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方档案范文

地方档案全文(5篇)

地方档案

第1篇:地方档案范文

关键词:地方病;防治工作;档案管理

青海省存在着碘缺乏病、大骨节病、饮茶型氟中毒和饮水型氟(砷)中毒五种类型地方病,各病种的流行特征、流行范围、受威胁人口及每一年度的工作任务也会发生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青海省开展了许多地方病防治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保存了大量的信息档案资料和技术档案资料。因此,必须要加强档案的管理和应用,这也是地方病防治工作中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青海省地方病防治部门对各病种档案资料加强了有序、科学、规范的管理,根据不同年代不同内容建立起各种系列档案,以便在后续工作中查阅、借鉴和总结。

1地方病防治工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地方病防治业务工作连续性很强,在每年进行地方病的流行调查、预测分析、防治策略制定以及开展跟踪监测等过程中,必须与历年的调查数据相对比,尤其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更需要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1]。如果档案部门把历年分散的调查资料集中起来整理归档,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能使档案利用变得系统和直观,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结论,对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指导意义重大,同时极大地节省了业务人员的时间。这就需要档案人员除对上述档案信息进行初次加工外,还要进一步在管理工作中,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使之从无序变有序,高度浓缩信息。在此过程中科学系统地提供高浓缩的二三次加工档案信息是重点[2]。根据实践结果以及各专业的需要,选择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统计分析显得特别重要。

2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档案管理的现状

青海省地方病防治部门是全省的卫生行政和技术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履行政府的防病工作,主要承担着全省地方病监测、预防、控制、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防治评价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任务。多年来,在日常工作中的地方病防治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组成了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包括文书、业务、科研、基建、仪器设备、个人业务技术、图片、光盘和实物等十几个类别的档案。而上述不同类别的档案,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通过日常工作积累的经验,为了使这些档案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基本采用了以“件”、“卷”和按“卷”整理,按“件”装订为单位的三种方法进行归档整理。

2.1“件”是形成档案的基础所在

在归档文件中大多采用按“件”整理的方法,但不是对所有的文件材料都适用,按“件”整理的方法是有一定的限定条件。其定义是“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根据定义,该方法只适用对纸质文书档案的整理。通常为了易于整理,通常把许多属于同一事由的若干文件作为一“件”来处理,比如可以把一个会议的通知、日程安排、名单代表、领导讲话、会议纪要、交流材料等有关文件作为一“件”进行整理,虽然这种方法对整理工作进行了简化,但扩大化了对“件”的界定,这也给将来的检索利用造成困难。一般,应当把每一个有关材料各为一“件”编排在一起,同时还要依据具体内容对“件”的界定灵活掌握,进行简化整理、方便检索。目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对文书档案采取按“件”为单位进行整理。如可以把正本和附件作为一“件”,按顺序将正本放在前面,附件放在后面。也可以将原件和复制件作为一“件”,按顺序将原件放在前面,复制件放在后面;还可以将来文和复文编为一“件”,按顺序将复制件放在前面,来文放在后面;还可以将转发文和被转发文作为一“件”,按顺序将转发文放在前面,被转发文放在后面;花名册、统计报表、图片、声像等一本(或一册)编为一“件”等。

2.2“卷”是实现档案的共性使然

按“卷”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卷”内构成的主要保管单位由文件目录、原始文件及备考表等组成,卷内原始文件一般情况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同时结合重要程度综合考虑。通常的案卷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文件组成基本的保管单位,其特点是揭示了案卷内文件的某一共性。按“卷”为单位进行整理,其难点就是特别注意如何将不同年限和不同类别的文件资料分别进行组卷整理保管。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业务档案主要运用按“卷”为单位的方式进行整理,在业务档案中,例如青海省碘缺乏病、氟中毒、砷中毒、大骨节病防治项目资料一般会运用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此外还可以对光盘、图片、实物档案等也采用按“卷”的方法进行整理。因为通常这些类别的文件之间的联系都较为紧密,每一卷都密不可分;还有地方病各病种项目资料,每一年度工作任务按卷来整理,所有地方病资料均为一个病种一卷,如果有些病种文件资料比较多的话,还可以进行多卷的编排。

