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1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道德 大学教育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想教育、道德观教育,以及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大学教育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大学对学生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在专业方面学有所长,在就业中有相对优势。这种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重视对大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以自己所学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和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学德育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和制约大学德育的内容、性质和发展水平。大学德育应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每个从业人员都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和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才会秩序井然,各行各业才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后备建设者和生力军,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只有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能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学识和才智服务于社会、奉献于人民。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过程中,培养正确的职业观、服务思想、质量意识、职业责任感、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可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事业的发展。

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凝聚人心、提高素质、促进事业发展的巨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事业活动带来的效应是双重的,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智慧和才能,另一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鼠目寸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十分重要。

3.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个人职业道德理想的实现。

自我塑造,是实现职业理想的一个重要部分,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固然要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一般来说,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大。个人的条件、能力、意志、志向及主观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职业理想的实现水平。同时,职业理想的实现,也要凭借职业生活这一舞台,职业活动是人们奉献社会和个人谋生的根本途径,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加强职业道德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对人生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有正确的、进步的,也有错误的、落后的。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进步的人生观,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地内化职业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着手。

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改造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如果一个人连一件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小事都做不到,那么就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无从谈起。

3.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我们要学习他们对社会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第2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方法

现阶段大学教育的关注重点在专业知识上,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是特别重视,由于没有了解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造成大学生在融入社会后没有认真刻苦的职业态度,以至于不能够很好的融入社会。其中大学生毕业的普遍现象是自我认识不强,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区别与社会中的其他人,有时会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傲慢心理,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在参与工作当中,很难与其它同事配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针对这两方面问题,在学生还未毕业前,应当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基本培养工作,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更好的融入社会。

1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1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立足社会。现今的社会,是多方面人才汇集的社会,每一个领域的人才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聚集,竞争激烈只有各方面都出众的人才能够长久的立足社会。其中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基本职业道德观念的体现,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是否具有职业道德素质是决定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促进社会各项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民的安全感有一个良好保证,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有助于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

1.3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固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技能,但能否尽职尽责关键在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可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自觉钻研业务改革创新、提高效率、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2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2.1 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实地履行岗位责任,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人们把这种道德现象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敬业精神。从业人员不会天生就爱岗敬业,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总要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满意到满意,从不热爱到热爱,最后达到将自己的身心融人到职业活动中献身本职的境界的过程。

2.2 诚实守信、平等竞争。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遵守诺言。平等竞争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在市场面前一律平等,即面对同等的条件,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处于同一个竞争起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趋激烈,无论是从业人员自身,还是他所服务的部门,面对竞争,他们的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而且要符合职业道德,否则就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就会导致市场活动的无序性,造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混乱.危害性极大。

2.3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所谓顾全大局是指从业者在处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部门内部领导之间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应有全局观念,切忌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单位、部门和地区的正当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协作是指从业人员之间以及单位之闻,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下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活动。

2.4 注重效益、奉献社会。注重效益是指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地利用劳动时间,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奉献社会,指的是在人具有奉献意识和奉献能力的条件下,当社会需要的时候,自愿将自己的体力、智力、财力甚至生命,奉献给社会的行为。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最终要体现在其劳动成果上。

3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3.1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职业道德重要性。这就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应当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树立一定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优点,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及时通过周围人的指导、发现,并随时进行自省工作。同样职业道德素质,来自于周围人的发现和引导,如果不能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周围人知道和批评,就会造成自身素质的缺失,从而向一个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经常地自我反省这有助于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

3.2 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学生自身应当对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有一定的认识。首先从思想上,大学生应对今后的职业有一定的规划,对今后的职业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充分认识自身,掌握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摆正心态充实自己,以一个谦逊、认真、学习的态度应对今后的职业生活。在日常的小事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提升道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主要以说教为主,讲解教材内容方式空洞乏味,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容易让学生感觉脱离社会现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抵触情绪。转变旧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自己身处强大的道德社会当中,把道德教育培养融入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环境当中,在不知不觉中,以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能身体力行,对于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学校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修养实践活动。学校对于学生是否优秀的考评,可以适当加入职业道德修养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某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根据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演讲赛、辩论赛等各种形式,和大家一起探讨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道德活动氛围,以氛围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结束语

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及融入,有助于社会发展和整体经济提升。只有同时拥有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针对当代大学对于自我认知不足,想从领导阶层做起,高人一等、歧视基层工作的工作态度,在校期间学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打造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氛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登辉.浅议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J].高等理科教育,2001.

