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儿科护理宣教精选(九篇)

儿科护理宣教

第1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关键词】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96-01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已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1]。儿科健康教育是指对患儿进行精心护理的同时,以患儿及其家长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完善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患儿及家属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2009年1月成立健康教育委员会以来,我科更规范了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了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措施与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0月收治的肺炎患儿6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1.2岁。同期收治的肺炎患儿6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智力和陪人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随机宣教法,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医院、科室环境,医院制度,责任护士、管床医生的介绍等;介绍疾病的症状及观察要点、治疗药物的作用、预防保健知识,示范静脉输液部位的保护方法等。宣教从患儿入院即开始,非特意地选择宣教对象和时机。观察组采用规范的宣教法,包括①适时宣教: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是医院、科室环境及制度、呼叫器的使用、告知安全防范措施等。②按需宣教: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儿童,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的关系;对学龄期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他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家长的宣教,有意识地选择患儿的主要陪护者作为对象,在其最需要的内容上作详细的介绍。如服药时家长想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输液时家长需要知道如何保护静脉通路的通畅;高热、腹泻时家长最希望了解疾病的过程、程度和治疗方法;恢复期家长最想知道的是疾病的预防知识;

2 结果

两组陪人接受宣教内容的有效率、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及患儿陪人对护士综合满 意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宣教内容的有效率 静脉输液的成功率 对护士的满意率观察组 66 82.3% 90.1% 97.2%对照组 68 61.5% 75.6% 80.5% 结果显示,两组陪人在接受宣教内容的有效率、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及患儿陪人对护士综合满意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3],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积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4]。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反映整体护理的效果,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素,可以促进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早日康复[5]。应用规范的宣教法,使各项护理行为更合理、更安全、更有序,强化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此规范的宣教法强调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环节,提高了患儿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改善了护患关系,有效的避免了护理纠纷,提高了住院病人满意率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建华.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5(11);667-669

[2]成美娟,覃雅芬,吕少娅.儿童专科医院家长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0(07);46-47

[3]袁剑云,金乔主编.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6-44

第2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随着人类科学的迅速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越来越被重视,对医疗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将服务深入人心,如何提高满意度和病人的忠诚度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2008-2010年本科室在汲取了各家所长之后制定了以健康教育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方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儿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儿科病人的个体要经历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及青春期各个阶段。年龄小,发育快,健康需求旺盛,是儿科病人的特点之一。家长情绪急躁,怕孩子疼了,凉了,累了,不愿意配合治疗,但同时又对疗效期望过高。有些甚至一知半解,却坚持自己的那一套错误的理论,因此,满意度低。为此在儿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使家长掌握必要的小儿疾病的防治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合医疗行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 制定方案

1.1 护士分组进行疾病宣教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将病房护士分为若干组,每一组负责两三个疾病的宣教知识,并要求每组护士必须掌握小儿每一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性和相应的健康知识的宣教。

1.2 根据不同疾病的专业特点,科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小组成员是由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医学基础知识,并要求能从患儿及家长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制定宣教内容,提供家长和患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健康知识。WWw.133229.cOm

1.3 普通教育 小儿是处在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过程中,各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其生长发育遵从头到尾、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特点制定儿童各期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如早期教育,早期干预,辅食的合理添加与健康,口腔健康保健等。

1.4 专科教育内容 根据我科的特点制定了肺炎,高热惊厥和新生儿等护理要点及措施,手足口病,腹泻的预防与护理等多种疾病的健康内容。

1.5 健康教育特点 适时教育,按需教育,反复教育。

2 护理人员的培训

2.1 病房组织培训 各病房根据各专科病人的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相关的卫生宣教内容,通过学习,要求护士熟悉和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能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患儿和家长讲授。

2.2 科内组织培训 对健康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安排专业老师示范讲课。鼓励护士查阅、制定宣教计划、宣教内容参考文献,并将宣教题目固定到人,个人准备讲稿,集体讨论,着重于预防疾病及患病后病机体的康复等重点知识。熟悉宣教内容并试讲,试讲合格后,才能给家长讲授。

3 实施方法

3.1 一对一的教育形式 病房的卫生宣教工作,是由护士直接面对患儿进行的,以促进患儿改正不良习惯,矫正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康复。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贴近生活的比喻,使病人和家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并加以配合。

3.2 适时教育 选择一个合适宣教的时间,比在一个不适宜的情况下宣教往往事半功倍。不要在患儿和家长一来就马上宣教,因为那时病人往往关心的不是宣教内容,而是疾病的一些情况,等病人安静下来时再进行宣教,往往病人都愿意听。

