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精选(九篇)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第1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小麦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89-01

根据现状来看,小麦种植已经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准,与之相应的田间管理也正在逐步完善。小麦的成长阶段具体包括了播种期、小麦拔节期、抽穗和扬花期、小麦灌浆期等不同的阶段;针对各个的阶段,农户都需要重视麦田的病虫害防控以及日常管理。这是由于,只有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管理麦田,才能够获得病虫害防控的良好效果[1]。结合小麦的不同类型,做好差异性的麦田管理。这样做,有助于在最大范围内防控病虫害的蔓延,在此基础上确保小麦的高产性和优质性,为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1 田间管理的要点

针对田的前期管理:通过培育壮苗的措施,能够确保越冬的小麦顺利成活。由此可见,初期栽种小麦时就有必要培育小麦的壮苗。具体而言,培育壮苗的关键就是设计均匀的间距,对此可以选择疏密补稀的栽培手段。在检查麦田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移出较大密度的麦苗,然后把它们填补于稀疏的部位。经过麦苗的移植,就需要补充麦苗必备的水分。如果旱情较重,则有必要在初雪到来前再次为麦田浇透水[2]。在追肥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地力较弱或者基肥不足的区域。如果需要施加氮肥,那么通常选择20%的氮肥用来确保小麦越冬。

针对麦田的中期管理:小麦生长过程中,麦田的中期管理应当构成关键的要素。做好中期的麦田管理,能够在根本上确保小麦具备优良的光合作用,在此基础上达到丰产目标。具体的措施为:针对小麦返青期,需要选择中耕松土的措施来促进麦苗的早发;对于田间的裂缝需要及时密闭,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控麦田遭受冻害。在春季的时期,通常需要追加三次或者更多次的氮肥,每公顷至少需要追加20千克的尿素。到了小麦生长期之后,农户有必要注意麦田灌溉,确保分次追肥。同时,针对麦田还需要确保适当的灌溉,麦苗到了拔节期后就需要保持通风并且注意浇水,确保地温的适中。

针对麦田的后期管理:后期管理具体包括了小麦抽穗直到麦苗成熟这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内,田间管理包含了麦田灌浆、小麦授粉、小麦开花和后期的抽穗等。做好后期的麦田管理,有助于在根本上确保产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小麦的整体质量。到了后期的小麦灌浆期,土壤应当具有适中的含水量。通常情况下,到了开花期就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灌溉水分。针对籽粒灌浆和受精结实这两个阶段,农户有必要格外予以重视。

2 防治病虫害的具体策略

近些年来各地都着手调整原有的农业结构,面对新的趋势,小麦栽培也更加重视麦田的高产性,以此来确保增收目标的落实。然而,生长中的小麦如果遭受严重的病虫害,那么通常就会表现出减产的趋势。在防控麦田病虫害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从全面的角度入手,杜绝病虫害对于小麦作物的伤害。然而,田间管理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有必要依照小麦作物的真实情况来确定必要的防治措施。具体而言,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对策和措施包含了如下:

2.1 小麦播种时期的防控

在播种阶段内,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点就在于减少病虫基数。一般情况下,播种期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包括了吸浆虫、地下害虫以及小麦纹枯病等。通过药剂拌种或者土壤处理的措施,就可以有序防控播种期的小麦遭受病虫害。例如:针对播种期的小麦可以选择200克三唑酮的湿润粉剂,通过拌种的方式来杜绝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和黑穗病。如果麦田频繁遭受金针虫的危害,那么需要选择磷乳油来拌种,这样做还可以防控蝼蛄的虫害[3]。

2.2 小麦拔节期的防控

在小麦返青和小麦拔节的时期,有必要针对麦蜘蛛和纹枯病加以重点的防控。近些年来,小麦遭遇病害的主要类型就包括了纹枯病,纹枯病能够直接导致麦田的整体减产。对于此类病虫害,通常选择每公顷3000毫升的井冈霉素用来预防,也可以选用每公顷700毫升的辛硫磷喷洒于麦苗的基部。针对容易发生吸浆虫的麦田区域,可以增加适量的水,加入磷乳油然后制作毒土,这样做就可以把药剂混合于土壤内部,进而起到杀灭病虫的效果。

2.3 抽穗扬花期的防控

麦苗到了抽穗扬花期之后,通常发生叶锈病和白粉病等各类疾病。然而,抽穗扬花期属于很重要的麦苗生长期,如果突然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病虫害,那么将会带来无法估测的损害。为了保障丰产,在消灭麦蚜虫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生物防控的措施,善于运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虫害[4]。农户如果选择了药剂防控,则可以优先选择混合施药的措施用来杀灭麦田的害虫。

结语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下,小麦栽培的整体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小麦在生长中,通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干扰,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麦田的减产。由此可见,田间管理的根本宗旨就是防控麦田的病虫害,在此基础上为麦田的增收提供必备的保障。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点在于重视预防,确保小麦的优质和高产。然而截至目前,小麦田间管理的相关策略并没有达到完善,有待长期的提高和改进。未来的实践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摸索实践经验,从而服务于小麦田间管理的整体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少周.小麦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北京农业,2015(15):95.

[2]贾广卿.旱作小麦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 福建农业,2015(06):132.

