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心理学潜意识精选(九篇)

心理学潜意识

第1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冯特,是公认的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奠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他的名著《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在这本书里,冯特提出,心理学是一门有明确研究对象、任务和实验方法的科学。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此举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就使得心理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被作为一门正式科学而进行研究。

至今,心理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心理学流派,如内容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皮亚杰学派、神经生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等等。心理学大师辈出,更是不在话下。其中,最受争议的当数弗洛伊德。他的精神分析学派一方面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另一方面却被有人认定为江湖骗术。而如今,他已经是公认的心理学大师。

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最表层的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潜意识则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原始冲动和本能多数不容于风俗、道德和法律,因而受到压抑,成为不被意识到的潜意识。

人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大仓库,包含着许多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各种欲望,在这其中,是最主要的。前意识则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前意识由那些不能立即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意识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前意识还扮演“警察”的作用,它鉴别那些与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阻止这些进入意识,而把它们压入潜意识当中,把意识和潜意识隔开。

曾经有研究者对人的潜意识进行调查,他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存在着很多千奇百怪的潜意识。例如,有女人不喜欢干梅子,因为干梅子皱褶的外表会让她们想起老年人的皮肤,在她们的潜意识里面,她们害怕自己变老。很多男人之所以抽烟,这是他们在延续孩童时代吮吸手指的习惯,如果更往前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吮吸母亲的回忆。有些女人会非常细心地蒸煮鸡蛋羹,因为在她们的潜意识里,觉得这象征着生育行为,这些看似毫无道理的想象,虽然没有什么可靠的科学依据,但是其中有微妙的联系,对人的心理却产生很大的影响。

刚才所讲的,都是个体潜意识的例子。在心理学大师荣格看来,集体潜意识是一种更基本的潜意识。他认为,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的第二层,它是潜意识的表层部分,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幻等,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人类的活动方式和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没在意识中出现过,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得来的。集体潜意识主要组成部分是原型,即一种本原的模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使一个人的行动在一定的情况下与人类祖先的行动相似。

第2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摘要潜意识因素在艺术创作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并质疑弗洛伊德关于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于性的压抑以及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用于解释艺术创作现象的观点,认为艺术家的潜意识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是长期思考后的意识积淀,潜意识自动溢出是灵感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潜意识因素 艺术创作 灵感现象 创造意识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一 辩析弗洛伊德和荣格有关潜意识与艺术之间关系的观点

20世纪以来,在对艺术创造过程中潜意识溢出现象的研究方面,西方现代哲学论著在谈到一些艺术现象时多有涉及,像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认为生命冲动、意志绵延、创造的进化等不能凭科学和理智,而只能通过直觉来认识,而直觉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体验”,即人的潜意识。此外,符号论美学、格式塔美学以及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等都论述到潜意识对艺术的影响。

在潜意识与艺术的关系方面研究领域里,真正有影响的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奠定了潜意识研究的基础,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精神分析理论均有其深远的影响。荣格则偏重于分析心理学的研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虽然没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那样闻名,但就其对人类“心灵意识”的探讨方面来说,分析心理学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显然都超过了精神分析学。虽然两者都含有玄学的成份,但分析心理学似乎又多了一点神秘的色彩。

在潜意识作用于艺术创造方面的研究上,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在于审美过程的动力因素,其观点是,一切心理活动都受潜意识的支配,而艺术是潜意识的象征表现。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性受到压抑的本能冲动,是“情感的垃圾箱”,是自我要“征服的对象”,认为审美经验的源泉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其理论着重研究审美心理的深层结构。弗洛伊德认为“性”深藏于意识之下,所以“性”是艺术创造的动力,“性”是潜意识的原始基础等等。将艺术作品创造的动机归结为由“性”所致的观点是偏颇的,不可否认潜意识里包含有“性”的因素,一些艺术作品里也有明显表现“性”的内容或画面隐含着“性”的指向,但是把复杂的潜意识单纯归结于一种因素,将人性贬低到与动物同性,弗洛伊德有关艺术创造动力的理论难免有一点牵强附会。

荣格在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的基础上加上了集体无意识。他认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家常常会受到一种积淀在潜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经验即“集体无意识”的影响。“集体无意识”的观点是荣格在1922年《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一文中提出的。所谓集体无意识,他认为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无数相同的经验在某一社会成员心理上的意识沉淀。而其之所以能世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荣格轻视弗洛伊德的论点,认为个体的无意识仅仅像一个婴儿一样浅薄,而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却可以将婴儿出生前所有人类的经验囊括。集体无意识有着极其强大的能量,并且在艺术家创作时发挥着重要的干预作用。荣格指出,审美经验和艺术创造取决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美感来源于艺术幻想,而幻想来源于集体无意识中的神话原型和意象,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某些陌生的东西,它们像是来自人类史前时代和原始经验,通过遗传存在于个人的潜意识的最深层。当审美对象能够唤醒、触发或符合了审美主体中深藏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始经验或意象时,即可得到持久的情感升华和审美感受。

艺术创造当然要吸取前人的经验,立足在全人类或某个地域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和发展,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淡化了艺术创作主体的后天因素,直接将它与人类共同的、由遗传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精神机能相联系,从而突出了艺术创造的“天才”概念,似乎将艺术创造能力的研究引向了神秘的玄学。荣格和弗洛伊德这两位前辈均忽视了作为创造主体的艺术家本人潜意识的积累过程,将潜意识神秘化也是他们学说的不尽完美之处。

二 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潜意识喷发源于经验的积淀

一般来说,艺术家在其作品创作过程中应保持一种思维清晰的状态,但也同时交织着理性与感性、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交融的状态,还会伴随出现一些超常态的心理状态,如模糊思维、神秘情绪、高峰体验等。而艺术家创造能力最高的时段则与潜意识喷发有关,艺术创作过程的潜意识被激发,往往会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它使得平时创作中倍感棘手的问题霎时迎刃而解,往往能有效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从而创造出新的境界。

中外美术史上艺术家在思维浑浊状态下而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例子不在少数,中国文人以酒助兴,借此开启潜意识来创作,产生了许许多多在大脑清醒状态下无法出现的世代流传的优秀佳作,特别体现在大写意绘画、狂草书法和诗词等艺术领域。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宣称:“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他着意在创作时将自己变成与正常状态不一样的、失去理智的状态,将受情感激发而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西班牙当代艺术大师塔皮埃斯则是这么描述他的创作过程的:“当时我自己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画,我只是身不由己随感觉而作画”。赫伯特・里德在研究毕加索时指出,画家晚年的绘画创作的某一特殊阶段,是凭借潜意识来构思形象的,画家在绘画时处于一种精神恍惚、如自我催眠般的状态,是被一种迷狂的情绪所控制。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在谈论自己的作品时,多次使用了“不知道”、“我什么也没想”、“自然而然”等带有神秘感的词汇,印证了在他绘画过程中大脑思维无法被主观意识控制的一面。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家波洛克、德库宁、戈尔基的作品都表现出创作过程中潜意识流露的痕迹。波洛克表示:“一旦我进入绘画,我意识不到我在画什么。只有在完成以后,我才明白我做了什么。”他的绘画作品是艺术家由情感所支配的行为的直接记录。

