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

第1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一、坚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l、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等重要文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引领者;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认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战略目标,为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开创“富民兴赣”大业新局面争做贡献;学习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着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深入服务“十二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围绕“十二五”发展主题和主线,紧扣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继续深化“富民兴赣我先行”百万党员承诺践诺活动。进一步找准创先争优服务中心工作的着力点,确定争创主题,创新活动载体,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奋勇争先,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多作贡献。

3、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开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创先争优向党的十献礼”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党员干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多做贡献。结合各部门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具体争创要求,针对不同的职责任务和岗位特点,组织开展公开承诺,做到个个有目标、大人见行动,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献礼。

二、深化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4、努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努力实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让群众感受到创先争优带来的直接变化和实惠。

5、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窗口单位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经常了解群众需求,找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多办便民利民惠民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4月份,全省将进行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群众满意度测评。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督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努力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三、着力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6、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开展。按照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为民服务的通知》要求,组织引导机关和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察民情办实事、抓基层打基础。注重把机关干部下基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部署

7、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话动的重点,深入贯彻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实施为抓手,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难题,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机关要按照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有效途径,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8、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以建立党员“先锋创绩”制度为抓手,量化党员日常管理、业绩评定和民主评议。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和推动党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摸范。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落实,加大党务干部和新党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9、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会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继续深入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话动,着力在扩大组织覆盖、深化阵地共建、强化作用发挥上取得新进展。抓住“三八”、“五一”、“五四”等时间节点,结合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广泛开展巾帼建功、劳动竞赛、青年创业创新等活动,形成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齐争共创的生动局面。

五、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10、建立完善党支部组织制度。推动各党支部在充分发扬民主,认真组织党员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组织要求与党员、群众意愿统一起来的基础上,建立务实管用的组织制度,增强制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通过公开栏、制度上墙等方式,及时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监督,增强制度的约束力。注重抓好新建制度与现行制度的贯彻落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激发党支部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不断推进党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1、积极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进一步总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用做法,概括提炼创先争优成功经验,重点探索构建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承诺践诺、党建工作例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选树和推广先进典型、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不断丰富完善创先争优经常化、普遍化、基层化的运行机制。加强总体规划,实行分级推进,突出工作重点,注重经验交流,提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建没整体水平。

六、认真落实2012年度公开承诺工作

12、承诺内容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围绕落实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各项任务开展承诺;二是围绕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承诺;三是围绕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承诺;四是围绕扎实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开展承诺;五是围绕不断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开展承诺;六是围绕群众评议和领导点评中确定的整改事项开展承诺。要在优化承诺程序,改进履诺措施,提高践诺水平上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承诺事项主题突出、群众满意、组织认可、承诺人能兑现。

七、深入开展理论研讨和舆论宣传

13、继续推进创先争优理论研究。加强对创先争优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推出一批思想性、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有影响的高质量理论成果。通过组织征文、会议研讨、重点攻关等方式,深化创先争优理论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将成功经验总结提升为理性认识,推动理论成果转化运用,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创先争优实践和党的建设工作。

14、大力宣传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加大对中央和省委精神、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党员积极投身富裕和谐秀美伟大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的实际行动和精神风貌。鼓励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推荐和公众投票活动,注重选树重大典型,及时发现身边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级党组织发挥优势,创新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6月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效集中宣传,扩大创先争优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八、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工作

15、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项表彰。4月份,省直机关工委统一部署创先争优活动专项表彰工作;“七一”前夕,召开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2010年至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专项表彰。直属机关党委将把中央和省委表彰与机关表彰结合起来,使先进模范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榜样和精神追求。并开展“学先进、见行动”活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机关氛围,营造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

16、全面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着眼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分层次开展总结工作,认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特点、做法、成效和经验。通过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党内外的意见;综合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工作,把组织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分级总结,客观评估,彰显创先争优取得的成果。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文化成果的转化运用,努力实现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九、加强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

17、抓好群众评议。贯彻落实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的指导意见》,以党支部为单位,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扎实开展群众评议。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参加评议、确保每个基层党支部和每名党员都接受评议。注重群众评议与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行风评议的有机衔接,创新评议方式,拓宽评议渠道,确保评议质量,防止形式主义。评议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公开,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整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第2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普及;管理

近年来,福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大力实施“文化强街道”战略,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群众文化和精品文化相结合、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共提高,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城市公共文明明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努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普及,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普及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我们国家建国六十多年来,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群众文化也是如此。基层群众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显得越加重要,其不但丰富着我国主体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其发挥着丰富群众生活、思维及增强人民幸福感的作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关系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工程,是文化工作者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也是文化部门及工作者的长期而基本的责任。

