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精选(九篇)

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

第1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各县(区)档案局,市级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档案局《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办函[2005]103号)及省档案局关于实施《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有关问题的意见(川档发[2005]22号)文件精神,推动全市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是继档案工作升级、目标管理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档案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体现,是档案工作由部门管理向政府明确要求的重大转变,是政府机关贯彻档案法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全市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和操作办法,加强统筹规划和业务监督指导,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质量。

二、明确任务,统一要求。省档案局关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总体要求是:从2005年起,三年内,档案馆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三分之二达到省二级以上;机关、科技事业单位全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五年内,有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保证工作质量,我市由市档案局统一组织对县(区)机关、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二级以上的考评,县(区)档案局组织省三级的考评。

复查是确保档案工作等级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市将从2005年至2007年期间,对按照《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等级标准》进行考评的单位进行全面复查,按照《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重新确定档案管理等级,并进行重新颁证和换牌,复查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进行,市档案局对市级单位进行复查,各县(区)档案局对县(区)所属单位进行复查。对已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单位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复查,确保档案工作不滑坡,市档案局将对各县(区)复查情况进行抽查。

《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中档案馆标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机关标准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商业金融流通企业、中小学校、文化事业单位,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大专院校、职教、卫生、科研、设计等单位。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充分运用政府行政职能,明确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措施,积极加以落实。要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三年内按照40%、30%、30%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进度,确保各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步伐与省档案局的总体要求相适应。

三、坚持标准,把握内涵。《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是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载体,各级各单位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已达标升级单位进行新标准培训,使各单位充分把握标准的内涵,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我市统一规定:1、省三级必须配备计算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省二级以上必须有档案专用库房,配备去湿机、扫描仪、照相机、防磁柜等设备。2、所有单位都必须开展档案计算机管理,市级单位统一使用思源档案管理软件,各县(区)可自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统一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3、在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之前三年内,不得有违反档案法事件发生。

第2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也随之快速普及。当前事业单位的办公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大,文件生产与文件传输基本上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无纸化的办公方式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新要求,需要加快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 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对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推动事业单位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并且对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的事业单位都对档案规范化管理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仍然有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注意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1]。一些事业单位认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并且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不会关注。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地贯彻。

1.2 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不足

档案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然而,在我国还是存在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不注重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一些事业单位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较多的是对档案人员的管理,没有将档案管理制度应用到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工作中,因此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配合,难以进行。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但是没有执行力,无法使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得到深入的贯彻实施,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问题,使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2]。

1.3 档案管理模式缺乏规范化

在当前统计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并不重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人工管理的情况。一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到位,没有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没有配备相应的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使得许多档案管理工作只能依靠人工进行[3]。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封闭性较强,不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导致档案管理在开放与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使得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受到严重的制约。

2 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强建设力度

加大对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对档案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与宣传的途径,加强档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的宣传,提高各事业单位人员的档案意识,让各级领导与干部职工认识到档案对国家的重要性,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做好档案工作是所有工作人员肩负的责任。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稳定档案工作人员,确保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份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达到档案管理、收集工作的规范。因此,需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2.2 强化职责范围,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要落实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有制度上的坚实依靠。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各个档案小组建立综合档案室,确定相关人员的职权以及职责范围,并根据档案室工作的实际,对相关机构配置一定数量的兼职档案人员,从而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运行。还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规范运行,因此,需要用制度来规范以及保证档案管理工作。

2.3 扩大经费投入,改善档案管理条件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不同地区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的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经济贫困地区,一些事业单位的经济条件较差,对单位档案的管理也比较落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事业单位在短时间内还无法筹集资金以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的主管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积极向政府部门请示,给予经济支持,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对于具备相关条件的事业单位,需要投入资金改善档案工作所需的设备,提高档案管理设备的水平,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2.4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强化档案管理体系

要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需要打破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模式,并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充分利用档案的资源信息。事业单位可以开展档案的应用研究,可以根据本事业单位的档案,编写单位相关的发展史、编年史,扩大单位的知名度,从而促进单位的发展,并通过档案资料的汇编,可以为各个部门提供所需的档案资源。同时,争取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最大限度的为事业单位与社会提供全面的服务。在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体系,确保与档案规范化管理形成合力。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将档案管理精确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健全与完善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规范化、系统化。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事业单位对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不足、档案管理模式缺乏规范化等。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就需要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宣传,提高对档案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确定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根据档案室工作的实际,给相关机构配置兼职档案人员,以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要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还需要健全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达到强化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电子化[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02:27-88.

第3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规范化

引言

从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全面提升档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是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协调、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尤其是在现代化管理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所承担的责任更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如何能够有序、稳步、规范进行,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优势,更好的事业单位服务,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

一、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事业单位是为国家政府服务的,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机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提升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自然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那么作为内部管理基础内容的档案管理,可谓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汇总、分析,能够发现单位历年来的工作漏洞和薄弱环节,结合当前具体的发展要求,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管理体系。同时,通过档案管理,还能够为事业单位未来工作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应该积极寻求突破,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管理制度等方式,提升管理规范化程度,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得以保障的关键,也是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工作成果得以保障的基础,更是事业单位良好形象的体现。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明确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之后,重点分析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将其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挖掘出来,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规范化管理对策,提升档案管理效力。首先,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依旧有很多单位领导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十分乏力。缺少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档案管理很难规范进行。从档案学特点来说,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化、专业性的工作,它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由于单位内部人才流动性大,工作人员专业性很难得到保障,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根本认识不道档案管理的工作要点,对先进的管理技术不熟悉,进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比如在搜集、归档以及装订等环节上工作不严谨,常常出现归类错误等问题。其次,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面普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事业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实现了操作上的标准化、自动化,为规范化管理通过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不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就是虽然引入了信息技术,但却没有与单位发展实际相结合,导致信息技术优势无法发挥,信息化程度不高。

