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精选(九篇)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

第1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也处在稳定的上升时期,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能性人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潮流。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是我国社会能够稳定发展的保障之一,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社会发展的节奏在加快,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在某些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地探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新体系。

2结合建筑市场需要,确认教学方法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国家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主要体现以下几点特征:一次性、明确性、整体性以及项目投资巨额性等等。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建筑技术上应用的材料、建筑工艺、科学技术等也在不断地更新,建筑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管理的规范、标准等等都进行了规定。依据市场的具体要求,首先应调整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把高职学生的基本能力分为四种:就是精通外语的可以适应科技情报的检索;掌握计算机的可在建筑工程中用其进行结构计算、编制建筑工程组织的预算和设计;熟悉制图、实践、计算,可从事管理实际工作、分析解决生产车间出现的问题;拥有对建筑产品的进度、质量、投资进行调控的能力。而后依据具体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与此同时,进行多技能培训,让学生依据专业需要和自身的情况考取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可以为毕业以后在建筑工程领域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3积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计划

在定制教学计划的同时,应注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可增设选修课以拓展建筑工程专业知识,可以创新建筑课程教育,大力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学通学精必修课的前提下,跨专业选修感兴趣的科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展学生的个性。

3.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高等职业建筑工程教学大纲明确表示应使得学生有着坚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所以,应加强力学、英语、数学的学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专业英语等课程,增加基础课程的学时和教学内容的难度。

3.2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符合当前社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制定出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3.2.1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为高职学生普及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为此,高职院校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就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CAD技术、C语言等等建筑上会用到技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自身工作进行辅助的能力。

3.2.2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开设针对性课程针对国家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使建筑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工程地质构造概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等等专业书籍,扩展学生的视野面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前提保障,同时,还要开设一些对建筑行业具有辅的课程,使高职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2.3针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开设选修课程建筑工程技术想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在建筑行业中进行实践。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就需要开设一切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利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要符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竞争力。

3.3提高学生实践的机会根据当前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在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实践内容、方式等等也得到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认可。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有时候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实践教学在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自身对建筑工程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对高职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4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4.1提倡“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课堂是进行教育体系改革最重要的地方,为了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新体系,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讲授理论的平台,更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与同学的互动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获取新的知识。

4.2实现课堂教学的“专”“精”建筑施工技术的知识涵盖诸多的方面,内容比较杂乱,而教师的教学又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讲解最多的知识,使建筑施工学科的学生了解课堂的重点内容。建筑工程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建筑工程教育体系的变革,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选取最新的教学大纲对学生实施培训,保证课堂的效率达到最高。

5结束语

第2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职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1.专业背景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行业工程总产值达到3.8万亿元,行业的从业者总数预计达到1800万人。孝感市是1989年被国家建设部、农业部和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首批确定的国家建筑劳务基地之一,仅在外地从事建筑装饰行业者已达50多万,建筑劳务年收入高达50亿元。孝感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建筑业为孝感市的支柱产业,提出了"培养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打造建筑强市"要求。这都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发挥孝感"建筑之乡"优势,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历史机遇,依托行业、紧联企业,以培养建筑设计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下面根据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对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2.专业定位

2.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主动适应孝感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的观念,改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行"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升级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2 坚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

在制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中心,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解,以建立相应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由本教研室老师以及校外行业专家组成的教研委员会,经过共同讨论,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专业的培养目标再具体分解为三个领域和四个模块,这些都对准了国家职业标准,根据职业岗位的各项职责提出的。

2.3以孝文化为特点的素质教育

本专业置身学校和合作企业良好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孝感孝文化的优势,开展感恩教育、职业责任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科学与质量意识教育,促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展现出吃苦耐劳、敬岗爱业、工作踏实、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从近几届的毕业生调查来看,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认真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任务,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好评。

3.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装饰设计岗位群,注重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现阶段建筑装饰设计市场需要,面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第一线,牢固掌握建筑装饰设计职业岗位(群)所需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商业空间与设施设计、园林小型景观设计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对应的主要就业单位: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建筑装饰监理公司、设计院等;主要就业部门:装饰工程设计部、装饰工程监理部、计算机辅助设计室、施工现场管理部等;主要工作岗位:本专业面向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岗位,使毕业生能够在此岗位上担任室内外装饰设计、平面及三维图形辅助艺术设计的技术工作。

