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精选(九篇)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第1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两个多月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后期再跟进指导活动,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还是要重点培训他们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作为新教师,新入编的喜悦让他们有的是教学热情。欠缺的还是教学能力的参差不齐,有的根本不是师范院校毕业,即使是有点,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课堂教学培训。还有的老师说,我们乡镇学校,一个年级教同学科的老师只有一个,没有办法研讨。这种情况下,除了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外该如何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呢?

1.终身学习。(1)现在每个学校都有班班通,教学设备已经很先进,随时上网可以搜到名师的教学实录,自己加以学习、揣摩就能收获很大。(2)多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取长补短。虽然不是相同学科,但是上好优质课的教学环节是类似的,你可能还会从别的学科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给学生上语文课时,你时不时露点儿数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学生会认为他们的老师如此博学多才,更加佩服你。

2.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从学习目标开始到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以及达标测试、布置作业等等都要设计好。一节语文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都训练到了都得做到心中有数。

3.多请别的老师或领导来听课。自己的毛病自己浑然不知,但别人一听就能发现。诚恳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帮助。

第2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五年制 课堂教学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课程计划有特殊性,即它所面向的是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际需要,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体现职业特殊性;但它也同时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而不像中等职业教育那样可以只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前三年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后两年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

随着笔者学校职教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化,五年制学生招生比较多,这些学生的特点是:虽然是高职生,但是五年制第一学年实际上是初中毕业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都很不够。

课堂教学能力属于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课堂教学能力具体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设计、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设计、评价能力”是指教师课型设计的能力,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教学结构设计的能力、教学方法手段设计的能力等。“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则是培养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如:整合性教学能力、反思教学能力都属于这一范畴。

二、五年制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专家督导和专职督导的大量听课和调研,教师们驾驭五年制高职的课堂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他们能够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老师们从课程地位、教材研读、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件等多方面进行了教研,教师为了提高五年制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付出了努力。但是我们五年制高职教学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出分析。

1.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

根据听课和调研的结果,我们绘制了如下五年制高职教师对课程设计能力的得失分图,如图1所示。

图1

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失分较多的是“课程评价”环节,说明“对知识的运用”的课程评价方法和手段应是教师今后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部分;其次是“课程目标”和“课程资源”环节比平均分多失分较少,说明这两部分教师能够基本把握但仍有欠缺。“课程实施”环节和“课程内容”环节这两部分教师把握较好。

2.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讲授能力

(1)根据听课和调研的结果,我们绘制了如下五年制高职教师课堂设计的得失分图,如图2所示。

图2

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在课堂授课上教师失分较多的是“学法指导”环节,说明对五年制学生来说教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需要我们用心钻研探索的问题;其次是“考核评价”环节,说明“对知识的运用”的考核评价方法和手段需要与能力目标相吻合,如何通过考核体现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转换;“教学方法”环节比平均分多失分较少,说明教学方法在“依据合理,手段多样、运用恰当、符合学情、应用有效”方面仍有欠缺,需要改进。

“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形式”这两个环节比平均分少失分约2%,“教学内容”环节比平均分少失分约1%,“教学目标”环节与平均分持平,说明这四个部分教师把握较好基本符合要求。

(2)根据听课和调研的结果,我们绘制了如下五年制高职教师课堂讲课的得失分图,如图3所示。

图3

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到,在授课上教师失分较多的是“能力训练”环节,说明对五年制学生来说教师如何使教学资源配置符合“学做一体”训练过程,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行为引导、小步快进、由扶到放,同时渗透职业素质培养,也就是说教师应提高理实一体课程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其次是“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这两个环节,说明课堂师生互动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向和方法的引导上需要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办法。

三、提高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体现职教特点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首要工作就是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详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意课程教学任务应符合职教要求,教学任务应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而不是仅以书本的内容为依据。不能把教材的内容当做教学任务,否则课程要达到什么要求,学生应学会什么、要掌握什么程度,教师心中无数,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就会较大。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向学生交代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上课要干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2.结合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从学生能力的培养出发,以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在校本教研中有针对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开展专题研究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专项技能的提高。

3.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有些课程缺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讲到底”的现象较多,师生互动也多为提问式,大量教学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不利于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

4.积极落实职教理念,发挥职教特色

职业教育的理念在部分教师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已有的教学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以往的任务驱动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在某些课中出现了滑坡,有些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比较普遍。

