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提高学习的方法精选(九篇)

提高学习的方法

第1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特点;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成绩,还因为高中数学是学生养成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与初中阶段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复杂、难度较高的数学内容,导致很多学生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学好数学不单是为了提高成绩,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一、抓住数学学习的基本模式

1.课前预习

加强课前预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对新知识产生初步印象,在课堂教学开始后,才能紧跟老师的步伐,把脑海中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课前预习的教学效率和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的。

2.数学学习中的“听”

听,课堂教学在基础环节就是听,学生通过听,直观地了解知识信息。首先,要听老师发问,然后明确问题、提出疑问,听的过程是综合的,不仅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还要听到关键,听到重点,自己在内心总结,不断消化。如果在预习时对课本知识产生疑问,那就更要听老师的讲解,从而加深理解。除了听老师的讲解,还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认真听同学发言,回答问题,掌握其他同学的理解方式、学习方法,这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引起反思。

3.数学学习中的“讲”

讲,语言的表达,是阐述数学问题的重要模式。学生要积极地、勇敢地讲述,通过读教材、书刊,听讲课、发言,体会教材内容,讲对老师讲课的感受、对同学发言的感受,讲出疑问。学生要大胆地回答问题,才能反映学生的思想,老师才能通过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4.数学学习中的“写”

写,学生要动手、动脑,才能学到知识,而这两者也是互相联系的。听过、读过也讲过,那就还需要“写”了,通常的写是做习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挥了思维能力,复习和巩固了知识,并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题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方式。另外,写读后感、写小论文,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想和疑问写下来,学会积累资料,不断探究,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正确看待高中数学,明确其地位和作用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我们在上述内容中已经说过了。进入高中阶段,数学已经成为学生成绩总分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拉开成绩差距的关键学科。虽然高中数学教学也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服务,但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却是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科,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学习。学好数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很微妙的,但他们的确互相联系着,密不可分,学好数学可以有效促进自己在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方面的成绩。数学的难度大家都知道,学好数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他们也能为自己感到骄傲,这种自信心是不可多得的,有了自信,他们才会更敢于挑战有难度的知识,从而越学越好。

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慢慢走向深入、难度的知识汇中。有规律的进行学习,每学到一个阶段,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不易产生挫败感。所以,数学的学习应注重知识的积累,不可忽视最基础或你认为最简单的东西,当我们遇到难题,也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要敢于挑战自己,这样就一定会征服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心态的重点。有素养的高中数学老师,绝不会只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上,而是更重视数学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勤思好问、刻苦学习,同时能自觉地提前预习、熟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其实有三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是习惯课前预习,熟悉重难点知识,尝试独立解决新题型,当遇到难题时,也要先思考,再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是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重难点知识,以及解决难题的方法,就要将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经典题型主动地记下来,便于在课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三是在做完课后习题之后,应立刻回忆巩固,联系知识,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更多方法,尽量求得多种解法。

四、精学精练习题

练习是任何学科学习都需要做到的,熟能生巧,虽然听起来很死板,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学生要有解答数学题的技能,必须加强练习,找到解决规律,总结解题技巧。首先,完成课堂练习,练习题往往是对重点知识、易混淆知识的训练,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好的练习题还能联系新旧知识,带领学生巩固提升,帮助学生打通思维。其次,学生应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作业。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会发现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后,不仅提高了思维品质,还提高数学能力。老师除了要布置家庭作业外,还应将书本上的一些小知识作为实践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动脑,同时也应加入课外习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练习题的选择不能盲目,也不是越多越好、越难越好,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难题,提升其解决能力,习题也应突出重点,有实际的存在感,学生要能通过习题,学好基础知识,这样的习题才是正确的。做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自己解不开的题,对这些题,学生自己要做好记录,把自己做错过的题或易错的题收集起来,归纳思想方法、解题技巧、注意事项,组成自己的学习资料,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学懂数学。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老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即将高考的学生,也是一群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数学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重实践教学、基础教学,教育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秀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黑河教育,2005(4).