4.课程设置

4.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过程与企业设计过程对接

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现场直播" 的形式,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从而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每年通过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4.2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教学,专业对准职业,着力体现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改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佳,社会适用性不强的现状。分为了三个学习领域和专业实践的四个模块。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技术专业课程的三个领域是: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扩展学习领域。

公共学习领域是按照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政治思想、体育、求职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拓展学习领域主要是专业技术知识的深化,开设了市场营销、建筑法规、建筑训赛结合等课程内容。

专业学习领域又份了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美术基础模块的训练。主要有:绘画基础-素描、色彩,建筑工程制图、建筑美学等课程;第二模块为专业基础模块的训练。主要有:构成形态、构成色彩、建筑装饰材料、施工工艺、装饰工程预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第三模块为专业技能模块的训练。主要有:住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第四个模块是顶岗实习。

4.3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以学院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设立了课程开发项目组,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组建项目班子。通过有计划地学习和研讨,运用先进高职理论,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校企合作进行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7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开发,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有机融入相关标准和规程。

5.总结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现代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必将受到区域经济发展、行业企业运营状况、人才需求状况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各校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第3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1BIM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该技术是被认为继CAD后建筑行业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其基于三维数字技术上,有效的集成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建立工程数据模型,是对项目设施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是一个7D结构化数据库,甚至能把数据具体到某种材料或是某个构件。借助该技术,能够防止产生影响工程建设周期的各种问题,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减少风险。信息时代背景下,该技术在很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建筑工程领域,要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让建筑施工教学符合行业发展要求,院校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BIM实训,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该技术的运用信息,便于掌握以后的工作方式;同时也可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专业,培养和输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该技术具有一些特点,包括:首先,可视化。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能够将以线条为基础的构建利用三维立体实物图形进行呈现,方便施工人员明确建筑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减少出错的情况。第二,以往的效果图是平面形式的,颜色单一,通过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颜色变得多样,效果图的展示效果是立体的,所有的构建都能可视化,移动构件位置也很方便。其次,模拟性。第一,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不仅能够对建筑物外观进行模拟,还能模拟内部结构,把所有的细节实施组合以及排列,让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建筑属性。第二,该技术能够对真实世界中无法操作的事物实施虚拟,例如,在施工中的各种危险操作,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错误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通过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模拟,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操作之后的状况,进而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方案。最后,可出图。建筑信息化模型除了可以绘制常规的设计图纸和构件加工的图纸,还可以对建筑物实施可视化展示、模拟、协调以及优化,提供不同专业的图纸和深化之后的图纸,让工程表达做到具体细致。

2中职建筑施工教学课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优势

首先,给学生展示建筑三维形体。以往在建筑施工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较为单一,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运用该技术,教师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建筑3D形体,让学生明确施工重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中职学生的水平差距较大,建筑施工课程的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存在困难,如果不借助有效的教学资源实施协同教学,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全面理解知识点。另外,学生能够通过建筑信息化模型的有关软件,学习房屋设计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其次,信息资源库。中职教学一般与社会接轨,因为课时较少,导致教学任务较重,而且课程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即便可以完整的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也并未全面掌握知识点,不能在工作中灵活的应用。通过利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能够基于实际开发的项目基础上,构建可视化信息资料库,把原本课程内较为零散的知识点建立成知识链,便于学生理解,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改变教学模式。建筑施工教学属于教学难点,过去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因为课程知识点比较复杂、理论知识复杂难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丰富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3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分析

3.1课程特点

虽然国内中职建筑施工专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然而专业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很多教师运用的教材比较陈旧,虽然教材版本一直在变化,然而很多内容都不能及时的更新,和最先进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行业不能同步发展。其次,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并未透彻的理解知识。再次,教学手段单一。很多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工程的所有环节和了解施工的每个领域。最后,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并未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限制了其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3.2学生情况

