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出版社征稿范文

出版社征稿精选(九篇)

出版社征稿

第1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一、参加对象

重庆市全体小学生

二、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

三、征稿内容与要求

1.征稿内容:通过阅读好书,记录发现,抒发感想,主要以读后感的形式呈现作品。可以是对书的内容的品评,抒发自己的感受;可以是对书的精神思想的分析,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对情节的生发,续写或者扩写内容等。

2.征稿要求:来稿作品必须是小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独到见解,不能由教师和家长、加工。凡抄袭者,一经查实即取消评奖资格。请在作品内注明作者区县、学校、姓名、指导教师、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详细信息。

四、投稿方式

1.电子邮件投稿:组委会设统一电子邮箱接收小学生自由应征稿件。邮箱:(注:sxtndszw是“书香童年读书征文”的第一个字母)。

2.邮政信件投稿: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12号今日教育杂志社“书香童年”征文活动组委会(邮编:400015)

五、评奖办法

1.11月,组委会将聘请学科专家、特级教师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进行评审,评出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0篇。

2.对组织参加此次征文活动成效显著的学校颁发优秀组织奖,对指导学生获得二等奖以上奖次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

3.以上奖项均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晚报、今日教育杂志社联合颁发获奖证书,并在重庆出版集团天健出版网、官方微信,重庆晚报、第一眼网,《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杂志及其官方微信获奖名单。

4.应征作品将择优在《重庆晚报》《今日教育・作文大本营》上发表,并在2014年底结集成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赠与获奖作者和学校。

六、联系方式

组委会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桂花园路12号今日教育杂志社

联系人:

谢伯平 15998971896 63605604(办)

第2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一、宋元:初创期的机巧与含蓄

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宋刊本《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一书《拾遗》目录之前有这样一则启事:

是编既锓流布矣。重惟天下奇闻壮观见于文人才士记述者,浩不可穷。耳目所及,幸而得之,则亦泰山一毫芒耳。因阅群书,复抄小集,附刊于后,名以《拾遗》。每州各空其纸,以俟博雅君子续自笔入,或因鬻书者录以见寄,使足成此一奇书,盖所深望云。[1]

这是一则征稿广告。颇具营销创意的是,该书内容是记述天下各州的奇闻壮观。图书出版者有意在书中《拾遗》部分的各州之后留了空白纸张,希望读者将他们知道的而该书又没有记载的内容写下来,通过售书商反馈到图书刊刻者这里,以便将来刻成一部更为完善的“奇书”。这样让读者参与进来完成图书的编纂,读者不再是消极阅读,而是调动起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兴致勃勃地去检查该书是否遗漏了什么“天下奇闻壮观”;倘若有,再得意洋洋地在书中所附空白纸张上写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现代营销中一度流行的DIY(do it yourself)模式相似,可以极大地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另外,可以推想的是,倘若刊刻者真的根据反馈回来的征稿完善该书并再度印行的话,那些曾经参与征稿活动的读者极有可能成为稳定的消费者群——因为参与该书的编纂激发的自豪感、荣誉感会促使他们成为“回头客”。

在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建安书堂刊刻的《元诗》一书上,也出现了征稿广告:

本堂今求名公诗篇,随得即刊,难以人品齿爵为序。四方吟坛多友,幸勿责其错综之编。倘有佳章,毋惜附示,庶无沧海遗珠之叹云。

李氏建安书堂谨咨

张秀民先生认为:“这类建本征稿广告是空前的,明代书坊有所仿效。”[2]说明代书坊也有征稿广告是对的(详见下文);但说这类广告是空前的恐怕不确,因为如上文所述,宋刊本中就有类似征稿广告了,而且极具营销机巧。

有意思的是,上述两则宋、元时期的征稿广告都未曾提到报酬。这或许和儒家传统耻于言利的教化有关。毕竟,虽然也有营利目标,图书出版怎么说也是“读书人的事”,一切还是含蓄些更好。不过,到了明代,这类征稿广告的商业气息就逐渐浓厚起来了,广告中会明白提到报酬问题。

二、明清:兴盛期的细致与务实

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陈仁锡评选的《明文奇赏》一书,首为陈仁锡序,次为总目,再次即为用浅蓝色墨刻印的征稿广告:《征昭代海内名公笥藏家刻文稿选入名文奇赏续集述引》。如果说上述宋、元两则征稿广告因文字简短,归到牌记中也并无不可的话,那这则广告绝对不属于牌记,而是纯粹以启事形式出现的征稿广告。全文节录如下:

古今文章,以传重,更以选重。……先生曰:“……独虑往昔名作,或已刻而流布未广;或未刻而秘藏于家;或苦于后传之散失而蠹简犹存;或留于知赏之珍收而遗泽未斩。若非设法征续,终是挂一漏万。子雅意斯文,何策以处此?”不敏受命唯唯,退而作征书法于左:

一,名公文集,虽经刻板,刷印未广,地理遥隔,未能流传此处。接武名贤,不忍先泽之落落。或邮传,或特令信鸿赍至,选定发抄,不动笔,亦不沾污,完日仍以原帙缴还,决不浪失。万一愿以本集易他书者,一一惟命。

一,名公著作虽富,或屈于力而未梓,后贤珍藏,慨以原稿来成胜举者,本家计其道里之费、缮写之劳,一一报之,所不吝焉。

一,名公文集无论已刻、未刻,成卷、不成卷,不拘多寡,有特赏高贤、好事良贾多方觅来,共成不朽,本家重酬,不敢匪薄。

愿与征者,或封寄,或面授,须至苏州阊门书坊酉酉堂陈龙山当面交付,万勿差误。

是订。

吴门后学沈国元顿首

该广告声称征稿编续集是为了让更多的好文章经过编选、刊刻流传得更广泛、更久远。在陈仁锡(即广告中的“先生”)的话里以及沈国元拟定的征稿办法第一条里,更是流露出对文人好作品以及好书的珍视、爱惜之情。这使得整篇征稿广告在开头也羞答答地蒙上了一层文人的人文关怀气息,但后文“本家计其道里之费、缮写之劳,一一报之,所不吝焉”、“本家重酬,不敢匪薄”这类文字则流露出明显的商业气息,说明这并非是一个热心的学者为了文化的传承在做公益之事这么单纯,实际上是书坊主在策划下一个选题的图书出版。

类似的征稿广告在明崇祯年间刊刻的何伟然选、陆云龙评《皇明十六家小品》中也有。不过与上述广告不同的是,该广告所征求的文稿更加多样化,列了《行笈二集》《广舆续集》《续西湖志》《明文归》《皇明百家诗文选》《行笈别集》《型世言二集》等七种拟刊书名,而所征文稿除了诗文、制诰、奏疏等,还有戏曲、小说,范围很广泛。很显然,刊登广告者并不是单纯为了编一部选文的续集,而是预先设计好众多选题,然后面向社会广泛征稿。这在图书出版业的营运中,具有更加鲜明的商业色彩。从这一征稿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图书出版业者(书坊主)为了图书的生产,整个流程和今天很类似,即策划选题、征稿或组稿、编选(编辑)、刊刻出版。

清代编选出版了大量诗文总集,而总集的编选,往往涉及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众多作家与作品,单靠选家一人或数人的见闻所及,不仅前期寻访周期过长,而且不免挂一漏万,最便捷周全的方式自然是利用书中的征稿广告来汇聚稿源。这些征稿广告大多是包含在书前的凡例中,但也有以启事形式专门出现的。例如,清初魏宪编选诗歌总集《诗持》,二集于登选姓氏之后另附启事曰“征言”,其中说“是选一集……兹谋新增是集,兼订三集,次第出质大方。凡我同人,有先世遗篇,平生枕秘,统祈全集邮教,共襄千秋盛业,幸甚”[3]。这是在为《诗持》第三集征稿。

与宋元时期的征稿广告比较而言,明清时期的征稿广告不仅不讳言报酬、更具商业性,而且征稿方法细致具体、接收征稿的地址详明准确,极具可操作性。这充分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出版业内竞争的加剧,征稿广告这一营销方式在这一时期的运用不仅越来越广泛,而且在形式上也越发成熟。