创作的欲望产生于艺术家渴望表达某种情感的心理动力,这种心理动力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1、外部因素激活内部因素,我们每天通过视觉、听觉等都要摄入大量的信息进入我们的表层意识,大脑将它认为的一些不重要的信息逐渐淘汰掉,而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存入潜意识库,潜意识库的库存量的多少决定于它提取的次数和质量。用中国的一句成语“厚积薄发”可以做最好的解释,它也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某个环境和场景使你“触景生情”,这个“情”便是来自潜意识,如果没有长期积累,“情”就不易被调动。二、内部因素因积累过量而自动溢出,长期的知识(综合性的、包括对某一方面问题的长期思考)积累,导致大脑潜意识库信息存储过量而在某个时间突然喷发,它不需要由外部场景激发,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喷发。它可以发生在与创作问题毫不相干的任何时间,可以在你吃饭时、睡觉时或是散步的时候。艺术家半夜睡觉时潜意识库突然迸发,灵感突现而迅速疯一样作画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科学家的发明都是在经过成千上百次的努力后而“不经意”成功的。在对潜意识的研究上我们也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灵感是主观意识长期而大量地积累在潜意识板块,并最终导致潜意识能量的迸发而形成的精神现象。灵感是一种突发性的精神现象,它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画家们都有着这样的感受,灵感来了,艺术创作便处在极好的状态,画面气韵生动、题材信手拈来,能无法而生法、能无道而生道。

陆机《文赋》云:“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朱光潜先生也总结了灵感现象的三个特征:其一是它突如其来,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其二是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思索而不能得到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希望它来时它偏不来,不希望它来时却蓦然出现;其三是“它是突如其去的。”朱光潜先生说的有关灵感突发的这三个特点,说明它是主体意识无法预期和控制的,同时灵感对于艺术家来说,只是灵光一现,稍纵即逝。清・郎廷槐在《师友诗传录》中谈论灵感:“古之名篇,如出水芙蓉,天然丽艳,不假雕饰,皆偶然得之。”又说:“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栝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所谓“灵感”即是潜意识的喷发现象,是创作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实践、思索探究之后,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力的精神现象。

中国科学家袁隆平指出:“灵感是知识、经验、追求、思索与智慧综合实践在一起而升华了的产物。”当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是紧张的、兴奋的,甚至可能陷入迷狂的境地。灵感爆发时,艺术家主体往往具有超常的创造力,这超常的创造力便是来自于积淀而成的潜意识。“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谈文》),平日功夫下的越深,有关艺术创造的潜意识因素积淀的越多,隐含超常的创造力的灵感现象就会频繁地出现。王羲之的“临池子书,池水皆黑”,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经验之谈,无不在提醒后人,艺术的创造力来源于勤奋的实践,而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潜意识喷发也源于经验的积淀。

三 激发潜在的创造意识

科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或演绎推理,而艺术创造需要形象思维与无中生有的想像力。我们的左脑通常被称为“语言脑”,它负责理性和逻辑的思考,可以用语言表达;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它的功能主要是形象思维,它通过图像进行思考。绘画创作往往强调进入状态,而状态与实践的时间有关,就创作的构思而言,酝酿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调动潜意识的过程。佛教里有“面壁”一说,有问题搞不懂就面对墙壁想,想通了叫“顿悟”,而出自于禅宗的“妙悟”更被中国的传统美学理论所吸纳、融化和发展,“妙悟”其实就是一种艺术直觉或一种直觉的心理机制,是经过不屈不饶的努力之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的象征。恰如弗洛伊德所强调的论点,无意识的板块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可以轻松地进入意识,而潜意识若要进入意识层则必须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艺术家在其艺术创作的生涯中莫不进行着实践与思考,当其经验积累到相当程度、潜意识库达到一定的饱和量的时候,“顿悟”、“妙悟”、“灵感”就会频繁出现,从而有利于艺术的创造。往往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的作品,灵气十足、气韵贯通,如天造之作。

潜意识在艺术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除了彻底丧失意识的病人以外,人的控制意识一直存在,当潜意识迸发时,意识退之;当潜意识阀关闭时,意识占主导。因此,无论是中国画的泼墨大写意还是西方的抽象绘画这些依赖于调动潜意识的艺术,有经验艺术家的审美意念在整幅作品的控制上都不会丧失其主观意识。在艺术创造领域,潜意识是意识的深层积淀,是实践经验的累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荣格认为的“艺术创作原动力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这样虚无缥缈的天才理论上。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连孔子都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见世上极少有生而知之的天才,灵感和创造性潜意识主要源于自身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创造性潜意识的迸发往往是主体勤奋努力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潜在意识内都存在着一股沉睡而蛰伏的活动力,相对于意识来说潜意识的能量极其巨大,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潜意识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对于艺术创造过程中潜意识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各样的艺术现象,特别是20世纪以后至当代的现代、后现代主义的绘画艺术样式,更有助于我们合理而节制地调动、激发和运用潜意识来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孙恺仁译:《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2] 赵宗金:《艺术的背后:荣格论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第3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我们要探讨的潜意识成功法则,并不是乞求天上掉下财富,掉下平和满足的心态,而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改善方法,一定意义上的“心想事成”,利用你的天生资源――潜意识,给自己创造一条成功者的道路。

ALAX刚刚跳槽两个月,正遇上新公司内部人事调动,原来颇为赏识她的上司走了,ALAX总觉得有着留洋背景的新上司对非名牌大学学历的她印象不佳,而自己与同事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她开始在心里埋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在MSN上聊天时,她说:“我还是照老样子干活,但总是觉得不对劲。在和客户谈判时,也老犯错误。或许我真的配不上这个公司的职务?”一段时间以后,她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槽糕,最后因为丢失了一个大客户而辞职又换了工作。

奇怪的是,换到一家相对较小公司的ALAX很快振作了精神,做出了业绩。一次和旧上司偶然相遇时,她从对方的言语中看到了真诚的赏识和对他状态不佳,离开公司的惋惜。

那么,是什么使得ALAX当初错误地选择辞职呢?尽管这其中可能存在着误会,但ALAX的潜意识起到了很大作用,她先是对环境做出了一个有误差的判断,然后在内心反复强调它,认定了一种不好的结果和不良的人际关系,最终影响了自己的行为。