第2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44

随着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的增加,小麦的高产和高质量成为农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小麦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1时间误区

时间误区主要是农民没有准确把握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由于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度不高,导致小麦已经严重受到病虫害侵害时才发现,这样就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效果自然不理想。比如小麦纹枯病显现比较晚,一般在3月份应该开始防治,而许多农民在4月才发现问题,这时防治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成本,而且防治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前,比如小麦蚜虫,只要它的益害比例是在1∶150就不用进行处理。而农民却见到虫害就杀死,结果虽然害虫杀死了,但是也对小麦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2药剂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气温等其他外界条件变化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不同的病虫害是需要不同的药剂来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喷洒农药和施肥,并不能彻底消灭病虫害,反而延误了病虫害治理的最佳时期。

1.3灌水误区

绝大多数农民在病虫害的防治时都存在用水量少的问题。而在实际病虫害的防治中是要根据病虫害的数量、田地的干湿程度和田地的面积来确定用水量。水量过多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危害,水量过少会减弱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对于小麦的生长过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播种前要先将田地精细耕好,并清理田地里的杂草,尽可能减少细菌基数,可每亩施用30公斤辛硫磷颗粒拌土并洒入田中,这样可对地下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拌药处理,可以使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按照1∶800 的比例与种子进行拌种,此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2.2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生长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是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为害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将会对小麦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进行喷洒。要把握好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幼苗生长情况,将甲基异流磷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按照适合的比例对水,均匀地喷洒在麦田中,同时利用浅锄对田地进行翻土处理,以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2.3抽穗期

小麦抽穗期是小麦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决定着小麦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高发的一个时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以及叶枯病等。在抽穗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防治技术就是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调整小麦的整个生长环境,进行综合防治。首先可以选择使用20%菊马乳油 80毫升对水35~50公斤,在每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后进行均匀喷洒。其次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可在发病初期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70 克对水30公斤进行每周1次,连续2~3周均匀喷洒。在使用药物之后,病虫为害基本都会集中在小麦的顶部,因此还要对小麦的顶部进行喷雾处理,如果遇到阴雨天还要做好药物的补喷工作。

2.4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颗粒成熟和饱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比较常见的是白粉病和小麦锈病。此时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选择使用25%的快杀乳油每亩使用38亳升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如果这个时期出现黑胚病,则可以使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752克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防治。

3结语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多数农民不能把握最佳时期,还增加了成本投入。农民要多学习先进的防控技术,熟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小麦生长的各个过程都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第3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1 主要问题分析

1.1 冬季常见问题

1.1.1 干旱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冬季容易受到干旱影响,此期是为产量打基础的阶段,严重干旱时小麦生长表现为群体稀疏、植株矮小、分蘖较少、下部叶片发黄、孕穗抽穗提前,进而影响产量。

1.1.2 苗旺

气候异常、温度偏高和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氮肥用量多大是造成苗旺的原因。小麦冬前旺长最大的害处是抗冻能力降低,旺长使麦苗生长细嫩,茎数多,抗冻能力大大降低;其次是大量地消耗养分和水分;第三是抗逆性降低,由于旺长,幼苗生长细弱,群体大,透风通风差,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下降。

1.1.3 苗弱

一是整地质量差。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耕翻浅,秸秆量大,整地时又没有充分镇压踏实,致使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的秸秆中,难以很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再加上秸秆腐化也需要一定的氮素,这就造成腐化秸秆与麦苗争肥,因此部分整地质量差的地块麦苗出现发黄现象。二是播种过深。小麦适宜的播深为3~4cm,而农户在生产实际中有的地块小麦播深达到6~7cm,播种过深,小麦发芽出苗时间长,自身养分消耗大,形成弱苗。三是脱肥严重。主要是氮肥明显不足,因氮素施用量不足,导致氮元素缺乏,造成成片黄弱苗。

1.2 春季常见问题

1.2.1 倒春寒

“雨水”过后,气温变化大,是寒潮的多发期。若受较强冷空气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就会使正处于返青或按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如果气温下降到-30C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发生冻害。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过低也易造成冻害。

1.2.2 晚霜冻害

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冬小麦正处于拔节一孕穗的低温敏感期,若此期遇到00C以下的气温,茎蘖容易受冻死亡,叶面温度过低,会导致小花发育不正常,影响结实率。

1.2.3 病虫害

小麦生育中后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期,此期若发生病虫害,对产量将造成直接影响。本县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是“三虫三病”,即小麦白粉病、叶锈病、腥黑穗和麦红蜘蛛、穗蚜、吸浆虫。

1.2.4 干热风

春末夏初是我国北方雨季来临前天气晴朗、少雨的时期,在干燥气团控制下容易形成干热风,对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影响产量。

1.2.5 倒伏

一是气候因素。在小麦灌浆末期,若连续阴雨,伴随阵风或大风,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二是栽培措施不当。如播量过大,返青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致基部节间拉长,减弱了抗到能力。三是品种间对倒伏能力有一定差异。

2防御措施

2.1 提高麦播质量

一是针对秸秆还田地块,用秸秆还田机充分粉碎切细秸秆,结合深耕把粉碎的秸秆掩埋到耕层里,然后耙耱镇压,使土壤松紧适宜,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下扎。二是针对旋耕田块,一定要耕细耙平、踏实土壤、要坚持3年深耕1次,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三是播种时播深要适宜,深浅一致,落种均匀,做到适期足墒精量播种。

2.2 合理施肥

注意合理施用化肥,重点调整好氮磷配比,以提高肥效。高产田要控氮、稳磷、增钾,中低产田要稳氮、增磷。对于连年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可少施钾肥,每亩增施碳酸氢铵10kg,加速秸秆腐熟速度。一般来说高产田全生育期亩施标准氮肥50~70kg、标准磷肥40~50kg、钾肥10kg、锌肥0.5kg左右,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基施,氮肥30%~50%底施,50%~70%拔节期追施;中低产田一般亩施标准氮肥50~60kg、标准磷肥50kg、钾肥5~10kg。