3.3 按需教育 针对患儿和家长想要了解的相关疾病知识,首先进行宣教,那样更容易建立信用感,以后的宣教患儿和家长也更容易接受。

3.4 反复宣教 因为实施效果,陪护会不定期的更换,或者是一些老年陪护,这时就要耐心反复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4 实施效果

4.1 改善了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长的关系 通过病房护士对患儿家长一对一卫生宣教,不仅起到了引导患儿及家长自觉采纳有利于疾病恢复的健康建议,而且家长也愿意找护士咨询关于小儿生长发育、健康卫生、疾病康复等方面的问题,缩短了护士与家长的距离。不仅密切了护士与患儿、护士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且成为改善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长关系的重要渠道。

4.2 提高了遵医行为 通过护士卫生宣教及科内组织健康教育讲座,使家长对疾病恢复过程有所了解,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能自觉遵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

4.3 提高了治疗效果 通过适时教育、按需教育和反复宣教不但拉近了护士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使得病人愿意相信护士,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就相应提高了满意度。

5 体会

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患病儿童的躯体得以恢复,生命质量提高,同时,可以促使家长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方式上的自我控制,提高公众的健康素质。

第3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口头宣传:此种形式用于心理指导、产褥期保健、药物知识、出院指导等内容,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边实施边宣教,融身体护理与健康教育于一体。利用床边护理、查房将有关知识讲解给婴儿家长,它要求护士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具体示教:此种形式多用于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及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形式,在示范时护士采用模型和娃娃进行指导,并将新生儿的常规护理知识穿插在示范操作中,让新生儿家长尽快掌握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操作方法,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

图片资料:将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及产褥期的一些保健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宣传画册,发放给产妇及家属,并在病区的走廊、病室悬挂正确哺乳姿势的图片,此种形式配以口头宣传及具体示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录像:将婴儿护理,母乳喂养的知识及技术制作成录像,每天上午在给婴儿沐浴时播放专科录像片。从而使产妇及家属从多方面接受教育并参与到教育中来,同时又巩固了其学过的知识,增强了产妇的自信心。

版报(宣传栏):宣传栏设在病区走廊最明显处,科室设有专职版报宣传员。每2周出1期板报,内容多为专科护理、新业务技术的介绍、科普知识等,使到疗区的孕产妇及家属及时接受教育。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更容易达到。同时科室将每期板报内容请科教科的同志给予拍照,照片由科教科存档,科室留有备案。

小讲课:每周四下午由护士轮流做健康教育指导老师,采取集体宣传指导的形式为孕产妇及家属讲解有关新生儿的护理、母乳喂养、护理、婴儿抚触等保健知识及技巧,讲课结束时护士针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及指导。此种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新生儿家长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的方式

文字、图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将有关健康教育资料整理成册或光盘,交给患者阅读,使孕产妇尽快掌握医学知识。如入院宣教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婴儿护理等分阶段指导孕产妇学习,对其中重要项目加以解释。

理解与讲解相结合: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孕产妇,她们对文字图片教育接受的不够深刻,对于某项操作技巧不能很好的理解,致使实际操作起来不到位,护士就将教育内容及相关道理讲给婴儿家长及家属,如婴儿抚触等。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病人提问题,并将婴儿家长最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如婴儿护理的相关知识等。

示教与指导相结合:针对病人健康知识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在示范操作的过程中随时解答家长提问并重点讲解操作的技巧,使家长直观地接受、正确地掌握相关技巧。

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对于产后1~2天和特殊病情的孕产妇,因体力差或病情的特殊性我们采用个体教育,对于产前及产后2天的孕产妇,采用个体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适应了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计划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对有共同护理问题及健康知识需求的孕产妇,采用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个体教育和群体教育相结合。针对个体不同、所遇健康问题不同和心理状态差异者给予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指导。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第4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我院儿科几年来人性化服务所带来的效果。结果 采用人性化护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表示满意。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人性化 护理 儿科 应用

由于儿科病房的特殊,其管理难度相对比成人科室要难。为了使儿科病房管理能适应病情千差万别的患儿及家属不同的住院需求,为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自2004年始我科试行了人性化护理管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营造人性化管理的氛围