在另一个案例中,女孩子VIVI则是积极潜意识的受益者,原先她总是被人说瘦得像白骨精,得了个“太平公主”的称号,而且牙齿微微有些向外突,怕被人说“丑人多作怪”的她因此从不敢注重打扮,总是觉得自己天生就是长得不好看的,连在PARTY上,她也总是躲在角落里。一次,在陪朋友去拍写真时,被化妆师说她的皮肤好,瘦瘦高高的和莫文蔚颇有几分相似,VIVI就开始经常照镜子,觉得自己绝食还不错。她想象自己也像莫文蔚那样因个性而变得美丽……一段时间后的同学聚会上,大家都说VIVI“女大十八变”了,连那些同班4年没说过几句话的男同学也纷纷主动前来问她现在的联络方式。现在,VIVI被人唤做“美女”,已经很心安理得,而且认识她的人也说她越来越漂亮了。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潜意识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潜意识是不休息的智囊团

奥地利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首先指出了潜意识的存在,之后,有很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个案和暗示实验等分析指出:左右我们的选择、判断以至于最后采取行动的,固然有理性思维(意识)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潜意识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本能”和“习惯思维”。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当你使用意识进行思维,你的习惯性思维就会渗入到你更深的意识层面,形成潜意识。

为什么要开发潜意识的巨大能量?因为你的身体需要睡眠,大脑需要休息,但潜意识却从来不休息,它一天24小时地工作着,而且在人的意识休息时,潜意识的活动是最频繁的。打个“冰山”的比方,我们的理性思维,即意识,只是暴露在水面的部分,而潜意识就是藏在水下更巨大和重要的部分,被很多人忽视了她的存在。如果能够正确利用这部分能量,自然能让你拥有更多的力量和驾御命运的智慧。

我们听过很多科学家在睡梦中得到启示,最后解决了长期思考未果的难题的故事。这些听起来像是八卦传奇的故事,用潜意识来分析就非常简单。因为他们长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他们睡眠时,潜意识就会从以往所有实践经验中,搜索那些有用的东西,包括平时会被意识忽略的细枝末节,而且潜意识会大胆想象,潜意识比我们能想象到达得更远。

如何把握潜意识的方向盘

潜意识的能量巨大,但它也有麻烦,像上述ALAX的例子中,潜意识就帮了她的倒忙。因为潜意识的形成是接受式的,它无法和你的思想争论,如果潜意识是个能量火药库的话,点燃它的还是意识这个导火索。另外,潜意识的工作原理是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因此,重复一种错误的、消极的意识,就会在你的潜意识里留下深深的槽沟。你的潜意识会将这些消极思想照单全收,并且无时无刻对你产生影响。很多人说的“心态左右一切”,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潜意识的方向盘就在你自己的手中,掌握了潜意识的工作特性,采取一些办法,总能让它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如果你想让事情总是朝积极的方面去发展,想出积极的办法来应付困境或者让自己找到更好的方向,那就多想一些“事情会越来越好”这样的念头,并且让自己的这种信念坚定,忠实的潜意识自然会跟随你的方向。

开发潜意识的4个步骤

潜意识人人都有,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利用潜意识创造出奇迹或者美好生活,有的却不能呢?可别把潜意识迷信化,正因为潜意识成功学的理论是科学的,所以它也遵循着一条客观规律,而不是凭借空想就能够得到一切。

正确利用潜意识,应该有4个步骤,那就是:“想象自己希望的东西”、“持续想象”、“坚信能够成功”和“付诸于行动”。就好像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丢三落四,工作效率也很低。他想象一种高效率的状态,想象有一天自己能够轻松麻利地把工作处理好,另外还能多出时间来娱乐休闲。他相信只要自己找到一种方法,就一定能做这些。久而久之,他果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随时使用效率手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到后来,他慢慢形成了一套工作规律,效率手册也派不上用场了。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两天内完成的,但是,变化和改善确实来到了。

善用潜意识的3种方法

潜意识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来阐述,似乎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其实,落到实践,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善用潜意识的范畴。

1 “我很好”

思维方式:积极暗示法

目标:确立自信

JOJO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副总经理,她的工作出色,人缘也很好,有一个5岁的女儿。只是她总在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丈夫感到歉疚。平时看电视、杂志什么的,看到丈夫因为妻子不够体贴出轨的故事,就会越发感怀。起先,她只是有点疑神疑鬼。终于,有一天,她抓到丈夫和一个女人在用聊天工具聊天,对方还给丈夫发照片,看上去年轻漂亮。知识女性的理性让她并没有大吵大闹,但从此她就开始看自己不顺眼,照照镜子,觉得韶华已经失去,以前对待员工很有耐心,现在想想对他们这么负责有什么用呢?

幸好JOJO在这个时候她想到她有个当心理医生的同学,同学告诉JOJO:种种不自信、不如人,其实都是JOJO潜意识接受了负面暗示导致的,尤其是在她本来就对夫妻关系间的信任不够坚定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电视、杂志中那些消极暗示的影响。而看到这个假想的“第三者”照片后,JOJO又对自己的形象、状态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自我暗示。这位同学建议JOJO排除这些消极的暗示,找出自己的优点,并每天对自己强调“我很好”、“我看上去还很年轻”、“我开始有成熟女性的美了”、“我很充实,因为我是一位独立的女性”、“我和丈夫的婚姻建立在相爱的基础上”等等。3个月后,丈夫忽然约JOJO到外面吃饭,而且还买了结婚8周年的礼物,看到着意打扮过的JOJO,他由衷地赞叹:还是老婆秀外慧中啊!

心理专家点评

受消极暗示的牵制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研究发现,女性的潜意识特别容易受暗示的影响。但是,意识是潜意识的“守门人”。我们对暗示敏感,也可以对暗示有所选择。你可以经常反思自己的消极心态是不是受到了什么不好的暗示导致的,然后选择不接受他们的影响。要经常表扬自己,并且真心诚意地赞赏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2、“事情应该是那样的”

思维方法:展开想象的翅膀

目标:确定蓝图

TINA按部就班读完了本科又读完了MBA,顺利地进入了一家跨国公司的市场推广部,按公司规定每天和员工一样打卡上班,作为一个新人所做的工作不轻也不重,公司也没有像先前别人所说的那样重视她的MBA学历,其实关于这个学历,TINA自己也不怎么在意,当初纯粹是听说本科毕业找工作也难,才继续读书的。百忙之中,她还谈了两场恋爱,一次是因为自己临时任务晃点了别人,给人落下高傲的印象而不了了之。另一次经人介绍见了一次面,对方竟然嫌她学历太高……总之,TINA觉得一切都糟糕透了。“生活难道就应该是这样的?”