三、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1.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环境

为了能够确保档案管理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单位内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要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单位当前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完善管理策略,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补充。以提升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档案管理地位为目的。档案管理者必须要严格遵循规范制度,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一同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努力。

2.从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来提供管理水平

档案规范化建设与档案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不可分割,必须要具备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档案管理规范化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说事业单位领导者以及管理人员应该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单位战略发展部署,积极开展实践性、专业性强的档案管理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以及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责任,进而在未来的管理中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3.增加经费投入,提升档案资源开发水平

事业单位应该从当前的发展形势出发,客观认识到当前档案管理的关键,而档案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经费,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档案管理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依靠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机构提供的资金,资金来源讲究多源化,政府财政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所面临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多,事业单位应该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帮助政府减轻负担。另外,单位还必须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力度,并且通过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价值和优势,提升管理力度,以网站以及报纸等媒体为手段,为国家建设发展服务。

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能够看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力度有待加强,很多不规范的管理行为依旧存在,为了能够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力,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要强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宣传,客观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培养管理人才以及加大经费投入等方式,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运行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春生.浅析事业单位档案的转移和处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

[2]梁国凤.度析接收省直二级单位档案的必要性[J].辽宁档案,2013(05).

第4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档案标准化 档案利用

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才能达到科学规范的目标。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全面工作的一个方面,必须提升管理水平。由于基层单位工作简单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足轻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使档案工作远离单位中心工作,发挥不了应有作用。档案管理工作氛围的缺失,极大地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影响到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单位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基层单位要重视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1.充分认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档案是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单位档案记载着某一时期领导的决策、部门建设、研究开发、问题处理等的过程和成果,对进一步促进本单位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提供准确的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面准确认定单位取得成果,为本单位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是衡量一个单位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当前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单位工作状况和工作成果,努力提升基层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档案制度化建设,促进档案规范化管理

有句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基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流动性大,如何保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必须从执行制度入手。《档案法》第十条就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第十三条还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实现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销毁制度》等等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完善,这些制度涉及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立卷、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各个方面,明确了档案的管理范围、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使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档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依法管理档案工作提供了依据。自觉遵守《档案法》,明确档案工作者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依法治档,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3.严格公文质量,确保档案标准化

档案资料主要来源于公文。公文是档案的前身,公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公文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档案。高水平的档案管理是建立在规范处理公文的基础之上的。基层单位在公文处理上,由于工作水平和自身要求影响,常常不规范,更有一些单位管理不严格,行文随意性很强,给文件归档带来难度。公文的规范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它们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实际工作中,在公文与档案工作的衔接主体上,即公文格式和处理办法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公文格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国家有关机关以法规、法律、标准等形式对其加以规范。规范的公文格式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方便对其进行阅读与传递、处理,是使公文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公文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公文严肃性的重要标志。有的基层单位制发文件,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而是各行其是,制发文件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格式的不规范,有损于公文的严肃性。可见,基层单位需要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来促进单位管理的规范化。

公文的规范与档案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前后衔接,互相影响,两者之间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只有做好公文处理工作,解决好公文的制发过程中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从公文的用纸、排版、制发程序到文种的使用、排版等都要做到准确、规范,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同时树立文档一体化的意识,从公文产生到运转的每一个环节上,特别是公文向档案转化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公文工作的质量管理意识,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工作制度,并要求公文处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熟记于心,严格执行;强化文书立卷工作,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使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顺利衔接,为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档案管理手段也不断发展,基层单位更要按照现代化管理档案的要求加强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

第一,档案设备要现代化。档案库房的除湿设备、空调设备、灭火设备等,都是档案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二,档案管理要计算机化。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档案的整理、立卷,编号、制作检索工具、存储、查找调阅,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利用档案管理软件,将档案内容分门别类的输入计算机,形成档案信息数据库,这样可以使检索方便、快捷、准确,既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手工检索可能出现的失误,且电子文件出现后,它的积累和归档工作也需要计算机来完成;第三,档案载体要现代化。从纸质载体开始到出现感光材料、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新型档案载体,它们具有存储容量大、携带方便、便于查找和存储等优点,因此,传统的纸质材料将逐步让位于新型的现代化档案载体;第四,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共享档案资源,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档案工作的宣传等。当然,这里要注意档案信息安全,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特别是不能将单位的重要机密档案信息存入网络,否则会造成机密档案被窃取或毁坏。

5.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适度培养,了解档案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提高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对档案人员进行档案工作的基本法律宣传,使他们遵守法律、法律和方针政策,认识到单位档案潜在的价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自觉参与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单位领导应重视档案工作员的素质培养,为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力开展档案学术活动以及有关社会活动,邀请档案专家来单位授课、指导。或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工作体会,积极派档案人员参加培训,让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管理经验,以不断充实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主动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成为信息社会和档案学科的发展复合型人才。