2.3按“卷”整理,按“件”装订是档案的基本要求

个人业务技术档案和科技档案,虽然也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但彼此之间又相互独立,而这些档案后续有时还会产生许多补充资料,因此青海省地方病防治部门通常采用“按卷整理,按件装订”的方法进行整理。比如对单位的个人业务技术档案采用“按卷整理,按件装订”的整理方法后,每年度可以不断补充个人的信息资料。再比如科研项目、仪器设备、基建等档案可以运用“按卷整理,按件装订”的方法整理,因为在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材料;仪器设备会在科研工作中产生仪器鉴定、使用记录、校准、维修等补充资料;基建会有装修、改造、维修等档案产生。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采用“按卷整理,按件装订”的方法整理以后,在使用者随时需要利用其中某份文件的时候更加一目了然,同时也更有利于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3青海省地方病防治部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的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青海省地方病防治部门对档案工作尽管安排了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视力度不够、监督力度不强、思想意识薄弱等缺陷,对地方病防控工作中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3],使档案工作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尽管青海省地方病防治部门每年都会把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但在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比如只制定了工作计划,而在年度的目标管理考核中却没有列进去。在各级卫生计生委每年对各级地方病防治部门行政综合考评、绩效考核管理中,因缺少该项指标,造成无法进行评分,从而导致各级行政部门忽略了档案管理的考核,而只偏重业务工作指标的考核。

3.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欠缺

专业型档案管理人才引进机制不足是多数地方病防治部门的普遍现象,各部门均缺少对口的卫生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人才,许多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特别是青海省省内州、县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缺乏,导致对档案管理的研究和利用水平高低不齐,尤其是对一些较强专业性的科研资料档案深入认识不够,造成档案资料在整理和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其实际价值,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或学习程度不熟练,无法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知识,造成档案资料堆积未处理、收集不到位等问题。

3.3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不够

目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中仍以纸质档案利用为主,现代化模式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多[4]。纸质档案管理利用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在长时间重复利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资料受损,从而造成档案数据信息的丢失、不全等现象,在后续工作中无法保证档案信息资料的原始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4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档案管理的对策

4.1增强档案的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对地方病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级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增强对这一工作领域的认识。首先由相关领导人员对这一领域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制定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严肃惩戒玩忽职守的员工,帮助职工树立有关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意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同时要引起足够重视,对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环节都要认真仔细,在档案管理中能确保正常开展工作,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4.2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档案编研可以对档案资料进行有效保护,还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方病防治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熟悉各病种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的能力,然后通过反复不断的培训,学习掌握丰富的档案管理和档案编研知识,逐步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应用,对档案有效的进行保护和使用。

4.3补充和完善现代化模式的管理手段

档案信息资料在今后的发展要求是必须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这对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档案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不仅要认真对待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而且对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更要大力投入。为了能够对原始档案科学合理的保护,有效降低纸质档案在重复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损坏、丢失,延长纸质档案的使用和保管寿命,这就要求对于以往的纸质档案资料信息重新整理后,进行数字化扫描做成电子文档,然后通过计算机模式实现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这对于使用者后期的查询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必须将二者管理模式有效的结合起来,及早实施与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配置相匹配的软、硬件建设。比如可以增添档案密集架、给电脑配置扫描打印一体机、存储盘、除湿仪等设备,通过不断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逐步达到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目的,从而实现高效化的档案管理。

5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在青海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重大,完整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料能充分发挥其参考价值,决策者通过参考借鉴档案信息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出符合青海省实际情况的地方病防治计划或规划,以这些计划或规划为导向组织实施防治工作,为全省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岚,田慧清.地方病防治工作中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医学动物防制,2009,25(2):155-157.

[2]吴琦,王娇,杨巍.地方病防治研究领域档案管理的特点[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9,24(5):388-390.

