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呼吸道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呼吸道护理措施

第1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08-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科疾病[1],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病原体的侵入造成了患者的鼻咽部位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在以往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往往忽略了护理的重要性。然而近些年来,在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已经成为了评判医院护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2]。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32例,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32例,均为我院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护理,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6例。由于本院为高校校医院,因而,患者的年龄跨度为17~26岁,平均年龄22.8±3.4岁。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P>0.05),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病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66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治疗,观察组66例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头晕、胸闷、眼花等情况发生。根据其体征变化,观察组采用尽量减少抗生素用药以及抗生素尽量不混用的方法进行治疗[1]。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抗生素用药的方法。

1.2.2心理干预:患者在治疗中若产生发热、畏寒、头晕、头痛、恶心、鼻塞、流涕、反胃、疼痛、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的情况,会对医生的治疗就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怀疑的情绪。医务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多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需要,耐心的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了解到治疗后的疼痛属于正常的反应,应该采取一些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来加以干预,会很快恢复健康,这样便能减少患者的恐惧与顾虑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院方还应做好病房的通风换气工作,以减轻患者呼吸的不适感,也避免了患者间的交叉传染。

1.2.3临床记录:两组患者都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分别记录其治愈出院的时间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包括治疗中的药品不良反应、机体进展性病变等情况。还应该记录患者的复诊进行的情况。复诊主要包括患者在临床痊愈后出院的4周内要求再来医院进行复查,并且到呼吸系统疾病科进行就诊。同时,由于该病的治疗后的复查、走访的时间较长,患者存在复诊部分还需进行治疗的情况,因而要统计其住院的总费用。

1.2.4饮食指导:为了保证患者的机体所需的营养,医务工作者需要对患者注射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等营养液,以维持其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护理人员便可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同时要注意观察其有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患者的饮食应当主要由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等组成,并且其饮食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以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的疾病,其病原体多为一些病毒造成的感染,病毒感染占到呼吸道感染的九成以上[3]。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时出现鼻炎、咽炎以及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会给患者的生理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以下的预防措施:(1)保持宿舍的环境卫生整洁,经常开窗换气,勤洗、勤换被褥,讲究卫生,勤洗手。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2)由于学生大多只能在食堂吃饭,因而食堂应该注重加强学生饮食的营养均衡搭配,在制作营养餐时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身体所需。学生应该做到不挑食,多吃蔬菜瓜果,一日三餐保质保量,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3)学生应该尽量多的参与并且进行一些户外的体育锻炼活动,比如篮球、羽毛球等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4]。(4)少去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保证屋内温度适宜,定期对宿舍的地面进行清扫,不要在宿舍中放置过多的垃圾,被褥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的传播和扩散,也防止该病的交叉传染。对于患病的学生,要尽量使其与其他同学隔离,防治传染。(5)许多的呼吸科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并不明显,学生也不会感觉不适,从而忽略了病情,以致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从而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针对一些小的问题早做调整和处理。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身体的异常情况保持高度的警惕。

参考文献

[1]王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56~58

[2]苏玉严. 11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60-62

第2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呼吸内分泌科,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要] 目的 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优质护理措施)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均为24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脱机时间为(15.33±7.21)d、HR为(105±4)次/min、RR为(25±4)次/min、PaO2为(66.32±3.25)mmHg、SaO2为(95.31±2.98)%、BNP为(456.79±24.19)pg/mL同对照组患者的66.67%、70.83%、(28.87±9.68)d、(116±4)次/min、(32±5)次/min、(56.53±5.11)mmHg、(85.43±2.61)%和(581.36±28.64)pg/mL相比,P<0.05。结论 优质护理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http://

关键词 ] 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抢救;气道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134-03