5.在授课中区分中职和高职教学阶段,保证教学质量

考察中我们发现,同一个专业高职与中职的课程设置没有本质区别,同一门课的课程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在高职与中职教学阶段几乎完全一样。从教学的长远利益出发,教师应在教学对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向合理定位,准确区分中职和高职专业教学,并应结合学校实际和职教特点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6.进一步提高实践、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实践、实训课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种种原因表明实践、实训课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反映在具体的教学上则是教学准备明显不足,教学随意性较大,对课程没有很好的组织,没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对实训目的、任务没有明确交代,安全教育不到位等方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是教学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与教师聘任的政策有直接关系。为此,建议学校对实践、实训课的教学应制定统一的规范性要求,并要求教师认真执行。各相关科室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践、实训课,加强对的实践、实训课的引导,制定出各类实践、实训课的课程标准,对实践、实训课提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四、结语

提高五年制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教师切切实实地做足基本功,也需要教师有较多的学习智慧。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不断探索,吸取他人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学习和高职教学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探索建立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随着近年来青年教师人数的增加,尽快培养青年教师站好三尺讲台,保证教学质量是学校落实“质量工程”的中心工作之一。应在全校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全面质量提高的活动,营造重视教学质量、关注教学质量的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线,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技能。

参考文献:

[1]彭红.高职院校新教师如何提高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王江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3).

[3]林海燕.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王文丽.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6).

[5]薛一丹,郭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第3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手机报”;信息技术;偏差;教学能力;教研能力

自我市教体局开展“手机报”活动以来,我每天都要认真研读理解,几年下来,从中得到不少感悟,现将它记录下来,以供同仁交流。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但要在信息化社会获得成功,条件之一是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对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网络教研是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良好平台,是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感悟、案例、反思、与同行交流、以达到相互提高,实现资源的共享。我市教体局的“手机报”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及时将当前的最新教学教研信息通过手机向全市教师出来(这些信息主要是教体局目前所要推广的教学方法、大师的教学理论以及当前教育动态等等),全市教师再参与到跟帖、回帖中。这种互动作法,就改变了教师教研活动的单一性局面,变成了全市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教研,把个人的小智慧变成了大智慧,真正使教师受益。

“手机报”克服了以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足,直接切中教师的需要,纠正了教师以往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偏差,避免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教师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终身的学习的能力。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制作,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如使用教学软件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自主努力、自主创新。

2、信息化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评价方式,除传统的学校、教师的评价方式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远程通信技术来互相合作、发表主见,与同龄人、专家或教育网站相互联系,从而得到来自网络上同龄人、专家或教育网站的评价。

3、信息技术不只是教学的工具,更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环境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目前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要求。为此,信息技术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应该从强迫式学习转换为自我要求的学习;从知识的并列性、片段性学习转换为融合性、关联性学习;从书桌上的学习转换为实践力、行动力的体验性学习;从以记忆为中心的学习转换为研讨学习;从固有体系的学习转换为对应生活主题的学习。

4、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备课方式也要改变

信息时代,教师的备课工具不只是传统备课方式下的教材、教师用书和备课笔记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参考、教学内容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课件资料。

5、教研活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内容可以更丰富,形式可以更灵活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研活动的内容与传统内容相比,应该更多地借鉴丰富的网络资源、探讨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的应用。教研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利用网上互动技术进行交流,比如在网上现场直播公开课,随后利用即时互通的网络软件进行多端点视频或音频交流。还可以制作各级教研论坛,让教师们能随时进入相关学科的论坛进行提问、交流、上传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共享。当然,这些设想都需要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前期的资金投入来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作基础。

6、不再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简单软件即可完成的课件就没有必要非要采用其他更高级的软件,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即可以。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特别是一些课件的评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学课件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现代化,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所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难想像,一个教育思想落后、业务水平低下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实效会有什么效果。

7、不要忌滥用信息技术,忽略与学科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媒体的工具,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能使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学。现实授课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也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还有很多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用了反而多余,使学生感觉教师是在演戏,无形中教师扮演了“解说员”的角色。此外,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由于信息技术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展示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和课型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别是高中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或其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了的,或只需要教师作简单指导便能融会贯通。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一是界面制作要乎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2)要根据课型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新授课中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复习课则可选择信息技术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难点。(3)要做到授课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要根据授课的内容而定,要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使用时力求做到时间上有宽度,活动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结果上有效度。