TINA坐下来反思自己,原来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她其实一直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她的心里没有一张自己可以拥有的美好生活蓝图。一次因公出差的机会,TINA去了一趟马来西亚的邦恪岛,在短短2个白天和3个晚上,邦恪岛的蓝天和白云触动了她。回来之后,TINA把在邦恪岛的照片洗得大大的,摆在床头,每天睡觉前都要看一看。工作合约期满后,TINA婉言拒绝了公司的挽留辞职了。忙了半年多的时间,她在邦恪岛盘下一个咖啡馆,重新做了装修,当起了老板。徜徉在蓝天、白云、音乐和咖啡香气里,令TINA终于有了归属感。因为气氛营造得好,店里的生意也不错。虽然也有一些同学为她的选择感到可惜,认为她在职场应该有更大的发展,不过,TINA说,现在看来懵懂时学的MBA也不是没有用上,起码她以此为自己找到了合伙人。

心理专家点评

第4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暗示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53

潜意识好比一片富饶待耕的沃土,不播洒下成功思维的种子,就难以结出自信与成功。良好的潜意识能保持人们的活跃情绪,激发充沛的学习工作热情,应对困难棘手的问题;同时自信的心理也能增强人们的信念,产生对于前路障碍的挑战热忱。并且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面对挑战,人们可以有效减少自我的畏难情绪,避免退缩与逃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不断的自我暗示,在心理上将成功自信之种灌输进潜意识的土壤。

一、心理暗示可以挖掘学生潜能

“心理暗示”一词来自欧美心理学理论,它指的是通过间接或引导的手段,对其心理以及相应做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常常会让当事人不由自主地遵循某种特定的逻辑思维行动,或是不自觉地接受某些观点或意见。人的心理活动通常包含意识和潜意识两大类。首先意识指的是人们从内心能感受和体会到的心理活动,如同海平面上升起的船帆。而某些心理活动是人们自身可能意识不了的,也就被称为潜意识,这一类心理就像海平面下的火山。虽然潜意识并不能让人们感知,但它总是能影响并决定着人们的情绪与行为。意识和潜意识虽彼此不同互为表里,但人们若能将二者有效结合调动,就能激发出积极的心理与行为影响。相应地也就产生了心理暗示这一方法,它就是使用某些能够影响、改变潜意识的言语或行为,来推动意识去实现目的或引发行动。积极的自我暗示也能相应激发出人们存在的潜力。运用到具体教学工作里,教师在面对学生整体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时,要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性格用各自针对的教学方法和心理辅导,而心理暗示法要特别注意运用在性情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身上,来让师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沟通理解,促进学生的内心逐渐开放并增强其自信热情,展现出自我的能力与潜力。

二、心理暗示能够培养学生信心

每个学生性格各异,才思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期望得到鼓励赞扬,被人赏识喝彩的心。教师通过语言上的心理暗示表扬学生,能提高其自我的信心与自尊,在以后面对各类困难挑战时也就保持有积极进取的自信和动力。具体实践到各个学生时可能情形迥异,但大体上可按学习能力分为优异、中等、后进三类。比如,在教师安排课业习题后,优秀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而后进的学生往往还开不动笔或是被习题所困扰,教师这时可以追加几道高难度的问题给优秀生练习。但如果优秀的学生又在后进生之前做完了所有的习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完追加题的同学,想想看自己给自己出题来做怎么样?学习不仅要会做题,还要会出题,才能算学得通彻啊。”这样优秀的学生就能自我出题来练习了。这些鼓励的方式也是为了照顾中等和后进的学生做题的现况。而在批改作业时,教师通过牢记哪些习题是学生自己想出的,在下次上课时,当面跟全班同学赞扬道:“某某同学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自己又想出了问题来做,值得老师在作业上嘉奖小红花”,这样的榜样可以引导部分中等学生也想办法来给自我想题出题,提升班级的学习风气。通过这类表扬的心理暗示,来培养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与激情。

三、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自我激励

如前文所述积极调动潜意识,能挖掘人们存在的各类潜力。工作学习中许多优秀的人都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开发潜力获取成功的。例如,某位博士在读本科时学的日语专业,而研究生考试时需要考查英语。为能学好英语,他经常对自己做心理的暗示和鼓励:我已经掌握到了成年人该有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了,而英语对我来说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婴孩,让成人去做婴孩的事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他就是通过这类放松自信的心态钻研英语,虽然研究生考试时英语成绩还不是最优秀的,但也帮助他顺利地通过了考研。由此可见自我暗示的心理方法在人们学习工作上的助推性。具体到小学生运用此方法时,就需要他们能与自己对话,让意识给自我的潜意识传达想法与期望。

四、心理暗示让学生学会预演目标

第5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关键词:潜意识;非语言性;艺术创作

一、潜意识是什么

(一)广义的潜意识

潜意识这一概念宽泛地说,可以追溯于人类开始使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如语言、文字、图画等,来表现其含义,使其充满象征性,通过特定的形式使在日常生活中被广为人知。除却约定俗成的意义之外,某些词汇往往还有特定的含义,如我们所熟识的梅、兰、竹、菊,它们在平日是为大众所喜爱的植物,但也是历代文人在绘画、吟诗作赋中所喜好的“四君子”,借以抒发对“傲、幽、坚、淡”的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因此,当语言、图画,或者其它可代表的介质蕴涵着某种更为明确地含义时,那么它代表的就是象征性的词,或者是一种意象,构成一种“潜意识”体。

(二)现代心理学下的潜意识

自二十世纪以来,在潜意识的研究领域,各类哲学论著、美学、心理学著作中均有提及,如科学心理学认为潜意识其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即人的某些行为,特别是那些自动化了的行为,并且不受意志控制。但真正做到有影响力的还是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古斯塔夫容格在精神分析领域下对于意识的深度剖析,从而将潜意识以理论化的形式确立下来。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以存在的形态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系统层面。意识指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结构,以达到通向外部世界,完成感觉器官的作用为基准,在心理上占据主导地位;处于意识边缘的是前意识,即储存在记忆中的东西,它曾一度归属于意识,但因与目前的实际情况关联不大,从而被逐出意识之外,留在意识的近处;离开意识更远、处于心理结构深处的是潜意识,是一种活动于某一时间内,但此时我们对此无所察觉,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而容格在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基础上加上了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在人类意识发展的过程中的一种积淀在潜意识深处的集体心理经验,即“集体无意识”。因人类的意识发展是缓慢而艰难的,经历了岁月的积淀才达到我们现在的文明状态,如今的这种状态是总体潜意识的征象,而总体潜意识是不容否认的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