6.创新工作思维,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档案保管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俗话说“档案贵在活,而重在于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在做好收集、归档、保管的同时,在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政策、严防泄密,处理好利用和保密关系前提下,不断完善利用工作制度和查找工具,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7.结语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细胞。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的价值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条件。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档案事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应有的贡献。基层单位要避免档案管理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全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单位提供高效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第5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一、机关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档案工作相对于机关前沿的业务工作而言,是幕后服务性工作,容易被领导忽视。检查发现有的单位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既便纳入目标考评,档案工作也是软指标,没有硬性规定,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对档案工作重视 不够的主要表现:一是档案工作在个别单位领导心目中地位不高;二是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三是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办公条件及设施不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互查发现,一些单位档案室办公条件及设施离档案规范要求还有差距。如有的机关无专门的库房,有的机关没有专门的阅览室;个别单位的档案装具仍是木柜和铁柜,没有使用密集柜。

(三)档案人员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是:个别单位档案人员经常变化,特别是一些单位二级机构档案人员的变化频繁,新人员需要较长的熟悉、适应过程,不利于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个别单位人员变换中,工作交接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档案人员忙于日常工作较多,在深入调查、工作创新上不够。

(四)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档案管理的高质量是为档案利用的高效率,但通过近年来互查发现,在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上还有差距。表现为:一是有的单位归档分类不够合理,保管期限划分不够准确;有的注重文件的归档,对材料的归档重视不够,个别单位存在有应归档的材料未归档的现象。二是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市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且档案检索工具单一,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特别是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对做好机关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首先应健全档案工作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及直接负责的相关领导;其次要建立档案管理机构网络,形成以机关综合档案室为中心,各基层单位、各科室共同参与的管理网络;第三要逐步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建档,逐级负责,条块结合的档案管理体制。

(二)把握重点,规范管理。文件材料的归档及管理是档案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的中心。在文件材料的归档及管理中,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文件材料收集关,确保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二是把好文件材料整理关,确保文件材料归档规范;三是把好文件材料管理关,防止档案的损毁和丢失,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四是把好文件保密关,保证档案的内容不泄密。

(三)加强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保持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省、市档案局可以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各单位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既可请档案局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也可到好的单位实地学习。档案人员更要注重自学,既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又要学习计算机知识等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做到知识面广、业务精通。在一定时期,保持档案队伍的稳定,才可以使档案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机关的档案管理水平。

第6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途径

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涉及面很广,因此可以为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有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1. 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部分事业单位认为档案管理只是对信息资料的保管工作,无法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应付了事,不注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尤其是一些单位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真正纳入管理工作的日程中去,因此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长时间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2. 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薄弱

虽然有些单位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实际存在很大问题。第一没有健全的档案归档制度,也没有严格实施,档案的收集归档不够及时,处于被动的状态;第二材料的收集归档不够全面;第三某些归档材料不够准确、真实,并且在形式和内容上有雷同情况出现。例如考核、鉴定及材料评价方面,没有真正反映出真实情况。

3.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设施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得到大多数单位采用,但还有很多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还有些单位在档案库房中堆放杂物,存在安全隐患,可见我国事业单位在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中不具备齐全的保护设备配置。

4. 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部分事业单位容易忽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并且人员变动较为频繁,因此会有很多新手。另外,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因此无法在档案管理中投入精力,对日常档案的处理也不够及时,因此这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

5. 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有待发展

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最大程度开发档案管理的作用,反而只注重档案的整理、收集和保管的工作。他们通常认为只要保证档案资料的完好无缺就是旅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所以自然而然地忽视了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二、我国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1. 加大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

加大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健全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因此,事业单位不仅要定期学习并宣传档案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还要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与领导的档案意识,并建立综合性的档案室,有效确定档案的相关负责人员,权责分明。另外,还要根据单位内部的人员配置情况,有效形成网络档案管理系统,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2. 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符合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需要,各单位需要有效建立并健全档案管理的工作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往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利用工作制度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例如签订工作协议、聘用合同、岗位合同、考核、辞职等,真正反映工作业绩、效益及重大活动的参与资料,对职工的动态情况如实进行档案记录,并不断补充完善。其次,利用工作制度来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因此要保证档案工作制度的完整性。

3. 加大资金投入,有效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

部分单位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改善档案的基础设施。所以,主管部门要加以督促,向上级领导请示,给予适当的支持,从而改善档案管理的设备和工作条件,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树立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观念,利用开发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地进行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写大事记、单位发展史、先进集体及个人汇编、组织沿革等,还要围绕事业单位建设工作的需要,总结和宣传单位的改革业绩和经验。这样不仅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进而有效提升本单位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单位档案的资料汇编工作,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作用。

4. 稳定人员,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因素。所以稳定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由于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实践性,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无法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也就无法达到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要尽量确保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能力,有效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努力让他们成为既熟悉管理知识与技能,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对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总结性的思考,重视并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适当加大资金投入,配置相关的信息化基础设备,还要有效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尽快将计算机管理形成的光盘电子档案以及声像、缩微等先进技术引用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其次,有效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广泛、高效运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工作服务。

总结: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真正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所以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并加强自身对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有效提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个体综合素质,从而构建出一个科学、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符合现代化社会的档案管理要求,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焦德. 关于档案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7)