临床上,主要通过氧疗、有创正压通气和无创呼吸机等几种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中,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治疗依从性高等优点,因此,其受患者广泛欢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了解呼吸衰竭患者,该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48例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体会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48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治疗组24例,男17例,女7例;患者年龄为60~73岁,平均年龄(66.58±1.91)岁;8例为Ⅰ型呼吸衰竭,16例为Ⅱ型呼吸衰竭;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61~74岁,平均年龄(67.85±2.01)岁;9例为Ⅰ型呼吸衰竭,15例为Ⅱ型呼吸衰竭。对该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其吸气压为10~16 cmH2O,呼气压为4~6 cmH2O,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SpO2为90%~95%,氧浓度为30%~45%。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通过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心理、营养和呼吸机等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2.2 治疗组 优质护理措施: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护理等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其具体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相应心理健康指导,通过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交流沟通,加强其沟通能力,充分了解患者担心和考虑的问题。同时,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保障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并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24小时呼吸状况进行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给临床抢救补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无创呼吸机的相关知识,让其充分掌握自身病情等。(3)呼吸道护理:基于患者需长时间治疗,加上患者自身功能的减弱,其极易出现痰液黏在咽喉部咳不出来现象,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对其口咽部进行有效清理,及时清除干净呕吐物、痰液和胃反流物,避免患者出现分泌物阻碍呼吸现象。同时,适当指导患者和鼓励患者咳痰,通过多孔导管对口咽部异物进行引流等。(4)营养护理:基于患者呼吸做功增加,因此,其体内热量增加、体能下降。此时,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多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尽可能给以患者喜好的食物,避免出现食欲不振和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无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治疗和护理前相比,没有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0%[2]。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脱机时间、HR(心率)、RR(呼吸频率)、PaO2(血氧张力)、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和BNP(B型尿钠肽)进行密切观察。通过该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对该研究选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交流沟通、人文关怀和解决问题等,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超过80分;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为60~80分;不满意:患者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低于60分。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3]。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相应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分析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70.83%。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两组患者脱机时间和呼吸困难改善状况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脱机时间为(15.33±7.21)d、HR为(105±4)次/min、RR为(25±4)次/min、PaO2为(66.32±3.25) mmHg、SaO2为(95.31±2.98)%、BNP为(456.79±24.19) pg/mL,对照组患者脱机时间为(28.87±9.68)d、HR为(116±4)次/min、RR为(32±5)次/min、PaO2为(56.53±5.11) mmHg、SaO2为(85.43±2.61)%、BNP为(581.36±28.64) pg/mL。对两组患者脱机时间、HR、RR、PaO2、SaO2和BNP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脱机时间、HR、RR和BN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aO2和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呼吸科,呼吸衰竭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因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胸廓病变、肺血管疾病、神经及其传导系统病变等因素致使患者机体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进而导致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机体出现病理性生理紊乱综合征。若不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处理,或是对患者处理不当均会导致其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临床上,呼吸机可有效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增加肺泡内压,避免患者出现肺泡萎缩。同时,其可减少肺水肿患者液体外渗,便于肺泡氧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中[4]。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应针对其病情制定富含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临床症状。基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对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出现并发症发生率。首先,在对患者治疗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相应心理护理,为其介绍呼吸机治疗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5-6]。同时,该应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对于不能有效将痰液咳出的患者,应通过雾化吸入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蒸馏水状况,及时添加蒸馏水,避免呼吸道干燥。患者治疗后,护理人员应指引其保持营养,避免出现抵抗力降低现象,促使其早日康复[7-8]。因此,在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中优质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优质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5.83%、脱机时间为(15.33±7.21)d、HR为(105±4)次/min、RR为(25±4)次/min、PaO2为(66.32±3.25)mmHg、SaO2为(95.31±2.98)%、BNP为(456.79±24.19)pg/mL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翟海英[6]学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 44 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中研究通过特殊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 90.9%、HR为(105.7±4.4)次/min、RR为(25.5±3.5)次/min、PaO2为(66.3±3.4)mmHg、SaO2为(95.2±2.9)%、BNP为(456.8±24.9)pg/mL,通过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7.3%、HR为(115.9±3.6)次/min、RR为(31.3±4.4)次/min、PaO2为(56.6±5.1)mmHg、SaO2为(85.6±2.6)%、BNP为(581.5±28.4)pg/mL,同该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证明,优质护理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呼吸机抢救中具有良好作用。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 http://

参考文献]

[1] 黄玉兰.37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30):65-67.

[2] 戴红双.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09-310.

[3] 沈兴艳,庞会娟,史冬冬,等.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呼吸机抢救治疗的气道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4):275.

[4] 洪丽梅,周宏宇,刘学.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2):184-185.

[5] 李坚.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1):3561-3562.

[6] 翟海英.无创呼吸机治疗 44 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4(3):137-138.

[7] 周怡.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75-77.

第3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院前急救;临床护理

脑出血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不仅病情变化较快,而且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剧烈头痛、血压升高、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呼吸节律与深度变化、四肢麻木或者无力、大小便失禁和运动障碍等,并且临床症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高峰,严重者还伴随着颅内压升高和瞳孔扩散等脑疝前驱的症状,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013年3-1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10例,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1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1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31~76岁,平均45.8岁;110例患者中,并发性高血压65例,糖尿病25例,冠心病20例;出诊原因:昏迷54例,头晕、头痛、抽搐和失语43例,情绪激动13例。经过采取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患者现场死亡2例,死亡率1.8%,成功抢救108例,成功率98.2%。所有救治措施均在患者发病的20-90 min内实施,并将救治患者安全转移至医院内。

