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精选(九篇)

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

第1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债务危机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成因分析 共性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经济局势一致处于动荡状态。在2000年至2014年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频频爆发,而这些爆发危机的国家涵盖了新兴经济和发达经济体。学者在这些危机爆发的原因、救助以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导致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否存在相同之处,这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对21世纪以后已经发生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做了简要回顾,然后根据学者的研究归纳这些危机之间存在的共性。

二、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分析

在分析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成因的共同点之前,首先要对这几年来已经爆发了危机的国家或地区,引发这些国家或地区发生危机的原因进行简要的文献回顾。

2002年阿根廷再次爆发了危机,其影响不亚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波及货币、银行以及债务。是什么导致这个能源和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拉丁美洲粮仓”的国家发生危机,学者对此进行的探究。郎晓龙(2002)认为阿根廷发生的是货币危机,他在研究中发现,造成阿根廷货币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常项目赤字增加;大量短期资本流入;实际工资下降;债务结构不合理。不仅如此,阿根廷货币危机的爆发也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息息相关,杨斌(2003)指出全球化、金融领域开放与资本外逃失控加剧了阿根廷的金融风险,导致货币危机的爆发。对此,江学时(2002)从深层次对阿根廷这次危机进行的研究,他认为阿根廷2002年发生的是债务危机,而非货币危机或是金融危机。

继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再次饱受货币危机的困扰。2008年5月货币危机在越南率先发生,蔡则祥、林峰(2008)对越南货币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发现政府财政赤字高、信贷投资过多以及高物价水平等是造成越南货币危机的根源。复旦大学985课题组(2008)通过与发生危机的其他新兴经济体比较,他们发现越南货币危机有其独特的形成机理:来自外部的货币与价格冲击和存在于内部微观结构的问题。实际上,越南货币危机爆发只是东南亚地区新兴经济体现状的一个缩影。孙兆东(2008)指出高外汇导致金融系统脆弱,高外资利用加剧通货膨胀,资本账户开放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力不匹配,这都是越南发生货币危机的原因。而这也是新兴经济体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初由美国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发酵,首先在美国华尔街引发世人瞩目的金融风暴,进而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之后,一系列的危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爆发。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由希腊扩散到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拉开了危机爆发的序幕。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研究方面,罗雄杰(2013)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投资银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掩盖财政状况等是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外部原因,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欧元区危机国经济结构不平衡等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王辉(2010)、陈西果(2010)和邓小华(2011)等众多学者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作了分析。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后续发生的危机,如2013年爆发的塞浦路斯银行危机,被认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延续。郭春松、侯哲(2013)指出塞浦路斯由于对希腊危机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银行业监管方面的警惕性不高导致了银行危机的发生。丁程道金、刘晓燕(2013)认为塞浦路斯银行危机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原因、希腊债务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经济局势的恶化。另外,塞浦路斯对银行业依赖程度较高,缺少实体产业的支撑,也是导致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货币危机其成因是怎样的,徐小茗、赵一朗(2013)对白俄罗斯货币危机研究发现,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聚降、货币贬值与通胀聚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白俄罗斯爆发货币危机。马宇(2011)认为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不当的国内政策导致了白俄罗斯的货币危机爆发。作者认为从白俄罗斯货币危机发生的时间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014年的最后几天,卢布大幅跳水,俄罗斯发生货币危机。许树泽(2015)指出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对石油出口具有较高的依赖,国际油价下挫严重影响的俄罗斯的经济,导致汇率下跌和资本外逃,继而爆发卢布危机。董光耀(2015)认为卢布危机爆发有深层次的原因:国际矛盾碰撞后的结果。

三、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共性分析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成因差别是主要方面的,但是共同点也是存在的。新兴经济体发生危机的共性更多,2002年阿根廷债务危机和2008年越南货币危机都收到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以及国外资本流入的影响。从2002年阿根债务危机和2011年白俄罗斯危机来看,新兴经济体经常项目赤字增加也会导致危机爆发。从近几年欧洲地区发生的危机来看,产业结构单一是众多欧洲国家面临的现状之一,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2013年塞浦路斯银行危机、2014年俄罗斯货币危机都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的,虽然仅有几个国家爆发的危机,但提高警惕性是非常必要的。总体看来,无论是债务危机、货币危机还是银行危机,国际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国际环境变化是以上所有危机的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2008年以后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来看,首先全球金额危机爆发引致全球经济低迷,而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希腊等国爆发债务危机,继而塞浦路斯银行外汇资产受债务危机影响大幅缩水爆发银行危机。2014年底受国际石油下挫影响,俄罗斯汇率下跌,卢布贬值,发生货币危机。除此之外,这些危机之间还存在哪些关系,是否存在共生性,又是怎样进行传导的,对此,笔者之后将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小华,王宝宝,李颖.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模式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77-181.

[2]程道金,刘晓燕.塞浦路斯银行危机极其引发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05):27-32.

第2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57-01

一、欧债危机简要回顾

如果把欧洲债务危机比作一场大火的话,希腊债务危机则是点燃"燎原之势"的火星。总的来说,欧债危机发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根本原因: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尽管欧元区国家都是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但内部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经济水平不一致,经济政策很难协调一致,而欧元区国家货币政策受到约束,于是财政政策各自为政,导致内部经济矛盾爆发。

(二)直接原因:财政、货币政策不统一的制度缺陷

欧元区16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货币,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却可以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一国一旦出现财政赤字,因为缺乏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手段,只能对内增税、对外借债。而如果这些国家退出欧元区,作为国家就可以发行货币,用通货膨胀来弥补赤字,但这也意味着欧元崩溃,欧洲一体化进程必定大大受阻。

(三)内在原因:高福利、高公共服务等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希腊等国经济发展在欧元区相对落后,但却实行高福利政策。希腊债务危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过度举债维持高福利保障模式,目前希腊已陷入高福利陷阱,进退两难。一旦经济基本面恶化,债务就会暴露,危机爆发在所难免。

(四)外部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纷纷采取一系列以扩张财政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迅速增加。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启示

(一)地方债务问题与欧债危机的联系

国内学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和欧洲债务危机虽然债务性质以及化解债务的经济实力不同,但仍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1、举债应对经济危机

在欧洲,不少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为了融得资金,国家政府大量发行债券,背负沉重债务。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地方融资平台给予了支持与肯定,在政策因素刺激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急剧膨胀,而且始终保持着增加的态势。