(三)潜意识源起于弗洛伊德与容格之辩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中提出潜意识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现实感知的潜意识领域。这种来源的基础是源于日常,即我们的感官对于真实世界中的情景、现象作为反应之时,其以某种方式从现实领域潜伏到心灵领域,变成一种待触发式的偶然事件。另一个则是我们尚未有意识地注意到的事件,如梦境,它们从发生到结束,在我们还未意识到之时就已被同化,即醒后忘记了梦的内容,我们只能凭一瞬间的直觉来感受到这个事情似曾相识。弗洛伊德在著作《梦的解析》中对梦的重要性作出进一步阐述,将梦作为“自由联想”过程中的出发点,即“我希望紧紧追踪梦幻本身,排除一切可能由梦引起的、与梦本身毫不相关的观念和联想”。但容格不赞同弗洛伊德首倡使用的“自由”联想方法,认为是一种对于潜意识在梦中创造的丰富幻想的滥用,并做了进一步引申:潜意识领域中的任何时间都以梦的形式向我们展现,梦是探究人的象征能力最为常见的、最易普遍为人理解的、最易于接近的源泉。二者的理论在某些角度上对于“潜意识”的认知互有出入,但是也相对系统的概括了其来源与出处。潜意识由不经意间所产生的晦涩难解的思想,也可能是由模糊不清的意象,或者朦胧含糊的表征所组成。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此难以察觉,但我们的心理意识却会不经意间被影响。

二、艺术创作与潜意识的关系

(一)潜意识的非语言性

弗洛伊德认为,非语言性是潜意识的特点之一。语言中的“词语”“概念”等的使用,是以学会分析对象为基础的。但潜意识处于内心结构的深处,尚且不能严格区分出自己和分析对象,因此不能直接使用“词语”和语言的其它因素。由于达不到使用语言概括的程度,只能通过各种具象来表情事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涌现的根源往往是源于意识内容的潜入,又渐渐消逝于潜意识的这样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在不经意间,不被人所意识到的事物也同样可以从潜意识里再次萌芽、显现出来。

(二)观念的萌芽

潜意识并非只是昔日岁月的栖身之所,同样也存在着对未来的心灵情景及观念萌发的可能。瞬间的想法或灵感往往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窘境、度过难关,甚至创作出卓越的作品。在艺术自身的历史之中,我们可以找到这种事实的明确证据。阿莱克斯葛瑞与妻子艾莉森的一次奇遇,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在1976年的某天,他们按照程式吞服了大剂量的LSD,并在服药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无尽的幻觉。这一经历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并赐予他们一个艺术创作主题,如他的妻子艾莉森开始绘制一种神圣的几何状格子图案,起名为《因陀罗网》,而葛瑞则开始了《圣镜》的一系列绘画。他们将这些工作都归功于服药这段时间所产生的自我顿悟以及相关的精神历程。这类经历所蕴含的意象和观念无法也不可能仅仅用记忆来解释的,它从潜意识里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可取之源。

三、艺术创作是如何体现潜意识

艺术创作首先从认知活动开始,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触到的,但却毫无知觉印象,兴许是此刻的注意力并不聚焦于此,亦或是此时的感官、知觉所接触到的刺激过于微弱,未留下太过于深刻的印象。但此时潜意识却在此时发挥其作用,使其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进行形象思维扩散,再辅以概念、推理的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引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并采取某种态度或行动进行艺术创作。如在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中,这种潜意识便影响着其创作过程。在这系列中,杉本博司用一种看似单调的构图方式——一比一的横向构图法,将海与天分割成两个不同的色域块,以此呈现出海的不同性格特点。据他本人在个人著作《直到长出青苔》中提及,《海景》系列最早起于1980年某一夜的一次思考:“现代人可以看到与古人所建相同的风景吗?”于是借由这个想法,杉本博司开始造访世界各地,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瞬间。然而,杉本博司对于《海景》系列创作的缘由还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青年时期便移居纽约学习、生活的他,希望借由自己的作品衔接东西方文化,如同时期在西方艺术创作上颇为兴盛的极简主义与中国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中绘画形式的结合。其二是:据自述是少时一次电车之旅,途径一个隧道的小窗口看见了如电影定格般流动而广阔的海洋,而这个场景则被他认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画面之一,正是这种潜意识直觉在日后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唤起了他少时的经历。少时的记忆,或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很可能决定了他以后艺术创作的大致方向。

第6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靠自己是靠什么呢?回顾接受手术加化疗之后,我的身体虚弱至极,脸青如菜,骨瘦如柴。饮食方面当然十分讲究了,尽可能找些新鲜的、营养的,特别是有抗癌作用的东西吃下去。烟是断然戒掉了,酒也限量了。病休3年间,每天练郭林新气功不下6小时,吸吸呼、吸吸呼,走走停停又走走,可谓雷打不动,风雨不懈。每觉这里疼那里痛的时候,心情难免紧张,不由怀疑是不是“复发”抑或病灶“转移”了?但又自我鼓励:郭林老师五十多岁时也患过癌症,多次复发转移,多次手术治疗,最后靠修炼自编的一套“新气功”,终于制服了癌病,活到了75岁。我确认郭林气功是癌症的“克星”、“杀手”。我正在习练郭林气功,加上中西医治疗,癌细胞肯定是闻风而逃了。这样一想,心情又放松下来,精神又乐观起来,疼痛也不知不觉渐次消失了。没想到,那时的这些“应急措施”居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及“心理平衡”这四大保健基本原则。

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主任医师在《登上健康快车》一书中把“健康四大基石”讲解得深入透彻,他特别强调:“大家别的都可以不要注意,你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为什么?他说因为“心理的力量非常非常强大,有时强大得你不可想象。”

心理的力量果真如此强大吗?

现代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心理中存在着意识(思想)和潜意识(也叫无意识或下意识)。意识好比水中冰山的水上部分,约占1/10。潜意识是冰山的水下部分,约占9/10。意识即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靠五官感知,它可以进行推理、判断和选择,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潜意识靠直觉感知,它是人的本能、动机、意图、欲望、情绪等等的源泉,是记忆的仓库,灵感的产地。习惯是司令部,它绝对听从并完全执行意识的选择和指令,它决定人的全部生活。潜意识与意识配合默契。意识好比种子,潜意识好比土壤,意识播下什么种子,潜意识就帮助我们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它们之间又好比电脑的软件和硬件的关系,你输入什么程序,电子计算机就一定帮助你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当一个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和谐一致、融为一体的时候,潜意识就能发挥出它巨大的力量和功能来。这时的人就变成了“神”(这里不是指道教信奉的“仙”、佛教信奉的“佛”、基督教信奉的“天主”和伊斯兰教信奉的“”,这些宗教信徒所信奉的所谓“神灵”其实也是人),进入了忘我境界(亦即气功的最高境界――识神让位于元神)。这时的人,就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功。每位成功人士,无不得益于潜意识力量的帮助。至于祛病健身,则属于低层次的效应。人们常说要挖掘人的潜能,其实人的体潜能是有限量的,人的脑潜能才是无限量。脑潜能其实就是潜意识的能量。潜意识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它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它是人们大脑中蕴藏着的无价之宝。你没有发现它,它就白白闲置着。你开发利用它,它就会给你带来无比巨大的帮助。所谓心理的力量,指的正是潜意识的力量。

那么,如何让意识与潜意识和谐一致、融为一体呢?如何开发利用大脑中潜意识的功能呢?如何正确使用心理的力量呢?

