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基层法制教育全文(5篇)

基层法制教育

第1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深化,计算机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中职院校实施计算机教育,既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培养信息化素养的根本要求。然而,中职院校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不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如果采取“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分层教学法,则能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可有效提高计算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区分层次实施教学,也称为差异性教学法。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采取科学的分组法把学生分成几组内部水平相近的群体。教师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行区别对待,使各个群体在合理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新型方法,日益受到各级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计算机基础和技能差异、学习态度差异等方面,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如果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不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而是采取同内容、同进度、同方式的齐头并进式教学,那么势必会导致基础好、善学习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不善学的学生又“吃不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二是有利于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法后,教师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选定教学材料,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比如,对基础好的班级和小组,教师可以侧重新内容的拓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和小组,则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如此,既可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教学准备的分层。一是转变教学理念。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要实施分层教学法,首先是要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正确认识传统“齐步走”式教学法的弊端,理解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其次是要组织教学观摩和交流,使计算机教师能够掌握分层教学法的内涵和方法,提高自身分层教学的能力水平,为实施分层教学奠定基础。二是搞好学生考察。教师应采取观察、交谈、问卷、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综合情况进行考察,包括计算机基础、学习态度和能力等,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提供依据。由于学生分层是有一定阶段性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动态分层法,使分层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做好充分备课。要在传统计算机教学教案的基础上,按照分层教学法的目标要求,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进度,使备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教学实施的分层。一是教学方法分层。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教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分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层次,教师应在反复讲解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教学辅导;针对基础较好的层次,则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可视情采取“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演话剧”、“拍电影”的情节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二是教学手段分层。中职计算机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时,必须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对于基础差的层次可以采取“微课”方式,使学生能自己在课后反复学习;针对基础好的层次,则可以尽快安排实机操作、虚拟机安装、网络运用等教学。在此基础上,可采取先进带后进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层次为基础差的层次搞好“传、帮、带”,既减轻教学压力,又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三,教学考评的分层。一是作业评价分层。教师应根据不同组别对象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层次,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业为主;对于基础较好的层次,则以拓展技能作业为主。二是教学评价分层。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分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适时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应以鼓励为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理解分层、改进方法。无论是教师的指导性评价,还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目标分层,以达到查找问题、增强信心、激发兴趣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以其科学性、实效性,日益得到各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采取分层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使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院计算机;复式分层;计算机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必然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课的时候教师一言堂,考核的时候完全按照分数一刀切。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个体各有所长的道理,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能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复式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接受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专业教育。这样学生才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破自我,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复式分层教育的内容

复式分层教学法更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满足新式教育理念的需求。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开展有内容层次区分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知识点。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偏重能力的学生可以朝着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复式分层教育的对象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避免统一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成绩稍差的学生而放慢教学进度,同一知识点反复讲解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每一名同学都可以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成绩稍差的学生也会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更高。

二、职业学院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般的职业院校教育以三年期为主,这个时间段相对来说比较短,为使培养出的学生可以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真正的技能。但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有限,对知识系统的认识不够全面。这样就导致在生活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目前计算机职业教育中存在几点不足,我们在这里做以简单的探讨。

(1)学生认知不足

进入职业院校选择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处于对专业的清楚认识,而是听从家长的安排或是基于对这一专业的片面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并不明确,对于未来的就业与实践没有清楚的方向。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之前,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有限。也由于家庭条件或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于计算机的了解与操作也同样存在差异。进入职业院校开展系统学习之后,要求学生进入比较专业的状态,教学内容方面也并不单纯停留在对于某些软件的简单使用与操控上。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在枯燥的专业知识面前失去兴趣与信心。

(2)教师思维局限

大多数在职业院校教授计算机课程的老师是70或80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多,兴趣所在也不同。教师们的思维方式受到环境、年龄等的限制,也受到一些旧观念的影响,职业素质的提升与社会的发展相互脱离,这就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以与现实发展的状况相匹配。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更新速度较慢,且年龄稍长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如果教师不能用发展的意识跟随时展的步伐,就无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复式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还会使得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在学习期间付出时间与汗水学习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的检验中并没有实用价值,这无疑是教育的悲哀。学生不仅仅是浪费了时间,还将受到现实的打击,对就业失去信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基础比较好,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偏重于实践。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真正水平,可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划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到的东西是自己能够消化且有实用价值的,才能有更强烈的自信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丰富自己。针对学生的分层是需要不断地调整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必须实时跟进这一过程,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对于能够看到自己不足的学生,鼓励他们奋起直追,不断超越自我;对于易于懈怠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战胜自己的惰性,不断提升自我。分层过程中学生层次间的流动也同样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利用好这一流动状态,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迈进优秀的行列。

四、结语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友好的,我们常说良师益友,这是最好的可以深入交流的师生关系,既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与需求,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也是为学生负责的表现。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也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以更好地应用这门专业技术。

【参考文献】

[1]程铭瑾.复式分层教学法在职业学院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7):138-139.