在院里的支持下,儿科地砖及病室的墙壁上都印有动物图案、认图识字表等,使病区气氛活泼、充满童趣[1]。护理人员身穿粉红色的服装,护士站对面就是具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问候语及科室的联系电话,使病房的气氛变得自然活泼,一走进病房就感觉到病房的整洁舒适与温馨,病房内备有干净松软的被褥,温度适宜的中央空调,每个病室都装有电视机,病房设有六人间、三人间、二人间、单间,供不同经济状况的患儿选用,为患儿家长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听着舒缓高雅的背景音乐,看到护理人员整洁的服装、温馨的笑容,均使人赏心悦目,倍感家庭的温馨、亲切、舒适,全面体现了人性化管理,消除了儿童住院的恐惧心理,营造了一个轻松、祥和的就医环境。

2 制定人本服务流程

科室全面开展了“六个一“温馨服务活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壶开水、一张一日清单、一张整洁的床铺、一张爱心联系卡。从患儿入院起各班护士对其层层负责。新入院患者除危重外一般在半小时内由分管护士及时完成入院宣教及治疗护理。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护士长及时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行双向承诺书签字。将亲情化服务贯穿于患儿住院的始终。科室要求每一位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宣教能力和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 护士整体素质建设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养成阅读药物说明书的好习惯,明确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毒副作用,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专科护理知识,应带着问题反复学习,反复实践,不断从临床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从理论知识中获取临床经验,通过这种循环式的积累,提高护理专业技能。

4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训练

科室下大力度提高新护士的穿刺技能,科室利用模型对新护士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培训,由老护士将多年积累的穿刺经验传授给新护士,帮助新护士提高穿刺水平。为减轻患儿痛苦,我科于2005年始开展了头皮留置针及温馨静脉输液,使患儿在不知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静脉穿刺,减轻了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深得患儿家属的好评。大大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 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

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要及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为患儿制定一套健康计划,通过精美的板报、宣传手册及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学习讲座的形式,来宣传防病治病、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相关知识,消除了患儿家长心中的疑虑,同时尽量使患儿家长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免影响患儿的治疗,对于即将出院的患儿也要跟踪健康宣教,以减少疾病的复发。还可以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儿的需求及病情变化,必要时做出药物调整,使患儿在出院后仍能感受医院的优质服务。

6 转变服务理念

打破以往一人一个班的工作制度,不以岗定责,而是因人设岗,使其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责任效能。改变旧的排班方式,实行弹性排班和双岗制。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激发护士们的工作热情,使护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缩短了护患距离,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于2004、2005连续两年取得全员护理质量第一名的好成绩。

7 讨论

针对儿科的人性化服务,必须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年龄、流行季节、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母乳喂养等常识,能较满意地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增加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根据患儿的具体性格特点、饮食习惯、经济条件等来制定人性化的护理计划[2]。使患儿及家长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进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儿科整体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5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安全告知单;母婴同室

产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区,由于母婴同室而实行混合管理,形成了产科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的特点,而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工作的重点[1]。产妇及家属因育儿知识缺乏产生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新生儿意外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产妇及家属的安全意识,纠正其不安全行为,防止新生儿被偷盗、发生窒息、坠床、碰撞及医院感染等意外事件是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一个研究问题。我科从2012年11月开始应用新生儿安全告知单,有效的减少了新生儿安全隐患,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科出生的200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未发放和签订新生儿安全告知单,男111例,女89例,剖宫产101例,自然分娩99例;2012年11月~2013年6月在我科出生的280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均发放和签订新生儿安全告知单,男176例,女104例,剖宫产152例,自然分娩128例。两组新生儿的日龄均为0~7d,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安全告知单内容①预防被盗;②呛奶窒息防范教育;③坠床、摔伤、压伤防范教育;④烫伤防范;⑤感染预防教育。

1.2.2安全宣教单使用时间及方法将新生儿安全知识列入入院常规健康教育内容,责任护士为孕妇及家属介绍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要点,讲解新生儿安全宣教单的内容,使其对新生儿安全宣教单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孕妇及家属理解后,护患双方均签字,一份交给孕妇,一份由科室保存至产妇出院后1月。产前、产后,术前、术后分别给产妇及家属讲解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隐患及简单应对方法;对新人院、分娩头2d的产妇及家属,责任护士重点评估,根据掌握程度及行为习惯因人而异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及家属合理安排看护新生儿的时间,避免因疲劳造成隐患[2]。

建立安全提醒标识,病房门后张贴"注意开门,小心碰撞"的安全提示 ;婴儿床上悬挂温馨提示卡,内容包括"谢谢您对我的爱,接触我前请先洗手"、"请不要随意吻我哦";"我在这里,别睡着哟!"、"别让我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哟!"等。标识颜色鲜艳醒目、图文并茂,随时提醒与强化,增强产妇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