2.3 病虫害防控

播种期是预防小麦多种病害虫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药剂拌种、土壤处理,选用包衣种子,搞好麦播土传、种传病虫害的防治,努力减少病虫害为害,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多种病虫集中为害的高峰期,要切实加强监测预报,采用综合措施,科学施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对重大突发性病虫害,要发挥植保合作组织的作业,大力开展统治,及时控制,将病虫为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中后期突出抓好小麦叶锈病、赤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的监测,开展后期叶面喷肥,推广磷酸二氢钾根外追施技术,与对路农药、微肥混合喷施,做到“一喷三防”。

2.4 科学灌溉

保持小麦子粒灌浆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供应,是延长小麦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续早衰,提高小麦粒重的重要措施。灌浆水一般在孕穗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小麦灌浆后期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子粒品质。因此,种植强筋小麦的麦田,如果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灌溉期间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再进行灌溉,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3 补救技术

3.1干旱

科学运筹肥水,因地因苗制宜。受旱麦田要做到应浇尽浇,尽量扩大浇麦面积;对因旱冻频临死亡的麦苗,要及早浇灌,确保不死苗,浇水时应小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应在早春镇压并划锄保墒。

3.2苗旺

对于播期早、播量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一是起身期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抑制剂,控制旺长防倒伏;二是进行深中耕,切断部分根系,控旺转让;三是拔节中后期施肥浇水,一般每亩施尿素10~15kg。

3.3苗弱

一是春季及时进行中耕划锄,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快长。二是合理运筹肥水,春季分2次进行追肥。第一次在返青期进行,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kg加适量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后期,亩施尿素5kg。

3.4倒春寒、晚霜冻害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于寒流来临之前,采取浇水、喷洒防冻药物等措施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中耕、施肥、浇水等补救措施,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小麦早春受冻后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耦合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3.5病虫害

对小麦叶锈病,要继续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经验,对叶锈病常发区,要及时消灭发病中心,4月下旬和5月初要普遍进行喷药防治;对小麦吸浆虫,要严把蛹期和成虫期2个关键环节进行防治;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在小麦拔节前要采用撒施毒土技术,结合浇水进行防治。

3.6干热风

5月中旬要及时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进行“一喷综防”,达到杀虫、防病、防干热风、增加粒重、提高品质的目的、为了使干热风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及时灌溉,喷洒草木灰水。但灌水时间最好选择在干热风出现前3~5天,灌水时切记要采取快灌、浅灌,切不可漫灌、深灌,否则会适得其反;另外,灌水时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不可在最热时间灌水。

第4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研究

1小麦返青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1防治对象

麦田杂草:由于冬前干旱,杂草出土少,出土率不足40%,冬前化除面积很小。目前,浇过越冬水、早春浇水的麦田,田间墒情好,杂草出土率已达90%以上。小麦返青期杂草个体小,生长嫩,而且杂草被小麦覆盖的数量少,这一时期是防除麦田杂草的有利时机。小麦纹枯病:返青―拔节期(3月上中旬),小麦纹枯病处于水平扩展期,迅速蔓延,拔节后停止株间侵染,转入株内侵茎为害。平原区及山陵地区的水浇地块是防治的重点,要抓住返青到拔节前的防治关键时期,及早搞好纹枯病防治。

1.2防治时间与措施

3月上中旬。

杂草防除:以播娘蒿等一般杂草为主要防除对象的麦田,亩用10%麦镰15―20克对水30公斤防除;以恶性杂草猫儿眼、猪殃殃为主要防除对象的麦田,亩用20%使它隆50―60毫升加10%麦镰15―20克对水30公斤防除;以野燕麦为主要防除对象的麦田,亩用10%麦镰15―20克加6。9%骠马60―80ml对水30公斤防除。病害防治:小麦纹枯病发生田,可亩用12。5%志信星或禾果利20―30克对水30公斤喷雾防治,注意将药液喷洒在植株茎基部。麦田杂草化除技术要求较高,施药不当容易发生药害事故,植保专家特别提醒农民朋友,要掌握好喷药时期及防除技术,做到不重喷,不漏喷。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喷药时应防止药液漂移到周围阔叶作物上产生药害。喷药器械施用前后要用肥皂水清洗。

2优质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1继续做好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

小麦吸浆虫进入成虫防治期,虽然部分麦田已在蛹期进行了毒土防治,但有些农民朋友防治技术掌握不好,有的用砂土、有的用土太干、撒土不均匀,造成防治效果较差。对此农民朋友必须抓住吸浆虫防治的最后时期---成虫期,突击喷雾防治。

防治方法:用高效、低毒的菊脂类农药,如:氯氰菊脂或复配农药如浆蚜灵隔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雾,达到根外追肥提高千粒重的目的。

2.2注意防治小麦蚜虫

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当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头时,应立即用药防治。可用吡虫啉、浆蚜灵等喷雾防治。

2.3及时查治小麦赤霉病

由于赤霉病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对人、畜食用会造成中毒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小麦发病后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不同时期发病均可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阻碍养分输送,影响产量和品质。抽穗扬花期的连续阴雨是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其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麦扬花期的温湿度。在小麦扬花期至乳熟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同时气温保持在150C以上,病害将会大流行,应及早进行防治。轻发生年份用药1次即可,大流行年份必须至少防治2次,第一次防治必须在小麦齐穗期(10%扬花),第2次防治必须在第1次后的7天内进行。在该病的防治上,主要采用多菌灵等广谱杀菌剂,在小麦齐穗到扬花始期喷雾防治,可亩用80%的多菌灵微粉剂50g或40%多菌灵胶悬剂50-7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分别加水10-15kg进行喷雾。

2.4小麦锈病、白粉病

小麦锈病、白粉病是两种较常见的病,现在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应注意观察,发现病害及时防治。可在除治麦蚜的同时,加入15%三唑酮粉剂每亩75g或20%三唑酮乳油每亩50ml兑水50kg喷雾,对这两种病害会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小麦地下害虫

