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九篇)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5-01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其种植产量仅次于:水稻。由于农户大面积的种植,造成病虫害现象的加重。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病虫害的发生率也较高[1]。所以,农户在防治过程中,除了要强化种植技术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是当下防治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病虫害的特性,简要阐述其防治技术。

1 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

1.1 品种的选取要得当

由于小麦是喜温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没有明确的限制,易导致农户大面积种植,但却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所以,为了能使小麦的产量提高,品种的正确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农户在选取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的情况,选取经济系数高、光合能力强及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使小麦的生产力提高。此外,农户在种植期间,还可选取不同品种混合搭配种植,这样能为土壤肥力得到充分利用。

1.2 播种要适量及适期。由于各地域气候环境的不同,农户在种植小麦期间,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适量种植。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为例,通常农户在种植小麦时,一般都可选取每年的十月份种植。“寒露至霜降,种麦不慌张”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河南地区小麦的种植特点。这样不仅能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小麦产量。

1.3 土地肥力的培育。为了能实现小麦高产,农户通常在种植土壤内增添充足的钾、磷以及氮等养分,或者选择的种植土地需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含量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能保证小麦的质量。除此之外,农户在播种小麦前或者播种期间,对土壤实施深耕,可是小麦的产量显著提高。土肥的管理也要加强,为小麦选取的肥料必须是磷肥或者有机肥,这样能有助于病害的降低,同时还能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据调查,小麦在种植期间,所吸收的三分之二氮素营养都来自土壤中含有的氮,剩余的三分之一则来自投入的肥料。所以,当土壤缺乏肥力时,即便农户投放再多肥料,也无法实现小麦的高产。

1.4 小麦后期培育方法

为了防止肥力的浪费,合理平衡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农户还要做好抗旱抗虫工作,定期除草浇水,这样既能使营养流失现象降低,也能使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提高。由于不同季节小麦的生长习惯不同,使其农户在种植期间,需要按照针对性的培育管理方法对小麦进行防治病虫害及除草工作。春季:虽然春季多雨水,但也不能满足小麦需求,所以,实施地下水位降低和清沟沥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冬季:深中耕或者镇压的方式是冬季管理小麦的主要方法。此管理方法不仅有效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能是小麦的质量得到保证。

2 病虫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为了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除了要加强种植技术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2]。锈病、纹枯以及蚜虫病等是小麦的常见病虫害。锈病: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麦叶与麦秆,并且随着病症的加重,还会长出红褐色或者黄色的粉包。其发病时间主要以春夏交替时期为主。纹枯病: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基部叶鞘部位,并且病症的加重,还会出现纵向裂纹。其发病时间主要以小麦过拔节期后为主。蚜虫:主要以啃食小麦叶片的幼嫩部位为食,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健康生长。而且该虫害多发于小麦抽穗灌浆期。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在防治小麦病害时,农户可按照轮作的方式进行耕种,或者定期清理田地,改进调整耕作制度等,这样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又或者农户在种植期间,可选取一些品种质量较高的小麦种植实施耕种,这样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此外,药剂的喷洒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锈病:农户可在50公斤的水中添加20g-30g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2.5%,或者100g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进行勾兑后实施喷雾防治。纹枯病:农户可在0.05至1公斤的水中添加10ml-15ml立克秀2%,或者20ml适乐时2.5%进行勾兑,并将其10公斤麦种放入后进行搅拌,这样可有效避免病害的发生。蚜虫:农户可在10至15公斤水中添加10g-15g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或者50ml-100ml氧化乐果乳油40%进行勾兑后实施机动喷雾。(2)生物防治:利用对小麦无害生物进行小麦病害虫的控制。农户可在田地内饲养一些病害虫的天敌,例如瓢虫等。这样不但能使小麦得到保护,而且还能使小麦的产量得到提高。而且,采用生物防治法还能有效保护农田的四周环境,减少虫害的数量。(3)物理防治:农户可选用紫外线、热力以及汰除病毒粒等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消除。由于大部分害虫都比较习惯光源,农户可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大规模扼杀。这样不仅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也能是小麦的产量提高,确保其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麦产量的提高,和种植技术的加强也有一定的联系。品种的选取要得当、播种要适量及适期、土地肥力的培育以及小麦后期培育等,是当下农户在种植小麦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而且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带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第2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

众所周知,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重大,对不同病虫害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有利于提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护措施,一方面能够保障广大农民的粮食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麦的病虫害种类

病虫害要提早发现,提早预防,这样才会最大程度上减少小麦产量的损失,不同生长期的小麦遇到的病虫害类型也不同,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