第7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关键字:文书档案;加强管理;制度完善

所谓的文书档案是单位和机关对其工作业绩和管理水平等进行的记载,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文书档案的材料对以后的工作的开展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是机关和单位进行决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假期文书档案管理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规范文书档案管理

想要做好文书档案工作,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格式规范、种类规范、处理程序的规范等等,规范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的发展使办公自动化的水平在不断提升,规范管理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比如在下一份决策文件之前,首先需要做好档案的归档和文书的归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文书档案工作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管理程序和档案记录的有效衔接,使工作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例如在做文件的编号、鉴定、分类工作的时候,要提前做好登记工作和归档工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保证了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2 提升人员素质,加强管理水平

文书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机关和单位日常管理的好坏,因此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文书档案管理是一项细心和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做到细心认真精益求精,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确到位,对每一项分类都能够精确的分析。把日常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松懈、不懈怠、不马虎。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或失误,就可能造成文件的丢失或损毁,使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受到影响,很行政决策和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只有不断提升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其管理水平,才能文书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3 加强重视,注重落实

文书档案作为日常工作机关和单位日常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机关和单位工作和计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做到经常参与和考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将文书档案工作的规范和加强纳入单位的日常工作计划当中,并注重有效的落实,给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硬件基础,比创设好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改善文书档案工作,使其形成良好的机制。加强重视,注重落实,将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的开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4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好的制度和规矩是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和工作的重要准则,好的制度会极大的促进工作的开展,坏的制度会阻碍工作的开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只有进一步完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才能保证文书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要虚心的领会和学习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同意标准和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意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让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遵,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其管理水平。

5 规范态度,注重检查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对其工作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除了要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对其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规范,客服工作中的大意性和懈怠性。让档案管理人员从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能力。注重检查和规范,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对档案的收集要做到准确迅速规范,对某些领导要的文件进行催促让其按时返还,对各种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纰漏的文件要及时的补齐,通过规范工作态度和加强检查,使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6 把握细节,查漏补缺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档案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对于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细节,细致认真精益求精,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提高保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可以多吸收一些优秀党员加入,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规范和调整,做好每一个细节,使文书档案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文书档案进行不同的分类和归档,对每一项档案都进行准确的记录,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及时的查漏补缺。不能过分的依赖自己的记忆,要充分的做好记录,方便查询和管理。在对其分类上要做到科学性和条理性,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系统性。文书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从一方面上也折射出单位和机关总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加强重视和看管,给机关和单位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科学依据,保证机关和单位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和效果。

7 总结

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机关和单位的管理和决策,本文通过对规范文书档案管理、提升人员素质和加强管理水平、加强重视和落实、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态度和注重检查、把握细节六个方面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作为机关和单位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只哟加强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规范管理制度和章程,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学习,才能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从而为机关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梁军平.如何做好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第8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组织实施等提出总体要求。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我国依法行政的关键步骤。作为政府机关之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然要建立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因此,探讨建立和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权力清单”的概念

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权力清单”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从权力清单及其与行政法关系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是指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对行政系统的行政权,包括机构体系的权力范畴、职能部门的职能范畴等予以明确列举并成为依据的行政法文件。权力清单与我国行政法治的完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性质。从对行政权力规制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本质上是对行政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权能的细化、整合和集中,它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权的范围并将政府权力置于阳光下,具有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作用和价值。”[2]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作用与目的。从行事规则与权力划分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类似于一种业务手册或办事指南、行政准则,目的在于厘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方便社会公众,也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3]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范式与体例要求。

除了上述不同角度的表述之外,有学者认为:“从运行方式上看,权力清单就是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拥有的所有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并将这些汇总结果以网络、公开栏等载体公之于众,让权力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边界划分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边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晒’出权力家底,实现决策公开、权力公开和责任公开。从优化方向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让职权配置要更加优化;职权边界要更加清晰;职权运行要更加公开;职权监管要更加到位。”[4]

总之,作为一种授权与控权制度,权力清单体现的是依法行政、权责一致、阳光行政的理念与原则。

2 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含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权责法定”的要求,即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四中全会还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法治政府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要求。

任进认为:“所谓权力清单制度,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基础上,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并公之于众。”[5]田进、卓文婧、朱利平认为:“权力清单制度就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以清单公开的形式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锁定职权边界、责任及流程的一种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清单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清理对象是行政权力事项,形式是清单及公开,作用是厘清锁定已有职权的边界、责任及流程。”[6]

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要通过对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分权问题,并非简单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梳理与公布。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权责边界、促进简政放权;有利于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规范权力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简言之,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和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其实质是给行政职权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基本依据,也为企业、公民提供便利条件。[7]

3 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

按照“权责法定”的要求,“国家各层级各单位、部门的权力应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8]据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权力亦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规定。也就是说,档案行政权力来自这些规定的授权。例如:《宪法》第107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近十项行政权力,如行政执行权、公务员管理权、行政规则形成权、行政预测权等。[9]这类权力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共有”权力。再如:《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通则》分别规定了国家档案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国家综合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档案行政管理或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例如,《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监督和指导权。《档案馆通则》第三条规定了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此外,地方各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档案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制定的规章、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三定”方案中亦规定有“共有”权力和“专业”权力。例如,《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登记权。

“政府权力合法性来源具有唯一性,就是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10]建立“权力清单”,就是要依法确定权力,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梳理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不但要理清现有档案行政行为的法源(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更要认真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的行政权力,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4 档案行政权力的分类

