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精选(九篇)

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第1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重构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未来建立或者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还在沿用计划经济的下达计划、行政命令、资金调拨等方式管理企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企业把“扩大企业自”不适当地引入企业内部,放权过大,形成企业各部门及下属企业多级“宝塔形”管理格局,财权过度分散。企业财务管理难以进行。

3、企业与下属企业间及下属企业之间的正常业务往来不能按市场规律处理,过分强调所谓“整体利益”,实际上是依靠行政手段变相保护技术管理落后和生产经营不善的下属企业,使企业间财务关系变得模糊起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被扭曲,真实情况被掩盖。财务管理客观基础产生动摇。

4、下属企业仍旧习惯于职能部门对口管理与指导,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体制的重构

1、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进行标准的公司制改造,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一律独立进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财务管理回归企业。

2、强化对非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的管理,突出主营业务,分离辅助业务。二级单位的主营业务对企业的依附性强,其运营收入是单位经济效益的主体,必须突出加强财务管理。辅助业务多是依靠主业的投入来维持,经济效益无足轻重,经营的不好反而削弱主营业务,因此必须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去,另行管理。

3、将剥离单位(法人企业)完全推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与他们的各种关系,包括财务关系,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成为真正的理财主体。企业财务管理将通过剥离单位董事会对他们施加影响,更多的是作为董事会的一个参谋机构对剥离单位施加间接影响。

经过上述调整,期望能够做到公司重新确定主营业务优势,将社会化较强的辅助业务推向市场。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围绕主营业务展开,对市场化的辅助业务以及新开拓的业务只进行宏观指导,并且这种间接作用将通过董事会来发挥作用,形成分层次的财务管理体制,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二、对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正确理解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

1、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已经被各级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认同,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已基本上得到确认。然而,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还有些模糊认识需要澄清。

2、受计划经济思维定势影响,有些人(甚至财务负责人)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为中心,就是以财务部门、以财务人员为中心,其结果造成各职能部门关系紧张,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实质上指的是以财务管理工作为中心。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归根到底要以资金形式体现出来,在财务部门集中反映,但是运用这些资料,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延伸开去,为企业管理服务,却不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能独立完成的。

4、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经营者的重视是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不能设想在企业经营者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下,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即使企业经营者重视了,财务管理工作未必都能做好。目前,财务管理还没有走出“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推动,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财务部门自身的责任,决定了其带头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使其能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人本化”财务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1、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是人类自我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确认。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员工参与、主导、完成的。其成效如何,人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将越来越重视人的管理,财务管理也不能例外。

2、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都是基于“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理性的”这一假设的。也就是说,理财人员在明确行为目的后,能够自觉地选择最优方案,并能在执行过程中及时纠正偏差,事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正是基于此,财务管理不仅要研究某种方案、某个办法的最优化,更应对制订方案、找出办法的“人”加以重视。实际工作中,如果忽视人的管理,忽视人的行为因素的作用,往往产生良好愿望与实际结果的背离,势必使财务管理工作陷入数字、公式的迷惘之中。

3、“人本化”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主体行为的最优化,而且应与企业各级员工结合起来,达到全员财务管理的层次。试想,管理者的行为如果脱离员工,管理活动自上而下地推行,管理的效力一定会减弱?财务管理集中在企业的“上层”,岂不变成了“机关的活动”。全员财务管理要求做到,每一项决策作出前都应全面分析各种与价值有关的活动,征询有关人员的意见,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身担负的财务职责,从算细账入手,逐步培养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由领导的事变为全体员工的事,成为企业中各层次的自学行动。财务管理的“人本化”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人本化”相融合,作为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主要结合点,这样,财务管理才有深厚的基础,才能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健全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1、目前施行的以计划管理代替预算管理的方式有许多弊病。计划管理体系仍然没有脱离计划经济的影响:一是计划的编制并未完全立足市场,而是过于参照上年或前几年的增长趋势和企业经营者的意图,在“框框”中制定,容易脱离实际。二是计划的权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弱化,并且未彻底与约束、激励机制挂钩,计划变更缺少充分的论证和规范的批准程序。三是宏观指导多,微观指导少,缺乏对各单位、部门的具体指导作用。四是重生产性指标、轻价值指标。