救治方法:明确院前急救的目的:院前急救为医护人员在危重患者进入医院前所采取的医疗救护措施,为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的评估、紧急处理与患者转运途中监护等方面要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强调院前急救要以挽救患者生命与减少出现并发症作为救治目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的现场救治和转运护理中,可以积极协助救治医生进行各项护理工作的技术操作。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①现场患者的病情评估:医院在接到120通知后,要尽快出车,同时要与家属进行电话联系,以了解患者的情况,并给予患者家属救护指导,如尽量不要盲目地搬动患者,尤其患者头部;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者呕吐情况,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呼吸道出现堵塞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窒息等。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详细检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其是否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如头痛和呕吐等),记忆脑疝前驱的症状。②患者:医护人员对患者要取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者将头部抬高20°左右,以免患者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急救与转运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固定和保护好患者的头部,由于在改变脑出血患者的时,可能会导致其颅内出血,进而压迫患者的心脑血管和呼吸中枢,使患者出现心跳与呼吸骤停的情况。所以,医护人员要为患者选择舒适的,以保障患者的安全。③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脑出血患者大多会出现缺氧、呕吐、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和呼吸不规则的情况,从而使患者的呼吸道出现阻塞。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救助的时候,要注意解除患者的气道阻塞,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这是对脑出血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的关键所在。医护人员可以开放患者的气道,解开患者上衣的衣扣,对呼吸平稳的患者实施鼻导管的吸氧措施,对于舌后坠患者要采取置入口咽通气管的措施。如果患者的呼吸道有异物阻塞,要立即清除异物,对于呕吐患者在清除分泌物的同时,要经患者的鼻腔置入吸痰管,其深度15cm左右。每次吸痰的时间大约10 s;如果患者呼吸的频率35次/min,则患者存在呼吸障碍,医护人员要借助简易的呼吸器帮助患者呼吸,或者对患者采取气管插管的措施。④建立静脉通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选用大号的静脉留置针,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药液输入,从而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要采取必要的复述,以核对药物名称、用药剂量和药品浓度,在确定医嘱无误后再快速用药。如果患者存在颅内高压或者脑疝先兆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为患者输入相应的降颅压药物,如20%的甘露醇等。

转运与途中监护:脑出血患者在早期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搬动或者不搬动,尤其移动患者头部可能会使脑出血情况加重,从而压迫患者的呼吸系统,使患者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的情况,并增加患者出现脑疝的几率。如果患者的病情危重,医护人员要采取就地救治的措施,在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患者。将其尽快的转运至医院,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救治与护理。本文110例脑出血患者在经过紧急救治后,均在20-90min内进行转运救治。①转运的方法:医护人员要将患者平搬至担架上,并有专人负责固定和保护患者的头部,将患者的头部抬高15°左右,以减少患者出现脑水肿的情况。医护人员要注意担架的位置,保证患者的头部紧靠近车头位置,并且偏向一侧,以免患者的呕吐物阻塞患者的呼吸道。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固定好担架,不能让担架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来回摆动。②途中监护措施:医护人员在患者转运途中,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血压、体温和肢体的活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还要借助车载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并对患者采取必要的吸氧措施,保证患者液体输入的通畅以及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同时,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头痛和呕吐等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如患者瞳孔变化或者呼吸频率和深度出现变化,则患者存在脑疝先兆的情况,医护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时间。

结果

在110例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与护理中,死亡2例,死亡率1.8%,成功救治108例,成功率98.2%。

讨论

第4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措施;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一般需长期住院,治疗费用高额,并且易导致院内感染死亡率增加。采用ICU护理措施及方法,讲医院最好的医疗技术、医疗设施及医护人员进行资源集中,使重症患者在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条件下,保证患者救治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98例机械通气病例资料,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取ICU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就诊的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8.2岁。以《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为诊断标准,全部患者中共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患者25例,包括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5岁。在全部患者中,有36例(36.73%)患者为肺部Ⅱ型呼吸衰竭,27例(27.55%)患者为外科手术后患病,15例(15.30%)患者为重症肺炎,20例(20.40%)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

1.2 方法 在以往原发病治疗,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常规防止基础上,配合如下护理措施,对ICU临床护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

1.2.1 提升ICU医护人员业务能力 ICU内部医护人员要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病因素、防治及护理措施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加强医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和责任感[1],做到熟练掌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提升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1.2.2 加强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口腔日常护理,从而降低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病菌感染率。每天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氯已定漱口液对患者口腔进行擦拭,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每天擦拭2-3次。对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可采用吸痰技术,按照先气管后口腔的清洁顺序,擦除分泌物,时刻保持患者口腔清洁,为防止护理过程的细菌感染,吸痰过程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2],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感染。