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小麦刚刚渡过了寒冷的冬季,麦苗小,抵抗力弱,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时候主要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威胁较大。这些病虫害若不提前防治,尽早治理,就会导致小麦减产或颗粒无收。

2.孕穗抽穗扬花期

抽穗扬花是很多虫子破土危害小麦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小麦还是会有吸浆虫、红蜘蛛的虫害,除了这些虫害以外,还会有白粉病、条锈病、赤霉菌等一些流行性病害。

3.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病虫害的多发时期,也是防治病虫害、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主要防治的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等病虫害,小麦种植者要特别关注这一时期的小麦长势,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夺取小麦的优质高产。

二、不同时期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在播种期,小麦主要有金针虫、全蚀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因此,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将适量浓度的辛硫磷与肥料进行混合后,利用耕犁法方式均匀的抛洒在土地上,选用的肥料不能是硝酸肥,防止亚硝酸盐残留危害种子的成长。第二,在选择土壤杀虫剂时,要选择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最好到一些大药房去购买,以此保证小麦的健康成长。第三,在选取小麦种子时,要选用一些高产的优质种子,根据种子的特性,适时的晚播或早播,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对小麦进行拌种或者浸种等都可以有效的防治一些地下的病虫害侵蚀,种子质量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的好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小麦苗期的病虫害防治

当小麦长出苗后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时,小麦的叶子上就会呈现小麦锈病的情况,当出现个别锈病的情况时,无需喷洒农药,这个时候,小麦种植户就得用心观察,当叶子中的病症覆盖在整块地的百分之十左右的时候,就需要喷洒农药了。大多数情况,小麦出现这种症状是在秋季,秋季的温差较大,雨水也比较充实,喷洒农药时要注意查看天气预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二次病虫害。在小麦出苗后的第三到第四周,小麦就容易感染全蚀病,小麦种植户要想治理这种病害,就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除此之外还要对过去发生过类似病害的土地进行调查,将发生过病害的地用思科喷洒,对现在发生全蚀病的麦地也进行及时的处理,全面的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幼苗的发病率。小麦的虫害不仅有地上的,还有 地下的,对于不同的虫子要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处理。

3.返青拔苗期的病虫害防治

在返青拔苗期,农田中容易出现小麦纹枯病、吸浆虫、红蜘蛛等病虫害,还有很多争夺小麦养分的杂草。纹枯病要尽早的防治,一般情况下,在三月上旬喷第一次药剂,以后隔十天再喷一次。对一些小麦白粉病、锈病,则按照每亩小麦用20%三唑酮乳油40~50克加水40~50公斤的比例,喷在小麦的基部。对于这个时期的病虫害防治,要抓住关键的时期,当吸浆虫爬出地表面进行活动的时候,将每亩用2公斤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拌20公斤的细土,然后均匀撒施在地面上,之后在将药剂翻入土中,就能有效的杀死吸浆虫,除此之外,还能有效的兼治一些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害虫。

4.孕穗期的病虫害防治

孕穗期是整个小麦种植中最重要的防治时期,一般会采用混合用药的策略治理病虫害。对于一般病虫害的农田,种植户可以用每亩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毫升兑适量水,然后拌25公斤的细土,制成毒土,顺着小麦垄均匀撒施,然后用锄头进行浅翻,将药土翻土后再浇水。对于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农田,在使用上述方法的同时,还要每亩用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40克来进行综合配制防治。对于一些缺少土壤肥力的的农田,将适当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与喷雾配合使用,以便为小麦补充所需的营养。

5.抽穗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抽穗期时,主要对吸浆虫进行防治,小麦种植户可以将氧乐果或高福兑上适量的水,制成喷雾,喷在小麦的抽穗处。对于麦蚜虫要利用呲虫啉进行喷雾处理,当小麦出现散黑穗病时,也可以使用类似百丰达的药物兑适量的水,喷在抽穗处,除此之外,种植户还要考虑天气状况,不要在下雨之前进行喷洒药物,防止雨水将药效冲散,影响药剂治疗病虫害的效果。

6.小麦成熟期

在小麦丰收的最后一个时期,小麦种植户也不要掉以轻心,也要留心一些危害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小麦病虫害在成熟期的防治手段要根据每个地区地理条件以及当地气候进行合理的改变,成熟期的小麦防治工作主要以治疗为主,根所发生的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方法,为小麦的生长做好最后一次保驾护航。

三、结语

总之,在小麦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出现病虫害现象,小麦种植户必须加强对小麦的监控,在小麦出现病虫害危害时,要结合当地小麦生产的情况,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感染程度,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以此,提高小麦的产量,保证小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菁.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16,03:69+71.