第2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是以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为手段,以公认的会计原则为核算依据,以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为主要报务对象,完整地、总括地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管理会计是管理知识与会计知识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实现最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以企业内部决策、管理部门为主要报务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对会计、统计等资料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为正确进行最优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信息,实现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和对各个责任的考评。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源于传统会计的信息系统,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管理会计逐渐脱颖而出,超越了单纯的会计范畴,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领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正确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把握它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实务要领,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为特定对象提供信息服务,但是服务对象不尽相同。财务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团体服务。主要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使之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情况,满足其需要,财务会计可称为“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服务,它针对决策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特定问题,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以权衡对比,然后向企业内部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有关价值控制的信息资料,帮助他们有效地实施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因此,管理会计可称为“内部会计”。

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

财务会计的工作主要以整个企业为主体,提供集中的、总括的资料,综合考核、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则为多层次,有时以整个企业为主体,有时又以企业的某一局部、部门甚至管理环节工作主体。即管理会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必然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既要从整个企业的全局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也要从企业的各个局部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二者不可偏废。

三、职能作用的时效不同

财务会计的职能作用以反映过去为特点,无论是核算,还是监督,都是实际发生或已经存在的财务会计。按照客观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进行记录和核算,形成基本的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是根据需要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历史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控制和延伸,从而使其职能作用的时效横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不拘泥于描述过去,而是重在面向未来,分析过去,为更好地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不尽相同,但作为同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核算资料同源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个分支,同属于会计信息系统。从核算资料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同一的,即核算资料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个企业通常只有一个基本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就是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统,而管理会计只是根据需要从某些侧面对财务会计资料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并不脱离财务会计。

二、核算内容交叉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核算内容上有交叉和重叠。如成本核算就是二者都包含的内容,财务会计据以计算企业的当期损益,管理会计用它制定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水平的控制和考评。财务会计中的一些指标,如产值、利润、成本、费用等,是管理会计进行预测,计划和控制的基础;而管理会计中的预算标准是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之一。

三、工作目的一致

财务会计以反映过去为基本特征,主要服务于企业外部;管理会计以筹划未来为基本特征,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虽然二者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工作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从加强企业管理着眼,进行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处理,提供辅助经营决策的资料和依据,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满足企业会计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综合应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不仅是为了从理论上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定内涵,丰富会计理论研究,更重要的为了根据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行之有效地开展好企业的会计工作。

一、坚持实用性原则,将管理会计广泛应用于企业之中。

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目前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普遍的应用和推广,而在我国企业中应用范围再逐步扩大,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先进的方法体系,其精髓不仅在于它理论上的科学性,更重要的在于它实用价值,是要通过在企业的实际运用,把企业的会计工作延伸到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使之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坚持互补的原则,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

应用管理会计,并不是取代财务会计,而是为了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应用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更好地履行企业会计对内、对外两方面的职能。企业为了能更好满足内、外两方面的需要,可以结合使用制造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一方面,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定期的财务报表,存货计价和收益仍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法,编制内部报表,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资料。

第3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内部转移价格;分权管理;责任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79-02

本文从内部转移价格存在的背景、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原则、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以及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来一一探析,能使同学们释疑;同时借此呈文与同行探讨。

一、内部转移价格存在的背景

(一)集团化下的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大企业集团日渐增多,企业集团内部分、子公司趋多,管理层次繁多,组织机构复杂,而以往的集中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此种情况下,现代分权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分权管理,就是将生产经营决策权在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适当划分,同时将决策权随同相应的经济责任下放给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使其都能对日常的经营活动作出及时有效的决策,以便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行分权管理,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是实行分权管理会使各分权单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决策自,这样有些分权单位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其他分权部门甚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从而使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而责任会计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各责任中心加强独立核算。各责任中心之间常常转换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和责任结转时,发生诸如此类事情时,它们之间应如何确定价格标准,成为了责任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一环。由此,各责任中心之间转换产品或相互提供劳务和责任结转时,引入了内部转移价格,将各责任中心的权利与义务进行量化管理与核算。