定期召开新生儿安全交流会,让病房的爸爸妈妈们相互交流,互相听取意见并加以改进,同时以提问和模拟演练的形式评估产妇及家属对安全宣教单的掌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3]。

1.3 观察指标

1.3.1新生儿安全隐患行为包括①睡姿不安全:趴着睡;②看护不当:产妇家属均睡着,无人照看;产妇上厕所或治疗,家属跑开,无人照看; 睡产妇身边,无人看护;家属或看护抱着入睡;抱着孩子来加奶;③佩戴穿着不安全:婴儿面部用毛 等遮盖;腕带过紧或过松;④环境安全隐患:婴儿床放置位置靠近危险物;抱着孩子站在门后;⑤院感:抱着婴儿串门或聊天;陪客及探视人员过多;婴儿床上堆放杂物;接触婴儿前不洗手。

1.3.2 护理综合满意度出院前,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予以评价。

1.4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中,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医护人员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再对这些数据采用 进行检验,P

2结果

实验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实验组只有15例存在隐患行为,185例没有隐患行为和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对照组有36例存在隐患行为,244例没有隐患行为)(P<0.05);实验组有185例对其比较满意,只有7例对其不满意和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发展,既可增进母子感情,也为以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基础。但由于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因此,临床上探讨有效的宣传方法显得至关重要[4]。

通过应用新生儿安全宣教单,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家长对新生儿意外事件的防范能力及处理能力。安全宣教单告知后签字,可有效增加产妇及家属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减少其安全隐患行为。产妇及家属在与护理人员一起做好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增加了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新生儿安全宣教单也确保了宣教效果,有效的避免了单一口头讲解,孕产妇及家属掌握程度有限的弊端,填补了对新换陪护人员的告知空缺,减少了护理人员因反复多次宣教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安全宣教单宣教内容全面具体,解决了新护士宣教不全面的问题。在有护理纠纷发生时,宣教单还可以作为院方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5]。实验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实验组只有15例存在隐患行为,185例没有隐患行为和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对照组有36例存在隐患行为,244例没有隐患行为)(P<0.05);实验组有185例对其比较满意,只有7例对其不满意和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由此看出新生儿安全宣告知单的应用效果较好。

此外,产妇分娩后对我院的满意度是其重要指标之一,新生儿床旁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它能够满足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需求。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父子亲情交流,保障母乳喂养实施,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备受家属的厚爱,对护理的期望值较高,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满就会发生投诉,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通过应用新生儿安全宣教单则能够让产妇知道很多基本知识,护士除了要掌握新生儿的日常护理知识以及各种规范操作外,并将其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体现在其中,提高了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的信任度,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新生儿安全宣告知单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安全隐患行为的发生,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陶春花,舒宗建.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13(1):88-89.

[2]尹姣,段丽娜,丁洁.产科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2007,13(30):2925-2927.

[3]孙少华.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2):87~88.

[4]孙红霞,吴贤翠.患者住院安全告知单"在跌倒预防中的应用与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50.

第6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1-01

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日的一段时间[1]。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婴儿死亡中的2/3是新生儿,

1 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及原因

1.1窒息

1.1.1新生儿没有自主活动能力,易被物品掩住口鼻而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1.1.2夜间躺着进行母乳喂养,母亲堵塞新生儿口鼻而发生窒息。

1.1.3人工喂养,奶嘴孔过大,奶汁流速过快,呛奶而发生窒息。

1.1.4喂药时方法不当,发生呛药而引起窒息。

1.1.5新生儿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发生呕吐,呕吐物易误吸而发生窒息。

1.2烫伤

1.2.1用暖水袋保温时,水过热或离宝宝过近引起烫伤。

1.2.2洗澡水太热或先倒入热水,不小心将新生儿放人热水中。

1.2.3喂水或奶过热引起烫伤。

1.2.4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烫伤。

1.2.5其他高温、高热食品或物品距离新生儿过近,意外引发烫伤。

1.3外伤

1.3.1新生儿指甲过长,护理不当,导致面部抓伤。

1.3.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挤压导致乳腺炎;挑“马牙”致牙龈肿胀。

1.3.3衣被、手套、鞋袜上的线头缠绕新生儿手指、脚趾导致血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3.4洗澡或换尿布时将新生儿跌落地上,引起摔伤。

1.3.5被猫、狗等动物咬伤。

1.4脱水

1.4.1新生儿喂养不足,导致脱水高热。

1.4.2棉被包裹太厚、太严,散热不良导致脱水高热。

1.5中毒

1.5.1食物、药物中毒,有的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给新生儿喂食所谓的“清热”食物或生病乱用药引起中毒。