[3]张美佳.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工作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5,31(11):1571-1573.

第2篇:地方档案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视域;地方政府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1当前地方政府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建立起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价值的全面认知。这种重视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中得见:①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达标、水平不达标,且流动性强,未能形成稳定的管理队伍,且管理人员待遇不高;②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没有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配备其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不仅存放档案的档案室条件较差,还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档案的调用效率低下;③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日常维护制度,档案损毁、档案材料遗失等状况时有发生,未能有效保护档案安全。

1.2归档时收录的档案材料不齐全

地方政府干部调动频繁,在干部流动的过程中,归档要求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加大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3]。此外,在档案随着干部调动而流动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由于归档要求频繁变化,现有档案材料可能无法满足新的归档要求;由于档案中材料丢失,档案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受到冲击,既不利于归档工作开展,又不利于干部顺利完成调动。

1.3管理过程中档案审核力度不够

档案材料的收录、档案信息的修改、档案查阅以及档案调用,都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以此保证档案收录材料的可靠性、保证档案修改的公正性并保证档案查阅和调用在权限范围内进行,防止出现越权现象。然而,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在管理干部人事档案时都缺乏严格的审核,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的产生:档案材料收录不全、档案记载内容缺失或内容虚假、档案调用随意性大等,极其不利于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存在很大的档案管理风险。

1.4未能实现人才与档案同步流动

由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不够、效率较差,因而有时会出现干部已经调动而档案仍然留在原单位的现象。这种“人档分离”现象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人才选拔工作的开展,还易使人事部门陷入混乱[4]。与此同时,它也十分不利于干部个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给干部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多限制和束缚,最终影响的是地方政府的整体工作效果。

2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策略

2.1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专业团队

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归档不齐全、审核不严等问题,地方政府应首先提高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既要加大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大数据技术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打下良好基础,又要同步打造一致兼具档案管理能力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团队,为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2.1.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大数据视域下,档案管理应走上数字化道路,即借助计算机和档案信息录入技术,将纸质档案中包含的材料和信息整理后得到数字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专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室,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运算速度快、处理效率高的计算机,方便他们完成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2.1.2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

不仅档案数字化需要由专业人才来完成,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档案进行审核工作、使用专业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同样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以此提高应用大数据的技术能力,充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防止由于管理系统因遭受恶意攻击而出现档案数据被篡改或档案数据丢失的情况。

2.1.3开展主题培训,促进优势互补

除了引进专业人才之外,地方政府还应组织现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大数据技术主题培训,提高他们对于大数据技术的认知,从而实现档案管理人才与大数据人才的优势互补。此外,地方政府应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以此减少因管理人员流动而造成种种档案管理工作交接问题。

2.2建设专业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大数据视域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在专业化的信息平台上进行,为此地方政府应与应用大数据技术较早的企业或专门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工作室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档案管理功能齐全、页面布局简洁明了的专业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方便地实现档案信息的查阅和调用,从而促进人事档案的流通,有效解决“人档分离”问题。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信息共享的范围和获取共享档案信息的权限,以此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止档案信息泄漏[5]。

2.3建立责任制度,促进权责统一

为进一步提高档案审核和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水平,地方政府应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具体的责任人,以此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权责统一,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对于档案材料收录、档案信息修改及档案查阅调用环节进行审核。同时,也应推动档案管理人员利用多元数据融合的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严格性[6]。此外,建立责任制度还有利于档案日常维护工作的开展。

2.4完善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效率

大数据视域下,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归档要求不一致问题,应完善档案管理标准,推动各地方政府、各政府部门建立统一的档案材料收录标准和档案管理标准,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标准化、统一化也是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条件,这样可以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便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视域下,地方政府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要想获得提升,就必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专业团队、建设专业平台、建立责任制度、规范审核流程以及完善管理标准等策略来解决当前存在的若干档案管理问题,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董小联.刍议大数据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J].新西部,2017(24):97.

[2]姚珊.大数据背景下干部人事档案资源体系建设[J].兰台内外,2018(1):69-70.