1.2.3 严格执行无菌护理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消毒及无菌护理工作,防止患者因ICU环境不清洁、医护人员或患者皮肤染有细菌。医护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以及呼吸装置前后都应仔细洗手并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根据病情机械通气患者要尽早拔出各种留置导管,及时为医疗器械消毒;室内温度保持在19℃-23℃之间,湿度控制在65%-85%之间,同时为避免细菌滋生,医护人员要清理病房内肺气医疗用品,并每天用消毒液清洗地面3次以上[3]。

1.2.4 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 加强营养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特别是VAP患者十分重要。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心、肺、呼吸道等器官免疫功能受较大损伤,引发呼吸肌无力,很难脱机,同时也增加机械性相关肺炎病毒的感染率。因此对于长期卧床、机械通气患者,医护人员要做好营养支持,保证每天能量供应,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轻度患者无需长期使用呼吸机,可间断性停机,防止患者产生依赖性。

1.2.5 医护人员应注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通常由于长期使用机械通气机,机械通气患者本身心、肺、呼吸道等气管的正常抵抗功能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抵抗防御功能急速下降,此时应对患者使用各种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加强心、肺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保护主要脏器的功能等均可能减少VAP的发生。

2 结 果

本组98例呼吸机肺炎患者中,发病患者26例,占26.53%,因呼吸机相关肺炎死亡9列,占8.16%,比我国临床资料显示的数据明显降低,临床实践资料表明,对呼吸机肺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呼吸机肺炎的发病率,临床效果较好。

3 讨 论

有资料显示,国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为42.9%,死亡率为50.3%,而国外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为40.2%,死亡率为45.5%,与我院ICU发病率为25.51%,死亡率为8.16%进行对比,我院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鉴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临床诊断与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加上我国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很高,应该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尽管临床上对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VAP作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面临的诊断困难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医院感染,并且其病原学理论目前还很不完善,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此种病症,只有通过以往的经验,以及抗生素药物、加强基础护理、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支持、降低感染环节、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处理好人机联系等措施来降低VAP的发生率。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呼吸机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常规预防与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ICU防护措施,对呼吸及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较好的控制,患者临床预防、护理效果显著,因此加强ICU医护人员防治及护理方法业务水平,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治疗呼吸机肺炎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勤,田军,郑凯中.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1-33.

第5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09—2014-01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入住ICU患者80例。纳入标准:发病危重,急诊ICU收治;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呼吸机使用诊断标准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使用诊治规范;BMI<20kg/m2;年龄20~80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应用机械通气<48h的神经外科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前已有明确的细菌性疾病,应用机械通气后细菌培养并未出现新的病原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通气时间与ICU入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干预方法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知识宣教,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使用神经外科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流程进行针对性一对一护理干预,重点是进行消化道护理干预。首先对护理人员与患者采取一对一等形式,强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理生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等相关方面知识,深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也让患者积极配合。积极规范消化道护理的操作流程,强化对消化道护理操作的监督,做好相关数据收集工作。同时也收集实行消化道护理后意外拔管、不良反应等现象的发生情况,严格执行床头抬高的护理措施,完善相关护理措施的数据收集和记录工作,并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做好监督,记录每个患者的床头抬高起始时间、抬高角度等相关资料。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对吸痰、雾化吸入和胸部物理治疗等操作的监督,强化无菌概念。加强对护理人员专科技术培训,强化无菌概念,做好监督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在营养支持前后正确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方法。采用示教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咳痰训练、腹式呼吸锻炼及有效咳嗽等,直到患者掌握,并及时评估患者锻炼情况。

1.3观察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应用机械通气48h以上,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或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临床出现发热,血白细胞总数较前增高(WBC>10.0×109/L);排除肺水肿、肺出血、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BMI的测定与皮褶厚度(TSF)的测定,此2个指标能够很好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护理后对相关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主要为知识宣教、口腔护理、床头抬高护理与消化道管理等执行情况。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ICU住院期间,治疗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2.5%(5/40),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体质状况变化干预后2组BMI与TSF值均明显增加,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均未达到肥胖的标准,干预后BMI与TSF值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认知情况干预后,治疗组健康宣教、口腔护理、床头抬高护理与消化道管理的认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外科患者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患者医疗费用[9]。而抗生素联合应用导致大量出现重耐药情况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影响患者康复。近年来我国的神经外科正朝着低龄化、复杂畸形矫治方向深入,手术、体外、监护技术的进步,使过去不能治疗的重症神经外科疾病得到救治,但同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为此需要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最终达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在具体护理中,做好呼吸道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与胃肠功能的保护,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呼吸机环路的管理等措施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积极加强护患双方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知识教育、强化患者消化道清洁消毒、实施规范口腔护理、严格执行床头抬高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呼吸机环路管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并将上述措施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第6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护理 老年患者 有效减少 肺部并发症