档案行政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以及与这些权力相关的行政行为,按照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划分,可分成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复议、行政撤销、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受理、行政给付、行政征用、行政征购、行政征收、行政划拨、行政规划、行政救助、行政协助、行政允诺、行政监督、其他行政行为27种。

如果按行政立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司法权和行政内部管理权来划分:“在行政立法权中,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及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执法权中,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奖励、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在行政司法权中,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在行政内部管理权中,包括行政处分、财务支配、物资采购等权力。”[11]在《通知》中虽然没有列出行政指导权力,但是,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行政指导越来越引起重视,大多数省区都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如《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依法行政领办〔2014〕85号),并专门出台了《河南省行政指导工作规范》。

5 不同隶属及体制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

《意见》中就权力清单实施范围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作为地方行政职权的主要实施机关,是这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

全国档案机构归属不一、性质有别,有些省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有些省属于党委序列;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合一”模式,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分立的模式,亦有的是档案、党史、地方志三合一模式;有些是行政机构,有些是事业单位。这种情况下,档案机构是否应当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通知》中列举的42种行政管理范围中没有明确列入档案行政管理,但是,《意见》明确规定: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按照《意见》的这一规定,档案机构,无论其隶属、体制有什么差异,只要承担档案行政职能,就应当建立权力清单,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所不同的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在不同情况下,权力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各自承担行政职能的具体情况,梳理其中的档案行政权力,而不是简单类比与照搬照抄。

6 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

《意见》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归纳为: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大力清理调整行政职权;依法律法规审核确认;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公布权力清单;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八个方面。具体来讲,“应当从权源上依法核定权力、从边界上依法界定权限范围、从流程上依法规范运行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权力合法、权限明晰、运行规范、责任到位”。 [12]

6.1 从权力的源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核定档案行政权力。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以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级地方档案机构的“三定”方案)为依据,从档案行政权力源头上正本清源,明确档案机构的权力源自何处、负有哪些职责,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与确认,切实保证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合法。在此基础上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明确各种档案行政职权的名称、类别、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法规依据,真正做到让档案行政权力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

按照《意见》的要求,行政权力清理范围应做到权力单位和权力种类全覆盖。针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所有职权,开展厘权、清权和确权工作。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应当遵循“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全面梳理各级档案机构目前所行使的行政职权与事权。从每一个具体行使档案行政职权的机构、部门、岗位入手,认真清理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行政权力。在重点做好档案行政审批、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备案等档案行政权力的清理工作之外,要对档案行政指导、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项目立项、档案行政资金划拨、档案接收、档案鉴定、档案开放利用等主要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进行梳理。

在初步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形成之后,要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为依据,由各级档案政策法规机构对照、审核、梳理归类每一项档案行政职权的具有授权性质或委托性质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明确该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对具有授权性质的各级规范性文件,要进行合法性审查。明确这些文件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依据,以保证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对违反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清理并废止,对于“法外授权”的情形,更要予以坚决清理,没有合法性依据的档案行政权力一律取消。

6.2 从范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就是针对一些档案行政机构的部门和岗位过大的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要依法依规制定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对各项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力的行使范围、条件、标准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档设限,缩小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对高度概括性的档案行政授权依据进行具体细化,明确具体档案行政职权的行使范围;对于容易滥用的重要档案行政权力应当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对同类档案行政权力进行合理性界定,而后视需要合并或撤销。

6.3 从流程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规范运行。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是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档案行政运行流程包括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条件、程序、期限等各个方面,是对档案行政权力行使主体行为过程的规范。规范流程要按照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便办事的原则,制定并公开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一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条件。明确行使档案行政权力所应具备的主体、适用情形等条件。二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期限。重点规范职权行使涉及公民、法人合法档案权益的程序期限设置。要重点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流程设计:

其一,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档案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档案行政执法操作流程,重点规范档案行政许可、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征收、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指导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档案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全面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其二,进一步健全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在档案行政审批权限明确后,对确定的档案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起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将之纳入建立的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中。做好目录清单中档案行政审批流程的编制公布、动态管理工作,调整变动档案行政审批事项,要同步调整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流程安排。档案行政审批权应当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审批办理,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7 结语

我们要实行依法治档,档案行政管理要依法行政,加快档案法治建设,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必不可少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本身还有很多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推行并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更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在实施中逐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良性发展,使之成为一项完善并真正能够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

*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保英.权力清单的行政法价值研究[J].江汉论坛,2015(1):114~121.

[2]王春业.论地方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其法制化[J].政法论丛,2014(6):26~33.

[3][5][7]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J].行政管理改革,2014(12):48~53.

[4]李慧艳.我国“权力清单”制度运行路径――以义乌市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3):61~65.

[6]田进,卓文婧,朱利平.权力清单制度:概念、过程及调适――以武汉市“三联”权力清单制度为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5):10~15.

[8][10][11][12]邱曼丽.职责法定化是制定权力清单的前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4):75~77.