三、古代启事式征稿广告的若干启示

上述启事式征稿广告都是附载于已刊刻的图书中,随着图书的流通,将广告信息传达给广告受众。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业者这样做,显然并不仅仅是为了省掉另外找传播媒介的麻烦,而是考虑到征稿广告的目标有意为之。征稿广告的目的是吸引稿源。有藏稿者或有意提供稿源者多为读书人。利用书籍作为广告媒介,能将广告信息更准确地传达给广告受众,实现更好的广告效果。现如今,对于征稿广告而言,除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外,图书自身仍不失为一种准确直达受众的媒介,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启事式征稿广告出现的具置,基本上是在一书正文之前:或在目录前,或在目录后,有的甚至直接居于一书卷首。例如,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赵炎刊刻《诗藏》,卷首有征稿启事,启事最后说:“近体先经付梓,诸卷嗣将汇成。第恐孤吟之困于壤虫,寸管难窥夫全豹,敢恳高贤长者,锡之佳制,俯慰调饥。或前编登载无多,大名不妨再见;或新咏各体具备,压卷藉以增光。至于爵衔里居,原名别号,亦祈细加详示,以便刊入简端。”正文之前刊登广告,既不与正文内容相淆,又容易引起读者注意,这同样有利于广告效果的实现。

再次,征稿广告多是为续集或同类性质图书征稿。一般来说,读者购买阅读某一图书,说明其对该领域有兴趣,甚至颇有造诣,其中自不乏有类似稿源者。倘若已刊刻的图书内容受读者欢迎,销售得不错,编辑出版者的实力和能力得到认可,这些人就会很乐意应征,这样图书的生产和销售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例如,王树《淄阳诗话》一书前二卷刊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前有一启事——“征诗入淄阳诗话引”;此书后二卷刊于同治元年(1862年),应该是前二卷刊行后所续征诗歌而成。可见征稿广告对新图书的出版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注释:

[1]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83页。

[2]张秀民:《中国印刷史》,韩琦增订,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3]《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8册,四库禁毁书丛刊编委会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页。

第3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教育科学论坛》是由四川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四川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广大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高校师生的综合性教育理论与研究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4289;国内统一刊号:CN51-1696/G4。

二、主要栏目

《教育科学论坛》主要栏目有理论视野、课改研究、科研导航、走进课堂、聚焦教师、教育管理、教育漫画、心理健康、德育视点、综述、信息快递等。

三、征稿内容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放权学校自主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教育观察、教育热评、教育批评及学术观点的讨论与争鸣;具有共性价值追求和个性特质彰显的区域课程、课堂改革思路、途径与实践经验;学校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的建设探索;基础教育各学科教学研究,教学经验、感悟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动态,如学分制、选修课的开设、学科教学研究等;名优教师课堂实录与点评,课堂教学热点问题探析,典型案例与经验解读;教师队伍建设与名师培养机制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策略与经验;促进学校和师生差异性发展的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四、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要求“新”即观点新;“小”即切入点、关注点要小;“深”即论证深入;“精”即观点鲜明、行文精炼;“融”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做纯经验性的工作总结,也不做纯思辨性的探讨;“细”即规范格式,严谨写作,从细节做起。2.字数要求:感悟类稿件一般一个页码(1500字),其它栏目2-3个页码(3000-5000字)。3.稿件在2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4.稿件(正刊)不收取版面费,一经采用,付给作者稿酬。5.来稿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地址。

五、投稿邮箱

理论视野:;课改研究:;科研导航:

走进课堂:;聚集教师:;德育视点: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教育漫画:

《教育科学论坛》(增刊)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为了满足我省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本刊决定编辑出版2014年增刊,并从即日起向社会征稿。

征稿范围:教育科研类、课程改革类、学科教学类、教师专业发展类、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类、幼儿教育类、职业教育类、教育管理类、高等教育类等论文。

征稿对象: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职业学校师生及高校师生等。来稿经《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三审通过后,编辑部将向作者发出用稿通知,并注明费用,详细征稿启事,可登录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网站:查询。

投稿联系人:朱雪林李春刘莉莉

第4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中华教育书库系列丛书《当代教育文献》《中华教育改革文论》《中华现代教育文丛》等已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及中国物资出版社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应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中华教育书库系列丛书之《当代中国教育文苑》面向全国征稿。

一、征稿范围及内容: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各行业教育工作者均可投稿。作者选材选题本文由收集整理自定,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论文、教案、说课稿等内容均可。

二、征稿须知及要求:1.文章应思想健康,立论新颖,论据充分。2.每篇文章要求尽量不超过2000字。论文作者可在文章后面附8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3.文章要求打印或用16开稿纸正楷抄写或直接用e-mail发送。务请在文章题目下按顺序写清作者单位、姓名及电话号码。4.来稿经审阅采用后即给作者发“稿件采用通知”。凡在书中有文章发表者均有资格参加“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奖活动,并颁发证书。每稿必复。

