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精选(九篇)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第1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关键词】牡丹江党史文化;价值功能;红色旅游;建议

牡丹江地方党史文化是中国革命时期抗战文化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牡丹江市市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在牡丹江留下了红色足迹,以革命先驱马骏烈士纪念馆、1926年牡丹江第一个党小组的诞生地――七里地村为代表的早期中国革命时期,以八女投江烈士、东宁要塞为代表的抗日战争时期,以杨子荣烈士纪念馆为代表的解放战争时期,以工作室为代表的时期等等。在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的今天,只有充分认识党史文化的价值功能,找准党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契合点,以有效途径将党史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才能促进红色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党史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价值功能

牡丹江旅游业旅游是以文化为支撑的。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牡丹江党史文化,是孕育红色旅游景区的肥沃土壤,红色旅游则是党史文化在旅游中的重现。

党史文化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导向功能。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如果离开了党史文化的指导,就会偏离方向,失去生命力。在党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之中,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价值。充分利用党史文化在理想信念上的导向作用,才能使红色旅游摆脱一般旅游的“俗套”,不落入唯利是图的“陷阱”,成为引导人们精神向往和追求的“圣地”。党史文化对红色旅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功能。根据目前现存的红色旅游资源来看,全市具有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遗存,且历史代表性和连续性较强,影响力较大,可以恢复做为实物展示在游人面前,以达到丰富生动教育效果。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看的是革命遗迹遗物,实质上是感悟革命遗迹、遗物背后所蕴含的红色人文精神。

党史文化对红色旅游寓教于乐的转化功能。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党史文化拥有恒久的魅力。在观光旅游中,可将庄重的话题和激越的情感,以富于时代感的方式近距离地让人们去体会、去感知,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追求崇高。因此,搞好党史文化建设,发掘其表现形式及其意义,要着重从主观审美角度来扩展其价值。

二、进一步发挥牡丹江党史文化优势,发展红色旅游事业的几点建议

推动牡丹江红色旅游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独特优势,必须适应时展要求,充分发挥党史文化的价值功能,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展现形式。牡丹江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突出特点――林海雪原(夏季林海、冬季雪原)、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剿匪事件和林海雪原文学影视作品的传播,林海雪原这个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种知名度将极大的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建议如下:

(一)依托现状,集中恢复一些剿匪斗争中的历史遗存。现有剿匪遗存分散,依托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七里地村,充分考虑游人身体条件和游览心理,避免长时间的单调运动和身体疲劳,将剿匪遗存集中恢复到七里地村至威虎山林场沿线,该线路适中(30km),且沟谷山峦众多,具有很好的恢复历史遗存环境。

(二)恢复与创造相结合。对于一些已有遗存的基础上,以尊重历史的原则进行恢复,保留其原真性;而没有遗存的,则可根据文学影视作品如《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进行发挥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达到丰富旅游活动、教育游人的目的,但要挂牌说明,避免以假乱真,混淆事实。

(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红色旅游应与其他旅游项目相结合,利用已开发的景区景点开展生态旅游,使游人在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充分饱览林海雪原自然古朴的山水风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创造游人参与性的项目。目前与之相同题材的景点,大多是参观游览,实物展示为主,新项目应加强游人的参与性,使游人即受到革命教育又可掌握一些其它技能本领,增加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和运动性。

(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项目投资建设力度。紧紧抓住“林海雪原”被国家列入全国十二条重点红色旅游线路这一契机,充分挖掘牡丹江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向上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的支持,制定适于红色旅游项目开发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引进大集团,全面开发建设海林市的红色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区的道路建设,修建七里地、威虎山主峰及杨子荣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区的给排水设施,完善景区电力及电讯设施,加快景区内住宿、餐饮设施的建设,把杨子荣烈士陵园和威虎山主峰景区打造成部级风景区。

(六)包装精品线路,深度开发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充分利用一部书《林海雪原》及一部戏《智取威虎山》的影响力,通过内联外引、多路并举、整合市场、形成市场促销合力,拉动旅游产业深入发展,设计一条以剿匪遗迹等红色旅游项目为主,结合绿色生态游、白色冰雪游、蓝色亲水游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国家、省、市媒体及省内外旅行社促销,开拓牡丹江市红色旅游客源市场,使林海雪原迅速成为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大的全国性旅游品牌。

(七)资源优势互补,打造红绿结合的强势旅游产业红色旅游是旅游业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特色经济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综合开发。具体就是以红色资源为引导,深入挖掘红绿资源,并且有效配置,培育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变成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将莲花湖风景区、中国雪乡风景区、小九寨景区及海浪河观光漂流带发展成以红色文脉为底蕴,以绿色生态环境为展现的红绿资源结合良好的新型旅游景区,将全市具有代表性的红色人文历史深厚、自然环境良好的村屯建设成回味红色经典,追寻先烈英迹,同时深具地方生态旅游特色的社会主义旅游新农村。

第2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关键词: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2006.2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第3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摘 要]本文对江西省体育产业和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整合和战略、构建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及产业融合的路径。通过构建江西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把江西省红色旅游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品牌,形成红色旅游和体育产业互动发展,把江西省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为江西省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体育产业;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90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落成,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体育和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尝试将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探索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把江西省红色旅游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品牌,把红色旅游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把江西省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对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1.1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在数量上增长很快,但质量上提高较慢;大部分体育旅游市场目前仍然属于高端消费,对内开放不够;体育旅游市场梯度发育的区域差异大,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60项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2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中,西部地区显然占有明显优势,以43项占了总计项目的50%。从各类体育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看,观光体育旅游和体育竞赛旅游市场属于成熟市场,体育度假休闲市场属于“起飞”市场,而拓展型体育旅游市场方显雏形,只能算是概念市场。

江西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共建有全民健身广场24个、田径跑道401条、健身房51个、室内乒乓球274套、篮板290余个,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随着江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西省体育产业整体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以体育为支柱,以体育场馆、零售店为经营,体育产品生产消费为先导的产业基本框架。但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体育产业在江西省的经济地位不明确;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均衡;体育产业单一,缺乏地方特色的融合等。