第3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在现今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针对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其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学生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表现明显,严重影响整体教学成效。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重点在于加深人们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进而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新思考。

1.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在接受程度、输出水平和领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有教无类观念的影响,分层教学法成了一种教学理念。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受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中职教育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学生基础较差,在知识掌握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分层教学法其实就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即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升[1]。分层教学法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2.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内容:其一,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从生源上看,中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源于初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生初中毕业后即可入学,在文化知识掌握上比较匮乏。加之,他们能够真正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机会较少,对计算机的功能和认识都比较匮乏,基础不够牢固。然而,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或者从小就广泛接触计算机,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基础知识相对较坚实,导致中职院校学生出现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其二,不同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由于学生本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正式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吸收表现不同。对于那些基础又好,学习能力又强的学生来说,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更加容易;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本身就不牢固,并且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会更吃力。长此以往,如果教师不善于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就会使基础较差且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逐渐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成效。

3.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差异性在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然而为了能够有效强化中职计算机教育效果,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处于不同教学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然而,要想分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努力:第一,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即首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与学生主动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可以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宏观评估和测试[3]。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因为有效的学生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由于进行计算机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已经进行全面了解。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由于其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较熟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再过多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把学习重点转移到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深度学习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那些能力稍弱、基础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尽可能采用一些高效快捷的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尽量缩小他们与基础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第三,对于教师来说,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分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分层结果和实际,坚持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授课的具体步骤,尤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成效要全面理清,不可混淆。在正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学习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结语

第4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法制;阵地建设;学生党员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高职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如何认清新时代、明确新使命、理清新思路、创造新成就,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法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学业压力大,法制教育积极性不足

学生不同省份学生差异明显,表现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方面面,日常学习生活中,课程压力巨大,生活轨迹单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还无法每时每刻都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极易产生法律意识缺失等问题[1]。因此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先进文化思想的认识与提升,对法治思想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理解不透彻,总体表现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充分。

(二)学生党员影响力小,在法制教育中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足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整体法制教育工作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学生党员法律意识法治思维水平显著提高,在这些发展的党员学生中,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表现上也有所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学生党员法律知识水平,法律实践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学生党员队伍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未得以完全发挥造成明显不足。第二,学生党员与班级同学在日常联系帮扶中脱节严重。例如学生在就业环节中在巨大差异,这导致党员学生与其他学生的联系较少,造成严重脱节,标杆示范作用不突出。

(三)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创新不足,教育引导作用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法制教育在资源保证,人员保证,机制保证等方面创新不足。长期以来,学生党员缺乏固定活动场所,难以发挥学习和教育的阵地作用,教育资源整合缺乏创新,法制主题不突出,教师队伍中负责指导学生支部的教师中也有部分非科班专业出身,工作繁杂琐碎,难以统筹兼顾,学生基层法制教育还面临传统工作模式的各类瓶颈,缺乏将法制思想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将法制教育工作具体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学生党员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还需要在工作机制上创新思路和方法。

(四)法制教育新模式影响不足,阵地作用还有待提升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比如党建网站中的法制教育专题,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成为目前主流的工作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党员学习法律的活力,提升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自觉性。但随着时间推移,网站与公众号影响力持续下降,需要定期维护,缺乏信息互动等问题,因此法制教育工作在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传统阵地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传统阵地建设,是依托传统阵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法制教育成败重要保证。教育阵地决定了教育内容,也决定了教育的开展形式,高校教育教育传统阵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能够很好的满足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传统的教育阵地包括主题教育阵地,意识形态阵地,文化阵地,社区阵地,社团阵地,社会实践阵地等[2],传统阵地建设依旧是高校营造良好法制氛围的基本载体。高校的公共空间设立宣传栏,空白区域都是传统阵地建设的重要场所,把法制建设内容充分融入其中,是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有关职能部门举办的各类法律课程、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培训活动也是传统阵地建设的继续提升的重要手段。同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要把提升高校法制水平建设作为提升党员学生法律意识重要任务之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把高质量法治文化提供给学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使命感,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三、法制教育新阵地的创新的研究