小麦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主要发生在小麦苗期和返青后至灌浆期。据观察,蝼蛄危害麦苗将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麦苗将根茎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危害麦苗蛀食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被害状,确定是哪小麦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3种,主要发生在小麦苗期和返青后至灌浆期。据观察,蝼蛄危害麦苗将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麦苗将根茎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危害麦苗蛀食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被害状,确定是哪种地下害虫危害后及时用药防治。撒毒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沟施或顺垄撒施,然后划锄覆土,防治蛴螬和金针虫。浇药水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加水750公斤顺垄浇施,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

4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方法

4.1种类与危害

(1)蝼蛄蝼蛄危害小麦的时间是从播种开始直到第二年小麦乳熟期,它在秋季为害小麦幼苗,以成虫或若虫咬食发芽种子和咬断幼根嫩茎,或咬成乱麻状使苗枯死,并在土表穿行活动成隧道,使根土分离而缺苗断垅。危害重者造成毁种重播。

(2)蛴螬幼虫危害麦苗地下分蘖节处,咬断根茎使苗枯死,危害时期有秋季9--10月和春季4--5月两个高峰期。蛴螬冬季在较深土壤中过冬,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幼虫开始向地表活动,到13--18摄氏度时,即为活动盛期,这时主要危害返青小麦和春播作物。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成虫白天潜伏于土壤中,傍晚飞出活动,取食树木及农作物的叶片。雌虫把卵产在10厘米左右深土中,孵化后幼虫危害作物的根部。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如越冬幼虫多,第二年年为害就重。

(3)金针虫以幼虫咬食发芽种子和根茎,可钻入种子或根茎相交处,被害处不整齐呈乱麻状,形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幼虫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危害秋播小麦,10月下旬越冬。第二年的4月中旬为害最重。

4.2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地下害虫一生都生活在土壤里,尤以杂草丛生、耕作粗放的地区发生重而多。因此应采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如精耕细作、轮作倒茬、深耕深翻土地,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水以及将各种有机肥充分腐熟发酵等,可压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

(2)药剂防治

土壤处理:在多种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进行防治。为减少土壤污染和避免杀伤天敌,应提倡局部施药和施用颗粒剂。每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2kg,或3%辛硫磷颗粒剂2-2。5kg于耕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耕翻入土中。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亩用量250ml,加水1-2kg,拌细土20-25kg配成毒土施用。

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法进行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常用农药与水、麦种的比例为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1∶100∶1000(农药∶水∶种子)拌种,50%辛硫磷乳油、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内吸性药剂要堆闷12小时以上),摊晾后即可播种。

麦出苗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片调查,当死苗率达到3%时,立即施药防治。撒毒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或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对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或顺垄撒施后接着划锄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撒毒饵:用麦麸或饼粉5公斤,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拌匀后于傍晚撒在田间,每亩2~3公斤,对蝼蛄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第5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46-01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小麦的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种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针对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1 播前管理

首先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条件、抗逆性强、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主要预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虫[1]。其次是土壤处理。播种前宜将除草剂施于地表;采用机械耕地、耙地,保证土地平整,上虚下实,结构良好;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施有机肥30~60 t/hm2,氮、磷、钾肥占总肥量的60%。前茬作物收获前7~15 d及时灌水增墒,提高出苗率。

2 播种管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在最适播期进行播种;种植方式可采用宽窄行,即宽行17 cm、窄行8 cm;膜侧种植宽带60 cm为一垄,垄宽36 cm,垄间距24 cm。播量一般在330~375 kg/hm2,晚播品种要适当增加播种量[2]。为提高出苗率,播种时要保证深度一致,下种均匀。

3 田间管理

3.1 冬水

越冬前大水灌溉至自然落下,漏水严重可适当补灌。切忌冰层盖苗。

3.2 越冬防护

在越冬期防止牲畜啃吃、侵害幼苗。

3.3 镇压保墒

一般12月下旬土壤封冻后及时打碾,弥合裂缝,保温防冻。次年2月上旬返青前后进行1~2次打碾提墒,促进返青。

3.4 追肥

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分阶段多次进行,播种后追肥;长势较弱的越冬群体需要冬季追肥;返青期群体偏小的麦苗需要春季追肥;拔节前结合灌水追施尿素;孕穗期需追肥,可采用叶面施肥[3]。

3.5 合理排灌

分阶段多次进行。未进行压冬水的小麦,需及时浇返青水;未进行返青水的小麦,拔节期需及时浇水,4月上中旬及小麦孕穗期早灌头水,适时管好抽穗水、麦黄水[4]。忌大水漫灌,以免出现倒伏或贪青晚熟的现象而导致减产。

3.6 防治病虫害

小麦常见病害主要有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黑穗病、纹枯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麦红蜘蛛、吸浆虫、黏虫等。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抑制小麦病虫草害。尽可能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化学农药,禁止施用高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3.6.1 农业防治。即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昆虫、作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采用合理耕作栽培管理技术使生态系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或者直接抑制害虫的种群数量。简而言之,即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管理、栽培措施等防治害虫的方法。例如,适时播种,有效减轻小麦锈病和纹枯病的发生;适时进行中耕除草,减少自生麦苗;秋播前,减少越夏菌源,减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合理施肥与灌溉提高抗逆能力等。农业防治虽然见效慢,但持效期长,而且省工经济,还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

3.6.2 物理防治。即不用化学农药直接杀害或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手段包括: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人为捕捉或者设置障碍防止害虫蔓延;结合害虫的一些特性如趋黄性、趋味性、趋光性等,对害虫进行诱杀。

3.6.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无害,无污染,不形成抗性。主要方法是以虫治虫,小麦病虫害种类很多,同时病虫害的天敌种类也繁多。应对病虫害,向麦田引进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持生物物种平衡,达到加强防治小麦虫害,并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

3.6.4 化学防治。尽可能避免使用高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尽量使用生态化学制剂,如50%辛硫磷乳油拌种,可防治蛴螬、金针虫。抽穗前,或小麦锈病病发率达5%时,或小麦白粉病病发率达10%时,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稀释后喷雾。小麦蚜虫发生时,用40% J乐果乳油1 500 g/hm2对水稀释后喷雾。使用生态化学制剂,污染少,对小麦生长无太多影响,是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必然趋势。

4 后期管理

抽穗到成熟称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是形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严重发生时期,要根据后期的生育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小麦成熟末期进行收获。

5 参考文献

[1] 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16):228.