对群众文化应当加强管理与优化,提高宣传力度,普及先进科学的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工作者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传播健康积极的基层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

2.构建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基本要件

2.1 打造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百花齐放

近年来,宝安先后出台《关于全面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进和谐幸福宝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基层文化建设健全了机制。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街道一文化艺术中心一体育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建成10多个流动图书馆、街道共有公共文化设施70多个、体育设施100多个。以“阳光、辛勤、感恩”主题,广泛开展“送戏下乡”、“电影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达300多场次。在街道主动服务下,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面貌:公园文化、广场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蓬勃发展;街道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如福永杂技、福永醒狮、福永街舞等。

2.2 助推基层文化发展,文艺精品硕果显著

近年来,街道注重从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发展亮点、打造精品,逐步探索出富有福永特色的文艺精品产出模式,即“小团队、小投入、小制作、夺大奖”。街道、民营演艺团体联动,出人员,街道采购产品和服务,市、区予以指导、协调与帮助,并采取政策倾斜和经费奖励,激励精品生产。街道积极组织创作,打造了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如福永万福民工街舞队获得2011年央视春晚我最喜爱的节目特别类节目一等奖、CCTV第五届全国电视舞蹈比赛金奖、全国群星金奖等,社会反响巨大;福永杂技艺术团荣获部级奖30多项、国际金奖3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2项,成为深圳市一张靓丽的艺术名片;福永醒狮队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省醒狮武术大赛金奖,2009年随出访比利,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2010年、2012年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南狮公开赛上福永醒狮都荣冠军。

2.3 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之花绽放福永

街道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和人文历史优势,坚持文化与产业“双轮推进”,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的融合,每年安排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扶持一批、引进一批、集聚一批、开发一批”的思路,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凤凰古村保护性开发,凤凰古村是宝安乃至深圳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保护好凤凰古村是保护深圳历史文化底蕴、保护祖传家业和根基、保护人文自然资源。“浪尖小镇”项目,通过旅游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品牌”等创新模式。宝安台湾美食街落户凤凰村对带动福永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构建街道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及趋势

3.1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街道群众文化艺术馆建设(含群文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完成选址、杂技曲艺大厦投入使用、完成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文化设施具备举办一流文艺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能力,能与街道未来发展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较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成为我街道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推手。街道通过加快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努力做好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和器材的完善工作,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使每个社区从中心点辐射一公里内都有文化体育场地、场馆、活动舞台、阵地,使主旋律的文化宣传覆盖整个区域,每10分钟就能到达一个文体活动场所。二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将街道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按照人口密度或区域面积布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确保足够的文化设施用地。加强大型居民小区,工业区的图书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实现每个社区拥有1个小型以上图书馆,每3万人拥有一个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点,每个规模以上企业拥有一个文化活动室的目标。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传统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项目,并使之成为社区的文化品牌和群众活动凝聚点,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其传承下去。

3.2 文艺精品创作培育得到提升

坚持街道投入与社会资助相结合,加大对文艺精品生产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文化艺术专项资金,统一规范街道投入的使用及管理办法,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率,采取项目资助、创作签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本土文艺精品、专业人员和文艺团体的保障扶持与宣传推介,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的保障、扶持和激励制度。二是积极扶持民营演艺团体,探索形成文艺精品创作的模式。在总结福永杂技团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民营演艺团体走街道扶持、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发展道路,形成“一团一特色、团团出精品”的格局;吸引更多优秀文艺工作者参与文艺创作,培养更多本土文化精英,推动文艺团体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并大力扶持民营演艺团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团队促精品生产,以精品促团队成长,建立起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活跃、健康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的良好机制。新引进的深圳市楚风艺术团目前正在排练创作,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为福永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节目。三是精心培育文艺精品,推动福永文艺精品走向全国。巩固和发挥街道初步积累的文艺精品创作优势,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以深圳改革开放30年和现代化建设为题材,开展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创作,精心扶持生产一批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品力作。在音乐、舞蹈、杂技、美术等各个艺术领域,不断提升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推出一批既有福永特色,又有全国影响的高水准文艺精品,形成福永文艺品牌。