2、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欧盟许多国家预算支出控制不力执行混乱,存在诸多不合规之处。同样,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编制仓促,许多准备投入资金的项目并没有进行充分论证。

3、银行的侥幸心理与信贷信息不对称

欧洲银行愿意贷款给经济水平较低、还贷能力较弱国家,是因为他们清楚在欧元一体化的机制下,如果这些国家债务出了问题,欧盟不会坐视不管,否则欧元就要崩溃。我国的银行也存在这种心态。他们认为地方债务出了问题,中央政府不会坐视不管,中央将会弥补他们的损失。

4.借贷机制存在问题

欧盟部分国家存在借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希腊,政府之所以敢借大量的债,是因为本届政府借债获得的收入与产值由本届政府享受,而债务负担由未来的政府承担。这种情况在我国也难以避免。

(二)建议

我认为,既然二者存在众多共同之处,那在解决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时,欧债危机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我认为要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为老龄人提供服务平台

都说老年人是应该好好颐养天年,享子孙福,可这个想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那么适用了。现在城市里的离退休老龄人较多,退休前后他们心里落差很大,又没什么地方可以继续施展才能。其实,很多退休人员其实年纪并不大,仍然希望为社会奉献一己之力。我认为,地方政府可以颁布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当地企业和单位为老龄人提供服务平台。这样前后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老龄人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企业和单位也延续了它的经验和文化,作为回报,企业和单位可以给退休职工提供适当的福利。

2、当地政府应该规范预算管理

某些省市地方财政压力大,这固然会使得省市建设时捉襟见肘,但是我认为,目前国内的很多省市出现了某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现象,这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加剧地方的财政压力,进而债务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我建议,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地方政府可以先进行民意调查,加强预算管理,看看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缺乏的是什么,把资金投在老百姓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方面。

3、中央政府应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目前我国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老百姓手中有一定的资金储备,然而由于传统的保守主义,再加上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老百姓主要都是选择将闲置资金储存起来。但是,这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资金运作来说不是高效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中央政府可以适当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只不过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能存在一定的阻碍,中央应该通过政策和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行为,避免因此引起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发行债券,不仅老百姓可以获得低风险的回报,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和百姓共同建设家园,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第3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0.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185-04

目前欧洲债务危机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其将怎样发展和演化现在还很难预料,这使世界经济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再次危机的风险性。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各方都在反思和分析这场危机。同时也在努力采取措施试图拯救危机,但是欧债危机反倒越演越烈,并形成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全面综合性危机。这一方面说明这场危机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也说明需要改变对危机进行反思的视角和方法,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本文就是立足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当前日益肆虐的欧债危机,希望能给人们提供认识欧债危机的另外的视角和启示。

一、欧债危机: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当前形式

欧债危机是发生在欧洲部分国家的债务危机,是欧洲国家以国家为信用担保对外借债或者发行债券。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或政府无力偿还。由此导致不能到期如约偿还债务造成的违约失信的危机,这也是信用危机。早在2008年10月,北欧小国冰岛的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其后是中东欧国家。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标普、穆迪和惠誉分别下调希腊的债务评级,标志着希腊开始陷入债务危机之中。此后危机越演越烈,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多个国家也陷入危机,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这次欧债危机是由美国2007年8月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向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日渐加深和危机的全面展开,这引起了希腊债务危机,并最终导致欧洲多国陷入债务危机。从欧债危机的发展和蔓延的历程来看,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因金融危机导致债务危机发生,这些国家有:冰岛、希腊等国。在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评级: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这标志着希腊债务危机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是欧债危机的扩散。受金融危机影响,爱尔兰的银行业压力测试表明救助需要庞大资金,这就导致了爱尔兰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爱尔兰不得不接受欧盟和IMF 850亿欧元救助金。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在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葡萄牙成为第三个要求欧盟救助的国家。欧债危机从希腊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这也使危机呈现出扩散趋势。

第三阶段是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由于欧债危机形势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又蔓延到了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家,这使欧债危机由欧洲边缘向核心蔓延,这也使危机的规模扩大了。

考察欧债危机的传播路径来看,从希腊这一点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然后再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这样危机蔓延近乎欧洲一周的过程中从欧洲的边缘扩散到核心区域。这个过程始终是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推动的,是金融危机深化和扩散的结果,所以,当前的欧债危机就是金融危机进一步的展开和释放,是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当前的发展形式。尽管当前世界已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只是转变了形式——欧债危机。

二、欧债危机已引发欧洲全面综合性危机

当前欧债危机已经引发了欧洲的全面危机:经济、政治、社会和信心危机,这是综合性危机,这种综合性危机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之病的大爆发。

第一,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方面的危机表现为:信用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复苏艰难等方面。欧债危机作为信用危机会导致银行业的危机。自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3年间欧洲金融系统的风险从未真正消除,只不过在不断转移罢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政府为了避免本国银行业的崩溃导致经济形势在危机中恶化,主动把银行业的危机承担了,这使经济实力弱和自身生产能力与“消化”危机能力弱的国家酿成债务危机。当前,欧洲银行持有大量欧债危机国家的国债,加上债务危机久拖不决,危机有重新传导回银行业的危险。作为这种危险的一个典型,比利时首相伊夫·莱特姆2011年10月4日晚宣布拆分法国和比利时合资银行德克夏银行集团,德克夏成为在欧洲债务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家银行。

第4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经济结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月4日

一、债务危机的定义

债务危机,指国家代表本国向国际或区域金融组织、外国金融机构或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贷或为他人的借贷提供担保而形成的,并以国家信用保证偿付本金和利息的特殊类型债务,一旦国家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归还本金和利息,就会发生债务违约,爆发债务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发展状况

2009年12月标准普尔、惠誉、穆迪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信用评级,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为帮助希腊走出危机,2010年5月IMF和欧盟启动经济救助机制,向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贷款,但外部救援没有止住债务危机的蔓延:2010年11月,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3月,葡萄牙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8月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成为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新牌;2011年9月,穆迪将法国兴业银行长债券信用评级从Aa2下调至Aa3,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长期债券信用评级从Aa1下调至Aa2,尽管这次下调早在预料之中,但仍在欧洲金融市场引发新的担忧。随着2012年的到来,欧元区国家和银行将面临巨量债务到期,融资压力史无前例,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挤压下的欧洲经济将步履蹒跚,重建市场信心会更加困难,欧元和欧元区的命运依然备受关注。