[2] 周有印,谢付振.农业结构调整下的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10(8):253.

第6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小麦 病害特点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64-01

病害的发生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种类较多,使得其危害性大,对农户的经济利益也能产生严重影响[1]。在防治过程中采用农业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技术等,可有效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本文以河南沈丘县园艺工作站为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病害现象的发生。

1 小麦的主要病害特点

锈病、纹枯病等,是小麦种植的常见病害。

锈病:杆锈病、叶锈病以及条锈病等,是锈病的主要类型。秆锈有红斑、叶锈乱以及条锈成行等,为各锈病类型的病症特点。锈病的病发时期为,小麦返青后的两个左右时间内。当小麦被条锈病侵染后,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后再进行扩散,即全田普遍发病、发病中心以及单片病叶等;又或者经过两个阶段后再进行扩散,即普遍发病与发病中心等。

纹枯病:小麦的茎秆与叶鞘,是小麦易发纹枯病的主要部位。纹枯病的发病季节,主要是在小麦拔节后。小麦在患病初期时,其叶鞘会出现梭形的病斑,中间是灰白色和淡褐色,周围两侧是褐色。若在前期阶段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容易导致小麦的病情或在后期阶段加重。发病部位从叶鞘延伸到茎秆,并且颜色也在逐渐加重,更甚者还会出现腐烂变黑现象。

2 防治小麦病害对策

由于小麦的病害种类较多,使得农户在防治期间,需要先了解小麦的特性。只有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更好确保小麦的种植产量。

防治锈病对策:(1)农业防治技术。农户在播种前,需要先选好播种时间,然后对小麦栽培种植的密度进行科学合理化设置。此外,土肥的管理也要加强,为小麦选取的肥料必须是磷肥或者有机肥,这样能有助于病害的降低,同时还能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2]。(2)药剂防治技术。药物喷洒和药剂拌种等,是药剂防治技术的主要两种方法。药物喷洒:选用120-135g/hm2内环唑乳油25%,或者烯唑醇以及三唑酮等药剂对农田实施要药物喷洒,其防治效果显著;药剂拌种:选用立克秀、粉锈宁以及禾果利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搅拌,然后再把其种子给予播种,这样可使病害发生率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方法防治病害,农户需要对药量进行严重的掌握,这样能降低对人体的伤害性。

防治纹枯病对策:(1)农业防治技术。在早春时节,农户需要对小麦进行及时的中耕,这样能使植株的抗病能力提高,同时也能有助于麦苗的健康生长。(2)药剂防治技术。药物喷洒和药剂拌种等,是药剂防治技术的主要两种方法。药物喷洒:农户需要在小麦分蘖末期,对小麦进行750-1500g/hm2多菌灵胶悬剂40%,或者480-960g/hm2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2.5%等药剂,添加750kg/hm2水混合后,对田间进行喷洒,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3]。药剂拌种:按照剂量要求选取纹霉清或者立克秀等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搅拌,可避免延长种子的发芽时间。

总结

综上所述,病害的发生不仅能严重危害小麦的产量,而且还会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强化病害的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但能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同时还能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宫琳.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63-263.

第7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关键词 麦田管理;施肥;保墒;病虫害;河南辉县;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87-01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总面积约2 007 km2,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岗陵起伏,南部平坦辽阔,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产区。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新乡市春季麦田管理会议精神,切实搞好2014年辉县市的小麦春季麦田管理工作,根据近期下乡调查情况,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为争取夏粮丰收开好头。

1 存在的问题

辉县市小麦播种基础较好,目前小麦总体长势较好,一、二类苗面积占85%以上。但由于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导致冬前小麦部分地块有旺长趋势;少数地块小麦纹枯病、吸浆虫等病虫发生较重。2月上旬辉县市普降中到大雪,降水量在20 mm左右,缓解了旱情。“雨水”过后,是小麦生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小麦春季管理的重要时期,也是促弱转壮、控旺稳长、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些情况2014年辉县市小麦春季管理要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同时要因苗、因墒、因地合理运筹水肥,促进穗多、粒多、粒重,为实现夏粮丰收夯实基础[1-3]。

2 突出重点,做好关键技术落实

2.1 合理追肥

结合降雪,山丘区没有水浇条件的瘠薄地块,撒施返青肥1遍,一般追尿素150~225 kg/hm2,以满足小麦返青、拔节需要。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应根据苗情酌情追肥。

2.2 普遍中耕,保墒提墒

入春后,干燥多风,随着气温升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进行中耕对于保墒提墒、预防干旱非常关键。应及早对各类麦田进行中耕,以保持麦田墒情,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越冬杂草,为中后期麦田管理争得主动。

2.3 促控结合,分类管理

春季麦田水肥管理一定要根据苗情墒情因地制宜,促控结合,分门别类进行管理。

对一类麦田,苗数达900万~1 200万株/hm2,以控为主,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继续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对该类麦田在拔节中后期(3月中下旬)进行水肥管理,结合浇水追尿素150 kg/hm2左右。同时,可在拔节前喷施调节剂化控,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预防倒伏[4]。