第一,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中职学生来源较广,学生的成绩普遍不是很好,一般是中等生或是学困生。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知识的专业性较强,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第二,理解能力不足。中职学生的知识掌握有限,加上专业中有很多难点,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第三,动手能力不足。学生主要在教室内学习,且一般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中职建筑施工教学课程中BIM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的产生,让建筑行业进入了三维时代。很多高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部分地方中职院校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和运用,进行BIM课程及有关课程的研发,并且对于该技术的教育建设增加了资金投入。然而依据当前应用情况而言,该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足。该技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性不够。比如在学习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中,应该辨别教学的重点,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着重讲解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该技术进一步理解重点和难点。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该技术的应用水平有限,很难把握重点内容,并未全面发挥出该技术的作用。第二,传统观念依然存在,限制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该技术具有积极影响,很多职业院校也在推广BIM技术的应用,然而因为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一些教师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三,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对于技术的把握不足,限制了该技术的运用效果。在教学中运用该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式,部分中职院校并未组织教师开展专业系统的培训,使得教师对于该技术的把握不足,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有效的运用软件的相关功能,给教学效果带去了不利影响。

5中职建筑施工教学课程中BIM技术的应用策略

可以看到,现阶段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学生情况方面都有不足,如学生实践能力较低、知识理解能力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等,要想改变现状,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就要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全面发挥出其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实践能力。

5.1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运用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专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深度理解建筑基本构造,准确地识别施工中的所有符号以及图纸的意思,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在施工现场进行实践活动。结合基本要求,该课程考查学生对于专业基础能力的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包括:首先,建筑构造比较复杂,学生想要清楚的记忆存在难度。其次,建筑结构的复杂性较强,学生在记忆时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最后,建筑构造以及符号都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从建筑整体中进行学习以及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教学难点。首先,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可以虚拟出真实的建筑场景,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其内部结构以及建筑符号,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升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中若是出现很难识别或是混淆的情况,教师可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检查周边环境,基于分析、对比等措施,帮助学生辨别和记忆。最后,运用该技术能够建设建筑虚拟情境,让学生理解虚拟下的整体建筑体态,进而引导其从宏观层面理解知识点。

5.2在建筑CAD课程中的运用

该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中不可缺少的软件课程之一,需要学生学会基础的CAD软件操作命令,能够依据工程设计专业特点进行施工CAD计算机绘图。除了需要学生结合施工图纸正确的绘制CAD图纸之外,还需要学生检查绘制出的图纸,以提升图纸准确性。对于该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会碰到一些难点:首先,CAD是二维平面绘图软件,绘制出的图纸颜色一般是单一的颜色。但是建筑施工都是三维空间的活动,所以,在二维空间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意识就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其次,绘制好的CAD图纸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想要在图纸中找出错误的地方存在较大的难度。要想解决这些难点,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首先,该技术中的部分专业软件可以将二维形式的CAD图纸输出成3D建筑模型,还有分别着色的功能,借助该功能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三维空间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其次,该技术能够虚拟再现,可以把绘制好的CAD图纸变成虚拟3D建筑模型,学生通过模型可以更好的观察建筑表面和内部结构的相关细节,并且应用虚拟运行功能测试建筑的功能,以便及时找出图纸中的错误,及时的进行修改。

5.3在工程预算课程中的运用

该门课程是专业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包括基础的建筑工程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认识建材,具有基础的会计计算能力。课程教学难点主要包括:首先,学生的会计计算能力较弱,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并未接触过财务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难度,无法全面理解基础知识。其次,学生对于各种建材的性能特点和基础价格缺乏深度了解,不能有效的比较施工基本报告与预算工作。最后,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缺乏深度,不能有效的针对施工进度分析建筑预算。对此,要想改变现状,教师就要合理的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首先,该技术有联网的功能,学生在系统中输入有关的材料就可以获取价格信息,为学生以后的预算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该技术还有仿真的功能,可以对模型实施仿真实验,检验建筑模型是否安全,让学生在不断验证中提升预算准确性。最后,通过运用该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把教学和施工进行结合,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

5.4绿色建筑模型构建

绿色建筑是工程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教学中要注重绿色建筑的模型建设,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能够运用电脑对拟建建筑的相关指标实施建模计算,包括能效、通风、采光以及日照等,若是有指标不符合要求,就要依据实际的偏差做出相应的调整,直到指标符合要求为止。

5.5结构设计和分析建模

在分析拟建建筑结构时以及计算中可能会产生结构构件尺寸、位置有偏差的问题,不能实现建筑形式表述或是预设功能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构建模型,对建筑结构实施有效的分析,得到结构的不同节点以及构件产生的内应力,结合其需求,有针对性的配置材料,进而绘制出结构施工图。

5.6工料机分析和造价计算

获得分部分项工程量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工料机分析,基于造价计算软件分析计算工程量数据所对应的各种资源消耗,如人力资源、机械资源、材料资源等,再加上有关的费用,如税金、管理费等,计算得到工程造价和资源使用消耗。