三、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自从欧洲债务危机凸现以来,国际社会议论纷纷,见仁见智。不少人将欧债危机归咎于欧元本身,即它是欧元区成员国的统一货币,但财政政策依然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如果说欧债危机源于欧元,那么为什么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状况却千差万别呢?这说明债务问题与货币本身并无多大关系。从根本上看,欧洲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使得债务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造成债务危机的爆发;同时,欧洲的高福利制度使得政府频频发债,财政负担沉重,应对危机的能力减弱。

(一)内部经济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实体经济空心化。此次债务危机中西欧所谓PIIGS国家均有严重的经济失衡问题,经济发展长期萎靡,失业率高企、财政赤字过高、政府债台高筑等问题。希腊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门类不够齐全,难以抵御周期性经济衰退的冲击,工业产值只占GDP的20%多,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旅游业、航运业以及侨汇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极其脆弱;意大利经济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意大利的出口制造业和旅游业冲击非常大,经济的复苏主要依赖贸易国经济复苏的进程。而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是西班牙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享受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西班牙近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1999年到2007年,西班牙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同期欧洲新屋建设的60%都发生在西班牙。2007年西班牙失业率从两位数下降到了8.3%,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下,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导致西班牙失业率又重新回到了20%以上。西班牙的房地产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后,房价大幅下挫,致使财政收支转差、银行坏账大幅增加,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都受到严重打击。爱尔兰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且在市场推波助澜下愈吹愈大,2008年爱尔兰房价已经超过所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房价,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爱尔兰房地产价格出现急速下跌,同时银行资产出现大规模的缩水,过度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了巨大打击,向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发放信贷的银行陷入了困境,为防止银行体系崩溃,政府被迫耗费巨资向其注资。银行体系被保住了,但政府的财政难以为继,最终只能向欧盟和IMF提出纾困要求。同样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葡萄牙在过去十几年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服务行业持续增长,2010年葡萄牙的农林牧渔业只创造了2.38%的增加值,工业创造了23.5%的增加值,而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了74.12%。金融危机的爆发,融资成本随之飙升,使葡萄牙企业受到冲击,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

总的看来,债务危机严重的这几个欧盟国家经济更多依赖外需型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没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从而陷入危机。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欧元区各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金现收现付制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产物,欧洲各国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间较早,出生率一直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再加上死亡率一直较低以及严格的移民限制政策(移民的年龄层次相对较低),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年的25~29岁上移至2007年的40~44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从今往后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在此背景下,现行的养老金现收现付制给各国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欧元区各国的养老金支出平均占GDP的6%,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已分别达11%、13%、14%和10%,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高昂医疗支出,财政的压力相当沉重。

除老龄化因素外,劳动参与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养老金现收现付体制下,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一方面会降低养老金缴费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增加养老金的给付支出。1960年以来,大多数发达国家60~64岁人群的劳动参与率均大幅下降。与美国、英国、瑞典和日本相比,法国和西班牙这一人群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更大,葡萄牙则一直较低。欧洲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三个方面对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一是最早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在南欧国家,最早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普遍较低,如意大利为53岁,比美国的62岁早了将近10年;二是在最早可退休年龄即退休所能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与选择继续工作的工资收入加上退休后养老金给付之和的对比,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就相当于对继续工作征收隐性税,即鼓励提前退休。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相比,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等福利制度都有较强的隐性税收效应;三是伤残和失业保险与养老金之间的替代效应。很多欧元区国家领取伤残和失业保险的人数随着年龄层次的提高而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早领取退休金、鼓励劳动者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效果。本来是用来救济国民的高福利制度,却减弱了国民的工作积极性,给政府财政带来负担。高福利制度一旦形成,就会有路径依赖,国民对社会保障的刚性需求除非发生重大的变革,否则不可能给予削减,但一些国家政党领导人出于选票考虑,迟迟未能采取改革措施,结果背的债务越来越重。这一现象早在欧元问世之前即已出现,全球金融危机成了引爆欧债危机的导火线。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政府财政负重难行,从而爆发债务危机。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一)不能高估地方政府负债的承受能力,扩大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从统计数字来看,目前我国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短期不存在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但中国政府的债务风险不在中央政府,而在地方政府。最近几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组建了3,800多家投融资平台企业,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一旦投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则地方政府将背负巨额债务负担,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中央银行埋单。因此,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可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提高地方财政与其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收入能力,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允许地方政府合法举债。

(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加入欧元区后又面临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在私人投资不旺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从而增加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也一直是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特别是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出口备受打击、消费市场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屡试不爽。我国也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更要考虑对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并已取得积极进展,由于要覆盖的人群庞大,已有制度之间需要相互衔接,所以仍有相当大的政策空间。保障制度的设计应尽量保持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同时应尽量防止任何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低效和僵化的福利制度,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接续。

主要参考文献:

[1]谢世清.从欧债危机看“中国式债务危机”.亚太经济,2011.5.

[2]吴国起,韩玲慧.欧元区国家财政风险原因探析及其启示.中国财政,2011.6.

第5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欧债危机;金融传染;相关关系检验

一、 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是近年来最大的两次金融危机,又发生在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欧债危机爆发后,学者们开始研究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效应。但由于欧债危机时间上与美国次贷危机相近,并且在经济和金融等领域都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有学者把其看出次贷危机的深化和延续。那么在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的长期影响怎样呢?而欧债危机中金融指数的波动是否是仍然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共同冲击呢?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是次贷危机的混合传染的结果么?本文即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探讨欧债危机中金融传染的独立性问题。

二、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联系与区别

1. 美国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从三方面影响了欧洲。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了美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美国的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下滑,欧美之间的贸易降低。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2.8%下降到2009年的-4.1%,失业率上升至9.4%。第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改变了欧元和美元的汇率,从而改变了资本的国际间流动。第三是改变了欧洲国际的财政政策。为避免经济的深度下滑、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欧洲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资金,这一做法在刺激经济、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也造成了欧洲各国普遍债台高筑。2008年~2010年间,欧洲总体债务水平从69%攀升至85%,其中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使债务水平提高了约1/4~1/3。因此,美国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

2.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有本质的区别。从两次危机发生的时间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在2007年7月起,到2008年末基本结束。欧债危机发生在2009年末,以希腊爆发危机为起点。时间上间隔期,有一个基本没有重叠。