(二)外部市场价格与内部转移价格有别

外部市场价格,是两个不相关联“买”“卖”双方通过讨价还价而确定的价格。双方是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价格的高低往往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内部转移价格的”买卖”双方都存在同一个企业集团下,属于关联方,内部转移价格是在企业集团的指导下双方协商的结果。内部转移价格的变化,会使”买卖”双方的收入或内部利润呈反方向变化。也就是说,提高内部转移价格,一方面会增加“卖”方的收入或内部利润;另一方面会相应减少“买”方的内部利润或提高它的购买成本。但是,调整内部转移价格,”买卖”双方内部利润的一增一减,其数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从企业集团总体来看,内部转移价格无论怎样变动,企业利润的总数是不变的,变动的只是利润或内部利润在各单位之间分配不均。但是,内部转移价格为了简便起见而不能就用外部市场价格,这样,有利于上游责任中心,而不利于下游责任中心,往往会使企业集团顾此失彼,影响集团内部协同效应,对下游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原则

(一)全局性原则

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应强调集团企业的整体利益。由于内部转移价格直接关系到各子公司经济利益的大小,各子公司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对自己不利时,会改变行为,从而偏离原定目标,或引起内部矛盾与冲突,使集团企业整体的协调性下降,进而影响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站在企业集团角度上,各责任中心应有时牺牲局部利益来维护企业集团的大利益。

(二)自主性原则

在企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认同各责任中心相对独立性,必须给予各责任中心相对独立的经营权,如生产权、技术权、人事权和理财权等,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也考虑各责任中心的意愿,以便在双方利益都得到体现。

(三)公平性原则

在企业集团的指导下,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体现其真实性与公允性,尽可能体现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等价原则,高质高价,低质低价。如果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不合理,就会影响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四)重要性原则

企业需要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的对象往往成百上万,甚至更多。如果事无巨细,都制定一个详细、准确价格,不但不必要,而且也很难实施。因此,企业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时,应“大宗细,零星简”,对那些品种少,但价格大,耗用频繁的对象,尽可能地科学地计算,从严定价;对一些品种多,但价低量多,可以从简定价。

三、内部转移价格制定方法

(一)以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凡企业内部产品或劳务的转移,有一方涉及到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则尽可能地以市价为基础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这种处理,可以使企业的“内部市场”产生竞争性,将“内购”与“外购”对比,从而作出最优购货决策。

以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主要有市场价格定价法、协商定价法和双重定价法。

1.市场价格定价法。这种定价法是直接根据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来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将外部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给“买卖”双方提供主动权。但一般来说,内部转移价格不能高于外部市场价格,对于“卖”方来说少付出销售费用、运输费用等。这样,“买”方在同等条件下,也乐于接受“卖”方提供的产品,因为内部转移价格低于外部市场价格,降低了购成本。

2.协商定价法。即“买卖”双方以正常的市价为基础,共同协商,确定双方满意的价格。它一般低于市价,高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对于“卖”方来说节约了销售费用,减少了税金,将经营风险降低了。对于“买”方来说,“内购”的诱惑力强于“外购”,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3.双重定价法。所谓双重定价法就是在产品或劳务出现几种不同市价时,或为了同时满足不同责任中心的需要,“买卖”双方所发生的购销活动,可分别用不同的计价基础进行结算。如“卖方“可用较高价计算,“买方”可用较低价计算,其差额由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处理。这样“买卖”双方都按自己可接受的价格来确定成本与收入,有利于“买卖”双方维持长久的买卖关系。

(二)以成本为基础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成本中心相互间提品或劳务,及有关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转账。一般应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该成本通常指标准成本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其优点是简便易行,责任清楚,不会把供应单位的浪费或无效劳动转给耗用单位负担,有利于调动双方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1.标准成本法。该法是以各中间产品标准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这种方法可以将管理和核算工作结合起来,并能避免上游责任中心将其工作业绩或缺陷转嫁给下游中心的现象。能明确供需双方的责任,有利于责任中心的管理和考核,而且可以及时办理内部转移手续,减少相互等待时间。