第3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选用丰产性好,又抗病、抗虫的品种。利用小麦本身的抗性,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如选用抗锈病、白粉病的多抗性品种,可有效抑制锈病、自粉病的发生,在吸浆虫发生地区,应选用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吸浆虫发生的概率。其次,要认识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搞好预报预测,准确及时的防治,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一、我国冬小麦的生长期殛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冬小麦播种于第一年的9、10月份,生长期为八个月左右,到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根据生长时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播前准备期、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成熟收获期等。

导致冬小麦出现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就人为因素方面来看,近些年来,人口数量的日益增长造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压力,人们被迫调整种植结构,改变耕作栽培制度,土地的种植密度被无限制的增加,这就导致了病虫害传播更加迅猛,同时,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暖冬频发,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加剧,使得冬小麦的病虫害出现新的特点。

另外,冬小麦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病虫害,应对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些病虫草害虽然发生在小麦苗期、拔节抽穗期间,但隐患在冬小麦播种时就已经发生了。例如小麦垒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等病菌,在小麦播种后就开始侵染小麦的根茎了,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虽然在苗期、返青期才发现他们的危害。但是在秋季播种时这些害虫就已经生活在麦田中了。因此,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应在播种前就开始防治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应割裂开来,而是应当将不同阶段的病虫害防治看做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科学防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麦生长发育不受病虫侵害,保证冬小麦的高产稳产。

二、我国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病虫害概况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冬小麦的病虫种类也有差别。我国冬小麦各个阶段主要的病虫情况如下;

表:我国冬小麦病虫历

根据《表:我国冬小麦病虫历》可以看出,在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中后期,主要面对的病虫害有: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黑胚病、叶枯病以及红蜘蛛、吸浆虫、黏虫、穗蚜以及麦叶蜂等等。这些病虫害直接威胁着冬小麦的稳产和高产,例如纹枯病已经成为我国冬小麦产区的常发病害,收到纹枯病感染的小麦会在芽端出现褐变,造成茎管失水坏死,最后小麦植株因水分供应不足而死亡。因为冬小麦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密度的增加,纹枯病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病害影响逐年加深,导致严重减产。再如吸浆虫,在麦芽孕穗到灌浆时期,吸浆虫幼虫便吸食冬麦的麦浆,导致的后果是麦子出现瘪粒,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作物的绝收。再如冬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常见的红蜘蛛,传播速度快造成病害面积大,一般是由点到面的发生。先是吸食麦叶的液汁,造成麦叶出现黄白色的斑点,继而出现大面积的红色的斑块,影响植株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植株的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植株干枯死亡。

冬小麦的中后期正值春夏两季,此时冬小麦处于反青、拔节、孕穗、扬花、灌浆以及成熟,与此同时各类病害异常活跃,繁殖加快,极易对冬小麦造成致命的威胁,导致减产甚至是绝产,因为此时做好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稳定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冬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冬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首先是要统筹全局,采用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多管齐下,以防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好防治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冬小麦中后期的安全。

(一)采用综合性的病虫害治理策略。

首先,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合理的倒茬,破坏威胁冬小麦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实践证明,建立起以冬小麦为主体的的轮作制度,实现与秋作物、经济作物的合理倒茬是提高地力、减轻冬小麦病虫害的有效举措。其次,合理使用生物农药,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即使使用化学农药也应做到混合使用以及轮换使用,以防止病虫害出现抗药性,再次,要保证单磷肥的交替使用,这样可以保证小麦健康成长,增强其本身的体质,再次,农业部门要科学预报,提供精确的气候和病虫害信息,提供技术指导,保证病虫害不大规模传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前进行机耕深翻,也有助于破坏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重点是用好病虫害防治技术

1、在农业栽培措施方面。首先要选用和推广丰产性好,又抗病、抗虫的品种。利用小麦本身的抗性,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其次,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改变作物的种植布局,推广新技术,从生态环境上限制病虫害的发生;再次,从改善植株的健康程度入手,加强水肥的管理,增强植株抵抗病虫侵害的能力。

第4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一、小麦杂草苗期统一化防技术

小麦3叶后(苗期)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小麦返青期是补充防治时期。其中小麦苗期施药效果最佳,此时杂草已基本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麦苗覆盖度小,喷洒的药液与杂草接触面大,有利于杂草吸收更多的药剂,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对后茬作物影响小。