第9篇:机关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近两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数字化工作和移交进馆工作,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工作进行部署。

这次会议的一项内容是参观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工作。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理念,设计制作了详细明晰的项目流程单,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使各个环节都可进行“回溯性检查”,通过项目流程的全程介入管理和全面细节管理,确保了项目的质量,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档案部门的同志们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通过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不仅使中国科学院的档案符合向中央档案馆移交的标准,同时也对中国科学院机关的档案作了一次彻底清理和全面整理,使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管理开始从手工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转变,既保护了档案实体,又方便了今后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提升了机关档案工作的业务水平,开创了机关档案工作新的局面。我们相关单位从这里学习取经后,回去也能像中国科学院这样,积极地开展机关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并规范地、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数字化质量,从而尽快地以数字化为龙头,全面提升本机关的档案工作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利用这次请大家来观摩学习的机会,我想就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该着重注意和加强的几项工作,讲一些意见。

第一,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

当前,各中央和国家机关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解决我国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平稳、持续、协调发展的指路灯。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战略思想,对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都有重要而巨大的指导作用。机关档案工作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完善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机制,促进本单位档案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家档案局在开展这次活动时,我们考虑,在档案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档案工作怎样为科学发展服务,二是档案事业自身怎样科学发展。因此,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确定以这“两个怎样”为主题,开展学习调研、检查分析和整改落实。最近,我局还向各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发出征求意见函,征求在这“两个怎样”方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认真地、积极地为档案工作服务于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对国家档案局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找准存在的问题,理清发展的思路,健全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在机关档案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是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贯穿于机关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机关档案立卷工作中,要扭转传统的看重事务类档案、资产类档案而忽视涉及人的档案的观念,以及看重著名人物档案而忽视普通人物档案的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把涉及人的档案收集归档齐全,并适当延长其保管期限。在机关档案管理中,要扭转传统的重文书档案,轻专业档案的观念,改变机关档案部门只管文书档案不管专业档案的做法,把文书档案和专业档案同样重视起来,同样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起来。在机关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中,要重视把涉及人的档案、涉及民生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优先进行数字化,以保证这些档案随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利用。在机关档案利用工作中,要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利用档案提上议事日程,不但要及时把本机关当前形成的政府公开信息通过各种方法提供人民群众利用,而且要尽快把本机关过去形成的特别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可公开档案信息,也通过各种方法提供人民群众利用。在机关档案移交工作中,要注意把涉及本机关所有职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列入向档案馆移交的范围,及时地把这些档案移交中央档案馆。总之,在机关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要重视人的因素,注意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作用。

在机关档案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处理好机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例如:要处理好档案安全与提供利用的关系,始终把档案安全放在首位,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档案利用,在档案提供利用中始终注意确保档案安全;要处理好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关系,既管好传统载体的档案,又管好电子载体的档案,确保电子档案归档齐全,内容不被篡改、不被窃密,可以长期保存和识读,有效得到利用;要处理好保管和利用的关系,不但要收集、整理、保管好机关档案,还要为机关领导决策、机关工作查考、机关人员维权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对本机关的各方面作用;要处理好机关和社会的关系,不但重视机关档案对本机关的价值和作用,把本机关档案收全、管好、用好,而且重视机关档案对国家档案资源积累、国家文化建设、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价值和作用,积极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

第二,要抓紧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夯实机关档案工作基础。

2006年12月18日,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按照这一文件精神,尽快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报国家档案局审批。为做好这项工作,国家档案局又于2007年3月印发了《关于做好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的有关要求,各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在2008年底之前完成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及审批工作。但由于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各机关重新核定“三定方案”,一些机构重新调整,一些机关内部机构的职能重新划分,影响了部分机关的编制工作,推进速度不如预期。目前,已有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外宣办、人民日报社、国办秘书局、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口计生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质监总局、税务总局、广电总局、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自然科学基金会、烟草局、测绘局、邮政局、外汇局、外文局、交通银行、全国妇联、中国民主建国会等近50个单位完成了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报送、审批工作,约占中央和国家机关数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国务院机构调整和各机关重新核定“三定方案”工作基本结束,还没有完成编制工作的单位,要抓紧做好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家机关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贯彻落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客观要求。《规定》是一部部门行政规章,具有法规效力,每一个机关的档案工作都应该遵守。大家知道,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而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机关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因为归档范围决定着文件能不能变成机关档案,决定着文件是存是毁;保管期限决定着档案的寿命和去向,保管期限短的寿命就短,就进入不了国家永久性的档案资源体系,就不能长久

地被社会所利用。所以,制定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是机关档案工作乃至整个档案事业的根本。这件事不做好,机关档案工作就没有做到点子上,就没有抓住根本和要害,要想做好机关档案工作,那将是徒劳的。这个根本抓住了,机关档案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的根基就牢靠了;反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中央和国家机关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这件事当作机关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根本性工作、决定性工作来重视,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按照《规定》的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增强贯彻落实《规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克服编制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切实把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作为加强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作为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

二是要抓紧工作。这次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不同于以往的编制方法,编制工作要求做细、做深、做实,以便使各机关编制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机关各内部职能部门的密切协调与配合,需要档案部门工作人员认真调查、仔细研究。一个机关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从编制到审批,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征求意见,需要反复进行修改,耗时比较长。因此,完成编制与审批工作需要相对较长的工作周期。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急、工作量大,各机关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宜早不宜迟。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把责任落实到人,由资深和骨干人员承担编制工作,并把已经编制好的单位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借鉴来作为参考,抓紧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务必于2009年年底前完成。国家档案局将在适当时候就此发出通报。