而尽管美国次贷危机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一个导火索,但是比较这两次危机,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次贷危机属于国内个人及企业层面的债务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于房价下跌导致银行坏账突增进而引发机构突然倒闭所引起的国内居民、金融机构之间的债务危机。2007年,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了次贷危机。随后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状况恶化,两房、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相继倒下。但是,与欧债危机相比,次贷危机并没有涉及美国国家信用及债务危机。而欧债危机属于国家债务危机。与次贷危机相反,欧债危机都是在各国的国家债务层面爆发,并没有涉及到各国国内居民及企业之间的债务问题。

3.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的经济金融变化。

(1)欧美之间的贸易仅短期受挫。由欧盟27国国外贸易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009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在2010年即开始大幅修复,到2011年已经出现了进口和出口的新高。因此,次贷危机的影响持续时间很短,并没有长期根本改变欧美之间的经济联系,欧美之间的经济仍然良好快速的发展着。而欧债危机的爆发出现在2009年末,基本已经走出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2)欧美之间的汇率短期剧烈震荡。根据数据表明,2007年欧元对美元持续上升,达到1.6附近高度,而2008年起迅速滑落,恢复到1.3~1.4附近。可见,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对欧美汇率的影响也是短期的,不是长期的影响,而到了2009年后,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因此,在2009年后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中的资本变化的影响已经减弱。

4. 次贷危机不对欧债危机的传染造成很大影响。综合以上的论述,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次贷危机发生在前,欧债危机发生在后,并没有与欧债危机的发生有着时间上的交集;同时,次贷危机只使得欧美贸易短期受挫,长期仍然更好的发展,对欧美汇率也只有短期的震荡影响。因此,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期间的金融传染影响是有限的。

三、 美国次贷危机中欧美国家股票市场的相关关系分析

1. 相关系数检验法。为了衡量美国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中金融传染的影响,我们采用直观判断金融传染的相关系数检验法的办法。相关系数检验法是基于市场有效假说下的资产定价模型的延伸,根据危机期和非危机期的相关系数的变化来做出是否存在金融传染的判断。

相关系数检验法首先区别的计量出两个国家的市场在平稳时期和危机期之间的的资产价格相关系数,然后针对这两个系数进行对比,如果危机期的相关系数明显地大于平稳时期的相关系数,就说明两个国家存在传染,而如果相关系数没有显著增加,那么市场受到的压力可能是由于某种共同原因的溢出效应造成的不是传染。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是否存在Masson(1998)所谓的“纯粹性的传染”。

2. 数据及说明。

(1)数据的选择。研究数据范围以欧元区国家为主,以美国作为参考。这十五个国家股票市场指数分别为希腊股票指数ASE、爱尔兰都柏林股票指数ISEQ、西班牙指数IBEX35、葡萄牙指数PSI20、意大利指数FTIB、法国指数CAC40、芬兰指数OMX、比利时指数BFX、荷兰指数AEX、奥地利指数ATX、丹麦指数OMXC20、德国指数DAX、挪威指数OBX、英国指数FTSE、美国指数DJI的日收盘价。数据来源于路透资讯。考虑到各国的节假日会造成该国当日数据缺失,为了保证各国股票市场数据互相匹配,本文剔除了各国股票市场交易日不重叠的数据。

虽然各国家之间的交易时间不同,但由于欧洲地区的交易时间基本一致,美国和欧洲市场同一日的交易时间有重叠,而美国晚于欧洲,所以可以采用同一天数据作比较。

我们采用指数对数收益率作为股票指数收益率的参考数据,股票指数收益率定义为Rt=LnPt-LnPt-1(公式2)。其中,Pt为第t日的股票收盘指数,Pt-1为第t-1日的股票收盘指数。

(2)时间段的选择。我们根据美国次贷危机的时间,把这个过程分为三部分:一是2006到2007年初为非危机阶段;二是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末为次贷危机阶段;三是2009年中起为次贷危机后阶段。

其中,为了减少次贷危机后仍然存在的余波影响,本文把次贷危机后阶段从2009年4月开始计算,而不是从2009年1月开始计算。为了减少次贷危机前市场可能的预期对整个过程中的影响,本文也将2007年7月的数据剔除,以减少其中的干扰影响。

3. 实证检验。将以上数据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实证检验如表3。

次贷危机后的相关性数据表明:

(1)与次贷危机时期的数据比较,欧洲国家与美国的相关性大幅降低,说明欧洲国家已经基本走出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任泽平(2012)对比大萧条和次贷危机时表明,由于次贷危机初期,美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货币政策,高风险的金融机构被收购或被国有化,金融危机影响就逐步减弱,中后期以经济危机为主。次贷危机初期,美联储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其掌舵人又是以研究大萧条闻名的伯南克,从2007年8月便开始连续向金融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并于9月份开始大幅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短期拍卖融资便利(TAF)、短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等工具多角度地支持市场流动性,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避免了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挤兑和破产风潮。次贷危机受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提振,美国经济在2010年底已经走出低谷,新兴经济体甚至由于刺激过度在2010年初出现了短期过热迹象。因此,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冲击程度大小不一,又由于救助及时,影响程度远小于大萧条,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国内的改革动力较小,事实上的改革力度也较弱,造成次贷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由于刺激计划埋下了新的风险。周舟(2012)研究也发现至2009年4月,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退。次贷危机后欧债危机前的相关系数数据也再次表明,次贷危机对欧洲各国的影响已经减弱。

(2)与非危机时期的数据比较,欧洲国家在欧债危机前的相关性基本又回到了非危机时期,说明了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已经消失,而非危机时期的数据是相对稳定的。欧洲各国的相关系数又回归到了次贷危机前的非危机阶段的状态,这也说明了非危机状态时期的相关系数的稳定性,说明这个数据作为检验的基础是可靠的。朱芷娴(2012)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原因是分析,次贷危机后政府去杠杆化使各国债务负担加重,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欧元是超货币,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一切货币政策由统一的欧洲央行制定,因此各国对自己的利率没有自,对汇率没有调控能力。这说明欧元区国家在次贷危机后由于没有货币自,从而不能采用不同的货币刺激政策,促进其经济超速发展。因而这也是欧元区国家的相关系数恢复到非危机前阶段状态的原因。欧元区国家没有因为各国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而使得各国的相关系数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3)欧债危机前的相关性数据也进一步说明了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将是相对独立的,没有次贷危机的混合传染或继发传染效应。由于次贷危机走出困境,使得欧元区国家相关系数回复到非危机阶段的状态,这也说明了欧债危机已经走出了次贷危机的阴影,在欧债危机阶段的相关性是由于欧债危机爆发的自身传染而导致的改变。欧债危机的相对独立性也是欧债危机传染表现出独特的特征的保障。