5.7土建工程计量模型构建

主要是控制投资造价以及施工管理,建模以及之后的工作都要计算工程量,因此,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依据绘制的施工图纸,重建新的模型,用来对土建工程量进行计算,这样能够简化计算步骤。

5.8施工和项目管理建模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这一阶段的重要作用,运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提前建设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每个阶段要消耗的时间以及材料的方面的数据,防止产生没有必要的浪费问题,同时可以科学的对现场进行规划布局,给进度控制提供依据,防止出现现场材料堆积或是场地重复使用的问题。

6结语

第4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建筑工程应用型技能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施工方法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新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必要进行改革。如何在特定的课时里,把握教学目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满足建设岗位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的背景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高职教育同本科教育不同,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建筑一线的技术人员,要求学生毕业即能顶岗,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建筑工程毕业生并没有达到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实践工作结合紧密,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知识面广,内容多,加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达到“毕业即能顶岗”的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1.2 教材相对落后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介绍的是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介绍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一些淘汰的工艺方法还占大量篇幅,使得教材和实践严重脱节。而且,虽然高职院校采用的都是“高职高专”教材,但大多数教材都是由本科教材改编过来,只是进行了内容的删减,教材内容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没有实践案例,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重实践、可应用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

1.3 教学方法不合理

现在高职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难以想象实际情况,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播放施工动画和视频,但有些内容还是表述不清,而且缺乏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涉及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机具的具体操作,施工质量检验等实际操作的内容,学生感受不是很真实,印象也不深刻,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而且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少具体的工程项目做导体,教师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导致毕业后的学生觉得在学校学三年不如出去学一个月。

1.4 实践教学不能落实

建筑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的实践环节很多,所以需要大量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但是由于投资大,很多校内实践基地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教学实验。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一致在努力寻求以校企合作来解决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和学生薄弱的安全意识,致使很多合作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现场观摩学习“能看”不能“常看”;施工现场操作学生“可干”不能“真干”。学生进驻工地现场的时间短,一般都是已经完工了的施工段,涉及到具体的施工操作,考虑到质量、安全和工期的限制,任何一个施工企业都不想给自己的“安全生产”背上包袱,都不会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只是空头文件,并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2 课程改革探讨

2.1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出去后能从事项目开发、规划报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全过程的专业技术工作。根据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建筑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运用项目教学法,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从一个实际的建设项目出发,由老师引导学生去完成每个阶段的项目内容,以项目任务不断推进课程教学的开展,从而达到教学内容和实际使用结合起来。

2.2 以项目内容精选教学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介绍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些已经不满足现在施工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项目内容来精选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宜的建设项目,用图纸、图集主导全过程进行教学,使学生回归到建筑施工的本质:按图施工。根据项目来划分教学各个阶段:技术准备阶段(施工图识读)、基础工程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建筑装饰装修阶段、建筑屋面及防水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项目任务来进行教学,如何确定每个项目阶段的施工方案,带着相应的项目问题来展开教学,使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够用的知识。

2.3 根据项目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基地的观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师的灌输式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方法为主,穿插其他的教学方法如特殊的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根据项目的各个阶段的任务,来思考解决项目中的各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去完成每个阶段的项目内容,集体讨论研究各个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带着问题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观摩,掌握施工实际具体做法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强化项目教学效果。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的穿插,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也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合理选取校内外实训教学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学生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这样就必须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有校内的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在项目教学中,我们根据实际的项目内容来选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有些教学模块选用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有些教学模块选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现场参观。校内实训基地我们选取测量放线、钢筋笼的制作、模板、脚手架、砖墙的砌筑等可以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或好操作的工艺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来进行拆除、归纳和整理。而那些在校内不好操作或者成本较高的施工过程,而且对工程进度、安全影响小的进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或者采用视频观看的方式,比如土方的开挖、混凝土的浇筑等施工过程。这样合理的选取实训教学模块,减少了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有利于项目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质量安全等责任意识。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研究解决建筑施工各主要工种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原理的一门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来不断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能顺应时展的步伐,使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胜任建筑工程技术各岗位工作,真正达到高职教育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各构造组成部分的施工情况,包括施工工艺、材料应用、机具设备及工程质量验收等内容,知识涵盖面广,且与施工现场的实践操作联系密切,是用来指导学生后期顶岗实习或就业的一门实用性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修完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工程制图、建设法规、房屋构造等)学时后方可开设,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基本的工程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能够处理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2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现阶段大部分仍采用纯理论教学的模式,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差,这种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1)概念性知识点多,学生对课程内容消化能力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概念性内容比较多,普通的讲述方法是以理解概念、消化知识点为主,考核环节也主要以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为主。学生在学习抽象的专业概念时对其理解能力的要求就比较高,例如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放松等一系列施工工艺,学生在无情景的学习环境中就很难理解其施工过程,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也就很模糊,对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差,不能理解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一堂课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就只能是徒劳无功。

