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引导式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引导式教学方法

第1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体育教学;小学生

一、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引导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地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未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也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新课程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引导式教学方法恰好符合这一教学目标,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按照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类,可分为语言引导、非语言引导、实物引导三类。

二、引导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语言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情境导入语

如,设置一个小河流水的郊游情景,教师便用语言导入主题: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壶公山去游玩,好不好?立即就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响应。

(2)参照对比引导

用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比较或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请一位动作规范的学生和一位动作不规范的学生出来展示,然后让学生共同寻求他们的不同之处。

(3)设疑引导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教师设疑:“方块和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问题的及时提出则可以一步步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形象比喻引导

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让学生能建立起概念,如,用“竹竿”“弯弓”来比喻投掷项目中的“背弓”。

(5)提示语引导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动作完成的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提示语言(如顺口溜、口诀),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如在篮球教学中的投篮这一动作,教师可以用“蹬、伸、翻、拨”简要概述动作要领,既简练又易记。

(6)激励语言引导

教师在进行动作技术教学前,鼓励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如,在练习时及时给予评定,用“正确”“不错”“好”等。让学生在语言鼓励中体会到进步,感受体育的乐趣,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非语言行为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口哨声或鼓掌声

口哨可在无意识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另外,鼓掌声带有浓厚的鼓励意味,无论学生完成动作质量如何,掌声在一定程度上能起激励作用,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

(2)体语

体语是以人的表情、手势、眼神与体态等来传递信息。它主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手势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来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对能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学生,既可以投以赞许的目光表示鼓励;也可以微笑、点头、拍肩或竖起大拇指予以肯定。体态又包括动作示范,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实物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于场地布置的实物

例如,山、水、树木、花、草等卡片或标本可运用于体育课上,这些精致的图片、鲜明的色彩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小学生第二信号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此直观的、形象的物体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精致漂亮的图片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指向集中到课堂上,进而产生参与的强烈意识。

(2)运用于教学辅助的实物

例如,标志物、踏跳板等物体可以辅助教学内容的完成。标志物可以在无意识情况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某技术动作中的某个环节,如在沙坑前上方挂一标志物,让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去碰这一标志物,从而培养学生向前上方跳起的意识。又如,幻灯、录像、电影、电视等亦可辅助教学。因此,这些设备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增长学生的体育见识。

总而言之,语言引导丰富多彩、非语言引导千姿百态、实物引导千变万化。教师在运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将三者结合运用,达到图文茂、形声结合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汝田.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4(03).

第2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任务引导;XML;教学方法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掌握Web上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描述语言的机会,但同时,因为XML具有知识点分散、涉及技术领域广泛的特点,它也对课程教学过程提出了挑战。

1 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

1.1 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

所谓任务引导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相关任务,学生依照任务要求逐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及实践的过程[1-2]。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对新技术的掌握完全局限于教师讲授的内容,而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提供的任务作为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的讲解,更多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正确性的确认以及纠正。

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前将学习任务通过交流平台(公共电子信箱或E-class等)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习,然后撰写并提交学习报告;

2) 教师以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主线,以解决任务中的问题为目标,讲授知识点,重点讲解学生讨论后提出质疑的问题;

3) 学生上机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实践部分,这是针对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设计的环节,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在此环节中起辅助指导作用;

4) 教师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交的学习报告和上机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

1.2 XML课程中应用任务引导方法的必要性

目前,XML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XML是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作为一种数据表示和传输的标准,其相关技术是比较前沿的技术,绝大部分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对XML的认识有限,对其应用领域不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

2) 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讲解,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3) XML虽然自身语法简单,但涉及内容广泛,教学内容离散性较强,知识点太多,且应用领域广泛,仅靠课上教师讲解,往往事倍功半。

作者简介:贺琪,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服务计算。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应用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在课前的分组讨论中充分打开视野,了解相关领域知识,通过按照学习任务要求整理学习报告,进一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同时将问题带入课堂,带着问题接受教师的讲解;教师依照任务实现的过程讲解知识点,使知识的离散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学生学习时有备而来,教学过程不再是单方向的活动,这样做可以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实践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实现任务,了解实践过程中的知识要点,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任务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点评并进行考核,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在任务引导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XML课程中任务引导式教学的实施