2.标准成本加成法。该法是在标准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利润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使用这种内部转移价格不仅能避免成绩不足的转嫁现象,便于分清双方责任,且能调动供应部门的积极性,但利润的确定仍是一个问题。

3.变动成本法。该法以变动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一种方法。明确指示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有利于各责任中心调控可控的成本。

四、实施内部转移价格的作用

企业集团下各责任中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地开展各自业务,它们之间会经常相互间提品或服务。制定科学合理、能客观反映各责任中心工作业绩的内部转移价格,一方面可明确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另一方面可有效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经营积极性。同时内部转移价格是一个价值量,那么各责任中心对自己的责任与业绩可进行量化的管理,在业绩的考核时清晰明了,排除了人为的因素。从集团整体利益来看,集团总公司可以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将资金配置到集团战略发展所要求的项目上。各责任中心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实现自己本中心的最大利益,也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同时,各责任中心协商合作,实现集团协同效应。

总之,内部转移价格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内部转移价格制定不得随意,要遵循制定的原则,要考虑“买卖”双方的利益,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管理会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1.

[2]财政部.中级财务管理[K].北京: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06:12.

[3]潘国兵.内部转移价格[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8.

[HJ1mm]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rnal transfer prices of re-understanding

KUANG Zhao-hui,LI Yin-ju

(Yunf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secondary schools, Yunfu 527300,China)

第4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条件,管理者本应将完善企业相关制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然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或者是对其认识不到位。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似乎不那么重要,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导致在很多环节上出现偏差,最终造成企业业务不能顺利开展。同时,财务会计制度不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过去企业管理者认为这两个制度可以相互代替的思想要及时纠正。不同制度对企业都有不同作用,所以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及时制定出适合企业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相关制度的认识,要贯彻落实企业制度,企业员工要认真执行。企业出现任何问题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执行,不能无视企业制度而自行解决,要将企业制度发挥出它原有的作用。在制定制度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更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步入正轨,逐渐发展业务。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有些企业虽然有属于自己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但是很多地方都有待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力度普遍较差,企业没有将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在很多时候不能将其应有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这就导致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不能做到提前防范,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做出处理,存在错误的地方始终不能彻底改正过来。有的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没有按照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这制度本身就没有多大可行性。企业内部制度更新不够及时,对于企业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妥善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3.财务核算工作薄弱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财务核算工作薄弱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会计收集信息的质量,最终影响到整体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财务核算工作薄弱的主要表现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符合要求,财务人员记账工作不够认真细致,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等这些方面。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没能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在企业中无论是谁要、都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不能违反相关的制度,要将企业应有的监督职能发挥出来。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方法

1.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对财务管理内部制度的重视程度与企业其他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认识到位了,才能将之付出行动,才会积极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内部制度。企业应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加强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内部制度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让企业管理者明白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效益相挂钩。同时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也是不能忽视的,开展培训班和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刊登宣传文章等方式在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让员工有内部控制意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仅关乎到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财务会计部门工作有所涉及的员工都有共同职责。

2.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起到一个制约的作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更是明显。在各个工作环节上,各个层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所以做好工作的防范是很有必要的。审计委员会是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及时的对会计部门进行监察,拥有一个监督的身份,使其能够尽到内部控制的监察的职责。企业进行工作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应该有内部控制制度在旁协助,要密切关注财务会计部门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相关人员的工作状况。

3.加强财务预算控制

企业要加强财务预算工作,使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等都应该重点关注,努力使其朝着规范化的进程发展。

每个月都对企业进行预算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安排下一个工作。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要纳入预算的行列中去。编制预算过程中,详细的计算是不能够避免的,要秉承真实性原则,不得随意捏造数据,保证提供的每一个数据都真实有效。预算过后要及时下达给各个部门,然后再落实到人,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各尽其责,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是财务工作人员,财务人员要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将财务工作做好,并保证好财务质量。所以就要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内部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应该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要积极是开展对员工的教育工作,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高效认真的工作作风。对于企业中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现象要要严厉打击,决不能心慈手软。另一方面,对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对于国家新出台的财务政策要组织企业员工进行深层次学习,督促财务人员尽快掌握新的政策制度。只有这样,业财务人员才能更加高效的开展财务会计工作。