临床呼吸道护理以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为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护理技术和氧气疗法。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护理技术中有有效咳嗽、叩击、体位引流、吸痰法四种护理手段。外科手术患者以有效咳嗽、叩击、吸痰法的护理应用最多。现代护理发展把有效镇痛作为术后呼吸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在外科手术中,老年患者由于手术后并发肺部并发症出现肺不张、ARDS、呼吸衰竭以至于导致死亡的病例并不少见。在临床护理中,上述呼吸道护理措施也常规应用,但仍出现肺部并发症引起严重后果。本文就呼吸道护理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细节进行措施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减少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1 良好的呼吸道系统准备

传统术前教育忽视了患者的需求、患者的理解能力及掌握程度,简单的讲解术后排痰方法。调查表明传统术前教育患者虽对排痰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术后仍有64.9%的患者不敢用力咳嗽。患者对排痰的理解只能处于认知的水平,尚未发生行为改变[1]。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良好的术前呼吸道系统准备和实施方案。

1.1科学的呼吸道系统评估

正确评估患者是否有长期大量吸烟嗜好引起的常年咳嗽、咳痰以及痰液排出是否通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基础肺部疾病,呼吸运动是否对称,科学评估肺功能,了解有无增加手术危险性因素。就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方案,还要了解患者家族成员的支持度也是方案实施中的重要因素。

1.2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和深呼吸训练

术前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和深呼吸训练是老年患者在手术后疼痛、抵抗力下降、肺功能下降、呼吸运动受限情况下保证呼吸做功、避免呼吸肌疲劳、预防肺不张、使呼吸系统正常运转的有训练。

1.3基础肺部疾病的有效治疗

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已存在的呼吸道感染是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避免发生肺不张等严重肺部并发症的一重要环节。

1.4高营养支持提高手术耐受力

外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除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外,均应高营养支持一周,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能量以提高手术耐受力,是老年患者术后应对肺部并发症,减少死亡的有效办法,是呼吸道护理的有效保证。

2 防止全身麻醉的老年病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误吸入肺内是术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3 术后呼吸道护理

依据细致、合理呼吸道护理方案进行规范、有效的实施呼吸道护理措施是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保证。

3.1减少呼吸道阻力,减轻患者的呼吸做功

患者由于术前、术后禁食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及术后疼痛使呼吸幅度变浅,造成过度换气使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早期应用雾化吸入,根据患者的情况应用化痰药物,有研究[2],吸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后患者痰屈服应力、痰粘性、痰弹性低于对照组,表明术后早期超声雾化吸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可缓解术后痰液粘稠情况。从而减少呼吸道阻力,减轻患者的呼吸做功。 转贴于

3.2预防、识别肺不张,及时吸痰

有效咳嗽、咳痰和深呼吸运动是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关键。传统观念只是依靠护理人员协助排痰,当出现肺不张时,才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机会,而现在对于高领体弱,术前肺功能低下,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采取主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癌手术总数40%左右为65岁以上患者,主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明显降低了肺不张的发生率,因此,主动吸痰是预防和治疗肺不张的有效办法。

3.3有效镇痛是有效咳嗽、咳痰和深呼吸运动的保证

虽然术前的健康教育对有效咳嗽、咳痰和深呼吸运动重要性有所了解,但由于难以避免的术区疼痛致使患者不敢主动做任何呼吸运动,对咳嗽和深呼吸造成的术区疼痛产生恐惧感。传统的术区镇痛多应用哌替啶等麻醉止痛药,由于担心用药过量产生成瘾性,以及影响呼吸和循环,延迟切口愈合,术后很难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控制权掌握在患者手中 ,镇痛药物用量少,能保持体内有效的药物浓度,对呼吸中枢无明显影响,自控镇痛显示了以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3]。

3.4有效咳嗽、咳痰和深呼吸运动

对于术前有效咳嗽、咳痰和深呼吸运动的演练效果在术后进行有效实践,责任护士的专业指导,患者的实践配合,有效咳嗽、咳痰和深呼吸运动保证着老年患者减少肺部并发症。

3.5家庭成员爱的支持和鼓励是老年患者成功减少肺部并发症的有效辅助

老年患者对家庭成员的重要性是老年患者生存欲望的保证。是老年患者从精神上配合治疗战胜疾病的保证。因此,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家属的陪伴和爱的支持相比医疗机构拒绝家属的照顾,实施相对封闭的医疗和温馨护理的力量更具优越性和人性化。

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推广,科学的呼吸系统评估,细致、合理呼吸道护理方案进行规范、有效的实施呼吸道护理措施是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王丽娟,吴光煜,刘素芳等.肺切除术后患者对排痰护理感受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57-858.