3.3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

福永80多万总人口中,95%以上是外来劳务工。针对工业区和劳务工租住区域缺乏文体设施,企业和社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较少的状况,不仅要按照市、区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广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电影进社区、美术书法摄影展、文化讲座、节庆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展演等面向百姓、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且要建设流动文化服务网,组织流动展览馆、流动图书馆、流动舞台等到社区、外来工集聚厂区开展流动系列服务。针对95%的劳务工,把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丰富外来劳务工文化生活,提升外来劳务工文化素质上。一是扶持参与热情高、文化基础好的企业开展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把送文化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与有实力的文化服务公司合作,组织人员对企业文化需求进行调查,按企业和员工实际需求定制文化节目,达到既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又提升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的效果;三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向企业送文化的同时,培训企业文化骨干,建立企业文艺团队,在员工中普及文化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3.4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发展文化

明确街道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根本职责,发挥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事业中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和重点公益性文化项目的投入;探索公益性文化社会办、经营性文化市场化的文化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推动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积极推动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中介组织体系建设,大力扶持民间文化团体,促进福永民间文化团体蓬勃发展;积极采购文艺院团的优秀节目到社区、企业展演。每年采购优秀节目下基层不少于20场次。

3.5 开展文化人才培育

牢牢确立人才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特区一体化要求,研究出台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规划;遵循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形成更开放的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学习培训基地,加大本土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街道文化人才较为缺乏的状况;根据街道基层文化人才分布特点,除了加强“编制内”人才的培养外,重点是发现和培养“编制外”人才,建立编制内外人才的联动培养机制和“编制外”人才网络,发挥“编制外”人才在福永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是积极引进优秀文化人才。根据街道基层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健全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的认定标准,改革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在住房、户籍、职称、分配等方面给予优秀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倾斜,以高薪聘用、重新建档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文艺创作、文化经营、文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懂得市场运作、文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文化人才结构,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4.结束语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发挥了丰富群众生活及活跃群众思维的巨大作用。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及普及,不仅对展示地区形象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步的基础。作为地方文化工作者,只有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结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和建设才能保持更加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一、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目标和所要发挥的功能认识不清。满足于硬件投入数据,只注重建(文化)站、建(图书)馆、建(活动)室,但对于建成后如何发挥其真正惠民的文化功能,缺少后续考虑。对如何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缺少深入研究和应有的顶层设计。

二、忽略对群众文化需求的对应性满足。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时,对不同群体的真正的文化需求缺少研究,对如何发掘群众内生的文化动力、如何激发群众丰富自己文化生活的积极性缺少思考,文化的“送”与群众的“需”不匹配,未能引发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难以落到实处。

三、缺少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检查。对已建成的文化设施所发挥的作用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有的地方只管设施建得好看,很少考虑如何用得更好。农家书屋少有读者,满书架的书没有几本是群众爱读的。不少文化站被出租、挪用。专职的乡镇、社区文化工作者忙于应付政府的其他工作,在编不在岗、有编没有人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四、文化惠民工程中对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面还相对较窄。有的地方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缺少对文化资源,特别是当地的地方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对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活动和民间文化队伍缺少必要的扶持、引导。

为了让各地的文化惠民工程达到更好的效果,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惠民工程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实效。各地要提高对文化惠民工程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文化惠民工程的功能定位。对已开展的文化惠民工程进行全面总结,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2.面向基层,努力激发群众内生的文化活力。要围绕如何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唱主角,为群众提供广阔文化舞台,建立并完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积极推动基层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3.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功能作用。应加强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估,建立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绩效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基层文化单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制度。应明确基层文化馆(站)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要发挥他们在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4.发掘、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用于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把利用地方和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把能否用好地方和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到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果评估体系之中。应对各地的民间文化资源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包括各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成功经验。

第4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 兴趣情感 自我表现 松疏型动态结构 分类管理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创造、自我参予、自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它以人民群众为活动和创造主体,以满足生活和精神需要为主要目的。在我国,社会已总体进入小康阶段,群众文化组织已由过去零星、偶发性的存在变为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是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党的十提出“五位一体”加快文化建设新举措,如何科学地繁荣发展群众文化组织,形成一个相映生辉的社会文化体系,衍生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予权和文化享有权,这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迫切的、急待解决的公共领域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我们先“务虚”,从理论的层面梳理;然后再“务实”,结合实践,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 群众文化组织的本体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告诉我们:“要勇于在一切公共领域运用理性。”当我们用理性目光检测公共领域中群众文化组织的本体属性,以及其结构形态,大致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 兴趣、情感与文化的结合体

