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植物人的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植物人的康复护理

第1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手是运动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受伤,其发生率约占创伤总数的1/3以上。外伤所致的断指再植常需同时修复肌腱、神经、血管、骨骼多种组织。断指再植是指用手术方法将离断的肢体重新接上,恢复其血液循环,使之生存和保持功能。

1.临床资料

本组82例,女14例,男68例,年龄16-50岁。损伤原因:压砸伤 15例;切割伤 22例;电锯伤25例;交通事故 16例 ;其他原因 4例。损伤类型:手指完全离断 12例,其中一指离断8例,2指离断4例,掌部离断3例,不完全离断 67例。所有断指再植伴关节损伤者 14例。本组病例均应用断指再植与功能康复相结合的护理计划,随访6-18月,随访时功能测试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80-100分为优,60-79分为良,40-59分为差,小于40分为劣,计算优良率。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病人意外受伤,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肉体上均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伴有恐惧和焦虑心理,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4例自伤病人,心理反应复杂,自卑感明显,在充分尊重病人隐私权的情况下,应首先稳定病人情绪,克服心理障碍,4例病人均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情绪稳定。

2.1.2控制出血

离断的肢体首先控制出血,一般用敷料局部加压包扎并应用止血带,必须记录时间,注意每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放松时间通常10-15分钟,并随时观察残端血运情况,以防缺血性坏死。3例病人伴有失血性休克,立即进行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迅速纠正休克症状,及时手术。

2.1.3积极术前准备

再植手术有一定时限,一般伤后6-8小时内再植的成活率最高。因此,病人入院后,要迅速做好各种常规术前准备。

2.1.4合理保护离断的断肢

断指的保存是决定再植后功能恢复的先决条件。

2.2术后护理

2.2.1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情绪,过度的精神紧张使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引起血管收缩,易造成血管痉挛。术后由于伤口疼痛、担心手术效果、长期卧床等不适,病人常存在不安、烦躁等心理,针对病人的心理,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做出详细解答,教会病人应用放松技巧,必要时给予止痛药。

2.2.2预防感染

具体措施:①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限制探视和陪护人员。②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更换无菌敷料每日一次。③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指标变化。

2.2.3加强营养支持

饮食以清淡为主,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多进粗纤维食物。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2.4

患者术后1―7天应严格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严禁向患指方侧卧防止血管吻合处受压)一般高于心脏水平10cm。7-10天稳定后可侧卧,半卧位。

2.2.5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要避免病人的疼痛,防止因疼痛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血管危象。及时倾听病人主诉,配合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效果满意。

2.2.6教育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2.2.7药物治疗

常规“三抗”指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

2.2.8 红外线理疗仪照射

2.3术后康复护理

2.3.1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要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训练是必须的,需要毅力,更需要较长的时间,要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功能锻炼中的各种不适。

2.3.2保温

再植肢体应保暖,理想的室温应保持在22-25℃,湿度50-60%。

2.3.3关节活动练习

功能练习是决定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①术后第2天应指导病人开始作轻微的主动练习;②协助病人作适当被动活动,使其他未伤及的手指及掌指关节作被动活动练习。

上述练习可在术后7天增加频率及活动幅度,练习的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术后3周,以自主活动为主。

2.3.4感觉训练

术后6周开始,护士指导病人准备小木块、铁钥匙等形状和质地各异的小物品12件,放入衣兜中,用患手将小物品从衣兜中取出,睁眼/闭眼,观察和体会小物件的形状,如此反复,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共6-8周。

2.3.5晚期功能重建

一般在术后3-6个月进行。

4.护理效果

通过对离断伤的病人在急诊一期修复后,立即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损伤后手功能的完全或部分恢复,减轻了病人的身心痛苦,为再植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使再植成功率大大提高。59例病人重返工作岗位,15例病人调换了工种,8例病人生活可自理,并能做家务。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62例,差8例,劣3例,优良率86.5%,高于2005年的康庆林在断指再植与功能康复一体化研究中的优良率85%[1]。

q5.讨论

断指再植技术的发展,已有40年的历史,随着显微外技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断指再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断指再植的目的,不单纯是手术成活,更重要的是恢复其手指功能[2]。如何使成活的肢体能有更好的功能,已成为手外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我们根据8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促使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因素除了满意的神经、血管和肌腱修复,良好的骨与关节固定之外,还有合理的系统的康复护理,在达到断指再植的最终目的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

针对上诉问题,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将预防思想渗透于再植的术前,不仅积极配合医生手术,保证了断指的成活,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伤致残率。术后通过指导病人在家庭、社区进行运动训练及感觉训练等早期康复治疗,继续促进了患肢的功能恢复,总体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6.结论

科学的护理、康复训练可促进损伤后手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为再植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提高再植成功率。

参考文献

第2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传统的缺牙修复方式有活动义齿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两种。近年来,随着先进材料学和加工工艺的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义齿修复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常见的种植固定义齿模拟天然牙的结构,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模拟天然牙的牙根,通过基台连接冠修复体以模拟天然牙的牙冠。这种修复方式适用于几乎所有的缺牙情况,包括单颗或多颗牙的牙列缺损,甚至半口牙或全口牙的牙列缺失。种植修复的步骤简单,即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将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牙槽骨内,经3~6个月,待种植体与牙槽骨牢固结合后,在其基础上完成上部修复体。相对而言,传统的固定义齿(即所谓的“烤瓷桥”)需要磨除临近健康的邻牙,且只适用于单个或少数牙的缺失,不适合末端游离患者。所以,种植固定义齿有相当的优势。

对于缺牙数目较多甚至半口或全口牙列缺失,其缺牙区牙槽骨条件不佳,不适合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可视情况采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牙槽骨内植入2~4颗种植体,待其与牙槽骨结合稳定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其相对传统的活动义齿而言,减少了义齿的体积和部件,减轻了患者的异物感,更加舒适感;缓解了一部分患者戴入传统活动义齿引起的恶心感;亦减轻了对患者发音的影响。