1.2 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5年,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济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提供了经济飞跃发展的新的方式方法。而红色旅游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战略机遇期,在经济新常态下,红色旅游的发展必然会引发新的发展方式、进入高速发展期。2015年,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88亿人次,同比增长11.24%,其中入境游客208.76万人次,国内游客1.8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0.33亿元,同比增长19.4%;红色旅游重点城市接待游客4.53亿人次,同比增长14.68%,其中,入境游客149.43万人次,国内游客4.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 869.81亿元,同比增长13%。

江西省作为我国革命起源地之一,素有“红色苏区”之称,拥有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安源;“八一起义”英雄之城――南昌等,在全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江西省作为红色旅游的发祥地,一直走在红色旅游业的前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强化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加快制定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江西省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提供支持。

江西省具有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精神,目前,江西红色旅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形势迅猛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不高,重复性建设严重;缺乏科学规划,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

2 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发展融合的路径研究

在市场融合的大环境下,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以何种路径进行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是关键。本文对江西省体育产业以及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以为江西省今后两大产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2.1 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研究现状

(1)对江西省体育产业以及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在梳理总结中发现国外的产业融合研究相比国内而言发展较早,且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远优于国内,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以案例分析为主,较少用量化的方式测评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关联程度,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

(2)在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本文分别分析了体育产业和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两者发展结合的动因、路径以及模式。而江西省红色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的路径有资源融合路径、技术融合路径、市场融合路径。江西省的产业融合模式以渗透性的模式为主,且该模式的发展已较为成熟,重组式融合模式初见成效,但仍需逐步成熟,延伸型产业融合则需要更多条件,同时需要整合资源,厚积而薄发,在关键时抓住机遇,在条件成熟之际适时发展延伸型融合模式。

江西省体育与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文献方法主要通过相关数据库搜集大量国内外,关于产业发展模型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了解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专家访谈法主要是通过与体育产业和红色旅游业学术领域的学者、专家进行交谈,走访旅游和体育相关的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目前江西省体育产业和红色旅游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访谈,听取各方意见,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提出促进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2.2 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关联度分析

江西省作为我国红色旅游的排头兵,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在2016年9月的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江西省多项体育旅游项目获评“两博会”奖项。其中,瑞金革命红区确立运动休闲旅游线路荣获“2016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第3名;庐山西海旅游名胜风景区、南昌湾里梅岭旅游风景区获评“2016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WTA江西女子网球公开赛、江西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全国农耕健身大赛@评“2016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赣州南康乒乓球体育旅游线路和崇义上堡乡客家梯田露营获评“2016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江西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明显,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江西省红色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类体育产业能带动旅游业大约0.1个百分点,体育产业对江西红色旅游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2.3 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模式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即单向渗透发展和双向交互式发展。单向渗透发展模式是指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单方面向对方进行融合渗透,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体育产业向旅游产业的渗透,主要是在体育产业的本体中融入旅游的功能,具体表现为竞赛表演的旅游开发、休闲健身的旅游开发、体育景观、训练基地、体育用品生产区域的观赏与体验的旅游开发。第二,旅游产业向体育产业的渗透,主要是在旅游产品中加入体育元素,具体表现为利用已有的自然地理风光作为开展体育赛事活动的场所及平台,利用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因素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环境,对大型民间节日中的体育因素进行挖掘。单向式发展模式虽然体现出了体育行业与红色旅游行业积极谋求融合发展的意愿,但单向渗透发展只是单方面体现了产业契合度,为单一产业发展提供了解决思路,该模式仅仅丰富了产业内涵,并没有改变产业的本质。

双向重组发展模式是将两个相密切相关联的产业通过重组,形成新的产业或服务,产生新事物,实现产业的创新。体育和旅游通过训练基地、会展等产业聚集以及特色项目等,双向重组融合发展形成了包括会展体育游、素质拓展基地和体育特色项目在内的新型产业。会展体育关注红色体育旅游的内容,其主要通过体育运动展现出红色精神和内涵,如参与互动的红色会展活动主要注重参与者革命精神的体验,以表演为主的会展活动主要突出体育表演艺术的展现。与节日有关的体育活动主要是对节日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比如国庆假日体育项目主要对民族和爱国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双向重组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全新江西体育红色旅游产业,通过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上进行改变方能促进和发展融合产业。产品设计方面不仅要注重体育红色旅游产品的广度和深度,还要考虑产业的流行性。市场营销需要体育红色旅游从业者打破行业壁垒,从政府、企业、景点等多方面入手,做到产品宣传、多管齐下。这样才能发挥出新型产业的特色优势,促进体育旅游全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2.4 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

对于体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应将两个产业进行相互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丰富产业内涵。具体的融合策略如下。

(1)以体育竞赛表演带动旅游开发:采用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推动江西省红色旅游业发展。赛事规划上应纳入红色旅游区域品牌整体建设,时间安排上应结合旅游旺季,赛事举办地点应设置在红色旅游区,且应设置红色旅游开发机构,把赛事宣传与红色旅游地区的宣传相结合,设立游客体验区、纪念品销售区等旅游功能区等,这些举措都是不错的开发形式。

(2)以体育景观带动红色旅游开发: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在2008年奥运会后一直保持很高的游客观赏率,从而带动了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在江西省众多的红色景区中建立有创新性、标志性的体育建筑,让其成为体育景观,以此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3)以地方特色文化促进旅游开发:在红色旅游景区,因为教育性作为景区的主流思想,游客去过一次就很难再次形成“二次游玩”,旅游景区缺乏对游客持续的吸引力,且在信息时代,游客之间可以通过新媒体或者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流,这严重影响了其他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感官,影响了游客的想法。因此,实现旅游景区多功能发展势在必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各地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体育文化更富盛名。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享誉国内外,每年的那达慕大会都会给内蒙古带去大量的游客,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江西省可以依托其少数民族以及各地的特色文化,结合红色旅游景区的实际,创办多种多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例如,可以结合婺源傩舞、南丰跳傩、南昌民俗婚礼等设立一些趣味性强的旅游项目,以此来促进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结 语

江西省体育产业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在多因素多支持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二者的发展想要实现范围最大、时效最长,不单单要依靠政府的外力推动,还需要市场调动内部动力,同时兼具旅游与体育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也将对产业的融合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给予有力的支持,使江西省体育产与红色旅游业间的融合更加全面、彻底,进一步丰富江西省的体育和红色旅游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高茂兴,周晓雷.江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特征评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3).