麦田化学除草要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生育期,兼顾前后茬作物,科学选用对口、有效的除草剂品种。对以猪殃殃、泽漆、繁缕等较难防除的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每亩50~60毫升,或72%2,4~D丁酯乳油亩用50毫升,5.8%麦喜悬浮剂每亩10毫升。对以野燕麦、看麦娘、早熟禾、黑麦草为主的麦田,应用3%世玛30~50毫升/亩或6.9%唑禾灵(骠马)50~60毫升/亩,或20%溴苯腈100~150毫升等药剂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择机进行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以麦蒿、荠菜为主要杂草的麦田,施用苯磺隆除草剂为主。75%苯磺隆每亩1~1.5克或10%苯磺隆每亩用10~15克或施用40%快灭灵,每亩30~40克,击倒速度较快。

但化学除草技术性很强,因此在防治时要特别注意:一是严格掌握用药量、施药时期和用水量,确保喷雾均匀周到。二是小麦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对药剂十分敏感,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药害。三是极端天气,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用药;大风天气不能施药,以免药液漂移,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四是尽量使用手动喷雾器及扇形雾喷头施药,以保证防效。

二、春季病虫统一防治技术

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小麦纹枯病在我市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易造成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损失一般10%左右,严重者达30~40%。小麦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是一拌一喷,即播种期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喷药。在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防治时间偏晚的现象。防治适期要掌握在拔节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喷药,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75~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喷雾。小麦根腐病要用立克秀、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小麦根腐病。防治麦蜘蛛可用O,9%的虫螨克3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防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混合施药达到多种病虫一次防治。

三、穗期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

穗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也是麦蚜、一代粘虫、灰飞虱、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多种病虫及干热风集中危害盛期。穗期降雨多,特别是花期,赤霉病和颖枯病易于发生,引起小麦减产和穗腐。吸浆虫密度大时,可食空全部麦粒,造成绝产。一代粘虫密度大时,可食光小麦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灰飞虱一般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是会给下茬玉米造成严重的影响。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做到发现一点,保护一片,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等多项措施综合运用。大田喷药要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集中进行围歼防治,切实控制其蔓延。大田病叶率达O.5~1%时,立即进行普治,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克/亩,25%丙环唑乳油(科惠)8~9克/亩或20%粉锈宁乳油45~60毫升/亩,并及时查漏补喷。

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要掌握好防治适期,于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一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一周后再喷施一次;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兑水40公斤,或选用使百功喷雾;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防治穗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兼治灰飞虱;防治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防治。如兼治一代棉铃虫可亩加入200~250毫升Bt乳剂或50克Bt可湿性粉剂。专业化统一防治根据病虫情况,科学选择农药品种,合理混用,如遇干热风,还可加入叶面微肥同时喷雾。

四、秋播期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第5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高产栽培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82-01

一、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已经在原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各个地区的小麦的高产量,当然要有效地保证小麦的高产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需要栽培人员对栽培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高度重视,其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就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中东部并且也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它的地势东高西低周围山水相连。河南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的气候,一般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年度气温相差较大,但是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在12至15摄氏度之间,降水量最多的就是在夏季,常常有大暴雨的情况发生。面对河南省这样一种气候,栽培人员对可能发生的虫害现象进行了一定的预测,并且也采取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改善措施,这些行为都使我国的小麦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为防治病虫害献出了一份力量。

二、小麦常见的病害现象

1.小麦根部的纹枯病

由于河南省全年的气温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情况,天气潮湿时,小麦的基部会随之而产生粉红色霉菌,而天气干燥时,小麦的生长就是手的严重的抑制从而产生白穗,影响它的正常生长。一般这种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小麦根茎处的三节内的地方会有褐色病斑出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小麦的根部就会因为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坏死。

2.小麦的白粉病

白粉病也是河南省小麦在种植区常会出现的状况,而且还是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期间内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在最初期的时候只会在小麦的叶子上发现一个个黄色的小点和白色的霉菌层,到最后就会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染,使小麦的叶子慢慢的变黄枯死。

3.小麦的黄疸病

小麦产生黄疸病的表现主要是也都是发生在叶片上的,在初期的时候只会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现鲜黄色的类似于小长条一样的东西,但是等候慢慢发展到后来就会出现椭圆形的铁锈色的粉末状的东西,严重的破坏小麦的正常生长。

三、小麦常见的虫害现象

1.吸浆虫导致的虫害

河南省最常见的吸浆虫有两种,分别是黄吸浆虫和红吸浆虫,其中红吸浆虫导致的虫害是最为严重的,范围也比较广,而且在河南省降水量最为充沛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这种虫害现象的,因为这种时候往往都是土质最为稀松、地底下的水分也最为充足的时候,就为它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增长环境。

2.小麦蚜虫导致的虫害

在河南省中,小麦蚜虫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这种虫的繁殖能力也是很强的而且扩散的速度也很快。小麦蚜虫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成群结对的吸附在小麦的的根部以及叶片上吸取小麦的汁液的,起初指挥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现一个个黄色的小斑,然后慢慢的发展成条形的斑,最后导致小麦的整个的都枯黄坏死。