虽然种植义齿适合大多数缺牙情况的修复,但能否行种植义齿修复仍然需要专业医生的检查与判断。有一部分人认为缺了一颗牙,只要管这一颗牙修复便是,这是错误的概念。正如建造一座大楼需要有坚实的地基一般,种植牙也需要健康的口腔环境作为基础。在任何缺牙修复之前,应将口腔内所有的牙齿视作一个整体,制定完善的计划,才能真正维护口腔健康,让牙齿行使正常的功能。因此在行种植修复之前,通常需要治疗口腔内其他患病的牙齿,并进行牙周治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种植牙的并发症。

许多人误以为种植牙技术高端、价格昂贵,植牙后便可一劳永逸,不会发生任何问题。其实不然,虽然目前各个种植牙研究机构追踪报道修复的5年成功率高达95%以上,但依然有失败的案例。因而,与天然牙一样,种植牙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行终生维护。

其一,种植牙与天然牙不同,没有牙周膜的神经传导,当咬过硬物体时不会产生天然牙应有的痛觉,因而种植牙不建议咬硬物。另外因为美观原因,种植牙冠多为烤瓷牙或全瓷牙,咬过硬的东西会导致牙冠绷瓷,造成食物嵌塞或美观影响。

其二,研究表明,种植牙对牙周健康的要求比天然牙更高。因而行种植牙修复的患者应更加注重日常的口腔清洁。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早晚刷牙各一次。有一部分缺牙患者,其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在种植牙修复后会产生“黑三角”,造成食物水平嵌塞,这需要患者在进食后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进行清洁。除了日常的清洁外,每隔半年到一年时间,应到医院进行牙周维护治疗。

第3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肾移植;心理护理;干预性研究

肾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肾源的短缺以及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接受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恢复进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昂贵的医疗费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等均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性影响[1]。术前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的发生率为68%[2]。近年来,我们对影响肾移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适应疾病过程,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一定成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住院的肾脏移植手术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例,女6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2岁。存在的负性心理问题:(1)恐惧:担心手术风险、排斥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2)焦虑:担心治疗的效果及经济负担;(3)悲观:认为肾移植术未必能够彻底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4)人际关系敏感:对医疗、护理及家庭支持程度感到不满,表现为多疑、自卑、孤独感,或对其亲属供肾者及家庭产生内疚、负罪感;(5)心理排斥:对移植器官有“异物”感。

1.2 心理干预措施

1.2.1 术前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 说明宣教目的,解答疑问,鼓励患者表达感情。在了解患者经济状况、家庭状况、文化程度基础上,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手术医生的情况,手术的简要步骤、手术体位、麻醉方式、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必要时请同病友现身说教,介绍自我护理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器官排异反应和感染的症状,预防感染和应对药物的副反应,维持促进健康的行为[3]。促使患者能进行自我观察和监测。

1.2.2 加强护理、家庭及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与患者沟通,鼓励安慰患者,了解患者最担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力解决。鼓励家属、亲友多探视,开导、支持患者,避免将家庭困难和矛盾直接暴露给患者,给患者以希望与信心;定期组织病友交流,由移植专家向患者讲解移植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健康教育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使其了解肾移植;另一方面,争取社会的支持,使患者术后可以参加工作及社交活动。

1.2.3 康复后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做好康复后角色转换,尽早转换患者角色到健康的换肾者角色,消除对疾病复发的不必要的担心,提高心理素质,尽早重返工作岗位,一般肾移植手术后3~6个月的患者即可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

2 结果

手术后随访3~6个月,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产生恐惧感,产生焦虑情绪128例,产生悲观情绪77例,人际关系敏感35例,产生对移植器官有“异物”感45例。经心理干预后所有患者负性心理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加强。

3 讨论

目前,肾移植患者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们通过分析影响肾移植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大多数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减轻或解除。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配合治疗,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优质的护理工作和受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临床肾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肾移植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的文化修养、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经历、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1)文化背景及程度: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及文化氛围的陌生感会大大提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杨淑玲等[4]在探讨肾移植患者的多元文化护理时发现,同文化组的患者孤独和陌生感发生率(0.4%)比跨文化组的孤独和陌生感发生率(72.2%)要低的多。(2)年龄:在移植领域,一般将50岁以上者称为高龄。李玲等[5]发现,高龄肾移植患者术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1)。(3)家庭状况及经济条件:肾移植手术费用较高,加上术前透析及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费用,这给很多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条件是影响术后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家属的状况也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6]。(4)移植本身:移植肾功能能否顺利恢复对患者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王静新等[7]调查显示,移植肾功能丧失的患者中100.0%存在焦虑,77.8%存在抑郁;肾功能恢复顺利的患者中28.7%存在焦虑,28.6%存在抑郁。因此,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5)环境因素:患者术后在封闭式隔离病房,虽然减少了感染机会,增加了安静气氛,但也带来了社交隔离和感情的剥夺[8]。护理人员与患者缺少交流,易使其产生孤独、恐惧等负性心理,产生一些不适反应,表现出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9]。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安慰、交流、健康宣教)调整患者情绪,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本结果表明:通过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肾移植相关知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自我健康检测,使患者早日融入社会[10]。护理人员应根据肾移植患者的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启荣.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现代护理,2003,85:809810.

2 曹曼林,程安龙.肾移植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及术后心理干预.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53.

3 张庆,李留洋,李力任,等.肾移植患者的自测健康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学医学,2006,9:16021604.

4 杨淑玲,徐莉,赵代红.移植患者的多元文化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7,11:111112.

5 李玲,刘慧玲,谢翠媚.高龄肾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心理障碍特点.广东医学,2005,1:134135.

6 段秀英,李晓娟,李丽红,等.肾移植病人亲属心理状态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80282.

7 王静新,叶桂荣.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748.

8 罗艳华.60例社区肾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9171.