四、 美国次贷危机对欧债危机中金融传染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是检验两者时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通过比较F值来进行检验。在欧债危机中传染源主要是欧猪五国,而如前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也是造成欧债危机爆发的因素,我们试图通过Granger检验的结果来分析美国在欧债危机中对各国的影响。

我们将欧债危机按时间段划分成开端、发展、蔓延、升级和扩散五个阶段。

验证结果如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欧债危机的开端阶段,美国几乎影响了其他所有国家,而美国同时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影响,说明美国此阶段对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在欧债危机的发展阶段,美国已经几乎不影响其他国家,蔓延阶段的影响力也较弱,在危机升级的阶段,美国又开始较多的影响到其他国家,而到了扩散阶段,美国的传染影响力又减弱。

美国在欧债危机爆发的开始会对危机的金融传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随后就不再起主要作用。这表明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是相对独立的。

五、 结论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欧债危机的金融传染是相对于次贷危机是独立的现象。第一个方面是在欧债危机的外界环境影响分析中,提出了欧债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本质区别,次贷危机是私人部门的,而欧债危机是政府公共部门的;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暂的,对汇率的影响也是短暂的;第二个方面是从欧债危机前次贷危机后的阶段的相关系数比较,也说明了相关系数基本回复到了非危机阶段,说明了次贷危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减弱;最后用Granger检验方法,再一次说明了在欧债危机期间美国对欧元区各国股市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就是欧债危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而其金融传染也是出自自身原因而产生的,不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也不是与次贷危机联合造成的。这说明欧债危机金融传染所表现出的特征也完全是由于欧债危机自身产生出来的独有的特征,欧债危机金融传染的研究也将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丽.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启示.云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1:21-22.

2. 宋学红.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演进—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2:41-43.

3. Reinhart C. M.,Rogoff K. S.From Financial Crash to Debt Crisi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Cambridge, March,2010.

4. 王汉儒.欧债危机爆发根源的再思考——基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分析.当代财经,2012,(11):46-54.

5. 刘亮.美国次贷危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传导效应研究.南方金融,2011,(12):61-65.

6. 陆静,郑晗.次贷危机期间国际资本市场传染效应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2,(5):83-91.

7. 任泽平.两次大危机发展过程的比较与启示.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6):18-20.

8. 周舟,董坤,汪寿阳.基于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金融传染分析.管理评论,2012,24(2):3-11.

9. 朱芷娴.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思考.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6):91-92.

第6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世界经济正步入后危机时期,后遗症开始逐一浮现,全球经济复苏应能持续,W型的二次衰退可以避免,中国经济仍可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外部环境较之前更加复杂,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正诱发新的资产泡沫,西方债务货币化,恐酿成高通胀恶果,由此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全球流动性过剩迫在眉睫

为应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和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发达国家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巨资救市刺激经济,虽制止了金融崩溃与经济大萧条,但催生新一轮流动性泛滥,且发达与新兴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都创出历史新高。特别是,后危机时期发达经济复苏基础脆弱,结构调整艰难。面对高失业、重债务与庞大赤字,政府的唯一选择是继续宽松货币政策。这将导致本已过剩的流动性更加严重,并呈现长期化趋势。

最近,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警告,2010年可能成为一个危险年份。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产泡沫可能成为下一个脆弱链条。他认为,最大泡沫在亚洲,可能演变成新一波全球经济危机。据统计,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流入亚洲的热钱达到5030亿美元,近期流入规模与速度更快。关键是,一旦美联储升息,美元掉头走强,全球资本流向逆转,将引发高风险资产价格集体崩盘,亚洲恐怕首当其冲。当年,日元套利资金持续涌动与急速抽逃,直接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今天,美元套利资金规模更大,亚洲面临的挑战亦更严峻。

去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难免最受热钱“追捧”。最近《福布斯》选出七大迫在眉睫的金融泡沫,包括黄金、房地产、新兴市场、美国国债、大学学费、交易所买卖基金和铜价,认为未来十年金融危机可能由此引发,其中多半与中国相关,特别是房地产泡沫巨大,在未来十年陷入金融危机的风险不容忽视。近年,热钱大量涌入香港,“金融大鳄”索罗斯亦移师香港,在京、港两地分设代表处和办事处,主要瞄准人民币资产。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势头不变,但面临资产泡沫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宽松政策掉头难等棘手问题,决策者应该密切关注美元走势、美联储利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向,同时谨防国内资产泡沫化与长期化。

债务风险正在蔓延

国际债务风险已被迪拜债务危机捅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资产安全风险上升,威胁主要来自美国债务危机,美元资产面临被“蒸发”危险。迪拜债务危机爆发,不仅预示海湾奇迹破灭,也昭示金融危机幽灵犹存。希腊、墨西哥、波罗的海国家的评级陆续被调降,英国、西班牙等也被国际评级机构警告,有人预测,美国信用等级在未来4年可能遭调降。

危机使西方经济债台高筑,并呈现长期化趋势。一是财政赤字空前,而且以结构性为主。OECD报告预测,2010年其成员国的平均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上升到8.3%(2009年为8.2%),比危机前的2007年高7个百分点,2011年将略降到7.6%,但英国、冰岛仍达到12.5%和11.6%,美国和日本各为9.4%。鉴于后危机时期发达经济体潜在增长呈现减缓趋势,其四分之三财政赤字源自结构因素而非周期衰退,预示这些国家的高财政赤字将趋于状态化。二是政府债台高筑,而且净外债飙升。举巨额债务救市,使发达国家深陷债务泥潭不能自拔。OECD预测,2011年其成员国的平均政府债务将超过GDP规模达到103.5%,比危机前的2007年高出30个百分点,日本和美国则达204.3%和99.5%,2014年将增至245.6%和108.2%。与历史不同,后危机时期国际债务风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受损方则以新兴市场,尤以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东亚为重。我们面临的债务风险不仅来自发达国家偿债能力下降,关键是其偿债意愿减弱。鉴于发达国家货币多为硬通货,债务又以本国货币标价,故此违约风险不大,但通过央行增发货币,让债务货币化,以通胀与货币贬值,就能达到稀释债务的目的。因此,未来债务风险实质上将是通胀风险。估计,2010年全球通胀压力不会太大,但发达国家赤字与债务长期化,预示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上涨,未来发生超级通胀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去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增到2.4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美国债、机构债、公司债与股票等)已超1.4万亿美元。危机使美国财政赤字庞大,政府债务难维系。据统计,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42万亿美元,占GDP的10%,远远超过3%的警戒线,白宫预测未来10年将达到9.2万亿美元。IMF预测,2014年美国政府债务率将增至108.2%,远远超过60%警戒线。尤其是,当前美国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呈现结构性与长期化趋势。