四、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1.防治常见的病害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面对小麦生长过程中产生白穗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当地气候变化原因而形成的,导致了有的品种不能很好的适应这样一个环境,所以有关人员可以在选种的时候就挑选一些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的小麦品种,并且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播种,适量的进行灌溉和施肥;在面对小麦的黄疸病的时候在挑选品种的时候选取一些稳定性较好的,并且要即是合理的灌溉,并且在施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它施与磷肥,减少他发现这类病害的情况发生,如果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就只能以药剂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了;最后,在面对小麦的白粉病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抗病强的种子进行合理的密植,灌溉方面要做到有效地排灌,并且在生长过程中要更加细心的观察生长的态势,施以药剂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2.防治常见的虫害问题的有效措施

防治吸浆虫的措施主要就是把一些能一直此类虫生长的一系列颗粒剂洒在地表上并且采取用喷雾治疗的方法,这样防治的范围也就比较广;在面对小麦蚜虫的时候,有关人员可以将农业防治手段和药剂防治手段结合在一起,适当的进行灌溉以及除杂草,正确的保护和利用此类天敌,只能将这些虫害处理好才能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五、总结

从以上全文对河南省小麦种植期间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的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的,它要求所有的小麦栽培者对栽培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非常的重视,在栽培的过程中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专心,特别是在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观察以及采取一些手段进行防治的过程也要特别注意,因为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的又怠慢以及疏忽的情况发生就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此外,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也不能一贯的根据死理按部就班,它的防治措施也必须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当地的气候进行合理的改变,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应该要及时的想出必要的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03)

第6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麦;防治病虫害;误区;综合防治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58

当前,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小麦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虽然获得显著提高。但是在具体生产中,对于防治小麦病虫害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导致小麦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进而对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户一定要认真总结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方面存在的误区,并且通过合理以及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有效解决病虫害的相关问题。

1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几点误区

1.1防治时间方面的误区

在开展防治工作中,一定要把握正确的防治时间,但是由于农户缺乏专业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不能有效把握防治时间。例如在防治纹枯病,这种病害潜伏期时间较长,如果发现才进行防治就错过了最佳时间,在投入大量防治成本的同时,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农户一定要在立春时节就开始防治。

1.2选择药剂方面的误区

在小麦种植的各个时期中,病虫害种类会根据外界降水量、温度以及气候等因素而变化。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小麦易发病虫害种类繁多,例如纹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红蜘蛛、吸浆虫以及金针虫等。因此,用户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合理选择针对性药剂,进而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3麦田灌水方面的误区

灌水量对防治小麦病虫害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农户灌水过多,田地会出现大量积水,对小麦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如果灌水过少,对病虫害起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农户一定要根据小麦的具体情况开展浇灌。

2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1播种前期的防治技术

首先,农户一定要在收获小麦后,开展灭茬工作,全面清除田地中自生的麦苗及杂草,消除田地中的各种病菌。其次,农户要对小麦种植田地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并且分清土壤等级,针对土壤质量选用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而促使播种更加适应田地。针对一些容易出现病虫害的土壤,农户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最后,农户要科学的选择种植时间开展适量播种,针对频发纹枯病田地,要尽量延后种植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发病概率。同时,农户要严格把控播种的数量,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创造科学预防虫害发生的生态种植环境。

2.2播种期的防治技术

在播种期间,小麦容易受到地下害虫的侵袭,例如金针虫以及纹枯病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农户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在小麦种子中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而避免在种子播种后,病虫害对小麦的破坏。农户一定要注意,在种子添加化学药剂的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当地破坏力较大、并且发生次数较多的病虫害,做到用药具有针对性,农户还要合理掌握药剂的配备比例,进而促进种子健康生长。例如在防治纹枯病的过程中,农户要尽量选择三锉酮,并且采用500∶1的比例,而防止金针虫,农户要尽量选择甲基异卵磷乳油,并且根据田地实际情况科学配备比例。总而言之,播种时期是小麦种植的关键时期,处理种子一定要科学。

2.3返青拔节时期的防治技术

在这个时期,小麦容易感染的病虫害包括红蜘蛛、吸浆虫以及枯萎病等,其中吸浆虫的危害范围以及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吸浆虫的大范围生长,为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在这一时期,农户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针对小麦的具体生长情况,采用辛硫磷乳油或者甲基异流磷乳油进行防治,按照科学的比例配备药剂,均匀撒在田地中。并且对土地进行翻动处理,进而实现防治的目的。