第4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辨证;穴位按摩;康复;护理;促醒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a)-017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promoting revival for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VS in X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Xi'an Encephalopath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30 cases.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for 3 courses, and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 recovery rate, recovery time, PVS and AD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recovery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ith courses increased PVS and ADL scores gradually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obviously (P < 0.05). The PVS and ADL scores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1, 2, 3 co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PVS patient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cupoint mass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moting revival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大片脑损害后仅保存间脑和脑干功能并持续达1个月以上,是一种以患者睁眼,貌似觉醒而无意识活动为主要特点的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1-2]。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死、一氧化碳中毒脑病、电击伤等均可导致持续性植物状态发生[3-5]。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积极、有效、主动治疗及护理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方法,且其预后差,死亡率高。为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意识,尽早觉醒,改善预后,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旨在探索PVS的有效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西安市中医医院及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60例PVS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1~68岁,平均(43.5±3.6)岁;昏迷时间均>1个月;致病原因:颅脑损伤43例,脑出血9例,脑梗死5例,颅内肿瘤术后3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8岁,平均(42.7±3.8)岁;致病原因:颅脑损伤20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3例,颅内肿瘤术后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7岁,平均(44.2±3.5)岁;致病原因:颅脑损伤23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2例,颅内肿瘤术后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南京会议制订的PVS临床诊断标准[6]进行诊断:①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②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③有睡眠、觉醒周期;④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⑤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⑥可有无目的性的眼球跟踪运动;⑦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⑧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

①代谢性、变性、发育性疾病引起PVS者;②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病情危重,难以对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如抗感染,中枢神经兴奋,改善微循环,保持最佳营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良好的生活基础护理及防止各种并发症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其具体措施为:

1.4.1 辨证施穴按摩 对于气虚血瘀、脑窍闭塞患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内关、神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对于痰瘀互结、脑窍壅塞患者,选用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素s、劳宫、廉泉、中脘、丰隆、合谷、太冲、曲池、郄门、阳陵泉、三阴交、行间穴。采用点、按、揉的按摩手法,每次每穴持续点、按、揉1 min。

1.4.2 刺激性康复护理 采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及环境刺激,并配合运动疗法等刺激性神经康复护理方法。①视觉刺激:采用强、弱光自然光线照射,2 次/d,40 min/次;给予彩色光线照射,6 次/d,30 min/次;还可结合听觉刺激选看适宜的电视节目,给予色彩鲜艳的风车、摇铃等,及彩色物体、画报、家庭照片等;同时适宜的室外活动可给予患者环境及大自然的刺激,2 次/d,30 min/次。②听觉刺激:耳机播放各种自然环境音、动物叫声、乐器声,及患病前患者最喜爱的音乐或广播节目,音量以常人能听清楚为宜,6 次/d,15 min/次;呼唤患者,与患者聊其平时喜欢的话题、最难忘的人和事,给患者读报、讲故事、讲笑话,4 次/d,30 min/次。③嗅觉刺激:采用各种散发气味的物品,如咖啡、花露水、香水、花朵等,及患者最喜欢的食品刺激患者鼻腔中的嗅神经。④味觉和口腔刺激:采用棉签蘸酸味、甜味或咸味液体后碰触舌头的前半部分;采用海绵或蘸有甘油药的棉签对嘴唇、口腔或口周按摩刺激;给予患者口腔冰刺激、吞咽器官的被动运动或被动吞咽功能训练。⑤触觉刺激:患者家属给予持续地抚摸,患者的嘴唇、耳垂等敏感皮肤,及拍打、按摩患者的躯干及四肢;采用温水擦拭患者全身;同时对患者足底、手指等四肢较敏感部位给予疼痛刺激,以不损伤患者表皮皮肤为宜,6 次/d,8~10 s/次。⑥运动刺激:全身关节行从近至远的被动运动,2~3 次/d,1 h/次;采用站立练习床练习站立,1 次/d,30 min/次。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苏醒评定 患者于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苏醒评定。患者出现按指令睁闭眼、点头、张口等即表示意识开始恢复,判定为苏醒。

1.5.2 疗效判定 于每个疗程结束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参照2011年制订的PVS患者意识恢复的评分标准[7]评定疗效,其中,评分项目包括执行命令、语言、肢体运动、眼球运动、吞咽、情感反应6项,满分为18分。基本痊愈(意识恢复):PVS评分提高≥12分;明显好转:PVS评分提高6~11分;好转:PVS评分提高1~5分;无效:治疗前后PVS评分无变化、病情恶化或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明显好转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苏醒率及苏醒时间比较

经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V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V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随着疗程增加,PVS评分逐渐提高,观察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及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PV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PV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疗程增加,ADL评分逐渐提高,观察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及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ADL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结果

PVS患者多因为原发性损害或继发性损害使中脑和脑桥的网状结构即上行激动系统遭受损伤,其主要的脑部病理变化为弥漫性皮层样坏死和弥漫性轴索损伤,可中断皮层与脑的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致无法将身体各部分传来的信息即周围神经冲动传导入高级神经中枢而使大脑皮质功能得以激活,从而造成患者的大脑兴奋性难以维持和无法保持觉醒状态,发生意识障碍[8]。目前对于PVS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防止如感染、癫痫等并发症,给予全身营养支持、营养神经药物、高压氧、神经刺激疗法、深部脑刺激及基因治疗等[9-10],但疗效满意度均不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PVS患者的疗效,本研究对PVS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穴按摩。选取神庭、本神、人中、涌泉、百会、四神聪、印堂、劳宫、中脘、三阴交、内关等穴。PVS病位在脑,按摩头部神庭穴、本神穴、百会穴、四神聪穴能兴奋、调节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降低血管通透性,破坏缺氧-脑水肿-代谢障碍的恶性循环,促进脑部病灶修复及重建神经系统中枢部位功能,使被抑制的脑细胞得以重新苏醒[11]。百会穴、人中穴、印堂穴位于面部,属督脉,为专治昏迷的要穴。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按摩百会、人中、印堂三穴有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功能[12]。研究表明,刺激百会穴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并可较广泛地调节脑功能。足底涌泉穴按摩可激活休眠的部分神经细胞轴突使其呈树枝状和轴突状发芽,使闲置神经通路得以启用,从而代偿脑受损中枢或原正常通路,重塑中枢神经功能,改善脑组织水肿,使缺血脑组织再灌注量升高,加快受损害的脑组织修复。内关穴既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按摩此穴可疏通经络,调节心之藏神功能,尤其对改善意识障碍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在内关穴深层有正中神经循行,按摩刺激内关穴可起到间接兴奋正中神经的作用,从而兴奋脑干网状结构及丘脑下部,使非特异性上行激动系统所受到的抑制被解除,减轻昏迷或清醒;按摩内关穴还能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促进头部血液循环[13]。