[3]王建美.大数据背景下的机关干部人事档案优化管理[J].山西档案,2018.

[4]黎双林.大数据时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15):95.

第3篇:地方档案范文

一、农机监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农机监理业务档案按照保管方式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按照业务种类分为农业机械档案和农机驾驶人档案。档案具体内容应当严格按照农业部“两个规定、两个规范”相关规定首存保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自200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业务规范化提升建设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全市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化水平长足发展,取得实绩。目前呼伦贝尔市共有农业机械档案14.98万份,农机驾驶人档案13.13万份。全部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也看到,在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机监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形势、新变化,导致基层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困难。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素养偏低、知识更新较慢

2018年新规定规范实施以来该市农机监理业务及档案管理工作移交旗市区(县级)农机监理机构,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由此起步,档案管理人员多为业务人员兼职、档案知识匮乏。加之原有的档案管理标准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形式和内容逐渐复杂,特别是实现数字化平台管理以来,很多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知识老化,不能有效掌握和推进农机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亟待知识更新和本领提高。

2.档案管理设施不足、装备落后

基层农机监理业务机构存在“重业务、轻档案管理”的思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足轻重、“难见成绩”,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资金、装备投入不足,档案管理设备陈旧、条件简陋,不足以达到档案管理标准化要求。实现业务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管理以后,由于缺少电子档案所需的设备,对电子档案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同时造成档案管理数字化平台不能充分发挥效能。

3.存在业务档案不规范情况

农机监理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业务档案出现瑕疵、缺漏,虽然数量较少,但严重影响后期档案使用中的效率,甚至造成严重的错误。

三、解决办法和建议

1.加强监理业务规范化,推进档案管理建设工作

严格按照农业部“两个规定、两个规范”的要求建立、收存、管理档案资料,坚决杜绝监理业务办理过程中资料缺失、手续不全等现象造成的原始档案资料不规范。要以农机监理业务高度规范化确保档案管理资料完整、合规。各级农机监理业务部门,特别是基层农机监理业务机构,要充分重视农机监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农机监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作用。将档案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使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前置化”,以档案管理的高标准要求反推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化工作提升,以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标准要求催生农机监理部门责任落实和业务规范“内动力”,进而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整体水平。

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知识、数字化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综合素养,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技术本领高超,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农机监理档案管理专门人才。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常态化考评,建立工作机制,对档案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制管理。

3.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水平

完成好农机监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装备设施是基础支撑。需要按照档案管理标准配备充足的档案管理设备并及时更新,为电子档案提供相应的设备、软件支撑,在确保电子档案安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实现便捷、准确、安全的资源共享。

4.进一步推进农机监理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

第4篇:地方档案范文

1.登记归档存在的问题

(1)档案库房紧张

随着房地产市场繁荣,房地产档案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据调查,档案数量急增,大部分区县库房容量日趋紧张,各类房屋登记档案保管期限均为永久,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交易量剧增,档案数量只增不减,有的区县档案为了缓解库存的压力,将档案存放在不同的库区,影响查询、管理效率;有的存放在临时库房,保管条件不符合库房标准;有的堆积在库房过道,存在安全隐患。就我县,载止到2013年底,房屋登记档案已突破13万卷,每年新增给1.0万卷,而库房建筑面积不到75m2,因荷载不够不适合做密集柜,急需增加库房来容纳新增的档案。

(2)档案数字化进程不一

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房屋登记档案已完成历史档案数字化,但是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各地参差不齐,市级以上的区域基本完成历史档案数字化,多数县级历史档案数字化还在进行中,因技术原因尚未完成数据整合,还需要分别查用不同的系统才能查询档案情况,简单的查询要多个软件互相核实验证,影响办理效率和档案信息的查全率、查准率。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不小的投入,就我县,为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先后投入资金55万元,其中:硬件投入13万元,软件投入42万元。但因政府要求统一采购,低价重标,现在发现了很多质量问题,比如扫描件不清晰,漏扫,目录与实际不符,扫描件挂接错误等,严重影响了档案数字化进程。