我们将遴选优秀稿件推荐到国家正规期刊《新课程》杂志中发表。如您有意。壁来函告知并注明“新课程”。

三、联系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和平大街运兴大厦学院信箱 联系人:刘京穗

电话(传真):0335-3048047 3217737 邮编:066004e-mail:shkbwh@vip.163.com shkbwh@163.com

第5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编写省二卷是省委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编写工作中,我们猿忠月砜怂剂心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把握,猿忠灾泄仓醒搿豆赜诮ü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论述为依据。猿直缰のㄎ镏饕搴屠史唯物主义,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既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又注意吸收老同志和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对有争议和敏感的历史问题,采取认真慎重的态度和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努力写成一部比较可读、可信、可取的地方党史著作。现在,我代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二卷写作组,汇报一下省二卷的写作情况。

一、省二卷的写作过程

省二卷从史料征集到正式出版,历经27年,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史料准备阶段、写作准备阶段、正式写作阶段、送审修改阶段。

(一)史料准备阶段(1984.4-2002.9)

1984年,为编写浙江解放35年来的历史,根据省委原第一书记江华提议,省委建立了“浙江省的三十五年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开始收集有关资料。1987年4月,经省委批准,将“浙江省的三十五年”编写工作及人员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并,建立二处,专门从事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国史研究。二处在完成其他党史、国史研究任务的同时,一直把写作省二卷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史料准备工作。

在史料准备过程中,重点抓了纵横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与省档案馆联合选编《中共浙江省委文件选编》,在查阅大量省委文件的基础上,经批准,内部出版了1949年5月至1966年6月的《中共浙江省委文件选编》4本。二是组织编写了《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大事记(1949―1993)》,对社会主义时期浙江党史上的大事、要事进行了系统梳理。三是开展了党史专题征集研究。1993年7月,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批党史、当代史专题征编规划,有重点地向有关单位和市县征编重要党史事件的专题资料。在专题征编的基础上,相继出版了一批专题书籍,如《浙江解放》、《浙江剿匪纪实》、《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浙江卷)》、《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浙江卷)》、《当代浙江振兴之路》丛书、《创业路》、《丹心谱》等。四是编写出版了《当代浙江简史(1949-1998)》,对浙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达成了共识。

文件选编、大事记和简史属于纵向研究,专题征编属于横向研究。通过这4方面的工作,一是理清了省委在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各项重要决策;二是勾画了当代浙江党史的轮廓,简要地记录了浙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三是对浙江历史上的重大党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四是征集积累了大量的史料。

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为省二卷的写作打下了允档氖妨匣础和研究基础。

(二)写作准备阶段(2002.9-2008.12)

2002年9月,省委党史研究室召开全省第一次地方党史(第二卷)编写工作会议,各市县党史研究室均派人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江苏省党史工委、福建省党史研究室的专家为大家讲授了二卷写作有关问题,部署了全省开展二卷写作的任务,下发了省二卷写作纲目和写作规范。这次会议标志着在全省正式启动二卷的写作。为了解决各地在二卷写作中的畏难思想,会后确定了杭州、宁波、温州、富阳、萧山、鄞州和苍南等7个市县为省级试点单位。

省委党史研究室在这个阶段中,始终猿帧傲绞肿ァ’,即一手抓省二卷的写作准备,一手抓试点单位的二卷写作。

在抓省二卷的写作准备中,首先抓了写作纲目的修改。经过征求专家学者和市县的意见,参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福建、江苏等省二卷本的纲目设计,对写作纲目进行了四次修改后,于2006年12月召开的全省第五次地方党史(第二卷)编写座谈会上再次发给市县征求意见。根据市县提出的修改意见,又对写作纲目进行了修改,形成第五稿。其次,继续深挖史料,细化史料。2003年3月,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二批党史、当代史专题规划,再次组织有关单位和市县征集、编写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专题。省本级也相继出版了《“”运动(浙江卷)》、《拨乱反正(浙江卷)》等专题书。第三是对重要党史人物开展研究,参与完成了一批党史人物纪念文集和人物传记。在继20世纪90年代参与完成《谭震林传》、《谭震林纪念文集》和编写《刘剑纪念文集》、《吴宪纪念文集》之后,又相继参与整理、编写、出版了《江华在浙文集》、《江华纪念文集》、《江华传》、《铁瑛文集》、《谭启龙回忆录》等。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写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从2002年开始,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性的党史二卷编写座谈会。每次座谈会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研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至今已经召开了9次。同时,还组织从事二卷写作的同志积极参加中央党史研究室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以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在抓试点单位二卷写作的过程中,既注重对试点单位的全方位指导,又注重锻炼自身队伍、丰富省二卷的史料。通过抓试点,省二卷写作组的同志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写好省二卷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市县写作二卷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批与省二卷写作有关的史料,大大丰富了省二卷写作的史料基础。抓试点虽然花费了省二卷写作组的大量精力,但却推动了全省二卷的写作,培养了一支队伍,同时也促进了省二卷的写作,真正达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目的。