[2]沈建彬.国内外体育旅游开发的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

[3]杨燕红.关于“大井冈”红色文化旅游与体育旅游产业结合的对策研究[J].参花,2014(10).

[4]曾文,王逊.赣南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与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

[5]葛雪珍,兰剑,彭磊.论江西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8(12).

[6]宋薇.新媒体时代下江西红色旅游产业的改革方式[J].旅游纵览,2013(1).

[7]朱建军.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品牌,2015(9).

[8]王逊,张博,欧阳斌.江西省红色景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

[9]骆慧菊,李艳翎.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性开发的策略研究――以韶山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08(2).

[10]龚洪波,王惠,罗敏.红色体育旅游内涵界定[J].湖北体育科技,2015(5).

第4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关键词]红色文化;武乡;经济转型发展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进入转型期之时,红色文化不仅对大众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同时也成了旅游的重要资源。山西武乡作为全国重点革命老区,武乡的八路军太行精神是红色民族精神的代表。在国家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形成经济实力”的发展需求大背景下,武乡县利用红色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带动就业的增长,就业人数的增加也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在增加。这种商业模式提高了当地就业率,刺激了住房和交通的需求,改善了红色旅游交通状况。武乡红色旅游业的“红”“绿”统筹的共赢发展模式既促进了武乡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又将红色旅游文化与爱国主义、脱贫致富相结合,这种发展模式使红色旅游业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

总结武乡红色文化旅游先进理念与模式,并发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合理的意见,对于其他地区应用文化旅游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有重要意义。

1武乡红色文化旅游的特点分析

1.1年轻化参与式的理念

武乡八路军文化园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改传统的参观学习模式,融入各种创新理念。在形式上,另外增加了体验园、实景区、真人表演等元素,为的是让游客在实景体验活动中学习和感受八路军抗战时期的军区生活和抗日民族精神。这些新元素的融入,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游客们可以在此穿一身军装,打一场游击战,当一回真正的抗日英雄,这些都让游客更加由衷地感受到民族独立的激情,更加深刻的领悟抗日民族精神的内涵。

1.2红+绿的发展模式

武乡县奋力开创武乡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寻求新突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业经济循环化、第三产业规模化。这一发展模式突出一个“绿”字:特色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业园区,形成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循环化就是实现“黑色”到“绿色”的转变;第三产业规模化就是抓住国家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效益,让绿色产业引领百姓走上富裕之路。

武乡县紧紧抓住八路军抗战红色民族精神的优势,打响革命红色老区牌,让红色旅游拉动第三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八路军纪念馆为中心,打造八路军文化园;以板山、太行龙洞为中心,打造自然风景区园;以太行龙湖为中心,打造休闲度假后花园。并且全县上下大力营造八路军文化氛围,积极支持和配合八路军纪念馆申报AAAAA级景区。还专门成立八路军研究会,充分挖掘八路军文化,真正实现武乡县“红”“绿”共赢的发展模式。

2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发展模式单一,缺乏总体规划

武乡的红色旅游目前尚没有一个总体规划,红色旅游开发呈现出明显的各自为政现象。由于缺乏红色旅游产品一盘棋的思想,导致武乡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武乡红色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以展示、展览为主。由于这种旅游形式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导致游客在红色景区停留时间短,重游率很低,这直接影响了武乡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

目前,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依然停留在低层次、简单化的线路组合上,难以体现武乡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内涵,致使武乡红色旅游产品竞争乏力。

2.2旅游资源处于开发前期,资金存在短缺,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随着武乡县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的质量已经有所提升。但是,武乡县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全面优质旅游服务方面仍有欠缺,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旅游交通道路建设力度亟待加强;其次,武乡县的旅游接待设施严重滞后,经常会出现游客没有地方住的现象。因此,武乡县应当致力于建设针对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不同等级宾馆。由此看来,武乡县仍需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努力。

2.3专业人才缺乏,宣传手段滞后

武乡县现处于旅游业发展初期,需要大量旅游专业人才,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并通过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完善考核制度来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即便如此,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景区中层管理人才、宣传促销人员、规划人才仍十分缺乏。

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武乡旅游宣传方式也仍滞后不前。武乡县属于革命老区,多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高科技和网络运用方面明显滞后,宣传方式仍然使用传统方式,缺乏创新理念与方式。

2.4地域格局存在局限性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与地域格局息息相关的产业。武乡县加快红色景区景点的建设,并且根据本地地域情况积极引导当地煤矿对接旅游开发,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的边远山区,距主要客源地较远,游客进出比较困难。加之山西旅游交通的不畅,加大了山西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进出难度,严重制约着当地红色旅游的开发。

2.5内部管理和整合开发存在不足

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增强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的最佳途径。武乡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尚不到位,导致武乡红色旅游产品的近邻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武乡红色旅游开发更多专注的是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的组合。同质旅游资源的组合使得旅途单调乏味,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也日渐衰弱。由于武乡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地方特有旅游资源的融入,红色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难以相互带动,红色旅游发展显得势单力薄,市场竞争乏力。