1.5.2 CO中毒,多发生在农村家庭,在居住环境内生煤火炉取暖,因废气排放不良引起中毒。

1.5.3有机磷农药中毒,偶见于偏僻农村给土炕上喷洒有机磷农药或用含有有机磷农药的器具给小儿洗尿布致中毒。

1.6医源性损伤

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或管理不当,造成新生儿意外损伤。

1.7其他意外伤害

2 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2.1.1家长缺乏安全育儿意识

在胡怡萍等所做的“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只有36.4%的家长想了解小儿意外伤害的预防知识[4]。可见家长对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防范重视不够,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家庭更为明显。在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调查中农村家庭发生的新生儿意外高达92%[3]。

2.1.2家长缺乏安全育儿知识

在新生儿意外伤害中还时常会出现因家长挤压新生儿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挑“马牙”导致牙龈肿胀;传统的蜡烛包方式导致新生儿高热甚至窒息;喂“大清热”食物导致新生儿食物中毒;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烧伤等案例,显示家长安全育儿知识匮乏。同时父母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及育儿知识贫乏,也是中毒及窒息发生的原因[5]。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急需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

2.2医源性损伤因素

2.2.1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士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麻痹大意,或为了图省事、节约时间,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夜间巡视病房不认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又缺乏对新生儿家长的安全育儿指导,导致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护理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

护理管理者对新生儿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未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护理管理过程的执行、监督出现漏洞;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导致安全育儿健康教育不及时;护士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工作衔接不紧密或相互推诿等现象。

3 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护理对策

3.1强化安全育儿意识,提高安全育儿技能

3.1.1孕期教育

将安全育儿知识宣教时间前移,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纳入新生儿安全知识宣教,让准父母提前掌握安全育儿知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专题讲解新生儿意外伤害防范知识,宣教内容包括: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的种类及情形,如何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等内容,可采取录像、幻灯片、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和惨痛的教训,加强准父母安全育儿意识,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

3.1.2住院期间指导

结合孕期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指导,教会新生儿父母正确喂养知识和日常护理技能,重点指导如何防止溢奶、误吸和窒息,教会父母如何给新生儿穿衣、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知识。在产妇出院前发放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宣传资料,弥补口头宣传的局限性,同时告知其联系电话,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3.1.3出院后随访

产科专业护士在进行产后随访的同时,也应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儿保科护士进行家庭随访时,应增强家庭护理安全意识,避免麻痹大意,同时对新生儿居住环境、喂养状况及日常护理情况进行评估,特别是农村家庭,要对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指导,将新生儿意外伤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3.2加强护士责任心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在产科病房里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6]。产科护士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新生儿服务的意识,关爱、重视新生儿健康,具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专科护理技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新生儿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举办安全知识和风险防控专题讲座;进行案例纠错法教育[7],让护士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各班职责,合理排班,严格交接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注重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意外伤害处理预案,树立积极应对的态度,有利于问题圆满解决[8] 。

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第五版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第七版

[3] 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13.

[4]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需求调查.中国优生优育,2011,17:97-99.

[5] 李选侠,李妙丽,郑娜.新生儿意外损伤218例.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1-42.

[6] 叶雅机.产科新生儿住院期间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当代医学,2009,15:34.

[7] 周芬芬,章红萍.纠错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8):65.

[8] 訾聃,文平,刘林敏,等.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质量及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4-115.

第7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关键词】护理;小儿内科;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55-02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病房98例患儿,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0.5-7岁;平均年龄4.3岁。将两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彻到整个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工作中。

1.2.2.1 营造人性化管理的氛围

在院里的支持下,儿科地砖及的墙壁上都有动物图案、住院患儿及一些儿童漫画等,使病区气氛活泼、充满童趣。护士站对面就是具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使病房的气氛变得自然活泼,一走进病房就感觉到病房的整洁舒适与温馨,病房内备有干净松软的被褥,我院采用毛细管网设施取暖,温度适宜。三人间、二人间、单间,供不同经济状况的患儿选用,为患儿家长提供了方便舒适的就医环境,看到护理人员整洁的服装、温馨的笑容,均使人赏心悦目,倍感家庭的温馨、亲切、舒适,全面体现了人性化管理,消除了儿童住院的恐惧心理,营造了一个轻松、祥和的就医环境。