通过对PVS患者给予长时间声、光、电及运动等刺激,使原先被抑制的神经细胞得以激活,增强兴奋性低的神经细胞兴奋性,促进受损的神经细胞发生新的侧支轴突,建立新的轴突联系,还可使大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所受到的抑制被解除,重建神经系统中枢部位功能,使外周传入的感觉形成新的神经传导通路,使被抑制的脑细胞重新苏醒,从而对外界刺激产生应答反应,加速意识恢复[14-15]。另外,还有利于患者接受各种正常的感觉输入,促进受损脑神经细胞的树突生长和增加突触的连通,恢复中枢神经功能,增加觉醒程度,加快意识恢复。研究发现,对PVS患者给予听觉刺激时所做的脑电图示大脑皮质波幅明显增高,脑血流量增加,且行肢体活动锻炼能相应增加皮层脑血流量,有利于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恢复脑功能[16-17]。此外,反复的运动锻炼能恢复患肢运动功能,改善组织代谢,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部微循环,还能通过不断刺激传入神经元,使受损的大脑皮质周边细胞功能重组,恢复病损区运动皮质功能,重建新的神经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意识复苏的目的[18-21]。本研究显示,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能提高PVS患者的苏醒率,缩短苏醒时间,还能提高PVS及ADL评分,且随着治疗疗程增加,PVS、ADL评分逐渐提高,且总有效率也显著增高。

综上所述,PVS患者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有助于病情改善,修复病损脑组织,重建神经网络功能,促进意识恢复,尽早觉醒,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患者一旦确诊PVS,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采用辨证施穴按摩康复护理干预。同时,本研究由于观察时间有限,未能对更长时间疗程与PVS、ADL评分及疗效间的关系予以观察及探讨,这将成为笔者未来研究的方向及重点,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春生,王宝兰,陈祢.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现状[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0):719-720.

[2] 南登,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85-1388.

[3] Lechevalier B,Bertran F,Busson P,et al. Akinetic mutism with righthemiplegia causedbyinfarctionin theterritory oft-heleft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J]. Rev Neurol(Paris),1996, 152(3):181-189.

[4] 温剑峰,钱锁开.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医学现状与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101-104.

[5] Gutling E,Landis T,Kleihues P. Akinetic mutism in bilateral necrotizing leucoe ncephalopathy after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autopsy findings [J]. J Neurol,1992,239(3):125-128.

[6] 崔俊晔,张爱华,王舵,等.促醒康复集束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2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32-34.

[7] 何江弘,杨艺,焦辉,等.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神经调控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2):1197-1200.

[8] 赵志荣,潘立峰,武爱萍,等.高压氧加常规治疗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6):55-56.

[9] 田伟,王征美,孙岚.综合康复促醒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2,27(4):283-285.

[10] 李燕如,谢仁明.中西医综合康复促醒治疗持续植物状态4例[J].中医学报,2014,30(B12):130-131.

[11] 张海涛,罗杰坤.持续电针联合溴隐亭、美多芭促醒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4,42(2):57-58.

[12] 曾学清,滕东时,吕洪梅,等.针刺督脉为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促醒作用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97-99.

[13] 钱钧.观察中西医结合促醒疗法治疗脑外伤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168-170.

[14] 冯琴,宁亚利,陈红,等.中医康复护理配合基础治疗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康复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5, 34(3):169-171.

[15] 宋永玲.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2,32(4):328-329.

[16] 黄潇湘.系统听觉刺激在脑外伤植物状态患者促醒及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13,30(12):43-45.

[17] 徐伟,杨鑫.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1):55-56.

[18] 沈威,倪莹莹,李立娜.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康复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618-621.

[19] 马玉勋,龙小为,胡昆.8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5,22(5):111-113.

[20] 曹勇,郑慧军,苑亚东,等.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5,5(4):171-172,181.

第5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功能康复护理;关节活动度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为提高断指再植的治疗效果, 对收治的96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6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 男56例, 女40例, 最小年龄11岁, 最大年龄66岁, 平均年龄35.8岁, 共96指, 均为手指, 受伤原因:45例患者为锐器所伤, 29例患者为挤压所致, 22例患者为碾压所致;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为2 h, 最长为24 h, 平均9.9 h。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4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再植成活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1. 3 疗效判定 优:患者指端痛觉、温觉等均基本恢复正常, 两点间的辨别觉约为0.4 cm, 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 且握力显著提升, 可增加15~20 kg, 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良:患者指端痛觉、温觉等显著好转, 两点间的辨别觉约为0.8 cm, 关节活动较正常人差15~20°, 日常生活可自理;差:患者指端痛觉及温觉迟钝, 关节活动较正常人差20度以上, 难以自理生活[1]。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再植成活率、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恢复情况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2. 2 两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护理组48例患者中35例患者为优, 占72.92%, 11例患者为良, 占22.92%, 2例患者为差, 占4.17%, 护理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5.83%, 常规组48例患者中24例患者为优, 占50.0%, 15例患者为良, 占31.25%, 9例患者为差, 占18.75%, 常规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1.25%,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3 讨论