(2)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差。通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以直接讲述或PPT演示为主,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详细讲解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环节安排无新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差。初、高中式的填鸭式教育在大学阶段是行不通的,这个阶段主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为将来的任务型工作模式打好基础。

(3)无实践教学环节,知识应用受到限制。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情景教学无条件开展,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少之又少,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应用到工程现场。例如,钢筋工程中钢筋的加工制作,包括钢筋调直、弯曲、除锈等,学生在掌握技能后不能现场实践,则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加深巩固,久而久之,这种理论性的知识就会被慢慢淡忘。再例如,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拌制,坍落度检测,试样的制作、振捣、养护及拆模后的抗压强度检测这一系列实践环节如不进行,那所有的知识技能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3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形式及内容改革的几点建议

(1)知识点精讲,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对于理论性知识尽量做到精讲,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及辅助教学用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多媒体演示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演示教学中添加图片、动画及施工视频,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熟悉现场施工情况;对于各个建筑配件,以模型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同时也可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比如梁柱节点构造,节点处钢筋绑扎形式,混凝土模板支护及变形缝的设置位置等,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便会发现问题,从而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非常有帮助;对于一些较大难以制作的结构构件,可通过现场观摩讲解的形式,认识其构造及施工特点,加深理解。

(2)教学内容模块化,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传统的教学内容以章节为主,不能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以一个模块为一个项目单元,例如,砌体工程以一个工程案例导入新课,课程内容围绕此案例展开,从案例中涉及到的砌体工程材料、设备、施工工艺、质量验收及常见工程事故分析,以此进行模块化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教学过程设计更贴近实际工程施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根据项目的设定以任务为导向,完成整个模块的系统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工程内容均应设置与其相匹配的实训基地,例如,钢筋混凝土工程实训基地中应当有绑扎好的梁、板、柱及基础钢筋,有支设好的模板,有部分浇筑完混凝土的构件等可供学生观摩学习,把书本上的图转换到现实中,让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摸到这些具体构造;通过提供建筑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钢筋的绑扎及模板的支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4)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是为了向社会输出人才,因此教学模式应当适应将来的就业形势,工学结合是现阶段高教的主要模式。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这种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及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均应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工学结合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就业目标为动力,以学习实践为手段,实现从教师讲———学生学到学生问———教师答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4结语

第6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 中高职 课程衔接

中高职衔接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联接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内容,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方面相互承接、合理分工的有机结合状态。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改方案设计是实施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

(1)构建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前提。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任何一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应具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若干课程单元的有机集合,按照“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和“职业能力主线”的思路,通过调研,确定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将其按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最后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单元。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若干能力要素有机构成某一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有机构成某一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即有机构成某项工作的职业能力。另外,课程模块都应该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2科学地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1)正确处理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关系,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制订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升学问题,也要考虑中职与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处理好这两个问题也就能做好中职与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

(2)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间的衔接课程与岗位的衔接,做到所培养出的人才是能够胜任企业所设岗位所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的关键是课程整合设计。要打破中高职分段格局,设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就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对企业对应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 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推进课程模块化建设。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严格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确定能力递进的标准和层次结构。按照职业技能由浅入深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中职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给学生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注重实践研究与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中高职阶段分别完成知识技能的培养,实现地方产业所需不同层次的人 才培养目标。如中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知识结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了解房屋的墓本构造,学会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高职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较强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房屋结构组成,材料的选择及做法,并具备较强的建筑施工图会审能力。中高职教学重复的部分为投影知识和制图基本规范。高职教育阶段只需花少量课时进行复习整理,重点应放在房屋的结构组成上,添加中职教育阶段未作要求的构造设计规范知识。通过采取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投形基础、制图规范、构造知识 等知识结构进行融汇贯通、综合运用。