(三)正式写作阶段(2009.1―2011.2)

从2009年开始,省二卷进入正式写作阶段。写作前,写作组再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规范要求;根据新掌握的史料,对写作纲目进行了微调;规定了初稿完成时间。各编的执笔同志,按照会议要求开始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组针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带有共性的写作问题,召开了多次谈稿会,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取得共识。到2010年初,基本完成了初稿写作,各编进入自行修改。从2010年6月到10月,各编先后修改完毕,进入第一轮统稿。全书正文80多万字。第一轮统稿于10月中旬完成。

根据第一轮统稿意见,各编又分头进行修改。12月中旬,进入第二轮统稿,至2011年1月中旬完成,形成送审稿。全书正文75万字。

此时,《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正式出版,并对体例作了重大修改。为此,省二卷写作组多次开会商量,并多次向中央党史研究室请示汇报,最后决定,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意见,对送审稿进行体例上的调整和修改,对有关编、章、节、目进行了合并、删除、压缩、重写等。春节前,省二卷本完成了第三轮统稿,并交印刷厂排印出送审稿清样,全书正文68万多字。

(四)送审修改阶段(2011.2-2011.5)

根据省二卷出版工作的总体安排,2011年2月下旬,书稿先后送省委批准成立的审稿委员会、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各市委党史研究室和有关专家审查或征求意见。4月中旬,审稿委员会成员、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11个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专家相继反馈了审读意见。这些意见对书稿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很好的修改和补充意见。

根据这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写作组先后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了认真地梳理汇总、分析研究。先按编章分头修改,然后进行统稿。在此基础上,写作组又于5月18日至22日,进行集中统改。在统稿中,写作组着重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评价和提法、重要内容、部分体例、入书人物、写作文风、重要数据、学术规范以及分析和点评等10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和修改。

在省二卷正式出版前,写作组又向审稿委员会和有关专家专门汇报了书稿的修改情况,得到了认可。

经过5轮统稿,每轮间又数易其稿,最终成书。全书包括序言、正文(共4编、26章、88节、288个目)、注释、附录、插图、后记等,供86万多字。

二、省二卷写作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省二卷写作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决定为准绳,猿质凳虑笫堑乃枷肼废撸猿直缰のㄎ镏饕搴屠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文化建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艰难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认真总结执政经验,深刻揭示执政规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以确凿的史实和鲜明的观点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省二卷猿值男醋髟则是:

1.猿值承栽则。猿侄缘掣涸穑对人民负责。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猿忠灾泄仓醒氲木龆ㄎ依据。对敏感问题和尚有争议的历史问题,猿趾俗际肥担分清是非,本着严肃、慎重的态度和“宜粗不宜细”的精神表述,注意把握分寸。既秉笔直书,敢讲真话;又不搞纯客观主义。猿钟欣于党的团结,维护党的形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猿执嬲媲笫档脑则。对书中采用的历史资料都经过精心选择、反复考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史料准确无误,真实反映党的历史。

3.猿滞怀鲋飨叩脑则。紧紧围绕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主要反映省委带领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全貌。以党领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和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主要内容。

4.猿指挥刑厣的原则。主要反映省委在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内容。尽量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历史经验,着力反映具有本地特色的党史内容。

5.猿质本事纬的原则。省二卷的写作遵循一般的写史原则,以时间为主线叙述历史,适当兼顾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即“纵向推进,横向展开”,对省内同一历史时段不同地域发生的重要事件,一般要求同时交代,以较好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概貌。

第6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为弘扬中华书画艺术,纪念改革家、书法家康有为逝世80周年,经有关部门批准,特举办此次大赛,现将有关事宜条述如下,敬请投稿。

一、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湖南分社美术研究院。

二、媒体支持:中国书法杂志、书法杂志、美术杂志、中国书画报、书法报

三、征稿对象:全国各级书画艺术家、海内外有一定造诣的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均可参加。