1.2.2.2护理人员语言与行为规范

在护士语言规范中重点突出“八个要”:要主动向患儿家属做自我介绍;要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要用关爱性语言;要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身需求;要耐心倾听患方的诉说;要多用解释性语言;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要耐心回答患儿与家属的问题。护士语言规范中的“九个不要”[2]:不要使用服务忌语;不要说“不知道”;不要“不闻不问”;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带着不良情绪与患儿或陪属交流;不要随意打断患儿家属的诉说;不要与患方发生争执;不要使用消极的语言暗示患儿或家属;不要打听与患儿有关的隐私。

1.2.2.3真诚服务

①分管病区的护士负责汇报本责任区患儿的一般情况以及治疗、护理、心理状况、康复、饮食、及其家属的需求等,让分管护士真正了解患儿各方面的情况。②为避免繁杂护理项目和查房的时间安排与输液治疗产生冲突,开展从“点滴做起,真诚服务”的活动。安排一班次护士提前上班为患儿输液;提供温馨静脉输液:在输液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随时向家属说明药物作用;如遇穿刺失败或穿刺部位肿胀,应主动及时处理患处,真诚道歉。这些虽然是一些简单的小事,但却能使护士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得到升华。③及时向新入院患儿和家属做好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房环境、住院须知、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主管医师和护士、以及病情和注意事项,以便于患儿家属联系,稳定患方情绪,尽快增进患方对科室环境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

1.2.2.4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

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要及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为患儿制定一套健康计划,通过精美的宣传手册及定期开设情景式家长课堂,来宣传防病治病、饮食要求、用药指导等相关知识,消除了患儿家长心中的疑虑,同时尽量使患儿家长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免影响患儿的治疗,对于即将出院的患儿也要跟踪健康宣教,以减少疾病的复发。还可以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儿的需求及病情变化,使患儿在出院后仍能感受医院的优质服务。

1.3 评价方法:对住院患儿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健康宣传实施以及患者掌握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士信任度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士信任度为 79.59%,观察组为 97.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1.6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服务主要看护理人员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讲究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为患儿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护理。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是一种服务理念,也是一种服务规范。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的实施能够为营造良好医疗环境提供帮助,从而向患儿和家属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72-01

儿科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以住院患儿以及家属为教育对象,增进健康知识[1],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儿科护士面对的是语言交流能力不足或理解能力有限的患儿,因而存在诸多与其他专科不同的特点、难点。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

1.1 儿科护理工作方面。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1)静脉治疗耗时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小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2]。用药复杂,输液速度要求严格。(2)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3)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时间。

1.2 患儿自身因素方面 婴幼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对教育方法无法理解。学龄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易转移。学龄儿童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使健康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1.3 家长方面 因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其语言理解与接受能力和对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其次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 小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成人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成人代为表达。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陪护相对固定,便于对小儿的习惯、心理、需要有较多的了解,及时提供患儿准确情况或信息,便于在短时间内学会必要的护理技能。陪护时常更换,健康教育难以做到连续、系统、巩固。

1.4 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对多个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没有足够时间与患儿沟通。如腹泻患儿,脱水体征纠正,精神较好时,家长会很快要求出院,这样就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常识性教育,如合理喂养、添加辅食、皮肤护理等。

1.5 农村患儿久治不愈,情绪急躁,难以配合教育,农村患儿大多是经过基层医院久治不愈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儿,家长期望高,心情急躁,由于对病情一知半解,常认为护士了解健康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当过高期望不能很快实现,又失去治疗信心时,不能很好配合。

1.6 护理人员方面 大多数护士的学历层次偏低,以及多年功能制护理养成的勤于动手、疏于动脑,使护士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欠缺,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和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够。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的情感、爱心、耐心尚不够,情商培养有待增强[3]。其次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较忙、护士用于教育的时间有限、不易寻找护患双方均适宜进行教育的时机。

2 护理对策

2.1 儿科属综合性科室,工作任务重,对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护士学会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如晨间护理时,询问患儿睡眠情况,解答生活问题;静脉输液时,讲解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

2.2 了解年龄段小儿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进行沟通,护理患儿时,要面带微笑,目光慈爱,对年幼儿多接触,陪其游戏,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需要;年长儿表达及理解力较强,富有竞争性,应多表扬、讲道理;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儿,应多关心、鼓励和沟通。教会其自我护理技能。尽量注意患儿的非语言行为、表情、目光、体态等,及时发现健康需求。

2.3 针对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的情况,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如高热、惊厥的患儿,主要讲解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意义,抽搐时的紧急处理及注意事项;对急危重症患儿的健康教育,应把握时机避免产生逆反心里。