在XML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参考多本教材和大量中英文文献,整理出符合课程教学需要的相关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设计出相关学习任务,共计六项,任务的概要说明如下。

1) 设计并创建符合语法规范的XML文档;

2) 定义一个XML Schema,并创建符合XML Schema定义的XML文档;

3) 利用CSS技术对XML文档进行格式化;

4) 使用XSL格式化显示XML文档;

5) 研究学习数据岛技术,实现了页面范围内数据和显示的分离,将XML数据和HTML对象绑定;

6) 利用BOM解析器解析XML文档;

7) 利用SAX解析器解析XML文档[3-4]。

本文以任务2为例,介绍任务引导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2.1 布置任务

针对了解并掌握XML Schema的定义方法及其用途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1) 了解XML Schema与XML文档的关系;

2) 设计一个简单的XML Schema,描述一个公司的地址和人员信息;

3) 针对已有的XML Schema定义,创建符合定义的XML文档。

学生通过交流平台接到任务信息后,按预先分组开展学习和讨论。分组学习讨论有以下优点:首先,可以集思广益,新的知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学习,小组交流可以增加知识吸收的数量,提高知识吸收的速度;其次,小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每个人对这一领域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讨论可以使得学生相互促进;最后,小组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协作意识。

每组在讨论后,将相关内容整理为学习报告,每组提交一份。小组成员按不同的任务轮流撰写,培养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表述和整理的能力。

2.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围绕任务中的要求展开,分别介绍相关知识点。

1) 了解XML Schema与XML文档的关系。

知识点:什么是XML Schema;它与XML文档的关系;与其他的XML文档模式定义方法比较,它的优缺点。

2) 设计一个简单的XML Schema,描述一个公司的地址和人员信息。

知识点:XML Schema的文档结构,XML Schema标记及属性定义,全局声明和局部声明;如何利用XMLSpy软件创建一个名为Companey.xsd的XML Schema文档,在文档的创建过程中介绍,全局元素、简单类型、复杂类型以及名称空间的概念,同时讲解如何操作XMLSpy。

3) 针对已有的XML Schema定义,创建符合定义的XML文档。

知识点:XML文件与Schema文件的匹配,XML文件对于XML Schema模式的校验,以及利用XMLSpy如何基于已有的Companey.xsd创建XML文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资料的组织都围绕任务中的三部分内容进行,同时,我们允许学生在讲解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对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提出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同时,前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3 上机实践

依据课程开始之前布置任务的内容,结合上课讲解的知识点,对原有任务进行修改细化,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完成任务,对知识点加强理解。细化后的任务概述如下。

1) 新建一个XML Schema文件。在Schema概要视图中创建了一个叫做Company的全局元素(global element)。该元素应具有以下内容模型:包含一个Address元素和任意多个Person元素。在此XML Schema文档中定义出它的XML Schema命名空间,并且为它的XML文档实例定义一个目标命名空间。

2) 在定义的XML Schema文件中,使用复杂类型和简单类型作为元素的类型,创建全局元素、并在其他地方对它进行引用,创建属性,将文档保存为Companey.xsd。

3) 根据Companey.xsd中定义的schema新建一个XML文档;为元素指定类型,以扩展其内容模型;在Grid视图和Text视图中利用智能输入助手插入元素及属性;从XMLSpy 中复制XML数据到Microsoft Excel中;在MS Excel中添加新数据;然后把在MS Excel中修改过的数据复制回XML Spy;用数据库/表格视图的排序功能对XML元素进行排序;验证XML文档;修改schema,以允许三位数的分机号码。

细化后的任务以实验手册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具体的操作细节在实验手册中都会进行详尽的说明。学生可以在这一环节,将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并且真正了解技术的应用领域。

2.4 学习效果考核

实践环节结束的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总结学生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强调,同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有机部分,为激励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XML课程考核方式将平时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期末实践开发设计考核相结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每次任务中的学习报告成绩,记录为该任务分数的50%;

2) 每次任务的实践环节考核成绩,记录为该任务分数的50%;

3) 7次任务考核总分,最终换算为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40%;

4) 学期期末以课程设计进行考核,记录为期末成绩,满分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60%。