第2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复习教学 知识点 知识面 训练

一、引言

对于目前高考理科综合而言,生物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学生得分点和失分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是各个学校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此,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中生物课程复习也就是每一个生物老师的重要工作。

二、高中生物教学复习的重要性

复习课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生物教学也是一样。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对于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将以往的课程重复一遍,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将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完成学生对知识整体框架的梳理,完善知识体系。然后对于如何让复习课发挥其作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复习和知识的整理,一直是一个未能统一的话题。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生物的复习应该根据高考的大纲要求,根据高考真题的变化和用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为教学的目标。

三、高中生物教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一)巩固知识点要注意以点代面

在高中生物知识的第一次学习中,知识点通常都是按照章节有序的展开。但我们在复习课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而是要求能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完善。因此,在复习课的时候,我们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就可以不必按照原先的章节来复习,可以跳出原来的框架,按照知识点的相关性,一个一个进行复习,用以点代面的方式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无需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甚至可以采用讲学融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将所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再梳理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讲给其他同学听,通过大家共同的参与,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良好经验,破除以往学习中的固化思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能力。

例如,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如此进行:(1)教师说: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按照顺序将自己所掌握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每个同学都要注意其他同学所讲的内容,不能出现重复;(2)学生甲:每一段基因都包含其特定的遗传信息,而且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染色体是其主要的载体;(3)学生乙: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进行调节,体液调节也可以认为是神经调节的一个部分,而激素会影响到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等。

通过这种教学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加深了印象,也可以认识到以前对该知识点的不足,同时在别人的讲解中,也能巩固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方式既节约了学习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帮助了学生在跳跃学习时熟练掌握各知识点的目标。

(二)以线串点贯通每条知识线

高中生物的各个知识点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如何让复习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笔者认为在历年的高考中,生物知识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其考核重点依然是基础知识点。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仍然是复习课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形成脉络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因此,在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通常都将复习分为几个阶段,前面几个阶段主要是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点反复的强调和巩固,因为只有在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熟练和灵活的对其进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因此在刚刚的第一阶段复习中我们是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来找出所有的知识点。那么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我们就是要将所学习的知识点总结起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形成一整棵知识树的形状。知识树就好像我们学习的指引,通过每一个树杈、树枝,了解整个知识的结构和布局,快速完成复习的目标,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需要我们教师来指引,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其理解来完成这一复习任务。

我们可以要求每个同学完成知识树的不同分叉的知识链,然后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之下,学生晚上对考点串联的复习,再汇总。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对复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果。

(三)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知识点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仍应注意课后练习的重要性,适量的课堂习题和课后习题训练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当然,教师选择的题目可以是多样化的,填空题、选择题或者问答题都是非常好的考察题型。总之,使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同样的是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四、小结

在高中生物的复习课上,我们要坚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的改变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后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消除简单而重复的填鸭式教育法和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着这样,使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必能高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双泉.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J].中学生物学,2011(3).

[2]杨汝生.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0(2).

第3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家庭、社会及自身的素质不同,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学困生”的存在,特别是数学“学困生”。在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时,教师可采取以下办法。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困生”也是班级中的一员,他们自卑,缺少学习兴趣,不愿与他人交流有关学习的内容,因此与“学困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总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倾心交谈。交谈中,“学困生”常常会说错话,问错问题,甚至出现不太入耳的话。为了能让学生大胆交流,笔者总是面带微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友善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在学习上对“学困生”自始至终充满期望,关心他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不厌其烦的讲解、启发、点拨,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在生活上对他们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到多给他们一些笑脸,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教师可爱可亲,什么话都愿跟教师讲,什么事都愿与教师谈,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重视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困生”学不好数学,并不一定是因为智力因素,有可能是因为非智力因素。如对学习数学缺乏好奇心,对学习数学缺少兴趣,有不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等。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学困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对他们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结合教材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如在数学课上讲“概率”这一概念时,可让学生从课本中获取概率的概念,然后讲解计算概率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失去求知欲望。笔者在上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想知道买一张中五百万机会有多少吗?”连那些“学困生”也跟在大家后面齐声回答:“想!”接着,笔者因势利导:“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这一方面的知识——概率。” 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个有三色球的盒子,接着我让学生到讲台进行摸球比赛。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其次,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答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学困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加以鼓励,不直接解答,应启发、引导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增强自主解题能力。

三、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阅读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困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点?画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你会有什么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内容对“学困生”来讲难度较大,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活他们的思维,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这样就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轻轻松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和启发学生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平时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由浅入深、分步细化地解决;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第4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提高;学习意愿;方法;内因;外因;激趣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而积极主动性的产生离不开学生意志的培养和学习意愿的提高。因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必须着力研究的课题,以求从中寻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途径。下面就此谈谈浅见。

学生学习意愿的提高,有来自内部因素,也有来自外部因素,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习意愿的情况是属于内因作用,也可称之为内因激趣;而通过赏罚,竞赛等手段从外部给予刺激而引发学习意愿的情况,这是属于外因作用,也可称之为外因激趣。据此,教师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去积极引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1 从内因上去提高学习意愿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学习意愿的提高关键在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慧的好奇心,容易引起他们主动地参加学习。俗话说得好,“爱好出能手”,“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只要有了爱好,加上用心学习,努力求知,有进步。心理愿做和想做是事情成功的开始,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意愿才有可能引发出来。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下面的几点方法是值得考虑的。