[2]邓长青,李斌成,王燕.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建华.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第3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59-01

当今社会,职业道德建设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任,以培养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因此,职业道德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实践党中央关于提高高职教育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其职业道德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课题。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所需人才应是具备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文化知识薄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和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思进取,觉得在高职读书没什么前途,对自己今后就业悲观。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学习、提高技能;勇于竞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诚服务、文明生产;讲求质量、注重信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等。不同职业会有不同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但以上基本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是各种职业道德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因此各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鉴定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魂”的高技能人才。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道德行为是大学生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这也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良好的职业道德会给公司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会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需要,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教育内容。

1.注重规范日常管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规范日常管理抓起,从一言一行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应严格日常管理,注重养成教育。一是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二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管理中,从新生入学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尤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通过组织新生参观专业教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的优势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2.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良好品质行为

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个人的品德修养方面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内省”。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没有体验过生活,不理解生活,所以,也享受不了生活的乐趣。我们就是要通过职业生活实践,让他们来认识到职业,了解职业生活对从业者职业道德的要求,找出自己的行为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差距,进行省察检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内省”要让学生善于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要让学生敢于面对敢于自我批评和检讨;更要让学生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同时为学生寻找学习的榜样,各行各业的职业标兵以及表现突出的人物。通过宣传这些人的事迹,让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应向先进人物学习,激励和鞭策学生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做到“慎独”,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激烈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凭借自己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而出类拔萃,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注重开展校园活动,拓展综合职业素质

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特殊的、重要的载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推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应通过主题班会、文艺活动、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职场情景模拟等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深化学生职业道德认识,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促进职业道德的内化。同时,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价活动,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化增加积极的内、外压力,提高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还要重视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入,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企业文化对员工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优秀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深层次的认识,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加深对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4.注重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优秀职业技能

一个从业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他所拥有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信念才有用武之地。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而知识和技能是要靠日复一日的钻研和训练才能取得的。对不同专业类的学生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有所不同。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应进行“忠于科学、热爱专业;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积极竞争”的良好从业品质教育。对商务类专业学生,主要应进行“热情服务、文明待客;买卖公平、以义取利;诚实守信、维护商誉;精通业务、繁荣市场”的良好从业品质教育。对珠宝类专业学生,要进行“爱岗敬业、维护形象;优化服务”的良好的从业品质教育。

5.注重社会实践载体,强化职业道德素质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学生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根本途径。离开社会实践,既无法深刻领会职业素质的内涵,也无法将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造福人民、贡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中有意识地了解职业,熟悉职业、体验职业。培养对职业的正义感、热爱感、义务感和良心感。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走产学融合的办学思路,为各个专业安排了相应的实践企业。经常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锻炼,培养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我们还注重在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中,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事一定岗位的工作,让其在实践中独挡一面,以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职业道德习惯。与实习单位员工同等要求,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通过习惯养成而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渗透到思想意识中去,进而转化为爱岗敬业、精业勤业的实际行动。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规范运用到实践中,落实到职业道德行为中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以及高职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认真、科学地对待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只有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积极探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才能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明安,刘民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J].高等职业教育2000(3) .

[2]罗晓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第4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培养;教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40-02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所谓“德”:指的是人的品行,人格;是一个人通过所受的教育而后天形成思想“道德”观念,观念支配人的信念,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缺德,缺德者比无才更可怕。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教育事业主力军和教师的后备力量的高等院校的师范生,除了对师范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教育才能之外,加强培养他们必须具备的良好的师德素质不容忽视。

一、加强培养师范生师德的意义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教育不仅仅能够有传授知识的能力,更是被视为道德的净土,把教师视为社会道德教育的楷模,对教师这门职业提出了优于常人的道德要求,寄予了高于社会的道德厚望。所以师范学校的师德教育承担着塑造师范生为师之德的重任,加强建设师范生的师德取向对自身和未来的教育对象产生以下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及深刻的意义。

(一)加强培养师范生师德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师队伍道德素质和教师自身职业素养