5.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第5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大型路桥施工企业 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

一、前言

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作为主要的经营管理内容,既关系到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对企业的利润及效益核算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但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还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实施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构建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等方面,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强化预算管理

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项目多,资金支出渠道较多,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财务管理的难度直接增加。结合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就要从强化预算管理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考虑到大型路桥施工企业施工项目多资金支出频繁的特点,在财务管理中只有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管控,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使财务管理真正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二)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规定

基于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以及预算管理制度的优点,单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在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之后,还要根据企业的工程项目特点,以及资金支出实际,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如预算申报审批制度,严肃预算管理流程,使预算管理制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提高预算管理整体质量的目的。

(三)强化预算管理的实效性

结合当前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预算制度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贯彻落实财务管理措施和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强化预算管理的实效性,应从多个方面入手,保证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保证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使预算管理能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和着力点。

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实施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

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中,由于在建工程项目较多,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会发生资金支出和收入,这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果不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容易造成项目部资金流失或者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为此,结合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特点,在财务管理中应实施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制度

考虑到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多资金支出频繁的特点,只有建立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控。通过采取必要的资金管理措施,使企业的资金能够通过统一的渠道进行支付,并在资金回笼过程中,掌握资金的回笼速度,确保回笼资金能够按时足额到位,保证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明确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实现资金的统一支配

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考虑到资金支出和收入的频繁性,以及资金支出和收入量较大,只有明确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并实现资金的统一支配,才能保证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以及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现实需要,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是实现资金统一支配的重要措施,对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大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资金的管理效果

资金对于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许多工程项目都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持,如果资金管理效果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因此,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对提高资金管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财务管理中,我们必须明确资金管理的意义,并认真做好资金管控,满足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实际需要。

四、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构建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

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效益核算中,成本管理是重要内容。如果单项工程的成本超出了允许的范围,项目的整体效益必然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导致工程的盈利水平下降。而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现实影响。为此,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构建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鉴于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际,以及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只有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并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管理行为中,才能保证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取得实效,进而满足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因此,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是提高路桥施工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

(二)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

基于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需求,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并推动成本管理全面有效进行,对提高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满足财务管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现状,构建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是确保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获得预期利润的重要措施。

(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贯彻落实成本管理措施

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建立成本管理模式之后,除了要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之外,还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贯彻落实成本管理措施,使成本管理能够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每一个工程项目中得到有效实施,最终达到提高工程项目整体效益的目的。因此,大型路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落实成本管理措施。

五、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大型基建项目而言,财务风险是影响工程项目效益的重要因素。结合当前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开展实际,在财务管理中只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并做到在实际管理中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并正确识别财务风险,才能保证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达到预期利润目标,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对财务风险有正确认识

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获得预期利润的关键因素。从财务风险的形成来看,财务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只有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并根据其形成原因进行有效干预,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只有对财务风险有正确认识,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虽然目前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对财务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对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还没有完全理解。基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以及财务风险对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现实影响,只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大型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正确识别财务风险

鉴于财务风险对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重要影响,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并做到正确分析和识别财务风险,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进而保证大型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正确识别财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基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但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大型路桥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还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实施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构建全面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等方面,切实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大型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为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卢利民(1981―),男,本科,会计师,重庆九永高速三分部项目财务总监兼党支部书记,写作时间2015年9月。]

参考文献

[1] 毛洪涛,毛慧贞,王环环.施工企业集团现金流集中管控的实践与应用――基于中铁B集团两个项目的案例研究 [J].财会学习,2014(02).

[2] 陆彩霞.浅谈路桥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J].交通财会,2014(11).

[3] 弓秀莲.路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4).

[4] 蔡红军.浅谈路桥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J].现代企业文化,2014(09).