(3)档案数字化存在很多历史问题

档案数字化要对历史纸质档案进行整理,并将房屋信息补录到房屋登记管理系统,建立电子登记簿,再将纸质档案扫描形成电子档案数据库关联到业务数据库,才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业务数据库、档案数据库、电子登记簿。在档案整理、数据补录、建立历史数据电子登记簿发现了许多历史问题,如档案遗失,房产证号重复编,档案资料没登记房产证号,档案资料不全,面积计算不正确,结构、总层数、所在层数、座落等信息错误等历史问题。

2.登记资料利用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待统一,规范对外利用形式目前,房屋登记信息的历史数据尚处整合阶段,查询工作大多依据房屋登记信息查询系统,结合人工分析判断后出具正式结果,但建设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各省各地区房地产信息管理软件也是各自引进,证明格式五花八门,有的地方还人工查询出具证明,人工查询出具证明会出现人为因素干扰,无法保证登记证明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比如福建省三份之二的市、县采用了福建省翔升房地产管理系统,有的引进外省的房地产管理系统,就三明地区就有三套不同的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给实现资源共享、房屋信息联网带来很多麻烦。

(2)登记信息查询管理有待提高,规范对内利用管理

目前,多数房屋登记机构对房屋登记信息查询权限是放开的,只要是本单位工作人员,就可以在房屋登记信息系统中使用姓名(或名称)、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作为唯一查询条件查询房屋权利人(含所有权人、抵押权人、抵押人等)房屋登记信息,没有权限的设置,并能使用查询功能搜索到的结果,任意调阅电子档案,导致信息外泄的可能性存在。

二、对策与设想

1.加大投入,改善保管条件,优化库房

房屋登记档案库房的建设和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得以实现,但是房屋登记档案管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支持,要想改善库房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大投入,首先要让政府部门意识到房屋登记档案不仅是权利人证明权利的法律凭证,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住房保障、房屋普查、法院诉讼、国家税收、户藉管理、个人信息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应配套的硬件设施,库房便是最重要的硬件。另外向政府相关部门推荐到档案库房标准规范的省级、市级房屋登记部门学习交流,引起政府重视,得到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加大库房建设投入,优化库房,改进现在库房紧张的局面。

2.选择专业的档案数字化机构来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

要加快历史房屋登记纸质档案数字化进程,选择优秀的档案数字化专业机构完成档案数字化,一方面房屋登记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同行中了解做得好的档案数字化机构,邀请参与投标,在投标文件中设置相当比重的业绩分避免那些只追求数量不管质量,以价格低廉取胜的档案数字化机构重标,影响档案数字化进程;另一方面,档案数字化专业性较强,县、区级往往缺乏这样的评标专家,可以向当地政府推荐同行中从事这个行业的专家作为评委,避免投标单位混水摸鱼。

3.加强上下级业务交流,共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组织市级规范化管理单位帮助本地区的区县提高房屋登记档案工作水平,深入到各县区的查询窗口、库房一线,开展指导工作,结合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共性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给予技术支持,加强同行交流和沟通,形成业务共识,解决业务难题,共同进步,督促建立考核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规范化管理。

4.倡义建设部统一全国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

要实现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联网,要由建设部牵头开发一套完善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从登记和档案专业的角度加强业务培训,使管理制度化、标准化,促进房屋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5.规范房屋登记信息查询

(1)建立规范的房屋登记档案查询制度,根据《房屋登记技术规程》确定申请人的条件、查询的对象以及查询的类型等等,根据《房屋登记技术规程》确定内部人员因业务工作进行查询的查询工作;

(2)建立系统权限分级管理模式,在查询系统中设置查询权限以及分级管理,分为模糊查询模块以及房屋登记信息证明模块。用户在进入查询系统之前要进行身份认证,实行电子簿查询权限管理、电子档案查询权限管理以及房屋登记信息证明系统管理,严格控制在房屋登记信息系统中使用姓名(或名称)、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作为唯一查询条件查询房屋权利人(含所有权人、抵押权人、抵押人等)房屋登记信息的权限管理,系统中对使用姓名(或名称)、身份证号作为查询条件的模糊查询操作进行记录,档案室应对模糊查询的纸质资料按系统记录编号进行保管备查,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利用。