2.4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除入院介绍外,不在刚入院时教育。刚入院时,患儿家长急切希望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加之对环境,人员均陌生,此时宣教效果大多不佳。不在患儿病情变化或哭闹时宣教。此时患儿及家长注意力完全在患儿的身上和其病情上,很难听进其他解释和说明。不作长篇大论的讲述,一次内容不可过多,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可选择下午治疗任务少,患儿及家属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

2.5病区的走廊设板报,卡通画、漫画,宣传科普知识,将教育信息浓缩成精炼的科普短文,简炼、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记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疾病进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2.6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技术水平,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是儿科健康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

第9篇:儿科护理宣教范文

[关键词] 川崎病;健康宣教;疾病不确定感;微信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b)-018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on reduction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in parents whose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Kawasaki diseases. Methods From May 2013 to October 2014,70 childre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and their par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random.In the observation group,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WeChat was adopted,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was used.The uncertainty in illness by par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mastering of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after intervention,and satisfaction on health edu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dimensional scores and total score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in the same period(P

[Key words] Kawasaki disease;Health education;Uncertainty in illness;WeChat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出疹发热性疾病,患儿可伴有发热、出疹及皮肤黏膜改变等特异性临床表现[1]。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非典型性川崎病患儿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KD是引起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发因素,若患儿未得到及时处理,可导致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甚至猝死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3]。KD主要发病人群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绝大多数父母缺乏足够与疾病相关信息与知识和疾病相关事务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产生[4],影响其正常的家庭生活、日常活动及对患儿症状的管理[5]。临床研究显示,给予合理的健康宣教,将有利于降低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本研究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管理模式,探讨其在川崎病患儿父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KD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父母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且非单亲家庭;②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具备微信账号且熟练运用其功能;③患儿符合KD诊断标准[6];④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选择患儿的最主要照顾者角色(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0名(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男11例,女24例;年龄22~32岁,平均(26.28±4.72)岁;教育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14例,大专或高职16例,中专或初中5例;观察组患儿男14例,女21例;年龄1~4岁,平均 (2.43±0.62)岁;病程3~11 d,平均(7.29±3.93)d。对照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21~33岁,平均(27.18±4.68)岁;教育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13例,大专或高职16例,中专或初中6例;对照组患儿男12例,女23例,年龄2~4岁,平均(2.41±0.36)岁;病程3~11 d,平均(7.43±3.01)d;两组患儿及父母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案,包括常规面对面的口头健康教育及派发专科健康宣教手册,患儿入院后由医护人员向其父母进行面对面交谈,交代患儿日常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将KD健康宣教手册派发至各患儿父母,由家属自行查阅。

1.2.2 观察组 建立以微信为媒介的健康宣教,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建立KD微信公众平台。收集KD相关资料,经过筛选制定微信健康宣教平台,主要包括基本知识(概念、治疗经过)、院内检查(院内各项检查目的、费用及注意事项等)、护理技巧(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方法)和出院宣教(出院前的宣教与随访)4个栏目,并以文字、视频、图片的形式完善上述栏目的内容。②患儿入院后,其父母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关注公众号,患儿父母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③审核通过后,由主管护士向患儿父母介绍该平台的使用方法,家属可按照患儿的病情阶段选择相关的栏目自行学习。如患儿需进行相关的抽血化验,则患儿父母可点开相关的检查项目了解检查的目的,指标的正常范围和意义,以及相关费用等方面的内容。④建立医护、家属互助微信群,实现以同伴为基础的信息支持:鼓励患儿父母通过微信群进行交流,一方面研究人员可及时回答父母的疑难问题,提出正确的建议与指导;另一方面父母可在微信群内进行互动,分享经历与经验,从患儿共同的经历中获得社会支持。

1.3 收集指标

①父母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arents′ perception uncertainty scale,PPUS),该量表由不确定感理论创始人Mishel教授设计[7],并由麦嘉轩等[8]翻译成中文,共计28个条目,包括疾病状态不明确性、疾病状态复杂性、与疾病相关信息缺乏、疾病预后不可预测性4个维度,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28~140分,分数越低表明疾病不确定感越低。经测试该量表的Cronbach α=0.81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KD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行拟定的《川崎病患儿父母基本知识与技能调查表》对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包括24道单选题和4道多选题,单选题选择正确或多选题每选对一个选项计2.5分,总分0~100分,其中≤70分为未掌握,71~85分为部分掌握,≥86分为掌握。③健康宣教满意度: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计20个条目,包括对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及效果的满意度评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20~100分,其中≤80分为不满意,81~90分为基本满意,≥91分为非常满意。其中指标①在入院后当天及出院时分别采集,指标②和③在出院时采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父母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的比较