3对策思考与相关建议

3.1还原历史,创新红色文化互动体验新模式

红色文化旅游是一个很宽泛的产业体系。尽管传统的观光旅游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节假日休闲、会展、运动、商务、、游乐、娱乐、修学、培训、探险、创意产业、康体疗养、房地产、餐饮、现代农业等,都已经在红色旅游的大结构中形成共生。因此,多产业的综合,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

首先,武乡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记,面对国内红色文化旅游体验方式的同质化趋势严重的问题,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要区别于其他红色旅游景点,应深入发掘其独特性,运用文化体验情景再现模式,在创新与创意中追求文化旅游开发的差异化,通过特色打造,提升竞争力。其次,紧扣历史时代的鲜明主题是文化体验旅游的第一步。武乡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突破传统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融教育与娱乐为一体,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模式创新,抓住消费者市场,对旅游项目进行创新设计,开发“红色教育+素质拓跋+真人游击+影视拍摄”等相结合的文化体验新模式,让游客可以亲身融入实景,将历史画面呈现在消费者眼前,更能从头脑中、情绪上增强历史的责任感。最后,一般的文化旅游资源都存在分散性分布特征,一个文化资源在相邻的地方都有,或者在每个地方只具有一个或几个侧面特色,没有整体性。因此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采取主题化、集约化的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实现红色风情立体化的全面客户体验。

3.2依据市场,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体系

拓展武乡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渠道,必须借助信息网络媒体,有针对性的改变宣传观念,设计宣传口号,开发主题旅游月,推出优惠政策,举办体验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开发多种宣传途径,扩大红色文化旅游的影响度,打造武乡红色品牌。

红色文化资源宣传途径必须与市场群体相结合。武乡红色文化旅游在发挥其旅游观光的作用时,还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其面向的市场群体有各机关单位的群体培训、大学生、省内游客、省外游客等,必须针对不同市场群体,改变宣传理念,开发适合各种群体的宣传途径。针对市场,要形成立体化的宣传体系,结合不同部门和不同省份,开发不同渠道的宣传途径。红色文化旅游是很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要特别注意针对高校市场,设计符合高校特点的宣传途径,如联手高校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地、邀请高校师生参观、邀请高校专家讲解武乡抗战历史、联合当地党史研究室,出版武乡抗战史、学生暑期旅游优惠、和学生实践研究建立资助合作等,都可以极大拓展高校市场的影响面。

3.3产业联动,提升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深开发的软实力

优质红色资源的深入开发,除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外,还必须注重虚拟体验系统开发,注重历史场景的深度体验。这就要求摒弃传统的陈列式展示形式,打造以游客为本的文化展演体验模式,寻求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文化展示从博物馆中走出来、活起来,向互动、开放的动态形式转变。这一形式的转变不但要求高素质的培训人员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全区域的社区群众的力量,更涉及区域内产业服务的联动体系。

一是强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联动产业相融合。山西武乡有着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特殊地理环境孕育的抗日战争为主的“八路军文化”,既有血性、刚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生活化的一面;既有在战场上顽强不屈、英勇杀敌的一方面,也有在生活、工作中积极创造、富有亲和力的一面。在完整展示红色文化的历史特征的同时,必须与产业开发相融合。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既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看到经济的带动效应和品牌打造,更要注重与之相关联的人才、融资、技术、体制、环境等相关系统内环节。

二是推进红色文化创新与人才引进、培养相促进。红色旅游人才培训和管理涉及不同岗位的服务人员,必须针对不同岗位人才,建立分级培训体系;政府部门需要根据需求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任务;通过统筹相关政府部门、社会资源,各方联动实施培训,完善“逐地举办、区域联动,推动发展”的培训模式推进红色文化创新与人才引进、培养相结合,提升武乡红色景区深开发的“软支撑”。

三是注重红色“软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品牌结合。整合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将其注入企业经济品牌中,使得该品牌相关产品能够在较高的起点上获得更高知晓度和信任度,即红色经济品牌打造。首先,注重红色经济品牌打造。发挥红色文化作为“政治品牌”所带来的影响力,开发相对应和诠释红色文化品牌的产品。其次,注重红色经济品牌对经济的影响。企业产品与红色品牌相结合,创造出“商标”的影响力,其知名度必然会大幅提升,加之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市场会逐渐延伸,赢得消费者信任,经济效益会不断增加。最后,红色品牌会给地域企业注入发展活力。红色文化资源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带动区域内旅游、交通、餐饮、住宿、服饰等产业发展,形成旅游观光为核心的产业链组合。

参考文献:

第5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关键词 江西省;红色旅游;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理性思考

作者简介 邹利江(1964-),男,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江西宜春 336000)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而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则是以特定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文化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将这两种资源融合开发,在红色旅游中注入体育文化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创新内容。

一、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色土地。全省16座名山,座座风光旖旎,文化底蕴厚实,也几乎都与红色紧密相连:井冈山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第一山”;庐山是国共合作的一座桥梁;三清山是红十军常驻地和活动地;龟峰是弋(阳)横(峰)暴动举行地;武功山是红军长征后留守人员打游击的战场;大余的梅岭是元帅历险地……等等。这一个个红色经典的称号与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已化作一颗颗与日月同辉的星辰,在红色中国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中,奏响雄浑激越的华彩乐章。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红色旅游产业,江西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的总体目标。在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上,将按“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两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来布局,即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饶为基点,以南昌、赣州为集散中心,以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等六条精品线路为骨架;同时,打造一批品牌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通过科学规划、充分挖掘、有序开展,大力挖掘整理纪念地、标志物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使红色旅游既有历史感。又贴近生活,融教育和修身养性于一体,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二、江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江西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河流发达,湖泊众多,省境有赣江纵横,东源贡水出武夷山,西源章水出大庾岭,于赣江市汇合后,曲折北流,纵贯全省,主流在星子县蛟塘东人鄱阳湖,全长758公里,流域面积达8.16万平方公里。除有充盈的水域资源外,江西大部分地区群山逶迤,峰峦叠嶂,山林覆盖面广。随着江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自然旅游资源、信息资源的不断融合,使江西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后花园”。