(3)在房地产交易中心以及登记中心建立相应的查询窗口或触摸屏,房屋所有权人可以随时对自己申请的房屋登记业务办理情况进行查询,非所有权人也可以查询所要购买的房屋权利限制情况,了解房屋登记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及所要办理业务应提交的详细材料,下载申请书等。

(4)建立房屋登记机构官方网站,实现通过互联网,申请人可查询到业务指南、表格下载、业务办理情况查询等功能,更高效地提供当前状态查询的手段。

三、总结

第5篇:地方档案范文

一、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内容

房地产权属档案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极为重要的民生档案。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自20世纪末重新恢复房产交易至今已累计形成房地产权属档案2100万册,已成为上海市房管专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房地产权属档案涉及的内容看,主要有四大类。其一,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权属登记、确权、转移、变更、设定他项权利等的证明和文件材料;其二,房屋及房屋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权属界定图、房地产分幅平面图、分丘平面图、分层分户平面图等图纸资料;其三,房地产产权登记时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其四,反映和记录房地产权属状况的各类声像信息资料。

二、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特性

房地产权属档案作为记录房地产权属信息的重要民生档案,其自身的价值决定了它具有专业性强、动态性大、真实性高、完整性强、价值性久等五大特性。

(一)专业性强

房地产权属档案的专业性体现在它是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办理时形成的专业档案。房地产权属档案具有专业的管理办法——权属登记须“图、卡、册、档”齐全,其中“图”是指房地产平面图等,“卡”是指房地产卡片,“册”是指房产登记簿,“档”是指房地产权属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

(二)动态性大

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动态性体现在其内容会随着房屋产权的变动而变动。一套房屋从产生到灭失,会经过不断地转售、转租、抵押、冻结等,权属档案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这一特性也使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具有复杂性。

(三)真实性高

房地产权属档案真实性体现在其记载的房屋所有权归属,是房屋产权最原始的凭证,是产权变化沿革的原始记录,具有法律效应,是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和人民法院确认房屋产权、处理房地差纠纷的主要依据。

(四)完整性强

房地产权属档案完整性体现在权属档案是“房地结合”及“图档结合”的管理模式。“房地结合”是指房屋产权登记遵循房屋所有权和房屋所占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一致。“图档结合”是指权属档案需将图纸档案与权属档案结合进行管理。

(五)价值性久

房地产权属档案的价值性体现为其记载的房地产价值性高。房地产属于不动产,具有价值高、持有周期较长的特点,其在个人财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百姓重要的物权权益,关系到产权人的切身经济利益。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特性,使其在房地产权属登记、房地产交易、房地产纠纷仲裁、物业管理、房屋征收、税务部门纳税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上海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现状

(一)房地产权属档案数量与档案

管理专业人员数量、质量不匹配房地产权属档案是房地产行政管理的核心与基础,是重要的凭证性档案,占全市房管专业档案总数的95%以上。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在遇到有关房产纠纷的各类诉讼、仲裁案件时,人们都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时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凭证性、原始性、专业性、法律性等价值就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自1995年《房地产登记条例》颁布以来,上海一直采用“房地一体”的登记体制,房地产权属档案多数集中在各区房地产交易中心或由各区档案部门保管,呈多样化、属地化、分散式管理。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权属档案的登记流程不熟悉,无法正确查证权属档案的质量,只是被动地交与收,使许多不符合归档要求的资料也混迹其中。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档案,还要接待大量的档案查阅人员,其人员数量和权属档案数量相比较匮乏。