当前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的思想观点、思维模式层出不穷,这一现实使得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时展,从信息技术的纷繁中探寻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才能够更好发挥新兴阵地对学生法制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占领新媒体阵地,构建法制宣传教育新格局

随着移动设备性能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攀升,新兴媒体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公众号,学习强国,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开展普法教育成为高校学生党员法制教育重要方法之一。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新兴媒体的立体宣传效应,基础性的法制网站的建设,要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为抓手[3],牢牢把握主流媒体宣传教育主导权。其次,实现法制教育工作交流的层次化,以党支部、学生社团组织为中心建立移动交流工作平台,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质量。最后,做好党员学生之间信息传播工作,加强组织内部沟通交流,提升宣传教育的效力以及学习法律的兴趣力。

(二)创新实践阵地,实现法律理论实践新常态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除了日常专业学习之外,必须重视法制教育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影响,全力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坚定不移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教育,高校思政课是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党员全面系统学习法律的知识的重要平台。创新的根本是理念要创新,只有扎实的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才能够提升学生法律意识,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党员法律思维发展规律,从而为实践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把法制教育排在首要位置,整合高校实践阵地资源,将法制教育与校纪校规教育有机结合,感悟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思想,打造特色法制教育实践阵地。最后,要利用实践阵地要将法律思想转化为实践教育的强力行动,将法治思维转化为学生守法护法的强劲效能。法制教育需要明确的方向,同时也需要学生努力实践。学校层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做好学校法制教育元素的深度挖掘,转变思维方式,推进实践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正确看世界。

(三)以平台建设为依托,服务新时代学生党员法制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如火如荼,职业院校扩招给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有管理和技术水平之下,需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代课题,不断开拓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其中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至关重要。很多高职院校在法制教育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方面呈现两极分化,总体而言,法制教育工作能够较好按照规范要求完成,但在涉及技术能力方面,各院校之间差异明显,其中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需要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才能更好发挥法制教育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法制教育工作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法制教育质量与水平。在这个理念指导之下,高职院校学生党组织在党员法制教育问题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开设信息类网站和互动媒介,常见的以法律专题网站,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传递优势,形成法治思想快速传播,从而形成凝聚力,促进学生党员法律思维发展。其次,建立核心载体,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教职工与学生需求,推出数据平台及app产品,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学校463行动计划为基础,搭建463行动计划平台,实现学生党员数据库,动态数据库,行动数据库,校领导,中层干部联系学生,依托法制专题班会等,更好地记录学生党员发展服务情况,方便党员教职工对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加强指导与帮助,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法制建设环境。最后,做好法制建设有关软硬件的协调与发展,平台硬件搭建之后,要在软件配套上下功夫,重点要从大学生法治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做足文章。必须加强高校法制人才理论水平的培养,积极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思想的有关精神,确保教育队伍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积极地参与到信息化的浪潮中,积极树立智慧理念,用更先进的方式处理工作[4]。

(四)强化体制机制管理,形成完善体系监督

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创新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完善监管体制,要充分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的严肃性,确保宣传内容的导向性和正确性,积极发挥法制建设新阵地在宣传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加强对于内容的自我审查,不违背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思想和国家的基本政策,自觉做党和国家的拥护者[5]。其次,学校职能部门要加强舆情监督,对法制工作信息平台内容进行审查,对网络舆情要及时处理,形成正确的引导。最后,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氛围渲染,引导学生走进校园,走进法律,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论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们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推进学生党员法制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的背景特征,要在阵地建设上下足功夫,推进学生法制阵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媒体应用、实践资源整合、智慧平台搭建和体制机制监督方面要一体化推进,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法制教育工作基本规律,发挥聪明才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摸清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把学生党员法制教育工作落实落细。

参考文献:

[1]柳弘正.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探究——评《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05):115.

[2]周必彧,卓奕源.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四个阵地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5):43-44.

[3]陈利云.占领新兴媒体阵地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对主流媒体利用新兴媒体增强舆论话语权的几点思考[J].新闻实践,2013(02):14-16.

[4]刘洋溪,李佳欣,袁梦迪.“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优化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4):14-17.