(一)丰富的自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

受自然地理风貌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江西山水风光明媚、风景如画,自然体育旅游资源优势突出。江西拥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功山等10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庐山和三清山先后作为文亿遗产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明月山、梅关、岩泉、云碧峰、三百山、峰山、清凉山、九岭山、五指峰、三爪仑、枫树山、瑶里、九连山、上清等36处国家森林公园;江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为该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天然的体育旅游资源。

(二)深厚的人文体育旅游基础

江西历史发展渊源甚早。春秋战国时代,大部分先属越,后属楚。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无数文人骚客的才情,也留下了众多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瑰宝,如九江龙舟竞渡,高安板凳龙,永新盾牌舞,丰城岳家狮、南丰舞傩、赣南硬门拳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演绎了众多流传千古的历史传说、也为本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与素材。

三、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开发的可能

(一)首先,体育旅游可以搭乘红色旅游的列车来发展自己。“红色旅游”不仅是旅游业的发展,是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新的增长点,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旅游可以借助这“红色旅游潮”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红色旅游可以借助体育旅游来壮大自己。红色旅游是新兴的一类旅游形式,还处于一个发展壮大阶段,所以有必要完善自己。但是单靠自身的发展使自己成长起来较慢,如果依靠和体育旅游联合发展,就能使自身迅速做大做强。

(二)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都归属大旅游的范畴,二者有着许多关联因素。红色旅游如果要强调趣味性和参与性,避免单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说教,就有必要吸取借鉴体育旅游的某些特征,整合资源,发挥两种旅游资源优势,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通过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具体策划出当年革命前辈工作、战斗、生活和劳动的场景,让游客通过身体动作亲身去感受,如“重走长征路”、“重上井冈山”、“打游击战”、“烈士跳崖”等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真正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潜移默化效果,既可扩大产品外延,避免产品单调,又可与游客互动,活跃气氛,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将体育旅游与红色旅游两种资源融合性开发,可避免产品内容及形式的单调,让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亲临其境,体验革命前辈的艰辛与困苦,使旅游者思想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理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还能增强体质。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二者之间应该以红色旅游为主轴,带动体育旅游的产品开发;以体育旅游产品为后盾,推动红色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和成熟。

四、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性开发的理性思考

(一)提炼理念

江西红色旅游的使命是传承红色文化,围绕“做

大做强旅游经济,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江西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到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的转变”,注重与体育等其他文化资源结合的战略而开展的各种经营活动,是构成江西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理念的出发点和行为原动力。江西红色、体育旅游的经营思想是适应市场环境、游客需求的经营活动的观念、态度和思想,它直接影响到对外的经营姿态和服务态度,要破除传统的“政府、行业本位”,建立“游客――行业――政府”三位一体连动,寻找出满足游客真正需求的观念。

(二)整合资源

江西要对全省的红色资源和体育文化等资源进行盘点、勘查,整体规划,整合优势,做到全省一盘棋。要以革命历史、红色人脉、自然美景、民俗体育文化为链,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旅游为依托,借鉴体育旅游的某些手段,融体育旅游特性于红色旅游之中,让其旅游活动更具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打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扩展客源和消费层,使江西红色旅游和体育旅游融合性开发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精神、文化、健身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推动江西省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三)提升形象

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全部体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体验,更包括精神的体验。如何把瑰丽壮观、斑斓绚烂的红色文化资源与体育旅游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面向市场、经久不衰的精品力作,转化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正确的思路是树立江西红色、体育旅游形象。将红色旅游与体育体验式旅游结合,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要对革命文化、军事文化、战争文化进行深层挖掘,形成鲜明特色。红色旅游的战争题材是和平时代旅游者的兴奋点之一,应利用战争遗迹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竞赛等体育项目,提高游客的兴趣。许多红色旅游的战争遗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经典战役都在同一地点发生,胜败存亡,大相径庭,全面演绎这些历史的场景,对历史事件的展示更加丰满生动,必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四)拓展市场

不断拓展江西红色、体育旅游市场空间,这不但包括在已有的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而且包括率先去开拓新的市场,打开新的消费空间。“产业竞争力的强与弱,归根结底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没有市场的需求,也就无所谓竞争力。需求既是竞争力提高的结果,也是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前提。由于红色旅游与体育特殊性,它是以红色文化、体育文化为载体,不仅涉及到文化领域,还关联着政治、经济领域,所以在转变对红色、体育旅游传统观念认识的基础上,要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在调研和分析市场时需从宏观层面的国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中观层面的江西红色、体育文化的底蕴、资源、现状;微观层面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动机、消费水平、需求三方面展开。

(五)造势促销

要借助国家政府力量和各种契机,加强宣传促销力度,造大声势,扩大影响。对青少年要加强民族意识,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推进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等的全面发展,积极培育各种大型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爱好者协会,为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性开发培养众多的市场消费及参与群体。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性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健身、娱乐等多重意义的一项新创举,因此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性开发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众多这一优势,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旅游人才。同时,对于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历史、文化、地理、经济、体育旅游知识的中、短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以满足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融合性开发的需求。

第6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关键词:赣南红色旅游;活性生态链;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13 年度项目“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机遇下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资助成果.课题编号:SH1307.