对长势适中、墒情适宜的二类麦田,苗数在675万~900万株/hm2,该类麦田水肥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蘖,适当促进春生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在小麦起身初期(2月下旬)根据墒情追肥浇水,结合浇水追尿素150~225 kg/hm2。

对苗数小,包括单根独苗的三类苗麦田,苗数在675万株/hm2以下,尤其是播种过晚、个体弱的麦田和春节前后遭受冻害麦叶枯黄的地块,要赶早进行管理,促进早发快长,争取春生蘖多成穗。可进行2次管理,第1次在起身返青期(2月中下旬),结合降雪施尿素150~225 kg/hm2;第2次在拔节末期(3月底),结合浇水补施尿素75~150 kg/hm2。

2.4 关注测报,预防病虫

2.4.1 发生情况预测。根据辉县市病虫越冬基数、气象条件、生产情况及当前发生情况,并结合以往情况,预测2014年小麦病虫害整体发生程度重于2013年,属于较重发生。其中小麦根腐病、吸浆虫可能暴发,要及时关注农业部门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并及早做好防治准备。

2.4.2 实施科学防控。①抓好早春化学除草。小麦返青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以在春季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10:00―16:00,根据当地草情、草相等实际情况,选准对路药剂,采用适宜的剂量,科学开展麦田杂草防除工作[5]。②加强重大病虫的有效防控。春季麦田病虫发生类别多,危害时间长,按照病虫防治指标,科学施药,及时进行防控。返青期以纹枯病防治为重点;拔节期以吸浆虫、蚜虫、红蜘蛛、白粉病、锈病防治为重点,后期以蚜虫、吸浆虫、赤霉病防治为重点。③大力推行后期综合用药。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叶枯病、蚜虫、吸浆虫等多种病虫的盛发期,可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科学配伍、混合喷洒的办法,适时早防,达到既防病治虫又预防“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效果。④积极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支持和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农户、合作社签订服务合同,实施全程防控服务,或针对化学除草、“一喷三防”等环节进行统防统治,实现增效、节本、增产、环保的目标[6-7]。

2.5 关注天气,预防冻害

倒春寒导致小麦冻害时有发生,防止春冻最有效的措施是时刻关注气象变化。在冷空气来临前灌水,对防御初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若早春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中耕、追施速效肥进行补救。

3 参考文献

[1] 王永良.小麦春季管理浅析[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10):29.

[2] 李志远.小麦春季田间管理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0(11):8.

[3] 田国华.春季麦田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2(3):32.

[4] 田云峰,季书勤,赵淑章,等.河南省2005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J].河南农业科学,2005(3):81-82.

[5] 季书勤.2011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J].种业导刊,2011(3):11-12.

第8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一、小麦锈病

条锈病主要是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叶片发病初期病害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行,后期出现铁锈色粉状物。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害为椭圆形、橘红色,排列比较散乱。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病害为褐黄色,常连成大斑,散发锈褐色粉末。3种锈病的区别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防治措施:用15%三唑酮60~100 g拌麦种50 kg,或12.5%烯唑醇60~80 g拌麦种50 kg。按每10 kg麦种加1 kg水(10∶1)的数量拌种,拌种后闷种4~6 h播种。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1 000~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2 000倍液,或80%多菌灵1.2 kg/hm2。

二、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多于上部叶片,病斑多时可愈合成片,并导致叶片发黄枯死。茎秆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病害初期叶片表面产生黄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产生1层白粉状霉层,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并伴有许多黑色小点。

该病一般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出现,4月中旬以后气温回升,病害加重。种植易感病品种,过早、过量播种,偏施氮肥,田间植株密度大利于发病;冬季气温过高,田间湿度偏大发病早且严重。

防治措施:控制播种量和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的使用量。播种时用15%三唑酮拌种,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有效成分)拌种,或用2%立克秀(国外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药,用15%三唑酮750~1 050 g/hm2,或12.5%烯唑醇300~735 g/hm2,或25%丙环唑乳油450 mL/hm2,对水450 kg均匀喷施,可兼治小麦锈病。

三、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症状为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在后期形成白穗)。

防治方法:用80%多菌灵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喷雾。

四、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

防治方法:抽穗扬花期进行喷药预防。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1次药,间隔5~7 d,喷第2次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 kg/hm2。

五、小麦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枪杆、乌麦等。初期病穗外面包有1层灰色薄膜,小穗全被病菌破坏,种皮、颖片、子房全部变为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病穗抽出前,膜已破裂。病穗抽出后,黑粉被风雨吹冲散,只剩的穗轴,在穗轴节部可见到残余的黑粉。

防治措施: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适乐时药种比1∶500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 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 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0%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2%的8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冬麦不宜播种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铵等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腥黑穗病的侵染机会。

六、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发生的种类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均属同翅目蚜科。若虫、成虫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危害处初始呈现黄色小斑,后变为条斑,枯萎、整株变枯至死亡。蚜虫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70%吡虫啉、25%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喷施。

七、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

防治方法:种子用51~54 ℃温水浸种10 min,或用70%甲基托布津按10∶1的比例浸种10 min。

八、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2种,即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均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其中以麦红吸浆虫分布广、为害重。麦黄吸浆虫多发生在高山地带,以及某些特殊生态条件的地区。2种吸浆虫均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地表,4月中下旬大量化蛹,羽化后大量产卵为害。一般情况下,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常会引起该虫大发生,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发生重,土壤团粒构造好、土质疏松、保水力强也利其发生。

第9篇: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柑橘大实蝇诱杀方法研究及防治效果初步评估张小亚 张长禹 韩庆海 雷朝亮(5)