1.1 对获得过成功的事易产生兴趣。某种事情如果获得过成功,

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这样,对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关注,想再试一试。因此在学习上要尽量给学生予成功的机会,以获得成就感和成功的经验。

1.2 对有成功希望的事易感兴趣。教育家阿特金森认为,“在进行反应时,反应倾向的强度,决定于可能获得一定效果或达到一定目的‘期望强度’,及这种效果或目标对学习者所具有的‘价值(目标具有的吸引力)的程度’。”由此,为了增强其反应倾向,使之易于引起反应,要提高学习目标的吸引力,提高学习目标达到的可能性,注意难易的程度,用易于成功的事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

1.3 对能带来愉的事物更易感兴趣。 比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很好,则应给予表扬,使之体验到一种愉,如这种情况一再发生,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老师的好感。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承认学生的努力与成就,给学生予愉快的体验,并反复地给予这种体验,以增强学习的劲头。

1.4 对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易产生兴趣。 由于学生的智力与才能的不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符合能力水平的活动,则有成功的希望,也容易成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给予他们符合其能力的课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

其学习求知的心理。

1.5 对新奇事物易引发兴趣。 在学习指导中,强调要通过激发智慧的好奇心来引起学习意愿。这种智慧的好奇心,是希望看到和听到有关知识、理解等智慧方面的新奇事物的心情,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设计和提出有关学习的新奇知识,新奇事情,使学生因好奇而想认识,因想认识而自愿求知,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情绪,进入角色地去学习。这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充实新的知识,防止思想的陈旧和知识的老化。

2 从外因上去提高学习意愿

虽然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来自自身的因素,由此而自主地学习,但学生的兴趣是经常变动的,而光靠兴趣牵着走,也有可能偏离指导目标的问题。也有些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或好奇。在这种情况下,内因激趣的作用是不适宜的,还需要外因激趣来作用。由教师给予奖励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或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引起学习的意愿,这样的方法易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前进。因此采取赏罚和竞争的手段来激发学习意愿,是值得研究的。下面的方法应引起注意:

2.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是很重要的。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与目标,才能在学习之后进行我评价或反省,才越发会促进学习。了解学习目标就要让其认识学习的内容,达到的具体要求,有目标了才有学习的动力。

2.2 激发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很顺利”“我是成功的”这样的成功感,就会使自我欲望得到满足,就会更加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教师应及时给予“成功了”“真不错”“有进步了”等鼓励或赞赏的话,这就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和成功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运用赏识性的评价,给学生予进步的动力。

2.3 使学生尽快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关于学习的结果或进步的程度,无论是从别人那里得知,还是通过通过自我检查认识到,通常都能提高学习的意愿。学生学习了,做了练习,测验,考试等,都有一种想知道结果的心理,想获得有关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因而运用学习结果的知识反馈给学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可以用成绩表,用评语,也可以口头说明达到的目标程度,效果的好坏等。总之,不要让学生因期望了解学习结果变为失望,以至于削弱热情,丧失学习的意愿。

2.4 给学生予一定的赏罚。学生常有强烈希望得到父母与教师的表扬及认可的心情。因此,赏罚对其影响是很大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经常使用赏罚方法。赏,可以是发给奖品、言语表扬等方式;罚,可以处分、责备、警告等,但不可体罚与辱骂学生。运用赏罚手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赏或施罚;②赏罚要适可而止;③赏罚要与教学内

容有关;④赏罚要及时;⑤赏罚要始终如一,公平公正;⑥赏罚要注意培养自信心。

2.5 开展有效的竞赛活动。学生大都有“不愿落在同学后面”,“要胜过同学”的这种欲望。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意愿,适当地开展

第5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1、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2、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3、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4、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5、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

第6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消除心理障碍,促进思维的展开

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首先要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够赶上队伍,对学习有信心。中下等学生由于长期掉队,在班级中常受到冷落,他们常有一种恐惧心理,怕讲错,怕出丑。即使他们想的是正确的,也不敢举手发言,我的做法是:辅导在前。在上新课前,指导他们做些预习工作,或课前要求他们去复习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消除一些知识上的障碍,从而思维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中下等学生回答,正确地给予表扬;错了,也表扬他们能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行为。