尽可能的恢复再植指功能是临床上行断指再植术的最终目的, 在确保断指成活的同时还要尽量的对再植指的肌腱、神经、血管等进行修复, 并给予其有效的关节及骨固定[2]。而手术质量及术后护理则直接影响着再植指功能恢复的结果。因此, 本院为提高断指再植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收治的48例患者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以断指再植术骨及关节内固定的选择、血管、肌腱、神经等的修复结果等为依据, 确定最为合适的康复训练时机。通常术后1周医护人员就要指导患者进行轻微的再植指体主动活动, 并且要嘱咐患者活动范围应控制在使末节手指轻微伸屈动作便可, 从而避免肌腱粘连现象发生[3]。活动方法:①行腕部关节屈曲运动时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伸直;②行腕关节伸直运动时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屈曲;③行指间关节屈曲时, 将掌指关节伸直;④行指间关节伸直时将掌指关节屈曲。将上述四个动作循环一次当做一个单元, 每次进行5个单元的训练, 然后逐步增加至15各单元, 起初每天锻炼三次, 然后逐步增加至五次。术后第10天, 吻合血管愈合, 这就表明再植体成活, 可给予患者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超短波治疗及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 20 min/次, 2次/d。术后第三周, 医护人员则要指导患者进行前臂肌肉收缩运动, 避免肌肉萎缩现象发生。此外, 医护人员还要协助患者对再植指体离断外边侧进行相应的揉捏及按摩, 5 min/次, 2次/d, 逐渐增加次数。术后第四周增加至10~15 min/次, 3~5次/d, 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再植手指握拳、屈、钩指等练习。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5.83%, 常规组患者再植断指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1.25%, 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参考文献

[1] 郑小敏.小剂量肝素联合指端侧切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护理.护理与康复, 2008,7(3):23-25.

第6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肌肤亚健康自测

到了下午,肤色就会变得黯沉

毛孔明显

容易长痘痘

每天忙忙碌碌,容易疲劳

时常感觉到各种压力

饮食生活不规律

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感觉睡眠不足

经常长时间面对电脑

肤色黯沉、毛孔明显、痘痘频发等,肌肤状态的不稳定,都可能实肌肤亚健康的预譬信号。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泊姜专为改善叽肤亚健康,倾心推出全新植物纯净界系列。以天然植物力量,帮助肌肤摆脱环境的负面影响,全面提升肌肤正面能量!

纯净界系列安心配方温和呵护

想要告别肌肤烦恼,改善肌肤亚健康是关键!泊美全新植物纯净界系列以温和植物力,开启崭新何护方案。蕴含天然植物的更安心配方,使用经过严格挑选的原料,不添加酒精、不添加对羟基苯甲酸酯(防腐剂)、不添加矿物油、不添加色素,添加抑痘配方、经过防过敏性测试。有效提升肌肤自身抵抗力。新添加植物护肤复台精华,革取刺梨果、枇杷和苦参的天然成分,集中针对肌肤黯沉、毛孔明显及痘痘颇发等肌肤亚健康信号,调理肌肤内部平衡。同时配合具有保湿功效的白百合与芦荟精华,持久保持肌肤水润生机。

纯净界沁纯密集修护精华液

如今,泊美植物纯净界系列又添新成员――沁纯密集修护精华液。它每一滴精华液中的乳化胶囊,能在渗透时提升肌肤机能,有效成分唤醒肌肤活力,提高肌肤抵抗力。采用最为卫生的滴管设计,能准确控制每次汲取的用量,更能保证每滴被使用的精华液的新鲜度。每天在洁面和涂完化妆水之后,将1枚硬币大小的精华液置于掌心,涂抹于整个脸部,配合一些按摩,待精华液中的乳化胶囊被肌肤完全吸收,你能瞬间感觉到肌肤变得更为柔软润泽。沁纯密集修护精华液与早先推出的纯净界系列基础护理三品――沁纯洁面膏、沁纯化牧水、沁纯乳液,从护理的每一步关爱开始,让你告别亚健康肌肤。

每日基础护理

纯净界基础护理三品+沁纯醒肤霜

肌肤难以吸收养分,变得黯沉、毛孔粗大,肌肤进入亚健康状态。纯净界基础护理三品沁纯洁面膏、沁纯化妆水、沁纯乳液,只需坚持简单三步,即可满足现代女性快节奏城市生活的护肤需要。轻松打造健康美肌。沁纯醒肤霜给肌肤更充分的滋润呵护,令肌肤如同在充分睡眠后被唤醒般光彩动人。

沁纯洁面膏65元/100g;沁纯醒肤霜115元/50g;沁纯化妆水90元/130ml;沁纯乳液100元/100ml(从左至右)

深度密集滋养

沁纯密集修护精华液+沁纯双效组合面膜

肌肤租糙同题严重,双蛹干燥但T区又容易长痘痘。普通的乳液似乎不能满足需求了。如果你的肌肤出现以上症状,那已是严重亚健康肌肤了,除了基础护理,你还需密集修护。沁纯双效组台面膜采用T+U型组合面膜,令T区毛孔紧致,同时为u区注入水润活力,恢复肌肤明亮通透。

沁纯密集修护精华液150元/40ml沁纯双效姐合丽膜120元/4片装

第7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循证设计法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

引言

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医疗疗养设施的需求量将随着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开始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所要求。人们除了关注医疗技术,也逐渐意识到医院户外空间景观环境的重要性。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模式开始向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并由此逐渐向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从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有关于康复花园的论文出现在热门设计杂志上,让康复景观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伴随着各种园林式医院和花园式医院的产生,康复花园在医疗的综合发展及景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康复花园内涵

康复花园是一种园林形式,始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景观与康复医学相融合的产物[1]。康复花园是指在医疗空间中融入景观元素,将景观设计作为辅助的治疗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接触,使参与者在精神方面有康复疗养功能。康复花园的使用者不仅仅是病人,也包括亚健康人群、残疾人、医护人员、病人家属等。因此,康复花园的设计要充分挖掘空间的康复特质,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来定位具体的康复景观环境,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刺激人的各种感官,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进而促进其身体健康的恢复。

二、康复性景观的功能

(一)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功能

合适的康复景观不但能够为病患、医护人员等创造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交流空间。疗养者在有效的康复环境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接受治疗,更能重新获得生活的兴趣和自信。医疗空间改进,有利于树立医院自身的形象,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促进心理健康