近年来,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成为教师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师范生需要明确自身在成为一名正式教师之前应充分认识到教师事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意义,提高全民素质的希望在教育,而加强教育建设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灵魂所在。因此,加强师德培养是提高师范生自身素质的需要。

(二)加强培养师范生师德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中学生的心智正在成长阶段,需要正确的道德引导才能走向正轨,教师如果缺乏应有的师德,对学生产生凌辱、歧视等诸多偏激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逐渐失去社会对学校教师的认可与信任。

(三)加强培养师范生师德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工程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就是要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加强对师范生道德风范的培养在未来任职后会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体现,也会对社会道德认知和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二、当今师范生师德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师范生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师范生在课堂上的亲身实践及投身到中学作为实习教师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针对教师专业学术和应用水平有更好的提升,这对师范生素质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校师范专业教育现状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尤其是师德教育问题仍需受到重点关注和解决。

(一)学校对师范生师德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高校中师范专业院校的实践创新教育、素质拓展教育还没有实现全面普及,仍存在一些院校相关专业的授课知识和教育理念相对传统落后,对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非常滞后。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也相对落后,以根深蒂固的长期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未来的教师,很少联系当今中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拓展创新。以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师范生对师德的重视程度,减弱了学生对成为一名具有合格的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的思想认知和准备。

(二)社会对师范生师德培养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社会出现的补课热,出现的在职教师对中学生打骂侮辱的视频,甚至接二连三出现的教师猥亵、强奸学生案件等很多不良风气的形成严重影响了教师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受到来自社会的很多谩骂和失望。这样的不良教师风气会对有些师范生对教师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使得他们放弃对未来成为教师的憧憬。此外,教师招聘考试多是考虑专业知识授课能力,常常忽略了师德素质的考验,也有很多教师招聘程序中出现的收礼送礼就能解决问题的不良风气误导了师范生的求职心理,认为只需要把专业知识学好而全然不顾师德素质的教育。

(三)师范生自身对师德培养的忽视

通过以上学校、社会的影响,在师范生心中对养成良好师德的观念已经减弱,他们在成为师范生之前自身对师德的意识相对薄弱,而且每个师范生的思想觉悟不同,所以在学习期间缺少对未来教师职业应有的热情和态度。也有些师范生因为自身性格因素,自我情绪的控制力较差,并认为严厉教学会“镇压”住中学生以免受到欺负,等等很多的个人因素掺杂到教师的职业的个人信念中来,这样的认知也会忽视接受师德的教育。

三、加强师范生师德培养的主要路径

根据以上师范生师德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说明在教育领域中在有序培养师德优质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会受外界和师范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对师德培养的忽视,这就需要加强对师范生师德的培养,本文针对缓解和改善师德问题给予了以下有效路径加以解决。

(一)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加强师范生师德的培养

1.改善教风,做到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教育者,言语具有说服力,是受教育者的模范导师,师范专业的教师经验丰富,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作为师范生的专业指导,除了自身起到示范的角色,也要进行合理的言传身教,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对师德教育的讲授,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也应做到职业道德素质表率作用,由此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学习并提升他们自身的师德素质与行为。

2.抓好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师范生师德的坚实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机会多给予学生,加强学风建设,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增设师范生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参与对师德的学术探讨活动中来,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考风、诚信教育等方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使得学生通过对师德自主的学习重视,培养自身的师德素质。

(二)减少社会不良之风,为师范生师德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加强在职教师师德的培养,增加社会对教师信任

当今新闻、报纸等媒体频频报道教师对中学生造成的不良补课和伤害行为,这突出了教师职业中出现的师德缺失的丑恶现象,要减少社会对师范生师德培养的不良影响,应该从源头入手,加强在职教师的师德的定期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最前线做好未来准教师的榜样,减少由于少数无师德的教师不良行为的影响而造成人们对教师的不信任。

2.加强社会的文明文化建设,宣传优秀教师的道德素质榜样

文化是一个国家强国的软实力,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整体的文化综合实力和道德素质,有利于营造一个师范生师德培养的社会环境。通过宣传优秀的道德素质榜样如近期媒体一直播放的最美教师以及寻找最美的支教教师等等诸如此类的宣传应该让师范生多多了解,通过这些平凡而又优秀的教师身上学到应有教师道德素质,不仅如此,也应该通过学生对社会中有职业道德的各个职业角色的优秀者们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提升师范生自身素养,培养师德自我塑造能力