16种园林新害虫种类记述吴跃开 李晓红(9)

瓜果农药残留有望彻底除去(13)

秀山县治理稻飞虱的植保工作实践与思考陈仕高 蒲正国 谢雪梅 朱明华 田茂仁 卢福刚(14)

西花蓟马在中国适生区的基于CLIMEX的GIS预测程俊峰(16)

2006年西北川西北小麦条锈病越夏概况和有关问题探索姜玉英 曾娟(17)

2006年宜昌市第4代稻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张国宝(20)

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何德良(22)

成县大蒜白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钟诚 王转军(24)

绿盲蝽对引种槭树的为害及其成灾机制陈培昶 新(25)

丝棉木金星尺蛾在绿篱冬青卫矛上的生活规律观察初报朱建亚 陆彦 范美娟(28)

更正(29)

龙山县烤烟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郑朝政(30)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吴青君 徐宝云 张治军 张友军 朱国仁(32)

莪术醇饵剂防治农田害鼠示范 马金宝 张丹华 庄文君 李保森 刘文华 赵洪文 尚振娟(34)

佳多灯在测报应用中出现熄灯原因分析及技术改进意见梁伟群 丘思娟(36)

重视植物检疫行政执法主体的特殊性和唯一性许红 雷筱璐(38)

从广东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实践与思考王春林 南 陈玉托(40)

再接再厉 进一步做好“十一五”《中国植保导刊》通联工作段培奎(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44)

四川水旱轮作田免耕与免耕除草刘可(46)

日光温室大棚黄瓜萎蔫型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方法宋明龙(47)

棚室温度不适致蔬菜叶片产生的主要病害症状邢光耀(48)

麦蚜基因流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国伟 项宇 沈佐锐 唐英章(5)

浙江省农民农药施用行为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虞轶俊 施德 石春华 陈军昂(8)

河南佳多公司率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员工营销水平贺丽 段培奎(10)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郑琦 毕扬 云晓敏 律宝春 吴学宏(11)

2006年吴江市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治理措施曹卫菊 穆兰芳 朱福官 丁海红 腾金洪(14)

近年小麦叶枯病流行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牛庆国(16)

油菜露尾甲发生规律观察及防治试验王显红(18)

淮南市番茄溃疡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对策汤淮明(19)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周芳 陈书乔 陈哲 张燕 冯佩(21)

柑橘大实蝇传入新区后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方法探讨肖桂章 黄大树 杨佑安 裴艳(22)

亥桃蛀干害虫——橙斑自条天牛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治方法高三茂 张军(25)

棉花生理性枯萎的发生特点、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杨恩华 赵平厚 王素英 杨梅增(26)

五加肖个木虱发生为害与防治杨坡 孙宝俊 刘娥 田甜(28)

高寒农区高原鼢鼠的危害及防治彭美科(30)

稀点雪灯蛾在平定县暴发宋丽花(31)

警惕瑞典蝇在夏玉米上的为害陈贵省 梁建辉 田丰蕊 李彦青(42)

2007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张跃进 王建强 姜玉英 冯晓东 夏冰 刘宇 曾娟(32)

农药药械市场2006年概况及2007年展望束放 邵振润(36)

陕西省设施蔬菜药害发生现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张战利(38)

推广佳多杀虫灯 实施“万家灯火”工程推进无公害农业发展袁辉 李安国 周佩璋 黄超艳(41)

民办官助结合 创建重大病虫 应急防治专业队的调查崔鸣 陈和润 李增义 余悦贵(43)

事业单位改革中植保机构定性问题的思考段培奎(45)

川麦冬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和越冬研究蒋素蓉 陈小红 叶华智 严吉明(5)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环境和社会成本杨普云(7)

水稻抛栽后僵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张汉忠 张苑英 张汉立 黄德平(10)

万荣县小麦田蝼蛄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薛晶珍 白印珍(12)

丰润区小麦红吸浆虫发生概况及生活习性观察郭淑英 张莉莉 马金贵(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1)

《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王金辉(42)

牛蒡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测报防治技术周军 戴率善 丁书礼 张海龙 王新磊 张甜(14)

陕西棚室蔬菜根病发生为害现状及防治技术张淑莲 陈志杰 张锋 杨兆森 严攀(16)

安阳市茄子田叶螨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方法王燕峰(18)

玉溪市西合病害的调查与鉴定冯翠萍 李艳琼 纳玲洁 龚永尉(21)

石河子地区杨梦尼夜蛾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杨晓红 张军业(22)

橡胶盔蚧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周明 李国华 阿红昌 李加智 段波(23)

土壤处理防除向日葵田杂草试验孔祥清 孔祥森 郭永霞(25)

大樱桃病虫害测报调查办法初探张正国 韩明建 卢传兵(27)

锐劲特加入农药助剂丝润或杰效利防治水稻褐飞虱试验穆兰芳 朱福官 曹卫菊 丁海红 滕金洪(29)

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在无公害脐橙园诱杀害虫效果分析张昌辉 姚本玉 瞿开良 田菊翠 刘小铁(31)

2004-2006年牡丹江市农作物除草剂药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孙桂华 于广胜 张伟(32)

东台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抗药性发生情况及治理对策李瑛 邰德良 梅爱中 仲凤翔 王春兰 崔世庆 王宏(34)

辽宁省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现状和进一步做好检疫工作的思路蔡明 宋雅坤 江冬 李眷(35)

从德国引进的高山杜鹃上首次检出栎树猝死病菌陈小龙 赵守歧 吴品珊 宋亚坤 熊红利(37)

浙江省“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徐云 王华弟 张国鸣 戴德江(38)

积极推行“三动一合”建设思想构建植保机防服务组织王盛桥 彭传华 张凯雄(40)

蔬菜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注意的事项(43)