2.4灌浆期的防治技术

灌浆期温度较低,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病虫害频发的主要时期。在灌浆期,主要出现的病虫害有白穗锈病以及白粉病。因此,农户一定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开展喷雾防治,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坏利害比例,提高小麦自身的预防能力。农户要结合以往的种植经验,针对当地的种植环境和种植特点,在科学的时机开展灌浆工作。

2.5穗期的防治技术

在小麦穗期,农户一定要根据我国农药的使用条例,选择低毒害或者无毒害的农药。在具体防治工作中,农户要根据高效低毒原则,针对穗期容易出现的小麦赤霉病以及小麦蚜虫进行防治。在防治其他穗期病虫害的同时,农户也要严格遵循高效低毒的原则,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证小麦质量。

3结语

总之,小麦作为云南地区的关键粮食作物,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改善农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防治小麦病虫害是需要耐心以及细致的重要工作,农户一定要准确把握防治病虫害的时机,为小麦的健康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节约生产成本,不断积累种植经验,进而实现小麦高产和经济增收。

参考文献

[1] 李夕军,李瑜玲,宋晓,陈莉,李建芬,郭永召.冬小麦节水灌溉下的产量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2).

第7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针对不同小麦产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特点,采取分区治理策略。针对小麦病害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药剂拌种为主、配合推广适期晚播、清除田间自生麦苗和地边路旁杂草等防治措施;针对小麦地下害虫等虫害采取以秋播药剂拌种为主、重发区域土壤处理的防治措施;针对小麦草害采取播前或苗后化学除草为主的技术措施,为全年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打好坚实基础。

二、防治技术

(一)西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在小麦条锈病越夏区,采用人工铲除和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清除自生麦苗,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措施,以减轻苗期条锈病的侵染,减轻苗期病害,压低秋苗菌源量。通过种植抗(耐)病品种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和初始菌源量。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拌种,兼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预防后期腥黑穗病等发生。地下害虫发生地区,可用辛硫磷、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与杀菌剂进行混合拌种或包衣,预防和控制多种病虫害。

(二)西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选用抗(耐)病品种(主要以抗条锈病品种为主),用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高效内吸性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兼防苗期条锈病和白粉病。用辛硫磷、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

(三)黄淮海麦区

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要对象,兼顾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在做好精细整地,尽量将秸秆埋入土中,不要在地表的农业措施基础上,在黄淮南部条锈病常发区,种植抗锈慢锈等抗(耐)病虫品种。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应选择种植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可在选择种植抗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病苗转化。同时,根据病虫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适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害虫、黄矮病和丛矮病,二者混用可兼治苗期主要病虫害。其他如全蚀病发生区,重点采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重发区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可以实施药剂土壤处理。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要重点推广播种后顺垄镇压控病措施。秋播时,还要注意调整机播行距,预留出大中型植保机械施药作业通道,以保证小麦病虫草防治作业的需要。

(四)长江中下游麦区

以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为主要对象。通过选用戊唑醇(立克秀)种子处理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治以上土传病害和种传病害。通过选用对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耐病品种,减轻后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压力。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旱茬麦地区,可选用辛硫磷拌种。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三、专业化防治

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是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有利时机。特别是药剂拌种、麦田化学除草和西北苗期条锈病防治等,十分适合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各地要积极组建和利用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及时有效地组织防治,确保防治速度和质量,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发动。各地要努力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力争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召开会议、组织相关行动,及时传达农业部关于秋冬种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具体安排部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

加强物资准备。小麦秋播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和拌种以及秋冬季防控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准备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建设好综合防治核心示范区和示范辐射区;另一方面,要会同相关部门,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

第8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 小麦种植 管理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87-02

前言

实践表明,临猗县的气候条件适合生产优质小麦。只有种植适宜的小麦品种,提高栽培技术,才能完全达到质量标准,提高产量和小麦的遗传潜力和质量。小麦的播期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小麦播种不仅有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收益,其应用本地区可增产幅度在5%~20%之间,小麦适期半精量播种通常是每亩8到10公斤。具体做法技巧如下:

1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

1.1 良好的土壤、水和肥料基础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不同土壤质地、肥力条件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则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具体到高产田土壤一般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土壤肥力等级中等以上。根据本地经验,亩产量400kg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0g/kg以上,全氮0.6g/kg以上,碱解氮40mg/kg以上,有效磷15mg/kg以上,速效钾180mg/kg以上。二是耕作层深厚。耕作层是由于长期的耕作栽培逐步形成的。深厚的耕作层有利于蓄纳更多的水分,提供更大范围的养分吸收空间,可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其深度一般应在25cm以上。三是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度。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土壤质地粘重的,通气性较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质地偏砂的,保水保肥保温能力差,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壤质地是壤土,这类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有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发育,增产潜力较大。土壤容重以1.25~1.40g/cm3为好。小麦在中性偏酸或偏碱的土壤上均能生长,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5~7.5。土壤中水溶盐含量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较大。一般土壤耕层(0~20cm)水溶盐总量0.3%为小麦播种和苗期的耐盐临界点,达到0.4%以上种子即失去发芽能力,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四是地面平整。土地平整是防止水肥流失,保证灌溉质量,确保苗全、苗匀、苗齐和苗壮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播种、管理、收割等作业质量的基础。一般水浇地麦田,田面坡降应控制在0.1%~0.3%范围内。

冬小麦一生需氮、钾多,需磷相对较少,同时需要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锌、硼、锰等微量元素。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3kg左右、P2O51.0~1.5kg、K2O2.5~3.0kg。针对本县小麦生产中有机肥投入不足,部分区域化肥施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在施肥上:一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二是合理调整化肥施用比例,高产田及强筋麦田适量增氮、控磷、补钾和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中、低产田及中筋麦田要稳氮、稳磷、针对性补施钾肥和微肥;三是推广化肥深施技g,根据苗情和旱情针对性调整追肥时期和数量,从而达到科学减量的施肥目的;四是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时间和用量,做到肥、水管理相结合。一般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的地块,亩施氮肥(N)12~14公斤,磷肥(P2O5)7~8.5公斤,钾肥(K2O)6~8公斤。氮肥60%~80%底施、20%~40%追施。在拔节到孕穗期喷施1~2次0.2%的硫酸锌或硫酸锰,抽穗到乳熟期连续喷施2~3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有脱肥早衰现象的加入2%的尿素混合喷施。

1.2 种子品种选择

优良品种是小麦丰产的基础,在生产上能起到不同程度的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小麦品种可供选择,科学种植小麦,促进品种的选择有利于使不同品种的小麦的生长满足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如在不同雨水、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择适宜的品种,品种选择必须确保纯度,以确保小麦产量,在这个阶段,病虫害发生概率高,需要选择抗性和耐受性比较强的种子。同时,选用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无病虫、无杂质的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而且根系多,幼苗叶片大,分蘖好,有利于培育壮苗,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地小麦品种具体为:水浇地以临Y7287、晋麦84、良星99、良星66、济麦22、舜麦1718为主,搭配种植烟农19、晋麦89、山农22,示范种植鲁研502、冀麦585。旱地以临丰3号、运旱21-30、运旱20410为主,搭配种植晋麦47和晋麦79号,示范种植运旱719、运旱618。在生产用种上要求精选率达到100%,包衣率达到30%以上。

1.3 播种

1.3.1 适期播种:适宜的播种期,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等确定,以小麦入冬前能达到壮苗为标准。本地旱地小麦适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地膜覆盖小麦适播期比露地小麦晚7天左右,适播期在10月1日~10月10日,水浇地适播期为10月1日~10月10日。

1.3.2 合理密植:其主要标志是达到个体健壮、群体结构合理。在适期播种范围内,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4~16万,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5~20万,一般亩播量8~10公斤。如遇墒情差、连续降雨致使秋粮作物收获期较常年偏晚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小麦,每推迟一天播期,加大亩播量0.5公斤,但每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

1.3.3 播种深度: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因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土壤墒情等情况不同而异,播种如果过浅易干燥,不能发芽,易受冻害;播种如果太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不适宜的群体结构的形成。气候干旱、土质松软、墒情不足时,播种应深些,一般播深以4~5cm为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充足的地块,可稍浅一些,一般播深以4~4.5cm为宜;砂质土壤一般播深4.5~5cm,但不宜超过6cm,7天出苗为宜。播后要及时镇压,弥合土缝,踏实土壤,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提墒,早出苗,争齐苗。

1.3.4 播后管理:播种后,应及时查看出情况,如发现点片缺墒,应及时补水。若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采用同一品种种子、浸泡一天晾干后抢墒补种,补种时须用浸水一昼夜的种子,缩小田间苗龄差距。对于过稠的疙瘩苗也要及早消除,减少幼苗之间的竞争和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1.4 化学除草

不同类型杂草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时间和使用合适的除草剂。本地冬小麦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是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这个时期杂草尚小,气温回升,有利于发挥药效。常用的除草剂有二甲四氯和2,4-D丁酯,其中二甲四氯对温度要求较低,喷洒时不易伤害周围双子叶作物、瓜类、及果木,但杀草效果略差;2,4-D丁酯对温度要求较高,随风飘散能伤害周围双子植物,但灭草效果好。2,4-D丁酯适宜剂量是60~100g/亩,二甲四氯是150~200g/亩。