群众文化组织基本上是自发、自愿的个体组合。绝大部分没有报酬,也没有其它经济利益,甚至可以说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吸引成员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兴趣和情感,而文化则是两者的粘合剂。我们考察过一个业余的“客家山歌艺术团”,成员60多人,来自不同职业,但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客家山歌爱好者,有些甚至是“发烧友”。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群众文化组织。考察“客家山歌艺术团”中,我们还注意到,情感因素关系到群众文化组织的形成、稳定和发展。艺术团成员之间,大多有朋友、同乡、同学、战友等关系,很自然形成情感融洽的人际网络。一些人是冲着情感而来,也有人是为了拓展人脉资源和交际需要,更多的人为了沉浸情感的艺术氛围而参与活动。可见,情感在群众文化组织中的“维稳”作用不容小觑。文化的强力把“兴趣”和“情感”紧紧拉在一起,就构成群众文化组织的基本内核。

(二) 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最低需要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是安全感,第三为情感和归属感,第四是尊重,最高需要是自我表现。这个理论断言:五个层次是金字塔型,人只能解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邻近的层次可以同时需要。可见,“自我表现”是最高层次需要。细心分析,“自我表现”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群众文化组织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正是建立在这种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仍以客家山歌艺术团为例。在采访和座谈中,许多成员都谈到:或自小爱唱客家山歌,但生命被工作和生活诸事塞满了,没有闲暇表现自己的爱好,现在退休了,就要在艺术团中表现表现;或说自己有音乐天赋,噪音特别明亮,来到艺术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感到很愉快、满足;更有一些成员,在家里唱歌、拉琴往往被人嫌弃、嗤笑是常遇到的情景。他们无奈慢慢停止歌唱,放下拉琴的弓弦。但在艺术团,他们同大家一起积极排练,一起热情演出,一起享受获奖的兴奋,他们在艺术中找回了自我,表现了自我。许多成员特别提出:在演出中,“自我表现”的心理能量使演出呈现一种“真诚”的美感,更易引发观众的欣赏和共振,艺术的张力统摄全场,甚至更广,更悠远。可见,“自我表现”是群众文化组织心理价值结构,是兴趣和情感两大元素升华的催化剂和凝结物。它的强弱,往往决定一个群众文化组织的优劣和生存状态。

(三) 松疏型动态结构

在商品经济社会,没有经济利益纽带维系的团体,大都处于一种松疏、脆弱的生态。参加群众文化组织的成员一般都没有经济报酬,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奉献,因此,对他们不能以纪律强硬约束,只能提一些要求“希望大家遵守”之类。

其次,成员参加的前提是“自觉自愿”,团体内又缺乏相应有力的管理机制,更没有经济惩罚手段,即使思想教育也多数是效果不明显的正面导向。各种因素,让群众文化组织呈现“松疏”的似聚似散、形聚神散、又聚又散的形态。其间一个问题的出现,一个成员的出走,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大批成员离开,团体发生“裂变”,随时有崩溃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群众文化组织现存状况的真实表述。上面提到的“需求层次论”中,还有一条定理:中、底层的“需要层次”,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自我表现”,则可有可无,没有也不对人们的存在造成太大伤害,芸芸众生有许多人一生都奔波和挣扎在中、底层的需要中。因此,以“自我表现”为心理引力的社会文化组织,其吸引成员参与的魅力,其实是一种“弱力”,虽有用,也有限。上述种种,群众文化组织“松疏”是必然。除了“松疏”外,群众文化组织的动态结构还表现在个别组织的生生灭灭,此消彼长的社会流程中。群众文化组织由于没有坚实的经济联系,它的生态是脆弱的。兴趣、情感、自我表现等种种心理因素,在强大现实的风吹雨打中,随时都会消退、转移、零落。一个群众文化组织从诞生到结束,或名存实亡的存在,它的半衰期不长,有的甚至昙花一现。群众文化组织虽然总量有盈缩,数目有加减,从整体看,群众文化组织正处于生机勃勃发展的历史良机。它的总体存在是稳定的,一些团体的波动去留是动态的,这种动静平衡的辩证统一,正是当前群众文化组织的生命形式。通过以上理论“务虚”,我们大致概括出群众文化组织的几点本体属性:群众文化组织是兴趣、情感和文化的结合体,它的心理内核是“自我表现”,而松疏型动态结构则是它的外现方式。目前,群众文化组织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有效调控、把握和塑造一个社会地域意义上的群众文化组织良性、健康的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难题。下面,我们“务实”,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二、 群众文化组织的实践论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以此指导实践,我们作为地方政府管理群众文化组织的责任成员,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维系一个有生机活力的群众文化组织体系。

