广场的铺地选用与政府广场一样的广场砖材料,以白砖为主铺成大方块(3.5m×3.5m),以红、蓝砖作色带(宽1.2m)将白砖拼合成纵横整齐的方格图案,图案整齐美观,纵深透视感强。以统一的铺装材料将三个广场空间景观融为一体,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整体效果很好。

七、给排水设计

(1)给水:政府广场的绿化淋水采用自动喷淋系统装置淋水,其余绿化淋水采用设置龙头接管淋水。(2)排水:广场排水一律采用暗渠集中排水。

八、结语

第8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滨江大道;鸭绿江;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滨江大道整体景观设计理念

1.1滨江大道的历史

滨江大道现在也叫滨江路,这是在整体规划后取的名字,在修建滨江大道之前,它被公园、游园、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和民宅堵占、分割, 道路狭窄, 视野进深有限, 观中朝两岸景观的视角受阻。看不见奔流不息的鸭绿江和中朝两岸秀丽的风光, 游人所欣赏的是断断续续鸭绿江两岸支离破碎的景观片断。鸭绿江沿岸大体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东段和西段是由两个个大型公园和一条堤坝组成。两个公园都是收费性质,主要对外来游人开放,除了早晨和晚上,会有老人在此下棋锻炼,其余时间鲜有人来。中间的堤坝上面满是爬墙虎,隔着林荫路就能看见鸭绿江水,行走在此倒是惬意,但是这一路的景色太相似雷同,时间久了会有视觉疲劳,所以鸭绿江沿岸的人并不多。每逢节假日,来到这里的市民目的也很明确,鸭绿江断桥和游船。

由此可见,丹东市虽然拥有鸭绿江以及和朝鲜隔江相望的的景观优势,但是由于缺少人性的规划和设计,导致行人稀少,鸭绿江沿岸的景观设计必须进行改革再设计。

1.2滨江大道的整体景观规划

丹东的滨江路共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2.5公里,西段长4.8公里,中段长5.7公里,其中中段就是原鸭绿江公园的所在地、俯瞰整个滨江路,犹如一条弯曲的绿色飘带,茵茵绿草中洁白的雕塑、时断时续的喷泉散落其间,造型多变的凉亭、四角亭将整个景观带有秩序地连接起来。

1.3滨江大道的设计理念

滨江大道的设计在以人为本的概念上,设计力求创造环境优美、舒适自然、道路便捷、具有宜人尺度的户外活动空间。在进行景观设计的同时,还秉承丹东地方历史文脉, 挖掘地域文化内涵, 保护人文资源, 塑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本土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以览两国风光为主线, 体现鸭绿江旅游特色和民族特色,形成一个既有局部特色又有整体风格的生态绿化景观。

1.4滨江大道的景观设计

一个城市绿化景观建设, 集中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与文化内涵, 记录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滨江大道位于丹东市城市中心区域, 是贯穿沿江东西道路的唯一通道。东起珍珠泡以南, 西至鸭绿江大桥,长为5.3 公里, 宽约10- 80 米,占地面积26 公顷。滨江路的修建,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好的休闲环境,亦成为来丹台胞及所有游客游览观光的一个好去处。目前,丹东市正在规划将滨江路的东、西两段继续延伸扩建,使它成为总长33公里的东北地区最长的滨江路。

2、滨江大道的细部景观设计

2.1 功能分区

滨江大道的景观设计,总共分为了六大景区,分别是由历史文化展示区、中朝风光游览区、文化休闲观赏区、休憩娱乐区、滨水活动区和生态园区组成。根据有限的自然条件, 设置临水台阶、观景台、游泳场、垂钓区, 供人们进行水上活动。依驳岸的自然形状, 建花岗岩亲水大台阶, 开辟游泳场、垂钓区, 在健身嬉戏的同时, 观赏中朝两国风光。为满足功能要求,连接这些景区的便是一些雕塑、水榭、凉亭等小品以及绿化设计。