3 教学效果分析

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在XML课程中的实施是逐步展开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本专业的三个年级学生当中开展实践。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本科学习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由接受型为主的高中教育,过渡到大学学习阶段,许多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未知领域知识的接受,带有很强的畏惧心理。我们通过为学生提供课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发散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教学过程打好基础,避免出现因为对教师所讲内容完全没有接触过,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并总结撰写学习报告,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对于布置的任务,如果单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存在很多困难,那么,经过合理分工,分解后的任务实现的难度则大大降低。

同时,在团队中,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先进带后进”,这样做可以使许多学生的问题在小组讨论阶段就得以解决。

3) 扩大学生接收知识的范围。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课时的限制,对细节知识点和实践中的操作细节不能做详细讲解,学生对某些问题总是会存有疑问。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前就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学生在不受教师讲解内容限制的情况下,对相关的知识就有了初步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经过教师授课过程强调和补充,更多问题在实践环节就可以完成验证,它扩宽了学生的知识接收范围。

4) 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任务为目标,参与任务中相关内容的设计和最终实现,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课程知识点的同时,也增强了操作能力。

当然,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环节,例如课前布置任务进行小组讨论时,由于教师未参与学生讨论,各小组讨论的效果

差别较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取一些如提供基本讨论目标的控制措施。

4 结语

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在XML课程中的成功实施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参考。对于XML这类应用性较强、领域较新的课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而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引导和纠正的作用。此外,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认可,认为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身主动思考的能力加强了,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比单纯教师讲授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锻炼了每个学生表达思想、相互合作的能力,促进了合理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总之,任务引导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晓海. 任务驱动法在PLC教学中的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131-132.

[2] 张萍. 任务驱动法在DS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6):93-94.

[3] 范立锋. XML实用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67-197.

[4] 顾兵. XML实用技术教程[M]. 5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75-184.

Practice on Task-guiding Method in XML Teaching

HE Qi, YUAN Hongchun, XIE Xiab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第3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一、引导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引导式教学的核心意义主要在于强调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主体”,不再是“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主导者,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学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学生的发展和人生观的树立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引导式教学对这一课程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引导式教学在中职《哲学与人生》中的运用方法

(一)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引导式教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在运用这一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课堂当中。但是学生在引导式教学方式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前提,就是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问题作为指引。如,老师在对《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先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问题进行讲解,之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老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合作探究中实现引导式教学

在运用引导式教学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指引以及学生相互帮助和密切的配合之下,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有效地学习授课的内容。如,老师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先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进行讲解,之后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你要怎样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和成功呢?”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均进行讨论和研究,之后由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进而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生活》这一课程教学的目的。

(三)在巩固练习中实现引导式教学

第4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本文将对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理论进行一些分析,希望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这种教学理念,以便更适当地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更好地培养职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行为引导教学方法释义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起源于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为多元智能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活动建构教学论。其教学设计遵循杜威先生“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因此行为引导教学方法从理论支持的角度看,非常适合用于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又具有一定的适应新异工作情境的迁移能力的劳动者。”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具体概念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整个行为引导教学方法体系由头脑风暴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和未来设计教学法八种经典方法和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课程特点开发出的各种创新方法构成。

二、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

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法,实际上大部分是借鉴苏联教育理论和经验,基本运用凯洛夫以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为教育目标的“五环节”教学法模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传授式教学。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绝对意义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学生认知规律,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授法是教师系统讲授知识的固定模式,一个教师可以面对众多学生,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系统的信息。

但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就是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很难理解这些系统灌输给他们的知识的价值,因此学习主动性较差,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不足。

1.行为引导教学模式的特征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脱胎于建构主义教学论的行为引导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其主要特征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五点。

一是采用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二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三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四是教师的作用是教学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五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由此可见,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是,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交情境,特别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为完成“行为产品”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以活动为中心,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采用师生互动的社交方式,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都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方法模式下,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锻炼主要来自学生的自主行为。

2.行为引导教学方法较之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1)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比传统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以培养合格的蓝领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强势地介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固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在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Problem-based learning,希望教学时以实用性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探索,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的实效性。