解决债务不外乎四种途径:一是高经济增长,以降低负债率;二是高通胀率,以稀释实际债务;三是增加税收偿还部分债务;四是对部分债务实行违约。历史上,美国曾经动用过上述所有手段。二战后,美国曾用9年时间、以4.5%的年通胀率,成功将债务率由1946年的108.6%降到1955年的59.3%,降幅达到45%(当时债权人以内为主)。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一手操控日本持有的美元资产,以压日元升值,并提高通胀率,让日本为其债务埋单,结果达到既扼制日本经济崛起又维护自身霸权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今天,中国面临的形势比日本当年更加复杂,奥巴马政府具有“赖债”条件(高债务、高赤字、低增长、低通胀)与动机(外国债权人、中国经济崛起、美元霸权遭挑战及其他政治意图)。事实上,美联储已经采取行动,让债务货币化,未来再通过通胀,把债务转给债权国。有鉴于此,未来全球高通胀可能性很大,中国不但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而且遭遇美元资产“缩水”威胁。

“捧杀”与“扼杀”风险并存

新一轮“中国”与“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捧杀”与“扼杀”风险并存。今年世界经济可望温和复苏,几乎所有地区均呈增长态势,但发展风险与不确定性颇大,尤其是西方经济呈现无就业复苏,使中国外部环境愈益复杂。

第7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欧洲债务问题;希腊债务危机;应对策略

一、引言

距离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如今除了危机爆发的开端希腊外,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甚至强大如西班牙等国家,都出现了一定的债务危机。这无疑是实行欧元12年以来首次面临的最大危机,更有甚者认为,欧元将因此成为历史。虽然我国暂时远离欧洲债务危机,且中短期内我国也不可能发生债务危机,但是通过研究欧洲债务问题的成因、影响以及进一步地了解如何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可以使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得到重要的启示,可以使我国在应对欧洲,乃至全球性经济危机时,更有把握地解决我国经济将会随之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债务危机在我国的发生。

二、欧洲债务危机现状及其发展态势

希腊已经深陷债务危机,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在财政赤字问题上也与希腊同病相怜。诸如“西班牙失业率达到20%”、“爱尔兰评级遭降”、“意大利雪上加霜”等,甚至强大的英国也曝出“实际负债暴涨3倍”等新闻。

欧元区的“问题国家”大都推出了财政瘦身计划,但是欧洲经济尚未远离衰退,再加上来自民众的反对,财政巩固计划的实施必然大打折扣。在市场的恐慌不断蔓延和加深的情况下,市场对危机的预期加速恶化。财政巩固计划,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银行压力测试等利好的消息都无法改变各国的国债利率上升的局面,相信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改变市场预期的消息。如果国债利率无法下调,问题国家的债务展望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那么向欧盟及IMF寻求救助便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像爱尔兰、希腊一样的“问题国家”,其国家银行大都持有政府债券,而其他一些债券也存在着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担保。信用评级降低使银行资产减值从而积聚银行系列风险,现在已经有苗头展示,债务危机正一步步蔓延至银行系统,进而传导到实体经济。这样一来,债务危机的破坏力就空前强大了,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大。就目前情况来说,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希腊出局等于助长国际投机者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押赌,此时欧元大坝就有可能崩溃。这将造成比雷曼兄弟倒闭更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可能再一次陷入危机。由于欧洲许多国际央行都购买了希腊的大量国债,一旦希腊破产,这些银行如果没有政府的救助亦有可能破产,欧洲实体经济必然受到冲击。

三、对以希腊为首的欧洲债务危机成因的分析

(一)“金融海啸”带来的重创

全球普遍认为债务危机的起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政府为了救市,砸了大把大把的钞票。然而像希腊这样的小国家通过大量花费换来的只能是短暂的经济复苏,长期的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以及高额的财政赤字,又一次重创了这个经济实力不强大的国家。

(二)大量“隐形债务”的存在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占GDP高达14%的赤字率当然不是一天可以形成,然而为何负责监管的欧盟统计局为何迟至今日才发现希腊的债台高筑?除了在数据上做手脚以外,希腊为了加入欧元区,在以高盛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帮助下,制造了大量的“隐形债务”以瞒天过海,从而得到了加入欧盟的名额。作为欧盟受惠国,希腊在加入欧盟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历史遗留的“三大因素”

当然除了国际抗击金融风暴所带来的隐患和高盛的“隐形”债务外,希腊陷入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政府财政多年来超支、公务员队伍庞大、偷逃税现象严重是三大重要因素。多年来过量的公共支出增加,每年的偷逃税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之高。另外每次执政党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过度地提高雇员的报酬,提高福利等措施都使希腊政府入不敷出。

四、欧洲债务危机在经济全球化下的影响

(一)对欧元区的影响

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引起了欧元区内部的恐慌情绪,由于市场的恐慌情绪,投资者对不确定性的考虑,继希腊以后,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部分的欧元区国家也被卷入了此次的债务危机。欧元更是一再地被拖累,一度大幅度贬值。欧元区内强大的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国家指数也被拖累,大幅下降,节节败退。

(二)欧元区外各国的影响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另外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气下滑,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在实体层面向中国传导。

(三)使全球市场不稳定性增加

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影响到了市场预期和经济复苏,使全球经济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鉴于它所占经济总额小、传染性弱等特点,应该不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致命性的冲击。不过欧元区的稳定性和货币联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各国的退出性策略也需要重新斟酌,既需经济刺激以维持增长和就业,也面临扩大支出带来的债务问题。