第7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以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如文中所述的临床护理。结果:非手术患者在接受如上所述的护理措施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此类患者总数的5%。4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接受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因此死亡的现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性、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基础护理、环境护理和管道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从而在源头上遏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颅脑损伤;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临床护理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则是临床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清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在降低患者致残率的同时为其痊愈出院提供更多保障。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4~8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43.5周岁。其中,140例中脑脊液,20例耳鼻漏,100例颅骨骨折,20例原发生脑干损伤。124例患者行开颅手术治疗,16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8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4例患者肺部感染),60例患者非气管切开。多数患者的昏迷时间在1~3周之间,6例患者持续半年的植物人状态。患者住院时间30~180d不等,132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死亡。

1.2 方法

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吸痰、翻身拍背,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切口护理、无菌操作、吸痰、呼吸道湿化等,下面对护理措施进行具体的介绍。

(1)吸痰

除患者的痰液外,吸痰的清除对象也包括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当中的血性液体、呕吐物、凝血块等。由于吸痰管需要从气管切开处、口腔、鼻腔深入到气管当中,所以在吸引之前要进行过度通气,并在插入之前折闭吸痰管的尾端,避免因管口负压损伤患者气管黏膜或导致吸引失败。吸痰管在插入足够深度后,应避免反复提插,做到一边旋转提拉一边抽吸,整个过程的动作要轻柔,每次持续时间应控制在15s之内。为了确保吸痰质量,在此过程中应辅以翻身拍背。

(2)翻身拍背

翻身拍背的目的是让痰液松动脱落,提高吸痰效果。具体做法为:半握拳状,在手与患者胸背部之间留置更多的空气,随后叩击患者的胸背部。叩击应由上到下、由里向外且与呼气同步进行,叩击持续时间应在3~5min之间,但是在每次叩击的前后都需要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因叩击次数过多使痰液大量积累而导致患者窒息。

(3)切口护理

患者手术切口的辅料每天都要进行更换,若辅料被污染,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同时注意患者切口部分是否存在皮下血肿、气肿或出血现象。气管切口则应用两层无菌纱进行覆盖,严禁使用毛巾等棉制品覆盖在气管导管口位置,以免因异物进入刺激黏膜而引起咳嗽、吸入性肺炎或患者呼吸困难。

(4)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之前,都要用消毒液清洗双手。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所使用的护理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使之始终处于无菌状态。另外,用于气管和口鼻腔分泌物清理的生理盐水应为两瓶,不得混合使用。

(5)呼吸道湿化

呼吸道湿化的作用在于稀释痰液,使其能够更加便捷的排出,以保障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避免出现感染。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行气管切开术的80例患者均采用了超声波雾化吸入疗法,每次时间为15~20min,患者吸入的雾滴温度与体温相当,且能够达到末端支气管和肺泡。另外,可以在气管导管中滴入2~3ml a-糜蛋白酶稀释液,每1~2h滴入一次,也可以使用敏感抗生素与之交替滴入,以促进患者的咳嗽反射,使痰液能够自行排出。

2 结果

非手术患者在接受如上所述的护理措施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占此类患者总数的5%。4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接受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因此死亡的现象。

3 讨论

脑组织对于氧气的消耗较多,对于缺氧的耐受性较差,而颅脑损伤患者经常出现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非常容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因此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保持供氧量就变得非常重要。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大多会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这种方式有利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和梗阻的解除,使颅内压和胸内压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气体交换量,改善患者的缺氧情况。但是也因此带来了感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性、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基础护理、环境护理和管道护理,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从而在源头上遏制肺部感染的发生,为患者的痊愈出院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文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呼吸道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3):3058-3058.

[2]徐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78-78.

[3]杨广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A,2011,30(11):196-197.

第8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精神病人;院内呼吸道感染;控制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Psychiatric Inpationts

YANG Fa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asures for control nosocomi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primary psychiatric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held on 106 hospitalized mental pationts of nosocomi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from 2006.7~2007.12, formulated control measures and evaluated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ich were compared with before1.5 years. RESULTS After then, the nosocomial respiratory infec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aly lower than before(P

Keywords Mental patients Nosocomial respiratory infectionControl

【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13-01

精神病院特殊的封闭管理模式、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引起医院感染高发[1]。我院系民政福利性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及专科的特殊性,医院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为了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通过回顾性调查,综合分析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取得了实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6.7~2007.12年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结合医院其他综合因素,制定实施控制对策,纵向比较实施前后1.5年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2 院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1 对我院2006.7~2007.12年院内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自行设计调查表,将我院2006.1~2007.12间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呼吸道感染的106例院感病例列为调查对象,其中男84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3±13.44岁。通过查阅病历资料,从年龄、住院时间、分布科室户外开放管理情况、人员密度、通风条件及不同情况下的暴露人数等方面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学分析。其中通风条件主要根据病房楼层高低、空气是否对流等情况进行判定,分为良好与不良。调查结果见表1:

本组资料显示,我院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老体弱、长期住院(>2月)、封闭式管理、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等。

2.2 医院其它综合因素分析:笔者认为,我院作为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除上述因素外,尚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2.2.1 隔离条件不具备:我院病房建筑尽多地考虑了专科病人的管理安全性,没有进行严格分区布局,当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是呼吸道传染病时,隔离条件有较大局限性。且因病情特殊,转院实施极难,难以实现对病人的分类管理。

2.2.2 隔离实施难度大:精神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很差,尤其是急性期病员或病情波动的病员,部分治疗手段均需在强制下进行,当他们自身成为感染源时,在限制其活动场所或执行呼吸道隔离措施时,其实施难度大,不易达到预期效果。

2.2.3 感染源的隐匿性与预防性隔离问题:一方面,医护人员对标准预防、隔离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针对普通感染性疾病的实施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新入病人的辅助检查往往要等病人依从性明显改观,配合检查时进行,导致了部份外源性感染源在入院时不能得到早期发现,成为隐匿性感染源,从而无法实施预防性隔离,使感染扩散。

3 控制对策: 针对以上多方面因素,制定并实施了以下控制对策

3.1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大力开展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以“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医院感染控制技术为基础,以职业防护、标准预防、隔离预防为导向,以不良院感暴发事件为警示,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控制意识;且无缝隙地开展病区护工培训,反复强化院感基础知识,规范物表消毒、痰盂、拖帕的消毒及使用管理等细节工作。

3.2 创新举措、突出重点:以控制呼吸道感染为重点,根据感染链的三个环节及医院现状,想办法、添措施,加强院感管理:

3.2.1 加强物防措施:增添了病房通风设施及人机共存新型消毒机,手卫生设施及宣传标语,每个病区设置了专用隔离室,以有效限制病人活动。

3.2.2 更新清洁观念:清洁是消毒之基础,重视并加强空调、空气消毒机过滤网、紫外线灯管、电扇的常态化清洁管理,努力建立洁净病区。

3.2.3 加强易感人群管理:为常住老年病员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尽可能增加病员户外活动时间,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主去动免疫力及机体抵抗力;有目的地开展病员的健康教育。

3.2.4 强化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监测预警管理:对新入病人病史收集中常规了解有无呼吸道感染病史;对常住病人落实常规体温及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流感高发季节加强监测频度,以早期发现感染源;实施呼吸道感染暴发预警管理,对同一科室短时间监测到3例及以上有同类症状的呼吸道感染病例,不管其是否符合院感诊断标准,均要求立即上报,并及时开展感染相关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实施强有力的感染控制措施。

3.2.5 转变隔离观念,确保隔离实效:隔离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隔离过渡比隔离不足为好”的原则,一旦发现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病例尤其是病员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例,在第一时间即将病员安置于隔离室,实施活动限制,常规配戴口罩,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及隔离预防,并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员依从性,确保隔离效果。

3.2.6 控制外来性感染源:有文献报道,医护人员在传播医院感染起到很大作用[2],因此高度重视病区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旦发现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根据疾病特性进行必要的工作限制或强制休息;同时加强门诊筛查,严格探视管理,探视人员常规体温及呼吸道症状筛查,并不得入病区内探视,以有效控制外来性感染源。

3.3 加强监控、务求实效:将上述环节如科室病员开放率、隔离预防、手卫生实施情况均纳入目标管理范畴,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反馈督导,以保障措施的切实落实。

4 效果

比较控制措施实施前后1.5年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

5 小结

医院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3]。本调查结果显示,年老体弱、长期住院(>2月)、封闭式管理等是我院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文献报道相一致[4~5]。而我院作为基层精神病医院,尚存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建筑布局欠规范、隔离条件不具备、感染源更为隐匿等客观因素,由此可见,基层精神病院院内呼吸道感染控制的形势更为严峻,若不重视其控制与管理,可能会导致医院呼吸道感染的暴发或传染病流行。因此,根据基层精神病院的实际情况,通过树立预防控制感染的新观念,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一系列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小康.29277例神经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04,38~40

[2] 张凤林,李春辉,黄昕,等.ICU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9):1355~1358

[3] 文细毛,任南,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46~1348

[4] 刘军,虞洪.精神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20(5):333~334

第9篇:呼吸道护理措施范文

1临床资料

我们对2007至2008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对106例老年肺部感染排痰困难者采取稀释痰液、定时翻身、叩击背部等利于痰液排出的措施,结合饮食调理、心理护理、营造舒适环境等综合护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痰液均能顺利排出,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肺通气功能、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结论:综合排痰护理措施可改善肺部感染,患者对治疗的适应症、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通过恰当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