第5篇:基层法制教育范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老年人;刑事法制;社会教育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中国发展基金会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表明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老年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对老年人开展法制教育是提高整个社会法制水平的必然选择。同时,老年法制教育更是公民法制教育在公民生命最后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对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体系的重要补充。老年法制教育缺乏针对性将会使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得不到及时的补给,补充不足则不利于公民法制教育终身化的实现。目前,老年法制教育主要集中在民事法制方面,如继承、赡养、再婚、财产权益的保护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后,老年人的民事权益保护问题更是成为研究热点,而与此相反的是,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基本是空白的,被认为没有必要。殊不知,老年犯罪和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应成为法制教育的新内容。

一、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关老年人的刑事案件越来越多

老龄化社会在刑事犯罪领域的直接表现是老年人犯罪率逐年攀升,根据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刑事案件的统计,老年人犯罪的案件数量从2014年的208起飙升到2019年的388起,具体如图1所示。老年人作为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案件数量也是逐年递增,我们以老年人最容易成为被害人的诈骗罪为例,列举近七年老年人成为诈骗案件被害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如图2所示。对图1和图2必须说明的是,2020年由于部分案件尚未形成生效判决,现有数据小于实际数据,参考价值不大。2014—2019年涉老年人的刑事案件数量是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犯罪数量的增多意味着他们对于刑事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规范并不明确,老年人容易成为犯罪对象意味着老年人也应当成为刑法重点保护的对象。将民商法律作为普法内容已经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要,老年人刑事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老年人犯罪的某些特性折射出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缺位

在无讼案例中以“老年人犯罪”“刑事判决”为关键字检索出2020年的214份老年人犯罪的判决书,发现老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罪、诈骗罪、盗窃罪、交通肇事罪、失火罪、犯罪、寻衅滋事罪,具体如表1所示。分析上述案例发现,老年人犯罪的某些特性与刑事法制教育密切相关。特征一:老年人犯罪容易陷入违法性认识错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囿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等,普遍文化程度低,更不用说系统的法制教育,因此多起案例中犯罪人都出现了违法性的认识错误———假想的非罪,如11起非法种植原植物罪中在庭审中均辩解对于行为的违法性缺乏认知,他们中9人是文盲,2人是小学文化程度,对于非法种植罂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定罪标准均表示一无所知。7起危险驾驶罪的案件中6人驾驶的是摩托车、三轮车,这些犯罪人认为“醉驾犯法”只是针对小轿车。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老年人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吸收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无法通过常规的渠道了解法律知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刑事法制教育又得不到重视,这就导致诸多案例中老年人对于违法性是“无知”的状态。特征二:老年人对于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缺乏认知,对于犯罪结果的出现缺乏控制能力。这个特点主要反映在过失犯罪中,14起失火罪中10起都是因为老年人在田间或者林地劳作时用火烧杂草导致的火灾,之后意图凭一己之力控制火势蔓延,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刑事犯罪人一般要具有年龄上的优势,如暴力犯罪、高难度高科技犯罪等,因此刑事法制教育忽略了老年群体,使得老年人对于可能出现的犯罪行为没有预判,也不认为刑法的锋芒会针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危害结果的出现没有防范心理。特征三:老年人犯罪时并不惧怕可能需要面临的刑罚。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认为,人在犯罪时应当是权衡利弊之下的选择,默认犯罪人应是理性的。在闫某故意杀人罪的刑事判决书(2020宁0205刑初67号)中,被告人摆摊卖干果与前来问价的被害人发生争执,继而“扬言以命换命”,持水果刀捅向被害人要害处。闫某对于故意杀人可能面临的刑罚是有大概认知的,但是并不惧怕刑罚。案例中某些老年人犯罪时已满80周岁,对于刑罚的理解是“大不了一死”,这对他们造不成威胁。对于最严重的死刑都没有畏惧感,刑罚也就不具有震慑力。法制教育中应对老年人犯罪之后的其他后果进行普法宣传,如对家人的影响、对被害人的伤害等。

(三)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老年人作为家庭的“大家长”时刻影响着家庭的成长,“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家庭的财富,如若老年人接受完善的法制教育,尤其是刑事法制教育,对于引导家庭向善、塑造良好家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老年刑事法制教育是终身法制教育的重要一环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既定的战略方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的战略任务。老年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重要一环。在这个阶段,老年人通过不断继续学习以实现“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将老年人作为被教育的对象,但其实老年人接受法制教育后反哺社会,将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刑事犯罪领域,老年人阅历丰富,对误入歧途的年轻人能循循善诱。在司法程序中借助这些懂法、知法的老年群体的力量,在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犯罪矫治方面定能取得重要成效。

二、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困境

(一)不被重视

我国对公民法制教育的研究是分散在各个领域的,如大学生法制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社区法制教育、家庭法制教育、企业法制教育等。老年人作为部分人群并不被重视,即使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法制教育,也如上文所述主要着墨于民事法律,刑事法制教育被认为没有必要。