四、征稿要求:绘画、书法(含硬笔、篆刻作品)均可参赛,内容不限,以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赞颂和谐盛世为主题的作品更为欢迎。题材、风格不限,尺幅在八尺以内。参赛作品限寄l-3幅,草、篆书请附释文,作品背面右下角请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邮编和详细地址,并附个人简历一份。来稿必审,每信必复。限于人力,来稿不退。

五、评奖及待遇:本次大赛以书画艺术为标准,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尊重人才、尊重艺术。评委会由国家书协、美协等国家著名权威书画家组成(为示公正名单暂不公布)。以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初审、复审、终审三个阶段进行评审。评出钻石奖30名、铂金奖50名、金奖80名、优秀奖200名。获奖作者由评委会颁发精美获奖证书,获奖作品均结集出版,书名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作典藏》。编委会向入编作者赠寄作品入编彩色校样,授予入编作者“中国当代德艺俱佳书画艺术家”光荣称号,并赠寄荣誉证书。

六、征稿时间:即日起至10月20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过期不候。

七、投稿地址:长沙市芙蓉中路148号银海大厦12楼中新社湖南分社美术研究院大赛办

邮编:410005联系人:高歌电话:0731-4435162

“梅兰竹菊”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梅兰竹菊四君子有清雅淡泊的品质,不作媚世之态。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梅兰菊竹”亦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造人格品行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入画家及善于汲取中国文化传统之精髓的书画家们,无不将笔端投入此书画主题之中,创作出了无数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人品即画品、书品,此专题的书画大赛意义重大。我们以书画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活动,旨在弘扬社会正气,构筑和谐社会,表达美好意愿,弘扬民族传统书画文化,以祥瑞之书画颂盛世。

一、征稿对象:海内外书画家及有一定造诣的书画爱好者均可参加,欢迎书画名家惠赐佳作。

二、征稿要求:书法(篆刻):书写单个“梅”、“兰”、“竹”、“菊”字或以“梅”、“兰”、“竹”、“菊"为内容的成语、诗词、楹联等(可任写其中一字参赛),书体不限。美术:要求以“梅”、“兰”、“竹”、“菊”为题材创作作品(可任画其中一幅参赛)。所有参赛作品件数、尺寸不限,无须装裱。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地址、邮编,另纸附寄200字内作者简历。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评审、通联费用,来稿必审,每稿必复,谢绝应酬敷衍之作参赛。(限于人力,来稿不退)

三、稿件评审:组委会将邀请国内著名书画家组成评委会尊崇公正、平等、唯优至上和诚信原则对参赛作品隐名编号进行初评、复评、终评,分别评出特等金奖10名、一等金奖20名、金奖100名、佳作奖、优秀奖若干。

四、出版及其他:向获奖作者颁发精美获奖证书,入编证书,赠寄作品入编彩色校样稿;获奖作品结集出版,作品所有权、宣传出版权归主办单位,获奖入编作者可按优惠价订书;授予200名获奖作者“当代最具魅力书画家”荣誉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参赛作者即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启事的各项规定。

第7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一、征文题目

请以“成长的季节”为话题作文,具体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征文对象

征文对象为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欢迎各地学校及教育部门集体组织师生参赛。

三、写作提示

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植物会成长。动物会成长,人会成长;身体会成长。精神会成长,国家、民族、宇宙也会成长……成长需要环境,成长引发故事,成长造就风景;成长中有适应。有抗争。有苦辣酸甜,有喜怒哀乐。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既可写人的成长。也可写物的成长。可写自己,也可写别人,可讲成长故事。可记成长体验,可抒成长感受,可发成长感悟。可议成长观点……凡与成长有关的内容,皆可入文。

四、稿件要求

要求应征作品内容集中,记叙有具体的事件,说明有鲜明的特点,议论有扎实的论证,贴近生活和心灵,有真情实感。禁止抄袭。忌虚,忌散,忌大而空。教师文章不超过2000字,学生文章不超过1200字。学生来稿请务必注明指导老师姓名和自己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本次征文大赛不收任何费用。

五、奖项设置

此项征文活动由学习出版社提供支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联合举办,评奖分教师组和学生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向获奖者颁发价值500元、200元、100元的图书,并颁发加盖中语会和本刊编辑部印章的证书,向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颁发指导证书。本刊开辟专栏择优发表应征作品。本部读者俱乐部红衫级、紫袍级、金甲级会员及小记者团成员。请在个人姓名后面注明相应级别及编号。