2排痰护理措施

2.1气道湿化

2.1.1超声雾化吸入

在雾化器中加生理盐水10ml,a-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4~8万U或生理盐水3ml加氨溴索15mg行雾化吸入,吸入时嘱患者重复做深呼吸动作,直至雾化液吸完。每次雾化时间约15~20min,以使水分和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这样既可湿化呼吸道、增加纤毛活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涸、促使痰液排出,又可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对于神志不清,体弱无力,严重呼吸困难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守护在身边,密切观察其吸入情况,一旦痰液稀释,痰量增多而无力咳出时,及时电动吸痰协助清除痰液,避免窒息发生。

2.1.2氧气的湿化与温化

严重缺氧患者长时间地吸入常规湿化的氧气易导致气道干燥,痰液变稠,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而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40~60℃温灭菌水进行湿化吸氧,可温化气道、稀释痰液。

2.1.3补充水分

患者常因为呼吸困难,呼吸加快,张口呼吸,使部分水分经呼吸道散失,进而致痰液粘稠。因此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以稀释痰液,一般20~30min饮水30~50ml,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加体内水分,必要时亦可增加静脉补液量。

2.2物理疗法

2.2.1定时翻身

定时翻身(每两小时为宜)可促进痰液的排出,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有利于肺部炎症的吸收好转。翻身时宜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咳痰,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对神志不清的病人,翻身前先吸净口腔、鼻腔的分泌物,以防活动后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的发生,保证了痰液引流通畅,达到引流的目地。对于危重、衰竭病人在翻身的同时要观察其面色、呼吸等情况,动作轻柔。另外,定时翻身也可防止褥疮的发生。

2.2.2叩击背部

通过叩击震动患者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咳出。叩背操作时,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120°,指腹与大小鱼际肌贴背,以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自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背部,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叩背时用力不宜过猛,防止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

2.2.3有效排痰

经过以上3项措施,痰液大多已从肺泡壁进入气道,此时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病人深呼吸,在呼气约2/3时咳嗽,重复数次,因深呼吸可带出少量肺底部分泌物,配合咳嗽可产生痰液运动及咳出的效果。对无力咳出痰液的患者用双手压迫其下胸部和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可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排痰的效果显著。

3其他护理措施

3.1饮食护理

饮食方面应注意选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营养的摄入,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忌辛辣刺激及油腻食品,萝卜、黄瓜、百合、银耳、芹菜、西瓜、橘子等蔬菜水果较为适宜。

对吸烟患者,应劝说患者积极戒烟。注意环境卫生,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在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温时应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感冒。

3.2环境舒适

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具体做法:①每天进行室内通风,一次15~20min。在冬天选择恰当的时间通风换气,通风时给病人盖好被子,以免着凉,注意室温保持20℃左右,湿度50%~60%。②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注意室内卫生。③保持病房安静,以利于患者休息,避免情绪波动。

3.3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体质较弱,睡眠、饮食、活动受到影响,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或烦躁情绪,对治疗及康复不利。加之病程长、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痰液引流存在恐惧心理,认为排痰的这些措施只治标不治本,因而不愿意接受此措施,这势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采取以上护理措施前,耐心说服病人与家属,使其明白疾病的控制,单靠抗菌素治疗是不够的,而结合护理,才能收到显著效果。特别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尤其重要。通过排痰减少细菌、病毒在体内的数量,从而达到减轻疾病的效果,这些排痰的方法,只要能坚持,效果是确实可靠的。我们鼓励病人要面对现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忌紧张、焦虑和悲伤。因为一切过激的心理反应,均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使全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肺循环内,肺血容量急剧增加,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困难加重,痰液不易咳出。另外,在做上述护理操作时,我们尽量做到动作轻、稳、减轻病人的痛苦,经过耐心说服患者都能积极配合,痰液引流顺利。

3.4康复锻炼指导

3.4.1身体锻炼

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年龄、心肺功能及合并疾病等情况,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锻炼的方式可选择散步、跑步、骑车、健身体操等,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作、进展。选择锻炼的项目和强度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3.4.2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可增加呼吸肌的强度、消除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的无效作用,从而减低呼吸时的氧消耗量,可增加气道的消除及防御作用,减少胸腔运动,减轻患者气喘的难受程度,并可使患者树立日常活动的信心。呼吸锻炼的方法有:发展胸式或腹式呼吸体操、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的呼吸体操、中医保健呼吸体操等。

3.4.3穴位按摩

平时可经常选择手足三里、迎香、太阳、百会等穴位轻轻按摩,对减少或延缓疾病的发作、进展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