第7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关键词] 《盗梦空间》;潜意识;梦境;植入

《盗梦空间》(以下简称《盗》)是由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心理科幻电影。该片凭借演员的强大阵容、炫目的动作特效和精巧的叙事结构情节,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影片创意极其精妙,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导演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试图通过电影语言从科学角度揭开梦境之谜,进而重新唤起科学家解梦的兴趣。

《盗》是一部以改变梦境的方式试图改变人的思维与意识情节复杂的电影,它讲述了由莱昂纳多扮演的特工与其团队能够进入他人梦境,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盗取机密,并重塑他人梦境的故事。这次,这群盗梦师受雇于日本能源大亨齐藤,准备击败他的竞争对手费舍尔,盗梦师要做的就是潜入他的梦,改变费舍尔的意识,放弃与齐滕的竞争。现实中的理念在梦境中实施要克服重重困难。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六层世界:“现实世界”、四层“梦境”、与人会失去记忆的“潜意识边缘”。盗梦团队必须递进式解决每一个问题才能最终完成任务。每层梦都有一位梦主在坚守,其他人逐一进入更深一层的梦境执行任务,每层梦之间相互关联。由于剧情经常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影片又将空间、时间交错分开叙事,因此悬疑跌出为诸多影迷留下足够思考空间。

影片通过探索人类潜意识来改变被植梦者的思想,颠覆了传统的意识主流。本文依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释梦的观点,从科学的角度对柯布带领的盗梦团队将理念植入费舍尔头脑中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进而解读了人的梦境对现实的影射意义。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分析“自我”的主要方法即对梦进行解析。首先,他将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人的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精神活动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意识(conscious)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前意识(preconscious)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被视为存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思绪层。前意识是潜意识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部分,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起到“检查”作用。

潜意识(subconscious),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潜意识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他认为梦的产生就来源于潜意识。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与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域下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开创了精神分析学的先河,他将梦视为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各种潜意识欲望借助种种伪装混进意识的心理活动,所有的梦都是“愿望达成”以及“欲望不可言表的欲望的实现”,梦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出的永远是“改装”与“移位”的过程。

二、盗梦者对费舍尔意识的“植入”过程分析

《盗》中的多姆・柯布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植入梦境者”。他利用药物与催眠作用潜入别人梦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在这次任务中,他需要在全球垄断巨头的儿子费舍尔的头脑中植入“遣散公司”的意念。为此,他与盗梦团队成员设置了多重梦境,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愿望达成,同时又化解了费舍尔与其父亲多年的恩怨。导演独具匠心地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本质与特征理论运用到影片情节设计中,将一个改变现实的思想通过梦境的方式植入人的头脑中,并对现实产生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盗梦团队“植梦”过程恰恰是弗洛伊德释梦的逆过程。

(一) 梦的“防御机制”在人潜意识中的作用――梦境中盗梦者遭意外攻击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对梦的解释并非基于梦的表面内容而是对探查梦里所隐藏的思想内容作的阐释。梦里内容的改装完全与前意识的检查制度相类似。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或谓“倾向、系统”,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形成了梦的“改装”。由于潜意识具有“防卫机制”的功能,现实中的事物不会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出现在梦境中,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只有上升到意识层面的东西才能对现实产生影响。

《盗》将重点放在对梦的刻画上,柯布等一行六人将费舍尔带入了事先造好的梦境,对小费舍尔进行意念的培养。然而在第一层梦境中,盗梦团队竟意外地遭遇到费舍尔潜意识保卫队的猛烈攻击。大雨的街头,这些抵御者们全副武装,与盗梦团体展开激战,“枪击”“轰炸”“打斗”等凶险暴力因素致使盗梦团队的计划受到威胁与抵制。导演设置这一环节充分展现了人的梦境需要经过潜意识的审查这一过程,防御机制一直被隐藏在人的潜意识里,潜意识会对那些带有一定伤害性的陌生信息产生相应的抗拒能力;所有梦境中所显现的东西只有经过了审查才能进入人的意识。那么这个事实表明了,盗梦团队把显梦过程简单化,没有考虑到梦的复杂性。由此,他们必须要部分改变原有的计划以适应新形势,以实现最终目的。

(二)梦的凝缩与转移作用――盗梦团队通过多层梦境植入思想

把潜在思想转变为梦之显意的过程中,有两个元素在运作,梦之凝缩和梦之转移作用。前者意味着梦的隐义会博大丰富,而显意则贫乏而粗略;后者表现为梦看起来无法捉摸,从它的内容当中很难找出梦思的核心问题。梦的这两种作用使我们难于阐释梦的含义。弗氏将梦视作愿望达成的方式,但很多人却在梦中遭遇失望、焦虑、恐怖等“不愉快”的经历。事实上,弗氏对梦的解释并非局限于梦的表面内容,而是对探查梦里隐藏的思想内容而作阐释。我们可以把两者称作梦的显义和隐义,它们就似在用另种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说明同样一个东西,或说,梦的显意把隐意用另外一种语言给翻译了一遍传递给我们。尽管有时梦的显意会令人痛苦不堪,但其隐意上却蕴涵着愿望达成的意义。其原因在于不愿言说心理所希冀的愿望为心理防御机制所不许,在“核查”的心理步骤中加以破坏裁减。因此,片中柯布带领他的团队试图在为小费舍尔植入“遣散公司”的想法时,为此设计了多重梦境在其经历诸多的“痛苦”“磨难”后,层层渗透揭示出梦的“主题”。

由于片中的费舍尔与其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但却是惟一继承人,盗梦团队以三层梦境的方式使其逐步意识到废弃垄断格局的重要性,它所呈现的内容就是愿望达成的伪装。设计师将第一层梦境安排在暴雨滂沱的街道,在白色的出租车内预谋劫持费舍尔,然后在第二层梦境――宾馆内对费舍尔实行离间计,让他认识到自己和父亲的紧张关系,“我不想跟父亲的脚步走”设法让其走进第三层梦境;最后在第三层梦境一家雪地医院里,对他设计一场他见到父亲临终遗嘱,叮嘱他分割他们家公司,从而“创造我自己的世界”意念,这样“植入思想”的过程宣告成功。在前两层的空间中,费舍尔首先遭遇了枪击、绑架和毒打等各种“灾难”,并在酒店里他对自己的教父彼得・布朗宁产生怀疑,让费舍尔相信父亲是想让自己解散公司;只有在影片最终他才见到了他的父亲,也体现了他乘飞机赶赴父亲身边的急切心情。梦境通过不断地“转移”与“改装”终将显示出与现实相关的线索,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弗氏对梦境的判断:梦并非是现实的直接反应,梦的真正意义决不是表面意义所能代表。