五、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对策分析以及防范

(一)希腊本国对债务危机作出的应对措施

首先,“开源节流”。2010年3月3日,希腊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的“开源节流”措施,以博取德国为首的欧元区“盟国”的救援。“开源节流”措施将会为希腊省下48亿欧元。该方案主要包括了加税以及减薪等措施。如提高烟酒类的消费税,削减公务员年薪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也确实得到了市场较好的反响,例如欧元的小幅回升,希腊债券的走高等等。以德国为首的欧元区救助国家也对此表示了认可。同时,希腊政府还采取了包括提高税收在内的种种增收措施,预计可增加相当于其GDP14%的政府收入。

其次,改革财政支出体系。希腊为获得欧盟和IMF提供的紧急贷款,承诺彻底改革养老体系,并采取削减并冻结公务员工资、延长退休年限等措施紧缩政府开支。受该财政支出改革措施影响最严重的人群当属希腊的公务员群体。于是以公务员为首的大量希腊民众爆发了许多次大大小小的示威游行,他们声称在希腊,公务员的薪资已经是众多职业中最低的,政策不应再削减他们的工资。大量的游行使得紧缩政策难以执行,最终前总理帕潘德里欧不得不抛出了“公投”来制止民众的示威游行。而临时联合政府的组建对这些紧缩政策的实施将会有积极的意义。

(二)欧盟对此次债务危机所作出的应对措施

欧盟对此次债务危机是非常重视的,还以制定债务危机应对措施作为欧洲峰会的主要议程。通过研究与讨论,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债务危机的扩散以及进一步缓解在希腊等国已经爆发的危机。

第一,“8600亿欧元救助机制”。较早前欧盟与IMF已经向希腊提供了一份高达1100亿欧元的救援方案。然而这一举动对市场的复苏并没有太大的作用。随后,欧盟与IMF共同成立了一个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此机制的出台打消了一定的市场忧虑,恢复了大量投资者的信心。从短期看,8600亿欧元的援助规模,基本覆盖了解决债务危机国所需的资金总量。

第二,制定长期性政策。尽管8600亿欧元救助机制在近期内基本是可以平息债务危机,然而却只能救近急止不了远忧。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欧盟于今年年初制定了一系列的长期性政策,“欧洲2020战略” 确定了欧盟未来10年发展的3个重点,在长远意义上明确了解决危机的方案。本次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结构的改革。

第三,“EFSF杠杆化”融资救助。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通过杠杆化,从4400亿欧元扩大至1万亿欧元。虽然这举措对市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也非常有助于建立市场的信心,但是通过杠杆化融资也有可能会导致整个欧洲的信用评级被下调。除了通过EFSF进行救助以外,欧洲银行业还认可为希腊债务减记50%。

(三)中国对此次债务危机的认知以及防范

危机已经爆发了,在实行救助的同时,中国也应该吸取此次债务危机的教训,提前防范发生类似的金融危机。借鉴希腊,全面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无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财政的健康发展。相对而言,中国的财政目前尚在健康水平之内,而且中国社会现阶段还保持着稳定且较快的发展速度。对中国而言,现在并不是轻言“退出”政策的时候,毕竟社会发展才是中国现阶段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必须保持财政的健康,严打各种偷漏税的现象,同时把握好政策的力度、节奏以及重点,确保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财政健康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优化,有针对性地对财政缺陷、财政劣势进行修补以及优化。就中国而言,产生像希腊一样的债务危机基本不可能,因为中国有独立的货币,较强硬的货币政策,然而通过货币贬值来为高额的债务赎罪却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第三,国内地方及私人债务的调控。近期,中国的部分地方出现企业家“跑路”的情况,这次的“跑路”潮让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让地方债务调控再一次成为重要的议程。如果不正确地对待这类地方放贷及私人借债,地方性债务可能将会使本来健康的中国财政出现较严重的问题。此类“跑路”潮不仅对地方政府财政有重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导致工人阶级的不满,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中央也一再重点严抓及大力打击此类现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调控地方及私人性的债务问题将成为中国债务健康的重要议程。

第四,加强对公共债务的管理。希腊国内过高的福利,是此次债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经济的发展同时包含这各种福利的提高,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福利的提高还在一个可调控的范围之内。稳定且有效地提供社会福利也是保持财政健康的一个重要议程。在城市建设及地方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加大,使地方政府财政出现赤字,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调控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有效地引导地方投资业务的发展,切实地提高地方政府的收入,从而有力地防范债务风险。

第五,谨慎对待货币一体化合作。在欧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使欧洲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于是,“亚元”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此次债务危机的爆发把这个美好的景象一扫而空,让亚洲人对“亚元”的成立变得谨慎起来。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在亚洲是比较强硬的货币之一,其影响力毋庸置疑,对于货币一体化合作,中国应该持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此次欧债危机中,东西欧的发展不平衡是主要的导火线。货币一体化必须在多个国家发展水平较为平衡时才能显示其为经济带来的积极效应,谨慎地开展货币一体化活动,应以自身建设为主要项目,先行发展并强大本国经济,使得本国在自由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才是现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晓冬.希腊债务危机:根源、影响和启示[J].特区经济,2010年 08期.

[2]任雪凤.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年19期.

[3]吴国培,马冰.希腊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J].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4]沈帅,于洋.欧元区债务危机现状与前景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月刊.

作者简介:

第8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关键词】 欧债危机 中国 影响 启示

本文首先分析了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其次阐述了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应从欧债危机中得到哪些启示。

1 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标志着欧盟的成立。欧元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以欧元为唯一法定货币,统一的利率政策等,但欧元区各国实行独立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机制下,欧元区各国为推动本国经济而大量发行欧元债券,但各国央行却根本没有发行欧元货币的能力。一旦有些国家在财政上不能自我约束,其债务规模就会失控,超出该国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为此《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设立了两条戒备线,一个是赤字率,请求每个成员国控制在3%以下,另外一个就是债务率,这个债务占GDP的比重或者相对数要依照60%以下控制。初步数据显示,2011年欧元区和欧盟的政府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赤字率)分别为4.1%和4.5%。而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负债率)为87.2%和82.5%,均超出了两条戒备线,证明欧债危机正在欧元区内部扩大和发展。

欧债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各国政府大量借债,而财政收入增加有限,导致严重的财政赤字。欧洲各国债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1.1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是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的主要外部原因。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普遍实施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危机各国的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埋下了债务危机的隐患。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因此欧债危机首先从希腊爆发。