(一) 从整体高度应对

一个体系,首先是一个整体。我们处置群众文化组织的思路,也应该从整体出发。理论分析,群众文化组织是一个松疏型的动态结构,那么,我们相应以一种松疏动态的态度和方式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顺畅地把群众文化体系纳入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轨道中。我们松疏动态的管理方式,就是似管非管,又虚又实,取长弃短。“似管非管”――我所在的仲恺工业新区,群众文化组织有100多个,区里负责此项工作就一两个人。遍地芝麻,捡不胜捡,更容易丢掉西瓜,甚至芝麻西瓜一齐丢。“又虚又实”――在思想上政治上把握和引导群众文化组织的发展方向,纳入社会主义的总体构建中,使其健康成长。这是“虚”的精神建设方面。在“实”的方面,就是采取一些有实际效果的措施,如多次多量派出文化专业人员对群众文化组织进行培训和指导;建立奖励机制,对活动正常、群众反响较好的团队给予补助;对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获奖的团队给予奖励等。“取长弃短”――群众文化组织是新时期的时代产物,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我们应以无比的热情长期构建和维护群众文化组织体系,这是“长”。单个群众文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有生有灭,或增或减,我们不必介怀,更无需以“财政输液”之类方法勉强维持奄奄一息或支离破碎的群众文化组织个体,实践证明,这将无济于事,徒增损失。因为一些百病缠身的群众文化组织的消亡,是群众的选择,文化的选择,而不是行政选择。所以,我们应该毅然“弃短”,只在总量上,保持群众文化组织长期发展的势头。“取长弃短”还有另一层意义。某些团体是我们地域性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者,如“客家山歌艺术团”、“东南亚侨胞歌舞社团”等,是我们的文化“长”处,我们更要加大扶持力度。至于一些标新立异边缘性团体,如 “街舞强力组合”、“网游粉丝团”之类,是文化“短”处,一旦溃散,不妨“弃短”。

(二) 分类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

1、 搞好人才库统计。在分级分类管理基础上,建立社会、农村文化工作的村级文化管理、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等农村文化人才库,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完善涵盖文化管理、业余团队和专业技术等门类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立体型人才数据库。

2、 实施分类分级。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将群众文体人才队伍分为专业类、特色类、志愿者类等三个大类,对应文体系统管理机构层次,建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形成各类群众文体人才的梯次发展模式。

3、 科学评价考核。重点考核群众文化组织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定期组织评价考核活动。与此同时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要在群众文化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帮助它们做好备案、登记注册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建立健全相关的章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让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

4、 健全培训机制。人员素质的提升是群众文体团队形成凝聚力,打造活动品牌、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制定全区、镇(街道)专业文化队伍开展培训方案;区级文化部门对当地乡镇(街道)群众文体队伍开展培训。镇(街道)文化站要充分发挥群众文艺辅导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辅导基地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成规模的群众文体队伍的培训工作。

5、 整合学校资源。分布在各类学校的艺术老师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较高的专业特长,要注重发掘本乡镇(街道)的学校教师,使之成为团队的辅导老师,甚至是骨干成员。

6、 聘请艺术指导。对于有一定经费支持的团队,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专业人士担任艺术指导,为团队提高水平、作品创新、演员培训给予辅导和提高。

结语

本文以虚实结合方式,论证了群众文化组织是以兴趣、情感为凝聚点,以自我表现心理需要为宣泄口的松疏型动态结构,在实践中,我们以松疏的分类管理手法,从整体把握上调控和构建区域性群众文化组织体系,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文软实力,群众才能更好地享受到高质持续的文化产品、文化内涵及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戴珩.把门打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宋书文.心理学词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5);

第5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由此可见,走群众路线,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十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

1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科学的工作思路

1.1 在总体定位上,要以维护群众合理权益为目标

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有的基层部门为了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也重视群众工作,但在实践中对群众工作的理解略显简单化,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倾向,比如,重“管理”轻“服务”。群众工作的目标是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着眼点应该是维护群众的合理权益。

1.2 在工作内容上,要以满足群众综合诉求为着力点

群众诉求既包括经济诉求、文化诉求,也包括政治诉求。在改革开放早期,群众工作的矛盾和焦点更多集中于经济利益上面。随着物质满足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参政议政意识也日益增强。群众工作要相应地完善思路。

