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感恩教育下小学生良好品格塑造探析

感恩教育下小学生良好品格塑造探析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德育应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学校教育本真,把感恩教育、道德教育从理性抽象化、虚无说教化的泥潭中拔出来,让感恩意识培养、感恩行为养成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小学德育感恩教育良好品格

感恩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今社会,感恩意识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逐渐消失。究其原因,如今家长均较宠爱溺爱孩子,不注重对孩子的思想引导与道德培养,致使很多孩子自我意识浓厚、感恩意识淡薄;加上囿于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和班队活动课都被主科占用,德育课程的教学与德育活动的开展极不正常,学生在校时缺乏正确道德观引导,致使学生责任心缺失、集体意识淡薄。小学生正处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德育教师打开一双善于捕捉现象、及时发现本质的眼睛,用心思考教育,并巧用生活素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实施爱与感恩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温情的感恩行为。

一、德育课程与生活巧妙链接,培养感恩意识

道德与法治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课程实施中,需要教师深人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并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或主题,融人鲜活生活案例,丰富教材内容,提升学生品格。

1.融入鮮活生活案例,营造感恩氛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融入鲜活的生活案例,营造温暖的感恩氛围,让学生的心灵深受感染与熏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链接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开展演讲、朗诵、讨论等活动。课堂教学还可以把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会用行动践行感恩,如写感恩卡、唱感恩歌等。特别是读、送感恩卡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懂得爱需要表达更需要回报。教师应充分利用“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等中的德育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德育教学有效性。比如笔者曾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结合本区全国道德模范方敬先生的先进事迹进行教学,人物的感人故事唤醒了学生对美德的向往,人物的榜样行为引导着学生前行,有效构建了学生的良好品行,让学生获益匪浅。

2.融入传统美德教育,注重文化传承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让我们继往开来、不断进取。教师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应注重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融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中华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汲取精华。例如,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提炼出“感恩品格”主题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感恩亲人、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关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感恩意识,践行感恩行为。又如,可以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提炼“善良品格”教育主题,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学校、班级、同学、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从而营造积极向上、情味浓郁的感恩氛围,让爱无处不在、让善良与感恩常驻学生心田。

3.注重课后拓展延伸,促进知行合一

德育教师应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应把课堂学习拓展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例如,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包含四课内容:《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X干点家务活》。其中“学会自己整理、干点家务”等都是报答父母、感恩父母的具体行为。教学中,笔者利用故事讲述、视频直观感受、分析辩论、情景模拟、情感熏陶、儿歌升华总结等途径让学生受到感恩父母的熏陶,并指导学生做一个表格,每日记录自己在家表现情况,直至让行为变成一种习惯和品质,让感恩意识培养、感恩行为养成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德育活动与生活无缝对接,注重德育实践

学校德育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环境,从学校教育圈扩大到社会生活圈,把学生活动纳入社会体验之中,在实际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1.提升校内感恩活动实效感恩教育是校园德育工作的应有内涵,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感恩”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校园德育具有丰富的实践样态,可以是庄严的国旗下讲话、丰富的板报、多样的班级文化创设。学校还应着眼时空维度,进行全方位的感恩教育渗透和宣传,可以开展征文、一封家书、演讲比赛、出好一期黑板报、征集感恩格言等各种感恩活动。我们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这些活动,让感恩活动在校园蔚然成风。

2.促成校外感恩活动奏效

校外感恩活动,可以结合抗日爱国资源和清明扫墓等各种活动进行。可以引导学生祭拜“烈士陵园”,感恩逝去的先辈,从而使学生珍惜当下、感恩幸福;还可以举办“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调查”“尊老爱幼、回报社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社会;周末可以成立“关爱孤寡小组'开展身边的关爱活动,教育学生“以己度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这样引领学生感恩回馈社会,能够让同情、关爱与宽容流淌在学生血液中,使尊老爱幼成为新时尚和好习惯,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会感恩、立于行动,是少年儿童对社会的一种应然回报,更是少年儿童的应尽责任与义务。

3.达成社会实践活动长效

学校还应引导学生向社会上的道德楷模学习,鼓励学生向道德楷模靠拢,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肺炎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八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疫情前线,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李兰娟院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冲锋在前;还有无数主动请缨的白衣天使们及其他行业的人们都在为抗疫做出贡献……疫情期间,笔者坚持上德育主题网课,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时间或短或长,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新闻,鼓励学生向道德揩模学习,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达成德育社会实践活动长效化目标。

三、家庭养育与学校教育对接,督促行为养成

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建立,根基在于家庭、引导在于学校,家校应通力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对学生“培德塑行”的养成教育。

1.落实反馈,注重德育活动回访

教师应结合学校活动和庆祝节假日等德育实践活动,让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品格锤炼形成合力,并加强活动后的回访,帮助学生养成行为习惯。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等系列感恩活动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深人体会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还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感恩之心,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回访工作,通过回访了解学生的感恩行为是否得以落实。可见,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密切合作,有利于发现、肯定、巩固学生的感恩行为,提升学生向上向善的积极性与执行力。

2.文化润泽,注重家庭阅读浸润

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通过家庭阅读实现思想熏陶与文化润泽。因为读书可以明德,读书亦可正心,我们要坚信阅读的力量。同时,阅读可以实现“灵魂的转向”,帮助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让生命意识、社会责任、自我实现的种子深埋在学生心中,感恩教育自然也便水到渠成了。例如,通过家庭阅读,能够引领学生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家国情怀,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知遇承诺;阅读《中华美德故事》《论语》等书籍,可以引领学生汲取前人为人处世的高超智慧;阅读《三字经X弟子规》等书籍,能够让学生懂得如何立德、立身、立业,如何对自己负责、对社会尽责……现代公民教育告诉我们:懂得感恩,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立身处世的需要,更是社会公民应遵循的一种内在外显的道德规则,是现代社会应有的一种公民素质、责任意识,也是一种生命境界的最佳体现。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应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学校教育本真。生活处处皆教育,让我们密切联系生活,用心爱学生、用心做教育,将感恩教育从知到行真正落在实处;把感恩教育、道德教育从理性抽象化、虚无说教化的泥潭中拔出来。只有这样,方能形成道德教育、感恩教育的自然土壤、明净天空,儿童的“三观”教育便会在基础教育中自然生发、成长、开花、结果〇》

【参考文献】

[1]李隆汉?和谐社会亟须感恩教育[J]?人才开发,2005(11).

[2]黄俊.让孩子带着感恩之心成长——谈感恩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作者:董彩霞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贛马中心小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