1.5 冬季麦田管理

1.5.1 冬前追肥:越冬前追肥养分在土壤中损失少,对春季发苗比返青施肥效果显著。但底肥充足、苗壮蘖足的麦苗,一般不需冬前施肥,以防春季肥效过头,造成群体过大,植株倒伏。施肥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施尿素5~7.5kg/亩。时间也不宜过早,应在11月下旬麦苗接近停止生长前追施。

1.5.2 适时冬灌:越冬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麦冻害死苗,并为下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还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因此,一般麦田,尤其是悬根苗,以及耕种粗放、坷垃较多及秸秆还田的地块,都要浇好越冬水。浇水的时间要因地制宜。对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肥,以促进生长;对于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最好。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要在麦田上大冻之前完成浇越冬水。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以浇水后当天全部B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可不浇越冬水,以控制春季旺长。

1.6 春季麦田管理

1.6.1 早中耕:早春浅中耕松土,提温保墒,弥实裂缝,破除板结,灭除麦田杂草,促苗早发稳长,抑制春蘖过多滋生,促进根系和个体健壮生长。对长势过旺麦田要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镇压;对整地粗糙的麦田和浇水后地表龟裂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麦田镇压;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全部进行镇压;地膜覆盖小麦要及早组织人工采用铁耙及时进行垄间顶凌耙耱保墒,保住返浆水。要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顶凌期)对各类麦田进行划锄,尤其是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的麦田,要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措施。春季浇水或雨后也要适时适墒划锄。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进行,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1.6.2 科学浇水追肥:临猗县春旱频繁,因此春季小麦浇水追肥要“立足抗旱”,以促为主,控促结合,因地因苗分类指导,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一般对没有浇冬水的水浇地麦田,尤其是播种较晚或肥力不足、冬前苗小、苗弱、群体不足的水地三类麦田,应在返青起身期及早浇水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kg左右,以增加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弱苗麦田,应在早春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的基础上,在土壤返浆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素化肥,以利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1.6.3 预防“倒春寒”和低温冷害:小麦拔节后如预报出现日最低气温降至0~2℃的寒流天气,要及时浇水,预防冻害发生。寒流过后,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kg,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小麦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耕作环境的不断变化,麦田病虫发生了型相变化,所以对病虫害要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加强病虫预测预报,采用农艺防治,化学防治,改进施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防效,控制病虫草害,确保群体质量栽培的高产目标的实现。

2.1 播种阶段的病虫防治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要加大包衣种子播种面积,在播期大力推广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拌种时应先拌杀虫剂,充分堆闷后临播前再拌杀菌剂。

2.2. 生长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为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要结合春管采取中耕、耙耱、药剂等措施防治麦红蜘蛛、麦蚜、杂草和农田鼠害。对标麦红蜘蛛 200头/尺行长、麦蚜 200头/百茎田块,麦红蜘蛛选用扫螨净,麦蚜选用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

2.3 防治技术措施

2.3.1 化学控制:小麦病虫害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控制方法,通过喷洒杀虫杀菌剂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在小麦播种前,可以防止蛴螬;在春季条锈病常发区,纹枯病、白粉病和根腐病混发区,分别选用粉锈宁、纹霉净、禾果利或敌力脱等农药向小麦根部喷洒,防止病害向上扩散蔓延。

2.3.2 生物控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控制是使用自然的原理进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通过不同生物间的相互间影响,根据更多的有利条件,利用害虫天敌寄生蜂、瓢虫、食蚜蝇科昆虫等,起到对小麦的保护作用。

2.3.3 种子处理: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土传、种传病害、降低秋苗发病,使用内吸性的药剂,还能推迟白粉病、纹枯病的发生,生产上推荐的拌种药有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5%拌种。40%的卫福悬浮剂或适时乐2.5%悬浮剂按种子的重量的0.1%~0.2%包衣种子,能控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及叶斑病的浸染为害。

第9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摘要:分别介绍了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沭阳县优质小麦发展迅速,但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优质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剂技术,实行科学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hm2对水1125~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300kg,均匀撒施于土表。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利用天敌控制麦蚜。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

药剂防治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住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1)孕穗至扬花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条锈病为病叶率2%~5%,叶锈病为病叶率5%~10%,白粉病为病叶率10%;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钻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500头/m3、成虫期为5000~7500头/m3。

(2)对路的药剂、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是: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125mL/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3)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他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

(4)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孕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在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4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对水7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

参考文献

[1]赵文先,李子钦,赵存虎,等.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4):9-10.

[2]杨文才,杨华宏.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8):25.