8、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从目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看,制作的教学课件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另一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制作的课件。从应用的数量看,前者无疑居多,但这类课件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际应用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减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人手,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手机报”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机报”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帮助

1、对备课讲课的提高 备课是每位教师讲课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位教师由于教学经验,自身素质,讲课的侧重点不同等等,所做的教学设计也会有所不同,再优秀的教师也会有他的疏漏之处。而“手机报”正好给我们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置疑,甚至互相批评,从而共同提高的平台。

2、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产生了很多的不理解、建议、意见等。通过论坛,网友自由发表心声,教师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发表在论坛上。其他教师看到以后,会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贴的教师和批评的教师反思。同时,对别人帖子的质疑和思考,也是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思考。“手机报”经常将一些好的教学设计、教育案例先后在播种者论坛上发表,通过读帖、回帖与很多老师讨论交流,学到了很多,同时促使自己对教学进行反思,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手机报”对教师的教研能力的提升

上网学习探讨,进行教研活动。“手机报”信息的及时性,可以使广大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科研成果,不断给自己“充电”用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充实、武装自己。在网上开展教研活动,将全市教师的教研成果出来,进行教研交流,共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努力营造出一个全方位现代教育环境。

“手机报”对我市高效课堂的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形成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推进到以后的提升,都及时进行跟进,随时随地进行答疑,将一些好的成果公布出来,供广大教师进行借鉴,实现信息共享,使我市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幼教到高中教育在安阳市乃至河南省都名列前矛,我市高考连续两年取得辉煌成绩(2011年高考:上一本线600多人,清华北大12人;2012年高考:上一本线780多人,清华北大12人。创造了县级高中高考的厅迹。),这都得益于“手机报”对全市教师教研的指导。全市教师通过对“手机报”的学习,不但提高了教学教研能力,还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在网上对各学科信息的搜索和处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自主具。

三、“手机报”提高了全市教师应用计算机能力,具备了信息技术能力

由于全市教师不断对“手机报”进行学习,无形中迫使他们不断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更新,越来越对计算机感兴趣,从中体会到计算机的重要性。

1、网络对教师备课的帮助

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素材多,传递速度快,资料的查阅采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提供了不仅全面而且快捷的备课条件。教师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而只需根据教材要求,在网络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素材,方便快捷。便于增删修改,利用率高,它解放了教师的劳动力,使广大教师体验到网络的优势:方便。快捷、高质量,调动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电子教案。电子教案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美观整洁,再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堂辅助课件,或应用课件库中的课件,进行整合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表现。

2、网络可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网络的应用,大大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设计能力培养过程,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膜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创造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学习新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明确概念,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锻炼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和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老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作业与考评方式均发生深刻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各科教师都能充分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容量,增加很多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素材,创作模拟仿真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多个感官并用,增加了教学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手机报”在我市的教育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福满.论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2005 (26):90-91.

第4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课堂授课能力 策略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08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从改革开放至今,教育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随着中国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面对着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便于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和辅导呢,这将是笔者在本文中重要阐释的一个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们面临着人生命运抉择的关键冲刺时期,在这一个阶段,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对于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学习负有直接的责任。加之,在当前文理分科被取消的情况下,学生们将面临着众多学科的学习,如果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在学习中是很难做到均衡用力的,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的将是,学生们在学习成绩上很难有很好的表现,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充足的r间分配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去,必然会出现一些诸如偏科现象的出现。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了更好地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方法和路径,在平时的教学授课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学会将好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传达给学生们,让其在比较轻松而自在的教学氛围中将数学学科知识扎扎实实的学习到位。那么,到底怎样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是比较有效的呢,在接下来,笔者将主要与大家一同分享笔者个人的几点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接下来更好地开展好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提供好的建议。

第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相了解,在对学生有更深入了解的情况下,针对性地采取大多数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课程教学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长期以来,师生关系的好与坏直接能够影响到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高低。在新课改的教学氛围下,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环境与方法,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调整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及时地摒除掉与当前的教学环境所不适应的教学方法,汲取他人在教学中的优长为自身的数学教学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意识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已经代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变身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及时的审时度势,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加强教师群体对于学生群体的了解,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到学生们各个方面的情况,教师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书籍的资料的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仔细且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掌握学生们对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比较喜爱,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将变得比较容易一些。这就需要教师既要与学生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沟通和了解,同时,还需要加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方式对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然后针对性地选取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形式,较之以往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比较进步且实用的策略。