2.运用生活问题揭示数学知识

生活问题学生每天都要接触到,不用教师仔细讲,他们也可以领会精神,从而感觉到数学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讲课过程中,引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去积极地思考,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他们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且意识到生活中会用到数学,数学的问题也可以用生活中的知识去解决,相辅相成。有了兴趣之后,我们再加以总结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实践活动当中,比如如何测量一座房屋的高度,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的同时,要独立自主地设计出一套或多套可行的测量方案,分成各小组进行讨论,再选出最优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再要求学生总结这次活动所用到的知识、用到的工具,并且有哪些思路是属于创新的,哪些思路属于延伸的。这对他们学习、复习和创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4.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耐心解答

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出现的问题(包括启发性的问题)为对象进行反思、总结。这一过程既是学生复结所学到知识的过程,也是为创新知识打基础的过程,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着促进的作用。

二、提高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教学和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准备好讲课的思路的同时,在课堂中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也要有准备意识。要回顾自己之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思考,还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更充分的应付能力。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发扬教师的园丁精神,对教学也是一种促进作用。

1.改进备课方案

一部分教师在面对新课改依然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案,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从而简化了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么课改对他来说视如无物。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需要对以前的教学思路进行总结,打破以教师为主的状态,对现在的教学手段、工具加以充分利用,制作出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讲课教案。准备问题时多用一些启发教育。例如:测量房屋,你觉得会用到哪些工具?会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改进教学过程

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提高学生兴趣,适应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3.总结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之后面对学生作业时不仅要发现作业中的问题,认真批改,还要对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新方法、新思想加以总结。学生在看到自己的作业时,应该马上意识到自己作业的错误,并且还要知道错误的原因是本身就不会,还是因为马虎、不小心产生的,让学生能够自己想办法去改正错误,并且自己弄懂它,通过自己琢磨出来的知识才能牢记在自己的脑海里。

第7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想学数学

一、优化教法,激发兴趣

教材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但并非每个学生都接受,因教材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的高低及接受能力是强弱等,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指导课堂教学。如一个刚入学的学生,数学知识一片空白,对数学也谈不上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数学在工农业及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价值进而认识到学好数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不宜采用抽象的陈述,抽象的陈述不利于学生深刻准确地理解所学内容,学习准确也就提不起来。因此,课堂教学应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实物、线段等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课前就准备用木条折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上课时拉开,让学生量一量小木条的长度,再折成图形让学生计算,使学生明白这图形的周长就是小木条的长度,从而理解周长的意义,接着出现“篱笆”的长,“围墙”的长等就容易理解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知识。同时在摆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极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二、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兴趣。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巧妙的练习安排还有助于学生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认知建构并将数学知识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单一、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式的练习,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感。形式新颖、情节有趣的练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受学生的喜欢。因此,教师要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辆汽车5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的方法最多。这样一来,同学们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四、运用竞争,提高兴趣

第8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物理;兴趣;提高质量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9篇:提高学习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文科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78-02

文科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耐心对待文科生的数学学习。文科生对人文知识、时代的潮流等有着强烈的兴趣,为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将数学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使他们愿意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喜欢学习数学,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数学学习心理。本文主要探讨五种提高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数学知识抢答赛

要引导文科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必须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使其愿意学、想要学。上文科班的第一堂数学课,笔者没有着急给学生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给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个活动――数学知识抢答赛。笔者把整个班级按座位分成了4个小组,并为获奖的小组提前准备了一定的礼物。抢答赛的题目是平时在各种书籍、杂志以及网络上面搜集下来的,它们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解答出来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耐心。例如:

(1)只允许移动一个数字,使下列等式成立:62-63=1。

(2)某一顾客到甲店买衣服,甲店的衣服每件成本48元,售价56元。该顾客买了一件衣服,拿了一张100元的钱给店主甲找,店主甲找不开,就拿去隔壁店跟老板乙换了零钱,回来找了44元给顾客。顾客走了之后,隔壁店的老板乙把100元的钱拿回来,说收到的是假钞,店主甲不得不给隔壁老板乙一张真的100元。问:该店主甲损失了多少钱?

(3)一个盆里的细菌,每秒钟就繁殖原来的一倍。经过一分钟,盆里的细菌满了。问:第几秒的时候盆里的细菌占一半?