1.3 在推进方法上,要以搞好顶层设计为关键

针对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考核等各个环节,在机构设置、机制完善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统筹,实现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2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大课题是以创新求突破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推动力。针对群众工作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认真参考、总结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在优化工作格局、完善体制机制、丰富工作载体等多方面加强探索。

2.1 在健全群众工作总体格局上积极探索

工作格局决定工作力度。群众工作影响大局,关系党建,要着力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党委把群众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部署,提出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要求,研究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规章和制度。

2.2 在推进群众工作制度建设上积极探索

一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二是,完善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三是,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

2.3 在选好群众工作载体上积极探索

选好工作载体,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群众工作涉及面广,要研究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特点和诉求,选好富有针对性、带动性的载体。

3 提升群众工作的整体水平是以工作为突破口

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社会转型期间的形势,要端正工作理念,完善体制机制,把握重点环节,探索方式方法,健全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第6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层文化站;群众服务职能;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E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基层文化站作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如何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已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基层文化站服务职能的基本内容

基层文化站是由基层人民政府领导的,具有较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是我国当前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在我国基层文化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就我国当前基层文化站群众服务的开展现状来看,其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为基层群众提供图书杂志阅览服务、开展法制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服务、组织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大众健身与体育文化活动等。总体而言,基层文化站设立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使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提升基层文化站群众服务职能的对策措施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而且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笔者结合现有的先进经验以及自身的工作实践,就当前提升基层文化站群众服务职能的提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一)立足基层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基层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我们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应当立足于当前基层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同基层群众之间的亲和力,从而有效实现针对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要求。具体说来,基层文化站可以选择在农闲时期或者一些重大节日期间,帮助并引导基层群众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技术交流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等,应当立足本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选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实现基层文化站的群众服务职能。

(二)切实发挥交流平台作用,提升广大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

基层文化站作为我们开展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培训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提升广大基层群众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比如,立足所在区域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开展农业技术送到家活动,通过与当地农牧、科技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针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开展相关技术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切实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得到实惠、尝到甜头。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系列的非生产性的培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广播、基层图书阅览室等基础设施的功能与作用,不断提升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优化基层人民群众的知识结构。

(三)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市场的管理

基层文化站作为我们进行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属地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我们当前文化市场快速发展、经营方式日益多样、经营门类日益增多的今天,市场经营主体的合法化与秩序化问题相应地凸显出来。演出娱乐、网吧、出版物的销售,是基层文化站开展基层文化市场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基层文化站应当对基层文化市场进行引导监控,以整治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积极开展网吧市场专项治理活动,认真开展网吧年审换证工作,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和经营业主的法律法规培训,强化基层演出市场和歌舞厅娱乐场所监管、净化网吧和网上办案系统管理、新闻出版市场管理。

(四)加强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科学技术以及整体素养的建设与提升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新的需求,从过去单纯的以唱、跳、看、玩为主,逐步向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与品位等方面转变。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这些变化,对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基于这一现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就要在知识上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开拓性、前瞻性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文化主管部门要注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通过目标管理、专业培训,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具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基层文化站群众服务职能的建设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切实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基层文化站群众服务职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我国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勋科.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山西L市三个试点村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第7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一、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专业人才匮乏

近几年人们对基层文化工作的认识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大部分的组织管理者只是一些文化爱好者,并没有文化活动的专业性,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与学习,而那些具备专业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喜欢在基层从事相关工作,这样就造成基层文化人才流失,没有办法去培养优秀人才,这些会阻碍基层文化的发展。很多县级文化部门缺乏专业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甚至还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如很多优秀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调到大城市,部分经验丰富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退休等。

(二)基础设施陈旧

随着十的召开,公共文化建设被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也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大力倡导群众文化建设,但是地方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一般用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却少有专项资金,导致很多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只是处于表层,很难深入下去。一些地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但图书都比较陈旧,没有实用性,并不能帮助新形势基层文化的发展。由于这些文化设施严重缺乏,并且比较落后,对当前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严重阻碍,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教育普及。一些地方的基层文化站、文化馆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甚至很多都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很多文化设施因长期得不到维护而无法使用。