(3)中职升学问题的关键是中职阶段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这里要防止为了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片面地增加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而弱化了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这样会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做好中职与高职阶段各模块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专业基础平台课模块、专业技能核心课模块、专门化专业技能课模块的课程设置,衔接好中职与高职的专业技能课程,同时要明确规定学生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要求,保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7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一、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设计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而且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其时效性较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而且包括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简单讨论《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在教学内容上的探索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是以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同工种的施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特点和规模,结合施工地点的地质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等客观条件,运用先进技术,研究建筑工程不同工种的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安全技术措施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最终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质按期的完成,做到技术和经济的统一。本课程根据施工工种的不同可以分为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建筑防水工程、冬季与雨季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在实际工程中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同学们补充大量的实际工程。从而让学生从实际中深刻地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带领学生参观实习。本课程第一章土方工程主要讲述了土的分类、性质和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土方施工机械化施工。在我校的校外有“育才新城”项目的土方工程的施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了解情况,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理论知识。第二章基础施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解桩基础施工工艺和流程外,教师还可以举例中国当代比较著名的建筑,比如: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及T3航站楼的建设过程的基础施工,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基础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发展方程越来越多,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教师一定要注意把实际工程引进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现代建筑结构中,钢结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鸟巢和水立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四、在考核方式上的探索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和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课程,其考核方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考试,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成绩来进行考查。

1.期末卷面考试成绩。试卷的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平时上课过程中对本课程的态度,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

2.课程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组织能力等,占百分之四十。钢结构现在应用比较多,所以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关于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使同学们全面了解钢结构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新技术的使用,等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更好地掌握其理论知识,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学科的前提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为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掌握以下几点:

1.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力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在学好建筑施工技术课的同时,还应学好上述课程。

2.必须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因为这些规范是国家的技术标准,是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全国建筑界所有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3.由于本学科设计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而且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并能应用所学施工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我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崔京浩.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5]江正荣.建筑工程师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8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摘 要:《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毕业后学生从事施工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创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073-03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Teaching Mode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u Yanxia

(Lu’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he School of City Construction, Lu’an Anhui, 237158,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 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graduates who will be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the other. We study and discuss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course reform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view,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mod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assessment and the other in order to fin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l

《建筑施工技g》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又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文章结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针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创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课程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讲授从基础施工到屋面施工涵盖整个建筑物建造的所有施工工艺,知识面广,施工工艺复杂,理论跨度大,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1]。有许多知识点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透彻,才能够深刻理解各工种施工工艺流程。

2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

问题

2.1 《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知识陈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建筑施工技术》理论知识比较多,案例较少,知识内容过于陈旧,对目前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四新”技术很少甚至没有涉及[2],大多数教材主要讲施工工艺,而缺少施工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2.2 教学方法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操作性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的掌握才能更加深刻。目前课程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先进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2.3 实践教学难以深度开展

目前建筑类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均在60人左右。多数学校实践教学采用到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实习[3]。这种方式均存在弊端:现场参观学生人数多,组织难度大,且在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多数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参观实习。

2.4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闭卷考试获取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纸上盖大楼、黑板种庄稼”,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技能欠缺,职业技能掌握不牢,职业素质不高。

3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程组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3.1 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培养锻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

3.2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整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在广泛的市场调研下,根据建筑企业岗位需求,以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按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构建学习领域,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以员工岗位职责为依据,进行任务分解,按照真实工作任务,整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了6个学习情境,即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抹灰工程施工,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每个情境注重实训操作,增加了职业活动训练、施工案例分析、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质量标准及质量验收等内容。

3.3 搭设课程技能竞赛平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为了适应建筑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充分展示该课程人才培养成果,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内容,搭设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院级技能竞赛平台,对2013、2014级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施。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竞争激烈。通过学生同台竞技,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故斓闹耙导寄埽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实践教学改革

3.4.1 实践教学主推施工工艺虚拟仿真实训,降低实训成本

课程改革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训项目主要在施工实训场开展,学生主要完成砌筑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混凝土工程5个实训项目,其中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实训材料消耗均是一次性的,每学期实训结束后,学生砌筑的墙体、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均要推倒丢弃,耗材太大,浪费资源。建筑施工技术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程组保留了两个实训项目(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和模板工程),其余3个耗材大的实训项目(钢筋工程实训、混凝土工实训、砌筑工程实训)均采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训室独立完成主要工种的的施工工艺操作,解决了资源浪费、实训成本高的问题。