第6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摘要:农村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实现对农村财务的管理,最终推动其它方面的信息化发展。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缩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现状中也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财务管理信息化认识水平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http://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关系到多个部门的多学科融合工程,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农村环境信息化、农业要素信息化、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村政务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实施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颇多,不仅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进一步缩减城乡发展差距,而且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对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发挥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就必须正视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实施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在我国传统的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遗漏重要财务信息、操作步骤和程序繁琐等,这就给农村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实行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只需工作人员将农村财务数据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就能高效、便捷地实现对农村财务的清晰化管理和处理,这样可以规范和简化操作流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给农村财务的管理带来便捷,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使操作内容更加客观、准确、清楚。同时,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条件,合理分配财务管理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固定流程,有效遏制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权利滥用行为。

2.有利于缩减城乡发展的差距

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改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力和影响力,最终提升我国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从而为其它产业的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农民的收入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市场信息的不灵通,没有掌握和利用好充足的信息,不能对市场情况做出正确判断,这样就影响农民对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掌握。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的信息化发展,影响农村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可以增加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城乡发展差距。

3.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人们监督政府的财务开支创造了便利条件,方便了人们为农村财务管理提供建议和意见,有利于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政府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更加清楚地了解农民的信息需求,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建立更加勤政、廉政的政府。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可以反映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政府在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要求下,很有必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的工作透明度,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获得了很快发展,但是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均衡,在一些贫穷地区的农村中,计算机的普及率不高,对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形成制约。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比较高,计算机的使用率也很高,人们很容易接受和利用农村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受人员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人们的计算机掌握技能比较低,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学习和利用,带来技术上的不足。我国农村的基础网络设施也不完善,影响了财务管理内容的上传和人们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使得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很缓慢。

2.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认识水平不高

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新技能掌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不高,缺少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深刻认识,对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农村财务,表现出不积极配合的态度,再加上农村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限制,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认识不足,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不高。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认识水平不高,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推广,不利于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1.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

农村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基础条件,要想推动农村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根据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增加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政府要统一对所管辖区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设施进行检测和更新,淘汰落后设施,补充最新设备,提供高性能的硬件设施。政府也不能忽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软件设施的投入,一方面要提供全面的培训服务,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和保护,确保之前投入的硬件基础设施能够高效率发挥作用。

2.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认识水平

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认识水平,关键在于对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上。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掌握最新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的人,能够投入到相应的岗位上发挥自我优势,激励优秀人才能够不断为农村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政府可以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服务,参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也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培训,聘请专业人才讲解与实际相关的知识,做好培训后的检查和提升工作,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得到实际的收获和提升,而不只是为了满足形式化的要求。只有让从事农村财务管理的人具备了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后,才能提升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认识水平,改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现状,从而推动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http://

参考文献:

[1]步芬清.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10(04).

[2]牛艳芳,曲吉林.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因素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06).

第7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理论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对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财务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财务管理环境为逻辑起点,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和财务管理环境理论等部分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

一、引言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国内外财务管理学者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有必要构建与现代财务管理发展水平相一致、结构严谨的财务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本文在借鉴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性探讨。

二、财务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环境决定一切,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财务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环境,必然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之相适应。财务管理本质、目标,他们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人们对财务管理的一种认识。财务管理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本质,进一步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财务管理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生存的土壤,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产生的基础,没有财务管理环境,就无从说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所以,以财务管理环境为出发点来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符合推理逻辑。而且,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所以,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最符合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要求。

三、以环境为起点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选择出发,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由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程序和方法、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运行、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组织等内容构成要素。

1、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企业展开财务管理的舞台,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策略的制定都离不开环境的认识和把握。它主要研究理财环境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制约及要求等问题。财务管理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务管理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的特点,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即理财环境,或称财务管理环境,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从理论上讲,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从实践上看,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财务管理假设

科学源于种种假设,这是因为对于任何科学的研究产生一系列未被确知难以直接论证的问题,因而科学的产生都要要依赖于某种特定的假设。假设是在两种情况下提出来的:一是现在无法证明这一命题;二是多种命题可供选择时选择其中一种,至于为什么样这样做,或无法证明或现实条件有限。美国学者坎宁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把会计基本假设看成是会计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坎宁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定义对财务管理同样是适用的。我们可以将财务管理假设定义为,财务管理假设是财务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财务管理假设可以说是人们主观认识作用客观财务环境的结果,它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具有主观性特点,这也是目前对于财务管理假设的认识有不同观点的主要原因;同时,财务管理假设由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因为财务管理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所有研究者都纳入财务管理理论的重要原因。管理财务管理假设可以由若干独立假设共同组成的连贯一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符合合理性、独立性、非矛盾性、可检验性等条件。