根据心理学的情景治疗理论可以得到美好的风景、新鲜的空气、舒适的治疗环境,可以使病患保持宽松、平和的心境,有助于陶冶情操,身心愉悦。我国医学领域采用的医学审美疗法强调医学和美学的互相结合,具体又包含多种疗法,比如色彩艺术、听觉、视觉、嗅觉、综合艺术等[2]。其实,这些在景观疗法中也都是可以实现的。对自然景观中的点、线、面、色彩、声音、光线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对患者造成刺激,让其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疗养效果,帮助其快速康复。对医院里活动的人们进行调查研究,95%的人表示在感受到压力时,会选择在户外,因为能够感受到正面、积极的心情转变,从焦虑、有压力逐渐变得平静。有超过2/3的人表示,自然元素如:树木、花草、色彩、动物等,对于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有直接的效果;同时也有超过50%的人表示,刺激其他的感官,如听觉、嗅觉、触觉(例如鸟叫、水声、花香等)也有同样的效果。

(三)促进生理健康

现如今,医学已经逐步意识到自然景观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益处;自然医学、行为学、心理学等都已证明了自然要素对患者身心健康起到的积极作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水体、温和的阳光、清晰的空气,都对患者的疾病有间接疗效。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负离子可以调节人体内的血清素浓淡,缓和“血清素激惹综合症”,对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增强免疫力。绿色植物空间可以使皮肤温度下降1-2℃,脉搏下降1-8次/分钟。

三、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探析

(一)循证设计的概念

所谓循证设计,是产生于循证医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设计理念。这一设计思想主要强调运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研数据来证明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3]。循证设计尝试在科研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医疗环境,让病患可以在这种新环境中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最大的提高,并且让所有身处于这个环境的人都能够得到放松。循证设计中,设计者不但需要对医院的内外空间进行考虑,而且还需要对各种类型的可感知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该理论的出现为康复花园的建设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1.考虑内外空间:医院的外部空间对患者的治疗有辅助效果。以位于美国休斯顿的KelseySeybold门诊中心为例,其设计灵感源自于得州的BigSandyCreek,中心的正前方建设了公共开放空间。因周边居民认为溪水有助于治疗疾病,所以上述公共空间在设计时考虑了小溪的位置,长度共计400英尺,为这一空间增添了别样的景观。门诊中心的景观设计意在强调水景的康复疗养功效。溪水景观的营造,不仅使其景观设计别具特色,让使用者能够放松身心,让儿童患者能够嬉戏玩耍,减少对医院的畏惧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医治效果。内部空间也应为患者与探病的亲朋好友提供良好的互动场所。只有综合考虑医院的内外空间环境,为患者提供动静皆宜的绿色康复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景观的康复疗养功能。2.考虑可感知环境:感知觉是一项综合性的心理过程,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不同类型,相应地感知环境也包括不同的形式。反映实体的差异会产生视觉感受的差异,例如颜色的差异会产生心理感受的差异,美的事物可以愉悦心情,视觉环境中对人产生积极的生理刺激能够对患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景观中材质的质感差异造成心理感受的差异,患者通过触摸更加能够亲近周边的自然环境;对于听觉环境而言,声音不同,听者的感受也将存在差异,对其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景观设计时,注意音乐和自然声的完美融合,有助于提高对病患的治疗效果;芳香疗法肯定了嗅觉环境能够产生的辅助医疗作用,一些具有香味的植物能够安抚患者的情绪。以南京鼓楼医院仙林国际医院,该康复疗养区主要提供高标准医疗、康复、体检服务。医院分为视觉园、听觉园、触觉园、嗅觉园和味觉园。(1)视觉园:颜色表现是视觉刺激中最重要的感受。色彩的差异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不同。绿色让人感觉宁静安详;红色让人感觉热烈奔放;黄色让人感觉温暖愉悦;粉色让人感觉温馨幸福,蓝色让人感觉深沉忧郁,紫色让人感觉高贵典雅……在视觉园中的榉树种植池内,对各色开花植物进行配置,四季变化,色彩丰富。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微型的聚会场地,探病者与患者可以聊天,医护职员也可以在此休憩或者举办小型康复理念的交流。(2)听觉园:纯天然的声音在听觉刺激中最为重要。植物类型的差异,叶子形态、质感的差异,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的声音也有差异。植物吸引鸟类停留,鸟儿叽叽喳喳,给人多重的听觉感受。在康复中心西侧临近水溪的绿地设计了听觉园,园中还设计了人工的水景,种植了很多叶子可以发出响声的植物,在弧形的长廊内休憩,可以倾听不同树叶发出的美妙声。伴随着水声和鸟鸣声,让人不由得身心舒畅。(3)嗅觉园:气味在改善人的反应方面有显著作用。嗅觉园设置在康复疗养区的西南侧,种植具有香味的植物,例如花香、果香和叶香。并根据风向设计植物种植的位置,以防多重味道参杂。同时对疗效俱佳的芬芳植物组合搭配,如迷迭香的浓郁,薄荷的清凉等。划分不同的功能区,有预防流感区、血压恢复区以及心情舒畅区。(4)触觉园:触觉感受是人们最基本的、最直观的经验。通过触觉传递,能使人在心理上引起共鸣,达到心理认同。病患触摸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通过触觉感知了解和亲近所处的空间和环境。在设计中使用触感更加温和柔软的材质,能够拉近病人与周围环境的距离,与自然亲密接触。针对视觉残疾的病人区引导他们触摸不同的植物。不同的质感的植物会给视觉残疾的患者带来不同的触觉感受。在地面铺装上采用水洗石、卵石、木地板等铺地材料,栏杆扶手背面刻有盲文都给有视觉残疾的人以提示,给予病人最大的关怀和包容。(5)味觉园:通过饮食活动体验来实现的味觉刺激。味觉园位于场地的西南方向,栽种了一些可食用或是作为食物材料的植物,在采摘区域中,对乘坐轮椅的患者参与采摘活动的需求进行特殊考虑和设计。康复疗养区的“五感园”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康复花园的基本原则,是循证设计理论的具体实践。别具特色的小花园的设计,结合植物配置,既能够创造简洁开放的绿地环境,缓和建筑物给人带来的生硬感,还能达到辅助治疗的功效。