第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对教师们的数学教学能力进行定期的监督与考核,督促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不断地给学生们带来新的更实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们已经习惯了单向度教学的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不怎么注重加强与学生这个群体的交流,往往将传授课程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而这是新课改实施之后,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努力避免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好的帮助,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比如说,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技能,提升自身运用教学设备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教师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自身在教学中始终保持领先,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说,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得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宽泛的知识,而且可以大大地缩短以往记笔记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运用到与教师之间开展教学对话和探究等问题上,这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5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 课堂创新素质、课堂教学、教师、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52-01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这一观点受到教育界的热切关注。教师的创新能力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教师的课堂创新能力、课堂创新素质得以开发和提高,才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1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三个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即有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这是教师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堂创新意识,不仅要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与课堂创新的主体,促进学生在课堂探索与学习反思中体现创新的主体性;而且要强化课堂学习的策略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把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反思、变化更新的创新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创新行为是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转换成创新能力的桥梁。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最高追求,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课堂创新行为将这些价值追求和课堂任务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提高的策略和途径

提高教师课堂创新素质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课堂上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推进创新学习与创新教学。教师与学生接触得最多最广泛的时间和环境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只有创新教育在学生最普遍接受的课堂学习中充分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能否深刻的核心环节。

2.1 从思想上,教师应树立课堂创新的观念

首先,教师应摒弃“创新多余论”这种想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哪个阶段的课堂,无论教学内容新旧是否,教师都需要以创新的思维讲解教学内容,灵活地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架构,以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消除“课堂创新的‘作秀’”的心理,让课堂创新回归到日常课堂教学中。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大力提倡“课堂创新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演变成由指定的优秀老师讲授的公开课和观摩课,让课堂创新变成了课堂“作秀”。这样,不仅打击了普通教师的创新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助长了某些教师的“课堂创新‘作秀”’的心理。

2.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实施,自身创新能力的开发三个方面来提高课堂创新素质

第一,教师应具有清晰的创新目标意识,认真研究所授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原理与作用,并以此为根据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只专注于传授课本上已有的内容,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开发目标。第二,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的刻板模式,力求根据课堂要素的变化不断创新课堂的呈现方式,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各方面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教学内容要体现创新性和艺术性,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教师应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教学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开发其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比如,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能创设适当的情境,设计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集思广益,解惑释疑。第三,教师应不断开发自身的课堂创新能力,保持课堂的创新状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自己应注重保持自己的创新意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努力创新,吸收教育知识、学科知识、课堂改革等方面的新信息,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风格,保持自己课堂的创新状态。

2.3 教师课堂创新素质提高的衡量标准——学生创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和践行课堂创新的理念,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创新力的发展。一位课堂创新素质高的教师,不仅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课堂创新教学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展开探讨。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学会学习。如,在课堂的互动教学活动中,灵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教学中的相互交流,积极引导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学生在教师、网络和其他教育资源等的帮助与支持下,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构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教,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学,师生在创造性教学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创生型和谐课堂。

3 总结

在新的教改形势下,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把握和创造教育契机,正确引导、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推进创新学习与创新教学,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 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2] 张伟,杨斌.论教师的课堂素养[J].教育研究,2010.11

第6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深入思考影响教育质量、教学效率的因素,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1.1教师的威信是教育能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威信是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力量,也是学生敬畏的影响力,它对教学的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学生听有威信的教师的课,会特别认真,对他的教导言听计从;相反,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会持相反的态度。譬如我校在2010学年第一学期组织部分学生对各科老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同级的两位物理老师的差别相当大,李老师的满意率92%,而林老师的满意率只有43%,这说明同科的两位物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存在较大差距,再比较他们的教学成绩,平均分就相差24.6分,这真正体现出教师威信的能量。

1.2教师的教态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

良好的教态对营造课堂的自然与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感染学生。良好的教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就数学教学而言,若教态优美,语言动听,则课堂气氛必定活跃、学习热情必定高涨,相反则课堂沉闷,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师完美的教态使学生在课堂上陶醉于教学,愉快学习,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3教师要富有热情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现在的学生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普遍低下,这与学生的智力无关,应该是社会发展到现在所滋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对教学知识不感兴趣。这就需要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入手,教师用足够的热情去感化他们,引起他们的注意力,用情绪影响学生听课效果,让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去听我们的讲课,主动去学习,才是我们所想达到的效果。