3、财务管理目标

目标是一项或一系列活动预期希望达到的境界和结果,目标是人们针对其活动预先设定的,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财务管理目标是人们从事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希望实现的目的,它所回答的问题是财务人员为了什么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揭示财务管理职能如何具体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内在规定性,为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提供一个规范性的概念框架。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作用,有了该层次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才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财务管理目标是构建财务运行机制的方向和标识,是人们赖以选择各种理财手段的依据和标准。它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导向,是在认真研究财务管理环境和已经确立的财务管理假设的基础上确定的,既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原则、财务管理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起导向作用,也对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和特殊业务理论起导向作用。

4、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它是将已经形成的对财政管理的理性认识在回到财势管理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财务管理的原则将具体地承担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任务。财务管理原则可以根据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目标来推演,有效市场假设可以推演出市场中心原则、双方交易原则、信号传递原则、引导原则、交易行为自利原则、比较优势原则等财务管理原则;财务主体假设可以推演出性性理财原则、风险成本与收益均衡原则、货币时间价值原则、资源配置原则等原则;持续理财与财务分期假设可以推演出财务分期原则、可持续理财原则等原则;委托假设可以推演出财务关系协调原则、财务约束和财务激励原则等原则。

5、财务管理程序和方法

财务管理方法,也称财务管理工具,它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完成财务管理任务,在进行理财活动是所采取的各种是手段。财务管理的程序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相互配合、紧密联系、有序的管理环节,包括预测、决策、计划、分析、控制五个环节。财务管理程序和言法属于财务实践层次,它受到财务管理原则的指导和约束。

6、财务管理内容

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时,首先应该确定财务管理应该包括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或者说是基本要素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的范围因此研究财务管理内容要从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本质人手。一般认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企业财务活动,而财务活动又分为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日常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因此,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企业分配管理四个方面。

第8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界定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对实践的能动反映,理论并非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碎的,它侧重于研究行为主体及其行动的思想,阐明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什么应是这样,不能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不能采取那样办法的缘由,从而帮助行为主体在思想和观念之间寻求相互联系的思路、理由和目标,权衡可供选择的观念、程序和方法,扩大理论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可见,理论对实践具有本能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等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同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展示其整体框架,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理论也十分贫乏。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密切联系实际,并大胆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至今仍处于朦胧状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不完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的实质、财务管理的对象、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等部分问题上,而对其他理论问题,如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则研究不够。从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看,对财务管理客体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全面,面对财务管理主体理论,如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观念,长期以来则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更谈不上将其纳入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之中,这种人为地把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的现象,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本质性的阐述。

层次不清楚,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中,一般都是将财务管理的现象及理论诸要素无序地加以罗列,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进行科学的归类,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加以排列组合,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因而难以确认其层次结构。这种状况致使人们对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对象、任务、功能等认识不清,有时往往把两个层次理论研究目的相混淆。

逻辑不严谨。完整、科学的理论结构应该首尾一贯,协调一致,做到前后呼应,逻辑自治,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由于没有对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归类,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没有明确的主线,因而前后不能贯通,首尾不能一致,不能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上述问题说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何处着手,以什么作为逻辑推演的出发点,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理论范畴,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因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择定逻辑起点。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进而阐述财务管理概念、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来看,对财务本质进行比较科学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是,以财务本质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则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使一些理论争鸣难以受到实践检验。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推理,以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违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建立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缺陷促使我们重新择定逻辑起点。近年来,有人提出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其理由是:“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最高层次,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理论脱离实践的缺陷,突出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助于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保持同一性,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但是,“目标起点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同财务本质一样不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因而难以担当逻辑起点的重任。其次,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论是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能动思维的产物。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它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且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将是一种基础不稳固的理论结构。再次,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受理财环境的影响,而且受财务管理职能的制约。财务管理目标不能超越财务管理职能,而只能限于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之内,此外,财务管理目标还受财务管理对象等因素的约束。因此,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内容,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无论是财务本质,还是财务管理目标,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管理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进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原则,进而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财务本质和财务管理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理财环境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从理财环境入手,只有对理财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才能揭示财务管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总之,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符合推理逻辑。而且,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四、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想