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如何结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赣南旅游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旅游产业中,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刚劲,并且迅速形成一股新生代旅游热潮。红色旅游其实就是一种把红色的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主题形式。

1 赣南红色旅游资源

赣南曾经是中国革命时期斗争的主战场,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地 的革命旧址还有纪念设施、红色民谣、红色的故事传说凝聚出赣南特有的红色文化精神风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仅瑞金一处的革命旧址就多达180多处,有像石 城阻击战等战场遗迹,还有像上犹营前烈士陵园等,这些广泛分布在赣南各地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是赣南红色旅游文化延续传承的重要载体。

2 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的内涵

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作为宗旨,为提高资源基本生产率和 社会资源利用效益,对两种以上产业的链接进行设计(或改造)并开创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系统的系统创新活动。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着眼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 的和谐,着眼于如何通过对有限资源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链是“循环经济”理论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3 赣南的红色旅游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地方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带动性强,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 高,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典型的绿色产业,是一项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红色旅游市场日渐开阔,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 行业共同发展,是很多省市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

3.1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的优势分析

(1)、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已经初具品牌优势

瑞金“红色故都”作为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较高,宁都、兴国、于都、会昌等县也是赣南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基本上可以组合形成赣州—于都—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

(2)、赣南红色旅游资源具备极好的交通市场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看,赣南是个边界城市,与粤闽湘交界,连接多省,与广州、深圳、珠海、厦门、南昌、长沙、武汉等大城市形成“五小时都市圈”,具有2亿人口的国内旅游客源地市场。

(3)、赣南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赣南古文化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优势

赣南是客家文化发展的摇篮,有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历史遗产。赣南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老山水历史文化名城,依山傍水,非常有利于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古色旅游完美结合。

3.2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的劣势分析

(1)、赣南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强,旅游规划滞后、促销手段不足

长期以来,赣南用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资金有限,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健全,旅游产业及相应的附属产业相对落后,对现有红色旅游资源缺乏科学规划。

(2)、赣南红色旅游人气指数相对比较低

通过对南昌、延安、井冈山、韶山、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关注度数量调查显示,赣南红色旅游的人气指数有着较大差距。从赣南旅游部门也得到相应证实,目前游客客源主要以南线闽粤地区为主,也有北线省市游客,但旅游总体收入偏低。

(3)、管理体制不完善,旅游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赣南红色旅游还存在着多头管理、多级管理的现象。以山体为主的属林业部门管理; 以水系为主的属水利部门管理;而文物类和博物馆、纪念馆类属文化部门管理;烈士陵园类又属民政部门管理。总体看来是大家重视,共同参与,实际上互相牵扯, 给资源整合、促销组织、平时管理带来诸多难处。

3.3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

(1)、有利的政策、经济市场环境

2012年6月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开发赣南红色旅游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随着赣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赣南对外吸引资本投资得到迅速发展,必将为赣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旅游产业升级提供可能。

(2)、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建设赣南红色旅游产业数字化平台提供了机遇。

通过建设和完善赣南红色旅游产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电子信息服务,对红色旅游的展示、红色歌谣的传唱、盛事节气介绍、管理服务的完善都提供了良好机遇

3.4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

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许多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2)、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

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呈现出不稳定发展态势。

4 建立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可以紧密围绕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这一形象定位,将红色旅游发展作为突破口全面跨越发展。

4.1 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建立起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就应采 取具体措施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整合成一项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模式。既注重红色旅游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又要注意与生态 资源的结合,更要注意发展旅游的附属产业,使旅游资源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近、相得益彰的产业活性生态链发展格局。

4.2 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赣南各红色旅游景点间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区域协调、配合工作,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各自为政、争抢项目、自成体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精心打造赣南红色旅游品牌,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延伸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4.3 打造协调可持续发展活性生态链

加大力度开发真正体现中央苏区革命精神和特色的旅游商品,实现经济效益,努力使赣南红色旅游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

5 结论

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有利的人文和政治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一条立足于产业发展活性生态链的赣南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完善体制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一个管理有序、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 游产业,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和谐工程,从而更进一步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丽刚.《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分析及开发策略》 [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3]姚卿善《浅论赣南老区红色旅游的品牌建设》[J] 商场现代化2009.13.

第7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一、相关概念

(一)红色旅游文化概念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文化衍生品概念

由某种或某一类别的文化衍生或延伸出来的产品,即为文化衍生品,它主要是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来体现文化衍生物的特征。

二、信阳市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开发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缺乏重视

市政府相关部门或行业机构对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理解缺乏认识,尚未树立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概念,缺乏完善和健全的理论体系指导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更没有制定出一套翔实的设计方案来促进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

(二)产品定位不明确,缺乏合理性

该市的红色旅游产品类型缺乏多样性,同质化、同类化现象较为严重,像像章、名人像章,来自武汉、义乌等地的奇石、玉石、弹弓等普通工艺品在其他景区也是随处可见。这些商品无论是在设计理念、材质、包装、特色等方面来看,缺乏设计感、美感、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并且做工粗糙、工艺水平差,多是机械化生产,没有手工艺的味道,严重扰乱了红色旅游产品的销售,拉低了景区品味和档次。

(三)产品缺少红色文化内涵

旅游景点销售的产品没有体现当地的红色文化内涵,缺乏地方特色,没能很好地结合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事迹、人物等来设计,缺乏感染力,无法体现特殊的红色精神,造成消费者缺乏购买欲望。

(四)缺乏专业性生产企业、创新技术,研发意识不足

该市目前没有专门从事红色旅游衍生品开发和设计的企业,只有几家工艺品生产公司,且大部分产品与红色文化无关,企业对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不够,设计与创新研发意识淡薄、能力不足。

三、信阳市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开发与设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

“民族的即世界的”,通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本土化特点和民族化风格融入到红色文化衍生品中,才有利于形成别具一格的高端化、品牌化产品。这样做既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做到物美价廉,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但能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也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起着宣传和保护作用,有益于开拓国内、国际化市场。

(二)提高衍生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多元文化的运用

企业首先应该打破格局、提升眼界,确保有专业的人员利用高科技提高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其次,进行多样化的研发,同时注入多元文化和艺术内涵,这样会给红色文化衍生品带来附加的价值,使之更受欢迎。再次,政府可以搭建红色文创产品征集大赛平台,吸纳众人之创意,进一步提升该市红色文化衍生品的档次和品味。

(三)提高设计水准

企业应除了有计划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从事设计研发或者衍生品改良外,也可与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地方院校合作,成立相关的设计部门,共同研发红色文化衍生品,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