以《网页设计制作》这门课为例,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以教材章节讲授的方式讲解各种设计原则,软件基本操作命令,脚本编写的概念、格式、使用方法等,最后才谈到一张网页是由这样那样的元素、这种那种技术构成的。学生很可能在学习了很完整的相关知识后,在独立面对实际问题时,依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相对而言,当我们以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时,网页设计制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个已完成的实际项目(如校园网的建设),引导学生将教材作为指导手册,自行拆解网站成品,仿制成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面对问题。学生先要研究构成这些网页的外观:这些网页用了什么样的文字和颜色?图片是怎么做的?这些链接怎么做的?……然后学生开始思考网站的运作方式:我怎样才能让别人看到这些网页?如果我要选择性开放这些网页,怎样区分人群?……当学生终于将网站仿制成功的时候,他实际已经学会了网页设计和制作的相关知识。当他需要建立网站的时候,学生立刻就能以这次学习经历为模板,举一反三,再设计制作类似结构的网页时就可以构建出比较完整的网站。

(2)较之传统教学方式,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更重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由建构主义、实用主义理论看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权威的角色,学生被动接受属于被给予的角色,但是学生很可能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无法真正完全了解所接受的知识。而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中,采用的是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tutor),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由实际应用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思考、决策、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真正的主体作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在行为引导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有了非常融洽的沟通和交流.

从认知角度讲,任何一个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他之前的生活和教育中都拥有其独有的知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些认知会在后续学习时产生干扰,我们称之为prior knowledge。传统教学法在排除这类干扰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传统教学法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由于个体差异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前概念问题;二是传统教学法的灌输式教学,在面对职校学生对学习的躲避心理时,难以有效扭转其认知结构的错误。

较之传统教学方法而言,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注意对学生prior knowledge、misconception和学习中的其他认知性问题及想法的分析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力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包含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方法。以行为引导教学法为指导的教学通过问题讨论、分析、查询资料到信息整合构建了一个完整问题解决的学习经历。通过这样的实际经历制造认知冲突,学生“眼见为实”能够自发自觉纠正认知错误。这种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留存记忆,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重构。学生之间更是可以通过反复地讨论,经由探究问题时产生的冲突真正领悟知识。

从合作学习角度讲,传统教学法不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而行为引导教学法极为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行为引导教学法中,由于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下必须共同分享知识,学习成为每位组员的责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教师、家长“要我学”的外因向个人内在动机“我要学”转变,同伴的激励则成为重要的催化剂。因此行为引导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小结

尽管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是一种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具有适用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但是要真正将其应用到职教过程中产生有效结果,实施起来还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第5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复; 引导式教育; 康复训练; 文献检索; 综述

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是由匈牙利学者Andras petǒ教授在1945年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儿童创立的一种综合治疗法[1]。petǒ教授主张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而目前引导式教育也是世界上公认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引导式教育依据运动生理、神经生理,并以教学、讲授学,心理学、音乐、哲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性激发患儿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引导、诱发和节律性意向等引导式方法,使脑瘫患儿在体能、语言、智力及社会交往各个方面得到同步发展;促使患儿人格得以发展,不断提高个人的欲望和需求,促进机体发挥最大代偿潜能以达到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提高患儿生命质量[2]。

20世纪80年代香港痉挛协会辖下的各中心应用了引导式教育,近年来其取得的成果已受到同行们的广泛关注[3]。现分析国内近年来引导式教育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现状,以便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文献被纳入:(1)文献发表时间:19940101/20090531(共16年);(2)临床干预因素:引导式教育疗法;(3)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目的的汉语类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 排除流行病学研究类、临床检验指标研究类、影像学研究类、并发症研究类、动物模型研究类及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1.3.1 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CBM)、中国知识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CQVIP),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为19940101/20090531。

1.3.2 检索策略 中文检索词:儿、脑瘫、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并组成不同检索式进行检索。

1.3.3 原文获取途径 检索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2 结果

2.1 引导式教育脑瘫患儿年龄分布 在历年发表文献中,有105篇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共涉及脑瘫患儿2 897例,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归类,3岁的1 881例(64.9%)。可见引导式教育的介入年龄以3岁以上患儿为主要目标。

2.2 脑瘫患儿引导式教育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105篇文献中涉及引导式教育疗程的相关类文献共35篇,文献中提及的引导式教育疗法疗程为1个月的8篇,3个月的17篇,6个月的7篇,12个月的4篇,其他时间4篇,其中3篇文献中涉及多个疗程对比。结果表明引导式教育一般以3个月为疗程,可根据患儿病情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3 讨论