三是要确保质量。各机关要以《通知》为依据,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特别要结合落实今年1月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部署的建立“两个体系”的要求,结合本机关实际,认真把好编制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质量关。编制体例要遵循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要求,做到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内容表述力求言简意赅,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各机关在编制工作中如遇到问题,请随时与我局有关业务部门联系。我们将认真研究编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及特殊情况,共商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编制工作质量,使各机关编制的本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既符合《通知》的要求,又符合本机关实际。

各中央和国家机关报送我局审批的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我是十分重视的,工作再忙,我也都逐条推敲,并提出修改意见。我在看的过程中,重点注意两类文件的两个方面。两类文件一是指涉及到人的文件,二是指属于履行本机关主要职能的文件。两个方面一是看这些文件是否归档齐全了,二是看这些文件的保管期限是否够长了。我提出的修改意见也都集中在这两类文件的两个方面。因此,我提请今后各单位在编制工作中,无论是具体编制人员,还是审核人员,也更加重点地注意这两类文件的两个方面,确保把涉及到人的文件,涉及到本机关主要职能的文件归档齐全并适当延长其保管期限,从而使机关档案全面反映本机关的各项主要职能,既能满足机关各项工作的利用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用需要;既能满足当前的利用需要,又能满足长远的利用需要。

第三,要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整理质量,促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为切实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确保机关年度归档文件及时归档和整理,提高机关档案整理质量,2006年8月,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的通知》,确定对机关年度档案整理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这项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促进机关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知》下发后,各中央和国家机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响应,对照国家有关机关档案工作的法规规章、标准要求,对本机关年度归档文件材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收集和整理,国家档案局会同有关机关组成检查小组对年度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了质量检查。到目前为止,已有80多个机关单位接受了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机关档案整理质量基本符合标准和要求。在2007年度受检单位中,最高人民法院、中央警卫局、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编译局、求是杂志社、国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新华社、自然科学基金会、粮食局、红十字总会等单位的档案整理规范有序,质量较好。今后,国家档案局将继续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并将加大检查的力度。对这项工作,各单位主要应注意三点:

一是要明确内容。根据《通知》的要求,国家档案局当年检查的是各机关完成上一年度文书、科技、电子、会计、声像、照片等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在检查过程中,不只是检查单一门类档案整理质量,而是多门类档案整理质量,不只是检查单一门类档案的管理,而是注重本机关档案的综合管理。这就要求各机关档案部门真正履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赋予机关档案部门的职责,统一管理本机关全部档案,避免一个机关多种门类档案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是要认真对待。国家档案局每年从10月份开始对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受检机关的名单当年上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机关档案部门。各机关档案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并对上一年度档案整理情况展开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国家档案局根据各机关自查报告,组织检查小组对机关年度档案整理情况进行抽查。受检机关无特殊原因,不得将当年检查延后到下一年度。从这两年检查情况来看,少数单位因未完成年度档案整理而两次延后,对检查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各机关要高度重视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国家档案局将会在每年年底将当年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情况向各中央和国家机关通报。

三是要积极整改。对档案整理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受检单位要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积极整改,不要检查一过就万事大吉。档案整理是一件细致繁琐的工作,往往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有的机关档案整理质量较差,发现的问题较多,返工整理的工作量就相对较大,但不论困难有多大,整改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积重难返。国家档案局将对整改工作任务较重的单位进行复检,确保年度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活动扎实推进,使档案整理质量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第四,要积极协助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国务院各机关政府公开信息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公开信息,维护其合法权益,今年5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按照《条例》要求,在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建立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作为国务院各部委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的场所,负责汇集和提供国务院各部委政府公开信息,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供阅览、抄录、打印、复印等服务。建立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具体举措。这一中心的建立,为人民群众开辟了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场所,提供了维护他们自身合法权益的依据,搭建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的平台,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是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与国务院各部委档案部门的共同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重要成果。为进一步做好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务院各部委档案部门要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协助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要积极主动地为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做好档案提供利用服务。对于近年来各机关产生的文件要进行认真梳理,主动提供给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进行审查,确保应公开的政府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公开。国务院各部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否及时准确,是否全面细致,直接关系到查阅中心的工作质量和利用效果。因为查阅中心的公开信息是按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通过互联网与国务院各部委政府网站建立链接而获取的。

二是要及时将本机关的政府公开信息提供给查阅中心。查阅中心及时、全面汇集国务院各部委的政府公开信息,才能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使查阅中心真正成为国务院各部委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阅场所,并有效发挥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查阅中心收到的政府公开信息不全、一些机关没有及时上载,一些机关信息更新不及时,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的同志已到中央国家机关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做了调研,下一步,我们将把有关情况向国办汇报,并以适当形式通报。希望各有关档案部门积极协助本单位有关部门,把本单位的政府公开信息及时、全面地提供给查阅中心。

第五,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一些机关在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实施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无缝链接,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一些机关将档案信息化系统纳入机关办公自动化总体布局中,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生成、运转、归档、管理、利用、迁移或销毁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控制。一些机关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本单位档案全部或部分地进行了数字化,同时还对其他类型档案和不立卷档案数字化问题进行研究,为高效、便捷地管理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单位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单位进行了档案数字化工作。但是,随着档案数字化和已数字化电子版档案数据移交工作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标准化的规范体系。各级机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环境和目的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形成的电子版档案数据类型格式各异,不利于数据的移交和整合,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片面追求档案原文的数字化,忽视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直接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三是有些档案数据扫描不够完整,影响到对档案信息的全面管理与开发。四是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数字化加工中的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如何应用于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筹问题研究不够,管理错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以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在当今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档案利用的时效越来越快,利用的范围和对象也越来越广。档案数字化工作促进了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由传统利用模式向现代利用模式转变,不但可以便捷全面地提供档案信息,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确保档案实体安全;不但可以促进档案在机关利用,而且可以促进档案向社会提供利用,更充分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大力推进,以此为抓手,全面提升机关档案工作的水平。