(三)梦是“愿望的达成”――费舍尔读懂父亲的爱与信任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我们自己要隐瞒的羞于表达的愿望,它表达了我们受到压抑的欲望,它们因受到了抑制而被推进无意识之中。这种受抑制的愿望和它们的衍生物,只被容许以一种很歪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科学研究成功地阐明了歪曲现象的梦境这种因素时,我们不难认清,梦是愿望的实现。

现实世界中,人类生活的一切都是潜意识的真实反映,如果想改变个人对现实的看法,就必须激发或者改变他的潜意识。梦境还会有助于信息加工和记忆存储。因此,在盗梦团队的诱导下,费舍尔发现自己的潜意识中其实封存着一支手工做的小风车,这实质上是父爱的象征。费舍尔在第三层梦境里见到了弥留的父亲,费舍尔走到他父亲病床前,听他父亲诉说他的“真实意愿”。父亲最后的爱让费舍尔感动不已,他突然感觉到父亲依然是爱护和关心他的。一直以来父亲表面上对他的种种戏弄、冷漠以及嘲讽实际上是想激发他的斗志,希望儿子去开阔自己的天空开创属于他自己的事业,而不要去追随自己的脚步。在这种条件下,柯布才成功地植入了“拆分公司”的意念,完成了任务,而分裂自家公司的假遗嘱也在费舍尔脑中生根发芽。

经过了梦境的层层揭示,我们发现父亲与儿子在现实中的冲突与紧张的关系是费舍尔很痛心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意识的愿望只有被潜意识中相似意愿加强后,才能产生梦”,从表面上看,是意识的愿望单独造成了梦,可是,通过梦形成的某些很不明显的特点,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潜意识留下的痕迹。费舍尔在内心深处的最终愿望是父亲永远是深爱自己,并领悟到了他的父亲希望并信任他成为自己的继承人的愿望。因此,新思想的植入过程同样遵循了“梦是愿望的达成”的弗氏理念。

三、结 语

《盗梦空间》是导演诺兰用十年时间打造的一部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科幻电影,通过对梦境的精彩诠释,分析了潜意识所蕴涵的巨大能量,引发了对于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思考。影片解构了人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类梦境以及意识领域。导演将弗洛伊德对梦的精辟阐释巧妙地运用到改变商业格局的实践行动中:将一种理念移入到人的梦境里,以梦的形式展现在目标人物的头脑中。借此,向观众们展示了人格结构中潜意识与意识的同化,梦的“防御机制”“凝缩”和“转移”等作用,以及“梦是愿望的达成”等弗洛伊德的经典概念,用以寻找人类精神的救赎。因此,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原理来解读《盗梦空间》对于理解电影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2] 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A].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第8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 潜意识 素读 右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11-01

1 潜意识的力量

人的意识分为意识与潜意识。人类具有的所有未知能力都隐藏在潜意识中。目前,全球脑科学家都将目光转向了潜意识的研究开发。

潜意识指潜藏在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潜意识内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遗传基因层次的资讯。

本来人类应该能够运用100%的大脑能力。但在注重意识的传统教育下,最多只用到了大脑功能的3%,剩余的97%是潜意识层面的能力。一般只是大脑表层意识在工作,处于大脑深层的潜意识受到压抑,力量不能自由发挥出来。

在大脑的两个半球中,右脑有通往深层大脑的回路,打通了它,潜意识层面的能力才会被开发。人类大脑的左脑是“理性脑”,储藏人类出生以来通过勤奋学习获得的所有信息,成为经验和知识的记忆宝库,被称“自身脑”。与之对应,右脑则被称“祖先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右脑除掌管形象、旋律、幻想外,还储存着人类几百万年进化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知识与经验,并把它们变成遗传因子进行储存。右脑是人类先天的记忆宝库,包揽人们生活必须的最重要潜意识本能和自神经系统功能,以及道德、伦理、观念乃至宇宙规律等人类获得的全部信息。意识行为的本能属于右脑功能范畴。右脑储存的祖传因子,不断在向后代留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习惯,这是右脑功能价值之一。

刚出生的婴儿便会将周围环境及生活中经历的内容记录、记忆在头脑中。虽然幼儿毫无意识,然而,他实际上却在最大限度运用潜在记忆进行繁复多样的排列和组合。成人也如此,比如学生时代学过的数学或理科知识早已从普通意识中消失,但那些知识依旧完好保留在潜在意识记忆中,它使人在重新学习过去学过的科目时轻松快捷。这主要是潜在意识产生作用的结果。潜在意识是增强思维活动能力的源泉。

在潜在意识中充满了人出生后获得的记忆。人的才智更多通过潜在意识的记忆能力,而非通过普通意识的记忆能力来培养。潜在意识的作用在接近0岁的时候有最高素质,在8岁大脑发育成熟前通过教育使这一素质稳定,这时素质的发展基本结束。因此,在幼儿时期潜在意识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才能通过环境获得最高素质。

2 α脑波引导进入潜意识

美国脑科研专家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发挥作用的脑波有四种:α波、β波、δ波、θ波,它们构成大脑的脑电图(EEG)。其中,β波(14~30赫兹)又称压力波,在紧张时出现;α波(8~13赫兹)又称放松波,身心平静时出现;θ波又称瞌睡波(4~7赫兹),在人将要进入睡眠状态时出现;δ波(0.5~3.5赫兹)睡着时出现。

当脑波呈现β波时人进入左脑活动状态,意识活动掩盖了潜意识活动,此时人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低,易疲劳。当脑波呈现α波时人进入右脑活动状态,潜意识活动掩盖了意识活动,此时大脑接收传递资讯加快,人清醒放松,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工作学习效率提高,免疫力增强。

我们通常所说的潜意识状态即脑波处于α波状态。α波连接意识和潜意识,是有效进入潜意识的唯一途径,是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能促进灵感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大脑充满α波时人的意识活动受到抑制,无法进行逻辑思维活动。此时,大脑凭直觉、灵感、想象等接收传递信息。因此,在α波状态下人更容易打开右脑,更具有创造力。