六、征文时间

2009年12月开始收稿,2010年8月底截稿,2010年9月公布获奖名单。

七、联系方式

邮寄稿件请在信封上注明“成长征文”字样。教师来稿请在文题后标注“教师组”字样。学生来稿请在文题后标注“学生组”字样。

第8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团结、联系各界人士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研究近现代史提供素材的重要工作。所研究的对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科技、军事等社会各方面,内容非常广泛,客观上要求文史工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不仅要懂得中国的历史,更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党的方针政策,还要懂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常识,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充实自己。从一定意义上讲,扎实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的基本要素。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人云亦云,无所适从。

文史工作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史德、史才、史政、史学”素养。热爱这份事业,忠诚这份事业,从事文史资料大部分时间是和文字打交道,时间一长总觉得此项工作有些枯燥和单调,所以文史工作者不但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还要静得下心,坐得住凳,苦在其中,成在其中,乐在其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一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悉”的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者。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协作,使文史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就石阡而言,具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族众多、自然优美、民风淳朴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勤劳勇敢的石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湧现出许多波澜壮阔、石破天惊、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不少历史事件跨地域、跨界别、跨学科,尊重历史事实,真实记载其历史事件,给当代以启迪,给后人以财富,是我们这一代文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做到互相协作、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共同发展这篇文章。一是要加强与各县市特别是周边县市之间的协作;二是要加强与各党政职能部门和各界人士之间的协作;三是要加强与上级政协与兄弟县政协之间的协作,在史料征集、编辑、出版、发行、研究等方面形成相互联动的工作态势,使文史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再其次,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文史工作不断再上新台阶。政协文史资料具有“亲见、亲历、亲闻”的特点,是党史、政史的有益补充,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稿源征集乏源乏力,经费困难、精品不多、宣传效应不大、文史成果尚未转化成强有力的经济优势等方面,在今后工作中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要彻底改变上门征稿、求人撰稿的被动局面。树立社会办文史的工作思路,调动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扩大征集网络,采取公开征稿、网上征稿、预约征稿、特邀征稿等多种办法,广泛征集稿件。

要改变编辑、出版综合辑为主,专辑为辅的工作思路,走编辑出版专辑为主,综合辑为辅之路。专辑能更加激发撰稿人的积极性,如我们在编辑《跨过鸭绿江》专辑时,短短半年时间就征集到17万字的稿件,事后不少同志还专程到文史委递交稿件请求补载,同时还对如何搞好政协文史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要创造条件,与有关部门协商编辑出版部门专辑,此举既能解决稿源问题,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经费困难。要在每届政协的初年作好五年编辑计划,一待稿件齐备,即行出版。做到提前安排,有备而编,有备而出。

要切实树立精品意识,优化资源配置,内容要把握时代性,封面设计要新颖美观,书名要立意准确而又具备吸引力,印刷装帧要精美大方,文章要更具文学性和可读性。严格把关,宁缺勿滥。

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协文史工作,理解政协文史工作,支持政协文史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网上专页,对稿件中的精品,要推荐到各种报纸杂志及文史专刊上发表,增强文史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要切实树立市场经济意识,文史资料进入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要逐步改变文史资料免费交流的现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公开出版发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第9篇:出版社征稿范文

关键词:期刊编辑; 著作权

随着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有关著作权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作者、出版单位或者编辑部被告上法庭的事情时有发生,给出版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何在期刊出版中有效地避免著作权纠纷的发生,需要期刊编辑提高著作权法律意识,明确编辑以及作者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常见违法行为的类型,在工作中始终做到依法出版。

1 发表作者的文章要征得作者的同意,避免侵犯作者的发表权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具体来说,作者有权决定作品是否发表,何时、何地发表,以何种形式发表等。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在发表作者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征得作者的同意,不能擅自发表他人未发表的文章。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公开发行的期刊不得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根据这条规定, 内部发行的出版物上的内容不是想用就可以随便用的,公开发原作者的同意。行的期刊编辑如果在内部发行的出版物上发现不错的文章,想要刊登在本期刊上,也要征得

期刊编辑对所收到的作品既没有转发权,也没有改变其发表形式的权利[1]。编辑如果未经作者许可,把收到的文章转发到其他期刊上,或者发表在增刊上,或者以文摘形式发表,这些行为都侵犯了作者的发表权。