3.4.2 施工工艺虚拟仿真软件确保了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的开展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课程每个学习情境下对应的施工工艺操作不可能都在校内施工实训场完成,因此过去课程实训项目只开设了5个,其余项目(土方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施工实训只能通过实习或教师播放施工录像来完成,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投入使用,课程6个学习情境下的每个工作任务均能在施工虚拟仿真软件上完成。该施工虚拟仿真软件,以3D技术为依托,综合行业规范、贯穿教学重难点、实现施工场景仿真模拟及流程动态演示、人机交互式操作、成果实现智能考评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专项仿真操作系统,施工场景形象逼真,学生上机操作如同在真实的施工现场操作,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3.5 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3]。学生通过学与做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固化,从而树立职业认同感,促进职业能力提升。例如讲完模板工程后,教师布置一个模板施工工程案例,案例背景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施工出现质量问题,案例问题:为什么出现质量问题?说出正确做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犹如在施工现场查找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又如在学习每个情境之前,教师会把与该情境相关的任务工单发给大家,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围绕任务完成展开。如在学习脚手架工程之前,教师先把该学习情境下的任务工单布置给学生,针对工作任务目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如何搭设、怎么保证安全。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

课程改革之后,课程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3],针对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段考核,最后进行累加得到课程总评成绩。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为:课程总评成绩=学习态度(20分) +学习情境1(10分)+学习情境2(10分)+学习情境3(20分)+学习情境4(30分)+学习情境5(10分)。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出勤成绩和学生作业成绩。学生出满勤得10分,学生每旷一节课扣1分,直至10分扣完为止;课后作业为10分,该课程课后作业总次数为10次,每次作业按1分计算。每个学习情境设置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分值分配见表1。

这种考核方式把理论与实践、结果与过程、技能与素养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突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评价。

5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43(2):59-60.

第9篇: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建设

一、《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进程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努力实现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将建筑安装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纳入到课程设计中来,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分析建筑安装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关键能力及具体的工作标准,明确岗位人才的要求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按建筑安装行业工作的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以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领域,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开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项目驱动法”“任务导入法”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建筑设备主要有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空调系统,它们的电气控制要求不同,但都是建立在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之上的。因此,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习领域,即学习领域A,建筑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学习领域B1,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电气控制;学习领域B2;建筑消防系统电气控制;学习领域B3,建筑中央空调系统电气控制。每个学习领域又包含若干个不同的工作任务。基于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工作过程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具体内容不同,将4个学习领域分解为13个任务。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着不同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培养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所需的安装技能。

2.基于系统化原理设计学习阶段

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所需的安装技能并非眼见功夫,学生要从基本电路开始,反复练习,积累经验,才能掌握基本技能。具备基本技能后,各种系统要求不同,其控制原理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训练才能实现电气控制。为此在纵向上按两个阶段组织教学,由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综合应用,从而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一个新手成为一名专家。

第一阶段,学习领域A是电气控制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阶段。通过5个任务的学习,学生从简单电路到基本电路安装,逐步掌握了各种低压电器的安装要求和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的安装技能,具备了电气安装的基本能力。

第二阶段作为综合应用阶段。学习领域B1,学习领域B2,学习领域B3三者学习无先后顺序。B1是基本电路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B2基本电路在消防系统中的应用,B3基本电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学习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空调系统的相关知识和专用电器后,即可分别进行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空调系统电气控制训练,从而具备了电气安装的单项能力。完成三个单项能力训练,进一步形成综合能力。

三、《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68学时。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通过对任务种类、完成任务的工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边看、边做、边学,按照完成工作的六个步骤:接受任务分析电路安装准备线路安装检查调试交付使用来完成各个学习任务。下表是学习领域A和学习领域B2的教学内容与安排的建构模式,学习领域B1、B3与学习领域B2在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上类同。

四、《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施成效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企业生产操作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借鉴、自主规划、自主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工作中,对建筑的水泵电气控制、消防电气控制、空调电气控制和楼宇其它机电的电气控制具有较强的看工程图能力和操作能力,排查电路故障能力强,上岗快,应变性好,尤其是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上,还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真正达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启家.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2]吴言.从“职业导向”走向“工作世界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