1.2 危机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欧元区国家中,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属于欧元区中经济结构相对不合理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1.3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阶段,国家大幅降低军队支出,从而有更多资金满足人们对国家的福利诉求。尽管各国的福利模式和水平不尽相同,但在一般福利社会下,公民均被赋予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悠长的假期以及坚实的产妇和儿童保健等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权利。在自身经济增长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增税将进一步打压经济,增加未来风险,而削减赤字必须降低本国福利水平,这对长期以来被高福利保障的国家来说,可能导致政治危机。

1.4 欧元区独特的财政货币政策

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这就使其经济制度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欧元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以欧元为唯一法定货币,统一的利率政策等,但欧元区各国实行独立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机制下,欧元区各国为推动本国经济而大量发行欧元债券,但各国央行却根本没有发行欧元货币的能力。一旦有些国家在财政上不能自我约束,其债务规模就会失控,超出该国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借债消费还能持续下去,当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危机便立刻暴露。

1.5 欧盟救助机制的缺位

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在某些国家经济遇到困难时,欧洲央行却不许对单一国家实施救助,只能靠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救助,这就使得欧元区内的救助机制难以建立。而当危机出现时,各欧元区国家也不愿意为其他国家背负债务负担,因此各成员国在出台希腊救助机制过程中表现出种种分歧和矛盾,暴露出危机处理能力的不足。

从表面看,欧债危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的延伸,其本质原因是西方国家普遍奉行的高福利与财政能力不足之间的长期矛盾。

2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的影响将会通过欧洲经济、欧债、欧元对中国产生影响。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欧洲经济必然会大受影响,欧洲国家的消费信心和实际的消费都会大为减少,这将对欧洲的需求造成直接冲击,并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中国。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在汇率方面也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欧元持续疲弱,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这将对中国的对欧出口造成压力,汇率升值会吃掉本来就不多的出口利润。如果今后中国继续调减出口退税政策,估计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做不下去了。对于中国目前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之下的众多出口加工业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外,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欧债以及欧元资产的大幅度贬值。到目前为止,中国持有的欧洲资产在持续增加,预计欧元资产规模大概在5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欧元资产大幅贬值,中国对欧增加投资将会迎头遇到欧债危机的冷水。

3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会受到影响,但总体来说对中国影响可控和有限。

面对欧洲债务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特别要重点关注财政政策的规则建设。中国的国情虽然和欧洲各国有很大差别,但其中也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从前面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3.1 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

目前,中国的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2012年我国的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2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12万亿,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因此,中国在控制债务规模的同时,现阶段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上,积极做好地方债务规模的摸底和排查,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及时化解风险。

3.2 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欧洲危机国家可以得到教训:社会保障的改革应在考虑自身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

3.3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究其根源还在于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倒退,造成财政赤字扩大。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几年的财政赤字。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有限的财政资金应用在刀刃上,重点投在改善民生的项目上,从而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

3.4 扩大政府融资渠道,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将政府负债控制在合理水平

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目前虽然我国国债规模不大,但地方债规模是一笔糊涂账,因此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

参考文献:

第9篇:地方债务危机的后果范文

意大利是欧共体的第4大经济体,却是第一大债务国,现有公共债务1.9万亿欧元,比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4国债务总和还要大,债务率高达120%,而且几乎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融资。西班牙是欧洲第4大经济体,它的欧元债务总额6370亿元,超过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3国GDP之和。

欧债危机的性质是财政危机,并正在向金融危机蔓延。据IMF的统计,欧债危机已使欧盟各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缩水2000亿欧元。德国银行是希腊海外的第一债权人,意大利是希腊海外第二债权人,前10大银行存在1270亿欧元的缺口。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法国3大银行因大量持有意大利债券,资金缺口达1730亿欧元。因此,一旦希腊发生债务违约,不仅意味着本国债务负担的进一步加大,而且银行系统就会崩溃,物价飞涨,进而对欧洲银行系统产生影响,必将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说欧元区救助希腊尚且可以做到,那么,一旦意大利和西班牙也走上求助之路,欧元区现有的救助机制将难以应对。事实上,欧债危机已经烧到了银行业,德克夏成为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家银行。麻烦还在于这个事情可能波及到美国。

我觉得问题还不仅在于债务危机本身,而在于各方面意见不一致。比如说,欧盟主席巴罗佐提出发行欧洲债券,德国总理默克尔并不认可;德法首脑提议建立欧洲经济政府机构也受到了冷遇。其关键是内部矛盾难以调和,内部主要存在着3个矛盾,一是欧洲央行与德国央行有矛盾,德国央行不同意欧洲央行的债券收购计划,认为这样做违背稳定币值的基本原则,影响了央行的独立性,因为现在欧洲央行出钱购买这些危机国家的债券。二是核心国家与非核心国家存在着矛盾,因为现有解决办法实际上是核心国家用本国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危机国家。三是政府政客与选民的矛盾,德国选民对救助持排斥的态度,危机国家的民众反对紧缩政策。这些矛盾都是现实存在,反对的意见确实有合理成份,问题在于怎么妥协和怎么化解。

我觉得发行欧元债券还有一系列的准备,短期内难以实现。短期内的任务是缓解危机,赢得调整的时间。所以目前存在着两种思路的争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是欧洲央行通过债券购买计划和流动性管理来缓解债务,过去几个月已经购买了近550亿欧元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债,目前持有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券的总额是1450亿欧元。第二种是让欧洲的救助基金(EFSF)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向受援国提供紧急贷款,而且购买债务,进而向欧元区永久救助机制欧盟稳定机制(ESM)过渡。其实,两者可以适当分工而又配合,欧洲央行可以解决银行业的流动性为主,基金(EFSF)可以购买债务为重。

从长期来看,欧元危机不在救助,而在改革,对金融体系的救助应该与一些国家的经济重组同时进行。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解决欧债危机有3条出路:首先是财力充裕的国家对资金紧缺的国家施以援手,以免其破产;其次是受援国将福利项目调整到与其财力匹配的水平,实现预算平衡,以赢得其他成员国的支持,那就要削减福利项目;第三个办法是欧洲建立统一的财政机构,以弥补欧元区管理结构上的裂缝。

有人认为,李稻葵是这个看法,说欧债危机3年可以解决,我觉得这个可能过于乐观。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3年,经济复苏还看不到头。既然根本出路不在援助而在于改革,就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如果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可能谁也救不了,而现在的西班牙、希腊是实体经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