问题提出后,整个班级非常活跃,学生激动万分,纷纷举手抢答问题,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这次抢答赛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对数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发现数学中蕴涵的趣味,让他们觉得数学也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

二、介绍名人轶事

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新的理论或者定理公式等,而每个理论、定理、公式等一般都有第一发现者,文科生对于故事以及历史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这个第一发现者入手,改善课堂气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数学史知识。

例如,在“集合”这一章,可以谈论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格奥尔格・康托尔(Cantor,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1845~1918年),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介绍康托尔的生平和他在首创集合论的时候所遭受的苦难,并借此激励学生学习的斗志和提升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学习函数之初,可以让学生了解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一个博学多才的“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他是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研究成果还遍及力学、逻辑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气体学、航海学、地质学、语言学、法学、哲学、历史、外交等,他还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讲到这些的时候,学生很惊讶: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博学多才的人。借此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并对他们表示充满信心:你们未来也一定能在某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学习欧拉公式时,有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年);在“解析几何”这一模块,有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当学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以说说数学界的王子――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年);学习“韦达定理”时,聊聊代数学之父――弗朗索瓦・韦达(法语:Franç;ois Viète;1540~1603年),等等。

在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的时候给大家介绍相应的名人轶事,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名人共同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还需要学生自己搜集材料,共同参与,每周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发言,讲解他们对数学的一些认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主体”性。

三、探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之美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涵着大量数学信息。课堂上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相应地补充课外知识。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使课堂上的知识生活化,激起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引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时候,教师以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一个月,学生是老板,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投资者第一天投资两块,以后每天的投资金额是前一天的一倍;另一个方案是投资者每天给老板投资10块。此时学生身临其境,因为自己是老板,所以他们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相应的知识。

又如,福利中奖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参与过这种类似抽奖的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把问题分解开来,其实就是我们学到的概率问题。根据当地学生家庭特点,在学习“数学期望”时用实际生活中的养鱼、养蚕等实例来分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学特征,普罗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在数学中,虽然有大量表面看来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然而其中却蕴涵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然而对于文科生来说,要给大家讲解数学之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内外不断地给大家展示数学之美到底美在哪里。

例如,在学到解析几何的圆锥曲线时,可以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展示数学之美:首先,通过一杯水水面截面的不同形状来认识到数学的真实美;其次,开普勒第一定律与卫星运行轨道的联系可以让大家看到数学的神圣美;最后,组织大家共同做实验:拿一条细绳和一些必要的工具就可以快速画出我们想要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还可以决定他们的圆与扁,给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数学之美。

苏霍姆林斯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教师通过与实际联系,并展示数学之美,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并乐于主动去学习数学。

四、提供成功和表现的机会

乔治・波里亚说“尽量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它”。现在文科生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兴趣依赖于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心理,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成功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再从简单慢慢深入。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上,还可以考虑给学生DIY(Do It Yourself)题目,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节。

例如,在学习期望的应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笔者特意把每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给5分钟的时间,叫他们自己DIY一个类似的应用题出来。大家很积极,5分钟以后,就有各种各样的题目出来了。周同学以两家包子店的包子好吃与否举例;徐同学说家里养了两种不同的蚕;莫同学说的是两个盒子里的小球;庞同学举的例子让大家更感兴趣:两个制造炮弹的厂家……出题之后,叫其他组同学起来解答问题,然后再由出题人或者老师帮审核看是否解答正确。一堂课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

五、肯定学生

未成年的中学生往往希望老师能够注意他们,肯定他们,表扬他们。在学习了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之后,笔者更加感受到肯定学生的重要性。文科班的学生在理科的学习上本来就很吃力,有的学生选择文科就是因为数学学得不好。对此,教师应用微笑和鼓励来面对学生,给予学生轻松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

例如,学习瞬时速度的时候,教师以一个例子出发,一步一步讲解,再把解题步骤写出来,然后叫学生做课后练习。模仿着刚才的例子,按照给出的步骤,同学们一个一个安静地在动笔,特别是以前很少听课的小贤同学也在动笔。笔者走到他身边,对他大加赞扬,同桌吴同学见小贤得到了表扬,也赶紧拿笔与小贤一边讨论一边计算起来,笔者也顺便肯定了吴同学的积极。大概花了5分钟左右,大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互相的探讨中把练习写出来了。对此,笔者很高兴,表扬了全班同学,肯定了大家的进步。当然,学生做的与笔者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抓住他们这一点闪光点,欣赏他们,不吝啬表扬和肯定的语言。学生得到表扬后,心情愉快,极大地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持久,学习热情高昂,整堂课都认真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即使学生不小心犯了错,也不要一票否决。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我们知道,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我们是在不断地犯错和改错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相信学生,要对他们抱有希望。“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我们对学生的希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去追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一种和谐的强大的合力中开展教与学活动。

此外,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自己,博览群书,不断学习,打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具备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以此影响和指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学生自然而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杰远.现代数学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