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麦病害及防治技术探究

小麦病害及防治技术探究

摘要:小麦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小麦的全国总产量多少和产量是否稳定,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小麦病害是小麦是否能够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对小麦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技术的更新普及对指导农民预防及控制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麦;病害;防治

近期,随着农村年轻人涌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匮乏。而老年劳动力的农业种植管理粗放,无法有效辨别出小麦病害的种类,不能及时做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导致小麦病害的危害在全国各地不断加重。本文根据今年小麦病害相关资料进行总结研究,介绍小麦主要病害症状及对应的防治措施,希望为广大农民防治小麦病害做出有效建议。

1小麦主要病害症状

1.1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属于一种土传性的真菌病害,属根茎部病害之一。病症初期在小麦根茎底部会出现褐色的斑痕,斑痕形状类似云纹,随着病症发展,斑痕逐渐融合,入侵至茎部,后期常见现象为枯白穗,最终造成小麦植株枯死。

1.2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与纹枯病同属根茎部病害之一,感染病菌后会随机出现白穗,主要症状为黑脚、黑根,植株容易被拔起。

1.3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属穗部病害之一,危害程度最严重时属小麦生长穗期,表现症状为部分白穗,麦粒水分流失,逐渐变干发皱,变成苍白或者紫红色的颜色,有时会伴随产生粉红色霉层,严重影响小麦质量及食用安全。

1.4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常常发生于小麦叶部,根据其具体病症的不同表现又分为叶锈病和条锈病等,且主要发生在河南东部的小麦种植区,发病部位集中于植株叶鞘及叶片。条锈病的致病菌颜色多为鲜艳的黄色,条状分布。叶锈病致病菌为橙黄色,形状多为类圆形,不规则分布。

1.5小麦根腐病

根腐病的发生贯穿小麦的整个生长周期,根腐病苗期症状为产生大片黄枯苗,而在小麦成株期则表现为穗部腐烂,叶部产生褐色斑痕等,严重时甚至导致麦粒胚部病变,颜色呈黑色。

2防治措施

2.1非药剂防治措施

2.1.1加快抗病品种的研发与推广。目前针对部分病害,缺乏兼具高产和抗病特性的小麦品种,依靠育种技术的不断革新,针对致病原因,研究和培育自带抗病特性的新品种,同时加速推广新品种的种植,通过基因手段,合理、有效的进行病害防治。2.1.2科学种植,进行农业种植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业种植知识普及,指导农民适期播种,科学控制播种量和植株密度,对土地进行合理轮种,鼓励农民施肥时多采用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大力宣传秸秆科学处理措施和科学还田。进行科学灌溉,降低不合理灌溉措施对田地造成不良的影响。2.1.3合理推广生物制剂。和微生物防治手段依赖现代生物科学,深入研究致病因素,针对性培养微生物,并在农村加强推广及指导,合理利用生物代谢产物防治病害。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证小麦产量、质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2药剂拌种

播种前,对小麦种进行药物拌种,提升预防病虫害效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拌种药剂,具体施行方法是使用杀虫类药剂混合杀菌类药剂进行拌种,或对麦种进行外部包衣,代替土壤处理。通常选择适乐时、三唑酮、全蚀净等。拌种时应严格控制药剂用量,在保证施药效果的前提下,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2.3针对病害合理、精确用药

在小麦植株不同的生长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病害。农民需要根据实际的病害症状,首先,明确防治对象,对症下药。其次,应用药剂量要科学、合理,避免因用药不对症及药量不符产生药害。对常用的药剂要适当进行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时间。在施药过程中要保证药剂喷雾质量,在喷雾时找准病变位置,均匀喷雾,保证防治效果。2.3.1返青拔节期。在小麦的返青拔节阶段病害防治重点为纹枯病、早期叶部病害、红蜘蛛和蚜虫等。具体防治措施为采用杀虫剂+杀菌剂,配合除草措施一并进行。药剂可选用12.5%烯唑醇或25%敌力脱等,杀虫杀螨剂可选择1.8%虫螨克乳油按照6~8毫升/亩进行处理。2.3.2抽穗期。小麦抽穗期病害防治重点为赤霉病等穗部病害、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及蚜虫等。具体防治措施为采用杀虫剂+杀菌剂,药剂选择为25%浓度氰烯菌酯100毫升+43%戊唑醇10毫升。2.3.3灌浆期。小麦灌浆期病害防治重点为白粉病、锈病、蚜虫等,同时还需要预防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具体防治措施为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进行喷雾处理,药剂选择为使用12.5%烯唑醇30~40克,或40%戊唑醇嘧菌酯等;杀虫剂使用10%吡虫啉20克,或啶虫脒、吡蚜酮等;叶面肥可选用 0.3%~0.5%的磷酸二氢钾等。

作者:范海燕 单位:山东省博兴县种子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