α波又分为三种:慢速α波,8~9赫兹,临睡前头脑昏沉状态,意识逐渐走向模糊;中间α波,9~12赫兹,灵感、直觉发挥威力的状态,身心轻松而注意力集中;快速α波,12~14赫兹,高度警觉,无暇他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引导出潜在能力,提升记忆力及集中力,发挥灵感及创造力,增强身心健康、自然自愈力。

3 素读经典,引发潜意识的力量

引发潜意识力量的方法有很多,朗读和背诵即是其一。所谓素读,就是不求理解地朗读和背诵。大量的、反复的朗读能让人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达到统一,潜意识的回路打开。

“朗读时声音的振动能够转化为大脑的运动。生物发出的声音一般都是向外发送的,但是朗读和背诵时,它所产生的振动音能够与大脑深层部分发生共鸣,从而在大脑深处引起变化。”著名右脑专家七田真这样说过。间脑(丘脑和下丘脑)处于大脑深层部分,这里集中了所有神经,它还控制着所有内分泌腺。朗读时大脑集中能量变得及其宽大,产生新的突触,打开最深层的间脑记忆回路。

儿童读经的理解只诵读方式,表面上看似乎是左脑的训练,而实际上,在读经过程中因为不要求理解而完全放松没有压力,同样的内容反复诵读,使脑波能够有效从β波转为α波。

人是由潜意识支配的,输入正面信息,行为就会变得积极。“经典”中的语言都是“和谐的语言”,反复诵读后成为潜意识刻留存大脑,直接影响人类的思维与行为,因而潜移默化陶冶性情。6岁以前幼儿的认知模式是直接认知外界的刺激,即“直接记忆的模式学习”。幼儿将文化经典智慧烙印在脑细胞的潜意识层,以后进入思考发育期便以才能、性格表现出来。因此,儿童诵读经典将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存入脑中,既美化身心又改变气质,既净化灵魂又优化品格。

参考文献

[1] 七田真[著],李菁菁[译].超右脑照相记忆法[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4.

第9篇:心理学潜意识范文

关键词:自我概念;历史;潜能

“背了总是忘!”“花的时间很长,用的精力很多,可历史成绩就是上不去。”“我的历史成绩也就这样了”……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谈论学习历史的上述感受,也能感受到他们学习历史的低落情绪、对学习历史能力的怀疑和对学习历史信心的动摇。但我们应察觉到:是消极的自我概念在不自觉地压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能。我们更应明确责任:通过一些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生不断开发自身学习历史的潜能,提升历史学力,使心理与学业齐头并进。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又称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稳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回答我是个什么人的问题。包括潜力、认知能力、情感特征、行为和精神面貌等。自我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自我概念包括健康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精神,能看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价值和自己的长处,不怕困难和挫折,自信“我行,我能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相反,缺乏健康的自尊、自信,自认为“我不行,我本来就不行!”

二、培养积极自我概念的必要性

心理学认为,“暗示能够使人们的心理或行为发生改变。”“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潜意识决定的。……在每个人身上,都储藏着无尽的潜意识力量,它可以战胜一切问题。”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遵循心理学规律,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开发本就储存在自身的潜意识的无限潜能。

自我概念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我概念是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至关重要。自我概念根植于潜意识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而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人的一切行动、认知、情感和才能都受其影响,尤其影响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学习活动能力的推测和判断)、自我评价(我这个人怎么样)与自我理想(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自主进行常规的积极自我概念训练。

1.形象转换法

形象转换法:当消极的图像出现时,大脑自动触发一种积极的心理图像出现,从而清除掉消极的心理图像,建立起积极的心理图像。其实质就是在消极的心理图像与积极的心理图像之间形成一个固定的触发器,只要消极的心理图像出现,就立即自动触发积极的心理图像,从而被积极的心理图像所取代。以改变学生不喜欢历史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以下训练:

首先,学生在脑海中出现自己所不喜欢的看历史书或上历史课的心理图像,图像清晰鲜明,好像正在进行。

其次,学生的脑海中再快速出现一种有较强吸引力的、自己喜欢的、积极的图像,如学生喜欢学语文或其它知识的图像,图像又大又近,逐渐明亮,学习它们充满乐趣,满怀自信自尊。

再次,把两种图像连接起来。学习历史也像学习语文或其它知识那样,充满乐趣,满怀自信自尊,这个图像又大又明亮,色彩斑斓,原来学习历史没意思的心理图像就很快地支离破碎、被消除掉。

最后,马上利用形象转换法训练产生的良好心理状态去学习历史,满怀兴趣,集中注意力,牢固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为了确保训练效果,训练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抓住关键:快速和反复。“快速”是指在消极图像出现后积极形象迅速出现,并取代消极图像快速占据大脑。“反复”是指反复训练五六遍,直到消极图像能自动触发积极图像,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并取而代之。

(2)坚持长期训练。每当上历史课、做历史作业或复习时,都先做改变历史没兴趣的训练,当心理状态调适到积极状态时再开始学习历史,直至对历史确实充满兴趣,学习成绩优良而且稳定时,才可结束训练。

2.成功形象角色换位

“成功形象角色换位”,是一种冲破心理桎梏,忘掉过去的“旧我”,把潜意识换上新的成功形象,融入新的自尊自信角色。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的成功形象定位为“本班”(“本县”、“本市”“本省”)的历史学科状元或心仪学校的状元等。接着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强化自己的成功形象,比如:

(1)早上醒来的一刹那间,屏息,全身心的集中注意力,心中默念“我的历史成绩最棒”、“我是历史冠军”,让潜意识进入自己成功的形象中。

(2)每次听历史课时,先闭目暗示自己进入成功角色的听课状态:“我的历史天赋最佳”、“我的历史高考成绩第一”,想象自己就是成功角色,在高效率、全神贯注的听课。

(3)每次历史考试前,先彻底放松身心,然后闭目暗示自我:“我的大脑特别清醒”、“我这次肯定能超水平发挥”“我就是历史学科的单科状元” ……这样逐步诱导自己进入像自己设计的成功成功角色一样自信又放松的超水平的应考角色中。

(4)把自己的成功形象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每天写20遍,边写边大声念,同时在脑海中浮现自己的成功的形象。

(5)每天照镜子时,面带自信的微笑,凝视镜中自己的双眼,鼓励自己:“你的历史成绩最棒”、“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每次自我成功暗示时间不超过30秒。

在“成功形象角色换位”中,学生要把自己历史学习的成功形象反复暗示潜意识,潜意识中的历史学习智能慢慢就被唤醒激发起来,学生历史学习状态会被优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曾有句名言:“你想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想你能做什么,你就能做什么。”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依据心理学原理,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历史学习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体验”、“发现”并运用自身的潜能,在提升历史学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成功型人格,为人生的成功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华人心理网《激发内在潜能的策略》 刘善尊教授

[2]《心理暗示力》【法】埃米尔.库埃著 方舟编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7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