引导式教育是从整体观出发的全面康复,对患儿进行引导式教育,能更接近患儿的心理特征,为患儿今后生活打下牢固基础;使患儿在运动、语言、智能、社交、情感、心理等方面得以发展,从而克服由于正常机能缺失在心理、人格方面所引起的其他问题,使患儿更好的融入社会。作为一种综合的康复手段,引导式教育适用于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尤其对3岁以上的患儿效果更好。但有研究者发现引导式教育介入时患儿年龄越小,其发育指数就越高。曾爱珍[4]将98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引导式教育和一般疗法治疗后,采用ADL平均指数的计算结果来衡量引导式教育的疗效。结果表明,经过引导式教育的脑瘫患儿,在运动姿态、认知、语言及总发育指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袁新茂[5]将30例患儿按5岁以下及6岁以上分成两个班,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法并配戴矫形器治疗,总有效率达73.3%;且观察年龄在6岁以下的患儿康复效果较好。因此,引导式教育的早期介入是脑瘫患儿康复的前提和基础,且介入的越早,坚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教育与治疗相结合的综合体系。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课程,不断对患儿输入良好的运动感觉信息,促进其脑部成熟分化,形成习惯性动作;同时通过身体各部的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加强脑皮质的活动能力,使运动功能障碍与智力低下儿童得到包括运动、语言、智能、社交、情感及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但这种治疗的介入,需要相当长的治疗时间。从本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引导式教育的疗程多集中在3个月,且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与范篆玲等[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笔者在文献研究中发现,对于引导式教育疗效的判断,多数研究者采用GMFM和DDSTR量表进行评测。引导式教育的目标是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儿童能在体能、语言和智力等方面同步发展,所以对他们的评价应全面综合地进行[6]。Reddihough等[7]在澳大利亚进行引导式教育时,使用Vulpe Assessment Battery(VAB)对133例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听理解和表达)、认知能力、组织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更衣、修饰、进食、入厕、社会交往和游戏)方面做出全面地评价。

引导式教育采用正常的教学方式,如音乐、舞蹈、游戏、表演等,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感觉统合以及中医按摩疗法融入其中,要求患儿主动参与,并确保患儿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和动力,使患儿在体能、语言、和智能活动同步发展。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脑瘫儿童的康复要求越来越高,引导式教育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中国式引导式教育的组织设计应考虑到国情、地域、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因此,创建中国式引导式教育疗法体系尤为重要,这也是今后引导式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范篆玲,陈瑛,弓月娥.50例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12):765766.

[2] Reed ES.An outline of a theory of action systems[J].J Mot Behav,1982,14(2):98134.

[3] Yamashita Y,Matsuishi T.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for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J].No To Hattatsu,2002,34(2):153157.

[4] 曾爱珍.引导式教育的早期介入对脑瘫儿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3):433435.

[5] 袁新茂.引导教育及矫形器治疗脑瘫儿童30例临床报告[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7,9(6):333334.

第6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机电教学;行为引导教学法;应用意义

一、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机电专业的理论性较强,而众所周知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般较为枯燥。当前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机电专业教材都是传统的学科教材,这类教材对机电知识的划分较为详细和清晰,一般是章节形式,理论知识的框架较为分明。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本身就较难理解,再加上条框的限制,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更大。

当代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行为引导教学法,将新鲜的现代元素融入教学课堂中。行为引导教学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利用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激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尽管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践运用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在实际应用中举一反三。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行为引导教学法对机电教学的重要性,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机电专业教学在引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确定课堂主题、制定机电教学任务、分配小组。课堂主题和机电教学任务的制定必须根据机电学习进度、学生接受程度等进行制定,确保主题和任务的适宜性。机电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所以必须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有效的小组划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老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将机电学习主体以趣味性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他们因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而走神。老师课前的准备和引导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还能融洽师生的关系。

2.正确应用及创新行为引导教学法

在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守着教学法的规定来进行机电教学,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这种改革创新不仅有利于机电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将完善行为引导教学法。对行为引导教学法,可以综合应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其部分进行利用,总的来说,只要是有利于机电教学质量提升的,都可能进行创新和改革。怎样使用的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行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并在引用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经验的支持下对教学法进行创新改革,这是一种良好的循环。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机电教学注入新活力,从而实现机电教学的长久发展。