1.提升师范生自身素养

“解铃还须系铃人”,师德素养的形成除了外在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培养和影响,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师范生自身对师德的认知,学生自身应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而自己将要成为人民教师队伍中的成员,自己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祖国希望的使命。在学校学习期间培养自我的人格、道德等多方面素养。通过自我认知,摒弃外界不良职业道德的影响,运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提升自我内在素质。

2.培养师德自我塑造能力

师范生应该具有自我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力,坚持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的观念牢记在心,运用到实践,真正的做到身体力

,把师德素质看作是自身为准教师的另一种能力的体现。师范生除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外,也应该多参加社团、学术探讨、微格教学等诸多集体活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提升锻炼自己的机会。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师德的能力不在一朝一暮,需要知识和实践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改变,自己就会逐渐具备了师德,为以后培育自己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师范生更将成为塑造中学生美好未来的工程师,而作为“工程师”不仅需要熟练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具备优质的职业道德这一精神支柱,所以加强培养师范生师德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侯贵宝.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重建[j].教育与职业,2005,(11).

[2]朱广兵,杨茹.师德自我建构的困境与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第5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一、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特征,其专业性与人才培养目标都需要与社会工作岗位进行有效对接。高职生毕业后能否有效就业,不仅要看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看其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职业道德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整个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育人价值。

另外,强化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现在,高职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不高,确实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使高职生不仅能够掌握精湛的技术,而且具备了成为一名真正职业人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1.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责任意识

在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需要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员工有了责任意识,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和约束自我不正当行为的力量。

责任意识是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证,是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内容。因此,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认识到对于符合自身职业道德要求的情感是正确的情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情感、欲念或者冲动是不正确的情感,是需要克制的,并教育学生自觉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自觉抵制不良情感,克制不良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加强高职生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从事的行业也不相同,不同的行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同的。在传统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是统一的,与学生的职业需要联系不紧密,涉及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也不多,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需要怎样的职业道德。

要强化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要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行业需要,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如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教师就要联系其行业需要,加强意志力教育、公平教育、拼搏教育、团队教育等;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加强保密教育和高尚情操的教育等。

第6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当代职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型教育,除了基本的学历教育外,还有社区公民教育、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等。21世纪后,职业教育进行了改革,由教授单一定向化、以“制器”为原则的技能教育转变为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以“育人”为原则的一种综合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当代职业教育,首先,要保证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专门化的知识与技能,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其次,要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尤其是职业道德健康发展;再次,要使受教育者习得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能力,综合运用、随时转换多种不同的技术。

二、高职学生德育现状及德育教师素质现状

1.高职学生德育现状

就读高职的学生大多都是由于高考失利迫于无奈才去职校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好,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好大学,让他们觉得自己前途未知,所以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除此之外,他们选择职业院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就业有保证。许多学生都认为,职校是专门传授专业技能的,他们只要学好了专业课,就可以找到工作,而对于那种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德育课自然就是采取忽视、应付的态度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个人职业道德对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错误地认为只要学习专业技能就足够了。

2.高职德育教师素质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地加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教师的在面对形形的诱惑时,首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教师工作中,也就是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从事教师工作前提和基础。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理论学习活动,但大部分学习活动并未取得相应的效果,并未提升教师的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尤其是自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教师的待遇也有高有低。一些教师逐渐把学校的教学工作当做“副业”,成天忙于在一些培训机构兼职赚钱,并未在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上下功夫,德育教师也是如此。长此以往,他们根本没有经历和时间钻研业务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更别说有充足的时间多关心了解学生的近况。因此,学校对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仍不可放松,尤其是德育教师,他们不仅要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社会公德,而且还应该具备比一般专业教师更高的道德水平,成为一般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榜样。