(三)活动内容单一

现下最为流行的基础文化活动便是广场舞,无论在哪个地区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而他们的场地很随性,一般都是小区内或小区附近的空地,在他们进行活动时不免会产生扰民问题,造成邻里之间不必要的争吵。我国政府近几年加大了对活动项目的投入,实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1.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目标,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要以我国文化的发展为依据,沿着我国的发展思路进行,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思想保障,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极大的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基层群众文化能够将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融合,促进不同地域群众文化的交流,使各个地域群众从中学习到新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水平,进而促进他们思想素质的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最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和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快群众文化建设进程,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稳步进行着,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国家更为关注的是民众的精神生活,要做到与物质文明同步进行,并保证良好的发展。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结合,在工作的休闲时间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愉悦性,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因此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帮助。

三、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就要求要加大对基层文化的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处一份力。在进行基层文化建设中既要广泛的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促进人们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及文化素养的提高。

政府需要从根本上建立群众文化工作制度,成立群众文化组织,加大对文化基础设备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备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加强基层文化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群众文化建设中去。在基层文化站可配备图书馆,主要收藏农业科普知识类书籍。这样一来,民众通过阅读学习,能够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从而使其学习热情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适当开设艺体馆或者室,从而使群众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这样不但能够使群众对各类专业艺术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使自身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文化站管理人员可通过组织群众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从而强化群众对民族文化的掌握及了解。

(二)深化文化发展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目前基础文化组织队伍不健全,大部分为自发性的,这极不利于文化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深化文化改革,建立一支素质高的文艺队伍,这样才能为基层群众带来更好的文化节目。在开展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中要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进行,使文艺节目的通俗化,保证文艺节目能够被广大人们群众所了解和接受。在人才的引进时,加强文艺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为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引进人才后要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审美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提升工作队伍整体水平。要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调动工作人员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三)发挥自身实际优势,不断进行活动方式创新

在新形势下要加强活动方式的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群众积极的参与到文化工作中来。在活动的创新上要结合群众的实际与兴趣进行,丰富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大力开展实际活动,来更好地帮助人们群众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比如说开展群众演唱会、灯谜晚会、节日庆典、群众作品展览以及民间故事搜集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兴趣,促使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方式,在传统中寻求突破,在创新中提升文化的活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建设基层文化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本文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面对当前的形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该如何开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明.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J].鸭绿江,2016(6).

第8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一、交通运输工作要扎扎实实服务发展。

 

牢牢扭住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增强加快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工作标准,制定促进发展、服务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服务发展的制度机制,切实在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展上下功夫,在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为实现我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交通运输工作要真心实意服务群众。

 

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端正为群众服务的根本态度,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畅通问计于民、倾听民声渠道,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更加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交通运输工作要满腔热情服务基层。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彻底摒弃以管理者、监督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把服务基层当作应尽职责,积极探索服务基层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方便基层,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做到机关围着基层转,机关带着基层干,机关干给基层看,切实为基层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作为交通运输部门,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更好地实现 “三个服务”?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和中央领导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重要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从解决“庸懒散奢”等问题入手,突出强化“五种意识”:一是宗旨意识。做到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工作为了群众,应着力解决群众观念淡薄、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问题。二是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应着力解决工作激情不够、标准不高、办法不多等问题。三是服务意识。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做到主动、热情、优质服务,应着力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推诿、扯皮、刁难”等问题。四是效率意识。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办实事、快办事、办成事,应着力解决工作懒散、敷衍应付、办事拖沓、出工不出力等问题。五是公正廉洁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办事、按规矩办事,应着力解决执法不公、为政不廉等问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取走访服务对象、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查摆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二)公开承诺、践行诺言。针对在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症结,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发挥各自职能和工作优势,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各方关切的重点问题,研究确定期限内拟办实事好事项目。对改进服务、提高效能的措施和拟办实事好事项目,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完成时限,提出具体措施,落实工作责任,逐一列出单子,分别在报刊、电视、网络和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中公开作出承诺,并建立工作台帐,逐项践诺。

 

(三)抓好项目、搞好建设。要对确定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县乡公路建设项目、道路运输管理项目、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挂包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对全省所有建设项目采取项目审批“直通车”、项目建设关键节点“联合办公”等形式,围绕项目建设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坚持依法办事和创新服务相结合,转变执法理念,文明执法,积极开展挂牌保护、法律服务、诉讼指导等活动,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四)优质高效服务群众。要积极争创“群众满意窗口”,围绕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满意,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完善便民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绿丝带爱绿护绿活动、医疗、法律、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交通运输系统困难职工、困难党员、离退休老干部、部队军属,积极创建“特色服务品牌”,明确重点服务事项,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更直接、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五)服务基层、结对共建。从服务基层、方便基层,助推基层科学发展入手,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单位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机关党支部与交通运输系统的各收费站、管理所、服务区等基层党支部结成联建共建对子,通过开展蹲点调研、共同过组织生活、换位体验等活动,联络感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领导干部要带头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每名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帮扶基层站、所和服务区1名以上困难群众或困难党员,每名机关干部要联系帮扶1名困难群众,访民生、听民意、察民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在重大节日前至少走访2次以上,办实事好事1件以上。机关党总支牵头,以党小组为单位,联系帮扶基层困难群众,要针对群众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部门服务职能延伸,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项目,把服务送到基层,切切实实为基层排忧解难。