(二)医疗空间户外景观需求

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户外空间的景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医院不再只是有几栋冰冷的大楼,而要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既要关注病人生理需求,也要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发挥景观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医疗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病患的需求,还应照顾到医疗工作者和探病的亲朋好友,并且不同的使用者对于户外空间景观存在多样化的需求。1.患者的需求:病人按照其患病的状况可以分为普通病人和危重病人两种。危重病人相对于普通病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内心更容易焦虑和恐惧,这都会影响其就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所以,危重病人更需要的是能够使其放松心情,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的环境。医院户外空间的美景,可以愉悦患者心情。充满阳光的阳台或屋顶花园有助于肺结核病的治疗,柔和的色彩有助于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绿化植物让重症患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对其康复过程大有帮助。医院应当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户外空间,让患者既能够独处,也能与他人共处。既有能够晒太阳的地方也有树荫能够乘凉,既有开敞空间也有封闭空间,让患者获取最大的身心自由。孩子的需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往往对医院抱有恐惧心理,非常排斥待在医院。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是很多医护人员和父母的困扰。儿童往往性格活泼,偏爱新鲜的色彩,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若能在医院户外空间设置专门针对儿童的游戏场所,可以在一定成都上改变儿童对医院的认识,减弱恐惧心理。色彩鲜艳的花卉植物,可以打滚的草地,能适当攀爬的软梯和斜坡都能让孩子走入户外景观,有助于其康复和治疗。老人的需求:老年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往往比较强烈,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比较茫然,身心都比较脆弱,非常需要别人的关爱和照顾。老年人更需要温馨、安静的康复环境,使其能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从而舒缓对医院的排斥情绪。老年患者通常身体机能弱化,行动迟缓,所以户外空间的路面应增加防滑处理,并且应注意无障碍设计。方便轮椅推行的无障碍通道、舒适的休息坐凳、可以散步的走廊、能观花赏鸟的安静小花园都让病患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去接触自然,放松心情。中青年的需求:由于中青年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大,这部分患者会更加沮丧、急躁和忧郁。花园一般的医院户外空间环境有助于抚平他们的焦躁情绪,让他们暂时忘却痛苦和烦恼,能有机会接触自然,使他们心情开阔,改善心理疾病,有益于身体的康复。2.探访者的需求:探访者能让患者在心灵上得以慰藉。这一部分群体在户外空间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宜人的户外环境让探访者能放心地让家人、朋友在此治疗。对于危重病人,他们的探访者有时也承担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轻松的户外环境有助于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探访者可以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与病患进行交流。3.医护人员的需求: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医院是其工作的场所,户外空间具有减压的作用。花香鸟语、泉水叮咚、曲折幽径让医生、护士在工作之余、午餐之后能走进自然休息片刻。能够休息、散步或慢跑的场地可以为医院的工作人员创造锻炼和运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4.康复花园功能的需求:康复花园的功能是辅助治疗,其有助于减轻病人的压力,有助于增强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同时,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医生给患者医治,也可以缓解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康复花园的这些功能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医院的康复花园环境首先要满足健康性需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这些人们的基本健康需求要得到满足;(2)满足安全性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空间的尺度、选材等要适合医院环境中使用者的需求,充分考虑户外的道路坡度、防滑设计等;(3)有利于患者的交往需求,为病人供给聚会交流的场所,促进病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使其能够给予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4)设置一定的私密空间,尊重患者的隐私。

(三)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康复花园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照顾到不同使用者的需要。例如,在铺装选材要求坚实、平坦,同时伸缩缝的大小要合适,保证轮椅的轮子不会陷入其中;景观铺地的形式则采用简洁的图案以及自然粗质肌理;路边可以放置一些牵引装配,方便轮椅使用者前行[4]。在道路的宽度和坡度上应该满足使用轮椅的患者和医用推床的要求;一些设施和装置的尺度可以适当调整,如花基的高度可以适当抬高,让病人不用弯腰就能触及。通达性原则:现代医院的康复花园园路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可以更简单、方便地寻路到位的需求,花园内应该设有环形的园路系统;另外,要综合考虑全园园路的通达性,即无障碍设计,保证使用轮椅的人能顺利到达他们想要去的每个地方。视觉愉悦性原则:视觉愉悦可以发挥景观的疗养功能。可利用各种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和质感来营造氛围,带来全方位的立体感受;植物的自然生长以及季节性变化,形成生动、多变的景观印象。园内景观小品选择可以以垃圾箱、座凳、景墙、雕塑等为主,形成与环境空间相配套的体系,更好地将室外空间与绿色环境空间相互融合。小品配合不同的景观区域和环境空间,创造与医院整体环境相互融合,方便人们使用、丰富游览内容和观赏价值。景观小品的造型应该是明确和积极向上的,这样能够起到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的作用,有助于病人的康复。空间多样性原则:医院应当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户外空间。花园需要设置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开放的活动空间,可以创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鼓励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生以及患者与亲属的互动和交流;私密的活动空间,可以使患者有独处的冥想空间,亦可为患者提供私下交谈的机会;半开放空间可以使患者在需要独处的同时又可以观景。空间的多样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维护简单性原则:康复花园的设计应该简洁且易于维护。如景观标识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选择原则:①醒目、位置适当;②色彩、造型与主题相互吻合;③用材经久耐用,不易破坏,方便维修;④按同一风格进行设置,突出功能性;⑤满足特殊人群的使用需要。繁杂的花园会影响患者心理,尤其对于身患重病的患者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自然相连性原则:植物丰富的康复花园才能康复疗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带来绝佳的辅助治疗效果。种植设计充分考虑场地特征,分析气候、光照、土壤、水分等制约因素,结合植物生长习性。做到适地适树,遵照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结构、演替规律,考虑物种生态位,避免直接竞争,合力配置[5]。植物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高低疏密围合空间在树种的选择上,有毒植物以及带有浆果和刺的植物都被排除在外。和谐优美的自然景观,如蓝天白云、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景象能让患者感受到生命不息,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心理,重拾康复的信心。

第8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围手术期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21