3.全面贯彻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全过程

安排机电任务是行为引导教学方法在机电课堂上运用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任务不仅要求整齐合理性和科学性,还要将其贯彻落实到整个课堂中,只有真正落实贯彻,学生才会真正地参与其中。而老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解惑者的角色,要时刻注意学生任务的完成状况,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并解答其疑惑。任务的完成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所以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这种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老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合作。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极大,所以老师要控制好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任务的完成等环节都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学生过度活跃而导致教学过程偏离主题。教学主题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从一专多能变成了多专多能,只有复合型、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这也是教育的目标所在。

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行为引导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机电人才是当前我国较为稀缺的一类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机电人才才能满足我国机电行业的人才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机电教育,只有积极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引入行为引导教学法,才能保证机电专业教育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我国传统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能听到步入社会的学生这样埋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已经过时”“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都用不上”等等。关键能力的欠缺使许多学生无法适应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的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理念的创新,需要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先进教学理念,以改革我们的传统教学。以下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模式方面和教学方法方面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尝试和思考。

一、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传统的职业教育一般都是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进行教学,即使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体化教学也没能根本改变这一模式。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普遍比较差,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对学生学习热情的“当头一棒”,而且也有悖于人们的认识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从蒸汽把茶壶盖顶开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以上这些例子无一不是遵循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无限循环的轨迹,也正是这一轨迹永无止境地推动着认识的发展。而我们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缺少了“实践—认识”这一重要的环节。缺少这一环节,也就缺少了从现象到发现、到思考、到研究这一能力的锻炼过程。根据行为引导法的教学理念,我们应在教学模式上补上“实践—认识”这重要的一环,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新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现象的观察或实践为教学起点,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现以笔者在学校2011级自动化班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这一教学模式。教学安排见下图。

第一步:根据本课的特点,笔者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数字电路——数字秒表安装与调试。数字秒表是数字电路中一个典型的电路,很有代表性,包含了与非门、计数器、译码器等本书中大部分章节的基础内容。教学时,通过对电路的成功安装焊接,笔者使学生对数字电路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认知的需要。这样的产品在许多专业课中都能找到,例如单片机原理中的最小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中的收音机电路等。这种教学方式就算不能涵盖整本书,也可以缩小到一章节或一节课。总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现象的观察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步:把数字秒表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分解成项目进行学习。根据课程的特点,笔者把该电路化整为零,每一个单元电路作为一个项目,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学习各章节的理论知识。

第三步:用学过的知识设计、安装新的电路。笔者布置给学生一些新的电路设计、安装项目,通过知识的应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

1.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自觉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头脑中产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他们思考和学习的动力。

2.有效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行为引导型教学采用目标学习法,每一门课、每一章节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都会首先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一无所知,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体会。而技校学生素质较低,理论基础差,学习方法上的欠缺使很多学生上完课后还是找不着北。采用“实践—理论—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后,因为学生对所学课程或课题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学,构建知识网络

每一门课都有相应的知识网络。如果我们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分成若干项目,则一方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引导学生自学,逐个突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搭建起本门课的知识网络,达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教学方法的新思考

传统教学的落后首先是教学理念的落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要顺利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要解放,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培训教学体系。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诸如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创造出了“知识竞赛法”“问题探究法”等一些非常有效、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这些新方法的创立,充分体现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强大活力。

1.时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的课程教学,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到生活中去探求,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

行为引导教学法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教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一切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时还需要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到市场中去调研。这些教学空间上的扩展无疑为将来学生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可以应用。在传统中一直由教师一手包揽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写教案、教师备课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过程。因此,笔者上新课前就布置学生写“学案”,让学生在写“学案”的过程中,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总结新课的内容等等。让学生像教师一样用备课法去学习新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它给我国职业教育思想带来了方向性的影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我国职教领域的研究、探索方兴未艾,能否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能否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将成为新时期职教工作者的关键能力。

第8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美术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规范教师的组织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而美术学习方法,是一种多元的集合,新的方法要引入学习,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改造和运用。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接受性学习已被打入冷宫。其实不然,正确、有效而适度地使用接受性学习方法,对学生仍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当然,新课程倡导的一些学习方法,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有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必须有基本的教学秩序作为保障。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教师对课堂的基本控制能力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控制大多数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本次课程改革,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能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二、新课改与美术教学模式的应用

由于教学的目标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1.“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愉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由于无意识注意和情感活动的参与,学生不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有利于大容量、长时间地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