 

(六)健全完善长效服务机制。认真总结提炼交通运输“三服务”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并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轰轰烈烈的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举一反三,形成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对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重点服务事项,都要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要求,促进服务事项和行为制度化、规范化。要优化服务流程,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等,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要规范工作制度,完善挂牌办公制、首接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全程服务,提高质量。对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要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提高效能出发,全面进行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和收费事项,有效克服公权部门化、权力利益化,减轻基层负担,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9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 文化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244-01

一、提高公民的文化素B和道德水平是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尽最大的努力,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素质的政策,来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服务。基层群众要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我们党的进步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从心里提高自己整个人的思想觉悟,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加强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境界得到提升。这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城市和国家才会更加的和谐、安康、稳定和富强。

二、加强对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从古至今,我国的文化一直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传播和发展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比如,民歌就是陕北地区的人们发展起来的,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音乐,它是以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为题材,是人们群众通过口头传唱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歌结合了音乐、戏曲、表演等艺术的表现形式,它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经过人们日复一日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基层群众要在顺应时展的潮流的同时学着与时俱进,将民族特点融入到这些民族文化中,将民族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

除此之外, 要积极地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思想沟通会或是经常组织基层群众参加一些类似图书展览的活动。要正确地引导基层群众的思想朝着诚信,负责,无私,有上进心的方向进步。要采取灵活有效的管理政策,给基层群众一些有益,身心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有条理、有层次、有高度、有效率地进行每项文化工作。比如,可以创建公共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总馆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统筹和策划各种高水平、大型的精致的文化活动。相比之下,文化分馆举办的活动就没有那么正式了,它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关于我们传统文化的讲座、一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意识的培训或者是一些重大突出人物的表彰会等等,它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接地气的,方便的服务,从而能够实现满足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目的和作用。

三、树立群众文化的标杆,用文化广场凝聚群众文化

文化广场主要指的是中老年社会团体或是民间艺术工作者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广场把更多的文化方面的优秀人才集合在一起,相互切磋相互进步,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大家一起提高、一起进步。在文化广场,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书法、绘画、以及很多有趣的民间手工艺等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活动可以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开办起来、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都可以间接地得到满足和实现。除此以外,文化广场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比赛,集聚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有各方面的才能,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积极参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他们还经常自愿的参加到老百姓的各种培训活动之中来,帮助老百姓普及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辅导老百姓参加一些基本的文化活动。

四、创建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全国上下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大到国家小到一家一户的老百姓都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国家不断地制定和颁布各种有利于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活动,老百姓也都不断地培养各种各样的文化素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都自发地组织创建各种有趣的业余文化团队,有些地方的现有的文化团队就有一百多支。但是由于这些业余的文化团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打造,同时也没有专业的领导机构,在管理组织方面也有很大的欠缺,所以他们的许多活动影响力并不是很大,表现也不是很好,没有取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如果能够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且有专业的机构来制定相关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来对这些老百姓组织起来的业余文化团队的训练和节目的选择,以及相关的管理程序等进行层层的考核和指导,并且对他们的节目进行评比,对于优秀的节目和团队要进行大幅度的宣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于有缺陷的团队一定要明确的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并指导帮助他们改正过来。同时,对于这些业余团队的评比活动要定期进行,比如一个月评比一次,这样既可以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也可以激发这些业余团队的学习热情,正所谓的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最后可以科举综合考评给这些团队赋予不同的星级表扬,长期以往,不断地以高标准来要求训练这些业余团队,一定可以提升这些业余团队的整体水平。

五、总结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的同时,大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了。要在现有条件下,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各个文化机构的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尽可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要定期在基层开展各种活动各种节目的辅导、演员要按照安排认真排练、定期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创作员每年都要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参赛作品。本文首先提出了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接着提出了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三个途径。即:加强对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 ;树立群众文化的标杆,用文化广场凝聚群众文化;创建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孟丽,杜江.关于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中国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刘家顺,关于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