警惕有害气体危害棚室蔬菜张冰(44)

如何换算农药使用过程中的有关数据李明甫(45)

温室蔬菜非常天气的管理殷九泽(46)

《农药电子手册》经销版 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权威(1)

江西正邦集团农化制剂总公司诚邀全国各地农业植保人员加盟发展(34)

龙克菌(20%噻菌铜SC)(46)

玉成生化之病毒病综合防治方案(4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培养特性及杀虫活性研究刘洪敏 钱海涛 董辉 丛斌 夏新(5)

敦煌棉区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研究魏玉红 罗进仓 姜生林(10)

注意小麦纹枯病的隐性症状张绪科(9)

蝗虫天敌昆虫研究概述胡奇 张龙(14)

水稻穗期灰飞虱为害损失测定与防治指标研究王华弟 朱金良 朱黎明 陆强 王金良(17)

总结经验 提高对小麦赤霉病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包文新 蔡广成(20)

2006年河北保定玉米褐斑病重发生原因分析李宏(22)

保护地番茄筋腐病果和脐腐病果的识别与防治孙桂华(23)

警惕台湾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为害张纯胄 吴永汉 许方程 刘福明 胡丽秋(25)

覆膜大蒜叶枯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牛俊平 翟端军 陈福华(26)

北京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方法的探讨赵素华(27)

金华市柿园病虫害调查及综合治理研究唐志祥 蒋芝云 陈金明 王政懂 蒋惠中(29)

橄榄星室木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潘铭均(31)

青川县将植保机防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计划(30)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质量较好农药产品(42)

农业部吊销6个假劣农药产品的登记证(45)

兰溪市甘蔗二点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周增辉 陈晓龙 胡庆松 章萍丽(33)

新疆乌苏沙湾地区2005~2006年秋季黄兔尾鼠种群数量调查分析赵梅 张新平 阿里木 沙依拉吾 江晓珩 努尔古丽·马汗(35)

鲁北地区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对策刘京涛 段培奎 张培贞 王兴民(36)

黑龙江省豚草发生种类、分布及综合防除措施杜淑梅 姚兴举(39)

农药安全使用监控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殷耀兵 高会东(40)

生产无公害黄金梨病虫害管理技术刘升基 刘洪涛 徐明娜 柳玉芳(43)

洛阳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实践与展望高明 姜道威 李培胜(44)

抗药性链霉菌S89的诱变选育及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谷祖敏 纪明山 魏松红 王英姿 马丽娜(5)

PCR-RFLP发现新型VIP3A基因的实验方法探讨胡青平 徐建国 李琪 陈五岭(8)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研究进展高军 王朝华 张书敏(10)

松叶蜂研究进展梁中贵 李建军 刘建强 黄剑 牟志刚(14)

京、津、冀、辽、鲁首次联防美国白蛾(17)

玉米铁甲虫近年在广西的发生演变态势及相关因子分析兰雪琼(18)

甘谷县小麦条锈病越夏区治理的示范模式安菊棠(20)

广昌白莲田蜘蛛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利用陈连水 袁凤辉 饶军 颜亨梅(21)

闽南毛豆田斜纹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与测报防治技术吴若蕾 杨玉桂(24)

果园释放巴氏钝绥螨的影响因素分析李爱华 李蔚明 钟露霞 何益民(25)

2006年临渭区套袋梨园梨黄粉蚜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贺亚红 王健 秦焕荣(27)

新疆棉花早衰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思路郁红霞(28)

江苏省棉田烟粉虱暴发原因及综防措施朱斌 杨荣明 丁志宽 戴善率(30)

河北省花生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及防除技术建议王睿文 李春峰 张存霞(32)

泸州地区稻飞虱监测预警及控制对策 卿雨文 李春 张志东 郭庆宪 周艳 刘雪梅 彭晓明(34)

矿物油类农药的使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吴志凤 刘绍仁 陈景芬(37)

增城市供港菜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效果初报 吴颜洲 林小军 李茂禾 何健灵 陈桂明 廖美敬 潘礼增(40)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鉴定与防治任小平(41)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及其检疫控制方法王玉玺 王福祥 朱景全 项宇 刘慧(43)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张国鸣 张国娟 石春华(45)

龙克菌(20%噻菌铜SC)(48)

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蜘蛛群落的影响张志罡 孙继英 付秀芹 颜亨梅 黄志农(5)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计数麦蚜可靠性研究马健 沈佐锐 金晓华(9)

SSR标记在小麦抗病QTL及抗病基因定位中的应用马骥超 常迺滔 姜俊龙 李大海 尤雪颜(11)

福建省褐飞虱发生特点浅析关瑞峰(16)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穗期蚜虫发生及抗性治理对策雷虹 张淑莲 陈志杰 张锋 谢飞舟(20)

永安市稻瘿蚊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赖月清(22)

一批农药植保类农业行业标准将实施高风(24)

要重点整治农药一药多名问题王爱娥(30)

南宁市叶菜类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对策贤振华 叶一强 梁宏卫 龙明华(25)

夏季番茄5种常见生理性病害识别及防治措施杨恩华 赵平厚 王素英 李建国 李民运(27)

应用植物技术防治蛀干害虫王俊河 李艳彩(29)

枇杷叶尖焦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吴格娥(31)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观光园害虫应用研究陆淑兰 张金良(33)

柑橘木虱种群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叶志勇 余继华 汪恩国 陶健(35)

解读日本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MRL)王开运(38)

玉米杂交制种检疫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胡建平 巩玉峰 闫海燕 马林 安东兴(39)

农作物生物灾害的形势与对策刘年喜(41)

近年泰国、越南稻飞虱发生态势及抗药性的发生与治理梁桂梅 李永平 郭井泉(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