(二)方法和内容单一

老年法制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法制教育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二是社会法制教育重整体轻部分导致老年人法律知识不实用[2]。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对于法律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惯常的普法手段对他们来说效果微乎其微。总结福州市近一年来司法机关采取的普法活动,主要方式包括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广播宣传、现场宣讲、一对一法律咨询、法治体检进企业、山歌普法、讲座等。用本地方言唱山歌的方式普法,别开生面的方式在群众中反响不错。告别枯燥、单一并且无法及时收到反馈的普法方式,让老年人对法律感兴趣才是法制教育走出去的第一步。另外,法制宣传材料中选取的更多是热点、普适性的一些法律,并没有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普法。刑事方面的扫黑除恶、禁毒等宣传材料到了老年人手里只会沦为废纸。

(三)法制教育的责任主体单一

老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社会法制教育,教育的责任主体包括司法局、政法委、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即司法机关作为公民法制教育的责任主体。这样的法制教育分工存在以下问题:司法机关本身负责的司法工作内容庞杂,事务繁忙,承担普法任务又太重,更多的是将普法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去完成;司法人员专业背景单一,普法方式中规中矩,花样陈旧,无法推陈出新;司法机关打交道的更多是犯罪人、当事人、律师等,在普法时也是从司法实务角度出发,不能深入百姓、贴近生活。刑事法律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法制教育,关乎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应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进行普法。可以将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责任转嫁一部分由家庭来承担,有共同生活的亲属的老年人由成年亲属进行刑法的教育,司法机关定期电话回访。孤寡老人由社区进行普法教育,社区通过组织文艺节目表演、戏曲说法等吸引眼球的方式将孤寡老人聚集起来,将涉及老年人的刑事案件生动地演出来。

三、老年刑事法制教育的出路

(一)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应城乡有别、男女有别、“老少”有别

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在所涉罪名上有明显的差别,以前文收集的2020年老年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74起案件为例,农村老年人所涉罪名为“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滥伐林木罪,非法种植原植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城镇老年人所涉罪名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假诉讼罪,引诱、容留、介绍罪,妨害公务罪,非法行医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犯罪,开设罪,寻衅滋事罪”。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应城乡有别,针对有犯罪可能性、案发率高的罪名来进行,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司法经验,总结出更实用的刑法知识,让老年人看得进去、听得明白。老年刑事法制教育还应男女有别。首先,从犯罪主体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在老年人犯罪中的比例高达84.1%,而女性只占15.9%,呈现出男性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女性犯罪的现象[3]。其次,不同性别所涉罪名也明显不同,仍以前文收集的案件为例,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罪中4起强制猥亵罪的犯罪主体均为男性,危害公共安全罪中15起交通肇事罪和7起危险驾驶罪的犯罪人均为男性。因此,普法对象应主要针对男性进行,针对女性进行的普法罪名应有所差异,同时要包括如何防范暴力犯罪等。老年刑事法制教育还应“老少”有别,这里的“老少”是相对的,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触犯的罪名是有显著区别的,应将老年人分为60周岁至75周岁、75周岁以上两个类别。案例研究发现,暴力犯罪和技术难度大的犯罪的犯罪人年龄为不满75周岁的老年人,而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触犯的罪名一般是对体力要求不高和犯罪手法简单的。在刑事法制教育时也要注意到这一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二)建立以家庭为本位的法制教育责任体系

老年人犯罪预防重点首先是满足老年人需求,当老年人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获得满足(包括物质上和情感上)时,很多的犯罪欲望就消亡了;其次,是法制教育和家庭责任感的提升,老年人认识到什么不能做、做了会怎么样后,加之家庭情感的束缚,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慎之又慎。老年人被害预防研究中也发现家庭承担法制教育的责任效果更好,尤其是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的案件。在某些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诈骗、传销、盗窃等犯罪中,被害的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与家人缺乏沟通、对财产处分不容他人干涉、缺少家人关怀。家庭成员担负起对老年人的法制教育责任后,有针对性地了解老年人的法律知识需求,与司法机关互相配合,能更有效地实现普法效果。

(三)发挥“新乡贤”文化在老年刑事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新乡贤是一批有品德、或经验、或学识、或专长、或技艺、或财富的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并且致力于奉献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的群体[4]。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工作都可以借助新乡贤的影响力来进行,新乡贤一般是在农村地区,在城镇社区中也可推选出一些德高望重、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来参与普法工作。

(四)老年刑事法制教育应与其他社会教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