《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采用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采用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编辑在收到作者稿件之后,要及时进行审稿,决定是否刊发。特别是对一些时效性很强的稿件,编辑更要增强时效意识,对其进行提前审稿,以保证稿件按时刊登。如果编辑人为地对稿件滞后处理,耽误了稿件的正常发表,给作者造成损失,也是侵权行为。

2 尊重、维护作者的署名权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第十一条又明确指出:“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和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这两条规定看似很简单,但是实际工作中因署名问题引起的纠纷很多。

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仔细核对作者的姓名,以防将作者的名字写错,或者写成别人的名字,或者将合作作者中的某个作者的署名漏掉。明确作者要求署真名还是署笔名。在某杂志社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杂志出版后,某稿件的第二作者发现目录上丢了自己的署名,原因是编辑没有核实目次作者和正文作者是否一致,结果导致目录上第二作者姓名的丢失,引起作者的不满。

    2)不得随意增加或者删除署名,不得随意改动署名顺序。有些编辑利用职务之便,在没有得到作者许可的情况下,在其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名。殊不知,编辑对稿件进行修改加工整理,是编辑的本职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作品的质量,而不是创作行为,因此编辑不享有著作权,不能在他人作品上署名。还有些编辑受别人的委托,没有得到作者的许可,便在其作品上署别人的姓名,这种行为也是侵犯署名权的行为。在版面有限等特殊情况下,编辑也要在所有合作作者都同意的条件下才能增删署名或者变动署名顺序。

3 在修改稿件时要把握好度,保护作者的修改权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由此可见,期刊编辑在没有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有权对其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这种修改仅限于文字性的,如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不规范的数字用法,或者把句子改得更优美生动等。如果涉及到内容、数据材料、框架结构以及语言风格,就要有作者的许可。

期刊稿件的编辑加工和图书稿件的编辑加工不太一样,期刊有其自己的办刊宗旨和整体风格,是对数篇稿件的汇编,这就要求编辑在加工整理稿件时,即要维护稿件内容、作者观点不被作实质性改动,又要使稿件符合期刊整体的要求,而且还要符合栏目的风格。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修改稿件很难把握好尺度,一不小心就会侵犯作者的修改权。比如,有的编辑很容易以力求完美的心态,把自己的语言习惯、思绪模式以及期刊的整体风格过多地注入作者的稿件中,使得加工后的稿件“满篇红”。 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编辑自己的工作量,另外一方面很容易把作者关键的观点和内容改出问题来。

在这种情况下,期刊编辑要有扎实牢固的编辑功底,对错误的观点、不清楚的表述等应该改动的地方作改动,对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不要改动。

4 保护作品的完整权不受侵犯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者保护其作品的内容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保护其作品不被他人丑化,不被他人作违背其思想的删除、增添或者其他损害性的改动。著作人身权中的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是相辅相成的。编辑在侵犯修改权的同时,也可能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2]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期刊版面的限制,许多编辑会大幅度地删减稿件内容,或者擅自将稿件以摘要的形式发表,这都是侵犯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的。

5 按时足额付给作者稿酬

   《著作权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使用作品的付酬标准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也可以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付酬标准支付稿酬。当事人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付酬标准支付报酬。”作者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按时足额地支付给作者报酬,是对作者劳动的尊重,也是对其经济权利的维护。稿件一经录用,就应该及时结算稿酬,不能以工作忙、作者地址不详等理由为借口拖欠作者的稿酬。在作者地址不详的情况下,要通过合理的方式通知作者来期刊社或者编辑部来领取稿酬。

    我国许多期刊都加入了清华同方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系统,为此,电子出版者在向印刷版期 刊支付稿酬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还应向作者支付电子版的稿酬,否则就侵犯了作者的获得稿酬权。[3]

   《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在工作中,许多期刊编辑在转载或者摘编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后,忘记了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报酬。这种情形应当引起编辑足够的重视。

6 作者投稿之后转移给期刊社的著作财产权

《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一般情况下,期刊社在收到作者来稿时,没有和作者签订书面的合同。作者向编辑部投稿以后,就视为作者同意将自己作品的部分著作权转移给期刊社,期刊社也就相应地享有了转移过来的这部分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等。

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编辑提出了法律层次上更高的要求。期刊编辑要树立依法出版期刊的意识,加强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争取在工作的各个坏节都避免著作权法律纠纷的出现,既维护好本期刊的合法权益,也尊重和保护好作者的著作权。

 

参考文献

[1] 苏锡安. 科技期刊编辑与著作权保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12(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