视觉感受能力是欣赏活动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这里所说的感受,首先是指对美的感受,学生应该具有一双能够审美的眼睛。经过欣赏活动之后,学生的眼光在以上几个方面会变得更加敏锐。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学生要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就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一方面一个人的艺术感受能力弱,他就不可能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他有了艺术感受之后,再通过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感受就会得到强化。所以,语言能力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一个人艺术素质的高低。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这次美术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做法,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的角度而不是专业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将美术本体的内容与生活、人文和经验联系起来,增强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

2.“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操作性很强。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人们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最经济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的行为结果立即得到反馈,使正确的动作不断得到强化,错误的动作不断得到纠正,短时间内便可以大大提高行为质量。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

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行为质量可以及时得到反馈,效果较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

学生对行为技能的掌握,常常会打破常规分布,许多原来学习成绩较突出的学生,在掌握行为技能时,往往会失去他们的优势,教师应注意对这类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调适。那些在掌握行为技能方面有突出优势的学生,虽然他们以往的学习成绩可能不理想,但教师应引导他们勇于用自身的优势去帮助其他同学,求得一同提高。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兴趣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但兴趣是不能强迫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只可激发。我们给予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难度一定要与大多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相吻合,教师还应以此为契机,实现这些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

从美术课程来看,学习内容几乎涉及美术学科的所有门类。而学生课内的学习时间很少,学生也不可能在课余投入太多时间学习美术,所以熟练掌握技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鼓舞学生的信心,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

4.“综合・探索”课

在美术课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应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所以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要求美术教师改变单纯美术分科教学的习惯,在设计这一领域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适用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新求知、概括归纳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是一种协作的关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思维过程,并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对引导目标的有用性、趣味性、科学性还是对引导途径的艺术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师生情感的融合程度,决定着引导过程的状态特征和结果,因此,应该建立团结、合作和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精深程度,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能否起主导作用的关键。这种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则在于教师恰当的引导,它的主导功能应该是启迪智慧、拓展视野和引发思路。

第9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理论基础特点具体实施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员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技术的综合性客观上也要求劳动者应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及跨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中,将综合职业能力即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学习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总之,要求劳动者应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对于为现代企业培养职业人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再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进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1999年以法律形式确定在德国全面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它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通过行为的引导,学生能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它指出职业培训教学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诸如“头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

(一)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加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一般情况下,应该鼓励同学提出一些乍一看似乎很唐突的想法,因为这极有可能引发出智慧的火花。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

(二)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或黑板)上张贴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1.制定工作计划;2.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3.讨论和做出决定;4.收集和界定问题;5.征求意见。

(三)案例教学法

它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否得出正确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它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以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感情;二是洞察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五)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六)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

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教学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并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

(七)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和信息,独立进行工作,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动手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还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主动选择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这一模式说明,学是要涉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的工具。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师在学习中的角色和任务,人们开发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而行为引导型教学与这些教学模式十分吻合。因此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强调脑、心、手并用,通过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因而成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新取向,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特点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组织比较适合于模拟网络公司的运作形式,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该课程的内容实践性强,便于学生在“做中学”;该课程的目标明确,直指“客户”要求的项目,针对“项目”,学生们要讨论、计划和决策,要合作同时也要有分工才能完成;该课程的性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学需要运用其他课程知识,即学生要完成一个“任务”需要运用综合知识,要搜集素材、查阅资料等。其实职业学校专业课基本都具备以上一些特点,比较适合于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四、行为引导型教学具体实施

应用和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应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去逐步深化。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角色,以主持人或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要运用轻松愉快、充满民主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上课前,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卡片、张贴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直观易懂,轻松高效。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和编制好小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交往、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控制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内容;要当好助手,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让学生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程序,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一)教学前的准备

1.灵活合理地使用教材。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的,但有些教材中的内容采用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困难。因此,要科学有效地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教师必须灵活合理地使用教材。

2.强化学生心理教育。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要求学生有浓厚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学生对学习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教师在下达学习任务后,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计划,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在总结评语中要以激励性语言为主,侧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方法进行评价,进而强化学生心理训练。

(二)具体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兴趣进而鼓励其思考讨论,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同时引入主题。

2.点拨自学。讲解、提问与演示。引导学生动脑,然后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加深理解。

3.操作练习。让学生动手,在“做中学”。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现场指导。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