2011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白内障患者700例。现就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00例,男467例,女233例,45~84岁。本组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了不利于健康的倾向,树立了科学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使患者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掌握自我保护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巩固了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体会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消除恐惧心理,保持稳定情绪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患者入院以后,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缺乏对病情愈后效果的了解等因素,患者可能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佳心态,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并给予关心、鼓励,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不佳心态,另外要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理解力灵活掌握宣教次数。由于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易忘。这就要求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要采用随时性、灵活性、融入性、多次性贯穿于治疗与护理。重视尊敬老年患者,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而避免一些医学术语。注意音量要适度提高、速度适度放慢、态度要温和。

术前健康指导:向患者详述术前检查的目的、意义。同时术前要进行内科的一般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化验等,以便了解心肺功能及有无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掌握全身情况,便于针对性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饮食结构合理,宜荤素搭配,尤其注意多食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因失眠引起的焦虑。术眼安全健康教育,患者术眼术后当天因敷料包扎,要告知患者患者在进食、洗脸时保持术眼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术眼伤口情况及敷料有无脱落、渗血、渗液等。嘱其勿用手揉眼或用毛巾擦眼,以免植入的人工晶体移位和伤口出血。自我观察眼睑是否红肿和结膜分泌物情况,如有头痛、眼痛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注意活动勿碰撞到眼部并注意安全。

术中健康指导:由于白内障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因此进入手术室一个崭新的环境,会稍有紧张,且手术环境陌生,需护理人员搀扶老人进到手术间,并辅助其平躺到手术床上。安慰老人尽量放松,嘱咐术中有事可以说话但不能乱动,以免误伤眼球。

术后康复指导:人工晶体植入后,为防止植入晶体脱位,患者应保持平卧,头部减少用力活动,术后用药滴眼时,应平卧1~2小时,待药物吸收后再下床活动。患者出现术眼疼痛剧烈,异物感等现象要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患者术后第1天拆除敷料后,必须告知患者眼药水的药名、作用、用法、注意事项。多种眼药水使用时间隔至少5分钟。并告知和教会患者点滴眼药水及涂眼药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因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所以教患者滴眼药水及涂眼药膏时要耐心,细心,反复多次直到教会为止。术后患者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要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防止便秘要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以便促进肠胃蠕动,避免因便秘引起眼内压增高,眼内出血,晶体脱位等并发症。禁止饮酒、喝浓茶,不能吸烟,以免引起咳嗽导致晶体脱位。

出院指导:遵医嘱出院带药,坚持滴眼药,减轻眼部反应。晶体植入术后,避免低头动作及重体力劳动,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止并发症发生。出院3天或1周到门诊复诊,如有眼痛、流泪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

讨 论

由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为老年人,老年人机体的衰老及各脏器功能减退,环境的改变可以使其生理、心理、精神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为保证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并康复出院,术前术中术后均应对患者做好心理、饮食、活动、用药指导,术眼安全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白菁,彭章平.健康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护理杂志,1999,34(4):250-251.

第9篇:植物人的康复护理范文

1.1改善环境

干净的绿化的环境是人们所喜爱的,也是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利的环境,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生活环境,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这不仅是城市园林的重要作用,也是其核心任务。当今经济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技也在迅速更新,但是在这背后,是以无尽的工业污染的存在作为代价的。严重的工业污染,不仅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恶劣的影响,而且在直接和间接方面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园林绿化的存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愉悦心情,而且可以吸收大量有害气体,释放新鲜的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吸收灰尘,减小噪音,给人们呈现出一个宁静清洁的生存环境。

1.2体现精神文明,展现城市文化内涵

园林绿化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们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不仅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还可以在和谐的生存环境中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健康和活力,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对于园林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当地的民俗、生活习惯、文化符号、特色产品等作为其设计的元素,然后通过艺术的提炼和升华,以景观的手法表现出来,不但简单漂亮,而且可以引起人们对园林中形象意识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家乡自豪感及幸福感,同时可以逐渐形成城市的形象,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增加城市文化内涵。

2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策略

2.1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

植物对环境及土壤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效益不同,对土壤中的同一污染物的作用及土壤、水体的净化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植物的功能对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足够重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在对植物的种类选择之后,再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使植物不仅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

2.2因地制宜,尽量使用乡土植物

在符合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基础上,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多选择乡土植物,就是多选择当地土生生长的植物。由于所选植物在本土生长,因此当地种植本土植物更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与本地环境最适合,更容易同城市中的其他植物相得益彰。

2.3符合城市功能分区原则

根据城市的不同区域功能进行分区,将园林规划与当地的城市环境相适应,并且完全与城市的功能区域相融合,但同时又要符合每个功能区域的主体风格,起到一定的功能效应。

3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措施

3.1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

园林绿化中,当然离不开绿色植被,因此需要严格保证树木植被的成活率,使其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还需要保证所栽树木充分的水分供应,需要对植物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及树冠失水,对其树冠进行及时的修剪、浇灌等。对树木进行浇灌时,要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及有效的喷洒技术,不但要保证树木都受到了良好的水分供应,而且需要保证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由此对树木产生的危害。而且,在种植完毕之后,还要浇透定植水,确保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牢固结合,保证根系的恢复。

3.2防止害虫的侵蚀

在园林的植被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害虫,这对园林的养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具体的养护管理上,需要对所种植的植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抓好其养护工作中的害虫防治工作。园林植被养护的目的是没有斑秃、四季常青。而害虫的存在会使植被出现诸多生长问题,尤其是在夏季,害虫繁多,危害严重,面对复杂的病虫害,养护管理人员要对症下药,并不断更换所用农药,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

3.3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理念

景观设计是建设园林的核心内容,是园林形成的技术基础,而养护管理是园林形成之后能够保持良好运行的基础,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的养护水平,是园林呈现出其应有的面貌,发挥其本来作用的前提,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园林的养护工作,它可以促进其设计理念的完好实现,同时可以实现对人们的满足功能,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优美的视觉享受,创造舒适的生存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这些仅仅依靠园林设计是不能实现的。

3.4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园林的建设本身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之目的,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要求,因此,在园林建设的始终,人都是该项过程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园林的养护工作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4总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