观点一,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事业等单位资金运动规律性及其运用方式的科学,它的基本概念是资金运动,它的基本规律性是资金运动规律,它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则是对资金运动规律性的应用。从财务的本质资金运动看应包括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看应包括管理目标、原则、体制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出发,应研究管理环节与方法。

观点二,按逻辑的规定性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内涵方面的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规律体系,可称之为基本理论体系;另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外延方面的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可称之为具体管理形态。

观点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起点,以财务管理原则为中间环节,以财务管理方法为归宿的一个结构体系。

上述观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它们都存在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起点不明确或不恰当等缺陷。根据前面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内涵的分析,结合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信守的原则及研究起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由起点理论、基础理论、目标理论和行为理论四个层次组成。财务管理起点理论即理财环境理论,它主要研究理财环境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制约及要求等问题。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即理财环境,或称财务管理环境,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从理论上讲,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从实践上看,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第9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范文

随着县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乡村综合配套改革的逐渐完善,县乡两级行政事业单位从机构设置到职能定位均有了较大的转变,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显得尤为主要。

一、以加强管理认识为基本,不断提高依法理财观念。增强对基层单位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定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急迫需求,而规范基层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必需首先从增强思想认识动手。一是要深入认识到增强财政管理工作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拒腐防变才能的主要手段,结实坚持“依法理财”的准确思想,不断加大对财政管理工作的注重力度。二是将提高本单位职工的财政认识作为提高管理程度的主要手段,积极应用各类大会强调财生意律,将财经法律和财政监督制度向单位职工,使他们充分调查规章制度并自觉恪守,积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格性。三是单位财政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效益观念,充分发扬会计的监督和反映功能,完成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和“运营型”改变,努力提高财务资金的运用效益,充分发扬财政人员的顾问助手效果。

二、以增强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增强财政监管力度。增强制度建设、健全单位各项财政制度是增强财政监督管理的主要办法和基本。从上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小金库”管治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单位的财政制度建设和执行的主要效果。一个制度健全的单位财政制度必需包括内部财政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县政府收购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要充分表现合规、效益、不变和具体的制度。因而,各单位必需从明确职责分工、受权审批、内部管理等关键点着手,针对本身财政管理的单薄环节来坚持一套完好的财政管理制度。对基层单位来说,应将财政管理重点放在部分预算的编制和支出的审核、监督上,经过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来对基层单位的财政进出进行事前、事中、过后全方位的监督和节制,完成从源头上管治财政问题。

三、以增强外部监督为推手,努力营建齐抓共管的监管情况。一是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节制,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扬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效果。二是认真开展财政公开、民主办财工作,坚持按期将财政情况和上级审计后果向群众,承受群众监督。三是各级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税务等职能部分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单位财政管理活动的监督,认真开展惯例性检查,到达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改进工作、教育干部的目标。要以扎实开展财政监督工作为推手,来促进基层单位具体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程度,然后更好的实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职责。

四、以提高业务本质为重点,不断增强财政人员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培训和制度约束,努力建设一支喜欢岗敬业、客观公平、业务纯熟的财政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单位财政管理程度。一是相关单位应切实加大对基层财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时间短、见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组织财政人员不断加大对新原则、新制度及相关司法法律的学习,继续更新和充分业务常识,努力提高本身的综合业务程度。二是从提高四种认识(管理认识、服务认识、大局认识和理财认识)动手,积极指导财政人员提高政治思想醒悟,增强本身品德涵养,加强财会法制观念,增强职业品德和诚信教育,使财政人员可以在实践工作中坚持制度,自觉抵抗违法乱纪行为。三是要切实关怀财政人员的生长,做到政治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喜欢,让广大财政工作者安心、安心、舒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