(二)房地产权属档案保管期限鉴

定不到位,导致库房严重胀库目前,据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初步统计,全市现有房地产权属档案2100万卷,并以每年15%的量递增。由于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特性,房管档案保管部门多将其保管期限列为永久保存。随着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日益增加,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数量也在剧增,但由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鉴定销毁制度,无法及时开展房地产权属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使存放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库房面积严重不足,这对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出现大量重复件

目前,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整理实行“一号一卷”的模式。以房屋号为单位建档,将权利人的所有登记档案、变更、转移、他项权利登记及注销等资料集中存放,合并成一卷。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其保管期限的认定缺乏明确性,以致档案管理部门无法开展鉴定、销毁工作,类似他项权利注销、房屋征收注销、房改房注销等利用率较低的档案资料占据了较大空间。此外,由于权属登记业务部门办理流程的需要,相关案卷中出现许多重复件,案卷自身量的膨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胀库。

四、加强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规范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收集

范围,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齐全根据2001年建设部第101号令《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部门应确保档案中四大类文件材料的收集齐全,保证其真实性,要严格按照规定,对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各种资料进行验收,保证权属档案与权属现状相一致,以确保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客观、真实。

(二)改变现有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模式,对其进行“集约化”“动态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是档案管理机构为提高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做法。“集”即“集中”,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技术等要素,对房地产权属档案进行集中管理。“约”是指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目标,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的目的。上海市、区两级的房地产交易部门应建立健全房地产权属档案全市统一的管理模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强大和日趋健康成熟地发展,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权籍档案也将有增无减。而权属档案数字化的开展,使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影像件得到充分利用。在“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房地产权属档案统一管理、统一存放、统一查阅,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权属档案多头管理、零散存放、多部门查阅的管理体制问题。对利用率较低的房地产权属档案,如贷款结清的抵押房地产登记资料、已办理房屋交接的预告房地产登记资料、已发生产权转移的历史房地产登记资料等,可以移交到全市统一的库房进行存放,查阅时使用相关的影像件。“动态化”管理是指以房屋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有关该房屋的产权转移、名称变更、他项权利设立等都应该体现在这一盒档案案卷中。房屋情况出现异动变更时,对其进行整合,归入最初的权证号档案中,并在其权证号的相应位置插入标识卡指引其去向。同时,根据整合的纸质档案对应电子档案进行相应的标注、修改,以便随时能便捷地检索到与实际相符的动态电子档案。

(三)加强房地产权属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各级房管部门和交易管理机构应当切实加强房地产权属档案鉴定工作,从有利于发挥档案的作用、便于档案的安全管理及应对突发事件出发,提高档案案卷质量,优化档案构造,有效精化馆藏,降低管理成本。在国家尚未出台具体标准前,房屋管理部门可会同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理论研究机构先行试点,制定有关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技术规范与标准,从制度上规范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案鉴定等技术要点,可参照住建部《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要求,制订房地产权籍档案鉴定销毁范围:1.抵押权登记已注销满5年;2.查封登记已解除满5年;3.地役权登记已注销满2年;4.预告登记已注销满2年;5.异议登记已注销满2年。按照房地产权属档案的鉴定和销毁条件,将已建立异地容灾体系数据存放点完成房地产权属档案电子目录、电子登记簿以及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和异地保存工作的需销毁的房地产权属档案,列入正式鉴定、销毁程序。

(四)利用信息化成果,弥补档案整理立卷模式的不足

从档案产生源头抓起,精炼档案材料,及时对房地产权属档案进行数字扫描,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落后的立卷模式和排架方式,实行多方位快速检索和动态管理,从业务部门登记收件环节起即剔除权属档案的重复件,从源头把关,达到精简档案的目的。把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和应用工作理顺,加快权属档案影像资料的利用。同时,在范围上做到全覆盖权属档案影像资料,在时间上对权属档案的数字化做到及时、高效,并且做细、做深权属档案的影像资料工作,这样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层次。同时,把纸质权属档案按条件有规划地集中存放,在利用时使用影像件,以大大降低库房的胀库率,使权属档案的使用率、有效性都大大提高。

(五)加强库房管理,使“八防”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