(四)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相关设计人员要理清思路、迎合市场需求、分清产品的主次,以便按照严格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来生产、销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红色衍生品的个人定制化生产和销售网络化趋势出现,生产企业应该加强与电商合作,专设红色旅游文化衍生品网络销售平台。

(五)衍生品的开发应多样化、等级化

第8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关键词:红色旅游整合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红色旅游日益受到青睐。红色旅游是以我国现代革命史迹为主要资源,将现代革命史迹所在区域作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把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一方面红色旅游方兴未艾,要构建产业化格局;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又要克服各种困难,满足多方面需要,打造旅游特色精品。二者之间迫切需要一种可行的“桥梁”进行承接。“整合”概念的产生恰逢其时,呼之欲出。

关于整合的功能

从旅游角度分析,整合功能是一种最重要的功能,它是实现旅游目标的手段。它存在于旅游研究、开发和发展的全过程当中。一般来说,整合功能就是一种媒介功能、一种优化功能、一种组合功能、一种保障功能,而其本质上,则是一种创新、一种旅游理念、行为和产业的创新。而这些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作为媒介功能,整合反映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利益趋同性。它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游客对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的满足连接起来,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筛选、主题的挖掘、产品的设计、景点的开发,来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作为优化功能,整合反映了同类事物内部之间重要性、代表性、基础性、全局性、关联性的差异,在比较与优胜劣汰中,它能够达到红色旅游实现途径的最有效选择,达到红色旅游目标的最佳定位、达到红色旅游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组合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的同质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共同的主题下,相近内容、相临地域的、同样具有典型开发价值的红色资源可以成为同一类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组合和开发应用的基础。

作为保障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如果说,红色旅游是一个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社会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那么,它可以确保红色旅游出精品、出品牌、出效益。

关于整合的目标

整合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宏观的统筹性、选择的多样性、数量的广博性、地域的宽泛性、效益的综合性、形象的鲜明性。

整合规划

红色旅游规划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龙头。整合规划,就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行分级规划,分级负责,分步组织实施,着力打造重点红色旅游区、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使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整合领导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能独特、系统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地方较多,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整合资源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及相关资源极其丰富。从红色资源内部来说,不仅仅要整合物质资源,还要整合精神资源、文化资源;不仅要对本地资源进行整合,还要推进所有红色景区的资源整合。从红色资源外部来说,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整合相关资源。

整合区域

发展红色旅游面对两个课题:一是如何在贫困落后、交通不便、分属于不同行政单位管辖的革命老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更好地发展老区经济。二是在2004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规定,相同主题的重大项目,原则上全国只建设一个的前提下,如何跨越若干行政区进行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

实践证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共同的发展思路应当是:进一步扫除影响旅游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省市多方跨域协调,跨区合作,打造“红色旅游链”,携手共创整体“红色”旅游品牌,走红色区域旅游联合之路,共同做大区域旅游蛋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共同发展。

整合效益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将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将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整合形象

红色旅游必须确立主题,树立形象。主题形象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所积累、遗存下来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精髓和依据。突出旅游主题形象,能够反映自身特色,推动宣传促销,实现红色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

关于整合的任务

当前,整合红色旅游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整合”的角度,建设“五大工程”,即精品工程、配套工程、保护工程、宣传工程、产业工程。首先,在精品工程建设上,要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造“经典景区”入手,重点推出“精品线路”,着力培育“重点旅游区”,形成从全国到省和地级市的红色旅游发展的大网络和大格局。

在配套工程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综合改造现有各类配套基础设施,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使其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色旅游配套需求。

在保护工程建设上,一要做好抢救工作。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和整理。二要做好保护性开发工作。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遗址、文献、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

在宣传工程建设上,主要是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四大媒体,合力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产业工程建设上,要根据红色旅游的特点和要求,在景区的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转变观念,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经营。

关于整合的实施

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就是从五个层面上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宏观控制。首先,进行全国的总体规划编制。其次,进行区域性规划编制。再次,进行地区规划编制。省及省辖市要按照《纲要》确定的原则,制定富于本地特色的红色旅游规划。第四,进行保护规划编制。避免因计划不周造成建设性、利用性破坏。第五,做好专业规划衔接工作。特别注意协调好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文物保护等规划的衔接。

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就是有组织计划、积极主动、持续不断、富有成效地推进红色旅游的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着眼和服务于全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动红色旅游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要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坚持重点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革命文物保护和经营,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在对红色旅游进行宣传报道、系列推广活动的精心组织、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推介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组织得力、参与广泛、效果显著的推广体系。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就是实行统筹协调,形成综合优势,通过各级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各具特色的区域、线路和复合性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一要对遗迹、文物等革命史迹按照旅游发展规律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和旅游景点、线路和景区的重组;二要以井冈山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为核心,对在精神内涵上与之具有共性的革命精神进行归类、提炼和升华。三要把资源保护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整合相关旅游资源。突出抓好红色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整合,形成红绿(生态旅游)结合、红黄(文物文化旅游)结合、红俗(民俗旅游)、红蓝(海滨旅游)结合,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突出抓好景观展示与文化传播、旅游休闲与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

整合旅游要素资源。要完善旅游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项目,把旅游景点、旅游购物、旅行社及所有旅游要素整合起来,把红色旅游产业链做宽、做长、做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产业。

区域联合

区域联合,就是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第一,树立系统观念。把全国看成一个大系统,每个革命根据地所在区域为分支。统筹兼顾不同层级的区域旅游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区域内、区域间必须加强营销上的联合、宣传上的合作、旅游营销人员培训上的交流、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实现集聚效应。第二,必须成片连带发展。第三,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条块分割。

效益多盈

红色旅游的发展,将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事业。为此,要努力实现极大的政治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文化效益。

塑造整体品牌

塑造整体品牌,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确立主题概念。二是联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三是共护共享红色旅游主题品牌。严格控制相同题材和内容的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庸俗化和过度商业化。同时,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红色旅游的安全、质量、秩序和效益,防止以红色旅游的名义从事损害红色旅游形象的活动,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004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国内要闻版发表的《“红色旅游”激人奋起》