1.4教师的工作态度影响教育水平

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行为,说明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转变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2010年学校中考分析总结中,我认真分析了各班各科的中考成绩,发现了这一现象,平时在工作中责任心强、工作作风严谨的老师的教学成绩都高于表现一般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应深刻领悟到态度正、方能敬业,尽职尽责;态度正,方能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方能从内心焕发出一种动力,自觉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1向备课要教学质量

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人们对备课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不断实践,现在多数学校都采用集体备课的模式,它比以往个体备课具有优越性,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能更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研氛围,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就我校而言,自从2010学年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和教学案的教学模式,我校的教研活动取得实效,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在期末统考的成绩比实行集体备课前有了很大进步。

2.2向教学板书要教学质量

教师的课堂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反映课堂教学的核心,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板书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对比、思考、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握好板书的时机和技巧,做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2.3向教学艺术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能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4向教学方法要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面对时代的变化和学生意识的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需要。譬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可以用小组讨论法;要让学生了解不熟悉物体的形状,可以用更为直观的演示法;要求学生掌握解题答题的规范,可用示范法等。

2.5向教学反思要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推动教学能力提高的动力”。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目的,我校从200年开始,要求每位科任每学期写两篇教学反思,并在课组活动上公开交流,大大地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反思、教学笔记的作用,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学质量。

2.6向课堂评价要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对教师而言,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充分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也只有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课堂教学才更有实效。

3.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材因素、课堂环境因素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必须全身心投入教学,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与文献:

[1]黄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李洪波.职业[M].中国教育出版社,2010.

第7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课堂提问;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是通过课堂提问来进行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就必须让学生产生疑问。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是,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认识提问的重要性还是原来灌输式的“一言堂”。一节课老师从头至尾滔滔不绝,甚至声嘶力竭。学生一节课像听讲座从头至尾犹如木偶一样,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思考,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无形当中剥夺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权利。学生也缺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也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对课堂提问走入误区。在课堂教学中多存在下列一些状况。

一、课堂提问现状

1.课堂提问表面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往往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场面、活跃课堂气氛,而让学生一起回答问题。对于多数学生知识的掌握怎么样,教师不去细究,通过学生的齐答,教师也很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课堂提问缺少探究性、思考性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往往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思考的必要,学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来。这样的问题需要提问吗?需要思考交流吗?回答是否定的。对于在书本上能够直接找到的知识,教师一般不需要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同时对于问题的设计用“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发问,缺少发散性。这种提问毫无价值,课堂效果收效甚微。

3.课堂提问问题大、难度大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有时候问的问题过大、可回答的角度太过宽泛,导致学生不知如何答起。有的教师在提问时难度过大,依靠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本解答不出来,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无效的。

4.惩罚性提问

课堂中如果哪个学生犯错了,有些教师往往会故意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明知学生回答不上来却故意让他回答。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整治”学生,惩罚他的错误。这种做法背离了课堂提问的本意。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切实发挥“问”的作用,认识有效提问的意义。

二、课堂提问的意义

1.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质量。

2.教师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过程中,往往又会促进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3.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往往有好奇心、有探究的兴趣。教师的提问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于回答什么,怎么回答,在脑海中要做到仔细思考。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有效提问

课堂中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提问的作用,一定要做到有效提问,怎样才能进行有效提问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1.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有梯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针对重、难点设计问题时,一般难度大些,学生一般难于回答。针对此种状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一个特点,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将难度较大的提问进行分解。把问题设置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采用分层次方式由浅入深提问。学生在思考的时候、环环相扣、逐步解决。简单问题解决了,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2.课堂提问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有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既然是讨论就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

只有这样学生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如果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教师提问的作用就不大。

3.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学生只有在课堂中思考问题,才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需要学生动脑才能解决,才能增强学习动机。

4.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

新课改的理念更多地提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知识方面的检查,减少封闭式提问。

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思路开阔、答案不唯一,只要合情合理的回答就行。

这类问题需要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5.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设计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释疑解惑,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不是教师提出无用的问题偏离学习目标。