3.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不少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职院校升格而来,由此中职院校的老师不一定具备良好的高职老师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素质。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它不是任何教师都能胜任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要向教师汲取文化的养料。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是教学的必要保证,是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因此,德育教师的选拔就必须确认其专业素质。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都不高,归其原因,就是学校在选拔德育教师上与一般教师没什么两样。有的学校为了节约资金甚至让一些教授其他专业技能课的老师代班上德育课。这样挑选出来的德育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式地上课,他们并不了解德育课的核心和重点,也不知道怎么样运用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因此,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一项紧急的任务,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既不利于学校的的教学教育工作,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三、高职德育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对于教师就像是一面镜子,教师可以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身的优缺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如实的反映到“镜子”上,他们的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明日言行的写照。因此,高职德育教师的素质会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

1.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德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学生的个人品德,作为学生学习的首要榜样,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拥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教师必定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将他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向自己的老师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身心全面发展的前提,而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不利于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其面对今后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德育教师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榜样的作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教师的政治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学生良好个人品德的塑造师的德育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一名优秀的高职德育教师,必须以其科学的政治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党领导人民的信念,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思想,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四、提高德育教师素质的途径

新时期,高职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广大德育教师更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修养,完善自己专业素质,多向德育教育行业的榜样学习。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德育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德育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德育教师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抵制住各种不良诱惑,才能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转变学生错误的生活、学习态度。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7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最终必然要依赖于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的培养,依赖于严格的法纪观念和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确立。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必须抓好几个相互关联的基础性工作环节。

第一、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与支柱,大学生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冷静、妥善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事业。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学校全部德育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努力发挥“两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抓好师德与教风建设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学校必须以师德和教风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一支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勤奋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并以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来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

第三、规范管理,强化教育,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高等职业院校一般建校时间较短,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校风基础,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做事不认真,敬业、精业、开拓、奋斗的精神不强。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规范教育入手,首先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和健全学生学籍的管理办法及公共场所的管理办法,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度管理教学及校内各方面的秩序,奖优罚劣,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是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努力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推动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入学教育中,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端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为重点,组织学生学习好学籍管理,校规校纪和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等规定,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珍惜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保证团结、奉献、向上、勤业、敬业的精神逐步成为学生思想的主流。

第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加大投入,美化、绿化校园,逐步形成优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同时,发动和组织学生开展“文明达标”活动,设置文明监督岗,开展文明达标的检查评比,强化规范管理,促进自我管理,推动校园文明环境建设的进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工具在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鞭鞑歪风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使学生在文明创建活动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根据学制短,职业技能教育要求高、任务重、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的现实,从文化底蕴薄、学生素质不高和工科为主兼顾多学科发展的实际出发,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只能采用课内必修课、第二课堂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而认真抓好理论与实践两个教育环节,则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职业道德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职业道德》教育课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毕业生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职业道德教育课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准备条件,提供必要前提。

第8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1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高职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1 这是适应国际社会人才评价标准变化的客观要求

当今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知识的作用,在知识的背后还有人的品行。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在经历了“智力取向”、“能力取向”阶段后,已向“品行取向”的阶段发展。这一根本性变化反映出了21世纪品行、能力、智力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其中品行是核心,能力是支撑,智力是基础。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非常注重学生的品行,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适应世界潮流,顺应社会变化,准确把握社会人才的需求趋势,深刻认识人才品行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1.2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职业伦理精神作支撑。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是一种竞争力,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水平最终要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形象,转化为其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业道德良好的行业、企业,其社会绩效往往更好。因此,高职教育应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和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养成忠于职守,敬业乐业;业务精深,优质服务;协同合作,遵纪守法;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道德品质。

1.3 这是高职教育全面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包含了能力和态度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也强调:“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因此,高职教育在坚持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强调人格本位,全面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1.4 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在人才市场上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表明,社会对于求职者软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软实力,是指诸如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办事能力等,是一个人应对各种社会关系、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相对于技术能力,其职业特征不明显,但是却以无形的内在素养显示着一个人应对社会的能力,能够作用于一生,因此也被称为关键能力。从表面上看,软实力表现为一个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但支撑行为的深层因素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文化修养。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软实力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其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培养职业意识,增强职业素质,提高软实力,以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

2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立业先要守德。高职学生虽然各有不同的专业方向,走上社会将从事各种不同行业的工作,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协作精神的教育。