2.2004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文章

第9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范文

发展不应以快为目的,而应以长久持续为标准,尤其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吕梁革命老区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多山的丘陵地区,干旱少雨。雨水少不适合水稻的种植,丘陵地带不宜于小麦的种植,但这一气候和地形适宜小杂粮的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兴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168平方公里,居山西省各县(市、区)之首。兴县共有耕地118万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22万亩、谷子15万亩、大豆23万亩、豆类(绿豆、红小豆等)31万亩、马铃薯15万亩、其它杂粮5万亩,油料27.7万亩,瓜菜2.3万亩。全县共有规模养殖户1500余户,牛存栏2.73万头,羊存栏25.25万只,猪存栏3.65万头,鸡存栏36.61万只。在生态改良中发展有机农牧业。吕梁革命老区应把生态畜牧业和农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只有生态环境优良,畜牧农土产品才是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产生经济效益。在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不能再让农牧产品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出现,而应提倡优质优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价格,让生产优质产品者获得优厚的经济报酬,提高农民的收入。自然生长的绿色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都有价值优势,兴县自养羊价格在当地为一斤30-50元、土鸡蛋每斤10-15元,但因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在城市消费市场看不到。一面是城市消费者对绿色农牧产品的期待,一面是当地产品不能有效进入市场。兴县政府应有所作为,推介兴县有机农牧产品品牌,以绿色原产地保证产品质量、固化品牌,建立农牧产品直销通道,以优质优价打开省内外市场。兴县种植作物品种丰富,有玉米、谷子、大豆、豆类(绿豆、红小豆等)、马铃薯、油料、大粒葵花、软米、柏籽羊肉、油枣、乌枣、虎头土豆。兴县还盛产冬花、大黄、甘草、鞭杆黄芪、柴胡等中药材,药力强劲,品质上乘,在国内外市场上颇负盛名,很受用户的青睐。兴县部分乡镇还产龙骨,品种有五花龙骨、土龙骨、青龙齿、白龙齿等,品质优良。我们应加大对这些农产品和中药材的宣传和推介力度,走出县域,走向全省,打开外面的市场。优化养殖,形成羊、鸡为主的养殖加工业格局。在继续优化养殖的基础上,注重培植引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对农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让良好生态环境的革命老区,以有机农牧产品原产地,成为山西人的优质农牧产品基地,让良好的生态和优质农牧产品为老区人民带来优厚的经济收益。

二、在优化生态中以大旅游理念开发吕梁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开发是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据全国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6.7亿人,在纪念场馆免费开放的前提下,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667.5亿元。红色旅游带动了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的收入。比如当年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井冈山小井村、琼崖革命根据地所在的琼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红色资源迈上了小康之路。迈进小康之路的红色景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生态环境好,都可以称为“天然氧吧”。优良的自然环境是发展红色旅游、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吕梁革命老区应以大旅游的理念规划红色旅游。

河北省提出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值得借鉴。其搭建了“以红为主,七彩共赢”的大旅游格局,以西柏坡为中心,对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和提升。纪念馆免费开放,观众急剧增加,为大西柏坡旅游带来难得机遇,整合以西柏坡为龙头的西部太行山生态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的设计、宣传和推介,加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力度,注重将旅游产业与民俗文化、动漫创意、农特产品加工和生态农业相嫁接,培育环保型、融智型、体验型等新兴业态,以红色文化旅游带动生态休闲度假游,经济收益实现单纯门票收入转向多元综合收益,壮大旅游产业整体实力,把大西柏坡做成了红色文化工程和惠民工程。吕梁在战争年代涌现出贺昌、刘胡兰等杰出代表,吕梁山曾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县是晋绥边区(解放区)首府所在地,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门户,、关向应、林枫、李井泉、续范亭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达十余年之久。1948年,、、任弼时等率中央领导机关和军委总部东渡黄河,于3月25日到达蔡家崖,同志在此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兴县成为享誉中外的一片红色土地。

就像用“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作为山西旅游宣传口号,是宣传山西省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吕梁也应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打造旅游宣传口号“红色吕梁绿色清凉游”。吕梁山区山川秀丽,古泗水与黄河、运河交夺其间。吕梁山由北而南包括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在做旅游开发时,要整合水利、林业、建设等部门,做好整体绿化生态建设,让吕梁的山青水秀引得游客流连忘返。要根据旅游开发需要和现有财力进行集中开发,把吕梁现有的点串连起来,重点打造交城县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故居———汾阳县的刘胡兰纪念园———方山县的北武当山、“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故居———兴县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宁武县芦芽山旅游线,集中展示吕梁山区的红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科学编排景区内旅游线路,做好“红色吕梁绿色清凉游”项目。在开发红色历史和文化时,打造吕梁英雄传情景剧,同时合理引导景区农家休闲园、度假村建设,因地制宜策划开发自然风景或特色农业观光游、红色文物历史游、晋绥民俗风情游等红色主题旅游产品。

重视红色旅游商品开发,促进红色旅游商品多样化。实施红色旅游业开发带动战略,要在开发独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红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上下大力气,抓住红色旅游中购的环节,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一要重视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红色旅游商品研发机构或者聘请一流的红色旅游商品设计单位和专家,深度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底蕴,设计开发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商品。如可围绕廉吏于成龙、《吕梁英雄传》、、刘胡兰、“四八”烈士、晋绥革命文化等主题采取面向社会有奖征集设计作品的方式,创新红色旅游商品开发思路。文化部门还可通过聘请名人专家围绕其红色历史著书立说,使其红色书籍成为特色旅游商品。二是加大相关延伸购物。现有的交城骏枣,汾阳汾酒、核桃,兴县罗峪口大红枣、蔡家崖小杂粮、清泉醋等已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可以将这些企业建成集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景点式购物中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