2.2景观小品设计

2.2.1小品设计

在连接市政府、汽车站、火车站的交通要道上,以“激流勇进”为主题建设大型广场, 展示抗美援朝的历史和现代城市文化。广场上的主题雕塑位于广场中心, 雕塑造型由高耸、动感的船帆和划浆的勇士构成。附近还有一处景观墙,其主题也是表达抗美援朝事迹。

中朝风光游览区是鸭绿江城市段最美的景区, 根据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 设计独具特色的游船项目。游人乘船游江, 起伏跌宕, 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此处也设置百米长的亲水台阶, 拾级而下, 江水触手可及, 通过人性化的造园手法, 形成不同的观景台、临水护栏、山石叠水, 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文化休闲观赏区于鸭绿江绿化景观带中心区域, 地处东西与南北两条轴线的交汇处, 为人们提供活动健身场所。以江中大型音乐喷泉为主题, 建一处半园悬挑式文化广场。使游人在欣赏起伏多变的音乐喷泉的同时, 感受自然和谐的文化氛围。喷泉充分利用鸭绿江水资源, 在广场前宽阔的江水中设计一处大型江上音乐喷泉,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水柱呈现高低起伏变化,突显动态景观效果。

休憩娱乐区位于鸭绿江绿化景观带中游的三纬路路口, 设置沉降广场, 广场下沉开放环形台阶, 为集会提供安全保障。该广场主要功能是为广大市民和各种社会团体提供文化娱乐场所, 满足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为了 连接广场的过渡空间, 分别设置了小凉亭、花坛、健身器材等园林小品,使景观效应扩大延保证景观效果的连续性。

生态园区位于鸭绿江绿化景观带东端, 座落江中的半岛。设计成以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观赏园。治岛理水, 组织环岛游览路线, 设置亭、座椅、景观台等休闲设施。以植物造园为主,栽植随季相变化的乔灌花草, 营照一处岛屿式生态休闲园林。

2.2.2绿化设计

滨江大道绿化通过植物品种姿态、花期、季相等变化, 达到多层次的空间绿化模式。充分利用原有植物, 进行合理配置。选用减噪、抗污染的风景树种, 针对不同的活动空间, 进行个性化的种植设计, 形成特征鲜明的植物空间, 突出植物在色彩和季相上的变化。树种多选择乡土树种或栽植经长期生长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树种。同时采用复合式配置,以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式植物群落在广场周围的,设计两组弧形的木制花架, 轻盈而别致,内设舒适、尺度适宜的坐椅, 广场铺砌花岗岩, 平坦、光洁, 为游人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休憩场所。此外,鸭绿江公园景观带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势平坦的狭长区域, 东西高差很小, 没有地形起伏, 空间层次变化有限。通过微地形处理, 形成大面积蜿蜒起伏的草坪, 地势呈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自然地貌, 创造适合不同人群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空间, 亲切、自然, 强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结语

全长13公里的滨江大道,一条宽敞平整的公路,一座风景如画的敞开式园林,一个文化味十足的景观长廊,正可谓集合这三者于一身。滨江大道为了将景观的美感展现在游人面前, 设计人员用广场、雕塑、喷泉、园路、园林植物、园林小品、地形、水面等材料划分空间, 表述园林艺术语言。运用园林空间线的律动, 面的转折, 虚实空间的转换, 色彩韵律及幽远意境的延伸, 创造了富有园林艺术内涵的绿化景观。这种着眼与大环境、大意境的大手笔, 展示了现代造园艺术的新概念, 突现宏观景观效应, 注重微观细部变化, 在保持生态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前提下, 运用现代造园手法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 相得益彰, 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滨水绿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滨水区域景观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

第9篇: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2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

2.1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要以较好利用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

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历史延续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2.3“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景观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义。城市景观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4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村镇的改造,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沈阳浑南的浑河沿岸的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仿佛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5总结

城市景观设计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通过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的改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手段,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