二是要统筹规划。数字化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建设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出现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等一系列隐忧。对此,数字化建设必须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统筹协调好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

三是要加强基础工作和全程控制,保证档案数字化质量。档案数字化工作中无论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进行档案原文扫描,还是数据检索,提供利用,都离不开数字化前处理的分类、整理、著录、鉴定等各项基础工作。数字化工作流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整个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全程控制,注意全面的质量检查,加强数据的全方位质量控制,对全过程进行管理,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

四是要建立档案数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不能完全照搬传统档案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着重加强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数字化加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以完备的防范体系来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各个环节万无一失。

五是要规范电子版档案数据,保证移交质量。中央档案馆为了统一标准,有效整合各部门移交的电子版档案数据,制定了《中央档案馆电子版档案数据接收规范及要求》。今后移交进馆电子版档案数据要严格按此规范执行。这个规范保证了档案数据与档案实体的一致性,移交进馆的档案数据具有通用性和易迁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移交的电子版档案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为各单位在中央档案馆建立了一套基础数据的备份,并可保证各单位数据的查询和迁移。此前中央档案馆接收的一些单位的电子版档案数据,由于存在格式不统一等问题,现在无法使用,下一步还需要到有关单位进行相关数据的拷贝,希望有关单位予以大力支持。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法规、政策、管理、技术等方方面面,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我们必须抓住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契机,创新工作机制,稳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第六,要努力加快档案移交工作步伐,全面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

为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于2001年下发了《2001年一20lO年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间安排》,要在此期间接收100余个中央和国家机关1980年前形成的档案。从2001年至2008年9月,已有70个单位向中央档案馆移交了约50万卷档案及相关档案数字化加工电子数据、资料、照片、光盘、实物等,其中17个未列入移交安排表中的单位也向中央档案馆移交了档案。

依法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确保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移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王刚同志关于档案移交工作的讲话与批示精神,许多单位的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有关档案移交专项工作汇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档案移交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成立档案移交工作领导小组、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切实帮助档案部门解决移交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移交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件大事来抓,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极大支持。许多单位为此更新了档案部门的相关设备,为档案顺利移交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严格管理,扎实工作。各单位档案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参与档案整理、移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标准和要求,为移交档案的鉴定、整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关部门为保证档案按时移交,对需要移交的档案进行全面的清点和数量统计,核算所需工作时间,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和计划,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对档案整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保证了档案移交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对移交档案进行鉴定、整理,努力做到全宗划分清楚、分类科学合理、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案卷质量符合要求、检索工具方便实用。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2007年以来移交的档案基本上都能达到94分以上。

(三)结合实际,提前移交。在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有些单位将档案提前两年或一年移交,如发展改革委、侨办、测绘局、劳动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些单位在完成1980年以前档案移交的同时,还将所移交档案的年份向后延长,将1980年以后的档案也移交给中央档案馆,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全国工商联、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部)移交到1982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移交到198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求是杂志社、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动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移交到1988年;中联部、测绘局移交到1989年;文物局、工商总局移交到1990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移交到1992年;发展改革委、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移交到1993年;科技部科技成果档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保存的原第六机械工业部档案)移交到1999年;中直机关工委、纪念堂管理局、中办机要交通局移交到2000年。

(四)加强鉴定,确保安全。一些单位在档案整理移交过程中,重视档案的鉴定工作,专门成立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对移交的档案,特别是绝密档案,按照《保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特殊标注,并在档案移交说明中将档案重点说明(如侨办、测绘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使中央档案馆在利用工作中能与档案移交单位及时进行沟通与协商,既便于档案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又保证了档案信息的安全。

为保证档案整理移交质量,根据已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工作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在这里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要摸清家底,收集齐全。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使待移交档案齐全完整,是移交工作的前提。各单位在移交工作启动之初,应彻底了解本单位档案特别是应移交档案的数量、保管期限、整理状况,将各种载体(包括纸质、音像、照片、磁介质等)的档案及相关资料收集齐全。为保证全宗内档案的完整齐全,应将本机关各部门外借的档案全部收回。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别单位为了某种需要,把应当移交的档案抽出,有的甚至把本机关的档案原件交给了其他部门,人为地割裂了档案的完整性。这是《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都不许可的。

二是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为保证档案整理和移交工作顺利进行,共同做好这方面工作,各有关单位在拟移交档案开始整理前,请及时与中央档案馆联系,双方充分沟通,依据档案整理进馆标准和档案移交单位的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制定档案整理移交方案。我们将密切配合,随时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整理后的档案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整理质量。

三是全程监控,确保质量与安全。全程参与和严格管理,是确保档案整理移交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移交单位如能安排由本单位档案人员进行整理是最理想的,但如果因各种情况而由外单位人员参与整理或其他相关工作的,移交单位要指定本机关档案人员参加到档案整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控,保证整理质量,防止出现档案被毁及失泄密问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