2.1 敬业精神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从业人员的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往往通过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具体地表现出来,是否敬业成其首要表现。敬业精神是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国力强盛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建立良好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是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重要综合素质之一。但是,当前一些高职学生,在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上,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敬业精神缺失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稳定发展,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迫切需要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其次要立足现实,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引导学生变就业竞争压力为敬业乐业动力,珍惜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再次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总之,在职业活动中,充满热情是敬业的前提,追求完美是敬业的关键,讲求奉献是敬业的根本,这应成为高职学生追求的职业道德境界。

2.2 诚信精神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人才,高职学生的诚信素养如何,对各行各业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道德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发展的迅速、竞争的激烈、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行为。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都会对高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对诚信问题认识存在偏差,诚信信念迷茫。诚信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诚重在主观的修养和要求,具有真实和不自欺的特点;信重在客观的要求与反映,不欺诈和守诺言是基本要求。诚于内,信于外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全方位开展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再次要坚持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诚信是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它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他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教育学生讲诚信,培养诚信意识,重在教育学生把对诚信的追求内化为坚定的信念,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职业道德修养。

2.3 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强调指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一是会做人,二是会做事,三是善于合作,会与人共事等。现代社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和细密化,技术和产品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彼此协调、互相配合、合作完成,因此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协作精神受到普遍关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倡导协作精神,要求从业者具有集体协作、团结协作、精诚协作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协作精神,才能富于责任感,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乐于、勇于、善于协作,才是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教育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必须强调对学生进行协作精神的教育与培养。教育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共处、合作,学会理解与沟通,学会利他与宽容,学会协调解决矛盾,培养乐于协作的精神,树立勇于协作的理念,锻炼善于协作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3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高职学习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通过高职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准备阶段。如何更好地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3.1 强化理论学习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良好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学习科学理论和道德知识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要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思想基础。高职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品质高尚。其次要大力开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主要对高职学生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五个方面基本规范的教育。再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渗透于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要求,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将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习惯。

3.2 重视社会实践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

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中的亲历、观察、体验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的实践、实习环节,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训练。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训练和职业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也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大,为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将职业道德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变道德他律为自律,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自觉践行职业道德。

3.3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企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功能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高职院校在创建富于特色、底蕴深厚、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过程中,应拓展视野,关注企业文化,重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和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特别是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组成部分的企业伦理,对企业和个人均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以及辐射功能。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把先进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荣誉、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职业纪律等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升华,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4 进行自我教育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目的是让学生将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职业道德素质,并养成职业行为习惯,这是一个从外部强化到内在自觉,再由内修到外化的过程,道德活动的主体是个人,锻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离不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要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更容易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觉的行动。在校园舆论宣传上,引导学生从先进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为社会献爱心,为师生义务服务等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充分认识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从事高职教育和管理者的责任,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是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11

[2] .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2005,11

第9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提高高校教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还需要承担提高全民素质、引领与传承社会精神文化、传播知识等使命。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关乎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十分有必要。②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知识与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明确职业道德观

高等教育要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就要积极创新,变革传统育人观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立身,明确职业道德观,树立开拓创新与勇于奉献的价值理念,成为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创造者,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另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校教师应该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利义统一观,做到以德立身,以身作则,言行统一,用自身高尚的人格来影响与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努力学习道德理论

要想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加强教师的道德认知教育,要求其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了解并融合现代化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从而有效控制与支配自身的情感、意识、思想,然后将其外化于个体的行为来作用于社会。高校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时,须注重教育部门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其中教育部门的组织学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计划性,能够克服自学中的不利因素;个人自学则不受时空的限制,机动性与灵活性相对较强,但是会受自控能力差和理想觉悟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高校必须要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教育的奖惩、考核、分配和人事等制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能够恪守师德,有效约束与激励教师的行为,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如在考核评价方面采取公开、公正与务实的考核评价方式,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分配制度方面做到“不劳不得,优劳多得,多劳多得”;在人事方面可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实现优秀教师留得住与进得来的优惠政策。

4.强化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作为一种自觉性的精神力量,教育法律意识贯穿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而教育法律思想体系虽然在教育法律意识中具有主导作用,但是其不能自发形成,需要有意识进行培养。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需要从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与道德意识等方面出发,加强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正确处理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积累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想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明确职业道德观,努力学习道德理论,强化教育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尊重知识和教师,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随着教师个人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将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