除不明确性维度外,对照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

2.2 两组父母干预后KD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父母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5,P

2.3 两组父母对健康宣教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父母对健康宣教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77,P

3 讨论

3.1 降低KD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必要性

疾病不确定感由个体对疾病相关刺激的感知框架所产生[9],是个体缺乏判断与疾病相关事务的能力,并伴随疾病诊断、症状、治疗及预后而变化,与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效能感等密切相关[10-14]。由于KD患儿主要发病年龄为0~2岁,患者儿不具备病情认知表达能力,完全依赖于父母的照顾,如果父母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与疾病相关事务的判断能力,将极可能导致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产生[4]。王海燕等[15]的研究显示,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呈明显的正相关,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将影响父母的身心健康,动摇父母的治疗信心,不利于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诱发医疗纠纷[16],因此降低KD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是临床护理重点。

3.2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对降低KD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分析

根据疾病不确定感理论,KD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0]:①不明确KD的症状;②不明确住院期间复杂的治疗和护理;③缺乏与KD诊断及病情变化有关的信息;④不可预测KD治疗过程及预后。本研究显示,基于微信管理平台的健康宣教可显著改善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其可能与微信平台的优势特点相关。①在健康宣教的形式方面,微信平台改变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提供更为生动、丰富的健康宣教内容,以视频、图片及文字的形式进行综合展示,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便于患儿父母更便捷地获取疾病相关知识,明确KD的相关症状,提升父母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②在健康宣教内容方面,按照患儿住院治疗的不同阶段设计父母需配合的要点,内容更具针对性,父母可根据患儿情况进行对照分析,详细了解相关的治疗护理信息,降低疾病的不明确性及复杂性。③在微信群组中进行互动交流,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及时解答可让患儿父母第一时间了解患儿的诊断和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医护知识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患儿父母间的互动交流、成功事例展示,可强化其对治疗过程及预后的信心。由此可见,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具有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针对性和互动的支持性等优势,可丰富患儿父母对疾病的认知情况,降低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黄晓燕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建立微信健康宣教平台需注意的问题

微信是运用最广泛的网络社交工具,在手机端可方便接收与发送文字、声音、图片及视频等相关信息,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宣教时还应注意如下问题。①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患儿父母难以对各种信息的真伪及实用性进行识别[18],因此,进行宣教的内容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筛选、组织和梳理,以保证所提供信息的专业性与实用性[17]。②由于医学治疗信息的不断发展及微信平台服务人群的需求变化,为了保证微信信息平台内容的持续更新,建立由网络工程师、临床医生、护士及随访管理人员为一体的多专业协作团队是保证本平台顺利开展的基础。③微信平台的互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根据临床需求设定一名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以便于保持及时的互动交流。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可显著降低KD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患儿父母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对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具有简便、经济、有效及接受程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芳,赵璐,吴琳,等.基于严重程度临床分级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和管理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2015, 53(9):690-695.

[2] 邹武军.儿童典型及不典型川崎病72例临床及冠脉损害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9):1452,1454.

[3] 王利军,杜忠东,付培培,等.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 30(13):1035-1036.

[4] 王海燕,王惠连.白血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117-118.

[5] 王亚卓,马铭,张倩,等.多发性抽动障碍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5, 29(8):971-972.

[6]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等.川崎病专题讨论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26-830.

[7] Mishel MH.Parents′ perception of uncertainty concerning their hospitalized child[J].Nurs Res,1983,32(6):324-330.

[8] 麦嘉轩,谢婉花,马春花,等.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的初步修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46-50.

[9] Iranmanesh S,Tirgari B,Tofighi M,et al.Spiritual wellbeing and perceived uncertainty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in south-east Iran[J].Int J Palliat Nurs,2014,20(10):483-492.

[10] Mishel MH,Germino BB,Lin L,et al.Managing uncertainty about treatment decision making in early stage prostate cancer: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Patient Educ Couns,2009,77(3):349-359.

[11] 邬青,薛小玲,韩燕霞,等.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7):35-38.

[12] 李贺琴,郑蔚,张利霞,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2):256-259.

[13] 单岩,史小艳,时秋英,等.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身体症状困扰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252-1254.

[14] 田园,林征,林琳,等.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38-41.

[15] 王海燕,王惠连,马新娟,等.中文修订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天津护理,2013,21(6):476-478.

[16] 陈晓领,杨海萍,李海珊,等.神经外科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生活质量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 21(5):527-529.

[17] 黄晓燕,胡雁,陆箴琦,等.网络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