6.课堂提问要及时反馈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获得学生及时、准确的信息,也有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反馈,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教师适时进行反馈,适当点拨、引导。同时多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

7.课堂提问要有适用性

第8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课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14-01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也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英语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提出了很多能够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响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展开教学活动。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展开论述。

1.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规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且还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实现学生综合英语素质的不断提升。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组织与管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经验,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因此,教师不应该再事无巨细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更应该通过有效的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时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有效的发挥课堂教学中主导性作用,更有效的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2.尊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改不仅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全新的定位,而且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进行行了全新的定位,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现代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学习英语知识,而且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才达到了进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尊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尊重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英语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3.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其中通过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调查研究,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存在困难,并且很多学生都反应英语学习枯燥无味。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新课改的教学指导思想都要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高中阶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状况,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并注重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西方文化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另一方面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还能够使学生产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动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积极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4.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改指出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不同的英语板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口语练习的机会。想要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首先应该使教师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就目前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而言,许多教师都能够在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有些课堂虽然能够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5.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英语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中要求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新时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改过程中对新时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了使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应该转变已有的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练习的机会。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时间并不宽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同时学生也要积极的为自己寻找更多练习的机会。

6.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9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范文

[论文关键词]模因论 英语教师 课堂教学能力

近年来,模因论为我们的外语教学与师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值得关注。模因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项新理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其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该术语是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写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里首次提到的。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模仿要经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前后有序、周而复始的运行阶段。同化意指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该能够“感化”受体,被受体注意、理解和接受。记忆指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否则就不是模仿。表达指模因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必须从记忆模因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传播指模因传播需要有形载体或者媒体,这些载体或者媒体应该有很强的稳定性,能够防止信息流失或者变形。

自模因论引进我国学术界以来,不少研究人员对国内外模因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但从实证性的角度阐述相应的教学实践还未有人涉及。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以参加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为例,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期实现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模仿是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高校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等四个维度构成。其中,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和外语教学观均与课堂教学能力,即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驾驭相关。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呢?笔者认为,模仿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天性。模仿理论的创建者Gabriel Tarde在1890年出版的《The Laws of imitation》一书中,认定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模仿的历史,是模仿得以使某一个人的发明灵感成为大家共有的财富。模仿的目的是创新,而创新又是模因传播的动力。模因论认为人是模因的主人,也是模因的机器。在语言交际中,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是传播模因的过程,也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交际者可以根据表达或语境需要将储存在大脑里的各种模因信息激活,直接套用,或在旧模因的基础上类推而模仿出新模因。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语言学和教学法理论知识或操作,两者关系密切。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和教学能力的发挥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密切相关。外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最终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单纯理论和认识上的提高。师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必须回归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应该尊重和重视中老年教师在常年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发挥其传帮带和示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通过模仿学习语言知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模仿在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方法中,通过模仿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很多,如进修培训、说课、听课、课件比赛、教学比赛等。本文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的教学实际,以教师参加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为例,探讨模仿在提高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中的应用。

2010年3~6月,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在全国各地举行。其宗旨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教师钻研课堂教学,探索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运用的氛围,交流、传播和推广先进的教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为了组织好教师参加这次比赛,我们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参赛、观摩比赛录像等环节选拔优秀教师参赛的同时,也是一个树立典范、模仿和被模仿的过程。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全体教师围绕“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这一主题,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手段的集思广益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参加竞赛的教师在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方法,撰写教案。这一过程也是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等模仿和被模仿的学习过程。

2.课堂听课。本次研究的课堂听课不是以评价为目的,而是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的。听课者都是上课教师的同事。他们有针对性地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听课,课后听课者可就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提供客观的信息,如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师生互动的模式和学生的语言输出量,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后的效果等。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后,我们首先组织了2~3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然后,由参赛的教师上课。全体教师按照听课表进行听课。这一过程是听课者模仿被听者的语言语调以及课堂技巧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模仿吸收、巩固和记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的过程。

3.评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评课与听课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听课者如实地对所听的课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改进方法,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评课是每位教师就上公开课的教师和参赛教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优缺点。这一过程加深了每位教师对“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意识,为在今后的课堂中加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参赛。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观摩、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组织了部分教师去比赛现场听课。我们的教师不仅听了综合课,而且听了视听说课。通过听课,他们认识到了其他教师上课的优缺点,而且明确了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